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文化与教育
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及其对教育质量的影响研究
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及其对教育质量的影响研究一、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教育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特有的、传统的、经过长期发展而形成的,通过社会意识形态的传播和教育制度的实施,在社会中得到认可和传承的教育观念、方法、理念等一系列文化现象的综合体。
在不同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下,中西方的教育文化产生了显著的差异。
1.教育理念中西方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不同,影响了教育理念的形成。
中西方存在着显著的异质性,西方文化重视个人主义,追求自由、平等和权利,而中国文化注重集体主义,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责任的分配和承担。
2.教育方法中西方国家在教学方法上也有着巨大的差异。
西方教育强调发掘学生自身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追求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教学方式,而中国教育强调学生的记忆、背诵能力和基本功的打好,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培养较少考虑。
3.教育评价中西方的教育评价体系差异明显,西方国家重视考试和测试的结果,强调量化指标的作用,对学生的发展情况、兴趣倾向等因素考虑较少。
而中国则更关注思政教育、品德教育以及对高分学生的挑战。
对于学生的兴趣和发展方向没有充分的了解和发掘。
二、对教育质量的影响根据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对教育质量的影响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由于中西方教育文化的差异,使得在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西方教育在注重学生自由发展的同时,强调学生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更容易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
而中国教育多注重学生对功利的追求以及考试成绩,长期以来导致学生只关心分数,而忽略了对学科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的能力。
2. 对选才培养的影响文化差异也导致在才能的培养和选才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西方教育比较注重发掘学生的特长,鼓励学生在多样化的学科和领域中拓展自己的能力;而中国教育注重基础功底的扎实性和宏观选才,忽略掌握综合能力和其他领域的知识。
3. 对教研成果的影响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对教研成果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
对于中国学生来说,成功之路必须 要通过一条独木桥,这就是高考。 对很多中国学生而言,可能会因为 一分只之差,而幸运的跨进一流学 府的大门,也可能会因为一分之差, 而被残酷地淘汰。对于中国的高等 学府而言,你是否是个有理想、有 抱负、有责任心的学生,都不重要, 只要你的高考成绩符合大学的招生 要求,这种单纯的量化标准把很多 优秀的学生挡在大学门外。
主动发现为辅。
美国
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内 容,以学生兴趣为中国:中国的教育带有浓重的 国家色彩,学生的一些思想收 到桎梏。
其二
美国:每股的学术提倡自由, 中国:1、中国教育注重的是学习的结果,所以 富有较强的创新探索能力。 导致中国馆会以考试的成绩评论学生的好坏。
2、中国的教育方式沿袭旧法,灌输知识,导致 学校考试和知识的透彻理解是中国学生的拿手好 戏。
四、课外生活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中国一般不太允许小孩参加真正的社会活动。但在美国小学生一旦走进校门就开始真正参与社会活动了。美 国的课外活动是学生自发参与,经费也是大家共同出资、共同寻求赞助。比如,8岁的孩子会帮人家清洗洗 衣机,一次8美元,为别人演奏等等,把赚到的钱拿来搞活动。当然并非所有的活动都是为了赚钱,也有很 多是打义工的。美国让小孩接触社会环境的方式非常多,他们认为教育即生活。中国的学生课外生活基本上 被作业占领了。而且很少有机会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
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 ——以中美为例
16 港口物流管2班 朱一帆 54号
内容提要
01 教育理念 02 教育目标 03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04 课外生活 05 考试制度 06 总结反思
一、教育理念
Education Philosophy
由中西方教育文化的差异所引发的思考
由中西方教育文化的差异所引发的思考中西方教育文化的差异是由于历史、社会、价值观以及传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
这些差异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的角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不同的教育文化,并对教育体系进行改革和创新。
中西方教育文化的差异可以看出不同的教育目标和价值观的不同。
在西方教育中,重视个人发展和个人尊重,倡导个人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
而在中国教育中,注重集体主义和社会责任感,强调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
在西方国家的学校中,学生常常被鼓励独立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在中国的教育中,学生更多地被要求服从和接受传授的知识。
中西方教育文化的差异还体现在教育方式和方法上。
在西方的教育中,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人需求和兴趣。
而在中国的教育中,更加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内容的测试,教师在课堂上更多地扮演着知识传输者的角色。
这种差异也反映了中西方教育文化对学生学习方式的不同理解和要求。
中西方教育文化的差异还可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上看出。
西方教育注重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办法。
而中国教育强调学生的刻苦努力和对知识的记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更注重学生的纪律和遵守规则。
这种差异可能与中西方社会文化的不同以及家庭教育的差异有关。
中西方教育文化的差异还对教育体制和教育理念提出了挑战和启示。
中西方的教育文化差异可以帮助我们反思自己的教育体系,探索教育的本质和目标,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
我们可以借鉴西方教育中注重学生个人发展和自主学习的理念,以及教师对个体差异的关注,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体系。
我们也要保留和传承中国传统教育中注重集体主义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社会参与能力。
中西方教育文化的差异对我们启示颇多。
通过深入研究和了解中西方教育文化的差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不同的教育文化,促进教育体制和教育方式的改革和创新,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
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与体系对比
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与体系对比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中西方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日益频繁。
然而,由于文化、历史和政治等多方面原因,中西方在不同领域存在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聚焦于教育领域,探讨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与体系对比。
一、教育观念的差异西方国家强调个性化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教学方法也比较灵活,教师不仅在知识传授上扮演重要角色,还需要充当学生的辅导员和指导者。
而在中国,教育被看作是一种传统文化的承传,注重学生在纪律、秩序和道德规范上的培养。
这就使得中国的教育体系更加强调学生的纪律性和知识掌握程度,而忽略了学生们的创造性和创新能力。
二、学科设置的差异在中西方教育体系中,学科的设置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西方国家的学科体系更加全面,学科种类多、难度不一。
而中国的学科体系则更加注重掌握主要的科学基础,这也使得中国学生更容易在基础科学领域获得好成绩。
不过,由于中国学科设置比较单一,学生对其他领域的掌握能力相对较弱。
三、考试制度的差异在中国,高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对于学生决定自己的未来方向有重大影响。
高考制度体现了中国的考试教育,注重的是学生的应试能力和标准化测试成绩。
而在西方国家,高中生的学术表现并不能完全决定他们的发展方向。
除了成绩,西方国家还注重学生的兴趣、课外活动等多方面因素,因此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科领域进行深度研究和学习。
四、师资队伍的差异在中国,在很长的时间里教育部门财政紧张,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无法得到保证。
但是,中国教育资源的紧张并没有使得中国的教育体系逐渐衰弱下去,反而使得教师们为了赚取生活费更加努力工作。
而在西方国家,许多学区都拥有雄厚的财政支持,教师的工资和待遇要优于中国。
同时,西方国家教育系统注重教育的跨学科和应用性,因此,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更高,而且教师对于教育的热情和投入态度也被严格要求。
总之,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和体系的对比,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两个文化的不同之处,而且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更全面、深入的教育观点。
由中西方教育文化的差异所引发的思考
由中西方教育文化的差异所引发的思考中西方教育文化的差异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话题。
在全球化背景下,了解和探讨中西方教育文化的差异对于我们理解彼此的教育系统和文化背景至关重要。
通过对这些差异的思考,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教育体制并改进我们的教育方式,同时也能够加深对其他文化背景的理解和尊重。
中西方教育文化的差异体现在教育目标和价值观上。
中西方教育在追求教育目标上有所不同。
中西方教育都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但重点和侧重点却有所不同。
西方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强调个人发展和实践经验。
而中方教育则更加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应试能力,重视纪律和集体精神。
中西方教育文化的差异还体现在教学方法和环境上。
在西方教育中,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互动式的教学方式。
教师更像是指导者和引导者,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提出问题。
而在中国教育中,教学方式更加注重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接受,以讲授为主导。
西方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环境;而中国教育则注重纪律和规范,强调班级集体和学校荣誉感。
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还体现在评价体系和奖励机制上。
在西方教育中,注重学生全面能力的发展和综合评价。
学生成绩只是评价的一部分,学生的创造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也同样重要。
而在中国教育中,学生的学习成绩往往被严格看待,成绩被认为是评价学生能力和价值的重要依据。
对于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的思考,我们应该积极学习并取其精华。
学习西方教育中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精神,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和思考问题。
也应该保持中国教育中的优良传统,如集体主义和对知识的重视。
我们要在借鉴西方教育经验的保持自身的文化特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道德意识,使他们能够成为有责任感、有担当的公民。
我们还应该加强中西方教育交流和了解,促进不同教育体系之间的互惠互补。
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交流项目,可以增进对彼此文化的理解和尊重;通过学术研究和教育合作,可以共同探索教育的创新和改革。
略谈中西方文化差异对教育的影响
2014年第7期教育的逻辑起点是人类社会的产生。
远古社会教育的产生,与人们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直接相关。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域,因其文化的差异会造就不同的教育内容与形式。
如中国教育注重以知识灌输为主,而美英等国的教育则重在个人能力的培养,其间的区别,就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而导致的。
我们今天的教育,最应该关注的是什么?教育的目的是“成人”,还是“成才”?这些都是教育所要关注的重要命题。
如何选择,如何借鉴西方教育经验,取长补短,以实现我国教育的发展和突破,笔者认为,我们有必要先探讨一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对教育的影响。
一、中西方社会文化差异简述1.行为准则处于西方文化中的西方人自我中心意识和独立意识很强,提倡创新,崇拜个人奋斗,尤其为个人取得的成就自豪,从来不掩饰自己的自信心、荣誉感以及在获得成就后的狂喜。
相反,在中国文化熏陶下的中国人推崇中庸之道,讲究含蓄内敛,不主张炫耀个人荣誉,而是提倡“中国式的自我谦虚”和“自我否定”,更多地强调集体主义,主张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主张同甘共苦,团结合作,步调一致。
2.社会关系西方文化提倡人人平等,家庭关系比较简单,无论贫富,人人都会尊重自己,不允许别人侵犯自己的权利。
同时,人人都能充分地尊重他人。
而东方文化熏陶下的中国人,人与人之间的等级森严,特别是受几千年传统中国文化君臣、父子等级观念的影响,尊卑长幼观念根深蒂固。
中国式的家庭结构比较复杂,传统的幸福家庭是四代同堂,长辈在晚辈的眼中、教师在学生的眼中有着绝对的权威。
社会背景、家庭背景在人的成长中仍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3.宗教信仰中国最大的两大宗教是佛教和道教,它们彼此竞争,彼此融合,构成了中华民族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
中国宗教讲究的是外部的宽容。
西方的基督教从罗马帝国灭亡起就已经成为西方世界唯一的宗教,基督教认为自己是世界上唯一合法的宗教。
因此,西方宗教信仰的主导是一神论,认为人是原罪的,需要服从神的领导,宗教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至关重要。
中西方教育方面的差异
中西方教育方面的差异中西方教育在很多方面都存在巨大的差异。
虽然两者都致力于为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资源,但是教育方法、文化差异以及家长的角色等等在两种教育模式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
一、教育方法中西方教育方法有很大的不同。
在中方,教育强调知识和技能的灌输,重视记忆和考试,并将学术成绩作为评价、选择、晋升和招聘的重要标准。
而在西方,教育强调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协作的技能。
因此,在西方的教育体系下,孩子们通常会更多地参与到交流互动、课堂讨论以及小组合作等活动中,从而可以更好地培养综合能力。
二、文化差异中西方文化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在教育方面,这些差异表现为中国关注的是学习能力而非个性和自我;在中国,成功往往定义为取得高分数,而在某些西方国家,成功则更多地涵盖了自我价值、创造性以及其他非学术因素。
此外,中国学生普遍低估自己的能力和表现,注重在学业成功上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
与之相反,在西方的教育体系下,孩子们通常被鼓励追求在学术以外的方面的成功,比如体育、音乐和艺术等方面的成功。
三、家长的角色在西方,家长通常比较锱铢必较,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方面都非常重视。
但是,他们也更注重培养孩子们的独立性和自我意识,鼓励孩子们更加自主地处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相比之下,中国家长更多的侧重于引导孩子在学术和生活方面做出最好的表现,通常会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约束和管理。
总体来说,虽然中西方教育在很多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但无论哪种教育体系都有其自身优点和不足。
在将来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学习来自不同文化的思考方式和技巧,并且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自己的学习和教育模式。
这样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发展和进步。
中西文化教育比较
中西文化教育比较无论是中西方,每个民族或文化都有其独特的教育体系和理念。
虽然每个教育体系都有其优点和缺点,但值得强调的是,本文只是对中西教育进行比较,略带有偏见。
首先,中西方文化教育在目标上存在一定的区别。
中文化教育强调传统文化价值观的传承,崇尚孝道、礼仪和尊长。
西方文化教育则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在整体教育目标上,西方注重个人发展和成长,中方则强调社会责任和集体意识的培养。
其次,中西方文化教育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在教学方法方面,西方更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中方则侧重于传统的讲授和记忆,重视师生间的尊重和权威。
在教学内容方面,西方教育更加关注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中方则更加注重文学、历史和国学的传承,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化自信。
另外,在学生评价和教育方式上,中西文化教育也存在差异。
西方教育注重学生的综合评价,通过考试、作业、报告等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中方教育则更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和道德修养,通过品德评价和考核来鼓励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最后,中西方文化教育在学术研究和学科发展上也有不同。
西方注重学科交叉和学术创新,鼓励学生进行多学科研究和跨领域合作。
中方则更注重学科的专业和深入,鼓励学生通过深入学习一个学科来培养自己的专业能力。
综上所述,中西方文化教育在目标、教学方法和内容、评价方式以及学术研究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尽管两种教育体系各有优势,但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
因此,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西方应相互借鉴和交流,促进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实例
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实例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实例教育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和传统习俗的体现,具有显著的地域特色和差异性。
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是指在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目标和教育制度等方面的不同。
以下是一些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的实例。
一、教育理念的差异中国教育注重知识传授和学生考试成绩。
中国教育体系以应试教育为主导,学生们需要面对大量的考试,评估他们学习的成果。
教育界人士普遍认为,考试结果反映了一个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学业成就。
相比之下,西方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实践能力。
西方教育追求学生全面发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科之外的活动,如艺术、体育和社区服务等。
西方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人发展和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倡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育方式的差异中国教育强调师生关系的尊师重道。
教师在中国的地位很高,学生应当遵守和尊重老师的话语权。
学生在教室里起立听课,并需要记住老师说的每一句话。
而在西方教育中,学生与教师之间更多的是平等和互动的关系。
学生在课堂上被鼓励提问,与教师进行讨论和交流。
教师更像是学生的指导者和引导者,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育目标的差异中国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学术成绩和升学率。
学生为了保持高分数而不断努力,因为升学考试对他们的未来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中国,取得好成绩被认为是学生能力的体现,是一个成才的标志。
而西方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个人特长和兴趣发展。
西方教育鼓励学生进行兴趣爱好的探索和培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的方向和课程,如音乐、艺术、体育、科学等。
西方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人发展和终身学习。
四、教育制度的差异中国教育制度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更加统一和规范。
中国教育有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和统一的教材,政府对教育的管理和监督较为严格。
教育资源集中,重点学校有更多的优势,容易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
西方教育制度相对灵活和多样化。
学校和教师有更大的自主权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的研究与应用
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的研究与应用一、引言中西方教育文化是两种不同的文化体系,它们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育经验都存在着大的差异。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国际化的趋势,中西方教育文化的研究和应用日益重要。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西方教育文化的差异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二、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1.教育理念差异中西方教育文化的理念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西方教育注重个体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发现。
而中国的传统教育文化则接受传统的“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的模式,强调师生关系和传统价值观的教育。
2.教学方法差异中西方教育文化的教学方法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西方教育注重交互式的教学方式,学生是被动接收知识的,而是通过小组讨论、互动和实际运用来探索知识。
而中国的传统教育则采用了一种传统的“注重功课”模式,学生需要通过单色、功课、考试等方式获取知识。
3.教育经验差异中西方教育文化的教育经验也各有千秋。
西方教育注重实践和互动,学生在学习中会经历许多实践活动,包括实践课程、实验、科学展和实习等,这些实践活动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实际经验,也可以增加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而中国的传统教育则注重知识的累积和口头传承,不注重实践经验的积累,导致学生在掌握知识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三、中西方教育文化的应用中西方教育文化的差异也对教育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教育实践需要根据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需求来调整。
以下是中西方教育文化的应用:1、中西方教育相互借鉴中西方教育文化的差异为教育实践提供了多种选择。
中国可以借鉴西方教育文化的理念和方法,通过互相学习、交流来开拓创新。
同时,西方国家也可以在把握自己的传统教育文化的同时,吸收中国传统教育文化的优点。
2、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中西方教育文化的差异也可以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方面得到应用。
西方教育文化重视学生的创造、创新和批判思考能力,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有一定的人文素质作为支撑。
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渊源的人文素质,可以为学生提供宝贵的素养提升。
浅析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
浅析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是因为两者在历史、宗教、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而形成的。
本文将从两种教育体系的目标、教学方法、学生角色等方面来分析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
首先,中西方教育的目标存在差异。
在西方,教育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西方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强调学生的发展和个体的价值。
而在中国,教育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注重学生的纪律性和集体主义。
中国教育强调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为国家做贡献的意识。
其次,中西方教育的教学方法有所差异。
在西方,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自学能力。
教师在这种教育体系下起到的是指导者和引导者的角色,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和质疑。
而在中国,教育注重集中式教学和教师的权威性。
教师在中国教育体系下起到的是传授知识和规范行为的角色,学生需要服从教师的指导。
另外,中西方教育也对学生的角色存在不同的态度。
在西方,学生被视为教育的主体,被鼓励发展自己的兴趣和才能。
西方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个人发展和创造力,学生有更多的自由选择和表达的机会。
而在中国,学生被视为教育的客体,注重纪律性和奉献精神。
中国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和为国家服务的精神,学生需要服从学校的规定和要求。
总的来说,中西方教育文化存在着不同的差异。
这些差异体现在教育目标、教学方法、学生角色等方面。
中西方的教育文化各有其特点和优势,相互借鉴和交流可以促进教育的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中西文化教育差异
中西文化教育差异首先,中西方教育理念的差异。
中西方对于教育的看法存在差异。
在西方国家,教育被视为个体全面发展的手段,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社交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而在中国,教育更加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和考试成绩的评定,注重学生的记忆和应试能力。
这种差异导致了中西方对于学生的培养目标和方法的不同。
其次,中西方学生对待教育的态度差异。
在中国,教育被视为一种重要的途径,可以改变个人的命运。
因此,中国学生普遍对于学习抱有较高的期望和动力,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
而在西方国家,学生对于学习的态度可能更为随意,他们更强调追求个人兴趣和快乐,在学习中更注重个人感受。
此外,中西方教育制度的差异也会导致教育差异。
在中国,教育制度较为统一,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和指导较为严格。
学生上课时间较长,学科安排较多。
而在西方国家,教育制度相对更加灵活和多样化,学生有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和自主选择课程的权利。
另外,中西方教育方法的差异也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
在中国,教师通常采用讲授式的教学方式,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复习,学生被要求听讲和记忆大量的知识点。
而在西方国家,教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采用启发式教育的方法,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最后,中西方学校文化的差异也会影响教育。
中国学校注重纪律和秩序,注重学生的服从和遵守规则。
而在西方国家,学校更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表达自我,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和社团,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总体而言,中西方文化教育差异主要体现在教育理念、学生态度、教育制度、教学方法和学校文化等方面。
了解和尊重这些差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开展跨文化教育交流和合作。
幼儿园中西方文化教育总结及跨文化交流
幼儿园中西方文化教育总结及跨文化交流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幼儿园中的文化教育不再局限于本土文化,而是越来越多地涉及到跨文化交流和教育。
本文将从东西方文化的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和总结,以期在跨文化交流中为幼儿园教育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一、东西方文化的教育理念1. 东方文化的教育理念在东方文化中,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传统的儒家文化强调“立身以立学,立学以待人”,提倡忠诚、孝顺、诚实、尊重长辈等价值观念。
这种教育理念强调个体与社会的和谐关系,重视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2. 西方文化的教育理念在西方文化中,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自我表达能力。
强调个体的自由发展和个性的尊重,提倡鼓励孩子尝试和探索,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独立人格。
二、幼儿园中的文化教育内容1. 文化多样性的教育在幼儿园的教育内容中,应该充分融入世界各国的文化元素,让孩子们在游戏和活动中接触不同的文化,促进他们对多样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2. 价值观念的传递无论是东方文化还是西方文化,对于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都有着共通之处。
在幼儿园中,可以通过故事、游戏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向孩子们传递各种文化的价值观念,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社会伦理观念。
三、幼儿园中的文化教育方法1. 游戏和体验式教育在幼儿园中,游戏和体验式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教育方法。
通过各种游戏和体验活动,可以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轻松愉快地感受到不同文化的魅力。
2. 跨文化交流活动幼儿园可以定期举办跨文化交流活动,邀请外国友人或者外籍家长来幼儿园做文化交流,让孩子们在亲身感受中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四、跨文化交流对幼儿园教育的启示1. 培养开放包容的心态跨文化交流可以帮助幼儿园的孩子们培养开放包容的心态,增进对其他文化的理解和尊重,避免产生排外和歧视情绪。
2. 促进语言和认知发展通过和外国友人的交流,可以激发孩子们对其他语言的兴趣,促进他们的语言和认知发展,培养跨文化沟通能力。
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对比与分析
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对比与分析近些年来,中西方的教育文化差异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尤其是在全球化的今天,中西方的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
教育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了解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对于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教育观念的差异中西方教育观念的差异源自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尊师重道,认为学生应该虚心听从老师的教诲,而西方传统文化则更注重独立思考和自我表达。
这种差异在教学方法上也表现得尤为明显。
中国传统教育注重记忆和背诵,也就是“举一反三”,而西方教育更强调理解和应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育方式的差异中西方的教育方式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中国传统教育强调学生要沉下心来去学习,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而西方教育则更注重实际应用和解决问题能力。
西方教育更注重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发现问题,教育者则更强调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学习。
传统的中国教育对知识的重视也超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强调死记硬背。
三、文化差异的表现中西方文化不同,体现在教育中更体现为文化的内蕴和价值观的不同。
对于中国学生而言,文化差异往往表现为学习成绩的分数优越性,而在西方,学生的成绩不是衡量学生智力的唯一方式,其个性和创造性也是评价学生的重要考量。
另外,中国文化强调集体和团队合作的精神,而在西方国家则更注重个人的独立和自主性。
四、教育意义的比较中西方教育的比较和分析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推动世界各国之间的合作与发展。
中西方教育的比较也指向了改善和完善中西方的教育制度和教学方法,各自借鉴对方的优秀教学思想方法,以期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更好地培养出新一代有创造力、有责任感的人才。
五、结语中西方的教育文化差异虽然存在,但是相互学习和借鉴可以弥补差异的巨大,推动人类文明的前进。
无论是在哪个领域,对于不同文化之间进行比较分析会有助于我们对文化间的理解更深入、更准确,而教育文化比较更是一个发人深省的话题。
中西方教育文化比较
在人类社会形成之后,一种重要的事业应运而生——教育。
教育,千百年来,俨然是一个严肃的话题。
教育是一种文化现象,是构成文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不同的地域以及不同的文化造就了教育的不同形式。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因为这不仅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先进文明的程度,还决定着国家的发展。
在我看来,中国的教育方式精致细腻,西方的教育方式则贴近自然,更接近社会。
学校考试和对知识的透彻理解是中国学生的拿手好戏,而西方学生则更注重实践和锻炼各方面的能力。
可以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我们中国国土面积大,人口多,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高,使竞争残酷激烈。
中国老师传授的课本知识面面俱到,大多数的家长把孩子照顾得细致入微。
由于历史传统、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中西方教育观念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中国学生学习以勤奋为主,美国和德国的学生主要以探索为主.我认为学习既离不开勤奋,也离不开探索创新。
每个国家都有它的特点,中国教育自有它的特点,并不能一味的否定,身为中国人的我们更应该发扬中式教育的长处。
但目前可以说是大部分中国人都对现阶段我国的教育制度不满意,说是:学生压力大,教育脱离实际,学生几乎学不到社会能力……教育是一个民族的希望,而有希望的民族一定是不断创新的民族。
当然,中国现行的教育也并非一无是处。
我们的教育重视文化基础课,学生学到的数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知识比大多数美国学生多得多,这无疑在某些方面上提高了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概括地说,西方教育的优点是重视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独立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及思考问题的习惯和方法,从而为进入一个重视创造性思想的社会做好准备。
它的弊端是,学生基本功不扎实,性格放任,纪律涣散。
最近,我看了一部音乐剧《歌舞青春》,它代表着我们年轻一代的个性与活力。
它由迪士尼公司于2006年出品了第一部,2007年出品了第二部,2008年出品了第三部。
堪称迪士尼频道史上最为成功的原创电影,一度刷新台湾迪士尼频道原创电影的首播记录。
中西方教育差异原因及表现.
中西方教育差异涵盖了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学生管理等多个方面。
这些差异源于文化、历史、价值观等多方面的因素。
以下是一些中西方教育差异的原因及其表现:原因:1. 文化观念和价值观:-中西方文化观念不同:中国注重集体和家庭的观念,强调团结和社会责任;而西方文化更强调个人主义和个体权利。
-不同的价值观影响教育:中西方文化差异直接影响了对教育的期望和目标,导致教育体系在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社会观念上存在不同。
2. 制度体系的不同:-中西方政治体制不同:中国采用社会主义制度,强调国家主导和计划;而西方国家采用民主制度,强调市场经济和多元发展。
-教育制度反映政治体制:不同的政治体制导致了不同的教育制度,包括学科设置、教材编写、学生管理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3. 教育目标不同:-中西方对教育的理解有别:中国教育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应试教育,追求综合素质的培养;西方强调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注重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4. 学科设置和课程结构:-中西方学科体系的不同:中西方的学科设置和课程结构存在差异,例如,在某些领域的深度和广度上有不同的侧重。
-教学内容和方法:中西方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有不同的侧重点,例如,中国教育更注重基础知识的灌输,而西方更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
表现:1. 学制和学年安排:-中西方学制不同:中国学制一般为12年,而西方学制则常为13年。
学年安排、假期等也存在一定差异。
2. 考试和评价体系:-考试制度不同:中国强调应试教育,高考是重要的选拔手段;西方更注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作业、小组讨论、课堂参与等。
3. 师生关系和教育方式:-中西方的师生关系:中国强调尊重教师,教育方式较为传统;西方强调学生参与,注重师生平等的教育关系。
4. 家长参与和期望:-中国家长期望较高:中国家长通常对孩子的学业有较高期望,对孩子的学习生活有更多的干预;西方家长更强调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5. 课外活动和兴趣培养:-中国强调学科学习:中国学生在课业上花费的时间相对较多,课外活动和兴趣培养相对较少;西方注重学生全面发展,鼓励参与体育、艺术和社团等活动。
中西教育文化的联系与对比
中西教育文化的联系与对比教育和文化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国家赖以发展的基础。
教育文化是民族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发展中的重要因素,从而在中西方教育文化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教育文化体系。
一、教育体制的对比中国和西方教育体制在很多方面有所不同。
在中国,整个教育系统从幼儿园到高等教育都有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其中大多数学生接受的是公立学校的教育,这些学校主要由政府控制,而私立学校则比较少。
同时,中国的教育体制十分重视考试和分数,这种制度拉近了学生之间的差距,也增加了很多家长和学生的学业压力。
相比之下,西方国家的教育体制更加多元化,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数量差不多,更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西方教育体制更加强调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仅是学业成绩,而是包括学科知识和社交能力在内的多种能力。
二、师生关系的对比在中国,教师在学生眼中往往是绝对权威和权力者,而在西方国家,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平等,互相尊重和倾听对方的意见。
中国教育更注重教师的权威,教师对学生的命令和要求必须无条件地接受和执行。
而在西方国家,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加广泛,更多的是建立在平等、互相尊重和互相信任的基础上,师生可以相互交流和讨论,共同探索问题的解决之道。
三、教学方法的对比中国教育历史悠久,教学方法一直在传统中,注重“记忆”“背诵”等方法,追求“死记硬背”、模仿和考试得分,但也使得学生在不断的应试过程中失去了思考和创造的能力。
相比之下,西方国家更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意,更加注重教育创新方面的培养。
学生们被鼓励自发思考问题的主动、开放和创意性等,更能体现出教育更广的含义。
四、文化优势的对比中西方文化区别很明显,教育文化亦是如此。
中国文化悠久,独特的文化优势也给了中国教育文化带来了很大的特色,例如对知识分子的高度尊重,以及关注集体成就与国家荣誉等等。
西方国家也有自己的文化优势,例如心理学方面的研究;更注重U盘、数字化等现代科技在教育中的应用。
中西方教育差异原因及表现.
中西方教育差异原因及表现.中西方教育差异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历史、文化、社会背景等方面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因及其在教育方面的表现。
一、历史和文化差异:中西方教育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历史和文化差异。
在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对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注重孝道、礼仪、道德教育等价值观的培养。
而西方教育则受到了古希腊罗马文化和基督教的影响,重视个人的独立思考、创新和科学精神。
在教育中的表现:1. 教育目标不同:中国教育追求知识的掌握和传承,强调文化传统和社会责任;西方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方式不同:中国教育注重师生关系的尊重和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西方教育鼓励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参与式教学。
3. 评价方式不同:中国教育注重考试和分数的评价;西方教育更注重学生的综合发展和多元评价。
二、社会背景差异:中西方教育差异的另一个原因是他们所处的社会背景不同。
中国在过去的数十年里迅速发展,重视对基础教育的投入,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竞争激烈。
而西方国家教育体制更加成熟,教育资源相对充足。
在教育中的表现:1. 教育资源差异:中国教育资源不均衡,一线城市的教育资源更加丰富,而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较少。
而西方国家教育资源相对均衡,大多数地区都有良好的教育资源。
2. 教育经费差异:中国教育部分公立学校的经费短缺,导致师资力量不足、教育设施不完善;西方国家对教育的投资相对充足,学校有更好的师资力量和教育设施。
3. 教育体制差异:中国的教育体制相对封闭,学校教育形式相对传统和保守;西方国家的教育体制更加开放,学校教育更具灵活性。
三、个人发展观念差异:中西方教育差异的另一个原因是个人发展观念的差异。
中国传统价值观念中,家庭和社会对个人发展有较大的压力和期望,往往注重稳定的职业、安稳的生活。
而在西方国家,个人的自由选择和实现个人梦想更受到重视。
在教育中的表现:1. 专业选择差异:中国学生在专业选择上更多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偏向选择经济、医学等稳定收入的专业;西方学生更注重选择符合自己兴趣和个人发展的专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方文化与教育摘要:中国和西方国家相比.由于民族、地域差异和历史发展上的差异.两者在教育上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
中西方教育的差异作为一种事实性存在,现在已经被许许多多的人所认识,并作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参照系,对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东西方教育的主要差异是什么?这些差异又是如何形成的?本文拟从词源学的角度,对东西方教育差异的形成作思想认识方面的一种解读。
关键词:课堂视觉文化多媒体课件利与弊正文:一、教育宗旨教育是以培养人为宗旨的人类实践活动。
教育活动明确的目的性,使教育活动在具体展开之前便有了预设的目标。
从总的趋势看,中国教育的宗旨主要是要让儿童、青少年一代接受社会的各种规范,以适应社会;西方教育的宗旨则是让儿童固有的各种能力获得良好发展。
东西方教育目标定位的差异,隐含着这样两个基本认识的差异:一是对于“人性”的不同认识。
即“中国的教育观在本质上是建立在‘恶’的人性假设基础之上的。
即在教育者心目中受教育者是不大值得信任和尊重的。
西方的教育观在本质上是建立在‘善’的人性假设基础上的,即在教育者心目中受教育者是值得信任和尊重的。
”Eg]--是从教育的基本出发点看,中国以“社会本位论”为出发点.强调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西方则从“个人本位论”出发。
强调个人的身心和谐发展。
二、师生地位中国的教师和学生,一个在上,一个在下,自然有了上下尊卑之分。
“师者如父”便是这种伦理等级的“写照”;在西方的教育概念中,无论“引出”或“引导”,都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信学生都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为前提。
中国的师生关系之所以不平等,是由于中国社会特别注重伦常等级,要求每个人都应“各安其分”。
严格遵守伦理规范。
“师者如父”便是“五伦”在教育上的延伸和反映,目的是通过教师伦理身份的“附魅”,让学生无条件地服从教师的权威,以保障教育的政治、教化职能按统治阶级的意愿顺利实现。
相对而言。
古希腊、古罗马的民主政治体制和民主的文化氛围,对学生作为“人”的尊重和信任,使西方更为强调的是教师的服务意识。
教师赚取学生的学费,自然应当为学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体现出良好的专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三、教育内容学校教育的存在,一个重要的职能就是为了有效地传递人类的知识经验。
所以.东西方教育在一开始的时候,都定位于传递人类的生产劳动经验和社会经验。
孔子教入以“六艺”,古希腊、古罗马的“三科”、“四学”,以及中世纪的“七艺”,都力求把各方面的知识教给学生。
但是,随着知识经验总量的增加和统治阶级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在知识的取舍方面东西方教育便各有侧重。
由于中国偏重于从社会需要来运作教育,在长期的封建社会里,教育的概念被窄化为“教化”,教育内容被局限在《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上。
圣贤书之外的技艺等被视为“雕虫小技”,不足为学。
相反,西方教育以个人为出发点。
凡能增加个人利益的知识、技能等,都被纳入教育内容之列。
夸美纽斯倡导的“泛智教育”、法国的“百科全书学派”,以及后来科学技术革命后。
实用技术教育在欧美教育体系中迅速被认同和接纳。
都说明了西方教育较为关注人们的现实生活,努力为人们的现实生活谋福利的特点。
并且。
在教学内容的具体构成方面,西方教育不仅坚持“学术中心课程”,而且在具体操作上“较之知识的量,更重视知识的质;较之知识内容。
更重视生成知识的能力”。
四、教育教学方法中国的教育方法,强调上行下效,要求教师以身示范,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表率;学生则亦步亦趋,机械摹仿。
不能有丝毫的违背(哪怕是超越也不允许)。
西方的教育概念中的教育方法没有什么限制,这也是西方课堂气氛活跃、师生相处比较随意的原因所在。
教育教学方法差异产生的根源之一,就是东西方教育宗旨的不同取向。
由于中国看重教育的“道德教化”功能,便要求中国的教师努力成为道德和行为的“表率”。
于是。
教师在课堂上、在学生跟前显得一脸严肃.装出一副“道貌岸然”的样子。
教师一本正经,学生自然也不敢造次。
这样,中国的课堂内外有了许多的规矩,连学生的坐姿、举手的姿势都要“标准”。
难怪国外一教育考察团参观了国内一所幼儿园,看到孩子们两手背后、一动不动地端坐着,误以为自己走到了“军营”而不是学校。
另一方面,中西方为教育设定的宗旨要在学生身上体现,中国需要一个从无到有的培养(外铄)过程,西方的教育观念则是把学生内在的潜质发挥出来即可。
为达此目的,中国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是满堂灌.大搞“一言堂”,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做,学生看;教师考,学生背;这已成为为中国学校教育的一道主要风景线。
与中国课堂气氛过于严肃相比,西方的课堂则显得融洽和宽松.外在的规范少了.教师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跃学生的思维。
也就是说,省去了形式上的繁文缛节,让学生的思维更专注于各种各样的问题,使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凸现其创造性。
五、教育活动主体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教育活动过程中两个基本的人的因素。
由于中国的教育观念中对学生是一种不信任的态度,不相信学生具有自觉学习的积极性,要求教师必须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所谓“师高弟子强”、“教不严,师之惰”等,都反映了中国教育把整个教育活动的重心放在了教师方面。
西方把教育定义为“引出”.如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教师只是一个“助产士”,教育的主体却在学生一边。
也就是说,中国的教育常披理解为他动性社会行为,西方的教育则被理解为自动行为。
受此影响,中国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习惯于接受而不习惯于思考和怀疑。
相反。
西方国家的学生喜欢提问,教师也鼓励学生要敢于向权威质疑。
热衷于辩论,使自己混乱的知识体系在辩论中剔除糟粕和谬误,从而获得迅速的进步。
六、教育教学效果“守成”与“创新”是每一个人在现实生活都要面临的任务。
相对而言,中国更注重“守成”,西方则更为注重“创新”。
之所以中国学生少有创造性,一是由于中国的教育内容局限在儒家经典,学习的是圣人言论,作为后辈晚学的学生,在圣人跟前只能是“凡夫俗子”.只能仰其项背。
对圣人言论有丝毫的怀疑已是罪过,哪里还谈得上创新与超越?另一方面,中国的教育教学方法强调的是“上行下效”,机械模仿多,教育从某种角度上讲变成了“训练”。
“教”和“训练”本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教”的方式,是点到为止:“训练”则是要使被训练者掌握某些技能或具有某些特长,无论从形式的内容都具有一定的强迫性,受训者对此是没有选择的,不接受也得接受。
“由于中国传统文化数千年来从未把学生看做教育的主体,只把学生当成知识的接受器,而不是知识的主人,因此,我们传统意义上抹杀了‘教’和‘训练’这个最微妙也是最重要的区别,使得‘教’变成了‘训练’。
‘教’并非点到为止,而是强迫学生去全盘接受所‘教’的内容。
”fl,]以这样的教育方式训练出来的学生,个性受到压抑,创造性被窒息。
西方相对宽松的教育氛围,使学生个性得到张扬,创造性得以发挥。
中西方教育的差异一开始就存在,只不过这种差异在教育发展的原初时期乃是自发生成.且相对局限于比较狭小的范闱内。
但是。
随着氏族公社的瓦解和国家的形成,特别是关于教育的原初性定义诞生后,教育定义在某种文化中一旦得到广泛认同,它对教育实践的规范作用便不可避免。
当然。
中西方教育作为两种不同的教育体系,二者之间存在差异是自然而然的。
不过.两种不同的教育体系内部的具体教育实践,却又是多样性的存在,且在教育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大致说来,东西方教育的上述几方面差异,是我们基于近代工商业大发展、义务教育兴起所带来的教育大发展之后.对东西方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差异所作的一种反省认知.或者说是基于教育的原初性定义所作的~种逻辑上的推演。
但是,这种推演决不是我们妄加推断.而是两种文明中对教育概念原初性认识差异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自然生成”,是合乎教育发展逻辑的客观必然。
中国把教育定义为“上所施下所效”.首先将教师和学生置于“师尊”与“生从”的不平等地位,同时也确立了二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主体、学生被动的地位;在教学方法上也确立了教师施教、学生模仿的训练模式;方法的特征进一步对教育内容产生了制约,教师所言、书本所写便成为学生实质上的学习内容。
于是,缺乏实践能力和创造性的“书呆子”型人才便成为了这种教育生产的“主要产品”。
相反,西方把教育定义为“引出”,是以相信学生具有良好的潜能为前提的。
于是,教育的目的自然就定位在儿童自然本性的发展方面;教育方法也强调对儿童的尊重和充分发挥儿童的主动性;教育内容的选择也以有益于儿童个体的发展和增进人们在世俗生活中的现实利益为“指针”;这样的教育培养的人才通常是具有主动性和开拓创新精神、人格独立的健康人。
七、中西方教育概念的历史演进中西方对教育的原初性定义,是人类在长期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理性认识成果。
人类关于“教育是什么”的理念大厦一旦建立。
必将反作用于人类社会的教育实践,充分体现出教育认识的能动作用。
在随后的教育发展进程中.由于教育实践的动态性、发展性,人们对教育的认识也不断得到修正而日趋完善。
总的说来,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养成的因循守旧的思想惰性。
在“教育是什么”这一核心概念的传承上有较充分的体现。
先秦时期对教育的理解和实践,经过汉初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洗礼后,儒家学说便成为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制度的思想基础,也成为了教育指导思想、教育内容和方法的主要(甚至是惟一)“范型”。
也就是说,在长达两千多年的漫长岁月里,我们对教育的根本认识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改变,本应该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领域也有太多的趋同。
相形之下,西方对教育的认识和实践,在古希腊、古罗马已有了很好的“范型”。
尽管中世纪时曾被教会的乌云笼罩,但经过“文艺复兴”的思想荡涤后,西方优良的教育传统又重现光明,并在新的历史时期获得了勃勃生机。
其间,一个个思想家、教育家如卢梭、康德、斯宾塞、涂尔干、杜威等都按照自己的理解,对教育进行了重新界定(具体定义在这里不作赘述),使教育的定义呈现出多样性,实践中的教育也变得鲜活和丰富多彩。
尽管如此,中西方教育发展到今天,对“教育”这一核心概念的定义依然有不小的差异。
这可以从各自权威性工具书的不同释义得到印证。
我国《教育大辞典》把教育(狭义的)定义为“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培养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西方教育词典》把教育定义为:“成功地学习(不一定是,但通常是在教师的辅导下)知识、技能、态度的过程。
”《美利坚百科全书》对教育的定义是:“从最广泛的意义说来,教育就是个人获得知识或见解的过程,就是个人的观点或技艺得到提高的过程。
”[14]时至今日,中西方对教育概念的定义的这些差异,仍然可以看做是中西方教育定义原初性差异的合乎逻辑的延续。
八、家庭教育管理的差异在中国,孩子(特别是独生子女)被当成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