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变量法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在物理实验探究中的应用
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在物理实验探究中的应用
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是物理实验探究中常用的方法。
控制变量法是通过控制实验过程
中的可能干扰因素,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转换法是通过改变实验参数,观察
实验结果的变化,从而得到实验中感兴趣的物理规律或定律。
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1. 温度控制: 在液体的蒸发实验中,为了探究温度对蒸发速度的影响,可以保持其
他因素不变,只改变温度,从而观察温度变化对蒸发速度的影响。
2. 时间控制: 在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为了准确测量物体自由下落的时间,需要控
制其他因素不变,如空气阻力等。
3. 光照控制: 在颜色吸光实验中,为了研究不同颜色物体对光的吸收特性,需要控
制其他因素不变,如光源的亮度和角度等。
4. 浓度控制: 在电解液导电实验中,为了探究电解液浓度对电导率的影响,需要保
持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电解液的浓度。
转换法的应用:
1. 引用演绎法:通过实验观察物理现象,然后运用常规知识和综合技巧将观察结果
与已有的物理原理进行对比,从而得出对物理问题的推断。
2. 引用逆向法:基于已有知识反推需要的实验参数,例如在求取弹簧常数的实验中,通过改变不同的负荷来测量挠度,然后根据胡克定律反推弹簧常数。
3. 引用综合法:将不同的物理现象进行实验,通过观察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到
新的物理定律,例如通过观察自由落体过程和运动学方程的关系,可以得到重力加速度的
定律。
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在物理实验探究中的应用
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在物理实验探究中的应用
在物理实验中,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是两种常用的探究方法。
它们分别通过控制变量和改变自变量来研究因果关系,从而帮助科学家深入探究自然规律。
本文将分别介绍这两种方法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并结合具体案例加以说明。
一、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是一种科学实验研究方法,它通过控制实验条件中除了自变量以外的其他变量,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在物理实验中,控制变量法通常用于研究某一变量对物理现象的影响。
研究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可以通过控制质量和摩擦力等变量,来研究力的作用规律。
以研究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为例,科学家可以通过控制变量法来设计实验。
确定实验目的和自变量,比如研究力对物体加速度的影响。
然后,需要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加速度的变量,比如质量、摩擦力、施加力的方向和大小等。
接下来,设计合适的实验方法和测量手段,进行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分析。
根据实验数据,科学家可以得出研究结论,并验证物理规律。
通过控制变量法,科学家可以排除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从而更加准确地研究因果关系。
在物理学领域,控制变量法可以帮助科学家深入探究物理现象的规律,为科学理论的建立和发展提供重要支持。
二、转换法
在物理学领域,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有着丰富的应用案例。
研究重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科学家可以通过控制变量法来排除其他因素对运动的影响,从而更准确地研究重力的影响规律。
通过转换法,科学家可以通过改变施加力的方向和大小来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从而深入了解重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控制变量法在初二物理实验中的实践
控制变量法在初二物理实验中的实践在科学实验中,控制变量法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方法,它能够帮助我们准确地观察、分析实验结果,从而得出科学结论。
控制变量法在初二物理实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我们将通过几个常见的实验案例来探讨控制变量法在初二物理实验中的实践。
实验一:弹簧弹性实验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探究弹簧的弹性特性。
实验中需要使用一个弹簧,质量计和各种重物。
我们首先测量弹簧的原长,并将一个重物挂在弹簧下方,记录弹簧的伸长量。
为了控制变量,我们需要确保重物的质量是相同的,挂重物的方式相同,观测伸长量的方法也相同。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得到准确的实验结果,分析弹簧的弹性系数。
实验二:声速实验声速实验是初二物理实验中常见的实验之一。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探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
我们需要一个定尺和一个计时器。
实验的步骤是通过定尺测量声音传播的距离,并记录传播的时间,从而计算声速。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需要控制环境的温度、湿度等变量,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三:磁场实验磁场实验也是初二物理实验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探究磁铁的磁场特性。
我们需要一个小磁铁和一些铁丝。
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将磁铁放在铁丝附近,观察铁丝的运动情况来研究磁场。
为了控制变量,我们需要确保实验时磁场的强度、方向等条件保持一致,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结语通过以上几个实验案例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控制变量法在初二物理实验中的重要性。
只有控制好实验中的各种变量,我们才能得到准确、可靠的实验结果,进而对物理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物理实验中,能够认真学习控制变量法,并且熟练运用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在物理实验探究中的应用
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在物理实验探究中的应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是物理实验探究中常用的方法,用来研究因果关系以及探索物理规律。
本文将通过详细介绍这两种方法的概念和应用,以及举例说明它们在物理实验中的具体应用。
一、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法是在进行实验时,保持除正在研究的变量之外的所有其他变量保持不变的一种方法。
它的目的是通过消除其他潜在影响因素的干扰,使得实验结果准确可靠。
1. 概念受无数的外部因素的影响,进行物理实验是非常困难的。
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必须控制其他影响因素的干扰。
控制变量法通过固定其他变量,只改变一个变量来研究其对结果的影响。
2. 应用控制变量法常常用于研究物理规律或者因果关系。
研究质量对物体自由下落速度的影响时,可以通过保持空气密度、重力加速度等不变,只改变物体的质量来探究质量与下落速度之间的关系。
二、转换法转换法是通过改变某一变量,控制其他所有变量的方法,从而揭示物理现象和规律的一种方法。
它可以通过改变实验条件来观察和研究事物的变化状况。
2. 应用转换法常常应用于研究物理规律和物理现象。
在研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可以通过改变入射角或介质的折射率来观察光的折射角的变化。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得到光的折射定律,即斯涅耳定律。
以上介绍了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在物理实验探究中的概念和应用。
这两种方法在实验研究中十分重要,可以帮助科学家们准确地认识事物之间的关系和探索物理规律。
无论是控制变量法还是转换法,都要求实验者在设计实验时要慎重考虑,合理控制变量或转换条件,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在物理实验探究中的应用
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在物理实验探究中的应用
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是物理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它们能够帮助我们控制实验条件,减少误差和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下面分别介绍这两种方法在物理实验探究中的应用。
一、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是指在实验过程中,保持一个变量不变,而其他变量进行改变。
这样可以减少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在物理实验探究中,控制变量法非常重要。
比如,在力的测量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控制物体的质量不变,改变施加在物体上的力的大小来测量物体的重量。
这时,我们应该保持其他变量不变,比如保持物体的形状、位置等不变,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
另外,在热传导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控制电烙铁的温度不变,改变材料的厚度来测量材料的热导率。
这样,我们就可以将材料的热导率测量出来,而减少误差。
二、转换法
转换法是指利用物理量的转换关系,通过实验来测量另一个物理量。
这样可以简化实验过程,减少误差。
在物理实验探究中,转换法有着广泛的应用。
比如,在测量小珠从斜面上滑落的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测量小珠滑落的时间,再通过简单的运动学公式来计算小珠的平均速度和加速度等信息。
这样,我们就可以利用时间来转换其他物理量,从而得到更加准确的实验结果。
另外,在测量电阻的实验中,我们可以利用欧姆定律来测量电阻。
欧姆定律告诉我们电阻和电流之间的关系,我们只需要测量电流和电压,就可以通过电阻的计算来得到电阻的大小。
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电阻和电流之间的关系来转换电压和电流之间的关系,得到更加准确的实验结果。
“控制变量法”在物理实验中的运用[详细讲解]
“控制变量法”在物理实验中的运用在初中物理学中,有许多探究性实验,常常要用到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此法不仅能较好地化解教学中的有些难点,而且对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因此笔者撰此文,通过实例分析此法,以供参考。
一、“控制变量法”的应用方法分析R如: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时,如图1所示,可先控制电阻不变,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实验中,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阻两端的电压依次发生变化,根据对应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关系得出:在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然后再控制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研究电流跟 电阻的关系。
实验中通过调节滑变的滑片,使电阻两端的电压始终 图1保持一个定值,改变电阻的阻值,根据对应电流表的示数得出:在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从而总结出欧姆定律。
又如: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可先控制电流与通电时间不变,研究电热与电阻的关系。
然后控制电阻与通电时间不变,研究电热与电流的关系。
最后再控制电流与电阻不变,研究电热与通电时间的关系。
归纳总结出焦耳定律。
实验中,取R 2=R 3=R 4=2R 1,并将R 1R 2分别置于两个一端开口的密闭的有机玻璃盒内,将开口端用橡胶管与压强计相连,R 1与R 2串联如图2。
接通电路后,电阻丝将盒内空气加热,通过压强计的液面差,可得出: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
再将R 1改换成R 3,同时将R 4与R 2并联仍接入电路中如图3。
因通过R 3的电流是通过R 2电流的2倍,通过压强计的液面差,可得出: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关系。
图2 图3二、控制变量法”在题目中的应用训练。
SPRR例1、如图4所示,在探究物理的动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分别让A 、B 、C 三个小钢球从同一斜面的h A 、h B 、h C 高度处滚下,(h A =h C >h B ,m A =m B <m C )推动水平面上的小木块。
控制变量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控制变量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什么是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法是一种科学实验中常用的方法,它是指在科学实验中,保持除了被测量变量(即独立变量)以外的其他变量保持不变,以便分析它们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控制变量法可以帮助科学家们获得更加准确和可靠的实验数据,从而更好地分析和理解分析结果。
控制变量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初中物理实验课程是一个很好的应用控制变量法的场所。
学生们通常需要通过实验来理解课程内容和物理学原理。
控制变量法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实验技能和理解物理学概念。
控制变量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实例包括:1. 重力实验重力实验是初中物理实验课程中的一个基础实验。
通过使用控制变量法,学生们可以改变高度和物体质量来观察重力的变化并确定其公式。
通过控制变量法,他们可以保持其他因素不变,确保得到准确的实验数据。
2. 滑动摩擦实验在滑动摩擦实验中,学生们需要测量两个物体之间的摩擦力,通过控制变量法,可以确保其他影响摩擦力的因素不发生变化。
这将使学生们在实验中获得准确的数据并学习到如何控制变量来获得可靠的结果。
3. 电路实验通过控制变量法,学生们可以保持电线和元件的状态不变来观察电流的变化。
这样,他们可以获得可靠的实验数据,并掌握如何分析电流的变化与不同电路元件之间的关系。
控制变量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控制变量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非常重要,原因包括:1. 提高实验的准确性控制变量法可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学生们可以通过控制变量法消除其他不相关的因素。
这将使实验更具备科学性和实用性,从而使学生们更容易理解物理学的概念和原理。
2.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变量通过控制变量法,学生们学会了哪些变量会影响实验结果,这将使他们开始更好地理解物理学中的变量。
这也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变量对其他领域的影响。
3.加强课程的可重复性通过控制变量法,学生们可以确保实验可重复性。
一些不受控制的因素可能会影响实验的结果,但适当地控制变量可以减少这种影响。
控制变量法在物理中的应用
控制变量法在物理中的应用根据研究目的、运用一定手段(实验仪器、设备等)主动干预或控制自然事物、自然现象发展的过程,在特定的观察条件下探索客观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自然界发生的各种现象往往是错综复杂的,并且被研究对象往往不是孤立的,总是处于与其他事物和现象的相互联系之中,因此影响研究对象的因素在许多情况下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交错、共同起作用的。
要想精确地把握研究对象的各种特性,弄清事物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单靠自然条件下整体观察研究对象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对研究对象施加人为的影响,造成特定的便于观察的条件,这就是控制变量的方法。
例如在研究气体的温度、体积、压强这3个状态变量之间的关系时,必须设法把决定气体状态的一个量或两个量用人为的方法控制起来,使它保持不变,然后来比较、研究其他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在进行观察时,首先把研究对象限定为一定质量的气体,然后研究在温度恒定的条件下,它的体积跟压强的关系,得出了玻意耳定律。
如果使一定质量气体的体积(或压强)保持不变,研究它的压强跟温度的关系(或体积跟温度的关系),便得出了查理定律了(或盖·吕萨克定律)。
这三个定律都是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得出的描述一定质量的气体的状态量之间的关系的实验定律,为建立理想气体模型、推导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
在研究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外力和物体质量的关系时,也采用了控制变量的方法。
如先研究物体质量不变时,在大小不同的外力作用下,物体的加速度跟外力的关系;再研究在相同大小的外力作用下,物体的加速度跟质量的关系。
这就是著名的牛顿第二定律。
自然界发生的各种现象,往往是错综复杂的。
决定某一个现象的产生和变化的因素常常也很多。
为了弄清事物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必须设法把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因素用人为的方法控制起来,使它保持不变,然后来比较、研究其他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这是一种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例如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会升高,温度升高多少是由多个因素决定的,跟吸收的热量、物体的质量以及组成物体的物质性质有关。
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在物理实验探究中的应用
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在物理实验探究中的应用
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是物理实验中常用的两种方法,用于探究实验中的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接下来将详细介绍这两种方法在物理实验探究中的应用。
我们来谈谈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控制变量法是通过固定或控制其他变量的值,以便研究其中一个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这种方法的目的是排除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和可靠。
在物理实验中,控制变量法可以应用于各种研究领域。
举个例子,如果我们想研究水的沸点与海拔的关系,我们可以通过控制其他因素,如水的纯度和大气压力,来确定海拔对水的沸点的影响。
通过控制这些变量,我们可以更准确地研究海拔对水的沸点的影响,而不是其他因素的影响。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转换法在物理实验探究中的应用。
转换法是将一种物理量转换为另一种可测量或易测量的物理量,以便更好地研究和理解其性质和关系。
这种方法的目的是通过改变物理量的性质,使其更易于测量或分析,从而得出更准确的结论。
在物理实验中,转换法有多种应用。
当我们研究光的折射定律时,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入射光线的角度和介质的折射率,将入射角度转换为折射角度。
通过这种转换,我们可以更直观地观察到折射现象,并得出折射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另一个例子是在研究电阻对电流的影响时,我们可以通过改变电阻的阻值,将电流转换为电阻和电压的关系。
通过利用欧姆定律,我们可以得到电流和电压的数学关系,并进一步研究电阻对电流的影响。
控制变量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三例
,
2
)
重要 性 而 在 科 学 探 宄 中 最 常 用 的 方法
。
达到 教 学 的
目
的
。
教师 切 忌
新课 程 的 实 施对 学生 科 学探 宄 能 力 的 培 养 是 十
为 了 提 高 学 生 的 应 试 分 数 而 逼 学 生 死 记 硬 背教 材 中
关键 词
:
些重 视
;
。
控 制 变 量法
;
初 中 物理
重要性
:
教学要求
;
应用
物 理 教 学 过程 中 要 重 视 科 学 方 法 的 挖 掘 和 介
绍
,
2
.
控 制 变 量 法 在初 中 物 理教 学
一
中 的 要求
、
这 既 是 教 学 能 动 性 的 保证
[ 1
,
又 是 教 学 有 效性 的
,
,
自
己积极
是 非 常 有 好处 的
基金项 目
:
:
、
随后
还 要 求 学 生 课 后 做针 对 性
?
云南 师 范 大 学 研 宄 生 教 育 教 学 改革 项 目
《
物 理教 学 论
课程 案 例 教 学 建 设 项 目 号
:
YJ G 20
1
5
-
A 08
.
-
3 4
-
陈
欣
,
徐 晓 梅 控 制 变 量 法 在初 中 物 理 教 学
湖 南 中 学 物 理 H u n an M
i
d d e S cho o l P hys i c s
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在物理实验探究中的应用
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在物理实验探究中的应用
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是物理实验中常用的技术手段,旨在减小实验误差和提高实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一、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是指在实验中只改变一个因素,而其他因素保持不变,以便研究该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通过控制实验条件,可以减小实验误差,保证实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以物理实验为例,如探究铁丝长度对电阻的影响,我们可以采取控制变量法,固定电源电压、材料、铁丝的截面积和温度等因素不变,只改变铁丝的长度,最终得出铁丝长度与电阻之间的关系曲线。
在实际操作中,应该注意控制变量法的具体步骤,如一次只改变一个因素,变化范围尽量小,调整每一次要稳定不变,对于未被考虑的因素也要尽可能加以控制,以避免偏差的产生。
二、转换法
转换法是指在实验中,将要研究的量通过一些已知的量来间接测量。
转换法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测量其他物理量来换算出需要研究的量,从而减小实验误差和提高实验可靠性和准确性。
以实验测量电池电动势为例,我们可以利用转换法,通过测量该电池的开路电压和内阻,来间接得到电池的电动势。
首先将电池短路,测量电池的短路电流和短路电压,从中可以算出电池的内阻;其次在断路状态下,利用万用表测量电池的开路电压,然后根据电路理论公式,可以算出电池的电动势。
在实际操作中,应该注意转换法的具体步骤,例如测量误差的控制,计算公式的准确性,转换方法的合理性等。
综上所述,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在物理实验研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得出实验数据和结论,为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控制变量法”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应用
“控制变量法”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自然界中发生的各种物理现象往往是错综复杂、相互联系的,因此影响物理学研究对象的因素在许多情况下并不是单一、孤立的,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交错、共同起作用的。
物理学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办法,即把多因素的问题转变为多个单因素的问题,分别加以分析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
所以,要弄清事物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单靠自然条件下观察研究对象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施加人为的影响,形成特定的便于观察的条件,这就是“控制变量”的方法。
例如为了研究某物理量同影响它的三个因素中的一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可将另外两个因素人为地控制起来,以便观察和分析该物理量与这一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控制变量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下边就控制变量法分别在概念规律、实验设计、探究实验、演示实验、例题教学、习题设计中的应用各举一例做一探讨。
一、控制变量法在密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1.质量相同(控制质量)的不同物质,定量地看,密度与体积成反比例关系。
2.体积相同(控制体积)的不同物质,定量地看,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例关系。
3.物质相同(控制物质因素)的不同物体,定量地看,m/v的值不变,即质量与体积成正比例关系。
同理,控制变量法还普遍地应用于速度、电功、功率、比热容、燃料的热值、力的三要素、参照物的选择等物理概念的教学中。
二、控制变量法在欧姆定律教学中的应用1.把一电阻跟滑动变阻器串联起来,用滑动变阻器调节同一电阻(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记录通过该电流,去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2.把两个阻值不同的电阻分别跟滑动变阻器串联起来,用滑动变阻器调节两个阻值不同电阻两端的电压并使之不变(控制电压),记录通过的电流,去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3.通过定量分析,概括总结出欧姆定律。
同理,控制变量法还应用在焦耳定律等物理规律的教学中。
三、控制变量法在实验设计教学中的应用例题:给你一个电池组(电压未知,且不变),一只电流表,一个已知最大阻值为rab的滑动变阻器,一只开关和几根导线,请你设计只需连一次电路就能测出未知电阻rx的方法。
浅谈控制变量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控制变量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所谓控制变量法,就是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影响事物变化规律的因素或条件加以人为控制,使其中的一些条件按照特定的要求发生变化或不发生变化,最终解决所研究的问题。
可以说任何物理实验,都要按照实验目的、原理和方法控制某些条件来研究。
一、控制变量法。
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注重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扭转重结论、轻过程的倾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学会学习。
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的有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跟哪些因素有关系等均应用了这种科学方法。
二、控制变量法应用实验的类型控制变量法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应用最为广泛,现举例说明其应用的实验类型:1.实验设计。
例:同一水平桌面上放有长方体木块和铁块各一个。
现想探究木块和铁块的下表面谁更粗糙,请你只利用一个量程满足实验要求的弹簧测力计,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写出实验的步骤:在同一水平桌面上,将铁块放在木块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1;再将木块放在铁块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铁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2;比较f1和f2的大小,得出木块和铁块的粗糙程度。
2.实验器材。
例: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受各种因素影响,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
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现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三、控制变量法在教学有运用同时它能将一些复杂的多变量的物理问题转化为简单的单变量的问题,将一些多因素的抽象的大问题,转化为直观的易于操控的小问题。
浅谈-控制变量法-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控制变量法”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控制变量法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方法,掌握了这种方法对学生的平时学习也大有裨益,例如在学习压强、液体压强P=ρgh,热学、电流、电压与电阻的关系等问题时,如果把控制变量法运用于其中,那么教师将教得顺利,学生也将学得轻松,会收到事半功倍、举一反三的功效。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具备正确的物理思想是进行物理规律探索的前提,而物理实验则是探索物理现象的最有效途径。
在物理实验的指导思想中,其最基本的思想就是把影响物理规律的多种要素中的两个要素提出来研究,人为的控制其它要素不变,控制变量,创设理想的研究环境,则会更有利于分析和解决问题。
自然界中发生的各种物理现象往往是错综复杂的,决定一个现象的产生和变化的因素也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交错,共同起作用的。
因此为了弄清事物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就必须把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因素用人为的方法控制起来,使它们保持不变,然后单独研究另一个因素对它的影响,这样逐一单独研究,最后综合起来,即可得出一般性结论,这种方法就叫控制变量法。
下面就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对控制变量法的认识。
1、控制变量法是一种最常用、最有效的探索物理规律的科学方法在初中物理学习中,控制变量法是一种最常用,最有效的探索物理规律的科学方法。
无论是八年级、还是九年级的物理,都能看到控制变量法的影子。
譬如研究动能时,就用到控制变量法。
物体动能的大小不仅与物体质量的大小有关,而且还跟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有关,为了找到物体动能与质量间的关系,就得控制物体运动的速度相同,从而比较动能与质量间的关系,反之若要探讨出动能与速度间的关系,就得控制物体的质量相同,最后综合归纳得出结论,物体的运动速度一定时,质量大的动能就大,当物体的质量一定时,速度越快,动能越大。
又如在探讨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这一实验中,可首先控制压力不变,比较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与摩擦力的关系,得出结论,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
控制变量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控制变量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标签:物理教学;控制变量法;应用物理学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逐个加以分析,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在人教版的物理教册中,有许多探究实验中都用到了控制变量法。
例如,声音的响度和音调、理想斜面实验、力与运动的关系、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因素、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验证欧姆定律、影响电流做功多少的因素、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等等。
一、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改变物体对长木板的压力,探究压力与滑动摩擦力之间的关系。
两次采用相同的平面即可保证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改变物体列长木板的压力,可采用在物体上面加砝码的办法,当在物体上加一砝码时物体对木板的压力增大。
通过实验得出:当物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2控制压力的大小不变,改变物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探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滑动摩擦力的关系。
两次用同一个物体即可保证物体对长木板的压力大小不会改变。
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可以在长木板上铺上毛巾,当在木板上铺上一条毛巾时可以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通过实验得出:当物体所受的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二、用控制变量法探究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是电学的基础和重点,处于电学的核心位置。
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掌握了电路的三个基本部分:电流、电压、电阻。
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安排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探究活动,涵盖了探究的七个要素。
其中重点是如何运用控制变量法来设计整个实验,明确用什么方法保证某一物理量不变,用什么方法改变一物理量。
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在物理实验探究中的应用
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在物理实验探究中的应用物理实验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途径,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物理规律,并且能够培养实验思维和分析能力。
在一次物理实验中,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是常用的实验探究方法。
控制变量法,顾名思义是指在实验过程中,只改变一个变量,其余的变量都保持不变。
这种方法可以排除其他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可以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
例如,在测量弹簧的弹性系数时,可以保持弹簧的长度、材质和直径不变,只改变弹簧受力的大小,这样就可以得到更加准确的弹性系数值。
在实验探究中,控制变量法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探究物理规律时,常常采用这种方法。
例如,研究热传导规律时,可以将热源和热传导材料保持不变,只改变温度,这样就可以得到更加准确的温差和热流值。
又如,在研究电导率规律时,可以将导体的长度、材质和横截面积保持不变,只改变导体的电压和电流,这样就可以得到更加准确的电导率值。
转换法,是指在实验过程中,通过改变一些变量,使得原来不容易测量的物理量变得容易测量。
例如,在测量铁丝的线膨胀系数时,可以将铁丝固定在一根杆子上,通过加热铁丝使其伸长,测量伸长的长度,然后通过测量铁丝的直径和质量来计算线膨胀系数。
转换法在实验探究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在探究电阻率规律时,可以将导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保持不变,通过改变导体的电压和电流,得到不同电阻下的电流值,然后通过测量电阻和电流来计算电阻率。
在探究牛顿第二定律时,可以改变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通过测量物体的加速度和受力来计算物体的质量。
综上所述,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在物理实验探究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
在实验中,我们应该根据实验的需要,选用不同的实验方法,从而得到准确的实验数据,深入了解物理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111530142 党耀收
• 控制变量法,就是指我们所要研究的物理 量与某个物理量的关系时,我们要研究的 物理还同时与其他物理量有关,这时,我 们就要将其他物理量控制为不变,而仅让 我们所要研究的物理量发生变化。从而得 出我们所要研究的物理量与之变化的规律。
• 1.什么时候用控制变量法? • 当研究的物理量可能与几个因素有关,而单独研究 与其中一个因素时。 • 2.如何来设计实验? • 控制:其他因素不变。 • 改变:要研究的因素。 • 观察:所研究的物理量的变化(电阻,加速度磁场 强弱) • 3.如何进行结论的描述? • 注意前提“其他因素不变”,研究的物理量与研究的 因素有。。。。。关系。
• 练习: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 请学生猜想:到底与什么因素有关?(电流、 线圈匝数) • 问:电磁铁磁性的强弱应该如何测定? • 为了验证猜想电磁铁的磁性与电流的关系,设 计如下电路图,若小明同学通过测量后,得到 一个如图所示的图表,则表明:电流越大电磁 铁的磁性越 (填“强”,“弱”)。由表中 的图线可知电磁铁的磁性与电流 正比(填 “成”或“不成”)
• 物理量A与物理量X、 Y、Z等多个物理量 (变量)均有关 • 这时我们要研究物理量A与物理量(变量) X的具体关系,那么我们就要将其他变量 (Y、Z)控制不变,而X则应变化,从而得 出A的变化与X变化的对应规律。
• 小华同学做“探究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 关的实验,如图1所示,在两块相同的玻璃 上分别滴上一滴水,观察图1中的情景,可 知该同学的主要目的是:探究蒸发的快慢 是否与 温度 有关。
• :某物理学习小组的同学 们选择了如图所示的四个 透镜进行探究实验。其中A和B、C和D是两组形状相 同的凸透镜,分别用玻璃、塑料 和水晶制作而成。 • (1)为了探究“凸透镜的焦距大小与透镜球形表 面弯曲程度的关系”,同学们应选择图2所示中的 透镜做实验;(选填字母)器 材确定后,同学们让 一束与主光轴平行的光分别经过两凸透镜后会聚于 焦点处,如图2的甲、乙所示,比较两次实验的现 象,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凸透镜表面越凸,凸透镜 的焦距越 。 • (2)如果选择A、B两个凸透镜,同学们还可以探 究“凸透镜的焦距大小与 的关系”。
课堂小结
• 观察:所研究的物理量的变化,如果不能 直接观察,要通过转换发转换到容易观察 到的物理量。
A
B
C
D
甲
乙
• 3.探究电流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 典型例题:如图所示,研究“电流跟电 压、 电阻关系”时,记录数据如下
• 表 I中使 因素相同,表II是使 因素相 同,上述数据可以总结为关系式 ____________。依次进行表Ⅱ中第5、 6次 实验的过程中,滑片P应向____________滑 动。移动滑片的目的是为了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