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抗逆性育种
第十五章 抗逆育种
三 、抗旱性品种育种 选择指标: 1 .萎蔫; 2 .卷叶; 3 . 冠层温度; 4 . 叶片颜色 :腊与茸毛; 5 . 叶片含水量; 6 .根系; 7 .幼苗生长 、存活率; 8 .大田生长发育; 9 .物候学特征; 10 . 同化物运转; 叶面喷盐;
11 .细胞膜稳定性 , 电解质渗漏; 12 . 离体筛选 , 组织培养 。
三 、抗寒品种选育
第五节、耐铝性品种选育
一 、耐铝性的含义 作物的铝害是由于土壤中可溶性铝含量过多而起的对作物生
长的抑制. 不同植物和不同作物间的耐铝性差异很大。 二、耐铝性鉴定方法和指标
• 1 、苏木精染色法 • 2 、营养液培养法
• 3 、人工铝毒土培养法 三 、耐铝性品种的选育
第六节 、耐湿性育种 一 、耐湿性的含义 所谓湿害,就是由于土壤中水分过剩, 造成土壤中的空气不足而引起作 物生育障碍的现象。 根据引起土壤水分过多的原因 , 可将湿害分为两类: 一是气象原因造成 的 , 二是非气象原因造成的 。前者指作物整个生育期间雨量过 多或者 在
盆钵鉴定法 :就是将各供试材料种子分为两份 , 一份在 正常条件下盆栽 , 另一份则在种子萌动时播于底部钻 孔的装土盆钵内 , 到关键的生育期将盆钵浸于盛水的 水箱或水泥池内 , 以分别鉴定对过湿的反应。 此外 , 还有幼苗鉴定法 , 包括组织性状 、生理
性状及生态性状鉴定法.
三、耐湿性品种选育 通过各种育种途径和方法所创造的遗 传变 异 , 并通过耐湿性鉴定都有可能选育出 具 有较强耐湿性的品种类型。 较可靠的还是适当利用耐湿性强的资 源材 料为亲本 , 通过杂交 , 可以将耐湿性导人 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种中 。在选育过程中, 同时在旱地和湿地试验 , 可以提高选育成 效。
(整理)★作物育种学总论
第1章作物繁殖方式与品种类型2.从作物育种的角度,简述自交和异交的遗传效应。
自交的遗传效应1.保持纯合基因型(自花授粉作物良种繁育的依据)2.使杂合后代基因型趋于纯合,并发生性状分离,每自交1代,杂合基因型减半; 杂合基因多,纯合慢?【杂交育种、纯系(自交系)品种选育依据】3.后代生活力衰退杂合基因型作物自交后代生活力衰退(自交衰退);自花授粉作物杂交种也有衰退现象。
异交的遗传效应1.异交形成杂合基因型2.增强后代的生活力。
3.根据品种群体内个体同源染色体等位基因以及个体间基因型的情况,可将不同的品种归纳为哪几种群体类型自交(纯)系品种(pure line cultivar)杂交种品种(hybrid cultivar)群体品种(population cultivar)无性系品种(clonal cultivar)第2章种质资源1.名词解释种质资源(germplasm resources):具有特定种质或基因, 可供育种及相关研究利用的各种生物类型。
起源中心:凡遗传类型有很大的多样性且比较集中、具有地区特有变种性状和近亲野生(栽培)类型的地区。
初生中心:最初始的起源地(原生起源中心;)次生中心:作物由原生起源中心地向外扩散到一定范围时,在边缘地点又会因作物本身的自交和自然隔离而形成新的隐性基因控制的多样化地区。
原生作物:人类有目的驯化的植物(小麦、大麦、玉米、棉花等)。
次生作物:与原生作物伴生的杂草,当其被传播到不适宜于原生作物而对杂草生长有利的环境时,被人类分离而成为栽培的主体作物(燕麦和黑麦)。
遗传多样性:基因库或基因银行(gene pool,gene bank):指储备的具有形形色色基因资源的各种材料。
初级基因库( gene pool 1 ):资源材料间能相互杂交,正常结实,无生殖隔离,杂种可育,染色体配对良好,基因转移容易。
次级基因库( gene pool 2 ):资源间的基因能转移。
存在生殖隔离,杂交不实或杂种不育,须借助特殊育种手段实现基因转移。
作物育种学总论习题
《作物育种学总论》习题第一章育种目标1.名词术语:育种目标、生物产量、经济产量、收获指数、株型育种、高光效育种2.现代农业对作物品种有哪些基本要求?3.制订育种目标的原则是什么?4.作物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有哪些?5.怎样才能正确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育种目标?6.为什么通过矮秆育种能提高作物的单产?7.针对你所熟悉的某一地区制订某一个作物的育种目标,并说明其理由。
第二章作物的繁殖方式及品种类型1.简述小麦、玉米、棉花、大豆等作物的花器构造及开花习性。
哪些花器构造和开花习性有利于异花授粉?哪些花器构造和开花习性有利于自花授粉?2.结合具体作物简述自交和异交的遗传效应。
3.农作物品种有哪些类型、各有哪些基本特性?4.不同类型的品种群体的育种特点是什么第三章种质资源1.概念解释:种质资源、起源中心、初生中心、次生中心、原生作物、次生作物、遗传多样性中心、基因银行、初级基因库、次级基因库、三级基因库2.简述种质资源在作物育种中的作用。
3.简述本地种质资源的特点与利用价值。
4. 简述外地种质资源的特点与利用价值。
5.Vavilov起源中心学说在作物育种中有何作用?6.如何划分初生中心与次生中心?7.试述作物种质资源研究的主要工作内容与鉴定方法。
8.建拓作物基因库有何意义?如何建拓作物基因库?9.建立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有何意义?如何建立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10.发掘、收集、保存种质资源的必要性与意义何在?第四章引种与驯化1.引种驯化的概念及基本原理是什么?2.影响引种的因素和引种规律是什么?第五章选择育种1.试述选择育种的基本原理及程序。
第六章杂交育种1.杂交育种按其指导思想可分为哪两种类型?各自的遗传机理是什么?2.为什么说正确选配亲本是杂交育种的关键?有何重要意义?3.如何理解杂交育种亲本选配的四条原则?4.选用遗传差异大的材料作亲本有何利弊?如何理解双亲来源地远近与双亲亲缘关系远近的关系?5.为什么要求双亲应具有较高的配合力?6.为什么说杂交方式是影响杂交育种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杂交方式有哪些?试说明在单交、三交、四交、双交等杂交方式中,每一亲本遗传比重如何?为什么在三交和四交中要把农艺性状好的亲本放在最后一次杂交?7.解释系谱法、混合法、衍生系统法、单粒传法,简述它们各自的工作要点。
作物育种学总论复习资料
作物育种学总论复习资料绪论1、作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及繁殖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2、作物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一定群体;这种群体具有相对稳定性的遗传特性,在生物学、形态学及经济学性状上的相对一致性,与同一作物的其他群体在特征,特性上有所区别;这种群体在相应的地区和耕作条件下种植,在产量、抗性、品质等方面都有符合生产发展的需要。
3、简述作物育种学的特点和任务:答:(1)特点:作物育种学是作物人工进化的科学,是一门以遗传学、进化论为主要基础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它涉及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生物统计与实验设计、生物技术、农产品加工学等领域的只是与研究方法。
作物育种学与作物栽培学有着紧密的联系。
(2)任务:A、研究作物遗传性状的基本规律;B、搜集创造和研究育种资源,培育优良新品种;!C、繁育良种,生产优良品种的种子。
3、自然进化:由自然变异和自然选择突变发展的进化过程。
4、人工进化:是指由于人类发展生产的需要,人工创造变异并能进行人工选择的进化,之中包括有意的利用自然变异及自然选择的作用。
5、生物进化的三大要素及相互关系:变异、遗传和选择遗传和变异是进化的内因和基础,选择决定进化的发展方向。
6、品种:是指某种一栽培作物适应于一定的自然生态和生产经济条件具有相对的稳定的遗传性和充分一直的生物学特性与形态学特征,并以此与同一作物的其他类似群体相区别的生态类型。
第一章、第二章作物的繁育方式及品种类型1、说明作物繁殖方式的种类和各类作物群体遗传特点及代表作物:(1)作物繁殖的方式有: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2)有性繁殖植物主要有自花授粉作物、异花授粉作物和常异花授粉作物:A、自花授粉是指痛一朵花的花粉传到同一花朵的雌蕊柱头上,代表的作物有水稻、大麦、小麦、大豆、豌豆、花生、烟草、绿豆亚麻等,自花授粉作物的自然异交率一般低于1%,不超过4%。
作物育种学总论(全)题库
名词解释:作物育种学:研究选育和繁殖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作物品种:人类在一定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自身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群体。
该群体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特性(稳定性,Stability ),同时在生物学、形态学及经济性状上具有相对的一致性(一致性,Uniformity),并在这些性状上与同一作物的其他群体有所区别(特异性, Distinctness)种(species):具有一定的自然分布区和一定的生理化、形态特征的生物群,是分类的基本单位。
种内个体具有相同的遗传性状,可以彼此交配产生后代,种间存在生殖隔离。
亚种(subspecies):不同分布区的同一种植物,由于生境不同导致两地植物在形态结构或生理功能上存在差异。
变种(variety):具有相同分布区的同一种植物,由于微生境不同导致植物间具有可遗传的差异。
作物品质:指作物经济器官满足人类需求的程度。
株型:指作物的茎、枝、叶等主要光和器官在植株上的着生态势。
合理的株型可使作物充分利用光能资源,提高有机物的合成,为高产打好基础。
有性繁殖(Sexually propagating):由雌雄配子结合,经过受精过程形成种子繁衍后代的繁殖类型。
自花授粉(self-pollination )异花授粉(cross-pollination )常异花授粉(often-cross pollination )无性繁殖(Asexually propagating ):不经过两性配子的受精过程繁衍后代的繁殖类型。
自花授粉同一花朵内花粉传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或同一株的花粉传到同株的雌蕊柱头上的授粉方式。
异花授粉雌蕊柱头接受异株花粉受精的授粉方式常异花授粉:同时依靠自花授粉和异花授粉两种方式繁衍后代的授粉方式。
自交不亲和性:具有两性花并可形成正常雌、雄配子的某些植物,缺乏自花授粉结实能力的一种自交不育性。
自交不亲和性是一种受遗传控制的、提高植物自然异交率的特殊适应性。
抗逆育种知识介绍
• 不同作物的不同指标(各种形态 、生理的)遗传分析表明都是多基因遗 传; 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 而且还受制于正反交效应的影响; 有的为加性-显性模型;
抗旱有关的渗透调节表现为质量—数量性状遗传;
• 抗旱相关性状的不同性状的一些QTLs 集中分布在染色体的某个或某些 区间, 形成基因簇;
2005年我国启动水稻节水新品种与节水技术项目 旱稻品种的选育、审定与推广
第十三章 抗逆育种
三 、抗旱性鉴定技术和指标 鉴定技术:
自然田间鉴定 田间水分控制 人工气候箱鉴定 PEG模拟干旱 抗旱育种要求在作物的品种间 、分离群体内获得最大的表型变异度 水分敏感期鉴定
鉴定指标: 1 、产量指标: 抗旱系数 = 干旱胁迫下产量/非胁迫下的产量
保护酶活性(SOD清除活性氧 、POD)
ABA 信号物质与受体蛋白结合 , 启动防卫反应
第十三章 抗逆育种
抗寒育种 资源: 野生种 、近缘种 、地方品种 、寒地品种
育种: 杂交与远缘杂交 抗寒基因工程 1 、鱼类抗冻基因途径 抗冻蛋白AFP 、AFGP:
富含丙氨酸半胱氨酸 , 结合糖 ,低浓度下( < 100ug/ ml)有抗冰晶化作 用 ,抗冻性比糖 、盐高出200倍以上。 该基因转入番茄 、烟草 、玉米 、马铃薯等植物均能提高抗寒能力。 afa基因 Spa-afa5基因编码葡萄球菌A 蛋白基因与极地比目鱼afa5 基因之间 的融合基因 ,转基因蕃茄组织中检测到融合蛋白及其抗冰晶化作用
第十三章 抗逆育种
抗寒性鉴定 不同作物鉴定目的方法指标不同 自然鉴定 人工鉴定
指标 形态指标: 发芽率 、发芽势 、幼苗形态、
相对绿叶面积 、幼苗死亡率 、结实率…… 生理生化指标: 膜透性(电导率)
作物育种学(共计488页,共计2部分)_部分
h
21
一. 作物品种的概念
1.品种是人类劳动的产物,是由野生植物经 过人工选择进化来的。
2.品种是经济上的类别,不是植物分类学上 的名称。
品种 Cultivar
变种 Variety
3.品种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
4.品种具有一定的地区适应性和时间性。
5.品种特征特性应具有相对稳定的一致性。
h
22
二. 优良品种在作物生产中的作用
②提高作物为人类展示出美好前景
1987年,粮、菜、花种子放进第9颗返 回式卫星
1996年100多种种子,随第17颗返回式 卫星上天。
截止1998年,利用返回式卫星已8次成 功地搭载了粮、棉、油、蔬菜、花卉、 林木、瓜果等种子300多种。
作物育种学
Crop Breeding
h
1
参考书
《作物育种学总论》张天真 2003 《作物育种学总论》 潘家驹 1994 《作物育种学》 西北农学院 1981 《植物育种学》 北京农业大学 1989 《现代植物育种》 山东农业大学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Plant Breeding 1990
1.种质资源工作 2.育种途径、方法和技术 3.目标性状的选育
h
26
1. 种质资源工作
20世纪80年代:
美国 拥有植物资源43万份以上 (1979)
前苏联
32万份
(1985)
墨西哥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
小麦资源 7万份
(1985)
玉米资源1.3万份
(1979)
菲律宾国际水稻所 8万份
h
27
我国现已掌握60多作物,30多万份植物 资源
h
第十三章_抗逆性育种
4 抗逆性育种的方法
(1)对胁迫环境因素抗耐性的间接育种 (2)直接育种
① 选择试验点 ② 人工模拟危害环境或在仪器设备中鉴定 (3)针对抗逆性的基础特性的育种 根据生理生化指标冻害
树叶上的冰壳
2008年南方受冻 害的油菜
冰冻的茶树
冷害
受低温冷害的烤烟苗
遭受冷害的棉花
1 抗寒性的含义
寒害:泛指低温对作物所引起的损害。 冻害(freezing damage):冰点以下,体内结冰;
冷害(cold damage):0℃以上。
抗冻性:指其在0℃以下低温条件下具有延迟或避免细 胞间隙或原生质结冰的一种特性。
抗冷性:指其在O℃以上的低温度下能维持正常生长发 育到成熟的特性。
盆钵鉴定法:将各供试材料种子分为两份,一份在正常条 件下盆栽,另一份则在种子萌动时播于底部钻孔的装土盆 钵内,到关键的生育期将盆钵浸于盛水的水箱或水泥池内, 以分别鉴定对过湿的反应。
(3)育种方法:杂交育种法。
五 耐盐性育种
1 耐盐性的含义
盐害:土壤中可溶性盐类过量对作物造成损害。 盐分过多的土壤统称为盐碱土。通常把碳酸
形态:
生理生化:叶绿素、脯氨酸 (Pro)、可溶性糖、可溶性蛋 白质、亚铁离子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乙 醇脱氢酶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 含量和质膜相对透性。
(2)鉴定方法 场圃鉴定法:田间鉴定双重比较法。通过各材料间及其与
对照品种间在处理区有关性状表现的对比,和各该材料分 别在处理区与对照区有关性状表现的对比,使供试材料的 耐湿性差异得到较准确的鉴定。
纳为主的土壤称为碱土,把氯化钠与硫酸纳为主的 土壤称为盐土,但两者常同时存在。 耐盐性:作物对盐害的耐性。
作物育种学各章主要知识点(杨存义)
《植物育种学》(杨存义)绪论一、名词解释1. 作物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在产量、抗性、品质等方面都能符合生产发展的需要,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遗传特性稳定、性状一致、特性明显的一定群体。
2.优良品种是指在一定地区和耕作栽培条件下符合生产发展要求,并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品种。
二、填空题1.每个作物品种一般都有其所适应的地区范围和耕作栽培条件,而且都只在一定历史时期起作用,所以优良品种一般都是具有地区性和时间性。
2.作物品种可分为纯系品种、杂种品种、综合品种、五性系品种。
3. 作物进化决定于3个基本因素:变异、遗传、选择。
三、简答题1.优良品种在发展农艺生产中的作用主要有:1)提高单位面积产量2)改进产品品质3)保持稳产性和产品品质4)扩大作物种质面积5)有利于耕作制度的改良、复种指数的提高、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2.作物育种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1)研究和掌握作物性状遗传变异规律的基础上,发掘、研究和利用各有关作物资源;2)并根据各地区的育种目标和原有品种基础,采用适当的育种途径和方法,选育适于该地区生产发展的高产、稳产、优质、抗(耐)病虫害及环境胁迫、生育期适当、适应性较广的优良品种或杂种以及新作物;3)在其繁殖、推广过程中,保持和提高其种性,提供数量多、质量好、成本低的生产用种,促进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
3.作物育种学的主要内容:1)育种目标的制订及实现目标的相应策略;2)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研究评价、利用及创新;3)选择的理论与方法;4)人工创造变异的途径、方法和技术;5)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和方法;6)目标性状的遗传、鉴定及选育方法;7)作物育种各阶段的田间实验技术;8)新品种的审定、推广和种子生产。
4.现代作物育种的发展动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育种目标要求要高。
现代农业对新品种不仅要求进一步提高单产潜力,增强对多种病虫害及环境胁迫的抗耐性,广泛的适应性;而且还要求具有优良的产品品质和适应机械操作的特性等。
作物育种复习题
《作物育种学总论》习题第一章育种目标1.名词术语:育种目标、生物产量、经济产量、收获指数、株型育种、高光效育种2.现代农业对作物品种有哪些基本要求?3.制订育种目标的原则是什么?4.作物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有哪些?5.怎样才能正确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育种目标?6.为什么通过矮秆育种能提高作物的单产?7.针对你所熟悉的某一地区制订某一个作物的育种目标,并说明其理由。
第二章作物的繁殖方式及品种类型1.简述小麦、玉米、棉花、大豆等作物的花器构造及开花习性。
哪些花器构造和开花习性有利于异花授粉?哪些花器构造和开花习性有利于自花授粉?2.结合具体作物简述自交和异交的遗传效应。
3.农作物品种有哪些类型、各有哪些基本特性?4.不同类型的品种群体的育种特点是什么第三章种质资源1.概念解释:种质资源、起源中心、初生中心、次生中心、原生作物、次生作物、遗传多样性中心、基因银行、初级基因库、次级基因库、三级基因库2.简述种质资源在作物育种中的作用。
3.简述本地种质资源的特点与利用价值。
4. 简述外地种质资源的特点与利用价值。
5.Vavilov起源中心学说在作物育种中有何作用?6.如何划分初生中心与次生中心?7.试述作物种质资源研究的主要工作内容与鉴定方法。
8.建拓作物基因库有何意义?如何建拓作物基因库?9.建立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有何意义?如何建立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10.发掘、收集、保存种质资源的必要性与意义何在?第四章引种与驯化1.引种驯化的概念及基本原理是什么?2.影响引种的因素和引种规律是什么?第五章选择育种1.试述选择育种的基本原理及程序。
第六章杂交育种1.杂交育种按其指导思想可分为哪两种类型?各自的遗传机理是什么?2.为什么说正确选配亲本是杂交育种的关键?有何重要意义?3.如何理解杂交育种亲本选配的四条原则?4.选用遗传差异大的材料作亲本有何利弊?如何理解双亲来源地远近与双亲亲缘关系远近的关系?5.为什么要求双亲应具有较高的配合力?6.为什么说杂交方式是影响杂交育种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杂交方式有哪些?试说明在单交、三交、四交、双交等杂交方式中,每一亲本遗传比重如何?为什么在三交和四交中要把农艺性状好的亲本放在最后一次杂交?7.解释系谱法、混合法、衍生系统法、单粒传法,简述它们各自的工作要点。
第十四章 抗逆性育种
1987年:登记注册。
第三节 耐盐碱性育种
一、抗盐机制 1、盐害种类及危害程度:
Na+ K+ CL- CO32- HCO3- SO24碳酸盐>氯化物>硫酸盐 2、耐盐性机制: 拒盐:拒绝吸收过量的有害盐离子
抗冻性:0℃以下低温条件下植物具有延长 或减缓或避免细胞间隙或原生质结冰的一种特性。 (2)、冷害:0℃以上低温影响植物正常生长发育 或造成生理损害的现象。
抗冷性:0℃以下低温下能维持正常生长发 育至完全成熟的特性。 2、越冬性:植物对低温寒害及越冬过程中冬春季 复杂逆境的综合抗性。
寒灾
大雪对植物的机械危害
选择杂交亲本时必须遵循57页上的选配亲本 的一般原则(共6条原则)
在培育草原一、二号苜蓿过程中,选配杂交 亲本时考虑了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选择了地理位置远,环境条件差异大的种当亲 本。从而大大提高了杂种优势。
即:选择与锡林郭勒黄花苜蓿地理位置较远的6个 紫花苜蓿品种。
准格尔苜蓿、苏联1号苜蓿、公农1号苜蓿、 武功苜蓿、亚洲苜蓿、府谷苜蓿。 2、选择丰产性好,适应性强的品种当亲本 1959—1962年:对苜蓿原始材料进行观察研究。 从而知道了该6个品种的产量高,适应性强。 3、根据育种目标制定杂交亲本 因为抗寒、旱性强,种子适时成熟是目标性状。 从而用黄花苜蓿当母本,紫花苜蓿当父本。 杂交方法上采用了,人工授粉和自由授粉两种 方法。
(四)、杂种后代的选育 注意事项:
杂种后代的选育工作应当从低代开始,最好 F1—F3代就开始进行。如果到F5—F6代进行选择效 果并不是那么好,因为到高代之后,植株的遗传 性就会稳定起来的,对环境条件也不会发生什么 变化。
作物的抗逆性育种方法
作物的抗逆性育种方法摘要:作物对环境胁迫的抗耐性称为抗逆性。
作物抗逆性育种目的在于保证其在逆境之下,能够保证相对稳定的产量以及品种应当具备的品质。
所以抗逆性育种不能够只研究农作物品种抗逆性的遗传与改良,应把作物的产量、品质和抵抗病虫害的能力等与育种相结合。
关键词:作物抗逆性;育种方法;抗寒性;抗旱性;耐盐性一般情况下作物的抗逆环境的种类分为三个类别:温度的胁迫、水分的胁迫以及矿物质的胁迫。
其中温度的胁迫中包括低温、高温对作物的危害,而在低温的危害当中又包括冻害与冷害的区别。
在水分的胁迫当中包括干旱、湿害以及渍害,其中干旱又包括大气的干旱与土壤干旱的区别。
这两类胁迫因素有时一同对作物进行危害,比如高温再加上干旱形成的干热风情况。
在矿物质的胁迫当中主要是盐碱危害以及酸性土壤和铝的危害等。
在农作物的抗逆性育种的方法上可分成三类:一是对于胁迫的环境因素的抵抗耐性的间接培育,就是在胁迫环境因素所存在地块上来进行生产性能的培育试验,依据所得的产量和作物长成的品质表现来选这个胁迫因素下的抗耐性品种。
主张采取这种育种方法的理由是,在这种条件下能够表现高产和优质的基因型,自然也就反映出具有对该胁迫因素的抗耐性,采用这种育种方法取得了一定成效;二是依据同此抗耐性有着密切的相关性状和特性选育的办法,此法不一定可靠,但可以为种质资源和培育品种早期材料上的筛选提供有参考性依据;三是对于所存在胁迫因素的抗耐性直接育种的办法,这类方法又有两种。
第一种是要审慎的选择能具备足够代表着重胁迫环境因素的试验场所和地点,然后在此地进行试验性的对抗耐性来严格选育,保证要在所选的试验点上胁迫因素的程度稳定并且相同,使得所选择的材料在不同程度上的抗感性方面都能够得以显现而且容易识别。
第二种是人工进行模拟出相应的危害性的环境或者是在仪器当中进行的抗耐性鉴定办法,一般情况下,这一办法很适用于作物种质资源或是在育种的早期材料的筛选方面。
然而针对于抗逆性基础的特性育种方向,此法不是直接的针对作物的抗逆性最后的表现来鉴定,而是要依据培育过程当中各个抗性的生理和生化过程中最关键的几个环节确定的指标来进行测定得出的结果选育,当然这个方法也不能说是非常可靠的,但是常常较为便利的在不同程度之上而获取了一定的功效。
植物育种第十三章
2 选育抗病虫品种的方法
(1)引种:简易有效的育种方法
(2)选择育种法
(3)杂交育种法 (4)回交育种法 (5)远缘杂交 (6)诱变育种 (7)生物技术 (8)多系品种 从外地或外国引进若干优 良的品种,在本地区多点 试种至少2年,确认其产量、 品质与当前推广品种相当, 而抗病虫性优于当地品种 时,即可以在生产上直接 利用。
(2)抗虫性的田间鉴定
测试材料中,套种感虫品种 种植诱虫田,利用引诱作物或诱虫剂把
害虫引进材料田 用特殊的杀虫剂控制其他害虫或天敌, 而不杀害测试昆虫,以维持适当的害虫 群体。
2 室内鉴定
(1)抗病性的室内鉴定
温室鉴定时:必须进行人工接种。 离体鉴定 利用组织培养和原生质体培养等法鉴定
3、生理生化指标
离体叶片持水能力、根冠淀 粉水解状况;
花粉败育率;
叶绿素稳定性;
气孔开度、ABA、叶水势、 耐高温承受力和冠层温度气 孔调节 K+、Ca+、无机盐 脯氨酸(渗透胁迫下积累的1 种 膜透性、叶片导性; 相容渗透剂,提高细胞内渗透 SOD 酶活性 气孔的开闭的调节因子有昼夜节 势、保护细胞蛋白质结构和 律、红蓝光、脱落酸(ABA)、 渗透调节 防止酶变性的作用) 乙酰胆碱、二氧化碳浓度、大气 湿度、温度等因素的调节 甘露醇、甜菜碱、糖
避病:感病的寄主品种在一定条件下避开病原 菌的侵染而未发病的现象称为避病。 包括时间避病和空间避病。 耐病:当某一寄主品种被病原菌侵染,其发病 程度与感病品种相当,产量、籽粒饱满度及其 他农艺性状等不受损害或影响较小。
(2) 抗虫性机制
不选择性:某些作物品种本身具有某些形态和生理等特 征特性,表现出对某些害虫具有拒降落、拒取食、拒产 卵和拒栖息等特性。 抗生性:某些寄主作物体内含有毒素或抑制剂,或缺乏 昆虫生长发育所需要的一些特定的营养物质,致使取食 后,其幼龄若虫或幼虫死亡,或发育和繁殖受到有害影 响的特性。 耐害性:有些作物品种遭受虫害后,仍能正常生长发育, 在个体或群体水平上均表现出一定的再生或补偿能力, 不致大幅度减产的特性。
第十三章 抗逆性育种
第十三章抗逆性育种抗逆性:指作物对环境胁迫的抗耐性。
环境胁迫主要包括水分、温度和矿物质等。
抗逆性育种:利用作物本身的遗传特性,培育获得逆境条件下能保持相对稳定的产量以及应有产品品质的新品种。
第一节抗逆性育种的意义和基本方法一. 作物逆境的种类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抗逆育种的特点•抗逆育种要与产量、品质、抗病虫等育种目标相结合。
•特点:1、逆境发生的时间、地区、程度不同2、逆境的鉴定指标不同3、作物抗性的遗传由多基因控制4、作物对不同逆境的抗耐性有相关性我国水资源紧缺,严重制约了作物生产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我国水资源总量2.8万亿m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2200 m3,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1/4,居世界109位。
据统计,全国受旱面积从50年代年均1133万hm2,到80年代的2333万 hm2和90年代的2667万 hm2,每年因干旱缺水减产粮食1000亿㎏左右。
一、抗旱性的含义作物的抗旱性广义上包括避旱、免旱和耐旱。
避旱是指作物通过早熟或发育的可塑性,在时间上避开干旱,其实质上不属于抗旱性。
免旱是指作物在生长环境中水分不足时体内仍能保持一部分水分而免于伤害,以至于能正常生长的性能。
耐旱是指能忍受组织水势低的能力,其内部结构可与水分胁迫达到热力学平衡,而不受伤害或减轻损害。
二、抗旱性鉴定技术和指标1、鉴定技术田间试验法、干旱棚法、人工模拟气候箱法、盆栽法、高渗溶液法、大气干旱法等。
田间试验法是将作物品种直接种植在旱地上,以自然干旱或控制灌水造成干旱条件,根据作物产量或生长状况评价品种的抗旱性。
干旱棚或人工模拟气候箱法是将作物品种播种在人工控制水分的土壤内,研究不同生育时期干旱胁迫对作物生长发育和生理生化过程的影响或对产量、品质的影响。
盆栽法是通过控制盆栽作物的土壤含水量而造成对植株的干旱胁迫,可采用苗期反复干旱法、土壤缓慢干旱法等。
高渗溶液法是用不同浓度的高渗溶液如聚乙二醇、甘露醇、蔗糖等,对植物的种子萌发或幼苗生长阶段造成干旱,根据种子萌发率和幼苗生长状况评价品种苗期抗旱性。
抗逆性育种(PPT 22页)
damage)
两种。 抗冻性:指其在0℃以下低温条件下具有延迟或
避免细胞间隙或原生质结冰的一种特性。 抗冷2020性/8/6 :指其在O℃以上的低温度下能维持正常
2 抗寒性的鉴定和鉴定指标 • 复杂的数量性状。 • 进行杂交育种。 • 抗寒资源包括地方品种、引进品种、野生
2 耐湿性的鉴定与选育 鉴定方法: 场圃鉴定法即田间鉴定双重比较法,就是 将供试材料和对照品种同时分别种植于人为 湿害处理的试验田区和对照区;通过各材料 间及其与对照品种间在处理区有关性状表现 的对比,和各该材料分别在处理区与对照区 有关性状表现的对比,使供试材料的耐湿性 差异得到较准确的鉴定。
2020/8/6
习惯上把碳酸纳与碳酸氢纳为主的土壤 称为碱土,把氯化钠与硫酸纳为主的土壤 称为盐土;但是两者常同时存在,难以划 202分0/8/6,就把盐分过多的土壤统称为盐碱土,
盐胁迫的两个组成部分:渗透胁迫和离子效 应
耐盐性包括: 避盐性:如玉米、高粱等作物通过泌盐以避 盐害;又如大麦通过吸水稀释吸进的盐分 。
抗逆性育种(PPT 22页)
一 抗逆性育种意义与基本方法 1 抗逆性育种的意义
抗逆性品种的推广应用对于合理利用自 然资源,保持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有重要 意义。
2020/8/6
2 作物逆境的种类 冻害(<0℃) 低温冷害
冷害(>0℃) 温度胁迫 高温危害
大气干旱
逆境
干旱(水分过少)
水分胁迫
土壤干旱
声明:本章所有图片均源于网络。
2020/8/6
干旱的水稻田
干旱的玉米田
2天020马/8/6行空官方博客:/tmxk_docin ;QQ:1318241189
植物育种学习题及答案
《植物育种学》思考题第一章作物的繁殖方式及品种类型1. 无性繁殖作物进行杂交育种时,大体上要作哪些工作,才能育出品种?2. 试述通过有性杂交培育无性繁殖作物的特点。
3. 根据品种群体内个体同源染色体等位基因以及个体间基因型的情况,可将不同的品种归纳为哪几种群体类型?4. 农作物品种有哪些基本特性?5. 不同类型的品种群体的育种特点是什么?第二章种质资源1.种质资源在作物育种中有哪些作用?2.简述本地资源、外地资源、野生资源和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的特点与利用价值。
3.试述作物种质资源研究的主要工作内容与鉴定方法。
4.建拓作物基因库有何意义?如何建拓作物基因库?5.建立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有何意义,如何建立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第三章育种目标1.现代农业对作物品种有哪些基本要求?2.制订育种目标的原则是什么?3.作物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有哪些?4.怎样才能正确地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育种目标?5.对你所熟悉的地区,拟订一个作物的育种目标,交说明理由。
第四章引种与选择育种1.如何提高引种成功的可能性?2.根据你熟悉地区的生态特点及生产需要怎样尽快的将外地小麦或水稻品种引入到生产中,请说明步骤及理由。
3.来自同一生态区的某种农作物品种有何共同特点?4.简述引种成功的影响因素及引种规律。
5.比较单株选择法和混合选择法的差别,优缺点及其应用范围。
第五章杂交育种1.杂交育种中,亲本选配的原则是什么?为什么说正确选配亲本是杂交育种的关键?2.三个各具不同特点的亲本品种,试设计一个三品种三交及三品种双交的育种方案。
①假设亲本并注明其主要特点;②杂种后代处理方法及各世代工作重点,并说明理由;③方案要求写出杂交到品种比较试验,并注明世代年限。
3.杂交育种工作中,常用的杂交方式为单交和复交,两种杂交方式有什么区别?4.为什么说杂交方式是影响杂交育种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杂交方式有哪些?试说明在单交、三交、四交、双交等杂交方式中,每一亲本遗传组成的比重如何?为什么在三交和四交中要把农艺性状好的亲本放在最后一次杂交?5.简述系谱法、混合法、衍生系统法和单籽传法及它们各自的工作特点,并比较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及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章抗逆性育种环境胁迫或逆境:在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除了受到病虫等生物因素侵袭外,也常常受到不良气候和土壤因素的影响,而使其产量和品质受到影响,这种不良影响称为环境胁迫或逆境。
抗逆性:作物对环境胁迫的抗耐性称为抗逆性。
通过抗逆性育种,可使所育成的品种在相应的环境胁迫下保持相对稳定的产量和品质。
第一节抗逆性育种的意义和特点一、作物逆境种类参考Levitt(1980) 的逆境分类,环境胁迫可以分为三大类 (图13—1)。
二、抗逆育种的意义全球:①荒漠化土地面积3600万平方公里,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4,相当于俄、加、中、美四国国土的总和,并以每年5万至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大。
②1/3耕地面积供水不足,其它耕地周期性缺水。
我国:1亿hm2耕地中约有3/4的面积遭受不同程度干旱的威胁,我国有盐碱耕地面积约3000万hm2,加上湿害和酸性铝的危害,总耕地面积的50%以上属于中、低产田。
抗逆性育种:利用作物本身的遗传特性培育获得逆境条件下能保持相对稳定的产量以及应有产品品质的新品种,称为抗逆性育种。
意义:抗逆性品种的推广应用对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三、抗逆育种的特点抗逆性育种不能孤立地追求抗逆性的遗传改良,而应该与产量、品质、抗病虫性等的育种相结合。
与其他目标性状育种相比,抗逆性育种有如下特点:①逆境发生的无规律性增加了育种工作的难度。
②抗逆性指标复杂多样(逆境对作物的伤害常常是多方面的,在不同发育时期产生的伤害也不一样,所以作物抗逆境的鉴定指标也不一样,通常以形态的、生理生化的和最终的产量结合在一起作为抗逆性判断的依据)。
③逆境遗传效应复杂(多基因、显性、加性和互作)。
④作物对不同逆境的抗耐性有一定的相关,可能有相似的基因表达方式。
抗盐碱的小麦品种,其抗旱性常常较好,苗期耐寒的玉米品种成株期一般也较耐旱。
第二节抗旱性育种一、抗旱性的含义作物所受的干旱有大气干旱、土壤干旱及混合干旱三种类型。
作物对干旱的广义抗性包括避旱、免旱和耐旱三种类型。
避旱性是通过早熟或发育的可塑性,在时间上避开干旱的危害,避旱性实质上不属于抗旱性。
免旱性是指在生长环境中水分不足时植物体内仍能保持一部分水分而免受伤害,以至能进行正常生长的性能,包括保持水分的吸收和减少水分的损失(免旱性的主要特点大都表现在形态结构上)。
耐旱性则指作物忍受组织水势低的能力,在其内部结构可与水分胁迫达到热力学平衡,而不受伤害或减轻损害。
(耐旱的主要特点则大都表现在生理上抗旱)。
二、抗旱性鉴定技术和指标作物抗旱性是通过抗旱鉴定指标来体现的,一般来说,生长发育和产量指标是鉴定抗旱性的可靠指标。
为了加速抗旱性鉴定和抗旱遗传育种进程,一些简单、可靠而又快速的形态解剖和生理生化指标在抗旱性的间接鉴定中具有重要意义。
(一)形态指标在形态性状上,如根系的长度、数量及其分布,植株冠层结构特征等,都与抗旱性有不同程度的关系。
一些长期生长在干旱少雨地区的作物,为了适应恶劣的环境条件,在形态上表现为株型紧凑,叶直立,根系发达,较大的根冠比,叶片、角质层厚,气孔下陷等以抵抗水分胁迫,保证植株正常生长。
(二)生理指标在生理指标上,包括对①蒸腾的气孔调节、②对缺水的渗透调节和质膜的透性调节等。
③叶片相对含水量和水势能很好地反映植株的水分状况与蒸腾之间的平衡关系。
④近年来许多研究者对根系提水在抗旱性鉴定中的作用作了大量工作,根系提水是指在低蒸腾条件下(在夜间)植物根系不同部位所处土壤水势的空间分布不同,生长于潮湿区域部分的根系吸水后运输到干燥区域部分的根系,并通过这部分根系将其中一部分水分释放到根际周围干土中去的水分运动现象。
(三)生化指标在生化指标上,如脯氨酸和甘露醇等渗透性调节物质的含量、植株的脱落酸水平和SOD 酶与CAT酶活性等。
(四)产量指标1.抗旱系数=胁迫下的平均产量/非胁迫下的产量2.干旱敏感指数SI[SI=(1-抗旱系数)/环境胁迫强度)3.抗旱指数DL=抗旱系数×旱地产量/所有品种旱地产量的平均值。
(五)综合指标综上所述,抗旱性鉴定方法中基本上都是从单项指标因素上进行评定,近年来较多采用综合指标法,其计算方法一是抗旱总级别法。
根据多项指标所测数据,把每个指数数据分为4~5个级别,再把同一品种的各指标级别相加即得到该品种的抗旱总级别值,以此来比较品种抗旱性的强弱;二是采用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函数的方法,对品种各个抗旱指标的隶属值进行累加,求其平均数并进行品种间比较以评定其抗旱性。
三、抗旱品种的选育常规杂交育种仍然是选育抗旱品种的主要方法,远缘杂交和遗传工程等手段增进抗旱性方面也有很多报道。
第三节耐盐性育种一、耐盐性的含义1.由于土壤中可溶性盐类过量对作物造成损害称为盐害或盐胁迫,包括渗透胁迫和离子效应两种类型。
①渗透胁迫:由于土壤中可溶性盐过多,土壤渗透势增高而水势降低,造成作物的吸水困难,生长受抑制,即生理干旱;②离子效应:指由于离子的拮抗作用,吸收某种盐类过多而排斥了对另一些营养元素的吸收,影响正常的代谢作用。
2.作物的耐盐性基本上有两种类型:①一为避盐性(玉米、高粱等作物是a.通过泌盐以避免盐害的;或大麦b.通过吸水与加速生长以稀释吸进的盐分c.通过选择吸收以避免盐害)②一为耐盐性(通过生理的适应,忍受已进入细胞的盐类,a.常见的方式如通过细胞渗透调节以适应因盐渍而产生的水分胁迫;b.另一种方式是消除盐对酶和代谢产生的毒害作用,还有c.通过代谢产物与盐类结合,减少游离离子对原生质的破坏作用)。
二、耐盐性的鉴定技术与指标作物耐盐性的鉴定筛选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营养液栽培法即将供试材料进行砂培或水培,控制培养液的盐分和营养成分,根据其生长表现测定其耐盐性。
2.萌发试验法即通过播种在装有能控制盐分浓度的土壤或砂的容器中,从而检查种子萌发和幼苗发育的表现。
3.田间产量试验法即将供试验材料在适当程度的盐碱地上进行产量试验,根据产量表现评定其耐盐性。
耐盐性鉴定指标包括形态指标(幼苗苗高、根长、根数和叶片数)、生理生化指标(根系Na+和K+含量或Na+/K+、一些保护性酶系统的酶活性大小等)、产量指标和综合指标(采用不同的方法和多种途径来综合评价作物或作物品种的耐盐性)。
三、耐盐品种的选育多数研究认为耐盐性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
利用耐盐性强的种质资源材料为亲本,通过杂交和选择育种法可以选育获得耐盐的高产品种。
近年来应用遗传工程手段选育作物耐盐基因型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许多渗透调节基因和渗透调节物质合成酶基因已相继被克隆,采用基因枪和农杆菌感染法将这些基因转化双子叶和单子叶作物,获得的转基因植株其耐盐性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第四节抗寒育种一、抗寒性的含义1.寒害泛指低温对作物生长发育所引起的损害。
根据低温的程度分为冻害和冷害两种。
2.作物的抗冻性是指其在零摄氏度以下低温条件下具有延迟或避免细胞间隙或原生质结冰的一种特性3.抗冷性则指其在零摄氏度以上的低温度下能维持正常生长发育到成熟的特性。
4.越冬作物的越冬性:是指对冻害及越冬过程的冬春季复杂逆境的抗耐性,与其抗冻性关系密切。
5.抗雪性:指越冬作物在雪下对低温和光线不足及雪腐病的综合抗性。
6.抗霜性:指作物在晚秋或春季温度突然下降到冰点的伤害的抗耐性。
二、抗寒性的鉴定和鉴定指标1.作物抗寒性的鉴定和选择技术是作物抗寒性育种的基础。
一般以在田间自然条件下进行为主,以人工冷冻技术为补充。
后者主要是在人工模拟本地区所发生的寒害条件下进行鉴定和选择。
2.鉴定指标包括形态指标、生理生化指标和生长发育指标等,其中以生理生化指标的应用更为普遍。
三、抗寒品种选育近年来,在抗寒性种质资源的发掘、创新与利用,抗寒性与丰产性相结合的选育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工作都有很大进展。
1.在各种作物的原始地方品种和引进品种中,特别是各种作物的野生近缘作物中,存在着对不同寒害的抗源可供研究利用。
小麦近缘植物中,以黑麦最抗寒,所以通过黑麦基因的渗入可以改良小麦的抗寒性。
2.抗寒品种的选育方法上,目前仍以常规方法为主。
鉴于抗寒性遗传多表现为多基因遗传,抗寒性遗传基础有差异的抗寒品种类型间的杂交,有可能产生抗寒超亲的后代,也有可能产生抗寒性与丰产相结合的类型。
3.借助遗传和分子标记对作物的抗寒性遗传位点进行连锁分析,并依据与抗寒性位点紧密连锁的标记进行抗寒性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也正受到各国科学家的重视。
4.基因工程方法。
第五节耐铝性育种一、耐铝性的含义1.作物的铝害是由于土壤中可溶性铝含量过多而引起的对作物生长的抑制。
在酸性土壤中,由于pH低于5.0~5.5,可溶性铝含量高,对作物危害严重。
2.不同作物和同一作物不同品种间耐铝性的差异很大。
在谷类作物中,黑麦和燕麦的耐铝性较强,小麦和大麦次之。
小麦、大麦和水稻等作物品种间的耐铝性都有差异。
3.由于在酸性土壤上生长的多数植物并不积累大量铝元素于叶中,其所吸收的铝多存在于根内,因此耐铝性的可能机理是能把铝限制于根内,有选择地把铝约束于根内会造成较强的耐铝性。
4.迄今所报道的耐铝性机理有多种,不同植物和作物耐铝性机理不一定相同,有的还存在几种机理的互作,正是这种耐铝性的差异构成了作物耐铝育种的基础。
二、耐铝性的鉴定方法与指标由于土壤条件比较复杂,植物除了铝因素的危害还同时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所以田间试验难以做到不同试验间和地点间鉴定结果的一致性,多以间接试验为主。
植物抗铝性的评价包括以下几种:(一)苏木精染色法用不含营养元素的铝溶液对根进行一定时间的处理,然后观察根的反应以判断植物的抗铝性。
一般根在浸入到铝溶液之后很快就有强烈的反应,如果铝的浓度比较低,根就保持正常生长;如果铝的浓度高,根生长就受到抑制,此时铝成为一种媒染剂而使根系染色。
一般着色区域在根的伸长区,根的较老部分不能着色。
以完全着色时外界铝浓度的大小可判别不同植物根系对铝相对抗性的大小。
(二)营养液培养法把植物幼苗培养在含铝的营养液中,然后观察根系生长对铝的反应。
溶液pH控制在4.0~5.0,用AlCl3按所需要的浓度加到溶液中,每天调定培养液pH,每2d更换一次含铝营养液,共培养7d,7d后测定根系长度,用以判断植物抗铝性。
(三)人工铝毒土培法将洗净的石英砂(90.2%)、干燥的泥炭、草炭藓类物质(3.8%)和蒙脱石粘粒(6%),每千克加入0.128g氢氧化铝混合。
将发芽的种子播种在铝毒土中生长一周后测定根系长度,用于判断不同基因型抗铝性。
小麦: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推荐的小麦耐铝性鉴定筛选方法,包括对营养液培养的并经高浓度铝处理后的幼苗初生根的目测鉴定,然后将这种幼苗的根浸入苏木精溶液中,使根尖染色,再将幼苗转移回营养液中,不耐铝的幼苗根尖保持染色而且根不再恢复生长,而耐铝的幼苗的根则恢复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