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第四章 《中国史学史》 马工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没有提供更详细的记载。
第四节 历史撰述的多方面成就
七、佛教史籍的发展
隋唐时期,佛教史籍有了进一步发展,而且具有 前后相衔接的特点。依前例, 这里也略举一二,以窥全貌。 • 《历代三宝记》,十五卷,隋费长房撰。 • 《续高僧传》,三十卷,唐道宣撰。 • 《广弘明集》,三十卷,唐道宣撰。 • 《法苑珠林》,一百卷,唐道世撰。 • 《开元释教录》,二十卷,唐智癉撰。
既朝廷有知意者,遂以载笔见推。由是三为史百度文库,再入东 观。每唯皇家受命,多历年所,史官所编,粗惟纪录。至于纪 、传及志,则皆未有其书。……凡所著述,尝欲行其旧议。而 当时同作诸士及监修贵臣,每与其凿枘相违,龃龉难入。故其 所载削,皆与俗浮沉。虽自谓依违苟从,然犹大为史官所嫉。 嗟乎!虽任当其职,而吾道不行;见用于时,而美志不遂。郁 怏孤愤,无以寄怀。必寝而不言,嘿而无述,又恐没世之后, 谁知予者。故退而私撰 《史通》,以见其志。
• 《通典》作为中国古代史学上“三通”以至“九通”之首 ,不仅在制度史研究方面,而且在历史理论研究方面,都 有许多新的创造,在中国史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
第四节 历史撰述的多方面成就
一、《帝王略论》与 《贞观政要》
• 《帝王略论》以问对的形式、比较的方法,用来 评论历代帝王的贤愚,在历史撰述上有其新意: ①提出关于“人君之量”的见解;②分别肯定一 些君主的历史作用;③着意于成败得失的总结。
第一节 史官的设立和官修正史的成就
二、重修《晋书》和《南史》《北史》
• 关于重修《晋书》。 • 关于《南史》《北史》。李延寿撰《南史》《北史》
,在撰述思想上继承了李大师的主旨,在具体撰述上 并未采取“编年以备南北”的形式,而有所变通。
李延寿之书亦近世之佳史也。虽于祥诙嘲小事无所 不载,然叙事简径,比于南北正史,无烦冗芜秽之辞。 窃谓陈寿之后,惟延寿可以亚之也。
——吴兢《贞观政要·文史》
第二节 刘知幾与《史通》
一、史学家批判意识的滋长
• 《史通》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史学进入一个更高的 自觉阶段,是史学思想和史学理论发展的新转折。
• 《史通》内篇是全书的主要部分,着重阐述史书的 体裁、体例、史料采集、表述要求和撰史原则,而 以评论纪传体史书体例为主。外篇论述史官制度、 正史源流,杂评史家、史著得失,并略申作者在历 史认识上的一些见解。
第四章 隋唐时期史学
• 第一节 史官的设立和官修正史的成就 • 第二节 刘知幾与《史通》 • 第三节 典制体史书《通典》的旨趣及
其史学价值 • 第四节 历史撰述的多方面成就
概说
隋唐时期(581—907),史学在继续发展中出现 了新的气象、新的转折。一是皇家加强了对修史的管 理,设立了专门的修史机构——史馆,完善了相应的 史官制度,官修史书成绩斐然。二是史学在思想文化 领域中卓然自立的地位得到了社会的承认,这在文献 整理和科举考试方面反映得尤为突出。三是出现了评 论史学的专书,标志着史学的发展进入到更加自觉的 阶段。四是出现了系统的典制体史书,表明制度史的 撰述受到史学家的重视,从而丰富了史学的内涵,扩 大了历史撰述的领域。
第一节 史官的设立和官修正史的成就
一、五代史纪传和 《五代史志》
• “五代史”包括:《梁书》56卷、《陈书》36卷、 《齐书》50卷、《周书》50卷、《隋书》55卷。
• 五代史在编次上讲究以类相从的方法,除各类传外 ,其他列传也有不少是略按“义类”“类会”编次 的。
• 五代史只有纪、传而没有志。《五代史志》综叙梁 、陈、齐、周、隋五朝典章制度,与 “五代史”纪 传相配合。
——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序》
第四节 历史撰述的多方面成就
三、关于域外情况的记述
历史撰述中有这样一种情况,即 “正史”中的民族史专 篇,有的已超越当时或今日国境的范围,这就涉及对当时或今 日域外情况的记述了,其中有些记述是很有价值的。 • 隋唐时期,有一些关于中外交通和域外情况的撰述,其中贾
耽的《皇华四达记》和杜环的《经行记》是很重要的著作。 • 《大唐西域记》是玄奘应唐太宗的要求,记述其西行 “求
——吴兢《贞观政要·序》
第四节 历史撰述的多方面成就
二、地理书的撰述
• 有隋一代,在地理书的撰述方面多有成就,如《诸郡物产土 俗记》《区宇图志》《诸州图经集》等。
• 唐人的地理书著作,一个突出的特点,是沿袭隋朝的反映统 一政治局面的地理书数量颇多,有的著作部帙很大。如《括 地志》《长安四年十道图》《十道图》《贞元十道录》等。
——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一九二《经籍考十九》
第一节 史官的设立和官修正史的成就
三、实录和国史
• 隋唐皇朝重视修撰起居注、实录和国史,这是时人关 于本朝史的撰述
• 五代时,史家们撰写《唐书》(后世称《旧唐书》) ,唐代实录和国史以及会要等,都是最宝贵的历史资 料。
至德二载十一月二十七日,修史官太常少卿于休烈奏曰: “《国史》一百六卷,《开元实录》四十七卷,《起居注》并 余书三千六百八十二卷,在兴庆宫史馆,并被逆贼焚烧。且国 史、实录,圣朝大典,修撰多时,今并无本。望委御史台推勘 史馆所由,并令府县搜访。有人收得国史、实录,能送官司, 重加购赏。若是官书,并舍其罪,得一部超授官,一卷赏绢十 疋。”数月惟得一两卷。前修史官工部侍郎韦述,贼陷入东京 ,至是,以其家先藏 《国史》一百一十三卷送官。
• 唐代的历史笔记的文献价值,后来在司马光撰《资治通鉴》时 被广泛采用而得到较大的发挥。
第四节 历史撰述的多方面成就
六、《会要》的编撰
在丰富的唐代史学中,唐代学人还创造了一种新 的史书表现形式——会要,这是一种介于典制史与类 书之间的史书形式。 • 唐代学人先后两次编撰会要:第一次是在唐德宗时
期,第二次是在唐宣宗时期。 • 这两次撰述,总计八十卷,除成书年代、撰人外,
——《旧唐书》卷一四七《杜佑传》
第三节 典制体史书《通典》的旨趣及 其史学价值
二、典制体通史的开创之作《通典》
• 《通典》创造了综合性的典制体通史形式,奠定了 独立的制度史撰述的基础,扩大了历史研究和撰述 的领域。
• 《通典》在内容和体裁上最显著的特点,是以制度 分门立目。
• 《通典》除分门立目外,还有两个特点,一是讲求 会通,二是重视论议。
——王溥《唐会要》卷六三《史馆上·修国史》
贞观十四年,太宗谓房玄龄曰:“朕每观前代史书 ,彰善瘅恶,足为将来规诫。不知自古当代国史,何 因不令帝王亲见之?”对曰:“国史既善恶必书,庶 几人主不为非法。止应畏有忤旨,故不得见也。”太 宗曰:“朕意殊不同古人。今欲自看国史者,盖有善 事,固不须论;若有不善,亦欲以为鉴诫,使得自修 改耳。卿可撰录进来。”玄龄等遂删略国史为编年体 ,撰高祖、太宗实录各二十卷,表上之。
夫理道之先在乎行教化,教化之本在乎足衣食。《易》 称聚人曰财。《洪范》八政,一曰食,二曰货。《管子》曰: “仓廪实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夫子曰:“既富而教。” 斯之谓矣。夫行教化在乎设职官,设职官在乎审官才,审官才 在乎精选举,制礼以端其俗,立乐以和其心,此先哲王致治之 大方也。故职官设然后兴礼乐焉,教化隳然后用刑罚焉,列州 郡俾分领焉,置边防遏戎狄焉。是以食货为之首,选举次之, 职官又次之,礼又次之,乐又次之,刑又次之,州郡又次之, 边防末之。或览之者庶知篇第之旨也。
• 其中大部分著作已经失传,而流传至今且又反映唐代统一局 面之地理建置的重要著作即李吉甫所著《元和郡县图志》, 就显得格外珍贵了。
吉甫当元圣抚运之初……以为成当今之务,树将 来之势,则莫若版图地理之为切也……况古今言地理 者凡数十家,尚古远者或搜古而略今,采谣俗者多传 疑而失实,饰州邦而叙人物,因丘墓而征鬼神,流于 异端,莫切根要。至于丘壤山川,攻守利害,本于地 理者,皆略而不书,将何以佐明王扼天下之吭,制群 生之命,收地保势胜之利,示形束壤制之端,此微臣 之所以精研,圣后之所宜周览也。
——杜佑《通典》书首
第三节 典制体史书《通典》的旨趣及 其史学价值
三、杜佑史论的特色
• 关于《通典》史论的形式。《通典》的史论,有多样的形 式,包含序、论、说、议、评。
• 从今天的认识来看,序、论、说、议、评的区别和运用, 反映了杜佑治学的严谨和考量的细致,但这种区别又都包 含在议论这个大范畴之中,本无截然划分的界限。
第四节 历史撰述的多方面成就
五、历史笔记的兴起
• 唐代历史笔记的发展跟唐代小说笔记的发展在进程上颇相近, 即它们各按照自己的特点发展而达到较成熟的阶段。
• 唐代历史琐闻笔记,因其作者的身份、见识、兴趣、视野的不 同而具有各自的特点和价值。
• 唐代历史笔记所记虽不及正史系统、全面,但在揭示时代特点 和社会风貌方面,少有拘谨、言简意赅而具有独特的价值。
陈垣论《开元释教录》“后来居上”的优势:
凡事创者难为功,因者易为力,著书亦然。开元 录之前,已有诸家目录及僧传,此书集诸家之成,而 补其阙漏,订其讹误。有旧录以为失译而并未失译者 ,有旧录未详时代而今已知其时代者,有旧录译人误 而今特正之者,可称后来居上。
——陈垣《中国佛教史籍概论》
思考题:
• 1、简述唐朝史馆的设立及修撰“正史”的成就? • 2、怎样看待刘知几《史通》史学批评的理论体系? • 3、试论杜佑《通典》的撰述旨趣及其在历史编纂上
• 《帝王略论》是一部史论著作,与此不同的是, 《贞观政要》是一部政论著作。
太宗时,政化良足可观,振古而来,未之有也。至于垂 世立教之美,典谟谏奏之词,可以弘阐大猷,增崇至道者,爰 命下才,备加甄录,体制大略,咸发成规。于是缀集所闻,参 详旧史,撮其指要,举其宏纲,词兼质文,义在惩劝,人伦之 纪备矣,军国之政存焉。凡一帙十卷,合四十篇,名曰 《贞 观政要》。庶乎有国有家者克遵前轨,择善而从,则可久之业 益彰矣,可大之功尤著矣,岂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而已 哉!
第三节 典制体史书《通典》的旨趣及 其史学价值
一、杜佑的经世致用史学思想
• 经邦、致用,是杜佑史学思想的核心。 • 杜佑的经邦、致用的史学思想有三个鲜明的特点:
①具有大胆的批判精神;②重实际,讲功效,把对 历史的认识转化为现实的实践;③把握了社会的症 结,反映了时代的要求。
夫《孝经》《尚书》《毛诗》《周易》《三 传》,皆父子君臣之要道,十伦五教之宏纲,如 日月之下临,天地之大德,百王是式,终古攸遵 。然多记言,罕存法制,愚管窥测,莫达高深, 辄肆荒虚,诚为亿度。每念懵学,莫探政经,略 观历代众贤著论,多陈紊失之弊,或阙匡拯之方 。
——刘知幾《史通·自叙》
第二节 刘知幾与《史通》
二、系统的史学批评著作《史通》
• 关于史书内容 • 关于编撰方法 • 关于体裁、体例 • 关于文字表述 • 关于撰述原则 • 关于史学功用
苟史官不绝,竹帛长存,则其人已亡,杳成空 寂,而其事如在,皎同星汉。用使后之学者,坐披 囊箧,而神交万古;不出户庭,而穷览千载。见贤 而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若乃 《春秋》成而逆子 惧,南史至而贼臣书,其记事载言也则如彼,其劝 善惩恶也又如此。由斯而言,则史之为用,其利甚 博,乃生人之急务,为国家之要道。有国有家者, 其可缺之哉!
——刘知幾《史通·史官建置》
第二节 刘知幾与《史通》
三、刘知幾论“史才三长”
礼部尚书郑惟忠尝问子玄曰: “自古已来,文士多而史才 少,何也?”对曰:“史才须有三长,世无其人,故史才少也 。三长,谓才也,学也,识也。夫有学而无才,亦犹有良田百 顷、黄金满鬭,而使愚者营生,终不能致于货殖者矣。如有才 而无学,亦犹思兼匠石,巧若公输,而家无螰楠斧斤,终不果 成其宫室者矣。犹须好是正直,善恶必书,使骄主贼臣,所以 知惧,此则为虎傅翼,善无可加,所向无敌者矣。脱苟非其才 ,不可叨居史任。自古已来,能应斯目者,罕见其人。”时人 以为知言。 (《旧唐书》本传)
法”的经过和沿途所见所闻。
第四节 历史撰述的多方面成就
四、民族史撰述的新进展
隋唐时期,活跃于中国历史舞台上的少数民族主要是吐 谷浑、突厥、回鹘,以及吐蕃、南诏、岭南、渤海等地区的有 关民族。这些民族或以其本民族文字进行历史撰述,或者由中 原史学家对其历史予以记载,呈示出民族史撰述的新进展。 • 关于吐谷浑的史学撰述 • 关于突厥族史学 • 关于回鹘族史学 • 关于初期的藏族史学 • 关于南诏时期各族史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