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财政概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财政概述
第一节
一、为什么要学习财政
财政是国家大事,是指导国家大政方针,但实际上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先说财政现象
1、财政补贴、财政赤字是什么
2、我国有那些税种
3、积累基金与消费基金之间应保持什么样的比重
4、什么是总需求与总供给
5、财政与价格、工资之间的关系
(二)财政活动我们交纳的个人所得税、国家建造的公路、桥梁、铁路、发电站等等都是有国家财政投资建成的。国家机关、团体、学校、医院也是由财政拨款维持和发展的。
上述的政财现象和财政活动我们一眼就能够看到,但要揭示内在规律,认识其本质就不容易。必须从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相互作用的角度,透过政财现象对财政政策、财政制度和客观存在的财政分配关系进行深入考察和研究,才能完整的把握财政质的规定性。
二、什么是财政
了解什么是财政,必须先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呈现的错综复杂的分配现象(一)两种不同类型的分配现象
财政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属于分配环节的一种特定的分配现象,而分配现象不全都是财政现象。人们取得一定量的社会产品的前提和条件不同,是社会产品的分配,无论在分配形式、结构或分配的层次上,都表现为相当的复杂。
1、一般经济关系的分配
决定一般经济关系分配的直接力量是经济因素,即人们依据生产要素的占有权对社会产品进行分配。
(1)奴隶社会→奴隶创造劳动产品,维持基本的生存需要,其余都归奴隶主
封建社会→地主无偿占有农民交纳地租
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无偿地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我国这些都表现为对社会产品的占有,都是一种分配,在劳动者与剥削者之间进行的,表现为一部分人占有另一部分人的劳动成果,这种分配不是国家直接出面进行的,而是按照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私人占有进行的。
(2)我国目前工人劳动得到工资、奖金,农民收获的果实。这是按劳分配,虽然这些分配以国家政策为依据,但也不是由国家直接参与分配,而
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按照劳动者付出的劳动量进行分配。
(3)人们把钱存入银行,多余房子出租,过一段时间得到利息,这部分利息也是对社会产品的分配。
人们在交换过程中,由于价格与价值背离,形成一种不等价交换,(通常低于成本价格)一部分人由此多得一定量社会产品,而另一部分人少得一定量社会产品,这就形成了一种对社会产品的再分配,这种分配建立在自愿基础上的三种现象。不论是劳动者、存贷者、交换者之间进行,甚至是劳动者与剥削者之间被迫进行的,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即都不是以国家名义直接进行的分配,这些由生产要素决定的分配,就是一般经济关系的分配。
2、特殊经济关系的分配
这是除了经济因素外,主要是政治因素,国家直接凭借政治权利对社会产品进行分配。
农民:耕种土地得到收获物无偿地交给国家(农业税)
企业:交纳企业所得税、增值税
个人:交纳个人所得税
这是国家直接占有一部分社会产品的不同方式,也是一种社会产品的具体分配,这类分配现象的显著共同点以国家名义或以国家主体直接参与的分配,就是特殊经济关系的分配。
财政:又称国家财政我国历史上称为“国计”“度支”英文“PUBLIC FINANCE”从日文借用的。在分析了种种分配现象之后,我们就会发现,不论是一般经济关系的分配,还是特殊经济关系的分配,在不同社会经济形态的国家中都普遍存在。作为特殊经济关系的分配
是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由国家凭借政治权利强制地、无偿地直接占有和支配一定量社会产品所形成的特定分配活动和分配关系,参与分配的一方是国家,另一方是他的居民,分配对象主要是剩余产品,我们把这种类型的分配现象概括起来,就称为财政。
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活动和分配关系。
理解财政的概念,把握两点:
1、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
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财政的产生和存在有三个基本前提:
(1)、剩余产品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物质条件(经济范畴)
(2)、私有制、阶级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社会条件(历史范畴)
(3)、国家的形成是财政完整形态的标志
国家作为统治阶级利益的代表,以其特有的政治权力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它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分配范畴,财政作为一种运用政治权力的分配,一开始就同国家结下了不解之缘,国家作为所有制的社会代表,是当然的财政分配主体。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财政的产生以国家的形成为标志,并不意味着国家和财政是一种因果关系,财政体现一种分配关系是社会生产关系的一个特定组成部分和整个社会生产关系一样,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国家和财政是同一原因造就的互为前提的两个结果。财政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由于人类社会生产的发展,出现了剩余产品,继而出现了社会公共需要,为了满足这种公共需要而对剩余产品进行分配,才产生了以国家为主体的财政分配。
2、财政分配的对象主要是社会剩余产品
三、财政活动的依据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一)社会公共需要是向社会提供安全、秩序、公民基本权利和经济发展的社会条件的需要。
社会公共需要同个人消费相区别,也不同于个别企业,个别集团、个别机关团体的需要主要区别在于:1、社会公共需要是社会公众在生活、生产和工作中共同需要,这种共同需要并不是普遍意义上的大家都需要的个人需要和个别需要的累加,而是就社会总体而言,为了维持一定的政治经济生活,为了维持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运行必须由社会集中执行和组织的社会职能的需要。
2、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所提供产品和服务无差别应当由每一个社会成员所共同享用,而为满足个人需要或个别需要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只能为某个人或某个企
业团体所享用。
3、社会成员享用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不用付出任何代价或只支
付与提供这些产品和服务的耗费不对称的少量费用,而满足个人需要或个别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必须等价交换,不等价不能享用。
4、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质手段只能来自社会产品的剩余部分。原始社会没有
剩余产品,不可能出现公共需要。封建社会满足封建皇室需要。资本家满足个人需要。社会主义满足社会福利需要。
(二)社会公共需要主要由国家通过财政活动予以满足。
社会公共需要的范围很广,层次很多,但并非所有的社会公共需要都属于财政范畴,只有一部分通过国家集中分配满足的社会公共需要,才属于财政范畴。由国家集中分配满足的社会公共需要可以分为以下不同层次:
1、保证国家执行社会职能的需要。国防、外交、司法、公安、行政管理、基础
教育、卫生保健、基础科学研究和保护生态平衡等需要。这是典型的社会公共需要或称为纯社会公共需要。
2、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学教育这种需要并非是全体社会成员都可以享受的,
由于招生名额有限,进入大学学习具有竞争性,对享受大学教育的人可以索取费用,从这个角度看,大学教育具有个人需要的特征。但从国家和社会这个角度讲,应该归属社会公共需要之列。大学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是任何社会存在和发展所必需的,高等教育由政府出资兴办,考入大学接受教育的幸运儿不付费或少付费,大学的投资和经费主要由政府拨付,自然属于社会公共需要。
3、满足保证国民经济正常运行而进行大型公共设施建设的需要。邮政、电讯、
民航、铁路、公路、煤气、电力、钢铁等。社会主义国家是由政府投资兴办,在资本主义国家由于兴建这类设施规模巨大,私人无力承担,也是由政府投资兴办。
(三)社会公共需要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特定阶段相适应。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除保证执行国家职能那部分需要外,社会公共需要的内容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传统社会农业是国民经济主导部门,提供农业正常发展的条件是这一阶段主要的社会公共需要,农田水利建设是这一时期的重要财政支出。在经济起飞阶段,工业上升为主导部门,这一阶段以发展工业为中心的社会公共需要模式,绝大多数国家都把有限的财政资金投入以工业发展所需要社会基础设施的兴建。当经济发展进入发达的成熟阶段以后,物质财富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科学技术的发展创造,于是发展科学技术,提供高质量的社会福利条件,保护生态环境等越来越构成社会公共需要的内容。
第二节财政的产生与发展
一、财政的产生
(一)剩余产品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物质条件(经济条件)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原始氏族公社范围内,人们共同劳动,共同占有劳动成果,没有剩余产品,没有阶级,没有国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为氏族机关的诞生和氏族社会公共需要的满足提供了物质准备,随着剩余产品的产生,氏族社会区分为氏族机关和生产单位两个层次,社会产品的分配区分为个人消费资料的分配和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分配,劳动也就由以集体为单位转化为以家庭为单位,氏族酋长开始逐渐脱离生产劳动而专门担任社会职务,走上依靠剩余产品生活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