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的音乐教学-2019年教育文档
新课程标准下的音乐教学
【 关 键词卜j 、 学音乐 音乐教育 新课标 【 中图分类号 】 G 6 2 3 . 7 1 【 文献标识码 】 A
《 全 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 实验稿 ) 》正 式正式颁布 以后 ,新课标的 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 内容 ,是实 施教育改革 的重要 任务 ,作为新教师的我 ,在课堂教 学的实施 上 ,也始终 坚持贯彻新课标的主导思想,本文就音乐教师如何 执行小学音乐新课标,谈谈 自己的体会。 音 乐课 一向被视为副科 ,学校一般都比较 忽略,甚至有人 觉得 “ 音 乐课上不上无所谓 ,反正是副科,又没有升学压力。 ”
课 程教 育研 究
文体艺术
新 课程标 准下 的音 乐教 学
沈玲玲
( 慈溪市蓝天小学 浙江 慈溪 3 1 5 3 0 0 )
【 摘要 】 新的音 乐课程标准的颁布执行 , 从 事音 乐教育的3 7 _ 作者 必须将 坚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注意培养 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 爱好及情感 ,努 力做到通过音 乐教 育陶冶情操 、启迪 智慧、激发 学生对 美的爱好 和追求 。注重 以学生为主体 ,主动地去发现 、 去探究,去感受音 乐、理解音 乐、表现音 乐,并在一定基础上创造音乐。
乐、感 受音 乐的美。学生是主体 ,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 音乐 教 育不应该强迫 学生做他们不愿做 的事情,应把学 习 兴趣 归还给 学生 ,使其成为一种 自觉意识。让 学生带着浓郁的兴趣
走进音 乐课 ,让他们抱着一种对音 乐学习的积极 心态,音乐课 堂便能成为 学生精神上的家园,音 乐也 才能真正走进孩子们的 心 中, 成 为其 心 灵里 美好 的 东 西 。 1 、 爱 你 的学 生 教 育是 爱的共鸣 ,是心和心的呼应 。教师只有 以 自己的爱 才能赢得 学生的爱,才能搭起 师生之间的情感桥 梁。教师的爱 体现在公平对待每个 学生 ,体 现在对学生的严格要 求、信任 、 尊 重、期望和正确的评价上,它要求教 师彻底抛弃只教 书不教 人 ,以师为中心的旧观念 ,而必须树立起 以学生为主体的新思 想 ,新观 念 。 2 、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 、愉悦的音乐感受环境 在 目前看来 ,要做到这一点有点 困难 。因为上音乐课如果 没有专 门的音乐教室,学生在原 来的教室里,由于受到 空间限 制,不容许他们有 自己多余 的动作 ,这样他们 就会 受到 约束 , 这一点在我们 学校是优势 ,因为我们 学校是 小班化教 学,学生 少,课桌又是可 以任 意组合的,老师可以走到 学生 中去 ,与他 们 一起 唱唱、跳跳 。在讲授知识的时候 ,适 当用谈话 的语 气, 这样 不仅 让他们在轻松愉快 的气氛 中接 受新的音 乐基础知 识, 而且心情也得到彻底的释放 ,让学生感觉到我们既是他们的老 师,也是他们 的朋友 。从表 面上看 ,这只是 上课 形式的变化 , 其实,教学氛围中,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为学生创设 高 度 自由 的想像 与创 造 的环 境 ,才是 这 种 变化 的 实质 。但 要 做 到 上面这些也非易事。 3 、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 古人 云 : “ 知之者 不如好之 者,好之者 不如 乐之者 。兴趣 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有 了兴趣 ,就可以让学生去 自主的学 习, 上起课来效果就会好很多。在教学中,老师也 不应将音 乐教育 只局 限于在 “ 知识 ” 、 “ 学科 ” 等狭 窄的范畴内来理解, 而应把 “ 让 每一个学生的爪I } 生 获得充分发展 ”的价值观视 为根本 ,充分体 现“ 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 ”的素质教育的思想 。 我们应该用足够的时间去 了解学生的兴趣 爱好 ,知道他们
新课标下的小学音乐教学
新课标下的小学音乐教学李兰玉摘要:小学音乐教育课程,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认识与鉴赏的学习过程,是审美与体验的统一,是情意过程与认识过程的统一。
小学音乐课堂,主要是以音乐之美,传递音乐之“乐”。
它是听觉、视觉、触觉、运动觉与音乐(旋律、节奏、力度、速度、音色)等组成的音响效果,荡起孩子们心灵之花的活动,让孩子们获得情感的熏陶,形成美育的艺术情操。
关键词:音乐教育;作用教育的目的,是教育人如何做人。
更广泛的说,是要教人尽人性,启发人性中所拥有的求知、乐善、好动、爱美的本能,使它所具的潜能尽情的发展。
因此素质教育就是应该智育、德育、体育、美育的同时发展。
但是,人们往往偏重知育,德育,体育,相对来说,美育只有很少人顾及,这实在是教育上的一种缺憾。
终于,在艺术列入教育方针以后,艺术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进入了重要的发展时期。
也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艺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
艺术的教育才真正的迎接了改革。
艺术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整个艺术教育事业中,音乐教育至关重要。
音乐教育作为学校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科学,心理及身体素质等方面均可起着重要的辅助促进作用。
尤其是对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审美、艺术素质起着直接的促进作用,有着其他教育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育德之“乐”《乐记》云:“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
苟子认为音乐可以“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
的确如此,优美高尚的音乐,蕴含着潜移默化的高尚情操,声情并茂的音乐艺术是塑造学生灵魂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精神起着激励、净化、升华的作用。
能逐渐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培养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分辨“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能力。
使学生在思想、道德、性格、情操、修养各方面发生变化,培养一种爱憎分明的道德情感和自觉的道德信念。
例如:我国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大型声乐曲《黄河大合唱》,通过独唱、对唱、轮唱、合唱等多种演唱形式,气势雄伟、磅礴,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充溢着爱国主义的光辉形象和“火”一般的激情,给人一种向往美好,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信心和力量。
卓顶精文2019《音乐》课程标准
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音乐》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实操课程。
其任务主要是让学生掌握音乐业务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学前教育相应的基本职业能力。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音乐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能运用演唱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完成相关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熟悉音乐活动的总体工作流程,具备音乐相关业务的职业能力,达到10级职业资格的鉴定要求。
同时,在完成项目任务的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敬业爱岗精神,学会沟通与合作,树立标准化、规范化、安全和生态等意识,在此基础上形成以下职业能力:第一学年能力目标:●能掌握音乐相关的理论基础知识并准确运用;●能准确掌握节奏模唱与听辨练习;●能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及视唱曲;第二学年能力目标:●能准确的掌握科学的发声技巧与演唱技巧;●能用洪亮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艺术歌曲;●能积累大量的幼儿歌曲并结合幼儿舞进行歌表演;第三学年能力目标:●能掌握基本合唱理论知识及拍点与图示的练习;●能用自然流畅的声音准确演唱分声部合唱歌曲;●能准确的对幼儿进行儿童合唱歌曲的指挥与排练。
三、教学内容及其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第一学期教学安排(一)第一单元音的位置与高低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音相关的乐理知识。
技能目标:能准确模唱钢琴上的音,能用自然流畅的声音准确演唱视唱练习曲。
情感目标:能用洪亮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教学要求①要求学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②能准确的进行听音模唱③能准确的演唱歌曲;3.教学内容(1)音的位置与高低①音的相关知识;②记谱法;③音名、唱名与音的分组;④半音与全音(2)节奏练耳与视唱(3)歌曲《铃儿响叮当》(二)第二单元音的时值与长短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基础乐理知识音符与休止符技能目标:能准确演唱一个C调式的视唱情感目标: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2.教学要求①具有饱满的精神状态;②能准确把握歌曲演唱的情绪;3.教学内容(1)音的时值与长短①音符;②音符的种类;③休止符;④五线谱音符和休止符的规范记写(2)节奏练耳与视唱(3)歌曲《送别》(三)第三单元拍子与节奏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节拍与节奏的相关乐理知识技能目标:能准确演唱各种节奏型的视唱情感目标:能有感情的演唱视唱及歌曲2.教学要求①具有饱满的精神状态;②能准确演唱歌曲及视唱③能准确把握歌曲演唱的情绪;3.教学内容(1)拍子与节奏①节拍②拍子的种类③特殊节奏④音值组合法(2)节奏练耳与视唱(3)歌曲《红河谷》(四)第四单元常用记号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常用省略记号与装饰音技能目标:能准确演唱带有省略记号与装饰音的视唱情感目标:能准确把握歌曲的情感2.教学要求①具有饱满的精神状态;②能准确演唱歌曲及视唱③能准确把握歌曲演唱的情绪;3.教学内容(1)常用记号①常用省略记号②常用装饰音记号③演奏法记号④音乐术语(2)节奏练耳与视唱(3)歌曲《故乡的小路》第二学期教学安排(一)第五单元音程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音程相关的乐理知识。
2019版小学音乐课程标准
2019版义务教育小学音乐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特别是美育被列入国家教育方针之后,音乐教育事业获得迅速发展。
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背景下,本标准的制定,以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发挥重要作用。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有组织的音响实现思想和感情的表现与交流必不可少的听觉艺术,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音乐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舾,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和能力。
音乐课程的价值在于;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开发创造性发展潜能,提升创造力;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增进对世界音乐文化丰富性和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人际交往、情感沟通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课程性质音乐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面向全体学生的一门必修课,音乐课程性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人文性音乐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
无论从文化中的音乐,还是从音乐中的文化视角出发,音乐课程中的艺术作品和音乐活动,皆注入了不同文化身份的创作者、表请者、传播者和参与者的思想情感和文化主张,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文化发展脉络以及民族性格、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的展现,具有鲜明而深刻的人文性。
(二)审美性“以美育人”的教育思想与我国的教育、文化传统一脉相承,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的有机组成部分。
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丰富和发展形象思维,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
(三)实践性音乐音响不具有语义的确定性和事物形态的具象性。
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教学
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教学新课标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实施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
它的出台,给了教师广阔的教学创新空间。
加之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竞争的日趋激烈、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于我们的音乐教学来说机遇和挑战同样来得迫切。
我们不难发现现行音乐教学中已出现了很多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问题:如课程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缺乏综合性和选择性;内容的繁多与书本知识的过于偏重,使教学脱离了生活及社会发展的各观需求。
甚至注重选拔和淘汰的武断教学评价方式对教学本身都成了一种伤害。
因此,如何加强音乐教育教学的自身建设,完善音乐课程体系,推进美育的发展,已成为摆在音乐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和紧迫的课题。
每个音乐教师都要进行心态调整、进行理念的更新,都要成为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教师。
以下面几个方面的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思索:一、教学视角的变化新课标要求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且有益于他们解决社会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修养。
因此,实施新课标迫切要求教师转变原有的课程价值观,开发课程资源,以多元的视角审视教学。
现代社会生活中,伴随着大量音乐现象,诸如,礼仪音乐(节日、庆典、队列、迎送、婚丧等)、实用音乐(广告、健身、舞蹈、医疗等)、背景音乐(休闲、餐饮、影视等)同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
了解音乐与生活的关系,使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进而让音乐伴随终生,提高生活质量。
在设计具体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入手,从自身音乐经验出发,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及音乐现象,主动去探索、思考音乐与人生的关系,使音乐学习成为一项生动、具体、艺术化的生活体验。
比如:我在一节音乐课上,给学生欣赏Flash要学生评价和修改里边的音乐音效。
学生积极性很高,这节课就上的特别非常生动有趣,还让学生学会了关注自己身边的一切音乐现象。
二、教学方式的转变1.从课内到课外。
在音乐学习中,为了让学生有实际的体验,可以让学生收集课堂以外的音乐资源运用在音乐教学中,也可把教学活动拓展到课外等。
(1)2019版课程标准解读
---------------------------------------------------------------最新资料推荐------------------------------------------------------(1)2019版课程标准解读与时俱进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一.音乐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二.课标修订的主要内容标准修订稿在保持实验稿文本四个部分: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改为课程内容)、实施建议结构框架的基础上,对四部分中的内容做了全面修订,计约六十余处。
(一)前言部分改写开头两段文字课程性质新的概括人文学科往往具有以下特点:(1)有限度的阶级性;(2)民族性;(3)时代性。
实践性是在本次修改中新提出来的。
课程基本理念充实完善原标准中基本理念共有十个方面,新标准进行了修改和整合,形成了五大理念。
同时,新标准对原标准中的一些基本理念进行了修改和完善,但学科特点更加突出,删除不属于课程理念的条文:完善评价机制。
(3)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
改写理念中易产生误导的内容提倡学科综合,变为关注学科综合,突出对音乐本体的理解与关注。
(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
原标准的理解多元文化改为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
1/ 7(5)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课程设计思路新写(原为课程标准设计思路) 1. 凸显音乐课程的美育功能,以音乐活动方式划分教学领域 2. 设计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3. 正确处理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的关系 4. 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心理发展水平和音乐认知特点,分学段设计梯度渐进的课程学段目标及相应的内容标准 5. 给教师教学和地方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留有创造和选择运用的空间。
(二)课程目标充实、改写总目标(1)强调育人价值。
(2)强调双基。
(3)明确了四种音乐能力:听觉能力、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对一切美好事物的关爱之情尊重艺术,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学习母语音乐文化过程与方法强调能力(三)知识与技能☆识谱、合唱学段目标微调。
新课标下小学音乐教学
新课标下的小学音乐教学探究摘要: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在音乐教学中涌现出了很多新的教学行为,为小学音乐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本文以音乐新课标为依据,对小学音乐教学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新课标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c)-0234-01课堂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方式,也是音乐教学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更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要不断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得课堂40分钟变得生动有趣,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
1 正确把握角色,创设和谐氛围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创建和谐氛围的重要前提,也是促使课堂教学获取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作为音乐教师,要善于创设和谐、民主、融洽的教学氛围,帮助学生放下身上的思想负担,在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中提高音乐素养。
首先,教师要正确认识自己在课堂中扮演的角色,不但要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还要善于引导学生进入音乐的艺术殿堂,因此,教师要通过循循善诱的方式鼓励学生敢说敢唱、敢跳敢演,促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挥;其次,教师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从内心尊重学生、真诚对待每一位学生,不管是优等生还是后进生都要一视同仁,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只有这样,才能奠定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崇高地位,消除学生对教师的畏惧心理,并喜欢与教师分享自己的思想和想法,从而不断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自信心。
2 通过巧妙引导,激发学生兴趣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兴趣是促使学生积极学生的根本动力,也是联系学生与音乐的主要纽带,更是提高学生审美情趣、美化学生人生的基本前提。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此可见,兴趣是促使学生主动获取音乐知识的根本动力,是促使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的重要前提,也是保证学生享受音乐、美化人生的基本要素。
音乐教师要善于挖掘音乐特有的艺术魅力,并根据学生身心的发育特点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教学(共5则范文)
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教学(共5则范文)第一篇: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教学(共)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教学小学音乐教学是整个音乐教学的基础阶段,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小学必修课程之一。
音乐教学对于小学生智力的启迪,人格的塑造,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等都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音乐欣赏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通过音乐欣赏可以充实学生的精神世界,使他们感受到生活的充实。
现实生活的美好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音乐欣赏对学生塑造个性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欣赏音乐不仅陶冶人的情操,鼓舞士气,丰富想象,还能够塑造人的良好个性特征,音乐欣赏不仅改变学生个性意识倾向性还能改变儿童的性格特征,欣赏积极乐观的音乐能使学生变得乐观、开朗、大方,同学人际关系更加和谐友好。
总之,欣赏音乐对塑造良好个性、健全完美的人格有积极的作用。
音乐欣赏教学能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开发学生的智力。
同时在开阔学生音乐视野上,可以开挥巨大作用,音乐欣赏教学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小百科全书”,优秀的民族音乐是我们伟大的文化瑰宝,能加深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自豪之情。
音乐欣赏教学是通过欣赏音乐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提高音乐鉴赏水平,获得健康的审美情趣。
在欣赏中,对学生的节奏、旋律、音色等不同情趣的感染,从而诱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速度、力度、调式、调性、曲式结构。
通过听让学生感知乐曲蕴含的美,产生情感的共鸣和飞跃的联想。
与此同时音乐欣赏教学又使学生接触到各种题材、体裁、风格、形式的古今中外优秀作品,逐步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分析、综合、判断的能力,逐步掌握一些音乐常识,如音乐的各种表现手段、声乐和器乐的表演形式、民族音乐种类等。
在获得丰富音乐常识的同时,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力。
作为新时代的音乐老师,笔者从担任小学音乐教学起,一直在探索适合小学音乐课的授课方法,笔者认为音乐欣赏在音乐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那么怎样才能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呢?要想取得比较好的音乐欣赏教学效果,任重而道远。
“新课标”下的音乐教学
“新课标”下的音乐教学作者:吴迪娜来源:《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8年第07期【中图分类号】 G62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8)07-0-01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
认识过程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情感过程是指人对事物的喜怒哀乐的情绪表现和爱憎好恶的情感流露,如激情、热情、心境等;意志过程则是把想象、理想设法变成现实的心理过程。
年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在中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并能引导和控制学生的心理过程,中学生已经具备抽象的逻辑性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即要引导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引发他们丰富的情感,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
体现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就是要教给学生感受、理解与掌握音乐内涵的本领,要把握不同年龄学生的不同心理特征,合理安排音乐教学的程序和方法。
进入中学,新陈代谢旺盛,身体发育处于高峰期。
主要表现在学生兴趣广泛,成人感强,自尊心、荣誉感和好胜心强。
意志品质有了突出表现,自我意识有明显发展,抽象逻辑思维能力逐渐占优势。
这一时期学生心理发展表现的主要特点是:好争论、好怀疑、情感变化决而不稳定等等。
但是少年朝的心理发展是受社会、家庭、学校制约的,尤其是社会与家庭的影响更突出一些。
所以,作为一名中学音乐教师,不但要钻研教材,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同时还要了解社会上的流行音乐及其在学生中的影响等情况,以便有的放矢地发挥学校音乐教育的特殊功能,引导和培养学生健康的音乐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识,学校音乐教育如果能与学生的心理过程相符合,则能够促进学生具有音乐感的愿望得到健康的发展。
反之,则容易产生两种后果:一部分热衷于升学的学生(或在各种压力下只注重文化课而排斥其他一切活动和爱好的那部分学生)具有音乐感的愿望受到抑制;另一部分喜欢音乐而学校又不能满足他们爱好音乐的愿望的学生,则会向追求社会上流行歌曲的方向发展。
2019最新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教育部部编版
2019年小学音乐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特别是美育被列入国家教育方针之后,音乐教育事业获得迅速发展。
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背景下,本标准的制定,以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发挥重要作用。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有组织的音响实现思想和感情的表现与交流必不可少的听觉艺术,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音乐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舾,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和能力。
音乐课程的价值在于;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开发创造性发展潜能,提升创造力;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增进对世界音乐文化丰富性和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人际交往、情感沟通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课程性质音乐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面向全体学生的一门必修课,音乐课程性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人文性音乐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
无论从文化中的音乐,还是从音乐中的文化视角出发,音乐课程中的艺术作品和音乐活动,皆注入了不同文化身份的创作者、表请者、传播者和参与者的思想情感和文化主张,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文化发展脉络以及民族性格、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的展现,具有鲜明而深刻的人文性(二)审美性“以美育人”的教育思想与我国的教育、文化传统一脉相承,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的有机组成部分。
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丰富和发展形象思维,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
(三)实践性音乐音响不具有语义的确定性和事物形态的具象性。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精品文档4页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音乐是一门艺术,音乐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是通过聆听音乐、欣赏音乐而达到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以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的活动。
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新课程的改革给我们的音乐课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学生喜欢音乐不喜欢音乐课仍然是个通病,在音乐课堂中,音乐老师一个人唱独角戏,缺少师生互动的现象仍然存在。
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是我们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下面就根据我的教学经验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中学生喜欢追求新奇的东西,不喜欢一成不变,对老师、对课堂同样也是这样的要求,如果每堂课都按部就班的进行教学,学生的兴趣必定会逐渐减少,所以要不断变换课堂形式,让他们时刻感觉新奇,那对音乐及音乐课的喜爱就会与日俱增。
1.通过游戏让学生参与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是非常愿意参与其中的,如果把音乐课中的一些教学环节设计成游戏的方式,他们会更乐意去接受。
如:听赏《捉迷藏》前,先让学生听一遍,熟悉它的旋律,然后,请几位同学玩捉迷藏的游戏,并配上背景音乐,这样,学生们就能更好地体会音乐所表达的内容。
2.通过表演让学生感受教师在让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时,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进行表演形式的选择,如歌唱表演、舞蹈表演、伴奏表演、各种角色扮演等等,这样就调动了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热情。
例:在欣赏《黄河船夫曲》时可让学生扮演船夫,在了解音乐故事内容后,跟随音乐,体会第一部分船夫们与风浪搏击的场面,音乐充满战斗的力量。
而第二部分,拉宽了节奏、放慢了速度,体会船夫们穿过了急流、靠近了河岸的那种欣慰。
第三部分,音乐又回到了乐章开始的速度上,但又由强渐弱,由近到远。
可以体会到黄河船夫与急浪、险滩的搏斗,象征着中国人民与日本帝国主义日趋激烈的民族矛盾。
3.通过多媒体课件、乐器演奏和实物展示让学生更直观运用多媒体课件、乐器演奏和实物展示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新课程标准下的音乐教学教育文档(2020年整理).pptx
4 充分将信息技术和音乐课程进行整合增强教学手段 在音乐教学中巧用信息技术,不仅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音 乐课堂教学中的辅助作用,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更多 的机会让学生参与,从而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丰富知识,增强技 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信息技术采用最多的是多媒体技 术的应用,多媒体课件将文字、图像、照片、VCD、音乐、语言、 录像等多种媒体有机的集合在一起,图文并茂,使抽象的音乐理 论形象化,虚幻的音乐形象具体化,复杂的音乐知识简单化,枯 燥的音乐知识趣味化,为音乐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帮助。
学海无涯
感到自己的个性受到尊重,都能感受教师对自己的关注。⑤课程 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新课程确立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 程三级课程管理政策,这意味着教师不再只是课程实施的执行 者,教师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得与开发者,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 体性的作用。
1.2 音乐教师的素质有待提高 新课程环境下,音乐教师不仅要具备广博的知识储备,而且 需要持续的知识更新具备音乐教学必备的专业技能(歌唱技能、 乐器演奏技能、识读乐谱技能、创作技能和指挥技能),还须不 断提高音乐教育理论水平。①引进音乐教师时应该严格考核其专 业知识和道德水平,看他是否具备现代教学观念;对于已上岗的 教师要从行为方面进行考核。②提倡教师和教师之间,教师和学 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共同成长。③改善教师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 为教师终身学习提供保障。同时也可通过开展各种相关活动来促 进教师的素质,比如:师校学习和培训,校内外讲座等。
新课标下音乐教学课程设计
新课标下音乐教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音乐基本理论知识,如音符、节奏、音阶等;2. 学生能了解音乐历史及不同音乐风格特点,培养音乐鉴赏能力;3. 学生能熟悉并运用音乐术语,提高音乐素养。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熟练演唱本节课所学的歌曲,并掌握正确的歌唱技巧;2. 学生能够演奏简单乐器,如口琴、钢琴等,培养音乐表现力;3. 学生能够创作简单的旋律,激发音乐创作潜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提高音乐审美能力;2.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培养集体荣誉感;3. 培养学生尊重和欣赏他人成果,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新课标下的音乐教学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实践能力和审美情感。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小学高年级阶段,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和认知能力,对音乐充满好奇心和热情。
教学要求:教师需关注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音乐实践能力,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音乐基本理论:音符、节奏、音阶的认识和应用,乐理知识的讲解与练习;教材章节:《音乐基础》第一、二章;进度安排:2课时。
2. 歌曲学唱:选择适合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歌曲进行教学,注重歌唱技巧的指导和训练;教材章节:《小学音乐教材》第四单元;进度安排:3课时。
3. 乐器演奏:教授简单乐器的演奏方法,如口琴、钢琴等,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教材章节:《乐器入门》第一、二章;进度安排:2课时。
4. 音乐鉴赏:介绍不同音乐风格、音乐家及代表作品,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教材章节:《音乐鉴赏》第三、四章;进度安排:2课时。
5. 音乐创作: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旋律创作,激发学生的音乐创作潜能;教材章节:《音乐创作》第一章;进度安排:1课时。
6.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合唱、合奏等团队协作活动,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教材章节:《音乐实践活动》;进度安排:2课时。
浅谈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小学音乐教育
浅谈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小学音乐教育音乐教学已成为促进学生全身心健康发展、塑造“创造型”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
为素质教育的音乐教学,必须舍弃一切单调、枯燥、令学生感到厌烦的内容和模式,必须是使受教育者在良好的心态、轻松的气氛和愉快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实施的。
随着国家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及新课改的实施,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正逐渐被淘汰,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也正发生着改变。
新课标本着“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内涵,更加关注“人”的发展。
其中,《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则以“注重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化文化、完善评价机制”为基本理念。
与传统音乐教育相比,“新课标”无论是从音乐教育的理念,还是教材的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均作了全方位的改革。
这对于已习惯了传统音乐课教学的广大音乐教师来说,无疑是一场“革命”。
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标”,尽快成为“新课标”的有效执行者和积极建设者,将关系到“新课标”实施的成败。
对此,我结合自己的教学想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与同行们商榷。
一、领会新课标的理念,转变音乐教学观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制约着人们的教育行为,影响着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任何教育行为的实施,都必须建立在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基础上。
人类需要音乐,人类的生活离不开音乐。
按理,大多数学生应该是喜爱音乐的,事实也确如此。
然而,多年来我们的音乐教育却屡屡遭到学生的排斥,“学生们喜欢音乐但却不喜欢上音乐课”的现象屡屡发生,甚至到了让学生觉得“音乐课的教室,简直就是我的刑场”的地步。
有学生这样说:“一提到上音乐课,我就头痛。
因为一上音乐课,就有无数个我根本不认识的音符迎面扑来,令我招架不住。
更可怕的是,老师竟然让我全都记下来。
这怎么可能呢?我又不是音乐天才,这么多的‘哆来咪’,看到都害怕,让我背下来,简直是谋杀……音乐课的教室,简直就是我的刑场!”——类似的现象比比皆是,不得不令我们深思!的确,长期以来,我们的音乐课内容单一、落后于时代发展的需求;教法死板、与音乐艺术的本质背道而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标准下的音乐教学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于2001年7月正式颁布,新课标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实施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
本文就音乐教师如何能够顺利执行初中音乐新课程,谈了自己的体会。
1 加强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队伍的建设
对比传统音乐教学,教师观念应转变
传统音乐教材以音乐知识为中心,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和音乐情境感受,学生感觉枯燥,兴趣不高,甚至有的学生有厌学情绪,传统音乐教材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
新课改的发展,教师需要更新观念,以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使学生受到音乐艺术的陶冶,触动他们的心灵,激发表演激情,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适应新课程发展的要求。
①由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
新课程音乐教育主张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教育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要把学生看成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充满活力的人。
②教师是学生的引领者和学习促进者,是新课程下教师角色转变过程中的一个飞跃与突变。
③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设计者。
新课程赋予教学以新的涵义,它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地研究、生成和创造。
④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交流者。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尊重、接受、理解、平等地对待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
感到自己的个性受到尊重,都能感受教师对自己的关注。
⑤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新课程确立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政策,这意味着教师不再只是课程实施的执行者,教师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得与开发者,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性的作用。
音乐教师的素质有待提高
新课程环境下,音乐教师不仅要具备广博的知识储备,而且需要持续的知识更新具备音乐教学必备的专业技能(歌唱技能、乐器演奏技能、识读乐谱技能、创作技能和指挥技能),还须不断提高音乐教育理论水平。
①引进音乐教师时应该严格考核其专业知识和道德水平,看他是否具备现代教学观念;对于已上岗的教师要从行为方面进行考核。
②提倡教师和教师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③改善教师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为教师终身学习提供保障。
同时也可通过开展各种相关活动来促进教师的素质,比如:师校学习和培训,校内外讲座等。
2 提倡学科综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提倡学科综合”,音乐课程的综合是以音乐为本的综合。
当代社会需要的是综合型人才,而课程改革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即不能把分科知识看成孤立的体系,而要设法在多学科知识之间建立有机的联系。
例如在欣赏湘版八年级教材第四单元中的《月光下的凤尾竹》我是这样进行的,先介绍云南的自然风光及民俗风情,文化(从网上下
载图片辅助进行);再介绍民族乐器“葫芦丝”,并且试奏一下主题音乐;最后引导学生听赏、分析、体验,这就体现音乐与人文、地理相结合,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知识,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音乐还可以与舞蹈、美术、文学等许多学科有机的结合,只要我们平时多观察、思考,不仅我们的学生学的轻松,我们自己也教的轻松,而且会取得你意想不到的效果。
学科综合仍要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
3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新的课程标准在前言部分提出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新课程下的音乐教育要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心情感世界。
新课标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它为音乐教学指出了一个方向,即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我们以前的音乐课偏重于思想教育,注重一首歌的政治性、道德性。
其实,如一个人对一首歌曲有了审美的感受,自然也就在思想上得到教育。
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①启发想象,唤起创新。
教师应引导学生以生理听觉为基础,心理想象为出发点,有思考地听赏音乐,引导学生参与到音乐想象中。
②设置情
境,引发创新。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创设与音乐情境和谐的环境、气氛,才能使学生很快地进入音乐,把自己的理解、感觉用音乐语言表达出来。
③树立自信,肯定创新。
我们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尝试成功的滋味,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鼓励他们大胆创新。
④主体参与,激励创新。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积极积参与探究与创造,把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潜质作为重点,以学生生活为基点,切实从学生的要求和发展的可能性出发,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方法、动手能力,创造能力。
4 充分将信息技术和音乐课程进行整合增强教学手段
在音乐教学中巧用信息技术,不仅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辅助作用,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参与,从而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丰富知识,增强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目前信息技术采用最多的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多媒体课件将文字、图像、照片、VCD、音乐、语言、录像等多种媒体有机的集合在一起,图文并茂,使抽象的音乐理论形象化,虚幻的音乐形象具体化,复杂的音乐知识简单化,枯燥的音乐知识趣味化,为音乐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