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自然地理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自然地理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70501 )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 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 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资源环境学科领域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要求掌握坚实的自然地理学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和相关的专门知识 ,把握学科前沿研究动态 , 能够熟练地运用一门外语、计算机技术及现代地理学研究手段 , 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撰写外文科研论文和参加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学位获得者能够从事地理学和资源环境领域内的研究、教学或管理工作。
二、研究方向1. 综合自然地理2. 生物地理学与生态恢复3.土壤生态4.生态气候学三、修业年限博士生修业年限为 3 一 6 年 , 基本学制为 3 年。
生源为 2 年制硕士生的博士生或非全日制博士生,基本修业年限为 4 年。
若在 SCI 检索源刊物上发表与博士论文相关的论文 2 篇以上〈含 2 篇 ), 经导师同意 ,可申请提前答辩。
硕搏连读生基本修业年限为 5 年。
四、培养方式1. 采取集体培养和导师负责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成立本专业博士生指导小组 , 成员为本专业的博士生导师和具有博士学位的副教授 , 并设组长一名。
导师是博士生培养的第一负责人 ,博士生指导小组全程参与博士生的指导工作2. 课程学习应在一年内完成 , 教学形式应以专题讲座和学术研讨为主。
3. 实行资格考试制度。
成立资格考试委员会 , 负责组织本学科专业的资格考试 , 成员为本专业的博士生导师、教研室和研究所负责人。
每学期组织一次资格考试。
考试委员会根据博士生的考试成绩做出评价并写出评语 , 由组长签署意见 , 报学院和研究生院备案。
4. 博士生应自主完成各个培养环节。
在入学后一个月内 , 在导师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 , 制定个人研究和学习计划 , 并经博士生指导委员会审查通过后报学院备案。
博士生应在每学期末向导师汇报学习及研究进展。
5. 实行学术讨论班制度。
博士生导师应在每学期开学两周内主持制定本学期的讨论班计划 , 经博士生指导委员会审查通过后报学院备案和公布。
自然地理学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自然地理学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遵纪守法,品德良好,掌握坚实宽广的自然地理学基础理论方法,熟练掌握一门以上外语和GIS技术应用技能,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理论或实际应用上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A组:自然资源与可持续发展、城市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城市生态与区域生物地理、环境地球化学。
B组:河口海岸环境、近岸海洋环境。
C组: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水信息技术、水经济与管理。
D组:资源环境一体化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三、招生对象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的规定要求。
四、学习年限学制5年,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及五年制培养相关条例的规定执行。
五、课程设置六、培养方式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及中山大学(1998)145号“中山大学研究生硕博连读试行办法”的规定执行。
七、考试方式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及中山大学(2003 )4 号“中山大学研究生硕博连读试行办法”的规定执行。
八、学位论文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及中山大学(2003 )3号“中山大学研究生硕博连读试行办法”的规定执行。
九、答辩和学位授予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及中山大学(2003 ) 4 号“中山大学研究生硕博连读试行办法”的规定执行。
十、主要参考书目1.黄秉维等,现代自然地理,科学出版社,1999.2.赵松乔等,现代自然地理,科学出版社,1988.3.王建,现代自然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4.陈伴勤等译,地球系统科学,地震出版社,1992.5.A.N.斯特拉勒,A.H.斯特拉勒,自然地理学,科学出版社.6.张坤民,可持续发展论,中国环境学科出版社,1997.7.国家计划委员会等,中国2l世纪议程,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4.8.国家环境保护局译,21世纪议程,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3.9.牛文元,持续发展导论,科学出版社,1994.10.世界自然保护同盟,保护地球一可持续生存战略,中国环境科学出版,1992.11.中国自然资源研究会,自然资源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科学出版社,1985.12.牛文元,自然资源开发原理,河南大学出版社,1989.13.何希吾等,中国资源态势与开发战略,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4.刘天齐等,城市环境规划规范及方法指南,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3.15.朱发庆,环境规划,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16.董玉祥等,土地利用与管理,陕西教育出版社,2001.17.杨贤智等,环境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18.邓良炳等,地图·地理信息系统,广东地图出版社,1995.19.南开人学等编,普通生物学,高等教育山版社,1983.20.马世骏主编,现代生态学透视,科学出版社,1990.21.R.福尔曼,M·戈德罗恩,景观生态学,科学出版社.22.刘建国主编,当代生态学博论,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23.王荷生等,植物区系地理,科学出版社,1992.24.陈鹏主编,动物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25.杨世弘,城市生态环境学,科学出版社,1996.26.芮孝芳,《径流形成原理》,河海大学出版社.27.詹道江、叶守泽,《工程水文学》,水利出版社.28.沈晋等,《环境水文学》,安徽科技出版社.29.梁瑞驹等,《环境水文》,水利水电出版社.30.姚汝祥等,《水资源系统分析与规划》,清华大学出版社.31.邓聚龙,《灰色控制系统》,华中工学院出版社.32.叶守泽等,《水文系统识别方法》,水利电力出版社.33.叶嘉安等,《GIS及其应用》,科学出版社.34.陈晓宏等,《水环境评价与规划》,中山大学出版社.35.丁晶等,随机水文学,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36.王宝灿等,海岸动力地貌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重要期刊:《中国科学(D辑)》、《科学通报》、《地理学报》、《地理科学》、《地理研究》、《热带地理》、《地域研究与开发》、《地理学与国土研究》、《经济地理》、《资源科学》、《土壤学报》、《自然资源学报》、《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生态学报》、《应用生态学报》、《中国环境科学》、《环境科学学报》、《环境科学进展》、《海洋学报》、《水利学报》、《水利水电技术》、《水力发电》、《水力发电学报》、《水科学进展》、《水文》、《泥沙研究》、《Progress in Physical Geography》、《The Journal Geographical Analysis》、《Quaternary Research》、《Geography》、《Physical Geography》、《The Professional Geography》、《Journal of Applied Geography》、《Water Resources Research》、《Journal of Hydrology》、《Hydrologic Sciences Journal》等。
自然地理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自然地理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70501)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壤圈等相互作用的及其形成演化过程、区域分异、环境资源功能的科学,具有基础科学和应用基础科学的特点。
一、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地球表层系统科学研究能力、高尚的道德品质、朴实的作风与较深的文化素养的研究、教育、规划和管理专家。
1.硕士学位:掌握自然地理学及有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野外工作及实验技术,了解本领域的研究动态,基本上能独立开展与本学科有关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2.博士学位:博士学位获得者应系统掌握自然地理学有关的基本理论,具有宽广和坚实的基础、野外工作能力和基本实验操作技术,熟悉本学科的历史、现状和最新动态,能独立承担与本学科有关的研究课题及教学工作。
学位论文应是研究生本人的原始研究成果,要求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较高的创新性。
二、研究方向根据当代科学发展的趋势、本校的优势、师资队伍与技术设备条件,南京大学自然地理学主要研究方向和博士培养方向包括三个方面。
1 自然地理环境过程和演变:研究地貌演化和形成规律、气候长期变化的规律和机制,生态环境变化的特征和机制、土壤和土地利用变化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自然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关系,以及海岸环境演化、沉积动力等2 自然资源与环境利用:研究内容主要有中国自然区域及其开发整治、自然资源利用规划与管理、水资源与水环境、自然灾害研究与防治、可持续发展研究和海岸海洋资源开发与管理等科学问题。
三、招生对象自然地理学研究生源来自地球科学及相邻学科的大学毕业生及硕士毕业生,如地理学、地质学、大气科学、土壤学、水文与水利科学、海洋科学、生物科学、环境科学以及相关的工程学科,亦可选拟深造的在职人员、硕士研究生年龄在35岁以内;博士研究生年龄在40岁以内。
四、学习年限硕士学位:三年博士学位:三年(在职人员最长不超过六年)硕博连续:最短为四年,最长不超过七年。
五、课程设置(一)硕士阶段(注:A类课不少于7个学分,硕士英语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必选,其它三门任选其一,B类课不少于6个学分,C类课不少于6个学分,跨二级或一级学科课程不少于3-4学分,总学分不少于32,同等学力者和跨专业考生需加选三门本专业本科段专业主干课)(二)博士阶段1.博士英语2.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3.自然地理学进展4.人文地理学进展5.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进展六、教学与考核方式教学方式:着重启发式教学,培养研究生独立钻研与分析能力,注重在科学研究课题的实践中培养研究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的能力。
全日制学术型 硕士地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地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705)一、培养目标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德、智、体全面发展。
熟悉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胜任野外工作和实验室分析工作;掌握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和数值分析等技能;熟悉科学研究从数据采集到定量分析和学术论文写作的全过程,具有符合规范地完成研究报告、发表学术论文的能力;能够使用一门专业外语进行学术论文写作;胜任与地理学有关的工作,就业面宽广,或具备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基础。
二、研究方向研究方向1:环境演变与灾害管理自然地理学(070501)研究方向2: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自然地理学(070501)研究方向3:城乡规划与区域发展人文地理学(070502)研究方向4: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人文地理学(070502)研究方向5:地理环境遥感与GIS应用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070503)研究方向6:土地资源与土地管理资源环境科学(0705Z1)三、学习年限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 年,在校最长年限(不含服兵役)不得超过4 年。
优秀硕士生提前完成课程学习、必修环节和学位论文者,经学校批准可申请提前答辩和提前毕业,但在校学习年限不少于2 年。
四、培养方式1.硕士生培养方式采取导师负责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导师是硕士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同时成立导师组,对硕士生集体指导。
导师组由3~5 人组成,成员主要是导师、其他导师和部分优秀青年教师。
其他导师协同辅导硕士生,青年教师作为副导师,与导师一起共同指导培养硕士生。
2.硕士生培养主要侧重于科研训练、专业实践等方面,同时高度重视硕士生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的质量提升。
3.硕士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制订个性化的个人学习和研究计划,入学后三个月内完成个人培养计划的制订。
4.课程教学应采取讲授、研讨和自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一门课程可安排多位教师授课。
5.积极搭建硕士生培养的国际国内合作平台,推进联合培养、学分互认、短期交流等合作方式,创造条件资助硕士生赴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访学、研修。
地理科学培养的方案
地理科学培养的方案地理科学是一门涉及地球表面和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学科,它涵盖了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等多个学科领域,对于我们深入了解地球和人类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培养地理科学的研究人才,我们需要制定一套科学综合的培养方案。
一、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1)地理学原理:介绍地理科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自然地理学:涉及地球的各个要素,如地形、气候、水文等,以及它们的相互作用和变化规律;(3)人文地理学:研究人类社会在地理环境中的分布、活动和发展,包括人口、城市、经济等方面;(4)地理信息系统:介绍地理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和应用技术,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和空间分析能力。
2.专业课程:(1)区域地理学:研究特定地区的地理特征、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策略;(2)经济地理学:研究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中的组织、分布和影响;(3)城市地理学:研究城市的形成、发展和管理,以及城市化过程中的环境和社会问题;(4)水资源地理学:研究水资源的分布、利用和管理,以及水环境保护和治理;(5)气候变化与环境地理学:研究气候变化对地球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提出适应和减缓措施。
二、教学方法1.综合性教学:地理科学是一门综合学科,教学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地考察、实验和模拟演练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创新性教学:鼓励学生进行独立研究和创新,参与科研项目和学术讨论,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科学写作能力。
三、实践教学1.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与地理实地考察,了解地球各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培养学生的实地观察和数据采集能力。
2.实习实训:安排学生在相关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实训,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科研训练1.选题训练:引导学生选择研究方向,并进行论文选题和文献综述的训练,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学术素养。
2.科研项目:指导学生参与地理科学相关的科研项目,锻炼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自然地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70501)
自然地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70501)(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一、培养目标使博士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本学科高层次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一)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身心健康,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二)在自然地理学领域,特别是河口海岸区域的地表过程、环境演变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方面,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同时掌握一定的相关学科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学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三)熟练掌握一门以上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具有运用外文写作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能熟练使用电脑常用软件。
二、培养方式与修读年限(一)培养方式博士研究生的培养以课堂教授、野外与实验教学、科研训练相结合,实行导师和导师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二)修读年限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为四年。
培养年限最长不超过六年。
三、研究方向1.河口海岸泥沙运动2.河口海岸动力沉积地貌3.河口海岸沉积环境演变4.河口海岸动力学5.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6.河口海岸生态与环境7.海岸带管理四、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一)学分要求博士研究生课程学习至少应取得15学分。
博士研究生课程包括学位公共课、学位基础课、学位专业课。
学位公共课包括政治理论、外国语等公共必修课程和公共选修课程,至少修读6学分;学位基础课为学位必修课程,至少选修1门,不少于2学分;学位专业课包括专业必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学位专业课(必修)至少选修2门(含科研论文写作),不少于3学分,学位专业课(选修)课程至少选修1门,不少于2学分;跨学科或跨专业课程至少选修1门,不少于2学分。
(二)课程设置课程类别课程中英文名称学分开课时间任课教师学位公共课(必修)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Chinese Marxism and ContemporaryWorld2第一学期外国语Foreign Language4第一学年研究伦理与学术规范Discipline and Ethics in AcademicResearch//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Selected Readingsin Marxist Classics1/学位基础课学科综述Discipline Study and Review2第一学年导师小组学位专业课(必修)河口海岸研究进展Progress in Estuarine and Coastal Science3第一学年教授讲座高等河口海岸学Advanced Estuarine and Coastal Science3第一学年国际教师科研论文写作Scientific Writing1第一学年张卫国学位专业课(选修)高等自然地理学Advanced Physical Geography2第一学年陈中原等河口海岸学概论Introduction to Estuarine and CoastalScience2第一学年何青等仪器设备的基本原理与操作技能Principles of Instruments and OperationSkills3第一学年顾靖华等地理信息系统导论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2第一学年蒋雪中海岸工程概论Port and Coastal Engineering2第一学年张国安工程水文学Engineering Hydrology2第一学年张国安海洋数值计算方法基础Marine Numerical Calculation Method2第一学年吴辉物理海洋学概论Physical Oceanography2第一学年朱建荣等海洋地质学基础Marine Geology2第一学年陈庆强、孟翊生物海洋学概论Biological Oceanography2第一学年李道季泥沙运动力学基础Mechanics of Sediment Transport2第一学年何青流体力学基础Fluid Mechanics2第一学年丁平兴*海岸带遥感/遥感概论Remote Sensing3/2第一学年沈芳生态学基础Fundamentals of Ecology2第一学年李秀珍闫中正环境分析化学Environmental and Analytical Chemistry2第一学期周俊良侯立军瞿建国河口海岸对全球变化的响应Response of Estuary&Coast to GlobalChange2第一学年张卫国等统计学方法2第一学年数学系Statistical Methods跨学科或跨至少选修1门,不少于2学分专业选修课标注“*”的课程,由导师和研究生根据研究方向选择2学分或3学分课程。
地理学培养方案-地理科学学院-东北师范大学
(一)培养环节 1. 文献阅读。充分发挥文献阅读在夯实硕士生本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中的作用。 导师以学术交流组会的形式指导学生开展文献阅读,每学期不少于 10 次,每次不少于 2 课 时的时长。 2. 制订个人学习与研究计划。硕士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制订,包括学习计划和研究计划, 并提交学院备案。 3. 课程学习环节注重研究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理论结合实际能力的培养。 硕士生可根据本 人学习计 划合理安排 课程学习时 间,在申请 论文答辩 前完成规定 的全部学 分。 4. 论文工作环节侧重于对硕士生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训练,培养硕士生综合运用所 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制订论文研究计划,尽早进入论文研究 状态。 5. 野外工作和实践教育环节注重培养学生野外调查和关注实践、立足实践、在实践中 学习和提高的态度与能力。采取丰富多样的实践教育形式,将实践教育贯穿于硕士生培养全 过程,充分发挥实践教育的全面育人功能。 (二)指导方式
采用导师个人指导与集体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在导师直接负责和全过程指导的同时,充 分发挥导师组的集体指导优势,拓宽硕士生的学术视野,引导和促进研究生的自主和个性化 发展。
(三)开放培养 提倡和鼓励各专业根据自身特点,创新培养方式。包括有计划地聘请国内外专家来院授 课,或派出硕士研究生到其他高水平大学或科研院所修读部分课程,与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科 研院所互相承认学分,联合培养研究生。
2
Ⅰ
2
Ⅰ
2
Ⅰ
2
Ⅱ
1
Ⅱ
1
Ⅱ
2
Ⅰ 至少须修 4 门 7 学分
2
Ⅰ 的课程
2
Ⅱ
2
Ⅱ
1
Ⅱ
2
Ⅰ
234000MX313
自然地理学培养方案
自然地理学培养方案
1. 嘿,自然地理学培养可不能马虎呀!就像种一棵树,得精心呵护它成长。
比如野外考察,那简直就是探索自然奥秘的超级冒险!能让你亲身感受大地的奇妙,这多有趣呀!怎么能让人不心动呢?
2. 哇塞,自然地理学培养方案里的理论学习也很重要啊!这就好比给房子打地基,得扎实呀!像学习各种地理概念和原理,就像为你的知识大厦添砖加瓦,等建好了,那成就感爆棚呀!难道你不想试试吗?
3. 嘿呀,实践操作在自然地理学培养中可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哟!想想看,就像一个小工匠在精心雕琢自己的作品。
比如进行地理模型制作,动手又动脑,还能更好地理解知识呢,这多棒啊!
4. 哎呀呀,交流合作在自然地理学培养里也非常关键呢!这就跟一群小伙伴一起搭积木一样,大家齐心协力。
像小组讨论和项目合作,能碰撞出好多奇妙的火花呢,何乐而不为呢?
5. 哇哦,自然地理学培养还得培养创新思维呀!就如同给鸟儿插上翅膀,让它能自由翱翔。
例如尝试用新的方法解决地理问题,那感觉肯定超赞的,你不想挑战一下自己吗?
6. 哈哈,持续学习也是自然地理学培养的重要方面哟!就好像不断给汽车加油,让它能跑得更远。
时刻关注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行业动态,才能让自己始终走在前沿呀,你还在等什么呢?总之,自然地理学培养是一个丰富多彩又充满挑战的过程,绝对能让你收获满满!。
自然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自然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具有扎实的地理科学理论基础,较好地掌握现代自然地理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了解学科发展的现状和动态;应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科技手段,能理论联系实际和独立从事自然地理学研究,从事本领域科研、教学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本专业总体概况、优势与特色自然地理学以地球表层,即自然地理环境为研究对象。
自然地理学是把组成自然环境的各种要素相互联系起来进行研究,以阐明自然环境的整体,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间的结构、功能、物质迁移、能量转换、动态演变以及地域分异规律。
现代自然地理学着重研究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的过程机制及其响应体系。
尤其重视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作用,并应用地理系统的原理,探讨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和全球变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人口、资源、环境与区域开发之间的协调发展等问题。
三、本专业研究方向及简介1.环境变化与自然灾害研究主要研究地球系统演变的基本规律、第四纪气候变化、海平面变化、全球变化的历史过程;揭示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作用和影响、气候变异与气候变化对水循环的影响、生态系统对气候风险和气候变化的适应、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全球变化的区域性响应;建立减灾防灾的预警机制以及对灾害的评估系统。
2.环境评价与规划本研究方向以自然地理和环境科学理论为基础,侧重区域和各功能区环境质量评价,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资源开发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估以及区域和各功能区环境规划、生态规划等。
如旅游区环境规划、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规划、矿产资源开发与保护规划及环境影响评价等,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3.自然资源评价与合理利用本研究方向以自然地理学和资源科学基本原理为指导,重点开展工业化、城市化背景下的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自然资源利用结构变化动力机制、自然资源利用与保护关系、自然资源利用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研究,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自然资源管理及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自然地理培养方案
自然地理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 070501)一、培养目标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教学、科研型高层次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学风严谨,具有实事求是、不断追求新知、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严谨治学,勇于创新。
应在本专业学科知识体系中,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端正正确的学术倾向、学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具有较强的从事本专业科学研究和教学、独立承担专门工作的能力;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努力撰写科研论文,至少公开发表一篇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所规定的要求。
3、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好的外语听说和科学论文写作能力,能比较熟练地进行本专业外文文献的阅读,并能准确地撰写论文外文摘要。
4、拥有健康的体魄,健康、耐挫的心态,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学习年限硕士研究生实行弹性学制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两年半至三年。
课程学习为一年至一年半;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撰写一年半至两年。
提前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和其他培养环节,成绩优秀、科研能力突出、完成学位论文、符合学校有关要求者,可申请提前半年毕业。
硕士生在学制规定的基本年限内,未能完成全部学业,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在校最长学习年限不得超过5年。
三、研究方向自然地理学专业的研究方向将根据专业发展的需要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不断调整和更新。
目前本专业的研究方向有:四、培养方式和培养计划研究生的培养采取系统理论学习和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明确导师每一位研究生必须拥有明确的导师,采取主、辅导师制,充分发挥导师组集体培养的作用。
2.自学为主,听课学习和科研实践相结合等学习方式研究生学习的自学为主,充分调动研究生本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采取系统的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讲授与讨论、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多种方式,注重本学科发展的最终成果的了解和掌握。
自然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
目录自然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地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4)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生物)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7)自然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70501)一、学科简介自然地理学(physical geography)是地理科学主要分支学科之一,研究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组成、结构、功能、动态及其空间分布规律的学科。
自然地理学把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各种要素相互联系起来进行综合研究,以阐明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间的结构、功能、物质迁移、能量转换、动态演变以及地域分异规律。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为地球表层,即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区间内的一个特殊圈层。
它是在太阳辐射能、地球内能和生物能作用下形成的,比地球的其他圈层的特征要复杂得多。
在这里各种固体、液体、气体状态的物质同时稳定地存在并且相互渗透。
只有在地球的这一部分才具有生物产生和繁衍的条件,并成为生物圈进一步发展的强大因素。
人类出现后,又成为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环境。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内容随着学科的发展越来越广泛,但主要还是研究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结构、成因、动态和发展规律;研究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循环与转化的动态过程;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研究不同自然地理特征,并进行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评价,为区域开发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受人类干扰、控制的人为环境的变化特点、发展趋势、存在的问题,寻求合理利用的途径和整治措施。
随着自然地理学的发展以及与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形成了众多的分支学科。
按研究的特点,自然地理学可分为综合性和部门性两个分支学科。
综合性的分支学科有综合自然地理学、区域自然地理学、古地理学和历史自然地理学等;部门性的分支学科有地貌学、气候学、水文地理学、土壤地理学、生物地理学、冰川学、冻土学、化学地理学和医学地理学等。
现代自然地理学在着重研究各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的过程机制及其响应体系,不断加强定量分析、生态化和应用研究,注重吸收其他学科的新成就和研究方法,开始进行地理预测研究,尤其重视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作用,并应用地理系统的原理,探讨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和全球变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人口、资源、环境与区域开发之间的协调发展等问题。
宁波大学自然地理研究生培养方案
宁波大学自然地理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学校、科研机构、企业从事教学、科研、管理、规划与开发及在行政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基本规格要求(一)品德和政治思想要求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二)主要知识和能力要求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本专业及相关学科的新发展;受到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与野外工作能力的初步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掌握运用地图遥感及地理信息系统与资源环境实验分析的基本技能并具有初步的教学、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2.了解相近专业如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的一般原理和方法;3.了解国家科学技术、知识产权等政策,熟悉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战略等有关政策和法规;4.了解地理科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5.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三)身体素质要求具有一定的体育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形成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三、核心课程1、学位课程现代自然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经济地理学。
2、主要课程现代自然地理学、现代地貌学、气象气候学、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测量学、地图学、遥感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城市科学原理、中国地理、世界地理、环境科学、区域分析与规划等。
四、学制与毕业要求(学制:4年,最低学分:164)学生毕业最低总学分为164,其中必修学分117,选修学分47。
自然地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自然地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70501一、培养目标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从事自然地理学科研、教学和管理的高层次复合型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具有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求实创新、团结协作的精神;立志献身自然地理学事业,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科技手段,能理论联系实际和独立从事自然地理学研究,具有从事自然地理学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独自担任专门生产、技术工作的能力。
2、具有扎实的地理科学理论基础,较好地掌握现代自然地理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了解学科发展的现状和动态;3、应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二、研究方向1、植物地理学2、自然资源管理3、空间异质性三、学习期限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校学制一般为三年。
因客观原因未能按期完成学习任务者,可申请延长学习年限。
脱产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3.5年,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4年。
四、培养方式课程学习可以采取听课、自学、讨论、报告会及实验操作等多种形式。
考试以笔试为主,并可根据课程特点辅以口试、实际操作等方式。
针对培养方案要求,结合每个研究生的特长和才能,采取因材施教、灵活多样的培养方式。
各研究方向应充分发挥导师的主导作用,同时应注重同一研究方向学术群体的整体指导作用。
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以课程教学和实践研究为主,采取启发式、研讨式的教学方式。
各级研究生应积极参加学院组织的学术讲座和学术报告,鼓励研究生组织学术研讨班和开展学术沙龙活动,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
加强研究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1、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课程分学位课、必修课和选修课,总学分要求不少于32学分。
其中学位课18学分,必修课10学分,选修课不少于4学分。
自然地理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自然地理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70501)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资源环境学科领域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具体要求是:1.掌握坚实的自然地理学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和相关的专门知识,把握学科前沿研究动态。
2.能够熟练地运用一门外语、计算机技术及现代地理学研究手段,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撰写外文科研论文和参加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3.学位获得者能够从事地理学和资源环境领域内的研究、教学或管理工作。
二、研究方向1.综合自然地理2.生物地理学与生态恢复3.土壤生态4.生态气候学三、修业年限博士生修业年限为 3 ~ 6 年,基本学制为 3 年。
生源为 2 年制硕士生的博士生或非全日制博士生,基本修业年限为 4 年。
若在 SCI 检索源刊物上发表与博士论文相关的论文 2 篇以上(含 2 篇),经博士生指导小组审核同意后,可申请提前答辩。
硕搏连读生基本修业年限为 5 年。
四、培养方式1.采取集体培养和导师负责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成立本专业博士生指导小组,成员为本专业的博士生导师和具有博士学位的副教授,并设组长一名。
导师是博士生培养的第一负责人,博士生指导小组全程参与博士生的指导工作。
2.课程学习应在一年内完成,教学形式应以专题讲座和学术研讨为主。
3.博士生应自主完成各个培养环节。
在入学后一个月内,在导师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制定个人研究和学习计划,并经博士生指导小组审查通过后报学院备案。
博士生应在每学期末向导师汇报学习及研究进展。
4.实行学术讨论班制度。
博士生导师应在每学期开学两周内主持制定本学期的讨论班计划,经博士生指导小组审查通过后报学院备案和公布。
5.实行学术交流和报告制度。
博士生在学期间应至少参加全国性或国际性学术会议 1 次,并提交和宣读论文;还应在学院范围内公开做学术报告 2 次。
6.实行博士生助教制度。
博士生可以申请学院的助教岗位,以提高教学能力和积累教学经验。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学院自然地理学专业(代码:070501)(一级学科:地理学)本专业具有本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学位授予权一、培养目标与学习年限1.培养目标(1)硕士生本专业培养自然地理学相关的科研、教学专业人才。
注重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要求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掌握现代自然地理学专业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创造性学习能力、能够熟练运用地理学理论和技术解决环境、生态、资源、灾害等实际问题。
工作(或继续深造)去向主要在国土资源、测绘、城市规划等专业管理部门及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等。
(2)博士生本专业培养自然地理学相关的科研、教学高级专门人才。
注重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要求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掌握系统的自然地理学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自然地理科学研究的创新意识和独立工作的专门技术水平;能熟练运用计算机、遥感等技术发现、分析和解决相关地学问题;具有使用第一外国语进行国际交流的能力,能够熟练地阅读本学科的外文文献,并具有初步撰写外文科研论文的能力。
毕业后可以胜任相关专业领域的科研工作和教学工作。
2.学习年限本专业硕士生的学习年限为2.5-3年,按规定修满学分、成绩合格,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的硕士生可以在2.5年内完成学业。
博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其中北京地区的定向、委托培养在职博士生的学习年限可以为4年。
硕博连读生、本科直博生学习年限为5年。
二、专业研究方向自然地理学下设两个研究方向(表1)。
表 1 自然地理学研究方向三、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1.硕士生总学分要求:36分。
各培养环节与学分要求见表2。
表 2 培养环节与学分设置1: 一外为小语种的学生必修英语二外;鼓励学生多修专业课或跨院系、跨校选课获得学分。
2: 港澳台研究生总学分要求与普通研究生相同,免修公共政治课。
3: 外国留学硕士研究生免修公共政治和外语课,必修“中国概况”(2学分),总学分不低于32学分。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培养方案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培养方案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主要研究地球表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以及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培养该专业的学生要具备扎实的自然地理、资源环境学科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运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和地理统计方法等分析工具,具备较高的科研和实践能力。
以下是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的培养方案。
一、基本要求该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具备以下基本要求:1.具备较高的自然地理学基础知识和资源环境学科相关知识;2.熟悉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和遥感图像处理技术,能够进行地理信息数据处理和分析;3.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独立进行地理调查和实地调查;4.具备较高的科研能力,能够进行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和论文撰写;5.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和环境保护意识,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二、培养目标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系统掌握自然地理学和资源环境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2.掌握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3.具备较强的实地调查和实验研究能力;4.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能够参与科研项目和学术交流;5.具备较高的环境保护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6.具备较强的跨学科综合应用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
三、专业课程设置为了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该专业设置了以下课程:1.自然地理学:主要介绍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形成与演化、自然灾害的发生与防治等内容;2.资源环境学原理:主要介绍资源的形成与利用、环境的质量评价和环境保护等内容;3.地理信息系统:主要介绍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地理数据处理和空间分析技术;4.遥感技术:主要介绍遥感图像处理和解译方法,以及遥感数据在资源环境监测中的应用;5.环境科学导论:主要介绍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等内容;6.自然地理调查与实验:主要介绍地理调查和实地实验的方法和技术;7.环境规划与管理:主要介绍环境规划和管理的原理和方法;8.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研究方法:主要介绍自然地理和资源环境研究的方法和技术。
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地理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适用于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一、学科专业简介地理学专业为一级学科专业,其涵盖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
地理学专业硕士点以国土资源信息技术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地球科学学院、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为依托,具有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地理学、测绘科学与技术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是我国在国土资源勘查、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等领域科学研究和信息技术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基地之一。
本硕士点学科专长搭配齐全,组成了一支以中青年博士、硕士为主,知识、年龄等结构合理的学科梯队与科研实体。
近10年来承担完成数十项包括863计划、973计划、第二次国土调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及省部级重要项目,取得一批有影响的重要成果。
为了加强科学研究和创新才人的培养,通过长期持续的科研实践,建立了多个长期稳定的研究和技术研发基地。
比如四川省国土资源厅信息中心、四川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信息中心、成都市国土局信息中心等多家单位。
二、培养目标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研究应用型人才为主。
具体要求包括:1. 热爱祖国,身心健康。
2. 在本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3. 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三、研究领域或研究方向1.“3S”技术与数字国土;2. 地学空间信息技术及应用;3.土地利用与国土整治;4.旅游与风景园林规划;5.区域发展与城乡规划;6.生态环境与全球变化。
四、学制及学习年限硕士研究生学制3年,学习年限原则上不延长,特殊情况,经申请审批后,可适当延长。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见表1)表1 “地理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六、必修环节1、开题报告开题报告选题应属于本学科范围。
开题报告应包括:学位论文选题依据(包括论文选题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等);学位论文研究方案(包括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可能的创新之处);预期达到的目标、预期的研究成果;学位论文工作计划等。
自然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简介、教材和文献阅
地
理
学
基
本
理
论
问
题
内容
简介
以辩证唯物主义和系统科学理论为指导,以地球表层系统为研究对象,从地理科学的元理论层次讲述地理科学的概念形成发展的基本脉络、结构、机制与过程、功能、基本规律及人地相关地域系统的调控等内容。
使用
教材
钱学森等:论地理科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陈怀满:环境土壤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年。
参考
书目
1.黄昌勇等:土壤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2.李学垣编:土壤化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吴启堂:环境土壤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4.严健汉,詹重慈:环境土壤学.上海: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
5.牟树森,青长乐:环境土壤学.北京:农业出版社,1993。
2.杨永岐:农业气象中的统计方法.北京:气象出版社,1983年;
3.刘昌明,岳天祥,周成虎:地理学的数学模型与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年;
4.岳天祥:资源环境数学模型手册.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年;
5.A.Stewart Fotheringham, Chris Brunsdon, Martin Charlton QUANTITAVE GEOGRAPHY,SAGE Publications.London.Thousand Oaks.New Delhi,2000年。
王建:现代自然地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参考
书目
1.马建华等:现代自然地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2.王建:现代自然地理学实习教程.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地理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70501)
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壤圈等相互作用的及其形成演化过程、区域分异、环境资源功能的科学,具有基础科学和应用基础科学的特点。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地球表层系统科学研究能力、高尚的道德品质、朴实的作风与较深的文化素养的研究、教育、规划和管理专家。
1.硕士学位:掌握自然地理学及有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野外工作及实验技术,了解本领域的研究动态,基本上能独立开展与本学科有关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2.博士学位:博士学位获得者应系统掌握自然地理学有关的基本理论,具有宽广和坚实的基础、野外工作能力和基本实验操作技术,熟悉本学科的历史、现状和最新动态,能独立承担与本学科有关的研究课题及教学工作。
学位论文应是研究生本人的原始研究成果,要求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较高的创新性。
二、研究方向
根据当代科学发展的趋势、本校的优势、师资队伍与技术设备条件,南京大学自然地理学主要研究方向和博士培养方向包括三个方面。
1 自然地理环境过程和演变:研究地貌演化和形成规律、气候长期变化的规律和机制,生态环境变化的特征和机制、土壤和土地利用变化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自然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关系,以及海岸环境演化、沉积动力等
2 自然资源与环境利用:研究内容主要有中国自然区域及其开发整治、自然资源利用规划与管理、水资源与水环境、自然灾害研究与防治、可持续发展研究和海岸海洋资源开发与管理等科学问题。
三、招生对象
自然地理学研究生源来自地球科学及相邻学科的大学毕业生及硕士毕业生,如地理学、地质学、大气科学、土壤学、水文与水利科学、海洋科学、生物科学、
环境科学以及相关的工程学科,亦可选拟深造的在职人员、硕士研究生年龄在35岁以内;博士研究生年龄在40岁以内。
四、学习年限
硕士学位:三年博士学位:三年(在职人员最长不超过六年)
硕博连续:最短为四年,最长不超过七年。
五、课程设置
(一)硕士阶段
(注:A类课不少于7个学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和硕士英语必选,其他三门任选一门,B类课三门必修,C类课不少于6个学分,转型期课程至少选修一门,跨二级或一级学科课程不少于3-4学分,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同等学力者和跨专业考生需加选三门本专业本科阶段专业核心课)
(二)博士阶段
1.博士英语
2.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自然地理学进展
4.人文地理学进展
5.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进展
六、教学与考核方式
教学方式:着重启发式教学,培养研究生独立钻研与分析能力,注重在科学研究课题的实践中培养研究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的能力。
考核方式:
1.学位课程结束后有严格的综合考试,综合考试合格者,方可进行学位论文工作;
2.在理论学习与实践工作研究基础上,撰写学术论文或工作报告,作为平时的考核成绩;
3.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并完成相关的野外研究、室内实验及教学工作。
七、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通过科学研究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是培养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1.学位论文选题:应体现学科领域的前沿性与先进性,并可能与国民经济建设相结合,在国家重大建设工作中发挥作用。
学位论文的选题应与导师的科研方面结合、为导师科研的组成部分,需选择该领域国际前沿课题,难度较大,其成果对科学发展与国民经济建设事业有较重要的推动作用。
2.学位论文的答辩:本专业将严格论文的评阅和答辩程序。
博士学位论文,必须反映本学科发展前沿,反映博士生已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与系统的专门科学技术,应是研究生本人的原始研究成果,要求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较高的创新性;硕士学位论文应报道研究生本人的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硕士学位论文的主要部分要达到在国内核心刊物发表的水平;博士学位论文主要部分要达到在SCI收录学术刊物发表的水平。
八、质量监测
1.检验本专业毕业博士生、硕士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是否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检验专业研究方向设置在国内、国际科技界的需求及所培养博士生、硕士生的社会和市场价值。
2.对在校博士生、硕士生各培养环节进行及时动态监测,按对对博士生、硕士生必需达到的量化指标(完成必需的学位前论文等)进行动态管理,使他们在校期间严格按培养目标进行学习和研究等。
3.对毕业的博士生、硕士生进行追踪管理,导师将在一定时期内对博士生、硕士生作继续帮助、指导,使毕业生早日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