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是生活的生命化——谈作文与生活的关系
试谈生活与作文的关系
试谈生活与作文的关系固镇电大06春小学教育专业高皇小学王道红试谈生活与作文的关系固镇电大06春小学教育专业王道红内容提要: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
在作文教学中,应丰富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接受客观事物,关注现实。
使学生懂得熟悉生活是作文的前提,观察生活是作文的基础,热爱生活是作文的关键。
让学生在生活中积累大量的写作材料,对客观事物有丰富而深刻的感受。
只有这样,才能整体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写作提纲:一、熟悉生活是作文的前提,二、观察生活是作文的基础,1、要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2、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3、观察要抓住重点,4、观察要抓住事物的特点,5、观察是多种感官的协调作用的过程,6、需要大脑进行最后的加工取舍。
三、热爱生活是作文的关键1、热爱生活来自对生活的积极参与,2、热爱生活还来自对生活的深切的感受,3、热爱生活还来自对生活的正确认识。
试谈生活与作文的关系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
”叶老的话揭示了生活与作文的关系。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
如果不去接触客观事物,如果没有丰富多彩的生活,即使是小学生的习作,也只会是干瘪的,苍白的,再不,就是胡编乱造的。
要让小学生去了解客观事物,要把小学生引向生活,只有这样,学生才有东西可写。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处理好生活与作文的关系呢?我在教学实践中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一、熟悉生活是作文的前提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一个生活内容枯燥、单调的人是绝不会写出感情丰富、真切动人的好文章的。
因此,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从众多的信息渠道中了解社会,熟悉生活,开阔视野,增加他们接触新鲜事物的机会,让他们从丰富多彩、瞬息万变的生活中去寻找、提炼写作素材。
为此,我引导学生有选择地观看影视节目,督促学生养成收听广播的习惯,经常有目的地开展学生喜爱的第二课堂活动,如访问先进模范人物,参观农贸市场和小商品市场,游览名胜古迹、纪念地等。
让生活成为写作的源头活水
让生活成为写作的源头活水生活是一首永远在进行中的诗歌,它是我们写作的源头活水。
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和丰富多彩的经历,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灵感和素材,让我们的文字更加有温度和生命力。
人们对于生活常常存在着两种态度,一种是被生活所迫,认为生活是压力和负担的源头,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写作;另一种是与生活和谐相处,将生活作为创作的源泉,获得灵感和动力。
我们应该选择后者的态度,将生活融入到写作中。
生活中的点滴细节是我们写作的源泉。
每一个细微的感触和观察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
一个日出的美丽景色、一朵绽放的花朵、一只快乐的小鸟,都可以成为我们写作的灵感。
这些美好的瞬间都值得我们用文字来记录和表达,让读者也能感受到这份美丽。
生活中的丰富经历是我们写作的饵料。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成长和经历,这些经历可以成为我们写作的丰富素材。
无论是一次旅行的冒险和启发,还是一段感情的沉浮和思考,都可以成为我们创作的灵感之源。
通过将自己的经验融入到写作中,我们可以让作品更加真实和引人入胜。
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是我们写作的燃料。
生活不仅有甜美的瞬间,也有苦涩的经历。
这些挫折和困难可以成为我们创作的动力和燃料。
通过对于生活中的磨难和折磨的思考和表达,我们可以带给读者更多的共鸣和思考。
写作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自我疗愈,也可以帮助他人找到希望和勇气。
生活是我们创作的源头活水,而写作则是我们对生活的回应和表达。
通过将生活融入到写作中,我们可以创造出更丰富、更真实、更有温度的作品。
让生活成为写作的源泉,我们可以感受到创作带来的乐趣和满足感,同时也可以与读者分享我们对于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浅谈作文和生活结合的重要性
感悟 人生。感 悟人 生就是认识别人 , 认识 自己。 交际和阅历是人生 的财 富 , 具有对人生较深的体验 , 才能 写 出感 人 的 文 章 。人 生 是 一 部 百 科 全 书 , 为 它 作文提供 了丰 富的材料 , 是作 文 的丰富矿 藏。问题 在于人们每天都在生活 , 却很 少留心去观察 , 从丰 富 的人生矿藏 中去感 受 。要 引导学 生 进 行心 灵 的沟 通, 呼唤学生的人生信念 和理 想。作文 教学要 培养 学生对生活 的敏感 , 提炼 作文题材。 总之 , 文来 源于生活 , 作 又还原于生活 。作文教 学 的 方 法 很 多 , 我 们 认 为 加 强 作 文 和 生 活 的 联 系 但 是最重要 、 最便捷 的提高 作文 质量 的途径 。在 此基 础上 , 强调感悟 自然 、 悟社会 、 悟人生 是尤 为重 感 感
然 、 会和人生 。 社
广 阔深邃 , 感悟“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哪怕只写 ; 流星 , 也会 想到“ 不要 追求短 暂的 闪光 , 而要追 求永 恒 的光辉” 静听虫鸣 , 叹世 界奇妙多彩 , ; 惊 感悟生命 力量的无穷 ; 哪怕是耳边 的蝉鸣 , 也会 感悟 “ 四年 的 黑暗劳作 , 才有 短短 一个 月的欢 唱” 哪怕是 写小 草 , ; 也会感悟“ 野火 烧不尽 , 春风 吹又生 ” 雨 中行 , 受 ; 感 份洒脱和生活的情趣 ; 山中游 , 受未曾有 过的坦 感 荡和奔放 , 感悟 “ 当凌绝顶 , 会 一览 众 山小 ” 的气 魄; 感 悟“ 海纳百川 , 有容乃大” 的胸襟 ……总之 , 启迪 学 生“ 处处 留心 皆学 问” 要努 力让 “ , 学问 ” 自己的作 在 文 中展 示 给 人看 。 感 悟 社 会 。感 悟 社 会 是 开 拓 学 生 生 活 视 野 的重 要途径 。作文教学要 注意 引导学 生观察 社会 , 了解 自己所处 的生存环境 , 增强社会责任感 , 以天下为 己 任 。譬如人 口问题 、 能源 问题 、 环境 问题 、 科技 发展 问题 、 就业 问题等。这些都是作文的现实题 材 , 可是 长期 以来 , 并没有引起 我们 的足够重 视。作文 教学 要联系生活实际不仅包括家庭生活 、 园生 活 , 校 也包 括社会生活 , 否则 , 文教 学的视 野就狭 窄 了。“ 作 风 声、 雨声 、 读书声 , 声人 耳 ; 声 家事 、 国事 、 下事 , 天 事 事关心” 。这不仅是做人 的原则 , 也应该是我们做文 的原则。让学生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代替孤芳 自赏 的无病呻吟 ; 用对社会深沉 、 真情的关 注代替空洞无 聊的 口号 ; 用积极参 与社会 , 以天下 为己任 的博大 、 阳刚代替浅吟低唱 、 柔婉缠绵 的浅薄 。总之 , 我们 要 启迪 学生“ 事事在 意 皆文 章” 要把 自己的 “ , 文章 ” 表
浅论生活与写作的关系
浅论生活与写作的关系“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
”这句语生动地阐述了生活与文章的关系。
如何让学生从生活中提取素材,让他们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而发呢?一、观察生活,让学生习作有素材学生只有在认真地观察、深刻地认识了客观事物后,才会使自己的情感与之产生共鸣,从而写出一篇好文章。
这正符合作文“积理必富而为文始佳”的道理。
平时,学生对周围大量的人、物、事往往视而不见,主要原因是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不懂得如何去观察、认识事物。
因此,教师要教育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观察和认识事物。
应在观察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高级情感,包括道德感、美感等,使学生的生活情趣更加高尚,生活的感受也会更加深刻,更加敏感。
二、体验生活,让学生习作说真话由于”作文来源于生活”,所以作为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
教师可以让学生跨出教室、跨出校园,跨入社会,在充分接触各种人和事之中进行有感而发的写作,这样做更能发挥写作的功能: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
我在指导学生写“春天来了”前,带领学生到茶园、到溪边、到山上,去观察、去发现、去感受,然后形成于文。
再如在《感恩父母》的综合性学习中,我采用“了解父母(生日、爱好、特长等)、回报父母(为父母做一件让他们感动的事情)、真情呼唤”几个特定的环节,真正体验生活的真实、情感的真切。
还有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开展“影子的乐园”“小木工”“家乡小吃”“走进服装世界”等活动,这些都是学生的真实生活。
有了真实的生活,也就有了真实的内心感受,也就能写出流露真情的文章。
作为教师,1.要捕捉时机,抓住学生的真实生活,不让学生精彩的生活一闪而逝;2.要不断创设情景,让学生参与其中,丰富学生的生活。
厚积薄发,在需要的时候,自然会触发学生的生活体验,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使学生笔下生花。
三、感悟生活,让学生习作坦露心声书读多了,生活积累丰厚了,就会引起人们倾诉、表达的欲望,于是就开始写作了。
生活是习作的源泉——关于小学语文作文生活化的思考
生活是习作的源泉——关于小学语文作文生活化的思考摘要:小学语文写作是学生写作的入门阶段,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让学生爱上写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是其中重要的环节,本文针对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的教学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活化;作文教学;一、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一)作文教学模式化严重模板式写作让学生完全失去了自我的发挥空间,只会依葫芦画瓢,在模板中套内容,忽略了学生自己对作文的构思和积累,并且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有很高的相似度,无法写出高质量优美的文章,尽管这样的作文在分数上可以有所提升,但却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这种乏味刻板的作文模式很可能会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使学生对作文写作更加抵触。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模板对内容有很多局限,学生也无法更好地抒发自己的情感,讲出自己的故事。
(二)写作内容贫乏,缺乏想象力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课堂中,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通常是把作文的技巧和模板教学最为作文教学的主要内容,把在模板中创作作为作文练习的重要方式,忽略了学生个人的情感和想象力在作文中的表现。
并且在小学语文教材当中的每单元末的一篇文章都是以描述类写法,基本不用其他的手法和技巧,缺乏对学生想象力和思维逻辑的培养和引导,教师为了快速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不会对学生的思维逻辑和想象力进行刻意培养,在这样的教学情况下,学生的思维仅仅是局限在作文模板当中,不知道如何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正确分享自己的故事,限制了学生的写作自由,这样通过套模板写出来的作文无法体现出学生的情感,并且失去了自己的特色,在模板中东拼西凑、无话可说,与他人的作文雷同或很高的相似度,质量极差。
而且小学生因为年龄小,社会阅历也较少,可用来写作的素材也不多,模板又限制了学生写作的想象力,学生的作文产出效率更加低,质量也大打折扣。
还会对作文写作产生一些厌倦情绪,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
二、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的路径(一)释放想象力与情感在进行作文教学时,教师要利用小学生想象力丰富与好奇心强的特点,让学生释放自己的想象力,融入自己的情感,不要拘束于模板与课堂技巧,要注重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进行作文创作。
习作与生活
习作与生活
习作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习作是人们表达和记录生活的一种方式,可以是文字、图片、音乐等形式。
通过习作,人们可以记录生活中的点滴细节、感受和思考,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习作可以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世界,提高自我表达能力,激发创造力。
同时,习作也是一种放松和享受生活的方式,让人们沉浸其中,忘却烦恼和压力。
在生活中,习作也可以起到引导和启迪的作用。
通过习作,人们可以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探索问题的答案,寻找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习作可以促使人们更加关注身边的事物,发现生活中的细枝末节,从而使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因此,习作与生活是相互支持和影响的关系。
通过习作,人们能够更加深入地感悟和理解生活,提高对生活的敏感度和体验能力,使得生活更加丰富和有意义。
浅谈作文与生活的关系
浅谈作文与生活的关系我们都知道作品是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的。
作家要想创造一部好的作品,就必须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对生活有所感悟。
作文亦是如此。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跟说话完全一个样。
”可以说,生活是作文的本源,离开了生活,作文就失去了源头和生命力。
因而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就应从“生活”入手,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努力实践“学生为本,兴趣为重,生活为实,实践为主”的作文教学新理念,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生活处处是作文”。
一、引导学生积极投身于生活,培养学生观察习惯,学会积累素材。
只有积极的投入生活,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融入生活之中,才能产生深切的感受。
一些学生之所以写不出作文来,主要原因有两个:1、对生活缺乏理解,缺少热情,对周围许多生动的人和事不了解、不熟悉,置身事外。
2、观察能力和感受能力不强,不体察生活,不善于在观察中思考。
也就是说:要想有话可说,首先要有东西可写,也就是要有习作的素材,怎样才能让学生能够找到素材呢?教师要从低年级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关注生活的习惯。
学生有了观察习惯就会特别注意身边的事,无论事情大小,像:像小草发芽了,妈妈添了白发、同学有了进步等等,这一件件小事汇集在一起便在无形中创建了一个素材库,这仅仅是第一步,与此同时学生还要学会选择,从中选择印象较深,影响较大的、具有特性的事例加以积累,学生可以借助写日记,记录片段等方式来积累素材,建立自己的素材集,这样丰富的素材集就可以渐渐解决学生无事可写的情况。
二、、接触自然,积累素材。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学生的生活十分单调,家庭学校两点一线,整天围着补习材料和电视转。
老师让写作文时,学生们抓耳挠腮,不知写什么,如何去写。
即使写了,也是千篇一律,内容不新颖。
教师要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鼓励学生走出校门,走出家门,去亲近大自然,和自大万物对话,去感受泥土与青草的甜香,去聆听虫吟鸟叫蛙鸣,去观察蜂飞蝶舞虫爬,用一颗纯真而好奇的心灵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并享受其中的乐趣。
谈写作与生活的联系
谈写作与生活的联系写作是人们从事政治、经济、文化活动,进行思想交流、传播知识、总结科技成果乃至日常生活交往中不可缺少的工具。
因此,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是今后工作生活必须具备的起码的素质。
但在当前的教学实际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同学面对写作时,总是满脸的无奈与痛苦,这的确需要教者认真思考的。
写作的本质是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情感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由此可见,立足于生活,认真观察生活,展开积极的思考,还是能够完成这项实践活动的。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想方设法创设情境,抓住每一个有利的机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其感到有事可写,逐步转变原有的抗拒心理。
一、从生活中选取材料我从创作素材的选取上,引导学生深入生活,以便从生活中获取第一手的翔实的材料。
我们都知道,传世名著总是以其真实的社会和时代背景打动着每一代的读者。
而生活往往会给我们第一手的写作素材。
所以,在写作训练中,我总是让学生主动展开生活画卷,任其畅游其中,撷取生活浪花中的精彩一瞬,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情感。
比如:对时下最牵动人心的“网吧现象”这一敏感的话题,曾有过广泛的争论。
正处于求知年龄的学生们又当如何看待它呢?社会各界又该如何看待这一敏感现象呢?我借此启发学生直抒己见,谈出当代青年学生的真实见解,参与社会性的大讨论。
讨论中,我又及时引导学生对此现象做全面客观的审视,总结上网的利弊,求得学生思维的连续性和深刻性。
学生既认识到,作为先进科学技术的产物,网络自然在生活中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广泛性。
我们求知的青少年,应该接触并了解、应用它,也认清了现在“上网一族”中,也有不健康的网络现象腐蚀着成长中的青少年,我们必须端正上网目的,也希望家长与学校给予正确的关注与引导,使得学生产生求知的强烈愿望。
这样使学生明白了写作就应是源于生活这本大书,其中的材料应当是举不胜举的,需要我们带着关注的目光放眼生活,带着问题请教于生活。
恰如诗言: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二、从范文中找触发点要从课本范文及阅读材料中找触发点,启发学生联想,拓展写作内容,提炼自己的生活感受。
写作与生活的关系
谈谈写作与生活真实的关系我们都知道文学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
我们如何把生活中的感受变成文学?而我们平时的写作素材又是从哪里来的?写作与生活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来看看什么是真实的写作?语文新课标规定:1 .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2 .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
3 .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的能力。
4 .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5 .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常见应用文。
6 .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7 .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
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8 .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 14 次,其他练笔不少于 1 万字, 45 分钟能完成不少于 500 字的习作。
“真实的作文”应该具备三点内容:真实的言语任务,真实的言语环境,真实的言语成果,并认为这是写好文章的根本保障和基本前提把写作教学看作发生在个人世界和更广阔的社区交汇的地方的一种活动,或者说主要是通过信件的写作形式与社会生活、周遭的人和事发生真实的交往。
写作作为一种交往,其指涉的对象世界应更为广阔,德国哲学家哈马贝斯的“交往行为理论”认为,语言行为者可分别与不同的世界建立起不同的关系: 1 、通过对客观世界中事物的言说,与作为外部世界的自然发生关系; 2 、通过对社会世界中事态的言说,与别的行为者发生关系; 3 、通过对主观世界,即个人内心情感或体验的言说,与自我发生关系。
写作让生活更美好的范文
写作让生活更美好的范文写作是一门充满魅力的艺术,它可以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通过写作,我们可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与他人分享经验和观点,同时也可以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因此,写作是一种能够改变人们生活的力量。
首先,写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会思考自己的内心世界,梳理自己的思绪,从而更深刻地了解自己的内心需求和潜在才能。
同时,通过与他人交流和阅读他人的作品,我们也能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思想,增进相互之间的沟通和理解。
其次,写作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丰富多彩。
通过写作,我们可以将生活中的点滴收获和感悟记录下来,通过文字的力量将它们延续下去。
无论是一次旅行的见闻,一本书的感受,还是一幅画的启发,通过写作,我们可以将这些美好的回忆和体验永久地留存在心中,使生活更加丰富和值得回味。
再次,写作可以激发我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通过写作,我们可以在纸上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想象,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中,我们可以尽情地发挥想象力,塑造梦想般的情景和角色。
这不仅是一种乐趣,更是激发我们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最后,写作可以让我们的思维更加清晰和敏锐。
通过将想法转化为文字的过程,我们需要对自己的思维进行整理和梳理,使之更加清晰准确。
同时,写作也可以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和思考能力,提升我们的表达能力和表达效果。
这不仅可以提高我们在写作上的水平,还可以在生活中的思维和决策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总之,写作是一种让生活更美好的力量。
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自己和他人,丰富我们的生活经验,激发我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升我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无论是在写作的过程中,还是在享受写作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时,我们都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丰富。
让我们拿起笔,享受写作的魅力,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浅谈“生活与写作”
生活与写作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写作的材料如同做饭的米一样重要,没有材料就无从写作。
而写作材料最主要的来源是社会生活。
离开了社会生活,一切写作都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一个作者从生活中获得的材料,并非仅仅是直接写进文章中的人、事、景、物,更为重要的是思想、感情,是对生活的认识,是所发现的真理。
也就是说,生活不仅是作者的乳娘,而且是作者的老师。
因此,无论是哪个作者,都必须重视和努力扩大生活领域,下决心深人生活和积累生活。
文学作者更是要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一切人,一切集团,一切阶层,一切生动的生活形式和斗争形式,一切文学和艺术的原始材料,然后才有可能进入创作过程。
鲁迅、茅盾、巴金等大文豪都曾多次强调生活对于写作的重要意义。
当代作家也有很多人讲到生活与写作的密切关系。
王蒙在《谈短篇小说的创作技巧》一文里指出,要使自己的写作畅通无阻、左右逢源,就必须具备“丰厚的生活积累、思想积累、感情积累。
”周克芹在介绍他创作《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的经验时也说:“我的头一个作品之所以过得去,是因为写作之前有较长时间的生活积累、感情积累。
”他又说:“我体会到,深人生活、积累生活的过程,同时也是积累感情的过程。
”积累生活的主要途径:(一) 直接积累生活l、积累个体生活所谓个体生活,指的是作者自我的生活阅历或生活经验。
个体生活的积累愈丰富,写作的准备就愈充分、愈坚实。
一个作者有这种人生经验,他就会写出这种人生经验的作品。
文学作品是人生的教科书,但写的不是所有人的人生,而是个体的人生。
科学论著虽然不被人们称为人生教科书,然而科学论著本身则是科学家个体生活积累的产物。
离开了个体生活的积累,不论是文学大师还是科学巨人,他们都无法写出新的作品和论著。
鲁迅、茅盾总是告诫青年作者要重视写自己熟悉的生活。
这是因为,个体未经历的生活,缺乏感受和体验,勉强写作,难以成功。
鲁迅说,他曾想写一部反映红军活动的作品,但终于因缺乏这方面的生活而作罢。
写作与生活的关系,
写作与生活的关系,篇一:说说学生写作与生活的关系说说学生写作与生活的关系郭东海很多学生写不出作文,就是因为无话可写,他们每天都过得平平常常,因此觉得无事可写,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孩子的知识面狭窄,基础薄弱,缺乏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叶圣陶先生在>中明确提出:〝训练学生写作,必须注重于倾吐他们的积蓄.〞他进而阐发这种思想:〝通常作文,胸中先一腔积蓄,临到执笔,拿出来就是很自然的.〞的确,厚积而薄发,感悟而情生.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从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入手,教给学生采集积累的方法,鼓励他们多积累,夯实写作基础,让孩子们的作文妙笔生花.一. 在劳动实践中获取写作素材屠格涅夫说:〝生活是一切艺术的永恒的源泉.〞不熟悉社会生活,不懂得人生世相,很难把文章写好.所以,要想写好作文,非得深入生活不可.可以每学期组织大量的劳动实践活动:春天浇水.夏天拔草.秋天扫落叶.拾稻子.冬天铲雪.清洁区保洁.教室擦玻璃??这既是作文教学的直观教具,又为作文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让学生在观察.发现.捕捉中充实头脑,从而写出感情真挚.触摸心灵的作文.二.在课外活动中寻找写作的素材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而且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叶圣陶说过:〝写作材料的来源普遍于整个生活里.〞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天地中去丰富作文内容,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尝试,去实践,让他们体验生活,观察事物,搜集材料,力争写出真实.自然.清新的文章.孩子们既在玩中获取知识,增长才干,又在活动中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产生写作灵感.因此,写作离不开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本源.三.在节日中捕捉写作的素材充分利用节日实施感恩教育并及时捕捉写作的素材.因此,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劳动的艰辛,父母的不易,或做做家务活,或为父母排忧解难,在自己的行动中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体验成功,这样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为学生创造〝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捕捉写作时机,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四.在摘抄本中留住写作的素材摘抄也是阅读的一种方式,指导学生摘抄优美的词汇.句子.段落甚至抄写好的文章.如:1.词汇积累.描写心情的:兴奋.激动.高兴.自豪??..2.好句子积累.3.事物积累.如描写植物的放在一类,描写人的放在一类.4.诗歌摘抄.并要把抄来的好句好段反复读熟,甚至背会,指导学生定期开展一些竞赛活动,比一比谁摘抄得多,背诵得多.还要求学生尽量在每篇中用些插图,可以根据内容插图,也可以按自己喜爱的去画.小学生有很强的模仿力,阅读摘抄他人的成功之作,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影响,便于学生的作文由〝仿〞走向〝创〞.通过积累,学生拥有了大量的〝原材料〞,再加上创作的欲望,何愁学生不写,没内容可写?总之,教师就应在平常教学中讲生活故事,谈生活体验,然后把说的变成写作的素材,就形成了写作的原始资本.同时在写作中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生活情境,开展灵活多样的课内外活动,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让他们写自己的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同时要强调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这是写作客观规律决定的,没有对生活的观察积累,学生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米之炊.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的过程,若有一些心得体会,就要及时记下来.这样长期坚持,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就会习惯于记实事.写真人.抒真情.发实感.篇二:写作是生活的生命化——谈作文与生活的关系于冬梅(赤峰学院作文报社,内蒙古赤峰 _4_0)摘要:生活是作文的生命线,没有生活,作文就是海市蜃楼,虚幻而且短命.生活是无处不在的,决定写作成败的,不是你有没有生活,而是你能不能感受.表现属于自己的那份生命化的生活,如果没有言语生命的体验和渗透,再怎么去〝贴近〞生活也是枉然.对于写作来说,更需要贴近的是自我的心灵世界,对生活要有一种独特的感悟力.创造力,否则,生活再丰富,也不真正属于你,写出来的文章也会枯燥乏味.苍白贫血.生命需要相互感应,哪怕生活不怎么丰富,但你情动于衷,有感而发,笔下也会变得丰富.生动.活泼起来.写作,不是人的生活化,而是生活的人化.生命化.关键词:作文;生活;生命化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_73-2596(_)_-__-_作文与生活,就如同庄稼与土地和阳光的关系,生活是作文的生命线,没有生活,作文就是海市蜃楼,虚幻而且短命.这方面的论述有许多,在这里就不必赘述了.我认为有必要说说怎样理解〝生活〞这两个字.现在,我们的一些老师,一讲到作文,就说学生没有生活,什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生活两点一线,没东西可写,等等.这都是我们对生活的认识上走进了误区.长期以来,在〝生活〞二字上积聚了太多的褒义和政治意蕴,使人见到这两个字就肃然起敬,例如:文艺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文艺家要〝深入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教育即是生活〞.〝美是生活〞等等,把如何看待生活弄成了一个十分严肃的问题.其实,人一生下来,生活就向你敞开了大门,你就融入到生活之中,你想不生活都不行,你不贴近生活,生活也会贴近你.所以,整天嚷着学生没有生活,要贴近生活,满世界找生活,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情.我们常常把学生写作上的言之无物,归咎于他们生活面狭窄,似乎他们只要经常逛街.旅游或时不时地参观访问,就能写出有〝生活〞的精彩文章了.这种看法也是失之偏颇的.要是这么说,农民对农村生活再熟悉不过了,工人对工厂生活再熟悉不过了,市民对城市生活再熟悉不过了,又有几个农民和工人或者市民成了作家?所以我们说,写文章当然离不开生活,但生活是无处不在的,对每一个人都是开放的,活着的人想不生活都不成.所以决定写作成败的,不是你有没有生活,而是你能不能感受.表现属于自己的那份生命化的生活,如果没有言语生命的体验和渗透,再怎么去〝贴近〞生活也是枉然.对于写作来说,更需要贴近的是自我的心灵世界,对生活要有一种独特的感悟力.创造力,否则,生活再丰富,也不真正属于你,写出来的文章也会枯燥乏味.苍白贫血.生命需要相互感应,哪怕生活不怎么丰富,但你情动于衷,有感而发,笔下也会变得丰富.生动.活泼起来.所以,潘新和教授说:写作,不是人的生活化,而是生活的人化.生命化.请看史铁生的自传体散文>开篇的一段话:现在我常有这样的感觉:死神就坐在门外的过道里,坐在幽暗处,凡人看不到的地方,一夜一夜耐心地等待我.不知什么时候它会站起来,对我说:嘿,走吧.我想那必是不由分说.不管是什么时候,我想我大概仍会觉得有些仓促,但不会犹豫,不会拖延.〝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说过,徐志摩这句诗未必牵涉生命,但在我看来,却是对生死最恰当的态度,作为墓志铭真是再好也没有.这绝对是史铁生式的生活体验,因为从下乡到双腿瘫痪返城,再到患尿毒症,史铁生对生命的体验太深刻了,死神一次又一次地与他擦肩而过,所以他对生与死的思考比我们要深刻得多.他为什么能写出>那么深刻的作品?在别人的眼中,地坛可能就是个废弃的园子,可在史铁生的心目中则不然,因为那里融进了他太多的思考和感悟.在他的眼中,地坛是有生命的景物,能与他进行心灵的交流,他在地坛的生活经历,已经变成了属于自己的那份生命化的生活,所以,他写出来才那么生动,那么发人深思.对于我们来说,缺少的不是生活,而是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能力.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感觉,读了某部作品,或是看了某个电影.电视连续剧,觉得其中所描写的故事就发生在自己的身边,电视剧中的某个人物,就是自己的某位朋友,太逼真.太像了,有些事甚至就发生在自己身上.可是自己怎么就写不出来呢?人家编剧怎么就写得那么生动形象呢?原因就在于你缺乏一种对生活的感悟能力.作为语文老师,没有必要为了制造作文的材料把语文课上成活动课,不要以为领着孩子们玩一场游戏,孩子们就有材料可写了,适当的活动是必要的,但你不能总把语文课上成活动课吧.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我们要引导他们从自己熟悉的生活中挖掘写作素材.就拿校园生活来说吧,写作业.做早操.课间休息.各种考试.开主题班会.调座位.开家长会.过愚人节.过教师节,等等,还有同学.老师.校长.门卫.住校生和宿舍生活.校园内一年四季的变化,这么多鲜活的人和事,足够你写的,怎么就犯愁没什么可写呢?看来,素材是到处都有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就看你是否善于挖掘.我们语文老师的责任,就是引导和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能力.要培养学生养成爱观察的习惯,培养他们具有一双观察生活的慧眼.一个对生活熟视无睹的人,笔下永远无情可抒,没东西可写.下面我们重点谈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我们所说的感悟,是指学生在生活.学习中有所感受而获得某种领悟,也就是学生通过对情感.事物.文章的内省体察,有了新的感触,悟到某些可能言说或未必言说的知识,养成某些行为习惯乃至情感.态度.观念的过程.概而言之,就是让学生通过观察事物或阅读材料,有所感悟,从而进行具体的作文.第一,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我们常常说〝厚积薄发〞,意思是学生博览群书,便可以形成一种知识的积累,到写作时自然而然地流泄出来.其实这种观点也不完全正确,有的人读了那么多的书,也做不到〝下笔如有神〞,关键是缺乏对作品的感悟能力.所以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动脑思考,产生认识,形成感悟.要想办法使学生把作家感悟生活的真谛,化为自己的东西,并从中揣摩,学会一些感悟的方法.达到对作品心领神会,在阅读中产生一种情绪体验,或高兴,或愤怒,或悲伤,像林黛玉读>,〝嘴角不禁生出缕缕的清香来〞.比如学习朱自清先生的>,就要让学生揣摩作者感悟生活的方法——朱自清笔下那么琐碎的生活小事,写出来之后为什么就具有了那么感人的力量?关键是这些事发生在非同寻常的时候——朱家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父亲自己都下岗失业了,内心还要忍受丧母的悲痛,对〝我〞却是呵护备至,这样的父子情能不感人吗?我们的学生是否也有相同或相似的人生经历?是否也能写出这样动人的文章?培养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比教会学生写作技巧更重要.要让学生学会写读书笔记,边品味,边记录,边思考,随时记录与作者思维碰撞的灵感.记录的形式不拘一格,可圈可点,渐进性地进行,不要急于求成.鼓励学生深层次地思考,使学生思想在感悟中深刻,人格在感悟中升华,写作能力也就在感悟中自然萌芽并提升.第二,引导学生感悟生活,体验人生,积累创作素材.只感悟文本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感悟生活.陶行知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我们教学生感悟生活时,一是让他们感悟直接体验到的东西,即对生活中的人.事.情.理亲自观察,亲身体验.亲口品尝生活的原汁原味,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情深意切,趣味无穷;二是教他们间接地感悟生活,通过别人了解到自己所不曾知道的人.事.景.情.理,体会到自己所不曾感受到的东西.第三,提高思想修养,激发兴趣,教给方法,培养学生善于感悟的习惯.首先,一个人的思想修养往往决定着他的文章的思想.趣味水准,所谓〝文以载道〞就是这个道理.一个人只有具备了高尚的情操和审美修养,才能分清真假美丑,才能感悟到冷暖炎凉.悲欢离合,才会对缤纷的生活有所感悟.教师首先要发挥自己的人格魅力,给学生树立做人的样板并进行无声的诱导,身教重于言教.其次,要教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加强他们的文学修养,培养他们的民主意识和科学精神.再次,要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淀情感,调动学生感悟生活的积极性.爱因斯坦曾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有两点最为重要:一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二是让学生在写作中获得成就感.作为语文老师,首先要赏识学生的习作,在拟题中发现学生的不同凡响的立意.别出心裁的构思.准确生动的遣词.妙手偶得的佳句.干净整洁的卷面,要打高分,也可以打满分.一句话,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赏识学生微不足道的创造.要有这种意识:即使再差的作文,也是学生的创造,也有它的长处.老师千万别说刺耳的话伤学生的自信心,不写嘲弄的评语打击学生,时时处处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其次是要给学生提供能激起他们写作灵感.唤醒他们写作自信心的作文命题.形式.主题.题材.立意和自由表达.自由批改的多种途径,寻找那些学生有生活体验的人或事,作为写作的对象去训练,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再次要教给学生感悟的方法,让学生抒写灵性,表达真情.方法自然是因人而异的,我们在指导学生时要教给他们一些基本的方法,如指导学生观察,指导学生阅读,指导学生用心感受生活.感受人间真情,从课文中感悟写作技巧,等等.总之,引导学生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培养学生善于感悟的习惯,增强感悟能力,学生的写作水平慢慢地就会得到提高.篇三:我的写作与内心的关系我的写作与内心的关系龙章辉某日与L君闲聊,谈到写作与内心的关系.L君说,他写作纯粹是爱好,与别人打牌.喝酒没什么两样.L君的话引起了我的思考.写了这么些年,还从未思考过这个问题.思考的结果令我吃惊,然而又释然.我是个沉缅于内心的人,与所有过内心生活的人一样,未免固执而偏激.不同的是,现实的逼仄与太多的苦难使我心中充满〝愤怒〞,它像一匹野兽时常在体内奔突,我害怕有朝一日它会冲跃而出,酿造暴力.杀戮与毁灭??幸而,我遇到了文字,它让我安静,帮助我疗伤.解决内心的痼疾.首先是诗歌,嘶鸣着来到我的夜晚.我一次次跃上它的马背,就意味着一次次完成了暗夜里的突围.于是有了>??当我人困马乏,到河边吸水.河水清丽明净,一位洗衣女子引起了我的注意.她一遍一遍地漂着手里的衣物,专注而沉静,丝毫没有察觉我的到来.她的身子弯曲着,霞光映照下,散发出美丽.温和与高尚的母性光泽.这种光泽让我内心的风暴迅速平息,瞬间纯净得像一个孩子,并且有了倾诉与哭泣的愿望.这时,我遇到了散文.于是有了>.>??有一天,我的马儿稍稍肥壮些,需要一片更大的原野任其驰骋了.这时,我遇到了小说.于是有了>??我沉浸于童年细节,营造着美丽与温和,是因为讨厌成年的道貌岸然以及似是而非的价值评判.我永远相信天然未凿的童年细节里,才真是蕴藏着人间真善与至爱.因而,我时常牵着内心的〝愤怒〞,在童年的山坡上吃草.歇息??你看,它已经安静下来,它真的已经安静下来了.。
浅谈作文与生活相结合
浅谈作文与生活相结合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生活为学生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教学中,教师要将作文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坚持在生活、实践中指导学生写作,让学生切实感受生活中的每一株草、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在自己独特的体验和个性感受中记录真人真事,是解决作文无话可写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生活引领,指导学生自由表达小学阶段的习作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作文思路和语感,习作课并不仅仅局限在课堂固定的时间段和主题上,教师要将习作与生活相结合,在布置作文主题时给学生留出充裕的时间积累作文素材,并鼓励学生展开想象,通过习作教学,培养学生发现生活美的能力。
二、体察生活,为学生搭建习作平台学生懂得观察生活并感悟生活,发现生活之美无处不在,将内心情感抒发在字里行间,这也是学生写作的意义所在。
每一篇作文主题都体现着不同的情境,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移情移景,在学生的生活环境中,如学校、家庭或者野外提取丰富的习作素材。
四季轮回,大自然的美景能够激发学生对美的向往。
如春季教师可以带学生去郊外踏青;夏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果实的成长。
学生也可以回归家庭生活,比如对放学路上的景象描写、和父母走亲访友的交往场景、或者关注新闻动向、大事件报道等社会百态,这些都可以成为学生将习作联系生活的有效素材。
这样,学生写作时才会有话可说、有米下锅。
三、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写作兴趣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审视评判,当学生的语言表达幼稚或者思维不成熟,教师不应否定,而要习惯用孩子的眼睛和心态去观察世界、感悟世界,发现孩子童真世界的纯洁和美好。
自由发挥个性是兴趣的源泉,也是创新思维的展现,作文中的个性表达是学生个性特点和思维火花的碰撞。
教师在肯定学生个性的同时,更要积极给予鼓励,如“你平时努力收集素材,还学会合理的想象,这个词用的就很准确”,“从你的作文中,老师看得出你是个孝顺的孩子”,“你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你运用了许多种修辞手法”等,这样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诚恳地评价学生,给予他们肯定和鼓励,学生从中体验到了成功写作的快乐,于无形之中搭建起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写作与生活的关系_初一作文
写作与生活的关系
不会感动,不能写作。
有感而写,而不是在写的时候去感动,抒情。
感动源自生活,但是天天的日子都是这么的雷同,又有什么可以打动别人呢?
这最难的,是用心体味世界。
再怎么微小的事物,它的背后,都会有许多许多的故事;更不要轻视小事,存在的就是合理,就有价值。
正如张抗抗女士讲的:感受单纯,思考复杂。
关注环境:張抗抗女士提及的出租车司机。
他们最辛苦,最无奈,一年没有假期,每天都要交分子钱,都还要工作16个小时。
我从不曾了解过这样一号人,只说明没有关注过。
作者不等于记者:千辛万苦找来的素材却不加思索的记录下来,然后說,这就是文学。
我很疑问,这样写出来的跟照片所显现不都一样么?或者还不如相机呢。
所谓素材,固然重要,可却是干巴巴。
所以要提取,要消化,要转换为自己的文字。
正如芝麻,不加工怎么能成为芝麻油呢?
总之,生活出写作。
第1页共1页。
以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生命是作文的灵魂为主题的作文
以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生命是作文的灵魂为主题的作文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生命是作文的灵魂
作文是人们表达思想、情感和观点的方式,而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和感悟,这些经历与感悟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让作文充满生动和真实。
生命是作文的灵魂,因为只有活着的人才能创作出真正有血有肉的作品。
作文需要表达人的思想与情感,而这些思想与情感正是由人的生命所滋养。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体验和感受,在创作作文时,可以通过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悟,传达对生活的理解和对世界的思考。
生活和生命相互交织,互为表里。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提供了创作的素材和内容;而生命则赋予了作文以灵魂和生命力。
只有通过真实的生活体验和情感表达,作文才能深刻触动读者的内心,产生共鸣和感动。
因此,我们要珍惜生活,关注身边的点滴细节,体验人生的喜怒哀乐,感悟生命的真谛。
在写作时,我们要以生活为源泉,去发现、思考和记录生活中的点滴。
同时,也要注重倾听内心的声音,用自己独特的思想和情感去滋养作文,使其具有生命的力量和魅力。
无论我们选择哪个角度去看待作文创作,生活都是我们作文的源泉,生命是作文的灵魂。
让我们用心感受生活,用笔书写生命,创作出更加优秀和有意义的作品。
生命与写作的关系作文
生命与写作的关系作文哎,你们有没有发现,生活和写作这两者的关系,其实就像豆腐和火锅一样密不可分。
要说生命是火锅,那写作就是让火锅更有味道的调料。
好比说你有了豆腐,但光有豆腐,火锅总觉得少了点啥——这时候,写作就像是那辣椒油、豆瓣酱,让一切都变得更加有滋有味。
我最近在和我朋友小李聊天。
他是个极爱写作的人,每天都泡在自己的文章里,感觉像是生活和写作已经混在了一起。
一次,他跟我抱怨道:“我最近写得有点疲了,感觉脑袋都快烧坏了。
”我笑着说:“你这才刚开始呢!你要知道,生活就像一锅火锅,有时候火力猛一点,有时候慢炖一会儿,写作也是一样。
你不能每次都想着一气呵成,得慢慢来。
”小李撇了撇嘴:“说得轻巧。
可我写着写着,总觉得生活的点滴不够用。
你说,那些生活中的小事,怎么才能转化成写作的素材呢?”我想了想,拍拍他的肩膀:“这就像火锅里,有时候豆腐放久了会吸收汤底的味道。
你得从生活中慢慢吸收,积累素材。
”于是,我们一起去街上散步,边走边聊。
我发现,小李总是关注周围的一切。
他看到街边的老奶奶卖的糖葫芦,立刻说:“这糖葫芦看起来就像是小时候的甜蜜回忆,我得把这写进文章里。
”然后他看到一个小孩在追逐蝴蝶,脸上带着纯真的笑容,他兴奋地说:“这画面太美了,我得把这种纯粹的快乐写进我的小说里。
”我忍不住笑了:“这就是了,生活和写作就像是一个不断交换的过程。
你生活中体验到的每一刻,都可以成为你写作的素材。
”小李点点头:“我现在明白了。
其实,写作就是把生活中的点滴琐事,经过自己的加工和思考,再呈现给别人。
”对了,还有我另一个朋友小张,他完全是写作的反面。
他对生活的琐事总是大大咧咧,写作时才会认真起来。
他曾经和我抱怨:“我写作的时候,发现生活中的琐碎,特别能激发我的灵感。
”我问:“那你怎么把这些琐碎变成有趣的文章呢?”小张笑道:“这就得靠我对生活的理解了。
比如,喝咖啡时,看见咖啡渍滴在桌子上,我就想到这可能是一种生活中的痕迹,慢慢写成一篇关于‘如何在生活中寻找灵感’的文章。
让生活成为写作的源头活水
让生活成为写作的源头活水【摘要】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我们可以通过将生活细节融入作品中,发现生活中的灵感,记录生活点滴,利用生活经历丰富文章内容,从生活中获取创作灵感。
每个人的生活都是独一无二的,只要用心观察,就能发现无限的创作灵感。
写作不仅是记录生活的方式,更是一种表达自己的方式。
让生活成为写作的源头活水,让文章更加充满生活的味道和情感,让读者与作者的心灵产生共鸣。
生活中的点滴细节、感动、苦乐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灵感来源,丰富作品的内容和表达方式。
让我们用心感受生活,用文字记录生活,让生活成为我们永远的灵感来源,让我们的作品更加生动和丰富。
让生活成为写作的源头活水,让我们的文字永远流淌不息。
【关键词】引言:让生活成为写作的源头活水正文:生活细节、灵感、写作记录、生活经历、文章内容、创作灵感结论:让生活成为写作的源头活水1. 引言1.1 让生活成为写作的源头活水让生活成为写作的源头活水,意味着借助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和灵感,让作品变得更加生动和真实。
生活本身就是一部无穷尽的书,而作为写作者,我们则是生活的读者和记录者。
通过细心观察和深度思考,我们可以发现生活中无穷无尽的灵感和素材,用来丰富我们的创作内容。
生活中的每一个人物、每一个场景、每一个情感,都可以成为我们作品的灵感来源,让我们的作品更加具有情感共鸣和生命力。
在写作过程中,将生活细节融入作品中,不仅能够增加作品的真实感和可信度,也能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通过写作记录生活点滴,我们可以留下属于自己的足迹,记录下自己的成长和感悟。
利用生活经历丰富文章内容,可以让我们的作品更加丰富和深入,赋予作品更多的内涵和情感。
从生活中获取创作灵感,让我们的作品更具感染力和观赏性。
让生活成为写作的源头活水,就是让我们的作品有温度、有故事、有生命力。
让我们在写作的道路上,不断汲取生活的营养和力量,为我们的创作注入更多的活力和灵感。
生活是我们永恒的创作源泉,让我们珍惜、感悟、借鉴,让生活成为我们创作的源头活水。
说说生活与作文的关系
话( 包括用 笔说话 的作文) 内容离 不开人们的 的 生 作文 , 写他 们生 活的所 见所 闻 , 理说 应写得 按 真 实具 体 , 动 。 生 但往 往 不尽 人 意 。 活 与作 生 文脱节的现 象 , 目前小学 生中 比较普 遍存在 是
场去 , 看见一 个挂着 ‘ 明柜台 ’ 文 牌子的售 货员 和硕客 吵架 , 这种 事可 不可 以写 ? 老 师 回答 : ”
“ 可 以 , 写 好 人 好 事 。 当 然 , 生 只 能 望 题 不 要 ” 学
性, 注意学 生的情感和 兴趣 , 关注活动 的长 效 ,
重视生活体验 的质量和深 度。 作文是学生 生活
学生是这 样 回答的 : 写 日记是给 我 自己看 , “ 我 看到什 么, 听到什么就 把他写下来 , 比较随便 , 作文是写给老师看的 , 又规定 了要写哪些 内容 ,
兴 吧 , 足无 所措 , 之作 文教 学 中指 导 , 手 加 写 作,平议脱节 , 生只 当完 成任务 , L l 学 哪里还 能想 到 作文 是 一种 生 活的 需要 呢 。 造成生活 和作文脱 节 的原 因还有很 多 , 我
的 , 是切 不 要要 求 太 高 , 制太 死 , 导过 但 限 指
细 , 给 学 生 留 有 余 地 , 一 个 老 师给 学 生 命 要 如
下, 把孩 子 当成笼 中之 鸟 , 夺 了孩 子参加 社 剥
会 实 践 的 权 利 机 会 。 次 问 卷 调 查 , 任 教 的 一 我
怕作 文 , 不喜欢 作 文的 竟达 7 %以上 。 0 是小学 生真 的 不喜欢 作 文 , 无话 可说 吗?
像无 源之水 。 而如 今 , 生广泛 接触社 会生 活 学
我 对小 学生 的作 文 , 多 的问题 是 : 较 无话 好 的 命题 , 结合 学生 生 活 实 际的 命题 是 可取 成 了一句 口号 。 校 、 学 家长在 安全 为重的 前提
生命与写作的关系作文
生命与写作的关系作文
《生命与写作,那点事儿》
哎呀呀,要说生命与写作的关系啊,那可真是有的聊呢!
你瞧,就说我那次去动物园吧。
那天气可好了,我蹦蹦跳跳地就去了。
一进动物园,哇,满眼都是各种各样的动物。
我走到猴子山那儿,就看到一群猴子在那上蹿下跳的,特别有意思。
有只小猴子,抓着个香蕉就往嘴里塞,那吃相,太逗了。
然后它吃完香蕉,还在那挠痒痒,挠完这儿挠那儿,可把我给乐坏了。
看着这些猴子,我突然就觉得,这不就像写作嘛。
这些猴子的一举一动,就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而我就像个记录者,把这些有趣的瞬间都给记下来。
就像写作,我们把生命中那些或开心、或难过、或奇妙的事情,用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
就像那只猴子吃香蕉,虽然只是个小小的举动,但要是写下来,就成了一个生动的小细节,让读者仿佛也能看到那有趣的一幕。
从动物园回来后,我对生活中的各种小事都更加留意了,因为我知道,这些都有可能成为我写作的素材呀。
生命就像一个大舞台,每天都在上演着
不同的剧情,而写作就是那支记录剧情的笔,让这些美好或独特的瞬间得以保存下来。
嘿嘿,这就是我眼中生命与写作的关系,它们相互交织,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呢!。
写作与生活的关系_0
写作与生活的关系篇一:浅析作文与生活的关系激发兴趣快乐作文遂平县灈阳三小张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
”写作理论也告诉我们,作文是生活的再现反映,学生的生活内容是学生作文的基础,可见,作文教学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的联系。
现在的学生每到作文课,就抓耳挠腮,冥思苦想,总是苦于无米下炊,无话可写。
我认为,学生作文尽管是一种创造,但毕竟不同于作家的创作,主要的目的是感受生活,抒发情感。
因此,作文的内容应该符合学生的身心实际,写出真是真情真话。
对于孩子还说,只要真诚的写下你在生活中所经历的某件事情,所领悟到某种思想,所体验到的一份情感,这样持之以恒,就一定真正的学会写作,假如不依生活为根基,总是说假话,说空话,那就无法真正学会写作的本领。
对于我们教育者来说,只有明白了这些,才能有的放矢的指导学生的作文,使学生的作文正确生动的反映五彩缤纷的生活。
这既不是一般的指导,也不是泛泛而谈写作形式的研究,而是在生活中学写作文,指导学生写出反应生活的作文,写出生活气息浓厚,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我就谈谈这几年来自己在寻找沟通生活与写作的良好途径中所采取的措施:一,创设故事情景,联系生活实际想像作文的方法我在指导习作时,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用语言或借助电教手段把学生带到特定的意境中去感受,去联想,从而使学生入境生情,浮想联翩,继而有感而发。
例如,我在讲这一课时,最后写到:他痛心,不忍再看,想到主人今年的辛苦只能换来眼泪和叹气,禁不住低头哭了。
我趁机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想想稻草人“禁不住低头哭了”以后,还会发生什么故事,在写下来。
让学生自己去补充高潮与结局。
让学生想像性与创造性得到了从分的发挥和发展。
学生积极思维,找到了不同的结果。
二,创设生动形象的情景,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会写作在些活动作文时,学生往往记成流水帐。
为了避免再出现这种情况,训练时,我不妨把富有儿童情趣的生活画面,活动场景搬进课堂,精彩的课本剧表演,激烈的小竞赛,活生生的小动物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冬梅
(赤峰学院作文报社,内蒙古赤峰 024000)
摘要:生活是作文的生命线,没有生活,作文就是海市蜃楼,虚幻而且短命。
生活是无处不在的,决定写作成败的,不是你有没有生活,而是你能不能感受、表现属于自己的那份生命化的生活,如果没有言语生命的体验和渗透,再怎么去“贴近”生活也是枉然。
对于写作来说,更需要贴近的是自我的心灵世界,对生活要有一种独特的感悟力、创造力,否则,生活再丰富,也不真正属于你,写出来的文章也会枯燥乏味、苍白贫血。
生命需要相互感应,哪怕生活不怎么丰富,但你情动于衷,有感而发,笔下也会变得丰富、生动、活泼起来。
写作,不是人的生活化,而是生活的人化、生命化。
关键词:作文;生活;生命化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1-0214-02 作文与生活,就如同庄稼与土地和阳光的关系,生活是作文的生命线,没有生活,作文就是海市蜃楼,虚幻而且短命。
这方面的论述有许多,在这里就不必赘述了。
我认为有必要说说怎样理解“生活”这两个字。
现在,我们的一些老师,一讲到作文,就说学生没有生活,什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生活两点一线,没东西可写,等等。
这都是我们对生活的认识上走进了误区。
长期以来,在“生活”二字上积聚了太多的褒义和政治意蕴,使人见到这两个字就肃然起敬,例如:文艺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文艺家要“深入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教育即是生活”、“美是生活”等等,把如何看待生活弄成了一个十分严肃的问题。
其实,人一生下来,生活就向你敞开了大门,你就融入到生活之中,你想不生活都不行,你不贴近生活,生活也会贴近你。
所以,整天嚷着学生没有生活,要贴近生活,满世界找生活,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我们常常把学生写作上的言之无物,归咎于他们生活面狭窄,似乎他们只要经常逛街、旅游或时不时地参观访问,就能写出有“生活”的精彩文章了。
这种看法也是失之偏颇的。
要是这么说,农民对农村生活再熟悉不过了,工人对工厂生活再熟悉不过了,市民对城市生活再熟悉不过了,又有几个农民和工人或者市民成了作家?所以我们说,写文章当然离不开生活,但生活是无处不在的,对每一个人都是开放的,活着的人想不生活都不成。
所以决定写作成败的,不是你有没有生活,而是你能不能感受、表现属于自己的那份生命化的生活,如果没有言语生命的体验和渗透,再怎么去“贴近”生活也是枉然。
对于写作来说,更需要贴近的是自我的心灵世界,对生活要有一种独特的感悟力、创造力,否则,生活再丰富,也不真正属于你,写出来的文章也会枯燥乏味、苍白贫血。
生命需要相互感应,哪怕生活不怎么丰富,但你情动于衷,有感而发,笔下也会变得丰富、生动、活泼起来。
所以,潘新和教授说:写作,不是人的生活化,而是生活的人化、生命化。
请看史铁生的自传体散文《记忆与印象》开篇的一段话:
现在我常有这样的感觉:死神就坐在门外的过道里,坐在幽暗处,凡人看不到的地方,一夜一夜耐心地等待我。
不知什么时候它会站起来,对我说:嘿,走吧。
我想那必是不由分说。
不管是什么时候,我想我大概仍会觉得有些仓促,但不会犹豫,不会拖延。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说过,徐志摩这句诗未必牵涉生命,但在我看来,却是对生死最恰当的态度,作为墓志铭真是再好也没有。
这绝对是史铁生式的生活体验,因为从下乡到双腿瘫痪返城,再到患尿毒症,史铁生对生命的体验太深刻了,死神一次又一次地与他擦肩而过,所以他对生与死的思考比我们要深刻得多。
他为什么能写出《我与地坛》那么深刻的作品?在别人的眼中,地坛可能就是个废弃的园子,可在史铁生的心目中则不然,因为那里融进了他太多的思考和感悟。
在他的眼中,地坛是有生命的景物,能与他进行心灵的交流,他在地坛的生活经历,已经变成了属于自己的那份生命化的生活,所以,他写出来才那么生动,那么发人深思。
对于我们来说,缺少的不是生活,而是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能力。
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感觉,读了某部作品,或是看了某个电影、电视连续剧,觉得其中所描写的故事就发生在自己的身边,电视剧中的某个人物,就是自己的某位朋友,太逼真、太像了,有些事甚至就发生在自己身上。
可是自己怎么就写不出来呢?人家编剧怎么就写得那么生动形象呢?原因就在于你缺乏一种对生活的感悟能力。
作为语文老师,没有必要为了制造作文的材料把语文课上成活动课,不要以为领着孩子们玩一场游戏,孩子们就有材料可写了,适当的活动是必要的,但你不能总把语文课上成活动课吧。
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我们要引导他们从自己熟悉的生活中挖掘写作素材。
就拿校园生活来说吧,写作业、做早操、课间休息、各种考试、开主题班会、调座位、开家长会、过愚人节、过教师节,等等,还有同学、老师、校长、门卫、住校生和宿舍生活、校园内一年四季的变化,这么多鲜活的人和事,足够你写的,怎么就犯愁没什么可写呢?看来,素材是到处都有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就看你是否善于挖掘。
我们语文老师的责任,就是引导和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能力。
要培养学生养成爱观察的习惯,培养他们具有一双观察生活的慧眼。
一个对生活熟视无睹的人,笔下永远无情可抒,没东西可写。
下面我们重点谈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
我们所说的感悟,是指学生在生活、学习中有所感受而获得某种领悟,也就是学生通过对情感、事物、文章的内省体察,有了新的感触,悟到某些可能言说或未必言说的知识,养成某些行为习惯乃至情感、态度、观念的过程。
概而言之,就是让学生通过观察事物或阅读材料,有所感悟,从而进行具体的作文。
第一,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我们常常说“厚积薄发”,意思是学生博览群书,便可以形成一种知识的积累,到写作时自然而然地流泄出来。
其实这种观点也不完全正确,有的人读了那么多的书,也做不到“下笔如有神”,关键是缺乏对作品的感悟能力。
所以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动脑思考,产生认识,形成感悟。
要想办法使学生把作家感悟生活的真谛,化为自己的东西,并从中揣摩,学会一些感悟的方法。
达到对作品心领神会,在阅读中产生一种情绪体验,或高兴,或愤怒,或悲伤,像林黛玉读《西厢记》,“嘴角不禁生出缕缕的清香来”。
比如学习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就要让学生揣摩作者感悟生活的方法——朱自清笔下那么琐碎的生活小事,写出来之后为什么就具有了那么感人的力量?关键是这些事发生在非同寻常的时候——朱家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父亲自己都下岗失业了,内心还要忍受丧母的悲痛,对“我”却是呵护备至,这样的父子情能不感人吗?我们的学生是否也有相同或相似的人生经历?是否也能写出这样动人的文章?培养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比教会学生写作技巧更重要。
要让学生学会写读书笔记,边品味,边记录,边思考,随时记录与作者思维碰撞的灵感。
记录的形式不拘一格,可圈可点,渐进性地进行,不要急于求成。
鼓励学生深层次地思考,使学生思想在感悟中深刻,人格在感悟中升华,写作能力也就在感悟中自然萌芽并提升。
第二,引导学生感悟生活,体验人生,积累创作素材。
只感悟文本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感悟生活。
陶行知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
”我们教学生感悟生活时,一是让他们感悟直接体验到的东西,即对生活中的人、事、情、理亲自观察,亲身体验、亲口品尝生活的原汁原味,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情深意切,趣味无穷;二是教他们间接地感悟生活,通过别人了解到自己所不曾知道的人、事、景、情、理,体会到自己所不曾感受到的东西。
第三,提高思想修养,激发兴趣,教给方法,培养学生善于感悟的习惯。
首先,一个人的思想修养往往决定着他的文章的思想、趣味水准,所谓“文以载道”就是这个道理。
一个人只有具备了高尚的情操和审美修养,才能分清真假美丑,才能感悟到冷暖炎凉、悲欢离合,
才会对缤纷的生活有所感悟。
教师首先要发挥自己的人格魅力,给学生树立做人的样板并进行无声的诱导,身教重于言教。
其次,要教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加强他们的文学修养,培养他们的民主意识和科学精神。
再次,要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淀情感,调动学生感悟生活的积极性。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
”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有两点最为重要:一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二是让学生在写作中获得成就感。
作为语文老师,首先要赏识学生的习作,在拟题中发现学生的不同凡响的立意、别出心裁的构思、准确生动的遣词、妙手偶得的佳句、干净整洁的卷面,要打高分,也可以打满分。
一句话,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赏识学生微不足道的创造。
要有这种意识:即使再差的作文,也是学生的创造,也有它的长处。
老师千万别说刺耳的话伤学生的自信心,不写嘲弄的评语打击学生,时时处处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
其次是要给学生提供能激起他们写作灵感、唤醒他们写作自信心的作文命题、形式、主题、题材、立意和自由表达、自由批改的多种途径,寻找那些学生有生活体验的人或事,作为写作的对象去训练,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再次要教给学生感悟的方法,让学生抒写灵性,表达真情。
方法自然是因人而异的,我们在指导学生时要教给他们一些基本的方法,如指导学生观察,指导学生阅读,指导学生用心感受生活、感受人间真情,从课文中感悟写作技巧,等等。
总之,引导学生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培养学生善于感悟的习惯,增强感悟能力,学生的写作水平慢慢地就会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