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内除法(一)》教案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案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案一. 教材分析《表内除法(一)》是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除法计算。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学生在进行除法运算时,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如对于除法的理解不够深入,计算方法不够熟练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拓展,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除法计算。
2.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学生对于除法运算的掌握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除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
2.练习题。
3.教学道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教学道具,如分水果、分零食等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物品平均分给其他人,引出除法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除法的算式和运算方法,让学生初步认识除法,并讲解除法的基本原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除法运算的练习,教师引导学生注意除法运算的顺序和规则,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4.巩固(10分钟)通过游戏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巩固除法运算的方法和技巧。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时如何计算价格等,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提醒学生注意事项。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适量的除法运算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敨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除法的概念,掌握基本除法运算的方法。
2.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表内除法的步骤和方法。
难点:理解除法运算中的余数概念,并正确处理余数。
三、教学准备
1.课件:包含表内除法的示例和练习题。
2.教具:计算器、白板、彩色粉笔等。
3.学生课前准备:复习前一单元数学知识,做好预习。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
在课堂开始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引入问题,让学生回忆上一节课的知识,为表内除法的学习做铺垫。
2. 新知识讲解
1.讲解除法的定义和基本步骤。
2.介绍表内除法的概念,并通过示例演示如何进行表内除法运算,包括
如何处理余数等问题。
3. 示例演练
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做几个简单的表内除法示例,确保他们掌握了基本运算方法。
4. 练习环节
让学生自主完成课后练习,检查他们是否掌握了新知识。
5. 拓展应用
设计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表内除法知识解决,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
五、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了表内除法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
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并强调下节课的预习内容。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表内除法的知识。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 表内除法(一)》1-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 表内除法(一)》1-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表内除法运算的概念。
2.学会利用竖式运算法完成简单的表内除法计算。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表内除法运算的基本概念。
2.竖式运算法解决表内除法问题。
三、教学准备
1.PowerPoint演示文稿
2.教案手稿
3.板书、彩色粉笔
4.数学练习册
5.课堂小组活动材料
四、教学过程
第一节:导入新知识
1.引入表内除法的概念,让学生看到一组除法算式,让他们讨论如何解决。
2.利用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体会表内除法的重要性。
第二节:讲解课程内容
1.利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介绍表内除法运算的步骤和方法。
2.分析表内除法运算的特点,引导学生理解竖式运算法的原理。
第三节:学生练习
1.让学生在练习册上完成一些简单的表内除法运算题目。
2.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相互检查和纠正。
第四节:课堂互动
1.定期进行课堂互动,让学生举手回答问题或上台演示解题过程。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激发思维,促进学习。
五、课堂总结
1.回顾今天课程内容,强调表内除法运算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2.提醒学生完成作业,并对下节课内容进行预告。
六、课后作业
1.完成练习册中相关题目。
2.总结表内除法的运算方法和步骤。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能够掌握表内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为日后学习数学打下坚实基础。
表内除法一教案
表内除法一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表内除法的概念及运算方法。
2.能够运用表内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教材:教科书、练习册。
2.教具:黑板、白板、彩色笔。
3.教学媒体:计算机、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引入表内除法的概念:请同学们回顾一下上节课学习的除法运算,除法是用来分配物品、平均分配等的计算方法。
那么,如果我们将除法运算与表格结合起来呢?二、概念讲解(15分钟)1.通过示例和图表的形式,向学生介绍表内除法的概念及其特点。
2.让学生思考表内除法相对于传统除法的优势和应用场景。
三、运算步骤(15分钟)1.向学生解释表内除法的运算步骤:首先,将除数和被除数填入表格的相应位置;其次,开始逐步进行除法运算,计算商和余数,记录在表格中;最后,得出最终的商和余数。
四、练习(20分钟)1.设计一些练习题,通过实例演示和学生互动的方式,巩固表内除法的运算方法。
2.鼓励学生自主解答并互相交流,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加深对表内除法的理解。
五、拓展应用(15分钟)1.提供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表内除法解决问题。
2.让学生思考其他可以应用表内除法的场景,并进行讨论。
六、总结归纳(10分钟)1.向学生总结表内除法的概念、运算步骤和应用场景,并强调掌握好表内除法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自主总结归纳,将表内除法与传统除法进行对比,分析其优势和不足。
七、作业布置(5分钟)1.布置一些练习题和思考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在下节课前交上。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表内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步骤有了初步的了解,并能够运用表内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堂上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示例演示、学生互动等,增强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增加实例和练习的数量,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表内除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案(共9课时)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案(共9课时)一. 教材分析《表内除法(一)》是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四单元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础知识,学会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除法的基本概念、除法算式的组成、除法与乘法的联系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含义,会进行简单的除法运算,并能运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的基本知识,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学习除法时,可能会对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产生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引导学生,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除法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会进行简单的除法运算,并能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会进行简单的除法运算。
2.教学难点:学生对除法算式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除法知识,准备相关教学案例和练习题。
2.学生准备:提前复习乘法知识,准备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分水果、分配物品等,引导学生思考除法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除法的基本概念,如除法算式的组成、除法与乘法的联系等,让学生初步认识除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简单的除法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除法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有趣的游戏,如除法接力、除法拼图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除法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购物时的折扣、分配物品等,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一)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一)解决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表内除法的概念和方法。
2.能够熟练进行表内除法运算。
3.能够运用表内除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表内除法的运算方法。
•能够运用表内除法解决问题。
2. 教学难点•能够灵活运用表内除法解决多步骤的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2.教具:小白板、马克笔、小板书。
3.备课:设计好教案和课堂练习题。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教师简单介绍表内除法的定义和意义。
2.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为本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第二步:讲解1.介绍表内除法的基本步骤和运算方法。
2.举例说明表内除法的具体运算过程。
第三步:示范演练1.教师示范一个表内除法的运算题,并请学生跟随一起操作。
2.学生自主练习表内除法算式,教师随堂巩固。
第四步:拓展练习1.联系生活实际问题,设计一些需要用表内除法解决的场景。
2.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呈现自己的答案。
第五步:课堂总结1.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
2.学生回答相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2.设计一个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用表内除法去解决。
六、教学反思经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表内除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熟练进行运算,并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深化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您的教学工作。
《表内除法(一)》教案
表内除法(一)【教学内容】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发现法,问题教学法,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等方法。
情感与态度:1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课本插图。
【课时按排】本单元可用13课时进行教学。
除法的初步认识……………………………………6课时左右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3课时左右解决问题……………………………………………4课时左右1、除法的初步认识(1)、平均分(一)【教学内容】12页—14页例1、例2 做一做练习三1~3题【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势力和活动情境,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情感与态度1、让学生探索平均分的方法,会平均分,提高动手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探索平均分的方法【教具准备】实物投影【学具准备】每个小组12块糖.每个学生实物卡片.三角形.圆形学具若干【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揭示课题:教师:最近我们五小二年级一班要组织一次春游活动,我们帮他们分一分春游需要的物品,好吗?请小组长来领要分的物品,(每个小组12块糖)请学生试着分一分,要求要分得大家都满意。
学生先在小组中分,再请学生到前面展示分的结果。
多请几个小组,说说自己分的结果,预计都是每人分得3块糖.教师:这样分大家都满意吗?为什么?教师揭示课题:像这样把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地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
表内除法教案6篇
表内除法教案6篇教案课件需要老师认真准备,因此不能不慎重对待。
学生的反馈可以帮助老师定位课堂的优点和不足,那么有哪些值得参考的教案课件呢?我们为大家整理了“表内除法教案”,相信它会引起您的兴趣,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记得收藏!表内除法教案篇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第10页例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建立包含分的概念,理解掌握包含分的含义和方法。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初步形成包含分的表象,经历包含分的过程,探索包含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包含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建立包含分的概念,理解掌握包含分的含义、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每人准备12个圆片。
教学问题诊断学习包含分之后,学生容易混淆“等分”与“包含分”,教师应注重加强两种分情况的对比,找到隐藏的相同点与不同点,采用多种手段加强含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包含分”师:春天到了,“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来到我们身边。
瞧,动物王国要开春季运动会了,小动物们在忙着分东西呢。
出示课件:苹果,桃子师:哇!准备了这么多的东西,他们打算分给谁?怎样分呢?我们一起瞧一瞧。
课件出示:猴子妈妈为自己的孩子分桃子【设计意图:结合春天要开运动会的情景,引出本节课探究的新知,有趣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二、动手操作,感受“包含分”的含义(一)分果冻1.提出问题师:猴子妈妈想怎样分这些桃子呢?课件出示问题:8个桃子,每2个分给一只小猴,可以分给( )只小猴呢?学生活动:留有片刻学生独立思考2.动手操作师:你能帮助猴妈妈用手中的小棒分一分吗?并把你的想法一边摆小棒一边说给同桌听。
学生活动:学生独立操作——同桌交流3.全班汇报(1)学生活动:小老师板前汇报,其他同学倾听,全班互动。
表内除法(一)教案
像这样,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个,属于把一些东西平 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我们在数学上用除法来表示。(板 书课题:除法)
二、自主构建(学) (1)学习除号 大家之前学过加法、减法、乘法的符号,那我们一起观察除法的符 号:“÷”,大家看看除号有什么特点? 除号,中间是一个平直的短横,上下各有两个对齐的点。 大家观察的真仔细,那一起试试写一下除号吧! (2)“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这道题应 该怎样列式呢? ①要分的竹笋是几个?是12个,把12写在除号的前面。 ②把12平均分成几份?4份,把4写在除号的后面。 ③每份是几?3,把3写在等号的后面。(板书:12÷4=3) 三、互动互议(议) 回忆刚才的除法算式是怎样列的?让同桌的同学说一说。 12÷4=3这个除法算式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读作:12 除以4等于3。 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并读一读算式,再互相说一说。 四、精讲点拨(讲) 出示主题图: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几盘? ①每4个放一盘是什么意思?(每一份是4个) ②用自己的学具动手摆一摆20个竹笋,按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几 盘? 学生分完后,教师请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来分。(学生4个4个一分, 每4个放一盘) ③这实际上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几份,这 种分法也是用除法来计算。 ④指导算式的写法。(板书:20÷4=5) 算式表示有20个,每4个分一份,分成了5份。 ⑤指导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认识被除数、除数和商。
表内除法(一)知识点教案
表内除法(一)知识点教案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平均分及除法运算的含义,能进行平均分。
2. 让学生初步认识除法算式,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 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 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以及各部分的名称。
(二)教学难点。
1. 理解平均分的两种分法(等分和包含分)的不同含义。
2. 理解除法的含义。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直观演示法、操作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1. 创设情境。
教师展示一些分东西的场景图片,如把6个苹果分给2个小朋友等,提问学生:“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分呢?”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分法。
(二)新授(25分钟)1. 平均分的概念(10分钟)(1) 教师拿出8个小棒,在黑板上演示不同的分法,如:- 一种是分成1根和7根;- 另一种是分成2根和6根;- 再一种是分成3根和5根;- 最后是分成4根和4根。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这几种分法,问学生哪种分法最公平?为什么?(2) 在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引出平均分的概念: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3) 让学生用自己的小棒动手操作,把12个小棒平均分成3份,同桌之间互相检查是否平均分。
2. 除法的初步认识(15分钟)(1) 教师再次展示平均分的例子,如把10个桃子平均分给5个小猴子,每个小猴子分几个?引导学生用连减的方法计算:10 - 2 - 2 - 2 - 2 - 2 = 0,得出每个小猴子分2个桃子。
然后教师引出除法算式:10÷5 = 2,介绍除号“÷”,并讲解除法算式的读法:10除以5等于2。
(2) 讲解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10是被除数,表示要分的总数;5是除数,表示平均分的份数;2是商,表示每份的个数。
(3) 让学生再做一些平均分的例子,并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如把15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列出算式15÷3 = 5,教师巡视指导。
《表内除法(一)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三套)
《表内除法(一)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认识除号,会写、会读除法算式。
2、经历看一看、说一说、分一分、连一连等数学活动,掌握用除法算式表示用平均分的方法。
3、感受用除法表示的概括性和抽象性,体会所学内容的价值。
【学情分析】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学生通过前面几节课的不同程度的分一分的过程,已经有了直观操作的经验,对于平均分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
而且学生也已经熟悉了2——5的乘法口诀。
在生活或平常的学习中对于除法算式也有一定的接触。
但是学生对于除法算式的具体意义还是不理解的,学生对于除法的认识处在比较朦胧,而又兴趣比较大的阶段。
二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教学时借助教材设计,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引用帮大熊猫份竹笋的情景,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机会。
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平均分”,了解“每份同样多”的生活实例,通过直观操作展示除法在应用时的两种实际操作的方法,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生活,消除学生接触除法而产生的陌生感,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在玩中去学习。
新课标指出每一堂课都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以探究为手段,积极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以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为目的,最终让学生形成一种新型的数学思想,养成数学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本课设计上力求从学生生活经验入手,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大胆说、放手做”,这节课除法算式的商大部分学生通过操作得来的,而少数学生会用口诀来求商,学以致用,体现了良好的数学素养。
【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算式和平均分活动的关系。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师:今天熊猫晶晶邀请了一些小伙伴来家里做客,晶晶的妈妈为可爱的熊猫宝宝们准备了新鲜的竹笋,我们一起来看看一共准备了多少个竹笋?师:妈妈要晶晶把这12个竹笋平均放在四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这可把晶晶难住了,你们愿意帮晶晶分一分吗?师: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平均”是什么意思?师:现在请大家一起来分一分吧!活动2【活动】动手操作,激活平均分的活动经验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结果怎样?(老师可以帮助)(请一名学生在展台前展示自己的操作过程:先把竹笋每盘放一个,再把剩下的竹笋再按照前面的方法继续分,直到分完为止。
二年级数学表内除法一教案(通用15篇)
二年级数学表内除法一教案(通用15篇)教案是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指南,我们需要准备一份详细的教案。
大家可以参考下面这些二年级教案,了解一下如何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表内除法单元备课教案(二)以及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数学思考: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获得使用数学的成功经验,逐步形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问题解决: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点: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课时安排:1、平均分的认识2课时。
2、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1课时。
3、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1课时。
4、除法初步认识练习课1课时。
5、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一)2课时。
6、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1课时。
7、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1课时。
8、用乘除两步运算解决实际问题1课时。
9、整理和复习。
1课时。
共11课时。
二年级数学表内除法单元备课教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第十一课时: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85页的内容。
教学三维目标:.会读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算式,掌握运算顺序,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通过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的计算,进一步熟练表内乘、除法计算。
教学重点:掌握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桃子、若干面小红旗。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南方有一座美丽小岛叫快乐岛,那儿的小动物们正在举行数学游园会,你们想登上这个小岛一起参加吗?让我们起航吧!只要同桌合作完成一组口算题,快乐岛的大门就为你们打开,你们就能上岛参加游园会了。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第2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表内除法的概念和意义。
2.掌握表内除法的相关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掌握表内除法的步骤和方法。
2.能够独立进行表内除法的计算。
难点1.理解除法运算中的概念和规则。
2.能够灵活运用表内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数学二下教材。
2.教具:小黑板、彩色粉笔、练习册、学生作业本。
3.教辅资料:相关的练习题和教学案例。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老师通过举例解释表内除法的概念和应用,引导学生了解除法的基本原理。
2.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分享他们对表内除法的认识和看法。
第二步:讲解与示范1.通过讲解表内除法的步骤和方法,让学生掌握除法运算的规则。
2.老师给出示例,引导学生跟随操作,熟练掌握表内除法的计算过程。
第三步:练习与巩固1.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2.对学生的表内除法计算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他们发现问题并加以改正。
第四步:拓展与应用1.设计一些情景题目,让学生运用表内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综合运算能力。
2.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表内除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五、教学反馈1.收集学生的作业,及时批改和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水平。
2.结合学生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六、课堂小结1.总结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和重点。
2.强调学生在课下的复习和巩固工作。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表内除法的相关知识。
学生在课后继续复习巩固,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表内除法一教案
表内除法一教案表内除法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表内除法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除法运算的规则和方法。
本教案将以表内除法为主题,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和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一、知识导入在开始教学之前,首先需要对学生进行知识导入,引导学生对表内除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或者教具,让学生感受到表内除法的实际应用场景,并引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可以通过分发一些小糖果或小玩具,让学生根据数量进行分组,引导他们体会除法的概念。
二、教学过程1. 讲解表内除法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表内除法是指被除数和除数均在乘法口诀表中的除法运算。
简单来说就是寻找被除数在乘法口诀表的位置,找到对应的除数,得出商的过程。
2. 通过具体的计算实例,让学生逐步掌握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
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数字进行计算,让学生通过查表的方式找到对应的除数,完成除法运算。
3. 练习巩固。
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进行计算,并及时纠正错误,帮助学生加深对表内除法的理解。
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的题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课堂小结在教学的最后,对整节课进行小结,梳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强调学生需要掌握的关键知识。
同时,鼓励学生勤加练习,熟能生巧,提高表内除法的计算水平。
通过本教案的设计与实施,相信学生们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更好地掌握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为日后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学生们在日后的学习中能够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思考,更加熟练地运用表内除法及其他数学知识,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愿学生们在数学的海洋中畅游,收获知识的果实,绽放智慧的光芒!。
学前妈妈必看!二年级表内除法教案
学前妈妈必看!二年级表内除法(一)教案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除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内容之一。
但是,在学习除法之前,我们需要先掌握好相应乘法的口诀和乘法表。
在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老师讲授的除法还只是表内除法,表内除法是指除数和被除数都在乘法表中出现的除法。
在学习表内除法时,我们该怎么样教给孩子呢?以下是二年级表内除法(一)的教案,供学前妈妈参考。
一、教学目标1.能认识表内的各乘法表中的数字,能熟练地背诵出两个乘数乘积的口诀 2. 能够理解除法的概念,能够用具体事例理解除法的运算法则 3. 能够将表内的除法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解决一些有关分配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 1. 熟练掌握各乘法表中数字的口诀。
2. 确保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
3. 能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将表内的除法应用到生活中。
三、教学难点1.确保学生理解除法的概念,不只是机械地运算,而是真正理解它背后的数学规则。
2. 通过一些生活实例,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1.课前导入(1)老师会重点介绍1-9乘法表。
(2)让学生回忆一下,他们在学习1-9乘法表时学到了哪些内容。
以此为基础,引出此节课的主题——表内除法。
2.讲解表内除法(1)老师对于表内除法的定义和计算规则进行讲解。
让学生认识到,表内除法与表内乘法是互相关联的,乘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快速地计算除法。
(2)介绍表内除法的口诀:被除数除以除数,商是多少余数少。
老师将手写的口诀贴到教室中心。
强调这是我们老师小学时候用的口诀,也是清晰易懂的。
对于这段时间的小学生来说,用口诀记忆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3)引入相应的乘法表,让学生认识到如何通过乘法表来计算出除法的结果。
(4)教师通过题目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可以让学生自己上台黑板前述说出下一步的解题思路。
3.讲解实例(1)通过引入数学题目,让学生亲身体验表内除法的计算过程。
比如说,孩子们要分享一个蛋糕,每个人分到多少。
表内除法(一)教案
表内除法(一)教案一、教学内容表内除法(一)二、教学目标1.了解表内除法的思想和方法。
2.能够使用表内除法解决数学问题。
3.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表内除法的思想和方法。
难点:运用表内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引入表内除法。
2.讲授新课(1)什么是表内除法?表内除法的思想是求商不求余,即用已知的乘法和除法关系,依据相应的运算规律,在乘积和因数的表格上填写商的结果,从而达到简便、快捷的除法运算。
(2)表内除法的特点a.表内除法所用的乘法和除法仅仅是一个已经给出来的二元操作。
b.表内除法的计算速度远比口算除法快,而且灵活多变。
c.表内除法可以检验所得的结果是否正确。
因为从乘积和因数的表格对比可以看得是否正确。
(3)表内除法的步骤a.画表 (可以是横着的表格 or 竖着的表格)b.两参数无需考虑先后次序,将其中一个参数写在表格的最左边(横着的表格是第一行,竖着的表格是第一列),另一个参数写在表格的顶端(横着的表格是顶部,竖着的表格是最右边)。
c.在表格内填出口算应填的商即可,注意要把表格内写亮.(4)列式变形的基本原则列式变形的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等式两边加减相同的数或同除于一相同的数或乘或变相同的数的积,等式仍成立。
(5)表内除法的例题3.巩固练习请学生完成以下练习。
4.反思与总结请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思考如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了解乘法的性质,提高口算能力。
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快速进行口算计算。
教学准备:白板、黑板、彩色粉笔、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题卡片。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学生回顾前一节课的学习内容:介绍乘法的性质。
2.引入本节课内容: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你们准备好了吗?二、讲授新课1.先给学生出两个口算题目: 256 × 18 和 375 × 19,让学生口算计算,看谁算得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课时1 平均分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一、准备1.出示准备食品的情境图。
以小精灵的身份说二(1)班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
小朋友正忙着准备食品呢!我们来看一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食品。
2.让学生观察画面,并请学生说一说了解到的情况。
二、新课1.教学例1,引入“平均分”。
师:我们来帮助二(1)班小朋友准备食品好吗?请各组为二(1)班的3位小朋友分配糖果。
(1)讨论分配方案。
突出每种食品“应该每份同样多”。
(2)动手分一分。
分好后,请各组代表展示分配结果。
(3)让学生观察各组为3位小朋友准备的糖果,发现:每份中的糖果同样多。
说明: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巩固“平均分”。
出示教科书第8页“做一做”。
请学生看题,并说一说题意。
3.尝试平均分物品。
(1)按教科书第9页例2提出: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
(2)请各组用实物图卡片(或○卡片)分一分。
(3)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分的结果。
(4)教师归纳平均分的方法: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可以每次每份分1个或几个。
最后,要使每份分得同样多。
4.独立进行平均分。
(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矿泉水,独立完成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的任务。
(2)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
三、练习练习三的第1题。
(1)想一想平均分的概念。
(2)交流。
(3)评价。
四、总结1.请学生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2.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平均分,还学会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
要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可以每次每份放一个,也可以每次每份放两个......最后,每份分得同样多。
课时2 平均分的认识(二)教学目标:1.巩固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3.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把12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把12个苹果放在4个盘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比较:这两句话一样吗?不同点是什么?(强调“平均分)二、新课1.出示教科书第9页的例题2。
多媒体课件演示。
请一个同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的内容。
(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个,每份几个?)教师:每4人为一小组讨论一下,应该怎样分?学生汇报: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个,可以1个1个地分,也可以每份先放2个......,还可以3个3个地分。
教师小结: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个,每份3个。
)2.出示教材第10页例题3。
(1)请同学们先说一说题目要求。
(小组讨论)(2)各小组说一说自己分的情况。
(3)教师小结:8个果冻,每2个1份,能分成4份。
要会根据题目要求把物体进行平均分。
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11页练习二第3题。
用情境图呈现分风车的活动。
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
2.完成教材第11页练习二第4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问:你是怎样想的?(有24根香蕉,平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小猴可以分几根?就是把24平均分成3份,求每一份是多少)提问:香蕉的数量都是24个,为什么两次每只猴子分的数量不一样呢?(因为平均分的份数不同,所以每一份也就不同。
总数相同,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少,平均分的份数越少每份就越少。
)注意让学生交流、展示平均分的结果,促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课时3 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初步学会写除法算式。
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入新课出示12个竹笋和4个盘子。
出示题目: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可以放几个?提问: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强调每盘要放同样多) 学生独立分竹笋,然后汇报分的结果:先把竹笋每盘放1个,每次分完,再把剩下的竹笋按照前面的方法继续分,直到分完为止。
分的结果是每盘放3个。
小结:把12个竹笋,放在4个盘子里,就是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个。
教师:像这样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或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等,都是属于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都是平均分,在数学上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表示。
(板书课题:除法)二、新课1.以前我们学过加法、减法、乘法的符号,那今天我们学习除法,除法的符号是“÷”。
指导书写:写除号时,先画一短横,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上下两点要对齐。
2.出示教材第13页的例题4。
教师:“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这道题应该怎样列式?①要分的竹笋是几个?(12个)把12写在除号的前面。
②把12平均分成几份?(4份)把4写在除号的后面。
③每份是几?(是3)把3写在等号的后面。
教师一边说一边板书:12÷4=3④教师再让学生回忆刚才的除法算式是怎样列的?让同桌互相说一说。
⑤教师:12÷4=3这个除法算式“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3。
”这个算式读作十二除以四等于三。
⑥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并读一读算式。
3.出示15÷3=5。
教师: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
(十五除以三等于五)请一个同学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表示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是5)这一节课学了什么?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13页的做一做。
提问:一共有多少条鱼?平均分到几个盘子里?每个盘子放几条?怎样列除法算式?通过让学生平均分、写算式,再次体会除法的意义和巩固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可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下面第2题。
课时4 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多少份,就是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掌握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入新课1.教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
2.分小圆片:教师拿出8个小圆片。
要把这些小圆片分给一些同学,每个同学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同学?接着教师让学生注意观察,老师是怎样分的。
使学生知道,教师把小圆片先拿2个分给一个同学(教师分的时候要同时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另一个同学),再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3个同学,最后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4个同学。
也就是每2个小圆片分给一个同学,分完后问学生:分给了几个同学?学生观察得出:8个小圆片,每个同学2个小圆片,可以分给4个同学。
想一想:刚才老师是怎样分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二、新课出示例题5。
(1)教师:每4个放一盘是什么意思?(每一份是4个竹笋)(2)用自己的学具动手摆一摆20个竹笋,按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对操作错误的同学给予个别指导)学生分完后,教师请一个同学到黑板前面来演示分的过程。
(教师要强调4个4个地分,每4个放一盘,也就是每4个为一份)(3)让学生回顾分的过程和结果,提问:我们刚才是怎样分的?分的结果怎样?小结:我们分竹笋的时候,把4个竹笋放一盘,求能放几盘?实际上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这种方法也叫以用除法来计算。
(4)指导算式的写法。
①竹笋的数量是20个,这是表示要分的数量,写在除号的前面。
每4个放一盘,就是每份是4,写在除号的后面。
分的结果是可以放5盘,5是分的份数,写在等号的后面。
板书:20÷4=5②让学生说一说除法20÷4=5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把20每4个分一份,分成了5份)③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20 ÷ 4 = 5被除数除数商(5)小结: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了除法,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用除法来计算。
并认识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15页练习三第4题。
要分的灯泡是几个?被除数应该写几?除数应该写几?商应该写几?完成后要学生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
2.完成教材第16页练习三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
课时5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2.经历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1.说出得数,并说出用哪句口诀。
6×2= 4×3= 2×5= 3×3=2.填空。
2×()=4 3×()=6 4×()=8 ()×3=12 说一说()里的数是用哪句乘法口诀想出来的。
3.把12个○卡片平均分一分,并写出除法算式。
请学生交流自己的分法和写出的除法算式。
二、新课1.引出除法算式12÷3。
呈现例1放大图,讲述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故事。
提出第(1)个问题: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请学生列出除法算式:12÷3。
2.探讨计算方法。
(1)引导:我们会用动手分一分的方法解决“可以分给几只小猴”的问题。
如果不动手操作学具,那么怎样算出结果呢?请各小组探讨计算方法。
(2)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探讨出的计算方法。
(3)根据学生探讨的情况,给予积极评价。
并且突出强调:可以用乘法口诀想商。
3.尝试用乘法口诀求商。
(1)出示例2,并让学生列出算式。
(2)请学生用乘法口诀想:商几?(3)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想商的过程时使用了哪句口诀。
(4)交流想商的过程。
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重述:求12÷4的商,想4和几相乘得12,因为三四十二,所以商是3。
三、练习1.完成练习四的第1题。
依据画面请学生解决“每个小朋友分几个气球”的问题。
让学生说一说题意,再计算。
2.完成练习五的第2题。
(1)让学生根据画面信息,完成填空。
(2)让学生独立填写除法算式。
(3)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除法算式的实际含义,并说出用哪句口诀想商。
四、总结1.请学生谈收获。
2.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共同探讨了除法的计算方法。
我们发现,可以用乘法口诀来求商。
计算时,看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就用哪句口诀求商。
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除法计算,我相信小朋友会有更多的收获。
课时6 解决问题学习过程:一、复习和准备1.说一说平均分是怎样分物品的。
2.操作练习。
先让学生拿出8根小棒,把它们平均分成4份。
摆在桌子的左面。
学生摆完以后,指名说一说是怎样摆的。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贴出小棒。
提问: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然后在小棒下面板书: 8÷4=2再让学生拿出8根小棒,把它们按每2根一份,看能分成几份。
摆在桌子的右面。
学生摆完后,仿照上面的提问和教学过程,教师在黑板上贴出小棒,并写出除法算式: 8÷2=4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得的结果和除法算式:看一看两次分小棒的结果相同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