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异常步态
异常步态的种类和原因
异常步态的种类和原因引言异常步态是指人体行走时出现的不正常姿势或动作,它可以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
了解异常步态的种类和原因对于诊断和治疗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异常步态及其可能的原因。
1. 痉挛性步态(Spastic Gait)痉挛性步态是由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引起的一种异常步态。
它通常表现为肌肉强直和痉挛,造成行走困难。
常见原因包括:•中风(脑卒中):脑血管意外导致大脑血液供应中断,损伤了控制运动的神经元。
•脊髓损伤:脊髓受损会影响下肢运动控制。
•脑性瘫痪:大脑发育异常或受损导致肌肉控制失调。
治疗方法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以及手术干预等。
2. 阵发性跛行(Intermittent Claudication)阵发性跛行是一种由血管疾病引起的异常步态。
它通常表现为行走时出现腿部疼痛、麻木和无力感,导致行走距离受限。
常见原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内壁发生斑块形成,导致血流受限。
•血栓形成:血液凝块阻塞了血管。
•动脉炎:血管壁发生炎症反应。
治疗方法包括改变生活方式、药物治疗以及介入手术等。
3. 肌无力步态(Myopathic Gait)肌无力步态是由肌肉无力或萎缩引起的异常步态。
它通常表现为行走时肌肉无力、姿势不稳和困难。
常见原因包括:•肌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代谢异常等导致肌肉无力。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ALS):神经元退化导致肌肉无力。
•肌无力性重症肌无力:免疫系统攻击神经—肌肉连接点,导致肌肉无力。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以及康复训练等。
4. 顾盼步态(Apraxic Gait)顾盼步态是一种由大脑功能障碍引起的异常步态。
它通常表现为行走时出现不协调、迟缓和不稳定。
常见原因包括:•大脑退化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
•脑损伤:颅脑外伤、中风等。
治疗方法主要是针对患者的基础疾病进行治疗,同时进行康复训练。
5. 神经根型步态(Neurogenic Gait)神经根型步态是由神经根损伤引起的异常步态。
常见异常步态
常见异常步态2007-5-27 21:51作者:任我游911 详情: 查看论坛本文已有9位网友阅读网友评论0 条(一)分类1、支撑相障碍下肢支撑相的活动属于闭链运动,足、踝、膝、髋、骨盆、躯干、上肢、颈、头均参与步行姿势。
闭链系统的任何改变都将引起整个运动链的改变,远端承重轴(踝关节)对整体姿态的影响最大。
(1)支撑面异常足内翻、足外翻、单纯踝内翻和踝内翻伴足内翻、单纯踝外翻和踝外翻伴足外翻、足趾屈曲、拇趾背伸。
(2)肢体不稳由于肌力障碍或关节畸形导致支撑相踝过分背屈、膝关节屈曲或过伸、膝内翻或外翻、髋关节内收或屈曲,致使肢体不稳。
(3)躯干不稳一般为髋、膝、踝关节异常导致的代偿性改变。
2、摆动相障碍摆动相属于开链运动,各关节可以有相对孤立的姿势改变,但是往往引起对侧支撑相下肢姿态发生代偿性改变;近端轴(髋关节)的影响最大。
(1)肢体廓清障碍垂足、膝僵硬、髋关节屈曲受限、髋关节内收受限。
(2)肢体行进障碍膝僵硬、髋关节屈曲受限或对侧髋关节后伸受限、髋关节内收。
(二)常见异常步态异常步态可以孤立存在,也可以组合存在,构成复杂的临床现象。
1、足内翻是最常见的病理步态,多见于上运动神经元病变患者,常合并足下垂和足趾卷屈。
步行时足触地部位主要是足前外侧缘,特别是第五蹠骨基底部,常有承重部位疼痛,导致踝关节不稳,进而影响全身平衡。
支撑相早期和中期由于踝背屈障碍,导致胫骨前向移动受限,从而促使支撑相末期膝关节过伸,以代偿胫骨前移不足。
由于膝关节过伸,足蹬离力降低,使关节做功显著下降。
此外髋关节也可发生代偿性屈曲。
患肢摆动相地面廓清能力降低。
步态障碍患者纠正足内翻往往是改善步态的第一要素。
与足内翻畸形相关的肌肉包括:胫前肌、胫后肌、趾长屈肌、腓肠肌、比目鱼肌、拇长伸肌和腓骨长肌。
其中胫前肌、胫后肌、腓肠肌和比目鱼肌过分活跃较常见,拇长伸肌过度活动也有关联。
2、足外翻骨骼发育尚未成熟的儿童或年轻患者多见(例如脑瘫),表现为步行时足向外侧倾斜,支撑相足内侧触地,可有足趾屈曲畸形。
神经科常见异常步态详解
神经科常见异常步态详解检查姿势及步态主要是观察患者行走、站立及卧位的姿态有无异常。
在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其步态具有特征性异常。
步态观察是神经系统查体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小编总结了7种异常步态特征(图文、视频):偏瘫步态、痉挛性(剪刀)步态、慌张步态、小脑性共济失调(醉酒)步态、感觉性共济失调步态、跨阈步态(鸡步)、肌病步态(鸭步)。
偏瘫步态步态特征:患者行走时,病侧上肢呈内收、旋前、屈曲姿势,且无正常摆动,下肢呈伸直状态而屈曲困难,行走时脚趾触地,举步时将病侧骨盆提高以帮助提起下肢,偏瘫侧下肢向外似划圈样移步向前,如向左右侧行走时,向病侧行走困难较少,向健侧行走较为困难,因为病侧下肢移近正常下肢时脚趾常常触地。
临床意义:此种痉挛性偏瘫步态系由锥体束损害所致。
多见于脑血管疾病的恢复期。
痉挛性步态步态特征:又称剪刀步态,因双下肢肌张力增高,呈僵直、内收,伴有马蹄足及足弓缩短,故曳足而行,两足内向交叉,形成剪刀样步态。
因为膝关节弯曲以致跨步小而缓慢。
临床意义:见于脊髓横贯性不完全性瘫痪,大脑性瘫痪及遗传性痉挛性截瘫。
慌张步态步态特征:患者上身前倾,肘、膝稍屈,因周身肌张力增高,行走时起步慢,跨步小,双足擦地而行,上肢无联动带摆动,由于躯干前倾,身体重心前移,故起步后即小步急速前冲,以致不能立即停步,称为慌张步态临床意义:多见于帕金森病及其综合征。
醉酒步态步态特征:又称小脑性共济失调步态。
举足缓慢、过宽,用力过重,行走时左右摇摆不定,弯曲地前进,患者越是企图纠正而越发加重行走困难,结果表现为着地如顿足,摇摆不定状如醉酒,睁眼和闭眼时行走均困难,但闭眼时更重。
临床意义:小脑蚓部病变主要表现为步态不稳,左右摇摆且不规则,两足过分分开,可向前后倾倒,小脑半球及一侧前庭病变向病侧倾倒。
感觉性共济失调步态步态特征:步态不稳,行走时两足距离大,举足过高,踏地过重,步伐大小不匀,摇摆不稳,双眼注视地面或双脚,闭目时则不能行走。
2.3.2.2常见异常步态
3.其他原因引起的步态异常
(1)短腿步态:如一腿缩短超过3cm 时,呈现斜肩步,摆动期出现足下垂。 (2)疼痛步态:支撑期缩课
您好,这个微课重点讲解 常见异常步态
泰山护理职业学院
1.中枢神经损伤引起的异常步态 (1)偏瘫步态:划圈步。 (2)截瘫步态:交叉步或剪刀步。 (3)脑瘫步态:剪刀步或交叉步。 (4)蹒跚步态:酩酊步。 (5)慌张步态:前冲步态。
2.肌无力引起的异常步态
(1)臀大肌无力步态:仰胸凸腹。 (2)臀中肌无力步态:鸭步。 (3)股四头肌无力步态:躯干前倾,俯身用 手按压大腿。 (4)胫前肌无力步态:跨门槛步或跨栏步。
异常步态的种类和原因
异常步态的种类和原因
异常步态的种类和原因如下:
1. 肌无力步态:由于肌肉无力,步态不协调,以缓慢、笨拙、不稳定的步态为主。
常见原因有神经性疾病、肌肉疾病和药物不良反应等。
2. 痉挛步态:由于肌肉痉挛,步态不流畅,以僵硬、不协调的步态为主。
常见原因有中风、脊髓病变和肌肉疾病等。
3. 瘤步态:由于脚底或鞋底有异物,阻碍步态,以瘤步为主。
通常是一种暂时性的异常步态,解决方法是去除异物。
4. 偏瘫步态:由于中风、脑外伤等导致下肢瘫痪,以草率、跛行的步态为主。
5. 蹒跚步态:由于视觉障碍、平衡障碍、肌肉骨骼疾病等原因,步态不稳,以缓慢、踉跄的步态为主。
6. 异位步态:由于肌肉或骨骼异常或不正常使用等原因,步态异常。
例如,髋关节骨折、膝关节置换术、截肢等。
7. 足下垂步态:由于神经损伤,足部下垂,步态不稳,行走时需要抬高脚步,以特殊的步态为主。
常见的异常步态
常见的异常步态
1、偏瘫步态:典型的划圈步态,表现为下肢伸肌张力过高,廓清不充分,左右骨盆高低不对称。
2、足下垂步态
3、剪刀步态:多见于内收肌高度痉挛、髋外展肌肌力相对或绝对不足的脑瘫、脑卒中厚偏瘫、截瘫等。
4、膝塌陷
5、膝过伸:一般是代偿改变如股四头肌肌力不足、膝塌陷步态或伸髋肌肌力不足时采用膝过伸代偿;支撑相伸膝肌痉挛;躯干前驱时重力线落在膝关节中心前方,促使膝关节后伸以保持平衡。
6、臀大肌步态:仰胸挺腰凸肚。
7、臀中肌肉步态:典型的双侧臀中肌无力步态俗称鸭步。
步态异常(异常步态)
步态异常(异常步态)【病因】常见的异常步态病因有以下几种:1.皮质脊髓束病变可导致痉挛性偏瘫步态和痉挛性截瘫步态。
2.双侧额叶病变可导致失用步态。
3.额叶(皮质或白质)病变可导致小步态(marcheàpetit pas)。
4.锥体外系病变可导致慌张步态和扭曲、奇异步态。
5.小脑病变导致共济失调步态。
6.酒精或巴比妥类中毒导致醉酒步态。
7.其他尚有感觉障碍导致共济失调步态;由于胫骨前肌、腓肠肌无力导致跨阈步态;躯干和骨盆带肌无力导致肌病步态;心因性疾病导致的癔症步态。
【症状】1.皮质脊髓束病变(1)痉挛性偏瘫步态:为单侧病变。
病侧上肢通常为屈曲、内收姿势,腰部向健侧倾斜,下肢伸直、外旋,向外前摆动(代偿髋、膝屈肌及踝背屈肌无力导致的拖脚),行走时呈划圈样步态;轻症病人只表现下肢拖曳步态。
见于脑卒中后遗症等。
(2)痉挛性截瘫步态:双侧严重痉挛性肌张力增高,病人双下肢强直内收,伴代偿性躯干运动,行走费力,呈剪刀样步态。
常见于脑瘫患儿、脊髓外伤等。
2.失用步态双侧额叶病变所致,常见于脑积水或进行性痴呆。
病人无肢体无力或共济失调,但不能自行站立或正常行走,表现步态不稳、不确定和小步伐,脚好像粘到地上,伴明显迟疑(冻结)现象和倾倒。
3.小步态(marcheàpetit pas) 见于额叶(皮质或白质)病变。
表现小步、拖曳,起步或转弯缓慢,步态不稳。
易误诊为帕金森病步态,但小步态为基底宽。
上肢有摆动动作,伴认知障碍、额叶释放症状、假性延髓性麻痹、锥体束征和括约肌功能障碍等,可资鉴别。
但需注意额颞痴呆患者也可合并帕金森病。
4.锥体外系病变(1)慌张步态:见于晚期帕金森病。
行走时躯干弯曲向前,髋、膝和踝部弯曲,起步慢、止步难和转身困难,小步态擦地而行,呈前冲状,易跌倒。
上肢协同摆动消失。
(2)肌张力障碍的特征是肢体或躯干姿势异常,可影响运动或导致扭曲、奇异步态。
5.小脑性共济失调步态(1)小脑蚓部病变导致躯干性共济失调,步态不规则、笨拙、不稳定和宽基底,转弯困难,不能走直线。
常见异常步态及其原因分析
常见异常步态及其原因分析异常步态是指行走过程中出现不正常的姿势或步伐,常常是由于身体某些部位的异常或受到伤害而引起的。
下面将分析几种常见的异常步态及其原因。
1. 瘸步瘸步是指行走时一个脚步似乎比另一个脚步更强烈的步态。
瘸步的原因可能是多种多样的,比如脚踝或膝盖受伤,关节炎,肌肉拉伤或韧带损伤等。
瘸步会导致身体的不平衡,影响行走的速度和稳定性,并容易加重伤害。
2. 摇摆步态摇摆步态是指身体在行走过程中的偏移,即下半身的移动不适当。
摇摆步态一般是由于摆臂和左右腿的不协调所致,这可能是因为中枢神经系统的问题,如中风或帕金森氏病等导致的。
摇摆步态会使身体失去平衡和姿态,行走不稳定且容易跌倒。
3. 足跟步态足跟步态是一种以脚跟先着地为特点的步态,这种步态可能是由于强制性足踝提供力量或曲解了大腿肌肉的平衡所致。
足跟步态与正常步态不同,因为它不利于身体的稳定性和速度。
常见的原因包括肌肉紧张、神经系统或肌肉的疾病。
4. 趾行步态趾行步态是一种以脚趾着地为特点的步态,这种步态可能是由于阻碍了大腿或小腿肌肉的平衡或运动所致。
趾行步态与正常步态不同,它使身体的速度和稳定性受到限制,经常会造成脚趾受伤或有可能引起膝关节的问题。
5. 接地不稳步态接地不稳步态的表现为当一个脚接触地面时,整个身体似乎不能稳定地放置,可能因为运动失调或神经系统的异常引起,这可能是多种因素导致的。
接地不稳步态会降低行走速度和稳定性,并增加受伤的风险。
总之,异常步态常常是身体的某些部位出现问题的表现,可能导致身体的速度,平衡和稳定性的问题,增加了受伤的风险。
要纠正这些异常步态,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请医生或物理治疗师的帮助和指导,通过物理治疗和康复锻炼来恢复和改善身体的运动能力。
常见的步态异常的名词解释
常见的步态异常的名词解释引言步态是人体行走时身体的动作和姿势的总称。
正常的步态是一种根据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协调运动,从而使人能够有效地行走。
然而,某些因素可能导致步态异常,影响人们的行走能力。
本文将解释几种常见的步态异常,并探讨其原因和治疗方法。
1. 痉挛性步态异常痉挛性步态异常是由于肌肉的过度紧张和不协调引起的。
这种步态异常通常表现为僵硬、抽搐和不自然的行走姿势。
痉挛性步态异常的原因多种多样,可能与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或肌肉疾病等有关。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2. 瘫痪性步态异常瘫痪性步态异常是由于部分或全部肌肉无法正常收缩而导致的。
瘫痪性步态异常常见于中风、脊髓损伤或神经系统退化性疾病等情况下。
患者常表现为无法正常控制步态、不稳定的行走姿势以及乏力等症状。
治疗方法通常包括康复训练、辅助器具和手术治疗等,旨在帮助患者重建行走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
3. 阵发性步态异常阵发性步态异常是指出现间歇性的、非常规的步态变化。
这些异常步态发作可能与神经系统过度兴奋、药物副作用或某些遗传疾病等有关。
常见的阵发性步态异常包括特发性扭转痉挛、特发性下肢阵发性抽动(IDI)、特发性脚外翻(IFE)等。
这些疾病的治疗方法多样,包括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和行为治疗等,具体根据病情和病因确定。
4. 强迫性步态异常强迫性步态异常是一种由强迫性-病态思维引起的步态异常。
患者常表现为特定和刻板的步态模式,例如“弓步态”、“欧足病步态”等。
这种异常步态通常源于精神障碍,特别是强迫症。
有效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等,旨在减轻精神症状并恢复正常步态。
结论步态异常是行走能力受损的常见问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自尊心产生了负面影响。
准确地解释步态异常的名词及其原因是重要的,这有助于患者和医务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这些疾病。
除了上述提到的步态异常,还有其他许多不同类型的步态异常,有些可能极为罕见。
十四种常见异常步态特点
十四种常见异常步态特点1. 摆动步态(摆尾步态):孤独行走时,无明显的因此目的的摆动(摇摆)躯干和尾巴,不规则的右和左脚的步态,无节奏。
2. 迟缓步态:走路时,步伐慢,腿拖着,脚步无力。
3. 踌蹰步态:步态缓慢,脚步起伏跳动,头和肩摆动,以及腹部、腿、脚踩在地上。
4. 瘫蹲步态:步态缓慢,双膝下伏,头颈部前倾,前肢侧向放置,蹬腿时只有膝盖处时弯曲。
5. 蹬跷步态:走路时,躯干肩膀摇摆不定,步态急促,脚步下蹬跷,尖端碰地犹如拔腿状。
6. 飞步步态:走路时,两腿猛然加快,一步高达一米左右,后脚一落地下一瞬即跃至前脚之上踩地的位置,腿脚上下来回交替,无节奏。
7. 翻滚步态:走路时,整个躯体翻转滚动,上半躯体不断左右晃动,双腿交替穿越,整体躯体常有不规则抖动与摆动。
8. 踢跟步态:走路时,前跟肌肉发力,跺脚踢跟,脚尖有时离地行走。
9. 支撑步态:走路时,躯体成直线形,双腿明显分开,右腿朝前,左腿朝后,前后腿似乎用压力支撑躯体,很难施加步态响应。
10. 拐转步态:走路时,转弯无力,行进中明显迟缓,没有自然的步态节奏,腿部反应差,调整拐转方向时,腿运动不协调,易产生紊乱,步伐变得迟钝缓慢。
11. 双足叠步态:步态有节奏,两脚落地频繁,常常双足叠步,连同右足再紧接着落另一脚,就像如同一双滑雪板的步态。
12. 快步行走:走路时,双脚如闪电般气势汹汹,步伐快,脚踩地短而竭力把脚离开地面,双手前后摆动,及时向远处行走。
13. 快跑步态:步态平稳,双脚迅速跳动,脚尖一直处于离地状态,落地时不发出声响,腿部交替重心出现前移。
14. 旋转步态:走路时,四肢和腹部被不断的转动,双腿反复绕着一个中心旋转,同一块地面长时间被踩踏,双腿前后摆动,头佝偻,双臂橫空。
常见异常步态
常见异常步态2007-5-27 21:51 作者:任我游911 详情: 查看论坛本文已有9位网友阅读网友评论 0 条(一)分类1、支撑相障碍下肢支撑相的活动属于闭链运动,足、踝、膝、髋、骨盆、躯干、上肢、颈、头均参与步行姿势。
闭链系统的任何改变都将引起整个运动链的改变,远端承重轴(踝关节)对整体姿态的影响最大。
(1)支撑面异常足内翻、足外翻、单纯踝内翻和踝内翻伴足内翻、单纯踝外翻和踝外翻伴足外翻、足趾屈曲、拇趾背伸。
(2)肢体不稳由于肌力障碍或关节畸形导致支撑相踝过分背屈、膝关节屈曲或过伸、膝内翻或外翻、髋关节内收或屈曲,致使肢体不稳。
(3)躯干不稳一般为髋、膝、踝关节异常导致的代偿性改变。
2、摆动相障碍摆动相属于开链运动,各关节可以有相对孤立的姿势改变,但是往往引起对侧支撑相下肢姿态发生代偿性改变;近端轴(髋关节)的影响最大。
(1)肢体廓清障碍垂足、膝僵硬、髋关节屈曲受限、髋关节内收受限。
(2)肢体行进障碍膝僵硬、髋关节屈曲受限或对侧髋关节后伸受限、髋关节内收。
(二)常见异常步态异常步态可以孤立存在,也可以组合存在,构成复杂的临床现象。
1、足内翻是最常见的病理步态,多见于上运动神经元病变患者,常合并足下垂和足趾卷屈。
步行时足触地部位主要是足前外侧缘,特别是第五蹠骨基底部,常有承重部位疼痛,导致踝关节不稳,进而影响全身平衡。
支撑相早期和中期由于踝背屈障碍,导致胫骨前向移动受限,从而促使支撑相末期膝关节过伸,以代偿胫骨前移不足。
由于膝关节过伸,足蹬离力降低,使关节做功显著下降。
此外髋关节也可发生代偿性屈曲。
患肢摆动相地面廓清能力降低。
步态障碍患者纠正足内翻往往是改善步态的第一要素。
与足内翻畸形相关的肌肉包括:胫前肌、胫后肌、趾长屈肌、腓肠肌、比目鱼肌、拇长伸肌和腓骨长肌。
其中胫前肌、胫后肌、腓肠肌和比目鱼肌过分活跃较常见,拇长伸肌过度活动也有关联。
2、足外翻骨骼发育尚未成熟的儿童或年轻患者多见(例如脑瘫),表现为步行时足向外侧倾斜,支撑相足内侧触地,可有足趾屈曲畸形。
常见的异常步态资料
常见的异常步态常见的异常步态作者:葛杰,运动康复治疗师,从事运动损伤,骨关节与脊柱损伤及术后康复16年。
01年赴荷兰研修运动疗法及健康管理。
曾为多位奥运选手制定康复计划并实施治疗常见的异常步态,听着有点儿绕口,其实标准得题目应该是常见的常见的病理步态:按异常步态的病理及表现,可分以下各类:(1)短腿步态如一腿缩短超过3.5cm时,患腿支撑时可见同侧骨盆及肩下沉,故又称斜肩步,摆动时则有代偿性足下垂。
(2)关节强直步态下肢各关节挛缩强直时步态随之改变,关节挛缩于畸形姿位时改变更著。
如髋关节屈曲挛缩时引起代偿性骨盆前倾,腰椎过伸,步幅缩短,膝屈曲挛缩30°以上时可出现短腿步态。
膝伸直挛缩时,摆动时可见下肢外展或同侧骨盆上提出,以防止足趾拖地。
踝跖屈挛缩时足跟不能着地,摆动时以增加髋及膝屈曲度来代偿,状如跨槛,故称跨槛步。
此时患肢支撑期常有膝过度伸直,可引起膝反曲。
(3)关节不稳步态如先天性髋脱位时步行时左右摇晃如鸭步。
(4)疼痛步态当各种原因引起患难与共肢负重时疼痛时,患者尽量缩短患肢的支撑期,使对侧摆动腿呈跳跃式快速前进,步幅缩短,又称短促步。
(5)肌肉软弱步态①胫前肌步态:胫前肌无力时足下垂,摆动期用增加髋及膝屈曲度以防足趾拖地,形成跨槛步。
②小腿三头肌软弱时支撑后期忠髋下垂,身体向前推进减慢。
③股四头肌步态:在患腿支撑期不能主动维持稳定的伸膝,故患者使身体前倾,让重力线在膝前方通过,从而使膝被动伸直,此时髋微屈可加强臀肌及股后肌群的张力,使股骨下端后摆,帮助被动伸膝。
在支撑早期利用膝的持续过伸作为一种代偿性稳定机制常导致膝反曲。
如同时有伸髋肌无力,则患者常须俯身用手按压大腿使膝伸直。
④臀大肌步态:伸髋肌软弱时,患者常使躯干用力后仰,使重力线通过髋关节后方以维持被动伸髋,并控制躯干的惯性向前运动。
形成仰胸凸肚的姿态。
⑤臀中肌步态:髋外展肌软弱时不能维持髋的侧向稳定,故患者在支撑期使上体向患侧变,使重力线在髋关节外侧通过,以便依靠内收肌来维持稳定,同时防止对侧髋部下沉并带动对侧下肢提起及摆动。
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异常步态
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异常步态
脑卒中是指脑血管病变导致脑组织受损的一种疾病,常见的异常步态包括:
1. 金字塔步态:由于脑卒中造成的下肢肌肉痉挛和瘫痪,患者在行走时表现为下肢肌肉僵硬,步态呈现出类似于患者高举手臂写字的姿势。
2. 足下垂步态:脑卒中可能导致运动神经元受损,造成患者足部无法提起,行走时下肢无力拖地。
3. 拖步姿势:由于脑卒中造成的下肢肌力减退或瘫痪,患者在行走时下肢无力,步伐短小且需要用手抓住物体来帮助行走。
4. 屈曲步态:脑卒中可能导致下肢肌肉痉挛,使患者在行走时下肢关节过度弯曲,膝、髋关节无法正常伸展。
5. 痉挛步态:部分脑卒中患者在行走时会出现下肢肌肉痉挛,导致步态不稳定,摇摆行走。
这些异常步态是根据脑卒中对身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所表现出来的,具体表现因患者的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脑卒中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需要进行康复训练来提升步态稳定性和恢复行走功能。
常见异常步态口诀
常见异常步态口诀引言:步态是指人体行走时的姿势和步伐方式,是人体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
正常的步态通常是平稳、协调的,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人体可能出现异常的步态。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几种异常步态,并通过口诀的形式进行总结,以便读者记忆和理解。
一、跛行步态:跛行步态是指由于下肢骨骼、肌肉或神经系统的病变导致的行走异常。
主要特点是患者行走时出现疼痛或困难,通常会出现以下几种跛行步态:1. 痛跛行:步态不稳,患者会出现一侧下肢疼痛,行走时会避免对痛处施加过多压力。
2. 劳损跛行:长时间行走后,患者会出现疲劳感,步态变得不稳,行走速度减慢。
3. 瘸跛行:由于下肢骨折或关节畸形等原因,患者行走时会出现明显的瘸腿现象,一侧下肢负重不足。
跛行步态口诀:痛跛行,劳损跛行,瘸跛行。
二、痉挛步态:痉挛步态是指由于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肌肉痉挛导致的步态异常。
主要特点是行走时出现肌肉僵硬、抽搐或痉挛的现象,常见的痉挛步态包括:1. 痉挛性瘫痪步态:患者下肢肌肉痉挛,导致步态不稳,行走困难,常伴有肢体畸形。
2. 黑腿病步态:患者行走时下肢肌肉会突然痉挛,出现跳跃式的行走,常见于儿童。
3. 外展痉挛步态:患者行走时下肢外展,脚尖向外翻,常见于脊髓受损导致的腓肠肌痉挛。
痉挛步态口诀:痉挛性瘫痪步态,黑腿病步态,外展痉挛步态。
三、扭转步态:扭转步态是指行走时下肢出现不协调的扭转现象。
主要特点是患者行走时下肢会出现旋转或交叉的情况,常见的扭转步态包括:1. 外旋步态:患者行走时下肢会向外旋转,脚尖朝外,常见于髋关节或股骨颈骨折后。
2. 内旋步态:患者行走时下肢会向内旋转,脚尖朝内,常见于髋关节或骨盆损伤。
3. 交叉步态:患者行走时下肢会交叉,一侧脚掌会踩在另一侧脚踝上,常见于脑卒中或脊髓损伤。
扭转步态口诀:外旋步态,内旋步态,交叉步态。
四、蹒跚步态:蹒跚步态是指由于平衡感受器或神经系统疾病导致的行走异常。
主要特点是患者行走时不稳,常常摇摇晃晃,容易摔跤,常见的蹒跚步态包括:1. 小脑性蹒跚步态:患者行走时姿势不稳,常常伴有上肢震颤,常见于小脑疾病。
临床中常见的异常步态
临床中常见的异常步态
1. 引言
简要介绍步态的重要性,及异常步态的临床意义。
2. 异常步态的分类
列出常见的异常步态类型,如痉挛步态、踌躇步态、失用步态、帕金森步态等。
3. 各类异常步态的表现
详细描述每种异常步态的特征,包括步幅、步频、步态姿态、身体重心位置等方面的变化。
4. 异常步态产生的原因
分析导致不同异常步态的潜在生理和病理因素,如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肌肉骨骼疾病、周围神经病变等。
5. 临床诊断
介绍诊断异常步态的方法,包括详细病史采集、神经系统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6. 治疗方法
针对不同原因引起的异常步态,提出相应的治疗原则和具体措施,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辅助器具使用等。
7. 并发症及预防
说明异常步态可能导致的并发症,如跌倒风险增加、活动能力下降等,并介绍相应的预防措施。
8. 小结
总结异常步态评估和管理的重要性,展望未来在此领域的研究方向。
常见异常步态纠正PPT课件
•6
膝过伸矫治方法
①股四头肌牵伸训练 ②股四头肌肌力训练 ③膝关节控制训练 ④臀大肌肌力训练。
•7
①手法牵张股四头肌、腘绳肌、小腿三头肌、 內收肌等;
②躯干肌肌力训练如半桥运动等; ③强化步行分解训练; ④靠墙蹲马步训练; ⑤退上退下台阶训练及侧方上下台阶训练; ⑥膝关节屈伸控制性5
足下垂步态矫治方法
①胫前肌肌力训练; ②踝足矫形器(AFO)使用; ③小腿三头肌及胫后肌牵伸; ④功能性电刺激(FES)或肌电触发功能性电
剪刀步态
•1
剪刀步态矫治方法
①采用神经生理学治疗技术及牵伸手法,抑制内 收肌痉挛;
②对顽固性痉挛,局部可考虑神经肌肉阻滞治疗; 全身性可给以口服中枢性解痉药;
③强化拮抗肌; ④温热敷或冷敷; ⑤足够的步宽,易化臀中肌,促进两者协同运动; ⑥严重者可行选择性脊神经跟切断术。
•2
偏瘫步态
•3
偏瘫步态矫治方法
常见异常步态实训报告
常见异常步态实训报告一、中枢神经损伤所致的异常步态(一)偏瘫步态以及治疗指一侧肢体正常,而另一侧肢体因各种疾病造成瘫痪所形成的步态,由于患侧膝关节僵硬而于摆动相活动范围减少,患侧足下垂内翻,为了将瘫痪下肢向前迈步,摆动相时,骨盆代偿性的上抬后旋,髋关节外展、外旋,使患侧下肢经外侧划一个圆弧将患侧下肢向前迈出。
又称画圈步态。
1.足下垂和内翻步态足下垂指摆动相踝关节背屈不足,常与足内翻或外翻同时存在可导致廓清障碍。
代偿机制包括:摆动相增加同侧屈髖、屈膝,下肢划圈行进,躯干向对侧倾斜。
常见病恩是胫前肌无活动或活动时相异常。
单纯的足下垂主要见于脊髓损伤、儿麻和外周神经损伤。
矫治方法:①胫前肌肌力迎练:坐位、站位勾脚尖练习,根据患者情况,脚背上可放置沙袋以抗阻训练。
②对足下垂严重的患者有条件的可给以踝足矫形器(AFO)。
③配合站斜板牵伸小腿三头肌及胫后肌、功能性电刺激(FES》或肌电触发功能性电刺激等,以抑制小腿三实肌张力,提高胫前肌的肌力和运动控制能力。
对因局部小腿三头肌张力过高的患者,有条件的可行局部肌肉神经阻滞,以帮助缓解痉挛。
2.膝塌陷原因:小腿三头肌(比目鱼肌为主)无力时,胫骨在支撑相中期和后期向前行进过分,导致踝关节不稳或膝塌陷步态,.即支撑相膝关节过早屈西,向时伴有对侧步长缩短,向侧足推进延迟,如果患者采用增加股四头肌收缩的方式避免膝关节过早屈曲,并稳定膝关节,将导致同侧膝关节在支撑相末期屈曲延迟,最终导致伸膝肌过用综合症。
在不能维持膝关节稳定时往往便用上肢支持膝关节,以进行代偿。
相关肌肉包括:腓肠肌-比目鱼肌和股四头肌。
股四头肌肌电活动前延长和过度活跃。
矫治方法:①对腘绳肌痉挛导致的伸膝障碍,首先可行站斜板和手法牵伸训练功能性电刺激(FES)或肌电触发功能性电刺激等,以抑制腘绳肌肌张力,同时强化小腿三头肌肌力训练如踮脚步行、前脚掌踏楼梯上下训练等。
②对痉挛严重的,有条件的可行局部肌肉神经阻滞,必要时有条件的可给以伸膝矫形器以辅助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的异常步态
1、异常步态的原因:(1)骨关节因素:运动损伤、截肢、手术、截肢等
(2)神经肌肉因素:脑外伤、脊髓损伤等
2、临床常见的异常步态:(1)剪刀步态:多见于内收肌高度痉挛、髋外展肌肌力相对不足
(2)偏瘫步态:也就是划圈步态,表现为下肢伸肌张力过高、左右骨盆不对称
3、足下垂步态:摆动相踝关节背屈不足。
矫治方法:①胫前肌肌力训练;坐位、站位勾脚尖练习,根据患者情况,脚背上可放置沙袋以抗阻训练。
②对足下垂严重的患者有条件的可给以踝足矫形器(AFO)。
③对中枢性损伤所致的足下垂及合并有足内翻的患者,除上述训练外,可配合站斜板牵伸小腿三头肌及胫后肌、功能性电刺激(FES)或肌电触发功能性电刺激等,以抑制小腿三头肌张力,提高胫前肌的肌力和运动控制能力。
对因局部小腿三头肌张力过高的患者,有条件的可行局部肌肉神经阻滞,以帮助缓解痉挛。
4、膝过伸:膝过伸很常见,一般是代偿性改变,多见于支撑相早期。
一侧膝关节无力可导致对侧代偿膝过伸
矫治方法:①股四头肌牵伸训练。
②股四头肌肌力训练,方法同上。
③膝关节控制训练。
④臀大肌肌力训练。
⑤步行分解训练
5、臀中肌步态: 一侧臀中肌无力时,不能有效的维持髋关节的侧向稳定性,髋关节向患侧凸,患者肩和腰出现代偿性侧弯,使重力线通过髋关节的外侧,依靠内收肌来保持侧方稳定。
步行时上身左右交替摇摆,形如鸭子走路,故又称为鸭步
矫治方法:加强臀中肌肌力训练如侧踢腿、抗阻侧踢腿等;侧方上下楼梯训练,如为一侧肌无力,训练时采用患侧腿先上楼梯,健侧腿先下楼梯的方法;提降骨盆训练等;站立位姿势调整训练,应在矫正镜前训练调整姿势,包括单腿站立时,躯干保持稳定不许动;侧方迈步(横行)步行训练,开始横行训练时,可让患者背靠墙走,以增加安全性,随患者能力的提高,可上活动平板上训练横行,并可逐步增加坡度和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