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学实验安排

合集下载

《药用植物学教案》

《药用植物学教案》

《药用植物学教案》word版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药用植物的基本知识,包括药用植物的分类、药用部位、有效成分及药用价值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识别常见的药用植物,理解药用植物的药用原理,为后续的中医药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药用植物的分类及特点2. 掌握药用植物的药用部位及有效成分3. 了解药用植物的药用价值及应用4. 学会识别常见的药用植物5.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三、教学内容第一节:药用植物的分类及特点1. 药用植物的分类系统2. 各类药用植物的特点3. 我国常见的药用植物科第二节:药用植物的药用部位及有效成分1. 药用植物的药用部位2. 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3. 实例分析:人参的药用部位及有效成分第三节:药用植物的药用价值及应用1. 药用植物的药用价值2. 药用植物在中医药中的应用3. 实例分析:甘草的药用价值及应用第四节:药用植物的采集与保存1. 药用植物的采集方法2. 药用植物的保存方法3. 药用植物的加工方法第五节:常见药用植物的识别1. 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2. 常见药用植物的识别方法3. 实地考察:药用植物园的识别实践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药用植物的分类、药用部位、有效成分、药用价值等基本知识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药用植物的特点及应用3.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药用植物园,提高学生的识别能力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药用植物的采集、保存和加工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评估学生对药用植物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药用植物的识别及应用能力的掌握程度3. 实地考察报告:评估学生在实地考察中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及分析问题能力4.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及对药用植物采集、保存和加工方法的掌握程度六、教学资源1. 教材:《药用植物学》2. 课件:药用植物的图片、视频等3. 药用植物园:用于实地考察和实践操作4. 网络资源:药用植物数据库、相关研究论文等七、教学安排1. 第一节:药用植物的分类及特点(2课时)2. 第二节:药用植物的药用部位及有效成分(2课时)3. 第三节:药用植物的药用价值及应用(2课时)4. 第四节:药用植物的采集与保存(2课时)5. 第五节:常见药用植物的识别(2课时)6. 第六节: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2课时)7. 第七节:药用植物的药理作用(2课时)8. 第八节:药用植物的应用实例(2课时)9. 第九节:药用植物的保护与利用(2课时)八、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药用植物的实例,引发学生对药用植物的兴趣2. 讲解:详细讲解药用植物的分类、药用部位、有效成分、药用价值等基本知识3. 互动:提问学生,解答学生的疑问,增强学生的参与度4.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亲身体验药用植物的采集、保存和加工过程九、教学建议1. 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相关教材和资料,加深对药用植物学的理解2. 建议学生参加药用植物园的实地考察活动,提高识别药用植物的能力3. 引导学生关注药用植物的保护与利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4. 鼓励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十、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学生反馈,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药用植物学实验报告

药用植物学实验报告

合肥师范学院(药用)植物学实验报告实习地点:安徽省合肥市紫蓬山景区实习时间: 2017年5月26日年级专业:学生姓名:学号:云翳,痢疾,痈肿。

根:用于小便淋痛,痢疾。

全草或叶:苦,平。

解毒,祛风。

用于痈疽疮毒,痢疾,中耳炎,耳鸣,耳聋,关节酸痛。

16. 朴树,榆科。

乔木,树皮平滑,灰色;一年生枝被密毛。

叶互生,叶柄长;叶片革质,宽卵形至狭卵形,先端急尖至渐尖,基部圆形或阔楔形,偏斜,中部以上边缘有浅锯齿,三出脉,上面无毛,下面沿脉及脉腋疏被毛。

花杂性(两性花和单性花同株),当年枝的叶腋;核果近球形,红褐色;果柄较叶柄近等长。

根、皮、嫩叶入药有消肿止痛、解毒治热的功效,外敷治水火烫伤。

17. 野花椒,芸香科。

灌木或小乔木;枝干散生基部宽而扁的锐刺,嫩枝及小叶背面沿中脉或仅中脉基部两侧或有时及侧脉均被短柔毛,或各部均无毛。

聚花序顶生,长1-5厘米;花被片5-8片,狭披针形、宽卵形或近于三角形,大小及形状有时不相同,长约2毫米,淡黄绿色;雌花的花被片为狭长披针形。

叶,祛风散寒,健胃驱虫,除湿止泻,活血通经。

用于跌打损伤,风湿痛,瘀血作痛,经闭,咯血,吐血。

果皮:辛,温。

有小毒。

温中止痛,驱虫健胃。

用于胃寒腹痛,蛔虫病;外用于湿疹,皮肤瘙痒,龋齿痛。

种子:苦、辛,凉。

利尿消肿。

用于水肿,腹水。

18. 海金沙,海金沙科。

多年生草质藤本。

根状茎横走,生黑褐色有节的毛;根须状,黑褐色,坚韧,亦被毛。

叶多数,对生于茎上的短枝两侧,二型,纸质,连同叶轴和羽轴有疏短毛。

干燥成熟孢子,用于热淋,石淋,血淋,膏淋,尿道涩痛。

19. 乌桕,大戟科。

乔木,高可达15米许,各部均无毛而具乳状汁液;树皮暗灰色,有纵裂纹;枝广展,具皮孔。

叶互生,纸质,叶片菱形、菱状卵形或稀有菱状倒卵形,长3-8厘米,宽3-9厘米,顶端骤然紧缩具长短不等的尖头,基部阔楔形或钝,全缘。

乌桕根皮、树皮、叶入药,杀虫,解毒,利尿,通便。

用于血吸虫病,肝硬化腹水,大小便不利,毒蛇咬伤;外用治疔疮,鸡眼,乳腺炎,跌打损伤,湿疹,皮炎。

潘晓军《药用植物学》实验

潘晓军《药用植物学》实验
目录
• 实验准备 • 实验操作 • 实验结果分析 • 实验总结与反思
01 实验准备
实验目的
掌握药用植物学的基 本实验技能。
培养学生对药用植物 的观察、鉴别和应用 的实践能力。
了解药用植物的形态 特征和分类。
实验材料
显微镜
药用植物样本(如:金银花、黄连、枸 杞等)
解剖刀
采集时间确定
根据药用植物的生长周期 和季节,选择适宜的时间 进行采集,以保证植物新 鲜度和药效成分的含量。
采集工具准备
准备必要的采集工具,如 剪刀、铲子、标本夹、标 签等,确保采集过程中的 安全和准确性。
植物分类鉴定
植物形态特征观察
通过观察植物的根、茎、叶、花、果 实等器官的形态特征,初步判断植物 的种类。
分类结果
根据比对结果,得出实验植物的分类名称和系统 位置,为后续的药用价值研究和开发提供基础资 料。
显微结构分析
显微观察技术
利用显微镜等观察工具,对植物的显微结构进行观察和分析,了解 其细胞结构和组织特点。
细胞结构
观察细胞的形状、大小、排列方式,以及细胞内的细胞器和代谢活 动,分析细胞的生理功能和特点。
植物组织结构
通过显微观察,分析植物的细胞结 构和组织类型,了解其基本构造和 功能。
植物分类结果比对
1 2 3
植物分类学知识
运用植物分类学的知识,将实验观察到的植物与 已知的植物种类进行比对,确定其所属的科、属、 种等分类信息。
分类依据
比较不同植物之间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生态 位等,确定其分类依据,加深对植物多样性的认 识。
由于实验时间安排紧凑,部分同学在 实验过程中感到时间压力较大,需要
更加合理地安排时间。

药用植物学实验大纲

药用植物学实验大纲

《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大纲实验名称:《药用植物学实验》学时:32学分: 2适用专业:制药工程执笔人:审订人:一、实验的目的与任务:药用植物学是药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与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中药学等专业课有密切的联系. 药用植物学实验课程正是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门课程,使学生对理论知识有更直观的印象,使学生动手能力提高的同时也更好地掌握好此门课程;同时该实验课程也为其他专业课的实验打下了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1.通过实验使学生熟练使用该实验所涉及的仪器如显微镜、解剖针、放大镜等。

2.掌握植物细胞、组织、器官的形态特征及植物学绘图方法。

3.掌握几种常用的制片方法如临时装片法,徒手切片法等。

4.熟练使用植物分科检索表。

5.了解学校常见药用植物的名称及所属科属。

三、实验项目与类型:四、实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实验一校园植物的户外观察(一)(2学时)一、实验目的:1.熟悉校内主要植物的名称。

2.了解几个形态特征明显的科的植物的科属特征。

3.了解外部形态特殊的植物形态特征。

二、实验内容:通过校园植物观察,达到以上教学目的。

实验二校园植物的户外观察(二)(2学时)一、实验目的:1.熟悉校内主要植物的名称。

2.了解几个形态特征明显的科的植物的科属特征。

3.了解外部形态特殊的植物形态特征。

二、实验内容:通过校园植物观察,达到以上教学目的。

实验三根,根茎,茎,叶的形态观察(2学时)一.实验目的:掌握根,根茎,茎,叶的形态特征。

二、实验材料:标本室各种根及根茎药材;各种叶片标本;放大镜等。

二、实验内容:1.通过药材标本了解正常根及变态根、根茎的特征。

2.观察木质茎、草质茎及藤本茎的特征。

3.观察叶的形态。

单叶与复叶。

实验四花(2学时)一、实验目的:1.熟悉花解剖技术。

2.掌握各花部特征二、实验材料:自带花朵三、实验内容:1.观察花的组成及各部特征。

2.观察各种花序的类型及特征。

3.解剖一朵花,写出其花程式。

实验五果实及种子(2学时)一、实验目的:1.掌握果实类型。

药用植物学实验安排

药用植物学实验安排

双子叶植物根的次生构造简图(防风)
实验五
茎的形态构造(一)
技术方法:1.植物器官形态的观察与记录
2.器官形态图的绘制法 3.器官构造简图的绘制法
内容材料:1.地下茎的变态—玉竹、马铃薯、荸荠、洋葱标本
2.地上茎的变态—天门冬、绞股蓝、枸橘等标本 3.双子叶茎的初生构造—向日葵、马兜铃茎横切片 4.双子叶木质茎的次生构造 —椴树茎横切片。 5.双子叶草质茎的次生构造—薄荷茎横切片
3.液泡
植物细胞所特有
细胞壁 细胞质 细胞核 液 胞
复粒淀粉 脐点 层纹 单粒淀粉
半复粒淀粉
淀粉粒(马铃薯)
复粒淀粉
单粒淀粉
半 复 粒 淀 粉
(1)草酸钙结晶
簇晶
针晶
方晶
砂晶
(2)碳酸钙结晶
实验二 植物的组织(一)
技术方法:1.新鲜叶下表皮装片的制作与观察
2.徒手切片法
内容材料:1.表皮-天竺葵叶下表皮
实验报告:1.绘地下茎变态类型的形态图。
2.绘向日葵横切面组织图。 3.绘马兜铃、薄荷茎横切面简图。
表皮 皮层 环管纤维
初生韧皮部 初生木质部 束中形成层 髓射线 髓
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马兜铃)
周皮 皮层
次生韧皮部
髓射线
形成层
次生木质部 年轮

双子叶植物木质茎的次生构造(椴树茎)
实验六 茎的构造、叶的形态构造
花托边缘(4)
胎座及其类型
胚珠在子房内着生的部位称胎座。
边缘胎座
侧膜胎座
中轴胎座
中轴胎座
中轴胎座
特立中央胎座
基生胎座
顶生胎座
三、花程式和花图式
花程式:用字母、符号、数字写成固定的程式

药用植物实验报告

药用植物实验报告

药用植物实验报告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药用植物实验报告篇一:药用植物学实验一1实验一植物细胞、组织的观察及植物装片的制作方法一、实验目的1.学习植物细胞观察方法,掌握植物细胞基本结构,了解质体类型及特点。

2.掌握细胞后含物、细胞壁特化的主要类型及鉴别。

3.掌握各种成熟组织的形态特征及其在植物体的分布部位。

4.熟练植物制片技术操作和生物绘图方法。

二、实验器具与试剂光学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尖头镊子、解剖针、刀片、剪刀、吸水纸、擦镜纸、纱布块、吸水纸、蒸馏水、稀碘液、苏丹Ⅲ试液、水合氯醛、稀甘油、20%蔗糖液、间苯三酚试液、浓盐酸、黑墨水。

三、实验材料洋葱鳞叶表皮细胞制片、新鲜洋葱、新鲜女贞叶、新鲜绿辣椒、新鲜红辣椒、番茄、萝卜、马铃薯块茎、姜块茎、无花果或秋海棠叶柄、夹桃叶、花生或蓖麻种子、半夏粉末、大黄粉末、黄柏粉末。

柿子胚乳细胞切片;南瓜茎横切永久制片、南瓜茎纵切永久制片、松茎横切永久制片;洋葱根尖纵切制片、玉米根尖纵切制片、玉米或洋葱根尖横切永久制片、黑藻顶芽纵切永久制片。

菠菜叶、油菜叶、油麦菜叶、小白菜叶或板蓝根叶、冬青叶、决明叶、薄荷叶、桑叶、桑枝、姜、橘子、半夏粉末。

芹菜、梨、豆芽、肉桂粉末、人参粉末、甘草粉末。

四、实验内容<植物的细胞>:(一)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1.植物细胞基本结构①取洋葱鳞叶表皮细胞永久制片或用新鲜洋葱材料撕取表皮制临时装片观察,可见表皮为一层细胞,其细胞多为近长方形,选择形状较规则、结构清晰的细胞移至高倍镜下观察,可分辨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结构。

由于大液泡的形成,细胞核位于一侧,高倍镜下还可看见核仁。

通过调节细调焦轮可使细胞的不同层次依次成像,加深对细胞立体结构的理解。

②加水合氯醛,加热透化,再加稀甘油。

镜下观察细胞变化。

细胞壁较透明,细胞质无色均匀,细胞核扁球形,仔细观察可见其内1—3个发亮的核仁。

③从一侧滴加稀碘液,细胞质被染成浅黄色,细胞核被染成深黄色。

药用植物学实验

药用植物学实验

实验和要求 (1)掌握导管和管胞的特征及类型. (2)了解筛管和伴胞的特征. 仪器和用品 实验材料 大黄、甘草粉末;稀甘油;水和氯醛试液。 实验步骤 (五)分泌组织 实验材料:鲜姜,小茴香永久制片. 实验步骤及结果
(六)植物形态组织学综合观察
1.根(根茎)的观察 目的和要求 (1)掌握植物根(根茎)的外部形态特征和根系的类型. (2)掌握根的初生构造及次生构造特点. 实验材料 (1)毛茛根横切永久制片. (2)直立百部根横切片. (3)青木香根横切制片.
5.果实的观察 目的和要求: (1)掌握不同类型的果实特征及其构造. (2)了解果实内部构造. 材料: 番茄,黄瓜,茄子,菠萝,桃子,梨,苹果.
实验二.植物的组织的观察
仪器用品 (一)分生组织 实验材料: 小麦,洋葱根尖永久纵切片,椴树茎的永久 横切片,小麦根尖临时片. (二)基本组织 实验材料 :薄荷茎的永久制片
(三)保护组织
目的和要求 (1)掌握表皮细胞及附属物的特征. (2)掌握气孔的轴式(类型). (3)掌握周皮(木栓组织)的形态特征. 实验内容 (1)气孔的观察 (2)非腺毛, 腺毛.
药用植物学实验
实验一
1. 实验目的
植物细胞后含物的观察
(1)熟悉光学显微镜的构造性能和使用 (2)掌握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3)学习表皮制片法及绘制植物细胞图的基本技术 (4)掌握水合氯醛制片方法 (5)掌握草酸钙晶体和碳酸钙的类型和结构.
2. 仪器

3. 实验内容: (1) 洋葱表皮细胞的制片 (2) 质体的观察: 观察有色体还可用红辣椒的皮. (3) 植物细胞后含物---淀粉粒的观察. a 后含物包括:淀粉粒、糊粉粒、晶体等. b 淀粉粒的类型: c 实验材料:土豆,浙贝母,半夏; 大黄、黄柏、甘草、 地骨皮、射干粉末。 (4) 步骤: 4. 实验方法及结果 (1)簇晶; (2)方晶; ( 3)针晶; (4)砂晶; ( 5) 柱晶 .

药用植物学实验报告

药用植物学实验报告

合肥师范学院(药用)植物学实验报告实习地点:安徽省合肥市紫蓬山景区实习时间: 2017年5月26日年级专业:学生姓名:学号:云翳,痢疾,痈肿。

根:用于小便淋痛,痢疾。

全草或叶:苦,平。

解毒,祛风。

用于痈疽疮毒,痢疾,中耳炎,耳鸣,耳聋,关节酸痛。

16. 朴树,榆科。

乔木,树皮平滑,灰色;一年生枝被密毛。

叶互生,叶柄长;叶片革质,宽卵形至狭卵形,先端急尖至渐尖,基部圆形或阔楔形,偏斜,中部以上边缘有浅锯齿,三出脉,上面无毛,下面沿脉及脉腋疏被毛。

花杂性(两性花和单性花同株),当年枝的叶腋;核果近球形,红褐色;果柄较叶柄近等长。

根、皮、嫩叶入药有消肿止痛、解毒治热的功效,外敷治水火烫伤。

17. 野花椒,芸香科。

灌木或小乔木;枝干散生基部宽而扁的锐刺,嫩枝及小叶背面沿中脉或仅中脉基部两侧或有时及侧脉均被短柔毛,或各部均无毛。

聚花序顶生,长1-5厘米;花被片5-8片,狭披针形、宽卵形或近于三角形,大小及形状有时不相同,长约2毫米,淡黄绿色;雌花的花被片为狭长披针形。

叶,祛风散寒,健胃驱虫,除湿止泻,活血通经。

用于跌打损伤,风湿痛,瘀血作痛,经闭,咯血,吐血。

果皮:辛,温。

有小毒。

温中止痛,驱虫健胃。

用于胃寒腹痛,蛔虫病;外用于湿疹,皮肤瘙痒,龋齿痛。

种子:苦、辛,凉。

利尿消肿。

用于水肿,腹水。

18. 海金沙,海金沙科。

多年生草质藤本。

根状茎横走,生黑褐色有节的毛;根须状,黑褐色,坚韧,亦被毛。

叶多数,对生于茎上的短枝两侧,二型,纸质,连同叶轴和羽轴有疏短毛。

干燥成熟孢子,用于热淋,石淋,血淋,膏淋,尿道涩痛。

19. 乌桕,大戟科。

乔木,高可达15米许,各部均无毛而具乳状汁液;树皮暗灰色,有纵裂纹;枝广展,具皮孔。

叶互生,纸质,叶片菱形、菱状卵形或稀有菱状倒卵形,长3-8厘米,宽3-9厘米,顶端骤然紧缩具长短不等的尖头,基部阔楔形或钝,全缘。

乌桕根皮、树皮、叶入药,杀虫,解毒,利尿,通便。

用于血吸虫病,肝硬化腹水,大小便不利,毒蛇咬伤;外用治疔疮,鸡眼,乳腺炎,跌打损伤,湿疹,皮炎。

陕中大《药用植物学》实验大纲(中药资源与开发)

陕中大《药用植物学》实验大纲(中药资源与开发)

《药用植物学》实验大纲课程名称:药用植物学课程代码:050079 适用专业:中药资源与开发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课程总学时:90 其中:实验(实训): 36 见习:4一、实践教学基本情况1、实验总学时:40学时2、实验项目数:10项3、实验教材(或指导书、参考书):程虎印,主编,《药用植物学实验指导》,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年4、开课教研室:中药资源5、开课学期:每学年第二学期二、实验教学目的及任务《药用植物学》是高等院校中药学、中药资源与开发、药学等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

药用植物学实验课程是药用植物学理论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专业课程学习的重要支撑。

实验课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创造性思维,同时培养学生科研意识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作风,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将来的科研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考核方式及评分办法:四、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的联系(实验内容如何体现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如何为理论课服务等)药用植物学是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

通过药用植物学实验的学习,要求学生应能够准确描述药用植物各个器官的特征,能够将待鉴定药用植物分类到科的水平,能够准确识别常见药用植物,能够准确描述药用植物内部构造特征,并能准确识别重要内部构造类型。

将理论课上的基本知识能实际应用到药材原植物识别和鉴定中来。

为培养中药学专业学生中药材鉴别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五、实验项目实验1 显微镜的使用与细胞结构的观察实验演示性;□综合性或设计性实验;□其他(二)实验学时数:□ 2学时;□6学时;□8学时;□其他基础实验;□专业基础实验;□专业实验(四)每组人数:15-20人,3组(五)实验前期准备:1.知识要求:具备显微镜基本知识及细胞结构显微形态知识。

2.能力要求:能够进行光学显微镜的正常操作。

3.查阅文献:查阅教材及实验指导手册或其他书籍,获取显微镜基本知识。

药用植物实验报告

药用植物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生理生态特性和药用价值,提高对药用植物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二、实验材料1. 药用植物样品:人参、黄芪、甘草、麻黄等。

2. 实验仪器:显微镜、培养箱、电子天平、pH计等。

3. 实验试剂:蒸馏水、KNO3、KH2PO4、NaCl等。

三、实验方法1. 观察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1)观察人参、黄芪、甘草、麻黄等药用植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形态变化,如叶片、茎、根、花等。

(2)记录药用植物的生长速度、株高、叶面积等生长指标。

(3)分析药用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发育差异。

2. 研究药用植物的生理生态特性(1)测定药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呼吸速率等生理指标。

(2)分析药用植物在不同光照、水分、温度等环境条件下的生理生态适应性。

(3)探讨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3. 提取和鉴定药用植物中的有效成分(1)采用溶剂提取法提取药用植物中的有效成分。

(2)利用薄层色谱(TLC)法对提取物进行初步鉴定。

(3)通过紫外-可见光谱(UV-Vis)等分析方法对有效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1)人参在播种后40天内,株高从0.5cm增长到10cm,叶面积从1.5cm²增长到15cm²。

(2)黄芪在播种后50天内,株高从0.3cm增长到7cm,叶面积从1cm²增长到8cm²。

(3)甘草在播种后60天内,株高从0.2cm增长到5cm,叶面积从0.8cm²增长到6cm²。

(4)麻黄在播种后45天内,株高从0.4cm增长到8cm,叶面积从1.2cm²增长到10cm²。

(5)不同药用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发育存在差异,如人参在光照充足、水分适宜的环境中生长较好,而麻黄在干旱、光照不足的环境中仍能保持较好的生长状态。

2. 药用植物的生理生态特性(1)人参在光照强度为1000μmol·m⁻²、温度为25℃、水分充足的环境中,光合作用强度达到最大值。

药用植物实验报告

药用植物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药用植物实验报告篇一:药用植物学实验一1实验一植物细胞、组织的观察及植物装片的制作方法一、实验目的1.学习植物细胞观察方法,掌握植物细胞基本结构,了解质体类型及特点。

2.掌握细胞后含物、细胞壁特化的主要类型及鉴别。

3.掌握各种成熟组织的形态特征及其在植物体的分布部位。

4.熟练植物制片技术操作和生物绘图方法。

二、实验器具与试剂光学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尖头镊子、解剖针、刀片、剪刀、吸水纸、擦镜纸、纱布块、吸水纸、蒸馏水、稀碘液、苏丹Ⅲ试液、水合氯醛、稀甘油、20%蔗糖液、间苯三酚试液、浓盐酸、黑墨水。

三、实验材料洋葱鳞叶表皮细胞制片、新鲜洋葱、新鲜女贞叶、新鲜绿辣椒、新鲜红辣椒、番茄、萝卜、马铃薯块茎、姜块茎、无花果或秋海棠叶柄、夹桃叶、花生或蓖麻种子、半夏粉末、大黄粉末、黄柏粉末。

柿子胚乳细胞切片;南瓜茎横切永久制片、南瓜茎纵切永久制片、松茎横切永久制片;洋葱根尖纵切制片、玉米根尖纵切制片、玉米或洋葱根尖横切永久制片、黑藻顶芽纵切永久制片。

菠菜叶、油菜叶、油麦菜叶、小白菜叶或板蓝根叶、冬青叶、决明叶、薄荷叶、桑叶、桑枝、姜、橘子、半夏粉末。

芹菜、梨、豆芽、肉桂粉末、人参粉末、甘草粉末。

四、实验内容<植物的细胞>:(一)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1.植物细胞基本结构①取洋葱鳞叶表皮细胞永久制片或用新鲜洋葱材料撕取表皮制临时装片观察,可见表皮为一层细胞,其细胞多为近长方形,选择形状较规则、结构清晰的细胞移至高倍镜下观察,可分辨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结构。

由于大液泡的形成,细胞核位于一侧,高倍镜下还可看见核仁。

通过调节细调焦轮可使细胞的不同层次依次成像,加深对细胞立体结构的理解。

②加水合氯醛,加热透化,再加稀甘油。

镜下观察细胞变化。

细胞壁较透明,细胞质无色均匀,细胞核扁球形,仔细观察可见其内1—3个发亮的核仁。

③从一侧滴加稀碘液,细胞质被染成浅黄色,细胞核被染成深黄色。

④取20%蔗糖液,制作表皮细胞装片,放置20分钟后观察质壁分离现象。

药用植物学实验大纲教程文件

药用植物学实验大纲教程文件

药用植物学实验大纲《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大纲实验名称:《药用植物学实验》学时:32学分: 2适用专业:制药工程执笔人:审订人:一、实验的目的与任务:药用植物学是药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与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中药学等专业课有密切的联系. 药用植物学实验课程正是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门课程,使学生对理论知识有更直观的印象,使学生动手能力提高的同时也更好地掌握好此门课程;同时该实验课程也为其他专业课的实验打下了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1.通过实验使学生熟练使用该实验所涉及的仪器如显微镜、解剖针、放大镜等。

2.掌握植物细胞、组织、器官的形态特征及植物学绘图方法。

3.掌握几种常用的制片方法如临时装片法,徒手切片法等。

4.熟练使用植物分科检索表。

5.了解学校常见药用植物的名称及所属科属。

三、实验项目与类型:四、实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实验一校园植物的户外观察(一)(2学时)一、实验目的:1.熟悉校内主要植物的名称。

2.了解几个形态特征明显的科的植物的科属特征。

3.了解外部形态特殊的植物形态特征。

二、实验内容:通过校园植物观察,达到以上教学目的。

实验二校园植物的户外观察(二)(2学时)一、实验目的:1.熟悉校内主要植物的名称。

2.了解几个形态特征明显的科的植物的科属特征。

3.了解外部形态特殊的植物形态特征。

二、实验内容:通过校园植物观察,达到以上教学目的。

实验三根,根茎,茎,叶的形态观察(2学时)一.实验目的:掌握根,根茎,茎,叶的形态特征。

二、实验材料:标本室各种根及根茎药材;各种叶片标本;放大镜等。

二、实验内容:1.通过药材标本了解正常根及变态根、根茎的特征。

2.观察木质茎、草质茎及藤本茎的特征。

3.观察叶的形态。

单叶与复叶。

实验四花(2学时)一、实验目的:1.熟悉花解剖技术。

2.掌握各花部特征二、实验材料:自带花朵三、实验内容:1.观察花的组成及各部特征。

2.观察各种花序的类型及特征。

3.解剖一朵花,写出其花程式。

药用植物学实验

药用植物学实验

药用植物学实验目录绪论实验一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实验二植物细胞后含物及细胞壁实验三综合实验植物细胞减数分裂实验四植物组织(一)实验五植物组织(二)实验六根的显微构造实验七茎的显微构造实验八叶的形态和内部构造实验九植物繁殖器官实验十综合实验薄荷实验十藻、菌、地衣实验十一苔藓、蕨类、祼子植物实验十一设计性实验被子植物花图式与花程式及检索表的使用实验十二被子植物1实验十三被子植物2实验十四被子植物3实验十五被子植物4实验十六被子植物5附录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及其鉴定绪论一、实验注意事项(一)实验前的准备工作:1.根据实验指导,预习与本次实验相关的课堂讲授内容,并阅读指定的参考文献。

2.仔细阅读本次实验的内容,要求弄懂实验原理和方法。

3.对于需要同时进行的几项实验,预先思考进行的先后次序,以便实验时节约时间。

4.准备好各种自备的实验用品,如铅笔(HB、2B各一支)、白色橡皮擦、直尺、报告纸等。

(二)实验过程中的几点要求:1.遵守实验室规则,保持实验室安静。

2.实验认真、观察仔细,观察应当和思考结合起来,因此实验时应当手、眼、脑三者并用。

3.由于实验时间有限,实验时应当善于安排自己的工作,注意力应当集中在主要的问题上,不要花过多时间去钻研细小的次要问题,一时解决不了的次要问题,可留待课外时间去解决。

4.实验开始前,教师进行讲解和提问时,应当注意听取,并作必要的记录。

5.在实验过程中,应当随时观察所得现象,测量数据,计算、推理及结论等写在报告纸上,应当养成能随时作出准确、清楚、整齐的记录而不需要重抄的良好习惯,测量的数据禁止用另外纸片记录。

6.实验进行过程中,必须注意听取接受教师的指导。

7.实验桌面上和地面上应随时保持整洁,非实验必要物品一律不许放在桌面或桌架上。

8.酒精灯用后,应及时熄灭。

9.纸屑、废纸应置纸篓内,不得乱丢在地上,纸篓内不得倒入液体。

(三)实验完毕时的几点要求:1.按照教师指定时间交实验报告。

《药用植物学》《药理学》《药剂学》《药剂分析》实验教学大纲

《药用植物学》《药理学》《药剂学》《药剂分析》实验教学大纲

药用植物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开课单位:适用专业:课程名称:药用植物学课程代码:课程类型:专业基础学分:1总学时:16 理论学时: 10 实验(上机)学时: 6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组织学与胚胎学》、《中药学》后续课程:《中药鉴定学、《中药药剂学》二、课程简介(一)课程性质和任务药用植物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它与生药学、中药学、中药资源学、天然药物化学等学科密切相关,又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直观性很强的课程。

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生药的原植物种类,确保生药来源的准确性;调查研究、合理利用药用植物资源;利用植物生物技术,生产活性成分高的五种、转基因物种和濒危物种;为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服(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药用植物六大器官的形态特征和结构特点。

掌握药用植物重点科的形态特征。

熟悉药用植物各器官类型、各科常用药用植物特点及主要化学成分。

了解药用植物研究范围、发展简史等内容。

2.能力目标能够准确描述药用植物各个器官特征和内部构造。

能够将待鉴定的药用植物分类到科。

能够准确识别常见药用植物200余种。

具有发现寻找中药材新资源和继续学习的能力。

3.素质目标具有较强求知能力热爱中药事业爱护药用植物资源。

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和严格的科学态度刻苦钻研勇于实践。

三、实验学时安排说明根据本专业需要及教学大纲要求选做6学时的实验课。

四、实验教学内容及要求实验项目:一、植物细胞的构造实验学时:3学时实验目的:掌握显微镜的构造,使用和保护的方法;练习临时制片技术:徒手切片、表皮制片、粉末装片;掌握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学习绘制植物细胞图的基本技术;了解叶的组成和形态;叶片的质地、叶脉及脉序。

实验内容:显微镜的构造,使用和保护的方法;学习临时制片法(表皮制片法、徒手切片法、粉末状片法);细胞结构的观察。

实验报告及作业:写出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写出使用显微镜的注意事项。

写出表皮制片法、徒手切片法、粉末状片法的步骤。

药用植物学实验指导(细胞-种子)(供药学、制药专业学生用)

药用植物学实验指导(细胞-种子)(供药学、制药专业学生用)

第一章植物的细胞(一)目的要求1.掌握植物细胞的基本构造。

2.掌握细胞后含物的形态结构及鉴别方法。

3.学习植物临时制片的方法。

(二)仪器、用品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解剖针、刀片、培养皿、滴管、吸水纸、擦镜纸、蒸馏水、稀碘液、史氏溶液、水合氯醛试剂、稀甘油。

(三)实验材料洋葱鳞茎、马铃薯块茎、甘草粉末、黄柏粉末、大黄粉末、半夏粉末、地骨皮粉末等等。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1.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撕取洋葱鳞叶内表皮中部一小块约3~4mm2,置于滴有水滴的载玻片上,制成水装片,注意将材料展平,尽量避免产生气泡。

将制好的洋葱鳞叶内表皮水装片置于显微镜下,先在低倍镜下观察,可见洋葱表皮细胞是由1层长方形的细胞组成,无胞间隙。

选择几个较清楚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再转换高倍镜观察,可见细胞壁、细胞核、细胞质、液泡四部分。

1)细胞壁:包围在细胞原生质体最外面,由于是无色透明的结构,故观察时上面和下面的平壁不易看见,只看到侧壁。

可被稀碘液染成淡黄色。

2)细胞核:一般为扁球形小体,位于细胞中央或边缘,可被稀碘液染成深黄色,核内有1~3个折光性强的小体,即核仁。

3)细胞质:位于细胞壁与细胞核之间的部分,为无色半透明的胶体物质。

4)液泡:位于细胞中央,是充满细胞液的腔穴,比细胞质更透明。

2.植物细胞的后含物1)淀粉粒的观察用镊子刮取马铃薯块茎少许浑浊的汁液,置于滴有史氏溶液的载玻片上,制成临时装片,于低倍镜下观察,可见许多卵圆形、椭圆形淀粉粒,在高倍镜下可观察到脐点和层纹。

淀粉粒多为单粒,也有复粒和半复粒。

2)草酸钙晶体的观察簇晶:取大黄粉末少许置于滴有水合氯醛试液的载玻片上,在酒精灯上加热透化,注意不要蒸干试液,直至材料颜色变浅,滴加一滴稀甘油,盖上盖玻片,制成水合氯醛装片,置镜下观察,可见许多簇晶。

方晶:取黄柏或甘草粉末制成水合氯醛装片,置镜下观察,可见纤维束周围薄壁细胞内有方晶。

针晶:取半夏粉末制成水合氯醛装片,镜下观察可见针晶或针晶束。

河医大《药用植物学》实验大纲

河医大《药用植物学》实验大纲

《药用植物学》实验大纲■■,一■“刖言《药用植物学》是中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

实验教学是其教学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形式。

实验教学的任务不仅能帮助学生形成药用植物学概念理解和掌握药用植物学知识思路,更能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等能力,养成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意志坚定、目标明确的良好个人品质。

为更好地规范教学过程,完成实验教学,现制定本实验课大纲。

本实验课学时为60学时,开设16-20个实验,每个实验3-4学时,实验开出率为100%,具体要求和内容如下:实验目的要求与内容1初步掌握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并通过实验了解显微镜的构造、性能及使用2掌握植物细胞的几种主要的贮藏营养物质:淀粉粒、蛋白质、菊糖、脂肪油的形态结构及检验方法3掌握草酸钙晶体和碳酸钙晶体的类型及对晶体的检识方法4掌握细胞壁的结构及其特化细胞壁的特征和鉴别方法5掌握分生组织的分布及其特征,了解植物顶端分生组织的特征6掌握基本组织的形态特征及其类型7掌握表皮细胞及其附属物的特征8掌握气孔的轴式9掌握周皮的形态特征10掌握厚角组织和厚壁组织的特征11掌握各种分泌结构的形态特征和细胞形态特征12掌握导管与管胞的特征及其类型13了解筛管和伴胞的特征14掌握无限和有限外韧型维管束15了解双韧型、周韧型、周木型维管束辐射型维管束16掌握根的形态特征、根系的类型17掌握变态根的外形特征及其种类18掌握根的初生构造特点掌握双子叶植物根的次生构造 掌握根的异常构造掌握茎的一般外部形态特征与变态茎的特征和类型 熟悉茎的初生构造掌握双子叶植物木质茎的次生构造 识别双子叶植物草质茎的次生构造特点 掌握单子叶植物茎的构造特点熟悉双子叶和单子叶植物根状茎的构造特点 了解双子叶植物茎和根状茎的异常构造 掌握叶的形态及组成、单叶和复叶的区别 掌握叶的内部结构了解叶的变态、叶序的类型掌握被子植物花的外部形态及其各组成部分的特点 掌握各种类型花序的特征熟悉被子植物花的主要类型,学习解剖花及使用花程式表示花的结构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34掌握藻类、真菌、地衣、苔葬、蕨类、裸子、被子植物的形态特征,认识主要药用植物实验内容与安排。

药用植物学实验报告

药用植物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药用植物的基本特征和药用价值。

2. 掌握药用植物分类、鉴定和采集方法。

3. 学习药用植物有效成分提取、分离和鉴定技术。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各种药用植物样品,如人参、黄芪、甘草、黄连等。

2. 实验仪器:显微镜、离心机、色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恒温水浴锅等。

三、实验方法1. 药用植物样品鉴定:观察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如叶、花、果、根等,进行分类和鉴定。

2. 药用植物有效成分提取:采用溶剂提取法,分别提取人参、黄芪、甘草、黄连等药用植物中的有效成分。

3. 药用植物有效成分分离:采用柱层析法,将提取得到的混合物进行分离。

4. 药用植物有效成分鉴定: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分离得到的单一化合物进行鉴定。

四、实验步骤1. 药用植物样品鉴定(1)观察人参样品的形态特征,如根、茎、叶等,进行分类和鉴定。

(2)观察黄芪样品的形态特征,如根、茎、叶等,进行分类和鉴定。

(3)观察甘草样品的形态特征,如根、茎、叶等,进行分类和鉴定。

(4)观察黄连样品的形态特征,如根、茎、叶等,进行分类和鉴定。

2. 药用植物有效成分提取(1)将人参、黄芪、甘草、黄连等药用植物样品分别用不同溶剂提取。

(2)将提取液进行浓缩、干燥,得到不同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

3. 药用植物有效成分分离(1)将提取得到的混合物进行柱层析分离。

(2)收集分离得到的单一化合物。

4. 药用植物有效成分鉴定(1)将分离得到的单一化合物进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检测。

(2)根据检测结果,鉴定分离得到的化合物。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药用植物样品鉴定实验结果表明,人参、黄芪、甘草、黄连等药用植物样品均具有明显的药用价值,符合药用植物的基本特征。

2. 药用植物有效成分提取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溶剂提取法可以成功提取人参、黄芪、甘草、黄连等药用植物中的有效成分。

3. 药用植物有效成分分离实验结果表明,柱层析法可以有效分离人参、黄芪、甘草、黄连等药用植物中的有效成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报告:1.绘完全花的组成。
述。 2.绘子房位置的形态图。 3.写出油菜、蚕豆、贴梗海棠花的花程式并文字叙
一、花的组成
花药 花丝 柱头 花柱 子房 花冠 花萼 花托
花梗 雄蕊群 雌蕊群 花被
花冠类型
旗 瓣
十字形
蝶形
龙 骨 瓣
管 状
翼 瓣
漏斗状
高脚碟状 钟状
辐状
唇形
舌状
单 体 雄 蕊
二 体 雄 蕊
3.液泡
植物细胞所特有
细胞壁 细胞质 细胞核 液 胞
复粒淀粉 脐点 层纹 单粒淀粉
半复粒淀粉
淀粉粒(马铃薯)
复粒淀粉
单粒淀粉
半 复 粒 淀 粉
(1)草酸钙结晶
簇晶
针晶
方晶
砂晶
(2)碳酸钙结晶
实验二 植物的组织(一)
技术方法:1.新鲜叶下表皮装片的制作与观察
2.徒手切片法
内容材料:1.表皮-天竺葵叶下表皮
花托边缘(4)
胎座及其类型
胚珠在子房内着生的部位称胎座。
边缘胎座
侧膜胎座
中轴胎座
中轴胎座
中轴胎座
特立中央胎座
基生胎座
顶生胎座
三、花程式和花图式
花程式:用字母、符号、数字写成固定的程式
表示花的性别、对称性及花被、雄蕊群、雌 蕊群的情况。
K 花萼 A 雄蕊群 C 花冠 G 雌蕊群 ♂ 雄花 ♀ 雌花 G 子房上位 子房下位 子房半下位
实验报告:1.绘完全叶的组成。
2.绘黄连、石斛茎横切面简图。 3.绘羽状复叶的形态图。
叶片
叶柄
叶 的 组 成
托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实验七 花的组成
技术方法:1.植物器官形态的观察与记录
2.器官形态图的绘制法 3.花的记录
内容材料:1.完全花的组成—油菜、桃、贴梗海棠花
2.雄蕊的类型—油菜、宝盖草、金丝桃、蚕豆花 3.雌蕊的类型—蚕豆、玉兰、金丝桃花 4.子房的位置—油菜、贴梗海棠花 5.胎座的类型—蚕豆、西红柿(贴梗海棠)、黄瓜
实验报告:1.绘地下茎变态类型的形态图。
2.绘向日葵横切面组织图。 3.绘马兜铃、薄荷茎横切面简图。
表皮 皮层 环管纤维
初生韧皮部 初生木质部 束中形成层 髓射线 髓
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马兜铃)
周皮 皮层
次生韧皮部
髓射线
形成层
次生木质部 年轮

双子叶植物木质茎的次生构造(椴树茎)
实验六 茎的构造、叶的形态构造
P 花被 ∞ 数目超过10 两性花 () 连合 + 排列轮数
﹡ 辐射对称 ↑ 两侧对称
实验八 花序、果实和种子的形态
技术方法:1.植物器官形态的观察与记录
2.粉末透化法(补) 3.药材粉末图的绘制法
内容材料:1.花序的类型—碎米荠、泽漆、宝盖草、蒲公英
2.肉质果的类型—杏、黄瓜、西红柿、橙、苹果 3.干果的类型—碎米荠、荠菜、泽漆、宝盖草 4.聚合果—刺果毛茛 5.种子的类型—蚕豆 6.粉末药材—甘草、黄柏
实验报告:1.绘直根系和须根系的形态图。
2.绘毛茛根、蔓生百部、防风根横切面简图。
表皮 外皮层 皮层 内皮层 中柱鞘 初生韧皮部 原生木质部 后生木质部
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构造简图(毛茛)
表皮 外皮层 皮层 内皮层 中柱鞘 初生韧皮部 初生木质部 髓
单子叶植物根的构造简图(百部)
次生韧皮部 油室 裂隙 韧皮射线 木射线 形成层 次生木质部 初生木质部 周皮
聚药雄蕊
多 体 雄 蕊
二 强 雄 蕊
四 强 雄 蕊
子房位置
1
2
3
4
子房上位:子房底部着生在花托上
下位花:花托扁平或隆起,花被、雄蕊着生在花托上(1) 周位花:花托下陷,花被、雄蕊着生在花托上缘(2)
子房半下位:子房下半部着生在凹陷的花托中并与花
托愈合, 花被雄蕊着生在子房边缘(3)
子房下位:花托凹陷并与子房愈合,花被雄蕊着生在
双子叶植物根的次生构造简图(防风)
实验五
茎的形态构造(一)
技术方法:1.植物器官形态的观察与记录
2.器官形态图的绘制法 3.器官构造简图的绘制法
内容材料:1.地下茎的变态—玉竹、马铃薯、荸荠、洋葱标本
2.地上茎的变态—天门冬、绞股蓝、枸橘等标本 3.双子叶茎的初生构造—向日葵、马兜铃茎横切片 4.双子叶木质茎的次生构造 —椴树茎横切片。 5.双子叶草质茎的次生构造—薄荷茎横切片
实验报告:1.绘导管和管胞形态图。
乳汁管
实验四
根的形态构造
技术方法:1.植物器官形态的观察与记录
2.器官形态图的绘制法 3.器官构造简图的绘制法
内容材料:1.根系—泥糊菜、麦冬根系

2.变态根—白蔹、百部、丹参、丝穗金粟兰腊叶标
3.根的初生构造—毛茛根、蔓生百部根横切片 4.根的次生构造 —防风根、人参根横切片。 5.根的异常构造—何首乌根横切片
实验一 植物的细胞
技术方法:1.显微镜的使用
2.新鲜水装片的制作与观察 3.显微构造图的绘制
内容材料:1.植物细胞的基本构造(洋葱下表皮)
皮横切片) 2.淀粉粒的形态(马铃薯块茎) 3.草酸钙结晶(半夏、甘草、大黄、地骨
实验报告:1.绘植物细胞基本构造图,标明各部分。
2.绘淀粉粒形态图。 3.绘各种草酸钙结晶图。
实验报告:1.记录花序和果实的类型及其主要特征。
2.绘蚕豆种子的形态图。 3.绘甘草粉末图。
无胚乳种子
胚根 胚轴
胚芽
子叶
种子内不具有胚乳,子叶发达
技术方法:1.植物器官形态的观察与记录
2.器官形态图的绘制法 3.器官构造简图的绘制法
内容材料:1.双子叶根茎的构造—黄连、苍术根茎横切片
2.单子叶茎的构造 —石斛茎、玉米茎横切片 3.单子叶根茎的构造—半夏根茎横切片 4.完全叶的组成—天竺葵叶 5.复叶的类型—新鲜标本、腊叶标本 6.双子叶植物叶的构造—薄荷叶横切片
桔梗纵切片) 2.管胞—松茎纵切片。 3.筛管与伴胞—南瓜茎纵、横切片 4.分泌腔(道) —防风根、当归根、明党参、蒲公 英根纵、横切片。 5.油细胞—生姜徒手切片 2.绘油室图和油管纵横切面图。 3.绘生姜油细胞图。
技术方法:植物组织解离法 内容材料:1.导管—黄豆芽纵切、凤仙花、芍药、防风、红藤、
2.毛茸:天竺葵、石韦、藿香、胡颓子叶 下表皮自制片。 3.纤维与石细胞:秦皮、贴梗海棠果实横 切片。梨果肉装片。
实验报告:1.绘各种毛茸的形态图。(3种)
2.绘各种类型的气孔。 3.绘纤维和石细胞图。
平轴式
直轴式
不定式
不等式
腺鳞顶面观8个细胞 呈球形
腺鳞侧面观扁盘状 或半球形
甘草的晶鞘纤维
实验三 植物的组织(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