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大赛获奖案例《窗花设计—图像处理的综合运用》
《妙手剪窗花》(教案)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下册
![《妙手剪窗花》(教案)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94252ca7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65.png)
《妙手剪窗花》(教案)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带领学生们深入了解并实践中国的传统手工艺——剪纸艺术,特别是窗花的制作。
教学内容将围绕窗花的起源、文化意义、设计要素、剪制技巧等方面展开。
学生将通过观察、讨论、实践,掌握窗花的基本剪法,并能够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窗花作品。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窗花的历史背景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掌握窗花的基本剪法和设计原则。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激发他们对传统手工艺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教学难点1. 设计创新:引导学生如何在传统窗花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创意和现代元素,创作出既传统又新颖的作品。
2. 技巧掌握:窗花的剪制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精准度,特别是对于细节的处理,这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是一个挑战。
教具学具准备- 窗花的样品和图案设计稿- 彩色纸张- 剪刀- 胶水- 画笔和颜料(可选)- 课件或投影设备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风格的窗花样品,引入窗花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窗花知识讲解:介绍窗花的历史、文化意义和常见图案的象征意义。
3. 设计原则教学:讲解窗花的设计原则,如对称、平衡、对比等。
4. 剪制技巧演示:示范窗花的剪制步骤和技巧,强调安全使用剪刀的注意事项。
5. 学生实践:学生在指导下尝试设计并剪制自己的窗花作品。
6.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教师给予反馈和建议。
板书设计- 《妙手剪窗花》- 副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 主要内容:窗花的历史、文化意义、设计原则、剪制步骤- 插图:窗花的样品图案、剪制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图示作业设计- 设计并剪制一幅具有个人特色的窗花作品。
- 写一篇关于窗花的小作文,内容包括窗花的历史、文化意义、个人创作过程和感受。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观察学生在设计、剪制窗花过程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窗花文化的理解程度和创作能力。
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案例大赛获奖作品 水波荡漾
![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案例大赛获奖作品 水波荡漾](https://img.taocdn.com/s3/m/d856fbb5a8114431b80dd80f.png)
5、选中“被遮罩”图层的第1帧舞台中的图片,按下Ctrl+B 快捷键将 图片打散,然后删除多余部分,保留水流部分图形,如图8-31所示。
图 选出水流部分
6、在“遮罩”图层上绘制矩形阵列,制作水流遮罩动画,如图所示
第1帧矩形位置
第10帧矩形位置
图 创建遮罩层动画
7、保存测试影片,一个瀑布效果制作完成 。
应用遮罩
大胆实验 小试牛刀
初露锋芒 一展身手
【活动4一展身手】尝试创作文字遮罩动画, 为你的童年记忆写一个寄语。
分析: 文字是遮罩层,文字在上,文字不动; 矩形是被遮罩层,矩形在下,矩形运动。
结论:遮罩层和被遮罩层 都可以动 。
应用遮罩
大胆实验 小试牛刀
初露锋芒
【活动4一展身手】尝试创作文字遮罩动画, 为你的童年记忆写一个寄语。
遮罩原理
(1)遮罩是需要通过两层实现的,上一层叫遮罩层, 下一层叫被遮罩层。
(2)遮罩结果显示的是二层的叠加部分,上一层决 定看到的形状,下一层决定看到的内容。我们通常也把 遮罩层叫做“透通区”,即透过上一层看下一层的内容。
(3)遮罩显示结果的色彩由被遮罩层的色彩决定, 即可通过辩别色彩的来源来确定哪一层为被遮罩层。
图”图层,设置图片的位置坐标x、y都为“0”,宽高为
“1024px×758px”,使其刚好覆盖整个舞台,图层效果如图8-2“背景”图层的第1帧,按下Ctrl+Alt+C 快捷键复制该帧, 选中“被遮罩”图层的第1帧,按下Ctrl+Alt+V快捷键进行粘贴帧操 作。
遮罩原理
遮罩层
遮罩动画的组成:由遮罩层和被遮罩层组成。
被遮罩层
遮罩动画的原理:位置 作用
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大赛获奖案例 PS图层蒙版制作电影海报
![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大赛获奖案例 PS图层蒙版制作电影海报](https://img.taocdn.com/s3/m/c60607becc7931b764ce152b.png)
课题:PS图蒙版制作电影海报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7年级第6章“图片加工与制作”第2节“图片制作”的相关内容,本节课为2课时。
教材中要求学生根据图片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抠图工具如矩形选择工具、魔棒工具、磁性套索工具等进行抠图,而蒙版是其中重要的一种。
其次,蒙版在图像处理过程中被频繁使用,在Photoshop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
因此,本节课旨在对教材内容延伸扩展,深化学生对蒙版概念、功能的认识,提高学生运用PS图层蒙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本课时的教学对象是初一年级的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画图、ACDsee、美图秀秀等简单图片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对于Photoshop软件,学生了解了其界面、图层的相关知识,能利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抠图,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学能力。
另外,初一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并开始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好奇心也较强,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由于蒙版本身的抽象性和独立性,对于初学者来说较难理解,所以本节课从图层蒙版入手,课前设置简单的微视频学习讨论,课中用学生感兴趣的电影海报素材,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体验蒙版的概念和功能,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图层蒙版的概念、功能以及黑、白、灰色在图层蒙版中的作用。
2.掌握图层蒙版在图像合成中的操作技巧。
3.学会使用图层蒙版制作《功夫熊猫》电影海报。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讲解和视频帮助,能够掌握图层蒙版的相关知识和应用技巧。
(2)通过教师的设问启发,提高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电影海报的制作,激发他们对Photoshop软件学习的兴趣。
2.提高审美能力、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蒙版的概念以及黑、白、灰色在图层蒙版中的作用。
2.教学难点使用蒙版及其它技术合理制作电影海报。
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大赛获奖案例《窗花设计—图像处理的综合运用》
![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大赛获奖案例《窗花设计—图像处理的综合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006ae575453610661ed9f4a1.png)
窗花设计——图像处理的综合运用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是浙江教育出版社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中,第二单元《图像处理》中的一课,教材主要内容有“魔棒工具”、“羽化”、“不透明度”工具的使用,对图像的一些细节做进一步细致的处理。
本单元前5课的任务都是基于一两种图像处理技术,呈现出简单的处理效果,而一张具有创意美感的图片往往需要运用多种图像处理技术来设计和制作,所以本课安排了图像处理的综合应用任务,要求学生巩固工具箱和图层的使用,还引导学生挖掘出其他常用功能的应用,最后完成一个完整的图像处理作品。
二、学生分析Photoshop的功能很强大,所提供的工具很多,第二单元中,学生第一次走进Photoshop,利用简单的实例和丰富的素材,学生对图像处理软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欲望强烈。
对软件中的文字工具、选框工具、油漆桶工具等的使用都有了一定基础,为本节课“魔棒工具”、“羽化工具”的认识打下了基础。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我国窗花的发展历史、艺术风格、审美心理以及在民俗活动中的广泛应用,增强民族感。
2、了解魔棒工具的作用,掌握魔棒工具的使用方法。
3、了解羽化和不透明度的作用,掌握它们的使用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在制作窗花作品的过程中能够利用魔棒工具去除图片的白色区域,让图片更好的和背景融合。
2、能很好的利用羽化工具,通过合理设置图片的不透明度,将两个图片自然的叠加在一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设计、制作窗花作品的过程中发展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设计的意识。
2、学习窗花设计和制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进一步提高对形式美的认识和感知美、创造美的能力。
3、通过图像处理的综合应用,养成关注细节、完善作品的品质,体会图像处理技术的强大功能与魅力。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魔棒工具、羽化工具、设置不透明度。
教学难点:合理设置羽化和不透明度的参数。
五、教学流程(一). 课前学习剪窗花技法,了解窗花历史。
浙美美术一下《9窗花花》[陈老师]『市一等奖』优质课
![浙美美术一下《9窗花花》[陈老师]『市一等奖』优质课](https://img.taocdn.com/s3/m/9be794dde009581b6bd9ebdd.png)
《窗花花》教学设计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一年级下册第九课福州市朝阳小学执教:陈星一、教材分析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
窗花是剪纸的常见形式,窗花不仅烘托了节日的喜庆气氛,而且也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之花。
本课教学内容,体现了美术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之一的凝聚着的浓郁的人文精神。
这一课安排了许多民间窗花实例的欣赏,是为了让学生感受民间艺术的美感,懂得劳动人民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美。
图中的窗花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有反映农民生活的,有传统吉祥图案的,也有花鸟虫鱼和十二生肖形象等。
学生的作业继续采用剪纸的形式,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美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学习用不同的方法来剪窗花,有利于学生进行发散思维。
二、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想象力比较丰富,动手能力较幼儿园也有了较大提高,是迅速提高艺术能力的好时机。
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基本方法已基本了解并适应,对一些手工剪贴制作的技能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基本能够完成较完整的作品,在创新思维上,一些学生能对事物发散思维,有些想法还非常独到,但还有一部分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还比较欠缺。
三、教学目标:1、学习用对称等不同方法来表现简单的图案,学会用折叠的方法剪窗花。
2、继续学习折、剪纸,通过活动学习概括、夸张的表现手法,提高学生感知、观察、思考及探索能力。
3、欣赏窗花、感受窗花这种民间艺术的美感,懂得美可以通过创造来获得。
引导学生参与祖国优秀文化的传承,通过学习感受剪窗花的喜悦之情,探索多种造型方法使学生养成珍惜每一张纸的好习惯。
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团体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感受窗花艺术的美感,学习用不同方法折、剪窗花。
教学难点:学习用折、剪的方法折剪出富有审美情趣的窗花。
教具、学具:蜡光纸、剪刀、课件、固体胶、四扇纸窗户教学过程:组织教学:上课,同学们好,请坐下。
1、师变魔术。
同学们喜欢看魔术表演吗?现在陈老师要用这张红色的纸进行魔术表演,,请大家认真看了。
全国信息化大赛一等奖获奖作品《菲力牛排宣传海报设计》教案
![全国信息化大赛一等奖获奖作品《菲力牛排宣传海报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4fa2349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00.png)
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菲力牛排宣传海报设计》教案1一、教学基本情况发展,做到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层面的发展。
(一)课前导预习提前1周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上传学习任务:1、10个海报项目,每个项目包含图片素材和海报设计要求,2、以《菲力牛排宣传海报设计》为例,上传教学微课《牛排如何选图、抠图、调色》、教学视频《菲力牛排宣传海报设计》的制作方法、电子课本PPT课件《构图的表现形式》、《海报设计》、《版式设计》,学生进行自学。
3、PPT课件《欣赏优秀海报设计》4、指导学生分组,每组选出组长、记录员等,确保每人都有分工。
5、任意选择一个海报项目,小组讨论探究如何进行海报设计,绘制设计草图,初步完成效果图的设计制作。
(二)课堂导学习以“学生为主体”利用课前小组学习成果汇报展创设情景、自然导入新课。
以《菲力牛排宣传海报设计》为例,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体现“做、学、教”为一体的教学理念。
教学中以项目任务驱动学生自主探究、分组讨论、小组竞赛等方式翻转课堂,促进学生内化知识的吸收,构建知识结构和技能养成。
(三)课后导拓展指导学生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上的10个海报项目,进行海报设计。
全班同学策划一次“创意海报作品展”,并邀请企业优秀平面设计师到场,现场点评,促进学生能力提升。
资源整合1、校内资源:(1)实训资源:在校内网络化机房,实现一人一机独立使用;(2)信息资源:校园网络平台系统,将教学资源通过信息化手段整合上传到网络教学《Photoshop》精品课程平台上;通过在线互动交流技术等信息化手段,实现校内资源最大化共享。
2.行业资源:利用我校校企合作办学的资源与优势,学生教师到企业观摩学习,优秀企业设计师到校开展设计活动,拓展学生视野。
教学评价网络教学平台(评价标准)评分标准:总分100课前学习:20小组合作契合度:10色彩、构图:10海报贴切主题:30创新亮点:20画面质感、精细刻画:10二、教学实施过程教师对学生的提问进行解惑。
人教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图像处理的好帮─ACDSee》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图像处理的好帮─ACDSee》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eaeea1589eb172dec63b753.png)
《图像处理的好帮手──ACDSee》教学设计浙江省慈溪市掌起初级中学刘倩【设计思想】以往学习这一课时,都是老师先选取几个图片,进行一下示范,然后学生“依瓢画葫芦”,按照老师的要求把各个功能用一次,等遇到真正需要处理的图片时,学生往往不能正确选用相应的功能。
新课程理念要求师生改变传统的观念和角色,学生在学习中起主导作用,要让学生有主动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主动地去探究知识的内涵,而不是被动地等待。
遵循以上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我努力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希望能从任务驱动入手,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创新学习的能力。
由于教材中设计ACDSee这一课,主要是为了在制作网页的过程中处理图片,所以我的设计也是与网页联系起来的,通过发现网页中图片的不合理,来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探究ACDSee的应用,去解决问题。
【教材分析】教材: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宁波市教材初中《信息技术》第二册第九课(P48-P53)。
《图像处理的好帮手》是宁波市初中《信息技术》第二册第九课的内容,其中的学习目标有三个:(1)学会用ACDSee 浏览图像;(2)学会用ACDSee管理图像;(3)学会用ACDSee对图像进行简单的处理。
前两个学习目标我们已经用了一节课的时间来完成,这节课的主要目标是完成第三个学习目标──用ACDSee对图像进行简单的处理。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学习者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由于我们的学生大多数在小学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因此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掌握了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
有的学生动手能力还相当强,他们对感兴趣的东西学习积极性比较高且乐于探索,因此比较适合探究的教学模式。
另外也由于个人知识结构、兴趣、家庭环境等因素,他们在信息技术认知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知识水平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因此要关注个别,兼顾全局,力求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
教学中容易出现两种问题:其一,这一教学内容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有的学生只是基于兴趣地乱涂乱改,要注意对学生的引导,培养其正确的审美意识。
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大赛获奖案例《创建按钮元件》教学设计
![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大赛获奖案例《创建按钮元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819e59c5a8102d277a22f2b.png)
第十四课创建按钮元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初步掌握制作按钮的方法;2.理解按钮元件弹起、指针经过、按下及点击4个关键帧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欣赏优秀flash作品,认识按钮在flash中的交互功能;2.通过亲身实践制作按钮及展示,理解按钮元件4个关键帧的意义;3.在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初步掌握制作按钮元件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优秀作品的欣赏中,塑造一定的审美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让学生参与问题的发生与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自学和应用能力。
二、教材分析按钮元件是Flash三类元件中的一种,在动画作品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相对于图形元件和影片剪辑元件,按钮元件最大的特性在于它所体现的交互功能。
按钮元件的制作和应用比另两类元件更复杂,因此,本课首先安排了创建按钮元件作为学习内容,作为下一课应用按钮元件的基础。
三、学生分析(一)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征来看城里八年级学生的思维活跃,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和好胜心较强,接受能力较强,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探究活动经历。
(二)从学生已具备的知识和技能来看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flash工具的使用、属性的设置、元件的创建及帧的运用,有较强的操作能力。
(三)从学生有待于提高的知识和技能来看对于学生要理解按钮元件的4个关键帧的功能,需要观察、思考、交流,进一步掌握按钮元件的制作步骤和方法,体会按钮在Flash中的交互作用,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
四、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初步掌握制作按钮元件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按钮元件4个不同状态帧的意义。
五、环境与素材机房、Flashcs3、教学网站、微课、flash欣赏作品、半成品素材等。
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方法依据建构主义理论,以及新课程“以学为主”的教育理念,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发现,最终构建新知识。
因此,本课我采用了以“任务驱动法”为主,“讲授法”、“演示法”、为辅的教学方法,学生通过上机操作,根据“任务”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大赛获奖案例PhotoShop矫正图像瑕疵
![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大赛获奖案例PhotoShop矫正图像瑕疵](https://img.taocdn.com/s3/m/9662beb379563c1ec4da7197.png)
操作演示(打开素材一一选工具一一设置一一取样一一单击或拖拽)强调:1、修复技巧:配合放大镜使用画笔大小合理,过小修复太慢可多次取样2、画笔设置:画笔为十字形时按CAPSLOCK切换圆圈或“编辑” /预设/显示与光标进行设置实践二引申一一大面积瑕疵修复工具:适合大面积瑕疵修复的还有修补工具。
环节一:阅读材料3 (附后)认识工具。
要求:阅读中归纳并找岀重点语句(引导学生阅读)要点解析:2、操作原理:选区修复(前面的工具是画笔修复)2、保留图像原有信息:(类似于“像素匹配”)3、操作方法:(四步曲)选一一设__绘__拖沐沐需要修补的图像为“源图像化用来修补源图像的称为〃目标图像〃"属性栏中选中谁为谁做选区环节二:尝试使用操作演示(打开素材一一选工具一一设置一一绘别选区一一拖移选区)强调:可利用属性栏中按钮多次更改选区边看演示边操作阅读并归纳1、什么样的工具(作用)?①其他区域修复(选区)②保留图像原有信息③大面积图像修复2、怎么样用?选工具——属性栏选源(目标)一—为源(U标)做选区——拖至目标(源)观看演示并尝试操作(四)丰富应用,拓展思路:一、结合阅读材料4及给定素材(附后)学习红眼工具的使用。
二、搜集自己的生活照进行适当美化。
三、(提高任务)破损旧照修复(九)板书(清晰呈现内容)教学反思:美国教育家布鲁诺曾说过:“学习的最大动力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教材中的实例相对单一且较难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故设计“明星”为话题的互动来导入,并抓住“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一心理规律,以人像瑕疵修复为主要素材并来进行学习。
与此同时,将教材中景物瑕疵修复实例也巧妙的融合到课堂中来。
这不仅使得学生对工具的使用有清晰的认识,建立了所学与实际的联系,而且也丰富了学生视野,拓展了学生思维。
最关键的是抓住了学生兴趣并使得学生兴趣在整堂课的学习中能得以保持。
这是本节课的一个大胆创新。
此外,我虽在课前预设了学生的基础差异,但还是出现了个别操作能力强的学生时间留口的情况。
2024年小学信息技术《美化图像我来做》教案
![2024年小学信息技术《美化图像我来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9629dd5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33.png)
2024年小学信息技术《美化图像我来做》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四册第七章《图像处理乐趣多》中的第二节《美化图像我来做》。
内容主要包括Photoshop软件的基本操作,以及如何利用该软件进行图片的美化处理。
具体章节内容涵盖:图片的选择与打开、基本调整、滤镜应用、图层概念及简单操作。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Photoshop软件的基本操作,学会对图片进行简单的美化处理。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审美观念,激发学生对图像处理的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创造美的精神风貌,增强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Photoshop软件的基本操作、图层概念及简单操作。
教学重点:图片的美化处理技巧、滤镜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教师操作示范电脑。
2. 学具:学生用电脑、Photoshop软件、素材图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美化前后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美化前后的区别,引导学生关注图片美化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与示范(15分钟)a. 教师讲解Photoshop软件的基本操作,如打开、保存、关闭图片等。
b. 教师示范如何对图片进行基本调整,如亮度、对比度、饱和度等。
c. 教师介绍滤镜的应用,并进行示范操作。
d. 教师讲解图层概念及简单操作,如添加、删除、调整图层顺序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跟随教师步骤,对提供的素材图片进行美化处理。
4. 例题讲解(15分钟)教师选取一张图片,逐步讲解美化过程,包括基本调整、滤镜应用、图层操作等。
5. 学生实操(30分钟)学生自主选择素材图片,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美化处理。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美化图像我来做》2. 内容:a. Photoshop基本操作b. 图片美化处理技巧c. 滤镜应用d. 图层概念及操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利用Photoshop软件对提供的素材图片进行美化处理。
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大赛获奖案例 图像色彩与色调的调整
![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大赛获奖案例 图像色彩与色调的调整](https://img.taocdn.com/s3/m/18be52a3941ea76e58fa04a6.png)
图像色彩与色调的调整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教育局教学研究室编写的地方教材《信息技术》(七年级)第二单元第5课《秀丽恬静的南国桃园》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学会使用“调整”菜单中的“匹配颜色…”命令去调整图片的色彩与色调,学会观察图片的色彩搭配,感受PHOTOSHOP“调整”菜单命令的强大功能和无穷魅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激励学生进一步探究“调整”菜单下更多的色彩调整功能。
二、教学对象分析通过对前面教学内容的学习,学生对使用PHOTOSHOP进行图像的处理有一定的认识,掌握了一定的方法与技巧,而且对学习PHOTOSHOP兴趣很浓厚,有强烈的求知欲。
在此基础上,考虑到乡镇初中每个班的学生在理解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水平差异,上课以培养兴趣为主,注重打基础,渗透学习的方法,通过自主探究与伙伴协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促进各层次的学生进步。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一)能熟练运用“匹配颜色…”命令调整图像的色彩与色调。
(二)能尝试使用“色相/饱和度”命令,探究调整图像色彩与色调的方法与技巧。
(三)知道PS中有很多不同的调整色彩与色调的命令,并能做初步的尝试与对比。
【过程与方法】(一)通过学案自主学习,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通过自主探究学习使用“匹配颜色…”、“色相/饱和度”命令,学会观察与调整图片的色彩搭配,了解与对比PS中的多种色彩调整功能,对如何合理选用PS调整菜单中的各种调整命令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所认识,做到触类旁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观察与感受身边美景,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
(二)感受PS的强大魅力,提升审美能力。
(三)提升学生主动探索、创新意识。
四、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一)“匹配颜色…”命令的熟练运用。
(二)“色相/饱和度”命令的探究。
【教学难点】(一)对不同的图片和不同的要求,能合理选择合适的调整命令进行处理。
《妙手剪窗花》(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下册
![《妙手剪窗花》(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ce76e669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c0.png)
《妙手剪窗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窗花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美,提高生活品质。
二、教学内容1. 窗花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窗花的分类和特点。
3. 窗花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窗花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窗花的创意设计和剪裁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窗花样品、剪刀、彩纸等。
2. 学具:剪刀、彩纸、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窗花样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窗花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新课导入:介绍窗花的分类和特点,让学生了解窗花的多样性。
3. 演示:教师现场演示窗花的制作方法和技巧,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窗花的制作过程。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窗花的制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点评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妙手剪窗花》2. 目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3. 见教学过程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尝试自己设计和制作一幅窗花。
2. 写一篇关于窗花的作文,内容包括窗花的历史、文化、制作过程和个人感悟。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
2.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作品展示环节的表现,鼓励学生敢于展示自己的作品,培养自信心。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了解窗花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窗花的历史和文化,掌握窗花的制作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整个教学设计的核心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教学内容能否被学生有效吸收,以及教学重点与难点的突破。
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第6课《礼花绽放 ——在动画中导入位图》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第6课《礼花绽放 ——在动画中导入位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167ba70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5a.png)
《礼花绽放——在动画中导入位图》教案(一)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第6课年级:五年级上册学科:信息技术版本:清华版(2012)【教材分析】这一课的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在动画中导入位图的技术,并通过这个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内容与第2课相衔接,是在之前制作的动画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丰富画面。
导入位图是学生们第一次接触图片素材在动画制作中的应用,因此这一环节对于学生来说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教材中提供了详细的步骤指导,以确保学生能够逐步掌握如何导入位图、调整大小和位置以及处理图层的叠放顺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尝试,通过实际操作去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意观察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为了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这一技能,教材建议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这样既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又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能力。
此外,通过小组间的竞争和评价,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掌握在Flash中导入位图图片的方法,了解位图在动画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学会编辑和调整位图,使其适应动画场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动画制作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耐心细致的操作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在Flash中导入位图并进行编辑的方法。
难点:理解位图在动画中的作用,合理调整位图以适应动画效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展示一些含有位图的动画片段,让学生观察并讨论位图在动画中的应用。
提出问题:如何在我们制作的Flash动画中添加这些位图图片呢?2. 探索学习(20分钟)教师演示:在Flash中导入位图的步骤,包括“文件”“导入”“导入到舞台”,以及如何调整位图的大小、位置和透明度。
学生实践:学生按照教师的演示,尝试在自己的动画中导入位图并进行编辑。
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大赛获奖案例水波荡漾――“遮罩层”动画教学设计
![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大赛获奖案例水波荡漾――“遮罩层”动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6dfd37f9ec3d5bbfc0a7496.png)
教学过程中,利用遮罩动画能实现许多新奇的效果,增加了神秘感,抓住初中生喜欢观看动画、敢于实践的心理特点,采取直观、髙效的手段,引导探索、突破难点。
学生在信息技术知识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学生的认知、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各不相同,因此,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现有知识能力储备,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使学生主动髙效地学习,并在设置学生活动中应注意采用分层教学,关注个体发展,培养学生深入学习Flash的兴趣以及动手探究实践的学习能力。
教学方式:情境教学、任务驱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启发教学,学案导学。
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教学管理系统和投影仪,展示课程知识内容和学生活动要求。
本节课以“小熊落水”为线索,学生通过大胆实验,自主探究体会遮罩效果,在学生建立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教师通过教具演示讲授遮罩的原理,帮助学生由感性认知上升为理性认识。
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探究动态遮罩,最后应用所学,自主创作动画作品,促进学生掌握遮罩动画的制作方法。
通过小组伙伴学习,鼓励学生合作学习,激发灵感,反思提高,引导学生客观认识和评价自己及他人作品。
通过展示班级作品墙,及时展示和反馈学生的创作成果,交流作品的主题及创意,给予学生进一步完善作品的启发。
技术准备:环境:多媒体教学管理系统:资源:教师制作教学课件、教师制作遮罩动画、教师编写的学案、学生根据小组主题课前准备好的图片素材。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遮罩动画的原理和主要用途:2.理解遮罩层与被遮罩层之间的关系:3.学会设宜遮罩层和被遮罩层:4.学会创作遮罩动画效果。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范例和自主创作的过程,掌握遮罩动画的实现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创作个性动画作品表达思想、传递情感,感受遮罩动画的魅力:2.通过小组合作,客观认识和评价自己及他人作品。
教学重点:分析和制作遮罩动画。
教学难点:教学流程示意教学阶段教师活动展示《水波荡漾》动画。
《窗花》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窗花》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f0c844e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e9.png)
窗花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窗花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掌握窗花制作的基本材料和工具。
3.学会制作窗花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4.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准备1.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2.制作窗花所需材料:彩纸、剪刀、胶水等。
3.相关教学资料:窗花图案、制作过程步骤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介绍窗花的概念和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对窗花的兴趣。
2.知识讲解通过多媒体展示窗花的样例和不同地区的窗花特点,讲解窗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
3.制作步骤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进行教学:(1)准备制作材料和工具,包括彩纸、剪刀、胶水等。
(2)选择窗花样式,将图案打印或手工绘制在彩纸上。
(3)用剪刀按照图案的轮廓线将彩纸剪成所需形状。
(4)根据需要,在彩纸上进行刻线处理,使窗花更具立体感。
(5)将制作好的窗花用胶水粘贴在窗户上。
4.展示和分享鼓励学生将自己制作的窗花展示给全班同学,让大家分享制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5.巩固和拓展(1)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喜好和创意,设计和制作另外一种窗花样式。
(2)通过展示和分享,鼓励学生交流和学习彼此的创意和技巧。
6.总结通过学生的展示和分享,总结窗花制作的基本步骤和技巧,并加强学生的对窗花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四、教学评估1.通过学生展示和分享,评价学生对窗花制作过程的掌握情况。
2.观察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投入度和创造力表现,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意思维。
五、教学延伸1.带领学生参观窗花制作工坊或窗花艺术展览,深入了解窗花艺术的发展和创新。
2.组织学生参加窗花制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竞争意识。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堂窗花制作课,学生不仅了解了窗花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还学到了制作窗花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通过展示和分享,学生之间的创意交流和互相学习也得到了促进。
同时,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指导和督促,确保他们能够在制作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信息化小学语文教学中美术元素渗透路径分析——以《玻璃画手工实践工作坊》为例
![信息化小学语文教学中美术元素渗透路径分析——以《玻璃画手工实践工作坊》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bc10917d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6b.png)
信息化小学语文教学中美术元素渗透路径分析——以《玻璃画手工实践工作坊》为例摘要:不同的学科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将美术元素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将会为课堂注入全新的生机和创造性。
以小学语文教学为基础,在信息科技的推动下,引入美术元素,优化小学语文教学,促进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文章以《玻璃画手工实践工作坊》为例,针对信息化小学语文教学中美术元素渗透的路径展开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信息化;小学语文;美术元素许多学生对口头的讲解知识点以及反复的练习的语文教学感到乏味,认为这门课程缺乏吸引力。
为了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小学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入“美术元素”,并运用美术元素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这样,教师的教学方式就会变得更加生动形象,牢牢地锁住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能够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一、创设图文意境,提升学习兴趣信息科技的能够为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更多的新渠道与新方法。
小学教师可以巧妙地运用信息科技完成对语文知识内容的直观展现,实现对学生兴趣的提升。
在信息化的背景下,美术元素已经开始融入小学语文课堂内容中。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信息科技过给学生创作一幅生动的学习画面,增强直观呈现的方法强调美术元素渗透语文教学的直观性,让美术元素的渗透途径变得更加生动形象以及具备趣味性,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锁住,也更具教学针对性,其所描绘的画面也更为真实,容易使得课堂充满趣味。
例如,在教授《燕子》一课中渗透玻璃画手工实践工作坊美术元素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其中的美术元素为学生创设学习意境。
首先教师提问学生:春天到了,大家会看到哪些动物呢?学生会根据日常经验给许多答案,当然小燕子是学生熟知的一种动物,也一定会出现在学生给出答案范围内。
这时教师就可以适时进一步导入并发问:大家可曾想过燕子应当如何进行描述吗?它具有什么样的外貌特征?在学生进行思考和描述的过程中,由于学生并不了解玻璃画手工实践工作坊,教师可以在大数据中寻找有关燕子的玻璃画的图片通过教师可以利用VR技术,带领学生感受玻璃画的美,通过全景展示为学生打造沉浸式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以第一视角的角度欣赏玻璃画等,领略其中蕴含的美术元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窗花设计
——图像处理的综合运用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浙江教育出版社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中,第二单元《图像处理》中的一课,教材主要内容有“魔棒工具”、“羽化”、“不透明度”工具的使用,对图像的一些细节做进一步细致的处理。
本单元前5课的任务都是基于一两种图像处理技术,呈现出简单的处理效果,而一张具有创意美感的图片往往需要运用多种图像处理技术来设计和制作,所以本课安排了图像处理的综合应用任务,要求学生巩固工具箱和图层的使用,还引导学生挖掘出其他常用功能的应用,最后完成一个完整的图像处理作品。
二、学生分析
Photoshop的功能很强大,所提供的工具很多,第二单元中,学生第一次走进Photoshop,利用简单的实例和丰富的素材,学生对图像处理软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欲望强烈。
对软件中的文字工具、选框工具、油漆桶工具等的使用都有了一定基础,为本节课“魔棒工具”、“羽化工具”的认识打下了基础。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我国窗花的发展历史、艺术风格、审美心理以及在民俗活动中的广泛应用,增强民族感。
2、了解魔棒工具的作用,掌握魔棒工具的使用方法。
3、了解羽化和不透明度的作用,掌握它们的使用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在制作窗花作品的过程中能够利用魔棒工具去除图片的白色区域,让图片更好的和背景融合。
2、能很好的利用羽化工具,通过合理设置图片的不透明度,将两个图片自然的叠加在一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设计、制作窗花作品的过程中发展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设计的意
识。
2、学习窗花设计和制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进一步提高对形式美的认识和感知美、创造美的能力。
3、通过图像处理的综合应用,养成关注细节、完善作品的品质,体会图像处理技术的强大功能与魅力。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魔棒工具、羽化工具、设置不透明度。
教学难点:合理设置羽化和不透明度的参数。
五、教学流程
(一). 课前
学习剪窗花技法,了解窗花历史。
1、教师活动
(1)、将窗花制作预习单放在网络在线平台,供学生预习后自测。
(2)、提供窗花制作的示范或录像教程。
2、学生活动
(1)、学习窗花历史。
(2)、观看窗花制作过程录像或动作示范。
总结基本制作窗花技法。
完成自测表。
3、设计意图
(1)、剪纸是历史悠久、流传很广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
让学生课前去搜索相关素材,了解窗花历史,激起学生对窗花制作的兴趣。
(2)、通过观看视频,掌握剪窗花的技法。
(二). 课中
1、引入
(1)、教师活动:PPT播放《窗花欣赏》,及窗花简介。
(2)、学生活动:学生欣赏生活中的窗花作品,了解窗花历史及载体形式。
(3)、设计意图:初步领略窗花作品的魅力,引出本课主题:利用Photoshop设计一款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的窗花。
2、窗花特征分析
(1)、教师活动:PPT播放一组窗花作品,请学生观察,窗花具有哪些特征。
(2)、学生活动:学生归纳总结窗花的特征。
线条:线线相连,
结构:对称、平衡、组合,
形象:夸张、简洁、优美,主题突出。
(3)、设计意图:窗花是具备自己独特的特点的,若要进行剪裁,窗花必须要线线相连,一般窗花作品还具有对称、平衡等特点,需要学生在设计前先掌握。
3、窗花设计
(1)、教师活动:展示案例,布置任务一:利用教师提供的素材图片,进行组合操作,设计窗花。
在组合时利用魔棒工具可将白色区域设置为透明。
(2)、学生活动:学生挑选合适的素材对象,在Photoshop软件中进行组合。
在碰到问题后,小组合作形式,借助课本,自主探究“魔棒工具”的使用方法。
(3)、设计意图:学生在组合时发现,素材的白色背景遮盖了其他的图片,导致窗花作品不完整。
如下列左图所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引出魔棒工具,让学生对魔棒工具的功能有所了解,具有学习使用魔棒工具的积极性。
4、贴窗花
(1)、教师活动:展示案例,布置任务二,将你制作的窗花作品“贴”起来。
(2)、学生活动:学生通过借助羽化工具,设置不透明度,将窗花作品融入到背景图片中,虚拟出窗花贴上去的效果。
(3)、设计意图:学生在直接将窗花作品贴到背景图层上时,会发现两者叠加在一起十分突兀,于是引出羽化工具,以及不透明度的设置,教师演示操作,学生根据教师提示完成作品。
通过对比发现,设置了羽化及不透明度的图片,可以与背景更好的贴合,更自然。
(三). 课后
剪纸。
1、教师活动
(1)、根据实际需求,为学生打印出窗花设计图稿。
(2)、提醒学生要胆大心细,注意线条的流畅,小心使用剪刀和美工刀,注意安全。
2、学生活动
学生按设计想法剪纸。
3、设计意图
将课堂中的电子作品转换成生活中可用的实物窗花,学生能够用来美化教室、家居,同时也可以将剪纸作品作为礼物赠送给朋友,能够激发学生设计的欲望,拓展课堂的延展性。
使信息技术课堂真正从课内走向课外。
六、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中,我将整个窗花设计活动分成了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部分,布置给学生预习任务,通过身边的人、互联网、书籍资料去了解窗花的历史、类型,对窗花有个初步了解,所以在课堂引入的时候,非常顺利,学生心中已经有了对美好的窗花的期待,设计窗花的环节也就很自然的展开了。
有了学习的兴趣之后,在完成任务一时,学生碰到了第一个问题,图片素材的叠加相互遮盖,出来的窗花效果大打折扣,此时,借助书本及小组合作形式探究“魔棒工具”的使用,学生惊叹:“魔棒工具,太好用了。
”
我认为,信息技术课最主要的是能够学以致用,教师要在课堂中给学生提供真实、贴近生活的驱动任务,激起学生的兴趣,我在窗花设计一课中,还开展了课后活动,获得了学生的喜爱,学生听到自己的作品能够被打印出来,在课堂中制作的都十分认真,课后,老师帮助学生打印设计作品,由学生自己完成剪裁,让学生体验了一次完整的从欣赏、设计、制作窗花的流程。
整节课学生的作品均比较理想,学生也获得了满足感,但课堂的环节设计中我个人认为还存在一些问题:
1、在讲解魔棒工具时,对容差做了简单介绍,因为教师提供的素材背景均为纯白色,窗花均为纯红色,两者对比鲜明,所以即便不对魔棒工具的容差值进行设置,学生也能轻易将白色区域框选出来。
而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要处理的图片往往要复杂的多,肯定要借助调节容差值来达到最好的效果,所以我认为在课堂中还需提供复杂的图片,可以加强学生对容差值的操练。
2、任务二中,要求学生将制作完成的窗花作品“贴”到背景图层中,对窗花透明度的设置的度比较难以把握,部分学生为了追求个性化,故意把透明度设置的很低,导致窗花图片基本看不清楚,此处教师应多加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