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水中长期规划(2017年-2021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资江煤业集团有限公司

煤矿防治水

中长期规划

(2017年-2021年)

湖南资江煤业集团有限公司

二○一六年十二月

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2017年-2021年)会审表

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2017年-2021年)

会审意见

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2017年-2021年)

第一节防治水领导小组

一、成立防治水领导组

组长:总经理;

副组长:总工程师、安全副总经理、生产副总经理、机电副总经理、通防副总经理、经营副总经理等公司领导;

成员:各部门负责人、采掘、辅助队长等。

二、职责分工

1、领导组负责防治水的全面工作,领导组办公室设在生产技术部办公室;

2、总工程师负责统一指挥安排,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行动;

3、生产技术部负责编制防治水措施及水文地质资料的收集工作;

4、机运部负责排水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

5、采掘队长负责防治水工作的具体操作和落实;

6、辅助队要协助好采掘队的工作;

7、安监部、调度部负责监督各单位防治水工作的执行情况。

第二节水文地质概况

一、矿井概况

湖南资江煤业集团有限公司施茶亭井,位于冷水江市西郊,东起冷水江市市区,西至新化县化溪乡,南连冷水江火车西站,北接冷水江市中连乡板栗山。东西走向长约5.50km,南北倾向宽约1.8km,矿山面积9.2312km2。地理位置坐标为:东经111°22′25″~111°26′00″;北纬27°39′50″~27°41′15″。现矿井范围由29个拐点圈定。准采标高为:+220m~-400m。

资水贯穿其间,湘黔铁路从矿区南边经过,铁路、公路、水路交通均十分方便(见交通位置图)。

交通位置图

二、矿井水文地质

本矿位于涟邵煤田北段冷水江矿区南端,开采下石炭统测水组煤层。在矿井范围内,影响矿床开发的水文地质因素有水文气象、岩层含(隔)水性,老窑水、断层水等。分述如下:

1、地表水

井田为低山丘陵缓坡地形,主要由石炭系中上统壶天群岩层构成侵蚀—剥蚀岩溶地貌,图幅内地势总的趋势是北高南低,最高点标高393.3m(狮子山),最低点标高约160m(资江河床),

相对高差230m。区内植被不甚发育,地形变化大,属低山峰脊、垄脊谷地地形。

资江河横贯井田,由东向西迳流,沿途切割石磴子组、测水组、梓门桥组、壶天群岩层,江面宽度130~280m,一般220m,历年最高洪水位标高+181.60m(1924年6月),最低侵蚀基准面标高164.83m;河水位与流量呈季节性变化,与大气降雨关系密切,一般暴雨后1—2天出现洪峰期,据渣洋滩水电站1969~1974年观测资料,两极流量21.9~5890m3/s,一般为365m3/s;水位标高两极值168.42~178.56m;各岩层地下水与地表水水力联系密切;该矿观测资料表明:水位最大变化幅值为12.279m,最大水深21.876m。资江河是井田内地表水、地下水及矿坑水的排泄场所。

2、含(隔)水层特征

据水文地质测绘、地质及水文地质钻探和生产矿井揭露控制,已有资料表明:区内出露的含(隔)水层由新至老有:第四系(Q)、壶天群(C2+3)、梓门桥组(C1z)、测水组(C1c)、石磴子组(C1s)等含(隔)水层,各含(隔)水层的岩性及其水文地质特征叙述如下:

1)、第四系(Q)

主要分布于资江两岸,组成河流一级阶地,阶地标高约175m,宽约50~150m,由砂、卵石组成,钻探揭露最大厚度18m,一般10m,含孔隙潜水,常与测水组及梓门桥组岩层的风化裂隙带组

成统一含水体。

2)、壶天群(C2+3)

在井田内广泛分布,岩性由石灰岩、白云质灰岩及角砾状灰岩组成,厚约430m。本层厚度较大,岩性不一,其岩溶发育程度、岩层的富水性差异较大。水文地质调查资料表明,该组出露面积5.0km2,地下水总动流量79.234l/s,泉点最大流量37.16l/s,平均流量4.95l/s。据岩性及其水文地质特征可分为上、中、下三段:上段:零星残留于向斜核部,一般厚度30m,以石灰岩为主,中夹白云质灰岩,岩溶裂隙发育,以垂向溶蚀裂隙为主,溶沟、溶蚀漏斗等岩溶景观巍然,大气降雨易于垂向渗入补给地下水。因地势较高,多处在地下水位以上,井泉出露稀少,为地下水的补给区。

中段:以白云质灰岩为主,局部夹薄层或透镜状角砾灰岩,地表岩溶发育,碟地、溶蚀漏斗等负地形常见。钻探揭露:多见溶洞裂隙,钻进中漏水严重,2515孔在孔深25.97~70.15m处见一溶洞,洞高44.18m,其中46.92~70.15m被流砂层充填。该段地下水以直接接受大气降雨渗入补给、垂向运动为特征,为地下水的补给(迳流)区。

下段:为角砾状灰岩。

中、下段岩性较纯,易溶蚀,地表岩溶发育,常形成溶蚀洼地与溶蚀走廊,地下水以管道流为特征,本区推测地下暗河2条,

总长度约1.4km,以井田西侧之暗河流量较大(G5、原编号G60),动态长观其两极值为0.905~131.32l/s,实测流量为82.954 l/s(1999年8月27日);据钻探揭露,大部分钻孔钻进中遇溶洞及溶蚀裂隙,垂深150m内岩溶发育,其中2315孔见一洞高为5.36m的溶洞,漏水严重;壶天群全组构成统一含水体,富含溶洞裂隙潜水,多以接触下降泉的形式排泄,动态变化大,与降雨关系密切,同步性强。

本组溶洞裂隙发育,不均一性明显,为富水性极强的溶洞裂隙含水层。

3)、梓门桥组(C1z)

岩性由泥质灰岩、泥灰岩组成,上部夹石灰岩,底部为钙质泥岩,全层厚146~235m,一般160m,呈条带状出露于井田南部,面积约1.5km2,据水文地质测绘及钻探资料,在垂深60m以内溶洞发育,常与壶天群含水层构成统一潜水含水体,溶洞最大高度为1.86m(-1611孔),钻孔见溶洞最低标高为121.20m(1811孔),溶洞多为半充填或无充填;垂深60m以下,溶蚀裂隙发育程度随深度的增加逐渐减弱,其最低标高为-226.08m(1916孔);1602孔在孔深286.06m有涌水现象;钻孔抽水试验成果表明;单位涌水量为0.0021~0.695l/s.m,渗透系数0.0612~6.213m/d,其中1911孔在抽水试验过程中,当涌水量大于6.009l/s时,相应的水位下降仅0.01m,其原因除抽水设备能力有限外,可能是岩溶水与资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