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碳合金相图全面分析
铁碳合金的结构和其相图

包晶—匀晶反应全部转变为
。到4点,由 中析出 。
Ⅲ
A
H
B
J
G S
P
+Fe3C
到5点, 成份沿GS线变到S点, 发生共析反应转变为珠光体。 温度继续下降, 中析出Fe3CⅢ,因为与共析Fe3C结合, 且 量少, 忽视不计。
工程技术学院
亚共析钢旳结晶过程
莱氏体
工程技术学院
PSK:共析线
S ⇄FP+ Fe3C
共析转变旳产物是 与
Fe3C旳机械混合物,称 作珠光体,用P表达。
L+δ
δ+
L+
+
L+ Fe3C + Fe3C
F+ Fe3C
珠光体
➢ 珠光体旳组织特点是两
相呈片层相间分布,性能 介于两相之间。 PSK线 又称A1线 。
工程技术学院
⑶ 其他相线 ✓ GS,GP— ⇄ 固溶体
➢⒈ 组元:Fe、 Fe3C ➢⒉ 相
➢⑴ 铁素体:
➢ 碳在-Fe中旳固溶体称
铁素体, 用F 或 表达。 ➢ 碳在δ-Fe中旳固溶体称δ -铁素体,用δ 表达。
铁素体
➢ 都是体心立方间隙固溶体。铁素体旳溶碳能力很低,在
727℃时最大为0.0218%,室温下仅为0.0008%。
➢ 铁素体旳组织为多边形晶粒,性能与纯铁相同。
转变线, GS又称A3 线。 ✓ HN,JN—δ⇄ 固溶体转
变线。 ✓ ES—碳在 -Fe中旳固溶
线。又称Ac m线。 ✓ PQ—碳在-Fe中旳固溶
线。
工程技术学院
⒊ 相区
⑴ 五个单相区:
铁碳合金相图分析

1点以上
1~2点
2~3点
图3-3 共析钢结晶过程示意图
3点~室温
共析钢的室温组织全部为P,呈层片状,其室温下的显微组织如图3-4 所示。
图3-4 共析钢室温下的显微组织
(二)亚共析钢的结晶过程 图 3-2 中的合金Ⅱ为 wC 0.45% 的亚共析钢,其结晶过程如图 3-5 所示。
1点以上
1~2点
A3 线 合金冷却时从奥氏体中开始析出铁素体的析出线
三、铁碳合金的结晶过程
图3-2 简化后的Fe-Fe3C相图
根据碳的质量分数和室温显微组织不同,铁碳合金可以分为工业纯 铁、钢和白口铸铁三大类,具体如下。
(一)共析钢的结晶过程 在图 3-2 中,合金Ⅰ为 wC 0.77% 的共析钢,其结晶过程如图 3-3 所示。
图3-12 亚共晶白口铸铁室温下的显微组织
(六)过共晶白口铸铁的结晶过程 图 3-2 中的合金Ⅵ为 wC 5.0% 的过共晶白口铸铁,其结晶过程如图 3-13
所示。
1点以上
1~2点
2~3点
图3-13 过共晶白口铸铁的结晶示意图
3点~室温
过共晶白口铸铁室温下的显微组织如图 3-14 所示,图中白色条状为 Fe3CⅠ , 黑白 相间的 基 体 为 Ld′ 。所 有过共 晶 白口 铸铁 的 室温 组织 均 为 Ld Fe3CⅠ,只是随着碳含量的增加, Fe3CⅠ量增加。
0.09
碳在 δ-Fe 中的最大溶解度
J
1 495
K
727
0.17 6.69
包晶点 LB δH
A 1495℃ J
Fe3C 的成分
符号 N P S Q
温度 T/℃ 1 394 727
727 室温
铁碳合金相图

二 相图中点的含义
1A点 纯铁的熔点;温度 1538℃,Wc=0
2G点 纯铁的同素异晶转变点; 冷却到912℃时,发生 γF→α-Fe
3Q点 600℃时,碳在αFe中的 溶度,Wc=0 0057%
二 相图中点的含义
4D点 渗碳体熔点,温度 1227℃,Wc=6 69%
5C点 共晶点;温度1148℃,Wc=4 3% 成分为C的液相,冷却到此 温度时,发生共晶反应 Lc→A+Fe3C
一 铁碳合金的分类:
按含碳量的不同;铁 碳合金的室温组织可 分为工业纯钛 钢和 白口铸铁; 其中,把 含碳量小雨0 0218% 的铁碳合金称为纯铁; 把含碳量大于 0.0218%而小于2.11% 的铁碳合金称为钢; 把含碳量大于2.11% 的铁碳合金称为铸铁。
纯铁 钢和铸铁的含碳量:
⑴ 工业纯铁组织为单相铁素体 (<0 0218% C)
一次渗碳体+ 低温莱氏体
性能特 强度 硬 C↑,强度 硬度逐 强度较高,硬度 硬度较高,塑性差,
点平衡 度低、 渐提高,有较好的 适中,具有一定 随着网状二次渗碳
状态 塑性好 塑性和韧性
的塑性和韧性 体增加,强度降低
硬度高;脆性大,几乎没有塑性
1 亚共析钢的组织的变化顺序:
亚共析钢的室温组 织由珠光体和铁素体 组成合金的组织按下 列顺序变化:
课堂练习:
1 共析钢冷却到S点时;会发生共析转变,从奥氏体中
同时析出
铁和素(体
)渗的碳混体 合物,称为(
) ; 珠光体
2、过共晶白口铸铁的室温组织是(一次渗碳体 )加( )。低温莱氏体
3、共晶白口铸铁的含碳量为( 4 3 )%
一 填空题
1、常见的金属晶体类型有 晶格、( )晶格和( )晶格三种; 2、金属的整个结晶过程包括( )、( )两个基本过程组成 。 3、根据溶质原子在溶剂晶格中所处的位置不同;固溶体分为( )和 ( )两种。 4、铁碳合金的基本组织中属于固溶体的有( )和( ),属 于金属化合物的有( ),属于混合物的有( )和莱氏体。 5、原子呈无序堆积状态的物体叫( );原子呈有序、有规则排 列的物体叫( )。一般固态金属都属于( )。 6、常温下金属的塑性变形方式主要有( )和( )两种。 7、变形一般分为( )变形和( )变形两种,不能随载荷的去除 而消失的变形称为( )变形。 8、细化晶粒的根本途径是控制结晶时的( )及( )。
铁碳合金相图分析报告

Fe3CⅢ .
工业纯铁( <0.0218%C ) 钢( 0.0218-2.11%C ) —— 亚共析钢、共析钢( 0.77%C )、过共析钢 白口铸铁( 2.11-6.69%C) —— 亚共晶白口铸铁、共晶白口铸铁、过共晶白口铸铁
L → L+A → A → P(F+Fe3C)
L → L+A → A → A+F → P+F
Mn 溶入 Fe3C → 形成合金渗碳体( Fe, Mn) 3C
2、硅
Si + FeO → S2iO + Fe (脱氧)
Si 溶入铁素体 → 固溶强化
Si<0.4% ,对性能影响不大
3、硫 钢中 S+Fe → FeS。FeS 与 Fe 形成低熔点的共晶体(
Mn <0.8% ,对性能影响不大 985℃)分布在晶界上,当钢在热
标准实用
第四章 铁碳合金
第一节 铁碳合金的相结构与性能
一、纯铁的同素异晶转变 δ-Fe→γ-Fe→α-Fe 体心 面心 体心
同素异晶转变 —— 固态下,一种元素的晶体结构 随温度发生变化的现象。
特点: ? 是形核与长大的过程(重结晶) ? 将导致体积变化(产生内应力) ? 通过热处理改变其组织、结构 → 性能 二、铁碳合金的基本相
文案大全
轮、曲轴等 。
标准实用
. 状态图中的特性点 Fe- Fe3C 相图中各点的温度、浓度及其含义
Fe-Fe3C 相图中各特性点的符号及意义
L → L+A → A → A+ Fe 3CⅡ→ P+ Fe3CⅡ
4、 共晶白口铸铁 L → Ld(A+Fe 3C) → Ld(A+Fe 3C+ Fe3CⅡ) → Ld′ (P+F3eC+ Fe3CⅡ)
(完整word版)铁碳相图分析

二、铁碳合金相图的分析Fe-Fe3C相图如图3-25所示。
可以看出,Fe-Fe3C相图由三个基本相图(包晶相图、共晶相图和共析相图)组成。
相图中有五个基本相:液相L,高温铁素体相δ,铁素体相α,奥氏体相γ和渗碳体相Fe3C。
这五个基本相构成五个单相区(其中Fe3C为一条垂线),并由此形成七个两相区:L+δ、L+γ、L+ Fe3C、δ+γ、γ+ Fe3C 、γ+α和α+ Fe3C。
图3-25 以相组成物标注的铁碳合金相图在Fe-Fe3C相图中,ABCD为液相线,AHJECF为固相线。
相图中各特征点的温度、成分及其含义如表3-2所示。
Fe- Fe3CHJB水平线(1495︒C)为包晶线,与该线成分(0.09%~0.53%C)对应的合金在该线温度下将发生包晶转变:L0.53+ δ0.09→γ0.17(式中各相的下角标为相应的含碳量),转变产物为奥氏体。
ECF水平线(1148︒C)为共晶线,与该线成分(2.11%~6.69%C)对应的合金在该线温度下将发生共晶转变:L4.3→γ2.11 + Fe3C。
转变产物为奥氏体和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称为莱氏体,用符号“Le”表示。
莱氏体的组织特点为蜂窝状,以Fe3C为基,性能硬而脆。
PSK水平线(727︒C)为共析线,与该线成分(0.0218%~6.69%C)对应的合金在该线温度下将发生共析转变:γ0.77→α0.0218 + Fe3C。
转变产物为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称为珠光体,用符号“P”表示。
珠光体的组织特点是两相呈片层相间分布,性能介于两相之间。
共析线又称为A1线。
此外,Fe- Fe3C相图中还有六条固态转变线:GS、GP为γ⇄α固溶体转变线,HN、JN为δ⇄γ固溶体转变线,例如,GS线是冷却时铁素体从奥氏体中析出开始、加热时铁素体向奥氏体转变终了的温度线。
GS线又称为A3线,JN线又称为A4线。
ES线为碳在γ-Fe中的固溶线。
在1148︒C,碳的溶解度最大,为2.11%,随温度降低,溶解度下降,到727︒C 时溶解度只有0.77%。
铁碳合金相图分析

第四章铁碳合金第一节铁碳合金的相结构与性能一、纯铁的同素异晶转变δ-Fe→γ-Fe→α-Fe体心面心体心同素异晶转变——固态下,一种元素的晶体结构随温度发生变化的现象.特点:是形核与长大的过程重结晶将导致体积变化产生内应力通过热处理改变其组织、结构→ 性能二、铁碳合金的基本相基本相定义力学性能溶碳量铁素体 F碳在α-Fe中的间隙固溶体强度,硬度低,塑性,韧性好最大%奥氏体 A碳在γ-Fe中的间隙固溶体硬度低,塑性好最大%渗碳体Fe3C Fe与C的金属化合物硬而脆800HBW,δ↑=αk=0%第二节铁碳合金相图一、相图分析两组元:Fe、 Fe3C上半部分图形二元共晶相图共晶转变:1148℃ 727℃→ + Fe3C →P + Fe3C莱氏体Ld Ld′2、下半部分图形共析相图两个基本相:F、Fe3C共析转变:727℃→ + Fe3C珠光体P二、典型合金结晶过程分类:三条重要的特性曲线① GS线---又称为A3线它是在冷却过程中由奥氏体析出铁素体的开始线或者说在加热过程中铁素体溶入奥氏体的终了线.② ES线---是碳在奥氏体中的溶解度曲线当温度低于此曲线时就要从奥氏体中析出次生渗碳体通常称之为二次渗碳体因此该曲线又是二次渗碳体的开始析出线.也叫Acm线.③ PQ线---是碳在铁素体中的溶解度曲线.铁素体中的最大溶碳量于727oC时达到最大值%.随着温度的降低铁素体中的溶碳量逐渐减少在300oC以下溶碳量小于%.因此当铁素体从727oC冷却下来时要从铁素体中析出渗碳体称之为三次渗碳体记为Fe3CⅢ.工业纯铁<%C钢——亚共析钢、共析钢%C、过共析钢白口铸铁——亚共晶白口铸铁、共晶白口铸铁、过共晶白口铸铁L → L+A → A → PF+Fe3CL → L+A → A → A+F →P+FL → L+A → A → A+ Fe3CⅡ→P+ Fe3CⅡ4、共晶白口铸铁L → LdA+Fe3C →LdA+Fe3C+ Fe3CⅡ → Ld′P+Fe3C+Fe3CⅡ5、亚共晶白口铸铁L → LdA+Fe3C + A →Ld+A+ Fe3CⅡ → Ld′+P+ Fe3CⅡ6、过共晶白口铸铁L → LdA+Fe3C + Fe3C → Ld + Fe3C→ Ld′+ Fe3C三、铁碳合金的成分、组织、性能之间的关系1、含碳量对铁碳合金平衡组织的影响2、含碳量对铁碳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四、铁碳合金相图的应用1、选材方面的应用2、在铸造、锻造和焊接方面的应用3、在热处理方面的应用第三节碳钢非合金钢碳钢是指ωc≤%,并含有少量锰、硅、磷、硫等杂质元素的铁碳合金.铁碳合金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且价格低廉,故广泛应用.一、杂质元素对碳钢性能的影响1、锰Mn + FeO → MnO + Fe 脱氧Mn+ S → MnS 炉渣去硫Mn溶入铁素体→ 固溶强化Mn溶入Fe3C → 形成合金渗碳体Fe, Mn3C Mn <%,对性能影响不大2、硅Si + FeO → SiO2 + Fe 脱氧Si溶入铁素体→ 固溶强化Si<%,对性能影响不大3、硫钢中S+Fe → FeS.FeS与Fe形成低熔点的共晶体985℃分布在晶界上,当钢在热加工1000~1200℃时,共晶体熔化,导致开裂——热脆消除热脆:Mn+ S → MnS熔点高1620℃并有一定塑性硫是一种有害元素4、磷钢中磷全部溶于铁素体,产生强烈固溶强化,低温时更加严重——冷脆磷是一种有害元素二、碳钢的分类按含碳量分:低碳钢~、中碳钢~、高碳钢~%按质量分类:普通碳钢、优质碳钢、特殊碳钢S、P含量按用途分类:碳素结构钢、碳素工具钢三、碳钢的牌号、性能和应用1、碳素结构钢GB700-88 Q195, Q215, Q235, Q255, Q275五大类,20个钢种GB700-79 A1, A2, A3, A4, A5Q235-AF表示:σs≥235Mpa,质量等级为A,沸腾钢.应用:Q195, Q215——塑性高,用于冲压件、铆钉、型钢等; Q235——强度较高,用于轴、拉杆、连杆等;Q255, Q275——强度更高,用于轧辊、主轴、吊钩等.2、优质碳素结构钢优质碳素结构钢:优质钢、高级优质钢A、特级优质钢E 牌号:08F ——冲压件;45——齿轮、连杆、轴类;65 Mn——弹簧、弹簧垫圈、轧辊等.3、碳素工具钢牌号:T8、T8A——木工工具;T10、T10A——手锯锯条、钻头、丝锥、冷冲模;T12、T12A——锉刀、绞刀、量具.4、铸钢表示方法:用力学性能表示ZG200-400σs≥200Mpa,σb≥400Mpa用化学成分表示ZG30%C用于制作形状复杂且强度和韧性要求较高的零件,如轧钢机架、缸体、制动轮、曲轴等.. 状态图中的特性点Fe- Fe3C相图中各点的温度、浓度及其含义Fe-Fe3C 相图中各特性点的符号及意义二. 状态图中的特性线Fe-C合金相图中的特性线三. 状态图中的相区在Fe-Fe3C相图中共有五个单相区、七个两相区和三个三相区.五个单相区是:ABCD以上——液相区LAHNA——δ固溶体区δα、δNJESGN——奥氏体区γ或AGPQG——铁素体区α或FDFKL——渗碳体区Fe3C或Cm两相区是:L+δ、L+γ、L+ Fe3C、δ+γ、α+γ、γ+ Fe3C和α+ Fe3C.三个三相区是:HJB线、ECF线和PSK线.1. 工业纯铁含C≤%——其显微组织为铁素体+Fe3CⅢ.2. 钢含C在~%——其特点是高温组织为单相奥氏体具有良好的塑性因而适于锻造.根据室温组织的不同钢又可分为三类:① 亚共析钢< C <%——其组织是铁素体+珠光体② 共析钢C=%——其组织为珠光体③ 过共析钢< C≤%——其组织为珠光体+渗碳体3. 铁在1538ºC结晶为δ-FeX射线结构分析表明它具有体心立方晶格.当温度继续冷却至1394ºC时δ-Fe转变为面心立方晶格的γ- Fe通常把δ-Fe←→γ- Fe的转变称为A4转变转变的平衡临界点称为A4点.当温度继续降至912ºC时面心立方晶格的γ- Fe又转变为体心立方晶格的α-Fe把γ- Fe←→α-Fe的转变称为A3转变转变的平衡临界点称为A3点.4. 三条重要的特性曲线① GS线---又称为A3线它是在冷却过程中由奥氏体析出铁素体的开始线或者说在加热过程中铁素体溶入奥氏体的终了线.② ES线---是碳在奥氏体中的溶解度曲线当温度低于此曲线时就要从奥氏体中析出次生渗碳体通常称之为二次渗碳体因此该曲线又是二次渗碳体的开始析出线.也叫Acm线.③ PQ线---是碳在铁素体中的溶解度曲线.铁素体中的最大溶碳量于727ºC时达到最大值%.随着温度的降低铁素体中的溶碳量逐渐减少在300ºC以下溶碳量小于%.因此当铁素体从727ºC冷却下来时要从铁素体中析出渗碳体称之为三次渗碳体记为Fe3CⅢ.四. 名词1. 铁素体:是碳在α-Fe中形成的固溶体常用“δ”或“F”表示.铁素体在770ºC以上具有顺磁性在770ºC以下时呈铁磁性.通常把这种磁性转变称为A2转变把磁性转变温度称为铁的居里点.碳溶于δ-Fe中形成的固溶体叫δ铁素体在1495ºC时其最大溶碳量为%.2. 顺磁性:就是在顺磁物质中分子具有固有磁矩无外磁场时由于热运动各分子磁矩的取向无规宏观上不显示磁性;在外磁场作用下各分子磁矩在一定程度上沿外场排列起来宏观上呈现磁性这种性质称为顺磁性.3. 铁磁性:就是磁性很强的物质在未磁化时宏观上不显示出磁性但在外加磁场后将会显示很强的宏观磁性.4. 奥氏体:是碳溶于γ-Fe中所形成的固溶体用“γ”或“A”表示.奥氏体只有顺磁性而不呈现铁磁性.碳在γ-Fe 中是有限溶解其最大溶解度为%1148ºC.5. 渗碳体:是铁与碳的稳定化合物Fe3C 用“C”表示.其含碳量为%.由于碳在α-Fe中的溶解度很小所以在常温下碳在铁碳合金中主要是以渗碳体的形式存在.渗碳体于低温下具有一定的铁磁性但是在230ºC以上铁磁性就消失了所以230ºC是渗碳体的磁性转变温度称为A0转变.渗碳体的熔点为1227ºC.它不能单独存在总是与铁素体混合在一起.在钢中它主要是强化相它的形态、大小及分布对钢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另外渗碳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分解形成石墨状的自由碳.即Fe3C——→3Fe+C石墨6. 珠光体:是由铁素体和渗碳体所组成的机械混合物常用“P”表示.珠光体存在于727ºC以下至室温.五. 铁碳合金相图的应用一在选材方面的应用若需要塑性、韧性高的材料应选用低碳钢含碳为~%;需要强度、塑性及韧性都较好的材料应选用中碳钢含碳为~%;当要求硬度高、耐磨性好的材料时应选用高碳钢含碳为~%.一般低碳钢和中碳钢主要用来制造机器零件或建筑结构.高碳钢主要用来制造各种工具.二在制定热加工工艺方面的应用铁碳相图总结了不同成分的合金在缓慢加热和冷却时组织转变的规律即组织随温度变化的规律这就为制定热加工及热处理工艺提供了依据.钢处于奥氏体状态时强度较低、塑性较好便于塑性变形.因此钢材在进行锻造、热轧时都要把坯料加热到奥氏体状态.各种热处理工艺与状态图也有密切的关系退火、正火、淬火温度的选择都得参考铁碳相图.六. 应用铁碳相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 铁碳相图不能说明快速加热或冷却时铁碳合金组织的变化规律.2. 可参考铁碳相图来分析快速加热或冷却的问题但还应借助于其他理论知识.3. 相图告诉我们铁碳合金可能进行的相变但不能看出相变过程所经过的时间.相图反映的是平衡的概念而不是组织的概念.铁碳相图是由极纯的铁和碳配制的合金测定的而实际的钢铁材料中还含有或有意加入许多其他元素.其中有些元素对临界点和相的成分都有很大的影响此时必须借助于三元或多元相图来分析和研究.第二部分晶体结构一. 金属键1. 金属键:金属原子依靠运动于其间的公有化的自由电子的静电作用而结合起来这种结合方式叫金属键.2. 在固态金属及合金中众多的原子依靠金属键牢固的结合在一起.二. 晶体结构1. 晶体:凡是原子或离子、分子在三维空间按一定规律呈周期性排列的固体均是晶体.液态金属的原子排列无周期规则性不为晶体.2. 晶体结构:是指晶体中原子或离子、分子、原子集团的具体排列情况也就是晶体中这些质点原子或离子、分子、原子集团在三维空间有规律的周期性的重复排列方式.3. 三种典型的金属晶体结构a. 体心立方晶格:晶胞的三个棱边长度相等三个轴间夹角均为90º构成立方体.除了在晶胞的八个角上各有一个原子外在立方体的中心还有一个原子.b. 面心立方晶格:在晶胞的八个角上各有一个原子构成立方体在立方体6个面的中心各有一个原子.c. 密排六方晶格:在晶胞的12个角上各有一个原子构成六方柱体上底面和下底面的中心各有一个原子晶胞内还有3个原子.三. 固溶体1. 固溶体:合金的组元以不同的比例相互混合混合后形成的固相的晶体结构与组成合金的某一组元的相同这种相就称为固溶体.2. 置换固溶体:是指溶质原子位于溶剂晶格的某些结点位置所形成固溶体.3. 间隙固溶体:是指溶质原子不是占据溶剂晶格的正常结点位置而是填入溶剂原子间的一些间隙中.4. 金属化合物:是合金组元间发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新相又称为中间相其晶格类型和性能均不同于任一组元一般可以用分子式大致表示其组成.除了固溶体外合金中另一类相是金属化合物.四. 金属的结晶1. 金属的结晶:金属由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固由于凝固后的固态金属通常是晶体所以又将这一转变过程称之为结晶.2. 杠杆定律的应用.在合金的结晶过程中合金中各个相的成分以及它们的相对含量都在发生着变化.为了了解相的成分及其相对含量就需要应用杠杆定律.对于二元合金两相共存时两个平衡相的成分固定不变.五. 同素异构转变当外部条件如温度和压强改变时金属内部由一种晶体结构向另一种晶体结构的转变称为多晶型转变或同素异构转变.六. 晶体的各向异性各向异性是晶体的一个重要特性是区别于非晶体的一个重要标志.晶体具有各向异性的原因是由于在不同的晶向上的原子紧密程度不同所致.原子的紧密程度不同意味着原子之间的距离不同从而导致原子之间的结合力不同使晶体在不同晶向上的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不同.第三部分元素的影响1. 锰和硅的影响:锰和硅是炼钢过程中必须加入的脱氧剂用以去除溶于钢液中的氧.它还可以把钢液中的F eO还原成铁并生成MnO和SiO2.脱氧剂中的锰和硅总会有一部分溶于钢液中冷至室温后即溶于铁素体中提高铁素体的强度.锰对钢的机械性能有良好的影响它能提高钢的强度和硬度当含锰量低于%时可以稍微提高或不降低钢的塑性和韧性.碳钢中的含硅量一般小于%它也是钢中的有益元素.硅溶于铁素体后有很强的固溶强化作用显著的提高了钢的强度和硬度但含量较高时将使钢的塑性和韧性下降.2. 硫的影响:硫是钢中的有害元素.硫只能溶于钢液中在固态中几乎不能溶解而是以FeS夹杂的形式存在于固态钢中.硫的最大危害是引起钢在热加工时开裂这种现象称为热脆.防止热脆的方法是往钢中加入适量的锰形成MnS可以避免产生热脆.硫能提高钢的切削加工性能.在易切削钢中含硫量通常为%~%同时含锰量为%~%.3. 磷的影响:一般来说磷是有害的杂质元素.无论是高温还是低温磷在铁中具有较大的溶解度所以钢中的磷都固溶于铁中.磷具有很强的固溶强化作用它使钢的强度、硬度显著提高但剧烈地降低钢的韧性尤其是低温韧性称为冷脆磷的有害影响主要就在于此.4. 氮的影响:一般认为钢中的氮是有害元素但是氮作为钢中合金元素的应用已日益受到重视.5. 氢的影响:氢对钢的危害是很大的.一是引起氢脆.二是导致钢材内部产生大量细微裂纹缺陷——白点在钢材纵断面上呈光滑的银白色的斑点在酸洗后的横断面上则成较多的发丝壮裂纹.存在白点时钢材的延伸率显著下降尤其是断面收缩率和冲击韧性降低的更多有时可接近于零值.因此具有白点的钢是不能用的.6. 氧及其它非金属夹杂物的影响:氧在钢中的溶解度非常小几乎全部以氧化物夹杂的形式存在于钢中如FeO、AL2O3、SiO2、MnO、CaO、MgO等.除此之外钢中往往存在FeS、MnS、硅酸盐、氮化物及磷化物等.这些非金属夹杂物破坏了钢的基体的连续性在静载荷和动载荷的作用下往往成为裂纹的起点.它们的性质、大小、数量及分布状态不同程度地影响着钢的各种性能尤其是对钢的塑性、韧性、疲劳强度和抗腐蚀性能等危害很大.因此对非金属夹杂物应严加控制.第四部分热处理一. 热处理的作用1. 热处理:是将钢在固态下加热到预定的温度保温一定的时间然后以预定的方式冷却下来的一种热加工工艺.钢中组织转变的规律是热处理的理论基础称为热处理原理.热处理原理包括钢的加热转变、珠光体转变、马氏体转变、贝氏体转变和回火转变.在临界温度以下处于不稳定状态的奥氏体称为过冷奥氏体.钢在加热和冷却时临界温度的意义如下:Ac1——加热时珠光体向奥氏体转变的开始温度;Ar1——冷却时奥氏体向珠光体转变的开始温度;Ac3——加热时先共析铁素体全部转变为奥氏体的终了温度;Ar3——冷却时奥氏体开始析出先共析铁素体的温度;Accm——加热时二次渗碳体全部溶入奥氏体的终了温度;Arcm——冷却时奥氏体开始析出二次渗碳体的温度.通常把加热时的临界温度加注下标“C”而把冷却时的临界温度加注下标“r”.2. 珠光体转变——是过冷奥氏体在临界温度A1以下比较高的温度范围内进行的转变.珠光体转变是单相奥氏体分解为铁素体和渗碳体两个新相的机械混合物的相变过程因此珠光体转变必然发生碳的重新分布和铁的晶格改组.由于相变在较高温度下发生铁、碳原子都能进行扩散所以珠光体转变是典型的扩散型相变.无论珠光体、索氏体还是屈氏体都属于珠光体类型的组织.它们的本质是相同的都是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的片层相间的机械混合物.它们之间的差别只是片层间距的大小不同而已.珠光体的片层间距:450~150 nm形成于A1~650℃温度范围内.索氏体的片层间距:150~80nm形成于650~600℃温度范围内.屈氏体的片层间距:80~30nm形成于600~550℃温度范围内.3. 马氏体转变——是指钢从奥氏体化状态快速冷却抑制其扩散性分解在较低温度下低于Ms点发生的转变.马氏体转变属于低温转变.钢中马氏体是碳在α-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具有很高的强度和硬度.由于马氏体转变发生在较低温度下此时铁原子和碳原子都不能进行扩散马氏体转变过程中的Fe的晶格改组是通过切变方式完成的因此马氏体转变是典型的非扩散型相变.二. 热处理工艺1. 退火和正火:将金属及其合金加热保温和冷却使其组织结构达到或接近平衡状态的热处理工艺称为退火或回火.A. 低温退火去应力退火:是指钢材及各类合金为消除内应力而施行的退火.加热温度< A1 碳钢及低合金钢550~650℃高合金工具钢600~750℃B. 再结晶退火:加热温度> Tr Tr+150~250℃C. 扩散退火:是指为了改善和消除在冶金过程中形成的成分不均匀性而实行的退火.1 通过扩散退火可以使在高温下固溶于钢中的有害气体主要是氢脱溶析出这时称为脱氢退火.2 均匀化退火的任务在于消除枝晶成分偏析改善某些可以溶入固溶体夹杂物如硫化物的状态从而使钢的组织与性能趋与均一.扩散退火的加热温度> Ac3 Acm 在固相线以下高温加热同时也要考虑不使奥氏体晶粒过于长大.碳钢1100~1200℃D. 完全退火:是指将充分奥氏体化的钢缓慢冷却而完成重结晶过程的退火.加热温度 Ac3+30~50℃E. 等温退火:是指将奥氏体用较快的速度冷却到临界点以下较高温度范围进行珠光体等温转变的退火. 加热温度 Ac3~Ac12. 正火:是指将碳合金加热到临界点Ac3以上适当温度并保持一定时间然后在空气中冷却的工艺方法.过共析钢正火后可消除网状碳化物而低碳钢正火后将显著改善钢的切削加工性.所有的钢铁材料通过正火均可使锻件过热晶粒细化和消除内应力.正火比退火的冷却速度快正火后的组织比退火后的组织细.3. 淬火与回火1. 淬火:是指将钢通过加热、保温和大于临界淬火速度Vc的冷却是过冷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的工艺方法.2. 钢的淬透性:就是钢在淬火时能够获得马氏体的能力它是钢材本身固有的一个属性.3. 当淬火应力在工件内超过材料的强度极限时在应力集中处将导致开裂.4. 回火:本质上是淬火马氏体分解以及碳化物析出、聚集长大的过程.它与淬火不同点是由非平衡态向平衡态稳定态的转变.4. 化学热处理:是将工件放在一定的活性介质中加热使非金属或金属元素扩散到工件表层中、改变表面化学成分的热处理工艺.如:渗入碳、氮、硼、钒、铌、铬、硅等元素第五部分宏观检验一. 宏观检验主要可分为低倍组织及缺陷酸蚀检验、断口检验、硫印检验等.二. 酸蚀试验在宏观检验领域中酸蚀检验是最常用的检验金属材料缺陷、评定钢铁产品质量的方法.如果一批钢材在酸蚀中显示出不允许存在的缺陷或超过允许程度的缺陷时其它检验可不必进行.1. 酸蚀试验:是用酸蚀方法来显示金属或合金的不均匀性.1 热酸浸蚀实验方法2 冷酸浸蚀实验方法3 电解腐蚀实验方法2. 酸蚀试验所检验的常见组织和缺陷A:偏析:是钢中化学成分不均匀现象的总称.在酸蚀面上偏析若是易蚀物质和气体夹杂物析集的结果将呈现出颜色深暗、形状不规则而略凹陷、底部平坦的斑点;若是抗蚀性较强元素析集的结果则呈颜色浅淡、形状不规则、比较光滑微凸的斑点.根据偏析的位置和形状可分为中心偏析、锭型偏析或称方框偏析、点状偏析、白斑和树枝状组织.中心偏析:出现在试面中心部位形状不规则的深暗色斑点.锭型偏析:具有原钢锭横截面形状的、集中在一条宽窄不同的闭合带上的深暗色斑点.B. 疏松:这种缺陷是钢凝固过程中由于晶间部分低熔点物最后凝固收缩和放出气体而产生的孔隙.在横向酸蚀面上这种孔隙一般呈不规则多边形、底部尖狭的凹坑这种凹坑多出现在偏析斑点之内.根据疏松分布的情况可分为中心疏松和一般疏松.C. 夹杂:宏观夹杂可分为外来金属、外来非金属和翻皮三大类.D. 缩孔:由于最后凝固的钢液凝固收缩后得不到填充而遗留下来的宏观孔穴.E. 气泡:由于钢锭浇注凝固过程中所产生和放出气体所造成的.一般可分为皮下气泡和内部气泡两类.a. 皮下气泡: 由于浇注时钢锭模涂料中的水分和钢液发生作用而产生的气体.b. 内部气泡:又可分为蜂窝气泡和针孔气泡.蜂窝气泡是由于钢液去气不良所导致一般为不允许存在的缺陷存在钢坯内部在试面上较易浸蚀象排列有规律的点状偏析但颜色更深暗些;针孔是因为较深的皮下气泡在锻轧过程中未焊合而被延伸成细管状在横试面上呈孤立的针状小孔.白点:也称发裂是由于氢气脱溶析集到疏松孔中产生巨大压力和钢相变时所产生的局部内应力联合造成的细小裂缝.在横试面上呈细短裂缝三. 硫印检验是一种定性检验是用来直接检验硫元素并间接检验其它元素在钢中偏析或分布情况的操作.硫印检验时先用5~10%的稀硫酸水溶液浸泡相纸5分钟左右后取出去除多余的硫酸溶液把湿润的相纸感光面贴到受检表面上应确保相纸与试样面的紧密接触不能发生任何滑动排除相纸与试样面的气泡和液滴.其化学反应大致为:MnS+H2SO4→MnSO4+H2S↑FeS+H2SO4→FeSO4+H2S↑H2S+2AgBr→2HBr+Ag2S↓几秒到几分钟后将从试面上揭下的相纸在水中冲洗约10分钟然后放入定影液中定影10分钟以上取出后在流动水中冲洗30分钟以上干燥后既成.四. 断口检验1. 脆性断口:通常工程上把没有明显塑性变形的断裂统称为脆性断裂发生脆性断裂的断口为脆性断口.脆性断口也称晶状断口是指出现大量晶界破坏的耀眼光泽断口断口中晶状区的面积与断口原始横截面积的百分比则是脆性断面率也称晶状断面率.2. 结晶状断口:此种断口具有强烈的金属光泽有明显的结晶颗粒断面平齐而呈银灰色.是一种正常的断口.属于脆性断口.3. 纤维状断口:这种断口呈无光泽和无结晶颗粒的均匀组织.通常在断口的边缘有明显的塑性变形.一般情况下是允许存在的.属于韧性断口.4. 瓷状断口:是一种类似瓷碎片的断口呈亮灰色、致密、有绸缎的光泽和柔和感.是一种正常的断口.5. 台状断口:这种断口出现在纵向断面上呈比基体颜色略浅、变形能力稍差、宽窄不同、较为平坦的片状平台状.多分布在偏析内.6. 撕痕状断口:这种断口出现在纵向断面上沿热加工方向呈灰白色、变形能力差致密而光滑的条带.7. 层状断口:这种断口出现在纵向断面上呈劈裂的朽木状或高低不平的、无金属光泽的、层次起伏的条带条带中伴有白亮或灰色线条.8. 缩孔残余断口:出现在纵向断口的轴心区是非结晶状条带或疏松区有时伴有非金属夹杂物或夹杂沿条带常带有氧化色.9. 石状断口:在断口表面呈现粗大而凹凸不平的沿晶界断裂的粗晶颜色暗灰而无金属光泽象有棱角的沙石颗粒堆砌在一起.。
铁碳合金的相图的最全详细讲解

A金属
B金属
熔点
高
低
合金1
100%
0%
合金2
90%
10%
合金3
80%
20%
……..
……..
…….
合金9
20%
80%
合金10
10%
90%
合金11
0%
100%
相图的建立
热 分 析 法
B 温度
A
时间
温度
A
温度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
温度
ab : 液相线
01
A
温度
02
L + S
L
03
S
ab : 固相线
Fe - Fe3C 相图的应用
制定热加工工艺方面的应用
一.选择材料方面的应用
分析零件的工作条件, 根据铁碳合金 成分、组织、性能之间的变化规律进 行选择材料。
根据铁碳合金成分、组织、性能之间 的变化规律 , 确定选定材料的工作范 围。
二.制定热加工工艺方面的应用
本章小结
三种典型的金属晶体结构 晶体缺陷:点、线、面 过冷度、结晶过程 晶粒大小对金属性能的影响、细化晶粒的方法 同素异构 合金的相结构、固溶强化 铁碳合金的基本组织、铁碳合金相图
奥氏体
⑵ 奥氏体: 碳在 -Fe中的固溶体称奥氏体。用A或 表示。 是面心立方晶格的间隙固溶体。溶碳能力比铁素体大,1148℃时最大为2.11%。727 ℃时为0.77%
奥氏体组织金相图
Fe3C是一个亚稳相,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分解:Fe3C→3Fe+C(石墨), 该反应对铸铁有重要意义。 由于碳在-Fe中的溶解度很小,因而常温下碳在铁碳合金中主要以Fe3C或石墨的形式存在。
铁碳合金相图讲解

海洋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
刘LO伯G洋O
纯铁
屈服强度(σ0.2):100~170MPa
抗拉强度(σb):180~270MPa
伸长率(δ):30%~50%
纯 铁
断面收缩率(ψ);70%~80%
的 冷
冲击韧度(αK);160~200J/cm2
却
硬度HBS:50~80
该类钢兼有奥氏体和铁素体不锈钢的特点。其中双相 不锈钢的耐孔蚀性能、耐腐蚀性能优于超低碳合金钢 (316L)
与铁素体相比,塑性、韧性更高,无室温脆性,耐晶 间腐蚀性能和焊接性能均显著提高,导热系数高,具 有超塑性等特点。
与奥氏体不锈钢相比,强度高且耐晶间腐蚀和耐氯化 物应力腐蚀有明显提高。具有优良的耐孔蚀性能。
含碳量少,铁素体多,塑性好,所以塑性直线下降。 综上所述,T12钢的硬度最高,45钢的硬度最低;T12
的塑性最差,45钢塑性最好;T8钢均居中,而T8钢的 强度最高。
绑轧物件一般用铁丝(镀锌低碳钢丝),而起重机吊重物却 用钢丝绳(用 60、65、70、75 等钢制成)
绑轧物件的性能要求有很好的韧性,因此选 用低碳钢有很好的塑韧性,镀锌低碳钢丝;
珠光体性能:力学性能介于铁素体与渗碳体之间,强度较 高,硬度适中,塑性和韧性较好。
重要固态转变线
GS线:GS线又称A3线,冷却 时,γ析出α的开始线,或加热 时α全部溶入γ的终了线。
ES线:碳在γ中的固溶度曲线 。 常 称 Acm 线 。 当 温 度 低 于 此 线,γ将析出Fe3C、即二次渗 碳体Fe3CⅡ,从液相中经CD线 析出一次渗碳体Fe3CⅠ 。
对于铁碳合金来说,由于包晶反应温度高,碳原子的扩散较 快,所以包晶偏析并不严重。但对于高合金钢来说,合金元 素的扩散较慢,就可能造成严重的包晶偏析。
铁碳相图分析

铁碳合金相图从某种意义上讲,铁碳合金相图是研究铁碳合金的工具,是研究碳钢和铸铁成分、温度、组织和性能之间关系的理论基础,也是制定各种热加工工艺的依据。
一、铁碳合金中的基本相铁碳合金相图实际上是Fe-Fe3C相图,铁碳合金的基本组元也应该是纯铁和Fe3C。
铁存在着同素异晶转变,即在固态下有不同的结构。
不同结构的铁与碳可以形成不同的固溶体,Fe—Fe3C 相图上的固溶体都是间隙固溶体。
由于α-Fe和γ-Fe晶格中的孔隙特点不同,因而两者的溶碳能力也不同。
1,铁素体(ferrite)铁素体是碳在α-Fe中的间隙固溶体,用符号"F"(或α)表示,体心立方晶格;虽然BCC的间隙总体积较大,但单个间隙体积较小,所以它的溶碳量很小,最多只有0.0218%(727℃时),室温时几乎为0,因此铁素体的性能与纯铁相似,硬度低而塑性高,并有铁磁性.铁碳合金中的基本相铁素体的力学性能特点是塑性,韧性好,而强度,硬度低.δ=30%~50%,AKU=128~160J σb=180~280MPa,50~80HBS.铁碳合金中的基本相铁素体的显微组织与纯铁相同,用4%硝酸酒精溶液浸蚀后,在显微镜下呈现明亮的多边形等轴晶粒,在亚共析钢中铁素体呈白色块状分布,但当含碳量接近共析成分时,铁素体因量少而呈断续的网状分布在珠光体的周围.铁碳合金中的基本相2,奥氏体(Austenite )奥氏体是碳在γ-Fe中的间隙固溶体,用符号"A"(或γ)表示,面心立方晶格;虽然FCC的间隙总体积较小,但单个间隙体积较大,所以它的溶碳量较大,最多有2.11%(1148℃时),727℃时为0.77%.铁碳合金中的基本相在一般情况下, 奥氏体是一种高温组织,稳定存在的温度范围为727~1394℃,故奥氏体的硬度低,塑性较高,通常在对钢铁材料进行热变形加工,如锻造,热轧等时,都应将其加热成奥氏体状态,所谓"趁热打铁"正是这个意思.σb=400MPa,170~220HBS,δ= 40%~50%.另外奥氏体还有一个重要的性能,就是它具有顺磁性,可用于要求不受磁场的零件或部件.铁碳合金中的基本相奥氏体的组织与铁素体相似,但晶界较为平直,且常有孪晶存在.铁碳合金中的基本相3,渗碳体(Cementite)渗碳体是铁和碳形成的具有复杂结构的金属化合物,用化学分子式"Fe3C"表示.它的碳质量分数Wc=6.69%,熔点为1227℃, 质硬而脆,耐腐蚀.用4%硝酸酒精溶液浸蚀后,在显微镜下呈白色,如果用4%苦味酸溶液浸蚀,渗碳体呈暗黑色.铁碳合金中的基本相渗碳体是钢中的强化相,根据生成条件不同渗碳体有条状,网状,片状,粒状等形态,它们的大小,数量,分布对铁碳合金性能有很大影响.铁碳合金中的基本相总结:在铁碳合金中一共有三个相,即铁素体,奥氏体和渗碳体.但奥氏体一般仅存在于高温下,所以室温下所有的铁碳合金中只有两个相,就是铁素体和渗碳体.由于铁素体中的含碳量非常少,所以可以认为铁碳合金中的碳绝大部分存在于渗碳体中.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铁和碳可以形成一系列化合物,如Fe3C,Fe2C,FeC等,有实用意义并被深入研究的只是Fe-Fe3C部分,通常称其为 Fe-Fe3C相图, 此时相图的组元为Fe和Fe3C._由于实际使用的铁碳合金其含碳量多在5%以下,因此成分轴从0~6.69%.所谓的铁碳合金相图实际上就是Fe—Fe3C相图.二、铁碳合金相图分析1铁碳相图分析Fe—Fe3C相图看起平比较复杂,但它仍然是由一些基本相图组成的,我们可以将Fe—Fe3C相图分成上下两个部分来分析.1,上半部分-------共晶转变在1148℃,4.3%C的液相发生共晶转变:Lc (AE+Fe3C),转变的产物称为莱氏体,用符号Ld表示.存在于1148℃~727℃之间的莱氏体称为高温莱氏体,用符号Ld表示,组织由奥氏体和渗碳体组成;存在于727℃以下的莱氏体称为变态莱氏体或称低温莱氏体,用符号Ldˊ表示,组织由渗碳体和珠光体组成.低温莱氏体是由珠光体,Fe3CⅡ和共晶Fe3C组成的机械混合物.经4%硝酸酒精溶液浸蚀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其中珠光体呈黑色颗粒状或短棒状分布在Fe3C基体上,Fe3CⅡ和共晶Fe3C交织在一起,一般无法分辨.2,下半部分-----共析转变在727℃,0.77%的奥氏体发生共析转变:AS (F+Fe3C),转变的产物称为珠光体.共析转变与共晶转变的区别是转变物是固体而不非液体.3,相图中的一些特征点相图中应该掌握的特征点有:A,D,E,C,G(A3点),S(A1点),它们的含义一定要搞清楚.4, 铁碳相图中的特性线相图中的一些线应该掌握的线有:ECF线,PSK线(A1线),GS 线(A3线),ES线(ACM线)水平线ECF为共晶反应线.碳质量分数在2.11%~6.69%之间的铁碳合金, 在平衡结晶过程中均发生共晶反应.水平线PSK为共析反应线.碳质量分数为0.0218%~6.69%的铁碳合金, 在平衡结晶过程中均发生共析反应.PSK线亦称A1线.GS线是合金冷却时自A中开始析出F的临界温度线, 通常称A3线.ES线是碳在A中的固溶线, 通常叫做Acm线.由于在1148℃时A中溶碳量最大可达2.11%, 而在727℃时仅为0.77%, 因此碳质量分数大于0.77%的铁碳合金自1148℃冷至727℃的过程中,将从A中析出Fe3C.析出的渗碳体称为二次渗碳体(Fe3CII). A cm线亦为从A中开始析出Fe3CII的临界温度线.PQ线是碳在F中固溶线.在727℃时F中溶碳量最大可达0. 0218%, 室温时仅为0.0008%, 因此碳质量分数大于0.0008%的铁碳合金自727℃冷至室温的过程中, 将从F中析出Fe3C.析出的渗碳体称为三次渗碳体(Fe3CIII).PQ线亦为从F中开始析出Fe3 CIII的临界温度线.Fe3CIII数量极少,往往予以忽略.三、含碳量对铁碳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1.含碳量对铁碳合金平衡组织的影响按杠杆定律计算,可总结出含碳量与铁碳合金室温时的组织组成物和相组成物间的定量关系2.含碳量对机械性能的影响渗碳体含量越多,分布越均匀,材料的硬度和强度越高,塑性和韧性越低;但当渗碳体分布在晶界或作为基体存在时,则材料的塑性和韧性大为下降,且强度也随之降低。
铁碳相图分析

二、铁碳合金相图的分析Fe-Fe3C相图如图3-25所示。
可以看出,Fe-Fe3C相图由三个基本相图(包晶相图、共晶相图和共析相图)组成。
相图中有五个基本相:液相L,高温铁素体相δ,铁素体相α,奥氏体相γ和渗碳体相Fe3C。
这五个基本相构成五个单相区(其中Fe3C为一条垂线),并由此形成七个两相区:L+δ、L+γ、L+ Fe3C、δ+γ、γ+ Fe3C 、γ+α和α+ Fe3C。
图3-25 以相组成物标注的铁碳合金相图在Fe-Fe3C相图中,ABCD为液相线,AHJECF为固相线。
相图中各特征点的温度、成分及其含义如表3-2所示。
点的符号温度/℃含碳量/%说明A 1538 0 纯铁熔点B 1495 0.53 包晶反应时液相的成分C 1148 4.3 共晶点L C ⇄γE+Fe3CD 1227 6.69 渗碳体的熔点E 1148 2.11 碳在γ-Fe中的最大溶解度F 1148 6.69 渗碳体G 912 0 γ-Fe ⇄α-Fe同素异构转变点H 1495 0.09 碳在δ-Fe中的最大溶解度Fe- Fe3HJB水平线(1495︒C)为包晶线,与该线成分(0.09%~0.53%C)对应的合金在该线温度下将发生包晶转变:L0.53 + δ0.09→γ0.17(式中各相的下角标为相应的含碳量),转变产物为奥氏体。
ECF水平线(1148︒C)为共晶线,与该线成分(2.11%~6.69%C)对应的合金在该线温度下将发生共晶转变:L4.3→γ2.11 + Fe3C。
转变产物为奥氏体和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称为莱氏体,用符号“Le”表示。
莱氏体的组织特点为蜂窝状,以Fe3C为基,性能硬而脆。
PSK水平线(727︒C)为共析线,与该线成分(0.0218%~6.69%C)对应的合金在该线温度下将发生共析转变:γ0.77→α0.0218+ Fe3C。
转变产物为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称为珠光体,用符号“P”表示。
铁碳合金图及其解析

(5)共晶白口铁 ( C % = 4.3 % )结晶过程
室温组织: (低温)莱氏体 Le′ (P + Fe3CII + 共晶 Fe3C ), 500× 莱氏体 Le′的性能:硬而脆
(6)亚共晶白口铁 ( C % = 3 % )结晶过程
室温组织:
Le′+ P + Fe3CII
200×
(6)过共晶白口铁 ( C % = 3 % )结晶过程
亚共析钢
20 0.20 45 0.45 60 0.60
几种 常见 碳钢
类型
钢号 碳质量分数/%
共析钢
T8 0.80
过共析钢
T10 1.00 T12 1.20
(1)工业纯铁 ( C % ≤ 0.0218 % )结晶过程
室温组织
F + Fe3CⅢ (微量)
500×
(2)共析钢 ( C % = 0.77 % )结晶过程
(4) 三相共存点
S(共析点)(gs+ aP +Fe3C) C(共晶点)( gE+LC +Fe3C)
2 相图中的线
液相线(ACD):其上体系为液相,(结晶时液相的成分变化线)
固相线(AECF):其下为固相,(结晶时固相的成分变化线)
表示恒温转变的线: ECF线(共晶转变), PSK线(共析转变)
4.Fe3C-金属化合物 性能特点—熔点高,硬而脆,塑性、韧性几乎为零。
5.珠光体
A0.77
727℃
P
(铁素体和渗碳体的共析混合物)
或A0.77
727℃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F0.0218+Fe3C
P0.77
抗拉强度σb=770MPa
断面收缩率ψ=40%~ 60%
铁碳合金的相图的最全详细讲解

过共晶白口铁组织金相图
Fe - Fe3C 相图的应用
选择材料方面的应用
制定热加工工艺方面的应用
一.选择材料方面的应用
1. 分析零件的工作条件, 根据铁碳合金 成分、组织、性能之间的变化规律进 行选择材料。
2. 根据铁碳合金成分、组织、性能之间 的变化规律 , 确定选定材料的工作范 围。
二.制定热加工工艺方面的应用
§2-5 铁碳合金的组织与状态图
铁碳合金—碳钢和铸铁,是工业应用最广的合金。 含碳量为0.0218% ~2.11%的称钢 含碳量为 2.11%~ 6.69%的称铸铁。
铁和碳可形成一系列稳定化合物: Fe3C、 Fe2C、 FeC,都可作为 纯组元看待。
含碳量大于Fe3C成分(6.69%)时,合金太脆,已无实用价值。
共晶产物是A与Fe3C的机械混合 物,称作莱氏体, 用Le表示。为 蜂窝状, 以Fe3C为基,性能硬而 脆。
莱氏体
(二)铁碳合金的组织转变
工业纯铁 ( ingot iron )
共析钢
( eutectoid steel )
亚共析钢 ( hypoeutectoid steel )
过共析钢 ( hypereutectoid steel )
共晶白口铁 ( eutectoid white iron )
亚共晶白口铁( hypoeutectoid white iron )
过共晶白口铁( hypereutectoid white iron )
1.工业纯铁 ( Wc < 0.0218% )
工业纯铁组织金相图
2. 共析钢 ( Wc = 0.77% )
共析钢组织金相图
3.亚共析钢 ( Wc = 0.45% )
亚共析钢组织金相图
铁碳相图详解

Fe-C相图详解图1 Fe-Fe3C合金相图1、相图中的基本相及其符号表示(1)液相(L):铁碳合金在熔化温度以上形成的均匀液体。
(2)高温铁素体(δ):碳固溶在δ-Fe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呈体心立方晶格结构;因存在的温度较高,故称高温铁素体或δ固溶体,在1394℃以上存在;在1495℃时溶碳量最大,碳的质量分数为0.09%。
(3)铁素体(α/F):碳固溶在α-Fe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呈体心立方晶格结构;由于晶格间隙很小,其溶碳能力很低,常温下仅能溶解为0.0008%的碳,在727℃时最大的溶碳能力为0.02%,因此其性能几乎和纯铁相同,强度、硬度不高,但具有良好的塑性与韧性。
(4)奥氏体(γ/A):碳固溶在γ-Fe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 呈面心立方晶格结构,是钢铁的一种层片状的显微组织;由于八面体间隙较大,因此可以容纳更多的碳;奥氏体塑性很好,强度较低,具有一定韧性,不具有铁磁性。
(5)渗碳体(Fe3C):铁与碳形成的金属化合物;渗碳体的含碳量为ωc=6.67%,熔点为1227℃;其晶格为复杂的正交晶格,硬度很高,塑性、韧性几乎为零,脆性很大;在铁碳合金中有不同形态的渗碳体,其数量、形态与分布对合金的性能有直接影响:一次渗碳体(Fe3C I):液相合金冷却到液相线以下时析出的渗碳体,为块状。
共晶渗碳体(Fe3C共晶):莱氏体中的渗碳体,呈骨骼/树枝状。
二次渗碳体(Fe3C II):由奥氏体中析出的渗碳体,为网状。
共析渗碳体(Fe3C共析):珠光体中的渗碳体,呈片状。
三次渗碳体(Fe3C III):从铁素体晶界上析出,沿铁素体晶界呈断续片状/短棒状分布。
(6)珠光体(P):铁素体和渗碳体一起组成的机械混合物;力学性能介于两者之间。
(7)莱氏体(Ld/Ld’):常温下是珠光体、渗碳体和共晶渗碳体的混合物;当温度高于727℃时,莱氏体由奥氏体和渗碳体组成,用符号Ld表示;在低于727℃时,莱氏体是由珠光体和渗碳体组成,用符号Ld’表示,称为变态莱氏。
铁碳合金相图分析要点

铁碳合金相图分析要点一、铁碳合金中的基本相铁碳合金相图实际上是Fe-Fe3C相图,铁碳合金的基本组元也应该是纯铁和Fe3C。
铁存在着同素异晶转变,即在固态下有不同的结构。
不同结构的铁与碳可以形成不同的固溶体,Fe—Fe3C相图上的固溶体都是间隙固溶体。
由于α-Fe和γ-Fe晶格中的孔隙特点不同,因而两者的溶碳能力也不同。
1、铁素体(ferrite)铁素体是碳在α-Fe中的间隙固溶体,用符号"F"(或α)表示,体心立方晶格;虽然BCC的间隙总体积较大,但单个间隙体积较小,所以它的溶碳量很小,最多只有0.0218%(727℃时),室温时几乎为0,因此铁素体的性能与纯铁相似,硬度低而塑性高,并有铁磁性。
铁素体的显微组织与纯铁相同,用4%硝酸酒精溶液浸蚀后,在显微镜下呈现明亮的多边形等轴晶粒,在亚共析钢中铁素体呈白色块状分布,但当含碳量接近共析成分时,铁素体因量少而呈断续的网状分布在珠光体的周围。
2、奥氏体(Austenite )奥氏体是碳在γ-Fe中的间隙固溶体,用符号"A"(或γ)表示,面心立方晶格;虽然FCC的间隙总体积较小,但单个间隙体积较大,所以它的溶碳量较大,最多有2.11%(1148℃时),727℃时为0.77%。
在一般情况下,奥氏体是一种高温组织,稳定存在的温度范围为727~1394℃,故奥氏体的硬度低,塑性较高,通常在对钢铁材料进行热变形加工,如锻造、热轧等时,都应将其加热成奥氏体状态,所谓"趁热打铁"正是这个意思。
另外奥氏体还有一个重要的性能,就是它具有顺磁性,可用于要求不受磁场的零件或部件。
奥氏体的组织与铁素体相似,但晶界较为平直,且常有孪晶存在。
3、渗碳体(Cementite)渗碳体是铁和碳形成的具有复杂结构的金属化合物,用化学分子式"Fe3C"表示.,它的碳质量分数Wc=6.69%,熔点为1227℃。
铁碳合金相图图文解析

铁碳合金相图图文解析一、铁碳图相简介:Fe-C合金相图实际上是Fe-Fe3C相图,铁碳合金的基本组元也应该是纯铁和Fe3C。
铁碳合金相图是研究铁碳合金的工具,是研究碳钢和铸铁成分、温度、组织和性能之间关系的理论基础,也是制定各种热加工工艺的依据。
1、Fe-C相图中重要的点2、Fe-C相图中重要的线3、Fe-C合金平衡结晶过程Fe-Fe3C相图中的相:Ⅳ、过共析钢(0.77%<2.11%)Ⅴ、共晶白口铁(C%=4.3%)Ⅶ、过共晶白口铸铁(C%>4.3%)二、钢中常见组织分类:奥氏体:碳与合金元素溶解在γ-Fe中的固溶体,仍保持γ-Fe的面心立方晶格特征:奥氏体塑性很好,强度较低,具有一定韧性,不具有铁磁性铁素体:碳与合金元素溶解在a-Fe中的固溶体,具有体心立方晶格,溶碳能力极差;特征:具有良好的韧性和塑性;呈明亮的多边形晶粒组织;马氏体:碳溶于α-Fe的过饱和的固溶体,体心正方结构;常见的马氏体形态:板条、片状;板条马氏体:在低、中碳钢及不锈钢中形成,由许多成群的、相互平行排列的板条所组成的板条束。
空间形状是扁条状的,一个奥氏体晶粒可转变成几个板条束(通常3到5个);片状马氏体(针状马氏体):常见于高、中碳钢及高Ni的Fe-Ni合金中;当最大尺寸的马氏体片小到光学显微镜无法分辨时,便称为隐晶马氏体。
在生产中正常淬火得到的马氏体,一般都是隐晶马氏体。
回火马氏体:低温(150~250oC)回火产生的过饱和程度较低的马氏体和极细的碳化物共同组成的组织。
这种组织极易受腐蚀,光学显微镜下呈暗黑色针状组织(保持淬火马氏体位向),与下贝氏体很相似,只有在高倍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极细小的碳化物质点。
渗碳体:碳与铁形成的一种化合物Fe3C;特征:含碳量为6.67%,具有复杂的斜方晶体结构;硬度很高,脆性极大,韧性、塑性几乎为零;珠光体:铁碳合金中共析反应所形成的铁素体与渗碳体组成的片层相间的机械混合物;特征:呈现珍珠般的光泽;力学性能介于铁素体与渗碳体之间,强度较高,硬度适中,塑性和韧性较好;片状珠光体:铁素体和渗碳体以薄层形式,交替重叠形成的混合物;根据珠光体片间距的大小不同可以分为:珠光体(片间距450~150nm,形成温度范围A1~650℃,在光学显微镜下能明显分辨出来)索氏体(片间距150~80nm,形成温度范围650~600℃,只有高倍光学显微镜下才分辨出来)屈氏体(片间距80~30nm,形成温度范围600~550℃,只能用电子显微镜才能分辨出来)粒状珠光体:由铁素体和粒状碳化物组成。
【钢热处理知识】史上最详尽铁碳相图图文讲解喜欢就果断分享吧!

【钢热处理知识】史上最详尽铁碳相图图文讲解喜欢就果断分享吧!铁碳合金,是以铁和碳为组元的二元合金。
铁基材料中应用最多的一类——碳钢和铸铁,就是一种工业铁碳合金材料。
搞机械的,最应该掌握的材料就是铁碳合金材料。
铁碳相图一、Fe-Fe3C相图的组元1.Fe组元δ -Fe(bcc) --1394℃--γ-Fe(fcc)--912℃--- a -Fe(bcc) (同素异构转变)强度低、硬度低、韧性、塑性好2.Fe3C ( Cem, Cm)熔点高,硬而脆,塑性、韧性几乎为零。
二、Fe-Fe3C相图中的相1.液相L2.δ相高温铁素体(C固溶到δ -Fe中——δ相)3.α相铁素体F (C固溶到α-Fe中——α相)强度、硬度低、塑性好(室温:C%=0.0008%, 727度:C%=0.0218%)4.γ相、A奥氏体(C固溶到γ-Fe中——γ相)强度低,易塑性变形5.Fe3C三、相图分析1.三条水平线和三个重要点(1)包晶转变线HJB:1495摄氏度,C%=0.09-0.53%LB+δH------AJ 即L0.53+ δ0.09------- A0.17(2)共晶转变线ECF,1148摄氏度,C%=2.11---6.69%L4.3---- A2.11+Fe3C(共晶渗碳体)——Le4.3 高温莱氏体Le,Ld(3)共析转变线PSK,727摄氏度,C%=0.0218---6.69%As----FP+Fe3C(共析渗碳体)A0.77---- F0.0218+Fe3C——P(珠光体)珠光体的强度较高,塑性、韧性和硬度介于Fe3C和F之间Le---- P+Fe3CII+Fe3C共晶------低温莱氏体Le’2.液固相线液相线ACD固相线AECF3.溶解度线ES线碳在A中的固溶线,1148摄氏度,2.11%——727摄氏度,0.77%,Fe3CIIPQ线碳在F中的固溶线,727摄氏度,0.0218%——0.0008%室温,Fe3CIII4.GS线5. 特征点6.特征线表四、基于Fe-Fe3C相图的Fe-C合金分类1.工业纯铁,C%<=0.0218%2.钢0.0218%<C%<= 2.11%亚共析钢 0.0218%<C%<0.77%共析钢 0.77%过共析钢 0.77%<C%<= 2.11% 3.白口铸铁2.11%<C%<6.69%亚共晶白口铸铁 2.11%<C%<4.3%共晶白口铸铁 4.3%过共晶白口铸铁 4.3 %<C%<6.69%在铁碳合金中一共有三个相,即铁素体、奥氏体和渗碳体。
第三章-铁碳合金相图【详解版】

⑴ 五个单相区:
L、、、、Fe3C ⑵ 七个两相区: L+、
L+、L+Fe3C、 +、 +Fe3C、+ 、 +Fe3C
• ⑶ 三个三相区:即HJB (L++)、ECF(L++ Fe3C)、 PSK(++ Fe3C)三条水平线
2021/1/18
4. 铁碳合金分类
• (1) 工业纯铁 <0.0218% C 亚共析钢 <0.77% C
• 亚共析钢随含碳量增加,P 量增加,钢的强度、硬度 升高,塑性、韧性下降。
0.77%C时,组织为100% P, 钢的性能即P的性能。
>0.9%C,Fe3CⅡ为晶界 连续网状,强度下降, 但 硬度仍上升。
>2.11%C,组织中有以
Fe3C为基的Ld’,合金太脆.
1
2021/1/18
• 三、 含碳量对工艺性能的影响
2021/1/18
2)亚共析钢的 结晶过程
L→L+A →A→A+F先共析 AS(0.77% C) →P 室温组织为:P+F
2021/1/18
20钢组织
40钢组织
2021/1/18
• 亚共析钢室温下的组织 为F+P。
• 在0.0218~0.77%C 范围 内珠光体的量随含碳量 增加而增加。
60钢组织
2021/1/18
bcc
fcc
bcc
二、铁碳合金中的基本相
铁碳合金中的组元:Fe、C
L相:液态下无限互溶、成分均匀
Fe和C
固溶体相:C溶于Fe中形成 F、A等
金属化合物相:Fe与C化合形成Fe3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铁碳平衡图(The Iron-Carbon Diagrams)连聪贤ㄧ、目的及要求本章阐述了铁碳合金的基本组织,铁碳合金状态图,碳钢的分类、编号和用途。
要求牢固掌握铁碳合金的基本组织(铁素体、奥氏体、渗碳体、珠光体、莱氏体)的定义、结构、形成条件和性能特点。
牢固掌握简化的铁碳合金状态图;熟练分析不同成分的铁碳合金的结晶过程;掌握铁碳合金状态图各相区的组织及性能,以及铁碳合金状态图的实际应用。
掌握碳钢中常存元素对碳钢性能的影响;基本掌握碳钢的分类、编号、性能和用途。
二、内容铁碳合金基本组织铁素体、奥氏体、渗碳体、珠光体和莱氏体的定义、表示符号、晶体结构、显微组织特征、形成条件及性能特点。
铁碳合金状态图的构成、状态图中特性点、线的含义。
典型合金的结晶过程分析及其组织,室温下不同区域的组织组成相。
碳含量对铁碳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铁碳合金状态图的实际应用。
锰、硅、硫、磷等常存杂质元素对钢性能的影响。
碳铁的分类、编号、性能和用途。
三、学习要领铁碳合金状态图是金属热处理的基础。
必须配合铁碳合金平衡组织的金相观察实验,结合课堂授课,作重点分析铁碳合金的基本组织及其室温下不同成分铁碳合金的组织特征。
练习绘制铁碳合金状态图,对不同成分的合金结晶过程进行分析。
四、课程纲要(一)铁碳合金的构成元素及基本相1. 合金的构成元素与名词解释(1)金属特性:具有不透明、金属光泽良好的导热和导电性并且其导电能力随温度的增高而减小,富有延性和展性等特性的物质。
金属内部原子具有规律性排列的固体(即晶体)。
(2)合金: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组成,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3)相:合金中成份、结构、性能相同的组成部分,物理上均质且可区分的部分。
(4)固溶体:是一个(或几个)组元的原子(化合物)溶入另一个组元的晶格中,而仍保持另一组元的晶格类型的固态金属晶体,固溶体分间隙固溶体和置换固溶体两种。
(5)固溶强化:由于溶质原子进入溶剂晶格的间隙或结点,使晶格发生畸变,使固溶体硬度和强度升高,这种现象叫固溶强化现象。
(6)化合物:合金组元间发生化合作用,生成一种具有金属性能的新的晶体固态结构。
(7)机械混合物:由两种晶体结构而组成的合金组成物,虽然是两面种晶体,却是一种组成成分,具有独立的机械性能。
(8)平衡:随着时间的进行,系统没有巨大的变化,谓之平衡。
(9)平衡相图:显示在不同压力、温度及成分时,会存在何种平衡稳定相的图示。
材料科学中最常见的相图是温度-成分图。
(10)组织:金属材料各个晶粒的成分、粗细、形状、方向、相这些因素的组合,称金属的组织。
(11)晶粒:同一结构的物系,由于原子排列方向的不同,造成物系内包含许多各种方向的晶体,这些个别晶体称之晶粒。
晶粒与晶粒间区域称之晶界(grain boundary)。
(12)平衡相图可提供的信息:含何种相及几相共存?各项成分为何?各相含量比例为何?(13)杠杆定律:若组成与温度的交点落于两相区,则此两相含量的比例由杠杆定律求得。
2. 铁碳合金的基本相(1) 铁素体(Ferrite);(F);(α-Fe)组织:碳在α-Fe中的固溶体。
特性:呈体心立方晶格.固溶碳能力最小,最大为0.0218%;硬度和强度很低,HB=80-120,σb=250N/mm2;而塑性和韧性很好,δ=50%,ψ=70-80%.因此,含铁素体多的钢材(软钢)中用来做可压、挤、冲板与耐冲击震动的机件。
铁素体在768℃以下具有铁磁性,在768℃以上则失去铁磁性。
这类钢有超低碳钢,如工业用纯铁,硅钢片等。
(2)奥氏体(Austensite);(A);(γ-Fe)组织:碳在γ-Fe中的固溶体特性:呈面心立方晶格.最高溶碳量为2.11%,在一般情况下,具有高的塑性,但强度和硬度低,约170-220HB, δ为40~50%,因此塑性较高,易于缎压成形。
奥氏体组织除了在高温转变时产生以外,在常温时亦存在于不锈钢、高铬钢和高锰钢中,如奥氏体不锈钢等。
(3)渗碳体(Cementite);(C);(Fe3C)组织:铁和碳的化合物(Fe3C)特性:呈复杂晶格结构的间隙化合物.含碳量为6.67%,硬度很高,相当于800HB,耐磨,但脆性很大,因此,渗碳体不能单独应用,而总是与铁素体混合在一起.碳在铁中溶解度很小,所以在常温下,钢铁组织内大部分的碳都是以渗碳体或其它碳化物形式出现。
Fe3C是一种介稳态相,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分解。
(4)珠光体(Pearlite);(P又分P c , P M , P f)组织: 铁素体片和渗碳体片交替排列的层状显微组织,是铁素体与渗碳体之共析体)。
特性: 是过冷奥氏体进行共析反应的直接产物.其片层组织的粗细随奥氏体过冷程度不同,过冷程度越大,片层组织越细性质也不同.奥氏体在约600℃分解成的组织称为中珠光体(Sorbite),在500-600℃分解转变成用光学显微镜不能分辨其片层状的组织称为细珠光体(Troostite),它们的硬度较铁素体和奥氏体高,而较渗碳体低,其塑性较铁素体和奥氏体低而较渗碳体高.正常化后的珠光体比退火后的珠光体组织细密,弥散度大,故其力学性能较好,但其片状渗碳体在钢材承受负荷时会引起应力集中。
(5)莱氏体(Ledeburite);(L’d))组织:奥氏体与渗碳体的共晶混合物。
特性:铸铁合金溶液含碳量在2.11%以上时,缓慢冷到1147℃便凝固出共晶莱氏体.当温度到达共析温度(A1)时,共晶莱氏体中的奥氏体转变为珠光体.因此,在723℃以下莱氏体是珠光体与渗碳体机械混合物(共晶混合). 莱氏体硬而脆(>700 HB),不能进行压力加工,如白口铸铁.在铸态含有莱氏体组织的钢有高速工具钢和高Cr型高合金工具钢等.这类钢一般有较大有耐磨性和较好的切削性。
(二)Fe-Fe3C相图分析1. 相图中的点、线、相区及其意义:如表1-1,1-2,1-3所示。
2. 包晶反应(Peritectic reactions):(水平线HJB)其特征是首先晶出之初晶固溶体与周围残留液体间发生反应,而生成第二种固溶体,将原来的初晶包起来。
包晶反应式:L( 0.53%C )+δ(0.09 %C) →γ(0.17%C)3. 共晶反应(Eutectic reactions):(水平线ECF)是由一种液体同时析出两种不同的固体。
共晶反应式:L (4.3 %) →γ(2.11%C) +Fe3C( 6.67%C)4. 共析反应(Eutectoid reactions):(水平线PSK)是由一种固体同时析出两种不同的固体。
共析反应式:γ(0.77%C) →γ(0.218%C ) +Fe3C( 6.67%C)5. 三条重要的特性曲线(GS线、ES线、PQ线)(三)铁碳合金的平衡结晶过程及组织1. 工业纯铁(Pure iron)(含碳<0.0218%)2. 共析钢(eutectoid steel)(含碳为0.77%)3. 亚共析钢(hypo-eutectoid steel)(含碳<0.77%)4. 过共析钢(hyper-eutectoid steel)(含碳>0.77%)5. 共晶白铸铁(Eutectic white cast iron)(含碳为4.3%)6. 亚共晶白铸铁(hypo-eutectic white cast iron)(含碳<4.3%)7. 过共晶白铸铁(hyper-eutectic white cast iron)(含碳>4.3%)以上合金之结晶过程如图1-1至图1-8所示。
(四)含碳量对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和性能的影响1. 对平衡组织的影响-不同成分及组织特征、组织组成物相对量(%)、相组成物相对量(%)等。
2. 对机械性质的影响-强度、延展性、硬度等。
3. 对加工性能的影响-切削加工性能、可锻性、铸造性、热处理等。
(五)钢中的杂质元素及钢锭组织1. 钢中的杂质元素及其影响-锰、硅、硫、磷、氮、氢、氧及其它非金属夹杂物的影响。
2. 钢锭组织及其巨观缺陷-全静钢(Killed steel),半静钢(Semi-killed steel),未净钢(rimmed steel)。
表1-1 铁碳合金的特性点表1-2 铁碳合金的特性线表1-3 铁碳合金的特性相区五、典型铁碳合金分析六、含碳量与铁碳合金的组织、性能间的关系(一)含碳量与平衡组织间的关系(二)含碳量与机械性能间的关系1.含碳量与组织百分率对强度、硬度间的关系1.含碳量与组织百分率对延性、韧性间的关系七、Fe-Fe3C及Fe-G相图的应用(一)在选材方面的应用(二)在制定热加工制程方面的应用1.铸造方面的应用2.锻造方面的应用3.焊接方面的应用4.热处理方面的应用(三)在实际生产应用上,使用Fe-Fe3C相图时还应注意以下两点:1. 实际使用之合金,并非铁碳合金。
2. Fe-Fe3C平衡相图,这种组织都是以极缓慢加热、冷却所得到的。
八、附录1.铁-碳系复平衡图九、作业1.画Fe-Fe3C之平衡图,标注其重要温度,相区及含碳量。
2.现有形状尺寸完全相同的四块平衡状态的铁碳合金,它们分别为0.2%C;0.40%C;1.2%C;3.5%C合金。
根据你所学过的理论,可有哪些方法来区别它们。
3.Fe-Fe3C相图除可作为选材的重要工具外,请说明其对制定铸、锻、焊及热处理等热加工制程有何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