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上市后研究
药品上市后研究流程和要点

药品上市后研究流程和要点药品上市后的研究流程和要点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药品安全性监测:药品上市后需要持续进行安全性监测,收集和评估药品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
2. 药品疗效评价:药品上市后需要进一步评价其疗效和临床应用效果。
这包括进行临床研究,收集科学、系统的临床数据来评价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以确认其在实际临床应用中的价值。
3. 药品副作用评估:研究人员需要评估药品可能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并进行安全性评估。
这可以通过临床试验和自发报告事件来获得。
4. 药品的效应监控:药品上市后需要建立系统的监控措施,监测药品的效果和效应。
这包括对药品的疗效、安全性和用药策略等方面的监测和评估。
5. 药品信息更新:药品上市后需要不断更新药品的信息,包括药物说明书、警示信息等,以提供给医生、患者和其他相关人员参考。
在进行药品上市后研究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1. 临床试验的设计:药品上市后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临床试验,以评估其疗效和安全性。
试验的设计应当严谨,并符合相关的法规和指导意见。
2. 临床试验的监管:药品上市后的临床试验需要获得监管机构的批准和监督。
研究人员需要遵守相关的法规和规定,保证试验的科学性和道德性。
3. 安全性监测措施:药品上市后需要建立有效的安全性监测措施,收集和评估药品使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并及时采取措施解决可能的安全问题。
4. 药品信息披露:药品上市后需要及时披露药品的相关信息,如副作用、禁忌症等,以提高医生和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5. 综合评价和决策:基于药品上市后的研究结果和监测数据,监管机构需要对药品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综合评价,并作出相应的决策,如修订药物说明书、增加警示等。
同时,医生和患者也需要根据这些数据和评价结果进行合理用药决策。
国内外药品上市后安全性研究的报告规范要求比较

国内外药品上市后安全性研究的报告规范要求比较国内外药品上市后安全性研究的报告规范要求比较随着医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药物研发的日益完善,越来越多的新药品被引入市场。
然而,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为了确保药物在上市后的使用安全,各国都对药品上市后的安全性进行研究,并制定了相应的报告规范要求。
本文将比较国内外药品上市后安全性研究的报告规范要求,探讨它们的异同之处。
首先,我们来看国内药品上市后安全性研究的报告规范要求。
在我国,药品上市后的安全性研究主要由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CFDA)负责监管。
根据2015年颁布的《药品上市许可证申报与批准技术导则》,药品上市后需要进行不同阶段的临床研究和监测,以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研究者需要提交严格的研究计划和报告,包括药物的研究设计、样本容量、监测方法和数据分析等方面的详细信息。
此外,CFDA还要求研究者将研究结果及时向监管机构报告,并定期进行安全性评估和报告更新。
相比之下,国外的药品安全性研究报告规范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更加细致和严谨。
例如,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发布的《药物开发过程中安全性评价指南》对药品上市后的安全性研究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
根据该指南,药品的上市后安全性评估应包括对药物的不良事件报告、药物剂量反应关系、药物相互作用、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等)的使用适应性等方面的研究。
FDA要求研究者提供更为详细的报告,包括研究方法、研究结果、数据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等方面的信息。
与国内外的药品安全性研究报告规范要求相比,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首先,规范要求研究者提供详细的研究计划和报告,包括样本容量、研究设计、监测方法等方面的信息。
其次,对于不同人群的安全性评估也是一个重要内容,包括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等)和患有特定疾病的患者。
此外,规范要求研究者及时向监管机构报告研究结果,并进行定期的安全性评估和报告更新。
尽管国内外药品上市后安全性研究的报告规范要求在细节上存在一些差异,但其核心目标都是确保药品的安全使用。
药品上市后研究工作总结

药品上市后研究工作总结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药品研发领域也在不断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一旦药品成
功上市,研究工作也并未停止,相反,它变得更加重要。
药品上市后的研究工作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及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总结药品上市后研究工作的重要性和对医药行业的意义。
首先,药品上市后的研究工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药品的安全性。
虽然在
临床试验阶段已经对药品进行了严格的安全性评估,但是一旦药品投入市场,就需要更大规模的数据来验证其安全性。
通过对患者使用药品后的反馈和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药品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其次,药品上市后的研究工作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药品的有效性。
临床
试验通常只能在有限的患者群体中开展,而一旦药品上市后,就需要在更广泛的患者群体中验证其疗效。
通过对药品在实际临床应用中的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药品的疗效问题,并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最后,药品上市后的研究工作也对医药行业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药品的安全
性和有效性进行持续监测和评估,可以提高医药行业的整体水平,增强患者对药品的信任。
同时,及时发现并解决药品可能存在的问题,也可以为医药行业树立良好的形象,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总之,药品上市后的研究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还可以提高医药行业的整体水平,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药品上市后的研究工作,不断加强对药品的监测和评估,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药品上市后的临床试验安全评价研究

药品上市后的临床试验安全评价研究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提高,越来越多的新药品被研制出来并上市。
在上市前的临床试验中,药品的疗效和安全性已经得到了初步验证。
然而,随着药品上市后的使用范围扩大,有些药品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可能会在更广泛的人群中出现。
因此,药品上市后的安全评价也变得十分重要。
本文将探讨药品上市后的临床试验安全评价研究。
一、药品上市后的安全评价概述药品上市后的安全评价主要是针对药品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进行评价。
根据药品的使用情况和疗效效果,对其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进行评估,并做出风险分析。
如果发现药品安全性存在问题,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正或撤掉上市资格。
药品上市后的安全评价通常需要进行多个环节的评估和监测。
具体包括:1. 监测药品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医药部门会设立相应的监测系统,对药品的使用情况进行跟踪和记录,发现不良反应和副作用及时报告。
2. 研究药物的安全性:通过对药品的化学成分、剂量、使用频率等进行分析,评估药品的安全系数和风险性。
3. 评估药物与其他药品的相互作用:有些药品在与其他药品同时使用时会产生相互作用,可能会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因此需要进行相应的评估和监测。
二、药品上市后的临床试验安全评价药品上市后的临床试验安全评价是药品安全性评价的重要环节之一。
临床试验是在药品上市前进行的,而药品上市后的临床试验是在药品正式上市后的使用中进行的。
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现场监测:现场监测是指对药品实际使用情况的现场观察和监测。
通过与患者的交流和询问,了解药品使用的情况和可能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
2. 回顾性研究:回顾性研究是指对过去使用过某种药品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的评估和分析,以了解药品的安全性和不良反应。
3. 随机化对照研究:随机化对照研究是指将使用药品的患者与不使用药品的患者进行随机对照,以比较不同组别之间的疗效和安全性。
4. 人群研究:人群研究是指对某个特定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等)使用某种药品的情况进行研究和分析,以了解该药品在不同人群中的安全性和不良反应。
药品上市后安全性研究管理规程

药品上市后安全性研究管理规程1目的明确公司药品上市后安全性研究的方案撰写要求、实施流程,明确涉及上市后安全性研究活动人员的职责,推动公司药品上市后安全性研究工作的有序、高效进行。
2适用范围本管理规程适用于本公司需要开展的上市后安全性研究。
3职责3.1药物警戒部3.1.1将监管部门关于公司药品开展上市后安全性研究的通知及时告知药品安全委员会。
3.1.2将重要安全性信号或风险及时报告药品安全委员会进行讨论和决议。
3.1.3负责沟通、协调、监督药品上市后安全性研究的开展;3.1.4协调第三方研究机构将药品上市后安全性研究中的安全性信息及时告知药物警戒受托方。
3.2药物警戒受托方3.2.1将重要的安全性信号或风险及时报告持有人药物警戒部。
3.2.2按要求处理药品上市后安全性研究来源的个例安全性报告。
3.3药品安全委员会3.3.1收到重要安全性信号或风险后进行研究讨论。
3.3.2收到监管部门关于公司药品开展上市后安全性研究的通知后进行研究讨论。
3.4受托开展药品上市后安全性研究的第三方公司3.4.1根据需求撰写药品上市后安全性研究相关的文件,如:上市后安全性研究方案、调查问卷、知情同意书等文件。
3.4.2负责将上市后安全性研究方案、期中报告及总结报告递交至省级或国家药品不良反应中心备案。
3.4.3负责与数据管理团队定期开展安全性信息一致性核查工作。
3.4.4负责对数据的质疑及撰写最终数据的统计、分析报告。
3.4.5在上市后安全性研究过程中,定期向药物警戒受托方提供上市后安全性研究数据。
4参考资料《药物警戒质量管理规范》《药品GVP指南》5内容5.1上市后安全性研究的确定5.1.1药物警戒部在发现重要安全性信号或风险后,及时通知药品安全委员会。
由药品安全委员会对相关风险进行讨论,决议是否需要开展上市后安全性研究。
5.1.2药物警戒部在收到监管部门关于公司药品开展上市后安全性研究的通知后及时告知药品安全委员会,由药品安全委员会确定上市后安全性研究开展的形式与内容。
药品上市后研究工作总结

药品上市后研究工作总结
药品上市后的研究工作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药
品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和安全性。
通过对药品上市后的研究工作的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并且为药品的进一步优化提供重要依据。
首先,药品上市后的研究工作需要关注药品的长期效果和安全性。
在药品上市后,我们需要进行长期的随访研究,以了解药品在实际使用中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
通过这些研究,我们可以及时发现药品可能存在的长期不良反应,为患者提供更好的用药建议。
其次,药品上市后的研究工作还需要关注药品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不断总结药品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并及时更新相关的临床指南,以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和合理用药。
此外,药品上市后的研究工作还需要关注药品的经济性评价。
我们需要对药品
的经济性进行综合评价,包括成本效益分析、药品的价格与效果比较等,以指导药品的合理使用和医保政策的制定。
总的来说,药品上市后的研究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
了解药品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和安全性,为临床实践提供重要依据。
我们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加强研究工作,以提高药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上市后临床研究重点关注的问题

上市后临床研究重点关注的问题上市后临床研究重点关注的问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安全性监测:a:不良事件和不良反应的评估和监测。
b:严重不良事件的处理和报告。
c:知识产权保护相关的安全问题。
2、疗效监测:a:疗效评价指标的选择和评估方法。
b:疗效评价的时间节点和频率。
c:确定性疗效结果的统计学方法。
3、用药指导:a:给药途径、剂量和频率的确定。
b:用药期限的设定。
c:特殊人群的用药指导,如儿童、老年人、孕妇等。
4、依从性监测:a:患者的依从性评估方法和依从性监测工具。
b:如何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减少漏服和停药情况。
5、药物相互作用:a:与其他药物联用时的相互作用评估和监测。
b:药物相互作用可能导致的不良事件和疗效影响。
6、仿制药监测:a:与仿制药的比较研究,评估其安全性和疗效。
b:仿制药的质量控制和生产监管。
7、长期效应监测:a:药物长期使用可能导致的不良反应的评价和监测。
b:药物可能与其他疾病的关联性研究。
8、其他问题:a:与药物相关的卫生经济学研究。
b:与药物治疗相关的生活质量评估。
c:药物使用的指南和临床实践指南的制定。
附件:1、临床试验相关的资料和数据分析报告。
2、申请上市前的药物研发报告和临床试验方案。
法律名词及注释:1、《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于2019年制定的药品管理法规。
2、《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局发布的药品注册管理的详细规定。
3、《药品临床试验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局发布的药品临床试验管理的详细规定。
4、《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局发布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管理的详细规定。
药品上市后临床试验指导原则

药品上市后临床试验指导原则1.药物安全性评价:药品上市后需要进行持续的安全性评价,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安全性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严重程度和致命性等情况,以确保药物的使用是安全的。
安全性评价主要包括不良事件和不良反应的收集、报告和分析。
2.药效评价:药品上市后应进行药效评价,以评估药物的疗效和有效性。
药效评价主要包括评估药物的主要和次要疗效指标,例如疾病缓解率、症状改善、生存率等。
药物的疗效评价应符合国家和国际相关的评价标准和指南。
3.临床实用性评价:药品上市后应进行临床实用性评价,以评估药物在临床实践中的可行性和实际效果。
临床实用性评价主要包括比较药物与现有治疗方案的优劣、评估药物在实际临床中的使用适应症、剂量和给药途径等。
临床实用性评价应充分考虑药物的可行性、效果和成本效益。
4.药物的长期效果评价:药物上市后需要进行长期效果评价,以评估药物的长期疗效、副作用和生存质量。
长期效果评价可以通过后续临床试验、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和治疗效果观察等方式进行。
药物的长期效果评价对于制定合理的药物使用指南和治疗策略非常重要。
5.药物的药物相互作用评价:药品上市后应进行药物相互作用评价,以评估药物在与其他药物合用时的相互作用情况。
药物相互作用评价主要包括药物的相互作用机制、药物相互作用的临床意义和影响、药物相互作用的预防和管理等。
药物相互作用评价有助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减少不良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
6.药品上市后的后期研究:药品上市后需要进行后期研究,以进一步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后期研究主要包括药品的大规模随机对照试验、观察性研究、药物注册表和药物媒体研究等。
后期研究有助于完善药物的临床使用指南和药物的疗效评估。
总之,药品上市后的临床试验指导原则应该从药物的安全性、药效、临床实用性、长期效果、药物相互作用和后期研究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有效使用。
同时,药品上市后的临床试验应严格遵守国家和国际相关的临床研究规范和伦理原则。
药品上市后研究操作规程

药品上市后研究操作规程药品上市后研究操作规程一、引言药品上市后的研究是为了进一步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提供更为全面的临床实践依据。
本操作规程旨在明确药品上市后研究的组织、实施、监测与管理等相关事项,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二、研究范围药品上市后研究涵盖以下内容:1. 药物的长期疗效观察;2. 药物在特定人群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3. 药物的新适应症、新用法和新用量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4. 药物的中长期使用风险评估;5. 药物的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的进一步研究;6. 药物在特定亚群人群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等。
三、研究计划和申报1. 研究计划应根据药物的特点和上市后信息反馈形成,明确研究目的、研究设计和方法、研究人群、研究期限等内容。
2. 研究计划应由申请人提出,并提交给国家药监部门进行审批。
3. 研究计划的申报材料应包括研究方案、研究者资格和经验、数据收集和分析的计划等。
四、研究实施和监测1. 研究实施应遵循临床实践指南和相关伦理原则,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2. 研究应由具有相关临床经验和研究背景的研究机构或研究者进行,并按照研究计划的要求进行。
3. 研究者应及时收集、记录和整理研究数据,并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
4. 研究过程中应进行临床监测,包括随访、检查、实验室检验等,以及不良反应和事件的监测和报告。
五、研究结果和报告1. 研究完成后,应由研究者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果解读,并形成研究报告。
2. 研究报告应包括研究背景和目的、研究设计和方法、参与者和样本规模、数据收集和分析、主要的研究结果和结论等内容。
3. 研究报告应准确、完整地反映研究的实际情况,并应提交给国家药监部门进行评审和审核。
六、研究管理和结果应用1. 国家药监部门应加强对药品上市后研究的管理和监督,确保研究的严谨性和可靠性。
2. 研究结果应及时公布,供临床医生和患者参考和使用。
3. 研究结果应作为指导临床实践和药物使用的重要依据,并纳入相关的临床指南和规范中。
上市后临床研究_事半功倍的学术推广

上市后临床研究_事半功倍的学术推广上市后临床研究_事半功倍的学术推广正文:1:研究背景在药品上市后,临床研究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上市后临床研究是指药品上市后进一步评估其疗效、安全性和应用范围的研究工作。
通过临床研究,我们可以获取更多有关药品使用情况的信息,不仅可以为医生提供指导,也可以为药品在市场上的推广提供更多依据。
2:研究目标上市后临床研究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收集和分析药品的长期使用数据,评估药品在实际临床应用中的疗效、安全性和适应症。
我们希望能够为医生提供更准确的用药指导,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和治疗效果。
3:研究设计和方法在进行上市后临床研究时,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研究设计和方法,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结果的有效性。
具体的研究设计和方法包括:3.1 研究类型:观察性研究、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等。
3.2 研究人群:研究对象的选择标准、入组和排除标准。
3.3 数据收集:采用系统化的数据收集工具,收集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病历资料、用药记录等相关数据。
3.4 数据分析: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通过比较不同组别的疗效和安全性等指标,评估药品在实际临床应用中的效果。
4:研究结果和讨论在研究结果和讨论部分,我们将对上市后临床研究的主要结果进行描述和分析。
同时,我们也需要结合前期的临床试验数据和其他相关研究结果进行讨论,评估药品的临床应用前景,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5:推广和应用上市后临床研究的结果将对药品在市场上的推广和应用产生重要影响。
我们将根据研究结果,制定推广策略和计划。
推广工作包括:5.1 学术推广:通过学术会议、期刊发表等方式,向医生和学术界传达研究结果和药品的优势。
5.2 临床指南的更新:根据研究结果,更新相关临床指南,并加以推广,以提高医生的用药准确性和患者的用药安全性。
5.3 制定培训计划:根据研究结果,制定相关的培训计划,向临床医生传授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5.4 建立药物不良事件监测系统:根据研究结果,建立药物不良事件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处理药物的安全问题,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药品上市后研究总论

药品上市后研究总论1、概述1.1概念和范围药品上市后研究是指按照确定方案,对已批准上市药品的安全和有效性所开展的研究。
药品上市后研究适合以下情况:考察广泛使用条件下药品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在普通或者特殊人群中使用的利益与风险关系、研究药物相互作用、发现非预期不良反应及其危险因素、研究药品长期疗效和毒性、调整给药剂量、优化给药方案等。
药品上市后研究包括IV期临床试验、国家责令企业开展的研究、企业自主发起或资助的研究、以及监测机构和科研单位自主进行的研究。
总论所规范的上市后研究不包括:在药品上市后阶段为提高药品质量、增强质量可控性而开展的基础研究,以及增加新适应症、改变给药途径、改变剂型等研究。
1.2开展上市后研究的目的由于上市前研究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缺少一些发生频率低的、需要长时间应用才能发现罕见的或者迟发的不良反应,药品相互作用和更多人群应用的有效性等信息均需要通过上市后研究获取。
我国近年来发生多起药品安全性事件,凸显药品上市后研究的重要性。
药品上市后研究有助于全面获得药品上市后的疗效和安全性信息;有助于科学、客观地评价上市后药品的利益和风险;有助于为药品的最佳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指导和规范临床合理用药;有助于为政府决策、企业经营和公众健康的提供及时、科学的技术依据。
1.3制定《药品上市后研究总论》的目的和适用范围目前国内缺乏规范和统一的药品上市后研究指导,药品上市后研究质量普遍不高,亟待通过制定相关研究指导原则,如文献评价指导原则、临床试验指导原则、监测指导原则等,以加强上市后研究的管理。
总论是药品上市后研究系列指导原则的概要,旨在帮助发起者和研究者宏观把握药品上市后研究的内容和方法,促进适宜技术和方法在具体研究中的利用,通过选择科学的研究设计方法提高药品上市后研究的质量。
总论适用于由药品生产企业发起或资助的药品上市后研究,其他发起形式的研究可参照此指导原则。
2、方法药品上市后研究可根据具体研究目的选择不同的研究方法。
FDA上市后研究和临床试验方案

FDA上市后研究和临床试验方案PMS (Post-Marketing Study)中文意思为药品上市后研究,是指新药在药品监管机构审核批准上市以后对其所进行的临床研究。
与II、III期临床试验相比较,上市后临床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对药品在扩大的人群中使用的安全性及疗效的进一步监测。
众所周知,一种新药在上市前需经过多次的临床前研究及I,II,III 期临床试验,以检测其是否安全与有效。
但是,这些临床试验只是限于几百人的标准治疗期使用,而且是按严格的试验方案Protocol 进行。
而我们知道,实际日常的药品临床应用对适用病人和监测的要求没有这么严格。
因此I,II,III期临床试验所得的仅仅是最基本的药品安全性、疗效和剂量的数据,有一定的局限性。
在大样本/大面积人群中使用时,有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情况。
如震惊世界医药界的反应停(thalidomide)事件,说明对药品实施上市后监测/研究的重要性。
当然,药品在上市后发现新作用,通过IV期临床试验增加适应症的也屡见不鲜。
如辉瑞公司的万艾可(Viagra)当临床用于治疗男性勃起障碍时,亦有医生将它用于女性性欲低下的治疗。
虽然药厂并未将其列入适应症,也没有相关的临床资料支持。
在美国辉瑞公司支持将万艾可用于临床治疗女性患者之前,需要通过IV期临床试验验证其有效性,从而得到FDA的批准。
既然PMS对于一个药品上市后的生命如此重要,因此我们在设计、实施PMS时就应该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按GCP要求认真执行。
目前,国内企业对PMS的重要性及为什么PMS需要按GCP要求严格执行的意义认识不清。
多数公司把PMS仅仅当成一种促销手段,削弱了临床医生对PMS的重视程度。
这些所谓的“PMS”只重视临床应用的过程–以临床试验的名义给医生临床观察费以促进药品使用,而不重视试验的科学性和试验的结果–并不监督医生按PMS的方案进行试验以及事实求是地填写临床试验表CRF,因而所得到的数据结果没有科学性和统计意义。
药品上市后研究方案

药品上市后研究方案
药品上市后的研究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药物的安全性评价:在药品上市后,需要继续监测和评估药物的安全性。
这可能包括对严重不良事件的监测、药物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研究,以及针对特定患者群体的安全性评估。
2.药物的疗效评价:药品上市后,研究人员可能需要开展疗效评价研究,以验证药物的治疗效果。
这可能是通过临床试验或观察性研究进行的。
3.药物的使用评价:药品上市后,需要对药物在实际临床应用中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估。
这可能包括药物的合理使用评价、药物的不良反应监测,以及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追踪和评估。
4.药物的新适应症研究:在药品上市后,研究人员可能会开展对药物新适应症的研究,以扩大药物的适应症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药品上市后的研究方案需要遵循相关的法规和伦理要求,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道德性。
此外,药品上市后的研究方案还需要根据具体药物和市场需求进行制定,因此可能因药物特性和市场环境而有所不同。
药品上市后研究工作计划(10篇)

药品上市后研究工作计划(10篇)1.行政许可方面:负责辖区内食品、药品、保健食品许可的资料受理、现场检查验收工作,验收合格后将所有申请办证资料提交行政许可股核查后由行政许可股统一发证。
2.日常巡查方面:负责辖区内食品、药品、保健食品、化妆品以及医疗器械的日常监管,并对监管企业进行建档和管理。
3.监督抽检方面:按照稽查局制订的年度食品药品抽检计划组织实施抽检,并对抽检不合格单位进行立案处罚。
4.行政处罚方面:对辖区内食品药品经营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在作出决定前,所有案件证据和文书资料须经稽查局核查。
5.投诉举报方面:受理公众对辖区内违法行为的投诉举报。
6.其他方面:落实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应急响应;收集和报送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宣传食品药品安全知识;指导村(社区)食品药品监管协管员日常工作。
7.完成上级机关交办的其他工作。
一、加强药品市场日常监督检查。
一是做好新版GSP的宣传贯彻工作。
按照省、市局的部署,自20某某年6月1日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新版GSP工作。
二是加强药品经营企业的监管。
开展“整顿购销渠道、规范票据管理”活动,突出药品进货渠道、验收记录、合法票据及温控设备、特殊药品等方面检查,检查覆盖面达100%。
三是加强药品生产企业监管。
按照新版GMP和分级管理规定,对辖区内2家药品生产企业进行GMP跟踪检查。
四是加强医疗机构监督检查,落实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皖食药监市【20某某】73号精神,在11月底完成监督检查100%覆盖。
五是加强基本药物监管,对基本药物生产企业、配送企业和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开展监督检查。
六是巩固“规范药房”建设工作,加强医疗机构药品购进、验收、储存和养护环节的监管。
对提交“规范药房”申请的医疗机构进行验收检查。
七是做好不良反应监测工作。
全年完成药品不良反应报告500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100例。
八是加强重点品种监管。
做好含麻黄碱复方制剂等特殊药品和疫苗等重点品种监管。
药品上市后安全性研究标准操作程序

药品上市后安全性研究标准操作程序1目的规范公司药品上市后安全性研究的管理工作。
2定义药品上市后安全性研究:药品上市后开展的以识别、定性或定量描述药品安全风险,研究药品安全性特征,以及评估风险控制措施实施效果为目的的研究。
3参考文件3.1欧盟《药物警戒管理规范指南(GVP)》模块VIII-上市后安全性研究;3.2药物警戒质量管理规范(2021年12月1日生效);3.3《生产企业药品重点监测工作指南》。
4正文4.1药品上市后安全性研究的目的4.1.1量化并分析潜在的或已识别的风险及其影响因素(例如描述发生率、严重程度、风险因素等);4.1.2评估药品在安全信息有限或缺失人群中使用的安全性(例如孕妇、特定年龄段、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等人群);4.1.3评估长期用药的安全性;4.1.4评估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4.1.5提供药品不存在某风险的证据;4.1.6评估药物使用模式(例如超适应症使用、超剂量使用、合并用药或用药错误);4.1.7评估可能与药品使用有关的其他安全性问题。
4.2研究责任:公司应当与研究人员和研究机构等所有参加安全性研究的相关单位签订研究合同,明确各方职责。
4.3受试者保护:公司遵守伦理和受试者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要求,确保受试者的权益。
4.4研究设计4.4.1研究类型:药品上市后安全性研究一般是非干预性研究,也可以是干预性研究,一般不涉及非临床研究。
干预性研究应当参照《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开展。
4.4.2研究设置:开展研究的地点、机构及数量、研究的时长、研究实施阶段各时间节点,包括跟踪和数据收集的日期。
4.4.3研究对象:根据研究主题、目的、目标、选择标准选择研究人群,包括任何纳入和排除标准的理由,应提供研究人群的说明和抽样方法的细节。
4.4.4研究规模:任何预计的研究规模,研究估计所需的精度以及可以最小程度地以预先指定的统计精度检测预先确定的风险的样本数量的任何计算。
药品上市后安全性研究管理规定

1 目的加强上市后药品安全性监测与评价工作,规范重点控制药品的风险信号监测工作。
2 范围适用于公司上市药品的风险评估工作。
3 职责药物警戒部联合研发部门负责公司药品上市后安全性研究工作的管理。
负责本文件的编制和换版工作。
4 术语上市后安全性研究:5 内容5.1 启动条件5.2 研究内容主要是研究上市后药品在广泛人群使用情况下的不良反应,具体内容包括:1)研究已知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2)观察新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3)研究靶向不良反应/事件的关联性、发生率、严重程度、风险因素等。
靶向不良反应/事件包括:a.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常规监测中发现的药品安全性信号;b. 严重不良反应,其严重程度、发生率、风险因素等仍不明确的;c. 同类产品(相同活性成份/组方、相同作用机理)存在的严重类反应,且研究药品也可能存在的;d. 山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或不良反应管理中心关注的其他不良反应/事件。
4)特殊人群用药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特殊人群包括孕妇、儿童、老年人、肝肾功能损害患者、特殊种族/有基因倾向或某种合并症的患者,以及上市前临床试验缺乏安全性数据的其他人群。
5)观察到的可能与药品使用、包装、质量等相关的其他安全性问题。
6)对于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求开展的。
5.3 职责分工技术要求药品安全委员会确定监测责任部门,不良反应管理中心组织监测责任部门采用主动监测的方法,即通过制定系统的监测方案和信息收集计划,主动收集与研究药品的使用相关的安全性信息,并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和评述的方法。
重点监测一般在不干预诊疗的情况下进行。
5.3.1 研究对象在中国境内人群使用药品数据的基础上。
根据监测对像的不同,又可分为:1)普遍人群:监测对象为使用重点监测药品的患者,对患者基本无筛选条件。
2)特定人群:监测对象为具有某些特定条件的用药人群,如老人、儿童、孕妇、肝肾功能损害患者、长期用药患者。
在无特殊原因(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求或许可)的情况下,采用普遍人群监测。
药品上市后临床研究与再评价

药品上市后临床研究与再评价药品上市后,临床研究和再评价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用于验证和评估药品的疗效和安全性,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和有效治疗。
临床研究和再评价可以帮助发现新的药物疗效,明确用药适应症和禁忌证,并能及时发现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的问题。
本文将详细介绍药品上市后临床研究和再评价的重要性及其具体内容。
1.评价药品的疗效和安全性:临床研究可以通过大规模的临床实验验证药品的疗效和安全性,确定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劣势,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2.发现新的适应症和禁忌证:临床研究可以发现药物的新适应症和禁忌证,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用药指导。
3.提供信息支持:临床研究可以获取到更多的临床实践数据,为医生和患者提供用药指导和决策依据,增加患者治疗的成功率和药物的应用前景。
4.完善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信息:临床研究可以继续完善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信息,对药物的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5.监测不良反应和效果:临床研究可以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疗效,及时发现和纠正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问题。
1.监测和评估药品的不良反应:临床研究要通过监测和评估药品的不良反应,了解药品使用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
可以通过随访、观察、实验室检测等手段进行监测。
2.评估药品的有效性:临床研究要评估药品的临床疗效,包括主要疗效、次要疗效和相对疗效等。
可以通过比较试验、随机对照试验等方法进行评估。
3.发现新的适应症和禁忌证:临床研究要研究和评估药品的适应症和禁忌证,确定药品的适用范围和用药禁忌。
可以通过前瞻性研究、回顾性研究等方法进行确定。
4.评估用药方案和剂量:临床研究要评估药物的使用方案和剂量,确定药物的最佳使用方案和个体化剂量。
可以通过临床试验、实验室检测、观察等手段进行评估。
5.比较不同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临床研究要拟定研究方案,比较不同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确定药物的优劣势和应用前景。
1.制定合理的研究方案和研究目标,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创新药物上市后临床研究科研专项2023年度申报指南

创新药物上市后临床研究科研专项2023年度申报指南2023年度创新药物上市后临床研究科研专项申报指南一、背景创新药物的上市后临床研究一直是医学科研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创新药物上市后的临床研究工作,加快我国药品上市和市场准入,国家医学科研部门联合制定了2023年度创新药物上市后临床研究科研专项申报指南,旨在引导和支持相关研究项目的立项和实施。
二、主要内容1. 申报范围:2023年度创新药物上市后临床研究科研专项申报范围包括但不限于新药监管体系改革、创新药物临床试验方法研究、临床试验数据质量及研究设计、重大疾病药物临床试验、靶向药物的药效及安全性评价等领域。
2. 支持政策:对于符合申报指南要求和相关政策规定的项目,将给予资金支持、政策倾斜和技术指导等多方面支持。
3. 申报要求:申报单位需按照规定的申报材料和流程,提交研究项目的申报书,并明确研究的目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思路和预期成果等内容。
4. 申报评审:申报单位提交的研究项目将由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按照科学性、创新性、可行性等指标进行评定。
5. 奖励机制:对于评审通过并取得相关成果的研究项目,将给予奖励和荣誉证书,并推荐相关成果在国际SCI期刊上发表。
三、个人观点创新药物上市后临床研究是一项重要的医学科研工作,对于我国医药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3年度创新药物上市后临床研究科研专项申报指南的出台将有力推动相关科研项目的开展,促进创新药物的研发和上市,提升我国医学科研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我对这一专项申报指南充满信心,相信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医学科研事业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发展。
总结:2023年度创新药物上市后临床研究科研专项申报指南的发布将是我国医学科研领域的一大利好消息,期待相关科研项目获得更多的支持和关注,为推动我国医学科研事业迈上新台阶作出更大贡献。
一、申报范围2023年度创新药物上市后临床研究科研专项申报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新药监管体系改革:针对我国目前的药品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如审批流程繁琐、监管标准不统一等,开展相关研究,提出改革方案,推动新药监管体系的完善和升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课程安排
模块 模块 1 上午 课程内容 药物流行病学在上市后研究中的应用:苏岭博士 课程介绍 上市后研究的目的、内容和意义 药物流行病学定义、研究对象、研究内容 药物流行病学的产生、发展现状及其作用 流行病学研究的主要概念 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及应用 药物流行病学数据来源 药物流行病学研究的特殊方法学问题 风险管理与沟通 - 风险管理基本原则 - 上市后药品风险沟通简述 药物经济学在上市后研究中的应用:孙利华教授 药物经济学概述 药物经济学研究的原则、步骤及经济评价基础知识 药物经济学评价中的成本概念、识别与计量 药物经济学评价中的收益的识别与计量 药物经济学研究方法、评价指标和适用范围 预测与不确定性分析 药物经济学研究的设计中的关键问题 药物经济学在研发、管理及医药政策领域的应用 药物经济学评估指南 促进药品可及性及组织大规模上市后研究:宣建伟博士 在药品定价方面的应用 在医疗保险用药管理方面的应用 在药品政策方面的应用 在疾病管理方面的应用 国外上市后研究的进展和展望 组织和实施上市后研究项目的实际考虑 - 研究目的与方案设计 - 研究的实施与监查 - 研究结果的使用 课程总结(苏岭博士)
亦弘商学院系沈阳药科大学二级学院,成立于 2014 年 3 月,实行以理事会管理体制下院长负责制的新型学院管理机 制。学院实行以课程为导向的全员教师聘任制,整合教育、研 究资源,邀请国内外最具实力的一流学者、业内专家开展教学 与研究,形成强大的师资教研队伍。开展精英学位教育、定制 教育、高层经理培训、网络教育等教育项目。 学院致力于探索医药领域管理教育与应用教育的新模式, 为医药产业培育根植中国、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水准的高级管 理与应用人才,开展医药产业政策与行业研究,增进国内外药 事管理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 高级教育培训机构。
课程证书
完成整个课程学习并考核合格的学员,获颁沈阳药科大学亦弘商学院结业 证书。
课程费用
9800 元/人,包括学费、午餐费、教材讲义费、文具费、其他相关材料费。 课程费用请在 2014 年 8 月 5 日前缴清,2014 年 7 月 20 日前申请成功者减 免 800 元。
申请方式
申请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申请课程: 请致电 010-65541577-836 或发送电子邮件至 apply@ 索取 课程申请表,填写完整后以电子邮件的方式提交课程申请。 在线申请:通过学院网页()在线填写并提交。
【课程教授】
宣建伟博士
药物管理硕士,卫生政策及卫生经济学博士;美国 佛罗里达州立大学药学院, 博士生导师/教授。从事 新药临床教学研究工作二十年,拥有丰富的临床研 究、卫生政策研究、卫生经济研究及流行病学研究 经验。先后就职于美国葛兰素公司, 史克公司, 辉 瑞公司, 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及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 院。在国际专业协会中担任多项领导职位并具有多 年丰富的团队领导经验,国际卫生经济学会亚太分 会顾问委员会现任主席。
高层经理培训课程项目介绍
【 汇聚一流优质师资 】学院以课 程为导向,在全球范围内邀请一 流专家,倾力设计开发和讲授精 品课程。 【 构建系统课程体系 】采用专题 模式和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相 结合,系统解读行业关切问题的 现状及发展。
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和行业政策,对医药职业经理人提出 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迅速应对变化和处理实践问题需要具备高 层次领导才能和对专业领域的深度理解与广度把握。高层经理 培训课程针对医药领域高级管理人员的上述需求,由医药领域 最具影响力和研究能力的行业精英和领军人物精心设计和讲授 的短期培训课程。
优质师资权威专家 模块课程专业针对 小班授课案例教学 精品讲座互动交流
4
【课程教授】
孙利华教授
沈阳药科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具 有丰富的药物经济学和药事管理教学与研究经验。 面向研究生、本科生开设《管理学》、《决策 学》、《技术经济学》、《药物经济学》、《药事 管理概论》等课程,并于 2011-2013 连续三年应邀 赴香港大学讲学。主编《药物经济学》(中国医药 科技出版社)等著作、教材 10 余部;发表学术论文 200 余篇;担任中国药学会药物经济学专业委员会和 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等职。
高层பைடு நூலகம்理培训课程
药品上市后研究
——内容、方法及应用
北京 2014 年 8 月 20-22 日
沈阳药科大学亦弘商学院介绍
学院愿景 :锻造医药发展最具影 响力的商学院;铸成百战归来英 才的新起点。 学院使命 :培养根植中国、面向 世界,兼具专业水准和系统思 维,勇于担当的医药行业发展推 动者。 学院宗旨:服务为本,精益求 精,追求卓越。 学院特色 :以行业发展需求为导 向,以全球视野和国际水准为目 标,以适用型人才培养为重点, 以课程精品化为基础,以管理创 新为保障。
下午
模块 2 上午
下午
模块 3 上午
下午
课程师资
【课程主席】苏岭博士
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博 士。主要的研究和工作领域包括:药品法规及注 册审评管理、新药研发策略和管理、临床研究、 药物安全和药物警戒、药物流行病学等。曾任职 于原卫生部药政管理局和美国 FDA 药品评价与研 究中心(CDER);2012-2013 年担任药物信息协会 (DIA) 全球理事会主席;先后在默沙东、罗氏、 惠氏、诺华等多家跨国制药企业从事研究和研发 高级管理工作;现任盛德国际律师事务所担任生 命科学战略顾问。
协助企业制定上市后研究实 施方案,更好掌握药品的利 弊特征和风险管理。
课程特色
优质师资权威专家:邀请医药 领域最具影响力和研究能力的 行业精英和权威专家,精心设 计高品质课程内容。苏岭博士 担任课程主席,携同孙利华教 授和宣建伟博士共同授课。 模块课程专业针对:课程建立 在学员企业面临问题和经验的 基础上,通过三大模块,有针 对性地系统讲授上市后研究的 核心内容。 小班授课案例教学:课程严控 名额,仅设 50 个席位,通过专 业知识结合案例分析的方式, 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 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 精品讲座互动交流:课程期间 邀请政府或行业资深专家进行 专题讲座,丰富课程内容,为 学员提供沟通交流的平台。
医药领域最具影响力 和研究能力的行业精 英和权威专家,精心 设计打造的高品质专 业课程。
学员获益
在本课程结束时,学员将: 学习到关于药品上市后研究 的知识体系和框架; 了解和掌握药物流行病学和 药物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在 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了解和掌握如何应用药品上 市后研究指导药品定价以及 促进药品可及性;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了解 上市后研究的设计、实施和 应用的实际问题;
2
高层经理培训课程
药品上市后研究
——内容、方法及应用
北京新云南皇冠假日酒店 2014 年 8 月 20-22 日
适用对象
主要适用:药品研发、生产和 经营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 CRO 公司的管理人员。 亦适用于:医疗机构的科研管 理人员、临床医师和药师;高 等医药院校和科研机构中从事 药品安全性研究和教学的专业 人员;ADR 监测人员及药品监管 机构的相关人员等。 学员的知识背景需求:建议医 药相关专业本科以上,5 年以上 药品相关工作经验。
联系我们
沈阳药科大学亦弘商学院 招生部 联系人:卢玉美 电 话:010-65541577-836 手 机:137 1793 5633 传 真:010-65541577-100 邮 箱:apply@ 网 址:
申请程序
提交申请:申请表应在 2014 年 7 月 31 日前提交。按先后顺序进行审 核,合格者被陆续录取直至额满为止,建议您尽早提交申请。 申请确认:审核通过者,将在 3 日内收到邮件通知。请您在收到通知后 即开始付款,学费应在 8 月 5 日前全部缴清,否则无法为您保留席位。 录取确认:付款收到后,您将在 3 日内收到录取确认通知。
高层经理培训课程 药品上市后研究
——内容、方法及应用
2014 年 8 月 20-22 日 北京
课程目标
弘道亦弘人 兴道亦兴业
本课程围绕药品上市后研究的核心内容,开设为期 3 天的系统 课程,包含 3 个模块,共 24 学时。课程将根据我国具体情况,结合 国外相关管理和研究前沿进展,就有关药品上市后研究的内容、方 法、应用以及发展趋势等进行课堂授课和案例研讨,旨在使学员: 系统了解相关专业知识,及国外相关研究的新进展; 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药品上市后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应用以 及设计和实施; 提高对科学开展药品上市后研究的认识、能力和水平; 丰富学员在管理决策中的知识资源; 提升药品上市后研究在企业内化的可能性。
课程背景
药品研究存在于药品从研发到淘汰的整个生命周期,药品上市后研究是药品 生命周期更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鉴于: 科学发展的无限性,客观地决定了在某一时点对于药品本质(风险效益比) 认识的局限性; 基于药品可获得性与数据可获得性之间的平衡,药品上市前非临床研究及Ⅰ -Ⅳ期临床研究均存在着局限性; 药品上市后在真实世界、复杂环境的使用过程,可以而且应当呈现药品在真 实使用状态下的特征; 某药品的经济性在真实世界的状态,在市场的环境下,对于该药品的存在与 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 以仿制为主的我国化学药品、生物制品普遍存在非临床研究和临床数据相对 缺乏的状况; 历史原因,我国的中药普遍存在规范的非临床研究和临床数据相对缺乏的状 况。 因此,开展药品上市后研究,是可能无限接近药品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科学状 态唯一途径,有利于更好掌握药品的风险效益特征和进行富有成效的风险管理, 提高药品的效用和可及性。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