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永正《草》课堂教学实录和评析

合集下载

古诗《草》教案分析(优秀模板13套)

古诗《草》教案分析(优秀模板13套)

古诗《草》教案分析(优秀模板13套)古诗《草》教案分析套1一教学要求:1 通过朗读,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

2 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养成学生背诵古诗的兴趣。

二重点难点:1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正确理解诗意,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

2 通过朗读古诗,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教具准备生字卡片,相关图片,查找有关诗人的资料和作品,词典字典。

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文题目。

我们学习了《找春天》,通过朗读我们发现了春天的特点。

今天我们来学习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大家对春天有什么新的发现。

(二)初读古诗1 自由读《草》这首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圈出不懂的词语,自读自语2 小组合作朗读,提出不懂的词互相讨论,(三)细读理解诗意。

通过学习我们对诗有了大概的了解,共同来学习。

离离:指草长的非常茂盛。

岁:年烧不尽:烧不完你喜欢小草吗?喜欢它什么?小草那种顽强的生命力。

小结:是啊!小草虽然狠渺小,但它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

即使是无情的大火也不能将它烧尽,只要春天温暖的风一吹,小草又会蓬勃生长。

四总结;这首古诗使我们加深了对春天的认识,感受春光的美好和小草那种顽强的生命力,让我们热爱大自然吧!五:作业填空;离离―()一岁―()野火―()春风―()古诗《草》教案分析套2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师:那是1200多年以前的一个春天,在古都长安城郊,年仅16岁的白居易送他的一位友人到一个边远的地方。

到了城外,只见杨柳依依,青草茵茵。

就在揖手作别之际,这位朋友想到了孤身一人要到一个如此偏远的地方,不禁流露出悲观的情绪。

此时,白居易指着满山遍野的青草说:“去年秋冬时节我们经过这里时,只见一场野火过后,满目灰烬。

可是你看,春风吹来,小草萌生,到处又都是绿油油的一片了。

贤弟呀,小草的生命力尚能如此顽强,又何况人呢?!这正是:‘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于永正《草》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

于永正《草》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

于永正《草》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第一篇:于永正《草》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按语】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草》,课堂教学真实、朴实、扎实,大道无痕,达到了炉火纯青的高度,是我经常仰望的星空。

下面是《草》的课堂实录和华东师大著名教授李伯棠先生的点评,我作为晚辈也妄加了一些评论,求教于方家。

顺便提一句,前不久我邀请特级教师费蔚来我校展示《晓出净慈寺》,课堂教学人文、灵动、大气。

同样是古诗教学,但教学风格迥然不同,真可谓古诗教学百花园,万紫千红总是春!(费蔚《晓出净慈寺》课堂教学及评析见本人记录教育的博客)师:上一年级的时候,小朋友学过三首古诗。

一首是《锄禾》,一首是《鹅》,一首是《画》。

还记得吗?谁能把三首诗背给老师和同学们听听?(学生背)●嘉兴市秀洲区高照小学徐如松评(以下简称徐评):学习古诗从古诗导入,言简意赅,单刀直入,温故而知新,唤醒记忆,增加积累,水到渠成。

师:学了这么长时间了,还背得这么流利,而且很有感情。

小朋友们,我国古代出了很多很多诗人,他们写了很多很多诗。

这些诗写得可美了。

今天,咱们再来学一首。

(出示)●徐评:课始让学生齐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教师对学生的背诵做出恰当的评价,即流利,又有感情,达到了朗读要求的高级阶段。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李伯棠评(以下简称李评):教师用亲切、鼓励的口吻,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这不仅巩固了旧知,而且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新知的积极性。

师:这首诗是1000多年前唐朝的大诗人白居易写的(领读题目和作者)。

这首诗有3个生字,大家看拼音,读一读。

(学生拼读生字,师指名读,领读了读得不准确的尽字。

)师:生字都读准音了。

请小朋友把这首诗读一遍,看看这首诗是写什么的?哪些地方看不懂?(学生自由读课文)●徐评: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教师在了解基本情况的前提下,由学生确定学习起点。

写了什么是基本要求,有什么不懂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独特感受。

古诗《草》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

古诗《草》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

古诗《草》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导语《草》是一首由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古诗,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和深入人心的情感赢得了广泛的喜爱。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们常常以《草》为教学内容,来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和诗歌鉴赏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节关于《草》的课堂教学实录,并对课堂教学进行评析。

课堂教学实录一、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一段关于《草》的背景知识来导入课堂。

简要介绍了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然后让学生们谈谈对《草》这首古诗的第一印象。

二、诗歌欣赏(15分钟)老师请学生们轮流朗读《草》,注重语音语调的把控。

然后,带领学生们逐字逐句翻译和理解诗歌的意思。

学生们积极参与,与老师共同探讨诗歌的内涵。

三、诗歌分析(25分钟)在学生对《草》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上,老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们深入分析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老师提出以下问题: - 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 通过什么修辞手法来表达主题? - 诗歌的结构是怎样的?学生们纷纷举手回答,老师根据学生们的回答逐一点评,并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

四、诗歌鉴赏(20分钟)为了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老师选择了一些与《草》主题相关的古诗,并分发给学生们。

学生们在阅读和体会这些古诗后,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五、诗歌创作(30分钟)为了让学生们更深入地体会《草》的内涵,并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老师安排了一道诗歌创作的任务。

老师提供了一些关于草的素材,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写一首与《草》相关的诗歌。

学生们积极思考和动笔,一时间课堂上充满了创作的氛围。

六、总结(5分钟)课程接近尾声,老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简要总结。

鼓励学生们继续深入研究和欣赏古诗,培养自己的诗歌鉴赏能力。

课堂教学评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草》这首古诗展开,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诗歌欣赏和创作能力。

这种教学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

在导入环节中,老师通过简短的背景介绍和引导性问题,快速激发了学生们对《草》的兴趣。

《草》教学片断实录

《草》教学片断实录

《草》教学片断实录(教室里,老师手持一束绿色的草,学生们坐在座位上。

)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主题是"草"。

草,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它们给我们的环境和生活带来了很多好处。

那么,你们知道草有哪些特点吗?学生1:它们很矮,一般不会长得很高。

老师:是的,草通常生长得很矮。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特点吗?学生2:草是绿色的。

老师:没错,大多数草都是绿色的,这也是它们的一个显著特征。

那么,你们知道为什么草是绿色的吗?学生3:因为草里面有叶绿素。

老师:非常好!叶绿素是草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关键物质,它们能够将阳光转化为能量,为草提供生长所需的营养。

除此之外,草还有其他的作用,你们有什么了解吗?学生4:草可以保护土地,防止水土流失。

老师:非常正确!草的根系能够牢固地将土壤固定住,形成坚实的土壤层,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

这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保护环境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生5:草地还可以提供给我们一个乐园,我们可以在上面踢足球、玩游戏。

老师:没错!草地是各种户外运动和活动的理想场所。

它们柔软而富有弹性,能够减少运动时的冲击力,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

老师将手上的草递给一名学生。

学生6:(拿着草)老师,这是什么草啊?老师:这是一种我们常见的青草,长在草地上。

你们可以发现它的叶子细长,有光泽,并且触感非常柔软。

学生们轮流触摸着草叶子,感受着它的纹理。

老师: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了解植物的基本特点和作用,草作为一种广泛分布的植物,对于我们的生活有着很多的贡献。

希望你们通过今天的学习,能够更加重视和珍惜我们身边的草地,为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做出自己的努力。

(课堂结束,学生们站起来整理好座位离开教室。

)(草的影响之一:草的生物多样性)老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习了草的一些特点和作用,但是你们知道吗,草地上的草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那就是保护生物多样性。

草地上的草不仅提供了动物们的食物和栖息地,还为各类昆虫、鸟类、蜗牛等生物提供了重要的庇护所。

《草》片断赏析(节选)于永正教学实录-word文档

《草》片断赏析(节选)于永正教学实录-word文档

《草》片断赏析(节选)——于永正教学实录教育格言语文教学应当充满情趣。

只有情趣盎然的课堂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情趣盎然的氛围才能引领学生进入语文的自由王国。

――于永正教育案例于老师教学古诗《草》,进入复习阶段。

师:小朋友,回到家里,谁愿意把新学的古诗《草》背给妈妈听?(找一名学生到前面来)好,现在我当你妈妈,你背给我听好吗?想想回到家里该怎么说?生:妈妈,我今天学习一首古诗,背给你听听好吗?师:好。

(生背诵)我的女儿真能,老师刚教完就会背了。

师:谁愿意回家背给哥哥听?(找一名学生到前面来)现在我当你哥哥,你该怎么说?生:哥哥,我背首古诗给你听听好吗?师:哪一首?(生答《草》)弟弟,这首诗我也学过。

他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

生:哥哥,你记错了,是白居易写的。

师:反正都有个“白”字。

(众笑)我先背给你听听: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哎,最后一句是什么?生:春风吹又生。

师:还是弟弟记性好,谢谢你。

(众笑)谁愿意背给奶奶听?(指一生到前面)现在,我当你奶奶,你奶奶没有文化,耳朵有点聋,请你注意。

生:奶奶,我背首古诗给您听好吗?师:好。

背什么古诗?(生答背《草》)师:草?那么多花儿不写,为什么写草啊?生:因为草有一种顽强的精神,野火把它的叶子烧死了,可是第二年春天,它又长出了新芽。

师:哦,我明白了。

你背吧。

(生背)“离离原上草”是什么意思?我怎么听不懂?生:这句是说,草原上的草长得很茂盛。

师:还有什么“一岁一窟窿”?(众笑)生:不是!是“一岁一枯荣”。

枯,就是叶子黄了,干枯了;荣,就是茂盛。

师:后面两句我听懂了。

看俺孙女多有能耐!小小年纪就会背古诗。

奶奶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哪有钱上学呀?(众笑)[记者感悟]这个教学片段受到了华东师大李伯棠教授的高度称赞,已经成为于老师教学中的经典片段。

笔者认为这一教学环节的最大成功就在于富有情趣!于老师匠心独运,一会儿变成妈妈,一会儿变成哥哥,一会儿又变成奶奶,把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教学环节通过角色换演绎得曲折有致、情趣盎然。

于永正:《草》教学实录

于永正:《草》教学实录

于永正:《草》教学实录于永正:《草》教学实录《草》教学实录生:到了冬天,小草叶子黄了,耷拉脑袋了。

师:(指着黑板上的四季的草)小草一年当中,有两次明显的变化,谁看出来了?生:一年当中,草绿一次,黄一次。

师:多聪明!生:草春天夏天长得茂盛,到了秋天和冬天,就枯黄了。

师:小朋友这么聪明,我想一定知道枯和荣是什么意思了。

(学生纷纷举手)不过,我不想让你们说。

现在,我请一位小朋友到黑板前边来,看看“枯”该写在哪一幅图的下面,“荣”该写在哪幅图的下面,能写对,说说明他懂了。

(一位小朋友把“荣”写在夏天草的下面,&nbsp把“枯”写在冬天草的下面。

众赞叹。

)师:写对了!请你说说“枯、荣”的意思。

生:“荣”就是茂盛的意思,“枯”就是黄了,干了的意思。

师:“一岁一枯荣”什么意思?生:就是一年当中,草茂盛一次,干枯一次。

(众赞叹)&nbsp[评:利用图画来让学生解释“枯”和“荣”的含义,这样便把含义深奥的“枯”和“荣”,变得浅显易懂了。

] 师:再看“野火烧不尽”这一句。

“烧不尽”就是烧不——生:(齐声)就是烧不完!师:“尽”就是完的意思。

这可奇怪了!到了冬天草叶子都冻死了,枯黄了(边说边将“草原图”上的草涂成黄色),大火一烧(说着又用红笔在草上画上火苗),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把草烧得干干净净,白居易为什么说烧不尽呢?(学生看图疑思。

)生:大火有烧不到的地方。

生:河边上的草烧不完。

(笑声)师:白居易说的“烧不尽”肯定不是这个意思,是什么没烧完?联系下一句想一想。

&nbsp[这一句点拨得好。

]生:地下的草根没烧着。

[评:学生很能动脑筋,说虽然烧着了地上的草,但草根没有烧着,这是老师循循善诱的结果。

这叫“会教”。

] 师:对呀!草根没烧着,所以说没烧尽!(说完画了下面的图。

)师:学到这儿,我想,小朋友一定明白了第四句的意思了。

(许多小朋友举手)谁能到前边来,把第四句的意思在老师画的画上画出来?&nbsp[评:教师教学第四句“春风吹又生”,教学时是利用图画让学生自己画“春风吹又生”的情况,这是一个独特的、意想不到的设计。

向经典致敬——于永正《草》一课的教学赏析

向经典致敬——于永正《草》一课的教学赏析

生 :“一 岁 一 枯 荣”我 不 懂 。 生 :“野 火烧不尽 ,春 风吹 又生”我 不懂 。 师 :干脆 一 句话 :都不 懂 !(笑声)没 关 系, 于 老 师 帮 你 们 读 懂 。 于老师 的“干脆一句 话 :都不懂 !”引得 了 满 堂的笑声 ,教学情趣 由此而生 。于老 师的这 句话 ,绝对 不是课 前预 设 的 ,而 是课 堂上 即兴 生成 的 ,这是 教师 的教学智 慧 。短 短 的 四句 诗 ,学 生不 懂 的词及句 子 ,几乎 包含 了整首 诗 的全部 内容 ,这 是真 实的学情 ,这是 教学 之前 学 生真实 的认 知起 点 。没有 经验 的教师 可能 会 责怪 学生 :你们是 如何预 习的?怎么 这么多 的问题 ?于老师高 明在 哪里 ?高 明在用 这么一 句 调侃 的话 ,既认 可 了学生 的问题 ,又化解 了 学生 “不懂 ”的尴尬 ,更 调节 了课 堂 的气 氛 ,让 只有 “冷认 知 ”的教 学 过 程 一下 子 充满 了“暖 认知 ”的色调 、情 感和趣 味。到此 ,教学 一下子 有 了暖色 ,有 了情感 ,有 了温度 ,有 了艺术 。 【片段 二 】 师 :很好 !再看 第二 句“一 岁一枯 荣”。谁 能 用 “岁 ”说 一 句话 ? 生 :我 今 年 8岁 了。 生 :我 奶 奶 今 年 80岁 了 ,还 能做 饭 。 师 :不 简单 !祝她健 康 长寿 ! 生 :祝 老师 岁岁平安 !(掌声 ) 生 :祖 国 万 岁 !… … 为什 么课堂 上会 出现 掌声 ?掌 声是 送 给 谁 的?从表 面上看 当然是送给学 生 的 ,因为学 生说 出了 “祝 老师岁 岁平安 ”这 样 暖心 的话 语 ,说 到 了老师 的心坎 上 ,听课 教师 为这 样善 解人 意 的学生送 去 了掌声 。但仔 细研读 ,功 劳

三年级语文教学实录:教授《草》这首诗歌的精彩实践

三年级语文教学实录:教授《草》这首诗歌的精彩实践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语文教育对于孩子们成长的巨大作用。

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如何引导孩子们对古诗文产生兴趣,激发其对语文学习的热情,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今天,我要分享的是我在三年级语文教学中,教授《草》这首诗歌的精彩实践经验。

一、活动设计1.导入环节我通过唱歌、朗诵词语等方式导入诗歌的主题:“草”。

在导入课堂中,我让孩子发挥自己的创造力,用自己的话表达对草的认知,并展示自己对草的理解。

这样引导可以激发孩子的思考与表达能力。

2.朗诵学习在接下来的环节中,我请孩子们阅读诗歌《草》,并逐行解读、学习。

学生们在学习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展现了对诗歌的深入理解。

其中,我要特别提到的一点是,我让学生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进行熟背,加深对诗歌的印象。

3.创作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们自由创作,让孩子们用自己的思维和毛笔写出“草”的意象。

学生们在创作中用笔墨表现出弯弯曲曲的柔软、生命力、向上生长等特点。

在创作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孩子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也锻炼了他们的毛笔写作能力。

二、效果展示1.观察学生学习的情况在课堂教学中,我发现孩子们对诗歌反应非常积极,不仅能够理解诗歌的意义,而且能够深入地思考如何诠释诗词中的意象。

在创作环节中,孩子们在毛笔写作上积极参与,创造了非常多的好的作品,这些作品凸显了他们对“草”的再认识。

2.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孩子们的阅读能力、艺术素养、语文表达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孩子们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草”的理解与感悟,也能够运用丰富的语言表达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想法和感情。

同时,孩子们在毛笔写作方面积极参与,展现出了不同的想象、表现能力和艺术素养。

这些综合素质的提升,不仅在语文学科中有所体现,也具有对孩子的全面发展带来积极作用。

三、教学反思在这次精彩的实践中,我对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有了进一步的思考和反省。

虽然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了很好的效果,但还有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1.教学的逻辑性在导入课堂上我让孩子们表达自己对草的认知,这一点虽然能够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但并没有很好的表达出“草”的意义。

《草》教学实录

《草》教学实录

第1页共2页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页眉双击删除即可。
活要认真观看,二次课堂教学被激活了,究其缘由,只是加入了这么一段
“小插曲〞,奇妙地运用了一块草皮,创设了好玩的实物情景,营造了一 种能够使学生心情开心,无忧无虑的学习气氛,调动了孩子们参加学习过 程的主动性。置身于其中,学生不会感到紧急沉闷,枯燥乏味,以至于抑 制了主动学习行为。这是情景教学法,它可分为真实情景和虚设情景。这 堂课是运用了真实情景教学。在教学中,无论我们选择哪种教学法,教法 必需服从学法,最终目的就是要激活课堂,让学生主动参加课堂教学全过 程,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产生深厚的学习兴趣,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全 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为了到达这一目的,我们必需使每堂课都让学 生产生新颖感,使他们或有新的发觉,新的体验,或有新的感悟,新的收 获。这就需要教师在课的导入、推动及结课诸环节的设计上下功夫,注重 创新,使学习语文成为学生最神往的事。
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中只是把学生当作大容器,不断往里灌,只考虑 草的生命力很坚韧,还知道了小草为什么有这么坚韧的生命力。〞还有的
自己怎么教,很少讨论学生如何学,更没有进一步深入探讨学生到底喜爱 说:“我知道了通过做试验和认真观看可以使我们获得新的发觉。〞没想
怎样的学习方式。
到,这堂课学生还有意外的收获。孩子们不仅学得兴致勃勃,趣味横生,
【《草》教学实录】
第2页共2页
六年后,我再次教《草》时,就转变了原来的教法。为了使学生思维 使他们轻松地理解了诗的涵义及意境,而且对草具有坚韧生命力的缘由也
活跃,主动参加学习过程,创设了这样的实物情景。当讲到“野火烧不尽〞 有了感性认识。同时在潜移默化中也教给了孩子们一种学习方法,即对生
这句时,我悄悄把事先预备好的一小块长有枯草的土皮拿出来,放到讲台

向经典致敬r——于永正《草》一课的教学赏析

向经典致敬r——于永正《草》一课的教学赏析

向经典致敬r——于永正《草》一课的教学赏析孙双金【期刊名称】《江苏教育(小学教学版)》【年(卷),期】2018(000)005【总页数】4页(P32-35)【作者】孙双金【作者单位】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正文语种】中文于永正老师古诗《草》的教学堪称经典。

华东师范大学李伯棠教授用“四有”来评价于老师的这堂课,遗憾的是李先生没有展开评述。

我今天借用李先生的“四有”,并将其压缩成“三有”:有趣、有奇、有味,来具体赏析(因为“有感”似可与“有味”合二为一)。

一、有趣——情趣盎然于老师的“五重教学”第一就是“重情趣”。

于老师说:“所谓‘趣’就是课要上得有趣味性,让学生愿意学,乐此不疲。

”杨九俊先生说:“好玩是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

”我提倡的“四小课堂”: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是学生被教师激活、唤醒的真实表现。

于老师也曾说过:“有人说我是那种外表温和的老师,其实我的心中也是万千激情涌动。

无论激情以一种怎样的形式外显,其共同点都是对课堂深深的、由衷的爱,它就像冬天的暖炉,温暖着孩子们的心。

”我们试着走近于老师的课堂,看看他是如何用自己的情趣温暖学生的心的。

【片段一】师:请小朋友把这首诗读一遍,看看这首诗是写什么的,哪些地方看不懂。

(学生自由读课文)生:这首诗是写草的,我是从题目上看出来的。

师:你很聪明。

读文章,首先要好好读题目;有些文章,一看题目就能看出是写什么的。

——哪儿看不懂?生:“离离”我不懂。

生:“原上”我不懂。

生:“一岁一枯荣”我不懂。

生:“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我不懂。

师:干脆一句话:都不懂!(笑声)没关系,于老师帮你们读懂。

于老师的“干脆一句话:都不懂!”引得了满堂的笑声,教学情趣由此而生。

于老师的这句话,绝对不是课前预设的,而是课堂上即兴生成的,这是教师的教学智慧。

短短的四句诗,学生不懂的词及句子,几乎包含了整首诗的全部内容,这是真实的学情,这是教学之前学生真实的认知起点。

没有经验的教师可能会责怪学生:你们是如何预习的?怎么这么多的问题?于老师高明在哪里?高明在用这么一句调侃的话,既认可了学生的问题,又化解了学生“不懂”的尴尬,更调节了课堂的气氛,让只有“冷认知”的教学过程一下子充满了“暖认知”的色调、情感和趣味。

于永正执教的《草》片断赏析(节选)

于永正执教的《草》片断赏析(节选)

于永正执教的《草》片断赏析(节选)
于永正执教的《草》片断赏析(节选)
教育格言
语文教学应当充满情趣。

只有情趣盎然的课堂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情趣盎然的氛围才能引领学生进入语文的自由王国。

教育案例
于老师教学古诗《草》,进入复习阶段。

师:小朋友,回到家里,谁愿意把新学的古诗《草》背给妈妈听?(找一名学生到前面来)好,现在我当你妈妈,你背给我听好吗?想想回到家里该怎么说?
生:妈妈,我今天学习一首古诗,背给你听听好吗?
师:好。

(生背诵)我的女儿真能,老师刚教完就会背了。

师:谁愿意回家背给哥哥听?(找一名学生到前面来)现在我当你哥哥,你该怎么说?
生:哥哥,我背首古诗给你听听好吗?
师:哪一首?(生答《草》)弟弟,这首诗我也学过。

他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

生:哥哥,你记错了,是白居易写的。

师:反正都有个“白”字。

(众笑)我先背给你听听: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哎,最后一句是什么?
生:春风吹又生。

其是能过耳朵有点聋的奶奶,巧妙地引导学生准确说出了诗意,强化了对重点词语的理解。

这种生动活泼的教学,肯定能够在学生心灵深处留下鲜明的印记。

可见,情趣犹如教学的润滑剂,它让课堂变得生机盎然,让学习成为愉快的享受。

【2018-2019】于永正草评课-实用word文档 (18页)

【2018-2019】于永正草评课-实用word文档 (18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于永正草评课篇一:于永正《草》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按语】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草》,课堂教学真实、朴实、扎实,大道无痕,达到了炉火纯青的高度,是我经常仰望的星空。

下面是《草》的课堂实录和华东师大著名教授李伯棠先生的点评,我作为晚辈也妄加了一些评论,求教于方家。

顺便提一句,前不久我邀请特级教师费蔚来我校展示《晓出净慈寺》,课堂教学人文、灵动、大气。

同样是古诗教学,但教学风格迥然不同,真可谓古诗教学百花园,万紫千红总是春!(费蔚《晓出净慈寺》课堂教学及评析见本人记录教育的博客)师:上一年级的时候,小朋友学过三首古诗。

一首是《锄禾》,一首是《鹅》,一首是《画》。

还记得吗?谁能把三首诗背给老师和同学们听听?(学生背)●嘉兴市秀洲区高照小学徐如松评(以下简称徐评):学习古诗从古诗导入,言简意赅,单刀直入,温故而知新,唤醒记忆,增加积累,水到渠成。

师:学了这么长时间了,还背得这么流利,而且很有感情。

小朋友们,我国古代出了很多很多诗人,他们写了很多很多诗。

这些诗写得可美了。

今天,咱们再来学一首。

(出示)●徐评:课始让学生齐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教师对学生的背诵做出恰当的评价,即流利,又有感情,达到了朗读要求的高级阶段。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李伯棠评(以下简称李评):教师用亲切、鼓励的口吻,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这不仅巩固了旧知,而且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新知的积极性。

师:这首诗是1000多年前唐朝的大诗人白居易写的(领读题目和作者)。

这首诗有3个生字,大家看拼音,读一读。

(学生拼读生字,师指名读,领读了读得不准确的尽字。

)师:生字都读准音了。

请小朋友把这首诗读一遍,看看这首诗是写什么的?哪些地方看不懂?(学生自由读课文)●徐评: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草》教案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草》教案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草》教案设计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草》,课堂教学“真实、朴实、扎实”,大道无痕,达到了炉火纯青的高度,是我经常仰望的“星空”。

今天呢,小编就为大家推荐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草》教案设计,希望能帮到大家哦~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草》教案设计第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王愿坚的文学常识和写作背景。

2、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词及重点词句的深刻含义。

3、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难点: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一)走进课本2、了解本文写作背景。

3、字词积累:(找出重点字词与易读错的字)(二)合作、探究活动一:(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养成查资料的好习惯)朗读小说最基本的要求是准确、流畅,在此基础上还要注意语气、停顿、节奏、重音,并通过这些方面的变化表现人物和情节。

当然,读出情感的另一个重要前提是把握作品中人物的性格特征,我们可以借助于表情、动作和声音的设计。

1、请同学们用你的理解把文章所表达的情感表现出来。

(1)读对话,准确把握不同人物的心理、语气。

(如“人群和担架都停下来……僵住了”。

)(2)读语言,表现人物的神态、语气。

(如“吃草。

嗯,说得好……吃得胜利了”。

)(3)读描写,读出情感,读出节奏。

(如“杨光不安地走过去……敬礼也忘了”。

)2、默读全文,说一说,这篇小说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活动二:(学法指导:品读课文,找出让你感动的字与句子,并说说自己的理由)让我感动的句子是让我感动的理由是活动三:(学法指导:扩大阅读,追求个人感悟,创作并大胆地把它说出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1、小组竞赛,读书后第一题2、学完这篇文章,你对草有怎样的理解,写一写。

三、小组合作总结学法指导:体会最深的是什么?还有哪些遗憾)四、当堂训练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①蔫巴()②蒜苗()③背阴()④绽开()⑤瘦弱()⑥火燎()2.句中有错别字的是()A.靠着警卫员的扶持,周副主席在担架上半坐起来。

B.他费了好大劲,才把身躯往担驾边上移开了些。

1《草》片断赏析_教案教学设计

1《草》片断赏析_教案教学设计

1《草》片断赏析本文是关于1《草》片断赏析,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教育格言语文教学应当充满情趣。

只有情趣盎然的课堂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情趣盎然的氛围才能引领学生进入语文的自由王国。

――于永正教育案例于老师教学古诗《草》,进入复习阶段。

师:小朋友,回到家里,谁愿意把新学的古诗《草》背给妈妈听?(找一名学生到前面来)好,现在我当你妈妈,你背给我听好吗?想想回到家里该怎么说?生:妈妈,我今天学习一首古诗,背给你听听好吗?师:好。

(生背诵)我的女儿真能,老师刚教完就会背了。

师:谁愿意回家背给哥哥听?(找一名学生到前面来)现在我当你哥哥,你该怎么说?生:哥哥,我背首古诗给你听听好吗?师:哪一首?(生答《草》)弟弟,这首诗我也学过。

他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

生:哥哥,你记错了,是白居易写的。

师:反正都有个“白”字。

(众笑)我先背给你听听: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哎,最后一句是什么?生:春风吹又生。

师:还是弟弟记性好,谢谢你。

(众笑)谁愿意背给奶奶听?(指一生到前面)现在,我当你奶奶,你奶奶没有文化,耳朵有点聋,请你注意。

生:奶奶,我背首古诗给您听好吗?师:好。

背什么古诗?(生答背《草》)师:草?那么多花儿不写,为什么写草啊?生:因为草有一种顽强的精神,野火把它的叶子烧死了,可是第二年春天,它又长出了新芽。

师:哦,我明白了。

你背吧。

(生背)“离离原上草”是什么意思?我怎么听不懂?生:这句是说,草原上的草长得很茂盛。

师:还有什么“一岁一窟窿”?(众笑)生:不是!是“一岁一枯荣”。

枯,就是叶子黄了,干枯了;荣,就是茂盛。

师:后面两句我听懂了。

看俺孙女多有能耐!小小年纪就会背古诗。

奶奶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哪有钱上学呀?(众笑)[记者感悟]这个教学片段受到了华东师大李伯棠教授的高度称赞,已经成为于老师教学中的经典片段。

笔者认为这一教学环节的最大成功就在于富有情趣!于老师匠心独运,一会儿变成妈妈,一会儿变成哥哥,一会儿又变成奶奶,把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教学环节通过角色换演绎得曲折有致、情趣盎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按语】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草》,课堂教学真实、朴实、扎实,大道无痕,达到了炉火纯青的高度,是我经常仰望的星空。

下面是《草》的课堂实录和华东师大著名教授李伯棠先生的点评,我作为晚辈也妄加了一些评论,求教于方家。

顺便提一句,前不久我邀请特级教师费蔚来我校展示《晓出净慈寺》,课堂教学人文、灵动、大气。

同样是古诗教学,但教学风格迥然不同,真可谓古诗教学百花园,万紫千红总是春!(费蔚《晓出净慈寺》课堂教学及评析见本人记录教育的博客)师:上一年级的时候,小朋友学过三首古诗。

一首是《锄禾》,一首是《鹅》,一首是《画》。

还记得吗?谁能把三首诗背给老师和同学们听听?(学生背)●嘉兴市秀洲区高照小学徐如松评(以下简称徐评):学习古诗从古诗导入,言简意赅,单刀直入,温故而知新,唤醒记忆,增加积累,水到渠成。

师:学了这么长时间了,还背得这么流利,而且很有感情。

小朋友们,我国古代出了很多很多诗人,他们写了很多很多诗。

这些诗写得可美了。

今天,咱们再来学一首。

(出示)●徐评:课始让学生齐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教师对学生的背诵做出恰当的评价,即流利,又有感情,达到了朗读要求的高级阶段。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李伯棠评(以下简称李评):教师用亲切、鼓励的口吻,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这不仅巩固了旧知,而且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新知的积极性。

师:这首诗是1000多年前唐朝的大诗人白居易写的(领读题目和作者)。

这首诗有3个生字,大家看拼音,读一读。

(学生拼读生字,师指名读,领读了读得不准确的尽字。

)师:生字都读准音了。

请小朋友把这首诗读一遍,看看这首诗是写什么的?哪些地方看不懂?(学生自由读课文)●徐评: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教师在了解基本情况的前提下,由学生确定学习起点。

写了什么是基本要求,有什么不懂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独特感受。

生:这首诗是写草的,我是从题上看出来的。

师:你很聪明!读文章,首先要好好读题目;有些文章,一看题目就能看出是写什么的。

哪儿看不懂?◆李评:审题,是教学新课的重要一环。

因为题目是文章的窗口,通过审题,可以窥见文章主要写什么。

生1:离离我不懂。

生2:原上我不懂。

生3:一岁一枯荣我不懂。

生4: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我不懂。

师:干脆一句话:都不懂!(笑声)没关系,于老师帮助你们读懂。

这首诗是写哪儿的草呢?请看离离原上草中的原字。

谁能用原这个字组个词语?●徐评:学生对教师的问题难于把握,所以一位学生回答了字词不懂以后,其他学生如法炮制。

于老师的幽默的评语不仅善意地批评了学生的思维定势,也及时地调整了提问的指向性,写哪儿的草,找准了切入点。

于老师并不急于解释词语,而是从组词入手,为释义打好基础。

◆李评:通过自读课文,让学生提出疑难之词和句子,然后在讲读课文里分散地结合上下文一一予以解释。

这是十分高明的教法,因为这样教,不仅可以分散难点,而且可以让学生在上下文中自己得到正确的解释。

生1:原因。

生2:原来。

生3:高原。

生4:校原。

师5:校园的园不是空虚原,以后老师告诉你。

●徐评:对于学生的知识性错误,于教师直截了当予以指正,不在此花费时间。

生6:草原。

生7:原子弹。

生8:原始人。

师:嗬!小朋友知道的还真不少!(老师指着刚刚板书在黑板上的上述词语)小朋友想一想,离离原上草的原是指的黑板上的哪一个词语?生:草原!◆李评:教师巧妙地先让学生用原组词,然后在这些词汇中找上正确的解释。

这样做,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词汇,发展了学生思维,而且对原字在本文中的理解更深刻了。

●徐评:先积累词语,再结合语境选择词义,这是培养学生理解能力的重要策略。

师:大家同意吗?是的。

这里的原就是指的草原。

原上草,就是草原上的草。

草原上的草长得怎么样呢?请看(于老师顺手在黑板上画了一幅草原图。

)◆李评:老师用图画的形式解释离离,使得教学更具形象性了。

师:小朋友,草原上的草长得怎么样?生1:草原上的草长得很高,很密。

生2:草原上的草长得很茂密,一棵挨着一棵。

生3:草原上的草长得很茂盛。

生4:草原上的草绿油油的,一眼望不到边。

◆李评:这不是看图说话吗?这不是语言训练吗?老师要有训练意识。

●徐评:词语教学形式多样,于老师发挥自身善于绘画的特长,采用直观法教学离离。

不仅解释了词义,而且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师:说得太美了!聪明的小朋友看了这幅图,一定知道离离是什么意思了。

谁说说?生1:离离就是茂盛的意思。

生2:离离就是草长得很茂密,一棵挨着一棵。

◆李评:学生看了老师的图以后,很快就领悟了,说明形象化的教学方法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是不可少的。

师:说得完全正确!谁能把这一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生:离离原上草就是草原上的草长得非常茂盛。

师:谁能看着图,说得再具体一点?生:就是草原上的草长得很茂盛,绿油油的,一眼望不一边。

◆李评:教师很有训练意识。

在学生懂得了离离的含义后,要求学生把离离结合上下文说得具体一些,进行说话练习,这样就把读和说结合起来了。

●徐评:学生的语文能力要在语文实践中才能提高。

词义的教学不能就词解词,必须和具体的语言环境相结合,运用多种感官,有所创造。

以上是第一句的教学。

师:很好!再看第二句一岁一枯荣。

谁能用岁说一句话?生1:我今年8岁了。

生2:我奶奶今年80岁了,还能做饭。

师3:不简单!祝她健康长寿!生4:祝老师岁岁平安!(掌声)生5:祖国万岁!◆李评:这样教学,显得极为风趣,表现出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的融洽。

●徐评:岁的教学,不仅体现了情感的交融,而且极为生活化,融德育于其中,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师:小朋友刚才说的句子中都有岁字。

这一个小朋友说,他今年8岁了,也就是说,他从生下来到现在几年了?生:(齐声)8年了!师:8岁是8年,1岁呢?生:(齐声)1岁就是一年!◆李评:岁字的教学设计极为高明,融理解、训练于一体。

师:1岁就是一年,这不懂了吗?哎,一年有几个季节呀?生:一年有四个季节:春、夏、秋、冬。

师:一年四季草有哪些变化呢?(老师用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棵刚发芽的小草。

)师:这是春天的小草。

春天的小草怎么样?谁能看图说一说?生1:春天来了,小草发芽了。

生2:春天来了,天气暖和了,小草发芽了。

生3:春天来了,小草从地里探出了小脑袋。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李伯棠评:这又是一次观察、说话训练。

●徐评:除了观察力的训练外,更是想象力的培养。

师:说得太漂亮了!夏天呢?(老师又画了一棵长得茂盛的草。

)生:夏天到了,天气很热,雨水很多,小草长得非常茂盛。

师:秋天到了,天气凉了,小草怎么样了呢?(在黑板上画了一棵老叶发黄的草。

)生:秋天到了,天气凉了,小草慢慢变黄了。

师:慢慢一词用得好,小草变黄有个过程。

冬天呢(接着又画了一棵枯黄的草。

)◆李评:教师用图画画出了草在一年四季中生长变化的过程,形象鲜明地描绘了一一岁一枯荣的情境,使学生对此有深刻的理解。

生1:冬天,小草都冻死了,叶子变黄了。

生2:到了冬天,小草叶子黄了,耷拉脑袋了。

师:(指着黑板上的四季的草)小草一年当中,有两次明显的变化,谁看出来了?生:一年当中,草绿一次,黄一次。

师:多聪明!生:草春天夏天长得茂盛,到了秋天和冬天,就枯黄了。

●徐评:围绕岁字拓展成为一个四季板块,融观察训练、生活感悟和语言培养为一体。

师:小朋友这么聪明,我想一定知道枯和荣是什么意思了(学生纷纷举手)。

不过我不想让你们说,现在,我请一位小朋友到黑板前边来,看看枯该写在哪一幅图的下面,荣该写在哪幅图的下面,能写对,说说明他懂了。

(一位小朋友把荣写在夏天草的下面,把枯写在冬天草的下面。

众赞叹。

)师:写对了!请你说说枯、荣的意思。

生:荣就是茂盛的意思,枯就是黄了,干了的意思。

师:一岁一枯荣什么意思?生:就是一年当中,草茂盛一次,干枯一次。

(众赞叹)◆李评:利用图画来让学生解释枯和荣的含义,这样便把含义深奥的枯和荣,变得浅显易懂了。

师:再看野火烧不尽这一句。

烧不尽就是烧不生:(齐声)就是烧不完!师:尽就是完的意思。

这可奇怪了!到了冬天草叶子都冻死了,枯黄了(边说边将草原图上的草涂成黄色),大火一烧(说着又用红笔在草上画上火苗),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把草烧得干干净净,白居易为什么说烧不尽呢?(学生看图疑思。

)●徐评:于老师不满足于尽的字面意思,进一步提出为什么让学生刨根究底,为下文引导学生感悟顽强生命力作铺垫。

生1:大火有烧不到的地方。

生2:河边上的草烧不完。

(笑声)师:白居易说的烧不尽肯定不是这个意思,是什么没烧完?联系下一句想一想。

生:地下的草根没烧着。

◆李评:学生很能动脑筋,说虽然烧着了地上的草,但草根没有烧着,这是老师循循善诱的结果。

这叫会教。

师:对呀!草根没烧着,所以说没烧尽!(说完画了下面的图。

)学到这儿,我想,小朋友一定明白了第四句的意思了。

(许多小朋友举手)谁能到前边来,把第四句的意思在老师画的画上画出来?(小朋友看图思考。

于老师请一位举手最高的小朋友到黑板上画。

这位小朋友用绿粉笔在地平面上画上了草叶)◆李评:教师教学第四句春风吹又生,教学时是利用图画让学生自己画春风吹又生的情况,这是一个独特的、意想不到的设计。

师:请你把画的意思讲给大家听一听。

●徐评:因为解决了第三句中尽的深刻内涵,所以第四句的教学变得水到渠成。

不用教师多少辅导,学生自己也能全面领会。

生:(指着图)春天来了,春风一吹,小草又长出来了。

师:意思你理解了。

不过,大家对这位小朋友的画还有什么意见吗?生:他画的草太高了。

春天来了,草不能一下子长那么高。

(众笑)师:请你来改一改,好吗?(该生将草叶擦掉,改为草芽)师:说说你画的意思。

生:第二年春天,春风一吹,小草又发芽了。

师:改得有道理。

生:于老师,还有一样东西没画上去。

师:你能把春风画下来吗?生:能!(走到黑板前,用白粉笔在草的上方画上了几条斜线。

)师:噢,这就是风!(众笑)可是风看不见呀!想一想,怎样画,能使人感到在刮风。

◆李评:这就叫循循善诱。

(该生把线条和草擦掉,作了修改。

听课老师赞叹不已,并为之鼓掌。

)◆李评:这位小朋友真聪明,风是看不见的,风从左边吹来,草向右边倾斜,这就是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结合。

师:(抚摸着该生的头)你是位很会动脑筋的小朋友。

从你的画中,我看出了,春风是从这刮向那边的,而且风很轻很轻,像一只温暖的大手,抚摸着小草的脑袋。

现在请小朋友跟于老师朗读这首诗。

(于老师抑扬顿挫、有感情地领读全诗。

)小朋友,大火烧得那么厉害,可是第二年春天,春风一吹,小草齐刷刷地生长出来了。

你觉得小草怎么样?生1:小草不怕烧,很勇敢。

生2:小草像刘胡兰一样坚强。

师:(板书强)强字前边的坚字换一个什么字更合适?确切地说,是什么强?生:是顽强!师:对!是顽强!(将顽写在强前边,并在顽上加上拼音wn)小草的生命力多么顽强!火把叶子都烧光了,第二年照样发芽,多了不起呀!正因为这样,白居易才写诗赞美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