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甜的梦——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评课记录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评课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评课说到“分米”和“毫米”,很多小伙伴一开始肯定会觉得头大,怎么弄得明明都是“米”这个单位,结果一拆开就成了分分合合,弄得自己都不明白到底该怎么用。
其实呢,分米和毫米都是我们生活中常常接触到的单位,尤其是当我们在做一些测量、计算的时候,真心觉得它们挺好用的,只是我们没有好好去了解它们。
先不急,咱们来慢慢捋一捋。
记得我小时候第一次接触到分米和毫米时,真的是完全迷糊了。
你看,米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大单位,大家都知道,像我们平常说的“一米高”,好像就能形容一个人的身高了,可是到了“分米”和“毫米”这两个单位,瞬间就让人觉得有点距离。
要不然你看看“分米”,它就像个轻轻松松的小兄弟,明明是米的十等分,听起来好像挺简单,可是实际使用起来,总是搞不清楚。
说实话,谁能想到米和分米之间,居然会有这么多的小细节呢?讲到“分米”吧,其实它就是“米”的十分之一。
也就是说,如果你有一米长,那一分就是十公分,虽然它比米要短,但又比毫米要长。
这不就给我们多了一个便利,能更细致地测量那些比米小,但又不至于小到毫米的东西。
像我们平常量一些稍微长一点的物品,比如桌子的长度,窗户的宽度,或者那种刚好适合你身高的书架,大部分时候用“分米”来衡量最合适不过了。
它的长度适中,不会太大也不会太小,既能清晰表达,又不至于让你弄得一头雾水。
说到“毫米”,那就更有意思了。
它比“分米”要小得多,真的是细到让你不敢相信。
毫米是一米的千分之一,一厘米的十分之一。
说实话,很多人提到毫米时,脑袋里第一个想到的可能就是“那玩意儿真小,拿个尺子量也得小心翼翼的”。
是的,毫米就是用来测量那些非常微小的东西的,比如咱们手上那根细细的头发,或者那小小的针尖,像这种小巧精致的东西,只有毫米才能精准地量出来。
用它来量尺寸,你绝对不会觉得它多余,反而觉得“哇,这个工具简直就是精确到极致”。
可是,你要真把毫米用在大物件上,像是量一根大木头,那就真的是瞎折腾了,因为它的刻度太小,没法显示那种“大范围”的长度,完全是大材小用。
(完整word版)《分米和毫米》评课稿
(完整word版)《分米和毫米》评课稿
《分米和毫米》评课稿
今天夏老师执教《分米和毫米》这一课,是学生在学习了米和厘米的基础上展开的,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认识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 1 分米、 1 毫米的表象,并能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来估计生活中一些常见物品的长度,可以说夏老师的这堂课重点突出,环节清晰,层次分明,主要有以下几个特色:1、引入新颖
这节课夏老师以孙悟空的金箍棒引入,通过金箍棒的可长可短,让学生比划一下1米和1厘米的长度,唤醒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认知,接着问学生一盒饮料高多少,紧接着问1根吸管长1(),让学生填写合适的单位,此时学生产生了分歧,因为利用已经学过的米和厘米这两个单位,无法正确的描述吸管的长度,那么就必须产生一个新的长度单位,而且这个单位要介于米和厘米之间,那就是分米,从而顺利的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动手操作
这节课夏老师通过让学生认一认、画一画、比一比、找一找等活动,让学生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概念,再通过找一找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也是1分米、1毫米的活动,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丰富加深1分米、1毫米的表象,体会数学与周围生活的密切联系。
最后通过一起数一数的方式,认识到米和分米,厘米和毫米的内在联系,总结出4个长度单位相邻之间的关系,进行系统的总结,深化知识的认识。
二年级下数学评课稿分米、毫米的认识_苏教版
二年级下数学评课稿分米、毫米的认识_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分米、毫米的认识》评课稿《分米和毫米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了一定的用尺度量能力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
对于新的计量单位毫米,学生通过使用直尺,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计量单位分米虽然不常用,但它对学生理解长度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是很有必要的。
新的课程标准的根本目的在于为个体的发展服务。
个性的和谐,理性的培养,情操的陶冶,身心发展的平衡等都是新课标所追求的目标。
基于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除了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这个知识目标外,重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存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简单的推理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在操作中培养学生的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田老师精心设计教案,教学过程清晰流畅,长度模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本节课中就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田老师让学生在尺子上快速找出1分米,在老师的演示下,学生能很快的找出从0刻度到10厘米处,就是1分米;这时候教师并有得到满足,而是继续追问,你能从不同的地方找出1分米吗?学生的思维马上活跃起来了,答案多种多样。
田老师让学生试画1分米长的线段,同样也是如此,教师的思维灵活成就了学生的思维灵活,真正的让学生思维活了起来。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长度观念。
田老师紧紧围绕本节课的重点进行教学,让学生数一数、找一找、说一说、比一比,建立分米和毫米的长度模型。
在教学《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时,对于米、分米、厘米、毫米的进率关系,田老师没有硬性灌输,而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经验出发对教师所讲的1小格就是1毫米,10厘米就是1分米,重新加以解释,重新建构起新的认知结构。
《认识分米和毫米》的评课(优秀范文二篇)
《认识分米和毫米》的评课(优秀范文二篇)本站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认识分米和毫米》的评课(优秀范文二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本站还可以找到更多《《认识分米和毫米》的评课(优秀范文二篇)》。
第一篇:《毫米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一、说教材毫米的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节。
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厘米、米以及怎样测量物体长度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会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因此本节课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能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条件。
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节课可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实际测量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
2、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
3、使学生感悟到知识源于生活。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
教学难点: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形成表象。
二、说教法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新大纲也明确指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
因此为了全面、准确地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我将注意: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
一旦学生对知识产生了兴趣,就会主动探索、积极学习。
在教学中,我抓住了小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课堂开始,就设计了猜一猜老师手中两本书哪本比较厚,哪本比较薄这一活动,一下子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学生自然的全身心的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和探究中。
2、给学生充分的空间传统的教学老师包办过多,恨不得把许多知识瞬间都灌注给学生,留给孩子时间和空间过少,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评课稿4篇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评课稿4篇《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评课稿4篇《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评课稿1今天听了一节《认识分米和毫米》。
“认识分米和毫米”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的,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并且通过学生自己的实际测量,感悟并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了解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在实际生活中提高估测能力;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这节课田老师上得很精彩,也很扎实,我感触颇深。
下面我就这一节课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教学长度单位时首先要引出单位。
田老师从学生已经认识的两个长度单位入手,先让学生回顾米和厘米两个长度单位,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有利于学生新知的掌握。
比如:让学生比划出一米和一厘米的长度,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然后让学生再去填上合适的单位,一幢楼房高20();一盒饮料8()。
在“饮料盒8厘米后,设计了一个吸管1()”,由此激起学生探寻厘米以外的长度单位的强烈愿望,这样就非常自然地过渡到了新课分米的认识。
在讲授1分米有多长,教师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分米”变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表象――找1分米的实际长度,放手让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扩大学生的探索空间,让学生对问题进行独立探索发现、讨论交流,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成果。
田老师在教授分米,知道单凭听讲接受是不够的,一个长度单位的建立,不可能一蹴而就。
而是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有效的环节,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不断地感受,逐步地强化。
通过让学生认一认、找一找、量一量、、画一画等一系列多种感官参与的活动,帮助学生比较清晰地建立了对分米和毫米的表象,所以在让学生交流一分米到底有长,让学生看着直尺找一找一分米是从刻度几到刻度几,有学生回答从刻度“0”到刻度“10”,有学生回答从刻度“1”到刻度“11”等等,教师的问题具有启发性,带动了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回答的丰富多彩。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甜甜的梦-毫米和分米的认识》课堂实录
甜甜的梦—毫米和分米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和实际测量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单位。
2、知道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并能进行长度间的简单换算3、经历实际测量过程,体会体会长度单位在实际测量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和生活的联系,产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关注,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重难点教学重点:毫米、分米长度概念的建立。
教学难点: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和估测。
三、教学准备直尺、1角硬币、一元硬币等。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甜甜做了一个美妙的梦,我们观察一下甜甜的梦境吧。
师:大家看,他梦见谁了?师:齐天大圣在向小朋友们展示他的金箍棒呢!变小……小……变成1分米长了!可以放在甜甜的手心里了。
还能变得更小呢,小……小……变成5毫米长了,放在了齐天大圣的耳朵里了。
师:我相信很多同学都发现了数学信息,那么谁能来说一说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生:5毫米有多长?生:1分米有多长?师:想要知道5毫米有多长,那我们只要知道1毫米有多长就可以了,所以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两位新朋友——分米和毫米。
板书课题:毫米和分米的认识。
(二)、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1、认识毫米师:孙悟空能把5毫米的金箍棒放进耳朵里,说明了什么?(毫米很小)师:那1毫米有多长呢?你来猜一猜。
(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教师总结:(幻灯片出示)尺子上1厘米中间有10个小格,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毫米用mm表示。
板书:1厘米=10毫米师:那你们现在知道1毫米到底有多长了吗?能不能用手比一下?你有什么感觉?根据学生回答适时点拨:毫米很小,所以孙悟空能把5毫米长的金箍棒放在耳朵里。
师:同学们想一想或观察一下周围的物体,哪些物体的长度(厚、高、宽)约是1毫米呢?生1:一粒小米的长、一粒大米的宽大约是1毫米生2:一枚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2、认识分米师:孙悟空把金箍棒变成了1分米放到了甜甜的手心里,通过图片,你能猜一猜1分米有多长吗?(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在进行测量活动时,我发现我的手长约10厘米,一支粉笔长约10厘米,刻度尺上10厘米的这一段长度还可以说成是1分米。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评课稿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评课稿《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评课稿通用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评课稿准备工作,所谓评课,顾名思义,即评价课堂教学,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
我们应该怎么写评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评课稿通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评课稿通用1“认识分米和毫米”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教材旨在实际活动中让学生感知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长度表象;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了解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在实际生活中提高估测能力;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本节课中还存在一些不足:1.对分米长度单位的认识,没有像前面讲毫米时学生就觉得需要一个新的长度单位,感觉分米就像是告诉学生,强求学生要学习和掌握的。
如可以让学生通过测量课桌面的长。
2.学生在生活中找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和1分米的物体时,找到的物体太少,学生的思维太窄,平时不留心观察生活。
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渗透热爱生活,观察生活的意识。
3.教师语言不够准确,如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和1分米,自己少说了大约。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评课稿通用2《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这一课是学生在学习了米和厘米,这一内容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这一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表象,并能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来估计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品的长度。
在这堂课中,教学分米这个概念时,我让学生测量自己的文具盒的长,(大约20厘米)然后就直接让学生来观察自己的直尺上的刻度,告诉学生:由于人们经常要以10厘米作标准去估计、度量一些物体的长度,所以把10厘米换成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从而来引入其中10厘米就是1分米,让学生体会到了分米产生的过程和必要性,再来让学生说说刚才测量的文具盒的长和宽各是几分米,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手来比划一下1分米是多长,建立1分米的`表象。
二甜甜的梦——《认识毫米和分米》(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二甜甜的梦——《认识毫米和分米》(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我今天要给大家上课的内容是《认识毫米和分米》,这是二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教材中的一章节。
在这一节课中,我希望能让学生们了解毫米和分米的长度单位,并学会如何进行换算。
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毫米和分米的长度单位,能正确地进行换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我也希望学生们能通过实践活动,提高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先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们观察生活中常见的长度单位,如尺子、尺码等。
接着,我会讲解毫米和分米的概念,并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们掌握如何进行换算。
在讲解过程中,我会配合板书设计,以直观的方式展示毫米和分米的换算关系。
我还会设计一些随堂练习,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就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
例如,我会让学生们用尺子测量教室的长度,并换算成毫米和分米。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们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在教具与学具准备方面,我会准备一些尺子、尺码和练习题。
学生们则需要准备一支笔和一张纸,以便记录和解答问题。
在作业设计方面,我会布置一些有关毫米和分米的练习题,让学生们课后进行巩固。
例如,我会让学生们用尺子测量自己的身高,并换算成毫米和分米。
这样既能让学生们运用所学知识,又能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课后,我会进行反思和拓展延伸。
我会思考课堂上学生的反应和掌握情况,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调整。
同时,我还会寻找一些相关的拓展材料,让学生们了解更多关于长度单位的知识。
总的来说,我希望通过这一节课,让学生们能够掌握毫米和分米的长度单位,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进行运用。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认为需要特别关注的。
学生对于长度单位的认知和理解是一个重点也是难点。
在引入毫米和分米这一概念时,学生可能对于这两个单位的大小和换算关系感到困惑。
因此,我会在课堂上通过实物展示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毫米和分米的长度,并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换算的方法。
二甜甜的梦——分米、毫米的认识(教案)青岛版(五四学制)二年级下册数学
二甜甜的梦——分米、毫米的认识(教案)青岛版(五四学制)二年级下册数学在甜甜的梦境中,分米和毫米的世界缤纷多彩,充满了奇妙的探索。
今天,我将带领我的学生们一同走进这个微观而美妙的世界,通过《青岛版(五四学制)二年级下册数学》的第四章第二节《分米、毫米的认识》,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长度单位的美妙,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空间观念。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是第四章第二节《分米、毫米的认识》,我们将通过观察、操作、实践等活动,让学生认识分米和毫米这两个长度单位,掌握它们之间的进率,并能够运用它们进行简单的长度测量和估计。
二、教学目标1. 认识分米和毫米,了解它们之间的进率。
2. 能够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长度测量和估计。
3. 培养观察力、动手能力和空间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难点则是让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测量中,进行长度的估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分米和毫米的模型。
2. 测量工具(尺子、卷尺等)。
3. 实践材料(如绳子、纸条等)。
4. 练习题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让学生们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如桌子、椅子、书本等,引导他们发现长度单位的存在,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物品的长度用什么单位来表示吗?”2. 新课导入:我会通过分米和毫米的模型,向学生们介绍这两个长度单位,并讲解它们之间的进率。
3. 实践操作:学生们分组进行实践,使用测量工具对教室里的物品进行长度测量,并记录结果。
4. 例题讲解:我会选取一些典型的例题,如长度换算、长度估计等,引导学生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解答。
5. 随堂练习:学生们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分米、毫米的认识1. 分米和毫米的概念2. 分米和毫米的进率3. 实践应用七、作业设计1. 请同学们运用分米和毫米测量家里的物品长度,并记录结果。
2. 完成练习题:13题。
二年级下数学评课稿分米、毫米认识苏教版学习文档
二年级数学下册《分米、毫米的认识》评课稿《分米和毫米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了必定的用尺胸怀能力的基础之长进行教课的。
关于新的计量单位毫米,学生经过使用直尺,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计量单位分米固然不常用,但它对学生理解长度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是很有必需的。
新的课程标准的根本目的在于为个体的发展服务。
个性的和睦,理性的培育,情操的陶冶,身心发展的均衡等都是新课标所追求的目标。
鉴于此,本节课的教课目的除了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成立 1 分米、 1 毫米长度观点,知道 1 厘米= 10 毫米, 1 分米= 10 厘米, 1 米= 10 分米,这个知识目标外,重在指引学生探究知识间的内存联系,培育学生的察看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简单的推理能力及解决实质问题的能力,同时联合详细内容向学生浸透长度单位,根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在操作中培育学生的仔细、仔细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的踊跃性。
田老师精心设计教课设计,教课过程清楚流利,环环相扣,教课成效明显。
详细表现为:一、有效复习,引起矛盾,为分米的认识作好铺垫。
在导入部分,田老师设计了这样的几个问题:“大家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吗?你能用手比划一下 1 米和 1 厘米的长度吗 ?一般状况下,我们什么时候用米作单位 ?什么时候用厘米作单位 ?”,这样一来就唤起了学生对长度单位的体验,激活了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也为下边学习分米、毫米作好了知识准备。
产生学习的需假如学生学习的动力。
在田老师的讲堂上被表现的淋漓尽致,分米观点的引出是在复习厘米和米的知识时奇妙引出的:“一根吸管长 1 ()”,让学生填适合的单位,这时候学生的答案就有了分歧,有说厘米,有说米,还有说分米,问题的出现为新单位的学习埋下了伏笔,让学生为需要而学习。
这样的复习是有效的。
本环环节的设计奇妙之处就是将知识简单化,让学生在量的过程中成立 1 分米的长度观点。
语言精练,使学生理解 10 厘米,还能够有此外一种表述方法。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评课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评课》今天我们上了一节关于“分米和毫米的认识”的数学课,这节课真的超级有趣,现在我就来给大家讲讲我的感受。
上课铃一响,老师就笑眯眯地走进了教室,手里还拿着一些尺子、铅笔还有小纸条。
一开始,老师没有直接讲新知识,而是给我们出了一个小谜语:“身体细又长,肚里长黑线,别看它不起眼,学问可大啦。
”我们一下子就猜到是尺子,大家都笑了起来,课堂的气氛一下子就轻松了。
然后老师就拿出了一把尺子,指着上面的刻度问我们:“同学们,我们之前已经学过了厘米,那除了厘米,在尺子上还能发现什么呢?”大家都开始认真地看尺子,我也不例外。
突然,有个同学举手说:“老师,我发现尺子上还有比厘米大的刻度。
”老师笑着点点头,说:“对啦,这个刻度就是分米。
那谁能来说一说,从刻度 0 到刻度 10 是多少厘米,又是多少分米呢?”同学们都开始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我也赶紧拿起尺子看。
讨论了一会儿,老师让我们安静下来,开始给我们讲解分米的知识。
老师说:“10 厘米就是 1 分米,分米可以用字母‘dm’来表示。
”说完,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1 分米 = 10 厘米”“dm”这些内容。
为了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老师还让我们用手比划一下 1 分米的长度,又让我们找一找身边长度大约是 1 分米的东西。
我发现我的铅笔盒的长度差不多就是 1 分米,特别好玩。
学完了分米,老师又开始教我们认识毫米。
老师拿出一张小纸条,对我们说:“同学们,现在我把这张纸条对着尺子上的刻度,看看能发现什么。
”我们都盯着老师的动作,只见老师把纸条的一端对着刻度 0,另一端对着刻度 3,但是在刻度 3 后面,还有一些更小的刻度。
老师说:“这些更小的刻度就是毫米,1 厘米里面有 10 个小格,每个小格的长度就是 1 毫米。
毫米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
”接着,老师又让我们数一数 1 厘米里有多少毫米,我们都数得特别认真。
为了让我们更清楚地感受毫米的长度,老师让我们拿出一张纸,用尺子量一量它的厚度。
小学数学_三甜甜的梦——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毫米与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和实际测量的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分米、毫米,明确长度单位之间的联系,并根据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
2.结合实际测量和具体的生活情境,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在具体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能估计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3.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体会长度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关注与好奇心以及积极参与测量的愿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体验毫米、分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毫米和分米长度概念的建立。
[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西游记》看过吗?里面有一个很厉害的人物,他会72变,它是?生:孙悟空。
师:他有一件很厉害的兵器一生:金箍棒。
师:我们都知道,金箍棒可神奇了,它能变的很大,立于天地间。
也能变得变小,塞到孙悟空的耳朵里,(课件出示金箍棒変化动画。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隐藏在金箍棒里的数学知识。
2.激活旧知,引发冲突。
师:老师这里就有几根金箍棒,它们有多长呢?我们先来估测一下。
(1)师:(出示1米的)目测一下,它的长度大约是多少?生:1米师:估计的很准确,这根金箍棒的长度就是1米。
你能用手势再比划一下1米有多长吗?师:(接着出示1厘米的),这根金箍棒的长度是多少呢?生:1厘米师:答对了,看来同学们和孙悟空一样有一双火眼金睛。
再用手势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师:金箍棒又----(变短了),现在它有多长呢?怎么才能知道它的长度?(预设:量一量)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量一量。
怎么了?生:这根金箍棒太小了,都不到1厘米,我们想准确的表示出它的长度,用厘米这个单位还行不行?生:不行师:有同学已经知道用毫米来表示了。
对,在物体的长度不到1厘米时,我们需要用到比厘米再小一点的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毫米”。
认识分米和毫米评课稿
认识分米和毫米评课稿
认识分米和毫米评课稿
合作学习旨在通过小组讨论,互相启发,达到优势互补,解决个体无法解决的疑难的目的,但是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之上。
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自我选择、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表现、自我创造和自我实现的空间。
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产生需要合作学习的欲望,实现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胡老师执教的《认识分米和毫米》就是一次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有效方式的探讨。
一般情况下大多数教师教授学生新知识的时候,都是自己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掌握些什幺,如何掌握这些知识。
而这节课不是胡老师自己说,她是让学生说。
在认识毫米时,胡老师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毫米的知识,她提出三个问题:1、直尺上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请你在尺上找出来。
2、用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1厘米有多少毫米。
3、在我们周围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请你量一量。
学完分米再来学习毫米,学生已有学习经验,因此设计了一个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
学生的兴趣非常浓厚,通过合作探索,最终形成系统知识。
今天听了胡老师一节课,很受启发,这节课上得很好,为我们做好平时的教学工作提供了示范,我认为这节课有如下特点:
1、教学设计科学、合理。
本课教学从猜老师的身高入手,巧妙在复习了已学过的单位:米和厘米。
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
对于新知分米和毫米的学习,胡老师通过找一找、画一画、说一说等方法,有效学会知识。
有些设计达到很好效果,如体验一毫米的厚度,胡老师通过让每个学生用食指和拇指捏住一张电话卡,然后轻。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评课稿(精选7篇)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评课稿(精选7篇)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评课稿篇1本节课是在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已经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来学习认识毫米和分米。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和理解数学,让学生真切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力求做到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同时在课堂教学上,为学生提供充分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来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推理、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估测的能力,建立起正确的长度观念,以达到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目标。
1.关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把“关注学生的经验”作为一个基本理念提了出来,明确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
我们由此可以看出,《标准》用“出发”和“基础”来表述“经验”的作用,强调学生的“经验”是其数学学习的起点。
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需“关注学生已有的经验”,引导学生展示其已有的经验认知水平,然后把“经验”作为其认知发展的起点,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认知再发展。
在教学1毫米的认识时,因学生已有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基础,于是我设计了猜一猜的环节:“那1毫米有多长呢?你来猜一猜”。
学生就会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认识基础,用手比划出了自己的不同的认识。
有的认为这么长,有的认为那么长,学生的想法不同,自己认为的1毫米的长度也不同。
然后结合学生的认知经验,再进行1毫米长度的认识,学生就便于接受。
在后面的练习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里面有这样一个题目:兔子尾巴长约7x,这时学生出现的答案不同,有的说厘米,有的说毫米。
到底哪个单位合适呢?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用手比划出长度,在比划中感受哪个单位最合适。
《认识毫米、分米》教学实录及评析
《甜甜的梦——分米、毫米的认识》教学实录及评析【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青岛版》六年制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信息窗一及相关练习【教材简析】本课《分米和毫米》是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信息窗一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认识了米、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知道了它们之间的关系,1米=100厘米,头脑中也建立了1米、1厘米有多长的表象。
学生对测量的方法已经掌握,有一定的用直尺测量的能力,在生活中对毫米、分米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这对于学生今后学习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际测量活动,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
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2.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结合具体内容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这一观点,培养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体验分米、毫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师:同学们,你们看这是谁?生:孙悟空。
师:喜欢孙悟空吗?为什么喜欢?生:因为他很厉害,会72变。
生:他的金箍棒很厉害。
师:孙悟空是大家心目中的英雄,特别是他的武器——金箍棒,能大能小,特别神奇。
今天,就让孙悟空陪伴大家一起学习,好吗?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师:有一个小朋友和大家一样,也很喜欢孙悟空,有一天他就梦到了孙悟空。
(课件)你看,孙悟空变出什么了?生:金箍棒。
师:仔细看。
(课件演示)你都看到了什么?生:金箍棒一会变成1毫米长,一会变成1分米长。
师:1毫米有多长?1分米有多长?(板书)你想知道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金箍棒中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认识毫米、分米)二、借助素材,理解概念(一)认识毫米师:1毫米有多长?谁能说一说或者比划一下?生:就这么一点。
师:毫米是一个非常小的长度单位,可以用字母mm表示。
在我们的尺子上就有1毫米。
分米与毫米的认识评课
评仇宝树老师的教研课《分米和毫米的认识》吴胜兵本节课仇老师本着“发展学生创新思维为主”的原则,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建立毫米和分米的长度认识,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能力,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际生活又运用于实际生活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中教者注重内容的开放性,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主动思考,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中把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安排了多次观察直观教具,测量身边物体的实践活动,学生对1分米和1毫米的实际长度有一个初步的直观印象,并且通过手势帮助学生形成1分米和1毫米的表象,接着通过看一看、数一数,使学生直观的认识到米和分米之间,分米和厘米之间,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通过设计新颖的修改日记的练习,培养和发展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练习中,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发展,在练习中比较,在比较中练习,强化对长度单位的认识与应用。
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独立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仇老师通过估一估、量一量让学生获取初步的感性经验,接着通过动手比划,动手测量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单位的理解。
在一次次的活动中,学生建立起了一个空间模型,在头脑中形成毫米与分米的概念。
仇老师让学生在尺子上快速找出1分米,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能很快的找出从0刻度到10厘米处,就是1分米;这时候教师并没有感到满足,而是继续追问:你能从不同的地方找出1分米吗?学生的思维马上活跃起来了,答案多种多样。
紧接着仇老师让学生试画1分米长的线段,同样也是如此。
教师课堂思维的灵活成就了学生的思维灵活,真正的让学生思维活了起来。
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
整节课让我们感受到教师的用心,感受到教师的细心,感受到教师的耐心。
甜甜的梦——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评课记录
甜甜的梦——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评课记录甜甜的梦——毫米和分米的认识东昌府区建设路小学李园园一、教材分析:本课为青岛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甜甜的梦》——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中信息窗1,以甜甜梦到齐天大圣为情境,以金箍棒的变化引入长度单位毫米、分米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对1米和1厘米有一定的感知,能借助手势表示它们的长度,同时学生初步学会了测量的方法。
(学情分析透彻,贴合学生实际。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具体情境和实际测量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能感知、估计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实际测量活动中,经历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的过程;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尺子进行测量;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的操作过程建立长度认识。
情感与态度目标: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体会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关注与好奇心,以及积极参与测量的愿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三维目标设计合理,能根据学情分析,设计合理明确而又能够实现的教学目标。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能估计物体的长度。
五、教具、学具准备:直尺、一元硬币、一分硬币、各长度的小金箍棒、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谈话引入:同学们,大家喜欢看动画片吗?我这里有一部动画片,想看吗?(播放动画《西游记》,引出孙悟空及兵器金箍棒,教师适时导入新课。
)2、俗话说:日有所思,梦游所想。
甜甜同学非常喜欢齐天大圣孙悟空,有一天晚上,孙悟空就来到了他的梦里,甜甜还和他学了不少数学知识呢?同学们喜欢孙悟空吗?孙悟空有一件特别厉害的兵器,是什么?我们今天就一起走进甜甜的梦里去探索研究隐藏在这金箍棒里的数学问题。
《分米和毫米》评课稿
《分米和毫米》评课稿《分米和毫米》评课稿长度与面积、重量、体积等一样,是用于刻划物体属性的基本尺度之一。
学校阶段测量往往是和长度联系在一起的。
熟悉毫米、分米是在同学熟悉厘米和米的基础上的深入到学习。
同学在学习厘米和米的时候,已经体会到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所以本节课同学体验性学习的目标在于揭示"毫米、分米'学问发生的过程,即厘米和米在"精细'刻划物体的长度时的不足。
设计者通过"说话接龙'的嬉戏方式,让同学进行了深刻的体验性学习,其目的就在于让同学体会到毫米、分米学问发生的必要性,同时奇妙地引发同学的认知冲突,可谓匠心独运。
接着,设计者"深入到'地通过同学的估测、实测等方法的运用,让同学充分感受"长一些'、"短一些',自然而贴切地引出"毫米'的学问,并准时地结合刻度尺,让同学比划、数小格、探寻生活中的1毫米等途径,引导和关心同学揭示出厘米和毫米的关系。
同时,设计者又"浅出'地通过测量课桌的长度来引出"分米'的学习,在同学经受熟悉毫米的活动基础上,增加了让同学画一画的环节,进一步进展同学的数学思维力量,在数学与生活之间建立了必定的有机联系。
这样的处理,不论从教学时间的支配,还是教学活动地设计,同学的体验是充分的,学问的产生是自然的,教学的实效是明显的。
从整体的教学设计中我们深感设计者对"合作探究学习'得心应手的运用。
首先合作的问题是有价值的,主题与任务是明确的;其次,活动的开展在过程性评价与反思中既有预设的,也有生成的,既是关注过程的,也是关注结果的;第三,活动的开展不是放任的,老师在巡察中注意对同学测量的方法、思维的关键点的准时掌控、引导和启发。
最终,教学设计中充分注意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细心设计反思性练习,关注同学数学相互沟通力量的培育,在同学完成课本练习的基础上,设计了拓展性练习和实践性练习题目,准时地将实现数学对生活的反哺,将同学的学问和生活阅历结合起来,构建了有效的练习情境,不仅回答了为什么、是什么的问题,还回答了怎么办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甜甜的梦
——毫米和分米的认识
东昌府区建设路小学李园园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为青岛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甜甜的梦》——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中信息窗1,以甜甜梦到齐天大圣为情境,以金箍棒的变化引入长度单位毫米、分米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对1米和1厘米有一定的感知,能借助手势表示它们的长度,同时学生初步学会了测量的方法。
(学情分析透彻,贴合学生实际。
)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具体情境和实际测量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能感知、估计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实际测量活动中,经历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的过程;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尺子进行测量;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的操作过程建立长度认识。
情感与态度目标: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体会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关注与好奇心,以及积极参与测量的愿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三维目标设计合理,能根据学情分析,设计合理明确而又能够实现的教学目标。
)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能估计物体的长度。
五、教具、学具准备:
直尺、一元硬币、一分硬币、各长度的小金箍棒、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谈话引入:同学们,大家喜欢看动画片吗?我这里有一部动画片,想看吗?(播放动画《西游记》,引出孙悟空及兵器金箍棒,教师适时导入新课。
)
2、俗话说:日有所思,梦游所想。
甜甜同学非常喜欢齐天大圣孙悟空,有一天晚上,孙悟空就来到了他的梦里,甜甜还和他学了不少数学知识呢?同学们喜欢孙悟空吗?孙悟空有一件特别厉害的兵器,是什么?
我们今天就一起走进甜甜的梦里去探索研究隐藏在这金箍棒里的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用学生熟悉的情境导入新课,并为本课作简洁铺垫,提出问题。
】(导入新颖,利于激趣调情。
)
二、自行探究,建立模型
(一)复习旧知
活动一:提出问题
看着这根金箍棒,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金箍棒有多长的问题)
活动二:量一量(各小组测量1号金箍棒的长度,汇报交流,)
活动三:量一量(各小组测量2号金箍棒的长度,汇报交流)
(课件播放:孙悟空手中的金箍棒逐渐变短)
活动四:量一量(各小组测量4号金箍棒,汇报交流)
(课件播放:孙悟空手中的金箍棒又变短,进到耳朵里了。
)
结合学生测量的结果不到1厘米,教师引出新的长度单位一毫米,板书:毫米mm。
【计意图:复习长度单位厘米、米。
】
(二)讲授新知
活动一:找毫米
1.感知毫米
(1)学生在直尺上试找毫米。
请同学们在直尺上找一找毫米,然后说一说自己的看法,学生展台交流。
教师课件展示:放大的直尺,明确在直尺上每一小格的长是1毫米。
(2)感受毫米
①在直尺上找出1毫米,看一看有多长?然后闭上眼睛想一想,借助一分硬币有多长。
②学生举例。
在我们的身边或周围哪些物体的长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
③谈谈对毫米的感受
(3)探索规律
①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画出一条5毫米的线段。
②再画一条10毫米的线段
观察第二条线段,看一看有什么发现?
组内交流,班内汇报。
教师板书:1厘米=10毫米(课件验证)
2.用毫米量
(1)测量活动五中没有量出结果的小金箍棒的长度,。
(2)老师这里还有一根,谁来测量一下。
(生上讲台测量)
师:仔细观察这根金箍棒的长度是多少?
师:看来这根金箍棒的长度既可以用2厘米3毫米表示还可以用23毫米表示。
并说一说量的过程。
班内汇报,实物展台上展现学生个体对测量结果的不同读法
活动二:找分米
1.测量3号金箍棒的长度,汇报交流,教师板书:10厘米。
(课件播放藏到耳朵的小金箍棒又变长了)
2.揭示长度单位分米。
10厘米也叫1分米。
教师板书:分米dm。
(1)在小组内交流各自对分米的初步认识与发现。
(2)班内汇报,验证发现。
(课件:10厘米=1分米)
(3)教师板书:1分米=10厘米
3.感受分米。
(1)借助直尺,手势比划1分米。
(2)学生举例。
在我们的身边或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4.小结
(1)在刚才我们研究金箍棒长短的过程中,我们认识了两位新朋友:毫米和分米。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毫米和分米的认识(板书:认识)。
加上我们原来学习的米、厘米他们都是用来计量物体长度的单位,叫做长度单位。
(2)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的想一想,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从小到大说一说(小组内讨论)。
班内汇报。
【设计意图:在动手的测量1分米的金箍棒时,进而认识分米这个长度单位。
】
(教学过程设计科学合理,先复习旧知,然后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承前启后,整节课金箍棒为线索贯穿始终,让学生充满兴趣的学习新知,并通过硬币学生动手测量感知等方法,让学生对分米和毫米建立认识。
最终突破重点落实难点实现教学目标。
)
三、练习巩固,拓展应用
活动一:小小测量家
1.分发表格
①老师准备了物品,在小组内估一估它们的长度,再量一量,记录员作好记录。
②也可以选择我们身边或周围物品估一估它们的长度,再量一量填写在表格的空白处。
比一比哪个小组量的准。
2.交流汇报。
(展示学生测量的结果)
1、估一估、量一量
3分米=()厘米 70毫米=()厘米
1米=()分米 9厘米=()毫米
【设计意图:订正答案时说说怎样换算,进而内化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
】活动三:帮八戒改日记
早晨,我从 2分米长的床上起来,拿起了13毫米长的牙刷刷牙,然后洗脸吃饭。
吃完早饭,我走了200毫米远路来到学校,坐在5米高的凳子上,拿出15分米长的铅笔和5厘米厚的练习本,开始做笔记。
(1)播放课件,学生读日记
(2)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小马虎日记来渗透用数学的意识,同时本题的出现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综合检验长度单位的认识效果。
】
四、课堂检测(小小测量家)
五、课堂小结,交流评价
引导学生按从小到大排列长度单位,教师板书。
金箍棒真是神奇,它还会变得很长很长(课件播放),现在它有多长,这个时候用什么单位测量?我们需要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下节课我们将继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