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必修五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二数学必修5知识点归纳(最完整版)
人教版高二数学必修5知识点归纳(最完整版)- 2 -- 3 -- 4 -- 5 -③ 前n1(1)2n n na d -=+, 0d≠时,n S 是关于n 的不含常数项的一元二次函数,反之也成立。
④ 性质: ii. 若{}n a 为等差数列,则m a ,m k a +,2m k a +,…仍为等差数列。
iii. 若{}n a 为等差数列,则n S ,2n n S S -,32n n S S -,…仍为等差数列。
iv 若A 为a,b 的等差中项,则有2a b A +=。
3.等比数列:① 定义: 1n n a q a +=(常数),是证明数列是等比数列的重要工具。
② 通项时为常数列)。
③.前n 项和需特别注意,公比为字母时要讨论.④.性质:ii.{}仍为等比数列则为等比数列 ,,,,2k m k m m n a a a a ++,公比为k q 。
iii. {}232,,,,n n n n n n a S S S S --K 为等比数列则S 仍为等比数列,公比为n q 。
iv.G 为a,b 的等比中项,ab G ±=4.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①.公式法:如13,32+=+=n n n a n a②.分组求和法:如52231-++=+n a n n n ,可分别求出{}3n ,{}12n +和{}25n -的和,然后把三部分加起来即可。
- 6 -③如()n n n a ⎪⎭⎫ ⎝⎛⨯+=2123, ()23111111579(31)3222222n n n S n n -⎛⎫⎛⎫⎛⎫⎛⎫⎛⎫=+++⋅⋅⋅+-++ ⎪ ⎪ ⎪ ⎪ ⎪⎝⎭⎝⎭⎝⎭⎝⎭⎝⎭ 12n S =234111579222⎛⎫⎛⎫⎛⎫+++ ⎪ ⎪ ⎪⎝⎭⎝⎭⎝⎭…+()()111313222n n n n +⎛⎫⎛⎫-++ ⎪ ⎪⎝⎭⎝⎭两式相减得:()231111111522232222222n n n S n +⎛⎫⎛⎫⎛⎫⎛⎫⎛⎫=+++⋅⋅⋅+-+ ⎪ ⎪ ⎪ ⎪ ⎪⎝⎭⎝⎭⎝⎭⎝⎭⎝⎭,以下略。
高中数学必修5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最全)
高中数学必修五知识点汇总第一章 解三角形 一、知识点总结 正弦定理:1.正弦定理:2sin sin sin a b cR A B C=== (R 为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步骤1.证明:在锐角△ABC 中,设BC=a,AC=b,AB=c 。
作CH ⊥AB 垂足为点H CH=a ·sinB CH=b ·sinA ∴a ·sinB=b ·sinA得到b ba a sin sin =同理,在△ABC 中, bbc c sin sin =步骤2.证明:2sin sin sin a b cR A B C===如图,任意三角形ABC,作ABC 的外接圆O. 作直径BD 交⊙O 于D. 连接DA.因为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所以∠DAB=90°因为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所以∠D 等于∠C.所以C RcD sin 2sin ==故2sin sin sin a b c R A B C ===2.正弦定理的一些变式:()sin sin sin i a b c A B C ::=::;()sin ,sin ,sin 22a bii A B C R R==2c R =;()2sin ,2sin ,2sin iii a R A b R B b R C ===;(4)R CB A cb a 2sin sin sin =++++ 3.两类正弦定理解三角形的问题:(1)已知两角和任意一边,求其他的两边及一角.(2)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其他边角.(可能有一解,两解,无解) 4.在ABC ∆中,已知a,b 及A 时,解得情况: 解法一:利用正弦定理计算解法二:分析三角形解的情况,可用余弦定理做,已知a,b 和角A ,则由余弦定理得 即可得出关于c 的方程:0cos 2222=-+-a b Ac b c 分析该方程的解的情况即三角形解的情况 ①△=0,则三角形有一解 ②△>0则三角形有两解 ③△<0则三角形无解 余弦定理:1.余弦定理: 2222222222cos 2cos 2cos a b c bc A b a c ac B c b a ba C ⎧=+-⎪=+-⎨⎪=+-⎩2.推论: 222222222cos 2cos 2cos 2b c a A bc a c b B ac b a c C ab ⎧+-=⎪⎪+-⎪=⎨⎪⎪+-=⎪⎩.设a 、b 、c 是C ∆AB 的角A 、B 、C 的对边,则: ①若222a b c +=,则90C =; ②若222a b c +>,则90C <; ③若222a b c +<,则90C >.3.两类余弦定理解三角形的问题:(1)已知三边求三角.(2)已知两边和他们的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角. 面积公式:已知三角形的三边为a,b,c,1.111sin ()222a S ah ab C r a b c ===++(其中r 为三角形内切圆半径)2.设)(21c b a p ++=,))()((c p b p a p p S ---=(海伦公式)例:已知三角形的三边为,、、c b a 设)(21c b a p ++=,求证:(1)三角形的面积))()((c p b p a p p S ---=; (2)r 为三角形的内切圆半径,则pc p b p a p r ))()((---=(3)把边BC 、CA 、AB 上的高分别记为,、、c b h h a h 则))()((2c p b p a p p ah a ---=))()((2c p b p a p p b h b ---=))()((2c p b p a p p ch c ---=证明:(1)根据余弦定理的推论:222cos 2a b c C ab+-=由同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sin C ==代入1sin 2S ab C =,得12S ====记1()2p a b c =++,则可得到1()2b c a p a +-=-,1()2c a b p b +-=-,1()2a b c p c +-=-代入可证得公式(2)三角形的面积S 与三角形内切圆半径r 之间有关系式122S p r pr =⨯⨯=其中1()2p a b c =++,所以S r p == 注:连接圆心和三角形三个顶点,构成三个小三角形,则大三角形的面积就是三个小三角形面积的和 故得:pr cr br ar S =++=212121(3)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12a S a h =⨯⨯所以,2a S h a =a h =同理b h c h 【三角形中的常见结论】(1)π=++C B A (2) sin()sin ,A B C +=cos()cos ,A B C +=-tan()tan ,A B C +=-2cos 2sinC B A =+,2sin 2cos CB A =+;A A A cos sin 22sin ⋅=, (3)若⇒>>C B A c b a >>⇒C B A sin sin sin >> 若C B A sin sin sin >>⇒c b a >>⇒C B A >> (大边对大角,小边对小角)(4)三角形中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5)三角形中最大角大于等于 60,最小角小于等于 60(6) 锐角三角形⇔三内角都是锐角⇔三内角的余弦值为正值⇔任两角和都是钝角⇔任意两边的平方和大于第三边的平方.钝角三角形⇔最大角是钝角⇔最大角的余弦值为负值 (7)ABC ∆中,A,B,C 成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 60=B .(8) ABC ∆为正三角形的充要条件是A,B,C 成等差数列,且a,b,c 成等比数列. 二、题型汇总:题型1:判定三角形形状判断三角形的类型(1)利用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判定三角形形状时,可利用正余弦定理实现边角转化,统一成边的形式或角的形式.(2)在ABC ∆中,由余弦定理可知:222222222是直角ABC 是直角三角形是钝角ABC 是钝角三角形是锐角a b c A a b c A a b c A =+⇔⇔∆>+⇔⇔∆<+⇔⇔ABC 是锐角三角形∆(注意:是锐角A ⇔ABC 是锐角三角形∆) (3) 若B A 2sin 2sin =,则A=B 或2π=+B A .例1.在ABC ∆中,A b c cos 2=,且ab c b a c b a 3))((=-+++,试判断ABC ∆形状.题型2:解三角形及求面积一般地,把三角形的三个角A,B,C 和它们的对边a,b,c 叫做三角形的元素.已知三角形的几个元素求其他元素的过程叫做解三角形.例2.在ABC ∆中,1=a ,3=b ,030=∠A ,求的值例3.在ABC ∆中,内角C B A ,,对边的边长分别是c b a ,,,已知2=c ,3π=C .(Ⅰ)若ABC ∆的面积等于3,求a ,b(Ⅱ)若A A B C 2sin 2)(sin sin =-+,求ABC ∆的面积.题型3:证明等式成立证明等式成立的方法:(1)左⇒右,(2)右⇒左,(3)左右互相推.例4.已知ABC ∆中,角C B A ,,的对边分别为c b a ,,,求证:B c C b a cos cos +=.题型4:解三角形在实际中的应用考察:(仰角、俯角、方向角、方位角、视角)例5.如图所示,货轮在海上以40km/h 的速度沿着方位角(从指北方向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线的水平转角)为140°的方向航行,为了确定船位,船在B 点观测灯塔A 的方位角为110°,航行半小时到达C 点观测灯塔A 的方位角是65°,则货轮到达C 点时,与灯塔A 的距离是多少?三、解三角形的应用 1.坡角和坡度:坡面与水平面的锐二面角叫做坡角,坡面的垂直高度h 和水平宽度l 的比叫做坡度,用i 表示,根据定义可知:坡度是坡角的正切,即tan i α=.lhα2.俯角和仰角:如图所示,在同一铅垂面内,在目标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夹角中,目标视线在水平视线的上方时叫做仰角,目标视线在水平视线的下方时叫做俯角.3. 方位角从指北方向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线的水平角,如B点的方位角为 .注:仰角、俯角、方位角的区别是:三者的参照不同。
数学必修五知识点总结
数学必修五知识点总结一、函数的概念与性质1. 函数的定义- 函数的概念- 函数的表示方法:解析式、图象、表格- 函数的域与值域2. 函数的运算- 函数的四则运算- 复合函数- 反函数3. 函数的性质- 单调性- 奇偶性- 周期性- 极限与连续性二、三角函数1. 角的概念- 任意角- 弧度制与角度制的转换2. 三角函数的定义- 正弦、余弦、正切函数-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3. 三角恒等变换- 基本恒等式- 恒等变换的应用4. 解三角形-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三、数列与数学归纳法1. 数列的概念- 数列的定义- 有穷数列与无穷数列2.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求和公式 -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求和公式3. 数学归纳法- 数学归纳法的原理- 证明方法与步骤四、解析几何1. 平面直角坐标系- 坐标系的定义- 点的坐标与距离公式2. 直线与圆的方程- 直线的斜率与方程- 圆的方程3. 圆锥曲线- 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方程与性质五、概率与统计1. 随机事件与概率- 事件的概率定义- 条件概率与独立事件2.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离散型随机变量与连续型随机变量- 概率分布与期望值3. 统计量与抽样分布- 样本均值、方差与标准差- 抽样分布的概念4. 参数估计- 点估计与区间估计- 置信区间的计算请将以上内容复制到Word文档中,并根据需要进行编辑和格式化。
您可以添加具体的公式、图像、例题和解析来丰富文档内容。
记得在编辑时使用清晰和专业的语言风格,并确保文档的结构逻辑清晰且连贯。
高中数学人教版_必修五_不等式_知识点最完全精炼总结
2012.3.264.公式: 1.两实数大小的比较⎪⎩⎪⎨⎧<-⇔<=-⇔=>-⇔>0b a b a 0b a b a 0b a b a 一.不等式(淮上陌客)3.基 本不等式定理⎪⎪⎪⎪⎪⎪⎪⎪⎪⎪⎪⎩⎪⎪⎪⎪⎪⎪⎪⎪⎪⎪⎪⎨⎧⎪⎩⎪⎨⎧-≤+⇒<≥+⇒>≥+⎪⎪⎩⎪⎪⎨⎧+≤+≥+⎪⎪⎪⎪⎪⎩⎪⎪⎪⎪⎪⎨⎧+≤⎪⎭⎫ ⎝⎛+≤+≥+≥+2a 1a 0a 2a 1a 0ab ,a (2b aa b )b a (2b a ab 2b a 2b a ab 2b a ab )b a (21b a ab 2b a 2222222222倒数形式同号)分式形式根式形式整式形式2211222a b a b ab a b --++≤≤≤+2.不等式的性质:8条性质.3.解不等式(1)一元一次不等式(2)一元二次不等式:判别式△=b2- 4ac△>0 △=0△<0y=ax2+bx+c的图象(a>0)ax2+bx+c=0 (a>0)的根有两相异实根x1, x2 (x1<x2)有两相等实根x1=x2=没有实根ax2+bx+c>0(y>0)的解集{x|x<x1,或x>x2} {x|x≠}Rax2+bx+c<0 (y<0)的解集{x|x1< x <x2}ΦΦx1x2xyOyxO x1yxO⎪⎩⎪⎨⎧<<>>≠>)0a(abx)0a(abx)0a(baxab2-ab2-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求 解流程:一化:化二次项前的系数为正数. 二判:判断对应方程的根. 三求:求对应方程的根. 四画:画出对应函数的图象.五解集:根据图象写出不等式的解集. (3)解分式不等式:高次不等式:(4)解含参数的不等式:(1)(x – 2)(ax – 2)>0(2)x 2 – (a +a 2)x +a 3>0;(3)2x 2 +ax +2 > 0;注:解形如ax 2+bx+c>0的不等式时分类讨 论的标准有:1、讨论a 与0的大小;2、讨论⊿与0的大小;3、讨论两根的大小;二、运用的数学思想:1、分类讨论的思想;2、数形结合的思想;3、等与不等的化归思想(4)含参不等式恒成立的问题:⎪⎪⎩⎪⎪⎨⎧⎩⎨⎧≠≤⋅⇔≤>⋅⇔>0)x (g 0)x (g )x (f 0)x (g )x (f 0)x (g )x (f 0)x (g )x (f 0)())((21>---n a x a x a x⎪⎩⎪⎨⎧用图象分离参数后用最值函数、、、321例1.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在(–2,0)上恒成立,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例2.关于x 的不等式对所有实数x ∈R 都成立,求a 的取值范围.(5)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问题:方法:依据二次函数的图像特征从:开口方向、判别式、对称轴、 函数值三个角度列出不等式组,总之都是转化为一元二次20,31xx a x x >≤++恒成立,例3.若对任意则 的取值范围.a22(3)210x a x a +-+-<)1(log 22++-=ax ax y不等式组求解. 二次方程根的分布问题的讨论:y()020f k b k a >⎧⎪⎪-<⎨⎪∆>⎪⎩1.x 1< x 2< kxOkx 1x 2xyO x 2x 1 k ()020f k b k a >⎧⎪⎪->⎨⎪∆>⎪⎩2.k < x 1< x xyO xx 1 k()0f k <3.x 1< k < x 24. k 1 < x 1 < x 2 < k 2 5. x 1 < k 1 < k 2 < x 2 1212()0()002f k f k b k k a >⎧⎪>⎪⎪⎨∆>⎪⎪<-<⎪⎩12()0()0f k f k >⎧⎨>⎩6. k 1 <x 1 < k 2 < x 2< k 3122()0()0()0f k f k f k >⎧⎪<⎨⎪>⎩ 4解线性规划问题的一般步骤:第一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可行域; 第二步:在可行域内找到最优解所对应的点;第三步:解方程的最优解,从而求出目标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人教版数学必修五知识点精要归纳整理(精编Word版)
必修五第一章解三角形一、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1、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即是外接圆半径。
解三角形(三角形元素:角A、B、C,对应边a、b、c。
)已知三个元素,求出另外三个元素。
2、余弦定理:三角形中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的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
即:(应用:已知两边与夹角,算出第三边。
)推论:,,。
二、应用举例1、、三、实习作业(略)第二章数列一、概念与简单表示法1、概念: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一列数。
2、项、首项、有穷数列、无穷数列、递增数列、递减数列、常数列、摆动数列。
3、通项公式4、递推公式二、等差数列& 前n项和(书本P36:本利和=本金(1+利率存期))单利1、等差数列、公差d、等差中项。
,,、、、2、3、三、等比数列& 前n项和(书本P48:本利和=本金(1+利率)存期)复利1、等比数列、公比、等比中项。
,,、、、2、,;3、,。
课外补充:平方数列,,。
立方数列,,。
第三章不等式一、不等式关系与不等式(性质)1、2、,3、4、,,若5、,6、,7、,8、,二、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1、概念: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不等式。
2、解法(结合图象)时△(两解,一解,无解)时与x轴的交点三、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1、……与平面区域(1)解集:有序数对(x,y)构成的集合,是一个平面区域(有限的)。
(2)边界:虚线表示,实线表示。
(补充)区域判断:,下方,上方,上方,下方2、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1)资源利用、人力调配、生产安排等。
(2)目标函数(又称线性目标函数):最大(小)值线性规划问题可行解可行域步骤:画线——画目标函数——在可行域范围内平移——最优解。
四、基本不等式:1、对于任意实数a、b,我们有,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
2、,时,。
人教版数学必修五解三角形知识点
人教版数学必修五解三角形知识点
人教版数学必修五中,关于三角形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三角形的基本概念: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其中包括三个顶点、三条边和三个内角。
2. 三角形的分类:根据三条边的长短,可以将三角形分为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普通三角形。
根据三个角的大小,可以将三角形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3. 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角之和小于180度;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此外,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
4. 三角形的重要定理:包括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定理、三角形的中线定理、三角形的高线定理、三角形的垂心定理等。
5. 三角形的相似性质:如果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是相似的。
相似三角形的边比例相等,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边比例的平方。
6.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可以得到三角形中的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和正切定理。
通过这些定理,可以解决与三角形边长和角度相关的问题。
7. 应用题:根据已知条件解决实际问题,如三角形的面积计算、角度测量、边长计算等。
以上是人教版数学必修五中关于三角形的主要知识点。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5主要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5主要知识点第一章解三角形1 三角形三角关系:A+B+C=180 ; C=180° -(A+B);2、 三角形三边关系: a+b>c; a-b<c3、 三角形中的基本关系: sin( A B) =sin C, cos(A B) = _cosC, tan (A B) = _ tanC,.A B C A B . C A B C sin cos ,cossin ,ta n cot -2 2 2 2 2 24、 正弦定理:在."2C 中,a 、b 、c 分别为角一二、2、C 的对边,R 为「—C 的外 接圆的半径,则有—b c2R .si n A si n E sin C5、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①化角为边:a =2Rsinu_ , b=2Rsinm , c=2RsinC ; ②化边为角:sin —, sin — , sinC—;2R 2R 2R③ a: b: c 二 sin 2 :sin m :sin C :④ _si n A +si n E +sin C6、两类正弦定理解三角形的问题:① 已知两角和任意一边,求其他的两边及一角② 已知两角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其他边角注意解的情况(一解、两解、三解)c 2=a 2b 2-2abcosC .(余弦定理主要解决的问题:1.已知两边和夹角,求其余的量。
2.已知三边求角)9、 余弦定理主要解决的问题:①已知两边和夹角,求其余的量。
②已知三边求角)10、 如何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判定三角形形状时,可利用正余弦定理实现边角转化,统一 成边的形式或角的形式设 a 、b 、c 是.5C 的角二、己、C 的对边,则:sin sin 2 sin C.(对于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所对的角的题型要 7、余弦定理:在―2C 中,有 a 2c 2-2bccosZ , b 2= a 2■ c 2- 2accos 三,8、余弦定理的推论:cos -■b 2c 2 - aa 2c 2b 22bc 2ac a 2+b 2_ c 2,cosC 二-2ab①若a2b2二c2,则C =90:;②若a2b2c2,则C ::: 90 ;③若a2b2::c2,则C 90 .11、三角形面积公式: (1) S= -ah o = -bh b = -ch c (h Q > h,检分别表示 e b 、c 上的高);2 2 2(2)S= -absinC = -bcsinA =丄ocsinB ;2 2 2(4) S=2A 2sinAsinSsin (斥为外接圆半径)(6) S= y[pip - a) (p - Z?) (p — c) 12、 三角形的四心:垂心 三角形的三边上的高相交于一点重心一一三角形三条中线的相交于一点(重心到顶点距离与到对边距离之比为 2:1 )外心一一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外心到三顶点距离相等) 内心一一三角形三内角的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内心到三边距离相等) 13、 三角函数中 诱导公式及辅助角公式(和差角、倍角等)。
人教版高二数学必修5知识点归纳(最完整版)
必修五数学知识点归纳资料第一章 解三角形1、三角形的性质:①.A+B+C=π,⇒ sin()sin A B C +=,cos()cos A B C +=-222A B C π+=-⇒sin cos 22A B C+= ②.在ABC ∆中, a b +>c , a b -<c ; A >B ⇔sin A >sin B , A >B ⇔cosA <cosB, a >b ⇔ A >B③.若ABC ∆为锐角∆,则A B +>2π,B+C >2π,A+C >2π;22a b +>2c ,22b c +>2a ,2a +2c >2b 2、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 ①.正弦定理:2sin sin sin a b cR A B C=== (2R 为ABC ∆外接圆的直径) 2sin a R A =、2sin b R B =、2sin c R C = (边化角)sin 2a A R =、 sin 2b B R =、 sin 2c C R= (角化边) 面积公式:111sin sin sin 222ABC S ab C bc A ac B ∆===②.余弦定理:2222cos a b c bc A =+-、2222cos b a c ac B=+-、2222cos c a b ab C =+-222cos 2b c a A bc +-=、222cos 2a c b B ac +-=、222cos 2a b c C ab+-= (角化边)补充: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⑴()cos 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⑵()cos 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 ⑶()sin 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⑷()sin 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 ⑸()tan tan tan 1tan tan αβαβαβ--=+ ⇒ (()()tan tan tan 1tan tan αβαβαβ-=-+);⑹()tan tan tan 1tan tan αβαβαβ++=- ⇒ (()()tan tan tan 1tan tan αβαβαβ+=+-).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⑴sin 22sin cos ααα=.222)cos (sin cos sin 2cos sin 2sin 1ααααααα±=±+=±⇒ ⑵2222cos2cos sin 2cos 112sin ααααα=-=-=-⇒升幂公式2sin 2cos 1,2cos 2cos 122αααα=-=+⇒降幂公式2cos 21cos 2αα+=,21cos 2sin 2αα-=. 3、常见的解题方法:(边化角或者角化边) 第二章 数列1、数列的定义及数列的通项公式:①. ()n a f n =,数列是定义域为N 的函数()f n ,当n 依次取1,2,⋅⋅⋅时的一列函数值②. n a 的求法: i.归纳法ii. 11,1,2n n n S n a S S n -=⎧=⎨-≥⎩ 若00S =,则n a 不分段;若00S ≠,则n a 分段iii. 若1n n a pa q +=+,则可设1()n n a m p a m ++=+解得m,得等比数列{}n a m +iv. 若()n n S f a =,先求1a ,再构造方程组:11()()n n n n S f a S f a ++=⎧⎨=⎩得到关于1n a +和n a 的递推关系式例如:21n n S a =+先求1a ,再构造方程组:112121n n n n S a S a ++=+⎧⎨=+⎩⇒(下减上)1122n n n a a a ++=- 2.等差数列:① 定义:1n n a a +-=d (常数),证明数列是等差数列的重要工具。
人教版数学必修5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 必修5知识点第一章 解三角形(一)解三角形:1、正弦定理:在C ∆AB 中,a 、b 、c 分别为角A 、B 、C 的对边,,则有2sin sin sin a b cR C===A B (R 为C ∆AB 的外接圆的半径)2、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①2sin a R =A ,2sin b R =B ,2sin c R C =; ②sin 2a R A =,sin 2b R B =,sin 2c C R=;③::sin :sin :sin a b c C =A B ; 3、三角形面积公式:111sin sin sin 222C S bc ab C ac ∆AB =A ==B .4、余弦定理:在C ∆AB 中,有2222cos a b c bc =+-A ,推论:222cos 2b c a bc+-A =第二章 数列 1、数列中n a 与n S 之间的关系:11,(1),(2).n nn S n a S S n -=⎧=⎨-≥⎩注意通项能否合并。
2、等差数列: ⑴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即n a -1-n a =d ,(n ≥2,n ∈N +),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
⑵等差中项:若三数a A b 、、成等差数列2a bA +⇔= ⑶通项公式:1(1)()n m a a n d a n m d =+-=+- 或(n a pn q p q =+、是常数). ⑷前n 项和公式:()()11122n n n n n a a S na d -+=+= ⑸常用性质:①若()+∈ +=+N q p n m q p n m ,,,,则q p n m a a a a +=+; ②下标为等差数列的项() ,,,2m k m k k a a a ++,仍组成等差数列; ③数列{}b a n +λ(b ,λ为常数)仍为等差数列;④若{}n a 、{}n b 是等差数列,则{}n ka 、{}n n ka pb + (k 、p 是非零常数)、*{}(,)p nq a p q N +∈、,…也成等差数列。
数学人教版必修五知识结构精编版
解三角形基本知识三 角形中的常见结论:(1 ) a ::: b := sin A ::: sin B := | cos A |」cosb | ;( 2 ).AB C sin cos—22丄 2⑶ a :: b c(4)三角形的面积: 二•解三角形完成下列问题:在下列已知条件下,如何解三角形,有几解?(1) 已知两角与夹边(如 a,B,C ) (2) 已知两角与其中一角的对边(如 b,B,C )(3) 已知两边与夹角(如 a,b,C ) (4)已知三边(如a,b,c )(5)已知两边与其中一角的对边(如b,B,C )等差、等比数列基本知识2 0 2,2 2 0 2,2 2 0二 A :: 90 ;a b c A 90 ; a = b c A = 901 1 1 abc S . = — absin C = — bcsin A = — acsin B =2 2 2 4R(2)m n=p r:=a m a(3) am -pam p z(m,2a n+ (n为奇数)2a n 4a (n为偶数)- -令2 2二a p a「(d =0)p N , p ::m)(1)(2)(3)ai 'a n =a n 'a n < ' a r ' a n Jm n = p ■ r二a m a. =a p a「,2a m 二a mT a m p<1>当p为奇数时,则a m<2>当p为偶数时,则am-pam ■ p一.⑴ a>b= a+c a b+c,a + c a b= anb-c;a b,且c 0= ac bc;a b,且c :0= ac :be;(2) a b, c 6= a c b d (同向相加)a b, c ■. d= a - c • b - d (异向相减)口宀丄丰ab□宀丄a ■b 0,cd ac bd (同向相乘)a • b • 0,0 :::c :::d (异向相c d除)aAb>0= a n Ab n; aAbn0二^an^b注意:①异向相减、异向相除可转化为同向相加、同向相乘。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数列》基础知识要点总结
5、数列的递推公式
如果已知数列的第1项(或前几项),且任一项与它的前一项(或前n项)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递推公式。
6、数列前n项和的定义
一般地,我们称 为数列 的前 项和,用 表示,即
二、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已知三个数成等比数列,且已知三个数之积时,一般设此三个数分别为 , , ,其中 为公比。
若已知四个数成等比数列及这个四个数的积时,一般不设为 , , , ,因为这种设法使得四个数的公比为 ,就漏掉了公比为负数的情形,造成漏解。
2、求数列最大(小)值的方法
一般方法——解不等式 ;或
特别地,若 为等差数列, 为它的前n项的和时,求 的最大(小)值可以利用①二次函数的性质;② 中项的符号。
3、求数列通项的常用方法
①观察法:根据数列的前几项归纳出数列的通项公式;
②公式法:利用 求通项公式
③根据递推公式求通项公式:
(1)迭代法:对于形如 型的递推公式,采取逐次降低“下标”数值的反复迭代方式,最终使 与初始值 (或 )建立联系的方法就是迭代法.
(2)累加法:形如 的递推公式可用 求出通项;
①
②
③
①
②
③
4、等差(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①
②
③ ,其中 、 是常数
①
②
③
5、性质1
在等差数列 中,若已知 与 ,其中 ,则该数列的公差 。
若等比数列 中,公比是 ,则 。
6、性质2
在等差数列 中,若 且 、 、 、 ,则 。
特别地、在等差数列 中,若 且 、 、 ,则 。
在等比数列 中,若 ( , , , ),则 。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知识点第一章:解三角形一、知识点总结正弦定理:1.正弦定理:2sin sin sin a b cR A B C===(R 为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步骤1:证明:在锐角△ABC 中,设BC=a ,AC=b ,AB=c 。
作CH ⊥AB 垂足为点H CH=a·sinB CH=b·sinA ∴a·sinB=b·sinA得到b b a a sin sin =同理,在△ABC 中,b bc c sin sin =步骤2:证明:2sin sin sin a b cR A B C===如图,任意三角形ABC ,作ABC 的外接圆O.作直径BD 交⊙O 于D.连接DA.因为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所以∠DAB=90°因为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所以∠D 等于∠C.所以C RcD sin 2sin ==故2sin sin sin a b cR A B C===2.正弦定理的一些变式:()sin sin sin i a b c A B C ::=::;()sin ,sin ,sin 22a b ii A B C R R ==2c R=;()2sin ,2sin ,2sin iii a R A b R B b R C ===;(iv )RCB A cb a 2sin sin sin =++++3.两类正弦定理解三角形的问题:(1)已知两角和任意一边,求其他的两边及一角.(2)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其他边角.(可能有一解,两解,无解)4.在ABC ∆中,已知a ,b 及A 时,解得情况:解法一:利用正弦定理计算解法二:分析三角形解的情况,可用余弦定理做,已知a ,b 和角A ,则由余弦定理得即可得出关于c 的方程:0cos 2222=-+-a b Ac b c 分析该方程的解的情况即三角形解的情况①△=0,则三角形有一解②△>0则三角形有两解③△<0则三角形无解余弦定理:1.余弦定理:2222222222cos 2cos 2cos a b c bc A b a c ac Bc b a ba C ⎧=+-⎪=+-⎨⎪=+-⎩2.推论:222222222cos 2cos 2cos 2b c a A bc a c b B ac b a c C ab ⎧+-=⎪⎪+-⎪=⎨⎪⎪+-=⎪⎩.设a 、b 、c 是C ∆AB 的角A 、B 、C 的对边,则:①若222a b c +=,则90C = ;②若222a b c +>,则90C < ;③若222a b c +<,则90C > .3.两类余弦定理解三角形的问题:(1)已知三边求三角;(2)已知两边和他们的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角.面积公式:已知三角形的三边为a ,b ,c ,1.111sin ()222a S ah ab C r a b c ===++(其中r 为三角形内切圆半径)2.设)(21c b a p ++=,))()((c p b p a p p S ---=(海伦公式)例:已知三角形的三边为,、、c b a 设)(21c b a p ++=,求证:(1)三角形的面积))()((c p b p a p p S ---=;(2)r 为三角形的内切圆半径,则pc p b p a p r ))()((---=(3)把边BC 、CA 、AB 上的高分别记为,、、c b h h a h 则))()((2c p b p a p p ah a ---=))()((2c p b p a p p bh b ---=))()((2c p b p a p p ch c ---=证明:(1)根据余弦定理的推论:222cos 2a b c C ab+-=由同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sin C =代入1sin 2S ab C =,得12S ====记1()2p a b c =++,则可得到1()2b c a p a +-=-,1()2c a b p b +-=-,1()2a b c p c +-=-代入可证得公式(2)三角形的面积S 与三角形内切圆半径r 之间有关系式122S p r pr =⨯⨯=其中1()2p a b c =++,所以S r p==注:连接圆心和三角形三个顶点,构成三个小三角形,则大三角形的面积就是三个小三角形面积的和故得:pr cr br ar S =++=212121(3)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12aS a h =⨯⨯所以,2a S h a ==a h =同理b h =c h =【三角形中的常见结论】(1)π=++C B A (2)sin()sin ,A B C +=cos()cos ,A B C +=-tan()tan ,A B C +=-2cos 2sinC B A =+,2sin 2cos C B A =+;A A A cos sin 22sin ⋅=,(3)若⇒>>C B A c b a >>⇒C B A sin sin sin >>若C B A sin sin sin >>⇒c b a >>⇒C B A >>(大边对大角,小边对小角)(4)三角形中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5)三角形中最大角大于等于 60,最小角小于等于60(6)锐角三角形⇔三内角都是锐角⇔三内角的余弦值为正值⇔任两角和都是钝角⇔任意两边的平方和大于第三边的平方.钝角三角形⇔最大角是钝角⇔最大角的余弦值为负值(7)ABC ∆中,A ,B ,C 成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 60=B .(8)ABC ∆为正三角形的充要条件是A ,B ,C 成等差数列,且a ,b ,c 成等比数列.二、题型汇总:题型1:判定三角形形状判断三角形的类型(1)利用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判定三角形形状时,可利用正余弦定理实现边角转化,统一成边的形式或角的形式。
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五不等式知识点最完全精炼总结
2012.3.264.公式: 1.两实数大小的比较⎪⎩⎪⎨⎧<-⇔<=-⇔=>-⇔>0b a b a 0b a b a 0b a b a 一. 不等式(精简版)3.基 本不等式定理⎪⎪⎪⎪⎪⎪⎪⎪⎪⎪⎪⎩⎪⎪⎪⎪⎪⎪⎪⎪⎪⎪⎪⎨⎧⎪⎩⎪⎨⎧-≤+⇒<≥+⇒>≥+⎪⎪⎩⎪⎪⎨⎧+≤+≥+⎪⎪⎪⎪⎪⎩⎪⎪⎪⎪⎪⎨⎧+≤⎪⎭⎫ ⎝⎛+≤+≥+≥+2a 1a 0a 2a 1a 0ab ,a (2b aa b )b a (2b a ab 2b a 2b a ab 2b a ab )b a (21b a ab 2b a 2222222222倒数形式同号)分式形式根式形式整式形式1122a b a b --+≤≤≤+2.不等式的性质:8条性质.3.解不等式(1)一元一次不等式 (2)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求 解流程:一化:化二次项前的系数为正数. 二判:判断对应方程的根. 三求:求对应方程的根.⎪⎪⎨⎧<<>>≠>)0a (bx )0a (a bx )0a (b ax四画:画出对应函数的图象.五解集:根据图象写出不等式的解集. (3)解分式不等式:高次不等式:(4)解含参数的不等式:(1) (x – 2)(ax – 2)>0(2)x 2 –(a +a 2)x +a 3>0;(3)2x 2 +ax +2 > 0;注:解形如ax 2+bx+c>0的不等式时分类讨论的标准有:1、讨论a 与0的大小;2、讨论⊿与0的大小;3、讨论两根的大小;二、运用的数学思想:1、分类讨论的思想;2、数形结合的思想;3、等与不等的化归思想(4)含参不等式恒成立的问题:⎪⎩⎪⎨⎧用图象分离参数后用最值函数、、、321例1.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在(–2,0)上恒成立,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例2.关于x 的不等式22(3)210x a x a +-+-<)1(log 22++-=ax ax y ⎪⎪⎩⎪⎪⎨⎧⎩⎨⎧≠≤⋅⇔≤>⋅⇔>0)x (g 0)x (g )x (f 0)x (g )x (f 0)x (g )x (f 0)x (g )x (f 0)())((21>---n a x a x a x对所有实数x ∈R 都成立,求a 的取值范围.(5)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问题:方法:依据二次函数的图像特征从:开口方向、判别式、对称轴、函数值三个角度列出不等式组,总之都是转化为一元二次不等式组求解. 二次方程根的分布问题的讨论:20,31xx a x x >≤++恒成立,例3.若对任意则 的取值范围.a()02f kbka>⎧⎪⎪-<⎨⎪∆>⎪⎩1.x1< x2< k()02f kbka>⎧⎪⎪->⎨⎪∆>⎪⎩2.k < x1< x()0f k<3.x1< k < x24.k1 < x1 < x2 < k25.x1 < k1 < k2 < x21212()0()002f k f k b k k a >⎧⎪>⎪⎪⎨∆>⎪⎪<-<⎪⎩12()0()0f k f k >⎧⎨>⎩6.k 1 <x 1 < k 2 < x 2< k 3122()0()0()0f k f k f k >⎧⎪<⎨⎪>⎩ 4解线性规划问题的一般步骤:第一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可行域; 第二步:在可行域内找到最优解所对应的点;第三步:解方程的最优解,从而求出目标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高中数学 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A版必修5
高中数学必修5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解三角形1、正弦定理:在C ∆AB 中,a 、b 、c 分别为角A 、B 、C 的对边,R 为C ∆AB 的外接圆的半径,则有2sin sin sin a b cR C===A B . 2、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①2sin a R =A ,2sin b R =B ,2sin c R C =;②sin 2a R A =,sin 2b R B =,sin 2cC R=;(正弦定理的变形经常用在有三角函数的等式中)③::sin :sin :sin a b c C =A B ;④sin sin sin sin sin sin a b c a b cC C++===A +B +A B . 3、三角形面积公式:111sin sin sin 222C S bc ab C ac ∆AB =A ==B .4、余 定理:在C ∆AB 中,有2222cos a b c bc =+-A ,2222cos b a c ac =+-B ,2222cos c a b ab C =+-.5、余弦定理的推论:222cos 2b c a bc +-A =,222cos 2a c b ac+-B =,222cos 2a b c C ab +-=.6、设a 、b 、c 是C ∆AB 的角A 、B 、C 的对边,则:①若222a b c +=,则90C =o为直角三角形;②若222a b c +>,则90C <o为锐角三角形;③若222a b c +<,则90C >o为钝角三角形.第二章:数列1、数列: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着的一列数.2、数列的项:数列中的每一个数.3、有穷数列:项数有限的数列.4、无穷数列:项数无限的数列.5、递增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不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6、递减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不大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7、常数列:各项相等的数列.8、摆动数列:从第2项起,有些项大于它的前一项,有些项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 9、数列的通项公式:表示数列{}n a 的第n 项与序号n 之间的关系的公式.10、数列的递推公式:表示任一项n a 与它的前一项1n a -(或前几项)间的关系的公式.11、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则这个数列称为等差数列,这个常数称为等差数列的公差.12、由三个数a ,A ,b 组成的等差数列可以看成最简单的等差数列,则A 称为a 与b 的等差中项.若2a cb +=,则称b 为a 与c 的等差中项. 13、若等差数列{}n a 的首项是1a ,公差是d ,则()11n a a n d =+-.通项公式的变形:①()n m a a n m d =+-;②()11n a a n d =--;③11n a a d n -=-;④11n a a n d-=+;⑤n ma a d n m-=-.14、若{}n a 是等差数列,且m n p q +=+(m 、n 、p 、*q ∈N ),则m n p q a a a a +=+;若{}n a 是等差数列,且2n p q =+(n 、p 、*q ∈N ),则2n p q a a a =+;下角标成等差数列的项仍是等差数列;连续m 项和构成的数列成等差数列。
数学必修五知识点归纳
数学必修五知识点归纳一、函数与导数1. 函数的定义与性质:函数的自变量、函数值、定义域、值域、奇偶性、单调性。
2. 导数的定义:导数的几何意义、代数意义、物理意义以及求导公式。
3. 导数的运算:和、差、积、商的导数运算法则。
4. 泰勒公式:泰勒公式的推导、泰勒公式的应用。
5. 高阶导数:高阶导数的定义、求导及其物理应用。
6. 函数的极值:极值的概念、求极值及其物理应用等。
二、三角函数1. 弧度制:度数制与弧度制的关系、弧度与角度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基本三角函数: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图像。
3. 周期性与对称性:三角函数的周期、奇偶性和对称性、三角函数的正负性。
4. 三角函数的运算:三角函数的和、差、积、商等基本公式及其应用。
5. 反三角函数:反正弦函数、反余弦函数、反正切函数等的定义、性质及其应用。
三、平面向量1. 向量的概念:向量的定义、向量的长度、方向和单位向量。
2. 向量的运算:向量的加减及其物理意义、数量积和叉积的定义及其物理意义。
3. 向量的坐标表示:向量的坐标、向量的模长公式、向量的夹角及其余弦公式。
4. 平面向量的几何应用:向量表示平面图形、平面向量的线性运动及其相关问题、平面向量与解析几何的应用。
四、立体几何1. 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立体、平面、曲线、点、直线、角、面等基本概念。
2. 立体图形的计算: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体积和重心的计算方法。
3. 空间向量的几何应用:向量的共面、共线、垂直等相关问题,空间向量与解析几何之间的关系。
4. 空间几何问题的解决技巧:立体几何问题的转化、对称性、相似性等几何思想的运用。
五、概率与统计1. 随机事件与概率:随机事件及其分类、概率的概念、基本概率公式。
2. 条件概率:相互独立事件、条件概率及其公式、事件的相互独立性及其判定。
3. 期望与方差:随机变量、离散型随机变量、连续型随机变量、期望及其性质、方差及其意义。
4. 统计分析:样本与总体、基本统计学方法、参数与统计量等基本概念,统计分类、频数、频率、直方图、分布图等基本统计图的绘制与分析。
人教版数学必修五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解三角形一、内角和定理:(1)三角形三角和为π,任意两角和与第三个角总互补,任意两半角和与第三个角的半角总互余.(2)锐角三角形⇔三内角都是锐角⇔三内角的余弦值为正值⇔任两角和都是钝角⇔任意两边的平方和大于第三边的平方.二、正弦定理:2sin sin sin a b c R A B C===(R 为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 C R c B R b A R a C B A c b a sin 2,sin 2,sin 2)2(;sin :sin :sin ::)1(====)(3解三角形:已知三角形的几个元素求另外几个元素的进程。
⎩⎨⎧,可求其它元素已知两边和一边的对角可求其它边和角已知两角和任意一边, 注意:已知两边一对角,求解三角形,假设用正弦定理,那么务必注意可能有两解.3、余弦定理:⎪⎩⎪⎨⎧-+=-+=-+=C ab b a c B ac c a b A bc c b a cos 2cos 2cos 2222222222(求边) 或 (求角)⎪⎪⎪⎩⎪⎪⎪⎨⎧-+=-+=-+=ab c b a C ac b c a B bc a c b A 2cos 2cos 2cos 222222222 ⎪⎩⎪⎨⎧求其它已知两边和一边对角,已知三边求所有三个角已知两边一角求第三边(注:常用余弦定理鉴定三角形的类型). 4、三角形面积公式:R abc B ac A bc Cab ah S a 4sin 21sin 21sin 2121=⎪⎪⎪⎩⎪⎪⎪⎨⎧==. 5、解三角形应用(1)在视线和水平线所成的角中,视线在水平线上方的角叫仰角;视线在水平线下方的角叫俯角。
(2)从正北方向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的水平角叫方位角。
(3)坡面与水平面所成的二面角度数的正切值叫做坡度。
(4)解斜三角形应用题的一样步骤:分析→建模→求解→查验第二章 数 列1.数列的通项、数列的项数,递推公式与递推数列,数列的通项与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的关系:{11,(1),(2)n n n S n a S S n -==-≥(必要时请分类讨论).注意:112211()()()n n n n n a a a a a a a a ---=-+-++-+;121121n n n n n a a a a a a a a ---=⋅⋅⋅⋅. 2.等差数列{}n a 中: (1)等差数列公差的取值与等差数列的单调性..000R d d d d d ∈⎪⎩⎪⎨⎧→<→=→>的取值为,可知数列单调递减数列为常数列数列单调递增 (2)1(1)n a a n d =+-()m a n m d =+-;p q m n p q m n a a a a +=+⇒+=+.(3){}n n b a 21λλ+、{}n ka 也成等差数列.(4)在等差数列{}n a 中,假设.0),(,=≠==+n m n m a n m m a n a 则(5)1211,,m k k k m a a a a a a ++-++++++仍成等差数列. (6)1()2n n n a a S +=,1(1)2n n n S na d -=+,21()22n d d S n a n =+-,2121n n S a n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1)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角和为π,任意两角和与第三个角总互补,任意两半角和与第三个角的半角总互余.锐角三角形⇔三内角都是锐角⇔三内角的余弦值为正值⇔任两角和都是钝角⇔任意两边的平方和大于第三边的平方.(2)正弦定理:2sin sin sin a b c R A B C===(R 为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 注意:已知三角形两边一对角,求解三角形时,若运用正弦定理,则务必注意可能有两解.(3)余弦定理:22222222()2cos ,cos 122b c a b c a a b c bc A A bc bc +-+-=+-==-等,常选用余弦定理鉴定三角形的类型.(4)面积公式:11sin 224a abc S ah ab C R===. 二、数 列1.数列的通项、数列项的项数,递推公式与递推数列,数列的通项与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的关系:{11,(1),(2)n n n S n a S S n -==-≥(必要时请分类讨论). 注意:112211()()()n n n n n a a a a a a a a ---=-+-++-+;121121n n n n n a a a a a a a a ---=⋅⋅⋅⋅. 2.等差数列{}n a 中: (1)等差数列公差的取值与等差数列的单调性.(2)1(1)n a a n d =+-()m a n m d =+-;p q m n p q m n a a a a +=+⇒+=+.(3)1(1){}n k m a +-、{}n ka 也成等差数列.(4)两等差数列对应项和(差)组成的新数列仍成等差数列.(5)1211,,m k k k m a a a a a a ++-++++++仍成等差数列. (6)1()2n n n a a S +=,1(1)2n n n S na d -=+,21()22n d d S n a n =+-,2121n n S a n -=-,()(21)n n n nA a f n f nB b =⇒=-.(7),()0p q p q a q a p p q a +==≠⇒=;,()()p q p q S q S p p q S p q +==≠⇒=-+;m n m n S S S mnd +=++.(8)“首正”的递减等差数列中,前n 项和的最大值是所有非负项之和;“首负”的递增等差数列中,前n 项和的最小值是所有非正项之和;(9)有限等差数列中,奇数项和与偶数项和的存在必然联系,由数列的总项数是偶数还是奇数决定.若总项数为偶数,则“偶数项和”-“奇数项和”=总项数的一半与其公差的积;若总项数为奇数,则“奇数项和”-“偶数项和”=此数列的中项.(10)两数的等差中项惟一存在.在遇到三数或四数成等差数列时,常考虑选用“中项关系”转化求解.(11)判定数列是否是等差数列的主要方法有:定义法、中项法、通项法、和式法、图像法(也就是说数列是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主要有这五种形式).3.等比数列{}n a 中:(1)等比数列的符号特征(全正或全负或一正一负),等比数列的首项、公比与等比数列的单调性.(2)11n n a a q -=n m m a q -=; p q m n p q m n b b b b +=+⇒⋅=⋅.(3){||}n a 、1(1){}n k m a +-、{}n ka 成等比数列;{}{}n n a b 、成等比数列{}n n a b ⇒成等比数列.(4)两等比数列对应项积(商)组成的新数列仍成等比数列.(5)1211,,m k k k m a a a a a a ++-++++++成等比数列.(6)111111 (1) (1)(1) (1) (1)1111n n n n na q na q S a a a a q a q q q q q q q q ==⎧⎧⎪⎪==--⎨⎨-+≠=≠⎪⎪----⎩⎩. 特别:123221()()n n n n n n n a b a b a a b a b ab b ------=-+++++.(7)m n m n m n n m S S q S S q S +=+=+.(8)“首大于1”的正值递减等比数列中,前n 项积的最大值是所有大于或等于1的项的积;“首小于1”的正值递增等比数列中,前n 项积的最小值是所有小于或等于1的项的积;(9)有限等比数列中,奇数项和与偶数项和的存在必然联系,由数列的总项数是偶数还是奇数决定.若总项数为偶数,则“偶数项和”=“奇数项和”与“公比”的积;若总项数为奇数,则“奇数项和”=“首项”加上“公比”与“偶数项和”积的和.(10)并非任何两数总有等比中项.仅当实数,a b 同号时,实数,a b 存在等比中项.对同号两实数,a b 的等比中项不仅存在,而且有一对G =两实数要么没有等比中项(非同号时),如果有,必有一对(同号时).在遇到三数或四数成等差数列时,常优先考虑选用“中项关系”转化求解.(11)判定数列是否是等比数列的方法主要有:定义法、中项法、通项法、和式法(也就是说数列是等比数列的充要条件主要有这四种形式).4.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联系(1)如果数列{}n a 成等差数列,那么数列{}n aA (n a A 总有意义)必成等比数列. (2)如果数列{}n a 成等比数列,那么数列{log ||}(0,1)a n a a a >≠必成等差数列.(3)如果数列{}n a 既成等差数列又成等比数列,那么数列{}n a 是非零常数数列;但数列{}n a 是常数数列仅是数列既成等差数列又成等比数列的必要非充分条件.(4)如果两等差数列有公共项,那么由他们的公共项顺次组成的新数列也是等差数列,且新等差数列的公差是原两等差数列公差的最小公倍数.如果一个等差数列与一个等比数列有公共项顺次组成新数列,那么常选用“由特殊到一般的方法”进行研讨,且以其等比数列的项为主,探求等比数列中那些项是他们的公共项,并构成新的数列.注意:(1)公共项仅是公共的项,其项数不一定相同,即研究n m a b =.但也有少数问题中研究n n a b =,这时既要求项相同,也要求项数相同.(2)三(四)个数成等差(比)的中项转化和通项转化法.5.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1)公式法:①等差数列求和公式(三种形式),②等比数列求和公式(三种形式), ③1123(1)2n n n ++++=+,22221123(1)(21)6n n n n ++++=++,2135(21)n n ++++-=,2135(21)(1)n n +++++=+.(2)分组求和法:在直接运用公式法求和有困难时,常将“和式”中“同类项”先合并在一起,再运用公式法求和.(3)倒序相加法:在数列求和中,若和式中到首尾距离相等的两项和有其共性或数列的通项与组合数相关联,则常可考虑选用倒序相加法,发挥其共性的作用求和(这也是等差数列前n 和公式的推导方法).(4)错位相减法:如果数列的通项是由一个等差数列的通项与一个等比数列的通项相乘构成,那么常选用错位相减法,将其和转化为“一个新的的等比数列的和”求解(注意:一般错位相减后,其中“新等比数列的项数是原数列的项数减一的差”!)(这也是等比数列前n 和公式的推导方法之一).(5)裂项相消法:如果数列的通项可“分裂成两项差”的形式,且相邻项分裂后相关联,那么常选用裂项相消法求和.常用裂项形式有: ①111(1)1n n n n =-++, ②1111()()n n k k n n k=-++, 特别声明: 运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务必检查其公比与1的关系,必要时分类讨论.(6)通项转换法。
三、不等式1.(1)解不等式是求不等式的解集,最后务必有集合的形式表示;不等式解集的端点值往往是不等式对应方程的根或不等式有意义范围的端点值.(2)解分式不等式()()()0≠>a a x g x f 的一般解题思路是什么?(移项通分,分子分母分解因式,x 的系数变为正值,标根及奇穿过偶弹回); (3)含有两个绝对值的不等式如何去绝对值?(一般是根据定义分类讨论、平方转化或换元转化);(4)解含参不等式常分类等价转化,必要时需分类讨论.注意:按参数讨论,最后按参数取值分别说明其解集,但若按未知数讨论,最后应求并集.2.利用重要不等式ab b a 2≥+ 以及变式2()2a b ab +≤等求函数的最值时,务必注意a ,b +∈R (或a ,b 非负),且“等号成立”时的条件是积ab 或和a +b 其中之一应是定值(一正二定三等四同时).32211a b a b+≥≥≥+(根据目标不等式左右的运算结构选用)a 、b 、c ∈R ,222a b c ab bc ca ++≥++(当且仅当a b c ==时,取等号)4.比较大小的方法和证明不等式的方法主要有:差比较法、商比较法、函数性质法、综合法、分析法5.含绝对值不等式的性质: a b 、同号或有0⇔||||||a b a b +=+≥||||||||a b a b -=-;a b 、异号或有0⇔||||||a b a b -=+≥||||||||a b a b -=+.注意: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常规处理方式?(常应用方程函数思想和“分离变量法”转化为最值问题).6.不等式的恒成立,能成立,恰成立等问题(1).恒成立问题若不等式()A x f >在区间D 上恒成立,则等价于在区间D 上()min f x A >若不等式()B x f <在区间D 上恒成立,则等价于在区间D 上()max f x B <(2).能成立问题若在区间D 上存在实数x 使不等式()A x f >成立,即()A x f >在区间D 上能成立, ,则等价于在区间D 上()max f x A >若在区间D 上存在实数x 使不等式()B x f <成立,即()B x f <在区间D 上能成立, ,则等价于在区间D 上的()min f x B <.(3).恰成立问题若不等式()A x f >在区间D 上恰成立, 则等价于不等式()A x f >的解集为D .若不等式()B x f <在区间D 上恰成立, 则等价于不等式()B x f <的解集为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