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教学设计与反思
月光曲教学设计与反思
![月光曲教学设计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987d7cb7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43.png)
月光曲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精读课文。
文中讲述了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 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
作者借着这个美丽动人的故事, 既表现了大音乐家贝多芬对贫苦人民的同情和热爱, 又表现了他的丰富的想象力;同时也告诉人们, 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 更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
二、教学设计理念:本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思想, 我是这样设计的:本课14个生字。
第一课时完成生字、词语的教学, 把课文读通、读顺, 了解课文的大意, 并完成课后第四题的练习。
第二课时围绕课后思考题, 抓住贝多芬的言行举动及感情变化, 体会《月光曲》的创作过程及内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了解《月光曲》是怎样谱写成的。
从中体会音乐家贝多芬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 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 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 体会两者结合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感情朗读课文, 背诵第九自然段三、教学重点: 进一步学会借助课题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想象第9自然段中描绘《月光曲》的内容, 感受其意境美;理解贝多芬说的两次说话, 体会他同情盲姑娘的情感。
五、教学方法1.课前预习法、课堂质疑问难法、合作学习法、想象入境法。
2.课后延伸法, 让学生在读、思、评、议、悟的过程中学习课文。
六、教学用具:POWPOINT幻灯片、《月光曲》的音乐、课文中有关描写《月光曲》的画面七、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谈话导入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贝多芬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 是为穷人创作音乐的音乐家, 学习了课文的字词, 基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PPT1.2请大家一起回想一下, 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讲了一个什么样故事?学生答: 这是一篇意境优美的课文, 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 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
月光曲教学反思优秀6篇
![月光曲教学反思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2c3c0860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fb.png)
月光曲教学反思优秀6篇《月光曲》教学反思篇一《月光曲》记叙的是一个偶然的机会,贝多芬被一对穷苦的兄妹的境遇感到而触发了灵感,即兴创作了月光曲。
30分钟的时间,要把所有的教学目标都完成是不现实的。
我就对教学内容大胆的进行了取舍。
重点就放在对兄妹俩联想出来的情景的朗读,感受音乐的旋律,体会贝多芬情感的变化。
在导入时,我选择了两首旋律不同的乐曲,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旋律的不同,表达作者不同的心理感受。
了解音乐旋律:舒缓、高亢。
为下文学习做铺垫。
学生很投入的欣赏乐曲,也说出了喜欢的理由。
由于我初次参加区级赛课活动,内心十分紧张,导致语言表达不够流利,影响了教学效果。
这也体现了自己缺乏锻炼,课前心理准备不充分,对自己的训练不足。
紧接着,读课文阶段。
我设计了3次通读课文环节,分别是初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喜欢的地方多读几遍。
默读:思考问题,本文写了什么事?快速浏览课文:找句子。
通过3次朗读基本做到了正确、流利。
可当教学实施时,出现了漏洞,学生在自由朗读的时候,不是只读一遍就结束,而是循环读。
这是我没有预料到的,自己在巡视指导时也没有注意。
当发现时时间已经用去七分钟。
我只好改变了教学设计,取消了第二次通读全文。
从这个失误感受到自己教学经验不足,朗读巡视时,只注重了形式,没有及时发现问题。
重点阅读阶段。
在教学当中,我充分利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及声音高低、面部表情来调动学生的激情,让学生感染到自己情感,从而融入自己的激情当中,创设出良好的教学环境。
而学生也能在我的指引下,逐渐地理解《月光曲》。
在教学完成后,通过了解自己的声音还是不够宏亮,下次应提高自己的音量。
由于时间的关系,设计的师生配合朗读没有实现,比较遗憾。
总之,这节课上完了,给我留下的思索是很多的,既有成功,也有不足。
我想就在这样的反复锤炼中,我的教学水平也会逐渐提高吧!《月光曲》教学反思篇二本课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描写的是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传说。
《月光曲》优秀教学设计
![《月光曲》优秀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0080d5b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13.png)
《月光曲》优秀教学设计《月光曲》教学反思篇一我在一次新教师考核课上,我上了《月光曲》这一课,在《月光曲》中有一个情节:当贝多芬弹完一曲后,盲姑娘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贝多芬没有回答,却又弹了一曲。
”“贝多芬没有回答”这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句子,我设计原因模糊的开放题来理解句子,进行创新教育。
贝多芬为什么没有回答盲姑娘的话?”引导学生思考“没有回答”的多种原因,这是一道讨论题,当学生看完题目之舌,就开始七嘴八第三舌地讨论起来,而我也参与了进去,不出30秒;就已经人急不可待地想发言了,我假装没有看到,继续蜻蜓点水般地穿梭于学生之中。
在参与讨论期间,我了解了大多数学生的看法:他们认为贝多芬没有回答是默认了,但也有一些学生的看法与大家不太一致,情况多种多样。
于是,我就开始让学生自由发言,以下是学生们畅所欲言的片断实录:学生1:“我认为那是贝多芬默认了。
”学生2:“我的意见与他一样。
”学生3:“我想那是贝多芬谦虚。
”学生4:“贝多芬怕被人知道,会有很多人来看他。
”学生5:“贝多芬酝酿《月光曲》进入情境,没有听到盲姑娘的话。
”学生6:“贝多芬急着要把《月光曲》弹出来,顾不上回答。
”学生7:“贝多芬认为遇上了知音,非常激动,说不出话来。
”听了学生们的这些话之后,我觉得结论是什么已经不重要了,而重要的是我看到了我的这些学生们个个充满信心的模样,通过讨论回答,他们掌握了新的知识,感受到了尊重,并学会了自尊、自信、合作、独立与坚韧等高贵的品质和精神,同时也训练了他们语言的逻辑性及思维的深刻性和科学的研究问题的态度,我想,他们是一群具有健康学习心理的。
学生。
上完这一堂课之后,我深深感受到了源自这堂课的启发,心情十分欢畅,于是,我作了一次较为深刻的思考与总结。
我在课上所设计的题目是一道讨论题,它的答案不是单纯的同意或者反对,不是简单的回答,而是要让同学们进行交流、对话,但我发现,整个解决过程其实也不等同于“讨论”这么简单,如果当同学们发表完毕统一一个标准的话,无疑是给学生一个“金箍圈”,使学生不敢创新。
《月光曲》优秀教学设计
![《月光曲》优秀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712009e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00.png)
《月光曲》优秀教学设计月光曲教学反思篇一《月光曲》是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的第17课课文,主要记叙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谱写钢琴曲《月光曲》的传说,来告诉我们贝多芬是一位同情劳动人民的伟大音乐家。
新教师在教学中体现如下几点优势:一、“学科融合”,体现现代教学新理念1、“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联系,学科间整合”的语文教学策略,应当是二十一世纪阅读教学改革的重要命题。
本课教师在教学中适时的进行学科间的整合,将音乐融入语文课堂,借助音乐形象解读语言文字,触发学生的情感情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更好的领悟文章的中心。
二、读悟结合,培养学生阅读能力1、课文之美能够意会,却很难言传,而读则能充分发挥出表情达意的作用。
所以说,语文课堂教学中读是必不可少的手段。
《月光曲》不仅故事发生的环境美,而且《月光曲》的内容更美。
教师如果囿于《月光曲》内容的讲解、分析就枯燥乏味了,而且学生也难以理解,即使理解也只停留于表面。
本堂课避免了这一点,读是贯穿始终,默读、轻声朗读、自由朗读、范读、配乐朗读、引读等举措,大大增加学生感受语言及表达情感的机会,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和再现课文的意境,从而把课文的内容、词句的理解、感情的体会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同时,感情也得到一定的申华。
2、问题的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步步深入,环环紧扣,如此方能实现学生在训练过程中的发展意义。
如整堂课教师引领学生通过读课文、谈感受,找句子,让学生融进自己的思想,移位动情,把语言文字训练落到实处。
三、注重收口,建立开放的目标意识。
俗话说“编筐编箩,全在收口”是因为好的收口,筐、箩才会结实耐用。
一堂好课的结课也是如此。
同时阅读教学既要以课文为范本,又要超越课文,尽可能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
新老师做得极为成功我们知道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是充满着挑战和机遇的信息时代,是立足现代、走向未来,立足中国、走向世界的教育创新时代。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教育的价值追求必须反映新时代的价值观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f23d502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21.png)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材分析:课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
文中所流露出的兄妹之间的手足亲情、盲姑娘对音乐的热情和音乐家博大高尚的情怀让读者感动。
课文以生动的文字,借皮鞋匠的联想表达出听钢琴曲时的感受,为学生学习现实与联想相结合的写作方法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4个生字及相关生词,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
抓住重点段落,想象《月光曲》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力、想象力。
3.学习贝多芬同情劳动人民的善良、美好的心灵;并通过欣赏《月光曲》,让学生感受音乐之美,陶冶情趣。
教学重点:感受联想的表达作用,初步尝试在音乐中联想并进行练笔。
教学难点:通过对贝多芬感情变化的体验,探究其创作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谈话简介,激趣导入1.同学们,知道今天我们要学习哪篇课文吗?是的,《月光曲》。
请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
谁听过这支曲子?既然大多数人都没有听过,我们想一想,《月光曲》,该是什么样的旋律呢?从音乐声中仿佛能看到什么样的画面呢?请你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2.生自由回答。
【点评】相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月光曲》是陌生的。
他们也许在课前预习时知道了这个传说,但未必有机会领略到曲子的妙处。
这里设计了猜测、设想的教学环节,引出学生学习任务,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为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奠定了基础。
二、自读课文,感知传说1.现在请同学打开书,自由读一读这篇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动人的传说呢?2.检查一下同学们对字词的掌握情况:莱茵河盲姑娘蜡烛琴键谱成幽静请大家从上面的词语中找出一个形容环境的词语,那就是“幽静”。
通过对“幽”字查字典和不同语境的意义选择理解词语的意思,想想此处使用这个“幽静”的妙处。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教案与反思(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教案与反思(精品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0b6d932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b9.png)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教案与反思(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教学目得要求:1、了解《月光曲》是怎样谱写成得,从中体会音乐家贝多芬同情,热爱劳动人民得思想感情。
2、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得事物,哪些是由实在得事物引起得联想,并体会二者结合得作用。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分辨事物和联想。
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贝多芬弹奏第二音乐曲时得情和景。
三、教具准备:幻灯片四、教学过程:(一)提出单元训练重点——分辨事物和联想(二)简介贝多芬,导入新课。
板书:9. 月光曲(三)讲授新课。
1. 弄清弹奏第一音乐曲得经过。
(1)一天夜晚,贝多芬在幽静得小路上散步听到了什么?(2)这琴声为什么引起他得特别注意?(3)贝多芬靠近茅屋,又听到了什么?(指名读这一段话)弄清这段话中得重点词,体会这段话得含义。
(4)贝多芬为什么要走进茅屋?(5)贝多芬走进茅屋干了什么?(6)他为什么弹琴?让学生在文中找到贝多芬是怎样说得?(7)贝多芬弹完第一首曲子盲姑娘有什么反应?(8)为什么盲娘推测出陌生人是贝多芬呢?(9)这时贝多芬用什么来回答盲姑娘得问话?2、理解弹奏第二首乐曲得经过。
(1)让学生默读,找出课文中哪些是描写《月光曲》得内容。
引导学生体会当时得环境。
(2)在这清幽得月光下,听着美妙得琴声,皮鞋匠好象看到什么?(3)盲姑娘仿佛看到了什么?(放录相,老师范读,学生体会。
)(4)听到这首乐曲,盲姑娘得神态怎样?(5)乐曲弹奏完了,贝多芬离开了茅屋。
兄妹俩发觉没有?为什么?引导学生在文中找出有关词句。
(6)贝多芬飞奔回旅店干什么?(7)记得是什么曲子?(8)为什么要连夜把它记录下来?引导学生想一想,贝多芬在散步时,有没有想到要创作《月光曲》?(四)归纳小结:归纳本课三个要点,并强调单元训练重点。
用以联系后面几课。
1、掌握文章得主要内容(听——弹——记),是《月光曲》得谱写经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d8fc5d8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4a.png)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要求:1、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的才华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初步学习分辩事物和联想。
教学重点:1、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体会贝多芬在即兴创作《月光曲》的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
2、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事物,哪些是由实在的事物引起的联想。
教具准备:投影、录音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1.我们已经初读了《月光曲》这篇课文,大家想不想亲耳聆听这首著名的乐曲呢?就让我们一起进入美妙的音乐中。
(播放钢琴曲《月光曲》)2.请同学们说说感受。
二、直奔中心,感受《月光曲》。
1.学生尝试找出描写《月光曲》内容的段落。
2.出示文段,全班齐读。
3.出示尝试题一:这段文字向我们展示了几幅画面?4.四人小组讨论。
5.师生交流找出如下三个画面(投影):画面一: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
画面二: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画面三:忽然,海面上刮起大风,卷起了巨浪。
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岸边涌过来……6.学生任选一幅画下来展示台上展示。
7.依次出示三个画面,配乐欣赏。
8.讨论音乐旋律变化。
(由轻柔到强烈,由缓慢到快速)9.指导感情朗读文段。
10.请说说文中哪些是实实在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产生的联想。
三、自主探究《月光曲》的创作历程。
㈠出示尝试题二:贝多芬为什么会弹出这么美妙的琴声?回读课文第二到第八自然段,找出原因。
㈡四人小组讨论。
㈢师生交流讨论情况。
1.对穷兄妹的同情。
集体思考讨论:听了兄妹俩的对话,贝多芬会怎么想?(太可怜了,太感人了,我要为他们弹一首曲子。
)2.遇到了知音。
思考:听了姑娘的话,贝多芬没有回答,其实他心里会怎么想?(这穷苦的盲姑娘,不但喜欢音乐,而且懂音乐,能从琴声中分辩出弹琴的人是我,我遇到知音了。
)3.触景生情。
思考:看到茅屋里的一切和清幽的月光贝多芬又会怎么想?(美好的音乐是给予穷苦人们和爱好音乐的人的,我要为他们弹一首动听的乐曲。
2024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及教学反思23 月光曲 精华版教案
![2024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及教学反思23 月光曲 精华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028b97a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cd.png)
23 月光曲【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感悟贝多芬的音乐宿命和音乐信仰,能坚定自己的信仰和追求。
语言运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思维能力:深入感受《月光曲》的音乐内涵,理解其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审美创造:了解《月光曲》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
【课前解析】关注文本:这是一篇意境优美的课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
关注描写:课文人物形象鲜明。
盲姑娘是热爱音乐、善解人意的,贝多芬对穷苦百姓充满同情之心。
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人物形象对于理解贝多芬为盲姑娘弹琴的原因至关重要。
【教学目标】1.会写“谱、莱”等8个字,会写“谱写、钢琴”等11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9自然段。
3.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在创作过程中的情感变化,感受他对兄妹俩的同情和关爱。
(重点)4.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
(难点)【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写“谱、莱”等8个字,会写“谱写、钢琴”等11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说出贝多芬弹琴给盲姑娘听,弹完一曲又一曲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出示课件3)1.导入:轻柔的音乐,如同潺潺的细流,洗涤我们的心灵;激昂的音乐,如同灿烂的阳光,照亮我们的心扉。
上节课,我们跟随锺子期领略了伯牙琴声中的恢弘气势,今天,我们一起去聆听美妙的《月光曲》。
(板书:月光曲)2.播放《月光曲》,师生共同欣赏,感受音乐的美妙。
3.了解关于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传说。
(出示课件4)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厘清脉络,把握主要内容1.初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出示课件5)2.学习字词(出示课件6)3.厘清脉络(出示课件7)本文可以分为哪几部分内容呢?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简单介绍贝多芬并点明他创作《月光曲》的故事是个传说。
《月光曲》教学案例与反思(精选15篇)
![《月光曲》教学案例与反思(精选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01affbd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5c.png)
《月光曲》教学案例与反思(精选15篇)《月光曲》与反思篇1[情景说明] 《月光曲》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十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案例教学中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探究,尝试“读通――读懂――读好”的阅读全过程。
从音乐的角度切入,拓宽语言文字理解的视野,使学生感受“研究朗读”的乐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通过反复阅读,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居高临下抓住文章重点。
从而让学生体会贝多芬弹曲、谱曲、热爱劳动人民、深入贫苦群众的人格精神。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题(发现)1、展示课前收集的资料(利用实物投影)。
2、师:今天,我们就从语文的角度对《月光曲》作进一步的研究。
(板书课题)3、学生根据课题提出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
二、初读课文(读通)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读畅。
(提倡使用工具书)2、学生自由交流读后的感受。
要求不受限制,畅说欲言。
3、确定小组研究的问题。
三、细读课文(读懂)1、学生自由读课文。
(围绕选定的研究课题进行自主探究,可以在课本上圈画。
)2、小组内交流课题的研究情况。
(教师巡视,参与各小组的研究与交流。
)3、小组展示研究结果:在各小组展示的过程中,教师适当进行点拨、引导,并鼓励其他学生参与评价,形成人人积极参与、个个能够评判的浓厚学习氛围。
(1)《月光曲》是在怎样的情景下创作出来的?通过抓住贝多芬“夜晚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琴声”、“看到穷兄妹俩酷爱音乐”、“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键”等要点,让学生了解《月光曲》的创作过程,体会贝多芬的卓越才华和善良的爱心,感悟抓住要点进行阅读探究的方法。
(2)《月光曲》的曲调是怎样的?教师随机点拨:是通过什么途径体会到《月光曲》的曲调的?学生读“皮鞋匠的联想”部分,体会曲调“舒缓――明快――激昂”的变化,并试着读出这种变化。
(3)《月光曲》为什么能成为世界著名的钢琴曲?引导学生根据前两个问题的研究,尝试归纳、总结出这一问题的答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dbd9d45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b6.png)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课文第二部分;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想象说话训练。
(3)通过合作学习,根据课文描写探究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灵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体会盲姑娘对音乐的无限热爱和兄妹手足情深。
(2)感受贝多芬卓越的音乐才华以及贝多芬同情劳动人民的美好感情。
激起学生对美好情感的追求。
教学重点体会《月光曲》的旋律、内容,以及体会贝多芬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激情、灵感。
教学难点理清《月光曲》的内容、旋律与兄妹联想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在美妙的乐曲声中,我们开始今天的课堂。
现在大家听到的就是──(生:德国音乐家贝多芬谱写的钢琴曲《月光曲》)。
这么美妙的乐曲是如何创作出来的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美丽传说。
二、整体感知打开课本,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的第二部分(2~10自然段)找出你最喜欢的段落,也可以是感受最深的地方。
1、自由朗读课文。
2、交流:你最喜欢哪一段,为什么用一句话简单说说理由。
三、直奔中心,感受《月光曲》那么当时是怎样的情景使贝多芬创作出这一首世界闻名的乐曲呢这个情景课文中有一个插图,能找找是哪个自然段写了这幅图吗(生:第八自然段)这个情景多美啊!蜡烛灭了,屋子里的一切好象披上了银纱,那么白,那么亮,那么美,贝多芬情不自禁地按起琴键来。
我们就来读第8自然段。
(学生齐读)闭上眼睛想象:此时,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情景(学生想象,描述此景)师提示:可以是小屋里是什么情景可以是屋子里的人物形象。
(如:月光照射下,茅屋显得低矮而破旧,屋内的摆设更显得寒伧,烛光是微弱的,钢琴是陈旧的,但茅屋里却洋溢着和谐而祥乐的气氛。
这里充满了人间真情。
《月光曲》教学反思8篇
![《月光曲》教学反思8篇](https://img.taocdn.com/s3/m/2a804709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94.png)
《月光曲》教学反思篇1《月光曲》教学反思一、导入新课读课题,你觉得《月光曲》应该是一支什么样的曲子?从名字猜想我们心中最大的期待是什么?听一听。
咱们今天是语文课,我们语文课首先要从语言文字中听出音乐来,浏览课文,从什么地方你可以听到月光曲的旋律。
二、细读课文自由读9自然段,你从课文中听出了月光曲怎样的旋律。
她好像面对这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指名读。
齐读,一二两句。
读初平和、舒缓的旋律。
范读:月亮也越升越高,穿过一律一律轻纱似的微云。
听出音乐正在向高潮发展。
你还听到了什么样的乐曲。
激动人心的。
情绪高涨的。
我是从“忽然……”听到的。
读。
板书:旋律舒缓起伏激越齐读。
读初令人振奋的旋律。
(是令人振奋吗?)指读第九自然段。
从文字中听出了月光曲旋律的变化,听得对吗?让我们来听一听。
在这段话前还有一句话,皮鞋匠静静地听着,咱们不是皮鞋匠,但也要静静地听。
播放音乐。
(这时候不要介绍乐章,让学生静静地听,就不要打断学生)有同学笑了,为什么笑?为我们鼓鼓掌。
我们都有一双音乐的眼睛,我们听出了音乐的旋律,音乐的旋律都是表达的作者的情感。
让我们走进作者的创作中去,自读第二自然段,让我们来体会贝多芬创作的过程,创作的心情。
小路上。
心情很放松。
他的心情很平静。
仔细读第二小节,你就能体会到不同的心情。
抓关键词语。
谈感到欣慰,因为人家谈得是她的曲子。
从幽静体会到平静。
高兴,因为他的曲子被广泛的流传了,在这么僻静的地方都能听到他的曲子。
带着这样愉快的心情,走进了小屋。
有句话说,弹琴知音,谈话知心。
你能通过他们的谈话知道他们的内心吗?他们很想弹好这首曲子。
读一读,在哪儿知道的?很想听到贝多芬亲自弹奏。
有点无奈。
这个哥哥比较难受,因为他不能满足妹妹的愿望。
指读哥哥说的话。
沮丧的心情。
因为小姑娘很想听听。
要从文字中体会,我觉得他们的心情很矛盾,妹妹想去,而他们家太穷了。
贝多芬听了他们的谈话,心情如何?同情他们,想给他们谈。
贝多芬走进门去,心情会有什么变化?指读。
《月光曲》教学设计及反思
![《月光曲》教学设计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b7149e07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78.png)
《月光曲》教学设计及反思《月光曲》教学设计及反思(精选11篇)在现实社会中,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反思指回头、反过来思考的意思。
那么你有了解过反思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月光曲》教学设计及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月光曲》教学设计及反思1 一、教材分析《月光曲》是一首世界著名的钢琴独奏曲,具有清新、激越的意境和优美、和谐的曲调。
本文生动地记述了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经过。
课文内容距学生生活较远,描写的事件中感情变化细腻,课文的主体部分描述了《月光曲》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创作出来的。
《月光曲》的内容、意境、感情是借皮鞋匠的联想表达出来的。
文章字里行间表现了贝多芬卓越的才华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心。
因此,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环境特点,体会《月光曲》创作的背景是读懂本文的基础,充分读好文章的主体部分――描述贝多芬演奏《月光曲》的段落,理解《月光曲》所表达的内容、意境和感情则是本文学习的重点。
二、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抓住环境特点,体会《月光曲》创作的背景,理解《月光曲》的内容。
2.抓住重点段落,想像《月光曲》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3.了解贝多芬是个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音乐家。
4.认识本课11个生字,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会正确书写并能正确运用本课写字表中要求写的11个字。
5.集体创作班歌。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读书欲望1.让学生根据课前搜集到的相关资料,简单介绍贝多芬。
(同桌或小组交流,个别介绍)2.教师小结或简介贝多芬生平及音乐创作。
[点评: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激发学生的阅读激情,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习惯。
]过渡语:贝多芬谱写过许多著名的乐曲,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世界著名的钢琴独奏曲――《月光曲》(板书课题)(播放《月光曲》片段)提问:听了乐曲,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二)就题提问,自主阅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1.学生提问。
学生可能会提出:《月光曲》是怎样创作出来的?《月光曲》表现的是怎样的景象?贝多芬为什么创作月光曲?……(老师依据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简要板书)[点评:问题是产生学习的起点。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b56ab1d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f5.png)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贝多芬吗?你对贝多芬有哪些了解?(生自由谈)小结:贝多芬是德国著名的大音乐家。
他的传世作品有许多。
其中有一首非常著名的曲子叫《月光曲》(板书课题),传说中,关于这首曲子的谱成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看看这首曲子是怎样创作出来的。
二、交流预习,以学定教1、交流收获:(1)同学们已经读了这个故事,那么谁能简单地说一说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在这个故事中,贝多芬为盲姑娘弹了几首曲子?(若学生答上一个问题时已说出,这里就灵活处理)哪一个自然段描写了贝多芬弹奏《月光曲》的内容?2、质疑问难:在读书的过程中,你有没有遇到不明白的问题或是想进一步探究的内容?(根据学生问题的多少确定是直接交流还是小组讨论再交流)3、梳理问题:确定重点要解决的问题并相机板书。
4、交流并明确学习方法:在平时的学习中,遇到问题你都用什么方法解决呢?(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总结归纳出这节课将要运用的学习方法)三、自主探究,读书感悟(目标:引导学生在读书、思考、想象、交流等的阅读实践过程中,理解曲子创作过程,体会贝多芬的情感变化,并从中受到感染)(一)了解弹奏月光曲之前的情境(目标:了解曲子创作过程,体会贝多芬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遇到知音后的激动,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并从中受到情感熏陶。
)1、抓住重点问题,引导学生读书体会,经历情感体验的过程我们知道贝多芬为穷兄妹俩弹了两首曲子,现在就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的前8个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他为什么要弹第一首曲子?又为什么弹完一曲又弹一曲呢?然后把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画出来反复读一读,试试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生自由读书,边读边体会。
3、师凭借问题引导学生谈体会,从中获得情感熏陶:贝多芬为什么要给盲姑娘弹第一首曲子呢?谁来谈谈自己的体会?4、全班交流5、贝多芬怀着同情的心情给盲姑娘弹了一首曲子,那他为什么弹完一曲还要弹第二首曲子呢?你又从中体会到什么?6、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灵活引导,可用交流引导体会,也可引导朗读盲姑娘的话体会等,使学生体会到贝多芬遇到知音时的激动)7、谁还有不同的感受?8、感情朗读盲姑娘和贝多芬的对话小结:通过刚才读书交流我们体会到,刚开始贝多芬是怀着对穷兄妹俩的同情来弹一首曲子给他们听的,可是接着他发现盲姑娘不仅非常热爱音乐而且非常懂音乐,他感到非常高兴、激动,于是产生了激情,要再弹奏一首。
月光曲教学设计教案(精选7篇)
![月光曲教学设计教案(精选7篇)](https://img.taocdn.com/s3/m/ecd53d26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34.png)
月光曲教学设计教案(精选7篇)月光曲教学设计教案(篇1)一、谈话导入1、古往今来,以月亮为题材的作品层出不穷,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成为千古绝唱;阿炳的《二泉映月》凄婉、绵长,而世界著名钢琴曲《月光曲》表达了音乐家内心的独白,倾入了作者炽热的、真挚的情感,关于它的谱成,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同学们,你们想了解吗?那么就请大家跟随老师一起走进课文《月光曲》,去聆听那美妙的乐章吧!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3、通过读题,你想知道什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都隐藏在课文中呢,请大家带着自己的问题和老师提出的这几个问题到文中去寻找答案。
请大家把课本打到38页,自由地朗读课文。
课件出示问题:(1)贝多芬是谁?你对他还有哪些了解?(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3)课文几次提到弹曲子?分别是什么?2、课文读完了,课文中的生字你们都认识了吗?老师要考考大家。
3、卡片出示:纯熟、霎时、谱写、恬静等词语。
并相机提问:纯熟、霎时、谱写、恬静的含义。
4、刚才老师提出的这几个问题同学们认真思考了吗?谁来汇报?三、品读课文,理解感悟5、同学们,你们刚才在读到课题时就提出了很多的问题,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同学们记住,小疑小进,大疑大进,读课文之时,无论是看到了课题,还是读里面的内容,都要多问几个为什么,然后去解决它。
你们的疑问全部都解决完了,那现在老师还几个问题,你们能帮老师解决吗?这篇课文的题目是“月光曲”,我们知道,“月光曲”是一部音乐作品,那么课文中哪部分描写月光曲音乐的内容了呢?《月光曲》的旋律应该是什么样的?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读。
课件出示:(1)课文的哪部分写了《月光曲》音乐的内容?(2)皮鞋匠兄妹看到了什么?这是他们亲眼看到的景象吗?(3)《月光曲》的旋律应该是什么样的?a舒缓—渐强—高昂b高昂—舒缓—较弱c较弱—舒缓—高昂6、小组汇报,师让学生不看课文说他们看到的画面,相机出示图片。
月光曲课后反思 《月光曲》课后反思(3篇)
![月光曲课后反思 《月光曲》课后反思(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172ded9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bf.png)
月光曲课后反思《月光曲》课后反思(3篇)《月光曲》课后反思【较新3篇】由作者为您收集整理,希望可以在月光曲课后反思方面对您有所帮助。
《月光曲》课后反思篇一《月光曲》是一篇经典课文,文质兼美,是一个有关音乐创作的传说,大凡艺术创作又是离不开一个情字的。
而只要抓住贝多芬的内心情感起伏线就可以抓住这个情字。
本节课我的的教学设计也主要是围绕一个情字,体现了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抓住主线教学,体现以情为本。
本课的几个教学环节,都紧紧抓住了情感主线。
2、关注以学定教,体现以生为本:在教学的第二个环节,启发学生质疑问难,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创设问题情景,然后根据学生的问题以学定教,而教师作为一名引导者,不着痕迹地把学生的问题引向对文章的重点段落的研读。
3、重视学科融合,体现以读为本:在对重点段第9自然段的研读中,我将美术、音乐引入语文课堂,借助形象、旋律来解读语言文字,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在读中入境,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升华,引导学生在多种形式(如自由读、齐读、品读、想象读等)、多个层次的读书实践中,体悟语言,引发情感,产生共鸣,较好地体现了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达情。
4、力求读写结合,拓展学习空间:为了让学生化知为能,迁移应用。
教师让学生再找一首贝多芬的曲子或自己喜欢的其他曲子,边听边展开想象,与大家共同交流。
这样,力求读写结合,让学生将课内学习的触角延伸到课外。
《月光曲》课后反思篇二《月光曲》这篇课文,记叙了音乐家贝多芬谱写《月光曲》这首有名钢琴曲的传说。
那天,贝多芬来到一个小镇演出,夜晚“在清幽的小路散步”,来到小茅屋被盲姑娘懂音乐、爱音乐的谈话所感动,即兴为盲姑娘演奏,表现了贝多芬同情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执教《月光曲》一课,如果拘泥于“同情劳动人民”这一主题,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围绕老师的意图转,学生就很可能众口一辞说“同情”,落人教师的窠臼,归根结底还是回到了传统教育的轨道上。
而追求教育价值的创新教育则要求教师须敢于打破教参的束缚,树立适应现代社会和未来社会的时空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月光曲教学实录及反思(优秀6篇)
![月光曲教学实录及反思(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91653675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df.png)
月光曲教学实录及反思(优秀6篇)《月光曲》课堂实录与评析篇一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正确规范书写本课要求会写的字。
2、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抓住环境特点,体会《月光曲》创作的背景,理解《月光曲的内容。
3、学生能够抓住重点自然段,想象描写的景象;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4、学生能够了解贝多芬是个同情、热爱劳动的人民音乐家。
二、教学用具:POWPOINT幻灯片、《月光曲》的音乐、课文中有关描写《月光曲》的画面(条件允许)三、教学过程:一、启动:谈话激趣1、同学们,也许你们听说过大音乐家贝多芬和他的《月光曲》吧!大家知道这首曲子是如何谱写成的吗?通过学习课文《月光曲》,大家一定会有所收获。
2、板书课题:月光曲二、互动:(一)整体感知:1、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课文的生词相信大家都认识了。
检查字词。
莱茵河入场券蜡烛盲姑娘琴键恬静汹涌安详陶醉注意强调:“券”的读音恬静、安详、陶醉的意思。
2、指名读课文,其余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讲了什么?(二)细读感悟:1、谈话: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初步了解了贝多芬谱写《月光曲》这一传说故事的内容,大家想不想亲耳聆听这首著名的乐曲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进入美妙的音乐中。
(播放《月光曲》的片段)能说说你的感受吗?(交流对学生的不同感受都给予肯定)2、选读第九自然段,感受月光曲的美好意境。
(1)兄妹俩听着贝多芬先生弹奏乐曲,他们感受到什么?课文是怎样描写的?请学生仔细读9、10段,让学生体会哪些是皮鞋匠看到的,哪些是他想到的。
学生可以分清“皮鞋匠静静地听着”和“皮鞋匠看着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是在描写实在事物。
其余部分是哥哥听着琴声而产生的联想。
请同学们读哥哥联想的内容,想一想哥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联想?为什么说哥哥“知道妹妹也”仿佛看到了她从未见到过的景色。
引导学生体会出:①贝多芬这位著名的音乐家,弹奏出来的曲子是一流的,而且这首曲子是贝多芬即兴创作的,是带着感情创作的,有很大的感染力。
《月光曲》教学设计及反思[修改版]
![《月光曲》教学设计及反思[修改版]](https://img.taocdn.com/s3/m/81eb07fc763231126fdb111c.png)
第一篇:《月光曲》教学设计及反思《月光曲》教学设计及反思池店唐厝小学徐顺英【教学目的】:1.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以及在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
2.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
3.结合第九自然段初步了解侧面描写。
【教学重点】:了解贝多芬《月光曲》是怎么创造出来的,以及在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教学难点】:贝多芬的感情变化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贝多芬在弹曲子给盲姑娘听后即兴创作了《月光曲》这著名的曲子。
那他为什么能创作出这首曲子呢?他的创作激情和创作灵感又是从何而来呢?二.学习新课,了解月光曲的创造过程(学生思考:如有人马上找到,立马表样能如此快速从文中搜索出答案不简单)课件出示段落:原因:1. 深深地被这穷兄妹对生活和音乐的热爱打动了你体会到穷兄妹俩对生活和音乐的热爱了吗?虽然是个盲人依然热爱生活,不放弃学弹琴虽然穷,再难也要争取让妹妹学琴,听贝多芬的音乐会正这样,贝多芬感动了,到他们家给这盲姑娘弹了她弹得断断续续的曲子,来实现她想听音乐会的愿望,来帮助她学琴。
出示课件:贝多芬坐在钢琴前面,弹起盲姑娘刚才弹的那首曲子来。
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完了,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不会就是贝多芬先生吧?”师:曲子弹完了,盲姑娘激动地说。
(生接着说)师:“多纯熟”,是说弹奏的技能熟练;“多深”,是说把曲子里的感情充分表现出来了。
如此高超的技术只有贝多芬本人才行的,所以盲姑娘猜测。
(生接着说)知道朗读:句子中的两个“您”读起来不一样,第一个是表示猜想,语调稍延长一些。
后来她做出了判断,贝多芬正在附近旅行演出,这样高超的演奏技巧,只有贝多芬才行,因此第二个“您”就很肯定。
梦寐以求的愿望变成现实,盲姑娘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于是她激动地说。
(学生读)师:出示课件:听了这话,别多芬想此时,贝多芬会怎么想的:(让学生充分想象发言)例:一个双目失明的姑娘,这么爱音乐,又这样懂音乐,这是知音啊!师:此时,贝多芬激动万分,他为盲姑娘不但热爱音乐而且这样懂得音乐而激动;他为在这样一个偏僻的小镇能遇上知音而激动;他为自己的音乐能为穷苦兄妹带来幸福而激动。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fc27eec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08.png)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教案与反思【第1篇】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有各种小动物的音乐。
2、师:你有什么感受?3、指名回答。
4、师:在森林中,各种小动物的叫声都是美妙的音乐,他们共同组成了林中乐队。
5、板书课题:林中乐队。
学生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课文1、指名朗读课文(1)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师:其余同学仔细倾听,听一听他们的朗读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地方。
(3)指名学生读课文,其余学生认真听,注意读音。
2、学生读后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学生读生词。
(2)用形象法理解词语。
重点:带“口”字旁的字。
3、初步感知文意。
(1)师:大家扫清了阅读的障碍,大家来找一找“林中乐队”的成员有谁呢?找到后画出来。
然后,四人小组交流,到底乐队奏出怎样的乐曲。
(2)四人小组交流。
(3)指名回答。
三、小结这么美妙的乐曲是谁演奏,作者为什么能描绘这么美妙的景色,你们想知道吗?下节课我们再一起探讨。
第二课时一、看图说话1、师:仔细观察文中的插图,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他们都在做什么呢?2、指明回答。
二、细读理解课文1、师:请大家快速地默读课文,用直线画下中心句。
2、学生默读课文,画出中心句。
3、学生根据自己刚才的阅读回答。
1)师:用课文中的哪一句话可以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2)过渡:走,让我们走进林中,听一听这些美妙的音乐吧。
3、再指名读课文。
师:林中的音乐都有哪些?分别在哪个自然段描写了?A第一自然段:夜莺的特点。
B第二自然段:各种动物的声音。
C第三、四自然段:小洞“乐器”和“演奏方法”。
4、师:你喜欢哪一种音乐?把这个自然段读出来。
(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汇报。
)A、有感情朗读B、师:你想象一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C、学生想象后回答。
D、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及时给予评价。
5、师:这些音乐都是由哪些动物演奏的?A、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回答。
B、齐读和指名读相结合。
月光曲教学设计及反思
![月光曲教学设计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8136b014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68.png)
月光曲教学设计及反思月光曲教学设计及反思月光曲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兄妹而为他们弹琴,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激发了贝多芬即兴创作了《月光曲》的传奇故事。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关于月光曲教学设计及反思,欢迎参考!月光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流利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朗读能力。
3、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知道贝多芬是一位同情和热爱劳动人民的伟大的音乐家。
学习重、难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
教学准备:1、教师制作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音乐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听音乐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段钢琴曲-《月光曲》。
(放录音)你们知道这首曲子是谁创作的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段世界名曲的创作过程。
二、自读悟情出示自学提示: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中的哪些自然段描绘了《月光曲》的内容?想象描绘的景象。
2、《月光曲》是怎样谱成的?贝多芬又是怎样一个人?3、边读边画出相关的语句,并作好简单的批注。
三、小组交流。
四、全班交流。
1、生读第9自然段,谈《月光曲》的内容及自己想象到的景象。
2、分清事物与联想:这些景象真的在茅屋外面发生了吗?(没有,是联想)是谁的联想?(兄妹俩)生画出联想的句子。
他们这种联想是怎么产生的呢?这些月光和海面的变化,是贝多芬演奏《月光曲》时所引起的兄妹俩的联想。
那么什么样的旋律才能让他们想到月亮刚刚升起……呢?(画出表现乐曲旋律的词。
)3、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
(1)学生自由读(2)欣赏课件(月光曲和湖面变化录像)诵读(3)指名读4、如此美好的乐曲,深深地吸引了我们,那么,贝多芬的创作激情、创作灵感又是从何而来的呢?谁能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的观点?5、现在你还认为《月光曲》是反映月光和大海变化的吗?(是反映贝多芬那天晚上和穷兄妹俩接触的过程和他的感情变化的。
)三、总结延伸:1、贝多芬悄然而来,悄然而去,给穷兄妹俩带来一片温馨的人间之爱,一次美的.艺术享受,给自己的艺术创作带来了一次意外的收获,给世界人民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艺术财富,也给我们带来了今天这个美丽动人的传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光曲》教学设计与反思
[摘要]基于对《月光曲》文本分析,在教学设计中以乐曲《赛马》为背景音乐以感染学生,体会音乐中旋律的情感因素,更好地发挥学生联想力和想象力。
[关键词]《月光曲》;教学设计;文本
一、文本分析
就文本来说,《月光曲》并不难理解。
贝多芬听到盲姑娘和他的哥哥的谈话,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情节,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似乎并没有重视过这个情节。
许多老师只是重视盲姑娘和他的哥哥想象到的那一幕情景,主要从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和想象能力入手来施教,但是,却没有透过这一情节,体会到贝多芬美好、善良的内心世界。
作为一个音乐家,他喜欢音乐,热爱音乐,当听到这样两个人在这样简陋的屋内谈论音乐,谈论着他,让他激动不已,他知道了这两个年轻人火热的心里所奔放出来的那种对音乐的痴迷,他被这两个穷青年感动了。
所以,坐在琴键旁边,他情不能自已,弹出了一曲动人的音乐。
这音乐在感动别人的同时,也在感动着他自己。
兄妹俩在听贝多芬弹奏音乐的时候,那种陶醉的神情,也在激发着贝多芬的创作的灵感。
因此,理解了这一点,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贝多芬对下层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也能感受到他内心世界的美好。
对兄妹俩的想象和联想,虽然是我们学习的重点,但也是难点。
特别是我们如何通过音乐来训练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这是我考虑最多的。
学生在这个方面可能会有许多问题,也可能没有问题,怎么办?我想,根据学生的提问情况,适时地引导到这个问题上来。
比如,贝多芬为什么急急忙忙地离开?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看起来与联想与想象没有关系,但实际上,我们前引一步,就接触到问题的实质。
还有些学生可能会提出为什么陶醉在音乐中。
我们紧紧扣住这个问题来启发他们进入到这个情节之中。
然后可以追问,他们陶醉的时候都想到了一些什么,你觉得哪首乐曲的曲调可以用来描写兄妹的这种感觉。
二、教学设计思路
本文作为“三步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法”的实验课,又是在中年级实验,我们不能对学生的问题设计的过高。
对他们的问题要有足够的准备。
字词方面,我们可以让他们每个人都找出自己的认为需要学习的字词,然后通过交流合作,进一步扩大他们的范围,同时,教师也可以出示一些值得同学们学习的词语。
拿来和他们交流。
对一些重点词语可以进行深入的交流。
这一课对人物的神情颜态的描写不多,却都很值得玩味,对这些神情颜态词句的玩味,一者可以很深刻地理解体会贝多芬音乐艺术水
平的高超,另一个方面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感受到人物的内心的美好世界。
对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和想象能力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如何才能在音乐中体会旋律中的情感因素,也是考量我们学生的一根标尺。
让学生听原音乐《月光曲》,虽然可以很快地进入文本,但是,学生听这样的音乐很难感受到其中的情感。
因此,我们可以设计使用学生易于理解的,能够很容易感受到的音乐曲子。
经过严格的选择,我认为《赛马》这一乐曲具有这样的特点,旋律紧张,热烈,很能够感染学生。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正确规范书写本课要求会写的字。
2.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抓住环境特点,体会《月光曲》创作的背景,理解《月光曲》的内容。
3.学生能够抓住重点自然段,想象描写的景象;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4.学生能够了解贝多芬是个同情、热爱劳动的人民音乐家。
(二)教学重难点
1.体会月光曲创作的背景,理解月光曲的内容。
2.抓住重点段落,想象描写的情景。
3.理解贝多芬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课时
两课时
(四)教学方法
三步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师导入
教师:播放课件中的二胡独奏《赛马》,要求学生闭目,你们从音乐中能感受到乐曲描写的场景是什么吗?你能用一个词语概括一下这样的场景氛围吗?
听后小组快速讨论,确定本组概括的词语
小组:汇报交流成果
教师:总结概括告诉学生,这是赛马比赛的一个场景。
音乐旋律紧张,气氛热烈。
热烈,紧张
通过《赛马》曲,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节奏,体验音乐所反映的生活情景,为下文的教学做好铺垫。
也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打好基础。
让学生明确音乐可以反映丰富复杂的生活情景,也可以传达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情感等。
同时通过让学生用词语概括音乐,目的是为了检验学生对音乐的理解程度,也为了培养学生的干扩能力和语言能力。
(二)自主合作学习词语
拿出前置性作业,讨论看你们找出需要学习的词语有哪些,相互补充。
教师:出示课件。
老师我也找了一些词语,看你们找出的和老师的一样吗,老师有哪些词语找的和你们的不一样。
写在你的学习纸上。
语文教学最终要落实到语言的学习上,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词语,积累词语都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过去,我们更多的是让学生被动认识生字词。
而我们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一些不认识的、不理解的词语找出来,经过合作学习,查阅字词典,理解词语,积累词语。
有些词语学生找不出来,教师可以通过课件展示出来,和学生一起交流。
这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在一定程度上巧妙地发挥了教师的作用。
(三)自主提问
教师:下面我们看第二个问题,你们都提出了一些什么问题需要和同学老师交流。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问题。
学生:小组派代表汇报问题。
教师:就有价值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学生有了问题,还需要交流,通过交流,将大家的问题集中起来,这样,形成全班的问题。
由于学生的层次有别,找出的问题也是深浅不一,通过合作交流,可以让学生相互了解,同时,通过合作交流,又可以筛选出一部分他们自主能够解决的问题。
交流问题的过程就是一种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
这大大地节约了时间,也在一定能程度上凸显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经过合作交流,剩下的问题就是需要全班集体讨论交流的问题。
也是学生不懂的,需要教师指导帮助解决的问题。
在学生汇报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随时提问,你们是否思考了这个问题,如果他们思考了,可以问他们你们是怎么思考的?然后在询问其他小组对他们的这个问题是否有不同的看法和认识。
有的话可以自由发表看法。
如果没有思考,其他小组也没有思考,可以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合作探究。
在合作解决前,教师首先让学生找到这个问
题虽在的地方,然后引导他们根据上下文来思考。
以便启发学生进一步阅读文本,思考文本。
这样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最后总结
教后反思:
三步自主和自主探究教学法关键在提问能力的培养,学生能提出问题了,能提出值得思考的问题了,能提出那些值得讨论交流的问题了,我们的课堂教学就好开展了。
从本课的教学情况来看,学生的提问还是有许多似是而非的问题,还有许多不着边际的问题,这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进一步的去训练学生。
另一个方面,面对学生提出的众多问题,教师该在有限的教学时间段内如何处理,如何让学生既能大胆提问,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将学生引导到我们的教学上来。
特别是引导到文本的重点内容的学习上来,这需要教师的教学技巧,需要教师教的教学智慧。
这个环节能把握好了,我们的课也就上好了。
在教学中,为了能够让学生获得问题意识,我们尽量避免过多的干预学生,过多的纠缠于学生的一些不必要的问题。
对一些能够直接找出答案的问题,教师指示给学生,让他们找出问题之所在位置,然后根据上下文思考,看怎么回答问题更好。
经过这样的程序,一方面可以细化学生对文本的认识,也在一定程度上训练了学生的阅读文本
的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训练了学生的思考力。
[反思:能不能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删选问题,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提出问题,不至于挫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通过筛选问题的过程,使学生的提问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第三个问题是对学生的思考结果教师如何处置的问题。
学生回答问题语言不丰富教师该如何办?学生回答问题触及不到问题的实质该怎么办?这些都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探索与研究的问题。
[反思:首先,教师要向提问的学生发问,你是怎么思考的,你们小组是思考过这个问题了没有?如果他们思考了,可以让他们说出来,他们没有思考,或者思考没有结果,可以转向其他小组的同学,哪个小组思考讨论了这个问题?如果还没有,说明这是一个难点,是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此时,就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讨论交流不完善的地方。
如果学生没有结果,教师不要急于给出答案,而是让学生找出问题的出处,然后启发诱导思考。
]
三步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教师的教学智慧,语文素养在这个过程中起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