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单元 4 孙权劝学教学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下第一单元第4课《孙权劝学》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下第一单元第4课《孙权劝学》教案
5. 自主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
- 文言文阅读: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文章主旨。
- 生字词掌握:熟练掌握并运用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如“劝、学、蒙、肃、才、识、就”等。
- 语言表达:学会运用准确、流畅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行讨论和复述。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 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文言文的基本概念。《孙权劝学》是一篇描绘古代人物劝学的故事。文言文是古代汉语书面语,它承载了丰富的文化信息和历史价值。
2. 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孙权劝学》的具体内容。这个案例展示了孙权如何劝导吕蒙学习,以及学习给吕蒙带来的改变。
3. 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章的主旨和人物形象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文言文句式和词语的理解,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2. 语言表达:引导学生运用准确、流畅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讨论、复述等方式,锻炼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3. 思维发展: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通过合作探究孙权劝学的背景与意义,提升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4. 文化传承:通过学习古代人物的学习态度和方法,让学生理解学习的重要性和传统美德,培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 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学习相关的问题,如“如何激发学习兴趣?”等。
2. 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们模拟孙权劝学的情景,体会人物心理和文章主旨。
3. 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活动。

《孙权劝学》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孙权劝学》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孙权劝学》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孙权劝学》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1孙权劝学”是一篇著名的名篇,属于《三国演义》的文言文篇章。

这篇文章主要是通过写孙权对自己儿子的教诲,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并以自己和先贤的事例来印证读书的益处。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教授《孙权劝学》这篇文章。

一、导入首先,我们可以通过短暂的导入活动,引导学生预测文章内容。

如出示图片“三国时期的人物”,询问学生对三国历史的了解以及对文言文的感受,再阐述“读书为先”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

“读书为先”的含义是什么?它与我们学习的重要性有哪些关联?大家可以在思考的同时,收集自己的想法,便于交流讨论。

二、讲解篇章1. 教师先通过介绍篇章背景,让学生对孙权有一个大框架的认识。

简单说一下三国时期的背景,三国时期的分治局面,以及要解决的问题,这样能让学生初步了解文化背景。

2. 接着,教师根据教学需求,系统化地介绍《孙权劝学》这篇文章。

主要包括:篇章结构、中心思想、重点段落等方面。

篇章结构:开头、中间、结尾。

让学生带着这个框架去阅读,有目的地进行思考。

中心思想:读书有益,必须努力读书。

进一步强调通过学习,我们可以受益终身。

重点段落:孙权在文章中对先贤进行了赞扬,塑造了一个良好的读书形象,这也是文章的重点之一。

3. 布置预热任务,在课前让学生阅读文本,让学生确认文本的结构以及核心思想。

4. 老师在教授时,应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一名学生念出文章的第一段,同时其他学生在听的同时,注意核心思路、文句韵律等,进一步巩固文本框架。

三、分析文本1. 孙权劝学中许多名言佳句,比如“为中道也”,“砥巨石以指小石”,“位卑言高、事定则成”。

原文后面的释义与拓展走向,让学生全面理解名言的意义及应用。

可以进行分组表演,学生可以理解并记忆其中的名言。

2. 教师在讲解文章时,还可以通过逐段详细分析篇章结构和核心思想,并对其中的难点进行讲解。

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教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教案

《孙权劝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理解文意。

2.分析人物形象,体会文中人物语言的情味。

3.领悟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o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

o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文中主旨。

2.教学难点o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理解吕蒙的变化及原因。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讲授法、讨论法、提问法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3 分钟)•讲述三国时期的一些故事,引出孙权劝学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7 分钟)•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字音和节奏。

•学生自由朗读,结合注释初步理解文意。

(三)疏通文意(15 分钟)•小组合作,结合注释翻译课文,提出疑难词句。

•教师解答疑难,重点讲解文中的实词、虚词和句式。

(四)课堂小结(5 分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重点文言字词和句式。

•布置作业:背诵课文,整理文中的文言字词。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 分钟)•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

•回顾上节课的重点文言知识。

(二)分析人物形象(15 分钟)•引导学生分析孙权、吕蒙、鲁肃的人物形象,从他们的语言、动作等方面入手。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总结。

(三)探究主旨(10 分钟)•提问:孙权劝学的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引导归纳主旨。

(四)课堂小结(5 分钟)•总结全文内容和主旨。

•鼓励学生多读书,不断学习进步。

五、作业安排1.完成课后练习题。

2.写一篇关于“学习的重要性”的短文,不少于300 字。

六、板书设计文言字词:1.实词2.虚词3.句式人物形象:1.孙权:善劝、关爱下属2.吕蒙:知错能改、勤奋好学3.鲁肃:爱才、敬才主旨: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七、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基本掌握了文中的文言知识,对人物形象和主旨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在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讨论的效果还不够理想,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引导和监督。

同时,对于文言文的朗读指导还可以更加细致,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言文的韵味。

《孙权劝学》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孙权劝学》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孙权劝学》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孙权劝学》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孙权劝学》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是一篇关于教育的佳文。

它主要讲述了孙权劝诫自己的儿子,要好好学习,将来才有出息。

这篇课文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是中学生必备的素养之一。

通过对《孙权劝学》的研读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它所传达的教育理念和人生态度,将会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良好的影响。

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将这篇课文有效地传达给学生,使他们理解并领悟到其中的真谛,是我们这篇文章所要探讨的内容。

一、教材内容分析1.故事背景《孙权劝学》主要是讲述孙权劝诫自己的儿子,要好好读书,学会做人,将来才能为国家和人民做出更多的贡献。

孙权是东吴的开国皇帝,曾经在一次战役中被孔明擒获,但孔明出于忠诚,将孙权送回家。

孙权为此非常感激,于是在孔明的建议下,决定将儿子孙登送到孔明那里读书,并向孔明请教如何教育孩子。

孔明告诉孙权,要用温和的语言和孩子沟通,并要注重品德和知识的培养。

孙权在孔明的教育下,成功地将自己的儿子送到了名校读书,成为一位有理有品的人才。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教育应该从小就开始,父母和老师的爱与教育是孩子成长成才的保障。

2.文章结构《孙权劝学》文章结构简单,分三个部分,每一个部分强调了不同的教育观念。

一是通过女儿的示范,说明读书的重要性,二是通过以孙登的行为来告诫孙权要注意教育方法,三是通过孙权自己的行动来说明,只有具有扎实知识和高尚品德的人,才能够胜任天下重任。

整篇文章,简洁明了,易于理解。

3.文化内涵《孙权劝学》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重要价值观念和教育理念,如敬老尊师、谦虚谨慎、勤能补拙、学以致用、品德求精等等。

这些价值观念、教育理念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蕴,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学生的今后成长和发展起着深远的影响。

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研读,了解古代故事《孙权劝学》的故事内容和情节。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1.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

2.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三)情感目标在学习中深入理解开卷有益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1.积累文言词语及作家作品。

2、品析生动传神的人物对话。

同学们,读过《三国演义》吗?“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和久必分”。

话说三国鼎立之时,吴王孙权雄霸一方。

其手下有一员大将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曾随周瑜、程普大破曹操于赤壁,后又袭破关羽,占领荆州,深受吴王的信赖。

可他不爱读书,吴王多次劝说,他总(过渡语)大家能告诉我学习文言文的第二要素是-------“译的顺畅”。

三、译一译PPT4:翻译方法:保留:国号、年号、地名、官名、人名、书名等,可照录不翻译。

替换:用现代汉语词语替换古义词调整:调整倒装句的语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补充:补出省略句中省略的内容删除: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

师:大家结合书中的注释和手中的工具书疏通文意,同桌和前后位之间相互讨论,提出质疑。

过渡语:一组读原句,一组翻译。

PPT5:全文翻译: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志士分别几天,就应当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请同学们对照PPT的翻译,对自己翻译的不全面的地方进行补充。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孙权劝学》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三国时期吴国君主孙权劝学的故事。

通过孙权与吕蒙的对话,展现了孙权关心国家大事,注重人才选拔,以德服人,善于劝谏的特点。

本文语言简洁,情节生动,寓意深刻,对学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但对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及人物可能不太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了解历史背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激发学生对文中人物品质的探究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学会文言文断句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品质,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远大的志向,珍惜青春时光,努力学习;学会劝人向学的道理,培养善于劝谏的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2.难点:分析孙权劝学的道理,理解课文寓意;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品质,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历史背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分析人物品质,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历史背景、人物形象、课文内容等。

2.教案:编写详细的教学计划,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3.参考资料: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以便在教学中补充背景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介绍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关注孙权这位历史人物。

2.呈现(10分钟)展示课件,让学生了解孙权与吕蒙的对话内容。

引导学生关注孙权的劝学之道。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孙权劝学的语气和情感。

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教案【五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教案【五篇】

【导语】本⽂选⾃《资治通鉴》司马光主持编撰《资治通鉴》的⽬的是想让后⼈通过历的⼀些的失吸取教训从⽽更好的治理国家。

⼩编整理了七年级下册语⽂《孙权劝学》教案【五篇】,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导⼊。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15课:《孙权劝学》它选⾃《资治通鉴》,同学们先看⼀下《资治通鉴》的相关知识。

关于司马光,同学们都知道他砸缸的故事,下⾯再了解⼀下。

⼆、感知课⽂ 1.学习⽂⾔⽂最重要的是朗读。

朗读要求读准字⾳,把握节奏,读出感情。

下⾯⽼师读⼀下,同学们要听准字⾳、停顿。

2.好,请同学们看⼤屏幕,看看这⼏个字怎么读。

3同学们,该你们来朗读了!千万要注意读准字⾳,还要把握好节奏。

4.好,下⾯谁愿意给⼤家展⽰⼀下你的朗读才能啊? 5.下⾯,让我们来了解⼀下⽂章⾥的⼈物! 孙权(182-252)即吴⼤帝。

三国时吴国的建⽴者。

字仲谋,吴郡富春⼈。

公元200年,兄孙策死后,他18岁便继承了孙⽒政权,据守江东。

208年与刘备联合,⼤败曹操于⾚壁。

222年夷陵战役,吴军⼤败蜀汉军队。

229年称帝于武昌,后迁都建邺。

230年派将军卫温到达夷州(台湾),加强了与夷州的联系。

吕蒙(178-219),字⼦命,三国时吴国名将。

安徽⾩南⼈,少依孙策部将邓当。

邓当死代领其军。

后从孙权攻占各地。

曾随周瑜、程普等⼤破曹操于⾚壁。

他接受孙权劝告,多读史书、兵书,长进甚快。

鲁肃卒,代领其军,袭破关⽻,占领荆洲。

不久病故。

鲁肃(172-217),三国时吴国名将、政治家。

字⼦敬,临淮东城⼈。

出⾝⼠族,为孙权所敬重。

主张联刘抗曹,助周瑜⼤破曹军于⾚壁。

周瑜死后,代领其军,继续与刘备维持和好关系 6.理清了⼈物关系,下⾯我们来疏通⽂意。

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结合书下注释,来疏通课⽂,有问题尽量在⼩组内解决,若组内有疑难,则提出来全班解决。

有哪个词哪句话不理解,提出来 请同学们看⼤屏幕。

还有两个成语出⾃本课,看⼤屏幕;吴下阿蒙:泛指缺少学识,⽂才的⼈. ⽬相看): ⽤新的眼光来看待.希望同学们能把它们积累下来,并熟练运⽤。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孙权劝学》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课的一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三国时期东吴的孙权劝诫年轻的将领们要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才能。

文章通过孙权的劝诫,表达了珍惜时光、努力学习的重要性。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文章的阅读理解、词汇学习、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的分析,以及对文章主题的思考和讨论。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下册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汉语阅读和写作能力,对于文言文的理解也有一定的基础。

然而,由于学生的学习背景和阅读材料的多样性,对于《孙权劝学》这篇文章的理解可能会存在差异。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通过阅读和思考,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修辞手法。

三. 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并背诵《孙权劝学》的内容。

2.能够分析和理解文章中的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

3.能够思考并讨论文章的主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4.能够运用文章中的道理,指导自己的学习和成长。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文章的阅读理解,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的分析,文章主题的思考和讨论。

2.难点:对文章中一些词语的理解和运用,对修辞手法的深入理解。

五. 教学方法1.阅读理解:通过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和小组讨论,提高他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2.分析讲解:通过讲解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表达方式。

3.思考讨论: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文章的主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4.实践运用:通过写作和口头表达,让学生将文章中的道理运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对孙权的介绍,对文章的解读和分析等。

3.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内容,引出本课的主题《孙权劝学》。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同时通过投影仪展示文章的全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了解《孙权劝学》的文化背景,阐释文章主题。

2. 掌握古汉语中的词语和用法。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和文献分析能力。

4. 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自我约束和自我激励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孙权劝学》的文化背景及文章主题。

2. 词语的解释、用法及相关文化内涵。

3. 文献分析方法及文章评价。

4. 道德教育及自我约束、自我激励。

三、教学步骤1. 课前导入引导学生观察自己和他人的学习状态和习惯,讨论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2. 文本阅读与解析(1)师生共读《孙权劝学》,讨论文章主题和情节,尝试解释古语词语。

(2)请学生自主分组阅读,分析文章结构和语言特点,讨论文章的文献价值和评价。

3. 词语与语言运用(1)导入关键词——勤学、自强不息、立志远大、崇尚佳声。

了解这些词语的含义、出处及文化内涵。

(2)学生利用电子工具,搜索相关的文献资源,加深对相关词语的理解。

(3)学生在小组内,采取角色扮演或是小型辩论等方式,主动运用新学词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4. 道德教育(1)让学生通过阅读孙权的“劝学”描写,进一步了解到尽职尽责和责任意识的重要性。

(2)让学生分别列出自己的长期和短期学习目标,并制定可行的执行计划,鼓励学生通过自我激励以及约束行为,稳步提高学习水平。

四、教学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对于孙权的劝学理念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也更加懂得了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方法。

可以从教学收获中发挥出实际的作用。

同时,也希望学生在学习《孙权劝学》的过程中,能够探究出文化背景与语言特点之间的关系,并将文化内涵和人生启示内化为自己的日常处世方法和学习态度通过本课的教学活动,学生在深入了解《孙权劝学》的同时,也增强了自身的学习动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在读物阅读与解析环节中,学生通过讨论和解释古语词语,深入挖掘了文本背后的文化内涵,进一步提升了阅读和文献分析能力。

孙权劝学 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孙权劝学 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孙权劝学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教案教学设计1孙权劝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复习并掌握有关“lecture, director, textbook, scholarship, graduate, institution, accurate, reputation, intelligent, instruction, improve, talent”单词的拼写、读音及基本用法。

2)掌握本文中含有较高难度词汇的表达方式,加深理解文章。

2、过程与方法1)学生了解“孙权劝学”的背景及其主张,并思考自己对学习的态度和行动。

2)学习阅读、理解优美英文诗歌及独立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学习的态度的思考,帮助学生逐渐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提高自我教育意识。

2)激发学生对诗歌的情感共鸣,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1)让学生了解孙权劝学的背景及其主张。

2)帮助学生学习阅读、理解优美英文诗歌及独立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2、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含有的较高难度词汇的表达方式。

2)激发学生对诗歌的情感共鸣。

三、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1)与学生共同思考“学习”的概念,老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述出“学习”的含义,并要求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学习”。

2)提出问题:你对学习有什么看法?你是否认为学习是一件无聊的事情?Step 2 孙权劝学1)老师简要介绍孙权劝学的背景,将孙权劝学的立意与学生成长相联系,说明他的劝学主张的现实意义。

2)让学生听播放读本文孙权劝学的英文原文,了解其主张,并用自己的话重新表述。

Step 3 诗歌朗读1)让学生听录音,并跟读诗歌。

老师会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注重语音语调的语感醇和度。

2)让学生阅读诗歌,老师逐步分析让学生领悟,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从中领悟到故事,领悟到文化,领悟到内心的情感,开阔学生的思维视野。

《孙权劝学》教案四篇

《孙权劝学》教案四篇

《孙权劝学》教案四篇《孙权劝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掌握几个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提高文言文的朗读能力与水平。

2、学习__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运用语言描写和侧面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3、学习规劝的艺术----善劝,培养善纳雅言的品质,明白学习的作用,重视学习,会学习。

【教学重点、难点】1、积累孤、博士、见、但、乃等文言实词、虚词。

2、通过停顿、重音、语速、语气、语调的朗读训练,提升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与水平。

3、学习__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运用语言描写和侧面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内容及过程】第一课时一、分享材料。

1、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

二、熟读全文。

(学生齐读,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熟)三、疏通文意,了解__内容。

第一部分:运用语言描写详写孙权现身说法,从学习的必要性、重要性两个方面劝吕蒙学习。

第二部分:运用语言描写从侧面以鲁肃大惊体现吕蒙的巨大变化,写出吴下阿蒙接受劝说就学后令人刮目相待。

从而突出了孙权“善”劝。

四、文言知识积累。

1、成语:①刮目相待(看):指别人已有显著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待。

例句:听了少管所的“现身说法”报告后,小明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你对他可要刮目相待。

②吴下阿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例句:你还不知道吗?小黄已贵为总经理了,可不再是吴下阿蒙了。

③士别三日:即读书人分别后三天,或说是有道德和才能的人相隔了一段时间,特指有了明显的长进,一般与“刮目相看”连用。

也可以单独使用,褒讲久违的友人有能耐或者本事等等。

2、重要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整理归类。

实词:(1)当涂---当权(2)辞---推辞(3)孤---帝王自称(4)卿---帝王对爱臣的称呼(5)见---了解(6)往事---历史(7)孰---疑问代词“谁”(8)及---到了(9)过---经过、到(10)更---变换、改变、重新(11)见事---了解事情的发展情况(12)拜---拜见(13)治经:研究儒家经典虚词:(1)岂---反问副词“难道”(2)但---只,只是(3)乃、遂---于是,就(4)大---副词,非常(5)即---副词,就(6)何---疑问副词,怎么通假字:①卿今当涂掌事(“涂”通“途”)你现在掌握军国大事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表疑问语气,相当于“吗”)我难道想让你成为一个研究经书的博学之人吗?古今异义:①孤古义:古代王侯的自称。

《孙权劝学》学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孙权劝学》学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孙权劝学》学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孙权劝学》学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孙权劝学》学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为《孙权劝学》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三国时期东吴君主孙权的生平事迹,鼓励大家勤奋努力,以此为例启发学生用心学习。

二、教学目标1.学习并理解《孙权劝学》的内涵;2.了解其背后的历史背景,对于孙权的人物形象有个全面的了解;3.通过阅读《孙权劝学》,鼓励学生勤奋好学,增强学习意愿。

三、教学重难点1.学习《孙权劝学》的内涵,理解其中所表达的鼓励学生勤奋好学等思想;2.解读语言符号,表达对于孙权的人物形象的看法。

四、教学手段1.课前通过教学视频、图片等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2.文本解读,提取核心内容,给学生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五、教学步骤1.教师演示分析阅读过程,模仿思考技巧,启发学生的思考;2.介绍三国时期背景,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对于孙权的好学精神的认知;3.阅读文章,带领学生找出精华,进一步体会文章内涵;4.针对文章,教师普及孙权的生平事迹及其表现出来的具体思想,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及背后的含义;5.对“日无暇晷,事无巨细”的句子进行讲解,鼓励学生以此为反思,进一步加强学习意识。

六、教学策略1.强调教师的引领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2.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包括图像、视频、壁报、互动等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以讨论、研究、解说等方式展开教学,以帮助学生了解孙权生平及其思想,鼓励学生增强学习意愿。

七、教学评价1.课堂讨论,通过引导学生的发言以检测其理解能力与阅读能力;2.以作业的形式,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估他们对于课程的掌握程度;3.通过对学生读、说、听、写等能力的综合评价,以确认学生课程学习效果本节课以孙权的好学精神为主题,通过阅读文章,了解三国时期背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考技巧,引发学生对孙权及其思想的认知。

《孙权劝学》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孙权劝学》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孙权劝学》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孙权劝学》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孙权劝学》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孙权劝学》的作者、背景、内容,理解劝学的意义和价值。

2.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在阅读中了解古代文化,掌握古代经典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3. 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通过写作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孙权劝学》的作者、背景、内容,学习古代阅读方法和技巧,领悟劝学的意义和价值。

2.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对于古代经典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写作素养,让学生在写作中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方法1. 导入法:通过引入故事、图片、视频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主动参与。

2. 对话法:通过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问答等方式,培养学生思考能力,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实践法:通过让学生进行写作、朗读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和阅读技能。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5 分钟)通过介绍《孙权劝学》的一些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对于古代经典文化的兴趣。

2. 阅读课文(15 分钟)教师带领学生阅读《孙权劝学》的全文,并进行逐句解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同时提出一些问题,与学生展开互动。

3. 小组讨论(20 分钟)按照小组分组,让每组学生对于《孙权劝学》的不同部分进行深入讨论,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观点和方法。

4. 朗读训练(15 分钟)通过朗读《孙权劝学》的一些片段,让学生在阅读中提高掌握古代经典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同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 写作活动(30 分钟)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题目,进行写作。

题目可以是对于《孙权劝学》的理解、对于劝学的意义和价值的理解等等。

6. 总结(5 分钟)教师进行课堂总结,并进行问题回答和梳理,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和领悟《孙权劝学》。

《孙权劝学》优秀教案(精选10篇)

《孙权劝学》优秀教案(精选10篇)

《孙权劝学》优秀教案《孙权劝学》优秀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孙权劝学》优秀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孙权劝学》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的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3.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教学重难点重点:1.通过多种方式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难点: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2.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语文学习重在积累和运用,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意思是生命有限,学海无涯。

而智出学海,希望大家能持之以恒,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地丰富我们的语言宝库,攀登学习的高峰,畅游知识的海洋。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告诉我们学习需“勤奋”的真理。

其实“学习”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有关“学习”这个话题的文言文。

(板书)孙权劝学2、简介《资治通鉴》及作者司马光(1)司马光,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世之得失。

”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

二、整体感知1、听配乐范读,整体感知全文。

听完范读后,全班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文。

2、对着课文注释和工具书来理解课文,不明白的地方相互讨论研究,自读理清课文情节。

在翻译文言文时,我们不要求字字句句直译,可以采用意译的方法来完成,即:翻译出文章的大意就可以了。

本文主要讲了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后其才略突飞猛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以“提问”形式,落实文言实词、虚词和重点语句的大意。

《孙权劝学》教案 14篇

《孙权劝学》教案 14篇

《孙权劝学》教案14篇《孙权劝学》教案篇1一、关于本课例的介绍:本课例有三大特点:1、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学生自主学习;2、老师以书面的形式指引学生培养文言文学习的习惯;3、质性评价与量性评价相结合,以组内、组外、老师评价的评价方式让每位学生学会反思,促进发展。

二、关于本课例设计的思考1、新课程标准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这就须要在学习过程突显出合作、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使学习过程更多的是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而老师就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引导、激发他们去主动探究、团结合作。

例如在《孙权劝学》一课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读音、词语解释、翻译等基础问题入手,共同发现问题,利用工具书分析、解决问题。

这样在分工合作中,即使基础很差的学生也是“发现问题”的重要角色。

2、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对初一学生尤为重要。

我们都很清楚,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综合效益,而在学生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非智力因素的影响非常显著。

所以对于刚踏进中学门槛的初一学生,对于尚未摆脱“乖乖听课”学习模式的初一学生,语文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上。

《孙权劝学》一课中,设计了小组学习成果的展示、小组间挑战打擂台、我当小老师、设计板书等环节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满足感,让学生尝到成功的感觉,尝到愉快的感觉。

国外心理学提出的“情感性激起说”指出:学习动机需要带有强列的情感作用,并趋向于预期的目标;动机之所以有用,乃是由于寻求愉快的学习。

所以让学生感到学习有趣就是成功的第一步。

当然,有趣并不代表闹哄哄课堂,在热闹的课堂中如何让学生真正的学到,关键在于老师的指引。

老师应帮助指引学生养成文言文学习的习惯。

第4课《孙权劝学》教案2020-2021学年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4课《孙权劝学》教案2020-2021学年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1)文言文阅读理解:对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尤其是对文章中一些句子的准确理解。
举例:“蒙学之始,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对“迷途”、“觉今是而昨非”等词句的理解。
(2)文学鉴赏: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和修辞技巧,如对比、排比等,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
举例:如何让学生理解并体会到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作用和效果。
首先,对于文言文的理解,尽管我在课堂上已经尽量用简单的语言解释,但仍有部分同学对一些句子和词汇的理解感到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多地关注这部分同学,采用更直观、生动的方法来帮助他们理解文言文。
其次,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的小组讨论主题不够明确,导致讨论成果不够理想。为了提高讨论效果,我应该在下次课堂中明确讨论主题,并给予学生更多的引导和提示。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孙权劝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孙权劝学》的基本内容。这篇文章讲述了孙权劝导吕蒙学习的故事,体现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勤奋好学的精神。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文章中孙权劝学的方法和态度,可以帮助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如何更好地面对学习。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章的主题和写作手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文言文的翻译和理解,我会通过举例和对比来帮助大家理解。

语文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教案(7篇)

语文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教案(7篇)

语文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教案(7篇)语文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教案1教学目的1.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2.学习课文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学习课文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__开卷有益的主旨。

重点、难点重点:(1)学习课文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课文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__的内容和主旨。

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时间:一课时一、课文导入。

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

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

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课文。

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二、简介作者作品。

1.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

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

三、学生齐读课文。

1.掌握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但当涉猎:只见往事:知道以为:认为吴下阿蒙刮目相待2.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应理解为:“蒙以军中多务辞,以:拿,用,介词。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长兄怎样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何:怎么,为何。

四、学生自读课文,理清课文情节。

1.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劝学。

2.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辞十就学。

3.课文是怎样表现目蒙学习课文的效果的?(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议论”来表现的。

)4.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结友。

5.概括情节:劝学~就学一议论~结友。

6.思考:课文在情节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理解:①详写“劝学”、“议论”,尤以“议论”为甚;“就学”、“结友’测一笔带过。

②正面写“劝学”经过,通过“议论”之后用鲁肃的惊叹,从侧面写吕蒙学业的长进。

③情节以人物对话为主。

五、分析对话,体会人物形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 4 孙权劝学教学案新人教版【导学目标】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能正确翻译全文。

2.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
3.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感受人物的说话技巧。

(教学难点)
【课时计划】
2课时
教法指导:
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学互研”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步骤二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
(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骤二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步骤三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同学们,你们都读过《三国演义》吗?话说三国鼎立之时,吴王孙权雄霸一方,其手下有员名将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曾随周瑜、程普大破曹操于赤壁,后又袭破关羽,占领荆州,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

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

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堵四的,还自认为自己是一介武夫,读书于他没有用。

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么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生难字词
卿(qīnɡ) 岂(qǐ)孰(shú)涉猎(shè)遂(suì)
2.文言知识梳理
(1)词义
吴下阿蒙:吴下,现江苏苏州;阿蒙,指吕蒙。

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

比喻人学识尚浅。

刮目相待:刮目,擦擦眼,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人。

(2)通假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语气词。

)
(3)一词多义
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介词,用)
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
当但当.涉猎(应当)
当.涂掌事(当道、当权)
见见.往事耳(了解)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
(4)古今异义
蒙辞.以军中多务(古义:推脱今义:告别;不接受;解雇。

)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
..邪(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及鲁肃过.寻阳(古义:到今义:经过。

)
即更.刮目相待(古义:重新今义:更加。

)
见往事
..耳(古义:历史今义:过去的事。

)
3.作者名片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

4.有关文中人物
(1)鲁肃(172-217),三国时吴国名将、政治家。

字子敬,临淮东城人。

出身士族,为孙权所敬重。

主张联刘抗曹,助周瑜大破曹军于赤壁。

周瑜死后,带领其军,继续与刘备维持和好关系。

(2)吕蒙(178-219),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他接受孙权劝告,多读史书、兵书,长进甚快。

鲁肃卒,代领其军,袭破关羽,占领荆州。

不久病故。

(3)孙权(182-252),即吴大帝。

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

字仲谋,吴郡富春人。

208年与刘备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

222年夷陵战役,吴军大败蜀汉军队。

229年称帝于武昌,后迁都建邺。

230年派将军卫温到达夷州(今台湾),加强了与夷州的联系。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指导朗读
(1)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得通顺,读音准确,停顿正确。

(2)同座互检诵读,纠正错误。

(3)根据提示,读出下面句子的正确语句。

A.“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

强调学的目的,有责怪的语气。

) C.“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句。

否定吕蒙推脱的理由。

要重读强调。

) D.“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惊讶赞叹的语气。

)
E.“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感叹句,带有自豪的语气。

)
2.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研讨下列问题。

(1)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交流点拨】劝学。

(2)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
【交流点拨】先推脱后接受。

(3)课文是怎样表现吕蒙学习的效果的?
【交流点拨】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议论”来表现的。

(4)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
【交流点拨】大惊——拜蒙母——结友。

(5)概括情节:“学”是文章中的一条线索。

【交流点拨】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叹学。

步骤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分析对话,体会人物形象。

(分角色朗读)
1.请一位同学朗读孙权的话。

(1)“不可不学!”写出了怎样的语气?表现了怎样的心理?
【交流点拨】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可置否,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其对吕蒙的关心、厚望。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达了怎样的心态?
【交流点拨】“邪”表示反问句语气,译为“吗”,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3)“卿言多务,熟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这样说有何作用?
【交流点拨】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小结:这番劝言,表现出孙权的善劝。

既有严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责备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关怀爱护之心,那种庄重而语重心长的神态斑然可见。

2.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蒙、肃的对话,要求尽量读准说话时的语气语调。

思考讨论:
(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
【交流点拨】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情不自禁的发出赞叹。

这句话从侧面反映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
【交流点拨】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并不是埋怨鲁肃,“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
(3)齐读全文,思考:权、蒙对话与蒙、肃对话在情感上有区别吗?请说明。

【交流点拨】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的关系;蒙、肃皆为同僚,对话则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

步骤四理解课文探究写法
课文在情节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
①详写“劝学”“论议”,尤以“论议”为甚;“就学”“结友”则一笔带过。

②正面写“劝学”经过,通过“论议”之后鲁肃的惊叹,从侧面写吕蒙学业的长进。

③情节以人物对话为主。

步骤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记叙孙权劝吕蒙学习和吕蒙经过学习取得巨大进步的故事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和作用,以此劝勉人们要刻苦学习。

2.拓展延伸
有一位同学,学习非常刻苦,成绩也很优异,但她不爱体育锻炼,身体状况不好,身为同学的你为她感到着急。

今天,你准备用你的语言艺术来规劝她。

联系你从《孙权劝学》中学到的规劝技巧,写一段文字,100字以上。

【交流点拨】示例:我真羡慕你成绩这么好。

现在你什么都不缺了,只需要在体育方面提高一下自己。

如果你认为自己身体不好,不能锻炼。

那我要说,越是身体不好才越需要锻炼呢。

而且,我们又不是锻炼成什么奥运冠军,只是用来强身健体罢了。

你看我现在,身体好了,精神状态也好多了。

你说呢?
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不可不学(必要性)
涉猎、见往事(方法,目的)
孤常读书(现身说法)言辞恳切
语重心长
吕蒙:辞学——就学
鲁肃:大惊——结友论议轻松调侃
交流展示生成能力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步骤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步骤四理解课文,探究写法。

步骤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当堂演练达成目标
见学生用书。

课后反思查漏补缺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不足之处在于:H+22475 57CB 埋 124176 5E70 幰27833 6CB9 油20242 4F12 伒S0F32213 7DD5 緕27664 6C10 氐27217 6A51 橑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