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练习题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同步试题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同步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10fe1973e518964bcf847c5f.png)
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同步试题一、选择题1.第二次工业革命之所以被称之为“电气时代”有很多原因,在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A.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的蒸汽动力已经满足不了社会的需要B.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C.长距离输变电技术将发电厂和各地的工厂与家庭连接起来D.电力交通、电讯技术、电影电视进一步扩大了世界的联系2.1888年9月12日,一份报纸对慕尼黑博览会上的一项发明,作了如此的报道与描述:“星期六下午,人们怀着惊奇的目光看到一辆三轮马车在街上行走,前边没有马,也没有辕杆,车上只有一个男人,马车在自己行走,大街上的人们都惊奇万分。
”也有人将其称之为“散发着臭气的怪物。
”为马车提供动力的是:A.车上的人B.蒸汽机C.内燃机D.电动机3.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新兴的化学工业和电力工业被称为“科学工业”,这主要反映了A.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B.企业发展需要科技创新、科学管理C.新兴工业对工人要求高D.重工业在经济结构中占主导地位4.《费尔兰•布罗代尔的一堂历史课》中写道:“技术是女王,借用这个比喻,我想补充说,若不与女王相匹配,科学还迟迟不肯展露风采。
”二者“相匹配”开始于A.工场手工业时期B.第一次工业革命C.第二次工业革命D.第三次科技革命5.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最突出的特点是A.电力的广泛应用B.化学工业的兴起C.重工业取得新进展D.科学推动技术进步6.据统计,1850年德国的专利授予数目为243项,1870年为4132项,1900年达到8784项。
这反映出德国A.海外市场的拓展主导着科技发明B.在整体科技实力上遥遥领先于他国C.政府在科技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D.从欧洲其他国家大量引进技术发明7.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国家的一些企业共同出资设立销售公司,实行统一销售,或者由共同组成的集团将所有成员企业的产品都买下,然后统一销售。
这一组织形式的出现说明的实质问题是A.大企业控制产品的生产和价格B.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C.工业结构的大幅度变动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8.19世纪70年代开始,德国设立许多科学研究机构,鼓励学生学习和掌握新科技。
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的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的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61c8b2a603d8ce2f006623e3.png)
高中历史: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1.1870年全世界的石油开采量为80万吨,1900年猛增到2 000万吨。
从这时起,西方列强开始了争夺石油的尖锐斗争。
导致西方列强19世纪晚期开始争夺石油的关键发明是( )A.内燃机的发明B.蒸汽机的发明C.火车的发明D.发电机的发明世纪晚期开始争夺石油”结合所学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以石油为动力的内燃机发明可知导致西方列强争夺石油的关键发明是内燃机,故A项正确;蒸汽机以煤炭为动力而不是石油,故B项错误;火车发明于1814年而不是“19世纪晚期”,故C项错误;发电机的动力是电而不是石油,故D项错误。
2.下图最能形象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A.工厂制度的产生B.殖民体系的扩张C.世界市场的出现D.垄断组织的形成,根据所学,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随着垄断组织的发展,企业兼并日益激烈,形成数目不多的大企业集团,故D项正确。
3.1901年3月,摩根以4.8亿美元购买了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的钢铁公司。
此后,摩根于1901年正式成立美国钢铁公司,通过抬高产品价格、提升行业门槛来挤压中小公司,然后趁其财务吃紧时予以兼并或收购,最终控制全国钢产量的65%。
“摩根现象”的实质是( )A.殖民扩张和掠夺B.工厂制度的形成C.经济结构的变动D.生产关系的调整提升行业门槛来挤压中小公司,然后趁其财务吃紧时予以兼并或收购,最终控制全国钢产量的65%”可以看出,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由于企业兼并,出现了垄断组织,因此“摩根现象”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故D项正确。
4.1892年7月13日,法国工业部部长儒尔·罗什说:“世界变得越来越小,距离变得越来越短,邻居也就越来越近,因此了解自己的邻居也就变得越来越重要。
”“世界变得越来越小”是由于(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B.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开始建立C.飞机等新型交通工具的问世D.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打破了各国之间的界限赖性加强,这是由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故A项符合题意。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https://img.taocdn.com/s3/m/b7b081aef524ccbff12184b4.png)
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一、单项选择题1.(2011年广东广州一模文综)1879年,一条科技新成果的消息传到英国后,伦敦证券交易所的煤气股票价格狂跌。
该科技成果是()A.西门子发明的发电机B.本茨研制的汽车C.爱迪生发明的白炽灯D.贝尔发明的电话2.(2011年广东四校联考)单皮尔在《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中说:“科学过去是躲在经验技术的隐蔽角落里辛勤工作的,当它走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的时候,科学时代可以说已经开始了。
”这里所说的“科学时代”是指()A.文艺复兴B.新航路的开辟C.第一次工业革命D.第二次工业革命3.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英国“一花独放”的局面,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各先进国家“竞相开放”的局面。
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前提是()A.英国经济实力的急剧衰落B.美、德等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后来居上C.自然科学研究有重大进展D.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各国和日本的普遍确立4.飞机,自从它诞生之日起,便受到世人的高度重视。
这种全新的交通工具,在当时采用的先进科技成果有()①蒸汽机的改进②内燃机的发明③炼钢技术的突破④石油的广泛运用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①②③④5.右图所示的通讯器材,是现代人普遍使用的通讯工具。
从科技的角度而言,这一通讯工具的科学基础主要源于()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C.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D.世界现代通讯技术的进步6.“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的到来都()①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②促使新的工业部门兴起③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密切④促进了城市的兴起或发展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②7.1882年,德国的人口调查统计表格中没有电力工业工人一栏;1895年,德国电力工业工人就有25 000人,到1906~1907年更达到107 000人。
这一现象说明() A.人口调查的渐趋细化和准确B.电力能源逐渐取代蒸汽动力C.电力工业发展成为新兴产业D.电业工人就业比例不断增长8.下列关于下图b段对应历史时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该时期电力作为新能源广泛利用②汽车、飞机等新型交通工具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③电话、电报等新的通讯手段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④内燃机的发明促进了石油开采、交通运输的发展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9.19世纪末20世纪初,东方国家大多沦为西方国家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A.新航路的开辟B.东方国家的闭关锁国政策C.东方各国经济、政治制度的落后D.两次工业革命提高了资本主义的征服能力10.1889年,一个高大而粗陋的钢铁架子耸立在巴黎市中心,它就是埃菲尔铁塔,虽然一度引起时人非议,但很快成为巴黎的象征和时代的象征。
高中历史 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同步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历史 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同步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eaf8dfd077232f60dccca116.png)
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
展
近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途径、评价1.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与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时期推动因素主要
资本
显著
特点
主要
途径
世界市场形
成进程
工场手工业
时期新航路开辟
和殖民扩张
商业
资本
暴力手段
残酷掠夺
殖民扩张与
掠夺
出现阶段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工业革命
工业
资本
凭工业优势
输出商品,扩
大市场
武力与不平
等贸易结合
基本形成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第二次工业
革命
垄断
资本
凭资本在经
济上控制世
界市场
武力与资本
输出相结合
瓜分世界
最终形成
掠夺、新式交通工具和通讯事业的发展等是促使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途径。
其中资本主义
国家的殖民扩张是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
3.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评价。
(1)从宏观角度来说,总体上不公正、不平等。
在世界市场中,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占主导地位,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或地区成为其经济附庸。
(2)从全球视野角度来说,进一步密切了世界各国和地区之间的联系,促进了世界经济、贸易的增长,促进了不同类型文明间的交流与碰撞,极大地改变了世界面貌。
(3)从生产力角度来说,资本主义国家获得了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资本输出场所,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4)从对殖民地国家或地区的影响来说,一方面给其人民带来贫困、屈辱(道德角度);另一方面瓦解了其落后的生产方式,传播了新的生产方式,促进了殖民地国家或地区的发展(客观作用)。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二单元 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课后练习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二单元 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课后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516bc1b0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d5.png)
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1. 1880年, 美国建立了第一个发电站, 90年代末, 美国已有2 700座发电站, 发电量已达到248亿千瓦时, 而英国同期只有45亿千瓦时。
各项电器发明广泛应用于美国的工业、交通和公共事业部门。
材料说明美国( )A. 基本实现了电气化B. 取代英国世界第一的地位C. 成为工业革命中心D. 生产集中推动生产力发展答案 A2. 1882年, 发明家尼古拉·特斯拉发明了高频交流电, 在当时, 更为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却把这种沿用至今的伟大发明称之为“魔鬼的触角”, 宣扬交流电具有强烈的不稳定性, 甚至会毁灭人类。
这反映出( )A. 特斯拉电的技术领先爱迪生B. 科学技术推广应用步履艰难C. 高频率交流电缺陷影响运用D. 时代需要呼唤电气时代到来答案 B3. 某报纸曾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 “那时, 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 它们组成两大集团……此后不久, 它又吞并了两大独立的公司。
”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看, 这段材料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化学工业发展迅速B. 工业生产竞争日趋激烈C. 垄断组织形成并不断扩大D. 工厂的规模不断扩大答案 C4. (2019·广安、遂宁、内江、眉山三模)下图是英、美、德、法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变化图。
其变化反映出( )A.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贸易发展缓慢B. 多中心世界贸易格局形成的趋势C. 英国依然保持全球贸易垄断地位D. 自由主义国际经济交流准则确立答案 B5. 下图是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指数变化(1500~1900年)示意图。
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英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形成B. 英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迅速提高C. 英国工业发展速度远高于世界其他国家D. 两次工业革命是英国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答案 D6. (2019·天津红桥二模)恩格斯指出: 它实际上是“一个调节生产为目的的联盟, 他们规定应该生产的总生产量, 在他们之间加以分配, 并且强制实行预先规定的出售价格”, 实质上是“资本家本身不得不承认生产力的社会性”。
精品解析:【优选整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练习)(解析版).docx
![精品解析:【优选整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练习)(解析版).docx](https://img.taocdn.com/s3/m/a21eb30e76eeaeaad0f330c5.png)
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1.由下表可以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下表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屮所占比例表A.欧美发达国家己经开始盛极而衰B.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C.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D.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概况,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
从表3可以看出,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虽然是下降的,但幅度不大,仍占据垄断地位,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与表3不符,A项错误;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下降,反映出其他地区的工业生产总和上涨,即世界其他地区的工业化有所发展,B项符合题意,正确;仅从表3四国工业生产总和的比例无法得出各国工业发展程度,C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但与表3内容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2.观察下图表,其中乙国是欧洲三国占世界工业生产总额的比重1870 18901910年份 A. 英国B. 法国C. 俄国D. 德国【答案】D【解析】英国工业革命后成为世界工厂,占世界工业比重最大,但第二次工业革命釆用新技术新发明不如 美德,所以占世界工业比重下降,故丙为英国,乙为德国,故排除A,选D ;法国和俄国占资木主义世界 工业比重不大,排除BC 。
3. 在19 I 比纪末的西欧,一个资本家要新建纺织厂,为提高产量,他应该优先选址在A. 商业繁盛的地区B. 盛产煤炭的地区C. 邻近河流的地区D. 电力充足的地区【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旨 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题干时间为'T9世纪末”,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正处 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资本家建立的纺织厂选址就应该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D 项符合题意。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练习题资料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练习题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3e0f679db84ae45c3a358c0e.png)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练习题资料=【重点讲解】简要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条件、成绩、特点及其阻碍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的进展突飞猛进,各类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增进了经济的进展。
这确实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条件1.政治前提:19世纪中期,东西方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或改革,使资本主义制度在全世界范围内进一步确立,为资本主义经济迅速进展提供了政治保障。
2.物质基础:借助第一次工业革命,欧美要紧国家都实现了初步的工业化,积存了进一步创业的资本。
3.科技条件:19世纪是“科学的世纪”,自然科学功效累累:电磁学、近代化学、生物学和物理学都取得了重大进展,和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的技术进一步积存,这些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到来的直接缘故和知识、技术条件。
人们对新产品的需求日趋增多,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的社会条件。
4.劳动力条件: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减弱了人身依附关系。
5.市场条件: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海外市场迅速扩大,资本主义需要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开发新产品,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内在动力和经济条件。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绩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绩是电力的普遍应用,它把人类社会带入了电气时期;科学技术应用于工业生产的另一项重大成绩,是内燃机的创制和利用,它引发了交通领域的革命性变革,推动了石油开采业和石油化工业的进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带动了电讯事业的进展,从此世界各地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联系进一步增强,化学工业的成立也是这一时期科技发明的一项重大变革。
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1.具有坚实的科学基础。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体会,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所有发明和发觉的功效都是科学技术运用于生产而制造出来的,自然科学的新进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
2.大国同步,彼此增进。
新人教版必修2高中历史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练习案
![新人教版必修2高中历史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练习案](https://img.taocdn.com/s3/m/1d1868185f0e7cd18425361d.png)
高中历史 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练习案新人教版必修21.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两个发源地和中心是 ( )①英国 ②法国 ③德国 ④美国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2.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新兴产业主要有 ( )①造船工业 ②汽车工业 ③石油工业 ④化学工业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3.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下列最能体现“新的时代”特征的发明是( )4.下列关于垄断组织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垄断产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B .垄断组织最先出现于新兴工业部门和钢铁工业C .垄断的出现是种不公平现象,是历史的倒退D .垄断适应了资本主义大生产的要求5.飞机,自从它诞生之日起,便受到世人的高度重视。
这种全新的交通工具,在当时采用的先进科技成果有 ( )①蒸汽机的改进 ②内燃机的发明 ③冶炼技术的突破④石油的广泛运用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D .①②③④[要点精析]一、两次工业革命的重大成就及其影响时期 项目 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 纪晚期~l9世纪中期) 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前 提 条 件 政治前提 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 欧美资产阶级确立对世界的统治资本 殖民掠夺促进资本原始积累 工业革命促进殖民扩张,扩大了海外市场 市场 英国海外市场扩大,成为最大殖民帝国 工业革命促进殖民扩张,积累了资金 劳动力 英国圈地运动提供劳动力 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削弱了封建人身依附关系 自然科学 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科学与技术的结合程度大大提高社会环境 英国社会环境相对稳定 国际环境相对稳定工业成就工业动力蒸汽动力代替自然力电力和内燃机动力代替蒸气动力动力机器蒸汽机电动机、内燃机工业结构纺织、机器制造、铁路运输、煤炭、钢铁等工业兴起;各国以轻工业为主导,促进工业进程电力,电器、化学、石油、汽车、飞机等工业兴起.钢铁工业得以技术改进;开始由轻工业转化为以重工业为主导,欧美主要国家实现现代化工业布局工厂由分散走向集中世界工业带和工业城市群形成工业生产组织形式机器大工业代替工场手工业;工厂制成为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中小企业占多数,规模小工厂规模扩大,生产和资本集中,生产的社会化趋势增强,形成垄断组织巨大影响生产力极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进入“蒸汽时代”极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进入电气时代经济格局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建立经济霸权欧美其它工业国崛起,冲击英国的经济霸权经济思想自由主义取代重商主义思想垄断资本家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了自由竞争的信条资本主义制度欧美资产阶级确立对世界的统治,即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资本主义制度日趋完善,进入成熟阶段,垄断资产阶级干涉国家政治经济生活社会结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突出垄断资产阶级逐渐控制国家政权殖民扩张商晶输出、掠夺原料、全球扩张加强资本输出,瓜分世界世界市场使世界市场形成使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展二、工厂制度与垄断组织的区别与联系工厂制度垄断组织区别出现时期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生产手段依靠机器生产依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规模大小工人集中,以工厂为单位大企业兼并小企业或企业强强联合,规模空前扩大影响程度推动了机器普及和推广,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是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的重要标志,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联系(1)都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结果,都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变化的体现(2)都是资本主义经济生产的重要组织形式(3)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4)垄断组织是在工厂制的基础上形成的课后训练[能力提升]1.下图a处对应的时期,叙述完全正确的是 ( )①这一时期电力作为新能源广泛利用②石油的利用促进了内燃机、交通运输和化学工业的发展③电话、电报等新的通讯手段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④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2.20世纪初,美国华尔街开始流行一个段子:老师问学生:“是谁创造了世界?”学生回答:“是上帝在公元前4004年创造了世界,但在1901年,世界又被摩根先生(美国著名财团的创始人)重组了一回。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学业水平训练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学业水平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242702ac27284b73f24250da.png)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学业水平训练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19世纪70年代前后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又把人类从“蒸汽时代”,推进到“电气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带来交通工具革命的重大发明是A.飞机的发明和使用B.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C.发电机的发明和使用D.电力的广泛应用2.右图所示埃菲尔铁塔建筑享誉全球,其设计意图据史料记载是为了展示钢铁时代的辉煌,你认为这座建筑应建于何时()A.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B.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C.第三次工业革命时期D.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3.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结构发生的最大变化是A.重工业占主导地位B.交通运输业获得巨大发展C.化学工业兴起D.电力工业的发展最为突出4.图所示为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动力革命中的重大发明,它们都A.是科学理论与生产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B.立刻引起了世界交通领域的一场革命C.是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D.充分说明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5.有历史学家说:“在1870年以后大约40年里,并非仅仅在欧洲人看来,欧洲实际上确实算是在世界上快速扩张的现代文明的中心。
”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工业革命B.殖民扩张C.文化传播D.资本输出6.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于A.新航路开辟以后B.美国独立战争以后C.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D.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后参考答案1.B【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远洋轮船、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均以内燃机为发动机,故选B;飞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交通工具变革的重要表现之一,发电机和电动机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CD。
2.B【解析】【详解】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钢铁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人类进入到钢铁时代。
事实上,埃菲尔铁塔也是建造于1889年,正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故选B。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同步测试(含详解)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同步测试(含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8f7746a30b1c59eef9c7b41e.png)
第二次工业革命一、选择题1.纽约科尼岛的旅游业崛起于1890年,发展到1915年,一位游客这样写道:“对占据游客大多数的工人阶级来说,这里是一个神奇刺激、远离尘世的地方。
”工人游客成为主体的原因是A.生产率提高工人相对闲暇B.关税保护促进了经济繁荣C.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上升D.彻底实现了社会平等公正2.如图是19世纪末美国公司化运动中被合并公司的数量统计图。
这一现象A.导致了美国经济走向衰退B.表明了政府支持公司重组C.推动了美国工业化的完成D.适应了工业化发展的需要3.有学者指出:“随着亚非拉人权的被践踏,欧美商业文化的出口和殖民权威的建立在同步进行。
……好莱坞专家早在1912年就发现,好莱坞电影所到之处,对美国其它商品的需求也有所增加。
”作者意在说明A.电影业促进了殖民地文明不断进步B.殖民统治有利于商业文化发展C.列强借助文化影响力进行经济扩张D.商业文化带来了殖民地的繁荣4.1922年,英国通过了史蒂文森法,在英属马来亚和锡兰控制橡胶产量,超过规定产量将提高税收;美国对此有组织地反对。
这表明美国A.国内经济消费不足B.工业受损最为严重C.预感经济危机到来D.倡导自由贸易政策5.下表是欧美四国生铁、钢、煤的产量的统计数据。
其中,丁国是A.英国B.法国C.德国D.美国6.德国第一个垄断组织卡特尔出现于1857年,1870年增至6个,1879年达到14个,1890年达到210个。
推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德国政府的大力提倡B.工厂制度的普遍推广C.海外广阔殖民地支撑D.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7.阿尔温·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说:“为了鼓励人们投资,采取了责任有限公司的方式……打开了投资的闸门……1901年,世界出现了第一个拥有十亿美元的公司——美国钢铁公司。
”导致公司制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是A.早期殖民扩张的需要B.工业革命与科技进步C.蒸汽时代机器普及的推动D.电气时代大规模投资的需要8.下表是欧美四国生铁、钢、煤的产量的统计数据。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同步练习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同步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88b7a482195f312b3069a505.png)
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同步练习1.史载:1800年前后,在英国工人周薪约0.5~1英镑,养家糊口都极为困难。
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英国工人工资有了稳步增长。
1900年,熟练工人的周薪达到10英镑。
英国工人工资收入发生上述变化,源于A.英国具有“世界工厂”的地位 B.19世纪英国代议制度日趋完善C.技术革命对工业生产的推动作用 D.英国存在着严重的通货膨胀现象2.“500年前,非洲人手里拿着象牙,欧洲人手里拿着《圣经》;500年后,欧洲人手里拿着象牙,非洲人手里拿着《圣经》。
”这句话突出表现了近代以来世界殖民体系形成过程中的( )A.经济的冲突和文化的融合 B.经济的融合和文化的冲突C.经济的融合和文化的融合 D.经济的冲突和文化的冲突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
”此材料可以论证的历史观点是()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B.葡萄牙、西班牙开启海上霸权C.进化论为殖民扩张提供依据 D.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4.下列选项中对19A.重工业发展速度迟滞 B.企业的生存环境有所好转C.私人垄断时代的到来 D.工厂制度不适应社会发展5.1813年,英国下议院的一个委员会提出了关于限制进口谷物的提议,该议案规定当国产谷物低于每夸特80先令时,禁止进口国外谷物:1815年《谷物法》正式颁布。
而到1846年,英国议会在社会压力下,最终又废除了《谷物法》。
该法由立到废的根本原因是A.重商主义经济思想兴起B.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盛行C.工人阶级政治地位提高D.工业革命推动自由贸易6.19世纪最后二十五年,铁路在全球的扩张达到顶峰,其后公路交通开始发展,投向铁路的资金开始往柏油马路转移。
这种现象是由于( )A.人类开始逐步进入航空时代 B.人类隔绝的状态开始打破C.近代交通工具大量投入使用 D.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加剧7.下列表格内容与人类工业化进程有关,左列是史实陈述,右列是对陈述的推论。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 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练习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 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d395ca0027d3240c8547ef43.png)
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练习题一、单选题1.19世纪,一位到英国旅游的加拿大人面对煤燃烧造成的遮天蔽日的烟雾,感觉到与她家乡那种“单调的纯净”不同,这种舒服的烟雾“为空气增加了一种可靠性和营养,让你似乎能感觉到肺在咀嚼它”。
这种感受的产生反映了她()A.对英国环境污染的漠不关心B.对化学和医学知识茫然无知C.为本国的空气纯净深感自豪D.为工业文明到来而兴奋不已2.“英国的激进分子……提出了更为民主的选举权口号,19世纪30年代前期兴起在不引起太多内乱的前提下达到改革的政治运动。
”该“政治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是()A.受美国的爱国者的感染B.英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C.英国的激进分子的努力D.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3.纪录片《公司的力量》讲到:“从1872年2月17日到3月28日,短短39天,洛克菲勒一口气吞并了22个竞争对手,他还曾在48小时内,连续买下了6家炼油厂。
……1898年时,它(洛克菲勒美孚石油公司)……控制了近90%的石油运输。
”以上材料反映了19世纪后期出现了新的经济现象,该现象的实质是()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B.世界市场的形成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D.财富资源的猎取4.“19世纪六七十年代之后,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在欧美许多国家开展起来,它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异常深远。
”这主要表现在( )A.英国确立了“世界工厂”的垄断地位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加剧C.“煤铁复合型”布局到临海型布局的演变D.重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开始占据主导地位5.某一时期,非洲、拉美、亚洲和澳大利亚提供自然资源和农产品,英国、欧洲大陆和美国加工或者消费这些原材料,带动了海上运输和陆地运输的发展。
人类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劳动分工的基本格局,而这一新体系所带来的利润主要流向欧洲、北美洲和日本。
这一时期是( )A.新航路开辟时期B.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时期C.早期殖民扩张时期D.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6.《诗经·商颂》充分体现了殷人祭祀先祖(鬼神)时那种恭敬虔诚、谨严端肃,表现出惶畏的心理;《诗经·周颂》则渗透了强烈的伦理道德精神,颂词大多现实化、生活化了。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作业及答案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作业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9d5d80d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55.png)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作业及答案第二单元第八课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2018·广东学业水平测试)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成就是( )A.蒸汽机的改良B.计算机的诞生C.相对论的提出D.电力的广泛应用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
电力的广泛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一项标志性成就,使世界开始进入“电气时代”。
答案:D2.“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是人类工业文明进程中的里程碑,它们都( )A.始于纺织业B.与交通工具的革新相关C.使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D.以电力作为主要能源解析:瓦特研制的改良蒸汽机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出现了以蒸汽机为动力的交通工具;电的发明和使用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以电为动力的交通工具相继问世。
两次人类文明的里程碑都与交通工具的革新相关。
答案:B3.第二次工业革命比第一次工业革命更快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其根本原因在于( )A.发生的范围十分广泛B.科学与生产的结合加强C.新技术、新设备的普及D.各国统治者重视程度加强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转化为技术的时间越来越短,科学与生产的结合加强,促进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答案:B4.在历史上,奥运会可以反映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等情况。
首届奥运会于1896年在雅典举行,当时可能见到的现象有( )①运动员休息室电灯通明②运动服使用人造纤维面料③各国代表团乘坐飞机参赛④运动员获得的荣誉可以通过长途电话与家人分享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解析:本题关键信息是“1896年”。
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成功研制了飞机,所以首届奥运会时各国代表团还不能够乘坐飞机到雅典参赛。
因此排除③。
①②④都出现在1896年之前。
答案:C5.(2018·四川学业水平测试)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新发展是( )A.雇佣关系出现B.手工工场出现C.自由资本主义产生D.垄断组织形成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
【人教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同步测试
![【人教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同步测试](https://img.taocdn.com/s3/m/f6cd5849a21614791611284b.png)
【人教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同步测试一、单选题1.图为英国的棉花加工量和生铁产量。
据此可知A. 当时英国基本实现了工业化B. 重商主义促进海外市场扩大C. 技术进步推动工业快速发展D. 英国实行轻重工业并重政策2.恩格斯认为:“包含着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的雇佣劳动是很古老的;它个别地和分散地同奴隶制度并存了百年。
但是,只有在历史前提已经具备时,这一萌芽才能发展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这一“历史前提”是指A. 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发展B. 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出现C. 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D. 建立代议制民主政治3.下面是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初英国人生活费的工资指数表。
(1850年=100)这种变化带来的影响不可能是()A、阶级矛盾尖锐,工人运动兴起B、社会购买力下降,制约了国内市场的扩大,不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C、推动了浪漫主义文学的产生D、工人的创造性遭到打击,造成英国被美、德赶超4.下图是美国学者查尔斯•金德尔伯格在《世界经济霸权1500-1990》一书中描绘的英国某时期申请专利数量的变化图。
下列哪一现象与图中反映的专利数量变化存在因果关系1 / 7A.机器零部件标准化生产方法的推行B.英国经济霸权地位的确立C.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蓬勃发展D.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5.下图反映的是美国1899年与1937年的工业生产状况,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 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B. 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C. 1929年经济危机的影响D. 拥有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很少6.戴维·兰得斯在《国富国穷》中说:“棉织品……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巨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
”但中国作为棉纺织业发达的大国,并未发生如他所预料的英国的状况。
造成中、英两国差别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结构的差异 B.民众购买力的差异C.政府政策的差异 D.衣着观念的差异7.18世纪的英国出现了一种“大众消费主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练习题
一、单选题
1.《费尔兰·布罗代尔的一堂历史课》中写道:“技术是女王,借用这个比喻,我想补充
说,若不与女王相匹配,科学还迟迟不肯展露风采。
”二者“相匹配”开始于()
A. 工场手工业时期
B. 第一次工业革命
C. 第二次工业革命
D. 第三次科技革命
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中指出“科学开始起了更加重
要的作用。
渐渐地,它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
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
”对这一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A. 最早出现于新航路开辟之际
B. 加速了美国“新经济”的形成
C. 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程
D. 帮助英国成就为“世界工厂”
3.19世纪70年代,郭嵩焘以公使的身份考察英法,在日记中描述了一则见闻:“电线转
至数十百重,置铁条其中,引电气过,则铁条即变为吸铁,既过,则仍为常铁也”。
该见闻所述现象
A. 标志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到来
B. 奠定了发电机的理论基础
C. 指导了蒸汽机车的制造
D. 解决了汽车的能源问题
4.19世纪30年代,女装流行面料有薄棉布、白麻布、薄纱、蝉翼纱、条纹毛织物,而19
世纪晚期后,人造染料、人造纤维的发明改变了衣料,人造丝袜成为女性的时尚用品。
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了
A. 女性社会地位不断提高
B. 工业革命中棉纺织业的发展
C. 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
D. 女性审美情趣发生重大变化
5.1883年,恩格斯曾高度评价一项技术革命,并预见其深远意义,认为这一技术将“使
工业几乎彻底摆脱地方条件所规定的一切界限,不仅使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而且最终成为消除城乡对立的最强有力的杠杆。
”该项技术革命是
A. 蒸汽机的改良
B. 内燃机的发明
C. 电力技术革命
D. 通信技术发明
6.摩根于1901年正式成立美国钢铁公司,它首先通过抬高产品价格、提升行业门槛来挤
压中小公司,然后趁其财务吃紧时予以兼并或收购,最终控制全国钢产量的65%。
其做法反映了( )
A. 手工工场的消失
B. 工厂制度的出现
C. 垄断组织的发展
D. 跨国公司的衰落
7.1876年,在美国费城举办的国际博览会上,英国展出最新的蒸汽机车,美国展出大功
率电动机和发电机,德国展出加工枪炮的精密机床。
由此可见()
A. 美国已成为世界经济中心
B. 英国科技发展落后于美德
C. 美国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
D. 发电机是美国人发明的
8.科技史专家丹皮尔认为,以前的发明是“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
后来,“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
如图图片中属于“后来”的是()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
9.下表是1790—1900年中、美、英三国产品在世界产量份额中的变化,表格中数字对应
的国家分别是()
国家1750年(%)1830年(%)1860年(%)1900年(%)
① 1.9 9.5 19.9 18.5
②—— 2.4 7.2 23.6
③32.8 29.8 19.7 6.2
A. ①英国②美国③中国
B. ①美国②英国③中国
C. ①英国②中国③美国
D. ①中国②美国③英国
10.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德两国由于迫切追求和使用新技术而上升。
在亚洲,明治维新
后的日本急起直追,也取得了工业化的初步成果,进入工业国家的行列。
以上工业世界范围的扩大和格局的转换表明
A. 技术革命是经济发展的催化剂
B. 产业革命是技术革命的前提
C. 新兴国家的经济具有后发优势
D. 传统科技理论阻碍了科技创新
1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我们发觉自己处于这样一个世界中:在这世
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个世界是有史以来唯一的一种经济统治一一工业文明的统治的一部分;它小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
”这表明()
A. 世界普遍确立工业文明主导地位
B. 工业文明推广实质是各国之间相互借鉴
C. 变通工具变革成为文明演进关键
D. 世界市场逐步发展推动工业文明的扩展
12.如图所示内容反映的社会现象()
A. 适应了资本主义大生产的要求
B. 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破坏
C. 是帝国主义殖民扩张的结果
D. 导致了工业生产效率大大降低
二、材料解析题
13.世界市场,是通过商品交换把各国市场紧密联系起来的总体,其形成的历史,就是把所
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纳入资本主义国际分工体系的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
从那里输入的新的产品,特别是投入流通领域的大量金银,它们根本改变了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沉重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劳动者,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 1897年,英国某杂志为庆祝维多利亚女王(1837—1901年)即位60周年发表专号,对60年间的变化进行总结:“女王在位期间最显著的进步是自然科学的发现已经深入日常生活。
在这60年间,蒸汽和电克服了时间和空间,进步的速度超过了以往六百年。
”
——据帕特里克•奥布莱恩《欧洲经济发展》
材料三火车、轮船、电报等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把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联结在一起。
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使欧洲到印度的航路缩短了4 000英里。
……此外跨洲铁路的修建,加强了洲际联系。
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报的普及,使世界通讯网络得以形成。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对当时欧洲社会的转型和世界市场的形成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中使女王在位期间取得“最显著的进步”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哪些?这些事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简要概括科技进步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主要表现。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1.C
2.C
3.B
4.C
5.C
6.C
7.B
8.B
9.A
10.A
11.D
12.A
13.(1)转型: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市场形成: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2)重大事件:两次工业革命。
影响: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3)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运河的修建和轮船的改进;跨洲铁路的修建;世界通讯网络的形成。
(4)因素: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与掠夺、两次工业革命(科技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