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巡查制度
地质灾害监测巡查制度
地质灾害监测巡查制度
地质灾害监测巡查制度
一、定点监测
1、读数记录:装有读数器的直接读数、记录,木桩用钢卷尺测量桩心标志并记录。
遇特大暴雨无法读数记录,须在雨小或止后立即补测。
2、时间要求:
汛期(3-9月)每十五天一次(半月观);非汛期一月一次(月观);3天及以上连续降雨、台风雨一日一次至雨止后第2天(日观);出现异常或地物明显变形2-3小时一次(及时观);上级短信另有要求的,按临时要求处理。
二、巡查要求
1、重点区域:村后毛竹园、茶山(紧靠陡坡上方的平台、出现过裂缝的地段)、水渠。
如果后山出现巨大裂缝、或村内房屋新出现明显变形,巡查区域扩大到村庄及下方的斜坡地段。
2、时间要求:与定点监测时间要求相同。
3、雨天巡查时携带锄头等工具,发现山坡流水线路堵塞及时疏通。
地质灾害巡查检查情况记录。
地质灾害巡查制度
贵州兴安煤业有限公司地质灾害巡查制度
2010年7月
糯东煤矿地质灾害巡查制度
为了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的监督力度,及时掌控地质灾害情况,保障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开展,特制定本制度。
一、对本矿区地质灾害情况实行定期巡查。
汛期每月巡查二次,非汛期每月巡查一次,遇到台风、暴雨等特殊天气,及时落实人员到点巡查,巡查范围辖区内所有已发现的隐患点。
二、对地质灾害险情巡查要做好详细、准确的记录,并做好地质灾害险情巡查台账。
严格执行“三查制度”:即开展好汛前排查、汛中巡查和汛后复查工作。
加强已设警示牌管理,以提醒过往行人注意安全。
三、加强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工作,与上级有关部门保持密切联系,针对降雨情况,尤其是暴雨情况,积极做好突发性地质灾害的预报预防工作。
四、对巡查中发现新的地址灾害隐患点,及时上报并纳入监测范围,按有关要求明确监测、预防责任,确定监测预防责任人,制定防灾、避灾方案。
五、巡查中发现险情,立即向有关领导报告。
同时采取应急防治措施,组织人员撤离,尽最大努力避免和减径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六、明确矿长、矿党委书记为本矿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确定科级监测员,加强监察员的培训和业务指导。
汛期每
月检查巡查记录二次,非汛期每月检查一次,并将检查情况书面上报地测科,巡查情况每周两报至楼下镇和县煤炭局。
七、协助乡镇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应急预案》的调整和编制工作。
八、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力度,通过各种有效形式做好本矿区地质灾害防治的宣传工作,构建群防群治体系。
九、凡因工作不到位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以严肃查处。
(完整版)地质灾害巡视制度
(完整版)地质灾害巡视制度1. 引言地质灾害巡视制度是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为了及时发现、掌握和解决地质灾害问题而建立的一种规范化巡视机制。
地质灾害是指自然地质条件和人类活动引发的,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威胁的自然灾害现象。
地质灾害巡视制度的实施,能够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报告和早处理,对于减轻地质灾害给社会带来的损失和影响具有重要作用。
2. 巡视内容地质灾害巡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2.1 地质灾害隐患排查通过对所辖范围内的山体、水体、岩溶地貌等进行全面巡视,发现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
重点排查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常见地质灾害类型。
2.2 巡视记录巡视员需详细记录巡视过程中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危险源以及已采取的防治措施。
记录内容应包括地理位置、隐患类型、隐患程度、风险等级等相关信息。
2.3 灾害隐患报告巡视员在巡视结束后,将巡视记录整理成报告,向上级主管部门提交。
报告应包括巡视成果、隐患点分布图、风险评估等内容。
同时,根据巡视结果提出防治建议和措施。
3. 巡视流程地质灾害巡视的流程如下:3.1 巡视安排上级主管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地质灾害情况和人员资源等因素,制定巡视计划和安排。
同时,将巡视区域划分为工作责任区,并安排巡视人员和装备。
3.2 巡视实施巡视人员按照计划和安排,组成巡视小组,对各自负责的区域展开巡视。
巡视过程中,需勘察地质情况、检查防护设施、排查隐患点等。
3.3 巡视记录和整理巡视员需及时记录巡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点,并在巡视结束后进行整理和归档。
巡视记录作为评估、监管和防治依据,应详实可靠。
3.4 报告提交和评估巡视结束后,巡视小组将巡视记录整理成报告,提交上级主管部门,并提出防治建议和措施。
上级主管部门根据报告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和预案。
4. 巡视人员要求地质灾害巡视需要具备以下要求的人员参与:4.1 专业知识巡视员应具备一定的地质学和地质灾害防治的专业知识,能够准确判断和识别地质灾害隐患点,并对其进行风险评估。
(完整版)地质灾害巡逻制度
(完整版)地质灾害巡逻制度1. 引言地质灾害是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为了及时发现、快速处置地质灾害隐患,提高灾害预警、监测和救援能力,制定和执行地质灾害巡逻制度非常必要。
本文档旨在规范地质灾害巡逻的组织、内容和要求,提供详细的操作指南,确保巡逻工作高效、科学、安全地开展。
2. 巡逻制度2.1 巡逻组织地质灾害巡逻由相关部门组织,并经过地质灾害防治管理机构的审批。
巡逻组由领队、巡逻人员和协助人员组成。
2.2 巡逻内容地质灾害巡逻的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地质灾害点的巡视,包括地表塌陷、滑坡、泥石流等;- 隐患点的排查和认定,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置;- 气象、地震等相关信息的搜集和分析;- 与相关单位和群众进行沟通、宣传和教育,提高灾害防范意识;- 提交巡逻报告和对巡逻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
2.3 巡逻要求- 巡逻人员应具有相关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并经过专业培训,并具备应急处理能力;- 巡逻人员应严格遵守工作纪律,执行巡逻任务,做到不误工、不误事;- 巡逻人员应做好巡逻记录,详细记录巡逻过程中的发现和处理情况,及时提交巡逻报告;- 巡逻过程中应注意人身安全,不得擅自冒险行动。
3. 巡逻流程3.1 准备阶段- 巡逻前需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明确任务目标、巡逻路线安排、巡逻人员名单等;- 检查巡逻装备和工具的完好性和充足性,如巡逻车辆、通讯设备、应急物资等;- 熟悉巡逻区域的地理环境和灾害点分布情况,制定巡逻路线和工作计划;- 了解当天的天气预报和地震预警情况,以便做好相应准备。
3.2 巡逻阶段- 按照预定路线和计划进行巡逻,全面检查巡逻区域内的地质灾害点和隐患点;- 巡逻过程中发现地质灾害点或隐患点应及时上报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注意与相关单位和群众进行沟通和宣传,提醒他们加强地质灾害防范意识;- 充分利用气象、地震等相关信息,及时掌握灾害预警和预测信息,做好相应应对措施;- 巡逻过程中认真记录巡逻情况和处理结果,遇到特殊情况及时反馈。
地质灾害巡逻制度
地质灾害巡逻制度地质灾害巡逻制度是指地质灾害监测人员进行巡逻检查、监测和预警工作的一种规范化管理制度。
地质灾害是自然界的重要灾害之一,其具有突发性、广泛性、严重性和不可避免性等特点,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因此,地质灾害巡逻制度的建立对于预防和减轻地质灾害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2.巡查观测点。
地质灾害巡逻人员要定期巡视已建立监测的地质灾害观测点,并做好观测设备的检查和维护工作,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采集监测数据。
巡逻人员要根据规定的时间和频率,采集地质灾害监测设备的数据,包括地下水位、地震活动、土壤位移、气象信息等数据,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和专家组织。
4.发现灾害预兆。
巡逻人员需要善于观察和发现地质灾害的预兆,如土壤的松动、山体的坡度增大、河水水位的异常变化等,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并采取措施,避免事态进一步恶化。
5.组织演练和培训。
巡逻人员要定期组织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巡逻人员的应对能力和危机处理能力,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
地质灾害巡逻制度的管理需要健全规章制度,包括明确巡逻区域和路线、巡逻人员的权限和职责、巡逻设备的配备和管理、巡逻记录和报告的撰写等。
此外,还需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合作,遇到较大灾害时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并协助开展相关的工作。
总之,地质灾害巡逻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对于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科学规范地进行巡逻和监测工作,预警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才能有效减少地质灾害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因此,各级地质灾害管理部门和相关机构应高度重视地质灾害巡逻工作,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进一步提高巡逻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水平,做好地质灾害的巡逻监测工作,为地质灾害的预防和减轻提供有力支撑。
地质灾害排查巡查制度
地质灾害排查巡查制度地质灾害排查巡查制度是指为了及时了解和掌握各类地质灾害的动态,减少损失和伤亡,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而建立的一套制度。
它包括了地质灾害排查和巡查的流程、内容和要求等方面的规定。
本文将从基本原则、流程和重点内容等方面阐述地质灾害排查巡查制度。
1.预防为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通过定期排查和巡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地质灾害隐患,避免灾害事故的发生。
2.应急管理:建立健全地质灾害应急管理机制,确保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反应和处置。
3.综合治理:将地质灾害排查巡查与综合治理相结合,不断完善相关设施和措施,提高抗灾能力。
4.科学决策:科学评估灾害风险,做出合理决策,采取相应的预警和预防措施。
5.社会参与:加大社会参与,建立多方合作机制,共同预防和应对地质灾害。
1.立项和计划编制:地方政府制定地质灾害排查巡查计划,明确包括排查区域、时间、人员和经费等方面的内容。
2.派遣人员:确定专业人员负责排查巡查任务,并向他们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指导。
3.实地调查:组织专业人员对排查区域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地质灾害的隐患和影响因素,并做好详细记录。
4.数据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评估,判断灾害的潜在风险和危害程度。
5.风险评估和预警:根据分析结果,评估灾害的风险等级,并提出相应的预警和预防措施。
6.制定应对方案:根据灾害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地质灾害应对方案,并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演练和培训。
7.定期巡查和监测:建立地质灾害巡查和监测网络,定期对隐患点进行巡查,监测灾害的变化情况。
8.完善资料归档:将地质灾害排查巡查的相关数据、报告和资料进行整理和归档,备查和备案。
1.高风险区排查:对已知的高风险区进行排查和监测,以及评估其威胁程度。
3.隐患点治理:对已经确定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治理,采取相应的防灾措施,减少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4.早期预警:建立地质灾害早期预警系统,通过对灾害隐患点进行持续监测,及时发出预警信号,提醒人们做好应对准备。
(完整版)地质灾害巡查制度
贵州兴安煤业有限企业地质灾祸巡逻制度2010年7月糯东煤矿地质灾祸巡逻制度为了增强地质灾祸防治的督查力度,实时掌控地质灾祸状况,保障地质灾祸防治工作的展开,特拟订本制度。
一、对本矿区地质灾祸状况推行按期巡逻。
汛期每个月巡逻二次,非汛期每个月巡逻一次,碰到台风、暴雨等特别天气,实时落实人员到点巡逻,巡逻范围辖区内全部已发现的隐患点。
二、对地质灾祸险情巡逻要做好详尽、正确的记录,并做好地质灾祸险情巡逻台账。
严格履行“三查制度”:即展开好汛前排查、汛中巡逻和汛后复查工作。
增强已设警告牌管理,以提示过往行人注意安全。
三、增强地质灾祸预告预警工作,与上司相关部门保持亲密联系,针对降雨状况,特别是暴雨状况,踊跃做好突发性地质灾祸的预告预防工作。
四、对巡逻中发现新的地点灾祸隐患点,实时上报并归入监测范围,按相关要求明确监测、预防责任,确立监测预防责任人,拟订防灾、避灾方案。
五、巡逻中发现险情,立刻向相关领导报告。
同时采纳应急防治举措,组织人员撤退,尽最大努力防止和减径地质灾祸造成的损失。
六、明确矿长、矿党委书记为本矿区地质灾祸防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确立科级监测员,增强督查员的培训和业务指导。
汛期每个月检查巡逻记录二次,非汛期每个月检查一次,并将检查状况书面上报地测科,巡逻状况每周两报至楼下镇和县煤炭局。
七、辅助乡镇做好《地质灾祸防治应急方案》的调整和编制工作。
八、增强地质灾祸防治知识宣传力度,经过各样有效形式做好本矿区地质灾祸防治的宣传工作,建立群防群治系统。
九、凡因工作不到位造成人员伤亡和财富损失的,依据相关法律法例以严肃查处。
地质灾害险情巡查制度
地质灾害险情巡查制度地质灾害是指在地质过程中,由地球内部力学、地壳运动、自然界气、水、岩、土的相互作用以及人类活动等原因导致的地质现象,如地震、泥石流、滑坡、崩塌等。
这些地质灾害造成了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以及社会稳定性的威胁,因此需要采取相应措施来减轻损失和防范风险。
为了及时发现地质灾害的迹象,降低地质灾害对社会的影响,建立了地质灾害险情巡查制度。
该制度旨在通过定期、有计划地巡查地质灾害点,及时发现潜在灾害隐患,采取措施进行防范和处置,从而保障人民群众的安全和财产的安全。
首先,地质灾害险情巡查制度应该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巡查人员应具备一定的地质学知识和实践经验,能够识别和判定潜在灾害隐患的特征。
同时,应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如遥感、地质雷达等设备,对潜在灾害点进行全面的勘查和监测,确保巡查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次,地质灾害险情巡查制度应与相关部门的工作相互配合。
地质灾害的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气候、水文、土壤等,需要协调各部门的力量共同应对。
通过建立联合巡查机制,不仅可以提高巡查效率,还能够整合各方资源,更好地应对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
此外,地质灾害险情巡查制度还应注重预防为主的原则。
在巡查中发现潜在灾害隐患后,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和处置,避免灾害的发生。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各类地质灾害的科普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和应急能力,减少因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最后,地质灾害险情巡查制度需要依法管理和监督。
相关地方政府应建立健全地质灾害巡查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文件,明确巡查的目标、内容、要求以及相关责任和处置措施。
同时,加强对巡查工作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巡查工作的正常进行和取得实效。
总之,地质灾害险情巡查制度对防范和减轻地质灾害的影响至关重要。
通过建立科学的巡查机制、加强各部门的配合、注重预防为主、依法管理和监督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和造成的损失,提高社会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地质灾害险情巡查制度
地质灾害险情巡查制度一、地质灾害做到汛前排查、汛期巡查和汛后复查监测,实行“谁受威胁,谁负责监测”的原则。
二、西峰国土分局负责全区地质灾害动态监测工作的督促检查和指导;建设、水利、交通、公路、教育等部门和矿山企业负责所属设施和建设工程场地范围内地质灾害动态监测工作;乡镇人民政府为本辖区地质灾害动态监测工作的责任主体,统一领导本辖区内地质灾害动态监测,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具体责任人。
三、地质灾害动态巡查监测,是对地质灾害体变形破坏状况及其宏观前兆随时间变化的监测。
一般采取对灾害体变形过程前兆特征(地声、泉水变混、泉水干涸、裂缝扩张、醉汉林出现等)监测结合宏观地面变形观察相结合的方法。
四、汛前(主要指1-5 月份雨季来临之前的一段时间),西峰国土分局根据本区域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及上一年度地质灾害的发育和预防情况,组织开展全区地质灾害动态排查监测,确定当年全区重点防范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危险点),明确和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为编制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准备基础资料。
五、汛前排查,要检查已发现地质灾害点防灾预案落实情况,注意发现地质灾害易发区的险情隐患,指导、督促建立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点和编制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治方案。
六、汛期(主要指6-9 月份强降雨时期,常称主汛期。
)巡查,要建立和落实24 小时值班制度,严格执行速报制度;乡(镇)人民政府、乡(镇)国土所、村、组及群众组织应根据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所确定的重点防范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加强监测和灾害发生前兆巡回检查,发现险情及时处理和报告。
七、发生地质灾害后,西峰国土分局要迅速赶赴现场调查灾情,协助区、乡人民政府抢险救灾;分析判断地质灾害发生变化趋势,提出应急处理方案;编写调查报告,并按速报制度及时上报灾情;编制新发生地质灾害点的防灾预案并及时建立群测群防监测点,确定监测、预防责任人,逐级签订责任书,落实监测、预防任务。
八、汛后(主要指10-12 月份降雨减少的时段。
地质灾害巡查制度
地质灾害巡查制度
县地质灾害巡查制度
为了全面、准确掌握地质灾害易发区、隐患点的发展变化情况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体系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基础资料制定本制度。
一、实行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复查的地质灾害巡查制度。
二、地质灾害巡查范围:已知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地质灾害易发区主要包括山区丘陵区居民点及建设工程切坡地段。
重点巡查集镇、中小学校、医院、重大工程设施、农村建房高陡切坡地段和建设工地、临时工棚切坡段。
三、地质灾害巡查内容:地质灾害隐患的类型、潜在规模、威胁对象及危害程度、发展变化情况防灾措施及防灾责任人、监测人的落实情况。
四、巡查人员必须包括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当地乡(镇)、村(或有关单位)人员;也可以协调有关部门、专业技术单位联合组成巡查组进行巡查。
五、对巡查中新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应及时进行登记造册制定防灾措施;并通知乡镇、村或有关建设单位落实防灾措施和防灾责任人、监测人。
六、巡查工作必须认真细致不能流于形式。
每次巡查必须有书面记录巡查责任人应在记录上签名。
湖县国土资源局
县(市、区)
乡(镇)地质灾害隐患巡查情况表
编号
地点
潜在灾
害类型
潜在规模
(m2,m3)
威胁人数
(人)
威胁财产
(万元)
受威胁户主姓名
隐患特征及发展变化情况
防灾责任人及联系电话
监测人及联系电话
巡查日期
巡查人。
地质灾害巡视制度
地质灾害巡视制度=======================地质灾害巡视制度是指为了及时发现、监测和预警地质灾害风险,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制定的管理规定和操作流程。
该制度的主要目标是确保早期预警和有效应对地质灾害。
制度背景-----------------------地质灾害是指由地壳运动、地质条件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引起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地质灾害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建立地质灾害巡视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制度内容-----------------------地质灾害巡视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灾害巡视范围:确定巡视的区域范围,包括易发灾害地区和处于潜在灾害风险的地区。
2. 巡视频率:规定巡视的时间间隔,例如每月、每季度或每年进行一次巡视。
3. 巡视人员:确定巡视的责任人和参与人员,包括地质灾害专家、政府工作人员和有关部门人员。
4. 巡视内容:明确巡视的具体内容,包括地质灾害情况调查、监测仪器设备的检查维护、灾害风险评估等。
5. 巡视报告:规定巡视结果的报告要求,包括发现的问题、风险评估和建议的措施等。
实施步骤-----------------------地质灾害巡视制度的实施步骤如下:1. 制定巡视计划:根据地质灾害风险情况,制定每次巡视的具体计划,包括巡视范围和时间安排。
2. 组织巡视人员:确定巡视的责任人和参与人员,并进行培训和指导。
3. 进行巡视活动:按照计划,在确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巡视活动,记录有关数据和情况。
4. 分析报告和评估风险:根据巡视数据和情况,分析地质灾害风险,并评估其影响程度。
5. 提出建议措施:根据评估结果,提出应对地质灾害的建议措施和改进意见。
6. 编写巡视报告:总结巡视结果和建议措施,撰写巡视报告,并向相关部门和人员提交。
7. 跟进和改进:根据巡视报告,跟进已实施的措施并评估其效果,根据需要进行制度改进和优化。
总结-----------------------地质灾害巡视制度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制度,可帮助提前预警和有效应对地质灾害风险。
地质灾害巡查、排查工作制度
地质灾害巡查、排查工作制度
为了加强**县地灾害隐患点的巡查、排查工作,防范地质灾害给受威胁群众的生命财产的损失,切实发行组织协调、指导监督职责,就我县地质灾害巡查、排查工作制订如下工作制度:
一、巡查、排查工作内容
对地质灾害易发区和隐患点及重要干线公路、学校等开展实地巡、排工作,建立巡查、排查工作台账,并对受威胁的群众宣传灾害监测、防范措施,及时发放“防灾避险明白卡”,督促当地政府发放“防灾避险明白卡”和“地质灾害防范责任书”。
二、巡查、排查工作时间
1、对列入市以上重点隐患点每半月巡查一次,督促当地政府一星期,村委会三天,村小组十天巡查、排查一次。
2、对列入县防治方案中灾害点每一个月是、排查一次,并督促当地政府每月巡查一次,村委会半月一次,村小组每周一次,开展巡查、排查工作。
三、巡查、揸查工作要求
1、巡查、排查工作人员要提高认识,要高度重视灾害巡查、排查工作,要以对人民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精神开展巡查、排查工作。
2、巡查、排查工作发现灾情变化时,一定要向受威胁的群众宣传好防范措施,并不得随意扩大灾情,引起群众恐慌情况。
3、对未如实开展巡查、排查或随意扩大灾情,引发安全事故或群众恐慌,将依法追究其责任。
地灾巡查制度模板范文
地灾巡查制度模板范文一、总则为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预防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巡查对象和内容1. 巡查对象:本地区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易发区域、重要基础设施周边等地质灾害风险区域。
2. 巡查内容:(1)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地形、地貌、地质结构、岩土性质等变化情况;(2)地质灾害隐患点的警示标识、监测设备、预警系统等设施的完好情况;(3)地质灾害隐患点周边居民区的居民搬迁、转移情况;(4)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治理工程进度及效果;(5)其他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因素。
三、巡查制度1. 建立巡查制度,明确巡查周期、巡查路线、巡查人员和责任。
2. 巡查周期:根据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风险等级和天气情况,制定合理的巡查周期。
一般每月至少巡查一次,特殊天气和地质灾害高发期加大巡查频率。
3. 巡查路线:按照地形、地质条件、隐患点分布等因素,合理规划巡查路线,确保巡查全面、覆盖所有地质灾害隐患点。
4. 巡查人员:由政府相关部门、村(居)委会、地质灾害监测员等组成巡查队伍,负责具体巡查工作。
5. 巡查责任:巡查人员对所负责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全面巡查,确保隐患点得到有效监控。
四、巡查流程1. 巡查前,巡查人员应了解巡查区域的地形、地质情况,掌握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具体情况,准备好巡查工具和设备。
2. 巡查过程中,巡查人员应详细记录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情况,对警示标识、监测设备、预警系统等进行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行。
3. 巡查人员应关注地质灾害隐患点周边的环境变化,发现异常情况立即上报,并根据情况采取紧急措施。
4. 巡查结束后,巡查人员应对巡查情况进行汇总,形成巡查报告,报送政府部门。
五、巡查要求1. 巡查人员应具备一定的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和巡查技能,能够准确判断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安全状况。
2. 巡查人员应严格遵守巡查制度,确保巡查工作落到实处。
地质灾害巡查制度
地质灾害巡查制度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质原因所造成的、对人类活动和生存环境造成危害的现象。
在许多地区,地质灾害是一项严峻的问题,为了有效预防和减轻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制定并实施地质灾害巡查制度是至关重要的。
一、背景介绍地质灾害巡查制度是一套组织、管理和执行地质灾害巡查工作的体系。
通过日常巡查,我们可以及时发现和评估潜在地质灾害的风险,采取必要的措施以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制度目的地质灾害巡查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保障公众的安全与利益。
通过系统性的巡查和监测,及时发现地质灾害的苗头,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控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对生活和经济的影响。
三、制度内容1. 审查和评估:建立综合性的评估体系,对潜在或已经发生的地质灾害风险进行科学的评估和判断,确保决策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2. 巡查人员的培训:培训并配备专业的地质灾害巡查人员,提供相关知识和技能,使其能够准确识别地质灾害迹象,评估风险并采取必要的措施。
3. 巡查计划:制定巡查计划,根据地理环境、历史数据和专业知识,合理分配巡查人员的工作区域和巡查频次。
4. 灾害数据的记录和管理:建立完善的数据记录和管理系统,准确记录巡查过程中发现的地质灾害信息,便于分析和研究。
5. 巡查报告:及时撰写并提交巡查报告,描述发现的地质灾害情况以及采取的措施,为决策者提供参考和依据。
四、巡查方法和技能1. 地理调查:巡查人员需要进行地理环境的实地调查,包括气候、地质构造、土地利用等方面的信息,为灾害风险评估提供依据。
2. 洞察力和判断力:巡查人员需要具备辨别地质灾害迹象的能力,如逸出飞石、地面裂缝、坡体滑坡等,准确判断灾害的程度和潜在风险。
3. 通信技能:巡查人员需要与相关部门和决策者保持及时沟通,报告灾情和采取的应对措施,确保信息的畅通和准确传递。
五、巡查效益1. 预警和防范:通过巡查及时发现地质灾害的迹象,提前做好防范准备,减少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
2. 提供决策依据:巡查报告为相关决策者提供科学的依据,帮助他们做出正确且及时的决策,降低灾害带来的风险。
地质灾害巡查工作制度
地质灾害巡查工作制度一、总则为了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灾害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巡查目标(一)及时发现和掌握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变化发展情况,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和扩大。
(二)提高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加强地质灾害巡查员的管理和培训,提高巡查工作质量和水平。
三、巡查范围和内容(一)巡查范围:包括地质灾害隐患点、易发区、重要基础设施周边等地。
(二)巡查内容:1. 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稳定性、变化情况以及周边环境状况。
2. 地质灾害预警信号、撤离路线和避险安置地点的设置和公布情况。
3. 地质灾害防治设施设备的运行状况和维护情况。
4.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情况。
5. 巡查员的在岗情况和履职情况。
四、巡查频次和时间(一)巡查频次:根据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危险程度和气象条件,制定合理的巡查计划。
一般每周至少进行一次全面巡查,特殊时期如汛期、台风等恶劣天气应增加巡查频次。
(二)巡查时间:巡查应在地质灾害高发时段进行,特别是降雨、洪水等极端天气过后,以及地质灾害预警信号发布后。
五、巡查员职责(一)严格按照规定频次和时间进行巡查,确保巡查工作不断档、不留死角。
(二)实时记录巡查情况,发现异常情况立即上报,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三)协助当地政府做好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工作,提高群众的自我防范意识。
(四)及时报告并处置巡查过程中发现的其他地质灾害防治相关问题。
六、巡查工作流程(一)巡查前准备:巡查员应提前了解巡查范围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情况,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
(二)巡查过程中:巡查员应按照预定路线和内容进行巡查,详细记录巡查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上报。
(三)巡查后汇总:巡查员应将巡查情况进行汇总,形成巡查报告,定期向上级部门报告。
七、巡查工作保障(一)硬件设施:为巡查员配备必要的巡查工具和设备,如GPS定位器、望远镜、测量工具等。
地质灾害巡查制度
地质灾害巡查制度
地质灾害巡查制度
一、为了预防和治理地质灾害,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制度。
二、成立专门的地质灾害巡查小组,对辖区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排查、分析。
三、建立工作责任制,巡查责任按所巡查片区落实到具体的股室、所和个人,并建立规范化的巡查台帐。
四、对地质灾害易发区,要定人、定点、定时对其进行巡查监测;对地质灾害危险区,要派人24小时定点进行巡查监测并作好记录、分析、上报工作。
五、一般长期固定巡查为每月二次,雨季加大巡查力度。
定期巡查一般为每周一次。
在汛期期间,应每天到地质灾害重要隐患点进行巡查、监测,作好记录,分析并上报巡查情况。
六、经巡查监测发现险情时,应及时将重大险情进行发布和上报,做好地质灾害发生前兆宣传和自救工作。
七、本辖区内,一旦发生地质灾害,应在12小时内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灾情的位置、时间、性质、伤亡情况,并提出所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小学地质灾害巡查制度范本
小学地质灾害巡查制度范本一、总则第一条为了确保我校师生生命财产安全,预防和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灾害防治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地质灾害巡查工作应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全面掌握地质灾害隐患点变化情况,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第三条我校地质灾害巡查工作由校长负责,保卫科具体组织实施,相关部门和人员共同参与。
二、巡查内容第四条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巡查内容主要包括:1. 隐患点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是否有变化;2. 隐患点的土质、岩层是否出现松动、裂缝、位移等现象;3. 隐患点附近的排水设施是否畅通,有无积水现象;4. 隐患点的警示标识、监测设备是否完好,通讯渠道是否畅通;5. 隐患点附近的学生、教职工是否了解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和逃生自救方法。
三、巡查频次第五条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巡查频次如下:1. 雨季期间,每周至少巡查一次;2. 非雨季期间,每月至少巡查一次;3. 特殊天气状况下,增加巡查频次。
四、巡查人员及职责第六条巡查人员由保卫科负责组织,具体职责如下:1. 保卫科:负责组织、协调、监督地质灾害巡查工作,及时上报巡查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2. 相关部门和人员:协助保卫科开展地质灾害巡查工作,及时提供相关信息,落实整改措施。
五、巡查要求第七条巡查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1. 了解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和逃生自救方法;2. 具备一定的观察判断能力;3. 熟悉隐患点周边环境。
第八条巡查过程中,巡查人员应做好以下工作:1. 认真观察隐患点变化,记录巡查情况;2. 发现异常情况,立即上报并采取相应措施;3. 定期向校长报告巡查情况;4. 做好巡查记录,保存相关资料。
六、整改与问责第九条对于巡查发现的问题,相关部门和人员应立即进行整改,确保地质灾害隐患点安全。
第十条对于未按要求开展巡查工作、巡查不到位、漏报、迟报、谎报地质灾害信息等行为,一经查实,将对相关人员进行问责。
地质灾害巡查制度
地质灾害巡查制度地质灾害巡查制度是指为了及时发现和预防地质灾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而建立的一套系统化、科学化的巡查体系。
地质灾害是指由地质因素引起的,对人类生活和生产造成威胁和破坏的自然事件。
地质灾害巡查制度的建立对于减少灾害损失、提高抗灾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地质灾害巡查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对潜在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有效监测和及时处置,以减少或防止灾害的发生。
地质灾害巡查制度包括巡查的时机、范围、方法等方面的规定,以保证巡查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首先,地质灾害巡查制度应明确具体的巡查时机。
根据地质灾害的特点和发生规律,制定明确的巡查时间表,分别确定不同季节或气象条件下的巡查时间段。
例如,在雨季来临前后、大风天气之后等时段,要加强对于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巡查。
其次,地质灾害巡查制度应确定巡查的范围。
根据地质灾害的类型和分布情况,制定详细的巡查区域划分,确定巡查的重点区域。
例如,对于常年存在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地区,要加强对这些区域的巡查;对于新开工的工地、建设项目等,也要进行全面的巡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
此外,地质灾害巡查制度应规定具体的巡查方法和标准。
根据地质灾害的特点和地区实际情况,确定巡查的具体内容和标准,保证巡查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巡查人员应熟悉地质灾害的特征,掌握相关的巡查技能和设备,善于利用遥感、雷达等现代技术手段进行巡查,确保巡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除了定期巡查外,地质灾害巡查制度还应包括对灾后重建工作的巡查。
地质灾害发生之后,要组织相关人员及时对受灾区域进行巡查,以了解灾后重建工作的进展情况,确保灾后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地质灾害巡查制度需要相关部门、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得以有效实施。
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地质灾害巡查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加强巡查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装备保障。
地方政府要加大对地质灾害巡查工作的支持力度,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为巡查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和物质保障。
企业地质灾害巡查制度范本
企业地质灾害巡查制度范本一、总则为确保企业生产安全和员工生命财产安全,预防和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企业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企业实际,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1.成立地质灾害巡查领导小组,由企业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2.设立地质灾害巡查管理办公室,负责日常巡查工作的组织实施、协调和监督。
三、巡查范围和内容1.巡查范围:企业用地范围内及其周边可能影响企业安全生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
2.巡查内容:(1)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稳定性、变化情况和发展趋势;(2)地质灾害预警监测设备的运行状况;(3)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的落实情况和效果;(4)企业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情况;(5)员工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和意识的普及情况。
四、巡查频率和时间1.根据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危险程度和变化情况,制定巡查计划,明确巡查频率。
2.特殊天气、气候条件下,应加大巡查力度,确保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风险。
3.定期开展地质灾害巡查,每月不少于一次。
五、巡查程序和流程1.巡查前,巡查人员应了解巡查范围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情况,熟悉相关应急预案。
2.巡查过程中,巡查人员应按照规定的路线和内容进行检查,认真记录巡查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3.巡查结束后,巡查人员应及时向地质灾害巡查管理办公室汇报巡查情况,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
4.地质灾害巡查管理办公室对企业内部相关部门和外部地质灾害防治机构进行沟通协调,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六、巡查责任和要求1.巡查人员应具备一定的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和业务能力,熟悉企业用地范围内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情况。
2.巡查人员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认真履行职责,确保巡查工作落到实处。
3.企业应建立健全地质灾害巡查工作责任制,明确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职责,确保地质灾害巡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4.对未按要求开展地质灾害巡查、隐瞒不报、谎报、迟报地质灾害隐患情况的企业内部人员,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地质灾害和自然灾害【地质灾害排查巡查制度】
地质灾害和自然灾害【地质灾害排查巡查制度】为加强我县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防范和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特制定地质灾害排查巡查制度。
一、汛前排查 1.时间:每年3月1日至4月25日2.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 3、排查单位:乡(镇)国土资源所 4.排查的范围:辖区范围 5.排查的主要内容:①对辖区范围内地形、地貌的变化情况进行排查;②对已有的隐患点进行排查并做好监测变化情况记录,对毁坏的简易监测点进行补设;③对人口集中的集镇、居民点房前房后的地形、地貌、安全情况进行重点排查;④对排查出来的新点登记造册,收集变形特征、规模、潜在危害性等情况,并分出轻重缓急上报,确定监测责任人和监测人员,制定切实可行的防灾单点预案;⑤乡(镇)国土资源所每年4月26日前将排查结果书面报乡镇人民政府,并抄报县国土资源局或地灾办。
县国土资源局派专业技术人员对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变形严重的点进行现场调查核实,根据核实情况提出指导性处理意见。
二、汛中巡查 1.时间:每年5月1日至9月30日2.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 3、排查单位:乡(镇)国土资源所 4.巡查对象:已登记造册的地质灾害隐患点;人口集中的集镇及居民点房前屋后;群众反映的地质灾害隐患点。
5.巡查主要内容:①实地查看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变形情况,并检查监测工作的开展情况,是否按要求进行监测,监测记录填写是否规范、完善;②检查群测群防责任的落实情况;③检查“两卡”(防灾工作明白卡和防灾避险明白卡)的发放情况。
6.乡(镇)国土资源所参与乡(镇)人民政府组织的巡查,每巡查一次,要做好巡查台帐和登记,巡查结果一月一报。
发现险情及时报告,重大险情一事一报。
县国土资源局视其上报的险情派出专业技术人员现场调查核实,根据具体情况提出指导性处置意见。
三、汛后核查 1.时间:每年10月1日至12月10日2.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 3、排查单位:乡(镇)国土资源所 4.核查对象:辖区内所有的地质灾害隐患点5.核查的主要内容:①已登记造册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对照汛前的排查情况,将汛期以来的各灾害隐患点变形活动情况(变形范围有无变化、裂缝有无增多增宽)逐一记录填表,视情况调整监测手段及密度;②核查群测群防工作是否按相关要求落实,监测工具和监测设备是否齐全、完备,有无损坏,对不负责任的监测人员进行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兴安煤业有限公司地质灾害巡查制度
2010年7月
糯东煤矿地质灾害巡查制度
为了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的监督力度,及时掌控地质灾害情况,保障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开展,特制定本制度。
一、对本矿区地质灾害情况实行定期巡查。
汛期每月巡查二次,非汛期每月巡查一次,遇到台风、暴雨等特殊天气,及时落实人员到点巡查,巡查范围辖区内所有已发现的隐患点。
二、对地质灾害险情巡查要做好详细、准确的记录,并做好地质灾害险情巡查台账。
严格执行“三查制度”:即开展好汛前排查、汛中巡查和汛后复查工作。
加强已设警示牌管理,以提醒过往行人注意安全。
三、加强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工作,与上级有关部门保持密切联系,针对降雨情况,尤其是暴雨情况,积极做好突发性地质灾害的预报预防工作。
四、对巡查中发现新的地址灾害隐患点,及时上报并纳入监测范围,按有关要求明确监测、预防责任,确定监测预防责任人,制定防灾、避灾方案。
五、巡查中发现险情,立即向有关领导报告。
同时采取应急防治措施,组织人员撤离,尽最大努力避免和减径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六、明确矿长、矿党委书记为本矿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确定科级监测员,加强监察员的培训和业务指导。
汛期每月检查巡查记录二次,非汛期每月检查一次,并将检查情况书面上报
地测科,巡查情况每周两报至楼下镇和县煤炭局。
七、协助乡镇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应急预案》的调整和编制工作。
八、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力度,通过各种有效形式做好本矿区地质灾害防治的宣传工作,构建群防群治体系。
九、凡因工作不到位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以严肃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