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数学论文

合集下载

幼儿园大班数学总结(两篇)2024

幼儿园大班数学总结(两篇)2024

引言:幼儿园大班是幼儿数学教育的关键时期,对于幼儿数学思维的启蒙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对幼儿园大班数学教育的相关内容进行总结和分析,旨在为幼儿园教师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幼儿数学教育的优质发展。

概述:幼儿园大班数学教育是基于幼儿数学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促进幼儿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

在大班期间,幼儿的数学学习更加系统和有序,需要教师通过合理的教育方法和教学内容,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其数学素养和数学思维能力。

正文:一、数的认识与数的表示1. 数的概念的引入:通过拇指和小指比较大小等活动,培养幼儿对数量的感知能力。

2. 数的表示方法:引导幼儿借助手指、物体等进行物体数量的表示,并了解常见的数字符号。

3. 数的排序与比较:通过排序游戏和比较活动,让幼儿认识数字的大小关系。

二、数的分解与合成1. 数量的分解:教师可通过拆分实物和图形,让幼儿了解数的分解和组合的概念,如将三个糖果分成一个、一个和一个。

2. 数量的合成:通过手指相加、图形拼接等活动,让幼儿掌握数的合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数量的变化:引导幼儿观察数的变化过程,如加减运算,培养幼儿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三、空间与形状认知1. 对象分类:引导幼儿根据不同的属性对物体进行分类,如颜色、形状等,培养幼儿的分类思维。

2. 图形辨认:通过感官体验和游戏,让幼儿辨认和掌握常见的二维和三维图形,如正方形、立方体等。

3. 空间方位的理解:以身体为媒介,通过游戏和体验,教授上下、前后、左右等空间概念。

四、数量与运算1. 数的多少关系:通过比较活动和分级操作,让幼儿了解数的多少关系,如多、少、相等等。

2. 简单加减法: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物体和图形进行加减法教学,让幼儿初步掌握简单的加减法运算符号和运算方法。

3. 数的认读和数的量度:教授常见的数的读法和量的概念,如长短、轻重等。

五、问题解决与数的应用1. 数学问题解决:教师通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引导幼儿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如数的比较、数的排序等。

大班数学区域相关论文

大班数学区域相关论文

大班数学区域相关论文[摘要] 幼儿的数学学习是建立在对具体物体充分感知和操作体验之上的,幼儿只有在不断的探索中才能逐步建立数学概念,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

因此数学区的建设就显得非常的重要。

本文以幼儿园数学区的创设为切入点,采用了观察法等方法,通过了解数学区的材料投放、幼儿在数学区的活动及教师对幼儿在数学区的活动的指导等三方面了解某园大四班数学区的现状,找出了材料的投放不够丰富未能体现的层次性且未能与幼儿园课程紧密结合、幼儿对数学区活动的兴趣不高、教师的引导欠恰当等方面原因,提出了创设开放、自主的区域活动环境;投放丰富、适宜、具有针对性的材料;增强数学区材料操作性与可玩法,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等的解决策略,使幼儿园的数学区活动效益提升。

一、目前大班数学区创设与指导现状5-6岁的幼儿处于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阶段,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还需要具体形象的教育,需要创设真实的数学情境、投放操作的材料。

我所在园所的大四班处于大班上学期,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成分大,数学学习的内容设及书写数字1-7及5以内的加法。

我以大四班为研究对象,主要从数学区环境的创设、材料的投放、幼儿的活动及教师的指导四个方面开展研究,获得对我所在园所的大四班数学区创设情况的认识。

1、从环境的创设方面看,大四班的数学区充分利用了工作柜、墙面、地面等空间。

在墙面创设了主题为“著名的数学家”的知识及工作“逛超市”等,充分利用了数学区墙面的空间。

数学区的材料用托盘分类,并按一定的顺序分层摆放在工作柜中。

操作时可将材料放置于地板上或桌面上操作,充分的利用了该班级的空间,使幼儿可操作的空间不局限在一个小小的工作柜上。

2、从材料的投放方面看,大四班的数学区投放了数棒、几何形体与其名称对应、扑克牌排大小、几何拼图等操作材料。

我认为该班数学区材料投放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投放的材料不够丰富,几乎所有的材料的只有一份,投放的材料不能满足幼儿的需求。

第二,投放的材料可操作性不强,难以激发幼儿操作的兴趣。

大班数学棋类游戏的探索——幼儿园大班数学教育论文

大班数学棋类游戏的探索——幼儿园大班数学教育论文

大班数学棋类游戏的探索——幼儿园大班数学教育论文为使抽象、枯燥的数学活动变得有趣,我园将数学活动与棋类活动结合起来。

探索出一些有效的数学棋类游戏。

现以大班数学棋类游戏为例,谈谈开展数学棋类游戏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数学棋类游戏的设计在这一阶段,我园成立了数学棋类游戏设计小组。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遵循以下三个原则:1渗透数概念原则。

(1)认识单双数。

如玩蜗牛棋:扔骰子,单数走一格,双数走两格。

先到终点者为胜。

(2)认识数的加减。

如玩登山棋:把骰子上的数字改成算式,幼儿扔到哪一面,必须正确计算出该一面上算式的答案才能按答案向前行进,先夺得红旗者为胜。

(3)认识顺倒数。

如玩孤岛探险棋:棋盘中央是一孤岛,对角分别有四条路通向孤岛,两条是1至20,另两条是20至1,幼儿自选路程,根据骰子数字,要边走边念路径的数字,先到者为胜。

2化解重难点原则。

将幼儿数学学习活动中的重难点搬上棋盘,让幼儿在不服输的较量中积极攻克难点、掌握重点。

如自编应用题活动对大班幼儿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为此我园创编了“自编应用题之城堡探险棋”:在去城堡的路上要经过雪山、沼泽、草地……幼儿每到一处要根据场景编相应的应用题方能过关,先取得宝物者为胜。

3各领域融会贯通原则。

比如,与社会领域相结合。

为了让幼儿了解和初步掌握不同标志的含义,我园设计了“交通标志棋”:幼儿可以自选角色,当行人或车辆,按每人所掷骰子数决定前进几步。

如是选车辆,途中看到红灯要停2次,看到斑马线要停一次,看到直行通道可以一次走3格,等等。

游戏还能以此为主题生成多个玩法,如乱扔垃圾后退5步、爱护树木前进5步等。

此外,我园还结合数学领域中的肯定标志、否定标志以及交集分类等知识设计了“四季棋”“交通线路棋”“蔬菜水果棋”……又如,与健康领域相结合。

在活动室外的地面、操场上,我园布置了大型的游戏棋谱和骰子。

在超级大棋盘中,幼儿会把自己想象成一颗棋子,并始终与别的“棋子”一起运动,充分享受游戏的乐趣。

幼儿数学启蒙教育论文

幼儿数学启蒙教育论文

幼儿数学启蒙教育论文
幼儿数学启蒙教育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数学思维和数学
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在幼儿数学启蒙教育中,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数学兴趣,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数学活动,激发幼儿的数学思维,促进幼儿数学能力的全面发展。

首先,幼儿数学启蒙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数学兴趣。

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是
学习数学的基础,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数学故事、游戏等方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使他们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其次,幼儿数学启蒙教育应该注重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数学活动。

幼儿在数学学
习中应该是主动的参与者,教师应该为幼儿创设各种情境,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发现数学规律,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体验数学的乐趣,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

再次,幼儿数学启蒙教育应该注重激发幼儿的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是数学学习
的基础,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空间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活动,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使他们在数学学习中能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最后,幼儿数学启蒙教育应该注重促进幼儿数学能力的全面发展。

幼儿数学能
力包括数的概念、数的认识、数量关系、图形认识等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全面培养幼儿的数学能力,通过各种数学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

综上所述,幼儿数学启蒙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数学兴趣,引导幼儿主动参
与数学活动,激发幼儿的数学思维,促进幼儿数学能力的全面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使幼儿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幼儿园学前教育论文《浅谈绘本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幼儿园学前教育论文《浅谈绘本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幼儿园学前教育论文《浅谈绘本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绘本的内容丰富多彩,然而每本绘本中都隐含着一定的教育意义,学前教育论文范文资料,幼儿学前教育毕业论文范文,优秀职称论文,是论文创作的重要参考渠道,让我们一起看看吧!《浅谈绘本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摘要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然而传统的数学往往比较枯燥,而充满数学元素的绘本,能让孩子在故事情景中吸收简单、易懂的数学概念,快速的增加对基础数学的认知,促进思维发展。

幼儿园绘本数学教学就是通过有趣的童话情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巧妙的融入孩子喜欢、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让孩子通过阅读、讨论、探索、操作来理解数学概念,并应用于生活,最终获得感性的、具体的数学经验。

通过研究我们梳理了将绘本设计成数学教学活动的选材、设计等细节和方法,分析了绘本运用于数学习意义,为教师的数教学提供了好的素材,为孩子的数学习提供了好的载体。

关键词幼儿、数学、绘本等正文《纲要》在科学领域教育内容与要求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要“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多方面的发展”。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近年来,绘本教学成为非常时髦的话题和名词之一,从最开始利用绘本进行语言教学活动,发展到现在将绘本运用到美术、音乐以及数学的教学活动中,其中尤为突出的是利用绘本开展数学活动。

那么如何把幼儿园数学活动生活化、把幼儿的生活经验课堂化,把抽象的数学化为有趣的、生动的、易于理解的事物,将绘本融入到数学教学当中?我根据我的教学经验,做了以下几方面的思考:一、仔细研读绘本,挖掘其中的数学元素。

绘本的内容丰富多彩,然而每本绘本中都隐含着一定的教育意义,如知识技能、情感体验、社会交往、自然、科学、生活常识等各方面的内涵,但并不是所有的绘本都适合开展数学活动,需要教师在充分阅读绘本的基础上挖掘绘本中的数学元素,从中选择适合的“点”来开展数学活动。

论文:数学论文28506 课程整合理论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论文:数学论文28506 课程整合理论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数学论文课程整合理论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数学学习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孩子的逻辑性和概括能力。

因此,数学教学是培养孩子抽象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幼儿阶段,儿童主要的思维特征是形象思维,抽象概念的接受能力有限。

在幼儿园教育中,如何培养儿童的抽象思维能力,引导儿童进行思维训练,是我们进行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

近年来,随着教学课程整合理论的传播和初步实践的开展,“整合”意识已经成为教学设计的一个关键词。

幼儿教育作为教育的基础和初始阶段,“整合”概念同样应该移植到当前的教学设计中。

那么,如何理解课程改革中的“整合”涵义,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如何科学、高效地体现课程的整合意识,这是当前幼儿教育课程整合讨论中的关键问题之一。

一、课程整合理念的梳理关于课程的理解,我们要突破传统意义上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狭隘理念。

教育的现代化,首先就是要强调一种“大课堂”的宏观意识。

对于课程概念的把握,我们要从三个方面来认识:学科课程、综合课程,以及活动课程。

学科课程接近于我们传统上认识的“课堂教学”,强调的是对某一门课程知识的掌握。

综合课程则是要调动学科之间的互动,也就是将课堂的范围延展。

活动课程则是要让学生参与到社会生活中,让课堂与生活衔接,做到知识学以致用。

课程整合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从宏观意义上来说,课程的整合指的是强化数学与其他学科间的联系,并且将课内与课外进行有机结合,形成一个课程设计的整体脉络。

狭义上来说,则是指单一课程之间的联系,将数学课程计划、教学目标和课本进行连接。

对“整合”概念的理解建立在目前对于“多元化”强调的基础之上。

现代教育理念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按照孩子的天性进行教学活动,是课程设计的一个中心理念。

强调课程的整合,就是要发挥孩子的独特性和个性,引导他们对于问题的多层次理解,发挥他们的特长。

二、寓教于乐,快乐学习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学家杜威,将活动作为儿童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他提出的一个重要的教育观点就是以儿童和活动作为教学的中心。

幼儿数学思维能力教育论文

幼儿数学思维能力教育论文

幼儿数学思维能力教育论文1理解幼儿思维能力的主要特点幼儿教育阶段是幼儿为升入小学进行正规化、系统化学习的预备阶段。

在幼儿教育实践中,部分幼儿园存在重视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发展的倾向。

幼儿教育应该从方法上、途径上积极探索有效地发展幼儿思维能力的策略。

幼儿教育应充分注意到幼儿的思维能力的主要特点,充分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3~5周岁的幼儿正处于逻辑思维萌发及初步发展的时期,这是数学概念初步形成的重要阶段。

数学思维能力不仅能帮助幼儿认识事物的数量属性,还能帮助幼儿从具体的现象和事物中,获得对事物之间的关系的认识,这是一种受益终生的能力。

幼儿的思维是非常具体和直观的。

随着知识的增进,能力的发展,思维从形象思维逐渐过渡到抽象思维。

因为数学学科具有逻辑性、抽象性和辩证性的特点,所以数学教育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非常重要。

在数学教育活动中必须充分利用这一点,把幼儿数学教育的着眼点放在发展幼儿的智力上,特别是放在发展初步的数学抽象逻辑思维萌芽上,这样才能使幼儿终身受益。

2发展幼儿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2.1创设数学区域环境,发展幼儿思维能力实践是思维的基础。

日常生活中的物体均表现出一定的数量、一定的大小、一定的形状。

因此幼儿自出生之日起就不可避免地要和数学打交道,积累着有关“数、量、形”的知识。

日常生活是我们数学教育取之不尽的源泉。

日常生活中的数学影响具有自发的、偶然的特性。

虽然日常生活的信息量很大,但是幼儿所得到的经验是分散的,依靠它来进行数学教育的作用是有限的。

建立一个数学学习的外部环境,让幼儿去操作、去探索、去体验。

数学区域环境是教师精心为幼儿学习数学创设的环境。

在数学区域环境中所施加的数学教育影响是有目的和有组织的。

教师会依据本班幼儿发展水平,结合数学教育目标,创设适宜的学习数学环境。

幼儿在数学区域环境中获得的数学经验具有目的性和系统性两大特点。

幼儿数学区域环境更有助于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思维的发展。

2.2提供充足探究时间,发展幼儿思维能力“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每个儿童都能达到高水平的学习”——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

幼儿园大班数学棋类游戏设计与实施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幼儿园大班数学棋类游戏设计与实施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幼儿园大班数学棋类游戏设计与实施优秀获奖科研论文下棋作为我国传统的益智活动,具有很高的价值。

其鲜艳的色彩,好玩的玩法以及包含的竞争性都适合幼儿操作。

有研究发现,大班幼儿对棋类活动感兴趣程度超过中小班幼儿。

同时,数学对大班幼儿来说也是一个薄弱学科。

因此,可以把数学知识与棋类游戏相融合,通过棋类游戏提升幼儿的数学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

3~6岁是发展幼儿各种能力的关键时期,其中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尤为重要。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而在幼儿园开展棋类游戏正符合此阶段幼儿学习特点。

卡耐基梅隆大学的心理学教授西格勒(Robert Siegler)曾做过一个实验,测试数字棋类游戏对提升孩子“感知数量大小的能力”的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短短一个小时的时间内,玩数字棋类游戏的孩子在数轴评估、数数、数字识别、数量对比四个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提升,这种提升甚至在孩子两个月后还能检测到。

由此可见,把数学知识与棋类游戏相融合能提升幼儿的数学认知能力和操作能力。

因此,笔者将数学知识融入棋类活动中,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以此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解决问题、探索创新的能力,提升抗挫能力。

一、幼儿园棋类游戏的概述游戏对幼儿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活动,其中下棋作为我国传统的游戏活动更加适合幼儿体验操作。

目前幼儿园里以棋类玩具为依托进行的游戏总称为棋类游戏。

幼儿园里的棋类游戏分为两类,分别为传统棋和游戏棋。

传统棋包括围棋、象棋等,游戏棋包括跳棋、飞行棋等。

通过观察发现游戏棋以其鲜明的色彩、好玩的规则深受幼儿喜爱,能深深地吸引幼儿的兴趣,激发其参与活动的主动性。

棋类游戏不仅能吸引幼儿兴趣,还能促进幼儿各种能力的发展。

首先能促进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下棋时的每一步都很重要,需要幼儿有很强的逻辑能力思考怎样出棋才能取得胜利。

大班数学育儿教育文章3篇

大班数学育儿教育文章3篇

大班数学育儿教育文章3篇大班数学育儿教育文章1篇引言在大班阶段,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通过科学、系统地引导,可以进一步培养孩子的数学兴趣和思维能力。

本文将围绕大班数学育儿教育,探讨如何在这个阶段更好地培养孩子的数学素养。

教学内容1. 数的概念:在这个阶段,可以引导孩子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让他们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

同时,可以通过实物操作,如数数玩具、水果等,帮助孩子建立数的概念。

2. 几何图形: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如书本、餐具等,引导孩子认识基本的几何图形,并了解它们的特征。

3. 时间认知:帮助孩子建立时间观念,如认识时钟、日历等,让他们了解时间的流逝和时间的分割。

教学方法1. 游戏教学法:通过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如“数学接龙”、“水果分类”等,让孩子在游戏中自然地接触和理解数学概念。

2. 情境教学法:在日常生活中创设数学情境,如购物、做饭等,让孩子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数学知识。

3. 故事教学法:通过讲述与数学相关的故事,如“数字精灵”等,激发孩子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评价1. 观察法:在日常教学中,观察孩子在数学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兴趣和理解程度,以评估他们的学习效果。

2. 作品展示法:鼓励孩子通过绘画、制作手工等方式,展示他们的数学学习成果。

3. 测试法:定期进行简单的数学测试,以了解孩子的学习进度和掌握程度。

结语在大班数学育儿教育中,家长和教师应注重孩子的兴趣培养,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帮助他们建立扎实的数学基础。

---大班数学育儿教育文章2篇引言数学不仅仅是学科,更是一种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大班阶段,孩子的认知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因此,在这个阶段进行数学教育,不仅能帮助孩子建立数学基础,更能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内容1. 数的概念:在这个阶段,孩子需要进一步理解数的连续性,如了解相邻数字之间的关系,能进行10以内的加减法。

幼儿园数学教育论文:注重环境渗透,激发幼儿思维火花

幼儿园数学教育论文:注重环境渗透,激发幼儿思维火花

幼儿园数学教育论文:注重环境渗透,激发幼儿思维火花《规程》中指出:“要为幼儿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

”如何利用环境的渗透,激发幼儿思维的火花,获得全面和谐发展,是我们教师的一项很重要的任务。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指出:“怎样的环境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

”许多相关研究也表明:只有能与幼儿相互作用的环境,才能被称得上是有价值的环境,才能成为促进幼儿思维发展的环境。

环境就像一位默默无闻地老师,静静地发挥着他特殊的、潜在的教育作用。

数学教育实际上就是数与形的教育,是发展幼儿思维的重要部分,在多年的数学教育活动中,我们对幼儿园数学环境的创设以及怎样激发幼儿数与形思维进行了一些尝试性地探索和研究。

一、校园环境设计隐含数思维在创设幼儿学习数学的空间中应具有数学的秩序感、美感、情趣性,并能在潜移默化中让幼儿获得基本的数学经验。

我们既考虑到幼儿的共性,又要兼顾不同年龄的幼儿发展水平和能力差异。

走进我们四川北路幼儿园,你就能发现自己走进了数的海洋,图形的世界。

我们的长廊墙壁上从简单的几何图形到分类乃至计算内容的丰实。

散步时你常常能看到小班教师带领幼儿来到这条长廊,瞧!多美的海洋世界,里面有些什么?孩子们会争先恐后地抢着说:“有小鱼、有螃蟹、有虾”,那么小鱼它是用什么图形组成的?幼儿说:“有圆形、椭圆形等”。

我们再找找你认识的蔬菜和水果,想想这里是谁的家;大班幼儿他们最喜欢的是走迷宫做计算题,常常听到:“这是我先做出来的,我胜利啦”的欢呼声,在散步活动中幼儿的思维又一次得到锻炼和激发。

每天早晨,有一道美丽的风景,许多家长拉着孩子的手,让孩子在塑胶跑道边上数着图形一遍一遍,一次一次地重复乐此不疲孩子的脑海里留下了深深的数印象。

我们走廊的围墙上有一条条美丽的栏杆,我们用油漆在栏杆上涂上了高低有致、错落排列的漂亮的红色,我们引导幼儿看这些美丽的符号比高低,还可以和栏杆比高低看看谁高谁矮,在游戏活动中幼儿自己也能分辨高低、长短。

幼儿园数学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分析

幼儿园数学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分析

幼儿园数学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教育的关注程度的提高,幼儿教育已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

在幼儿园的数学教育中,教师的指导策略至关重要。

本篇论文将从幼儿的数学思维发展和幼儿园数学区域活动的特点入手,分析教师在幼儿园数学区域活动中应采取的指导策略,并结合具体事例进行阐述。

一、幼儿的数学思维发展数学是认识自然和社会的基本科学,具有与生俱来的内在逻辑体系。

从认知智能的视角来看,幼儿期是培养数学思维的关键时期,也是儿童接触数学最丰富的时期。

幼儿的数学思维发展主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1.数的概念形成阶段数的概念形成阶段发生在2-3岁之间,儿童开始理解形状和数量之间的关系。

此时幼儿可以使用基本的数学量词,如“一个”、“两个”、“很多”等,用于表示数量的概念。

2.数量比较与相等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4-5岁的儿童开始意识到数量是可以比较和相等的。

他们可以使用增加和减少的概念来比较两个物体之间的数量大小,并开始理解“相等”的概念。

3.空间结构与图形认识阶段在5-6岁的阶段中,幼儿开始能够感知图形的属性,掌握翻转、对称等形状变换规律,并能够使用简单的几何概念来描述这些变换。

4.数学思维运用阶段在6岁后,幼儿的数学思维较为成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量化、计算、统计等。

二、幼儿园数学区域活动的特点数学区域是幼儿园中一个特殊的活动区域,它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自由探索和实验的空间。

在幼儿园数学区域活动中,往往具有以下特点。

1.自主探究-幼儿园的数学区域不同于普通课堂教学,教师往往采取较为放手的教学方式,让幼儿自主探究数学知识。

2.情景化教学-通过创建情境或故事,引导幼儿学习数学知识,以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

3.多感官教学-幼儿在数学区域中可以通过触摸、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感知数学概念,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4.动手实践-数学区域中往往设置了各种探究性活动,如拼图、积木、量具等,这些活动鼓励幼儿通过动手实践探索数学知识,并激发他们的思维。

学前儿童教育数学论文

学前儿童教育数学论文

学前儿童教育数学论文学前儿童教育数学论文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深入,我国对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任务也逐渐重视起来,本文就来分享一篇学前儿童教育数学论文,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学前儿童教育数学论文一一、结构游戏含义及意义结构游戏是指幼儿利用结构材料或玩具自己动手进行主观建构,从而实现对周围现实的反映。

主要种类有积木游戏、积塑游戏、拼图游戏、玩沙玩水玩雪游戏等。

它为幼儿提供了想象的广阔天地,有利于帮助儿童发展其观察力、记忆力、创造力,并促进儿童发展智力与认知能力。

尤其在数学方面,较少有规则约束,幼儿可以依照自己的愿望和想象去构思建造,有助于培养正确的数学态度,为学前儿童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二、结构游戏在儿童数学教育中的运用及其意义结构游戏有利于培养孩子探究、合作的性格品质。

可以使幼儿了解要掌握的“内容”,并将其与课堂活动、课程教授相联系成一种自觉的教育活动。

结构游戏是幼儿自主活动,更多强调“兴趣”、“表现”、“过程”。

在动作基础上让幼儿建构其数学知识,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

作为幼儿教师应该放手让孩子大胆去做、去体验,并且为其提供合适的游戏环境,促进幼儿自我发展。

幼儿在结构游戏中,可以获得数学要素,如空间,几何体等;数学要素又与分类、排序等密切联系,这样就有利于促进幼儿对数学的理解与学习。

首先,结构游戏是幼儿对数学知识进行建构的过程。

幼儿有好动的天性,在很小的时候就会坐在一堆积木中不停的拼拼、摆摆,入园后,在老师的启发下,对结构游戏由无目的到有目的的拼搭,由自己喜好转变为一种探索的乐趣。

在结构游戏中,幼儿通过与各种材料直接接触,学习了物体的颜色、形状,感知物体的大小、长短、粗细、宽窄、厚薄等特征。

在结构游戏中逐步学会区分物体,发展空间知觉和空间想象力。

其次,结构游戏是生活化的游戏,将其与学前数学教育结合有助于儿童在游戏中积累数学经验。

比如玩沙玩水游戏,儿童用不同形状的器皿盛装水和沙子,用不同的方式感知容量的守恒,水和沙子混合后还可进行立体模型的构建,这样幼儿可以通过建构来感受不同的空间形式。

相遇问题教学设计论文

相遇问题教学设计论文

相遇问题教学设计论文摘要:本文以幼儿园大班幼儿为对象,针对相遇问题进行教学设计。

通过分析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设计了一系列有趣、富有挑战性的教学活动,旨在帮助幼儿理解相遇问题的本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详细介绍了教学活动的目标、内容、过程和评价方法,为幼儿数学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一、教学背景相遇问题是一种典型的数学问题,涉及到两个或多个物体在同一时间、不同地点出发,最终在某一点相遇的情况。

在幼儿阶段,相遇问题的教学有助于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空间想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幼儿在解决相遇问题时,往往只关注数量关系,忽视了事物之间的空间关系。

因此,本文针对这一现象,设计了一套相遇问题的教学活动。

二、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让幼儿理解相遇问题的概念,知道相遇问题中涉及的两个要素:路程和速度。

2.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解决相遇问题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力。

3.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探究的精神。

三、教学内容1.相遇问题的概念及特点2.相遇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3.相遇问题的解决方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出相遇问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2.探究: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感知相遇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

3.讲解:教师讲解相遇问题的解决方法,引导幼儿发现规律。

4.实践:让幼儿分组进行实践,解决不同难度的相遇问题。

6.拓展: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创造自己的相遇问题,并与同伴分享。

五、教学评价1.过程评价:观察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果评价:评估幼儿在解决问题时的正确率和思维品质。

3.情感评价:关注幼儿对数学的兴趣、自信心和探究精神。

六、教学设计思路1.注重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设计符合年龄特点的教学活动。

2.结合实际情况,让幼儿在实践中感知相遇问题的本质。

3.引导幼儿发现规律,培养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力。

4.注重培养幼儿的合作、探究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园大班数学作业(两篇)2024

幼儿园大班数学作业(两篇)2024

引言概述幼儿园大班数学作业是幼儿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数学作业的开展,可以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本文将围绕幼儿园大班数学作业(二)展开讨论,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和理论知识,从五个大点进行详细阐述。

正文内容一、数的认识与比较1. 数的认识:对幼儿来说,认识数字是数学学习的基础。

我们可以通过教具和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认识数字的形状和数量。

2. 数的比较:幼儿需要学会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的数量,了解数的大小关系。

可以使用教具和图片等形式,让幼儿进行数量的比较,并进行简单的排序和分类。

二、数的运算与应用1. 数的加法:通过教具和游戏,引导幼儿进行简单的加法计算,培养他们的数学运算能力。

例如,可以让幼儿通过珠子相加的方式,理解加法的概念。

2. 数的减法:在幼儿园大班阶段,可以逐步引导幼儿学习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例如,可以通过图形剪纸等活动,让幼儿亲自操作,理解减法的含义。

3. 数的应用:数学不仅仅是一种抽象的概念,还可以应用于日常生活。

通过与实际生活情境结合,让幼儿体会到数学的实用性,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形状与空间1. 形状的认知:引导幼儿认识各种基本的二维和三维的形状,如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立方体等。

可以通过教具、游戏和手工制作等方式,让幼儿感知和探索形状的特点。

2. 形状的分类:通过比较不同的形状,让幼儿学会将形状进行分类。

可以进行多维度的分类,如按颜色、边数等进行分类。

3. 空间的认识:幼儿需要学会认识和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可以通过布局物品、拼图等活动,让幼儿理解前后、左右、上下等空间概念。

四、数的读写与表达1. 数字的读写:幼儿需要逐渐掌握数字的读写能力。

可以通过教具和练习册等方式,让幼儿进行数字的书写和认读。

2. 结构的表达:在数的认知基础上,引导幼儿学会用数的语言进行简单的表达。

例如,在游戏中给幼儿一些问题,让他们用数字进行回答。

幼儿园大班数学论文

幼儿园大班数学论文

幼儿园大班数学论文在幼儿园大班的数学学习中,幼儿们通过各种形式的游戏和活动,逐渐培养了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能力。

本文将从数的认知、数的比较、几何图形和简单的加减法等方面进行论述,以展示幼儿园大班数学教育的重要性和成果。

一、数的认知在数的认知方面,幼儿园大班通过游戏和实际操作的方式,帮助幼儿了解并认知数字的概念。

例如,通过数数卡片游戏,幼儿们可以学会用手指点出相应数量的物品并记住对应的数字。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小组活动让幼儿们互动交流,巩固对数字的理解。

二、数的比较在幼儿园大班,数的比较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教师可以利用图表、卡片等教具,让幼儿们通过观察和比较大小,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例如,通过排序游戏,幼儿可以学会根据大小对物品进行排序,并逐渐了解数的大小关系。

三、几何图形幼儿园大班的数学教育也包括几何图形的学习。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各种形状的卡片,引导幼儿们认识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几何图形,并通过图形的组合创作,培养幼儿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此外,幼儿园也可组织户外活动,让幼儿们观察周围的环境中存在的几何图形,提高幼儿的几何图形辨识能力。

四、简单的加减法在幼儿园大班,幼儿们逐渐接触到简单的加法和减法。

教师可以通过数学游戏和故事讲解的方式,教授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例如,通过数学大冒险游戏,幼儿们可以在游戏中解决简单的加法和减法问题,并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和思维方式。

总结:幼儿园大班的数学学习涵盖了数的认知、数的比较、几何图形和简单的加减法等内容。

通过各种形式的游戏和活动,幼儿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培养了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能力。

幼儿园大班的数学教育不仅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相信在良好的引导下,幼儿们的数学学习将会越来越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大班数学论文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幼儿园大班数学论文:大班数学教学思考
数的组成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大班开展10以内数的组成教育,引导幼儿探索、体验、感受其中所蕴含的一些简单的数量关系,如总数与部分数的包含关系、等量关系、互换关系、互补关系、分合的有序性,应该说是赋予幼儿一种获得新知识的智力上的潜在能力,帮助幼儿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对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然而,目前在组织组成教学中也存在教学误区:?
●教师认为组成中的很多关系概念对幼儿来说太难,他们试图缩小知识内容的范围,减缓“知识”的难度系数,但却造成了数学概念模糊不清或不准确。

●先观察教师演示材料进行分合操作,得出数的组成规律,后请每位幼儿依样画葫芦操作的现象依然存在。

●教师过分强调幼儿的主体作用,盲目地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去实践,而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感到手足无措,不知该如何组织操作后的交流归纳、更不知道怎样帮助幼儿提升概念。

在很多时候,采用一种“放羊”的形式。

这些误区让幼儿在学习组成中出现很多的偏差,主要原因是教师本身对于概念的模糊不清和理念上的偏差。

然而数学具有抽象性、精确性以及严密的逻辑性的特点,且强调必须遵循幼儿思维活动规律和年龄特点。

因而教师对于数学这门学科的知识内容、教育目标的把握显得至关重要,对于10以内组成,教师应先梳理好以下几个问题,这样才能使幼
儿对组成之间的逻辑联系有所感受和理解,并逐步建立起相应的认知结构。

1、探索发现将数字分成两个部分时,可以有不同的结果,并能分出所有组数。

2、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分析比较多组分和记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能用符号表示,体验互换、互补关系。

3、积极尝试用语言、数字符号概括和表达自己的分合过程和探索发现。

4、在操作观察的基础上,能够分析比较发现多组分合记录单中哪种分合顺序分得既快又不容易遗漏,体验分合的有序性。

针对组成学习中需处理和解决好的几个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明确每个环节的重点、每个环节需要幼儿积累的相应经验,还要清楚地认识到每个环节应运用何种教学方法引导幼儿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帮助幼儿理解组成关系。

下面就教学活动《保龄球馆》中教师的组织策略谈几点我们的思考:
一、操作在先,自主体验
我们知道学习组成最好的办法是让幼儿操作,通过自身的体验去发现数的分合规律,进而掌握数的组成。

而幼儿参加学习活动的主动性完全来自于好奇心发展起来的求趣心,是幼儿产生兴趣、参与学习、获得快乐的划桨,因此幼儿数学教育必须创设游戏情境,充分利用幼儿的求趣心,寓教于乐。

设计有游戏情节的操作活动,可以将“就事论事”地
摆弄材料,变为有趣味的手脑并用的活动,可使幼儿多次反复操作而不感到枯燥乏味,有利于幼儿保持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在活动中我们设计了保龄球馆这一游戏情景,能立刻吸引孩子孩子的兴趣,并愉快、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在击打球的过程中,让幼儿把投中与未投中的结果记录下来,发现其中总数与分成的两个部分数之间的关系。

同时,每个孩子在轮流记录的过程中,感受到将数字分成两个部分时,可以有不同的结果。

在这里,我们让幼儿操作体验在前,教师的引导归纳在后,这样更有助于幼儿对组成要领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教师在组织活动中,注重引导幼儿自主地探索,而不是将知识灌输给幼儿。

从游戏前,教师抛出问题:“看看这张记分表,它告诉我们什么通过探索、交流、讨论后达成共识——形成记录的方法;之后幼儿自由选择伙伴进行组合,并通过三人协商进行分工合作,一人击球、一人记录、一人拣球,在这样的自主合作探究中可以使幼儿得到同伴的启发,而这一切又会激发幼儿的灵感、表达的潜力,通过交流梳理信息,明晰事物之间的关系及探究历程。

在记录分数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错误或争议,幼儿通过相互的激烈争议中能够达成共识,使他们对经验和概念的建构更加深入。

二、归纳规律,提升概念
“数的组成”教学中的互补、互换规律是一个重点也是难点。

在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方式来发现这两个规律。

游戏中孩子除了与材料之间的互动,活动后教师与孩子的互动无疑是十分关键的,教师在关键时刻的“提问”更是起到一种“支架”的作用。

如幼儿在交流整理归纳的过程中,教师的问题呈阶梯式抛出:初步性问题:“你发现了什么你有更简便的方法记录吗”?通过这样的交流帮助幼儿梳理记录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并一一罗列;关键性问题:“找出两组相似的记录,用自己的方示表现出来。

”?这实际上就是教师匠心独具的适时“支架”,引导孩子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分析比较多组分合记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交流讨论、自己操作,来体验互换关系。

为寻找结果中的孩子的学习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支持。

挑战性性问题:“怎样的记录最容易让人记住,又不会漏掉和重复呢”,引导幼儿思考如何排列更有序等。

这些问题无疑为孩子提供了一个深入探究与讨论、互动与思考的有效平台,提升了活动的内涵。

让幼儿在开放的环境中自主的探索、发现,学着自己来归纳数的组成中几个重要的关系。

这样,不但符合了幼儿的学习特点,同时也提高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三、重在运用,迁移经验
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也应用于生活实践,儿童的思维是感性的、具体的,只有应用于生活的数学教育活动,才能使他们真正体会到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

对于数的学习,我们更加重视经验的迁移,运用在生活中,我们通过“颁奖”活动——游戏情境的延续,让幼儿在领奖过程中迁移自己的已有经验,“每个小朋友抽一张奖券,每张
奖券只能领两种奖品,而这两种奖品的价格合起来刚好是奖券的面额。

巩固对10以内数的组成的理解,从而来解决游戏活动中的问题。

而且幼儿在活动结束时通过相互分享的情感化形式来相互检验结果。

使整个学习活动始终让幼儿在快乐学习中得到更加自主的发展。

当然在学习数的组成过程中,仅仅依靠正式的集体教学是远远不够的。

在正式教学之前,可以利用废旧材料,设计制作简单、耐玩,又具有数组成功能的学具,放在幼儿容易取放的地方,便于幼儿选择、调换、整理、取放。

让幼儿通过与材料的充分接触,积累相关的具体操作经验,使这些非正式活动的操作经验为幼儿正式学习组成奠定初步认知的基础。

(舟山市海娃幼儿园??虞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