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解表药与解表方
解表药及解表方PPT课件
1 柴胡
苦、微寒。入肝、胆、 心包、三焦经。
和解退热 和解少阳经 之要药。 疏肝理气 治肝气郁结。 升阳举陷 力不及升麻, 两者多同用。适用于气 虚下陷所致久泻脱肛、 子宫垂脱,配黄芪、党 参、升麻等,如补中益 气汤。
2019/2/13 20
脾甘 、、 胃辛 、、 大微 2 升麻 肠寒 经。 。入 肺 、 发表透疹,清热解毒 升阳举陷 升提作用较柴胡强,用于气 虚下陷所致的久泻脱肛,子宫垂脱之证, 与黄芪、党参、柴胡同用。
2019/2/13
14
8
辛 夷
2019/2/13
15
9 苍耳子
甘、苦、温。有小毒。入 肺、肝经。 散风通窍
祛风湿,
止痛
白芷、细辛、辛夷、苍耳子 四药散风寒、祛湿、止痛、 通鼻窍。适用于风寒感冒、 风湿痹痛、脑颡鼻脓、浊涕 2019/2/13 下流等证,走窜之力较强。
16
10 生姜
辛、微温。入脾、肺、 胃经。
2019/2/13 7
2 桂枝
辛、甘、温。入心、肺、膀胱经。
祛风寒 无汗、有汗均可 应用。风寒表证、发热 无汗,配麻黄;感受风 寒,表虚自汗,配芍药, 桂枝汤。 温经散寒 风寒湿痹 通阳化气 助利水药利尿, 配猪苓、茯苓、泽泻等, 见五苓散。
2019/2/13 8
辛、温。入肺、脾经。 发表散寒 行气宽中 脾胃气滞 引起的肚腹胀满,食欲 不振、呕吐等
表 证
风热表证
2019/2/13
发散风热药 辛凉解表药
5
二、发散风寒药
此类药物多辛温,发汗力较强, 散寒力较大,主要适用于风寒 表证(恶寒、发热、无汗、脉 浮紧)。有的兼有平喘、除湿、 利水等功能,用于治喘咳,风 寒湿痹、水肿等证
第01章解表剂
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
【方解】 方中桂枝为君,助卫阳,通运经络,解肌发表而祛在表之风邪。芍药为臣,
益阴敛营,敛固外泄之营阴。 桂芍等两合用,寓意有三:
一为针对卫强营弱,体现营卫同治,邪正兼顾; 二为相辅相成,桂枝得芍药,使汗而有源,芍药得桂枝,则滋而能化; 三为相制相成,散中有收,汗中寓补。此为方可解肌发表,内调营卫、阴 阳的基本结构。 生姜辛温,既助桂枝辛散表邪,又兼和胃和胃止呕; 大枣甘平,既能益气补中,且可滋脾生津。姜枣相配,是为补脾和胃、调 和营卫的常组合祝贺,共为佐药。 炙甘草调和药性,合桂枝辛甘化阳以实卫,合芍药酸甘化阴以和营,功兼 佐使之用。 综观本方,药虽五味,但结构严谨,发中有补,散中有收,邪正兼顾,阴 阳并向。柯琴在《伤寒来苏集·伤寒附翼》卷上中赞桂枝汤“为仲景群方 之冠,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
解表剂主要用治表证,故凡风寒所伤或 温病初起,以及麻疹、疮疡、水肿、痢 疾等病初之时,见恶寒、发热、头疼、 身痛、无汗或有汗、苔薄白、脉浮等表 证者,均可用解表剂治疗。
表证病性有寒热之异,患者体质有强弱之别。 表寒者,当辛温解表; 表热者,当辛凉解表; 兼见气、血、阴、阳诸不足者,还须结合补益法,以
【功用】宣利肺气,疏风止咳。
【主治】风邪犯肺证。咳嗽咽痒,咯痰不爽,或微有 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缓。
【方解】
紫菀、百部为君,两药味苦,都人肺经,其性温而不热,润 而不腻,皆可止咳化痰,对于新久咳嗽都能使用。
桔梗味苦辛而性平,善于开宣肺气:白前味辛甘性亦平,长 于降气化痰。两者协同,一宣一降,以复肺气之宣降,增强 君药止咳化痰之力,为臣药。
中兽医学常用中药和方剂
31
鱼腥草
• 清热解毒,消痈排脓:主入肺经,以清 肺见长,用于肺痈吐脓,肺热咳嗽。
• 利尿通淋: 用于湿热淋证。
32
败酱草
• 清热解毒,消痈排脓:为治疗肠痈的要药 • 祛瘀止痛:用于产后瘀阻腹痛
33
射干
• 清热解毒:入肺经,清肺泻火,降气消 痰,消肿。用于咽喉肿痛。
• 适应范围:主要用于表邪已解、里热炽 盛,而无积滞的里热病证。
14
分类
• 清热泻火药:功能清气分热,用于高热烦渴等 气分实热证;
• 清热燥湿药:功能清热燥湿,用于泻痢、黄疸 等湿热病证;
• 清热凉血药:功能清解营分、血分热邪,用于 吐衄发斑等血分实热证;
• 清热解毒药:功能清解热毒,用于痈肿疮疡等 热毒炽盛的病证;
• 祛风湿:长于祛湿,痹证湿胜者尤宜。 用于风湿痹证。
• 用于外感风寒挟湿之表证。
49
厚朴
• 行气,燥湿,消积:为消除胀满之要药, 用于湿阻中焦,气滞不利所致的脘闷腹 胀,腹痛,或呕逆等证。
• 平喘:能燥湿化痰,下气平喘。用于痰 饮喘咳。
50
藿香
• 化湿:用于湿滞中焦证 • 解暑:既能化湿,又可解表。用于暑湿
53
六、利水滲湿药
• 含义:凡能通利水道,渗泄水湿,治疗水湿内 停病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利水渗湿药。
• 性能成效:本类药物味多甘淡,具有利水消 肿,利尿通淋、利湿退黄等成效。
• 适应范围:适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淋证、 黄疸、湿疮、泄泻、带下、湿温、湿痹等水湿 所致的各种病证。
54
茯苓
• 利水渗湿:本品甘补淡渗,性平作用和 缓,无寒热之偏,故可用治寒热虚实各 种水肿。
解表药与方剂
第二节 解表方
• 【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证者。恶寒发热,肌表无汗,头痛 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舌苔白或微黄,脉浮。
• 小青龙汤 • 【组成】麻黄去节9 g,芍药9 g,细辛3 g,干姜6 g,甘草炙6 g,
桂枝去皮9 g,半夏9 g, 五味子6 g。 • 【用法】水煎,分2次温服。 • 【功能】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 【主治】外寒内饮证。恶寒发热,无汗为必备症状,胸痞喘咳,痰多
表实无汗、表虚有汗及阳虚受寒者,均宜使用;寒凝血滞所致寒湿痹 痛与经闭腹痛、痛经等痛证;水湿停滞所致的痰饮喘咳,以及小便不 利,心悸动、脉结代者。 • 【用法用量】煎服,3~9 g。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解表药
• 【使用注意】桂枝性温助热,如应用不当则有伤阴、动血之虞,故在 温热病、阴虚火旺及出血症时,不宜应用。
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 • 桑菊饮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解表方
• 【组成】桑叶7. 5 g,菊花3 g,杏仁6 g,连翘5 g,薄荷2. 5 g,桔 梗6 g,生甘草2. 5 g,芦根6 g。
• 【用法】水煎,分2次温服。 • 【功能】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 【主治】风温初起风热犯肺证。但咳,身热不甚,口微渴,脉浮数。 • 麻杏石甘汤 • 【组成】麻黄9 g,杏仁9 g,甘草6 g,石膏18 g。 • 【用法】水煎,分2次温服。 • 【功能】辛凉宣肺,清热平喘。 • 【主治】表邪未解,肺热咳喘证。身热不解,咳逆气急鼻扇,口渴,
,头痛,牙痛,风湿痹痛,鼻渊,肺寒咳喘。 • 【用法用量】煎服,1~3 g;散剂每次服0.5~1 g。 • 【使用注意】阴虚阳亢头痛,肺燥伤阴干咳者忌用。不宜与藜芦同用
第一章解表药
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
(辛温解表药)
第一节、发散风寒药(辛温解表药)
本类药物性味多属辛温,以发散肌表风寒 邪气为主要作用。 主治风寒表证,症见恶寒发热,无汗或汗 出不畅,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口不渴,舌苔 薄白,脉浮紧等。 部分发散风寒药分别兼有祛风止痒、止痛、 止咳平喘、利水消肿、消疮等功效,又可用于 治风疹瘙痒、风湿痹证、咳喘以及水肿、疮疡 初起等兼有风寒表证者。
宜治胃寒呕吐(小半夏汤);
胃热呕吐,+黄连; 妊娠呕吐,+紫苏 某些止呕药用姜汁制过,能增强止呕作用,如姜 半夏、姜竹茹等。
(3)还可解半夏、天南星之毒。
香
薷(熟悉)
唇形科植物 石香薷及江香 薷的干燥地上 部分。前者称 青香薷,后者 称江香薷。 生用。
均以枝嫩、花穗多、香气浓者为佳。
香
薷(熟悉)
捣绒:老年人、儿童
八、应用注意:
1、本品发汗力强,表虚自汗,阴虚盗汗者忌用。 2、气虚及肾不纳气的喘咳及脾虚水肿忌或慎用。 3、麻黄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兴奋作用,并可使血 压上升,失眠及高血压患者慎用。
桂
枝(掌握)
樟科植物肉 桂的干燥嫩枝。 生用。
有特异香气,味辛辣、微甜,以幼嫩、色棕 红、气香者为佳。
3、肺寒咳嗽 无论有无外感、痰多痰少皆可 应用。如三拗汤(麻黄、杏仁)、 二陈汤(半夏、陈皮)。
四、用法用量:3~9g, 煎服。
紫苏
共性: 1. 辛温,入肺脾二经。 2. 功用:
生姜
(1)发表散寒:发汗力较弱(不及麻、桂),用 于预防或治疗风寒感冒轻证。 (2)解鱼蟹毒:用于食鱼蟹中毒。
个性:
3、脾胃气滞,胸闷呕吐: 偏寒者配砂仁、丁香温中止呕。 偏热者配黄连、竹茹、芦根清胃止呕。 妊娠恶阻而胎动不安配砂仁、陈皮等。 4、梅核气(痰凝气滞)配半夏、厚朴、茯苓。 如“半夏厚朴汤”。 5、鱼蟹中毒(呕吐、腹泻、腹痛)配生姜、 陈皮、藿香。 四、用法用量:5~9g , 煎服。
第1章-解表药
【功效】
1. 发表散寒:风寒表证,表证夹湿,颠顶头痛。 2. 祛风胜湿,止痛:风寒湿痹。
【 羌活与藁本功效主治异同】 同:均能解表散寒、祛风除湿、止痛。 异:羌活——主散太阳经风寒湿,善治太阳头项强痛、上半
身风寒湿痹; 藁本——主散太阳经风寒湿,又归肝经善治颠顶头痛。 足厥阴肝经
【功效】 1. 散风寒:风寒感冒。 2. 通鼻窍:治鼻渊要药。 3. 除湿止痛,止痒:风湿痹痛,风湿疹痒,疥癣。
【功效】 1. 疏散风热:用于风热感冒头痛。 2. 清利头目:质轻升浮,主散头面风热之邪。应用:
治偏正头痛要药,又治头晕目眩等。 3. 祛风止痛:风湿痹痛,肢体拘急。
淡豆豉功效:解表,除烦。 浮萍功效: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水消肿。 木贼功效:疏散风热,明目退翳,止血。
1.细辛除祛风散寒外,又能
相同点: 三药均能发表解热、升举阳气,用于外感发热、头痛以
及阳气下陷之脱肛、子宫下垂等。 同中之异: ①发表解热柴胡为优,葛根次之,升麻又次之; ②升阳举陷升麻最优,葛根次之,柴胡再次之; ③葛根与升麻还同能透疹,其中升麻优于葛根。 不同点:
柴胡又擅和解少阳、疏肝解郁。 葛根又能生津,治疗消渴病,且善解肌以治疗项背强痛。 升麻又能清解阳明热毒,治疗阳毒发斑、胃火牙痛等。
等症。 【用法用量】 叶长于发散风寒;梗长于理气宽中、安胎。
紫苏:辛,温。发汗解表,行气宽中,解鱼蟹毒。
生姜
【功效】 1. 发汗解表----用于风寒表证。 2. 温中止呕----用于胃寒呕吐。 3. 温肺止咳----用于风寒客肺的咳嗽。 此外,生姜能解半夏,天南星及鱼蟹毒。 特点:素有“呕家圣药”之称。
柴胡
【功效】 1. 解表退热:感冒高热;邪在少阳寒热往来。 2. 疏肝解郁:肝郁气滞。 3. 升举阳气:气陷证。
中药解表剂
性能特点:多味辛,辛散轻扬
多入肺、膀胱经,偏行肌表,能促进肌体发汗,
使表邪由汗出而解,从而达到治愈表证,即《内经》所谓:
“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此外,部分解表药兼能利水消肿、止咳平喘、
透疹、止痛、消疮等。
适应证:主要用治外感表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 或有汗不畅、脉浮等。
部分解表药尚可用于水肿、咳喘、麻疹、风疹、
功效:发汗散寒,宣肺平 喘,利水消肿。
应用:1. 用于感冒风寒及麻疹
透发不畅,风疹身痒等症。 2. 用于咳嗽、气喘。
3. 用于风水水肿等症。
【按语】1. 麻黄一药,始载于《本经》。自从汉 代《伤寒论》中收载麻黄汤一方后,后世医家都 认为麻黄是一味发汗解表、止咳平喘的要药。
2. 本品的作用以发散与宣肺为主,如配桂枝
配伍:⑴虚者外感——补虚药;⑵兼它邪,如暑、湿、 燥等,分别配解暑、化湿、润燥等;
⑶用于温病初起,配清热解毒药。
使用注意:⑴得汗即止;⑵慎用于虚汗、热病后期津伤、 疮疡后期、出血、淋病;⑶应季节变用量;⑷不宜久煎。
第一节 解表药
含义:凡以发散表邪、治疗表证为主的药物,称解表药, 又叫发表药。
2. 用于风湿痹痛
3. 用于破伤风、牙关紧闭、角弓反张。
此外,本品又有止血、止泻作用用法:
生用解表、止痛、止痉、祛湿; 炒用止泻;炒炭止血。
止痛。因它微温而不燥,药性较为缓和,故又 可用于风热痈盛、目赤肿痛、咽喉不利等症, 可与荆芥、薄荷、连翘、山栀、黄芩等同用。 至于祛风解痉方面,则力量较弱,如用治破伤 风,本品只能作为辅助药,不能独任其功。
2. 桂枝性温助热,如应用不当则有伤阴、动血之虞,故在温
热病、阴虚火旺及出血症时,不宜应用。
中医耳鼻咽喉科常用药物
中医耳鼻咽喉科常用药物第一节解表药荆芥〔性味、归经)辛、温。
入肺、肝经。
〔功效与应用)1、祛风解表:本品轻扬疏散,既散风寒,又疏风热。
耳鼻咽喉病症初起,无论属外感风寒或风热,均可配合使用。
治风寒表证常与防风配伍,如荆防败毒散、六味汤;治疗风热表证常与薄荷、牛薨子、银花等配合,如银翘散。
发汗解表,荆芥穗力大于荆芥。
2、解毒疗疮:用于耳鼻疮拜疔毒初起,具恶寒发热等表证者,常与防风、银花、连翘、赤芍等同用。
3、止血:荆芥炒炭,可用于鼻蚓。
〔用法用量)内服:5~10g防风〔性味、归经)辛、甘、温。
入膀胱、肺、脾经。
〔功效与应用)1、祛风解表:本品辛温散风,甘缓不峻,为治风之要药,无论风寒、风热所致耳鼻咽喉病症,如耳胀耳闭、伤风鼻塞、鼻渊鼻鼻九、喉痹乳蛾、声音嘶哑等,均可配合应用。
治风寒表证常与荆芥、独活、薄荷等配伍,如荆防败毒散、六味汤;治风热表证,常与牛芽子、银花、连翘等同用,如疏风清热汤。
2、祛风胜湿:本品善祛内外湿邪,可用于耳鼻疳疮,皮肤湿烂搔痒,常与苍术、苦参、木通、蝉蜕等同伍,如消风散。
3、祛风解痉:可治破伤风,故外风入络,口眼国斜之症,可配伍应用。
(用法用量)内服:5~10g细辛〔性味、归经)辛、温。
入肺、肾经。
1功效与应用)1.祛风散寒:本品气盛味烈,能祛风邪,泄肺气,散寒邪,通鼻窍。
外感风寒,鼻塞流涕,可与麻黄、防风等配伍,以祛风散寒通窍。
暴寒袭人,客于咽喉声户,致声音猝哑,咽喉痹痛,可与麻黄、附子配伍,如麻黄附子细辛汤。
2.温肺化饮:用于鼻孰寒邪束肺,喷嚏不已,可与荆芥、桂枝等配伍,以温阳散寒化饮,如温肺止流丹、小青龙汤。
水湿停聚于耳,中耳胀闭流水,耳呜耳聋,可与石菖蒲、桂枝、木通等配伍。
3.通窍止痛:本品芳香走窜,长于通窍,可研末吹鼻,或以麻油煎浸滴鼻,外治鼻窒、鼻渊等病鼻塞不通。
鼻渊头痛,可与白芷、草乌、川苜配伍,祛风止痛。
[用法用量]内服:L5~3g0外用:研末吹鼻或以麻油浸液滴鼻。
解表药及解表方课件
之称。
l 温肺散寒,化痰饮 用于肺寒咳嗽痰多, 配干姜、半夏。
2024/5/4
12
8 辛夷 辛、温。入肺、胃经。
l 祛风散寒,善通鼻窍 治鼻病之要药。 用于治疗感冒鼻塞,脑颡鼻脓,浊 涕下流。如辛夷散(辛夷、酒知母、 沙参、木香、郁金、明矾)
2024/5/4
13
8
辛 夷
2024/5/4
14
9 苍耳子
天南星、全蝎等。
2024/5/4
23
6 牛蒡子 辛、苦、寒。入肺、胃经。
睛 感 清 桑 葛 l 疏散风热
生冒利叶根 云、咽、、 翳咽喉菊薄
l
解毒消肿 治疮黄肿毒。
等喉的花荷 。肿作均、
l
清肺利咽 治咽喉肿痛。
痛用有蝉
、,疏蜕
目主散、
赤治风牛
肿风热蒡
痛 热 、 子 2024/5/4
24
l l
7 桑叶 苦、甘、寒。入肺、肝经。
荆 防 败 毒
风寒挟湿之表证。发热无 汗,恶寒,皮紧肉硬,肢 体疼痛,咳嗽,舌苔白腻,
散 脉浮。
2024/5/4
30
荆芥
辛温解表
防风
发散风寒
2
羌活
祛风湿
解表祛邪
荆 独活
止痹痛
防 川芎
活血行气,散风止痛
败 毒
柴胡 茯苓
散 枳壳
前胡
桔梗
解表退热 渗湿利水
宽中理气
宣降肺气 止咳化痰
嗽肉热风 发
,硬无寒 汗
l 宣肺平喘 风寒或风热咳 喘,配石膏、杏仁、甘草。
l 利水消肿 水肿实证兼有 表证者,配生姜、白术
2024/5/4
6
2 桂枝 辛、甘、温。入心、肺、膀胱经。
《解表药及解表方》
14
8 辛 夷
29.09.2020
15
9 苍耳子
甘、苦、温。有小毒。入 肺、肝经。
散风通窍
祛风湿, 止痛
白芷、细辛、辛夷、苍耳子
四药散风寒、祛湿、止痛、
通鼻窍。适用于风寒感冒、
风湿痹痛、脑颡鼻脓、浊涕
下流29.09等.2020证,走窜之力较强。
16
10 生姜
辛、微温。入脾、肺、 胃经。
发散表寒 其发汗 作用较弱。
发散解表,兼祛风 发汗 之力大于防风。风热、 风寒感冒都可以配伍应 用。
止血 炒炭入血分,有止 血作用,治肠风下血, 衄血、便血、尿血、子 宫出血等。
29.09.2020
10
5 防风
29.09.2020
辛、甘、微温。入膀胱、 肝、脾经。
祛风散寒 治风通用药, 发汗力较弱,长于胜 湿,用于治疗风寒、 风热感冒挟湿者,还 治风寒湿痹等证。
发散风寒药 辛温解表药
发散风热药 辛凉解表药
5
二、发散风寒药
此类药物多辛温,发汗力较强, 散寒力较大,主要适用于风寒 表证(恶寒、发热、无汗、脉 浮紧)。有的兼有平喘、除湿、 利水等功能,用于治喘咳,风 寒湿痹、水肿等证
29.09.2020
6
1 麻黄 辛、微苦、温。入肺、膀胱经。
辛温发汗 发汗力较强, 用于风寒感冒,表实无汗。 常与桂枝相须为用,以增 强发汗力量。
7 细辛
冒,发汗之力仅次于 麻黄,故有“小麻黄”
之称。
温肺散寒,化痰饮 用于肺寒咳嗽痰多, 配干姜、半夏。
29.09.2020
13
8 辛夷 辛、温。入肺、胃经。
祛风散寒,善通鼻窍 治鼻病之要药。 用于治疗感冒鼻塞,脑颡鼻脓,浊 涕下流。如辛夷散(辛夷、酒知母、 沙参、木香、郁金、明矾)
第一节-解表药与解表方
对于体虚或气血不足的病畜(如重剧的腹泻、 大汗、大出血及重病以后表证),要慎用或配合 补养药以扶正祛邪。
本类药物一般不宜久煎,以免气味挥发,损耗药 力。
2021/3/28
3
二、常用解表药
(一)辛温解表药
2021/3/28
4
麻黄: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 中麻黄或木
花地丁、蒲公英。
2021/3/28
29
附:和解方
概念:以调畅气机、疏肝解郁等药物为主要组成, 具有和解表里、调畅气机的作用,用于治疗少阳 病(半表半里证)的方剂,称为和解方。
和解方原为治疗少阳胆经病证而设,然而肝与胆 关系密切,病理上常相互影响,并往往累及脾胃, 故其适应证还包括肝脾不和、胃肠不和等病证。
中;止呕要药,治胃寒呕吐。
2021/3/28
14
(二)辛凉解表药
2021/3/28
15
薄荷 为唇形科植物
薄荷的干燥全草。
性味、归经 :辛,凉。 入肺、肝经。
功效 :疏散风热、清利 头目。
主治 :疏散风热要药, 治风热感冒,目赤咽痛。
2021/3/28
16
柴胡 为伞形科植物柴胡
(北柴胡 )和狭叶柴胡 (南 柴胡 )的干燥根。
2021/3/28
27
荆防败毒散(《摄生众妙方》)
组成:荆芥30g 防风30g(散风寒) 羌活25g 独活25g(除风 湿 ,主药) 川芎20g(活血止痛) 柴胡25g(疏解表邪) 茯苓45g(渗湿 健脾,辅药) 枳壳25g(理气 ) 前胡25g 桔梗30g(止咳 ,佐药) 甘 草15g(调和诸药,使药)
2021/3/28
《解表药及解表方》课件
中医药概述:探索中医药的博大精深,了解表药
是指中医药中用于治疗外感风寒、风热等表 证的药物。
2 作用
通过发散表邪、解除表症、提高机体免疫力 等途径,帮助身体恢复健康新颜,并提高抵 抗力。
解表方的定义和作用
1 解表方
是指中医药中综合运用多种解表药物,根据 具体病情制订的治疗方案。
2 作用
通过解表药的协同作用,提高疗效,缩短病 程,减轻病症,促进康复。
常用的解表药物及其功效
藿香正气水
外感风热,头痛发热,用于清热解表。
板蓝根颗粒
风寒感冒,发热咳嗽,用于清热解表,解毒。
银翘解毒片
风热感冒,咽喉肿痛,用于解热解毒。
羚羊感冒胶囊
风寒感冒,咳嗽头痛,用于祛风散寒,解表止 咳。
典型的解表方剂介绍
银翘散
风热感冒,咽喉肿痛,采用多味 解表草药制成的方剂。
桂枝汤
风寒感冒,恶寒发热,采用多种 解表药物制成的煎剂。
杨氏脱黄汤
湿热黄疸,腹胀纳差,采用中草 药煎煮而成的疗效方剂。
解表方的应用范围和适应症
1
风寒感冒
鼻塞、流涕、咳嗽、恶寒等症状。
2
风热感冒
咽喉肿痛、口渴、发热等症状。
3
湿热黄疸
黄疸、尿黄、腹胀等症状。
解表方的注意事项和禁忌症
1 注意事项
在应用解表方剂时,需要考虑身体体质、病情轻重和其他疗法的配合。
2 禁忌症
个别病人存在特殊禁忌症,如过敏反应或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
--2.第一节 解表药(发散风寒药)
LOGO
LOGO
LOGO
LOGO
LOGO
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
功效应用
1.发汗解表 2.止咳平喘 3. 利水消肿
LOGO
外感风寒、表实无汗。 各种喘咳 水肿、小便不利
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
用法 发汗解表宜生用,止咳平喘宜炙用。
使用注意 1.表虚自汗、阴虚盗汗者忌用。 2.肾不纳气之虚喘者忌用。
现代研究 (1)解热、镇痛作用: (2)具有扩张脑动脉血管,增加脑流 量的作用。
LOGO
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
白芷
为伞形科植物白芷或杭白纸的根。 [性味归经]辛、温 , 归肺、胃经。
LOGO
LOGO
LOGO
LOGO
LOGO
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
为治疗头额功痛效、应眉用 棱骨痛、齿龈肿痛等 1.祛风解头表 面诸疾的外要感药风。寒表证
LOGO
LOGO
LOGO
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
1.发汗解表 2.温中止呕
功效应用 “为止呕要药” 外“感呕风家寒圣表药证”。
胃寒呕吐,配半夏—小半夏汤
3.温肺止咳 4.解 毒
风寒外侵之咳嗽。
(1)解生半夏、生南星 (2)解鱼蟹毒。
LOGO
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
临床应用
斑秃: 先用硫磺皂洗头,然后取生姜片 或生
姜汁涂患处,用拇指或鱼际部磨擦,产生 热感及痒感为止,每隔5分钟摩擦1次,反 复3~5次,每日1次。
LOGO
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
附:生姜汁、生姜皮、煨姜。
1、生姜汁:生姜取汁,偏于化痰止呕。 2、生姜皮:生姜取皮,偏于利水消肿。
如五皮饮。 3、煨姜:生姜煨熟,温中止呕作用较 生姜为胜。
中药学解表药
精选ppt
42
葛根
【用法用量】 煎服,9~15g。 【处方用名】 生葛根、粉葛根(生用,用于解表、透疹、生津) 煨葛根(用麸皮同炒至微黄色为度,用于升阳止泻)
精选ppt
43
柴胡、葛根之比较
相同点:二者升阳的功用相近似,均可发表、升阳。 故均可用于解表退热、升阳举陷。
同中之异:柴胡——升阳举陷,用于气虚下陷 葛根——透疹,用于麻疹不透
精选ppt
7
麻黄 《本经》
【性味】辛,凉。
【归经】归肺、肝经。
【炮制】生用、蜜炙或捣绒
【作用】发汗解表
宣肺平喘
利尿消肿
精选ppt
8
桂枝 《名医别录》
[来源]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嫩枝。
精选ppt
9
桂枝 《名医别录》
【性味】辛、甘,温。
【归经】归心、肺、膀胱经
【炮制】春季割取嫩枝,
切片或切段用
【作用】发汗解肌
[来源]为菊科植物菊 的干燥头状花序。
精选ppt
34
菊花 《本经》
【性味】辛、甘、苦,微寒。 【归经】归肺、肝经。 【炮制】生用。 【作用】疏散风热,平抑肝阳
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精选ppt
35
菊花
【处方用名】
黄菊花、杭菊花(均为黄色之菊花,生用; 疏散风热、清热解毒作用较好。)
白菊花、甘菊花、滁菊花(均为白色之菊花, 生用;平肝作用较好。)
疏肝解郁 肝郁气滞,胸闷胁痛 辟秽气 暑邪内郁之腹痛吐泻证
精选ppt
23
薄荷 《新修本草》
【用法用量】 煎服,3~6g; 不宜久煎,宜后下。
【使用注意】 本品芳香辛散,发汗耗气, 故体虚多汗者不宜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升麻 为毛茛科植物大三
叶升麻 、兴安升麻或升麻的 干燥根茎。
性味、归经 :甘、辛,微 寒。入肺、脾、胃、大肠 经。
功效 :发表透疹、清热解 毒、升阳举陷。
主治 :痘疹透发不畅;胃 火亢盛之口舌生疮,咽喉 肿痛;气虚下陷之久泻脱 肛,子宫脱垂等。
18
蝉蜕 为蝉科昆虫黑
蚱的若虫羽化时的脱落 的皮壳。
主治 :疏散风热要药, 治风热感冒,目赤咽 痛。
16
柴胡 为伞形科植物柴胡
(北柴胡 )和狭叶柴胡 (南 柴胡 )的干燥根。
性味、归经 :苦,微寒。 入肝、胆、心包、三焦经。
功效 :和解退热、疏肝理 气、升举阳气。
主治 :和解少阳要药,治 寒热往来;疏肝解郁要药, 治乳房肿胀,胸胁疼痛;升 举阳气,治气虚下陷致久泻 脱肛、子宫脱垂等。
兰的干燥花蕾。
性味、归经 :辛, 温。入肺、胃经。
功效 :散风寒、通 鼻窍。
主治 :鼻病要药, 用于感冒鼻塞、脑颡 流鼻。
12
苍耳子:为菊科植物
苍耳的干燥成熟带总苞
的果实。
性味、归经 :甘,苦、 温。有小毒。入肺经。
功效 :发汗通窍、散 风祛湿。
主治 :风寒感冒,鼻 窍不通,脑颡流鼻;风 湿痹痛;皮肤湿疹瘙 痒。
主治:阳虚风寒感冒, 风湿痹痛,肺寒气逆, 痰多咳喘。
10
白芷:为伞形科植物
白芷 、川白芷或杭白芷 的干燥根。
性味、归经 :辛,温。 入肺、胃经。
功效 :祛风止痛、消肿 排脓、通鼻窍。
主治 :风寒感冒 ,风湿 痹痛 ,疮黄肿毒 ,乳 痈 ,鼻炎、副鼻窦炎 。
11
辛 夷 :为木兰科植物望春花或武当玉
20
桑叶 为桑科植物桑的
干燥叶。其干燥嫩枝(桑 枝)、干燥根白皮(桑 白
皮)亦入药。
性味、归经 :苦、甘,寒。 入肺、肝经。
功效 :疏风散热、清肝明 目。
主治 :外感风热、肺热咳 嗽、咽喉肿痛;肝经风热 之目赤肿痛。
21
菊花 为菊科植物菊的
干燥头状花序。
性味、归经 :甘、苦, 微寒。入肺、肝经。
对于体虚或气血不足的病畜(如重剧的腹泻、 大汗、大出血及重病以后表证),要慎用或配合 补养药以扶正祛邪。
本类药物一般不宜久煎,以免气味挥发,损耗 药力。
3
二、常用解表药
(一)辛温解表药
4
麻黄: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 中麻黄或木
贼麻黄的干燥草质茎。
性味、归经:辛、微苦, 温。入肺、膀胱经。
(2)辛凉解表药、方 药多辛凉,发汗作用较缓, 具有发散风热的功效。适用于风热表证,表现 发热较重,恶寒较轻,略有汗出,耳鼻发热, 目赤多眵、口干贪饮,舌苔黄厚、脉浮数等。 多数药物兼有清利咽喉、透疹止痒之功效。
2
3.应用注意
用量不宜过大或使用太久,以免耗损津液,造 成大汗亡阳。
炎热季节,畜体腠理疏松,容易出汗,用量宜 轻,而寒冷季节,量可稍大。
性味、归经 :甘、咸, 寒。入肺、肝经。
功效 :散风热、退目翳、 定惊痫。
主治 :风热感冒 。
19
葛根 为豆科植物野
葛或甘葛藤的干燥根 。
性味、归经 :甘、辛, 凉。入脾、胃经。
功效 :发表解肌、生 津止渴、升阳止泻。
主治 :外感发热兼有 项背强硬 ;脾虚泄泻; 透发斑疹。
8
紫苏:为唇形科植物
紫苏的干燥叶。
性味、归经:辛,温。 入肺、脾经。
功效:发表散寒、行 气和胃。
主治;风寒感冒兼有 咳嗽,肚腹胀满,食 欲不振,呕吐。
9
细辛:为马兜铃科植
物北细辛 、华细辛或 南细辛的全草。
性味、归经:辛,温。 入心、肺、肾经。
功效:发表散寒、祛 风止痛、温肺化痰。
6
荆芥:为唇形科植
物荆芥的全草或花穗。
性味、归经:辛,温。 入肺、肝经。
功效:祛风解表、止 血。
主治:风寒、风热感 冒,衄血、便血、尿 血、子宫出血。
7
防风:为伞形科植物
防风的干燥根。
性味、归经:辛、甘, 入膀胱、肝、脾经。
功效:祛风发表,胜 湿解痉。
主治:祛风主药,用 于风寒感冒,风湿痹 痛,破伤风。
功效:发汗散寒、宣肺 平喘、利水消肿。
主治:辛温发汗主药, 用于外感风寒引起的恶 寒栗、发热无汗,咳嗽、 气喘,水肿实证而兼有 表证。
5
桂枝:为樟科植物肉
桂的干燥嫩枝。
性味、归经 :辛、甘, 温。入心、肺、膀胱 经。
功效 :发汗解肌、温 通经脉,助阳化气。
主治 :风寒感冒、恶 寒发热 ,寒湿性痹 痛 ,痰饮,尿不利。
第一节 解表药与解表方
一、概述 1.概念 (1)解表药 凡能发散表邪,解除表证的
药物,称为解表药。 (2)解表方 以解表药为主要组成用于治
疗表证的方剂称为解表方。
1
2.分类及应用
(1)辛温解表药、方 药多辛温,发汗作用较强, 具有发散风寒的功效,适用于风寒表证。表现 恶寒颤慄,发热无汗,耳鼻发凉,口润不渴, 舌苔薄白,脉浮紧等。部分药物还兼有祛风止 痛、消肿利水之功效。
24
三、常用解表方
25
麻黄汤(《伤寒论》)
组成:麻黄(去节)45g(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药) 桂枝
45g 杏仁60g 炙甘草 (发汗解肌,通脉止痛,辅药)
(降气止咳,佐药)
20g(协调诸药,使药)
功能: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证见恶寒发热,无汗咳 喘,苔薄白,脉浮紧。
应用:辛温解表的代表方,常用于治疗感冒、流 感和急性气管炎等风寒表实证。去桂枝,加生姜,
功效 :疏风清热、清 肝明目、解毒。
主治 :风热感冒,目 赤肿痛,外科要药, 治热毒疮疡,红肿热 痛。
22
牛蒡子 为菊科植
物牛蒡的干燥成熟果实。
性味、归经 :辛、苦, 寒。入肺、胃经。
功效 :疏散风热、解 毒消肿。
主治 :外感风热,咽 喉肿痛,疮黄肿毒 。
23
解 表 药 功 能 比 较
13
生 姜 :为姜科植物姜的新鲜根茎。
性味、归经 :辛,微温。入脾、肺、胃 经。
功效 :发表散寒、温中止呕、解毒。 主治 :发汗作用较弱,常加入辛温解表
剂中;止呕要药,治胃寒呕吐。
14
(二)辛凉解表药
15
薄荷 为唇形科植物
薄荷的干燥全草。
性味、归经 :辛,凉。 入肺、肝经。
功效 :疏散风热、清 利头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