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物理沪科版 第12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全章高频考点专训3 物态变化规律的探究
新版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12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课件
![新版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12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fdfa0db9b89680203d82586.png)
第二节 熔化与凝固
第1课时 熔化与熔点
知识要点基础练
知识点1 熔化 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熔化的是( D ) A.太阳将积雪晒化 B.点燃的蜡烛不停地流着蜡烛油 C.钢块投入炼钢炉后变成钢水 D.白糖投入水中,过一会儿就看不见了 2.在探究冰和石蜡熔化的温度变化规律时,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12.一支温度计的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将它放入沸水中,示数为95 ℃,放 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5 ℃。现把该温度计悬挂在教室的墙上,其示数为32 ℃,教室内的实际 温度是 30 ℃。 13.小宣在探究某个热学问题时,通过测量得到如表所示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表中数据归纳出温 度T与温度t的关系:T= 0.8t+4 ℃ 。
t/℃ 55 6065 70 7580 T/℃ 48 5256 60 6468
14.我国在高温超导研究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早已获得绝对温度为100 K的高温超导材料。
绝对温度( T )与摄氏温度( t )的关系是T=( t+273 ) K,绝对温度100 K相当于( A )
A.-173 ℃
B.-100 ℃
C.273 ℃D.100 ℃
15.两支合格的温度计的玻璃泡中所装的水银一样多,但细管内径不同。现将它们的玻璃泡同
时插入同一杯热水中,那么( D )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12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总结含解析新版沪科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12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总结含解析新版沪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4cda93736c85ec3a86c2c56c.png)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总结1、摄氏温度的规定: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0℃和100℃之间有100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摄氏度。
2、使用温度计做到以下三点:(1)温度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但不要碰到容器的底或壁;(2)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紧密接触。
例1.(2017•天门三模)关于温度计,请你填写以下空格。
(1)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的性质制成的。
(2)如图是体温计和寒暑表的一部分,其中图是体温计,分度值是,甲、乙两温度计的示数分别为℃和℃。
(3)下表是几种物质的沸点和凝固点。
①南极的最低温度为-88.3℃。
应选用温度计来测量南极气温,因为;②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
应选用温度计来测量沸水温度,因为。
【解析】①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②根据图中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可以判断出甲是体温计,乙是寒暑表。
读数时应注意分度值,以及数据的“零上”与“零下”。
③因为南极的最低温度为-88.3℃。
所以应该选凝固点低的物质做测温物质,故选酒精温度计。
沸水的温度为100℃。
所以应该选沸点高的物质做测温物质,故选水银温度计。
题目主要考察了温度计的原理,以及温度计的选择标准的了解和掌握,根据测量需求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熟记温度计的原理,会使用温度计是解题的关键。
知识要点二、熔化和凝固1、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2、固体的分类:晶体和非晶体。
3、熔点凝固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晶体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
4、晶体熔化(或凝固)的条件:(1)达到熔点(或凝固点)(2)继续吸热(或放热)。
例2.(2018•河北)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液态物质的凝固图象,从图中可看出其中物质是晶体,它的凝固点是℃,在第8min时,这种晶体处于状态。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b58295de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de.png)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考点一六种物态变化2、常见的物态变化的实例:熔化:冰化成水、蜡块变蜡油、解冻冻品、铁变成铁水、沥青晒后变软凝固:水结成冰、蜡油变蜡块、铁水铸造成铁汽化:湿衣服干了、酒精挥发、水的沸腾、液氮沸腾、雾水散去;液化:雾、露、“白气”、眼镜片上起雾升华:结冰的衣服干了、樟脑丸变小、灯丝变细、碘变成碘蒸气、干冰、雪人变小凝华:霜、雾凇、窗户内侧结的冰花、灯泡变黑(先升华后凝华)、冰箱里的“粉”、冰雹的形成例题1:以下对中华古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A.“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B.“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D.“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雪的形成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例题2: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请“熄火加油”、“禁止抽烟”、“不要使用手机”等。
这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液态的汽油容易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液化 B.汽化 C.熔化 D.凝固例题3:自然界中的云、雨、雪、雾、露、霜等现象,都是水的物态变化形成的。
下列图 1 中描述的物理现象正确的是()考点二温度及温度计1.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①摄氏温度t ,常用单位是摄氏度,单位符号是℃②热力学温度T ,常用单位是开尔文,单位符号是K 。
③摄氏温度t和热力学温度T的关系:T=t+273.152.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
如:温度计、寒暑表和体温计。
3.温度计的使用:玻璃泡“一浸没,二不碰。
“;示数“三不超”①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②选择合适量程和分度值的温度计;③测液体温度时,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不能接触容器底和容器壁,待示数稳定后读数;④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的液面齐平,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液体中取出来读数;⑤记录的数据要有数值和单位。
物理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课件
![物理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472b5b90b4c2e3f572763f9.png)
课堂练习
1.温度是表示 物体冷热程度
的物理量,
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 液体热胀冷缩
的性
质来测量温度的,温度计上的字母℃表示采用的是__摄__氏__
温度,它把
冰水混合物
的温度规定为 0℃,
把__沸__水__的温度规定为 100℃。
2.人的正常体温大约是__3_7_℃__,读作 37摄氏度 。
3.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 35 ℃~42 ℃ 度值是__0_._1 ℃__。
常见的自然现象
雾 (液化)
霜 (凝华)
雪 (液化,凝华 和 凝固 )
露(液化)
小结
1、物质从固态_直__接___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_升__华____,要 __吸__收__热量;
2、物质从气态_直__接___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_凝__华____,要 _放__出___热量。
课堂小测:
1.日光灯用久了,灯管的两端会出现黑斑,这是 因为这些黑斑是钨丝中的钨( B ) A.汽化而成 B.先升华后凝华而成 C.升华而成 D.先汽化后凝华而成
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第二节 熔化与凝固
固态 冰 凌
冰 凌
消
形
融
熔凝
成
化固
液态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例如:冰熔化为水、蜡烛熔化为烛滴等。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例如:水结冰、火山喷出的岩 浆凝固成火山岩等。
一、熔化
1.实验探究:海波熔化
数据记录
时间 (min)
0.5
1
1.5
数据记录
时间 (min)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梳理-2020-2021学年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梳理-2020-2021学年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aa630d2f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37.png)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一、三种物态:固态、液态、气态,六种物态变化: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二、温度①温度的定义: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②温度计的作用:测量温度的仪器。
③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
④温度单位:摄氏度(0℃),还有开尔文(K)⑤摄氏温度的规定:一标准大气压下,将纯净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100℃,把0~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表示1摄氏(1℃)。
⑥摄氏温度的单位:摄氏度,用℃表示。
⑦读法:“-20℃”读作负20摄氏度(或零下20摄氏度)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7℃”读作37摄氏度(口腔温度)三、体温计:①量程:35℃-42℃②分度值:0.1℃③特点:离开人体仍表示人体的温度,是因为玻璃泡上方有一个细弯管。
(它可以使上升的水银不能自动回落到玻璃泡内)④注意事项: 每次使用前要先甩,使玻璃管内的水银回落到玻璃泡(普通温度计不能甩)⑤体温计向外突起的弧形玻璃面相当放大镜,有放大示数的作用。
三、温度计的使用:①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看)②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完全浸入被测物体中(与被测物充分接触),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
(浸)③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后要稍候一会儿,待到温度计的液面稳定后再读数。
(候)④读数时玻璃泡仍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读)二、小知识点1.物态变化:将物质由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的变化称为物态变化。
2.固体分类: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3.晶体:固体有确定的熔点称为晶体。
(金属、钻石、冰、食盐、石墨等)4.非晶体:固体没有确定的熔点称为非晶体。
(石蜡、塑料、玻璃、松香、沥青等)5.三点: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1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是0℃。
注意:达到熔点(或凝固点)的物态有三种可能,可能是固态,可能是液态,也可能是固液共存。
物质温度低于熔点是固态,高于熔点低于沸点是液态,高于沸点是气态。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梳理最新沪科版九年级物理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梳理最新沪科版九年级物理](https://img.taocdn.com/s3/m/e1a8c7f7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5c.png)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梳理最新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梳理(一、温度)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摄氏温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
常用单位是摄氏度(℃)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例题】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三支温度计的局部图示,黑色区为液柱,请你记下各温度计的示数,甲温度计的示数为,乙温度计的示数为,丙温度计的示数为 .⑤温度计使用几点注意:①温度计玻璃泡不能与烧杯壁和烧杯底部接触;而应该与液体充分接触。
(注意:“烧杯壁和烧杯底部接触时所测温度”高于“所测液体温度”)②温度计不能离开所测量液体,且待示数稳定后读数。
③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⑥、体温计:①测量原理:“测温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②量程:35℃~42℃;分度值:0.1℃③构造特征:在玻璃与毛细管连接处有个狭窄的凹槽(这就是“只升不降”的原因,即可以离开人体读数的原因)④与普通温度计不同,可以离开人体读数⑤使用:使用前甩一下,让水银退回玻璃泡内⑥“只升不降”解释:体温计遇到比它高的温度会上升到这个高的温度,遇到比它低的温度不会降低而是保持原来的温度。
【例题】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7.7℃,用两支这样的体温计给两个病人测体温,如果病人的体温分别是37.5℃和38.4℃,则这两支体温计的读数将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二)、物态变化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一、熔化和凝固①熔化: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上 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专题2 物态变化规律的探究 教学课件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上 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专题2 物态变化规律的探究 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4397f64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4a.png)
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厚冰柱变成了冰
C.空气中的水珠遇到厚冰柱后凝固成冰
D.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遇到厚冰柱变成了干冰
3.为了探究液化的产生条件,小明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如图所示):
(1)用酒精灯对烧瓶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
汽化
瓶中水量减少。这是由于水________(填
物态变化名称)造成的;
(2)金属盘底部出现水滴,这是由于金属盘
液化
较低 ,使水蒸气产生_______而形成的。
的温度_______
降低温度
(3)通过实验可知:______________可使气体液化。
管内装入少量的碘粉,塞上底部悬挂了少量棉线的橡皮塞,用酒精灯
慢慢加热,如图乙所示。
升华
(1)加热时小明看到碘粉没有融化就有紫色的烟雾升起,这是________过
吸
程,需要________热,同时发现棉线上好像下了紫色的霜,这是
凝华
________过程。
(2)一段时间后,小明看到离试管底一段距离处,出现了一圈紫色的堆积
放出
时要________热量。
类型三
升华和凝华规律的探究
例3 如图所示是小矾同学为探究物质凝华过程是吸热还是放热而设计的实
验装置图。
(1)实验中碘吸热后升华成碘蒸气,
不一会儿看到盖住杯口的玻璃
内表面有颗粒碘出现,这是碘
凝华
蒸气________形成。
凝华放热
(2)于是她提出的猜想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跟踪练习
2.学习了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后,李丽同学猜想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还
初中物理沪科版九年级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复习(共49张)
![初中物理沪科版九年级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复习(共49张)](https://img.taocdn.com/s3/m/5c38866d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ed.png)
物态变 化类型
融化
凝固
之间转化 固态→液态 液态→固态
吸/放 热情况
举例
① 冰化成水;
② 铁矿石变成了铁
吸热
水;
③ 春天,冰封的河
面解冻
① 水结冰;
放热 ② 铁水被浇铸成工
件
物态变化 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
Click here to add the title text content
汽化: 1、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2、物质在汽化过程中吸取热量; 3、汽化的方式:蒸发和沸腾; 4、蒸发的定义:任何温度下,只产生在液体表面的汽化现象; 5、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上 方空气的流速及液体的种类(注意使用控制变量的探究方法) 6、沸腾的定义:在一定的温度下,液体内部和表面都产生的一 种剧烈的汽化现象; 7: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8、液体沸腾的条件:到达沸点并继续吸热,两条件缺一不可; 9、液体沸腾的温度时间图像; 10、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可见两概念的定义)
Click here to add the title text content
升华: 1、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 2、物质在升华过程中吸取热量; 3、 升华的应用:人工降雨等; 4、常见的生活现象:樟脑球变小,固体空气清 新剂变少等
物态变化 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
Click here to add the title text content
2. 樟脑球(卫生球)变小了;
吸热
3. 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 4. “人工降雨”,飞机在高空投掷
干冰,干冰进入云层,很快升华
为气体,并从周围吸取大量的热
量,使空气的温度急剧降落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上 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复习课 教学课件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上 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复习课 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35d6373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5e.png)
复习课
要点回顾
一、温度 1. 温度是表示物体_冷__热__程__度___的物理量,温度的测量工具是___温__度__计___。 2. 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液体__热_胀__冷__缩___的性质。 3. 温度的单位是__摄__氏__度____,单位符号是___℃____,摄氏温标的规定:1个标准 大气压下,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__0_℃__,纯水沸腾时的温度是___1_0_0_℃___。
热点题型
考点一 温度计的使用
考点解读:1.估计被测物的温度,选择合适温度计(不能超过量程)。 2.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充分接触(不能碰底和壁)。 3.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不能拿出、视线平视)。 4.读取数据后取出温度计。
例1 如图所示的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该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B.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C.该温度计的量程是20 ℃~100 ℃ D.该温度计此时的示数为32 ℃
3.如图是小天探究某晶体融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可知该晶体 的熔点是_____8_0____℃,它在融化过程中需要____吸__取____ (填“吸取”或“放 出”)热量。
4.小明所在的小组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1)当水刚好沸腾,小明便撤掉酒精灯停止加热。正当他们整理器材时,却发现 其他组的同学在水沸腾后仍在视察和记录,小明立即明白了他们这样做的目的,
热。(填物态变化名称)
【解析】冰块变成水,由固态变成液态,是融化,吸热过程; 喷雾降温,弥散在空气中的水雾变成水蒸气,是汽化,吸热过 程。
跟踪练习
7. 火箭在大气中飞行时,它的头部跟空气摩擦发热,温度 可达几千摄氏度,在火箭上涂一层特殊材料,这种材料在高 温下融化并且汽化,能起到防止烧坏火箭头的作用,这是因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复习课件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复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55e9fb0b8f67c1cfbd6b80b.png)
点熔化击和添凝加固相图关像标分题析文字
Click here to add the title text content
图甲是晶体的熔化过程图像。图中的AB段为固态,吸热升温,在图像上为一条斜向上的 平滑曲线;B点达到熔点,BC段是晶体的熔化过程,B点开始熔化,C点熔化结束,整个熔化 过程一直吸热,但温度始终保持不变,在图像上为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水平线段,BC段对应 的温度即为该晶体的熔点,此时BC段内晶体为固、液共存状态;CD段晶体为液态,吸热后温 度又逐渐升高,图像仍为斜向上平滑曲线。
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中的信息,判断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 A.该物质为非晶体
B
B.该物质的熔点是80℃
C.在第5min时物质已全部熔化
D.第10min时物质处于液态
点熔化击和添凝加固相图关像标分题析文字
Click here to add the title text content
吸放热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水结冰—凝固 吸热 B.雾生成—液化 放热 C.露产生—汽化 吸热 D.霜形成—升华 放热
实事求是 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
Click here to add the title text content
户外活动时,为了给食物保鲜,将结了冰的 矿泉水和食物一起放在泡沫塑料箱中,就制成了
A 根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原因是( )
A.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 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
影响蒸发快慢
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
的因素 Click here to add the title text content
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探究物态变化 课件沪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学期
![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探究物态变化 课件沪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学期](https://img.taocdn.com/s3/m/c5e683db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04.png)
【答案】B
专项提升
4 [2023·宜昌第五中学期末]小明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 质后,可能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 猜想,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 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1个标准大气压下)。每 隔一定时间,小明就视察盐水 状态、测出温度,并将凝固过 程记录的数据画成了凝固图像 (如图甲所示)。
专项提升
(4)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融化的盐冰 水混合物中,如图乙所示,试管中的冰水混合物中的 冰会__变__多____(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专项提升
5 [202X·陕西]物理学习小组在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 化的特点”的实验时,装置如图甲所示。
(1)图甲装置中温度计的使用存在错误,请指出: _温__度__计__玻__璃__泡__碰__到__了__容__器__壁___;安装实验器 材应按照_自__下__而__上__(填“自下而上”或“自上 而下”)的顺序。
专项提升
(3)实验过程中,小明每隔一段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视察到 第5 min时试管内出现液体,第10 min时试管内固体全 部变成液体。根据实验数据在方格纸上描点,如图乙所 示,请用笔画线,将图像补充完整。 解:如图所示。
专项提升
(4)由图乙中图像可以判断出该固体是晶体,根据是 该___物__质__在__融__化__过__程__中__,__吸__取__热__量__,__温__度__保__持__不__变__。
专项提升
(1)在读数并记录数据的过程中,温度计的玻璃泡__需__要____ (填“需要”或“不需要”)放在被测物体中。
பைடு நூலகம்【点拨】 测量时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初中知识点归纳总结,暑假预习必备!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初中知识点归纳总结,暑假预习必备!](https://img.taocdn.com/s3/m/accb2ec7647d27284a73512a.png)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第一节温度与温度计温度知识点1.定义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常用单位:摄氏度(℃)。
3.摄氏温度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O℃,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O℃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4.热力学温度以宇宙中温度的下限——绝对零度(约-273℃)为起点的温度,叫热力学温度。
单位是开,符号K,它是温度的国际单位制单位。
5.热力学温度T与摄氏温度f的关系T=t+273( K) 。
温度计知识点1.用途:测量物体温度。
2.构造内径很细且均匀的玻璃管,下端与玻璃泡相连,泡内装有适量的液体,如水银、染色的酒精或煤油等;玻璃管外标有均匀的刻度和采用单位的符号标志。
3.原理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4.种类(1)按用途分:实验室温度计、家用温度计——寒暑表、医用温度计——体温计等。
(2)按测温物质分: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和煤油温度计。
5.常用温度计的比较(1)寒暑表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所装液体:煤油、酒精测量范围:-30℃—50℃最小刻度:l℃构造:玻璃泡上部是均匀细管。
使用方法: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不能甩。
(2)实验室温度计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所装液体:水银、煤油、酒精等测量范围:-20℃—ll0℃最小刻度:l℃构造:玻璃泡上部是均匀细管。
使用方法: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不能甩。
(3)体温计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所装液体:水银测量范围:35C~42℃最小刻度:0.1℃构造:玻璃泡上部有一段细而弯的缩口。
使用方法:可以离开人体读数,使用前要甩几下。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知识点估测:根据被测液体的温度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观察: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放置: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不能接触容器底或容器壁。
读数:让温度计在液体中稍待一会儿,等示数稳定后再读数,在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视线要与液柱的液面相平。
温度与物态变化+专题训练+物态变化现象及其应用+课件+2024-2025学年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温度与物态变化+专题训练+物态变化现象及其应用+课件+2024-2025学年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1c06bddb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c1.png)
1. 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棒冒“白气”是汽化现象 B.冬天,窗玻璃上出现冰花,是由于水蒸气发生了液 化 C.人们吹电风扇感到凉爽,是因为电风扇降低了气温 D.干冰作为人工降雨的冷却剂,是利用它升华吸热的 特点
返回
2. [跨学科综合题]《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喜爱,下列 诗词中涉及的物态变化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雪是升华形成的 B.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霜是凝固形成的 C.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是液化形成的 D.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是汽化形成的
返回
5.“退热贴”属于物理降温用品,被广泛应用于小儿发热 退烧、消夏及高温作业等情况。退烧贴中的水分 ___汽__化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吸收体表热量,可以起到 降温作用。
返回
6. 今年春季空气很干燥,小星家使用了超声波加湿器。小
星查阅资料,了解到超声波加湿器的工作原理是:借助
1.7 MHz的高频震荡,将水抛离水面而产生自然飘逸的
星查阅资料,了解到超声波加湿器的工作原理是:借助
1.7 MHz的高频震荡,将水抛离水面而产生自然飘逸的
水雾。超声波加湿器所产生的雾粒直径只有1 μm~5 μm
,其大小较为均匀,能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产生“白
气”,增加了空气的湿度。分析资料可知,此“白气”
___不__是_____(填“是”或“不是”)液化形成的,“白气”最后
文明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北京冬奥会开幕
式采用二十四节气进行倒计时。下列节气涉及的物态
变化及吸、放热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
A.“白露”节气,露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寒露”节气,露的形成要吸收热量
【沪科版】2019年秋物理九年级:第12章《温度与物态变化》ppt课件(40页)
![【沪科版】2019年秋物理九年级:第12章《温度与物态变化》ppt课件(40页)](https://img.taocdn.com/s3/m/736050a7d0d233d4b04e6926.png)
九年级物理第12章《温度与物态变化》ppt课件(沪科版)优秀课件
![九年级物理第12章《温度与物态变化》ppt课件(沪科版)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bc1dbae31b765ce040814a2.png)
难点突破
正确使用温度计
°c 错误!
°c 正确!
°C
120 11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0 -20 -30
最高温度值? 最小分度值?
最低温度值?
难点突破
偏大 使用温度计 总结:正确使用方法 ⑴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碰容器底、壁。
难点突破
节约用水的措施: 1.宣传节水的重要性、迫切性,提高人们节水意识. 2.废污水再利用:如工厂重复利用内部已使用过的水,城市污水 经处理净化后可回收利用。 3.加强输水管道检漏工作、推广节水器具、农业上推广节水灌溉 技术。 4.生活用水循环利用
难点突破
典例精析:
例5: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D( ) A.春天,河里冰雪消融,是升华现象 B.夏天,冰棍儿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 C.秋天,早晨花草上出现的小露珠是凝华现象 D.冬天,温暖的车内窗玻璃会变模糊,是因为车内水蒸气液化 的缘故
难点突破
1 温度与温度计:
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
因 此 : 人们引入温度(t)这一概念来准确表示 物体的冷热程度
温度单位
摄氏度(℃)
定义 温度读法
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将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定义为0℃,水沸腾时的温度为100℃
1℃
人体体温37℃
52.3 ℃
我国极低温-
难点突破
温度计的构 造
温度计
难点突破
温室效应
人类活动排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一氧化二氮、甲烷、氟利昂等温室气体 的数量不断增大。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大量吸收地表释放的长波辐射,又以 长波辐射的形式反射回地表,是地表增温,产生温室效应。
难点突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章高频考点专训
(4)比较图像中AB段与CD段可知:该物质在__C_D__(填 “AB”或“CD”)段吸热能力强。 【 方 法 规 律 】AB 段 温 度升高得快, AB段的 吸 热 能 力 小 于 CD 段 的 吸热能力。
全章高频考点专训
3.【中考•赤峰】图甲是“探究萘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规 律”的实验,每隔5 min记录一次温度值,并观察萘的 状态,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时间/min 0 5 10 15 20 25 30 35 温度/℃ 50 80 80 80 80 90 100
全章高频考点专训
(3)在15 min时,萘处于__固__液__共__存___状态。 【方法规律】由图像知,萘在15 min时,处于熔化过程, 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全章高频考点专训
(4)30 min后继续加热,萘的温度_升__高__(填“升高”“不 变”或“降低”)。 【方法规律】25 min时熔化完成,30 min后继续加热, 萘的温度会升高。
全章高频考点专训
5.【中考•滨州】如图所示,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 的特点”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的沸腾是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 B.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却需要不断吸收热量 C.水的温度必须达到100 ℃时,水才会沸腾 D.水沸腾时出现大量的“白气”是水蒸气
全章高频考点专训
【点拨】水的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故A错误。水沸 腾时温度保持不变,需要不断吸收热量,故B正确。水沸腾 的条件是达到沸点,持续吸热,故C错误。水沸腾时出现大 量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D错误。 【答案】B
全章高频考点专训
(3)如图丙、丁所示,表示水正在沸腾的图形是图_____; 水沸腾时,杯口附近出现大量“白气”,“白气”实质 上是________(填“水蒸气”或“小水滴”)。
全章高频考点专训
【点拨】水在沸腾前,水温较低,底部少部分水汽化为水 蒸气冒出时,又同时有一部分水蒸气会马上液化成水,所 以气泡少,且会在上升过程中变小,因此图丁是沸腾前的 情形。水在沸腾时,水温都达到沸点,水在各个部位同时 汽化,因此大量气泡会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得到补充,加之 越往水面液体的压强越小,因此气泡会越变越大,形成图 丙的情形。沸腾时水中冒出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后 会液化成小水滴,形成“白气”。 【答案】丙;小水滴
全章高频考点专训
(2)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知,在当时条件下,水的沸点是 __9_9__℃;水沸腾后,移去酒精灯,水停止沸腾,说明 水沸腾过程中需要_吸__热__(填“吸热”或“放热”)。
【点拨】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水的沸 点是99 ℃。水沸腾后,若撤去加热源, 即移去酒精灯(停止加热),则水不再吸 收热量,也就不能维持沸腾状态,所以此时水的沸腾停止。
全章高频考点专训
盐水浓 0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30 36
度/% 凝固点
0 -2 -4 -6 -8 -11 -15 -18 -17 -1.8 -0.4 0 /℃
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 __先__降__低__后__升__高____。
全章高频考点专训
全章高频考点专训
(1)实验中通过水对试管加热,而不是直接加热试管,目的 是___使__物__质__均__匀__受__热_______。 【方法规律】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规律时,一般都 采用水浴法,物体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 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
全章高频考点专训
(2)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该物质此时的温 度为___2__℃。 【方法规律】由图可知, 温度在0 ℃以上,分度值为 1 ℃,故示数为2 ℃。
(3)你认为给冷藏盒中的药品降温最好选用_适__当__浓__度__的__盐__ __水__结__成__的__冰_____(填“冰”或“适当浓度的盐水结成的 冰”)。
(4)实验后,他们联想到冬天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便于 除雪,原因是_积__雪__上__洒__盐__水__是__使__其__掺__有__杂__质__,__积__雪__的__ _熔__点__降__低__,__使__积___雪__易__于__熔__化___。
(2)一段时间后,小明看到离试管底一段距离处,出现了一 圈紫色的堆积物,这是碘__凝__华____而形成的,并且时间 越长,堆积越多。由此小明推断日光灯管上的黑圈是 钨__丝___经__过__先__升__华__后__凝__华__形成的。
全章高频考点专训
(3)经过这个探究,小明明白了高压电线上凝结的厚冰柱( 如图丙所示)经过一个无雨、无雪的寒冷夜晚变粗的原 因,你认为下列原因分析合理的是( B ) A.白天温度高,电线和冰柱遇热膨胀 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厚冰柱变成了冰 C.空气中的水珠遇到厚冰柱后凝固成冰 D.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遇到厚冰柱变成了干冰
全章高频考点专训
6.【中考•朝阳】小嘉同学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水 的沸腾。
全章高频考点专训
(1)在组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自__下__而__上__(填“自上而下” 或“自下而上”)的顺序组装,图甲中A、B、C三种读 温度计示数的方法正确的__B__(填“A”“B”或“C”)。
【点拨】组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自下而上,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 所以要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 高度;温度计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
全章高频考点专训
【点拨】组装实验装置时,要根据酒精灯及其火焰高度, 先固定好铁圈,然后再依次固定好其他器材。 【答案】酒精灯及其火焰;B
全章高频考点专训
(2)往烧瓶中注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到金属盘 的底面和烧瓶颈部出现大量的小水滴,这些小水滴是由 烧瓶喷出的水蒸气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若要 使实验效果更加明显,可以在金属盘内盛 放适量的_____(填“冰块”或“热水”)。
全章高频考点专训
4.【中考•枣庄】小明和小华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想制作一 个医用冷藏盒,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冰好,还是用盐 水结成的冰好?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
(1)在选择温度计时,有量程分别为“-2 ℃~102 ℃”和 “-20 ℃~102 ℃”的温度计,应选择量程为 _-__2_0_~__1_0_2_℃__的温度计,这样选择的原因是__盐__水__的___ __凝__固__点__可__能__低__于__-__2__℃___。
全章高频考点专训
【点拨】蜡烛应碾碎后放入试管中,这样蜡烛能均匀受 热,故A正确。用温度计测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插 入蜡烛内部,故B正确。 “水浴法”加热可以使蜡烛受 热均匀,故C正确。蜡烛熔化过程中,温度逐渐上升,说 明蜡烛是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故D错误。 【答案】D
全章高频考点专训
2.【中考•临沂】如图甲所示,是小明“探究物质熔化规 律”的实验装置。
全章高频考点专训
【点拨】点燃酒精灯给烧杯中的水加热,当水沸腾时,往 瓶口的上方倾斜放置一金属盘,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金属 盘的底部出现小水珠,这是因为水蒸气由于降温而发生了 液化。要使金属盘的温度变低,可加入冰块。冰块熔化吸 热,使金属盘变冷,可使实验效果更加明显。 【答案】液化;冰块
全章高频考点专训
全章高频考点专训
9.小明看到家中日光灯管的两端各有一圈黑色(如图甲所 示),从外面擦怎么也擦不掉,他觉得奇怪,于是向爸 爸请教,爸爸让他在一支长试管内装入少量的碘粉, 塞上底部悬挂了少量棉线的橡皮塞,用酒精灯慢慢加 热,如图乙所示。
全章高频考点专训
(1)加热时小明看到碘粉没有熔化就有紫色的烟雾升起,这 是__升__华____过程,需要____吸____热,同时发现棉线上好 像下了紫色的霜,这是___凝__华___过程。
HK版 九年级
全章高频考点专训
专训3 物态变化规律的探究
习题链接
1D 2 3 4 5B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6 7 8 9
答案呈现
全章高频考点专训
1.【中考•无锡】如图是“探究蜡烛的熔化特点”的实验,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蜡烛应碾碎后放入试管中 B.温度计的玻璃泡应插入蜡烛内部 C.“水浴法”加热可以使蜡烛受热均匀 D.蜡烛熔化过程中,温度逐渐上升,说明蜡烛是晶体
全章高频考点专训
(2)实验室已提供装好酒精和水的几个样品,如图所示。按 实验要求,选择图中 _甲__、__乙___两个样品进行对比,能够 比较方便地进行研究。
全章高频考点专训
(3)若一个同学选好两个液体样品后,将一个放在室内,另 一个放在室外,经过相同时间后进行对比,这样做 _____不__正__确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原因是 没__有__控__制__液__体__所__在__环__境__温__度__和__液__体__上__方__空__气__流__速__相__同__。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章高频考点专训
(4)按要求正确选择样品并进行正确操作,经过相同时间后 样品的情况如图所示。据此,你认为李丽的猜想_正__确__( 填“正确”或“不正确”)。
全章高频考点专训
8.如图是小明同学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的实验装置图。 (1)按照图安装、调整实验器材,科学合理的顺序是:先要
根据_________(填“酒精灯”“酒精灯及其火焰”或“ 烧瓶”)高度,调整固定_____(填“A” 或“B”)的位置,然后再依次固定好其 他器材。
(3)实验时,握金属盘的手明显感觉到金属盘的温度_____( 填“升高”或“降低”),下列生活中的哪个事例与此现 象原理一致_____(填序号)。 ①夏天饮料里加冰块; ②北方储存蔬菜的菜窖里常放几大桶水; ③蒸笼蒸馒头。
全章高频考点专训
【点拨】实验时,握金属盘的手明显感觉到金属盘的温度 升高,说明水蒸气液化要放热,蒸馒头时就是利用水蒸气 液化放热使馒头熟的。 【答案】升高;③
全章高频考点专训
(2)在测量过程中,他们同时发现所测得的盐水的凝固点并 不相同,于是对比了双方实验过程,发现烧杯中装水都 是200 mL,小明加了1汤匙的盐,而小华加了3汤匙的 盐,由此作出猜想:盐水的凝固点可能与盐水的浓度有 关,接着他们进行了多次实验得出了不同浓度盐水的凝 固点,数据记录如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