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汉语中的敬称
古代的敬称和谦称举例
古代的敬称和谦称举例
古代的敬称和谦称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敬称常常用于对长辈、上级、神明等尊敬的对象,而谦称则用于自谦、对晚辈、下级表示尊重等场合。
以下是一些古代的敬称和谦称举例:敬称:
1. 大人:对于地位高、有权势的人的尊称,例如官员、贵族等。
2. 大师:对于某一领域的权威人士或者高僧的尊称。
3. 大仙:对于神明或者道家修行者的尊称。
4. 恭敬不如从命:对于皇帝的尊称,表示对皇帝的尊重和忠诚。
谦称:
1. 末将:指自己是将军的晚辈,表示对领导的尊重。
2. 不才:表示自己不够才学、能力不高,常常用于自谦的场合。
3. 愚蠢:表示自己的智慧不够,常常用于自谦的场合。
4. 鄙人:表示自己地位低微,常常用于向上级或者贵族表示尊重的场合。
以上是古代的一些敬称和谦称的举例,这些词语不仅仅是表面上的称呼,更是中国古代社会中人际关系、文化观念和礼仪规范的体现。
- 1 -。
《论汉语称谓语使用中的敬谦原则》范文
《论汉语称谓语使用中的敬谦原则》篇一一、引言汉语称谓语作为语言中最为重要且复杂的部分之一,其使用不仅反映了社会关系、文化传统和礼仪习俗,更是展现了人际交往中的敬谦原则。
在中国这个讲究“礼尚往来”的社会里,适当的称谓语的使用往往关乎人际关系的和谐、文化的尊重与个体的形象。
因此,探讨汉语称谓语使用中的敬谦原则显得尤为重要。
二、汉语称谓语概述汉语称谓语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包含了亲缘、职务、年龄、性别、地域等多个维度的称谓。
无论是亲属称谓还是社会称谓,它们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社交信息。
在中国传统社会里,使用适当的称谓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基石。
三、敬谦原则的体现在汉语称谓语使用中,敬谦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尊重长辈与上级:在家庭和社会中,对于长辈和上级,人们常常使用敬称,如“爷爷”、“奶奶”、“先生”、“女士”等,以示尊重和谦逊。
2. 礼貌称呼他人:对于非亲缘或职务关系的人,使用恰当的称呼是维护社交礼仪的关键。
如“老师”、“同学”、“师傅”等,这些称谓既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也体现了自己的谦逊。
3. 地域文化差异:不同地域的称谓语使用也有所不同,这体现了地域文化的差异。
如南方地区对于长辈的称呼更为细致和尊重,而北方地区则更注重直接和简洁的称呼。
四、敬谦原则的作用敬谦原则在汉语称谓语使用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使人们在交往中保持适当的距离和分寸。
其次,它有助于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与融洽,使人们在交往中感受到尊重和谦逊。
最后,它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文化的熏陶。
五、结论总之,汉语称谓语使用中的敬谦原则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中国社会的礼仪传统和人际关系的特点。
在当今社会,随着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我们更应该重视并传承这一传统,使它在现代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同时,我们也应该根据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不断调整和完善称谓语的使用,使其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敬称与谦称[试题]
敬称与谦称古人的敬称和谦称、敬辞和谦辞、讳称中国是历史悠久的礼仪之邦,汉语中有许多敬辞谦辞。
简言之,敬辞,即表示对别人敬重的词语;谦辞,则是用于自我表示谦恭的词语。
千百年来,中国人在人际交往中使用了许多敬辞和谦辞,这充分体现了我们中华礼仪之邦的特点。
准确使用敬辞和谦辞还可体现一个人的文化修养。
敬称又叫尊称,是尊敬对方的称谓。
比如对君主称“王”、“大王”、“君”、“上”、“陛下”,对一般人称“公”、“卿”、“子”、“君”、“先生”、“足下”、“夫子”、“丈人”等,这些都是敬称,与现代汉语的“您”相仿。
比如“孔子、朱子”就是尊称;君王称臣下,则用“卿、爱卿”;对有知识有名望的人称“君、先生”;对老人称“老丈、”,与现代汉语的“老人家、阿公”相仿;与关系密切的人交往,尊称更多,按对方年龄、辈分、性别不同,分别用“尊兄、仁兄、贤弟、贤妹、贤侄、世叔”等称谓,或尊称“阁下、足下”;称呼对方的亲属,也要加尊称,如称对方父母为“令尊、令堂”,称对方妻子为“尊夫人”,有时候称“嫂夫人”,则又有了些亲切感;再进一步,连与对方相关的事物也要用尊称,如问对方姓名、家住何处,要说“请问尊姓大名”、“仙乡何处”;问年龄,要问“贵庚几何”;对方的住宅称“贵府、府上”;对方的作品称“大作”;对方的观点称“高见”。
此外,称人之字,也是一种敬称。
如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译:因而现在详细地说明原由,希望或许能得到您的谅解。
)句中的“君实”是司马光的字,这是王安石对司马光的一种敬称。
谦称是对自己以及与自己这方面有关的人与事的称呼习惯,主要是表示谦逊的自称。
比如君主自称“寡人”、“不榖(gǔ)”、“孤”、“朕”;一般人自称“愚”、“臣”、“小人”、“仆”、“鄙人”、“小可”、“不才”等;女子自称“妾”、“奴”;朋辈间,则称“愚兄、劣弟、小弟”等;老人自称“老朽”;对别人说自己的儿子,称“愚儿、犬子”;说比自己小的亲属,称“舍弟、舍侄”等;说自己的妻子,称“寒荆、拙荆、荆妻、贱内”等;对别人说自己的长辈和兄长,称“家父、家母、家兄”等,这些都是谦称。
敬称——精选推荐
敬称⼀、敬称⼀、“令”:⽤在名词或形容词前表⽰对别⼈亲属的尊敬,有“美好”的意思。
如:令尊、令堂:对别⼈⽗母的尊称令兄、令妹:对别⼈兄妹的敬称令郎、令爱:对别⼈⼉⼥的敬称令阃:尊称别⼈的妻⼦令亲:尊称别⼈的亲⼈⼆、“惠”:敬辞,⽤于对⽅对⾃⼰的⾏动。
如:惠临、惠顾:指对⽅到⾃⼰这⾥来惠存:请别⼈保存⾃⼰的赠品三、“垂”:敬辞,⽤于别⼈对⾃⼰的⾏动。
如:垂问、垂询:指对⽅询问⾃⼰垂念:指别⼈想念⾃⼰四、“赐”:敬辞,指所受的礼物。
如:赐教:别⼈指教⾃⼰赐膳:别⼈⽤饭⾷招待⾃⼰赐复:请别⼈给⾃⼰回信五、“请”:敬辞,⽤于希望对⽅做什么事。
如:请问:希望别⼈回答请教:希望别⼈指教六、“⾼”:敬辞,称别⼈的事物。
如:⾼见:指别⼈的见解⾼论;别⼈见解⾼明的⾔论⾼⾜:尊称别⼈的学⽣⾼寿:⽤于问⽼⼈的年纪⾼龄:⽤于称⽼⼈的年龄⾼就:指⼈离开原来的职位就任较⾼的职位七、“华”:敬辞,称跟对⽅有关的事物。
如:华翰:称别⼈的书信华诞:别⼈的⽣⽇华厦:别⼈的房屋⼋、“贤”:称呼对⽅,多⽤于平辈或晚辈。
如:贤弟、贤侄等九、“奉”敬辞,⽤于⾃⼰的⾏为涉及对⽅。
如:奉送:赠送奉还:归还奉劝:劝告奉陪:陪同⼗、常⽤敬辞卫冕:指竞赛中保住上次获得的冠军称号。
惠赠:敬辞,指对⽅赠予(财物)惠允:敬辞,指对⽅允许⾃⼰做某事家⽗:谦辞,对别⼈称⾃⼰的⽗亲家母:谦辞,对别⼈称⾃⼰的母亲驾临:敬辞,称对⽅到来见教:客套话,指教(我),如“有何见教”见谅:客套话,表⽰请⼈谅解借光:客套话,⽤于请别⼈给⾃⼰⽅便或向⼈询问借重:指借⽤其他⼈的⼒量,多⽤做敬辞⾦婚:欧洲风俗称结婚五⼗周年⾦兰:可⽤做结拜为兄弟姐妹的代称,如“义结⾦兰”进见:前去会见,(多指见⾸长)进⾔:向⼈提意见(尊敬或客⽓的⼝⽓),如“向您进⼀⾔”、“⼤胆进⾔”晋见:即进见觐见:(书)朝见(君主)垂问:敬辞,表⽰别⼈(多指长辈或上级)对⾃⼰的询问。
垂爱:(书)敬辞,称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的爱护(多⽤于书信)久违:客套话,好久没见久仰:客套话,仰慕已久(初次见⾯时说)问⿍:指谋图夺取政权(中性词)伉丽:(书)夫妻,如伉丽之情劳步:敬辞,⽤于谢别⼈来访劳驾:客套话,⽤于请别⼈做事或让路令爱(媛):敬辞,称对⽅的⼥⼉令郎:敬辞,称对⽅的⼉⼉⼦令亲:敬辞,称对⽅的亲戚令堂:敬辞,称对⽅的母亲令尊:敬辞,称对⽅的⽗亲留步:客套话,⽤于主⼈送客时,客⼈请主⼈不要送出去蒙尘:(书)蒙受灰尘,(指君主因战乱逃亡⼤外)名讳:旧时指尊长或所尊敬的⼈的名字。
敬称的名词解释
敬称的名词解释一、敬称的概念与重要性敬称,又称礼貌称谓,是一种特定的称呼方式。
它通常是用于表示对他人尊重、礼貌和敬意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
敬称在我们的日常交流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既是社交礼仪的一部分,也是传递人际关系、身份和地位的有力工具。
在各种文化中,敬称都有着不同的形式与应用,但其核心价值始终是引导着我们与他人之间保持恰当的尊敬和互动。
二、敬称的类型与应用场景敬称的类型多种多样,包括职务敬称、称谓敬称、学术敬称等。
在职务敬称方面,比如“先生”、“女士”、“教授”等,常被用于与陌生人或上级之间的称呼,表示对其地位与尊重的承认。
而称谓敬称则偏向于与亲朋好友之间的称呼,例如“亲爱的”、“爷爷”、“姐姐”等,这种敬称更加亲昵和个性化。
学术敬称在学术界和专业领域中广泛应用,比如“博士”、“研究员”等。
敬称的应用场景也是多种多样的。
在正式场合,无论是参加宴会还是商务会议,我们通常要使用尊重他人的敬称,以表达我们的礼貌和尊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与长辈、领导、师长等传统习惯上都使用敬称,以示敬意。
而在网络时代,敬称的形式又不断扩展,虽然以实名制的开放性为主,但依然有着以敬词为主的管理平台,以发挥网络社交秩序和规范用户行为。
三、敬称的文化差异与转变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差异,敬称的形式和应用也有所不同。
在东亚地区,如中国、日本和韩国等国家,尊称敬称追求的是一种平等、和谐和尊重的精神,因此经常使用的是较为尊敬、含有崇敬语气的称谓敬称。
而在西方国家,如英美等国家,则更注重个性化的称谓,讲究表达自由和平等的观念。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变迁,敬称的使用也渐渐发生了一些转变。
与过去相比,敬称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降低,尤其在年轻人之间。
一些年轻人更倾向于使用亲切、随意的称呼方式,以体现个性与互动的特点。
但无论如何,保持对他人的尊重与礼貌是任何时代和环境下都不可或缺的品质。
四、敬称的影响与启示正确使用敬称既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修养。
高中语文破题致胜微方法(古代文化常识系列)古代文化常识(三)_谦称、敬称、贱称
古代文化常识(三)-谦称、敬称、贱称一、谦称,表示谦虚的自称,用来表示谦称的词叫做谦辞。
(1)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
愚,谦称自己不聪明。
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
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
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
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
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
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
(2)古代帝王的自谦: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不谷(不善)。
(3)古代官吏的自谦:下官、末官、小吏等。
(4)读书人的自谦: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不肖,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
(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时,常用“家”、“舍”等谦词。
“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称自己父亲:家父、家尊、家严等;称自己的母亲:家母、家慈等。
“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
(6)其它自谦词有:因为古人坐席时尊长者在上,所以晚辈或地位低的人谦称在下;小可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谦,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挂齿;小子是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老人自谦时用老朽、老夫、老汉、老拙等;女子自称妾;对别国称自己的国君为寡君。
二、敬称,是对谈话对方表示尊敬的称呼,表示尊称所用的词叫做敬辞。
(1)对帝王的敬称: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
(2)对皇太子、亲王的敬称:殿下。
(3)对将军的敬称:麾下。
(4)对有一定地位的人的敬称:对使节称节下;对三公、郡守等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称阁下,现在多用于外交场合,如大使阁下。
(5)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令、尊、贤、仁等。
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对方父亲的称呼。
令堂:对对方母亲的称呼。
令阃:对对方妻子的称呼。
令兄:对对方兄长的称呼。
令郎:对对方儿子的称呼。
令爱:对对方女儿的称呼。
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尊公、尊君、尊府(皆称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亲戚)、尊驾(称对方)、尊命(对方的嘱咐)、尊意(对方的意思)。
古代的敬称和谦称
敬辞一、“令”: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前表示对别人亲属的尊敬,有“美好”的意思。
如:令尊、令堂:对别人父母的尊称令兄、令妹:对别人兄妹的敬称令郎、令爱:对别人儿女的敬称令阃:尊称别人的妻子令亲:尊称别人的亲人二、“惠”:敬辞,用于对方对自己的行动。
如:惠临、惠顾: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惠存:请别人保存自己的赠品三、“垂”:敬辞,用于别人对自己的行动。
如:垂问、垂询:指对方询问自己垂念:指别人想念自己四、“赐”:敬辞,指所受的礼物。
如:赐教:别人指教自己赐膳:别人用饭食招待自己赐复:请别人给自己回信五、“请”:敬辞,用于希望对方做什么事。
如:请问:希望别人回答请教:希望别人指教六、“高”:敬辞,称别人的事物。
如:高见:指别人的见解高论;别人见解高明的言论高足:尊称别人的学生高寿:用于问老人的年纪高龄:用于称老人的年龄高就:指人离开原来的职位就任较高的职位七、“华”:敬辞,称跟对方有关的事物。
如:华翰:称别人的书信华诞:别人的生日华厦:别人的房屋八、“贤”:称呼对方,多用于平辈或晚辈。
如:贤弟、贤侄等九、“奉”敬辞,用于自己的行为涉及对方。
如:奉送:赠送奉还:归还奉劝:劝告奉陪:陪同常用敬辞卫冕:指竞赛中保住上次获得的冠军称号。
惠赠:敬辞,指对方赠予(财物)惠允:敬辞,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家父: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家母: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母亲驾临:敬辞,称对方到来见教:客套话,指教(我),如“有何见教”见谅:客套话,表示请人谅解借光:客套话,用于请别人给自己方便或向人询问借重:指借用其他人的力量,多用做敬辞金婚:欧洲风俗称结婚五十周年金兰:可用做结拜为兄弟姐妹的代称,如“义结金兰”进见:前去会见,(多指见首长)进言:向人提意见(尊敬或客气的口气),如“向您进一言”、“大胆进言”晋见:即进见觐见:(书)朝见(君主)垂问:敬辞,表示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询问。
垂爱:(书)敬辞,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爱护(多用于书信)久违:客套话,好久没见久仰:客套话,仰慕已久(初次见面时说)问鼎:指谋图夺取政权(中性词)伉丽:(书)夫妻,如伉丽之情劳步:敬辞,用于谢别人来访劳驾:客套话,用于请别人做事或让路令爱(媛):敬辞,称对方的女儿令郎:敬辞,称对方的儿儿子令亲:敬辞,称对方的亲戚令堂:敬辞,称对方的母亲令尊:敬辞,称对方的父亲留步:客套话,用于主人送客时,客人请主人不要送出去蒙尘:(书)蒙受灰尘,(指君主因战乱逃亡在外)名讳:旧时指尊长或所尊敬的人的名字。
文学常识:中国“敬词”
文学常识:中国“敬词”中国传统的生活交流里,经常会用到敬词,那么什么是“敬词”,是指含恭敬口吻的用语,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也叫“尊称”。
现在越来越多的网络用词出现,中国传统的“敬词”,您还会用吗?中国古代常用敬词一、“令”字一族:尊称他人的亲属,相当于“你的”令尊:称对方的父亲。
如:令尊亲手交给我的。
令堂:称对方的母亲。
如:令堂病体如何?令郎:称对方的儿子。
令爱(媛):称对方的女儿。
令亲:称对方的亲戚。
二、“尊”字一族: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尊上:称对方父母。
尊亲:称对方亲戚。
尊驾:称对方。
尊命:对方的嘱托。
尊意:对方的意思。
三、“高”字一族:敬称别人的亲属或事物高堂:尊对方父母。
如:高堂在,不远游。
高就:指人离开原来的职位就任较高职位。
如:另谋高就。
高论:称别人的议论。
如:解读金庸的高论。
高见:称对方的见解。
四、“拜”字一族:用于动词之前表示尊敬。
拜访:看望别人。
拜望:指探望别人。
拜托:指托对方办事情。
拜读:指阅读对方的文章。
五、“先”字一族:表示已死,用于尊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
先帝:称已死皇帝。
如:先帝乃开国之君。
先考(先父):称已经死去的父亲。
如:纪念先父郁达夫。
先慈(先妣):称已死母亲。
如:先慈清苦。
先贤:称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
如:海外游子念先贤。
六、“华”字一族:称美之词,通常用于跟对方有关的人或事物。
华诞:称对方的生日。
如:祝贺巴金百岁华诞。
华堂:称对方的房屋。
华翰:称对方的书信。
七、“谨”字一族:多用于署名下。
谨禀:用于祖父母及父母。
如:儿子国藩谨禀。
谨肃:用于尊长。
如:护院会谨肃。
谨启、谨白:用于平辈。
如:吴将军长白谨启。
谨复:用于复信。
八、“台”字一族:表示称呼对方或跟对方有关行为。
台驾:旧称对方。
如:怎奈台驾见了圣上。
台甫:旧时用于问人的表字。
如:见面问我台甫。
台鉴:旧时书信套语,用在开头的称呼之后,表示请对方看信。
台端:旧时称对方,多用于机关、团体等给个人的函件。
九、“垂”字一族:多用于尊称长辈、上级对自己的行为。
汉语中的敬语与谦辞
汉语中的敬语与谦辞汉语中的敬语与谦辞汉语中的敬语大家只知道日语和韩国语中会有敬语,但不知我们汉语中也会有很多敬语,这些词汇在过去被广泛使用,直到现在**香港很多信函称谓中使用频率也很高。
多学习汉语中的敬语,在说话的时候会让人觉得语气缓和,给人留下知书明理的印象。
敬辞一、“令”: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前表示对别人亲属的尊敬,有“美好”的意思。
如:令尊、令堂:对别人父母的尊称令兄、令妹:对别人兄妹的敬称令郎、令爱:对别人儿女的敬称令阃:尊称别人的妻子令亲:尊称别人的亲人二、“惠”:敬辞,用于对方对自己的行动。
如:惠临、惠顾: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惠存:请别人保存自己的赠品三、“垂”:敬辞,用于别人对自己的行动。
如:垂问、垂询:指对方询问自己垂念:指别人想念自己四、“赐”:敬辞,指所受的礼物。
如:赐教:别人指教自己赐膳:别人用饭食招待自己赐复:请别人给自己回信五、“请”:敬辞,用于希望对方做什么事。
如:请问:希望别人回答请教:希望别人指教六、“高”:敬辞,称别人的事物。
如:高见:指别人的见解高论;别人见解高明的言论高足:尊称别人的学生高寿:用于问老人的年纪高龄:用于称老人的年龄高就:指人离开原来的职位就任较高的职位七、“华”:敬辞,称跟对方有关的事物。
如:华翰:称别人的书信华诞:别人的生日华厦:别人的房屋八、“贤”:称呼对方,多用于平辈或晚辈。
如:贤弟、贤侄等九、“奉”敬辞,用于自己的行为涉及对方。
如:奉送:赠送奉还:归还奉劝:劝告奉陪:陪同常用敬辞卫冕:指竞赛中保住上次获得的冠军称号。
惠赠:敬辞,指对方赠予(财物)惠允:敬辞,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家父: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家母: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母亲驾临:敬辞,称对方到来见教:客套话,指教(我),如“有何见教”见谅:客套话,表示请人谅解借光:客套话,用于请别人给自己方便或向人询问借重:指借用其他人的力量,多用做敬辞金婚:欧洲风俗称结婚五十周年金兰:可用做结拜为兄弟姐妹的代称,如“义结金兰”进见:前去会见,(多指见首长)进言:向人提意见(尊敬或客气的口气),如“向您进一言”、“大胆进言”晋见:即进见觐见:(书)朝见(君主)垂问:敬辞,表示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询问。
古代的敬称和谦称举例
古代的敬称和谦称举例
在古代社会,人们重视礼仪,敬称和谦称的运用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以下是一些古代的敬称和谦称举例:
1. 敬称:大人、贵人、尊者、王爷、天子、圣上等。
这些敬称用于称呼地位高、尊贵的人物,表示尊重和敬仰。
2. 谦称:小人、贱民、愚民、草民等。
这些谦称用于称呼地位低、卑微的人物,表示自谦和尊重对方。
3. 敬称:先生、老师、师傅、夫子等。
这些敬称用于称呼有学问、有经验、有成就的人,表示尊重和敬仰。
4. 谦称:小弟、小子、徒弟等。
这些谦称用于称呼自己地位低、学问浅薄的人,表示自谦和尊重对方。
5. 敬称:公主、千金、贵妃、皇后等。
这些敬称用于称呼女性地位高、尊贵的人物,表示尊重和敬仰。
6. 谦称:小女子、妾身、娘子等。
这些谦称用于称呼女性地位低、卑微的人物,表示自谦和尊重对方。
在古代社会,敬称和谦称的运用是一种尊重和礼貌的表现,也是一种文化传统的体现。
在现代社会中,尽管敬称和谦称的使用范围有所缩小,但是它们仍然是礼仪的重要方面,我们应该保持并传承这一传统。
- 1 -。
高考语文必备文化常识大全敬称素材
高考必备语文文化常识大全: 敬称
1、对帝王:万岁、圣上、天子、圣驾、陛下、大王
2、对将军:麾下
3、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用令、尊、贤
令: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兄(对方哥哥)令郎(对方儿子)令爱(对方女儿)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和物。
尊上(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对方父亲)
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的亲戚)尊命(对方的吩咐)尊意(对方的意思)
贤:称平辈或晚辈。
贤家(指对方)贤郎(对方儿子)贤弟(对方弟弟)
仁: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
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
4、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
唐以后称岳父为丈人,又称泰山。
妻母为丈母,又称泰水。
5、称谓前加“先”表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
称死去的父亲:先考、先父。
称死去的母亲:先妣、先慈。
已死的有才德的人:先贤。
死去的帝王:先帝。
6、君对臣敬称:卿、爱卿。
7、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的人用“圣”表敬称,“孔子”为“圣人”,“孟子”为“亚圣”“杜甫”为“诗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
中国文学知识之敬称
中国文学知识之敬称
1.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唐以后称岳父为丈人,又称泰山;妻母为丈母,又
称泰水。
2.称谓前加“先”表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称已逝的父亲:
先考、先父。
称已逝的母亲:先妣、先慈。
3.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表敬称,“孔子”为“圣人”,“孟子”
为“亚圣”“杜甫”为“诗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
4.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用令、尊、贤。
令: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兄(对方哥哥);令郎(对方儿子);令爱(对方女儿)。
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和物。
尊上(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的亲戚);尊命(对方的吩咐);尊意(对方的意思)。
贤:称平辈或晚辈。
贤家(指对方);贤郎(对方儿子);贤弟(对方弟弟)。
5.仁: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
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
浅论汉语中的敬称
《浅论汉语中的敬称》的文献综述学生:周柳柳长江大学文理学院指导教师:谢荣娥长江大学文学院中国是礼仪之邦,重礼是中华民族延续了几千年的优良传统,而且我们将继续把中国的礼仪文化发扬光大。
何为“礼”,《礼记·曲礼上》云:“夫礼者,自卑而尊人。
”就是说在交际中,要用谦卑的词语来指称自己或与之相关的人和事;用尊敬的词语来指称对方或他人及与之相关的人和事。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谦词和敬词。
敬称和谦称出现在中国是有它存在的道理的,王珏曾经在《古汉语委婉语的等级色彩》指出原因如下:“第一,中国古代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皇权尤其至高无止。
第二,古汉语委碗语既可通过自身显示交际者的社会千级;又可通过它使用中的不对称现象显示交际者的社会等级。
第三,古汉语委婉语既在修辞止显示着交际双方的不同语言等级;又在交往中显示着交际者的社会等级。
”【1】一、关于常用敬称词的研究。
敬称都是用来称呼别人,因此敬称是没有第一人称的,一些学者曾就此问题进行了研究,具体如下:1、关于“您”、“您们”等第二人称。
“您”字作为敬称并非在有了语言之初就出现了,它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封建等级制度的日益森严而逐渐出现的。
关于第二人称代词敬称形式“您”的来源有两种意见,其一是黄晓雪在《敬称形式“您”的来源》中提到:“(一)王力先生认为是从近代汉语(金元时代)的‘恁、您’发展而来;(二)吕叔湘先生认为‘您’是‘你老(=你老人家)’的合音,是‘你老’脱落了‘老’字元音,只剩下‘l’,而汉语没有‘-l’,就转成发音部位相同的‘-n’。
”【2】张巨龄在《从“您”字敬称起于何时说开去》指出:“吕叔湘先生早在60多年前就已撰文做过详尽的分析。
他指出,金元时代的‘您’作为敬称使用,有五种情况:一是‘父与子语’,如‘知远闻言,只见眼泪汪汪向承义道:‘您不须去,您若去时,两个舅舅必用计谋陷害’’(见《五代史平话》);二是‘翁与媳语’,如‘惹大个东大岳耶耶,它闲管您肚皮里娃娃’(见《元杂剧》);三是‘夫与妻语’,如‘喜色满腮,知远从头’一一开解:‘您儿见在,三娘且请放怀’’(见《刘知远传诸宫调》);四是‘与使女语’,如‘张生闻语速开门,连问:‘管是恁姐姐使来唦’’(见董解元《西厢记》);五是‘与敌人语’,如‘指彦威:‘听吾语……存仁义交您归去’’。
古人的敬称和谦称、敬辞和谦辞、讳称
古人的敬称和谦称、敬辞和谦辞、讳称古人的敬称和谦称、敬辞和谦辞、讳称中国是历史悠久的礼仪之邦,汉语中有许多敬辞谦辞。
简言之,敬辞,即表示对别人敬重的词语;谦辞,则是用于自我表示谦恭的词语。
千百年来,中国人在人际交往中使用了许多敬辞和谦辞,这充分体现了我们中华礼仪之邦的特点。
准确使用敬辞和谦辞还可体现一个人的文化修养。
敬称又叫尊称,是尊敬对方的称谓。
比如对君主称“王”、“大王”、“君”、“上”、“陛下”,对一般人称“公”、“卿”、“子”、“君”、“先生”、“足下”、“夫子”、“丈人”等,这些都是敬称,与现代汉语的“您”相仿。
比如“孔子、朱子”就是尊称;君王称臣下,则用“卿、爱卿”;对有知识有名望的人称“君、先生”;对老人称“老丈、”,与现代汉语的“老人家、阿公”相仿;与关系密切的人交往,尊称更多,按对方年龄、辈分、性别不同,分别用“尊兄、仁兄、贤弟、贤妹、贤侄、世叔”等称谓,或尊称“阁下、足下”;称呼对方的亲属,也要加尊称,如称对方父母为“令尊、令堂”,称对方妻子为“尊夫人”,有时候称“嫂夫人”,则又有了些亲切感;再进一步,连与对方相关的事物也要用尊称,如问对方姓名、家住何处,要说“请问尊姓大名”、“仙乡何处”;问年龄,要问“贵庚几何”;对方的住宅称“贵府、府上”;对方的作品称“大作”;对方的观点称“高见”。
此外,称人之字,也是一种敬称。
如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译:因而现在详细地说明原由,希望或许能得到您的谅解。
)句中的“君实”是司马光的字,这是王安石对司马光的一种敬称。
谦称是对自己以及与自己这方面有关的人与事的称呼习惯,主要是表示谦逊的自称。
比如君主自称“寡人”、“不榖(gǔ)”、“孤”、“朕”;一般人自称“愚”、“臣”、“小人”、“仆”、“鄙人”、“小可”、“不才”等;女子自称“妾”、“奴”;朋辈间,则称“愚兄、劣弟、小弟”等;老人自称“老朽”;对别人说自己的儿子,称“愚儿、犬子”;说比自己小的亲属,称“舍弟、舍侄”等;说自己的妻子,称“寒荆、拙荆、荆妻、贱内”等;对别人说自己的长辈和兄长,称“家父、家母、家兄”等,这些都是谦称。
谦称和敬称的文化内涵
谦称和敬称的文化内涵谦称和敬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们体现了尊重和礼貌的文化内涵。
在中国社会中,人们在日常交往中经常使用谦称和敬称,以示尊重和礼貌。
谦称和敬称的使用不仅仅是一种语言表达方式,更是一种文化传统和社会礼仪的体现。
下面我们将从谦称和敬称的定义、使用场合、文化内涵以及现代社会中的变化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谦称和敬称分别指的是在称呼他人时所使用的谦虚的称呼和尊敬的称呼。
谦称是指在称呼他人时使用比对方地位高或者年龄大的称呼,以示自己的谦逊和尊重。
比如在称呼长辈或者上级领导时使用“老师”、“阿姨”、“叔叔”等称呼,这些都是表示尊重和谦卑的谦称。
而敬称则是指在称呼他人时使用比对方地位低或者年龄小的称呼,以示对对方的尊重和礼貌。
比如在称呼晚辈或者下属时使用“先生”、“小姐”、“同学”等称呼,这些都是表示尊重和礼貌的敬称。
其次,谦称和敬称在中国社会中有着广泛的使用场合。
在家庭中,长辈和晚辈之间、夫妻之间、兄弟姐妹之间都会使用谦称和敬称来彰显家庭中的尊重和礼貌。
在工作场合中,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客户和服务人员之间也会使用谦称和敬称来维护工作中的秩序和礼仪。
在社交场合中,朋友之间、陌生人之间也会使用谦称和敬称来表达对他人的尊重和礼貌。
此外,谦称和敬称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尊重长辈、尊重师长是非常重要的传统美德,而谦称和敬称正是这一传统美德的具体体现。
通过使用谦称和敬称,人们能够传递出对他人的尊重和友善,表达出自己的谦逊和礼貌。
同时,谦称和敬称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德服人”的价值观念,即通过言行举止来展现自己的修养和品德,从而赢得他人的尊重和喜爱。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谦称和敬称在现代社会中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在一些年轻人群体中,对于传统的谦称和敬称并不那么看重,甚至有些人认为过分讲究这些礼节已经过时。
在一些特定场合下,人们更倾向于直接使用对方的姓名来进行称呼,认为这样更加自然和亲近。
古人的谦称和敬称
古人的谦称和敬称谦称和敬称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在称谓方面很讲究,主要有尊称和谦称,其它有自称、他称、鄙称、专称、代称、惯称等。
一、尊称尊称,也叫敬称,是对谈话对方表示尊敬的称呼,表示尊称所用的词叫做敬辞.按敬辞的词性分三种情况:(一)是直接用表敬称的代词,一般是单音节词,常用的有“汝、尔、子、而、公、君”等,这些均可译作”您.(二)是用名词来代替代词称呼对方,这种词都是双音节词,这种称呼又有三中形式:一般的尊称用“先生、吾子”等;也可用对方所在的处所或手下的人来代表对方,常用的有“足下、陛下、阁下、执事、左右”等;还有用官职身份尊称对方的,如“大王、大夫、将军、公子”等。
这些名词也都可译为“您”,陛下是专称君主皇帝,可不译,官职身份的也可不译(三)是用形容词来称呼与对方有关的人物行为,这种词一般是双音节词,前一个为形容词,后一个为与人物有关的名词.常见的有:尊:尊府、尊兄、尊驾、尊夫人;贤:贤弟、贤妻仁:仁兄、仁弟贵:贵体(有问候意)、贵姓、贵庚;高:高朋、高亲、高邻、高见;大:大礼、大作、大驾。
这些词一般都不需要翻译.这些敬辞随着社会的发展发生了变化,以上一二两种情况到现在基本不用了;而第三种普遍仍用,这些称呼既很尊重对方,又有亲切感,语言气氛也很和谐.二、谦称谦称,表示谦虚的自称.用来表示谦称的词叫做谦辞。
可以分两种情况来认识和掌握。
一种是用某些名词来代替代词“我”。
又可分以下四类:一类是用自己的姓或名表示谦下.“苏子与客泛舟赤壁之下.”(《赤壁赋》)用姓;“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祭十二郎文》)用名。
二类是用“臣、仆、某、小人”自称,表示歉下。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
”(《报任安书》)“某自幼熟读兵书。
”(《失街亭》) 三类是妇女往往用“妾、婢、奴、奴婢”等表示歉下。
“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
”(《孔雀东南飞》)四类是君主常用“寡人(寡得之人)、不毂(不善之人)、孤(孤独之人)”表示谦下。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孟子·梁惠王上》) 这些谦称都可译成”我”。
中考语文必考的文学知识点:敬称
中考语文必考的文学知识点:敬称
敬称
1.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唐以后称岳父为丈人,又称泰山;妻母为丈母,又称泰水。
2.称谓前加“先”表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称已逝的父亲:先考、先父。
称已逝的母亲:先妣、先慈。
3.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表敬称,“孔子”为“圣人”,“孟子”为“亚圣”“杜甫”为“诗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
4.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用令、尊、贤
5.令: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兄(对方哥哥);令郎(对方儿子);令爱(对方女儿)
6.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和物。
尊上(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的亲戚);尊命(对方的吩咐);尊意(对方的意思)
7.贤:称平辈或晚辈。
贤家(指对方);贤郎(对方儿子);贤弟(对方弟弟)
8.仁: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
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
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归纳之敬称
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归纳之敬称
1.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唐以后称岳父为丈人,又称泰山;妻母为丈母,又称泰水。
2.称谓前加“先”表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称已逝的父亲:先考、先父。
称已逝的母亲:先妣、先慈。
3.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表敬称,“孔子”为“圣人”,“孟子”为“亚圣”“杜甫”为“诗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
4.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用令、尊、贤
5.令: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兄(对方哥哥);令郎(对方儿子);令爱(对方女儿)
6.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和物。
尊上(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的亲戚);尊命(对方的吩咐);尊意(对方的意思)
7.贤:称平辈或晚辈。
贤家(指对方);贤郎(对方儿子);贤弟(对方弟弟)
8.仁: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
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
相关推荐: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归纳汇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汉语中的敬称》的文献综述学生:周柳柳长江大学文理学院指导教师:谢荣娥长江大学文学院中国是礼仪之邦,重礼是中华民族延续了几千年的优良传统,而且我们将继续把中国的礼仪文化发扬光大。
何为“礼”,《礼记·曲礼上》云:“夫礼者,自卑而尊人。
”就是说在交际中,要用谦卑的词语来指称自己或与之相关的人和事;用尊敬的词语来指称对方或他人及与之相关的人和事。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谦词和敬词。
敬称和谦称出现在中国是有它存在的道理的,王珏曾经在《古汉语委婉语的等级色彩》指出原因如下:“第一,中国古代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皇权尤其至高无止。
第二,古汉语委碗语既可通过自身显示交际者的社会千级;又可通过它使用中的不对称现象显示交际者的社会等级。
第三,古汉语委婉语既在修辞止显示着交际双方的不同语言等级;又在交往中显示着交际者的社会等级。
”【1】一、关于常用敬称词的研究。
敬称都是用来称呼别人,因此敬称是没有第一人称的,一些学者曾就此问题进行了研究,具体如下:1、关于“您”、“您们”等第二人称。
“您”字作为敬称并非在有了语言之初就出现了,它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封建等级制度的日益森严而逐渐出现的。
关于第二人称代词敬称形式“您”的来源有两种意见,其一是黄晓雪在《敬称形式“您”的来源》中提到:“(一)王力先生认为是从近代汉语(金元时代)的‘恁、您’发展而来;(二)吕叔湘先生认为‘您’是‘你老(=你老人家)’的合音,是‘你老’脱落了‘老’字元音,只剩下‘l’,而汉语没有‘-l’,就转成发音部位相同的‘-n’。
”【2】张巨龄在《从“您”字敬称起于何时说开去》指出:“吕叔湘先生早在60多年前就已撰文做过详尽的分析。
他指出,金元时代的‘您’作为敬称使用,有五种情况:一是‘父与子语’,如‘知远闻言,只见眼泪汪汪向承义道:‘您不须去,您若去时,两个舅舅必用计谋陷害’’(见《五代史平话》);二是‘翁与媳语’,如‘惹大个东大岳耶耶,它闲管您肚皮里娃娃’(见《元杂剧》);三是‘夫与妻语’,如‘喜色满腮,知远从头’一一开解:‘您儿见在,三娘且请放怀’’(见《刘知远传诸宫调》);四是‘与使女语’,如‘张生闻语速开门,连问:‘管是恁姐姐使来唦’’(见董解元《西厢记》);五是‘与敌人语’,如‘指彦威:‘听吾语……存仁义交您归去’’。
”【3】由上可见,“您”字作为敬称始于金元时代。
您”是第二人称代词,表尊称或敬称,这在现代汉语语法学界已取得共识。
但在它的复数形式问题上却分歧很大,没有得出一个共同的结论。
关于“您”的复数形式问题,众说纷纭,纵观各家之言,武金锋在其文章《“您”的复数形式研究机述》中概括了一下,主要有以下四点:“(1)认为‘您’只用于单数,没有复数形式。
(2)认为‘您’既可用于单数,又可用于复数,即单复数合二为一。
(3)认为‘您’在口语里没有复数形式,‘您们’一词只在书面语中出现。
(4)认为‘您’的复数形式就是‘您们’,不论口语还是书面语。
【4】关于第二人称的复数形式直到今天依然没有定论,但是关于“您们”一词作为第二人称的复数形式一直没有得到普遍的肯定,因为在我们日常的口语和书面语中并不习惯使用“您们”。
所以第二人称的复数形式没有确定的说法。
2、关于第三人称的敬称形式。
第三人称的敬称比起第二人称来说要丰富很多,并且在中国的语言文化中可以很明确的通过听别人的称呼语而得出对华人之间的身份、年龄等信息,这也正是汉语博大精深之所在。
敬称是表示恭敬、尊敬的称谓,完全符合顾曰国根据中国传统文化提出的“贬己尊人”原则中的“尊人”。
“抬”和“尊”指谓听者或与听者有关联的事物。
具体有如下见解:(1)令关于“令”字,张广飞在《尊称和谦称》一文中指出:在第三人称中称呼别人时大多会用到“令”这个词。
令尊、令严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令堂、令慈是对别人毋亲的尊称;令正是对别人妻子的尊称;令兄、令弟、令姐是对别人兄弟姐;令郎、令爱是对别人儿子女儿的尊称。
“令”字是对他人亲属称谓的一个敬词。
对别人的亲属称谓上加上“令”字后,“令”之前就不能再加“你或您”字。
如:“你令郎”、“你令正”都不可以。
在别人面前谈起自己的亲属,也不能加“令”字。
【5】同时吴小如在《“家”“令”“舍”及其他》这篇文章中写到:称呼对方的亲属,一般都用“令”字打头。
如称对方的父亲为“令尊”(对自己的父亲也可称“家严”,死则称“先严”),称对方的母亲为“令堂”(对自己的母亲也可称“家慈”,死则称“先慈”),以及令兄、令姐、令叔父、令姑母等。
至于对方其他的人,我们一般不予区分是否健在还是已故,因此“令先……”的说法似乎不宜类推,至少我没有听过“令先堂”“令先弟”这样的称呼。
【6】郭灿金、张召鹏认为:“先”是指已经去世的人。
“先母”一般出现在社交场合,是对他人讲到自己已谢世的母亲时所用的敬词,即“我的已经逝世的母亲”,因此,“先母”必须是第一人称用语。
这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才可以使用这个词语。
不论出于多么敬重的心情,称呼别人去世的母亲都是不能使用“先母”这个称呼的。
“先父”的使用与此相同。
对此不可不慎。
【7】(2)尊关于“尊”字,李亮在《从古汉语敬谦称解读礼貌原则》这篇文章中归纳了“尊”的用法:“尊”有尊贵、高贵之义,用在相关的词前敬称听者或与听者相关的人或事。
尊阃、尊嫂、尊阁、尊正、尊夫人都是敬称对方的妻子;尊称听者的意见为尊命;尊仪、尊颜敬称听者的仪容等。
【8】(3)贵关于“贵”字,李亮在《从古汉语敬谦称解读礼貌原则》中对其做出如下解释:“贵”有尊贵之义,用在相关的词前敬称听者或与听者有关的事。
【9】(4)高关于“高”字,李亮在《从古汉语敬谦称解读礼貌原则》对“高”字做出了解释:用于称呼听者的事物。
称听者的见解为高见;称老人的年龄为高龄或高寿。
【10】。
(5)老晋家泉在其文章《汉语中的敬称“×老”“××老”》中就这个问题做出了精确的论述:由于中国人有姓有名还有字或号,所以“X老”或“XX老”的称呼也就有了不同的方式。
学者们一般认为是:①、姓+老。
例如张寿康《文章丛谈》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今年秋天,我去拜望叶圣陶先生,同叶老谈起《记金华的两个岩洞》的写作。
叶老着重谈了写景状物的文字,要重视“拿起笔来之前”的工作。
【11】②、姓+名的第一字+老。
二、姓+名的第一字+老。
例如《修辞学习》中有这样一个例子:陈望老指出:“修辞以适应题旨情境为第一义。
”【12】以上两例把陈望道、叶圣陶的姓和名的第一个字取出,再称“老”。
这样尊称,应用的范围较小,也适用于德高望重的少数人。
③、姓+字或号的第一字+老。
例如《周恩来选集·下卷》中的一个例子:在我们这里有不同等第的人,沈衡老是进士公,黄任老是举人公,董老是秀才公,还有翰林公。
【13】④、名的第一字﹢老。
晋家泉《汉语中的敬称“×老”“××老”》中举出这样一个例子:望老在《发凡》中运用马列主义的观点、辨证唯物主义的方法,指导学术研究,在我国也是个先行者。
【14】(6)玉“玉”是品行高尚的象征,古人对“玉”的评价一向是很高的。
而以玉称人,则是古代汉语中别具一格尊称。
《尊称与谦称》中就以玉称人做出了一个简单的概括:对别人尊称的词语中,常用的还有“玉”字。
如玉体,身体;容貌;玉度,仪态风度;玉音,言词;玉礼,书信;玉照,照片;玉昆金友,兄弟。
【15】而萧世民、康旭平则专门写了一篇名叫《以玉称人:古代社交中别具一格的尊称》的文章,讨论了关于以玉称人的几种说法,具体内容如下:①尊称他人的体貌。
尊称他人容颜为“玉体、玉面、玉山、玉容、玉貌等。
②尊称他人的言语、声音、德操、行为。
这类称呼有:“玉声、玉音、玉趾、玉润、玉德、玉温、玉性,等。
③尊称他人之子、女、兄弟、眷属。
称他人之子为“玉麒麟”。
称他人之女为“玉女”。
称他人兄弟为“玉季”(金昆玉季)或“昆玉”(玉昆金友)。
④对他人书信文字、诗文的敬称。
玉札—书信。
玉文、玉字—文字。
【16】(7)“下”字称谓薛吉辰有一篇叫做《礼仪中的“下,’字称谓》的文章对这个问题做出了详尽的解说:陛下。
陛下指宫殿、厅堂的台阶,陛下也就是阶下。
古代天子坐于宫殿之内,有武士手执兵器排列在台阶两侧保卫、大臣奏事或与天子对话,不敢直呼天子之名,就自称“陛下者”,意思是台阶下的人。
后来,“陛下”,就成为对皇帝的尊称。
从秦朝开始,专称天子为陛下。
殿下。
原意是殿阶下,从汉朝以来,通称诸侯为殿下。
唐朝初期规定,百官给皇太后、太后上书,东宫官员给皇太子上书,都称对方为殿下。
现在,“殿下”是对亲王或太子、公主的尊称,只用于外交场合。
阁下。
古代三公开阁,“阁下”是对聋公等人的敬称,常在书函中使用。
在唐代,百姓之间也互称阁下。
今天“阁下”只用于外交场合,是敬称对方的,如“大使阁下”、“首相阁下”。
摩下。
摩是古代指挥军队的旗子,摩下指将帅的部下。
后来“摩下”成为对倒巾的敬称。
膝下。
子女幼年依附于父母膝下,因此以膝下表示幼年。
后来书信中常用作称父母的敬词。
在下。
是对自己的谦称,多见于早期白话。
【17】足下。
这个薄敬称谓的由来,缘于一个历史典故,卢铭就这个典故在《以卑达尊说“足下”》中做出了一些介绍:相传春秋时,晋公子重耳逃亡途经五鹿时,饥饿难忍,竟饿倒在随从身上,随行的介之推割掉自己大腿的肉煮汤献给重耳吃,使重耳感激涕零。
此后,重耳一行又屡经流亡坎坷,终于借助秦穆公的帮助,于公元前636年回国当了国君,就是晋文公。
晋文公当政之后逐个封赏,竟一时忘了介之推,于是介之推背着老母隐居绵上山中。
晋文公欲封赏他,他执意不肯出山。
晋文公下令放火烧山迫其下山受封,可是他坚持不出山,竟被烧死在一裸大树下。
晋文公感念他当年的恩德,命人把那操大树砍回做成一双木屐以作纪念,每当念及介之推,就俯视木屐叹道:“悲乎足下!”后来,相沿成习,“足下”即成了一个表示对人尊敬的社交称谓。
【18】二、关于谦称。
关于谦称这个问题目前国内外都有很多学者在进行研究。
词范围较大,谦称是其中重要部分。
葛克雄在其作品《敬词·谦词·敬谦词》中对构成谦称的方式进行了一些交代:谦称主要是用贬义词,也用有拟物格的。
用这些方式将自己及其所属卑化、弱化、物化、贱化,以自我降格自我贬低而表现谦虚、谦让、谦恭、谦逊的盛情美意。
【19】谦称,通常情况下是自己对自己的一种谦虚的态度,是一种客套用语。
因此,谦称往往是对话者自己在讲话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表露出来的词语和语气。
它一般是指自己而言,所以多为第一人称。
刘玉环在其文章《谦敬语修辞的文化色彩》中就谦称提出以下说法:“臣、下走、妾、仆”等;敬称,例如:“子、先生、足下、陛下、夫子、公”等。
谦敬副词是指下级对上级、臣属对皇帝、晚辈对长辈或同辈之间,例如:“幸、辱、惠、垂、忝、叨、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