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物品供给的实现途径分析_郑克岭

合集下载

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的供给研究——以南都公益基金会为例

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的供给研究——以南都公益基金会为例

目录1绪论 (1)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1研究背景 (1)1.1.2研究意义 (1)1.2国内外研究综述 (2)1.2.1国外研究现状 (2)1.2.2国内研究现状 (3)1.2.3文献述评 (3)1.3研究方法与思路 (4)1.3.1研究方法 (4)1.3.2研究思路 (4)2概念界定及现状分析 (4)2.1概念界定 (4)2.1.1非政府组织 (4)2.1.2公共服务 (5)2.2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服务供给现状分析 (5)2.2.1组织数量剧增 (5)2.2.2活动领域广泛 (6)2.2.3组织影响力 (7)3南都公益基金会参与公共服务供给的个案分析 (7)3.1南都公益基金会简介 (8)3.1.1南都公益基金会发展概况 (8)3.1.2基金会的组织架构、供给现状及筹资方式 (8)3.2基金会公共服务供给的发展现状 (10)3.2.1基金会的发展成果 (10)3.2.2基金会面临的挑战 (11)4南都公益基金会公共服务供给存在的问题 (12)4.1慈善基础设施建设任务艰巨 (12)4.2公信力的影响 (13)4.3人才短缺 (13)5完善南都公益基金会公共服务供给的对策及建议 (14)5.1共同建设慈善基础设施 (14)5.2加强公信力建设 (14)5.3引进人才 (15)6结论 (15)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的供给研究——以南都公益基金会为例摘要:在提供公共服务供给的过程中,政府和市场出现了双重失灵,非政府组织的出现正好弥补了两者在公共服务供给的不足,满足大部分公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

论文以南都公益基金会为例,主要研究非政府组织在参与公共服务在供给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在积极参与公共服务供给的过程中,基金会还是会有余心而力不足的情况,面对基金会所存在的问题,如艰巨的慈善基础设施任务、人才资源短缺以及社会公信力低的困境。

为了更好的促进南都基金会在公共服务供给的发展,论文通过现状问题的讨论和分析,给出对应的对策建议。

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物品供给的实现途径分析

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物品供给的实现途径分析

的条件分析
1 . 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物 品供给 的有利
条件
政府 、 私营部门和非营利部 门共 同参与的多 主体 、 多中心的多元化供给模式转变 。
我国对于公共物品供给主体的选择一直是一 个被动选择的过程 ,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 , 人们 的收入水平逐步提 高, 基本物质 生活条件得 到满 足, 在此基 础 上产 生 了 更 高层 次 的需 求 , 政 府 被 期
织 同政 府 组织一 样具 有公 益性 , 其参 与公 共 物 品供 给就 成为 必然选 择 。 改革 开放 以来 , 我 国非政 府组 织得 到 了前所 未 有 的发展 。然 而 , 由于 我 国市场经 济 和政治 文 明 的 建设 还不 完善 , 公 民社 会 的 发展 也 刚刚 起 步 , 以至 非 政府组 织 在 中国 的发 展面 临机 遇 的 同时 , 也存 在
方面的监督与倡议 , 同时也 需要 非政府组 织 自身 的完善 。 关键词 : 非政府组 织; 公共物 品; 物品供给 作 者简 介 : 郑克 岭( 1 9 6 4 一 ) , 男, 黑龙江克 山人 , 东北 石油大学人文科 学学院教授 , 硕 士生导 师, 从 事政治 学、 政府 经
济 学 研 究。
政府 组织 经 营活动 的 限制较 为严格 , 非政 府组 织 的 经费来 源单 一 , 数量 有 限 , 此外 , 政府 也没 有为 非政 府 组 织 单 独 制 定 鼓 励 外 来 捐 赠 方 面 的 政 策 措 施 。第 三 , 人力 资 源 不 足 。根 据 2 0 0 9年 北 京 市 非 政府 组织 人员 构成 情况 的调查 , 2 0 0 9年北京 市非 政府组 织 中 7 . 8 % 没有专职人员 , 2 4 . 5 % 的非政 府组 织专职 人 员规 模 在 1~ 3人 之 间 , 4 5 . 6 % 的 非 政府 组织 没有 志愿 人员 , 4 6 . 3 % 的非政府 组织 人员 的平 均 年龄超 过 5 0岁 。调 查情 况 表 明 , 我 国非 政府 组 织 的专职 人员 较少 , 志愿 者缺 乏 ; 同时 , 很 多非 政府

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公共管理的困境及路径选择

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公共管理的困境及路径选择

管理学家2014.02453当前,我国的社会公共管理模式由传统的政府为主体模式转变为以政府为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社会公共管理模式,改变了政府承担一切社会事务的局面,政府通过对权力的重新分配,把非政府组织引入到社会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中,这就为非政府组织参与管理活动提供了一个平台,使其与政府部门一起成为社会治理的主体。

一、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公共管理的困境目前,非政府组织在社会公共管理中虽然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但是非政府组织的发展还存在一些根本性的问题,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一)非政府组织自主性不足非政府组织属于第三部门,介于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各种社会团体的非营利性组织。

但是,现有的非政府组织机关化、行政化的倾向严重,带有浓厚的“官办”色彩。

一些非政府组织实际上是作为政府的附属机构而发挥作用,官办色彩浓厚,过度依赖政府,严重影响我国非政府组织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同时政府行政主管机关对非政府组织的宏观调控和政策性引导不足,导致非政府组织的主体作用大大降低,因此非政府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处于一种非常尴尬的状态。

(二)非政府组织的公信力偏低由于传统行政管理体制的影响,政府一直处于主导地位,非政府组织没有得到政府和社会的足够重视。

非政府组织在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中,缺乏相应的社会认知且公民积极性不高。

同时,非政府组织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例如独立性不足,资金运作不规范,内部自律与外部监督还不完善,这都导致了它参与社会公共管理的能力不足,有待提升。

(三)非政府组织的法制建设滞后目前,我国现有法律法规已不能满足非政府组织发展的需要。

一方面,目前中国没有一部完整、统一的非政府组织的法律,相关配套法规的制定也相当滞后;另一方面,法规立法的层次不高,内容模糊,有的法规不能根据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及时的进行修改和补充,有的法规主体责任不明确,缺乏实际的操作性和可行性。

(四)非政府组织的管理机制不完善我国对非政府组织管理实行的是归口登记、双重负责、分级管理,但是在管理的过程中却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一是门槛过高,登记注册的手续复杂、程序严格,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非政府组织的成立,不利于非政府组织的发展。

论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管理的路径与作用形式

论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管理的路径与作用形式

论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管理的路径与作用形式
王文娟;何倩
【期刊名称】《学会》
【年(卷),期】2009(000)010
【摘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非政府组织在参与公共事务管理方面具备了必要性和可能性,其通过监督与介入、示范与引导、实施与推进等途径参与公共管理,推动了社会民主平等网络的建构,促进了市场公平信用体制的成长,推进了群体道德文化精神的培育.虽然非政府组织在公共管理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各项公共项目要求的提高,非政府组织的活动空间会不断得到拓展,在公共管理领域中将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总页数】5页(P18-21,62)
【作者】王文娟;何倩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安徽,芜湖,241003;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10087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
【相关文献】
1.非政府组织参与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作用空间与路径选择——以汶川大地震为例[J], 付金梅
2.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管理的路径研究 [J], 周婷
3.非政府组织在公共管理参与中的作用及路径研究 [J], 梁海玲;韦西媛;张莉云
4.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管理的路径与作用初探 [J], 侯晓苏
5.论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管理的路径与作用 [J], 赵艳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管理的路径研究

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管理的路径研究

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管理的路径研究作者:周婷来源:《科教导刊》2017年第11期摘要非政府组织在我国公共管理事务中所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高,已经成为了公共管理主体的构成部分。

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管理事物,主要面向救灾扶贫、环境治理等方面,通过监督、引导、示范等各种途径,来参与公共事务管理,极大程度上推动着社会民主平等的构建,同时也推动着群众文化精神的培育。

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管理事务不断增加,其途径也不断拓展,文中以不同的公共管理事务为例,对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管理的路径,做了简单的论述。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公共管理路径公共外交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7.04.069Abstract Non 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have becom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the public management of our country. Non 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to participate in public management,mainly for poverty relief,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through supervision, guidance,demonstration and other ways to participate in public affairs management, greatly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 equality and democracy, but also to promote the cultivation of the spirit of mass culture. The non 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participate in the public management affairs to increase unceasingly, its way also unceasingly expands, this article takes the different public administration affairs as an example, has carried on the simple elaboration to the non 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 participation public management path.Key words non government organization; public administration; path; public diplomacy随着中国社会经济转型以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传统文化逐渐减退,加之外来文化的影响,文化多元化以及文化真空现象出现,使得我国社会文化领域较为混乱,影响着社会精神领域的发展。

非政府组织提供公共物品的可行性分析

非政府组织提供公共物品的可行性分析

非政府组织提供公共物品的可行性分析作者:陈楠来源:《消费导刊·理论版》2008年第01期[摘要]在应对公共物品提供中存在的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方面,非政府组织具有独特的优势。

本文从非政府组织提供公共物品的内在动机、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的关系、非政府组织的内部组织结构、非政府组织的活动领域以及从非政府组织提供公共物品的成本收益角度来论证非政府组织提供公共物品的可行性。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公共物品可行性作者简介:陈楠(1981-),女,河南南阳人,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专业硕士研究生,从事社会保障弱势群体研究。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逐步提高,基本物质生活条件得到满足,在此基础上产生了更高层次的需求,政府被期望提供数量更多,种类更多元,质量更高的公共物品。

但是,政府财力有限,没有能力完成日益增长的供给任务。

由于非政府组织同政府组织一样具有公益性,因此,其作为一种新的资源配置体制,不仅成为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有益补充,而且已经成为与政府、市场并列的“第三部门”。

一、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弊端及范围公共物品的显著特征就是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

由于一个人对一公共物品的消费不影响他人对该物品的同时消费,也无法阻止他人对其消费,无法在个人用户中间进行分割,因此,通常的观点认为政府是公共物品最好的提供者。

但是,政府在提供公共物品中也无法做到尽善尽美:1.提供公共物品的成本高。

政府提供公共物品与企业不同,企业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想方设法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而政府垄断对公共物品的提供,缺乏竞争机制,缺乏衡量绩效的标准,因此往往不遵循效率原则,没有降低成本的动力,带来巨大的浪费。

2.信息不通畅。

首先,“从上而下”方面。

政府采用科层组织结构,往往对新的社会需求反应迟钝,不可能充分了解各层次人们的多样化需求。

其次,“从下而上”方面。

人们的意愿经过多层筛选才能到达决策部门,往往决策者看到的已经不是人们的最初想法。

论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物品供给的困境及对策

论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物品供给的困境及对策

论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物品供给的困境及对策非政府组织在参与公共物品供给过程中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在公共物品供给过程中存在着供给能力不足,供给公共物品质量不高等问题。

因此,研究非政府组织如何提高公共物品供给能力,不断满足公众对于公共物品的不断需求,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标签:非政府组织;公共物品;供给1 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物品供给现状分析非政府组织在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参与社会管理、服务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特别是在承担政府委托的公共物品供给事项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由于政府将原先承担的公共物品供给事项转移给非政府组织,一方面可以精简政府机构,提高行政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动员社会力量,推进社会公益事业发展。

我们在看到非政府组织供给公共物品的优势与作用的同时,也应看到其局限性。

首先,供给范围的狭隘性。

非政府组织供给公共物品时不能从社会全局出发,而是从本组织受众的共同利益出发。

其次,行为不规范,社会公信度不高。

非政府组织由于长期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自律机制,不同程度地导致了非政府组织功能扭曲,角色变形,不能很好地承担供给公共物品的职能。

再次,过分依赖政府,缺乏独立自主性。

由于非政府组织在资金筹集、职能定位、人员设置上受制于政府,因此非政府组织在供给公共物品的能力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

2 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物品供给不足的原因分析虽然我国非政府组织在当今社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但是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非政府组织体制改革尚未完成。

因此非政府组织在参与公共物品供给过程中的作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具体说来,参与不足的原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组织运作经费缺乏,参与供给能力有限决定非政府组织有效参与公共物品供给的关键是经费。

首先,我国许多非政府组织主要依靠会费和服务收费来维持组织日常运转。

我国经济发展还比较落后,城乡不均衡、区域不均衡、阶层不均衡问题比较严重。

非政府组织不能满足社会成员系统性和多层次的需求。

论非政府组织在公共产品提供过程中的定位

论非政府组织在公共产品提供过程中的定位

论非政府组织在公共产品提供过程中的定位作者:吴胜高海虹来源:《学会》2014年第01期[摘要]在公共产品提供过程中,政府是主要的供给主体,但面对多元化的治理趋势,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过程中存在明显的不足,而非政府组织以其独特的优势在公共产品供给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社会转型时期,法律体制还不够健全,非政府组织的相关定位还不够明确,对政府部门过度依赖,缺乏自主性。

因此,本文试图理顺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关系,加强非政府组织的自身建设,创造其良性发展的制度平台。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公共产品机制一、非政府组织的内涵(一)非政府组织的界定非政府组织是由英文词组翻译过来的,是一个舶来品,最早出现在1945年联合国的章程中,所以,在中国并没有完全严格的定义。

目前,国际上有关非政府组织的界定也说法不一。

非政府组织和“第三部门”、“非营利组织”等是不同的称谓。

按照公共行政学中传统行政学的观点,社会部门根据营利与非营利可以有两种分法:一种是私营部门,另一种是公共部门。

而当代组织社会学认为,现代社会分工异常复杂,部门之间的划分没有那么清晰,在营利部门和公共部门之间还有一些亦此亦彼的部门,这些部门不以盈利为目的,意在为社会公益事业提供准公共产品,这些部门就是非政府组织。

非政府组织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致力于各种公益事业和公益活动的社会组织,是介于政府部门和私营部门之外的组织形态,具有非营利性、组织性、志愿性、自治性、民间性等特征[1] 。

(二)非政府组织在中国的发展非政府组织虽然不是我国本土产生,但也不是西方国家的“专利”。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进步,“小政府,大社会”的模式逐渐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职能的转变,使得国家和社会、国家和市场的关系进行了重要调整,各种社会组织的功能也面临新的界定,在这种环境下,政府部门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改革开放引发中国社会结构的巨大变迁,经济职能从政府工作中分化出去,允许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实行政企分开。

论非政府组织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作用

论非政府组织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作用

论非政府组织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作用(2012-06-15 22:02:42)摘要:非政府组织迅速发展成为全球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一股新生力量,影响着一个国家,乃至世界的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的人类活动。

非政府组织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它在提供公共事业产品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但其自身的不足和外部环境的弊端影响着非政府组织作用的发挥。

而非政府组织在中国作为体制改革不可缺少的组织形态确实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力量。

管理和培育好非政府组织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公共事业管理、公共物品当前,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攻坚阶段,经济体制的变革,社会结构的变动,思想观念的变化,利益格局的调整,这些变革在给我国的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的同时也由此产生了一些新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

在这矛盾凸显、困难重重的关键时期,仅靠原来的行政手段和工作方法已不能完全适应了。

这就需要新的治理模式来应对当下复杂的公共事务。

而非政府组织作为一种有影响力的社会组织形态,在弥补政府缺陷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了除政府和企业之外支撑社会发展的“第三支柱”。

正是因为其在人类的社会、政治、经济等领域中发挥着显著的作用,人们开始重视非政府组织,重视其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作用。

一,非政府组织的概念和特征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一词最早见于1945年6月签订的《联合国宪章》1.1非政府组织的概念关于非政府组织的概念世界各国依据不同的标准有着不同的界定。

我国学者崔运武认为所谓非政府组织,就是依靠社会权力,以增进社会公共利益为组织目标的非官方的、非营利的社会中介组织。

如根据中国《非营利组织法的立法原则》,对非政府组织可作如下界定:“在特定的法律体系下,不被视为政府部门的协会、团体、基金会、慈善信托、非营利公司或其他法人,而且不以盈利为目的”1.2非政府组织的特征虽然对什么是非政府组织没有统一明确的界定,而且各国的非政府组织的设立和职能作用不同,但作为一个独立的组织体系,非政府组织还是有共性特征的。

论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物品供给的困境及对策

论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物品供给的困境及对策

作用 。 由于政府 将原先承担 的公 共物 品供 给事 项转 移 给非 2 非政府 组织 参与公 共 物 品供 给不足 的原 因分析 政府组 织 , 一方面 可 以精简 政府 机 构 , 高 行政 效 率 ; 提 另一 虽然我 国非政府组织在 当今 社会得到 了空前 的发展 , 但 方 面 可 以 动 员 社 会 力 量 , 进 社 会 公 益 事 业 发 展 。 我 们 在 是 我 国 处 于 社会 转 型 期 , 政 府 组 织 体 制 改 革 尚 未 完 成 。 因 推 非 看到非 政府组织 供 给公 共 物 品的优 势 与 作用 的 同时 , 应 此非政 府组 织在 参 与公共 物 品供 给过 程 中的作用 受到 一定 也 参 看到其 局 限性 。首先 , 给范 围 的狭 隘性 。非 政 府 组 织供 的 限 制 具 体说 来 , 与 不 足 的 原 因 表 现 在 以 下几 个 方 面 。 供 给公共 物品时不 能从 社 会 全局 出发 , 而是 从 本 组 织受 众 的 2 I 组 织 运 作 经 费 缺 乏 。 与 供 给 能 力 有 限 . 参

要: 非政 府组 织在 参与公共 物品供给过 程 中扮 演者越 来越 重要的 角色 , 但是 在公共 物品供 给过程 中存在 着供给 能
力 不 足 , 给 公 共 物 品 质 量 不 高等 问 题 。 因此 , 究 非 政 府 组 织 如 何 提 高公 共 物 品 供 给 能 力 , 断 满足 公 众 对 于 公 共 物 品 供 研 不 的 不 断 需 求 , 着 非 常 重要 的 现 实 意 艾 。 有 关键词 : 非政 府 组 织 ; 共 物 品 ; 给 公 供 中 图分 类 号 : 9 C1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6 23 9 ( 0 2 0-0 90 1 7— 18 2 1) 10 5 —2 给 公 共 物 品 的 职 能 。 再 次 , 分 依 赖 政 府 , 乏 独 立 自 主 过 缺

论我国非政府组织供给公共产品的可行陛与制度创新

论我国非政府组织供给公共产品的可行陛与制度创新
公 共 管 理
论我国非政府组织供给公共产品的可行 陛与制度创新
喻 诗 慧
【 摘 要】 公共产品一直是公共管理学 的重要研究对象。公共产品的特性决定 了政府是供给 公共产 品的主体 , 但由于政府失灵, 在 公共管理 改革 不断推进与非政府组织迅速发展的背景下 , 非政府组织逐渐成为公共产品供给的又一 可靠主体 。 为 了使非政府组织在提
1 . 1 成本过高 , 效率低下 政府提供 公共物 品的低效率正源于公共物品本身 的特性。 公 共 品的非排他 性使得“ 搭便车 ’ ’ 现象 的产生 , 即部分人支付公共品 的费用而大多数人免费享用, 这样公共品的收益便无法与支付相
沿用至今 的公共产品的经典定义是美国经 济学家保 罗・ 萨缪 尔森提 出的。1 9 5 4年, 他首次提 出公共物品的定义: “ 每个人对这 种物 品的消费都不会导致他人对该物品消费的减 少。” 并 以精确 的数 学表达式来界定了这一概念 。据其定义, 公共产 品有两个特
[ 3 ] 王晓敏. 中国干旱化趋势及 西南极端干旱成 因 研 究. [ 4 】 冯相 昭 、 杨萧语 、 周 景博 . 极 端气候 事件 使水 资源 管理 面 临严 峻挑 战—— 西南地 区大旱 的启示. 观察与思考
[ 5 ] 石志恒. 政府参与农 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职能演变 [ J ] .商 业研 究,
性, 一是非 竞争性, 即 部分 人 对 某 产 品 的消 费不 会 影 响 另 一 些 人
符 。而公共品的非竞争性使政府垄 断对公共产品的提 供, 缺乏竞
争机制 , 缺乏衡量绩效的标准 , 因此 没有 降低成本的动力, 带来 巨
大浪 费。
对其 的消费 ; 二是非排他性 , 指产 品在消 费过程要 将一些人排斥 在外不让他们享受其收益是不可 能的 。 1 9 6 5年布坎 南创造性地提 出 了“ 俱乐部产 品” , 指 出现 实中 大量存在 的是介于纯公共物 品和私人物品之间的“ 准公共物 品” , 并建立 了“ 俱乐部均衡 ” , 进一步拉近 了公共产 品与现实的距离 。

我国非政府组织公共产品供给研究

我国非政府组织公共产品供给研究

我国非政府组织公共产品供给研究作者:陈松来源:《财讯》2017年第05期公众对公共产品的需求呈现出一个多样化的特征,在我国公共产品供给相对匮乏的情况之下,政府更多的是去满足公众对公共产品的基本需求。

非政府组织作为独立于政府与市场的第三域,它的出现使得公共产品的供给朝着多元、合作网络的方向发展。

非政府组织公共产品马斯洛提出了需求层级理论解释人们的行为动机,在物质较为丰富的情况下,人们会放弃对物质的执着转而追求别人对自己的尊重和自我实现。

但是,在我国公共产品供给还在相对匮乏的情况之下,政府更多的是去满足公众对公共产品的基本需求。

而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政府不单单只是单一的提供公共产品来满足公众的需求,因为地域以及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公众对公共产品的需求还呈现出一个多样化的特征,多层次的公共产品供给体系才能实现这种愿景。

多层次的公共产品供给体系就要求社会中存在着多元的供给主体。

长期以来,人们把公共产品供给作为政府的一个重要职能去讨论,不管是社会契约论还是福利国家理论,都主张将公共产品供给的责任完全放任给政府,认为公共产品的供给只能靠政府的力量才能实现。

公共产品供给的方式仅限于政府,没有考虑到不同的社会力量在不同需求中发挥的作用。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兴起的新公共管理运动从私人需要偏好考虑,扩宽了公共产品供给的方式,公共产品的内涵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延伸。

政府可以完全成为公共产品的供给者,但不一定是公共产品唯一的生产者,政府在“掌舵”的前提下,可以利用市场中存在的私人部门组织生产。

然而由于市场存在的先天缺陷,简单的通过竞争来减少成本、提高公共产品供给的效率和满意度是无法解决由生产带来的外部性问题。

我国非政府组织公共产品供给能力分析非政府组织提供公共产品有着一个从决策到生产公共产品、以及最后对公共产品进行提供和分配的一个过程。

因此,将非政府组织公共产品供给能力划分为非政府组织提供公共产品的决策能力、非政府组织提供公共产品资源的能力以及非政府组织公共产品资源的获取能力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公共物品供给中的政府与非政府组织“行为集合”分配博弈研究

公共物品供给中的政府与非政府组织“行为集合”分配博弈研究

公共物品供给中的政府与非政府组织“行为集合”分配博弈研

何继新;陈真真
【期刊名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6(000)001
【摘要】在公共物品多中心供给系统中,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关系和博弈形态研究是公共物品多主体供给体系建设发展关注的焦点.通过对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物品供给中的“行为集合”分配的博弈研究,分析讨论了三种可能存在的博弈均衡,并深入解析了不同博弈均衡条件下,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参与供给的博弈关系及其对应的不同管理模式.基于均衡状态的演进和公众日益增长的公共物品要求,分别从外部政策环境、政府自我发展思路空间及其支持非政府组织等方面提出制度设计.【总页数】9页(P43-51)
【作者】何继新;陈真真
【作者单位】天津城建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中国天津300384;天津城建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中国天津30038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94
【相关文献】
1.地方政府的博弈行为与耕地保护--一个基于公共物品私人供给模型的分析框架[J], 李边疆;王万茂
2.消费端碳交易市场中政府初始碳配额分配策略研究——基于政府和家庭演化博弈的视角 [J], 郭道燕;陈红;龙如银
3.农村公共物品多元协同供给中的政府内驱力研究——基于供给侧改革视角 [J], 崔晓芳
4.农村公共物品多元主体供给中的政府职能研究——基于新公共服务理论的视角[J], 崔晓芳
5.民营企业发展中的政府管理模式研究——基于“行为集合”分配的博弈分析 [J], 滕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管理的功能及路径

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管理的功能及路径

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管理的功能及路径作者:暂无来源:《经营者》 2018年第1期一、非政府组织概述非政府组织的定义和概述在学界有着或多或少的差异,其还被称为社会组织、民间组织、非营利组织等。

但学者们对其功能和定位的探讨在多年来已经达成一定的共识,即通过阐释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功能和原则,来界定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的界限。

具体来说,非政府组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三个原则:其一,非政府性,即非政府组织并不为政府部门(包括其派出部门)等,代表政府权力和形象的组织,也不为政府所主导和控制支配。

其二,非营利性,非政府组织的建立目的并不是为了营利,尽管在实际中,非政府组织可能由于运行上的需求而存在一定的营利行为,但非政府组织的获利也不得进行分配。

其三,志愿性,即非政府组织的成员加入该组织是出于自愿,并不受强制力的要求。

其四,独立性,即非政府组织的组织成立、运行、解散均必须由其组织章程、各成员意愿决定,并不受政府和他人的干预。

与政府和企业相比,在社会公共治理结构中,非政府组织具有提供公共服务的功能,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管理,主要表现在经济、文化、教育领域,依靠其自身贴近基层、专业性强的特点,通过各种途径服务大众,参与到公共管理领域之中。

二、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管理的功能优势(一)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非政府组织的非营利性使其能够更好地保证公共服务的品质。

与此同时,非政府组织在运行方式上又可以采取企业制度,以降低成本。

另外,因非政府组织扎根基层,更贴近基层和群众,能够及时掌握公众的需求并较快地作出回应,使其承担公共管理的效率高于政府。

因此,加强非政府组织在政府“摸不着”的领域实行公共管理的水平,有助于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二)增强社会参与性,促进公共管理科学民主决策从本质上来说,非政府组织是社会人士和团体自发建立的组织,其成员大多是来自社会各界的精英、有志青年和中流砥柱。

政府实行公共管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政府制定、执行公共政策的全过程,其必然会由于未贴近公众、未充分了解等原因而存在决策科学性、民主性不足的问题。

中国非政府组织的资源获取———基于对三个个案的分析

中国非政府组织的资源获取———基于对三个个案的分析

面, 农民有权提高自己的收入, 另一方面, A 机构无法承担高 机构无偿提供帮助。这对于机构资金与人手比较紧缺也是一
额的地租。其实只要政府采取适当的政策, 使 A 机构的发展 个比较好的缓解措施。宗教的向善对于学员品性的培养有很
带动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 就可使双方达到共赢。同属一地 大益处, 从笔者与三家机构的学员接触来看, 从小是在庇护的
少, 例如胡同游是与澳大利亚的旅行团合作, 服务的对象主 工作专业的学生具有比较好的专业背景, 另一方面则是为这
要是外国游客。
些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共赢的策略更可以使这种关系得到良
C 机构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学员每月交纳的 400 元钱, 另 性发展。另外, 大学生志愿者还可为机构的人力资源获得提供
外不定期地接受来自企业的捐款。在获得政府支持方面, C 一个途径, A 机构的几名工作人员就是之前的大学生志愿者。
初残联不理解 A 机构为何独立注册, 认为他们是想脱离政
第四, 与其他 NGO 的关系。在北京, 所有 NGO 组织定期
府单飞。而真正原因是: 如果 A 机构不成为一个独立的法人 会召开大会, 互相交流经验。NGO 年会的定期举办 标 志 着
实体就无权接受社会的捐赠, 从而制约 A 机 构 的 资 源 获 取 。 NGO 在我国的发展已经具有初步的规模和影响力, 定 期 会
获得资源的渠道, 下面具体分析这三个机构是如何从这些社 是通过“感情上的煽情”达到教化的目的。但是, 随着社会的
会主体中获得资源的:
发展, 仅仅依靠感官刺激达到教化作用是不彻底的。许多发
第一, 与政府关系的处理。A 机构在创建初期是作为残 达国家的非营利组织也注意到这点, 他们注意避免流于情绪
联的下属机构。到 2003 年才正式注册为民办非企业单位。起 的感性诉求, 而是增加理性捐赠的教化诉求。

农村公共物品有效供给探析——非政府组织视角

农村公共物品有效供给探析——非政府组织视角

社会保障费的比例为 2 :。 4 1 2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结构失调现象比较普遍 。 .
目前公共 物 品供 给不仅 表现 为总量短 缺 , 且最 重要 是 而

我 国农村 公 共物 品单 一供 给 模 式 所 面 临 的现
实困境 分析
根据公共物品理论 , 为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必备条件 , 作 公共物品的供给一方面可以提高私人物品的边际投入产出, 提高农村私人物品的竞争力 ; 另一方面可 以促进人才 、 资金
思想 。
公共物品却存在供给结构失衡和效率低下的困境 , 严重制约 了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现代化的实现。 1农村公共物品总体供给不足。 . 首先 , 我国对农业的投入 比重始终偏低 ,94 19 年达到历 史最低点 25 尽管最近几年有所增加 , . %, 但较之其它行业
仍 旧偏 低 。财政 支农方 面 , 革开 放 以来 , 改 国家 财 政 用 于农
二 、 政 府 组 织 参 与 农 村 公 共 物 品 供 给 的 理 论 非
分 析
1市场失灵。市场失灵就是指市场无法有效提供社会 .
所需要 的公共物 品 。按照经 济学家萨 缪尔逊 的观 点 , 公共 物
惟一主体 , 非政府组织作为社会治理主体之一, 同样承担着 对提供公共物品的任务。
生产性基 础设施 长期得 不 到有 效供 给 已经 严 重影 响 了农 村 经济 的发 展和人 们生活 质量 的提高 。探讨 多 主体供 给模式 ,
向农 村流 动 , 实现农 村 的可 持 续发 展 。然 而 , 国 目前 农 村 我
供需结构失衡 。根据公共选择理论应用经济方法分析政治 领域, 认为政府官僚也是最求 自身利益最大化 的理性经济
人 。由于地方政府受边际绩效的影响, 往往热衷于一些见效

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路径分析

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路径分析

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路径分析作者:张瑶来源:《现代交际》2016年第14期[摘要]愈加复杂化的社会环境使得公共危机出现常态化发展趋向,在政府力量不足以应对的现实情况下引入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成为必然。

但是目前我国非政府组织内外环境的不利因素仍制约着其优势的充分发挥,需要通过与政府建立协作伙伴关系、建立并完善法律法规、提高社会参与积极性、充盈非政府组织的人力资源、提升非政府组织的财务管理能力等措施促进我国非政府组织有效地参与公共危机治理。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公共危机风险社会[中图分类号]D0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4-0032-02现代化进程中,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社会环境也愈加复杂化,那些潜在的危险和威胁也随之显现出来,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将这一阶段称为“风险社会”。

与全球各国相似,我国国内同样面临着公共危机的威胁和挑战,各类型各领域的“天灾人祸”频频威胁着我国社会的稳定。

非政府组织作为社会管理多元主体之一,应当发挥其独特优势,参与公共危机治理,提供有效的服务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一、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理论依据(一)市场失灵理论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社会生活中调节配置着社会资源,公众可以通过市场来获得所需的大部分物品及服务。

与私人物品不同,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一旦出现公共物品或服务,便不可避免地存在“免费搭车者”,所以市场天然具有的逐利性使得它不会主动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

此外,市场本身不能或者无法提供诸如国防和环保等性质的公共物品和服务。

由于市场存在缺陷,所以当市场在实现资源配置等方面难以达到最优化时就难免会出现“市场失灵”的现象。

(二)政府失灵和公共选择理论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政府成为弥补市场缺陷和不足的重要角色。

然而政府并非是万能的,也会出现失灵情况。

政府需要处理事务的种类之繁多、范围之广泛,使得政府难以顾及社会的各个方面。

中国非政府组织与政府合作的法治分析

中国非政府组织与政府合作的法治分析

中国非政府组织与政府合作的法治分析摘要:首先从理论层面对法治同非政府组织与政府合作关系进行了阐述,认为法治产生和发展的根基在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变化必将引起现有的法律制度及法治观念的变革,即需要法治秩序的变革。

其次从实践层面考察分析得出,合作的现实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其中法治环境的不足最为突出,对法制变革的诉求最为强烈。

关键词: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合作;法治;合法性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社团革命”的兴起,非政府组织在国际、国内舞台上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并得到广泛关注,伴随着“政府失灵”、“市场失灵”与“治理”理论的出现,非政府组织的角色问题凸显。

西方国家越来越多的开始侧重于积极培育和支持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合作伙伴关系,并给予制度性的鼓励与培植。

在中国,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政府职能的转变,社会逐渐从与国家复合的状态中独立出来。

非政府组织在这种相对宽松的空间中得到发展,并开始在公共服务和公共物品的提供以及扶贫、环境保护、公共政策的参与等方面存在与政府的合作关系。

我国的非政府组织及其与政府的合作关系,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现实中的合作依然存在很多的不足,诸如非政府组织的“依附性”较强以及面临合法性的身份困境等,必然会提出法律支持等法制诉求。

因此,从理论与现实的结合上进一步深入分析变革现存法治秩序的必要性,有助于更好地促进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合作。

一、法治理论(一)法治的内涵法治作为一种理论学说,从它产生之日起就成为思想家、法学家关注的焦点。

在西方,法治理论从古希腊缘起,由中世纪传承,到近代的更新,走过了一条漫长的历史道路。

亚里士多德认为,法治优于人治,法治应包含两重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的良好的法律。

[1]法治概念在现代的基本内涵是:法治是依据一定的价值观来构建社会的基本结构和行为方式(运行机制),形成以法律制度为主导的有序化模式。

非政府组织在社会公益供给中的弱动力问题分析

非政府组织在社会公益供给中的弱动力问题分析
则 。如 成 立 于 1 9 9 4年 的 C C F( 中 国慈 善 总 会 ) ,从 设 立 之 初 就 明 确 了
“ 弘扬传统美德”、“ 发扬人道主义精神” 的使命 ;中国青 少年发展 基金 会 的宗 旨和使命是通过资助服务改善青少年成长环 境 ,等等 ,其 开展活
动 的 主要 目的并 非 谋 取 利 润 。 ( 二 ) 组 织 成 员志 愿 精 神 的 公 益 性 各家 N G O均将 “ 奉献 、友爱 、互助 、进步 ”作 为其行 为准则 和精
非 政 府 组 织在 社 会公 益供 给 中 的 弱动 力 问题 分 析



要 :2 0 1 2年以来 ,国家各层 面的制度创新激活 了更 多社会资本 ,社会公益事业正逐步融入国家 “ 五位 一体” 的总体布局 ,各种公
益性 活 动备 受各 界 关 注和 议 论 。 同 时 ,十 八 大 也 明 确提 出 了要 “ 加 快 形成 现 代 社 会 组 织 体 制 ” ,在 这 种 形 势 下 ,N GO在 社 会 公 益 供 给 中 所
神动力 ,这种志愿精神是现 阶段构建 和谐社会 的强大动 力 ,如 成立于 1 9 9 8年 的中政法污染受 害者法律 帮助 中心近 年来一 直活跃 于相关 受害 者 电话咨询 、法律培训 、组织专业 研究等领 域 ,其成 员从讲师 至博导 , 除 了具有专业知识外 ,成员的公 益性 t分 明显 。 ( 三) 关注和服 务的对象的公益性 我国N G O主要关 注贫 穷 、幼儿救助 、法 律援 助等弱 势群体 亟需 的 领域 ,人道主义色彩十分强烈 ,其所服务的对象大 多是被 主流社会所 忽 视或排斥 的社会弱势群体 ,致力于让其机会均等地参 与社会的发展并 公 平 地 分 享 社 会 发 展 的成 果 ,具 有 强 烈 的 公 益 性 。 我 国非政府组织如何施 行其公益 行为 ,与西方 发达 国家几乎 一样 , 基本依 靠公共 服务及 物品的输 H l ,改革开放 三十六 年来 ,我 国 N G O取 得了长足发展 ,其本身具有 的公益属性符合我国传统道德 预期 ,为其成 为除了政府之外的公益供给 主体提供 了强大的软性保障 。 二 、N G O内社会公益供给的弱动力表现 ( 一) 活动 经费紧缺 导致无 法满足其公益性产 出需求 我国N G O在 具 体 公 益 供 给 活 动 中 ,与 企 业 及 其 他 组 织 一 样 ,需 要 大量启动资金和运作资金 ,但 仅仅依 靠公众 的 自愿捐款 和筹款根本无法 支撑 N G O的正常活动运 营 ,在这种情况下 ,我 国 N G O只能被动接受政 府财政拨款 ,部分不愿意直接接受的也是 不断探索 其他方式 ,比如市 场 化运作 ,但不可避免的是 ,这种尝试往往对其独立性造成 较大 削弱。 ( 二 ) 志 愿 失 灵 及 从 业人 员 素 质较 低 导致 公 益性 产 出较 低 N G O内部 的志愿性失灵 最直接 的后果 是导致 其 自身运行 成本 的抬 高 。对其财务状况产生不 良影响 ,最终降低其社会公益供 给的能力。志 愿性失灵产生的原因固然有社会文化和价值理念的影响 ,但很重 要的一 点因素是从业 人员价值 观的变化 ,当前社会 中普遍存在 的浮躁 之风 、享 乐 理 念 、拜 金 主 义 对 志 愿理 念 造 成 了严 重 侵 蚀 。 ( 三 ) 自利 性 膨 胀 导 致 公 益 性 产 出减 少 志愿失灵时 ,N G O的 自利倾 向明 显,在这 种情况 下 ,我国 N GO其 设定的既有公益 目标和 内部 财务配置方 式逐步 在改变 ,部 分 N G O不得 不依靠收费如收取少量法律咨询费用 等方式 维持其运转 ,这显然不利 于 它为那些真正需要服务的贫困和边缘化群体 提供服务 ,甚 至允许私营企 业介入 ,N G O不仅逐渐缺 乏 自主决策 的能力 ,其 所享有 的优 惠税收 和 其他特权也受 到人们 的普遍质疑 ,公信度也随之降低。 ( 四 ) 独 立 性 削弱 导 致 公 益 性 产 出变 质 因特殊的管理制度 ,我 国大部分 N G O在管理 方式上 仿效政府 ,长 期以来其官僚化 表现 十分典 型 ,从 政府 母 体 中剥离 需要 很长 一段 时 间 。同 时 ,N G O的謇 十 会 公 益 供 给 范 围 是 有 限 的 ,它 往 往 是 某 些 或 某 种 社会力量的集合体 ,无法反映社会 整体 的利益 ,往往只为某 些专门 的群 体服务0,对} 十 会公 益是造成 了严重侵蚀 。 ( 五 ) 主 观 依 赖 性 增 强 导 致公 益性 产 出减 少 由于 N G O是人们 自愿参 与 的公 益性组织 ,其 运行 过程则 主要依 靠 成员个体的道德信念 与道 德意志 的激 励 ,但是 人性 的复 杂性使得 信念 、

论文资料

论文资料

我国非政府组织供给公共物品研究字号:小大 2010-11-04 17:58 我要评论(0)核心提示:公共物品供给的“政府失灵”导致了近二十年来西方的新公共管理运动,掀起了公共物品市场化改革的浪潮.同时,由于市场本身具有“(略)处,非政府组织也悄然崛起,在发达国家,其俨然已经和政府、私人企业并(略)会管理的三大主体之一.如何提高公共物品的供给效率,一直是市场经济国家发展过程中的理论与实践难题,市场和政府只是两种必须的但并不完善的选择,但是不管二者怎样组合与选择,都很难达到最(略)当今时代社会经济发展日以增高的要求公共物品供给的“政府失灵”导致了近二十年来西方的新公共管理运动,掀起了公共物品市场化改革的浪潮.同时,由于市场本身具有“(略)处,非政府组织也悄然崛起,在发达国家,其俨然已经和政府、私人企业并(略)会管理的三大主体之一.如何提高公共物品的供给效率,一直是市场经济国家发展过程中的理论与实践难题,市场和政府只是两种必须的但并不完善的选择,但是不管二者怎样组合与选择,都很难达到最(略)当今时代社会经济发展日以增高的要求,市场与政府的各自失灵与缺陷使其难以有效地应付各种复杂社会问题,这些都为非政府组织进入公共物品供给领域提供了条件.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也是中国经济、政治以及社会改革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顺应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要求,这是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到公共物品供给中(略)原因,也是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物品供给的客观原因.对我国来讲,公共物品投资不足、供给滞后的现状,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在面对国家财力不足,政府投资效率不高的现实情况下,如何运用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取得最(略)会效益,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和探讨就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从非政府..."The government is out of control" that the public product supplies and "inborn shortage" of t(omitted)cause 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 of the th(omitted)n of quietly rising.How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public goods supply is a difficult problem in market economy, the mark(omitted)government must two choices but not only perfect(omitted)atter what the composition of the two choices are very difficult to achieve the optimum, it is difficult to meet the needs of today s era(omitted)economic de... 目录:摘要第4-6页ABSTRACT 第6-7页引言第10-21页(一) 选题背景与意义第10-12页(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2-16页(三)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6页(四) 相关概念界定第16-20页(五)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第20-21页一、非政府组织供给公共物品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第21-29页(一) 非政府组织供给的必要性第21-23页·市场提供公共物品容易出现“搭便车”现象第21-22页·政府供给公共物品成本高、效率低,不能满足需求第22页·对公共物品的多元性现实需求第22-23页(二) 非政府组织供给公共物品的可行性第23-27页·非政府组织可供给的范围第23-24页·非政府组织在公共物品供给方面的特征与优势第24-27页(三) 非政府组织供给公共物品的作用第27-29页·填补政府改革所产生的“公益真空”第27-28页·降低政府成本,缓解财政压力第28页·提高公共物品的供给效率第28-29页二、我国非政府组织供给公共物品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第29-36页(二) 我国非政府组织供给公共物品存在的问题第30-32页·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与活动领域的集中第30-31页·公共物品的供给能力不强第31-32页·提供公共物品的专业技术不强第32页(三) 原因分析第32-36页·我国非政府组织受到双重管理体制的限制第32-33页·缺乏独立性,资金筹措能力较弱第33-35页·志愿者与专业人员缺乏第35-36页三、借鉴国外经验,改善我国非政府组织公共物品供给的对策建议第36-43页(一) 国外非政府组织供给公共物品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第36-39页·国外非政府组织供给公共物品的经验第36-37页·对我国非政府组织供给公共物品的启示第37-39页(二) 改善我国非政府组织供给公共物品的对策建议第39-43页·健全相关法规制度,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建立良性合作关第39-40页系·拓宽非政府组织的资金来源渠道第40-41页·吸引专业人才,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第41-43页结束语第43-44页参考文献第44-48页致谢第48-49页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49页[内容提要]政府与非政府组织都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但是这两种组织在提供这些物品和服务时遵循的是不同的作用机制,本文从垄断性、强制性、灵活性、契约、目标导向、资源来源6个方面,对二者的公共性进行比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3卷第2期大庆师范学院学报Vol.33No.2 2013年3月JOURNAL OF DAQING NORMAL UNIVERSITY March,2013□经济与管理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物品供给的实现途径分析郑克岭,颜冰,王威(东北石油大学人文科学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8)摘要:促进中国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物品供给的发展,提高公共物品供给的效率和公平离不开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和壮大。

促进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不仅需要政府方面的政策引导与改革,以及来自社会方面的监督与倡议,同时也需要非政府组织自身的完善。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公共物品;物品供给作者简介:郑克岭(1964-),男,黑龙江克山人,东北石油大学人文科学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政治学、政府经济学研究。

基金项目:2012年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物品供给的模式研究”(12522003)。

中图分类号:C91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0063(2013)02-0030-04收稿日期:2012-12-15从霍布斯在1657年发表的《利维坦》中提出“公共物品供给”这一概念开始,这一问题逐渐引起广泛关注,而“公共物品由谁供给、在多大程度上供给才能达到公共物品供给的均衡”一直是学术界的研究焦点。

笔者试图从公共物品供给的模式以及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物品供给的条件出发,探寻其实现的路径。

一、公共物品供给的三种模式从世界各国公共物品供给的实践来看,公共物品供给方式主要包括政府供给、市场供给及非政府组织(NGO)供给三种,但由于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的原因,形成了公共物品政府一元化的单一供给模式。

事实上,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成熟,为适应社会公众对公共物品需求的多样性、复合性的需要,供给主体的单一性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公共物品的单一供给正被混合供给所取代,即从政府一元化供给模式向政府、私营部门和非营利部门共同参与的多主体、多中心的多元化供给模式转变。

我国对于公共物品供给主体的选择一直是一个被动选择的过程,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逐步提高,基本物质生活条件得到满足,在此基础上产生了更高层次的需求,政府被期望提供数量更多、种类更多元、质量更高的公共物品。

但是,政府财力有限,没有能力完成日益增长的供给任务,急需第三种力量介入。

由于非政府组织同政府组织一样具有公益性,其参与公共物品供给就成为必然选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政府组织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然而,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和政治文明的建设还不完善,公民社会的发展也刚刚起步,以至非政府组织在中国的发展面临机遇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从总体上说,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是相对滞后的。

因此,在公共物品供给方面要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首先要解决的仍然是如何发展和壮大我国非政府组织的问题。

二、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物品供给的条件分析1.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物品供给的有利条件(1)外部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政府组织得到了快速发展,这跟社会需求的增大以及改革开放带来的宽松社会环境有密切的关系[1]。

第一,扩大的社会需求。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均迅速提高,对公共物品需求也随之而增加,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逐渐凸显。

由于政府与市场自身所固有的局限性,非政府组织在解决这些社会问题和满足这些社会需求时应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第二,公民参与公共物品供给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前,政府包揽了几乎所有公共物品供给,公众参与公共物品供给的机会较少;改革开放以后,由于政府放松了社会领域的管制和多元化利益主体的出现,民间开始拥有大量的自由流动资源和自由活动空间,这成为社会公众参与公共物品供给的人力基础。

第三,宽松的社会环境。

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大环境的变化为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首先,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使政府一改过去事无巨细的微观管理和事必躬亲的行政命令的管理方式,代之以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非政府组织从而获得了良好的发展契机;其次,政治生活日趋民主化使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具有宽松的政治氛围;最后,随着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深入开展,非政府组织的发展逐渐具备了良好的法律支持[2]。

(2)内部条件。

非政府组织自身内部的生命力和活力是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的源动力。

当前我国的许多社团组织积极开展各种公益性活动,这些活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示范效应,社会公众越来越认识到其重要价值和地位。

面对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不断变化,我国的许多非政府组织显现出良好的适应性,这些非政府组织能够抓住机遇,及时调整,稳步提高,注意拓宽活动范围,探索新的问题,在积极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同时,自身也获得了更好的发展。

2.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物品供给的不利因素我国非政府组织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障碍,制约着其快速发展,影响其在公共物品供给中发挥更大作用。

(1)非政府组织自身存在的问题。

第一,目标定位不当。

非政府组织属于社会中介组织,即介于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各种社会团体、非营利性组织,其基本目标应当是让广大公民有效参与社会事务。

然而我国的非政府组织在这一目标指向上存在明显的错位。

一方面,一些非政府组织成为个人或小集体牟利的经济组织,这与社会团体非营利性的基本特征相悖;另一方面,一些非政府组织并未保持中立性,过多地参与政治,或者直接因政治需要而设立。

第二,经费短缺。

全球非政府组织均面临经费短缺,而我国的这一问题尤为突出。

这是因为,我国虽然目前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总体来讲还处在发展中国家行列。

而且,目前政府对非政府组织经营活动的限制较为严格,非政府组织的经费来源单一,数量有限,此外,政府也没有为非政府组织单独制定鼓励外来捐赠方面的政策措施[3]。

第三,人力资源不足。

根据2009年北京市非政府组织人员构成情况的调查,2009年北京市非政府组织中7.8%没有专职人员,24.5%的非政府组织专职人员规模在1 3人之间,45.6%的非政府组织没有志愿人员,46.3%的非政府组织人员的平均年龄超过50岁。

调查情况表明,我国非政府组织的专职人员较少,志愿者缺乏;同时,很多非政府组织更多地吸纳离退休人员、无业人员和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下岗分流人员,人员年龄偏大,缺乏专业素养和创新精神,这极大地影响了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壮大。

第四,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

我国现有的非政府组织中有一些来自于政府机关或事业单位,其工作人员往往对社会问题意识不足,并不具有非政府组织的专业管理技能,也欠缺创新意识,欠缺应对社会需求的经验和技巧。

第五,部分非政府组织存在商业化趋向。

成立非政府组织的目标是为了实现“公共利益”或“公共目的”。

但是当前有些非政府组织以公益活动之名,行谋求私利之实,这些腐败行为严重损害了我国非政府组织的社会信誉,不利于其健康发展。

另外,受到资金短缺的影响,或者营利动机的驱使,使一些原本注重社会公益的非政府组织从事商业活动赚取利润,这种专注于营利活动的结果造成了公共福利和社会效益的损失。

总而言之,非政府组织的营利在缓解资金紧张状况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导致这些非政府组织不能充分致力于公共物品供给[4]。

(2)非政府组织外部环境存在的问题。

第一,相关管理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虽然我国在建设非政府组织管理法律体系上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立法工作滞后于民间组织的发展,对民间组织的立法不足,而且与其发展状况不相适应;二是我国非政府组织立法的层次不高,质量参差不齐,其内容偏重于登记程序,缺乏实体内容的规范;在具体问题上规定过于空泛,可操作性较差;截至目前,我国还没有完备的非政府组织管理法律条文,这就无法与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形成良好对接。

所以,非政府组织管理的法治化程度不高,法治环境有待完善。

第二,竞争机制缺乏。

我国《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规定:“在同一行政区域内,已有业务范围相同或者相似的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不再批准成立新的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

”政府从管理的目的出发,借此来控制非政府组织的数量,然而结果是弊大于利。

没有实现非政府组织之间的良性竞争,也就无法激发其创造力,不能促使其从根本上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第三,社会监督体系与评估机制的缺位。

由于非政府组织不存在市场竞争,或者类似公司企业的私人利益,从世界范围来讲,非政府组织也容易出现效率低下的情况,这时就需要行之有效的社会监督与评估机制。

我国目前还未能建立此类社会监督体系与评估机制,非政府组织所出现的财务、管理等运行中的问题无法及时有效地解决,个别组织甚至滋生出一系列贪污腐败行为,这已成为制约非政府组织发展的重要阻碍。

第四,社会公众对非政府组织的认识不足。

由于非政府组织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社会公众对其了解和认知不够深入,有很多认识上的误区。

这导致我国的非政府组织缺少自治意识和创新精神,与政府联系过于紧密,失去了与社会公众的密切联系。

总之,我国的非政府组织发展缓慢,受众面过窄,不具有普及性。

现有的各种非政府组织多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等一些大城市,中小城市几乎还没有非政府组织的踪迹,如黑龙江省大庆市,作为一个拥有200多万人口的能源城市,公共物品供给的任务是艰巨而迫切的,但至今还没有一个非政府组织从事公共物品供给工作。

因此,改善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外部环境,促进其自身的健康发展,任重而道远。

三、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物品供给的实现途径1.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改革(1)厉行法治,对非政府组织实行依法管理。

第一,通过国家立法,为非政府组织的设立与登记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使之更好地参与公共物品供给。

非政府组织作为一种公益性社会团体,并不像其他社会团体以维护特定的群体利益为目标,它的目标是维护社会整体公共利益、参与公共物品供给的改善。

因此,在立法上应当对非政府组织的成立放宽条件,对于经费数额、人员的数量可以本着促进非政府组织进一步发展的目的制定宽松而适度的规定。

第二,完善关于公众参与公共物品供给方面的立法,为公众参与制定具体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规定。

我国《立法法》没有对公众参与的信息回馈问题进行规定,因此建议我国应当适时修改相关立法,让公众能够有渠道对非政府组织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得到反馈,以提高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纠纷。

(2)政府为非政府组织积极参与公共物品供给提供充分的资金保障。

参与公共物品供给,离不开充分的资金支持。

然而由于非政府组织的非营利性,导致如果缺乏政府提供的资金,许多非政府组织就难以生存,西方国家非政府组织的资金有近半数来自政府资助,政府对非政府组织的扶持,最重要的就是资金方面的资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