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讲-岩石力学-油田地应力及其确定方法概要

合集下载

石油工程岩石力学-地应力

石油工程岩石力学-地应力
完整地层塌块小, 井眼长轴在最小水
平地应力方位
地应力纵向分布规律计算
不同深度,不同性质的地层其地应力大小及 非均匀性不同,即地应力不是随井深增加而 线性增大,对不同地层要分层计算地应力。
地应力主要来自于上覆岩层的自重及地质构 造运动产生的构造应力,用公式表示为:
H
H
H
T
地应力纵向分布规律计算
hmin
HMAX >> v > hmin
第二节 地应力的测量方法
垂直主应力的求取:
垂直地应力是由重力作用产生的(岩石的重量); 在任意深度,垂直地应力等于上覆岩层压力:
v = gz (密度×重力加速度×深度) 通常垂直地应力通过对密度测井数据积分获得; 在海上钻井要包含泥线以上海水产生的压力;
B A
C
largely unfractured shale
static basal sheet
compression
四、进行地应力研究的意义:
是所有地质力学问题中重要的初始条件; 是勘探、钻井及油藏等石油工程的重要参数; 是钻井工程中井壁稳定分析的重要参数; 是采油工程中出砂防砂分析的重要参数; 是油气层增产改造措施制定的重要参数;
直井井眼周围地层应力状态
由水平最大地应力 H所引起的井周应力分布
r
H 2
(1
R2 r2 )
H 2
(1
3R 4 r4
4R2 r 2 ) cos2
H 2
(1
R2 r2
)
H 2
(1
3R 4 r4
) cos2
r
H 2
(1
3R 4 r4
2R2 r2
) sin 2

简明石油工程岩石力学

简明石油工程岩石力学

简明石油工程岩石力学(讲义)金衍陈勉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07年8月目 录绪论-------------------------------------------------------------------------------------------------------------------1 第一章岩石的基本性质和变形特征----------------------------------------------------------------------5 §1.1 岩石力学性质室内试验-----------------------------------------------------------------------------6 §1.2 岩石的变形与强度-----------------------------------------------------------------------------------16 第二章弹性理论-----------------------------------------------------------------------------------------------25 §2.1 应力分析-----------------------------------------------------------------------------------------------25 §2.2 应变分析---------------------------------------------------------------------------------------------42 §2.3 弹性模型-----------------------------------------------------------------------------------------------49 第三章岩石中的流固耦合问题--------------------------------------------------------------------------51 §3.1 孔隙度和渗透率------------------------------------------------------------------------------------51 §3.2 通过孔隙介质流体的流动------------------------------------------------------------------------52 §3.3 体积变形---------------------------------------------------------------------------------------------54 §3.4 Biot静态孔隙弹性理论---------------------------------------------------------------------------54 §3.5 有效应力的概念------------------------------------------------------------------------------------58 第四章井壁围岩的应力状态-----------------------------------------------------------------------------60 §4.1 垂井井壁围岩应力分布---------------------------------------------------------------------------60 §4.2 大斜度井、水平井的井壁围岩应力分布------------------------------------------------------62 第五章油田地应力及确定方法--------------------------------------------------------------------------66 §5.1 地应力的概念---------------------------------------------------------------------------------------66 §5.2 水力压裂法测地应力-------------------------------------------------------------------------------68 §5.3 分层地应力解释方法------------------------------------------------------------------------------71 第六章钻井过程中的井壁稳定问题--------------------------------------------------------------------74 §6.1 井壁力学失稳的形式与原因---------------------------------------------------------------------74 §6.2 井壁坍塌剥落---------------------------------------------------------------------------------------75 §6.3 井壁破裂---------------------------------------------------------------------------------------------80 §6.4 安全钻井液密度窗口------------------------------------------------------------------------------81 第七章水力压裂--------------------------------------------------------------------------------------------83 §7.1 裂缝几何形状---------------------------------------------------------------------------------------83 §7.2 裂缝延伸模型---------------------------------------------------------------------------------------84 第八章出砂问题--------------------------------------------------------------------------------------------92 §8.1 固相产出---------------------------------------------------------------------------------------------92 §8.2 防砂方法的分类------------------------------------------------------------------------------------93 §8.3 预测出砂机理---------------------------------------------------------------------------------------95 §8.4 数学模型---------------------------------------------------------------------------------------------97 第九章油藏固结问题-------------------------------------------------------------------------------------101第十章岩石动力学与应用----------------------------------------------------------------------------111 §10.1 弹性介质中的纵、横波------------------------------------------------------------------------111 §10.2 利用声波测井确定岩石的弹性和强度参数------------------------------------------------112 §10.3 声波测井在石油工程中的应用---------------------------------------------------------------117 §10.4 地震资料的工程预测理论---------------------------------------------------------------------121绪论1绪论一、岩石力学及其发展历史岩石力学是力学的一个分支。

4、岩体地应力及其测量方法

4、岩体地应力及其测量方法
p
4.3高应力区特征-11
p
1、高应力区判别准则和高地应力现象
①高应力判别准则 高应力为一相对概念,埋深大不一定存在高应力问题,埋 深小可能存在高应力问题。当围岩内部最大应力与围岩强 度比值达到一定水平时,才能称为高应力,即:
Rb 围岩强度比 = σ max
极高地应力 法国隧道协会 <2 <4 >2 <2 高地应力 2-4 4-7 4-6 2-4 一般地应力 >4 >7 >6 >4
4.4地应力测量方法-21
p
1、地应力测量基本原理
①地应力的种类 岩体中的应力可分为原始应力和二次应力。岩体中一点的 三维应力状态可以用 (σ x , σ y , σ z ,τ xy ,τ yz ,τ zx ) 来表示,坐标系可 根据实际需要任意选择。 ②地应力测量方法 开挖硐室后,进入硐室测量; 在地表或硐室表面打洞进行测量; 直接测量法:测量值和原岩应力的相互关系,进行转换。 间接测量法:测量某些物理量通过间接物理计算。
4.1地应力成因组成及影响因素-1
p
1、地应力基本概念
存在于岩体中的未受扰动的自然应力,或称原岩应力。工 程进行后应力受到影响而产生二次分布,重新分布后的应 力为二次应力或诱导应力。
p
2、地应力的成因、组成影响因素
①地应力成因 1878年瑞典地质学家海姆提出静水压力概念; 1926年前苏联学者金尼克修正了海姆静水压力公式,提 出侧压力与正压力的关系为:
4.3高应力区特征-14
p
2、岩爆及其防治措施
①概述 围岩处于高应力条件下所产生的岩片飞射抛散,以及洞壁 片状剥落等现象。我国岩爆事故在煤矿及水电工程中都有 发生,特别是矿井工程中岩爆现象突出。 岩爆现象机理复杂,至今人们仍未形成统一认识。 ②岩爆类型、性质及特点 根据现场调查的岩爆特征,将其分为:破裂松脱型、爆裂 弹射型、爆炸抛射型。 破裂松脱型:围岩成块状、板状、鳞片状,弹射距离短, 岩壁上形成破裂坑。

石油工程岩石力学-地应力知识讲解

石油工程岩石力学-地应力知识讲解
线
Kaiser效应试验结果的解释
σV σαPpKPc
σH
σ0σ 2
σ0σ90 2
1
1tg22 2
αPpKPc
σh
σ0σ90 2
σ0σ90 2
1
1tg22 2
HMAX hmin
v >> HMAX > hmin
hmin
Drill within a 60°cone (±30°) from the most favored direction
v HMAX ~ v
>> hmin
HMAX
v HMAX
In highly differential stress fields, the proper choice of an inclined hole facilitates drilling
AE Counts
Kaiser effect point
Load
室内岩心试验法:
MTS岩石力学 实验装置
SAMOS多通 道声发射装置
中国石油大学 (北京)岩石 力学室拥有美 国进口的先进 仪器设备,能 够完成凯塞尔 效应、单轴/三 轴抗压试验、 水力压裂室内 试验等多项实 验。
室内岩心试验法:

z
2
1 x
Principal stresses
p 3
Coordinates parallel to earth’s surface
Principal stresses are usually parallel and normal to the surface.
Drilling Direction and Stress
走滑断层(拗断层)与地应力

第四章地应力及其原理(2016介绍

第四章地应力及其原理(2016介绍

小结
地应力分布理论: 1)海姆假设:(首次提出了地应力的概念,静 h v H 水压力假设)
海姆假说:在岩体深处的初始垂直应力与其上覆岩体的重 量成正比,而水平应力大致与垂直应力相等。
2)金尼克假设:(弹性力学假设)
1 修正了海姆的静水压力假设,认为地壳中垂直应力等于上 覆岩层重量,而水平应力是泊松效应的结果。
• 次生应力:受开挖、手动影响,在影响范围以内的原岩应力 平衡状态被破坏后的应力称为次生应力或诱发应力。
• 应力重分布:原岩应力到次生应力的转换过程。
4.2 地应力概论
• 一、 地应力 地应力分为自重应力场和构造应力场。 自重应力:由上覆岩体的自重所引起的应力; 构造应力:地层中由于过去地质构造运动产生和现在正在活 动与变化的应力,地质作用残存的应力。
• (5)地温梯度引起的应力场
• • 地层的温度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升高,一般的温度梯度 为每百米3℃。 由于温度梯度而引起地层中不同深度不同的膨胀,从
而引起地层中的局部压应力产生。
随埋深增加,地温增高,岩体性质改变产生附加应力。
3 C / 100m 岩体的体膨胀系 一般地温梯度: 4MPa; -5 数: ,岩体弹模 E=10 10 地温梯度引起的温度应力约为:
岩体力学
2018/10/21
1
第四章 岩体地应力及其测量方法
学习指导:
Ø 主要介绍岩石的初始应力概念,包括自重应力和构造应力,
初始应力的量测方法及原理,扁千斤顶法和应力解除法等。 重 点
• 岩体的初始应力概念
• 岩体初始应力的测量方法
• 4 岩体地应力及其测量方法
• 4.1概述 • 4.1.1 基本概念 • 地应力:系指天然环境下地壳岩土体内某一点所固有的应力 状态,即未受人工开挖扰动的应力,称为地应力或原岩应力。

地应力与地应力测量方法简介

地应力与地应力测量方法简介

地应力与地应力测量方法简介3.1 地应力与地应力测量方法简介地应力,又称原岩应力,也称岩体初始应力或绝对应力,是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由于地质构造运动等原因产生的。

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内,地壳中的应力状态是各种起源应力的总和。

主要由重力应力、构造应力、孔隙压力、热应力和残余应力等耦合而成,重力应力和构造应力是地应力的主要来源。

地应力的形成主要与地球的各种动力运动过程有关,其中包括:板块边界受压、地幔热对流、地球内应力、地心引力、地球旋转、岩浆侵入和地壳非均匀扩容等。

另外,温度不均、水压梯度、地表剥蚀或其他物理化学变化等也可引起相应的应力场。

而重力作用和构造运动是引起地应力的主要原因,其中尤以水平方向的构造运动对地应力的形成影响最大。

地应力测量,就是确定拟开挖岩体及其周围区域的未受扰动的三维应力状态,这种测量通常是通过多个点的量测来完成的。

地应力测量是确定工程岩体力学属性、进行围岩稳定性分析、实现岩土工程开挖设计和决策科学化的前提。

地应力对矿山开采、地下工程和能源开发等生产实践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地应力研究是当前国际采矿界上的一个前沿性课题,近几十年来,世界上许多国家均开展了地应力的测量及应用研究工作,取得了众多的成果。

随着矿区开采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提高和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对矿区所处的地质条件和应力环境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要求。

查明矿区深部煤炭资源的开采地质条件和应力环境,为深部矿井的设计、建设和生产提供更加精细可靠的地质资料和数据,以便采取有效技术手段和措施,避免和减少灾害的发生,是实现矿井安全高效生产的重要保障。

地应力是引起采矿工程围岩、支架变形和破坏、产生矿井动力现象的根本作用力,在诸多的影响采矿工程稳定性因素中,地应力是最重要和最根本的因素之一。

准确的地应力资料是确定工程岩体力学属性,进行围岩稳定性分析和计算,矿井动力现象区域预测,实现采矿决策和设计科学化的必要前提条件。

采矿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开采深度的纵深发展,地应力的影响越加严重,不考虑地应力的影响进行设计和施工往往造成露天边坡的失稳、地下巷道和采场的坍塌破坏、冲击地压等矿井动力现象的发生,致使矿井生产无法进行,并经常引起严重的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的重大损失。

4章 地应力计算

4章 地应力计算

4.5 地应力计算模式
1.以单轴应变为基础的最大和最小地应力 金尼克公式
σH =σh =
µ
1− µ
σv
马特威耳-凯利 等人计算式
µ (σ v − Pp ) σ H − Pp = σ h − Pp = 1− µ
2.考虑有效应力系数的最大和最小地应力
µ (σ v −αPp ) + σt σ H − αPp = σ h − αPp = 1− µ
4.4 地应力分布规律和我国的分区特点 一、地壳浅部地应力分布的主要规律
1.地应力是一个具有相对稳定性的非稳定应力场, 1.地应力是一个具有相对稳定性的非稳定应力场,它是 地应力是一个具有相对稳定性的非稳定应力场 时间和空间的函数。 时间和空间的函数。 2.垂直应力随深度的变化规律 2.垂直应力随深度的变化规律
垂直应力 随深度线 性增加。 平均密度 约为 27KN/m3
4.4 地应力分布规律和我国的分区特点
3.水平应力普遍大于垂直应力 3.水平应力普遍大于垂直应力 4.平均水平应力与垂直应力之比随深度增加而减小 平均水平应力与垂直应力之比随深度增加而减小, 4.平均水平应力与垂直应力之比随深度增加而减小, 且趋近于1 且趋近于1
4.2 原地应力应力状态及应力张量 一、原地应力的基本构成
上覆岩层压力
σ v = ∫ ρb g (h)dh
0
H
构造应力
σ x = ωx ×σ v σ y = ωy ×σ v
温度产生的附加应力
σ
2 x、 v
1+ µ = 2G ⋅ α ⋅ (T − T0 ) 1 − 2µ
4.2 原地应力应力状态及应力张量 二、地下岩石某点的应力状态和应力张量的分解
4.3地应力测量技术 4.3地应力测量技术

简明石油工程岩石力学

简明石油工程岩石力学

简明石油工程岩石力学(讲义)金衍陈勉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07年8月目 录绪论-------------------------------------------------------------------------------------------------------------------1 第一章岩石的基本性质和变形特征----------------------------------------------------------------------5 §1.1 岩石力学性质室内试验-----------------------------------------------------------------------------6 §1.2 岩石的变形与强度-----------------------------------------------------------------------------------16 第二章弹性理论-----------------------------------------------------------------------------------------------25 §2.1 应力分析-----------------------------------------------------------------------------------------------25 §2.2 应变分析---------------------------------------------------------------------------------------------42 §2.3 弹性模型-----------------------------------------------------------------------------------------------49 第三章岩石中的流固耦合问题--------------------------------------------------------------------------51 §3.1 孔隙度和渗透率------------------------------------------------------------------------------------51 §3.2 通过孔隙介质流体的流动------------------------------------------------------------------------52 §3.3 体积变形---------------------------------------------------------------------------------------------54 §3.4 Biot静态孔隙弹性理论---------------------------------------------------------------------------54 §3.5 有效应力的概念------------------------------------------------------------------------------------58 第四章井壁围岩的应力状态-----------------------------------------------------------------------------60 §4.1 垂井井壁围岩应力分布---------------------------------------------------------------------------60 §4.2 大斜度井、水平井的井壁围岩应力分布------------------------------------------------------62 第五章油田地应力及确定方法--------------------------------------------------------------------------66 §5.1 地应力的概念---------------------------------------------------------------------------------------66 §5.2 水力压裂法测地应力-------------------------------------------------------------------------------68 §5.3 分层地应力解释方法------------------------------------------------------------------------------71 第六章钻井过程中的井壁稳定问题--------------------------------------------------------------------74 §6.1 井壁力学失稳的形式与原因---------------------------------------------------------------------74 §6.2 井壁坍塌剥落---------------------------------------------------------------------------------------75 §6.3 井壁破裂---------------------------------------------------------------------------------------------80 §6.4 安全钻井液密度窗口------------------------------------------------------------------------------81 第七章水力压裂--------------------------------------------------------------------------------------------83 §7.1 裂缝几何形状---------------------------------------------------------------------------------------83 §7.2 裂缝延伸模型---------------------------------------------------------------------------------------84 第八章出砂问题--------------------------------------------------------------------------------------------92 §8.1 固相产出---------------------------------------------------------------------------------------------92 §8.2 防砂方法的分类------------------------------------------------------------------------------------93 §8.3 预测出砂机理---------------------------------------------------------------------------------------95 §8.4 数学模型---------------------------------------------------------------------------------------------97 第九章油藏固结问题-------------------------------------------------------------------------------------101第十章岩石动力学与应用----------------------------------------------------------------------------111 §10.1 弹性介质中的纵、横波------------------------------------------------------------------------111 §10.2 利用声波测井确定岩石的弹性和强度参数------------------------------------------------112 §10.3 声波测井在石油工程中的应用---------------------------------------------------------------117 §10.4 地震资料的工程预测理论---------------------------------------------------------------------121绪论1绪论一、岩石力学及其发展历史岩石力学是力学的一个分支。

第4讲-岩石力学-油田地应力及其确定方法概要

第4讲-岩石力学-油田地应力及其确定方法概要

超压产生机制
(10)水势面的不规则性 在自流条件下或者由于浅层与较深的高压层间的有渗透通道
的存在,能使孔隙压力高于正常值。随着静水压头增加,地层孔 隙压力增大。
潜水面 这是静水(“正 常”)压力吗?
超压产生机制
随着静水压头减小,地层孔隙压力降低。
超压产生机制
异常地层高压产生机制分类表
符合原始加载曲线 符合卸载曲线
孔隙压力、地应力确定方法
卢运虎
学习目标
1.说明至少两种异常高压的成因。 2.利用标准趋势线方法,计算孔隙压力。 3.地应力的成因。 4.地应力的解释方法。
提纲
地层孔隙压力 地应力及其确定方法
什么是孔隙压力
什么是孔隙压力
地下压力
பைடு நூலகம்


Pp
Pehmin Po
Pev Pf
Pex
Ph
Ph-静液压力; Pp-地层孔隙压力; Pf-裂缝传播压力; Po-上覆岩层压力 Pex-剩余压力; Pev-垂直有效应力; Pehmin-最小水平有效应力
(4)生烃作用 在逐渐埋深期间,将有机物转化成烃的反应也产生流体体积
的增加,从而导致单个压力封存箱内的超压。许多研究表明与烃 类生成有关的超压产生的破裂是烃类从源岩中运移出来进入多孔 的、高渗透储集岩的机制,尤其是甲烷的生成在许多储集层中已 被引为超压产生的原因。气体典型地同异常压力有联系,异常压 力具有气体饱和的特点。当源岩中的有机质或进入储集层中的油 转变成甲烷时,引起相当大的体积增加。在良好的封闭条件下, 这些体积的增加能产生很强的超高压.
地下压力概念图示
什么是孔隙压力
静水压力与地表自由水位沟通
• 海上—海平面 • 陆上—潜水面

岩石力学ppt课件第4章 地应力及其测量

岩石力学ppt课件第4章  地应力及其测量
向时,采用本方法较为方便。
(2)基本原理:在与所测应力σ1
垂直方向上开应力解除槽,槽上下 附近周围应力得到部分解除,重新 分布。若把槽看作一条缝,根据 H.N穆斯海里什维理论,则槽中垂 线OA上的应力状态为:
1x
21
4 42 1 ( 2 1)3
2
1y 1
2021/8/17
6
3 4 3 2 ( 2 1)3
(2) 主应力方向定得不准,适用于完整脆性岩体二维地应力测量(P145蔡)
2 声发射法
(1)测试原理
弹性材波料,在从受而到发外出荷声载响作,用称发为生破坏声时。发,1射9其50内年部,贮德存国的人应凯变泽能(J快.速Ka释ise放r)产发生现 多晶金属的应力从其历史最高水平释放后,再重新加载,当应力未达到先前 最则声发大 大射应 量的力 产转值 生折时声点,发称很射为少,有这声 一发 现射 象,产叫该生做点,对而应当的应应。力力从达即很到为少和材凯产超料泽生凯过先点声泽历前发效史受射应最到到高的大水最量平大产后应生,力。
扁千斤顶法、水压致裂法、刚性包体应力计法和声发射法均属直接测 量法。
间接测量法:借助某些传感元件或某些介质,测量和记录岩体中 某些与应力有关的间接物理量的变化,然后通过已知的换算公式 计算岩体中的应力值。因此,在计算应力时,必须首先确定岩体 的某些物理力学性质以及所测物理量和应力的相互关系。
套孔应力解除法和其他的应力或应变解除方法以及地球物理方法等都是 常用的间接测量法,其中套孔应力解除法应用最为普遍且发展较为成熟。
v H
h v 1 H
其中,λ为侧压系数
1
υ-上覆岩层泊松比
早在20世纪20年代,我国地质学家李四光就指出:“在构造应
力的作用仅影响地壳上层一定厚度的情况下,水平应力分量的重 要性远远超过垂直应力分量。”

地应力概念与其测量方法

地应力概念与其测量方法
自重应力场:自重应力在空间有规律的分布状态称为自重应 力场。
构造应力:由地质构造作用产生的应力称为构造应力。或地 壳中长期存在着一种促使构造运动发生和发展的内在力量, 这就是构造应力。
构造应力场:构造应力在空间有规律的分布状态称为构造 应力场。
地应力概念和其测量方法
次生应力(二次应力)岩体开挖扰动了原岩的自然 平衡状态,使一定范围内的原岩应力发生变化,变化后 的应力称为次生应力或二次应力。
地应力概念和其测量方法
地应力概念和其测量方法
本章内容:
§5-1 概述 §5-2 地应力成因 §5-4 岩体初始应力分布状态 §5-5 岩体初始应力场测定
地应力概念和其测量方法
§5-1 概述
1 基本概念
原岩:未经工程开挖而又不受开挖影响仍处于自然 平衡状态的岩体,称为原岩。
围岩:受工程开挖影响应力发生重新分布的岩体, 称为围岩。
目前,原岩应力的实测深度达3000m。在这一深度内,原岩应力变 化规律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原岩应力场是相对稳定的非稳定场;
二、水平应力σH普遍大于垂直应力σv ,即 侧压力系数λ=σH/σv >1;
三、原岩应力三个主应力σHmax,σHmin,σv均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1、平均水平应力σH与垂直应力σv 的比值随深度增加而减小。
断层和结构面附近是应力降低区,断层端部、拐角处应力 集中区,主应力方向大多平行或垂直于断层走向。
地应力概念和其测量方法
5.4 岩体初始应力状态的现场量测方法 一、岩体应力现场量测方法概述 1.目的: (1)了解岩体中存在的应力大小和方向 (2)为分析岩体的工程受力状态以及为支护
及岩体加固提供依据 (3)预报岩体失稳破坏以及预报岩爆的有力 工具

地应力及其确定方法综述

地应力及其确定方法综述

地应力及其确定方法综述【摘要】通过对比通过地应力测量方法、计算方法的分析和对比,为以后利用常规测井资料和成像测井资料计算地应力的多种方法奠定基础,进而从不同的角度对地应力进行了研究,不仅有助于提高地应力的计算准确率,而且可以多角度对地应力的形成过程进行因素分析。

【关键词】地应力;测量;水力压裂;凯瑟效应实验1.地应力地应力主要由垂力应力、构造应力、孔隙压力等组合而成。

在油田应力场研究中,孔隙压力对地应力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实际上,由于地层岩石力学性质的非线性特征,地应力的各种成因分量间不是独立的,人们只是从其成因和研究分析问题的方便才对地应力进行分类的。

构造应力与上覆岩层压力构成了地应力,它作用于整个地质体上。

对于某一特定的地质体来说,将作用于其单位表面上的法向地应力定义为主应力。

在主应力方向上剪切应力为零,这样就可以把复杂的地应力归结为三个相互垂直的主应力,即三轴向应力(图1)。

通常其中一个基本上是垂直的,叫做垂向应力(Sv);另外两个主应力基本上是水平的,称为最大、最小水平应力(SH、Sh)。

垂向应力由重力应力(上覆岩层压力)所构成,水平应力则主要由构造应力所构成。

在三个主应力中,垂向应力是比较容易确定的,其大小可由密度测井曲线确定,其方向是垂直的。

对于水平应力的方向,现在有许多方法,在油田中广泛采用井壁崩落法确定水平应力的方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测量水平应力大小的方法有水力压裂法、凯瑟效应实验、差应变法等。

2.地应力测量方法2.1水力压裂法用水力压裂法确定最小水平应力是目前进行深部绝对应力测量最精确的方法,在国内外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1989年3月30日测井公司在川西南界石场界19井进行了地应力测量试验,整个工艺是成功的,井口密封装置可以在68MPa高压下正常工作,仪器系统工作正常,记录到了类似于标准地应力曲线形状的压力曲线,但由于水泥环窜漏及施工时开压太快,未能反映出地层破裂压力,这口井的试验为今后进行地应力测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岩石力学-地应力的测量

岩石力学-地应力的测量

实测地点
斯勘的纳维亚等 地
统计数 目
51
h,min/h,max (%)
1.0~0.7 0.75~0.5 0.50~0.2 0.25~ 合
5
0
5
0计
14
67
13
6 100
北美
222
22
46
23
9 100
中国
25
12
56
24
8 100
中国华北地区
18
6
61
22
11 100
课堂习题
已知5000m深处某岩体侧压力系λ=0.8,泊 松比μ=0.25,在岩体被剥蚀2000m后,侧 压力系数为多少?
h v H
式中,为水平应力;为垂直应力;为上覆岩层容重;为深度。
3.1 概论
3.1.1 地应力测量的必要性
c 地应力分布理论:
金尼克假设:(弹性力学假设)
v H
h

H 1
式中, 为上覆岩层的柏松比。
3.1 概论
3.1.1 地应力测量的必要性
c 地应力分布理论: 李四光:在构造应力的作用仅影响地壳上层一定厚度的情
b.一般地温梯度:


3 C
岩体的体膨胀系
/100m
数:
,岩体弹模E=104MPa;地温梯度引起的温度应力
10-5
约为:
T zE 0.03105 104 zMPa 0.003zMPa
z--深度/m。 温度应力是同深度的垂直应力的1/9,并呈静水压力状态。
3.1 概论
况下,水平应力分量的重要性远远超过垂直应力 分量。 哈斯特:地应力测量发现存在于地壳上部的最大主应力几 乎处处是水平或接近水平的,从根本上动摇了地 应力是静水压力的理论和以垂直应力为主的观点。

体力学-第4讲-岩体地应力及其测量方法

体力学-第4讲-岩体地应力及其测量方法

以围岩强度比为指标的地应力分级基准
法国隧道协会 我国工程岩体分级基准 日本新奥法指南(1996 年) 日本仲野分级
极高地应力 < 2 < 4 > 2 < 2
地应力 2~4 4~7 4~6 2~4
一般地应力 > 4 > 7 > 6 > 4
高地应力现象


岩芯饼化现象
在中等强度以下的岩体中进行勘探时,常可 见到岩芯饼化现象。美国 L.Obert和 D.E.Stophenson(1965年)用实验验证的方法 同样获得了饼状岩芯,由此认定饼状岩芯是 高地应力产物。从岩石力学破裂成因来分析, 岩芯饼化是剪张破裂产物。 除此以外,还能发现钻孔缩径现象。
1
H
• 1958年,瑞典,N.Hast的纳维亚半岛实测
• 最大主应力几乎处处是水平或接近水平的 • 最大水平主应力一般为垂直应力的1~2倍以上
地应力的成因


大陆板块边界受压引起的应力场
构造地应力有明显方向性
中国板块主应力迹线图
地应力的成因
• 地幔热对流引起的应力场
• 由硅镁质组成的地幔因温度很高,具有可塑性, 并可以上下对流和蠕动。 • 当地幔深处的上升流到达地幔顶部时,就分为 二股方向相反的平流,经一定流程直到与另一 对流圈的反向平流相遇,一起转为下降流,回 到地球深处,形成一个封闭的循环体系。 • 地幔热对流引起地壳下面的水平切向应力。
主要内容
地应力的基本概念 地应力场分布规律 高地应力区特征 地应力测量方法
地应力场分布规律

• • •
地应力是一个具有相对稳定性的非稳定 应力场,它是时间和空间的函数
地应力在绝大部分地区是以水平应力为主的 三向不等压应力场。 就某个地区整体而言,地应力的变化是不大 的。 在某些地震活动活跃的地区,地应力的大小 和方向随时间的变化是很明显的。

地应力测量方法PPT课件

地应力测量方法PPT课件

4.2.3 水压致裂法
P
3
水压致裂应力测量原理
Ps 2
Pr 3 2 1 P0
由以上两式求σ1和σ2就无须 知道岩石的抗拉强度。因此, 由水压致裂法测量原岩应力 将不涉及岩石的物理力学性 质,而完全由测量和记录的 压力值来决定。
4.2.3 水压致裂法
1)打钻孔到准备测量应力的部位,井将 钻孔中待加压段用封隔器密封起来,钻 孔直径与所选用的封隔器的直径相一致。 封隔器一般是充压膨胀式的,充压可用 液体,也可用气体。
裂压力 ④Ps0-关泵后压力表上保持的压力,称为关闭压力。如围岩渗
透性大,该压力将逐渐衰减 ⑤Pb0-停泵后重新开泵将裂缝压开的压力,称为开启压力
4.2.3 水压致裂法
水压致裂测量结果只能确定垂直于钻孔平面内的最大主应力 和最小主应力的大小和方向,所以从原理上讲,它是一种二维应 力测量方法。
水压致裂法认为初始开裂发生在钻孔壁切向应力最小的部位, 亦即平行于最大主应力的方向,这是基于岩石为连续、均质和各 向同性的假设。水压致裂法较为适用于完整的脆性岩石中。
4.3.1 应力解除法的基本原理
一、应力解除法
(一)基本原理
地下某点的岩体处于三向 压缩状态,如用人为的方法 解除其应力,必然发生弹性 恢复,测定其恢复的应变, 利用弹性力学公式则可算出 岩体初始应力。
破坏联系,解除应力; 弹性恢复,测出变形;
x
x x
, y
y y
,z
z z
根据变形,转求应力。
4.3.1 应力解除法的基本原理
4.3.1 应力解除法的基本原理
3、应变花种类
为计算方便,常把三个应变片布置成如图所示的 形式。 即:等角应变花、直角应变花

第四章岩体地应力及其测量方法_岩石力学

第四章岩体地应力及其测量方法_岩石力学

H
0.8 ~ 1.2
v 27H MPa
实测垂直应力随深度的变化
15
第4章 岩体地应力及其测量方法
•3.平均水平应力随深度而增加 水平应力普遍大于垂直应力。
16
第4章 岩体地应力及其测量方法 的比值随深度增加而减小
K
平均水平应力 垂直应力
K
1500 0.5 H
K
100 0 .3 H
• 研究高地应力本身就是岩石力学的基本任务。 • 岩体的本构关系、破坏准则以及岩体中应力传播规律都要受到地 应力大小的变化而变化。 • 随着采矿深度的增加,我国中西部的开发,尤其是水电工程建 设,在高地应力地区出现特殊的地压现象,给岩体工程稳定问题
提出了新课题。
28
第4章 岩体地应力及其测量方法
4.3.1 高地应力判别准则和高地应力现象
22
雅山形成示意图
第4章 岩体地应力及其测量方法
23
地形三级阶梯
第4章 岩体地应力及其测量方法
24
第4章 岩体地应力及其测量方法
我国可分为三类基本反映构造应力场状态的地区: ( 1 )强烈构造应力区:包括台湾、西藏、新疆、甘肃、 青海、云南、宁夏、四川西部等; ( 2 )中等构造应力区:包括河北、山西、陕西关中地区、 山东、辽宁南部、吉林延吉地区、安徽中部、福建、广东沿海 地区及广西等; ( 3 )弱构造应力区:包括江苏、浙江、湖南、湖北、河 南、贵州、四川东部、黑龙江、吉林及内蒙的大部分。 同一类地区,其构造应力仍是不均匀分布,与小的地质 构造运动(地壳变形)有关,有的地段强、有的地段弱。
h
在斜坡附近,应力方向发生偏转
地形对初应力的影响: 山峰处地应力低 沟谷处地应力高

第四章-地应力及其原理(2016

第四章-地应力及其原理(2016


1 //

E // E
z
岩体自重应力的特点: (a)水平应力σx、σy小于垂直应力σz ; (b) σx、σy、σz均为压应力; (c) σz只与岩体容重和深度有关,而 σx、
σy还同时与岩体弹性常数E、μ有关; (d)结构面影响岩体自重应力分布。
• 4.4. 地应力的成因
• 产生地应力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至今也不是十分清楚。 • 近30多年来的实测和理论分析表明,地应力的形成主要
计算中最基础的原始资料。
• 4.3 地应力的成因 • 1)海姆假设: • 在前言中我们已经介绍过,人们认识地应力还只是近
百年的事,1878年瑞士的地质科学家海姆(A.Heim)在 大型越岭隧道的施工过程中,通过观察与分析,首次提 出了地应力的概念,
• 1)海姆假设: • 假设地应力是静水应力状态,即地壳中任意一点的应力在各
体,得出水平应力总归小于铅垂应力的结论), • 认为这个测压系数等于 ,即:
• 式中: —上覆盖岩层的泊松比,岩石的泊松比的常值范围
为0.15~0.30。
1
v


H , h

1

H

• 此时,当 0.5 时,h v ,H即海姆假说只是金尼克假
说的一个特例。
• 同期的其他一些人主要关心的也是如何用一些数学公 式来定量地计算地应力的大小,并且也都认为地应力只 与重力有关,即以垂直应力为主,他们不同点只在于测 压系数的不同。
由地心引力引起的应力场
垂直应力:
G H
—平均容重,KN/m3
H—总深度(m)
图 岩体自重垂直应力
• (4)岩浆侵入引起的应力场 • 岩浆侵入挤压、冷凝收缩和成岩过程,由于不同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压产生机制
(7)逆浓差作用 逆浓差作用现象的研究已有文献刊载,逆浓差作用也就是水
从高压、高盐度区流向低压、低盐度区的过程。当水从高压区流 入时,在低盐度区的压力就会升高(高于正常压力),而这种机 制同样不能用于解释有效封存箱中产生的异常压力。 (8)石膏/硬石膏转化
无论是石膏脱水转化成硬石膏,还是硬石膏在深部再水化成 石膏都被作为碳酸盐岩中产生异常压力的可能机制
分类 超低压 低压
常压
高压 超高压
什么是孔隙压力
许多含油气盆地的浅层孔隙 压力均为静水压力。为什么?
盆地深处通常可观察到异常 高压,为什么?
在埋深中等的层段,超压发 育更为多变,为什么?
注意:超压似乎受限于破裂 压力(如LOT),为什么?
什么是孔隙压力
模型中假设相邻盖层(泥岩)和封隔 箱(砂岩)的压力保持平衡。这种假设 正确吗?
超压产生机制
(6)浓差作用 浓差作用是盐度较低的水体通过半渗
透隔膜向盐度较高水体的物质迁移。只要 粘土或页岩两侧的盐浓度由明显的差别, 粘土或页岩便起着半渗透膜的作用,产生 渗透压力。渗透压差与浓度差成正比,浓 度差越大,渗透压差也越大。浓差流动可 以在一个封闭区内产生高压。浓差作用引 起的异常高压远比压实作用和水热作用引 起的高压小得多。
(4)生烃作用 在逐渐埋深期间,将有机物转化成烃的反应也产生流体体积
的增加,从而导致单个压力封存箱内的超压。许多研究表明与烃 类生成有关的超压产生的破裂是烃类从源岩中运移出来进入多孔 的、高渗透储集岩的机制,尤其是甲烷的生成在许多储集层中已 被引为超压产生的原因。气体典型地同异常压力有联系,异常压 力具有气体饱和的特点。当源岩中的有机质或进入储集层中的油 转变成甲烷时,引起相当大的体积增加。在良好的封闭条件下, 这些体积的增加能产生很强的超高压.
力,如果正常的排水速率跟不上附加压力(构造挤压力)所产生 的附加压实作用,将会引起地层孔隙压力增加,产生异常高压。 例如,在某些情况下,断层可能起着流体通道作用,但在另外一 些情况下,却可能起到封闭作用,而引起异常高压。所以,同样 是断块盆地,有的可能是异常高压层,有的可能不是。
超压产生机制
(3)水热增压பைடு நூலகம்
超压产生机制
(9)流体密度差异
烃类密度的差异,尤其是水-气之间的密度差异,能在烃 类聚集的顶部产生异常压力。烃柱越长,烃类与周围水的密度 相差越大,超压也就越大。一般说来,浮力差异能使压力上升 到几百psi这一数量级。
超压产生机制
水/盐水密度:0.99/1.25 水/盐水梯度:0.01MPa/m、0.12MPa/m 油梯度:0.007-0.009MPa/m 气梯度:0.0009-0.003MPa/m
随着埋深增加而不断升高的温度,使 孔隙水的膨胀大于岩石的膨胀(水的热膨 胀系数大于岩石的热膨胀系数)。如果孔 隙水由于存在流体隔层而无法逸出,孔隙 压力将升高。
• PVT关系 -若温度上升,而体积保持不变,则压力降增大(高压锅效应)。
• 需要良好的盖层 -盐体内存在超高压漂浮捕虏体的可能成因。
超压产生机制
超压产生机制
应力产生:欠压实、构造挤压 热产生:水热作用、成岩作用 渗透层内流体再分布:浮力、重心、横向迁移、水力压头、渗透性
超压产生机制
(1)不平衡压实作用
①沉积速率;②孔隙空间减小速率;③地层渗透率的大小;④流体排出情况 ; 平衡压实形成正常压力,平衡压实形成异常高压。
快速沉积是造成不平衡压实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沉积速率过快,造成沉积 颗粒排列不规则(没有足够的时间),排水能力减弱,继续增加的上覆沉积载荷部 分由孔隙流体承担,形成异常高压,同时造成地层的欠压实。
超压产生机制
受应力影响而发生脱水作用
排出水 原始体积
填隙水 原始体积
固体 原始体积
超压产生机制
均为页岩 为什么同为页岩, 压实曲线的差异这么大呢?
超压产生机制
沙 &砂岩
0.75

粘土 &页岩, 粘土 “正常”线
泥岩
埋深
页岩
超压对孔隙度的影响
+T 板岩 (深)
孔隙度
超压产生机制
另外一种常见的欠压实情况是一非渗透致密盖层的快速沉积导致其下地 层的欠压实与异常高压,最为典型的例子是“复合盐层”中与岩盐层拌生的 软泥岩地层。
地下压力概念图示
什么是孔隙压力
静水压力与地表自由水位沟通
• 海上—海平面 • 陆上—潜水面
静水压力取决于流体密度
-地层水密度随溶解固体(主要为盐)浓度的变化而变化。 -盐度受以下因素影响:原生水史、温度、成岩作用、靠近盐体、渗透性
地层孔隙压力状态分类表(据杜栩,1995)
压力系数 <0.75 0.75-0.9 0.9-1.1 1.1-1.5 >1.5
孔隙压力、地应力确定方法
卢运虎
学习目标
1.说明至少两种异常高压的成因。 2.利用标准趋势线方法,计算孔隙压力。 3.地应力的成因。 4.地应力的解释方法。
提纲
地层孔隙压力 地应力及其确定方法
什么是孔隙压力
什么是孔隙压力
地下压力


Pp
Pehmin Po
Pev Pf
Pex
Ph
Ph-静液压力; Pp-地层孔隙压力; Pf-裂缝传播压力; Po-上覆岩层压力 Pex-剩余压力; Pev-垂直有效应力; Pehmin-最小水平有效应力
超压产生机制
(5)蒙脱土脱水作用 沉积的蒙脱土吸附粒间自由水,成为粘土层间束
缚水。当地温达到约123度时,粘土结构晶格破裂, 蒙脱土的层间束缚水被排除而成为自由水,称为蒙脱 土脱水过程,相应的埋深称为蒙脱土脱水深度。释放 到孔隙中的束缚水因发生膨胀,体积远远超过晶格破 坏所减少的体积。若排水通畅,则地层进一步压实, 地层孔隙压力为静液压力。如果地层是封闭的,将产 生高于静液压力的地层孔隙压力。若存在钾离子,吸 附钾离子,蒙脱土向伊利石转化。
不平衡压实作用常见于陆地边缘的三角洲地区,这些地区沉积速率大, 在沉积剖面中泥页岩含量远高于其它岩性,因此极易形成异常高压,如我国 东部地区的某些中新生代地层。大多数研究者认为,泥质沉积物的压实不平 衡(欠压实)是下第三系沉积盆地中遇到大多数异常高压的主要原因。
致密盖层
超压产生机制
(2)构造挤压 在构造变形地区,由于地层的剧烈升降,产生构造挤压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