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学对魏晋名士人生态度的影响

合集下载

论阮籍、嵇康诗歌的文化品格

论阮籍、嵇康诗歌的文化品格

论阮籍、嵇康诗歌的文化品格阮籍和嵇康的诗歌体现了道教品格。

他们对神仙世界的向往,以及用游仙诗来掩饰自我思想上的痛苦,这些元素在他们的诗歌中得到了生动的表现。

他们通过描绘仙境和神仙的形象,表达了对超越现实世界的向往,并以此寄托自己的精神追求。

阮籍和嵇康的诗歌也展示了儒学品格。

他们对儒学道德准则的遵循,以及具有建功立业、兼济天下的热情,这些特点在他们的诗歌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他们以儒家的道德标准为自己的行为准则,社会现实,充满热情地表达了对自己和对社会的。

再次,阮籍和嵇康的诗歌还表现出了道家品格。

他们对老庄思想的认同,以及追求生命的自然、全身避祸,这些思想在他们的诗歌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他们倡导回归自然,反对社会的繁琐和拘束,主张以自然的方式去面对生活。

阮籍和嵇康诗歌的文化品格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是儒、道、玄等多种思想的交织。

这种复杂性使得他们的诗歌在内容上更加丰富和多元,同时也使得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常常处于矛盾状态。

他们的诗歌既体现了对超脱现实世界的向往,又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和热情,这种矛盾状态反映了他们内心深处的痛苦和挣扎。

阮籍和嵇康的诗歌以其独特的文化品格,展示了中国文化的丰富性和多元性。

他们的诗歌是他们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也是他们对自我追求和人生理想的表达。

他们的诗歌不仅仅是文学的瑰宝,更是思想的宝库,为我们提供了深入思考人类生活、社会现实以及个人追求等诸多问题的宝贵资源。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思想文化却异常繁荣。

在这个时期,玄学应运而生,成为当时社会的一种主流思想。

玄学以其特有的哲学思辨和审美情趣,深刻地影响了魏晋名士的人生态度。

本文将以嵇康、阮籍为例,探讨玄学对魏晋名士人生态度的影响。

嵇康和阮籍是魏晋时期的代表人物,他们在玄学的影响下,呈现出一种孤高狂放、逍遥自在的人生态度。

嵇康,一位出色的音乐家和哲学家,他崇尚自然,追求自由,以老庄哲学为理论基础,倡导一种清静无为、自得其乐的生活方式。

魏晋玄学论稿

魏晋玄学论稿

魏晋玄学论稿一直以来,中国的知识分子被认为是清醒、儒雅、傲世、感性的。

他们以一种独特的精神风貌展现于世人,他们是矛盾与思辨的结合体,究其原因必然与一个时代的社会基础和传统文化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的一个特殊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化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特别是魏晋玄学。

中国知识分子的各种品性都可以在魏晋玄学中找归宿。

本文从魏晋玄学入手来分析这一时期的哲学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影响。

一、魏晋玄学影响了他们的思维方式,养成了他们慎思辨、好玄理的习惯魏晋玄学是继先秦哲学、两汉经学之后又一次影响深远的社会文化大思潮。

它凭其重思辨、好玄远的特点开拓了中国哲学的又一个时代。

它以其缜密思辨的逻辑思维弥补了以前中国哲学不重思辨的缺陷,使中国哲学从感性、非思辨向着理性、抽象的方向发展,正是这一理论转向培养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抽象和思辨的思维能力。

魏晋玄学以清谈闻名。

而这种清谈论辩的方式却为中国知识分子培养抽象思辨的思维能力提供了机遇。

这里要说明的是魏晋时期的清谈已经不同于汉末时期以为政治服务为目的的清谈,他们摆脱了现实社会和政治目的,以老庄的幽冥玄远之学为所谈内容。

虽然魏晋玄学有如“才性之辩”、“圣人有情无情之辨”、“言意之辨”等诸多论题,但却始终以究天人之际,寻万物之本体的“本末有无之辨”为主要议题。

正如汤用彤先生在《魏晋玄学流别略论》中说的“夫玄学者,乃本体之学,为本末有无之辨”[1]自从何晏、王弼提出“贵无说”认为天地间万事万物以“无”为本,“本末有无”问题就成为每个玄学家不能不谈的一个重要论题。

所谓“本末有无之辨”就是探讨天地万物的根本究竟是“有”还是“无”?围绕这样一个问题,针对何晏王弼提出的“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晋书·王衍传》,裴■在对“贵无论”思想的质疑与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崇有论”,而郭象则又在“贵无论”与“崇有论”之间另辟蹊径提出了更具抽象性的哲学论点“万物独化于玄冥之境”。

玄学对魏晋文化的影响

玄学对魏晋文化的影响

玄学对魏晋文化的影响郭沫若曾说过,“道家思想可以说垄断了二千年来的中国学术界”。

也许此话过于片面,但不得不承认的是,道教确实在许多方面对中国文化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道教所传承的道家思想,对魏晋玄学、隋唐重玄学和宋元明清内丹学的产生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因此,道教在学术领域占有重要地位。

哲学上,道教的宇宙本体论和阴阳转化、规律运动的辩证思维法,是被普遍接受的传统世界观和方法论,尤其是辩证思维法至今还有着重要影响。

后来对中国文化影响很大的佛教,它的传播也借助了老庄玄学,禅宗的宗旨方法更是深受庄子学说的启发。

在唐代,道教重视玄学,因此在理论思辨方面非常精致。

在唐代萌芽、在宋明时期盛行的道教内丹心性论,也是中国古代心性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更值得一提的是,道教与儒家、佛教在思想上的互相吸收渗透,大大促进了中国学术思想的发展,是中国思想文化的根基。

比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朱熹,对道教经典进行了认真的研读。

他曾经说自己是“终朝读道书”,并且托名为“空同道士邹欣”给道经《周易参同契》作注。

其次,道教秉承道家思想认为“身国同治”、“内圣外王”,强调“无为而治”。

汉朝文景之治、唐朝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清朝康乾盛世等鼎盛时期都使用“内用黄老、外示儒术”的治国方针,因此道教在政治经济方面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在文学艺术的领域,道教的自然情怀更是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传统文艺的审美观,音乐、文学、绘画等无不可追寻道教的踪影。

六朝时期志怪小说的繁荣是由道教的流行直接促成的,十分有名的志怪小说《搜神记》便记载了许多道教故事。

此外,盛行的游仙诗也是一种以歌咏神仙漫游之情为主题的诗篇。

唐诗华丽的风格是受道教渲染所形成的。

在“诗仙”李白所作的诗中,涉及道教内容极多,范文澜更是在《中国通史》中称李白是“反映道教思想的杰出作家”。

宋词中大量词牌名源自道教,如《潇湘神》《望仙门》《临江仙》《女冠子》《献仙音》等等,都和道教神仙故事有很大关联。

而宋代如苏轼、秦观、黄庭坚、柳永之类的填词大家,都有以道教为题材的词作。

玄学对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影响

玄学对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影响

玄学对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影响1. 玄学的概念说到玄学,大家可能会想:“这是什么高大上的东西?”其实,玄学就是一种哲学思潮,强调的是道家和儒家思想的结合,讲究宇宙、人生的本质,还有那种难以捉摸的“玄”妙感觉。

魏晋南北朝这个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人们心里都在想些什么,哎,不就是求个心灵的寄托嘛!这种背景下,玄学就像一阵春风,吹进了文人的心田,给他们带来了思考的空间和创作的灵感。

2. 玄学对文学创作的影响2.1 文人心态的变化在这个时期,文人们开始追求一种超然的境界。

他们不再单纯追求功名利禄,而是渴望那种与自然、宇宙合为一体的感觉。

这种心态上的变化,让他们的作品更富有哲理和深度,比如阮籍、嵇康这些人,写的东西简直是让人读了想“哦,原来人生可以这样看!”这种对自由、自然的向往,直接反映在他们的诗词中,许多作品都充满了那种“云淡风轻”的气息。

2.2 作品主题的丰富再说作品的主题,玄学的影响让文人们开始探索生命的意义,追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种哲学性的思考,在文学中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比如,魏晋的山水诗就特别流行,诗人们常常把自己比作大山、流水,仿佛在和自然对话。

这种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感悟,让他们的作品充满了画面感和情感的深度,读起来就像在看一幅幅美丽的山水画,真是让人心驰神往。

3. 玄学与个人情感的交融3.1 诗词中的哲思在魏晋南北朝的诗词中,我们常常能看到那种夹杂着个人情感的哲思。

就拿陶渊明来说,他的“桃花源记”不就是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吗?他希望能找到一个没有纷争、充满和谐的地方,这种思维方式和玄学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

文人在表达个人情感时,往往会加入一些哲学的思考,让整首诗词变得更有层次感,仿佛在和读者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

3.2 人生的苦涩与甜美当然,这个时期的文人也不是总是阳光灿烂,生活的苦涩也是一部分。

有时候,他们在诗中流露出对人生的无奈,像是对命运的感慨。

其实,正是这种苦与甜的交融,让他们的作品更真实、更有感染力。

师心使气 尚性任情——浅论魏晋玄学“情”字影响下的文人心态和创作

师心使气  尚性任情——浅论魏晋玄学“情”字影响下的文人心态和创作
往。 ‘


“ 俯仰 自得 , 游心太 玄” —— 任 性放 达 的文人心 态和 创作
从 魏 晋 开 始 , 一统 的观 念 瓦解 , 统 思 想 失 去 了约 束 力 。玄 学 思 想 经 过 了 正 始 时 期 内容 和 形 式 上 的 准 备 , 始 渗 透 进 大 正 开 士 人 的生 活 态 度 之 中 。与 前 期 正 始 玄 学 相 比较 , 时 期 的玄 学 思 想 的追 寻 已 经从 现 实 世 界 退 回 到 自身 , 图通 过 精 神 修 养 在 这 企 自我 生 命 中获 得 对 自然 本 体 的 体 认 , 由此 达 到一 种 完 全 超 越 世 俗 名 教 、 神 与 自然 本 体 合 一 的生 命 境 界 。玄 学 士 人 看 透 了 社 精 会 的黑 暗 , 于 名 教 的做 法 , 人 们 表 现 出 了 明 显 的 不 满 与 不 合 作 , 们 开 始 以 另 一 种 出世 的 心 态 和 追 求 来 面 对 多 变 的社 会 。 对 士 他 “ 名 教 而 任 自然 ” 呼 声 在 士 人 耳 边 响 起 , 表 人 物 就 是 嵇 康 。 越 的 代
盖 不 了思 想 文 化 上 的璀 璨 耀 眼 , 与 玄 学 思 潮 的 影 响 是 分 不 开 的 。 诚然 , 学 直 接 影 响 到 的是 魏 晋 文 学 , 这 种 影 响 , 了 玄 这 玄 但 除 言诗 外 大 多都 是 间接 的 。 因此 , 需 要 通 过 一 些 间 接 的 途 径 潜 移 默 化 地 融 人 到 文 学 中来 , 人 心 态 正 是 其 中 重 要 的一 环 。 它 文
“ ” 玄 学思 想 的应 有 之义 , 是 在 玄 学 重 情 重 性 思 想 的 影 响 下 , 情 是 正 以嵇 康 、 籍 、 渊 明等 士 人 为 典 范 , 人 大 体 上 呈 现 出 任 阮 陶 文

魏晋时期的玄学思潮与文化审美

魏晋时期的玄学思潮与文化审美

魏晋时期的玄学思潮与文化审美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变革与创新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思想高度发达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玄学思潮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审美形式,对当时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魏晋时期的玄学思潮主要表现为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深入思考和探索。

玄学思潮主张通过超越现实的方式,寻求人性的真正意义以及个体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这种思潮在当时的文人士大夫中广泛传播,在文化艺术领域产生了较为显著的影响。

首先,魏晋时期的玄学思潮对文人的审美观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当时的文人士大夫中,有一种追求神秘与深邃的情感。

他们崇尚心灵的升华与境界的超脱,在文学作品中追求那种隐逸、虚幻与玄奥之感。

他们喜欢通过隐喻、象征等艺术手法,表达个体的情感与思想,塑造出深邃、富有哲理的形象。

例如,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以其神秘的笔触和简约的线条,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意境和思辨的艺术审美。

其次,魏晋时期的玄学思潮对文化艺术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玄学的思想认为艺术应具备超越现实的力量,通过审美的形式来传递人性的真理和美感。

在这个时期,文人们开始追求一种超脱尘世、独立于社会规范之外的审美境界。

他们不局限于一种形式,善于利用诗歌、音乐、绘画、书法等多种艺术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这使得魏晋时期的文化艺术领域呈现出多样化和丰富性的特点。

再次,魏晋时期的玄学思潮对社会价值观念的塑造也具有重要意义。

玄学思潮追求人的心性修养和境界的提升,提倡内心平和、心态淡泊的情感体验。

这种价值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时社会的道德伦理观念。

人们开始关注个体内心的修炼和自我提升,强调人的内在品质和精神追求。

这种超越功利和物质欲望的审美观念对当时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繁荣起到了积极推动的作用。

最后,魏晋时期的玄学思潮在后来的文化发展中也具有重要影响。

随着玄学思潮的传播和发展,它逐渐成为后世文人士大夫们思考人生、追求美好的重要思想源泉。

在随后的历史阶段,如唐宋时期,玄学思想依然存在,并进一步发展和演变。

魏晋南北朝的玄学思想及其影响

魏晋南北朝的玄学思想及其影响

魏晋南北朝的玄学思想及其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阶段。

在这个时期,中国繁荣的汉文化已经开始衰落,而新兴的宗教信仰和玄学思想开始流行。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玄学思想及其影响。

一、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动荡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原地区分裂成了南北两部分,而这两部分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都存在巨大的差异。

尤其是在南方,佛教、道教以及其他宗教信仰开始流行,而玄学思想也开始兴起。

二、玄学思想的概念玄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强调的是隐藏、深奥、神秘的原理和真相。

通俗地说,玄学就是“追求不可知的事物”。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思想的主要表现是对天人合一、阴阳五行、道家思想、儒家文化等方面的解释和发展。

玄学思想在文化、宗教、哲学、医学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天人合一的思想天人合一是玄学思想的核心之一,它强调人类与自然宇宙之间的紧密联系。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这种思想表现的形式多种多样,例如道教中的道家思想、佛教中的因果报应思想、五行学说等等。

这些思想都认为,人类与自然界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而人的行为会对自然界产生影响。

天人合一的思想也出现在文学、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中,例如“山水诗”、“山水画”等都表达了对自然界和人类的共生态度。

四、阴阳五行学说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玄学思想中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一种对自然现象运作规律的解释,也是一种对人类行为和命运的解释。

阴阳学说强调的是对立面的统一和转化,例如日夜、寒热、生死等都是存在于阴和阳之间的。

而五行学说则强调的是自然界中五种元素(金、木、水、火、土)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制约。

这种思想也成为了古代医学、农业、建筑等领域的重要内容,例如《黄帝内经》中就包含了丰富的阴阳五行学说内容。

五、玄学对文化和艺术的影响玄学思想对文化和艺术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都开始受到玄学思想的影响。

魏晋玄学的兴盛及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

魏晋玄学的兴盛及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

魏晋玄学的兴盛及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摘要:魏晋时代,在中国历史上虽是一个混乱、动荡的时代,但在精神上却是较为自由、解放的,它富于智慧和浓于热情。

由于其独特的时代背景,使得玄学之风大盛,也形成了其重视个体意志,提倡自由表达的社会风气关键词:魏晋风骨名士玄学个性张扬每每一提到魏晋时期,那些诸如“魏晋风骨”、“魏晋情怀”这样的词就会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中。

相对于汉的敦实厚重、三国的慷慨悲歌、唐的繁盛、宋的清丽,魏晋作为一个特殊的时代,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

它率性洒脱,玄远放况。

它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最放荡的时代,同时又是精神上最自由最富于情怀的时代。

迄今,竹林七贤们那白衣飘飘、迎风伫立的背景还在文人的情思中挥之不去。

一、何为魏晋玄学玄学是三国两晋时期兴起的,以融合道家和儒家思想为主的哲学思潮,它所探讨的中心问题是关于本末有无的理论。

以“清谈避俗”“议而不治”为基本特点。

魏晋玄学的兴起极其背后蕴含的社会和思想价值,是非常值得我们后人肯定和研究的。

二、魏晋玄学兴起的背景玄学在那个时代的兴起有其独特的原因。

从政治上看,整个社会动荡不安,统治者热衷于军事斗争,文人沦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在这一场场的争斗硝烟中,人民丧亡流徙,中原人口,万不存一。

《三国志·魏书·杜畿》言杜恕上疏云:“大魏奄有十州之地,而承丧乱之弊,计其户口不如往昔一州之民。

”1可见当时社会之混乱,生命之无保障,在这样的情况下,士大夫想要出仕是很困难的事情。

并且,除兵祸战乱之外,政治方面的迫害,也是导致文人们隐遁的一大原因,《晋书·阮籍传》曰:“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

”2当时的政治斗争极为残酷,造成了十分恐怖的政治气氛,士人稍有不慎就会卷入政治斗争的漩涡之中惨遭杀害。

严酷的社会现实使得士人的希望完全破灭,为避免罹谤遇祸,不得不消极避世。

所以他们只能将自己放到那虚无的玄学世界中去自我陶醉,自我麻痹。

从社会上看,世家大族把持权柄,门第观念是整个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严重的;那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的贵族时代。

玄学对魏晋名士人生态度的影响

玄学对魏晋名士人生态度的影响

玄学对魏晋名士人生态度的影响摘要:嵇康和阮籍同为魏晋名士,但玄学对他们的影响却不太相同。

嵇康师法老庄,刚峻激烈,阮籍师法老庄,却以佯狂掩饰自己的狷介。

这是因为阮籍所受玄学影响,没有嵇康深刻和彻底。

阮籍追求庄子的逍遥游,但他内心始终有着儒家入世思想的根基。

后来的士人,景仰嵇康,仿效阮籍,使玄风以另一种方式存于士人的生活。

关键词:嵇康;阮籍;魏晋名士汉魏之际,经学逐渐式微,玄学开始繁兴。

到了魏晋时期,“学者以老、庄为宗而黜六经,谈者以虚薄为辩而贱名检”①,清谈玄虚之风,被于朝野。

玄学名士们禀承老、庄余韵,蔑弃儒家礼度,以一代玄风取代汉朝的谶纬神学。

其主要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嵇康、阮籍、向秀、郭象等。

他们把《老子》、《庄子》和《周易》并称为“三玄”,以他们理解的老庄思想来注释儒家的经典,形成了儒道兼综的思想格局;同时,他们用恬淡自然的人生态度去拯救被儒家名教压抑的人性,力图摆脱儒家所崇尚的繁文缛节的束缚,追求一种超脱放达的人生。

众所周知,嵇康阮籍是魏晋文学的杰出代表,那么,随着魏晋玄学的发展和演变,玄学带给当时的士人什么样的影响呢?嵇康和阮籍生活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又受到了什么样的影响呢?反观他们的人生,我们可以看到玄学留在他们身上的深深印迹。

一嵇康,字叔夜,《世说新语》云其有“龙章之姿”。

《三国志·王粲传》注引《嵇康传》:“学不师授,博洽多闻,长而好老庄之业,恬静无欲,性好服食,常采御上药。

善属文论,弹琴咏诗,自足于怀抱之中。

”他的好友向秀后来在《思旧赋序》中说:“嵇志远而疏。

”从这些描述里,可以看出嵇康追求的是一种恬静寡欲、超然自适的生活。

这种生活的最基本的特点,便是返归自然,但又不是不食人间烟火,不是虚无缥缈,而是悠游适意,自足怀抱。

这正是玄学思潮在人生理想上的一种典型反映。

可以说,嵇康的生存方式与庄子很相似,勇于抨击黑暗现实,勇于斗争,勇于追求精神自由和个性解放。

他积极师法老庄,并深受其放达无为、亲近自然思想的深刻影响,希望自己能够摆脱外物牵累,实现精神上的逍遥自由。

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对文化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对文化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对文化的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长期动荡不安,战争不断,政治腐败,统治集团之间斗争不断,朝代更迭频繁,社会矛盾激化。

正直之文人为抵制统治者以名教愚弄人民的做法,遂以玄学为武器,与名教相对抗,反抗统治者的反动统治,表现人民心声。

因此,玄学逐渐形成,并发展、成熟,以至于影响着这一时代的文化走向。

一.玄学是什么玄学是形成于魏晋时期,从宇宙本体论出发、探讨本末、有无的关系,阐述有关人生、社会、自然哲理以对抗名教的学说。

它既不是儒学,也不是道学,但又具有儒、道思想素质,尤以道家思想居多。

玄学植根于社会现实的土壤之中,但不就事论事,而是研究形而上学的原则、规律一类的抽象、玄远之理。

因此,玄学又称玄远之学。

二.玄学产生的背景和原因东汉末年,朝政紊乱,社会矛盾激化。

统治阶级内部,宦官和外戚两大集团斗争激烈,为夺权而互相杀戮。

至于桓、灵两帝,人民寒不得衣,饥不得食。

最后,终于爆发了黄巾起义。

从董卓进京始,直至晋武帝司马炎统一全国,前后近百年。

中原大地战火不断,生灵涂炭。

公元190年,袁绍联合各地诸侯讨伐董卓,董卓杀刘辩,胁献帝西逃长安。

公元192年,司徒王允密结吕布诛董卓,夺取朝权。

不久,董卓部将李傕、郭汜攻长安,屠戮关中。

之后,各地诸侯蜂起,州郡割据,中原大地一片混乱。

曹操起家于兖州,收徐州,灭袁术,平袁绍,北击乌桓;刘备皇室后裔,发迹于乡间,后得荆、益以为基业;孙权扼据江东,守父兄之业,国险民富。

至此三国对峙。

公元264年,魏灭蜀。

次年,司马炎废魏建晋。

太康元年(280),晋灭吴,分裂近百年的中国重获统一,实现了短暂的和平。

乱世不仅能出英雄,同时也出文化。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周末七国纷争,并入于秦。

方是时,百家争鸣,三教九流辈出。

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起义,传至献帝,遂分三国。

三国之时随无百家争鸣之盛,但正值乱世,各方诸侯大需人才之际,各家学说并起,也可谓一时大观。

儒家,名家、道家,法家,兵家、纵横家之术又有用武之地。

魏晋道家“玄学”与“尚韵”书风——以王羲之、郑道昭为例

魏晋道家“玄学”与“尚韵”书风——以王羲之、郑道昭为例

136文学·艺术《名家名作》·研究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征战频繁、政权不断更迭的特殊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继春秋战国后的第二个大分裂时期。

虽然政权的分裂破坏了国家统一,但是从客观上来讲也正是由于国家的分裂、政权的不断更迭打破了儒家思想为主导而一统天下的局面,为百家争鸣创造了必要的外部环境。

政权的更迭、社会的动荡使得一批仕途不畅的官吏和怀才不遇的文人墨客为逃避社会现实而借助外物来排解心中苦闷的现象日益增多。

这一时期,道家玄学的出现使得他们内心的痛苦得到解脱,于是遁入道门,沉迷于道家玄学之奥,道家思潮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土地上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道家玄学的快速发展。

在这批沉迷道家玄学的仕人中,不乏既“精于道法”又“笔精墨妙”之人。

魏晋书法风尚兴盛,出现很多卓越的书法家和经典作品,独特的社会背景、丰富的艺术实践和学术理论研究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以后的历朝历代大多以魏晋风尚为基本,并成为中国古典书法艺术的主流,塑造了中国书法史上独具一格的“魏晋现象”。

在这批卓越的书法家中,他们在进行书法创作时必定会不由自主地受到道家玄学的思想所羁绊,将道家玄学思想注入书法创作中,故魏晋书法亦有“尚玄”之说。

一、魏晋道家玄学的兴起《魏书》记载:“文帝入宾于晋,从者务勿尘,姿神奇伟,登仙于伊阙之山寺。

”①后来的魏太祖也推崇甚至信奉道教,使得道教在北魏时期就得到了极大范围的传播和发展。

太武帝拓跋焘(408—452)曾在魏的都城平城(今大同市)修建“重坛五层”道场,此后凡北魏皇帝的即位大典皆在这个道场举行。

另外,由于宫廷皇室极其重视道教,传统的“上行下效”现象,使得道家玄学取代儒学成为统一天下的主导思想,这时宫廷选拔官吏的标准也开始改变,不再是道德、操行、气节等具有儒家性质的内容,取而代之的是以才情、气质、格调、言行等与精神层面有关的选拔标准,奠定了道家思想在这一时期的重要地位。

东晋、南朝时,南迁的士族大都是魏晋以来信奉道家玄学的世家,因此“世尚老庄,莫可用心儒训”的主张也直接推动了南北朝道家玄学的兴盛。

[12]论《世说新语》中的名士形象-1

[12]论《世说新语》中的名士形象-1

论《世说新语》中的名士形象魏晋时期,儒学式微,玄学兴起,儒释道三教并立。

由于玄学重名教、重内在修养,而儒学则重礼乐,因此形成了魏晋时期一大批崇尚名节、注重内在修养的名士。

《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403-444)所著的笔记小说集。

《世说新语》中描绘了名士们的种种行为和活动,这些名士行为和活动一方面是为了追求个人的幸福,另一方面也是在追求一种以名节为重、以气节为贵、以人格独立为核心的魏晋风度。

《世说新语》中的名士形象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他们或放浪形骸,不拘小节;或坚守礼教,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或鄙视权贵,不屑趋炎附势;或行为不检,品行不端;或刚正不阿,坚持原则。

1 前言全书共有一百多则故事,它主要记述了南朝宋、齐、梁三代的名士的言行,其中涉及到魏晋名士的有一百三十余则。

它通过生动活泼的语言描绘了当时士人的言行举止和精神风貌,对后世文学艺术有很大影响。

本文主要对这些人物在行为、性格、修养等方面的特点进行分析和研究,力求透过《世说新语》中表现出的魏晋名士形象透视出魏晋风度的实质。

2 《世说新语》名士的生存环境魏晋是一个动荡的时代,在这一时期,礼教制度逐渐松弛,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也变得更加放浪不羁。

《世说新语》中记录了很多名士们放浪形骸、率性而为的事迹,这些名士们或在家中宴酣之际,或在山中清谈之际,他们的言行举止在当时社会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他们大多是社会上层人士,但同时也都有一定的政治追求和社会地位。

他们大多是通过自己的行为来追求人格上的独立和自由,而不是依附于某个权威。

《世说新语》中名士们的生存环境有两个方面:一是物质生活条件,二是精神世界环境。

下面就这两个方面对《世说新语》中的名士们进行具体分析,研究他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方面有哪些独特之处。

2.1 富贵名士们的富贵主要表现在经济和政治上。

首先,魏晋时期的门阀世族经济实力雄厚,社会地位极高。

士族在魏晋时期是最有权势的士族阶层,他们的经济实力与政治权力结合在一起,形成了门阀政治。

浅析魏晋玄学对当时人物品评的影响

浅析魏晋玄学对当时人物品评的影响

浅析魏晋玄学对当时人物品评的影响东汉后期,中央宦官外戚纷争不已,地方上又土地兼并十分严重,豪强地主势力迅速膨胀。

汉末的黄巾起义,使原本就已经虚弱的汉朝更加衰落,使原本就已经动荡不安的社会更加混乱与萧条。

面临着统治阶级内部严重的争斗,各利益集团的倾扎,“文人们既要适应战乱,又要适应改朝换代:一人前后属于两个朝代甚至三个朝代的情况很多见,许多文人就莫名其妙地卷入政治斗争而遭到杀戮,如孔融、杨修、祢衡、丁仪、嵇康、陆机、陆云等” ,魏晋文人们内心是充满了忧虑与恐惧,他们既有明哲保身的生存需要,又有知识分子的高傲气节,于是他们大多生活在矛盾的煎熬之中。

而“从综合名、法、儒、道诸家学说中走向抽象的思辨,实际上是在现实的矛盾中故作超然姿态”。

为此,我们来探讨魏晋玄学对当时人物品评的影响。

所谓魏晋玄学即,中国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崇尚老庄的思潮。

与世俗所谓玄学、玄虚实有不同。

“玄”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扬雄也讲玄,他在《太玄•玄摛》说:“玄者,幽摛万类,不见形者也。

”王弼《老子指略》说:“玄,谓之深者也。

”玄学即是研究幽深玄远问题的学说。

魏晋时人注重《老子》、《庄子》和《周易》,称之为“三玄”,而《老子》、《庄子》则被视为“玄宗”。

他们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汉末随著儒家经学的衰微,党锢诸名士遭到政治暴力的摧残与压迫,一变其具体评议朝廷人物任用的当否,即所谓清议,而为抽象玄理的讨论;另一个原因就是魏初正始年间的改制运动,倡自何晏,夏侯玄.作为一种新思潮的魏晋玄学,它吸收道家精神形态,所讨论的问题,是从《周易》,《老子》,《庄子》三本经典而来.以老庄思想为骨架,究极宇宙人生的哲理,即『本末有无』的问题,以讲究修辞与技巧的谈说论辩方式而进行的一种学术社交活动.其发展并非要取代儒家,而是要调和儒道,使儒道兼容。

魏晋玄学可分前後两期.魏末西晋时代为清谈的前期,是承袭东汉清议的风气,就一些实际问题和哲理的的反复辩论,亦与当时士大夫的出处进退关系至为密切,可概括地分为正始,竹林和元康三时期,在理论上有老或庄之偏重,但主要的仍是对於儒家名教的态度,即政治倾向的不同.正始时期玄学家中,以何晏,王弼为代表,从研究名理而发展到无名.而竹林时期玄学家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皆标榜老庄之学,以自然为宗,不愿与司马氏政权合作.元康时期玄学家以向秀,郭象为代表.东晋一朝为清谈後期,清谈只为口中或纸上的玄言,已失去政治上的实际性质,仅止作为名士身份的装饰品,并且与佛教结合,发展为儒,道,佛三位一体的趋势。

试论玄学对魏晋审美的影响

试论玄学对魏晋审美的影响

试论玄学对魏晋审美的影响魏晋时是一个大变动,大转折时期。

不仅是在政治上,更体现在思想上。

新的思想理念玄学开始兴起,儒学式微而道学复兴,士人的思想从儒家经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同时带来对文学创作方面的影响,获得了更加自由的发展。

文学理念也产生了新的变化。

在创作主题上,由以政治教化为中心转向了抒发表达个人情感,从“言志”转向“缘情”。

在创作风格上,表现出作家的个性,与玄学所倡导的“重自然”相适应,不受名教的束缚,率性自然,个性自由发挥。

在创作实践中,更加重视创作本身的规律。

这些都是魏晋审美的转变。

文学的发展开始走向了自觉的时代。

本文从玄学的兴起入手,探讨其产生的背景、发展阶段、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要理论观点,然后分析蕴含其中的审美意识,最后尝试探讨玄学对于创作的影响。

一、玄学的产生背景玄学的产生原因比较复杂,主要是建立在汉代神学目的论的经学衰落的基础上。

汉武帝时,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董仲舒兼采众说,确立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的思想,认为“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人受命于天子。

”同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得经学一度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汉代儒学诠释儒家经典,又分“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

今文经学为了维护统治者的权益,谶纬附会,有时将经典释义的面目全非。

而古文经学承续传统,班固、王充、张衡、郑玄等相继抨击今文经学。

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统治阶级利益的变化,汉末农民大起义沉重打击了地主势力,摧毁了汉代封建帝国,与此同时经学的独尊地位不断受到挑战和质疑,伴随着战乱而走向了衰落,不再是统治“独尊”地位。

经学的束缚被打破,士人们失去了所依据的规范,便开始寻求新的思想依托,重铸道家人格理想,玄学作为一种思潮应时而生。

另一方面,受到清谈的影响。

清谈由东汉末年的清议演变而来。

开始是品评人物,主要作道德的判断。

是选拔人才的一种社会监督,是一种社会功能,是选拔官吏的手段方式。

后来由单纯的人物品藻发展演变为兼及人物仪态风姿,品鉴风采气度。

玄学思潮对魏晋南北朝道教的影响

玄学思潮对魏晋南北朝道教的影响

玄学思潮对魏晋南北朝道教的影响作者:梁辉成来源:《神州·下旬刊》2020年第11期摘要:道教是神仙方术与道家理论结合的产物,因为黄巾起义的影响,道教组织的影响力引起统治者的警觉。

统治者对道教遂采取了恩威并重的措施,使道教的影响由民间向贵族阶层转移。

而随着玄学思潮的兴起,魏晋南北朝道教在玄学的影响下也得到了迅猛发展。

关键词:玄学;道教;影响魏晋玄学由漢末的清谈、清议发展而来,是继先秦诸子、两汉经学之后又一哲学思潮。

魏晋玄学在在客观上却宣扬了老庄思想,而他们的真正目的是“援道入儒”,利用“自然”来挽救“名教”。

这股思潮不仅影响了魏晋士人,对道教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魏晋士人与道教的关系魏晋玄学虽称“玄学”,但“玄”却不是它的重要概念,所谓“三玄”只是对《老子》、《庄子》、《周易》三部经典的统称。

老子虽然提出“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但未对“玄”作专门论述。

其后的道家学者均未对“玄”予以定义,直至西汉末杨雄作《太玄》,才对“玄”作专门论述,并提出“太玄“一词。

“太玄”一词被《太平经》所继承。

《太平经》的问世,使道教具备了理论基础。

而“太平道”则是道教最早产生的一个有组织的团体。

后张角打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口号而举旗造反,史称“黄巾起义”。

黄巾起义最终被统治者镇压下去,但却形成军阀割据的局面,加速了东汉王朝的灭亡,也为道教自身的发展制造了障碍。

曹操是靠镇压黄巾起义而成势的,他亲眼目睹了道教势力的强大。

这使曹操不得不采取措施。

曹操把这些人召集起来,表面上是为了谋求养生之术,实际上是为了把他们控制起来。

但出于统治的需要,曹操对道教可谓恩威并重,在打败张鲁后,将汉中数万户民众迁至长安及三辅。

这其中就有许多五斗米教的徒民,张鲁也被拜将封侯。

这是对张鲁与人为善的赏识,也是对五斗米教众的安抚。

这在客观上实现了五斗米教在中原地区的传播,也使道教与魏晋士族阶层结下了不解之缘。

曹操虽然刻意地对道教的发展予以限制,但他也表现出对慕仙成道的向往:天地何长久!人道居之短。

玄学影响下的魏晋士人情怀

玄学影响下的魏晋士人情怀

玄学影响下的魏晋士人情怀作者:李馨芳来源:《山东青年》2017年第02期一、玄学产生的背景“一个民族的精神结构是由多种层次组合而成的。

如果说包括国家法学、情思、风尚和道德在内的文化是它的精神结构的核心和基础,那么哲学作为对文化本身的反思和理解,则是这个民族的精神结构的神经中枢。

文化是培育哲学的深厚的土壤,不以一定的文化做背景的哲学是不存在的。

同时文化的意义和价值也必须依赖哲学的论证和解释,才能富有生命,充满活力。

”①哲学的发展受时代的影响而复杂多变。

两汉时期,经学独尊,今文经学是汉代的官学,它所宣扬的天人感应的神学体系受到统治者的欢迎。

古文经学从名物训诂和典章制度方面进行学术研究。

在汉魏之际的历史条件下,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对宗法文化的阐释已不合时宜,这就需要一种新的哲学。

再者,魏晋前后延续220多年,在这段时间中,统治者频繁更换,除西晋实现37年的全国统一外,其他时候都属于南北分裂的状态。

三国时期,魏蜀吴之间战乱不断,西晋统一不久便发生“八王之乱”,西晋灭亡,晋室东迁,接下来北方十六国的混战,南方东晋王敦、桓玄等人的作乱,而且东晋自始至终,都有北伐之举,先后有祖逖、庾亮、殷浩、桓温、刘裕等人的多次行动。

在二百多年里,几乎没有多少安宁的时候。

国家权力掌握在世家大族手中,其发展壮大严重威胁到中央的统治。

魏晋时期的主旋律是战争和分裂,战争使很多人丧生,伴随着战乱而来的饥懂、瘟疫以及人口的大现模迁徙,夺走了无数人的生命。

在这样动乱的环境之下,士人如履薄冰,在朝为官者或因政治黑暗而被杀,或因王朝更替而失去生命。

嵇康、吕安被司马氏害死,300年,张华、石崇、潘岳被处死;303年,陆机、陆云被害;左思、束皙,约卒于305年;挚虞、张协,未能活到311年之后。

谢灵运以“叛逆”罪名被杀害。

如此不稳定之大环境造成士人内心的极度不安。

因此,至汉末而魏晋时,儒家经学虽仍为官方学术主流,玄学风气则随名士清谈开始流行,以《老子》、《庄子》、《易经》为主要研究对象、以辩证“有无”问题为中心、以探究世界本体为主要内容的玄远之学逐渐成为魏晋时期的主流哲学思想。

魏晋政治环境中的玄学探索

魏晋政治环境中的玄学探索

魏晋政治环境中的玄学探索【摘要】在魏晋时期,由于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的影响,玄学在中国思想界逐渐崭露头角。

本文从魏晋政治背景和玄学兴起两个方面入手,探讨了魏晋政治环境对玄学的影响,玄学与王官之学的关系,以及魏晋时期玄学思想的代表人物和发展历程。

文章还分析了玄学对社会文化的影响,揭示了其在当时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在文章探讨了魏晋政治环境中玄学探索对后世的影响,以及玄学在中国哲学史上的价值和意义。

通过对魏晋政治环境中的玄学探索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思想史上这一重要时期的发展与变迁。

【关键词】关键词:魏晋政治背景、玄学兴起、玄学思想、王官之学、主要代表人物、发展历程、社会文化、影响、后世、价值、意义、地位、作用。

1. 引言1.1 魏晋政治背景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跨越了东晋的兴起和西晋的统一,经历了政治动荡、社会变革和文化繁荣,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魏晋政治环境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汉朝的衰落和政治制度的转变,导致了诸侯割据、经济困难和文化变革等问题。

在魏晋时期,政治格局的变化为玄学的兴起提供了土壤。

魏晋政治体制的衰败和社会动荡使得人们开始思考传统的儒家思想是否还能解决当时的问题,玄学在这一背景下崭露头角。

魏晋时期的政治家和文化名流对玄学的重视也为其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魏晋政治背景的变化为玄学的探索提供了机遇和挑战,玄学在这一时期的兴盛与衰落都与政治环境密切相关。

通过对魏晋政治背景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玄学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1.2 玄学兴起玄学的兴起主要受到当时政治动荡的影响。

魏晋时期,战乱频繁,社会秩序混乱,传统的儒、道思想难以解释这种混乱状态,于是玄学应运而生。

玄学思想强调超越现实世界的表象,探寻宇宙的奥秘和真正的道理。

这种追求超脱的理念在当时社会中得到了广泛传播,成为一种时尚和潮流。

在魏晋时期,玄学开始与王官之学进行对话和交流。

玄学与王官之学各有其独特的思想特点,但二者之间也有相互借鉴和融合的现象。

魏晋玄学思想总结

魏晋玄学思想总结

魏晋玄学思想总结魏晋玄学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重要思潮之一,兴盛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它主要由玄思、玄平、玄学三派构成,代表了当时士人对于人生、宇宙、道德等诸多问题的深刻思考。

玄学思想的核心是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统一的境界。

下面将从背景、代表人物、主要思想等方面对魏晋玄学思想进行总结。

一、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战乱频发,社会矛盾丛生,士人们的生活遭受了很大的冲击。

在这个背景下,玄学思想应运而生。

玄学起源于老庄思想,发扬了道家的非务实主义和中庸思想,与儒学达到了一种融合的状态。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思想社会为玄学的兴盛提供了土壤。

二、代表人物1. 玄思派代表人物有郭象、班固。

他们主张通过练炼心性,寻求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用心体悟玄妙。

郭象提出“知足常乐”的观念,认为人应当满足于自己的本性,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2. 玄平派代表人物有王弼、董仲舒。

他们强调人与天地万物的一体性,认为人应当自觉地融入自然和社会,追求内外统一的境界。

王弼主张“致圣”和“求道”,强调内心修炼和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3. 玄学派代表人物有王籍、陶渊明。

他们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可以通过审美体验来表达和体验,艺术创作成为实现人与自然统一的途径之一。

他们主张“遁逸诗”的创作,表达对现实社会的失望,并呼吁回归自然。

三、主要思想1. 达观宽慰魏晋玄学强调,人生自有天定,寒暑饥馑,时常变化,人们应当达观宽慰,对外在世界的种种变化采取平静的态度。

郭象认为,人应当知足常乐,放下对外在物质的过分追求,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2. 内外统一玄平派强调人与自然的一体性,认为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应当与自然和谐相处。

王弼认为,人应该“致圣”,即通过内心修炼,达到与自然和社会的统一,实现人生的价值。

3. 审美体验玄学派认为,通过艺术的创作和欣赏,人们可以实现与自然的融合。

他们主张“遁逸诗”的创作,表达对现实社会的失望,呼吁回归自然,通过审美体验寻求内心的满足和自由。

魏晋玄学思想对士大夫的影响

魏晋玄学思想对士大夫的影响

魏晋玄学思想对士大夫的影响作者:石程程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2年第06期摘要:以老庄思想为核心的内容的清淡玄学之风的兴起,是魏晋时期社会文化思想方面的出现的一个重要的现象,它导致了这个时期美学精神的重大转折。

人们所追求欣赏的不再是汉人看中的外在功业,经学造诣和品性道德,而是一种放达的,不拘于礼法,不拘于形迹,简略言詹的人生境界,即所谓的魏晋风度。

士大夫虚静超俗,睿智才情的内在精神和溢发于表的风姿,风采,风韵,风神成为人们关注的中心。

从魏晋玄学中我们可以认识到活在当下,利用好当下的时间才是一种很好的人生态度。

关键词:魏晋风度;人生行乐;把握未来中图分类号:K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7-0164-02在学习中国美术史时,魏晋时期的玄学思想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深深的吸引了我对玄学思想的好奇。

魏晋时期士大夫的情怀是为人们所向往的,他们的享乐和生活在当下的思想正是我们所要实现的。

虽然魏晋时期离我们很遥远,但它传达出的思想,情怀,态度,理想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深刻反思的。

活在当下,享受生活,不拘泥于礼法,是我们正确面对人生的一个很转折。

魏晋时期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重大的变化时期。

无论是经济上,政治上,文化上和军事上以及整个意识形态都经历了转折。

秦汉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压制了数百年的先秦法道诸家的思想。

从春秋开始,理性精神显著高涨,思想家们提倡个体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为理想,认为两者的分裂与对抗应当避免。

这个基本的观念,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美学的发展。

中国美学长期以来坚持从个体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中去寻找美,认为审美和艺术的价值在于能从精神上有力地促进这种统一的实现,从而把具有深刻哲理性的和谐和道德精神的美提高到首要位置,并经常通过形象性的直观方式和情感语言来表达。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分裂,大动乱的时期。

这个时期哲学思想的变化,中国文化地域格局的变化以及庄园经济与隐逸之风的结合,都促使魏晋玄学的产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玄学对魏晋名士人生态度的影响
摘要:嵇康和阮籍同为魏晋名士,但玄学对他们的影响却不太相同。

嵇康师法老庄,刚峻激烈,阮籍师法老庄,却以佯狂掩饰自己的狷介。

这是因为阮籍所受玄学影响,没有嵇康深刻和彻底。

阮籍追求庄子的逍遥游,但他内心始终有着儒家入世思想的根基。

后来的士人,景仰嵇康,仿效阮籍,使玄风以另一种方式存于士人的生活。

关键词:嵇康;阮籍;魏晋名士
汉魏之际,经学逐渐式微,玄学开始繁兴。

到了魏晋时期,“学者以老、庄为宗而黜六经,谈者以虚薄为辩而贱名检”①,清谈玄虚之风,被于朝野。

玄学名士们禀承老、庄余韵,蔑弃儒家礼度,以一代玄风取代汉朝的谶纬神学。

其主要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嵇康、阮籍、向秀、郭象等。

他们把《老子》、《庄子》和《周易》并称为“三玄”,以他们理解的老庄思想来注释儒家的经典,形成了儒道兼综的思想格局;同时,他们用恬淡自然的人生态度去拯救被儒家名教压抑的人性,力图摆脱儒家所崇尚的繁文缛节的束缚,追求一种超脱放达的人生。

众所周知,嵇康阮籍是魏晋文学的杰出代表,那么,随着魏晋玄学的发展和演变,玄学带给当时的士人什么样的影响呢?嵇康和阮籍生活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又受到了什么样的影响呢?反观他们的人生,我们可以看到玄学留在他们身上的深深印迹。


嵇康,字叔夜,《世说新语》云其有“龙章之姿”。

《三国志·王粲传》注引《嵇康传》:“学不师授,博洽多闻,长而好老庄之业,恬静无欲,性好服食,常采御上药。

善属文论,弹琴咏诗,自足于怀抱之中。

”他的好友向秀后来在《思旧赋序》中说:“嵇志远而疏。

”从这些描述里,可以看出嵇康追求的是一种恬静寡欲、超然自适的生活。

这种生活的最基本的特点,便是返归自然,但又不是不食人间烟火,不是虚无缥缈,而是悠游适意,自足怀抱。

这正是玄学思潮在人生理想上的一种典型反映。

可以说,嵇康的生存方式与庄子很相似,勇于抨击黑暗现实,勇于斗争,勇于追求精神自由和个性解放。

他积极师法老庄,并深受其放达无为、亲近自然思想的深刻影响,希望自己能够摆脱外物牵累,实现精神上的逍遥自由。

嵇康受庄子影响甚深,庄子思想的物我两忘、返归自然、心与道合、逍遥游境界是嵇康努力践行的人生境界。

庄子曰:“浸假而化予之左臂以为鸡,予因以求时夜;浸假而化予之右臂以为弹,予因以求鸮炙;浸假而化予之尻以为轮,以神为马,予因以乘之,岂更驾哉!且夫得者,时也,失者,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此古之所谓县解也。

”②庄子的物我两忘是他的人生理想,为此,他主张逍遥自忘。

“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

”③这种逍遥是一种精神上的逍
遥,“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④。

这是心与道合、我与自然的泯一。

从嵇康的诸多诗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庄子的影子。

“息徒兰圃,秣马华山。

流磻平皋,垂纶长川。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嘉彼钓叟,得鱼忘筌。

郢人逝矣,谁与尽言。

”(《兄秀才公穆入军赠诗》十九首之十五)“琴诗自乐,远游可珍。

含道独往,弃智遗身。

寂乎无累,何求与人?长寄灵岳,怡志养神。

”(同上诗之十八)“流咏兰池,和声激朗。

操缦清商,游心大象。

倾昧修身,惠音遗响。

钟期不存,我志谁赏?”(《酒会诗》七首之四)他所追求的这种优游闲适、了无挂碍、怡然自得的生活,跟庄子的返归自然是一致的。

这与当时的建安士人及时行乐、诗酒宴会,感叹时光易逝、人生短促的悲凉之音就完全不一样。

他的“垂纶长川”、“得鱼忘筌”都让人想到庄子的避世,“游心太玄”、“游心大象”“含道独往”都是庄子的“道”的境界。

而嵇康最为人所称道的主张是“越名教而任自然”,这是他在《释私论》中提出的重要命题。

他说:“夫称君子者,心无措乎是非,而倒违乎道者也。

何以言之?夫气静神虚者,心不存于矜尚;体亮心达者,情不系于所欲。

矜尚不存乎心,故能越名教而能自然;情不系于所欲,故能审贵贱而通物情。

物情顺通,故大道无违;越名任心,故是非无措也。

”嵇康与名教完全对立,“无矜尚,是非不存于心,气静神虚,体亮心达,通万物之情,一事之来,不人为地考虑得失,任心而行,则自然是是非非,心中无私,就能越名教而自然。

不能做到越名教而自然,便有伪饰……任实,就是任情实,即任心。

有伪饰就不能任情实,要任情实就要反伪饰。

这也可以看出来,他之主张‘越名教而自然’带有强烈反对名教的虚伪的性质”⑤。

此诚如鲁迅先生所指出的:“魏晋时代,崇奉礼教的看来似乎不错,而实在是毁坏礼教,不信礼教的。

表面上毁坏礼教者,实则倒是承认礼教,太相信礼教。

因为魏晋时所谓崇奉礼数.是用以自利,那崇奉也不过偶然崇奉,如曹操杀孔融,司马懿杀嵇康,都是因为他们和不孝有关,但实在曹操司马懿何尝是著名的孝子,不过将这个名义,加罪于反对自己的人罢了。

于是老实人以为如此利用,亵渎了礼教,不平之极,无计可施,激而变成不谈礼教,不信礼教,甚至于反对礼教。

”⑥这也是嵇康的悲剧。

他后来的被杀,不仅是因为他忤逆流俗,更在于玄学对他的影响,嵇康把玄学理论发展为他亲身践行的人生观,追求个性自由,把人性从礼法束缚中解放出来,这与当时的社会现实是不容于水火的,最终只能覆灭。

嵇康高洁的一生,是令千古士人崇敬的,同时也令千古士人唏嘘难已的。


阮籍,字嗣宗,《三国志》言“(阮籍)才藻艳逸,而倜傥放荡,行己寡欲,以庄周为师”⑦。

《晋书》云“(阮籍)容貌魂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善怒不形于色……博览群籍,尤好《老》、《庄》。

嗜酒能啸,善弹琴。

当其得意,忽忘形骸”⑧。

《世说新语·任诞》刘孝标注引《竹林七贤论》云:“诸阮前世皆儒学,善居室,惟咸一家尚道弃事,好酒而贫。

”阮籍自幼受到儒学的熏陶,在内心深处,对传统道德价
值十分看重。

但“天下名士少有全者”的残酷现实,与他的“济世志”理想形成巨大的冲突。

这种冲突令阮籍苦闷郁结,深感失望痛苦,由此他转而在老庄思想中寻求慰藉。

他对老庄思想有相当深刻的理解,诠释“三玄”的著作《通易论》、《达庄论》、《解老论》都有较高的水平,并融入了自己的理解。

儒家思想与老庄无为之道两种矛盾的思想,在阮籍身上统一起来,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人生观和处世方式。

阮籍行为放荡,但内心十分痛苦,其代表作《咏怀诗》八十二首就是他内心苦闷的宣泄。

《咏怀诗》中多时光易逝、人生短促的感叹。

其三十二:“朝日不再盛,白日忽西幽。

去此若俯仰,如何似九秋。

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

齐景升丘山,涕泗纷交流。

孔圣临长川,惜逝忽若浮。

”此言时光易逝、人生短促。

但在体认人生短促的同时,体认道之无穷。

这与老庄玄学思想的“道无所不在,化生天地万物,而且无始无终”是一致的。

还有一点,感叹人生短促,即使明君和圣人都不例外,也体现“圣人有情无情”这一玄学命题。

这也说明,阮籍对于人生无常的叹息深受玄学的影响。

其五十:“清露为凝霜,华草成蒿菜。

谁云君子贤,明达安可能。

乘云招松乔,呼吸永矣哉!”从时光之流逝、人生短促中走向求仙。

其六十五:“王子十五年,游衍伊洛滨。

朱颜茂春华,辩慧怀清真。

焉见浮丘公,举手谢时人。

轻荡易恍惚,飘摇弃其身。

飞飞鸣且翔,挥翼且酸辛。

”“飞飞鸣且翔,挥翼且酸辛”既有深沉的忧生之叹,又有神仙也不足信之感。

生命短促、神仙也无法挽回的深切忧伤,在阮籍的诗文里屡见不鲜,这也正是玄学思潮对阮籍的影响的结果。

自建安以来,个性觉醒对于珍惜生命的思潮,发展到正始时期,可以说是更加深化和哲理化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