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运动 复习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一地理地球的运动复习PPT课件
![高一地理地球的运动复习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bf10c52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b6.png)
(2)根据时间判断: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有两个,两个交点的地方时是确定 的,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时的为晨线,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8时的为昏 线。
(3)根据昼、夜半球判断 ①昼半球的东界为昏线,西界为晨线 ②夜半球的东界为晨线,西界为昏线 (4)在常见的侧视图中,我们可以利用“左夜为晨,右夜为昏”这一规律来 解题,也就是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和昼夜半球在左右的位置判断晨线或昏线, 晨线左边一定是夜半球右边一定昼半球,昏线正好相反。
病 原 体 侵 入 机体, 消弱机 体防御 机能, 破坏机 体内环 境的相 对稳定 性,且 在一定 部位生 长繁殖 ,引起 不同程 度的病 理生理 过程
节气
日期
太阳直射点纬度
晨昏线与 经线圈重合
春分日或秋分日
3月21日前后或9 月23日前后
晨 昏 北极圈内 线 为极昼
与 极 圈 北极圈内 相 为极夜 切
角速度
除南北极点外,各地均为 15°/时(或1°/4分)
速
度
线速度
因纬度而异自赤道向两极递 减
平均约1°/天
平均约 30千米/秒
近日点快 (1 月初) 远日点慢(7月初)
关系
地球自转的平面(赤道面)与公转轨道平面(黄道面)目前存在 23°26′的交角(黄赤交角)
病 原 体 侵 入 机体, 消弱机 体防御 机能, 破坏机 体内环 境的相 对稳定 性,且 在一定 部位生 长繁殖 ,引起 不同程 度的病 理生理 过程
北半球 昼 夜 等 长
化 南半球
→昼越来越长 →最长→越来越短→ →夜越来越短 →最短→越来越长→
→昼越来越短 →最短→越来越长→ →夜越来越长 →最长→越来越短→
昼 夜 等 长
病 原 体 侵 入 机体, 消弱机 体防御 机能, 破坏机 体内环 境的相 对稳定 性,且 在一定 部位生 长繁殖 ,引起 不同程 度的病 理生理 过程
(3)根据昼、夜半球判断 ①昼半球的东界为昏线,西界为晨线 ②夜半球的东界为晨线,西界为昏线 (4)在常见的侧视图中,我们可以利用“左夜为晨,右夜为昏”这一规律来 解题,也就是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和昼夜半球在左右的位置判断晨线或昏线, 晨线左边一定是夜半球右边一定昼半球,昏线正好相反。
病 原 体 侵 入 机体, 消弱机 体防御 机能, 破坏机 体内环 境的相 对稳定 性,且 在一定 部位生 长繁殖 ,引起 不同程 度的病 理生理 过程
节气
日期
太阳直射点纬度
晨昏线与 经线圈重合
春分日或秋分日
3月21日前后或9 月23日前后
晨 昏 北极圈内 线 为极昼
与 极 圈 北极圈内 相 为极夜 切
角速度
除南北极点外,各地均为 15°/时(或1°/4分)
速
度
线速度
因纬度而异自赤道向两极递 减
平均约1°/天
平均约 30千米/秒
近日点快 (1 月初) 远日点慢(7月初)
关系
地球自转的平面(赤道面)与公转轨道平面(黄道面)目前存在 23°26′的交角(黄赤交角)
病 原 体 侵 入 机体, 消弱机 体防御 机能, 破坏机 体内环 境的相 对稳定 性,且 在一定 部位生 长繁殖 ,引起 不同程 度的病 理生理 过程
北半球 昼 夜 等 长
化 南半球
→昼越来越长 →最长→越来越短→ →夜越来越短 →最短→越来越长→
→昼越来越短 →最短→越来越长→ →夜越来越长 →最长→越来越短→
昼 夜 等 长
病 原 体 侵 入 机体, 消弱机 体防御 机能, 破坏机 体内环 境的相 对稳定 性,且 在一定 部位生 长繁殖 ,引起 不同程 度的病 理生理 过程
地球的运动复习课课件公开课
![地球的运动复习课课件公开课](https://img.taocdn.com/s3/m/dab618dd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44.png)
• 南极考察的最佳季节是北半球的( )。
• A、春季
B、夏季 C、冬季
⭐画晨昏线!
晨昏线
黑夜
白天
A点代表什么?
A
A
4.地球绕着太阳转,同时自转。
昼夜交替现象
1、昼和夜的形成
2、昼夜交替的产生
昼 地球是一个不发光
夜
也不透明的球体
交
替
地球自转
昼夜现象
中国古代
盖天说
中国古代
浑天说
西方古代
托勒密
地球是球形,是宇宙的中心。 ——《地心说》
日心说——《天体运行论》
哥白尼
日心说
25
总结
• 人类正确认识宇宙以及地球在宇宙中的地 位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这一过程与历史上 许多著名学者的辛勤劳动——细致的观测和 深入的理论研究——是密不可分的。
目录
1.我们的地球模型 2.昼夜交替现象 3.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4.谁先迎来黎明 5.影长的四季变化 6.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 7.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1
2
1.我们的地球模型
3
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昼 夜 现 象
夜 自转方向 半
球
“昼夜交替”的4种假说
1、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2、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3、地球自转
4、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
哪一种情况是真实的情况?我们怎 样知道哪一种解释是正确的呢?
模拟实验
我们的需要的材料
点此播放视频
观测点
光线要从侧面照射
1.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
2.太阳不动,地球绕着太阳转。
3.地球自转。
2023年中考地理复习 地球的运动课件
![2023年中考地理复习 地球的运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02d51a4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d0.png)
晨线昏线上午晚上
地球的公转概况
公转轴
太阳
周期
一年
方向
自西向东
产生的意义
季节变化、五带形成、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节气
日期
太阳直射点
昼夜长短
太阳高度
季节和月份
A
3月21前后
中
春季3.4.5
B
6月22前后
高
夏季6.7.8
C
9月23前后
中
秋季9.10.11
D
12月22前后
低
冬季12.1.2
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位置有关为了获得更充足的太阳光照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因此房屋坐北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因此房屋坐南朝北
确定房屋的朝向——Orient the house
太阳直射点上,物体的影子长度缩短为0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正午日影越短;反之,正午日影越长正午是一天中日影最短的时刻
地球的运动
七上
第一章·第二节
课程标准
考点分析
★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用地理现象解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会利用演示图判断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会根据地理现象判断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会依据自转和公转的特点来分析地理现象的变化情况(如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等)
明确目标 考点导航
D
A
(3)同学们发现,某时段正午树影一天比一天短,此时段地球位于公转示意图中的( )A.甲—乙—丙之间 B.乙—丙—丁之间C.丙—丁—甲之间 D.丁—甲—乙之间(4)某日正午树影在一年中最短。该日烟台最有可能产生的现象是一年中( )A.白天的时间最短B.日出时间最早C.室外人们的衣着最厚D.正午阳光照进室内的面积最大
地球的公转概况
公转轴
太阳
周期
一年
方向
自西向东
产生的意义
季节变化、五带形成、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节气
日期
太阳直射点
昼夜长短
太阳高度
季节和月份
A
3月21前后
中
春季3.4.5
B
6月22前后
高
夏季6.7.8
C
9月23前后
中
秋季9.10.11
D
12月22前后
低
冬季12.1.2
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位置有关为了获得更充足的太阳光照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因此房屋坐北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因此房屋坐南朝北
确定房屋的朝向——Orient the house
太阳直射点上,物体的影子长度缩短为0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正午日影越短;反之,正午日影越长正午是一天中日影最短的时刻
地球的运动
七上
第一章·第二节
课程标准
考点分析
★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用地理现象解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会利用演示图判断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会根据地理现象判断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会依据自转和公转的特点来分析地理现象的变化情况(如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等)
明确目标 考点导航
D
A
(3)同学们发现,某时段正午树影一天比一天短,此时段地球位于公转示意图中的( )A.甲—乙—丙之间 B.乙—丙—丁之间C.丙—丁—甲之间 D.丁—甲—乙之间(4)某日正午树影在一年中最短。该日烟台最有可能产生的现象是一年中( )A.白天的时间最短B.日出时间最早C.室外人们的衣着最厚D.正午阳光照进室内的面积最大
地球的运动专题复习PPT精品课件
![地球的运动专题复习PPT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5022aa4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4d.png)
(3)地球侧视图 一般北极在上,南极在下,赤道为一直线,居中,晨 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并平分赤道。二分日时,晨昏线起 止于南北两极点,二至日时,晨昏线起止于与南北极圈相 切的两切点,除二分日以外的时间,晨昏线与极地的某两 纬线圈(纬度度数相同)相切。
24
以上三图在纵切面上昼夜半球平分,下面的图在纵切 面上昼夜半球不等分。
↓
周期
是真正周期。②太阳日,秒,是真正周期。②回 黄赤交角 自转一周360°59′,24 归年,太阳直射点移动 23°26′
小时,是昼夜更替的周 一个周期,365天5时48
↓
期
分46秒
太阳直射点
①角速度,除极点为0外,位于近日点(1月初)时速 南北移动
速度
其他各点均为15°/小时。度快。位于远日点(7月 (南北回归
(3)恒星日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以遥远的恒星为参 照物,地球自转了360°;太阳日是以太阳为参照物,由于 一天中地球还要绕日公转,因此地球绕太阳旋转了 360°59′,时间是24小时,这是地球的昼夜交替周期,是 人类使用的基本时间单位。
4
1.图示地球的公转运动和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1)太阳位于中心的公转图。
21
特别提醒
(1)正午太阳高度角为一天中最大太阳高度角,即为地 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角。
(2)最小太阳高度角为地方时24时的太阳高度角,也就 是一日中最小的太阳高度角。H最小=φ+δ-90°公式中H 为最小太阳高度,φ为所求地点地理纬度,永远取正值,δ 为直射点纬度,当地夏半年取正值,冬半年取负值。如果 所求出H最小≥0,说明此日该地区出现极昼。
河岸不对称、大气中的气流运动方向改变、大洋中洋流运动方向改 变 北半球用右手表示, 南半球用左手表示, 掌心向上,四指代 表物体原来的运动 方向,大拇指指向 即为物体运动的偏向
24
以上三图在纵切面上昼夜半球平分,下面的图在纵切 面上昼夜半球不等分。
↓
周期
是真正周期。②太阳日,秒,是真正周期。②回 黄赤交角 自转一周360°59′,24 归年,太阳直射点移动 23°26′
小时,是昼夜更替的周 一个周期,365天5时48
↓
期
分46秒
太阳直射点
①角速度,除极点为0外,位于近日点(1月初)时速 南北移动
速度
其他各点均为15°/小时。度快。位于远日点(7月 (南北回归
(3)恒星日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以遥远的恒星为参 照物,地球自转了360°;太阳日是以太阳为参照物,由于 一天中地球还要绕日公转,因此地球绕太阳旋转了 360°59′,时间是24小时,这是地球的昼夜交替周期,是 人类使用的基本时间单位。
4
1.图示地球的公转运动和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1)太阳位于中心的公转图。
21
特别提醒
(1)正午太阳高度角为一天中最大太阳高度角,即为地 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角。
(2)最小太阳高度角为地方时24时的太阳高度角,也就 是一日中最小的太阳高度角。H最小=φ+δ-90°公式中H 为最小太阳高度,φ为所求地点地理纬度,永远取正值,δ 为直射点纬度,当地夏半年取正值,冬半年取负值。如果 所求出H最小≥0,说明此日该地区出现极昼。
河岸不对称、大气中的气流运动方向改变、大洋中洋流运动方向改 变 北半球用右手表示, 南半球用左手表示, 掌心向上,四指代 表物体原来的运动 方向,大拇指指向 即为物体运动的偏向
《地球的运动》单元复习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PPT课件
![《地球的运动》单元复习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3e24378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4c.png)
地球公转
影长的四季变化
圭表:
中国古代测量正午时刻的日影长度、 定节气用的仪器,由圭和表组成。
圭表可以测季节的原因:
正午时刻,物体影子随季节 变化呈有规律的变化。
制作简易圭表: 一年四季影长的变化规律:
地球公转:
• 方向:自西向东 • 周期:1年(365天) • 轨道:椭圆形,有近日点和远日点 • 地轴:倾斜角不变
地球公转导致的现象:四季变化 同一时间,地球南北半球的季节是相反的。
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昼夜交替对生物的影响:
• 昼伏夜出,如猫头鹰、老鼠等。 •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 大雁南飞 • 冬眠
整理:本单元主要科学概念
认识地球
地球的结构: 由内到外依次是地核、地幔、地壳。 地球海陆分布: 海洋面积远大于陆地面积。
地球自转
地球自转
昼夜交替
昼夜交替: 白天和黑夜不断重复的现象。
昼夜交替的假说:
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地心说:
1. 地球是球体。
2. 所有日月星辰都围绕地 球转。
日心说:
1. 地球是球体。
教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六年级上册(最新)
第二单元 微小世界
目录
1. 我们的地球模型 2. 昼夜交替现象
回顾: 本单元我们学了什么?
目录
1. 我们的地球模型
认识地球
2. 昼夜交替现象
3. 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地球自转
4. 谁先迎来黎明
5. 影长的四季变化 6. 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
地球公转
7. 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2. 地球是在运动,并且24小时自转 一周。
地球的运动复习PPT教学课件
![地球的运动复习PPT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53edde40722192e4536f6e8.png)
高频考点讲练
C.AC经线上各点的正午太阳高 度在此日达一年中的最小值
D.BC段弧长的最大值为赤道周 长的四分之一
(2)若C点的时刻为11∶00,则D点 的地方时为( )
A.7∶30 B.8∶00 C.8∶30 D.9∶00
高频考点讲练
解析:(1)读图可知此时为北半 球冬至日,AC经线在北半球的各点 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小值; BC段为昼半球在赤道上的一部分, A点为晨昏线与北极圈的切点,过该 点的经线为12时,BC段弧长最大为 赤道上昼半球弧长的一半;AB段与 BC段弧长最大为赤道上昼半球弧长 的一半;AB段与BC段弧长可能相同 为赤道周长的四分之一,但大于AC 段弧长。故选D。
高频考点讲练
解析:本题侧重考查日期的变更问 题。由题干信息P点线速度为0 km/h, 可知P点为极点;M在东西半球的分界 线上,知PN也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且 PN是一条日期界线,可判断其只能为0 时经线,则PQ为180°经线。第(1)题, M点又在晨昏线上,且靠近极点,则M 点的纬度应在66°34′~90°之间,故选 A。第(2)题,图中日期为3日和4日,PN 地方时为0时,经度为160°E,根据时差 计算可知北京时间。
高频考点讲练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 )
A. 30°E, 20°N B. 150°E, 20°S
C. 30°E, 20°S D. 150°E, 20°N
(2)对图中四地地理现象叙述正确的
是( )
A.丁地地方时12时日出 B.丙地
地方时16时日落
C.乙地昼长20小时 D.甲地夜长
12小时
(3)此时与东十区日期相同的范围占
(2)人为日界线:即国际上规定, 原则上以180°经线为国际日期变更 线,简称日界线。自西向东过日界线 要减一天,自东向西过日界线要加一 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的运动》教材详细阐述了地球的各种运动现象及其科学解释。首先探讨了昼夜交替现象,通过比较不同假说,引出地球自转的概念,并用傅科摆实验加以证明。进而讲解了地球自转的方向与时区划分,揭示了时区与地球自转方向的关系。此外,教材还深入剖析了北极星与地轴的联系,揭示了北极星“不动”的奥秘。在公转方面,重点阐述了地球的公转如何导致四季变化,通过太性。最后,教材探讨了极昼与极夜现象的形成原理,展示了地球在公转与自转共同作用下的奇妙景象。通过这一系列讲解,教材旨在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地球运动观念,深化对天文学基础知识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