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复习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2017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学案(一)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无答案)

2017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学案(一)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无答案)

2017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一)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复习目标】知道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代表,了解早期人类的生活状况。

知道化石是生物进化的证据,理解人类的进化过程。

认识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知道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简要概述他们的农耕生活。

归纳原始农业的主要特征。

比较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在生产、生活上比北京人、山顶洞人,有了哪些进步。

分析认识不同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不同的农耕生活。

知道炎帝、黄帝是我们华夏族的祖先及发明;尧、舜、禹;“禅让制”。

知道传说与史实的区别,认识社会发展更替的原因。

认识中华民族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融合而成的。

【重点知识复习】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一、元谋人: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3.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4.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1.发现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上;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3.生产生活状况:使用打制石器;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5.地位: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四、原始农业的发展:1.长江流域是世界最早栽培人工稻的起源地,黄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

2.原始农业起源于中国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3.原始农业耕种方式:由“刀耕火种”到耒耜翻土。

4.原始农业的重要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聚落、磨制工具发展。

五、炎黄联盟:1.阪泉之战:黄帝打败炎帝,炎黄联盟形成。

2.涿鹿之战: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

3.影响:华夏族逐渐形成,炎帝、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六、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晚期的社会发展水平。

1.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

制作乐器琴瑟,有最早的图文和历法知识。

部编版历史《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学设计

部编版历史《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学设计

部编版历史《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学设计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知识与能力了解我国境内的最早人类元谋人;了解北京人的发现、北京人的特征等基础知识,思考北京人发现的科学意义;了解山顶洞人的基本情况。

二、过程与方法识读《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等图,掌握识图的基本方法,培养从图片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思考化石是怎样形成的?对于我们研究早期人类有什么作用?培养查阅历史资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重点: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发现及其特征。

难点:北京人的特征。

【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歌曲《大中国》]同学们,这首歌中唱道:“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家里盘着两条龙,是长江与黄河。

”长江和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在这里诞生了我国早期人类的典型代表——北京人,你知道他是怎样被发现的吗?你想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内容探究】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师:中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考古学者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发现了不同时期的古人类遗址。

[多媒体展示《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师:阅读课本第2页第二段文字,说一说中国境内最早的古人类是什么人。

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是怎样的?生:元谋人。

能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等。

师:中国地质科学院通过使用古地磁方法测定,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同时,元谋人会制造工具,表明他们已经进化成人了。

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多媒体展示《人类进化示意图》]师:古猿在劳动中进化为人类,所以劳动创造了人类。

师过渡:同学们,我们刚刚穿越时空隧道,回到了远古时代,见证了从猿到人的过程,使我们对人类的产生有了初步的认识。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全册教案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全册教案教案

新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类历史的起源,指导元谋人是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2.了解北京人发现的过程,指导根据化石推测北京人的特征及生产、生活的情况。

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提炼知识要点。

2.通过观察《人类进化示意图》《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说出人类进化的大致过程及我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情况,初步掌握阅读历史地图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我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是目前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2.通过讲述北京人遗址发掘过程中的小故事,体会考古学家执着探索的精神,结合北京人遗址中的考古发掘,认同北京人遗址在同期遗址中的重要地位。

教学重点:北京人教学难点:劳动创造人本身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的课件及资料图片,发给学生预习指导,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自主学习。

活动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程导入图片导入达尔文猿身像及达尔文真实画像设问:1.引导学生观察第一幅图片的特殊之处?2.观察第二幅图片,认识达尔文及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

学生观察图片,看看能不能发现这个猿身像的头是谁的,为什么要这样做?学生提前查阅资料,了解达尔文暨生物进化论。

设疑导入,从达尔文猿身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带入历史情境。

新课教学1.多媒体资料:人类进化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讲述人类由猿进化而来。

2.多媒体资料《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设问:(1)依据地图观察中国古人类主要分布在哪个流域,说明什么问题?(2)探索人类产生奥秘的时候,是依靠什么来判定远古人类生存、存在的时间的?3.牙齿的秘密——初识“元谋人”资料:首次报道:1965年5月,地质工作者在云南元谋进行地质考察时,偶然发现两颗浅灰色、石化程度很深的猿人牙齿化石,经研究发现,两枚牙齿同属于一个男性成年人个体,有明显的原始性状。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复习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复习教案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发现和生活状况。

2.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3.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

4.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5.尧舜禹的禅让。

6.大禹治水。

教学重点: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和生活状况;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和生活状况;黄帝对人类的贡献。

教学难点:“禅让”的含义以及对禅让制的评价;远古传说与历史事实的关系。

教学过程:【单元知识结构】【要点知识梳理】第一课、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A、我国境内早期的人类元谋人——我国境内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古人类。

时间:距今170万年地点:云南省元谋县地位: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人类。

特点:能够制作工具,知道用火。

B、北京人1、北京人的发现时间:至今70万-20万年发现时间:1921年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

2\北京人的特征3\北京人生产生活情况①工具:能够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打制粗糙的石器,称为打制石器,点状器\刮削器\石锤等,使用这种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使用天然火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学会用火使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②生活组织形式:生存环境险恶,个人无法生活,北京人过群居生活,一起获取食物;③用火:学会使用火,能保存火种,从而改善生存条件,增强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北京人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C、山顶洞人:3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顶洞打制石器, 已掌握钻孔技术和磨制技术,穿孔骨针是在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旧石器时代的缝纫工具,交换,爱美、群居生活。

第二课原始农耕生活原始农业的发展1、作物;1万年前,人工栽培农作物长江中下游稻北方黍、栗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黍、栗的国家。

稻、黍、栗的人工栽培是我们祖先为人类文明作出的重要贡献。

(完整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教案

(完整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教案

七年级上册复习教案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我国境内目前发现的最早的远古人类:元谋人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云南省元谋县山顶洞人比北京人的进步图:代表文化距今时间体质形态工具制造用火观念社会组织北京人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保留猿的某些特征打制粗糙的石器使用天然火原始人群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模样与现代人基本相同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人工取火懂得爱美死后埋葬按血缘结合起来的氏族第2 课原始的农耕生活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两个代表:原始人类距今时间发现地点生产活动生产工具住房用具穿着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七千年长江流域浙江省余姚市种植水稻饲养家畜磨制石器耒耜耕地干栏式房屋(水井)制造陶器玉器乐器学会纺织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五六千年黄河流域陕西西安种植粟和蔬菜,饲养猪狗;渔猎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半地穴式房屋彩陶(上有最早文字雏形)第3课远古传说一、炎黄联盟1、炎帝、黄帝是华夏族的始祖:黄帝部落与炎帝部落在阪泉大战,炎帝败,黄帝和炎帝联盟。

在涿鹿大败蚩尤。

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炎帝教民开垦耕地,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还制作乐器琴瑟,并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黄帝:人文初祖。

建宫室,制衣裳,挖井,发明舟车。

(嫘祖养蚕缫丝、仓颉造字、伶伦编乐谱)三、尧舜禹的禅让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用“禅让制”推举出的首领有尧、舜、禹。

大禹治水。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于社会变革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一、夏的建立和家天下禹传位于启,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夏(约公元前2070—约公元前1600年)都城阳城。

二、商汤灭夏桀、纣残暴失民心;商汤和武王仁义之举得民心;任用贤人(伊尹、姜尚),联合周边小国。

三、西周的分封制(目的:巩固统治)内容:①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封他们为诸侯。

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1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1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元谋人的生存年代、发现地点和发现的历史意义。

(2)知道北京人的生存年代、发现地点、体质特征、发现的意义以及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

(3)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和了解我国境内其他古人类遗址。

2.过程与方法(1)识读《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等图,掌握识图的基本方法,培养从图片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2)思考“化石是怎么形成的?对于我们研究早期人类有什么作用?”,培养查阅历史资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北京人。

难点:理解北京人生产、生活状况。

[教学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学习三块内容,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北京人的发现、北京人的特征。

第一部分内容与第二、三部分内容是包含关系,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包括了北京人;第二和第三部分递进关系,先介绍北京人的发现,再阐述北京人的特征和发现北京人的意义。

我国目前已发现旧石器古人类遗迹三四百处,遍布全国大多数省市。

事实证明,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

我国境内已确认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左右。

我国早期人类遗址中最著名的就是北京人遗址。

北京人的发现内容丰富,大量的遗骨、石器和用火遗迹,证明远古确有直立人存在,为“从猿到人”的伟大学说提供了有力证据。

2.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

他们刚由小学升入初中,面临着许多新变化;感知方式由听觉向视觉型转变;记忆方式由机械知识向意义识记转变;思维方式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转变;情绪、情感不断丰富深刻,但是容易冲动。

因而,在教学中应适当当地选取文字材料、图片和影像资料,并将它们结合在一起,更加直观地展现问题,不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理解、比较能力,激起学生对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

最新最全,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教案汇总

最新最全,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教案汇总
答案: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我国是世界上目前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古人类遗址遍布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等诸多流域,我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等。
过渡语: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元谋人,而更具代表性的是北京人。
板块二北京人的发现
(1)北京人遗址位于哪里?距今多少年?
(2)北京人遗址有哪些考古发现?这些发现有什么作用?
(2)看图片(见教材“半坡居民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复原图”),这种房屋主体分为两部分,一半在地上,一半在地下,屋里还有灶坑,这是为什么呀?
答案:因为半坡遗址位于黄河流域,冬天较冷,夏天较热。造成这种半地穴式的房子,可以冬暖夏凉,还为了防风。
(3)看图片(见教材“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据图说明我国原始农耕文化遗址的分布特点是什么?产生这种分布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2.比较半坡和河姆渡居民生产生活方面的异同,理解不同地域产生的文化截然不同。
3.知道中国原始农业的发展概况及重要标志,了解原始先民生产方式的转换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定居创造了条件。
4.通过本课学习,了解远古居民的进化史,体会人类征服自然的漫长和艰辛,从而更加珍爱生命,增强征服困难与挫折的意志。
2.北京人使用的石器:由图片可以看出,北京人使用的打制石器简单、粗糙,北京人用打制石器进行生产说明当时的生产力低下。
史料
积累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韩非子》
教学
反思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半坡和河姆渡居民各自生活的地域、种植的作物、使用的石器、房屋样式。
(2)结合图二,想一想北京人制作石器的技术如何?采用的方法是什么?这些石器有什么用途?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学设计

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知道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等等。

通过感知教材和搜集的相关资料,使学生知道炎帝、黄帝的创造对中华文明做出的奉献等。

二、学习目标识记远古传说中的主要人物以及汉族的前身和始祖,理解炎帝、黄帝与农业起源传说的实质,理解“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培养从传说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初步掌握用传说印证史实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热爱历史的情感,体会以禹为代表的远古居民的优秀品行,培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确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确定为:炎帝、黄帝对中华文明的奉献和华夏族的形成历史。

教学难点为:理解“禅让”的含义;了解传说与史实的联系和区别。

通过讲述历史故事、阅读历史材料,构建知识结构等多种途径,突破重难点, 采用情境创设法、问题探究法、史料分析法等,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提高学生感知、探究历史的兴趣,促进学生唯物史观和辩证思维的形成和发展。

落实历史核心素养,不宜过度挖掘。

四、教学流程包括:情境创设,导入新课;自主学习,构建结构;主题探究,精讲点拨;及时检测,稳固反应;课堂小结,板书设计五大环节。

一、复习提问或音乐赏析,导入新课1 .教师提问:通过前面的学习,大家知道人类是如何产生的吗?大局部学生能说出是从古猿进化而来,可顺带复习一下北京人的相关史实,然后继续发问:关于人类是如何产省的,大家还知道哪些小故事?学生能说出女蜗造人、上帝造人、外星人造人等等,教师点明:女蜗造人就属于古老的传说故事,那么传说故事可信吗?中华大地还有哪些脍炙人口的传说故事呢?就让我们走进第三课《古老的传说》。

2.播放音乐《黄帝颂》,展现:2011年4月5日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看完后以问题“黄帝只是传说中的一个人物,视频中的海内外华人为何要祭拜他”?学生分析后得出我们是炎黄的子孙。

我们的历史悠久绵长,我们是中华民族的子孙。

那么,就让我们带着崇敬的心情走进今天的第三课《古老的传说》。

1中国古代史 主题一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复习 安彩荣20191123

1中国古代史 主题一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复习  安彩荣20191123

骨哨
二、半坡人的社会状况
1.地点和距今年代
黄河中游的陕西 距今约五六千年
2.生产和生活特点
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开始种植粟; 住半地穴式房子; 饲养猪狗等动物; 会制造彩陶; 会纺线、织布、制衣。
分析:他们把房屋建造成此样的原因。
半地穴式:因半坡处于黄河流域,冬季比较寒冷,夏季 炎热,建半地穴式房屋可保证冬暖夏凉。 干栏式:浙江地区地势低洼,潮湿温热,建干栏式房屋 为了有良好的通风和防潮性能。
其特征是:(1)生产工具简单落后,以石刀、石铲、 石锄和棍棒等为主;(2)耕作方式原始粗放,采用刀耕火种; (3)主要从事简单协作的集体劳动,获取有限的生活资料, 维持低水平的共同生活需要。
史前时 期:中 国境内 早期人 类与文 明的起

炎帝、黄帝部落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民族
一、人文初祖——黄帝
贡献: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挖 井、发明舟车,为后世衣食住行奠 定了基础。嫘祖发明缫丝,仓颉发 明文字,伶伦编出乐谱。
中考连接
1.[2018•烟台中考]1982年,北京人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
遗产名录。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下
列表述正确的是(B )
A.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元谋人
B.会使用火和打制石器
C.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种植水稻 D.会建造房屋和使用陶器
C、D两项反映的是原 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彩陶
——彩陶
原始农耕文化
中国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阶段出现了原始农业的雏形, 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优越的自然条件孕育了南北两种不同 风格的农耕文化:河姆渡文化和半坡文化。原始农耕文化 的产生是人类发展史上的重大进步。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 的重要标志是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 制石器的发展。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单元教案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 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单元教案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 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知道北京人的特征,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

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知识与技能1.阅读教材,梳理元谋人、北京人两个远古人类遗址的概况,并比较二者的异同。

2.利用考古发掘的化石、遗迹,探究北京人的体貌特征、生产情况,并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依据。

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提炼知识要点。

2.通过观察《人类进化示意图》《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说出人类进化的大致过程及我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的分布情况,初步掌握识读历史地图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讲述北京人遗址发掘过程中的小故事,体会考古学家执著探索的精神,结合北京人遗址中的考古发掘,认同北京人遗址在同时期遗址中的重要地位。

重点北京人难点本课的难点是所讲内容距今久远,学生比较陌生,七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历史这门学科,只有依据考古发掘成果进行科学推断并结合必要的、合理的想象,才能理解和掌握本课的基本内容。

利用多媒体出示下列两幅图片:“达尔文猿身像”及真实画像。

问题一:引导学生观察教师出示的第一幅图片有何特殊之处?据你所知,世界上这样的生物存不存在?(人头,但却是猿身。

不存在)教师提问:是的,很明显,这是经过拼接之后的画面。

那么这个蓄着长胡子的人到底是谁?为什么被人嫁接了猿猴的身体呢?哪位同学知道在他的身上又发生了哪些有趣的故事呢?学生回答:达尔文,因其宣扬人类是由猿猴演变而来,宣传进化论思想,所以被神学者诋毁,才有了这样的画像。

教师引导:(出示第二幅图片),同学们说的很好,达尔文用生物进化理论彻底否定了神学家宣扬的“上帝造人说”,从自然科学的角度,阐述了生物进化的规律和特点,用科学的视角告诉人们人类的起源。

那么,中国境内的古人类起源于何时、何地?他们的生存、生活状况又如何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1.我国最早的人类是什么人?他们生活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学生根据课本回答) 2.那么,他们的生产和生活状况又是怎样的呢?(学生看书、讨论、交流)教师小结:据考古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在元谋人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发现了一些粗糙的石器,以及大量的炭屑和两小块烧骨,表明元谋人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知道使用火了。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单元教学设计-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单元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单元教学设计-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单元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1教学分析教学重点:北京人的发现教学难点:北京人的特征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自从有了人,就有了人类历史。

关于人类的起源,古今中外有许多美丽的神话传说。

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呢?(让学生思考后回答)师:(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有关人类起源,无论是西方的上帝造人,还是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都是神话传说。

那么,人类到底是怎样诞生的呢?谁是祖国境内最早的居民呢?他们又是怎样生活的?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1.图片展示:分别展示《元谋人复原图》《元谋人使用石器图》《元谋人劳动复原想象图》2.教师提问:(1)元谋人生活在哪里?(2)元谋人懂得哪些技术?(3)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提示:(1)云南元谋县(长江流域);(2)制作工具和使用火;(3)会不会制作工具。

3.教师小结: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目标导学二:北京人1.图片展示:分别展示《北京人头盖骨》《北京人复原头像》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并结合《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归纳北京人的生活地点和时间。

提示: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经测定距今约70万—20万年。

3.图片展示:4.观察比较:观察北京人复原头像和现代人头像,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方法点拨:从北京人的头骨、前额、眉骨、颧骨、鼻骨、嘴部等方面进行分析)提示:学生讨论回答。

5.教师补充: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6.图片展示:北京人制作的石器7.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并结合《北京人使用的石器》图片,了解归纳北京人使用的工具情况。

8.教师提问:为什么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共同进行获取食物的劳动?提示:这是由生产力水平的极端低下和环境的险恶决定的。

目标导学三:山顶洞人1.图片展示:2.教师提问:(1)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多少年?(2)他们的样貌有什么特征?提示:(1)距今约3万年。

专题01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教学设计)

专题01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教学设计)
课时
1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知道北京人的特征及发现的意义。
2.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
3.通过阅读教材,知道炎帝、黄帝的传说。
4.通过史料,知道化石是人类起源的重要证据
教学重点
1.掌握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黄帝炎帝时期、尧舜禹时期相关的基础知识。
5、通过探究案的设计,考察了对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的特征的掌握与应用,更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更能发散学生的吸收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2、本节课是一节复习课,所以在讲授过程中有一些地方学生已经知道了,所以课堂上出现了走神的情况。
课后补充
(学生提问)
神话传说并不一定都是假的,因为它是传说,都是人们口耳相传出来的,又缺乏确凿的证据来证明,所以,不具有科学性。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假的。但是考古发掘,它直接能证明其客观真实存在性。因此对历史研究有着重要的可靠的参考价值。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作业与板书设计】
【1.作业设计】
【2.板书设计】
2.通过“原始人的一天是如何度过的”,来巩固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原始人的一天是如何度过的”,来巩固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本课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基础知识相对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好理解。而且只要掌握了基础知识,探究部分相对于九年级的学生的认知能力来说阻碍性因素较小。但是由于“时间久远”学生的遗忘性相对较大。并且在整个初中学习中所涉及的历史研究的方法较多。学生相对记忆起来比较混乱。并在历史研究方法中,通过学生的自学,对哪一种历史研究方法能够更具有客观真实性了解的比较模糊。因此从这几个方面来说本单元的复习相对来说难度较大。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活动复习学案设计(无答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活动复习学案设计(无答案)

课题:第一单元中国境内人类活动【认定目标】:识记:元谋人和北京人的生存年代、发现地点和生产生活状况;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生活;远古传说了解:远古人类从低级到高级的演进过程;原始农耕文明的特征;传说时代;中华民族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融合起来的。

分析:北京人过群居生活的原因;禅让制所反映的历史现象。

重点:河姆渡、半坡居民的农耕生活;黄帝和炎帝对华夏族形成所作出的贡献。

难点:原始农耕文明的特征;如何区分史实与传说。

【成功之路】:(拾级而上,超越自我!)◆成功第一步:巩固基础、构建知识体系第一课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元谋人1、距今年代:2、发现地点:3、地位:是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

4、生产活动:元谋人已经能够(打制石器),知道(天然火)二、北京人(北京直立人)1、距今年代:2、发现地点:3、特征:①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能够。

②制造和使用石器;这种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叫作③北京人结成群体生活在一起,这种生活方式叫生活。

④北京人已经学会,还会。

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三、山顶洞人1、距今年代:2、发现地点:3、特征:①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②使用,已经掌握和技术;③已经懂得;④已经有爱美意识,有观念。

第二课原始农耕生活一、原始农业的发展1、距今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

2、世界上最早的栽培、和均发现于中国。

3、使用的时代,称为。

4、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有、的出现以及、的发展。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1、河姆渡人生活在流域2、距今年代:3、地点:位于河姆渡村;4、生产生活状况:①河姆渡人的房屋主要是式建筑;在河姆渡遗址发现了。

②河姆渡人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是;③农业工具以最为典型;家畜以、和为主;④河姆渡人会制作和;还有简单的乐器。

⑤河姆渡人运用技术,有中国最早的。

⑥河姆渡人懂得使用。

三、半坡居民的生活1、半坡居民生活在流域2、距今年代:3、地点:位于半坡村4、生产生活状况:①半坡人的房屋是房屋;②半坡人制造石器;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③半坡人主要种植;饲养和④半坡人的生活用具主要是,最具特色的为陶⑤半坡人有少量的,如⑥半坡人已经会从事简单的、第三课远古的传说一、炎黄联盟1、我国古代传说中、等是最著名的传说人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一、复习目标:
1.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2.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3.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二、重难点
重点:早期原始居民、原始农耕文明、黄帝──“人文初祖”
难点:正确认识尧舜禹的“禅让”的含义。

正确理解远古传说与历史事实的关系
三、回顾梳理:
(三)华夏之祖
(一)为什么中华民族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1、炎帝、黄帝是华夏族的始祖: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大败蚩尤,从此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华夏族也就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

2、、对中华文明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后人称为“人文初祖”。

(二)禅让制
1
尧、舜、禹时期,用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叫“制”。

四、典型引路
1.“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

”这一举措所起的积极作用是()
A.黄帝部落兼并了势力弱小的部落 B.扩大了黄帝部落的活动范围
C.扩大了黄帝部落的势力D.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孙中山先生曾说:“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

世界文明,唯有为我先。

”下列史实符合此话含义的是()
①发明舟车②建造宫室③养蚕缫丝④发明文字⑤编出乐谱⑥冶炼青铜器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⑤⑥
D.②③④⑤⑥.
五、对应练习
1.下列关于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不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居住地区不同②体质特征不同③取火方式不同④装饰品不同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有了人类,就有了人类社会。

我国境内的人类活动至少出现在 ( )
A.三、四百万年前 B.170万年前C.70-20万年前D.公元前21世纪
2.考古人员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

这说明北京人:()
A.会建造房屋 B.会使用天然火 C.会制造彩陶 D.会种植水稻
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农业出现后,
远古人类开始建造房屋,过起定居的生活。

右图干栏式房屋是
下列哪一个远古人类的房屋样式?()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4.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此地半坡原始居民在世
界上最早种植的农作物是()
A.水稻 B.玉米 C.粟 D.占城稻
5.北京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吉祥物是5个具有民族特色的福娃,其中
福娃贝贝的头部文饰,借鉴了中国古代彩陶中的鱼纹装饰图案.看到这个可
爱的福娃,我们应该感谢制造这种彩陶的(图略)()
A北京人 B河母渡原始居民
C半坡原始居民 D大汶口原始居民
6.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的民族,下列被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
始祖的是()
①炎帝②黄帝③尧④舜.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7.“距今约七十至二十万年,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已经会使用天然火”。

请你判断他属于()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原始人
18. 传说中的黄帝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是因为他对中华民族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下列图片反映黄帝贡献的是 3
①建房②造船③制衣④造车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六、反馈矫正
1、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材料二:“北京人生活的洞穴里,用火遗迹十分集中。

灰烬堆积很厚,最厚处有6米。

”材料三:“上古之世……民多疾病。

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1)在材料一所述的险恶环境下,北京人只能过什么样的生活?
(2)材料二证明了什么?它所证明的史实有什么意义?
(3)材料三反映了原始居民生活的一个什么重大变化?从什么时代开始出现这种现象?
七、归纳提升
中华文明的起源(原始社会)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元谋人、北京人、
原始农耕居民: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
华夏之祖:炎黄战蚩尤(涿鹿之战)→人文初祖(炎帝、黄帝)尧、舜、禹→“禅让”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