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合集下载

2018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三)带答案解析

2018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三)带答案解析

2018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三)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自诩.(xǔ)潜.(qiǎn)力癖.(pǐ)好固执.己见(zhí)B.旋.涡(xuàn)遒劲.(jìng)倩.影(qìàn)休戚.相关(qī)C.矿藏.(zàng)匀调.(tiáo)苔藓.(xiǎn)汗流浃.背(jiá)D.栖.息(qī)虔.诚(qián)羞怯.(qiè)脍.炙人口(kuài)2.(3分)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许多的哥抱怨,自从专车出现,自己的月收入大幅减少.人们越来越亲睐手机约车,认为其比出租车便宜、叫车更快以及服务更好B.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第二天,就有人在网上拍卖她的一幅题词和三封亲笔书信,这是势利者对屠呦呦、对科学精神的双重亵渎C.最悲伤作文《泪》在网络上流传,引发了外界对大凉山贫穷问题的关注.然而《泪》的发现者却遭到调查,其所在学校也收到因涉嫌违建被强拆的最后通谍D.高考不是唯一,失利也不必哀声叹气,甚至自杀.当不幸来临,我们绝对不是出离愤怒、铤而走险,而是要学会“顺其自然、为所当为”3.(3分)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是多哥的大幅风景画,现在已经出现在我眼前了,色彩鲜艳,像老式铜板画一样没有景深,印刷得十分。

②生命和死亡全不相容。

死时,生便不存在,皆是死亡,犹如一场势不可挡的洪水。

,一股新的浪头涌起,便全是生命,便是银色的极乐的源泉。

③四婶洗着碗,一见面就愤愤的说:“你自己荐她来,又合伙劫她去,闹得的,大家看了成个什么样子。

”④老贝尔曼的充血眼睛老是迎风流泪,他对这种白痴般的想法大,讽刺地咆哮了一阵子。

A.考究既而沸沸扬扬不以为意B.讲究继而沸反盈天不以为然C.考究继而沸反盈天不以为然D.讲究既而沸沸扬扬不以为意4.(3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科幻影片《火星救援》在北美上映前,美国国家航天航空局宣布在火星表面发现了液态水,成为这部电影的绝佳预告片B.记者从国家发改委获悉,自5月1日起,将现行的18项对小微企业免征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的免征范围扩大到所有企业和个人C.针对校园暴力频发的现象,有关部门应组织法律界与教育界专家修订青少年犯罪的相关法律法规,以提高犯罪成本,震慑青少年犯罪行为D.“笔记小说”的代表作《世说新语》,记录了魏晋名士的玄言清谈和逸闻轶事,语言精练含蓄,善于运用细节表现人物的性情5.(3分)填入下面空缺处的语句,最恰的一句是()若能与落叶飞花同呼吸,能让心保有在自然中的谦卑,就是住在最热闹的城市,秋天也不会远去。

2018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

2018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

2018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2018届高考语文模拟冲刺卷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君子文化是儒教文化的精华。

②儒家学说中关于君子的人格理论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

在孔子创立儒家学说时,君子被描述为介于圣人与小人之间的一种人格。

《论语>对此有种种具体描述,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等等。

而《宪问》中的一段描述最能反映孔子对君子的人格定位:“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③按子贡的理解,这是孔子的自谦之辞,即在孔子自己看来,他在“仁”“智”“勇”三个方面都做得不够好:“仁”,未达无忧;“智”,未达无惑;“勇”,未达无惧。

这些自我评判表明,孔子是从“仁”智”“勇”三个方面来评价一个人是否达到了君子标准的。

从现代心理学角度来解读,“智”“仁”“勇”乃是孔子对君子所作出的周全的人格定位,它们分别对应于现代心理学所讲的“认知” “情感”“意志”。

按孔子的思想,君子的人格特点就在于:认知上达到“智”,情感上达到“仁”,意志上达到“勇”,换言之,孔子所谓君子,用现代心理学术语来说,就是,新理素质全面发展的人。

④自子贡提出“仁且智,夫子既圣矣”、孟子提出“圣人与我同类者”和“人皆可以为尧舜”的观点以后,儒家的君子概念和圣人概念不再有本质性区别,实际上都是指本于人性自觉采取一种符合人性的生活方式的人。

这种人性自觉包括两个方面:对自己来说,是自我意识到自己应该做一个区别于禽兽的文明人;对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来说,是认识到他人与自己是同类,因而同自己一样也应该做一个区别于禽兽的文明人,并且自己应该和他人共同努力来创造人类的文明生活。

在后一种意义上,人性自觉包含着对他人的爱,正是基于这种爱和由这种爱所产生的对他人的责任感,才会有应该和他人共同努力来创造人类文明生活的道德意识。

2018年高考模拟试卷语文卷

2018年高考模拟试卷语文卷

2018年高考模拟试卷语文卷考生须知: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密封区内填写学校、班级和姓名。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案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不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原创)A.无论是国外媒体抑或国内媒体,VR都是热门的新兴载(zài)体,但它有着时空因素的极大掣肘,人们不应盲目乐观,更不能流于肤浅的“技术决定论”的窠(kē)臼。

B.世界色彩斑斓,变幻莫测.(cè),谁拥有了一双慧眼,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谁就能洞察世事真相,占领思想高地,就能得到命运的亲睐.(lài)。

C.金秋时节,淡雅玲.(líng)珑的桂花开始绽放自己的生命,满树金黄细小馥.(fù)郁飘香的花儿,点辍着红叶艳丽的季节,芳香中透着丝丝甜意,使人久闻不厌。

D.天气渐凉,在一次未知的寻访中,我踏入古寺,在这尘世喧嚣中,古寺像极了一湾宁静的海港,身处.(chù)其中,似.(sì)是掉入追溯前世的梦境。

【命题意图】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和常用规范汉字的字形,能力层级为A。

本题考查的重点是平时容易误读的字和对读音相同的错别字的辨识。

近几年高考对字形的考查都置于具体的语境中,语料贴近现实。

预估难度系数0.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原创)〔甲〕粹精原指五谷的精华部分,是隐藏起来的宝贝,从来不会良莠不齐....,更不会虚妄地骗取人们的信赖。

粹精,黄灿灿的衣裳,让人敬畏,那坚硬的个性仿佛诚实倔强的祖辈。

当打破硬邦邦的外壳,发现美在其中的韵味,竟然..那样珍贵。

粹精不怕风雨,不畏艰难,一生一世都在满足人类的味蕾。

〔乙〕稻谷以糠皮作为甲壳,麦子用麸皮当作外衣:粟、粱、黍、稷都如同隐藏在毛羽之中。

精粹不会轻而易举地得到,要通过扬簸和碾磨等工序,去掉虚伪,才能提取货真价实的粹精。

浙江省2018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浙江省2018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浙江省2018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城乡结合部,看上去即不像城市那样灯红酒绿、车水马龙,也不像农村那样蓝天碧水,鸡鸣犬吠(fèi),但它就活生生地存在于城市和乡村之间,许多地方本是红墙灰瓦堆着柴禾垛(duó)的农村。

B. 为加强税收征管工作,降低社团组织涉(sè)税风险和税务执法险,防范潜(qián)在的违法行为,我市组织相关部门,对辖区内从事公益性活动,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所有社团组组织,事业单位开展专项清理工作。

C. 《易经》是中国最古老的占卜(bú)术原著,也是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

《易经》道出种种人生“失态”,让人领悟:其实只有多一点自律,等你回顾人生时,方能少一些悔撼和聒(guō)噪。

D. 李碧华笔下的戏子分量不轻,从京剧名角到都市明星,多重身份的角色,肆意在现实、小说和戏中穿梭(suō)。

人物背后是隆隆作响的历史火车和惊天动地的政治号角,但在一出一进,一颦(pín)一笑间,如此,历史成了一片磅礴深沉的背景,读来只觉命数。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是考查学生字形字音辨析能力。

A项,“结合部”应为“接合部”,“即”应为“既”;B项,“涉(sè)”应读“shè”,“盈利”应为“营利”;C项,“卜(bú)”应读“(bǔ)”,“撼”应为“憾”。

故选D。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后小题。

就像去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布给了鲍勃·迪伦,今年瑞典文学院又避开热门,将217年诺牡学奖授予日裔英国作家石黑一雄。

有人借此调侃诺奖“万年陪跑王”村上春树。

(甲)不过村上春树自述读过石黑一雄出版过的每一本书,且评价说:“至今为止,我阅读石黑的作品时,从来不曾失望过,也从未不以为然。

2018年浙江省高考模拟试卷语文卷

2018年浙江省高考模拟试卷语文卷

2018 年高考模拟试卷语文卷本试卷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一 .语言文字运用(共20 分)1.以下各句中,读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3分)(原创)A 、时兴的梦已被那颗欲动的心俘.(fǔ)获,伴着记忆上的纷争,使逃出霓虹堵截的现代人只剩下一颗平庸之心。

不知为什么回眸里人已过半,弹指间,生活又为这梦添了一道浓浓的年轮。

( s B.秋季是个浪漫的季节,既有成熟的风姿,又有洒脱的禅意,灌溉出一颗玲珑的心,飒飒.à)秋风吹过,凉意淡淡袭来,看落叶的静美,那是这样的曼妙,落叶在风中载歌载舞,做出最美的辞别,有谁能说这不是一种涅磐呢。

C.秋风起,月季花开了满院。

这一大片的月季花海,随秋风轻轻摇晃,一浪接一浪,一波接一波,那般姹.( chà)紫嫣红,那般流光溢彩,那般奇特炫目,飘来阵阵甜蜜的清香。

D.寥寂(li ǎo)的街灯拉长了孤独的影子,可总有一些人蜇伏在黑暗中,望着寂寂星空,褪.去白日假装的坚毅,单独在黑暗中泛滥起悲伤。

【命题企图】此题考察识记现代汉语一般话常用字字音和正确书写汉字的能力。

【能力等级】 A【难度系数】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2-3 题(原创)林间陌上,尽染秋景,晨晖透过枝梢叶隙射进缕缕光束,在淡淡的蒸蔚中泛着暖暖的氤.氲。

桃树早谢春红,摇晃着孤戚的身影;【甲】栗榛凋谢翠绿,垂下“华盖” 、“流苏”,荆丛.则睡意模糊,眯着枝尖上凝固的露眼,默念着昨天的故事;惟有那栌木婆娑..,着一身紫裳,炫酷拉风。

两只山雀啁啾没唤起我雅赏,倒是林地上那绚丽的金菊情锁我的双睛。

【乙】蓦地想起宋人张孝祥的那句“徐徐寒生碧树,盈盈露湿黄花,”不由寂然。

先人老是赏识菊的玉节光华,安慰初始的纯洁。

光阴抛人,命运崎岖,追忆那流逝的不在,谁说不过词砌不是心音呢!“却怕黄花相尔汝” ,“休说当年功纪柱” 。

稼轩因为人开朗侃快,词作也别出风范。

何..必居功自傲,不怕黄花看笑吗!在他心中,秋菊也是顶天立地的英豪!思路到此,我也实在敬重。

2018浙江高考语文模拟题(附答案解析)

2018浙江高考语文模拟题(附答案解析)

2018浙江高考语文模拟题(附答案解析)2018浙江高考语文模拟题(附答案解析)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村庄历史悠久、风光秀丽,满坡的翠竹摇曳着江南的灵秀。

这得天独厚的自然风貌。

给村民带来了诸多实惠。

B.敦煌不是灵光一现的结果,为创造它,无数匿名的大师、工匠、艺人前仆后继,不是凭飓风般的激情,而是凭持久如沙漠、绵亘如沙漠的激情以及一代比一代娴熟的手艺。

C.欣赏《黄大仙》巨幅联屏作品,犹如看到跳动着的曲线起伏的音符,人物表情惟妙惟XXX,栩栩如生,色彩、纹理搭配自然,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D.正是他们这种惊天地、XXX的大无畏牺牲精神,凝聚成了无坚不摧的强大战斗力,使红军胜利完成了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长征。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本题考查字音和字形。

考生应结合语境和词性来辨析。

A项,“实慧”应改为“实惠”;“实惠”的意思是“实际的好处”,“惠”意思是“好处”,而“慧”的意思是“聪明,有才智”。

C项,“曲线”中的“曲”应读“qū”;“曲”是多音字,读qǔ的时候,意思是“能唱的文词,一种艺术形式”“歌的乐调”。

D项,“无艰不摧”应为“无坚不摧”;“无坚不摧”的意思是“形容力量非常强大,没有什么坚固的东西不能摧毁”,“坚”的意思是“坚固”。

关于公元前3000~前1700年世界其他地区人类生活的变化,我们所知的要少得多。

在中国文明即将诞生的黄河中游地区,相当稠密的农业人口形成了,他们以粟为主要食物。

这些农民在一种特殊的土壤“黄土”上耕作,这种土壤由冰川时期的风吹来的尘土沉积而成,因此容易挖掘。

黄土地区森林不多,因此,耕作技术与中东的刀耕火种大相径庭。

正因如此,加上粟在其他地方不是重要作物,所以大多数学者认为,中国的农业独立于中东农业而兴起,虽然中东独特的作物小麦和大麦也从很早的时候就在黄土地区培植了。

2018高考语文模拟卷(附有答案解析)

2018高考语文模拟卷(附有答案解析)

春来高中2017-2018高一语文模拟试卷(一)考试时间:150分钟;命题人:XXX;审核:XXX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题,9分)后世诗论家多冠王维以‚诗佛‛,从其诗歌创作的实践看,他也常能将佛教的认知方法与思维模式引入诗歌创作,从而大大丰富了诗歌的表现手法、艺术技巧与思维空间,在诗歌艺术上开辟了一番新的天地。

人们习惯将他创作的这类诗称为‚禅味诗‛。

王维禅味诗一方面表现为‚空寂‛‚无我‛,另一方面表现为‚敛势的空间体验‛。

说其‚空寂‛‚无我‛,必须要了解一下王维奉佛的背景。

其母崔氏、其弟王缙均曾师事大照禅师普寂,这就使得王维自幼便多少受到了佛教思想的熏陶。

另外,王维生活的时代,士人习佛风气兴盛,王维成为‚习佛士‛中一员不足为怪。

加上王维早中进士,仕途顺利,很早就摆脱了一般人急功近利的政治、名誉追求,可以将精力转向比较抽象的精神和宗教问题,并潜移默化、不可避免地渗入到他的人生观、世界观中,且进入其文学创作,为其‚诗‛‚思‛提供了不少的启示抑或‚灵感‛,从而也使得其诗作有了抹之难去的禅味。

如在《酬张少府》一诗中,‚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表现出了他对禅宗的理解。

用诗中那渐行渐远的渔歌,烘托出自己在顿悟‚穷通‛之理实为‚空无‛时内心难以言说的独特感受。

王维禅味诗‚敛势的空间体验‛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他通过悟禅而将自己本可无限外化、无限扩大的心灵转变为向内心深处进行探究。

这是他求得自己心灵安慰与人格净化的一种方式。

如《归嵩山作》:‚迢递嵩山下,归来且闭关。

‛一‚归‛一‚闭‛,即是空间意识上的两重内敛——它将人的精神情感与生命力量由外在的无限大、无穷远而消解在了人的一种心理之中,从而使人的生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安顿、止泊。

王维禅味诗的这一特点,可从中国的人文精神上去探求原因。

中国的人文精神可分为两种:一为刚性的,主要表现为一种向外的拓展与用力;另一种则是柔性的,主要表现为向人的内心深入,以求得一种让人能够调整心理精神失衡的东西。

2018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三语文模拟(二)

2018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三语文模拟(二)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语文(二)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如今,一个尚未来得及收入《汉语大辞典》的新词儿——“自媒体”大热,由此产生一大批“自媒体人”。

在中国古代,尽管没有自媒体一说,但以类似手段谋生的人并不鲜见。

在汉代,宫廷文学侍从官得到重视,朝廷往往向民间征招“笔杆子”,优秀的还给官当。

贾谊、司马相如、杨雄、东方朔、枚皋、张衡、蔡邕这些汉代词赋名家,当初都是这样的“笔杆子”。

可是,古代既没有稿费制,更无广告分成一说,玩自媒体靠什么获取报酬?靠“打赏”。

成语“一字千金”便因打赏而来。

首开打赏先河的是汉代,如汉代四川才子王褒便屡被打赏。

据《汉书·王褒传》,王褒文章文采飞扬,汉宣帝刘询听说后,将他征召入京,常将他和张子侨俩人带在身边,“所幸宫馆,辄为歌颂”。

但文章并不是白写的,汉宣帝会根据文章的质量进行打赏,即所谓“第其高下,以差赐帛。

唐代时,现代很流行的稿费制已出现,在打赏外,自媒体人又多了一条创收的渠道。

稿费在古代通称“润笔”。

在唐朝,不少文人已能获得很高的润笔。

如当时文化名人韩愈、李邕等通过为人撰写碑文便可拿到巨额稿费。

尤其是韩愈,他最擅长写墓志、碑文,高的话一篇碑文就能拿到“(黄)金数斤”,时人曾讥之为“谀墓金”。

看来,为了拿到润笔,韩愈在志文中未少用阿谀奉承之词。

其实,“谀墓受金”韩愈并非第一人,这一词最早使用在东汉末文人蔡邕的身上,由此可见,润笔早在汉代即已存在。

“写软文”被一些现代媒体人视为一种心照不宣的创收手段,殊不知古代文人早就开始玩这一套了,到明清时手法已颇老到。

所谓“软文”,就是根据对方需要而创作、发布的形象宣传、广告、美言性质的文章。

2018年高考语文精品模拟试题(十二套)

2018年高考语文精品模拟试题(十二套)

2018年高考语文精品模拟试题(一)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1卷(选择题共42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A.悼.念泥淖.绰绰.有余掉.以轻心B.蝎.子谒.见歇.斯底里竭.尽全力C.洪.水供.奉哄.堂大笑烘.云托月D.汲.水吸.取岌岌.可危负笈.从师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怄气前踞后恭羽扇纶巾不能框得太死B.倏乎横渡长江戳穿阴谋家在蛤蟆陵下住C.涣散嘉宾满座拾人牙慧金銮殿上坐皇帝D.纷云殚精竭虑擢发难数睃睁着眼睛发愣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胡锦涛主席虽然60多岁了,但看上去,人们还是觉得他很____,很潇洒,很有风度。

②《水浒传》里的李逵真是个大大咧咧的人,干什么事情都似乎不太____,还乐呵呵的。

③写作文的时候,我们不能_____词语,一定要精心地推敲、琢磨,筛选出最恰当的写入作文,使文章在词语方面就能吸引老师的眼球。

A.年轻经心乱用B.年青经心滥用C. 年轻精心滥用D.年青精心乱用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 发展经济必须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为了子孙后代,绝不能做涸泽而渔....的事情了。

B.“五.四”时期的青年人,尤其是为中国革命寻找道路的青年革命者,他们对刚刚介绍到中国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崇敬,真正是到了顶礼膜拜....的地步。

C.公司的新章程早就推行到各个子公司了,可收效甚微。

广种薄收....,令总裁异常懊恼。

D.鲁迅先生通过阿0这个典型人物,批判了中国国民的劣根性,起到了讽一劝百....的作用。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美国宇航局科学家18日说:“机遇”号火星车在火星表面发现了一块篮球大小的铁镍陨石。

B.赖斯在听证会上指出,基于共同利益,美国正与中国建立一种《坦诚、合作和建设性的》双边关系。

2018年浙江省高考模拟试卷语文卷

2018年浙江省高考模拟试卷语文卷

2018年浙江省高考模拟试卷语文卷2018年高考模拟试卷语文卷考生须知: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密封区内填写学校、班级和姓名。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案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下了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回望人类历史,千年的沧桑剧变真的足以让人类社会经历好几次生死轮回,让一个强盛的帝国成为一片废墟.(xū),让一个边陲.(chuí)小国跃升为全球霸主。

B.《厉害了,我的国》赢得市场和口碑“双丰收”,秘诀.(jué)何在?关键在于艺术与生活真实的统一,富有冲.(chōng)击力的影像,让观影者契实体悟一个“厉害的中国”。

C.每一个时代都会有最美的浪花涌.(yǒng)现,他们的岗位或许普通,但每个人都以兢兢..(jīng)业业的精神,在各自的领域崭露头角,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给这个时代注入更多青春朝气。

D.在诸多的社交平台中,打着名人旗号横.(h éng)行社交网络的“高仿鸡汤”屡见不鲜.(xi ān)。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些鸡汤背后还暗藏着一条收益不菲的产业链条。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层级为A。

本题中选文为报刊杂志中的段落,所选的字音、字形均为现实生活中的常见易错字,这就需要同学在平时多积累,避免搞混。

难度系数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后2-3题。

我若说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也许这话最能概括苏东坡的一切了。

[甲]苏东坡的人品、具有一个多才多艺的天才的深厚、广博、诙谐,有高度的智力,有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正如人所说,具有蛇的智慧,兼有鸽子的温柔敦厚,在苏东坡这些方面,其他诗人是不能望其项背的。

这些品质之荟萃..于一身,是天地间的凤毛麟角,不可数数见的。

他保持天真纯朴,终身不渝。

江苏省2018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

江苏省2018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

江苏省2018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 剔除格式错误,删除明显有问题的段落,并改写每段话:2018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暴等一切与生命作对的怪物之地。

每个人的心情会通过他的穿着打扮泄露,而时尚其实说的就是这种沟通的技巧。

中国宫殿式建筑、新民族形式建筑、西方古典式和现代派建筑在这里和谐相处,体现了这个城市的气度。

答案:B解析:B选项“盘踞蛛丝马迹兼收并蓄”最符合语境,表达了晋西北的特点,也体现了这个城市的包容性。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

2017年___的新晋外籍院士,除___外,还有___院长___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咖”也获此殊荣。

B。

经历了三个月在中日韩各地打三十场正式比赛,___熬了过来,最终夺得了第21届“三星车险杯”冠军。

C。

调查结果显示,八成德国人认为“中国制造”是“德国制造”的对手,但仅有11%的德国消费者拒绝中国产品。

D。

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在中华民族复兴过程中真正起到促进作用,是确定某种传统文化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准。

答案:B解析:B选项没有语病,符合语法和语境。

3.下列诗句中,与“___,与客携壶上翠微”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

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B。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C。

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D。

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答案:A解析:A选项中的“隔墙送过秋千影”使用了与“___,与客携壶上翠微”相同的修辞手法——借景抒情。

4.依次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血红的夕阳隐去山后,天空纯金一般烁亮,眼前一片混沌的金黄。

鸣沙山被天边的霞光勾勒出完美的线条。

天低了地窄了原野消失大海沉没惟有这凝固的沙山如同宇宙洪荒时代的巨型雕塑群如同一座巨大的金字塔矗立于塔什拉玛干沙漠的起点或是尽头在夜色中静静蹲伏答案:BCAD解析:B句“天低了地窄了原野消失大海沉没惟有这凝固的沙山”与C句“如同宇宙洪荒时代的巨型雕塑群如同一座巨大的金字塔”都在描述鸣沙山的形态,因此应该紧接在一起。

2018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2018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2018年“中山狼卷”试题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现在世界上汉文化正热,但是西方人普遍认为汉语难学,包括华人后代。

尤其语法这块,目前的汉语语法实际上是通过西学框架加大量特殊句式来描述的,没有一个本质贴切的原理可以指导实践。

这些都促使我们去深入思考:汉语有没有自己土生土长的语法?汉语的口语和书面语是什么样的关系?孟昭连教授的《之乎者也非口语论》给了我们极大的启示,他描述了文言文形成、成熟的整个过程,揭示了文言文不是口语的简单记录,更从文言文法重要方面的“辞”说清了文言文区别于口语的具体方式,也就为我们解构文言、读懂古文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途径。

“之乎者也非口语”结论虽小,但折射了语言、文字、文学、历史文明等方方面面,书中详尽的考证展示了独到的见解和合理的推论,虽有个别值得商榷之处,但仍是引人深思。

孟教授在书中阐述的主线之一是传统文字“意内而言外”的概念,以及作为具体体现的“之乎者也”之类“辞”的运用。

语言和文字的作用都是要表达“意”,但是文字和语言特点不同,有很多场景下的对话不仅仅有吐字发音,更有声音的长短徐疾、停顿等以体现出的当事人心态、话外之音、逻辑意向,等等,文字记录时不仅要记下具体声音所对应的字,还要加进去“辞”来足意,“之乎者也”就是典型的“辞”,是口语中没有但文字里面非常必要的部分。

到了清末民初时期,文言区别于口语的理念在“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的西方语言学观点冲击下渐渐模糊,尤其是《马氏文通》出版后,一系列混淆概念的虚实字分类,颠覆了人们对传统文字的认识,并一直延续到现代汉语的研究中。

2018年高考模拟试卷语文试题与答案

2018年高考模拟试卷语文试题与答案

2018年高考模拟试卷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古代关于良法善治的追求,大致可以概括为几个方面:以礼法为良法善治之法,以中道为良法善治之道,以德政为良法善治之政,以乡治为良法善治之基,以刑罚为良法善治之剑。

而“中道”则一以贯之于其他几方面之中,成为传统中华法系的“法统”。

传统中华法系中的“中道”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一是“中和”。

礼之用,和为贵。

“和”是“中道”的基本涵义。

和谐、和合、和衷共济、和而不同,都是“中和”的衍生词。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儒家将自然、社会与人看成一个相互联系、生生不息的大系统,“中和”便是这个系统存在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一种基本状态。

人与人之间、家与家之间、国家之间、民族之间,乃至人与自然之间、天人之间,都是和为贵。

这种观念深深地渗入到中国古代法律文化之中。

对于政出多门、朝令夕改、立法偏私等等,古人将其斥为恶法、败法、非法之法,皆因这些法背离了中和。

法是一定社会关系的调节器、稳定器,它所维护的是社会关系的平衡、稳定。

稳定性是法的基本属性之一。

“中和”之道求统合、求和谐、求稳定的价值取向正与法的这一属性和功能相契合。

二是“中正”。

中,含有适当、适度、公平、准确、不轻不重、不偏不倚等内涵。

正,意为端正、公正、合规矩。

程子云:“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可见,中道即是正道。

中正而不偏颇是中道的又一基本义,其核心是追求公平、正义。

这也正是法的基本价值和属性。

孔子主张博施济众、忠恕爱人、立人达人,反对聚敛和不教而杀;认为治国理民重在导德齐礼、宽严相济;要求统治者“使民以时”,做到“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提出“政者,正也”,强调执政者首先要正己,言行合规范,秉公办事。

从这些主张中可以看出,他所追求的正是“天下有道”,“有道”,即有仁道,仁道也就是“正道”,亦即“中道”,体现了公平、正义的价值。

2018年浙江省高考模拟试卷语文卷1

2018年浙江省高考模拟试卷语文卷1

2018年浙江省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卷注意事项:1. 本试卷共7页, 满分为150分, 考试用时为150分钟。

2. 答题前, 请您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 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试卷及答题卡上。

3. 请认真核对学校、姓名、准考证号。

4.作答非选择题, 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作答, 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第三题2分)1.下列词语中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原创】A、由是观之, 我们是中国共产党执政, 各民主党派参政, 没有反对党, 不是三权鼎(dǐn)立、多党轮流做庄。

B.四百年来, 有不少“匹夫”, 把“天下兴(xìng)亡, 匹夫有责”奉为座右铭, 俨然把“天下兴亡”的责任放在自己肩膀上, 人人自以为是“天下兴亡”的负责人。

C.几千年间, 汉字的形体发生过甲、金、篆、隶、楷、草等字体的变化, 在笔画的选择、结构的调整、繁简的变异上经过了不断的探索实践, 在时代的演变中, 创造了书法艺术。

D.几千年中国的文字, 都是统一的。

这首先要归功象形字, 音义可以分开, 虽然中国人都说方言, 方言之间, 很多都风马牛不相及, 但不耽误用同一种文字勾通。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 完成2-3题。

我们看五七言的区分, 虽只在每句相差两个字上, 但造成的节奏感和韵调感却很不一样。

五言字少, 念起来有一种安详缓和的气度, 近乎平时说话的语调。

七言音促, 上口时会给人以发扬蹈厉的感觉, 类似于朗诵或歌唱表演的声腔。

试读“杜陵有布衣, 老大意转拙, 许身一何愚, 窃比稷与契”(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或者像“暮投石壕村, 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 老妇出门看”(杜甫《石壕吏》)这样的句子, 无论叙事还是抒情, 口气何等自然平实, 不带任何拖腔。

但如“少陵野老吞声哭, 春日潜行曲江曲, 江头宫殿锁千门, 细柳新蒲为谁绿”(杜甫《哀江头》), 以至于“中兴诸将收山东, 捷书夜报清昼同, 河广传闻一苇过, 胡危命在破竹中”(杜甫《洗兵马》), 则不管是悲慨还是喜颂, 是仄脚还是平收, 念起来都有一种异乎寻常说话的调门, 抑扬抗坠, 铿锵成韵。

2018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8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8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忘言得意”是玄学在认识方法上提出的一个主要观点,也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思维方式之一。

玄学大家王弼在《老子指略》里说;“夫欲定物之本者,则虽近必自远以证其始。

夫欲明物之所由者,则虽显而必自幽以叙其本。

”这里的“本”“始”即他所谓无形无象、无称无名的“道”。

郭象也同样强调,欲求圣人之道,不应停留在有形之“迹”上,而应当进而把握其“无迹”之“所以迹”。

因此,“忘言得意”的实质,就是认识事物不要停留在迹象上,而要深入内部去把握其根本。

就这方面而言,“忘言得意”反映了人们深化对宇宙、社会认识的要求。

对于“得意”,王弼认为要通过言象获得,而郭象不仅仅讲“寄言以出意”,还更多地强调通过“超言绝象”的“冥合”去获得。

无论哪一种,都强调要充分发挥认识主体的能动作用,而“得意”之深浅,又与认识主体的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

就此而言,这种认识方法包含了由外而内、由内而外、得之于外、证之干内、内外合一、主客通明的过程。

这也正是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方法中的一些最重要的特点。

“忘言得意”论不仅在中国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上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的创作论,尤其是欣赏论也有着巨大的影响。

中国人最注重得意于言外,喜欢那些“意犹未尽”“韵昧无穷”的文学艺术作品。

对于只能就眼前呈现的形象来评论文学艺术的人,则认为他根本不够一个真正欣赏者的资格。

苏轼就在一首论画诗中写道:“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

”中国这种传统的欣赏论,给文学艺术欣赏者带来了极大的自由。

同一对象,不同的欣赏者从不同角度、以不同心情去欣赏,往往各有所得。

即使是同一欣赏者,在不同的环境和心情下,对同一欣赏对象也往往有不同的体会。

欣赏者可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以至可以完全离开创作者的原意,体会出另一种新意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中山狼卷”试题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现在世界上汉文化正热,但是西方人普遍认为汉语难学,包括华人后代。

尤其语法这块,目前的汉语语法实际上是通过西学框架加大量特殊句式来描述的,没有一个本质贴切的原理可以指导实践。

这些都促使我们去深入思考:汉语有没有自己土生土长的语法?汉语的口语和书面语是什么样的关系?孟昭连教授的《之乎者也非口语论》给了我们极大的启示,他描述了文言文形成、成熟的整个过程,揭示了文言文不是口语的简单记录,更从文言文法重要方面的“辞”说清了文言文区别于口语的具体方式,也就为我们解构文言、读懂古文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途径。

“之乎者也非口语”结论虽小,但折射了语言、文字、文学、历史文明等方方面面,书中详尽的考证展示了独到的见解和合理的推论,虽有个别值得商榷之处,但仍是引人深思。

孟教授在书中阐述的主线之一是传统文字“意内而言外”的概念,以及作为具体体现的“之乎者也”之类“辞”的运用。

语言和文字的作用都是要表达“意”,但是文字和语言特点不同,有很多场景下的对话不仅仅有吐字发音,更有声音的长短徐疾、停顿等以体现出的当事人心态、话外之音、逻辑意向,等等,文字记录时不仅要记下具体声音所对应的字,还要加进去“辞”来足意,“之乎者也”就是典型的“辞”,是口语中没有但文字里面非常必要的部分。

到了清末民初时期,文言区别于口语的理念在“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的西方语言学观点冲击下渐渐模糊,尤其是《马氏文通》出版后,一系列混淆概念的虚实字分类,颠覆了人们对传统文字的认识,并一直延续到现代汉语的研究中。

孟教授在书中详尽剖析了马氏对后人的误导。

孟教授还提出了一个问题:既然古代文章、文法这么发达,为什么没有产生像西方那样发达的语法学?也就是说,我们现今的汉语语法研究,是不是在填补古人的空白?这是发人深思的问题,其回答促使我们更好地审视语言实践的方方面面,包括上溯汉语的渊源、发现汉语本质,甚至汉语应该教什么和怎么教,等等。

孟教授的这本书破开了“西学中用”造成的百年误区,剥离着西学强加给汉语的框框。

更重要的是,我们去哪里寻找华文的根?去哪里寻找汉语的本质?孟教授给我们做了示范,那就是,在传统语言文字中找,在古典文学中找,这一切巨大的财富,是汉语乃至华夏文化回归的希望所在。

(摘编自子明《跳出西学框框回归汉语本质——评孟昭连教授〈之乎者也非口语论〉》)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由西学框架并结合特殊句式所描述的当下汉语语法,不是土生土长出来的,因为缺少本质贴切的原理,所以不能指导实践。

B.“之乎者也非口语论”结论虽小,但涉猎极广,全书既有独到见解,引人深思,又能指导实践,提供途径,值得全面学习。

C.与“语言”不同的是,文字除了记下应有的字外,还要加上各种“辞”,以弥补文字因脱离具体场景对话而导致的诸多不足。

D.文章和文法即使很发达,也未必能使语法学很发达,孟昭连教授对此提出的问题,我们可以从语言实践方面找到答案。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从“汉文化”这一热点现象引出评论的著作,评论背景交代得自然而巧妙,其目的在于把书推送给读者。

B.文章重点评论了《之乎者也非口语论》这本书的实用价值、主要观点和文化意义,内容精要,层次清晰。

C.文章提到《马氏文通》,彰显了《之乎者也非口语论》一书的传统汉语研究立场,突出该书见解的独到。

D.本文在摘引原书许多观点外,作者还加入很多自己的评价,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书评的思想性和学术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为了把文章写好,中国古人在书面表达中应该很讲究修“辞”,而一般的口语表达,则不讲究修“辞”。

B.《马氏文通》应该是在“西学中用”背景下,诞生的一部关于汉语语法的著作,在今天已缺乏学术价值。

C.在孟昭连教授看来,现今的汉语语法研究,其实并没有填补古人的空白,是西学强加给汉语的框框。

D.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各阶段的教育应该加大文言文经典篇目学习,积极传播古代优秀文学作品。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老锅刘学刚①一口老锅,是故乡阅历深厚的眼睛。

灶台熏染成锅底一样的颜色,它依然黑亮如初。

②父亲常常说,一口锅,一只脚踏进去,拿东西敲打锅沿,那脚底麻麻的,便是好锅。

现在想来,老锅莫非是故乡的根?锅在灶台上一蹲,整个村庄便不再迁徙而从此敦实沉稳。

③锅的肚量很大,锅是见过大世面的。

在锅眼里,你不过是一粒谷子。

传说锅早年热血沸腾气可吞天,就在他飘飘欲仙之时,突然被抛进一个冰冷的模具里,极像一脸喜气的乡亲,准备迎娶小麦做新娘时,却迎来了一场连阴雨。

大喜大悲过,大热大冷着,一口老锅的经历,肯定会让一个饱经沧桑的人吃惊。

所以,再冰冷的年月,往锅里一煮,就化开了;再生硬的日子,往锅里一放,就绵软了。

在岁月中游走的一口锅,看起来更像一个月下荷锄归的庄稼汉,脸色黝黑黝黑的,宽阔的肩膀能扛起一座大山。

④我们是一些空空的粗瓷碗,除了一次次让锅底朝天,我们不知道还干了些啥事。

我们用胃消化掉青青的菜白白的馍,却用心理解不了一口老锅。

如同吵着闹着上山看桃花的孩子,缤纷抢了眼,馨香夺了魄,谁会驻足过冬的铁褐色枝条?然而,锅并不在乎这些。

即使遭遇冷落,只要锅底一把火,锅上一块肥肉片,便褪尽铁锈焕发了青春。

说来就这么简单,锅最怕清闲,烟熏火燎着,最持久耐用。

“闲着,能闲出一身的病来!”年事已高极少稼穑的父亲昨天还这样说过。

⑤一处宅子,可以没有五禽六畜,可以没有五颜六色,但不能没有一口锅。

有口锅往灶上一放,生活就开始了。

锅底的灰烬越积越厚,屋顶的炊烟越飘越高。

在灰烬和炊烟之间,一口锅用它的博大和深沉,直观地表达着生活的圆满。

毁掉宅子的办法只有一个,当掀去老锅的时候,灶台像深深塌陷下去的眼窝,没了精气神的宅子一夜变老,说不定哪一阵风就能把它带走。

在故乡,浓烟,不叫做烟,而叫温暖;热气,便也不是气体,是魂魄。

⑥我偏执地断定,无上美味在民间。

故乡的黄昏是静谧的,一声悠长的牛哞,使时光变得更加飘忽而缓慢。

锅如佛,端坐在火的莲花之上,灶里飞出几颗火星,溅成西天的霞光。

院里的鸡们总是那么不紧不慢地刨食,石磨下敞着的巢口,是深情的眼睛。

站在屋檐下的镰刀,手搭凉棚,眺望田野,镰把平滑细致,被汗珠打磨得均衡合手,那种形状叫完美。

乡村此时独有的气息,任谁闻过一回也忘不了。

刺鼻的牛粪和呛眼的灶烟相纠缠,干草的味道和热炕上的馊臭相交织。

井里新汲的水,无色也无味,倒在锅里一烧,就有了一丝丝甘甜。

这种气息不可言传,它是酵母,揉和着每一个贫瘠的日子,放在锅里一蒸,便是饱满灿烂的白面馍馍。

这白馍,嚼在口里,全身没有一处毛孔不熨帖;咽到肚里,就是无边无际的舒坦。

⑦然而,老锅离我们越来越远。

我们的家园,被种上了茂密的钢筋水泥。

柴火垛越来越少,煤气灶越来越多。

高压锅电饭煲们很是矫情,它们志得意满的神态,让我们一天天失去味觉,我们早年骨子里沉淀的铁质,说不定哪天就和臭汗一起挥发得一干二净。

⑧一口老锅,早晨煮热一轮太阳,晚上烧开一瓢瓢月光。

熬冬为夏,蒸春为秋,一口遍尝世间炎凉的老锅,是我们一生的念想和依靠。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第三段赋予锅以人的动作和情感,不仅形象地揭示了锅沉稳、朴实等品性,也为后面的情感抒发奠定了基础。

B.父亲说的“闲着,能闲出一身的病来”这句话,正好反映了锅怕清闲的特点,同时也暗指年事已高的父亲不得不清闲的生活处境。

C.文章用“溅成西天的霞光”来比喻锅在火中烧时灶台飞出火星这一情景,生动地写出了锅的博大和深沉,表达着生活的圆满。

D.有锅在,便有生活在,在强烈的怀念与抒情下,作者表现出了复杂的情感,既有追忆,也有惋惜,但主体情感色彩是明亮的。

5.作者在第六段写牛的哞叫、鸡的刨食、镰刀等在内容安排上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

(5分)6.如何理解文章结尾“一口遍尝世间炎凉的老锅,是我们一生的念想和依靠”这句话的深刻含义?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

(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朱显谟生长在上海农村,早早体验稼穑之苦,看到古老耕作方法的艰苦和收获甚微的悲凉,萌发了长大后改变农业落后状况的念头,立志当一名科学农民。

于是他在大学选择了土壤肥料专业。

1940年大学毕业后,朱显谟考入重庆北碚中央地质调查所,随指导老师侯光炯开展土壤调查工作。

侯先生提醒,做土壤调查工作必须做到“四到一问”,即:走到、摸到、看到、访问到和最后问一个“为什么”。

朱显谟凡事都要探个究竟。

前苏联土壤学家威廉斯提出的成土过程与风化过程同时同地进行的理论,曾是指导中国学者进行土壤发生学研究的理论基础,但朱显谟对它不迷信,而是在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过程中发现该理论仅适于块状岩体上进行的与陆生生物进化相一致的原始成土阶段。

1959年,为了国家建设大西北的需要,朱显谟毅然告别工作条件优越的南京,举家来到地处西北农村的中科院西北生物土壤研究所。

在黄土高原工作的50多年中,朱显谟实地考察了黄土高原的沟沟坎坎20多遍,三次跨越昆仑,两度入疆。

他积40余年黄土高原土壤科学研究成果和结合群众的实践经验,于80年代初提出“黄土高原国土整治28字方略”。

其内容是:全部降水就地入渗拦蓄,米粮下川上塬、林果下沟上岔、草灌上坡下坬。

“目前,经过国家实施退耕还林等工程,黄土高原基本变绿,黄河流失土壤泥沙由13亿吨减少为3亿多吨。

”朱显谟的学生吴普特说。

(摘编自《102岁朱显谟院士逝世:为“黄河清”奉献半个多世纪》,2017年10月12日凤凰网)(摘编自朱显谟《再论黄土高原国土整治“28字方略”》)材料三:为落实中央“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的目标,时任国务院总理亲自视察陕北,提出退耕还林的措施。

朱先生抑制不住自己的激动,给总理上书表达激动之情,也进一步从科研角度为国家宏观决策提出了有参考价值的建议。

(摘编自张晴《朱显谟院士和“28字方略”》)材料四:为构建大生态格局,河南省民权县提出建设“黄河故道生态走廊”,当地政府构筑起防风固沙、涵养水源、改良土壤的林带生态屏障,呵护着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和农田免受风沙的侵袭。

还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平原绿化等生态工程建设。

(摘编自《黄河故道起绿洲》,2018年5月2日《光明日报》)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朱显谟跟随侯光炯研究和调查土壤情况,这让他领悟到了实地研究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