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钢工艺
铸钢件生产工艺要求及质量标准
铸钢件生产工艺要求及质量标准Revised by Jack on December 14,2020铸钢件生产工艺要求及质量标准一、混砂工艺标准(一)材料要求:1、造型砂:符合GB9442-88 、JB435-63细粒砂要求,一般选用二氧化硅含量较高的天然砂或石英砂,原砂粒度根据铸件大小及壁厚确定,原砂的含泥质量分数应小于2%,原砂中的水份必须严格控制,且一般应进行烘干。
2、水玻璃:水玻璃模应根据铸件大小来确定。
(1)小砂型(芯)为加速硬化采用选用M=—的高模数水玻璃。
(2)中型砂型(芯)可选用M=—的水玻璃。
(3)生产周期长的大型砂型(芯)选用M=—的低模数水玻璃。
(二)混制比例(质量分数%)造型砂/水玻璃=100:6~8(三)混制时间:一般情况下混制5分钟,室温或水玻璃密度较大时可适当延长混砂时间。
(四)混制后要求:混制好的造型砂要求无块状或团状,流动性较好。
二、造型工艺要点:(一)基本原则:1、质量要求高的面或主要加工面应放在下面。
2、大平面应放在下面。
3、薄壁部分应放在下面。
4、厚大部分应放在上面。
5、应尽量减少砂芯的数量。
6、应尽量采用平直的分型面。
(二)基本要求:1、木模:要求轮廓完整,无裂纹、无破损、无残缺,表面光洁,尺寸符合铸造工艺图纸要求,并经常进行尺寸校验。
2、砂箱:砂箱的尺寸大小应根据木模规格确定,大、中型砂箱应焊接箱筋。
3、浇注系统:根据铸件的结构特点的工艺要求,选择适宜的浇注系统,通常采用顶注式、底注式。
(1)浇注系统设置基本原则:浇口、冒口安放位置合理,大小适宜不妨碍铸件收缩,便于排气、落砂和清理,应使铸型尺寸尽量减少,简化造型操作,节省型砂用量和降低劳动强度。
(2)内浇道位置的注意事项。
1)内浇道不应设在铸件重要部位。
2)应使金属液流至型腔各部位的距离最短。
3)应不使金属液正面冲击铸型和砂芯。
4)应使金属液能均匀分散,快速地充满型腔。
5)不要正对铸型中的冷铁和芯撑。
4、冒口(1)冒口设置基本原则:1)根据铸件的结构和工艺要求正确选择冒口的形状、大小和安放位置。
铸钢铸造工艺流程
铸钢铸造工艺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铸钢铸造工艺流程一、准备工作阶段。
1. 设计规划:根据产品的要求和用途,进行详细的铸钢件设计,确定其形状、尺寸、材质等关键参数。
铸钢冶炼工艺流程
铸钢冶炼工艺流程
铸钢冶炼工艺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原料准备:根据产品需求,选择合适的生铁、废钢等原料,并进行称量和混合。
2. 熔炼:将原料放入电弧炉、氧气炉或电炉等炉子中进行熔炼。
在炉内,通过高温燃烧和电弧放电等方式,使原料迅速融化,并加入适量的脱硫剂、合金元素等进行炼钢操作,调整钢液的成分。
3. 出钢:熔炼完成后,将炉中的钢液倒入卡车、包钢罐等容器中,进行输送和贮存。
4. 温度控制:对出钢的钢液进行温度控制,使其保持在合适的浇注温度范围内。
5. 浇注:将预先准备好的浇注模具或铸造设备放入浇注台,将钢液经由导流管倾倒入模具中,使其在模具内冷却凝固。
6. 冷却:待钢液充分冷却后,将模具拆除,取出铸件。
7. 终检与加工处理:对铸件进行外观质量、尺寸精度、化学成分等多方面的检验,合格后进行精加工或热处理等后续处理。
8. 包装与出厂:对铸件进行清洁处理,然后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包装,最终运往客户。
需要提醒的是,不同的钢铁冶炼厂和产品要求会有所不同,因此具体的冶炼工艺流程可能会有所差异。
以上是一个一般的铸钢冶炼工艺流程的简单介绍,仅供参考。
铸钢件常见热处理工艺
按加热和冷却条件不同,铸钢件的主要热处理方式有:退火、正火、均匀化处理、淬火、回火、固溶处理、沉淀硬化、消除应力处理及除氢处理。
1.退火:退火是将铸钢件加热到Ac3以上20~3(FC,保温一定时间,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退火的目的是为消除铸造组织中的柱状晶、粗等轴晶、魏氏组织和树枝状偏析,以改善铸钢力学性能。
碳钢退火后的组织:亚共析铸钢为铁素体和珠光体,共析铸钢为珠光体,过共析铸钢为珠光体和碳化物。
适用于所有牌号的铸钢件。
2,正火:正火是将铸钢件加热到Ac3温度以上30~50。
C保温,使之完全奥氏体化,然后在静止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正火的目的是细化钢的组织,使其具有所需的力学性能,也是作为以后热处理的预备处理。
正火与退火工艺的区别有两个:其一是正火加热温度要偏高些;其二是正火冷却较快些。
经正火的铸钢强度稍高于退火铸钢,其珠光体组织较细。
一般工程用碳钢及部分厚大、形状复杂的合金钢铸件多采用正火处理。
正火可消除共析铸钢和过共析铸钢件中的网状碳化物,以利于球化退火;可作为中碳钢以及合金结构钢淬火前的预备处理,以细化晶粒和均匀组织,从而减少铸件在淬火时产生的缺陷。
3淬火:淬火是将铸钢件加热到奥氏体化后(AC。
或Ac•以上),保持一定时间后以适当方式冷却,获得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常见的有水冷淬火、油冷淬火和空冷淬火等。
铸钢件淬火后应及时进行回火处理,以消除淬火应力及获得所需综合力学性能铸钢件淬火工艺的主要参数:Q)淬火温度:淬火温度取决于铸钢的化学成分和相应的临界温度点。
原则上,亚共析铸钢淬火温度为Ac o以上20~30℃,常称之为完全淬火。
共析及过共析铸钢在Ac o以上30~50℃淬火,即所谓亚临界淬火或两相区淬火。
这种淬火也可用于亚共析钢,所获得的组织较一般淬火的细,适用于低合金铸钢件韧化处理。
(2)淬火介质:淬火的目的是得到完全的马氏体组织。
为此,铸件淬火时的冷却速率必须大于铸钢的临界冷却速率。
铸钢厂生产工艺流程
铸钢厂生产工艺流程1.原料选择是铸钢生产的第一步。
Raw material selection is the first step in steel production.2.原料通过熔炼炉进行加热熔化。
The raw materials are heated and melted in a smelting furnace.3.加入合适的合金元素来调整钢的性能。
Adding appropriate alloying elements to adjust the properties of the steel.4.铸钢液经过净化处理去除杂质。
The molten steel is purified to remove impurities.5.在铸钢液中加入脱氧剂。
Adding deoxidizing agents to the molten steel.6.铸钢液在恒温状态下保持均匀。
Maintaining uniformity of the molten steel at a constant temperature.7.铸型制备是铸钢生产的关键环节。
Mold preparation is a key part of steel production.8.根据产品要求选择合适的铸型材料。
Choosing the right mold material according to product requirements.9.铸型制备完成后进行喷涂防粘剂。
Spraying mold release agent after mold preparation.10.铸型装配完成后进行浇注前的检查。
Inspection before pouring after mold assembly is completed.11.铸造过程中注意控制浇注温度和速度。
Pay attention to controlling the pouring temperature and speed during the casting process.12.铸件冷却后进行除砂、除渣处理。
铸钢铸造工艺
铸钢铸造工艺是将熔化的钢液倒入预先制作好的铸型中,待钢液冷却凝固后,将铸型拆除,从而得到所需形状和尺寸的铸钢件。
以下是铸钢铸造工艺的主要步骤:
铸型制作:首先根据所需铸件的形状和尺寸,制作出相应的铸型。
铸型一般由砂型、金属型或陶瓷型等材料制作而成。
熔炼钢液:将选用的生铁、废钢、铁合金等原料按一定比例投入高炉或电炉中进行冶炼,生产出合格的钢液。
钢液处理:在将钢液倒入铸型之前,对钢液进行处理,包括去除气泡、杂质、调整成分等。
倒铸:将处理好的钢液倒入预先准备好的铸型中,待钢液冷却凝固后,将铸型拆除,取出铸钢件。
补修:对于出现缺陷的铸钢件,进行打磨、切割、修补等加工处理,以达到所需的形状和尺寸。
检验:对铸钢件进行各项检验,包括尺寸、硬度、化学成分、金相组织等指标的检测。
包装和运输:将合格的铸钢件进行包装和标记,并安排合适的运输方式,送往客户或下一工序。
总的来说,铸钢铸造工艺是一种传统的铸造工艺,具有生产效率高、生产周期短、适用于各种形状和尺寸的铸钢件等优点。
在工程制造领域,铸钢铸造工艺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大型机械、重型设备和构件等制造中。
铸钢件生产工艺要求及质量标准
铸钢件生产工艺要求及质量标准一、混砂工艺标准(一)材料要求:1、造型砂:符合GB9442-88 、JB435-63细粒砂要求,一般选用二氧化硅含量较高的天然砂或石英砂,原砂粒度根据铸件大小及壁厚确定,原砂的含泥质量分数应小于2%,原砂中的水份必须严格控制,且一般应进行烘干。
2、水玻璃:水玻璃模应根据铸件大小来确定。
(1)小砂型(芯)为加速硬化采用选用M=2.7—3.2的高模数水玻璃。
(2)中型砂型(芯)可选用M=2.3—2.6的水玻璃。
(3)生产周期长的大型砂型(芯)选用M=2.0—2.2的低模数水玻璃。
(二)混制比例(质量分数%)造型砂/水玻璃=100:6~8(三)混制时间:一般情况下混制5分钟,室温或水玻璃密度较大时可适当延长混砂时间。
(四)混制后要求:混制好的造型砂要求无块状或团状,流动性较好。
二、造型工艺要点:(一)基本原则:1、质量要求高的面或主要加工面应放在下面。
2、大平面应放在下面。
3、薄壁部分应放在下面。
4、厚大部分应放在上面。
5、应尽量减少砂芯的数量。
6、应尽量采用平直的分型面。
(二)基本要求:1、木模:要求轮廓完整,无裂纹、无破损、无残缺,表面光洁,尺寸符合铸造工艺图纸要求,并经常进行尺寸校验。
2、砂箱:砂箱的尺寸大小应根据木模规格确定,大、中型砂箱应焊接箱筋。
3、浇注系统:根据铸件的结构特点的工艺要求,选择适宜的浇注系统,通常采用顶注式、底注式。
(1)浇注系统设置基本原则:浇口、冒口安放位置合理,大小适宜不妨碍铸件收缩,便于排气、落砂和清理,应使铸型尺寸尽量减少,简化造型操作,节省型砂用量和降低劳动强度。
(2)内浇道位置的注意事项。
1)内浇道不应设在铸件重要部位。
2)应使金属液流至型腔各部位的距离最短。
3)应不使金属液正面冲击铸型和砂芯。
4)应使金属液能均匀分散,快速地充满型腔。
5)不要正对铸型中的冷铁和芯撑。
4、冒口(1)冒口设置基本原则:1)根据铸件的结构和工艺要求正确选择冒口的形状、大小和安放位置。
铸钢工艺流程
铸钢工艺流程铸钢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加工工艺,通过将液态钢水注入模具中,经过冷却凝固形成各种形状的铸件。
铸钢工艺流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严格控制各个环节,以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
下面将详细介绍铸钢工艺的流程。
1. 原料准备铸钢的原料主要包括铁、碳、硅、锰等元素,需要按照一定的配比进行混合。
在混合过程中,需要对原料进行严格的检测和筛选,以确保原料的质量符合要求。
2. 熔炼原料混合后,需要将其放入熔炼炉中进行熔炼。
熔炼炉通常采用电弧炉或高炉,将原料加热至高温,使其融化成液态钢水。
在熔炼过程中,需要对炉温、炉压等参数进行严格控制,以确保熔炼的稳定性和均匀性。
3. 浇注熔炼后的液态钢水需要迅速倒入预先准备好的模具中进行浇铸。
在浇注过程中,需要控制浇注速度和温度,以确保铸件的密实性和表面质量。
同时,还需要注意避免气泡和夹杂物的产生。
4. 冷却浇注完成后,铸件需要在模具中进行冷却凝固。
冷却过程需要根据铸件的形状和尺寸进行合理安排,以确保铸件内部的组织结构均匀并且没有缺陷。
5. 脱模铸件冷却凝固后,需要将其从模具中取出,这个过程称为脱模。
脱模需要谨慎进行,以避免对铸件造成损坏。
6. 后处理脱模后的铸件需要进行修磨、清理等后处理工艺,以确保其表面光洁度和尺寸精度。
同时,还需要对铸件进行热处理、喷砂等工艺,以提高其机械性能和耐磨性。
7. 检测最后,对铸件进行严格的检测,包括外观检查、尺寸检测、化学成分分析、金相组织观察等,以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
通过以上工艺流程,铸钢制品的生产过程得以完善,确保了铸件的质量和性能。
铸钢工艺流程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控制和管理,以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
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铸钢工艺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以满足市场对高品质铸件的需求。
连续铸钢原理与工艺
连续铸钢原理与工艺连续铸钢是一种现代化的钢铁生产工艺,通过连续铸造设备将熔融的钢水连续地铸造成坯料,然后通过进一步的加工和处理,制成各种规格和型号的钢材产品。
本文将介绍连续铸钢的原理和工艺。
一、连续铸钢的原理连续铸钢的原理是基于连续铸造设备的运行机制。
在连续铸造设备中,钢水通过多孔陶瓷块或水冷铜管等冷却设备,进入到连续浇注器中,通过浇注器喷嘴喷射出来形成钢水流。
钢水流经过一系列的冷却装置,逐渐凝固成坯料,并通过一组辊道传送到下一道工序。
整个过程中,钢水的连续流动保证了钢水的连续铸造。
二、连续铸钢的工艺连续铸钢的工艺包括连铸准备、连铸浇注、坯料冷却和坯料切割等环节。
1. 连铸准备连铸准备包括预热连铸结构、浇注器和冷却设备的准备工作。
预热连铸结构是为了提高连铸结构的温度,以防止钢水凝固过早。
浇注器需要检查喷嘴的磨损情况,确保钢水能够均匀流出。
冷却设备的冷却水也需要进行检查和调整。
2. 连铸浇注连铸浇注是整个连续铸钢工艺的核心环节。
在连铸浇注过程中,钢水通过浇注器的喷嘴喷射出来,形成钢水流。
钢水流经过一系列的冷却装置,逐渐凝固成坯料。
冷却装置有助于提高坯料的质量和表面光洁度。
3. 坯料冷却坯料冷却是保证坯料质量的重要环节。
冷却装置中的冷却水通过坯料表面,吸收坯料的热量,使坯料逐渐冷却。
冷却水的温度和流量需要根据不同的钢种和坯料尺寸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冷却效果。
4. 坯料切割坯料冷却后,需要进行切割。
切割方式可以是机械切割或热切割。
机械切割适用于小型坯料,热切割适用于大型坯料。
切割后的坯料可以通过下一道工序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和处理。
三、连续铸钢的优势连续铸钢相比传统的铸造工艺具有以下优势:1. 提高生产效率:连续铸钢工艺可以实现钢水的连续铸造,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相比传统的铸造工艺,连续铸钢的生产速度更快,能够满足大规模的钢材需求。
2. 降低能耗和排放:连续铸钢工艺在钢水连续铸造过程中,通过冷却装置吸收了大量的热量,减少了能耗和钢水的热量损失。
铸钢件的工艺流程
铸钢件的工艺流程铸钢件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模具制造、熔炼、热处理和加工等环节。
下面将详细介绍铸钢件的工艺流程。
首先是模具制造。
模具是铸造过程中的重要工具,它的设计与制造质量直接影响着铸钢件的形状、尺寸和质量。
模具制造包括两个主要步骤:模具设计和模具制造。
模具设计需要根据实际需要确定铸钢件的形状和尺寸,并预留合理的缩短量和余量,以便在铸造后进行加工修整。
模具制造则需要根据模具设计图纸进行模具结构的加工、组装和调试,确保模具具备铸造所需的形状和尺寸。
接下来是熔炼。
铸钢件的熔炼是指将钢水熔化成液态钢液的过程。
熔炼主要通过高温炉进行,一般采用电炉或炼钢炉来进行熔炼。
在熔炼过程中,需要添加适量的合金元素来改善钢液的性能,如增加硅、锰、镍等元素的含量。
同时,还需要进行炉尘处理和脱氧剂的加入,以提高钢液的纯净度和流动性。
然后是热处理。
热处理是指将铸造后的钢件进行加热和冷却处理,以改变其组织和性能的过程。
热处理可以分为退火、正火和淬火等不同类型。
退火是将钢件加热至一定温度,然后慢慢冷却,目的是使钢件的组织均匀化,消除内部应力,提高韧性。
正火是将钢件加热至一定温度,然后较快冷却,目的是提高钢件的硬度和强度。
淬火是将钢件加热至一定温度,然后迅速冷却,目的是使钢件表面形成硬质组织。
最后是加工。
加工是指通过机械或其他手段,将已经铸造和热处理完成的钢件进行切割、车削、铣削、钻孔等工艺操作,最终得到符合要求的形状、尺寸和表面粗糙度的成品。
加工的过程中需要根据铸钢件的具体要求,在保证尺寸和性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小加工余量,以提高加工效率和降低成本。
综上所述,铸钢件的工艺流程包括模具制造、熔炼、热处理和加工等环节。
通过合理的模具设计和制造,精确的熔炼和热处理,以及高效的加工工艺,可以生产出质量优良、尺寸精确的铸钢件。
铸钢工艺流程
铸钢工艺流程铸钢工艺流程是将熔化的金属倒入铸型中,通过冷却凝固得到所需形状的零部件或产品的工艺过程。
下面是一个常见的铸钢工艺流程:1. 材料准备首先,根据产品的要求选择适合的铸钢材料。
一般来说,铸钢常用的材料有低碳钢、中碳钢、高碳钢以及合金钢等。
选定材料后,需要将其进行熔化。
一般采用电弧炉、感应炉等熔炼设备进行材料熔化。
2. 模具制备根据产品的形状和尺寸,制作相应的铸造模具。
模具可以分为两部分,上模和下模。
上模和下模分别形成了产品的上、下表面,且上模中包含浇口和填充系统。
3. 模具浇注在铸造过程中,首先需要将熔化的金属倒入模具中。
浇注时需要根据产品设计要求确定浇注速度和温度等参数,以确保金属能够充满整个模具腔体并达到所需形状。
同时,为了方便熔化金属的倒入,通常设置浇注系统,包括浇口、水冷道和喷口等。
4. 冷却凝固在金属倒入模具之后,需要进行冷却凝固。
冷却凝固的速度和方式对最终产品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通常,可以通过控制模具温度、材料温度以及冷却系统的设计等方式来控制冷却速度。
一般来说,冷却凝固时间越长,产品的组织越致密,性能越好。
5. 脱模在产品完全冷却并凝固之后,需要将产品从模具中取出。
根据模具的设计和材料性质,可以通过敲击、振动或者加热等方式来实现脱模。
6. 清理和后处理脱模之后,需要对产品进行清理,去除可能存在的毛刺、气孔等缺陷,并进行必要的后处理。
后处理可以包括热处理、表面处理等,以提高产品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7. 检验和检测最后,对所生产的产品进行严格的检验和检测。
这包括外观检查、尺寸测量、硬度测试、化学成分分析以及非破坏性检测等。
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以上就是一个常见的铸钢工艺流程。
不同的产品和材料,可能需要使用不同的工艺和参数进行铸造。
铸钢工艺的目的是通过合理的操作和控制,得到质量可靠、性能良好的铸造产品。
铸钢生产工艺
铸钢生产工艺铸钢生产工艺是指将熔化的钢液浇铸到预定形状的铸造模具中,通过冷却和凝固过程,使钢液逐渐凝固成型,最后获得所需的铸钢产品的过程。
首先,铸钢生产工艺的第一步是选料。
选料是指根据产品的要求和性能要求,在众多的钢种中选择合适的钢种。
通常根据不同的要求,会选用碳钢、合金钢、不锈钢等各种不同的材料。
第二步是熔炼。
熔炼是指将选好的钢料加热到熔化温度,形成熔融的钢液。
通常采用电炉熔炼、感应炉熔炼等方式进行。
第三步是浇注。
浇注是指将熔化的钢液注入到预定形状的铸造模具中。
在浇注过程中,需要注意钢液的温度、流速和浇注方式,以确保钢液能够充分填充到模具的每一个角落,同时保证产品的尺寸精度和表面光洁度。
第四步是冷却和凝固。
在钢液注入模具后,由于模具的高温和冷却水的作用,钢液会逐渐冷却并凝固成型。
冷却和凝固的速度会直接影响到铸钢产品的组织和性能,因此需要控制好冷却速度,通常通过设计模具的结构和安排冷却水道来实现。
第五步是脱模。
在铸钢产品完全凝固后,需要将其从模具中取出,这个过程被称为脱模。
脱模过程需要注意避免产品变形或损坏,通常采用机械脱模或冷却水冲击脱模等方式进行。
最后一步是后处理。
后处理是指对铸钢产品进行后续的加工和处理,以满足产品的要求和性能。
常见的后处理方式包括热处理、表面处理、机械加工等。
总之,铸钢生产工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经过选料、熔炼、浇注、冷却和凝固、脱模以及后处理等多个步骤。
每个步骤都需要严格控制各个工艺参数,以确保铸钢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艺的不断改进,铸钢生产工艺不断发展,传统的手工操作正在被自动化和数字化取代,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铸钢工艺技术
铸钢工艺技术铸钢工艺技术是一种将熔化的钢水倒入模具中,并在冷却后制成钢件的方法。
铸钢工艺技术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造船、建筑等众多领域。
首先,铸钢工艺技术的核心是制造模具。
模具的设计和制造直接影响到最终钢件的质量和形状。
在设计模具时,需要考虑到钢水的流动性、冷却速度等因素。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钢件的形状和尺寸,以及模具的制造成本等因素。
模具通常采用铸铁材料或耐火材料制成,以确保其耐高温和耐磨损的性能。
其次,铸钢工艺技术中的关键步骤是钢水的熔化和浇注。
钢水的熔化通常通过电弧炉或高频感应炉等设备进行。
在熔化过程中,需要控制炉温、合金成分和含氧量等参数,以确保钢水的质量稳定。
接着,将熔化的钢水倒入预热好的模具中进行浇注。
浇注时需要控制浇注速度和浇注压力,以避免产生气孔、缩松等铸造缺陷。
浇注完成后,待钢水冷却凝固后,可取出铸造件。
此外,铸钢工艺技术还包括对铸造件的后处理。
后处理工艺通常包括去毛刺、除锈、清洗等工序,以提高钢件的表面质量。
对于有一定尺寸精度要求的钢件,还需要进行精加工,如铣削、车削等工艺,以满足设计要求。
铸钢工艺技术的优点是生产效率高、成本低、适用范围广。
铸钢工艺可以制造大批量且复杂形状的钢件,适用于各种规模的生产。
此外,铸钢工艺还可以用来制造大型和重型钢件,如发动机缸体、船舶结构件等。
铸钢工艺还能利用废钢进行再生利用,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然而,铸钢工艺技术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由于钢水的高温和高压,铸钢工艺对设备要求较高。
其次,铸钢工艺中会产生一定数量的废料和废水,需要专门进行处理。
另外,对于一些对材料强度和性能要求较高的钢件,铸钢工艺可能无法满足其要求。
总之,铸钢工艺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制造工艺,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通过不断改进和创新,铸钢工艺技术将在未来发展中更加完善和成熟,为各个行业提供更高质量和更高效率的钢件制造服务。
铸钢件生产工艺流程(精)
模型的生产管理;
有关模型的技术标准; 可以说模型影响着整个铸造厂(车间)的生产。
-3-
B.型砂 ※型砂直接影响着造型、制芯的生产操作,影响或者说决定生 产节奏和效率。
※型砂对铸件质量起着极大的影响,液体合金充型,在型砂中
流动、冷却、凝固、再冷却。在整个过程中有自身的、合金与 铸型的以及合金与空气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反应。铸件的大多数 缺陷都与型砂直接或间接的有关,如粘砂、夹砂、气孔、裂纹、 折皱等等,还直接影响表面质量。 ※型砂直接影响劳动条件和环境。 ※型砂对生产成本的影响很大,有些砂种占成本的比例很大。
害元素、去除夹杂物、脱氧、除气调整化学成分,最后获得
合格的钢水。 (4)支持、配合的工作(工序) A.筑炉; B.备料(废钢、合金、增碳剂、脱氧剂、氧气、矿石、造渣材料 等); C.化学分析。 -7-
5.浇注
(1)任务 将钢水浇入铸型中。 (2)重要性 是直接形成铸件的一道工序。
(3)支持配合的工作:
10.入库前的抛丸:
(1)碳钢,中低合金钢铸件的最后一道工序,决定了铸件的外 观质量。
(2)对于不锈钢铸件,为最后一次钝化做准备,一定要将缺陷 彻底暴露。
11.防锈处理 (1)碳钢不锈钢铸件在表面质量合格并抛丸后应立即刷防锈油, 入库 (2)不锈钢铸件在表面质量合格抛丸后,酸洗钝化处理入库。 -15-
-12-
7.热处理:
通过热加工制度(加热、保温、冷却)改变铸件性能的加工方法 (1)任务 改变金相组织,消除应力,获得所需要的工艺性能(机加工)和使 用性能(机械性能和化学性能等) (2)重要性 铸件仅化学成分合格还不能满足用户的使用要求或工艺要求,还 需要通过热处理来使铸件满足这些要求,通过热处理可以: ※满足用户需要的机械性能;※满足用户需要的耐腐蚀性能; ※满足用户需要的工艺性能;※消除应力,稳定尺寸等。 (3)常见的热处理方法有:退火,正火,淬火,回火。 (4)设备:热处理炉,冷却水池。 -13-
铸钢生产工艺概述
铸钢生产工艺概述铸钢是一种重要的铸造工艺,用于制造各种不锈钢、合金钢和碳素钢零件。
铸钢生产工艺包括模具设计和制造、原材料准备、熔化和浇注、冷却和固化、精加工等环节。
首先,在铸钢生产过程中,需要设计和制造合适的模具。
模具的设计要满足铸造零件的形状和尺寸要求,并考虑到零件的结构和旋转部件等特殊要求。
然后,通过数控加工设备制造模具,确保其尺寸和形状的准确性。
接下来,准备原材料。
原材料一般是钢锭、铸坯或钢材,其中包含所需合金元素。
根据铸钢零件的要求,选择适当的原材料,并加以预热和预处理,以去除杂质和气体,提高原材料的熔化性能。
然后,熔化和浇注。
将预处理好的原材料放入电弧炉或感应炉中进行熔化。
在熔化过程中,控制炉温和时间,使原料彻底熔化,形成熔融态的钢液。
然后,将熔融的钢液从炉中倒入机床或浇注装置中,进行浇注成型。
在冷却和固化阶段,铸钢零件逐渐冷却,并逐渐由熔融态变为固态。
这个过程的时间和方式取决于零件的尺寸和形状。
大型铸钢件通常需要较长的时间来冷却和固化,以避免内部应力和缺陷。
在此阶段,应该注意零件的冷却速度和温度控制,以避免产生裂纹和变形。
最后是精加工。
经过冷却和固化后,铸钢零件还需要进行加工和整形,以满足最终零件的要求。
精加工包括切割、钻孔、铣削、磨削等工序。
这些工序需要根据零件的形状和尺寸,选择适当的加工工具和设备,进行精确、高效的加工。
综上所述,铸钢生产工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经过模具设计和制造、原材料准备、熔化和浇注、冷却和固化、精加工等多个环节。
每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控制,以确保最终产出的铸钢零件质量符合要求。
铸钢工艺的研究和不断改进,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铸钢工艺流程
铸钢工艺流程
《铸钢工艺流程》
铸钢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加工方法,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
铸钢工艺流程是由多个环节组成的,包括原料准备、熔炼、浇注、冷却和后续加工等步骤。
首先,原料准备是整个铸钢工艺流程的第一步。
通常情况下,铸钢的原料是钢铁和其他合金元素,这些原料需要精确配比和混合,以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其次,熔炼是铸钢工艺流程中的核心环节。
原料被加入到高温熔炉中,通过高温熔化和混合,形成均匀的熔池。
熔炉操作过程需要严格控制温度和时间,以确保熔池中的合金成分均匀。
接着,浇注是将熔化的钢液倒入铸型内的过程。
这一步需要注意的是,浇注过程需要避免气泡、气体和杂质的混入,以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
同时,浇注温度、速度和流量也需要合理控制。
然后,冷却是铸钢工艺流程中的重要环节。
冷却速度会影响钢铁的晶粒结构和物理性能,因此需要根据具体产品的要求来设计合理的冷却过程。
最后,后续加工是指在铸钢工艺流程的最后环节对铸件进行成形、热处理、调质、清洁和检测等工艺,以满足客户的各类要求。
总体来说,铸钢工艺流程包括原料准备、熔炼、浇注、冷却和后续加工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控制,以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只有严谨的工艺流程和高水平的操作技术,才能生产出优质的铸钢产品。
铸钢造型操作工艺流程
铸钢造型操作工艺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铸钢造型操作工艺流程一、准备工作阶段。
在进行铸钢造型操作之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结构第一章绪论和连铸生产概述一、连续铸钢工艺流程简述二、连铸与模铸的比较三、连铸生产正常化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四、连续铸钢生产发展概况五、连续铸钢特点六、连铸机分类七、各类连铸机特点比较小结:第一章绪论和连铸生产概述一、连续铸钢工艺流程简述连续铸钢:把(一炉或多炉)高温钢水连续不断地浇铸成具有一定断面形状和一定尺寸规格铸坯的生产工艺过程。
工艺流程特点:铸坯能直接轧制成各种钢材构成:主体设备:浇注设备、LD、回转台、TD及小车、MD及振动装置、二次冷却支导装置、拉矫装置、切割装置等等。
一台连铸机组成:1)盛钢桶(盛钢桶支撑设备)2)中间包(中间包小车)3)结晶器(结晶器振动装置)4)二次冷却装置5)拉坯(娇直)装置6)切割装置(去毛刺装置)(喷印装置)7)铸坯运出装置等。
图1-1 带有直线段多半径弧形连铸机1-盛钢桶;2-中间包;3-结晶器;4-二次冷却;5-拉矫装置;6-切割装置;7-运胚和检验装置二、连铸和模铸的比较1)模铸工艺流程简述模铸:按炉将盛在盛钢桶内的钢水注入到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钢锭模中铸成钢锭的浇注工艺。
特点:钢锭需经过初轧机轧制成钢坯,然后再进一步轧制成各种钢材。
2)连铸和模铸生产工艺比较图连铸具有的优越性:提高综合成材率;降低能耗;连铸产品的均一性高、质量好;易于实现机械化自动化。
三、连铸生产正常化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完好的设备状态-实现连铸生产正常化的根本保证;完善的炼钢工艺-是连铸生产正常化的基础;科学的管理-是保证连铸生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高水平的人员素质-是搞好连铸生产的重要条件;同步发展新工艺新技术-满足连铸生产发展的需要。
四、连续铸钢生产发展概况五、连续铸钢特点(1)简化了钢坯生产的工艺流程,节省大量投资,省去了模铸工艺中脱模、整模、均热及初轧等工作。
(2)提高了金属收得率和成材率。
(3)提高了钢坯质量。
(4)改善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而且有助于铸钢生产的连续化和自动化。
(5)节约能量消耗。
六、连铸机分类各类连铸机机型简图七、各类连铸机特点比较小结在钢铁工业史上,钢坯一直是用模铸法生产出钢锭后经开坯而成。
这种不连续的生产方式,工序复杂、效率低、金属损失大,成了钢铁生产的一个限制环节,严重阻碍了钢铁生产的发展。
连铸工艺的出现,无疑是浇注技术的重大突破和飞跃,最终使钢铁生产连续化和自动化。
用连铸工艺代替模铸工艺的发展形势已经成为当代钢铁工业的主要技术特征和发展方向。
第二章钢水浇注的基础理论一、钢液的结晶过程二、连铸坯的凝固三、铸坯在二冷区的凝固和传热四、连铸坯的凝固结构及控制小结:第二章钢水浇注的基础理论一、钢液的结晶过程结晶:是从金属学的原理出发,研究金属熔体中晶核的形成和长大,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结晶组织。
凝固:是从传热原理出发,研究铸坯不同部位的凝固过程,凝固速度以及伴随发生的物化现象。
1.钢水结晶凝固的必要条件-必须过冷、且须有结晶核心理论结晶温度(T液、TL、Tm);实际结晶温度(Tn、T);“过冷”现象;过冷度:ΔT =(T 液- T) ;结晶潜热(Lf):钢水在由液相转变为固相时,系统的自由能(ΔG)也随之变化(见图-1):图-1液、固态金属自由能与温度的关系图-22.晶核的形成与晶体的长大(一)晶核的形成金属结晶时,由于结晶条件不同,将出现两种不同的形核方式,即:1、自发形核-均质形核2、非均质形核(异质形核)。
1、自发形核(均质形核):结晶时直接从熔体中产生晶核(这一过程只有引起系统自由能降低才能自发进行)其中GA:为A相体积自由能;σ为A、B两相界面能GB:为B相体积自由能;形成新相晶核自由能变化为:自由能(ΔG )与晶核半径(r临)的关系:1. r临与过冷度的关系:2.r<r临:ΔG增加,晶核不能长大;3.r>r临:ΔG降低,晶核能够长大;4.r=r临:晶核的长大和溶解处于平衡;5.r=r临与临界形核功的关系:图2-1 自由能与晶核半径关系结论是:在一定温度下,任何大于临界半径的晶核趋向于长大,小于临界半径晶核趋向消失。
同时,要形成稳定的晶核,必须有过冷度和与过冷度相适应的液相能量起伏。
过冷度越大,临界半径(r临)值就减小,临界形核功(ΔG*)也随之减小,形核就越容易且稳定。
也就是说能量涨落是晶核形成的动力学条件。
均质形核时的形核率与过冷度的关系均质形核需要有0.2T f的过冷度形核率与过冷度的关系2、非均质(异质)形核:(借助于存在熔体中的异相固体而形核的过程)1)非均质形核理论如在一个平面的夹杂物上形成一个半球缺的固体晶核(图2-2)。
晶核与液体、固体有三个交界面,处于平衡时有:2-6式中:σ为界面张力;θ表示晶体在夹杂物表面的润湿倾角。
得到:图2-2 在平面上形成球冠晶核2)非均质形核功ΔG非*与均质形核功ΔG*的关系由(2-8) 式可知:非均质形核功与均质形核功相差(2-3cosθ+cos3θ)/4其中①当θ=1800,cos1800=0 ,晶体独立于液体中,形核功与均质形核相同;②当θ=00,cos00=1,ΔG非*=0 ,液体中质点已是一个晶核,不需任何过冷度就可形核;③当0<θ<1800,依附于外来质点形成晶核。
式中看到:非均质形核的有效性决定于润湿角θ。
θ越小,形核功就越小,就易形核。
非均质形核所需的能量起伏,相起伏和过冷度远远低于均质形核,且临界形核功较小和能在较小的过冷度下具有较高的形核率。
3)均质形核和非均质形核的形核率与过冷度的关系非均质形核的过冷度比均质形核大为减少,约为0.02Tm均质形核和非均质形核的形核率与过冷度的关系主要原因:1.模壁(结晶器壁);2.活性质点;3.非活性质点。
均质和非均质形核都是在一定条件下自由能降低的过程,所以它们都是自发的过程。
4)晶核的长大晶核长大-是原子或原子团按一定规律向晶核表面不断堆积的过程,也就是相界面向液相推移的过程。
生长方式-树枝状成因:一般晶体散热是在散热最快的地方优先生长,由于棱角比其他地方导热性好,所以棱角方向长大速度快。
而铁为立方晶格,呈正六面体结构,从八个角长成为菱锥体的尖端,就构成了树枝晶主轴,然后在主轴侧面长出分叉-二次轴、三次轴直至相遇,形成晶粒。
形核速率(N)、晶核长大(V)与过冷度关系影响冷却速度最重要的因素是凝固方法二、连铸坯的凝固连铸坯冷凝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强制传热、尽快地加速钢液冷凝过程。
1.凝固特点:1)钢液的过热:即从浇注温度冷却到钢的液相线温度所释放出的热量;2)结晶潜热:即完成从液相到固相转变的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3)钢坯的显热:即钢从固相线温度冷却到室温所放出的热量;连铸坯冷却示意图连铸坯的冷凝是由结晶器一冷、二冷、三冷完成,使坯壳在边运行、边放热、边凝固的过程,将产生以下特点:1)可形成很长的液相穴2)坯壳固-液两相区的凝固前沿晶体强度和塑性都很小3)金属将发生的δ→γ→α相变结论:增加高温脆性,易产生裂纹2. 钢液在结晶器内的凝固目的:迅速带走钢液大量的热,使铸坯尽快形成均匀且具有一定厚度的坯壳,以抵抗钢液的静压力,保证铸坯在拉出结晶器时有足够的强度,而不致发生拉漏事故。
(1)结晶器内坯壳的形成分为:1)弯月面区2)紧密接触区3)气隙区1)弯月面区①形成:注入到结晶器内的钢液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在表面上很快形成了一层具有弹性簿膜性能的弯月面。
②性能:能抵抗剪切力。
随着结晶器的振动,向弯月面下输送钢液而形成新的固体坯壳弯月面的作用决定于曲率半径。
③影响因素:夹杂物(如Al2O3)④措施:采用保护渣浇注钢液与铜壁弯月面的形成2)紧密接触区①形成:初生坯壳在钢液静压力的作用下被推向结晶器铜壁并与之紧密接触而形成。
②传热方式:传导传热。
图2-6铸坯表面组织的形成a—坯壳与铜壁紧密接触;b—坯壳产生气隙3)气隙区①形成:坯壳凝固到一定厚度时,发生δ→γ的相变,引起坯壳收缩,牵引坯壳向内弯曲脱离铜壁,而形成。
特别在角部区域,由于二维传热,坯壳凝固最快,最早收缩而首先形成。
②特性;在钢液静压力的作用下处于气隙形成和消失的动态平衡过程中。
③传热方式:辐射和对流;④影响结果:传热减慢,凝固速度降低,坯壳减薄,强度降低,在钢液静压力的作用下,坯壳将发生变形,另外在角部由于气隙的产生,推迟凝固,使角部坯壳最簿,易产生裂纹和拉漏。
图2-7结晶器内气隙的形成过程图2-8横向气隙形成(二)坯壳的生长规律服从: 凝固平方根定律式中δ-坯壳厚度,mm;K-凝固系数,mm/min1/2;t :凝固时间(min)L :结晶器有效长度(㎜)V : 拉坯速度(㎜/min)保证铸坯出结晶器下口厚度的措施:1)K值的选择2)结晶器操作3)保护渣的选择(三)钢液在结晶器内凝固的影响因素1)结晶器中钢液的散热,分为水平和垂直方向(垂直方向的散热较小,可忽略不计)3)由于气隙的热阻最大,因而是结晶器传热的限制性环节。
显然要改善结晶器的传热,就得减少气隙。
A 结晶器设计参数对传热的影响(1)锥度的影响(作用:良好的接触,以减小气隙,增加热流,加速结晶器内坯壳的生长,要点;结晶器内部形状应与坯壳的冷却收缩相适应。
铸坯线收缩量可根据ΔL=βΔT 来确定);(2)长度的影响(作用:上部-热量输出,下部-支撑);(3)材质的影响(要求:导热性好,抗热疲劳,强度高,高温下膨胀小,不易变形);(4)内表面形状的影响(传热面积);B.操作因素对结晶器传热的影响这一节内容包括:(1)冷却强度的影响(2)冷却水质的影响(3)结晶器润滑的影响(4)拉速的影响(5)钢液过热度的影响(6)钢液成分的影响(1)冷却强度的影响(要点;冷却水应保证迅速地将钢液凝固所放出的热量带走,使铜壁冷面上没有热的积累,以防止结晶器发生永久变形)①强制对流:热流与铜壁温度呈线性关系,水流速增加,热流增大。
②水沸腾:靠近铜壁表面过热的水层中,有水蒸气生成并产生沸腾此时传热不取决于水流速,而主要取决于铜壁表面的过热和水的压力。
③膜态沸腾:温度超过某一极限值时,靠近铜壁表面的水形成蒸汽膜,热阻增大,热流减小。
改善结晶器传热:1.水缝中的水速大于6米/秒;2.控制进水与出水温差在5~6℃3.结构合理结晶器铜壁与水的界面状态和热流的关系(2)冷却水质的影响-对热流影响,控制水质,应用软水。
(3)结晶器润滑的影响-减小拉坯阻力、改善传热。
(菜子油作用:高温下裂解为碳氢化合物;保护渣:高温下形成渣膜)(4)拉速的影响-高拉速,能增加结晶器导出的平均热流,但使单位质量的钢液从结晶器中导出的热量减少,致使坯壳减薄。
(5)钢液过热度的影响-过热度对结晶器热流、铜板温度无关,而与出结晶器坯壳的表面温度有关,影响坯壳强度。
(6)钢液成分的影响-主要是钢中碳含量对热流、坯壳收缩、偏析的影响。
从影响结晶器凝固传热的因素可知,结晶器是一个复杂的传热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