中庸之道复习精练 姓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庸之道复习精练姓名

1.阅读《淮南子》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路撜溺(拯救溺水者)而受牛谢。孔子曰:“鲁国必好救人于患。”子贡赎人而不受金于府。孔子曰:“鲁国不复赎人矣。子路受而劝德,子贡让而止善。”

(1)对子路和子贡的不同做法,孔子赞同子路而否定子贡。结合《论语》所学,你认为孔子是依据什么来评判的?

答:依据“做事要符合多数人的健康正常生活需要,做到合情合理”的中庸思想。

(2)你赞同谁的做法?请简述理由。言之成理即可。

2.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1)概括孔子中庸之道的内涵。

答:以中道行事,不走极端;宽容包纳,和而不同。

(2)“中庸”的思想与“折中主义”有什么区别?

答:“中庸”、“和”的精神实质是要求人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在对待社会问题时要依据道德原则保持中立态度,考虑问题全面,不走极端,对人宽容大度,这样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保持稳定,有利于社会安定。把它看成“折中主义”是不妥当的。因为,全面看《论语》中关于“中庸”、“和”的论述,可知孔子还提倡“和而不同”,反对“同而不和”,反对无“是非”原则的“乡原”等。

3.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子曰:“乡原,德之贼也。”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孔子把人分成了哪几类?你愿意与其中的哪一类交往?请结合上述语录,简要说说理由。

答:①孔子把人分成五类:君子、狂者、狷者、小人、乡愿。②我愿意与君子交往。君子为人处事讲原则,“义之与比”“和而不同”,以人道主义和社会公正为原则,不偏袒,不苟合,符合中庸之道,是一种温和主义;狂狷者有优点,狂放者积极进取,狷介者不肯做坏事,但两端平衡得都不够好;小人“同而不和”,表面打得火热,但骨子里不和谐;乡愿,是不讲原则的好好先生,这种人表面忠厚朴实,实则同流合污,阿世媚俗,是道德的破坏者。

4.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1)孔子所恶的四种人与子贡所恶的人有所不同,这与他们对人的要求不同有关。请简要说明不之处。答:孔子更强调人要包容厚道;要讲礼仪;遵守尊卑的秩序;做事要通融,不能固执不通,把无知当作勇敢。子贡更强调做人要诚实、谦逊、尊重他人隐私。

(2)从选用的语录来看,孔子认为作为一个君子,应具备哪些品质?

答:孔子认为作为一个君子,需要矜持庄重,但不争强好胜、头角峥嵘;君子举人察言是有原则;君子爱憎分明,爱憎的标准是礼仪。孔子对君子的要求,充分显示了中庸的思想。

5.阅读《论语》中四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子)曰:“赐也亦有恶乎?”(子贡)曰:“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1)请用自己的话,解说孔子的“中庸之道”。(1分)

答:“中庸之道”是一种行事的道德标准,指做人处事要守正不偏,无过不及。(1分)

(2)孔子、子贡的言论是否符合“中庸之道”?请简要分析。(3分)

答:孔子、子贡的言论符合“中庸之道”。(1分)孔子“恶”人违背仁德,偏离“中庸之道”。(1分)子贡“恶”人混淆仁德,假托“中庸之道”。(1分)

6.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曰:“中庸①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6.29)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11.16)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13.21)【注】①程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结合选文和注释,你怎样理解“中庸”的涵义?“中庸”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折衷主义”吗?为什么?答:“中庸”的涵义是做事适度,恰到好处,在矛盾中求统一,在对立中求调和,在一定的原则下寻求矛盾各方的和调与协作。“中庸”不等同于“折衷主义”,因为“折衷主义”是无原则地机械地拼凑各方的思想观点等。

7.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孔子是如何评价师和商的?你是否赞同孔子的评价?为什么?(4分)

答:过犹不及。赞同孔子的评价,理由是人的气质、作风、德行都不偏于任何一个方面,对立的双方应互相牵制、互相补充,做人需要有中庸的思想。不赞同孔子的评价,只要符合情理亦可。(4分,第一问1分,第二、三问3分)

8.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13.24)

一乡之人,宜公论矣,然其间亦各以类自为好恶也。故善者好之而恶者不恶,则必其有苟合之行;恶者恶之而善者不好,则必其无可好之实。(朱熹《四书集注》)

正义曰:言乡人皆好之,是善善不明;乡人皆恶之,是恶恶不著。若乡人之善者善之,恶者恶之,则是善善分明,恶恶显著也。(何晏《论语集解》、邢昺《论语注疏》)

阅读选文和名家评点,结合选文,自选角度写出你的阅读感受。(100字左右)

答:示例一:一乡的人都喜欢他,他可能是一个好好先生,不一定是好人。一乡的人都厌恶他,他可能是个特立独行、鹤立鸡群的人,不一定是坏人。只有当好人喜欢他,坏人厌恶他时,我们才可以肯定他是一个好人。

示例二:对于一个人正确评价,并不容易,但孔子把握住了一个原则:即不以众人的好恶为依据,而应以善恶为标准。听取众人的意见是应当的,也是判断一个人优劣的依据之一,但决不是唯一的依据。

9.“中庸”“和”的精神实质是什么?有人把这种主张看作“折中主义”,你认为符合实际吗?

答:中庸”与“和”是通过做事适度在矛盾中求统一。中庸之道有持中、稳健、理性、包容、调和的特色,它是一种温和主义,适用于社会改良和社会稳定。其内涵是:(1)以中道行事,不走极端,中道的标准是仁义之道。(2)执两用中,实行稳健的主张,是一种积极的调和论。(3)符合社会人生常道,做到合情合理,最大特色是人情与道理的协调,这是一种理性精神。中庸不是无原则地调和,而是在一定的原则下寻求各方的协调与和谐。不能把中庸等同于折中主义。

10.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5分)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子曰:“乡愿,德之贼也。”

(1)在孔子看来,应当怎样正确评价一个人?试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2分)

答:不以众人不讲原则的好恶为依据。应区分不同的评价者,看他们的品德和评价标准。

(2)为什么孔子视“乡愿”之人为“德之贼”?(3分)

答:因为:①“乡愿”之人,看上去忠厚老实,实则同流合污、阿世媚俗;②“乡愿”之人,就是那些表里不一、言行不一的伪君子,这些人欺世盗名,却可以堂而皇之地自我炫耀;③“乡愿”之人不讲原则,四面讨好,自私为善;④“乡愿”之人违背了仁和礼的原则,貌似中庸实则违背了中庸之道,偏离了人道精神和社会公正。(答出3点即给满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