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死亡教育的作用内容与途径 教育文档
死亡教育意义的理论
死亡教育意义的理论死亡教育是指通过教育活动来加深人们对死亡的认识和理解,帮助人们更好地面对和应对死亡。
死亡是人类存在的必然,也是生命的终极命运。
因此,死亡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它可以提供人们正确的死亡观念,促进个体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
首先,死亡教育有助于人们建立正确的死亡观念。
对于许多人来说,死亡往往是一个令人恐惧的话题。
人们常常避免谈论或面对死亡,这导致对死亡有许多误解和恐惧。
死亡教育可以帮助人们正视死亡的现实,并理解生命的有限性。
通过知识的传递和信息的普及,人们可以摆脱对死亡的恐惧和不安,形成积极和健康的死亡观念。
其次,死亡教育能够激发人们对生命的珍惜和对未来的期待。
正确认识死亡的不可避免性和不确定性,能够唤起人们对生命的珍贵和独特性的认识。
当人们认识到生命的短暂和宝贵,他们会更加珍惜眼前的每一天,积极面对生活的挑战和困难。
同时,对死亡进行思考也能激发人们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促进个体的成长和发展。
第三,死亡教育有助于提高个人的生存意识和责任感。
正确认识死亡的存在和本质,可以引导人们审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并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
死亡教育可以让人们认识到每个个体在社会中都有责任和义务,要积极为自己和他人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和环境。
这种责任感和意识能够激发人们的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能力,提升个体的整体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第四,死亡教育能够让人更好地处理悲伤和失去。
人们在面对亲人或朋友的死亡时往往会感到极度的悲痛和失望。
死亡教育可以帮助人们理解和接受死亡的意义,并提供应对失去的方法和策略。
通过教育的力量,人们可以学习到哀悼和悲伤的过程,理解并尊重个体的感受和反应。
同时,死亡教育还能够提供社会支持和资源,帮助个体渡过失去的痛苦,重新找到生活的希望和动力。
综上所述,死亡教育的意义深远而且多样化。
通过死亡教育,人们能够建立正确的死亡观念,提高对生命的珍惜和期待,增强个人的生存意识和责任感,以及更好地处理悲伤和失去。
论对幼儿进行死亡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开展途径
2020年02期New Generation论对幼儿进行死亡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开展途径范永琴(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州城镇第一幼儿园云南大理州671600)摘要:孩子的世界需要有憧憬,也需要有敬畏。
让孩子认知死亡,才可以树立正确、健康的价值观。
认知死亡,才能更好的认识生命,珍爱生命。
关键词:死亡教育;幼儿;心理健康有人说,我们是个从来没有“好好学习”过死亡的民族。
这句话,在某种程度上并没有说错。
想想我们从小的教育,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不管是从课堂上,还是在家里,都很少从一个整体的层面高度对孩子进行所谓的“死亡教育”。
“死亡教育”其实也是“安全教育”,它教会孩子们珍爱生命,懂得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死亡教育”的普及还有利于加强家庭和社会层面对幼儿的关注,将一些危险因素及时扼杀在摇篮之中,之前网上沸沸扬扬的双胞胎姐妹在海边走失溺水身亡的事件,如果孩子的母亲或者海边的路人能多留一个心眼的话,也许悲剧可以避免。
此外,死亡教育还能够促进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和心理品质的提升,因此它可用作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具体实施途径。
国外“死亡教育”中引人注目的一幕是,越来越多的儿童在父母或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专为绝症患者提供善终服务的养老院,把五彩缤纷的花瓣轻轻撒向临终者的床榻。
有的孩子勇敢地握住正处在弥留之际的老人的手,向他送上祝福的话语。
一位普通的美国小学教师,发现全班同学集体喂养的小白兔“玫瑰”死了之后,孩子们都感到十分伤心。
于是这位老师计划开展一次与家长协同的死亡情感教育课,帮助孩子们度过失掉伙伴的悲痛。
她给每位家长写了一封短信说明情况,并告诉家长们,“玫瑰”的死令孩子们悲伤,这可能会使孩子们想起他们喜爱的人或宠物的死,我们将在明天集合后,邀请孩子们参加一个讨论会,大家一起制作一本关于“玫瑰”的纪念册,来追忆与“玫瑰”在一起的美好时光来表达对它的思念。
另外,在最近一段日子里,有些孩子可能会经常提起“玫瑰”,有些孩子可能会变得沉默寡言。
幼儿的死亡观及生命教育
3、绘本阅读可以作为生命教育的一种手段。 读一个关于死亡的故事,其实是和孩子谈论起死亡的最自然方式之一。儿童文学可以作
为生命教育的一种手段。其中蕴藏了很多死而复生、灵魂永生的形象表征,幼儿常常在欣 赏这些形象的过程中,体验到永生的快乐。六岁以下的儿童,可以借助绘本进行。
(推荐一些书目)
谢谢
儿童需要持续性地关注和爱 陪伴着与一个孩子的相处必须是持续性的,有规律的,
因为儿童是透过重复性的体验和秩序的生活来认识世界 的。孩子喜欢选择与过去照顾者有相似特质的人。对于 经历过创伤的幼儿来说,频繁地调换陪伴着,并且让孩 子接纳不愿意接纳的人,这本身会造成二次伤害。一般 情况需要持续不断地、恒定地关注,并且使用短小的语 言表达,如:“我爱你,我要在这儿陪伴你”或者“你 现在已经很安全,没有危险,我会陪伴你”。
最好听的绘本音乐》等 )
生命教育中要把握三个基本原则: 儿童想知道什么? 儿童能知道什么? 儿童该知道什么?
◆对幼儿死亡教育的几点看法:
1、了解并尊重幼儿对死亡的解释,不要用所谓的科学解释打破幼儿心理的平衡与和谐。不是 把我们认为的科学知识告诉幼儿就是科学的生命教育。只有真正符合儿童生命本性、符合 儿童精神规律的教育才是科学的教育。
儿童需要“好吃的” “好吃的”对儿童来说不仅仅是满足口,“好吃的”是
把这个世界与孩子连接在一起的媒介,同时也是一种和世 界交流的方式,所以,成人带着“好吃的”进行自我介绍, 更容易接近孩子。不能一次特别多,一股脑地给了孩子, 这样意义就不大了,一定要把带去的东西作为与孩子交流 的内容,“好吃的”才会有意义。为孩子提供的“好吃 的”,包装也要好看,这样可以增进亲密关系,同时,这 些好吃的好看的东西在提供给孩子的时候,本身就有慰藉 和治疗作用。
积极老龄化背景下的死亡教育
的焦点。在积极老龄化的背景之下 , 科学面对死亡的到来 成为老年
人亟需面对的现 实。如何做好老年人的死亡教育工作, 当代社会 是 工作 者需要面 对的课题和任务。
1 计划型 : ) 此类老人能从 容地 面对死亡 , 并能安排好 自己事 后
的相关事宜 。
关键词 积极老龄化
死亡心理
死亡教育
2 接受型 : ) 这些人一般认 为死 亡是正常 的生命 过程 。 是生命 的
升华。
如今 , 世界人 口已经趋于老龄 化。 老年人 口 数量的增加产生了一 系列新 的社会 问题 : 口“ 人 金字塔” 结构倒置 , 劳动力人 口 少 , 减 人力
3 恐惧型 : 老人对死亡 充满 了恐惧 , ) 这类 留恋人生 。 4 无所谓型 : ) 他们认 为即使死亡真的来 临, 和睡眠差不多 。 也
5解脱型 : ) 这类老人比较 平静 , 把死亡看成是永久休 息。
引导老年人走出死亡心理误 区 , 是一道深奥的课题 。死亡教育 不仅让老人们懂得如何活得有价值 , 而且还要死得有尊严 。如果能 从多方 面人手 , 入老年期 的人做 足心理预备工作 , 有助于老 为进 将 人认 识死亡 的本质 , 减少无谓 的恐惧 , 亦能提高老 年人人生之旅最
资源短缺; 老年人 口系数上升 , 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 老年人 口占 医 用
疗保健 、 社会福利的份额扩大等等问题 , 势必影响其他年龄结构群体 的需要满足。积极老龄化这种观念就是在这样 的背景下提 出来的。 积极老龄化是老 龄观 的一个革命性变革 。 它以尊重老年人的人 权为前提 , 以独立 、 与、 严和 自我实现为原 则 , 参 尊 承认在老 龄化过 程 中, 在生活 的各个方 面 , 老年人都享有平等 的权利 。积极 老龄化 把老年人社会参与的权利 重新还 给老年人 。 这就使得老龄化对社会 经济 的压力转变为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 这也是积极老龄化 的意 义所在 。而在这样 的背景下科 学地面对 死亡问题成为老 年人需要 认 真思考的首要问题。做好老年人的死 亡教育 工作 , 国当代社 是我 会 工作者 的首要任务。
死亡教育
死亡教育作者:邹宇华来源:《家庭医学·下半月》2013年第05期小编的话人生是一条单行道,生老病死是生命的必然过程。
人活在世上,风险无处不在,每一个人都会经受死亡的考验。
我们无法做到长生不老,但可以用坚强的品质延长生命的长度,用积极进取的精神拓宽生命的宽度,从而活出人生精彩。
死亡教育是一种帮助个体认清死亡的现象及本质,积极地预防和应对各种死亡事件,从而更加珍惜生命、延长寿命的教育。
广东药学院邹宇华教授主编的《死亡教育》一书开我国死亡教育之先河,并率先在广东药学院大学生中开设“死亡教育”讲座及选修课,来正确引导大学生关注健康,珍爱生命。
死亡教育内容庞大,我们无法展示全部内容。
希望本文能有抛砖引玉的作用,促使大家主动思考死亡、理解死亡,以更加开阔的胸怀去感受生活、感受生命。
现实生活中,风险无处不在,每个人都会经受死亡的考验,我们无法回避,无法做到长生不老。
死亡,从古至今都是中国人的忌讳词语。
我们从小就知道,与死亡有关的事都说不得。
死亡成为禁忌,人们不去谈它,不去想它,也对它加以全盘否认,一想到死,随之而来的都是负面联想——悲伤、恐惧、诅咒。
人们以为只要不提起“死”,它就不会来临。
但人人都会死却是千真万确的,古往今来无人可以逃避,任何人永远都无法改变。
死亡教育对青少年尤为重要。
不对孩子进行死亡教育,并不代表他们已经了解该领域的知识。
孩子们通过不正当、不合理的渠道和途径在潜意识里获得的“死亡教育”,注定是不全面的、偏激的,甚至是畸形的。
例如,经常玩武打、格斗电子游戏的孩子会对血腥场景麻木不仁,甚至会认为人有无数条生命,可以随意杀之。
这势必会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心智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和伤害,对他们的成长发展极为不利。
针对青少年屡见不鲜的轻视生命、曲解死亡和恐惧死亡的现实,死亡教育的实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死亡教育的含义早在半个世纪前国外就开始了死亡教育,现在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
国外很多学校都开设有死亡教育课程,目的是帮助学生“体验同遭遇损失和生活方式突变有关联的复杂心情”,并学会“在各种非常情况下把握住对情绪的控制力度”,增强其心理承受能力。
论死亡教育的作用、内容与途径
种 持 续 的过 程 。”j [ J 死 亡 教 育 的作 意义 。每个人 唯一 的生命 都 是有限的, 并且最终都会面临死亡。 在这一点上, 生命没有本
质的区别 , 最多只有量的差异 。 但在社会层面上, 的生命是 人 却会呈现 出完全不同的社会价值和社会 意义 。 高质量的生命 应该 是为社会和他人做出贡献 多的生命 ,其生命价值为正 ; 反过来则生命 的价值为负。 死亡教育可以使人们认识到生命 的质 量不在于长而在于精 , 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死亡教育还 要使人们 明白死亡不是走 向寂灭 的虚无 , 而是最终确定一个 人生命质量高低的标 准和工具 。人只有通过死亡 , 能凸显 才
终极性 ,把死亡理解为人 的不 同生活方式转换的 中间环节。 马克思以前 的唯物主义 在回答死亡本 质问题上 , 虽然肯定 了 死亡的客观必然性和物质消亡性 ,但 由于他们不能科学地 、 甚至坦然地接受它。死亡不应该是一个人们恐惧 的对象 , 它 内在于我们的生命之 中, 是人类生命 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 部分 , 没有死亡 , 生命 也就不是一个完整 的生命 。明白了生命
一种是官方性质的死亡教育组念定义和死亡判断标准死亡的原因与过程死亡的不同方织是由国家行政部门建立的死亡教育的管理和宣传机构式及死亡方式的选择人类死亡的机理死亡的社会价值与并由国家提供资金人员物资等开展规范性的死亡教育活意义思想家对死亡问题的基本探讨与死亡现象有关的人动
I e y Re e r Th or s a ch
生命存在的意义 , 也才能最终实现生命 的价值。 死亡教育有助于消除和缓解人们对死亡的恐惧 。 对死亡
的恐惧是人类最 常见 、 深刻 的恐惧之一。人类 为什 么恐惧 最 死亡 , 最重要 的原 因是不了解死亡。人不 了解死亡 , 每时每刻
死亡教育
死亡教育作者:张悦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8年第30期一、死亡教育开展的意义死亡教育作为生命教育的一种形式,对儿童的身心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
死亡教育可以使幼儿勇敢地正视生老病死的现象,使孩子从小形成正确的对待死亡的观念,可以消除儿童对死亡的恐惧、焦虑等心理现象,使幼儿以正确的态度和顽强的意志保护和珍惜生命,并追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二、死亡教育的特点1.幼儿园死亡教育是一种防御性的教育现在市场上一些暴力色彩过重的书籍和动画片,歪曲了幼儿的心灵;在一些充满浓厚虚幻色彩的网络游戏中,人可以死而复生;而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的暴力玩具也充斥着幼儿的生活。
幼儿受此影响,不自觉地对生命产生轻视,甚至难以明了死亡究竟意味着什么,使他们本就不甚明朗的生命观更加混沌。
2.死亡教育是幼儿生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生命教育中总是把死亡教育省略掉,认为生命教育里只是讲生命的开始、特征等等,和死亡无关,尤其在幼儿阶段,生命教育与死亡教育关联不大。
这种看法是孤立、片面的死亡是生命历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死亡教育是幼儿生命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三、幼儿园的死亡教育是依据幼儿对死亡的认知水平分段进行的教育死亡问题伴随幼儿走过成长的各个阶段,幼儿死亡教育是依据各个年龄阶段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而进行的教育。
根据3~6岁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选择适宜的教育内容和实施途径,促进幼儿在死亡教育过程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三位一体的发展,并对幼儿发展的状况进行科学的评价。
1.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是小班幼儿死亡教育的侧重点小班幼儿的身心特点决定了死亡教育的侧重点应该在放在自我保护上。
小班的幼儿面临的危险远比其他年龄的幼儿要大,小班幼儿并不理解死亡是什么,死亡的防范意识很弱,在死亡教育的开展不必从死亡本身介人,而是加强幼儿对自已安全的保护,远离危险的意识和技巧上。
简单的安全防护知识可以增强幼儿的安全防护意识,学习保护自已的技能和方法,以便处理生活中可能出现的-一些紧急情况“危险的小玩具”这个活动是针对小班幼儿不能很好分清什么物品有危险,使用玩具不当会造成事故等问题而设计的。
关于死亡教育主题的作文
关于死亡教育主题的作文死亡教育主题作文引言:死亡是生命的终结,是无法回避的事实。
然而,对于许多人来说,谈论死亡是一个令人不舒服的话题。
因此,推行死亡教育成为了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探讨死亡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实施一套全面的死亡教育计划。
一、死亡教育的重要性1.1 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对于任何一位生命来说,死亡是一个不可逃避的命运。
因此,教育应该以现实为基础,向人们传达生命的无常性。
1.2 有助于理解和接受死亡:培养对死亡的理性和客观认识,有助于人们更好地面对生命终结的现实。
1.3 缓解对死亡的恐惧:了解死亡并不意味着要让人们过早地感受到死亡的忧虑,而是通过对死亡的认知和理解,帮助人们减轻或消除对死亡的恐惧。
1.4 促进生命的意义和目标:通过接受死亡的存在,人们更容易理解自己的生命有限,从而更加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并更好地追寻生命的价值。
二、死亡教育的内容2.1 死亡的生物学科学基础:介绍生命和死亡的基本概念,如生命循环、人体器官功能衰竭等。
2.2 不同宗教对死亡的看法:介绍主要宗教对死亡的解读,帮助人们了解不同文化中的死亡观念。
2.3 临终关怀与安宁死亡:谈论对临终病人的关怀,以及安宁死亡的重要性。
2.4 哀悼心理与处理:介绍哀悼的过程,以及如何应对亲人或朋友的离世。
2.5 遗产规划与生前安排:帮助人们了解遗产规划的重要性,并提供生前安排的相关信息。
2.6 死亡教育的伦理与道德:讨论有关死亡的伦理和道德问题,如人工延长生命和安乐死等。
三、死亡教育的实施途径3.1 学校教育:将死亡教育纳入学校的课程体系,并设计与年龄段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3.2 社区教育:组织社区讲座和研讨会,提供关于死亡教育的信息和资源。
3.3 家庭教育:家长应该积极与孩子谈论死亡话题,鼓励他们主动提问,并以正面和理性的方式回答。
3.4 社会宣传和媒体参与:政府和媒体应该加大对死亡教育的宣传力度,提供更多相关知识和信息。
浅论死亡观教育的意义与途径
浅论死亡观教育的意义与途径
周德新;胡方毅
【期刊名称】《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6(008)002
【摘要】在我国存在死亡观教育缺乏的现象。
我们的教育在对人们进行世界观、人生观教育的同时,应该加强死亡观的教育。
只有树立了科学的死亡观,人们才能正确地理解和看待他们的生命,才能正确认识死亡现象,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中去。
【总页数】3页(P12-14)
【作者】周德新;胡方毅
【作者单位】湖南文理学院,湖南常德41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0-059.9
【相关文献】
1.大学生死亡观教育的意义与策略 [J], 程守梅;郑有为
2.浅析当前开展大学生死亡观教育的途径 [J], 柯东贤;陆汉梓;罗永典
3.浅析当前开展大学生死亡观教育的途径 [J], 柯东贤;陆汉梓;罗永典;
4.浅论高校戏曲艺术普及教育的意义和途径 [J], 晏艳琴
5.论生命哲学视域中的死亡观教育及其现实意义 [J], 吴蓁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死亡教育:提升生命教育必要途径论文
死亡教育:提升生命教育的必要途径摘要:在生命教育日益受到重视和肯定的同时,死亡教育作为当前教育不可缺失的一环,是提升生命教育的必要途径。
通过探讨东西方关于死而不朽观和提出近代死亡教育理念,以及从当前生命教育中缺失死亡教育的现状出发,分析了死亡教育对生命教育的价值。
通过死亡教育的开展可以使我们由恐惧死亡、漠视生命到正确的看待生命,由死亡反观生命,更能认识到生命的价值。
关键词:死亡教育;提升;生命教育;生死观“未知生,焉知死”作为孔子提出的著名观点,奠定了长久以来中国人对生和死的态度,就是在对人生还需深究的情况下,将死亡暂时搁置不论。
这类似西方哲学中的“悬搁法”。
其实,生和死都是人不应回避也回避不了的。
当前,生命教育正日益受到人们的肯认和重视。
在此背景下,对死亡教育再加论析,不仅能引领人们从生命的终点反观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并且对于生命教育层次的拓深和质量的提升,都是不无裨益的。
一、死亡教育概念论析从生物学意义上来说,生命是指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自身繁殖、生长发育、新陈代谢、遗传变异以及对刺激产生反应等复合现象。
而死亡则是与生命相对应的一个概念,目前生物学上公认死亡的概念是以脑干死亡作为脑死亡的标准,一旦出现脑死亡现象,就意味着一个人的实质性与功能性死亡。
然而,对生与死的认识,仅仅停留在生物学意义上是不够的。
自从人类社会出现以后,人们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对自己生命的探索,虽然从生物学意义上来看,生和死都是一个生命体所主宰不了的事情。
但人们对生命的要求,并不肯安于肉体感觉短促的一生。
于是人们就在这短促的有生之年找到了除肉体之外可以永恒存在的,给自己的心灵以寄托的东西。
在古代西方,人们认为灵魂是不死的。
在古代希腊人思想里,灵魂的观念,占重要的地位。
毕达哥拉斯最注重的理论,就是灵魂轮回不朽说,他认为有一个灵魂可以从此体转移而至彼体。
柏拉图也有灵魂先在不朽论和后在不朽论,他认为一个人的灵魂,可以有他的前生与来世,这也是一种灵魂不朽不灭的想象。
幼儿教育之死亡教育
幼儿教育之死亡教育死亡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虽然对于很多人来说,谈论死亡可能会带来不舒服的感觉,但是对于幼儿来说,了解死亡和丧失是非常重要的。
适当地进行死亡教育,可以帮助幼儿理解和应对自己或他人的离世,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情感管理能力。
死亡教育可以帮助幼儿理解生命的有限性。
生与死是存在于每个人生活中的现象,而对于幼儿来说,他们对这个概念可能还并不是很清楚。
通过死亡教育,幼儿可以了解到每个人都有生命的限度,从而更加珍惜眼前的时光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关系。
也可以让他们认识到即便离别,对已经过世的人依然可以保留着美好的记忆,并在日常生活中继续传承他们的价值观。
死亡教育可以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丧失处理能力。
在成长过程中,幼儿可能会面临亲人或宠物的离世事件,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非常难以理解和承受的事情。
通过适当的死亡教育,可以让幼儿了解到死亡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同时也需要学会面对和接受这一现实。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和家长需要为幼儿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安慰,同时也要教导他们如何积极地应对丧失的痛苦和悲伤。
这样,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走出悲伤,重新投入到日常生活中。
死亡教育也可以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通过谈论死亡,可以让幼儿在心理上更好地理解人生的意义和目标所在。
不论是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中,了解到生命有碎片化的特性后,幼儿就会更加珍惜当前的时光,并且会更加努力去追求他们所想要实现的目标。
也可以帮助幼儿认识到人生的短暂性,并且学会放下对于琐碎事物的固执,而更多地去关注真正有意义的事情。
在进行死亡教育时,教师和家长需要特别注意方法和语言的选择。
对于幼儿来说,他们对于死亡的理解还是非常肤浅的,因此在进行死亡教育时,不宜使用过于沉重和抽象的语言和方法。
相反,可以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进行,比如通过绘本、游戏、故事等形式来引导幼儿了解死亡。
也要注意掌握谈论死亡的时机,不要在孩子情绪不稳定或者处于焦虑状态时,进行死亡教育。
幼儿教育之死亡教育
幼儿教育之死亡教育死亡是人类生命的必然过程,而对于幼儿来说,理解和接受死亡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成长过程。
很多家长和教育者都害怕谈论死亡教育,因为他们担心会给幼儿带来负面情绪。
但事实上,适当的死亡教育可以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死亡观念,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和情感管理能力。
本文将探讨幼儿死亡教育的重要性,并分享一些实践经验和教育方法。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幼儿对死亡的理解和感受。
在幼儿阶段,他们通常还没有形成对死亡的深刻认识,很可能对死亡存在一些模糊、片面的、甚至错误的认识。
有的幼儿可能会把死亡简单地理解为“睡觉”,有的幼儿可能会害怕死亡,有的幼儿则可能会无所谓地对待死亡。
这些都体现出幼儿对死亡的认识是不成熟、不完整的。
如果我们避免谈论死亡,不去主动引导幼儿认识和理解死亡,那么他们就会在对死亡的认识上一直停留在表面层次,甚至形成歪曲的认识。
而当幼儿真正面临亲友的离世等现实情况时,他们将很难应对和理解,容易产生负面情绪,甚至导致心理问题。
开展幼儿死亡教育是极其重要和必要的。
死亡教育可以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死亡观念。
死亡是自然界的一种规律,是每个人都会面临的。
适当的死亡教育可以让幼儿明白死亡是不可避免的,并且不是什么可怕的东西,而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教育,幼儿可以理解生老病死是人生的正常过程,死亡是一个自然衔接点,是生命的延续而非终结。
这些正确的认识可以让幼儿从小建立正确的死亡观念,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生命中不可避免的挑战。
死亡教育可以培养幼儿积极的生活态度。
通过适当的死亡教育,幼儿可以意识到生命的短暂和宝贵,懂得珍惜眼前的一切。
他们会变得更加关心身边的人和事,珍惜和感恩眼前的一切。
适当的死亡教育也可以让幼儿认识到,生命的短暂和宝贵并不意味着一切都毫无意义,相反,正是因为生命短暂,所以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分每一秒,追求自己的梦想,为社会做出贡献。
这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死亡教育还可以帮助幼儿建立健康的情感管理能力。
大学生自杀论文:从大学生自杀透视高校死亡教育
中国校外教育教研探索272 08/2010从大学生自杀透视高校死亡教育罗蕊(洛阳理工学院)死亡教育!并非教人如何 去死!,而是观念上的由 死!观 生!,珍爱生命。
在高校中积极有效地开展死亡教育,能使大学生认识到生命的短暂与脆弱,热爱生活,从而减少大学生自杀现象,提高生命品质。
大学生自杀死亡教育生命教育一、死亡教育内涵1.由 死!观 生!在我国人们普遍对 死亡!有着重重误解,加之 死亡教育!本身在提法上就比较容易引起歧义,因此, 死亡教育!获得人们的普遍理解与认同的困难之大是可以预见的。
要真正地理解 死亡教育!,必须避免简单直白地望文生义,而要在具备正确的死亡观的基础上去领会 死亡教育!的真义∀∀∀ 死亡教育!并非是告诉大学生实际操作层面上如何去 死!,这里所指的 死亡!也并非囿于 生理!意义上的死亡,更深切的关怀是建立在合理合意的死亡观上的 观念!上、 意识!上的死亡品质的提高,教育学生形成一种合理合意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智慧,最终的目的是生活质量、生命品质的升华,这便是死亡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 生!,而不在死,即由 死!观 生!。
2.死亡教育是生命教育的另一维度生命教育以个体的生命为基础和目的,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对个体生命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进行完整性、人文性的生命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追求生命的价值,而死亡是最广阔意义上的生命现象,是个体生命最终极的、成就个体生命完整性的 可能性!,也是生命教育内在的、不可回避的终极关怀。
基于此,生命教育自觉地将引导青少年去认识死亡、接纳死亡、超越死亡,以达生命价值的实现的终极关怀纳入自身的体系,自觉地肩负起培养青少年形成正确的死亡观、生命观的重任。
死亡教育相对于生命教育来说是一种 逆向!教育,换了一个切入点,从 死!讲到 生!。
死亡教育与生命教育虽然是 相逆!的,但是并不 相反!∀∀∀知道死亡,为的是善待生命,更好地生活,二者殊途同归,角度不同而已,共同的目标便是 生!, 死亡教育!实质上正是执著于 生!的教育,是生命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死亡教育:内涵、特征与原则
死亡教育:内涵、特征与原则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要认识生命就必须了解死亡,因此死亡教育是人生的必修课,是指向生的教育。
把握死亡教育的内涵,了解死亡教育的特征和原则,对于我们认识死亡、了解生命具有基础性的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生命质量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死亡教育必将得到普及和发展。
标签:死亡教育;内涵;特征与原则死亡常常成为人们极力回避的一个问题。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有很多事件我们可以回避,但唯独死亡不能回避。
因为死亡是人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个人都毫无例外地要走向死亡并永远终结自己的肉体生命。
“就人的生存而言,死不仅是全然陌生的,它同时是我们最切身的。
在我们的生命中,也许很多东西甚至一切都不确定,但我们的死亡对于我们是确定的”[ [德]E.云格尔著,林克译,死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5(8)]可见,死亡是人的本质属性,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是生命最明确的内容之一。
因此,我们要理解生命,就要认识和了解死亡,而关于死亡的知识不可能自发形成,因此就必须开展死亡教育。
一死亡教育在国外又称为优死教育,在上个世纪兴五十年代起于美国,随即受到西方社会的广泛关注,并成为人生观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死亡教育“不是一种指向死亡的教育,而是帮助个体认清死亡的现象及其本质,积极地预防和应对各种死亡事件,从而更加珍惜生命、延长寿命的教育”[ 邹宇华主编,死亡教育[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3)]。
可见,死亡教育本质上是生命教育。
死亡教育就是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法向人们传授死亡知识的过程,并通过这一过程达到改变人们死亡态度,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的目的。
死亡教育是死亡基本知识的教育。
死亡教育首先是有關死亡的基本知识的教育,主要是指死亡的定义、本质和死亡判定标准,人类死亡的原因和过程,人类死亡的方式以及死亡方式的选择,死亡的社会价值与意义,死亡的客观性、必然性和终极性,人类面对死亡的态度,思想家对死亡问题的研究和探讨等。
死亡教育
死亡教育公共管理学院2010级社会工作班李红霞201031040115 前言生老病死自然规律,谁也无法改变这一事实。
很多时候我们明知这个道理,但是当我们面对死亡时我们却无法理性的去认知死亡。
我们面对死亡时的恐惧、失去亲人时的悲痛欲绝、对死亡这一概念的模糊不清等等,都是因为我们缺乏这方面的知识。
死亡教育的目的、意义及作用而死亡教育可以很好的帮助人们正确地面对自我之死和他人之死,理解生与死是人类自然生命历程的必然组成部分,从而树立科学、合理、健康的死亡观;可以消除人们对死亡的恐惧、焦虑等心理现象,教育人们坦然面对死亡;使人们思索各种死亡问题,学习和探讨死亡的心理过程以及死亡对人们的心理影响,为处理自我之死、亲人之死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可以勇敢地正视生老病死的问题,加深人们对死亡的深刻认识,并将这种认识转化为珍惜生命、珍爱健康的强大动力,进而提高自己的生命和生活质量;使更多的人认识到人生包括优生、优活、优死三大阶段,以便使人们能客观地面对死亡,有意识地提高生命质量。
死亡教育在我国的现状但是在我国,死亡跟性一样是一件很隐晦的事情。
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极少会提到有关死亡的事情,认为常把死亡挂在嘴边是不吉利的。
由此我们无意当中给死亡穿上了一件神秘的外衣。
所以在我国很少可以说几乎没有学校会开展像死亡教育、性教育、艾滋病教育。
谈及死亡,由于国人总觉得不吉利,因此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尽量不对孩子谈及,而且更将其坚决地拒之于教育的门外。
在许多孩子的模糊意识里,死亡就是“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了”,死亡就是“上天堂去了”,死亡就是“去另一个世界享福去了”……这些片段式的模糊理解并不能帮助他们理解死亡的含义。
由于这些外在的客观因素导致孩子们不能得到相关的教育,而死亡教育对青少年又尤为重要。
不对孩子进行死亡教育,并不代表他们已经了解该领域的知识。
孩子们通过不正当、不合理的渠道和途径在潜意识里获得的“死亡教育”,注定是不全面的、偏激的,甚至是畸形的。
死亡启蒙教育
死亡启蒙教育
首先,死亡启蒙教育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生命的脆弱和宝贵。
在现代社
会中,孩子们往往会被各种各样的物质享受和虚荣诱惑所困扰,忽略了生命的真正意义。
通过死亡启蒙教育,他们可以意识到生命是宝贵的,应该珍惜和珍视每一天。
这样的教育不仅可以让他们更加感恩,也能够让他们更加坚强,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其次,死亡启蒙教育可以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死亡是生命
的终结,而人生的意义则在于如何度过这一生。
通过对死亡的思考和理解,孩子们可以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样子,以及如何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他们会学会珍惜眼前的一切,不再轻易放弃,更加积极向上地面对生活中的一切挑战。
最后,死亡启蒙教育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面对失去。
生命中的每一个人都会
经历失去,无论是亲人、朋友还是宠物。
而正是死亡启蒙教育,让孩子们能够更加理性地面对失去,学会接受和释放。
他们会明白,失去并不意味着结束,而是一种新的开始,是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
总之,死亡启蒙教育对于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这样的教育,他
们可以更清晰地认识到生命的宝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更好地面对失去。
让我们一起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加健康、积极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在死亡的启蒙教育中茁壮成长,拥有更加丰富、有意义的人生。
论现行教育体制下中国大学生死亡教育的必要性
论现行教育体制下中国大学生死亡教育的必要性论现行教育体制下中国大学生死亡教育的必要性摘要:在国外,死亡教育早已全面铺开。
而在我国,人们依然是谈死色变,从社会生活、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等多方面都表达了国民死亡教育缺失。
死亡教育缺失的各种弊端说明,在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下,大学生的死亡教育迫在眉睫,文中通过三个方面,描述在中国大学生中全面推开死亡教育课程的必要性。
关键词:生命教育;死亡;大学生死亡教育,也叫死生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种形式,名为谈“死〞,实那么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念,以正确的态度珍爱生命、追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西方国家很早就开始了对死生教育的研究,把死亡当作一个生命问题、存在问题思考和处理。
死生教育是其传统教育中很重要的一环,早已在社会、家庭和学校中全面推开。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生命教育的国家,从死亡教育开展至今开设了别具一格的“死亡课〞;在英国小学的课堂上,殡葬行业的从业人员会走进课堂设计活动,让学生体验成为孤儿的感觉;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中小学校也有相关课程;而在内地,死亡教育那么表现为在社会、家庭和学校教育上的全面缺失。
一、我国现行教育中死亡教育缺失现状中国社会生活避谈死亡中国的孩子难以在社会生活中正面地接受死亡教育。
国人重丧葬,却讳言死,对死亡下意识地回避,邻居有丧事时,人们都会关严门窗,避之大吉;大人们那么教育小孩见到有人出殡要绕路走;在日常生活中,忌“四〞、喜“八〞,赠礼讲究成双成对。
如果性是年轻人都不敢公然谈及的话题,那么死亡二字,更是男女老幼皆忌而不言,.2007年CCTV播出了纪录片?濒死体验?,2021年?死亡笔记?电视剧受到广阔青少年追捧,网络上各类关于死亡的记录和恐怖片广泛传播……这些以死亡主题吸引观众的影片一定程度地引起大家对死亡的思考,但是缺少正确的引导,更可能引发青少年恐慌。
家庭教育中父母回避死亡教育在中国家庭教育中,人们不止不主动谈论死亡这一话题,甚至当家里有亲人离世,人们也会尽量隐瞒和保护孩子,不让孩子接触“死亡〞,一是防止他们焦虑、恐惧和不安,二是受到传统死亡观念的影响,三是因为自身缺乏正确的死亡观。
临终关怀之死亡教育
5中外医疗IN FOR IGN M DI L TR TM NT 中外医疗2008NO.24C HI NA FORE I GN MEDI C AL T REAT M E NT交流园地1临终发展的必要性认清临终关怀的性质与意义,必须首先了解人类临终问题的普遍性和严重性。
按国际通行的标准,60岁以上者可称之为老年人,当一个地区和国家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10%以上时,就成为老年型的地区或国家。
1999年1月,新华社公布了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1.2亿,到2050年,中国将拥有世界近24%的老年人,约4.5亿,占亚洲的36%。
那时,世界每4个老年人中会有一个是中国人。
以目前中国的情况看,1.2亿以上的人要面对死亡的威胁,若仍以每人5个亲属、10个朋友计,则中国每年约有6亿和12亿人有间接的死亡问题困扰。
另外,2002年7月WH O 发表的研究报告表明,今后20年全球癌症新患者将由目前每年的1000万人增中到1500万人,因癌症死亡人数也将由每年的600万增至1000万。
全球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呈上升趋势,占居民死因的第1位或第2位,而姑息治疗、安宁护理是晚期癌证患者临终关怀的主要手段。
由此可见,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和疾病谱的改变,人们患病的过程和死亡过程明显延长,可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只允许一对夫妇生一个孩子,因此,一对夫妇赡养4个老人正日益成为普遍现象,可是现代社会人们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都很大,不可能还像过去那样能长期侍奉在老人床前,而高额的医疗费用和有限的医疗资源又不允许他们长期住在特护病房,所以,如果能为老人提供一个善终之地,对家庭、对社会都将是一个善举,临终关怀也就成了一门迫切需要发展的学科。
可目前临终关怀在我国才刚刚起步,由于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死亡文化的桎梏,人们对死亡观还存在着很大的误区,以及医务人员长期以来习惯的道德价值观、医学、护理伦理观与临终关怀也有着一定的冲突,因此,充分认识和处理这些影响临终关怀发展的伦理因素对其进一步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意义。
浅议幼儿园死亡教育的有效开展
浅议幼儿园死亡教育的有效开展【摘要】作为生命中的最终阶段,死亡也就代表了生命旅程的结束。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死者已矣那种小心谨慎的避讳,似乎是一种约定俗成。
死亡教育作为以死观生的教育,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死亡教育问题策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把我们平静的生活带入了噩梦之中,看着每天新增的确诊病例和死亡人数,我们无限的焦虑和恐慌,这一次,死神离我们近在咫尺。
疫情之下,平日里无忧无虑的孩子们也不能幸免,在这场离死亡最近的灾难中,我们怎么样来和孩子们“谈生论死”呢?《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首位。
”生命始于“生”,止于“死”,从生到死是一段自然的旅程,是人类自始至终都无法回避的规律。
但是,对于幼儿园活泼可爱的孩子们来说,他们明白什么是死亡吗?怎样对他们进行死亡教育呢?一、幼儿园开展死亡教育存在的问题1.传统观念的影响不论是从学校上来说,还是从家庭上来讲,都注重对“生”进行教育,比如“三生教育”,而在面对“死”时则采取了避而不谈等态度。
如果只说生命多美好,却忽略了死亡多沉重,孩子怎么能真正学会尊重生命呢?也正是受到这种观念的影响,使得思维定势逐渐形成,直接给幼儿的发展带来了错误的影响,并干扰了死亡教育的有效开展。
我们幼儿园有一个小朋友,5岁多,却整天寻死觅活,听她的班任老师讲起,我真的无法想象,一个童真活泼的年纪,怎么会有这么极端的思想?后来,从家庭方面找到了原因:因为是独生子女,家人对她极其宠溺,已经到了有求必应、走火入魔的地步了,不管她有任何要求,如果家人稍稍面露难色,小女孩就扬言要吃老鼠药、要割腕、要跳楼,家长也只能言听计从,满足她的一切要求。
她上幼儿园也是心情好就上,心情不好就不上,家园合作更是无从谈起,当老师想跟家长沟通孩子教育问题时,家长也极其不配合,让老师不要干涉她家孩子的心理和自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死亡教育的作用、内容与途径
生命是伟大和高贵的,但生命又是脆弱的,尤其是面对突发的
自然灾害,成千上万条生命在顷刻之间便会消失,留下的只有亲
朋好友无尽的伤痛与悲哀。
人类可能永远也无法在与自然的战争中成为胜利者。
既然如此,人类所能做的一方面是应该建立自然灾害的紧急应对措施,完善自然危机的干预措施;另一方面,也许是更为重要的,就是要具有面对生命和死亡的正确态度和观点。
每个人可能都会有珍惜生命的想法,但应该如何珍惜生命则是很多人所没有意识到的。
究其原因,和我们的教育中缺乏死亡教育的内容具有极大的关系。
死亡教育,又称优死教育,是指“向社会大众传达适当的死亡相关知识,并因此造成人们在态度和行为上有所转变的一种持续的过程。
”[1]
一、死亡教育的作用
死亡教育的目的指向人的生命。
死亡教育“帮助个人了解死亡,增进人们把握生命意义,并提供人们检视死亡的真实性及其在人生当中所扮演的角色与重要性。
”[2] 死亡教育不仅仅在于要人们认识到死亡对每个人类生命的真实性、客观必然性和不可避免性;还要使人们认识到生命的有限性,促使人们珍惜生命和现在。
死亡教育对于健康的生者有着尤为重要的意义。
因为对于临终者来说,死亡教育仅具有“死”方面的意义,而已经无助于死亡教育才具有“死”与“生”
,他们的“生”;只有对于生者.
的双重意义。
死亡教育帮助人们正确认识死亡的本质。
死亡是什么,这是困扰人类的一个关于死亡本质的难题。
原始死亡观把死亡归结为外在于人的东西;自然死亡观把人的死亡等同于其他事物的消亡;宗教死亡观和唯心主义死亡观则否定死亡的终极性,把死亡理解为人的不同生活方式转换的中间环节。
马克思以前的唯物主义在回答死亡本质问题上,虽然肯定了死亡的客观必然性和物质消亡性,但由于他们不能科学地、合理地把握自然与社会、个体与社会的辩证关系,因此也没有正确地回答死亡的本质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从物质与精神、社会与的人辩证关系角度出发,主张通过死亡现象去认识和把握死亡的本质,提出了死亡本质社会性的基本观点,死亡的物质性只是它的表象,社会性才是它最深层的本质。
死亡教育促使人们正确把握死亡的社会本质,从社会关系的角度来认识生命和死亡现象,从而把死亡理解为一个社会性的事件。
死亡教育帮助人们正确理解生命。
马克思曾经说过,“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3]。
对于人来说,生命只有一个,因此人类生活的全部意义就在于使这唯一的生命活得有价值、有意义。
每个人唯一的生命都是有限的,并且最终都会面临死亡。
在这一点上,生命没有本质的区别,最多只有量的差异。
但在社会层面上,人的生命是却会呈现出完全不高
质量的生命应该是为社会和他人做同的社会价值和社会意义。
.出贡献多的生命,其生命价值为正;反过来则生命的价值为负。
死亡教育可以使人们认识到生命的质量不在于长而在于精,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死亡教育还要使人们明白死亡不是走向寂灭的虚无,而是最终确定一个人生命质量高低的标准和工具。
人只有通过死亡,才能凸显生命存在的意义,也才能最终实现生命的价值。
死亡教育有助于消除和缓解人们对死亡的恐惧。
对死亡的恐惧是人类最常见、最深刻的恐惧之一。
人类为什么恐惧死亡,最重要的原因是不了解死亡。
人不了解死亡,每时每刻都生活在对死亡的恐惧之中。
而通过死亡教育使人们认识和把握了死亡的本质后,人们就可以想办法去超越它,否定它,甚至坦然地接受它。
死亡不应该是一个人们恐惧的对象,它内在于我们的生命之中,是
人类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没有死亡,生命也就不是
一个完整的生命。
明白了生命和死亡的包含关系,人类也就最终会象对待生命那样来对待死亡。
二、死亡教育的内容
死亡教育依托于死亡学这门新兴学科,而死亡学具有综合性和交叉性的特点。
因此,死亡教育从内容上看,应该是涵盖面非常广泛的。
虽然死亡教育的内容具有广泛性特点,但根据国外死亡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并结合我国死亡教育还处在开创时期的具体情况来看,我国死亡教育还只适宜在基本的层面上展开。
死亡基本知识教育。
死亡基本知识主要是指,死亡的概念、死
亡的不同方式及死,死亡的原因与过程,定义和死亡判断标准.亡方式的选择,人类死亡的机理,死亡的社会价值与意义,思想家对死亡问题的基本探讨,与死亡现象有关的人类活动等。
死亡基本知识的教育是死亡教育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内容。
死亡与生命辩证关系教育。
人们习惯于把死亡看成外在的、陌生的和对抗生命的东西,但这样的认识割裂了死亡与生命的辩证关系,不能使我们真正认识死亡现象及其本质。
正如德国现代神学家云格尔所说,“就人的生存而言,死不仅是全然陌生的,它同时是我们最切身的。
在我们的生命中,也许很多东西甚至一切都不确定,但我们的死亡对于我们是确定的。
”[4]生命与死亡是辩证统一的,有多少生命现象,就有多少死亡现象。
死亡心理教育。
死亡心理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一是死亡态度的教育,使人们了解不同群体的死亡态度,树立正确的死亡态度;二是临终死亡心理的分析与教育,帮助人们了解人类个体在临近死亡时心理的变化过程,帮助人们顺利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三是家属居丧悲伤与辅导,帮助死者家属尽快从失去亲人的悲伤中走出来,恢复正常的社会生活;四是对“死后世界”的教育,使人们明白死后世界在物质转换上和在精神上存在的意义,消除人们因为死亡产生人生无意义的心理。
死亡权利教育。
生命属于个人,也属于家庭和社会,因此人对生命的处置权是相对的,也就是说人的死亡权利是相对的。
死亡权利的教育可以使人们了解到,在一般情况下,无论是自己或他人
们不能随意行使死亡权利来,人的生命都应该受到尊重和保护.处置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但在特殊的情况下,人们死亡权利的行使恰恰是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的尊重。
现代社会人道主义语境下对死亡权利的关注,反映了现代人对提高生命质量和维护生命及死亡尊严的渴求。
三、死亡教育的途径
死亡教育不仅仅是针对将死者的临终教育,而是针对每个生命的普遍教育。
死亡教育应该成为人生的全景式的教育,因为人在一生中可能只有一次机会面对自己的死亡,但却在人生的所有阶段都要面对无数他人的死亡,并且我们也无法预知自己的死亡。
因此,死亡教育对所有的人来说都是必需的,它是一种准备,可以避免在死亡来临的时候手足无措。
根据我国教育的实际和国外死亡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死亡教育可以采取如下途径展开: 死亡课程教育。
在西方发达国家,有数以千计的大学将死亡教育列入教学课程。
死亡课程教育应该是学校开展死亡教育的最好的、也是最主要的形式。
在中小学,我们可以开展生命基本知识和死亡基础知识的常识教育,帮助中小学生树立热爱、珍惜生命的生命观和死亡客观性、必然性的死亡观;在大中专院校,我们既可以开设死亡学、死亡哲学和死亡社会学等专门课程,让大中专学生系统地接受死亡教育,也可以把有关死亡教育的内容渗透在思想品德课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等公共课程的教学中,让大中专学生在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同时,也树立正确的死
亡观。
.
死亡机构教育。
机构教育是死亡教育社会化的主要形式。
机构教育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官方性质的死亡教育组织,是由
国家行政部门建立的死亡教育的管理和宣传机构,并由国家提供
资金、人员、物资等开展规范性的死亡教育活动;另一种是非官
方性质的死亡教育组织,一般由民间社会团体和社会成员组成,
资金主要来源于个人和社会的捐赠。
死亡舆论教育。
舆论教育是现代社会死亡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
死亡教育要充分利用舆论的力量,借助于舆论在社会上广泛宣传
死亡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形成死亡教育的舆论阵地。
报纸、
杂志要约稿或积极刊发有关死亡教育方面的文章,出版社要积极
出版死亡教育方面的专著,广播电视也应该制作有关死亡教育方
面的专题节目,其目的就是要使更多的现代人认识到死亡教育对
每个人的重要意义,真正使死亡教育成为现代人受教育内容的重
要组成部分。
死亡体验教育。
体验是最好的教育方法。
死亡教育中的体验教育,就是要现代人不要逃避死亡,多参与到与死亡有关的各种活
动中去,比如参与到病人的临终时刻、殡仪馆的遗体告别仪式等
死亡现场;比如四川汶川大地震,我们在全国哀悼日参与相关的
哀悼活动,在这种凝重的死亡场合,营造一种震撼心灵的气氛,人
会亲身感受死亡的庄严和肃穆,从而使人们受到深刻的死亡教育,认识死亡到的残酷,感觉到人的生命的珍贵,意识到只有热爱才
是真正的有,在社会中通过实践去实现生命价值,和珍惜生命
价值、有意义的人生。
人必然会遭遇死亡,因此每个人都必须了解死亡,每个人都需要死亡教育。
同样,每个人的寿命都是有限的,我们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是可以大致估计出自己剩余寿命的。
也就是说,人在任何时候都离不开死亡这一事实。
死亡教育不是要人们追求死亡,而是要人们学会死亡和正确对待死亡。
死亡教育告诉人们在估计剩余寿命的基础上,提醒人们注意生命的有限性,督促人们科学、合理地规划人生,实现自己人生的理想和事业,不断提高生命的质量,充分实现生命的社会价值,使唯一的、有限的生命过得有意义,在社会发展中通过实践活动创造和凸显生命的价值。
可以预计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死亡教育将会成为人们一种自觉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