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分析马克吐温《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语言风格

合集下载

基于《汤姆·索亚历险记》解读马克·吐温的幽默语言艺术

基于《汤姆·索亚历险记》解读马克·吐温的幽默语言艺术

基于《汤姆·索亚历险记》解读马克·吐温的幽默语言艺术作者:白玉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7年第13期摘要:马克·吐温是著名的美国小说家,他所创作的小说以语言诙谐幽默著称。

《汤姆·索亚历险记》就是一部用幽默语言表达描述冒险经历小说,旨在将当时美国社会的黑暗揭露出。

本论文基于《汤姆·索亚历险记》解读马克·吐温的幽默语言艺术。

关键词:《汤姆·索亚历险记》马克·吐温幽默语言艺术引言马克·吐温所创作的《汤姆·索亚历险记》使运用幽默的语言将美国社会中丑陋的一面揭露出来。

从小说的创作风格上来看,是从幽默的角度将当时的社会环境体现出来,包括民间笑话已经生活中的趣闻等等,都是马克·吐温创作这部小说的过程中所用的素材。

读者在体会马克·吐温的语言的同时,还会感到马克·吐温的这种幽默不仅令人享受,而且富于魅力,使小说的吸引力得以提升。

一、语言交流中采用合作原则的必要性目前对于文学作品的研究多会采用文学语用学理论,即从语言学运用的角度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

按照语言学理论,文学作品就是一种语言交流形式文学创作者所创作的作品就是与读者交流的途径,为读者塑造了文学欣赏的空间。

要将文学作为一种语言交际形式,就注重将文学研究理论与语用学理论充分结合,对文学作品的语言表达意图进行分析[1]。

正如H.P.Grice 所言,语言表达着在讲话的时候,不仅要倾听其讲话内容,还要懂得语言的内涵。

语言交流需要配合,遵循这一原则进行语言交流,就可以提高交流的有效性,确保说者和听着都能够以合作的态度进行交际。

《汤姆·索亚历险记》中采用幽默的语言表达方式,就是一种合作的体现。

二、《汤姆·索亚历险记》中幽默语言表达原则1.《汤姆·索亚历险记》中幽默语言表达所涉及的数量准则语言表达要遵循数量准则,就是要求话语能够有效地进行传递,使得话语充分,所传递的信息量起到好处。

汤姆索亚历险记的语言特色

汤姆索亚历险记的语言特色

汤姆索亚历险记的语言特色
汤姆索亚历险记的语言特色:
一、口语式语言
1、汤姆索亚历险记浸润着大量口语式语言,以及片语、火柴语、乡土地方语言等,充分反映了当时乡村人民的生活状态。

让读者感受到乡村散漫、抑郁又浑浊的文
化氛围。

2、小说有节奏感的口语流畅而富有表演性,对照、对比、夸张、讽刺、幽默等手法,使得整部小说充满趣味性。

人物的台词更具鲜活多变的表现力,让小说充满诗意。

二、带有地方农民气息的饱满语言
1、故事发生在古老、生机勃勃的乡村,带有浓浓的地方农民气息,作者用饱满的
语言表达出生活淳素中的深刻与思想。

2、随着故事的发展,汤姆索亚都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文笔和语言的流畅性、有目的
性和技巧性,乃至是灵活的叙事风格,让读者从叙述中获得宽广的启示。

三、语句直白生动,文笔平稳
1、汤姆索亚历险记的文字功底在于健全的语法结构、礼貌的语言表达、以及精准
的词语选择,直白生动,却平稳安定,文笔上体现出艺术特点。

2、语句流畅,思路清晰,行文中彰显出流畅和节奏性;状语修饰具体而形象,以
达到生动表达的效果,令人深刻印象。

总之,汤姆索亚历险记在语言表现上有着其独特的风格,口语式语言、带有地方农民气息的饱满语言以及语句直白生动,文笔平稳的性格,使其文学意义和艺术价值都得以体现,在文学史上留下了重要的烙印。

马克·吐温的幽默与讽刺:通过《汤姆·索亚历险记》更好地理解社会的荒诞与人的愚蠢

马克·吐温的幽默与讽刺:通过《汤姆·索亚历险记》更好地理解社会的荒诞与人的愚蠢

马克·吐温的幽默与讽刺马克·吐温(Mark Twain)是一位美国作家和幽默家,以他独特的幽默风格和对社会荒诞与人类愚蠢的洞察而闻名。

其中,《汤姆·索亚历险记》(Adventures of Tom Sawyer)被认为是他最具代表性和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

本文将通过《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小说,探讨马克·吐温如何运用幽默与讽刺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的荒谬与人类的愚蠢。

1. 马克·吐温的幽默风格马克·吐温以他独特而生动的幽默风格而闻名于世。

他善于运用夸张、讽刺和调侃等手法来揭示现实中的荒谬和虚伪,并用令人捧腹笑的方式向读者传达他对社会问题和人类行为的观察。

2. 历险记中暴露社会荒谬《汤姆·索亚历险记》是一部以儿童为主角的小说,但它并不仅仅是一本儿童文学作品。

通过描述主人公汤姆·索亚的冒险经历,马克·吐温揭示了当时美国社会中的许多问题。

a. 教育制度的荒谬在小说中,马克·吐温对当时美国教育制度进行了讽刺。

他通过描绘陈旧、僵化的学校教育和严厉、虚伪的教师形象,暴露了这种制度对孩子们成长与创造力发展的抑制。

b. 社会道德腐败的揭示马克·吐温通过《汤姆·索亚历险记》中塑造出的一系列角色和情节,揭示了当时社会道德腐败和虚伪现象。

他用幽默的方式讽刺那些只注重外表、表面功夫却没有真正品德与价值观念的人们。

c. 种族歧视与奴隶制度批判《汤姆·索亚历险记》也涉及到对种族歧视和奴隶制度的批判。

作者以黑人角色吉姆为例,通过他的形象来呈现并反映了当时美国社会肤色歧视和不公正待遇的问题。

3. 幽默与讽刺表达的意义马克·吐温运用幽默与讽刺的手法,不仅仅是为了娱乐读者,更重要的是通过挖掘社会上存在的荒谬与人类愚蠢,让人们反思并意识到自己身处的环境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这种唤醒人们思考和行动的力量使他成为一个伟大而具有影响力的作家。

从《汤姆索亚历险记》看马克吐温的幽默语言艺术

从《汤姆索亚历险记》看马克吐温的幽默语言艺术

从《汤姆索亚历险记》看马克吐温的幽默语言艺术德国著名哲学家曾经说过,对于世界上客观存在的事物,人们总是有固定化的思维和概念,但当人们发现在一本文学作品中,这些固定化的思维和概念相左时就会出现一定的幽默效果。

简而言之就是,当文学作品中对一个事物的描写和在人们脑海中长期以来形成的对于该事物的影像相冲突时,就会出现幽默效果。

这一哲学观点和思想在《汤姆·索亚历险记》中得到了充分体现[1]。

在此背景下,文章以马克·吐温的著名文学作品《汤姆·索亚历险记》为研究对象,主要介绍了作品中四种幽默语言的特征。

一、通过形式和内容上的冲突创造幽默语言马克·吐温文学作品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其语言的风趣幽默,同时幽默风格的背后又隐藏着对现实的批判。

《汤姆·索亚历险记》一书中的孩子们对《圣经》十分向往,但想要得到《圣经》却需要付出巨大努力。

马克·吐温这样描述道:如果叫我们对于两千多节的《圣经》进行熟背,如果奖励是可以获得一本多莱版的《圣经》,那么又有多少人愿意去做呢?但在《汤姆·索亚历险记》中,基本上每个孩子都有五六本《圣经》。

其中,更为幽默滑稽之处是,一个德国血统的男孩不停地背诵三千节《圣经》,最后的结局却是由于用脑过度变成了一个白痴,这对于学校而言是巨大的不幸。

就正常的逻辑来说,读书应是一件十分普通的事,一般情况下多读书会变得更加聪明,但因为读书读得太多最后变成了一个白痴的现象却很难遇见。

对于读者而言,其产生的滑稽幽默效果可想而知,当然,这样和常规思想进行冲突的幽默效果,在马克·吐温的笔下并不只是局限于书中的故事,更凸显在故事的背后。

正如前面谈到的哲学思想一样,通过和常规的冲突,让事物变得更加荒诞,进而引起人们深思,一些习以为常的事物是否真的就是正确的?《汤姆·索亚历险记》一书中对于小孩读书变傻子这类故事的描述,也正凸显出了马克·吐温自身所秉持的一个观点,即教会对于孩子而言,严重毒害着孩子的心灵[2]。

马克吐温的语言特点

马克吐温的语言特点

马克吐温的语言特点马克吐温是美国19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被誉为“美国文学的经典之作”,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包括《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等。

马克吐温的语言特点是他独特而富有魅力的风格,这种风格反映了他对人性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力。

首先,马克吐温善于使用幽默和讽刺来揭示社会现实。

他通过夸张和讽刺手法来描绘人物形象和社会现象,使读者在欣赏他的作品时既能感受到快乐,又能从中获得启示。

例如,在《汤姆·索亚历险记》中,马克吐温通过讲述一个小男孩生活中种种趣事,来展现南方小镇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

其次,马克吐温对话语言生动、自然、流畅。

他善于运用方言和俚语来塑造角色形象,并在对话中展示出人物性格和思想。

例如,在《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马克吐温巧妙地运用了南方黑人的方言和俚语,来描绘黑人奴隶的生活和命运。

此外,马克吐温作品中经常出现的是对人性的深刻思考。

他通过对人物心理、行为、情感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揭示出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例如,在《汤姆·索亚历险记》中,马克吐温通过讲述汤姆与贝克伍德少女之间的爱情故事,展现了青春期少年的情感世界。

最后,马克吐温作品中还有一种特别的语言技巧——使用象征手法。

他通过对自然景观、动物等进行象征性描述,来表达自己对社会现实和人性问题的看法。

例如,在《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马克吐温通过描述河流、森林等自然景观来反映社会环境和人物命运。

总之,马克吐温作为美国文学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其语言特点非常明显:幽默、讽刺、对话生动流畅、对人性的深刻思考和象征手法。

这些特点使他的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汤姆·索亚历险记》语言艺术特色探析

《汤姆·索亚历险记》语言艺术特色探析

ywjszxk@《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圣彼得小镇里的男孩汤姆·索亚与小伙伴一起智斗强盗的冒险故事。

小说情节生动精彩,人物塑造真实立体,语言表达富有地域特色,开辟了美国小说使用俚语的先河。

本文主要探析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为读者的阅读鉴赏提供参考。

一、幽默讽刺的风格在小说中,汤姆从小就失去了母亲,在姨妈的庇护下长大。

他聪明活泼、崇尚自由,经常用逃课或闯祸的方式挣脱姨妈以及学校的管教。

汤姆在与好友哈克贝利·费恩目睹了一起凶杀案之后,因一直不能指认凶手而耿耿于怀,后来由于生活中的种种挫折,汤姆无法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于是就带着哈克贝利以及小伙伴乔伊一起跑到一座荒岛上做起了“海盗”。

后来为了解救被诬陷杀人的酒鬼莫夫·波特,汤姆在激烈的思想挣扎后指认了真正的杀人凶手。

后来,汤姆又与哈克贝利一起找到了宝藏,成了圣彼得小镇的风云人物。

在书中,汤姆是一个聪明机智又坚持正义的“偶像式”人物。

在宠爱他的波莉姨妈面前,他是经常逃学、偷糖吃的“调皮的机灵鬼”;在镇子上的小伙伴面前,他是无所不能的“孩子头”。

作者还在书中塑造了大量性格迥异的人物形象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波莉姨妈是个心地善良但唠唠叨叨的老太太,希望把汤姆教导成一个人见人爱、受到传统社会喜爱的好孩子;哈克贝利·费恩在小镇上并不受欢迎,因为他的父亲是个整日醉醺醺的酒鬼,但他天性善良、无拘无束,是汤姆的好朋友;女孩贝基·撒切尔活泼漂亮,她蓝色迷人的大眼睛和两条金色的长辫子让汤姆“一见钟情”,并展开了热烈的追求,二人的“恋情”也是马克·吐温用孩子的真挚情感批判伪善的成人社会的情节之一;印江是小说中的反面角色,为了宿怨杀死医生鲁滨孙,并把罪名嫁祸给同伙莫夫·波特,最终被孩子们指认,逃亡后困死在山洞里。

马克·吐温用幽默且带有讽刺意味的语言将小说中的一个个冒险故事相互串联,在把故事讲得生动奇趣的同时,揭露了当时社会丑恶的风俗和宗教的伪善面目。

《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幽默讽刺剖析

《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幽默讽刺剖析

yuwenjianshe001@81《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幽默讽刺剖析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外语学院 杨燕摘要:《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一部小说,在美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有着较高的地位和巨大的影响。

《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主人公汤姆是一个聪明、顽皮、天真又带有孩子独特狡黠的角色,他是《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主人公,也是《汤姆・索亚历险记》的灵魂。

马克・吐温用幽默的语言从孩子的角度重点分析了汤姆的顽童形象,也通过丰富生动的故事情节讽刺了当时的美国社会,蕴含了深层次的意义,值得人们深思。

关键词:《汤姆・索亚历险记》 性格特点 幽默讽刺引言汤姆是《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主人公,是贯穿整个故事的中心人物和故事的灵魂。

汤姆调皮捣蛋又天真善良,作者用幽默的语言讲述了汤姆冒险故事中的所见所闻,将不同阶级、不同性格的人贯穿起来,并在这个过程中对美国虚伪庸俗的社会习俗、伪善的宗教仪式和刻板陈腐的学校教育进行了讽刺和批判,让人开怀一笑又引人深思,这就是讽刺幽默的魅力所在,这就是马克・吐温这位幽默讽刺大师的魅力所在。

一、作者简介马克・吐温是《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19世纪美国最名的现实主义作家,是享誉全球的讽刺大师。

马克・吐温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佛罗里达的一个贫困家庭里,他的父亲是收入微薄的律师。

为了改善生活,马克・吐温在还很小的时候,就用他小小的肩膀扛起了养家的重任。

马克・吐温辗转于各种工作中,多样化的工作和贫穷的家庭为马克・吐温积累了诸多写作素材,为其成为著名的幽默讽刺大师增砖添瓦。

他享誉全球的幽默讽刺故事很多,《汤姆・索亚历险记》是其中最为著名、最有影响力的作品之一,视角独特、观察细致入微、描述针对性强、笔调欢快,将马克・吐温的讽刺幽默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正如威廉・豪威尔斯说的那样,马克・吐温是独一无二的、无法相比的,他是美国文学中的林肯。

这也许就是对他充分的肯定,也是对他幽默讽刺文学价值的肯定。

马克吐温的语言风格

马克吐温的语言风格

马克吐温的语言风格
马克·吐温(Mark Twain)是19世纪美国最具代表性的文学家之一,其作品具有独特的语言风格和鲜明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幽默诙谐:马克·吐温的作品以幽默、诙谐、机智著称,他善于用荒诞有趣的方式揭示社会现实和人性弱点。

例如《汤姆·索亚历险记》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等作品中,他通过主人公的经历和口语表达呈现了美国传统文化、习俗和人生观。

2. 反映现实:马克·吐温的作品往往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

他通过描绘不同阶层的人物形象和揭示各种社会问题,反映了当时美国社会的真实面貌。

例如,他的小说《瓦尼戈·威尔逊上将》就描写了军队中充斥的腐败现象和对军事力量的崇拜。

3. 自由洒脱:马克·吐温不拘泥于传统的文学形式和对人物的塑造,他运用自由洒脱的笔调和多样化的表现手法来创作。

例如,在小说《麦田守望者》中,他采用了叙事不按时间顺序展开的技巧,揭示了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思想纠结。

4.反对偏见:马克·吐温鼓励互相理解和尊重。

在他的作品中,常以反对种族和地域偏见为主题,并透过构建不同性别、阶级、国家、民族等角色,探讨了这些问题所引发的社会冲突,同时也倡导互相包容和平等相处。

马克吐温通过自己独特的语言技巧和思想内涵创造了广为人知的文学风格和作品特点,影响了许多著名作家,并在美国文化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汤姆·索亚历险记》的语言艺术新探

《汤姆·索亚历险记》的语言艺术新探

yuwenjianshe001@51《汤姆·索亚历险记》的语言艺术新探 重庆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 严丽摘要:马克·吐温是美国非常著名的幽默大家、小说家、作家,他被世人称为文学史上的“林肯”,《汤姆·索亚历险记》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部小说的小主人公汤姆·索亚是个可爱、活泼、勇敢的男子汉,他喜欢幻想,敢于冒险,讨厌单调乏味的生活,不想被传统习俗束缚自己的天性,他虽然年幼,但是总是幻想做一些伟大的事业。

本篇文章通过仔细研究该小说,来探究它的语言艺术。

关键词:《汤姆·索亚历险记》 马克·吐温 语言艺术引言马克·吐温的写作风格以幽默著称,他擅长用小说中的人物故事以幽默的方法讽刺现实世界,充满浪漫主义情调又具有现实主义风格,因此他的作品具有幽默讽刺特色。

马克·吐温的幽默中饱含着对现实的不满和哀怨,又充满了讽刺。

他不单单是为了逗别人笑,更是想让众人进行反思,反思自己、反思这个社会。

马克·吐温常用夸张的方式来讽刺人性的弱点,同时把这些弱点放大,以此来引起人们的重视,让人们变成更好的人,这也是理想主义作风的体现。

一、幽默的语言风格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把分散的许多冒险故事和讽刺批判主题连接在一起。

马克·吐温用幽默诙谐的风格巧妙地讽刺了当时的社会习俗、社会机构和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鞭挞社会丑恶现象。

马克·吐温使用幽默诙谐的方式把故事描述得绘声绘色。

幽默是使用与传统的语言逻辑相反的方式来产生意想不到的令人发笑的结果,这种表达方式和我们通常用的方式常常相反。

因此,修辞的使用可以使我们得到幽默的效果。

然而,幽默与讽刺是分不开的,幽默赢得了读者的微笑,而讽刺则是一把剑,让读者在生活中把握真理。

首先,马克·吐温使用了一种特殊的方式来表现幽默感:让小孩子像成年人一样做事。

比如在小说第六章中描述了汤姆和贝奇·撒切儿在学校共同坐在一张桌子上的美好时光。

从《汤姆索亚历险记》看马克吐温的幽默手法

从《汤姆索亚历险记》看马克吐温的幽默手法

从《汤姆索亚历险记》看马克吐温的幽默手法幽默是文学家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通过这种手法可以讲作家对社会的真实感受以及自身的经历,用含蓄或直抒胸臆的形式表现的淋漓尽致。

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正是一部这样的著作,作家运用幽默的写作手法描写了小汤姆·索亚的冒险经历,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丑陋,对现实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人物的丑恶的一面进行鞭挞,再现了当时美国社会黑暗的现实。

一、《汤姆·索亚历险记》题材与人物形象的来源《汤姆·索亚历险记》与其说是一部冒险小说,不如说是马克·吐温的一部自传小说,小说中的所展现的故事经历和人物几乎都来源于马克·吐温40年代在汉尼拔的经历,书中所有的故事人物在马克·吐温的现实生活中几乎都有迹可循,如波利姨妈的形象就是马克·吐温的母亲形象的再现,玛丽的形象源于他的姐姐帕梅拉,席得得形象则是来源于他的弟弟,就连书中的印江·乔也是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一个醉汉。

主人翁汤姆·索亚则是来源于马克·吐温自身,从书中汤姆与贝奇的恋爱故事可以联想到马克·吐温与奥莉维亚·兰登的婚姻。

由此可见,马克·吐温在进行《汤姆·索亚历险记》创作时并不是凭空制造的,这种来源于现实的人物更能让幽默讽刺艺术所要表达的思想在读者的脑海中形成印象。

这样的小说内容也印证了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理论。

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就是对这句话最好的诠释。

二、多种幽默诙谐的手法在文中的运用夸张、双关、隐喻等修辞手法在《汤姆·索亚历险记》中得到了大量的运用,通过这种幽默诙谐的写作手法向我们再现了他对当时美国社会的某些现象的厌恶与讽刺,揭露的宗教的虚假、教会人员的伪善,嘲讽了小市民阶级的庸俗。

如在第五章中对宗教习俗的描写,通过绵长又乏味的祷告词嘲讽了宗教的虚假,也使年幼主人公专心祷告的心被泯灭,转而去关注苍蝇,直到最后将苍蝇拍死,使原本以慈悲为怀的教堂,变成了杀死生灵之地,这是对宗教的赤裸裸的讽刺。

马克吐温的语言特点

马克吐温的语言特点

马克吐温的语言特点马克吐温(Mark Twain)是美国文学史上一位备受推崇的作家,他的作品充满了幽默、讽刺和智慧,语言特点鲜明而独特。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几个明显的语言特点,其中包括使用口语化的语言、生动活泼的描写、幽默风趣的对话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揭示。

马克吐温的作品中常常运用口语化的语言,让人感觉像是在和他进行亲密的交谈。

他善于捕捉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语言特点,将之融入到他的作品中,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活生动。

例如,在《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中,哈克的口语化表达让读者感觉他就像是身边的一个朋友,与之共同经历种种冒险。

这种口语化的语言不仅增加了作品的可读性,也让人更容易产生共鸣,感受到作品中人物的真实性和情感。

马克吐温的描写方式生动活泼,让人仿佛置身其中。

他擅长运用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将人物、场景描绘得栩栩如生。

在《汤姆·索亚历险记》中,他通过对小男孩汤姆的描写,展现了他顽皮、聪明的一面,让读者情不自禁地被吸引。

这种生动活泼的描写方式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让读者沉浸其中,享受阅读的乐趣。

马克吐温的作品充满了幽默风趣的对话,让人忍俊不禁。

他善于运用幽默的对话和讽刺的手法,通过人物之间的互动展现出作品的深层含义。

在《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汤姆和贝克的对话经常令人捧腹大笑,同时也揭示了社会的种种荒谬和不合理。

这种幽默风趣的对话不仅增加了作品的趣味性,也让读者在笑声中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马克吐温的作品对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揭示,引起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反思。

他通过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展示出社会的黑暗面和荒谬之处,让人们看到现实世界的种种不公和不义。

在《撒旦的自传》中,他对人性的探讨和对社会的批判引起了人们的深思,使人们意识到社会的种种弊端和需要改变的地方。

这种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揭示使他的作品更具有思想性和启发性,让人们在阅读中得到更多的启示和启发。

马克吐温的作品语言特点鲜明而独特,充满了口语化的语言、生动活泼的描写、幽默风趣的对话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揭示。

汤姆索亚历险记赏析

汤姆索亚历险记赏析
成为了永恒的经典。
THANKS
感谢观看
聪明机智
汤姆·索亚拥有出色的智慧和创造力,他善于解决问题,能够想出 许多巧妙的计划和计谋,帮助自己和朋友们度过难关。
善良正直
尽管汤姆·索亚有时顽皮捣蛋,但他内心深处是一个善良、正直的 孩子,他关心朋友,乐于助人,勇于维护正义。
哈克贝利·芬
流浪儿
哈克贝利·芬是一个流浪儿,他无家可归,四处漂泊,过着艰难的生 活。
幽默与讽刺的典范
马克吐温在小说中运用幽默与讽刺的笔法,展现 出卓越的文学才华,成为幽默与讽刺文学的典范。
3
反映社会现实
《汤姆索亚历险记》通过描绘主人公的冒险经历, 反映了当时美国社会的一些现实问题,如社会不 公、种族歧视等。
读者与批评家的评价
读者喜爱
由于《汤姆索亚历险记》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和生动的人 物形象,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成为世界文学史上最畅销 的作品之一。
忠诚的朋友
尽管哈克贝利·芬生活窘迫,但他对朋友非常忠诚,他始终支持汤姆 ·索亚,为他提供帮助和支持。
渴望家庭
哈克贝利·芬内心深处渴望有一个真正的家庭,他希望能够摆脱流浪生 活,过上稳定的生活。
贝姬·撒切尔
富家女
勇敢坚定
贝姬·撒切尔是一个富家女,她生活优 越,家庭富裕。
在某些情况下,贝姬·撒切尔展现出勇 敢和坚定的品质,她不畏惧困难和危 险,勇于追求自己的理想和信仰。
响。我们应当向马克·吐温致敬,感谢他为我们留下了如此宝贵的文学遗产。
评价
马克·吐温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成为了世界文学史上的巨匠。他 的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美国社会的现实和人性的复杂性。在《汤 姆索亚历险记》中,马克·吐温成功地将幽默、讽刺与深度思考相结合,使得这部小说

《汤姆索亚历险记》读后感名著书评

《汤姆索亚历险记》读后感名著书评

《汤姆索亚历险记》读后感名著书评1《汤姆索亚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代表作,也是文学宝库中一部经典的著作,他写了主人公汤姆索亚儿童时的种种经历。

全书以幽默、诙谐的语言十分鲜明地写出了汤姆索亚的聪明、活泼和正直勇敢。

他满脑子都是疯狂的想法。

汤姆索亚在被罚刷墙时,并没有气馁,而是非常乐观,也不羡慕别人能够自由自在地玩耍,还能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把别人“骗”来替自己刷墙,这样,这个惩罚反而让汤姆索亚获得了许多自己没有的东西。

虽然汤姆索亚十分聪明,但却不是家长们心中的好孩子,他不喜欢枯燥的学校生活,这我们可不能学习。

但他的正直勇敢,是人人羡慕的,他不迷信牧师骗人的鬼话!在一件大事发生的时候,在正义与些而一较高下的时候,在危机降临的时候,他都能义无反顾的挺身而出!我也挺羡慕汤姆索亚在儿童时就有如此精彩的经历。

我想汤姆索亚长大成年后,肯定会变成一个对社会有贡献,受人欢迎的大好人。

看了《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我对汤姆索亚那幼稚而又认真的言行记忆犹新,我觉得汤姆索亚似乎带我进入了一个虚幻的世界,有些事情仿佛就是虚构的,但是我非常喜欢这些事情,我也很想让这些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给自己一次锻炼的机会。

《汤姆索亚历险记》读后感名著书评2《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以自己的童年经历编成的一本书。

故事非常生动,刻画了一个生龙活虎的美国男孩儿形象。

汤姆是个调皮的孩子,他偷吃果酱被波莉姨妈骂了一顿。

一气之下,和男孩子哈克离家出走。

却意外地目睹了一场凶杀案,他们被吓坏了,一再发誓,一定不说出去。

知道开审,他们又发了一次誓。

但是,他却勇敢的占了出来,拯救了无辜的波特。

然后,他们去了一个孤岛,他们在岛上玩得很开行,人们却以为他们淹死了,为他们举行丧礼,他们躲在钟楼上偷听……而那个杀人不眨眼的乔也失踪了。

等人们找到他是,他已经饿死了。

童年,是一本永不退色的日记,如果长大了再去回想,你会发现,有一些事儿很傻,很天真。

汤姆索亚历险记品析语言

汤姆索亚历险记品析语言

汤姆索亚历险记品析语言《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真是个宝藏,嘿,想想都让人觉得有意思。

作者马克·吐温用他那幽默风趣的语言,把我们带进了汤姆的世界。

汤姆这个小子,真是个调皮捣蛋的家伙,没事就爱惹麻烦,像个小猴子似的。

书中的语言轻松自然,活脱脱就是我们身边的孩子,谁能不喜欢呢?你看汤姆的日常,简直是个小冒险家。

比如,汤姆和他的朋友们在河边捉蝌蚪,那画面就像夏天的阳光,热烈又充满生机。

汤姆的对白简直让人忍俊不禁,时不时冒出一句“哇,看看这个!”或者“太酷了!”就像我们在游戏中发现新武器一样,兴奋得不得了。

他的语言生动形象,仿佛把我们也拉到了那个河边,呼吸到那清新的空气,感受到那份无忧无虑的快乐。

说到汤姆的顽皮劲儿,那可真是个传奇。

他一会儿想当海盗,一会儿又想当英雄,简直就是个梦想家。

那种语言里透出的童趣,让人觉得生活多了一份色彩。

书里有段汤姆跟哈克的对话,俩小家伙讨论着如何去冒险,简直像是两个精灵在畅想未来,话里带着稚嫩的理想,嘴里溜出来的俏皮话,简直让人笑到肚子疼。

再说说汤姆那“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比如,他在学校的课堂上,心里想着能不能带着大家一起去打仗,想着自己就是个英雄。

这种脱离现实的幻想,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他对生活的憧憬和对自由的渴望,那种感觉就像是小鸟在天空中自由飞翔,令人心驰神往。

即便是打架那段,他也能用幽默的语气讲述自己的勇敢和无畏,那种大无畏的精神,真是年轻时的我们都想有的。

汤姆和他的伙伴们在小镇上的日常,简直就像一幅生动的画卷。

书中充满了他们的打闹、追逐、捉迷藏,那种快乐的氛围让人觉得心里暖暖的。

汤姆那种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态度,让我们也忍不住想要跟着他一起去冒险。

每一次他们的“壮举”,都像是给生活添上了一层华丽的色彩,让人眼前一亮。

汤姆的爱情故事也很有意思。

他对贝基的那份青涩的爱,真是让人捧腹。

他总是想尽办法吸引她的注意,却又总是那么笨拙。

像是在说“我喜欢你,但我又不想让你知道”,那种羞涩和青涩,简直让人想起自己初恋的感觉。

解析《汤姆·索亚历险记》的语言风格

解析《汤姆·索亚历险记》的语言风格

解析《汤姆索亚历险记》的语言风格
张翅
【期刊名称】《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6(000)003
【摘要】《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马克·吐温,他于一八七六年发表这篇小说,在小说中以第三人称口吻向人们讲述主人公——汤姆·索亚所经历的各种冒险事件,通过独特的语言刻画出一个追求自由以及天真活泼的英雄形象,并且也揭露当时美国学校教育中所出现的刻板陈腐问题以及社会虚伪、庸俗的现象。

本文主要对小说中的语言风格进行分析,并阐述其表达效果。

【总页数】2页(P33-,37)
【作者】张翅
【作者单位】雅安职业技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712.074
【相关文献】
1.汤姆粉刷篱笆墙的启示——读《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一点体会 [J], 莫定睿
2.论《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汤姆·索亚的成长 [J], 吕静
3.解析《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汤姆的顽童形象 [J], 杨会勇
4.《汤姆·索亚历险记》汤姆形象分析 [J], 张许霞
5.跟着汤姆去"历险"
——《汤姆·索亚历险记》整本书导读设计 [J], 徐丽萍;季科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简要分析马克吐温《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语言风格

简要分析马克吐温《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语言风格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英语广告中仿拟的关联分析2 衔接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3 增译法在商务英语汉译中的应用4 从《蜘蛛侠》系列看美国的英雄主义5 WTO法律文本的语言特点及翻译策略研究6 消极商务信函写作策略7 中西方文化差异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体现8 论中美两国的现代中年女性观念之差——以美剧《欲望都市》为例9 从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看《红楼梦》中诗词的汉译英10 文档所公布各专业原创毕业论文。

原创Q 95 80 35 64011 从个人英雄主义到爱国主义的升华—《荷马史诗》中阿喀琉斯形象的分析12 An Analysis of the Names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13 《推销员之死》中丛林法则的牺牲品14 从象征手法浅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爵士时代的特征15 “以读促写”提高英语写作能力的教学法研究16 论凯瑟琳•曼斯菲尔德作品中的彼得•潘情结17 目的论与对外传播翻译18 福克纳短篇小说《献给爱米莉的玫瑰》叙事技巧分析19 On Alice Walker’s Womanism in The Color Purple20 论电视剧《绝望主妇》和《婚姻保卫战》中所体现的中美女性人生观差异21 英语网络语言特点研究22 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摘要的体裁分析23 Yellow Peril–the Image of Fu Manchu in the West24 视角转换理论在英文电影字幕中汉译的应用25 学生英译汉翻译中的英式汉语及其改进方式26 英语新闻标题中名转动词的认知阐释27 关联理论视角下幽默的英汉翻译28 《飘》的成长主题解读29 简奥斯汀眼中的理想男人——试析《傲慢与偏见》的男主人翁30 中西服饰文化的比较31 论礼貌制约下You-attitude在英语商务信函中的用法32 On the Progressive Awakening of Feminine Consciousness in The Hours33 论《紫色》中的性别暴力34 分析《威尼斯商人》中的女性形象35 澳大利亚英语词汇和澳大利亚文化36 论《米德尔马契》中的人性主题37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电影《功夫熊猫》的字幕翻译38 A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Based on Nida's Fu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39 初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40 《推销员之死》中男主人公悲剧命运分析41 A Study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Business Etiquette42 从玛氏公司看英美文化对广告的影响43 A Contrastive Study on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Wedding Customs44 浅析文化差异对国际贸易的影响45 培养中学生认识并有意识的使用词汇记忆策略46 A Discussion on the Accuracy of Language in Diplomatic Translation47 母语正迁移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研究与应用48 《人人都爱雷蒙德》中幽默对话所反映的人物性格特征和人物关系的研究49 论爱伦坡的恐怖小说创作及其特点50 《玛丽巴顿》和《南方与北方》中的劳资冲突比较分析51 高中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现状研究综述52 福克纳《我弥留之际》中达尔形象解析53 A Comparative Study on Lin Daiyu and Xue Baochai54 从基督教教义分析《红字》中的罪恶与救赎55 外教口语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56 反讽艺术在《傲慢与偏见》中的应用57 EFL Learning Strategies on Web-based Autonomous Learning58 商务谈判中的中西文化差异及其对策59 A Feminist Reading of The Portrait of a Lady60 目的论视角下旅游文本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61 从词汇对等角度看《红楼梦》中“笑”一词的英译62 从生态主义观解读《愤怒的葡萄》63 从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看印度的社会问题64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角色扮演65 《老友记》中的对话分析66 高中英语新课标在xx中实施情况调查与分析67 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68 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的体态语69 试比较《汤姆索亚历险记》与《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中主人公性格异同点70 中西方空间观对比研究71 交际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72 文化差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73 老纽约下的女性悲剧——对《纯真年代》中两位女性的分析74 An Analysis of Two Main Characters in Moby Dick75 交际教学法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研究76 The Application of Situational Approach in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77 Translation of English News78 从《美国的悲剧》解析美国梦79 英语X-ful词的形态与认知构建80 吸血鬼传说对英国文化的影响81 中外大学校训翻译分析82 英汉“悲伤”情感隐喻认知对比分析83 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84 由小说《暮光之城》看吸血鬼文化的演变85 托妮•莫里森《所罗门之歌》中的女性形象分析86 《睡谷的传说》中理想与现实的矛盾87 影视英文在初中口语教学中的运用性研究88 《闻香识女人》角色分析89 浅析托妮•莫里森《恩惠》中的母爱90 从桑提亚哥看海明威的奋斗人生91 论科技英语新词的翻译92 中美企业文化的对比93 从中外节日看两种文化—以春节和圣诞节为例94 商务英语的特点及翻译准则95 情境创设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96 Discourse Analysis on the Translation of Person of the Year, an Editorial in the Time Magazine97 英汉“骨”与“血”的隐喻研究98 Analysis of American Culture in Friends99 肢体语言在商务谈判中的应用分析100 《金色笔记》中的女性主义解析101 透过霍尔顿看《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代际关系102 从自然主义角度分析《德伯家的苔丝》103 目的论与外国汽车商标的汉译104 英语词汇学习策略探析105 An Analysis of the Symbolic Meanings of the Letter ―A‖ in The Scarlet Letter106 中西问候语差异对比107 小学英语课堂任务设计的研究108 分析场独立与场依赖对任务型教学的影响109 The Inconsistencies between Margaret Mitchell’s Gone with the Wind and Alexandra Ripley’s Scarlett110 从关联理论看科技英语的汉译111 A 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War in A Farewell to Arms112 现代社会的荒诞性——从黑色幽默解读《毛猿》113 跨文化交际中的体态语114 论叶芝政治诗歌中对爱尔兰民族主义的矛盾性态度115 浅析商务英语新闻中的隐喻现象116 卡森•麦卡勒斯《伤心咖啡馆之歌》的身体政治解读117 《希腊古瓮颂》中的艺术和永恒之美118 从《弗洛斯河上的磨坊》看维多利亚时期的新女性主义观119 从文化视角浅谈旅游英语翻译120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法研究综述121 英汉习语的概念隐喻对比研究122 跨文化交际下的中英文禁忌语的对比研究123 英语政治委婉语的语用功能124 从小说到电影改编的创造性背叛的研究——以《冷山》和《红字》为例125 论中西旅游文化的差异性126 论《佛罗斯河上的磨坊》中的象征意象以及悲剧结局127 苔丝悲剧人生的起因128 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129 英美文化与初中英语教学研究130 “Really”在会话中的语用含意131 中译英口译活动中母语负迁移现象的实证研究132 欧•亨利短篇小说人物形象分析之善良特性133 浅谈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问题134 欧内斯特•海明威《雨中猫》和田纳西•威廉斯《热铁皮屋顶上的猫》中的女主人公的对比分析135 英语多义词习得的实证研究136 从《奥兰多》看伍尔夫的双性同体137 影响高中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因素的调查及分析—以x市高中学生为调查对象138 浅析英语拟声词的功能139 为什么穷人会愤怒140 英语广告双关语的语用功能141 浅析英语中的性别歧视142 圣地亚哥命运的新解:论其在现实社会中必败的命运和悲剧143 正面解读《名利场》中的蓓基-夏泼144 英汉自谦语的对比研究145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46 从自然主义的角度探讨《名利场》中利倍加的奋斗与失败147 《洛丽塔》—时间的悲剧148 从归化异化角度浅析《三字经》两个英译版本149 从异化与归化的角度谈中国菜名的翻译150 从《七个尖角阁的房子》看霍桑的罪恶观151 外贸英语函电的文体特征及翻译对策152 中西文化禁忌语的异同研究153 托马斯哈代与张爱玲作品中女性悲剧命运对比研究——以苔丝和顾曼桢为例154 雪莉•杰克逊《抽彩》中矛盾的体现155 从跨文化角度对中美语言禁忌的浅析156 爱伦坡短篇小说中死亡主题解析157 从《儿子与情人》谈家庭失和与失衡158 对《老人与海》中主人公的性格分析159 汉语公示语英译之跨文化交际研究160 从跨文化交际角度看中西方商务谈判161 从电影《刮痧》看东西方文化差异162 简爱:魅力人格———从心理学角度分析163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代沟的不同影响研究164 浅析D.H.劳伦斯的作品《儿子与情人》中的俄狄浦斯情结165 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及在广告中的应用166 杰克•伦敦《野性的呼唤》中的生态主义167 浅析哈克贝利的叛逆精神168 浅析《飘》中的女性意识169 中西饮食文化的对比170 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的归化与异化171 中英身势语中的文化差异172 The Countermeasures of Chinese Companies Facing Anti-dumping173 法律英语中情态动词的语用功能及翻译技巧174 论奥斯卡王尔德唯美主义童话中的批判精神175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手法176 浅析英语外加状语的语用功能177 浅析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模式和策略178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记者招待会口译—以“两会”记者招待会口译为例179 Language Features and Translation Skills of Business English Contract180 An Interpretation to The Characters in Nella Larsen’s Novel—Passing181 目的论在英语儿歌翻译中的应用182 从目的论看《红楼梦》中灯谜翻译183 英汉语中与饮食相关习语的文化含义及形象意义对比184 Translating News Concerning China in Global Times: Approaches and Strategies 185 隐喻视野下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比较分析186 基于质量准则的英语修辞分析187 论《推销员之死》中威利的死因188 从商业广告看文化因素对广告翻译的影响189 论圣地亚哥性格的多重性及《老人与海》中的悲剧色彩190 经贸英语中的缩略语现象及其应用191 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192 广告英语的翻译193 从《麦琪的礼物》看欧亨利留给世人的礼物194 《红字》中的圣经典故与象征意义195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96 论《鲁滨逊漂流记》中的殖民主义197 《格列佛游记》对理性的反思与批判198 英汉文化中颜色词语象征意义的对比研究199 论价值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200 Transcendentalism in Thoreau's Walden。

_汤姆_索亚历险记_的语言魅力

_汤姆_索亚历险记_的语言魅力

式。李临定也曾提出“存在句状态的, ‘V+着’最适合不过
了”。在对外汉语方面, 根据黄南松( 1996) 对《高级汉语教程》
( 1、2、3) 中有关存在句的统计分析, 得知一般动词存在句总数
101个 , 其 中 带 “着 ” 的 存 在 句72个 , 占 全 部 存 在 句 总 数 的
1.2汉 英 存 在 句 的 异 同
范方莲( 1963) 在《存在句》一文中专门提出讨论“着”字句。
为了讨论的方便, 范先生在文中用A代表作主语的处所词或方
位词, 用B代表动词, 用C代表作宾语的名词或名词短语。例如:
AB

台上 坐着 主席团。
典型的“着”字存在句是主动宾的结构, 是主谓句。即A段
为主语, B段为动词即谓语中心词, C段为宾语。用层次分析法,
上, 形成了各种不同语言的不同表征形式。“存在句”作为表现
这一概念的句式, 自然也被广泛使用, 并且频率极高。存在句
作 为 汉 语 里 特 点 鲜 明 的 句 式 , 也 有 多 种 表 达 方 式 。 如 “在 ”字
句, “是”字句, “有”字句, “着”字句等。
“V着”类存在句不仅是汉语存在句的主要句型, 也是留学
2.2幽 默 这部小说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于贯穿和渗透全书的那种 马克·吐温式的幽默。“了不起的粉刷工”, “主日学校里出风头”, “猫和止疼药”, 我们读着这些生活情趣浓郁、笔调轻松幽默的故 事, 一定会忍俊不禁, 为小主人公的聪明机智拍案叫绝。处于当 今之世, 人们工作生活节奏加快, 物质富裕但精神生活贫乏, 普 遍感到身心疲惫, 因此更需要这种幽默的熏陶和滋养。当然, 马 克·吐温的幽默有别于博人一粲的滑稽小品。他的幽默是具有深 刻的社会意义, 因而极具价值和发人深思; 他的幽默是在真实生 活基础上, 加以概括、提炼, 使之典型化的, 所以是真实的, 常常 给读者以人生警悟和启迪的幽默。例如: “那位中年人原来是一 位 挺 有 来 历 的 大 人 物— — —居 然 是 县 法 官— — —可 算 是 孩 子 们 迄 今 为 止 见 过 的 最 威 严 的 角 色— — —他 们 琢 磨 不 透 他 是 用 什 么 材 料 制 成的— ——他们一方面想听他大吼一声, 一方面又害怕他吼出声。 他是康士坦丁堡镇上的人, 离此地十二英里— ——算是出过远门, 见 过 世 面— — —他 那 双 眼 睛 曾 经 仰 望 过 县 法 庭— — —据 说 县 法 庭 的 屋顶是铁皮做的。”这一段看似是一个无知顽童的懵懵懂懂的推 理, 是一种稚拙、可笑的坦陈, 但实际上是对司法制度的怀疑和 挖苦, 是对道貌岸然的“大人物”的冷峻的嘲讽。 2.3充 满 个 性 的 语 言 小说中充满个性的语言非常生动有趣。如汤姆和陌生男 孩的对话: “我能打得过你! ”“我倒想见识见识。”“那好, 我就 打给你看。”“得了, 你不行。”“我行。”“你就是不行。”“我就 是行。”“不行! ”“行! ”“不行! ”“你吹牛。”“你也是吹牛。” 孩 子 之 间 的 对 话 多 么 生 动 , 它 把 逞 强 好 胜 、惹 是 生 非 的 小 汤 姆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再如汤姆和小女孩贝基的对话: “真 的 没 什 么 , 你 也 不 爱 看 这 个 。 ”“我 爱 看 , 我 真 的 爱 看 , 请 你 让 我看吧。”“你会告我。”“不, 我决不告— ——一定、一定、双倍一 定 不 会 告 你 。 ”“你 不 管 跟 谁 都 不 说 吗 ? 一 辈 子 永 远 都 不 说 吗? ”“不管跟谁我永远不说。”汤姆慢慢让自己的小手移开, 后 来 终 于 露 出 三 个 字 : “我 爱 你 。 ”这 充 满 童 趣 的 对 话 是 多 么 真实, 它把小汤姆爱慕小女孩的心理刻画得多么纯真可爱。 小说用这种儿童式的口语写成, 不但细腻深入地描绘出儿童 的复杂心理及其变化过程, 揭示出儿童内心世界的秘密, 而 且更直接地表现了儿童的身份和个性特点, 读来能让人情不 自 禁 地 想 起 当 年 的 自 己 , 那 时 的 情 感 、思 想 、天 马 行 空 的 言 谈 、难 以 忘 怀 的 友 情 以 及 无 数 个 逐 渐 模 糊 的 记 忆 碎 片 不 知 不 觉闪现在脑海中。 3.结语 《汤 姆·索 亚 历 险 记 》 最 大 的 特 点 就 是 用 儿 童 的 眼 睛 看 世 界, 用儿童的语言讲述自己的故事, 读这部童趣盎然的作品, 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一份惊奇和快乐。作者以其脍炙人口的幽 默与讽刺以及对儿童心理世界的精细刻画 , 使汤姆·索亚这个 可爱的“顽童”形象, 一百多年来饮誉世界。正如马克·吐温在 原序中写道: “写这本小说, 我主要是为了娱乐孩子们, 但我希 望 大 人 们 不 要 因 为 这 是 本 小 孩 看 的 书 就 将 它 束 之 高 阁 。”因 为

马克·吐温《汤姆·索亚历险记》的语言艺术

马克·吐温《汤姆·索亚历险记》的语言艺术

马克吐温《汤姆索亚历险记》的语言艺术
王青
【期刊名称】《鄂州大学学报》
【年(卷),期】2024(31)2
【摘要】《汤姆·索亚历险记》是马克·吐温著名长篇小说作品,自1876年出版以来广受文学界赞誉。

小说文而不晦俗而不俚的描述形式,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浪漫主
义的语言情调,现实主义的语言色彩与充满趣味的冒险情节,共同组成了这部与众不
同的文学作品。

马克·吐温作为一名语言大师,小说创作中的语言使用特点鲜明,十分耐人寻味,时至今日,《汤姆·索亚历险记》仍然是一部有着巨大文学魅力的小说作品。

【总页数】2页(P54-55)
【作者】王青
【作者单位】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镇江分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06.4
【相关文献】
1.从《汤姆·索亚历险记》看马克·吐温的幽默语言艺术
2.从《汤姆·索亚历险记》探析马克·吐温的写作风格及写作手法
3.论马克·吐温青少年文学中感伤叙事存在的成因——以《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为研究案例
4.贾平凹和马克·吐温作品本土化色彩的对比研究——以《秦腔》和《汤姆·索亚历险记》为例
5.马克·吐温自由观的现实意义——再读《汤姆·索亚历险记》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英语广告中仿拟的关联分析2 衔接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3 增译法在商务英语汉译中的应用4 从《蜘蛛侠》系列看美国的英雄主义5 WTO法律文本的语言特点及翻译策略研究6 消极商务信函写作策略7 中西方文化差异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体现8 论中美两国的现代中年女性观念之差——以美剧《欲望都市》为例9 从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看《红楼梦》中诗词的汉译英10 文档所公布各专业原创毕业论文。

原创Q 95 80 35 64011 从个人英雄主义到爱国主义的升华—《荷马史诗》中阿喀琉斯形象的分析12 An Analysis of the Names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13 《推销员之死》中丛林法则的牺牲品14 从象征手法浅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爵士时代的特征15 “以读促写”提高英语写作能力的教学法研究16 论凯瑟琳•曼斯菲尔德作品中的彼得•潘情结17 目的论与对外传播翻译18 福克纳短篇小说《献给爱米莉的玫瑰》叙事技巧分析19 On Alice Walker’s Womanism in The Color Purple20 论电视剧《绝望主妇》和《婚姻保卫战》中所体现的中美女性人生观差异21 英语网络语言特点研究22 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摘要的体裁分析23 Yellow Peril–the Image of Fu Manchu in the West24 视角转换理论在英文电影字幕中汉译的应用25 学生英译汉翻译中的英式汉语及其改进方式26 英语新闻标题中名转动词的认知阐释27 关联理论视角下幽默的英汉翻译28 《飘》的成长主题解读29 简奥斯汀眼中的理想男人——试析《傲慢与偏见》的男主人翁30 中西服饰文化的比较31 论礼貌制约下You-attitude在英语商务信函中的用法32 On the Progressive Awakening of Feminine Consciousness in The Hours33 论《紫色》中的性别暴力34 分析《威尼斯商人》中的女性形象35 澳大利亚英语词汇和澳大利亚文化36 论《米德尔马契》中的人性主题37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电影《功夫熊猫》的字幕翻译38 A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Based on Nida's Fu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39 初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40 《推销员之死》中男主人公悲剧命运分析41 A Study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Business Etiquette42 从玛氏公司看英美文化对广告的影响43 A Contrastive Study on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Wedding Customs44 浅析文化差异对国际贸易的影响45 培养中学生认识并有意识的使用词汇记忆策略46 A Discussion on the Accuracy of Language in Diplomatic Translation47 母语正迁移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研究与应用48 《人人都爱雷蒙德》中幽默对话所反映的人物性格特征和人物关系的研究49 论爱伦坡的恐怖小说创作及其特点50 《玛丽巴顿》和《南方与北方》中的劳资冲突比较分析51 高中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现状研究综述52 福克纳《我弥留之际》中达尔形象解析53 A Comparative Study on Lin Daiyu and Xue Baochai54 从基督教教义分析《红字》中的罪恶与救赎55 外教口语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56 反讽艺术在《傲慢与偏见》中的应用57 EFL Learning Strategies on Web-based Autonomous Learning58 商务谈判中的中西文化差异及其对策59 A Feminist Reading of The Portrait of a Lady60 目的论视角下旅游文本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61 从词汇对等角度看《红楼梦》中“笑”一词的英译62 从生态主义观解读《愤怒的葡萄》63 从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看印度的社会问题64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角色扮演65 《老友记》中的对话分析66 高中英语新课标在xx中实施情况调查与分析67 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68 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的体态语69 试比较《汤姆索亚历险记》与《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中主人公性格异同点70 中西方空间观对比研究71 交际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72 文化差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73 老纽约下的女性悲剧——对《纯真年代》中两位女性的分析74 An Analysis of Two Main Characters in Moby Dick75 交际教学法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研究76 The Application of Situational Approach in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77 Translation of English News78 从《美国的悲剧》解析美国梦79 英语X-ful词的形态与认知构建80 吸血鬼传说对英国文化的影响81 中外大学校训翻译分析82 英汉“悲伤”情感隐喻认知对比分析83 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84 由小说《暮光之城》看吸血鬼文化的演变85 托妮•莫里森《所罗门之歌》中的女性形象分析86 《睡谷的传说》中理想与现实的矛盾87 影视英文在初中口语教学中的运用性研究88 《闻香识女人》角色分析89 浅析托妮•莫里森《恩惠》中的母爱90 从桑提亚哥看海明威的奋斗人生91 论科技英语新词的翻译92 中美企业文化的对比93 从中外节日看两种文化—以春节和圣诞节为例94 商务英语的特点及翻译准则95 情境创设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96 Discourse Analysis on the Translation of Person of the Year, an Editorial in the Time Magazine97 英汉“骨”与“血”的隐喻研究98 Analysis of American Culture in Friends99 肢体语言在商务谈判中的应用分析100 《金色笔记》中的女性主义解析101 透过霍尔顿看《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代际关系102 从自然主义角度分析《德伯家的苔丝》103 目的论与外国汽车商标的汉译104 英语词汇学习策略探析105 An Analysis of the Symbolic Meanings of the Letter ―A‖ in The Scarlet Letter106 中西问候语差异对比107 小学英语课堂任务设计的研究108 分析场独立与场依赖对任务型教学的影响109 The Inconsistencies between Margaret Mitchell’s Gone with the Wind and Alexandra Ripley’s Scarlett110 从关联理论看科技英语的汉译111 A 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War in A Farewell to Arms112 现代社会的荒诞性——从黑色幽默解读《毛猿》113 跨文化交际中的体态语114 论叶芝政治诗歌中对爱尔兰民族主义的矛盾性态度115 浅析商务英语新闻中的隐喻现象116 卡森•麦卡勒斯《伤心咖啡馆之歌》的身体政治解读117 《希腊古瓮颂》中的艺术和永恒之美118 从《弗洛斯河上的磨坊》看维多利亚时期的新女性主义观119 从文化视角浅谈旅游英语翻译120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法研究综述121 英汉习语的概念隐喻对比研究122 跨文化交际下的中英文禁忌语的对比研究123 英语政治委婉语的语用功能124 从小说到电影改编的创造性背叛的研究——以《冷山》和《红字》为例125 论中西旅游文化的差异性126 论《佛罗斯河上的磨坊》中的象征意象以及悲剧结局127 苔丝悲剧人生的起因128 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129 英美文化与初中英语教学研究130 “Really”在会话中的语用含意131 中译英口译活动中母语负迁移现象的实证研究132 欧•亨利短篇小说人物形象分析之善良特性133 浅谈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问题134 欧内斯特•海明威《雨中猫》和田纳西•威廉斯《热铁皮屋顶上的猫》中的女主人公的对比分析135 英语多义词习得的实证研究136 从《奥兰多》看伍尔夫的双性同体137 影响高中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因素的调查及分析—以x市高中学生为调查对象138 浅析英语拟声词的功能139 为什么穷人会愤怒140 英语广告双关语的语用功能141 浅析英语中的性别歧视142 圣地亚哥命运的新解:论其在现实社会中必败的命运和悲剧143 正面解读《名利场》中的蓓基-夏泼144 英汉自谦语的对比研究145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46 从自然主义的角度探讨《名利场》中利倍加的奋斗与失败147 《洛丽塔》—时间的悲剧148 从归化异化角度浅析《三字经》两个英译版本149 从异化与归化的角度谈中国菜名的翻译150 从《七个尖角阁的房子》看霍桑的罪恶观151 外贸英语函电的文体特征及翻译对策152 中西文化禁忌语的异同研究153 托马斯哈代与张爱玲作品中女性悲剧命运对比研究——以苔丝和顾曼桢为例154 雪莉•杰克逊《抽彩》中矛盾的体现155 从跨文化角度对中美语言禁忌的浅析156 爱伦坡短篇小说中死亡主题解析157 从《儿子与情人》谈家庭失和与失衡158 对《老人与海》中主人公的性格分析159 汉语公示语英译之跨文化交际研究160 从跨文化交际角度看中西方商务谈判161 从电影《刮痧》看东西方文化差异162 简爱:魅力人格———从心理学角度分析163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代沟的不同影响研究164 浅析D.H.劳伦斯的作品《儿子与情人》中的俄狄浦斯情结165 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及在广告中的应用166 杰克•伦敦《野性的呼唤》中的生态主义167 浅析哈克贝利的叛逆精神168 浅析《飘》中的女性意识169 中西饮食文化的对比170 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的归化与异化171 中英身势语中的文化差异172 The Countermeasures of Chinese Companies Facing Anti-dumping173 法律英语中情态动词的语用功能及翻译技巧174 论奥斯卡王尔德唯美主义童话中的批判精神175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手法176 浅析英语外加状语的语用功能177 浅析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模式和策略178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记者招待会口译—以“两会”记者招待会口译为例179 Language Features and Translation Skills of Business English Contract180 An Interpretation to The Characters in Nella Larsen’s Novel—Passing181 目的论在英语儿歌翻译中的应用182 从目的论看《红楼梦》中灯谜翻译183 英汉语中与饮食相关习语的文化含义及形象意义对比184 Translating News Concerning China in Global Times: Approaches and Strategies 185 隐喻视野下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比较分析186 基于质量准则的英语修辞分析187 论《推销员之死》中威利的死因188 从商业广告看文化因素对广告翻译的影响189 论圣地亚哥性格的多重性及《老人与海》中的悲剧色彩190 经贸英语中的缩略语现象及其应用191 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192 广告英语的翻译193 从《麦琪的礼物》看欧亨利留给世人的礼物194 《红字》中的圣经典故与象征意义195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96 论《鲁滨逊漂流记》中的殖民主义197 《格列佛游记》对理性的反思与批判198 英汉文化中颜色词语象征意义的对比研究199 论价值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200 Transcendentalism in Thoreau's Walde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