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2021届高三年级阶段训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广州市2021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广州市2021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广州市2021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广州市2021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炎帝出现在世间的时候,大地上的人类已经生育繁多,自然界出产的食物不够吃了,仁爱的炎帝才教人类怎样播种五谷,用自己的劳力来换取生活的资料。

炎帝又叫太阳发出足够的光和热来,使五谷孕育生长,从此人类便不愁衣食,大家感念他的功德,便尊称他做“神农”。

炎帝不但是农业之神,他同时又是医药之神,一种传说是他亲自去尝味了各种各祥的药草,为了尝药,曾在一天当中中过七十次毒。

更有的民间传说说,神农尝百草,最后,尝到一种有剧毒的断肠草,肠子断烂,为民众牺牲了生命。

(摘编自袁珂《中国神话传说》)材料二:近日,我国药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以身试药提炼青萵素的经历,与“神农尝百草”的远古神话不谋而合,为此,本报特别约请神话学专家田兆元教授解读中国神话与“中国梦”。

问:如何看待中国的神话源头与“中国梦”的关系?答:神话是一种人文理想,是珍贵的文化遗产。

中国梦是古老的中国文化理想精神的延续,也是中国神话文化现代性传承发展的体现。

问:(1) ?答:中国神话中的五帝神话,是崇尚道德精神的。

如黄帝与蚩尤大战的神话,叙述了蚩尤侵犯诸候,暴虐天下,而黄帝则相反,是“修德振兵”,为了社会秩序的建立,带领大家击溃了蚩尤暴乱,今天我们强调以德治国,就是这种精神的继承。

古代神话同样是崇尚法治的,如禹的父亲鲧治水不力,就被舜依法处置了。

大禹治水的神话故事,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各民族交流和谐,获得安全的生存空间的伟大故事。

这种伟大的精神与我们今天高铁建设,克服空间障碍,追求世界和谐的奋斗精神是一-致的。

问:(2) ?答:首先,中国神话依然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资源,每到清明,我们祭祀黄帝炎帝,体现出对于祖先神灵道德精神的归依。

其次,中华民族勤勉地建设美好世界,大禹治水精神。

广州市2021届高三年级阶段训练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

广州市2021届高三年级阶段训练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

秘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广州市2021届高三年级阶段训练语文本试卷共10页,23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用2B铅笔将考生号及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材料一:古诗是古人心声的真实记录,是展现先民人生态度的可靠文本,正如清人叶燮所说:“诗是心声,不可违心而出,亦不能违心而出……故每诗以人见,人又以诗见。

”读诗就是读人,阅读那些长篇短什,古人音容笑貌如在目前,这是我们了解前人心态的最佳途径。

清人沈德潜说:“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

”中国古人评价文学家时有一个优良传统,就是人品与文品并重。

经过历代读者集体选择,凡是公认的大诗人,往往都是具备“第一等襟抱”的人物,其作品必然也是第一等真诗,从中可以感受真实心跳和脉搏,从而沦肌浃髓地领会传统文化精神。

从《诗经》《楚辞》到明清诗词,都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如果兼顾作品的经典意义、阅读难度等因素,唐诗宋词应是我们的首选阅读对象。

唐诗宋词对于现代读者到底有什么价值?我们先来看唐诗宋词到底写的是什么内容。

中国古典诗歌有一个最古老的纲领,就是“诗言志”。

到了西晋,陆机在《文赋》中又提出“诗缘情”。

有人认为二者是对立关系,但是初唐孔颖达在《左传正义》中说得很清楚:“情志一也”。

情志就是指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包括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也包括对万事万物的价值判断。

2021届广东省高三 新高考模拟试题语文(二)(含答案)

2021届广东省高三 新高考模拟试题语文(二)(含答案)

2021届广东省高三•新高考模拟试题语文(二)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5题。

材料一“左图右史”,古已有之。

中国也不乏图像研究的传统,但现代意义上的影像研究应始于20世纪80年代。

西方“新史学”的传入及社会文化史研究的兴起,带来对影像的革新性认识,影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影像史学”也随之成为热词。

综观近40年来的发展状况,虽然国内整理出版了大量以“影像”“图像”冠名的作品,却不过是影像史料的汇集;不少学者在研究中利用了影像史料,或发表了一些有关影像的研究成果,但严格来说,尚未有一部具有学术意义的影像史著作出现。

中国影像史学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下面,对目前的研究状况略作分析,以期促进相关研究的深入发展。

国内学界对影像史料的整理与研究,实际上受到西方有关影像史学及图像研究理论的双重影响。

二者虽然有相通之处,但所涉领域并非完全重合。

影像史学所指视觉材料,基本上是历史影像,即历史记录片和历史照片。

而西方图像研究,特别是视觉文化研究所指视觉材料,范围却广泛得多,不仅包括传统艺术史研究中的绘画、雕塑等艺术品,也包括摄影、电视、服饰、广告、景观等一切当代社会的视觉产品,涉及当代文化的各个领域。

这些视觉产品又可通过摄影等技术手段转化为供学术研究的影像。

自20世纪80年代影像研究兴起,近40年来,国内学术界与出版界对影像史料进行了广泛的发掘,出版的影像资料可谓种类繁多,内容丰富,涵盖面广。

此外,网络媒体也公布了大量的影像资料,极大地拓展了史料的范围。

但也存在不少问题,综观目前出版的影像史料,张冠李戴、解读错误的问题较为突出,粗制滥造、重复出版不在少数。

这一方面反映出相关整理者的学术功力欠缺,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在影像史料搜集整理中缺乏严谨求实的态度,缺乏学术目的,为图像而图像,甚至于单纯追求商业利益的现象普遍存在。

另外,大量影像史料的出版虽然为学术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史料基础,但目前真正将影像资料引入历史研究的学者并不多,影像出版呈现火爆之势的背后,凸显的是学术研究的贫乏,影像的学术价值并没有得到真正发挥。

广州市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检测卷附答案解析

广州市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检测卷附答案解析

广州市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检测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材料一:古诗是古人心声的真实记录,是展现先民人生态度的可靠文本,正如清人叶燮所说:“诗是心声,不可违心而出,亦不能违心而出……故每诗以人见,人又以诗见。

”读诗就是读人,阅读那些长篇短什,古人音容笑貌如在目前,这是我们了解前人心态的最佳途径。

清人沈德潜说:“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

”中国古人评价文学家时有一个优良传统,就是人品与文品并重。

经过历代读者集体选择,凡是公认的大诗人,往往都是具备“第一等襟抱”的人物,其作品必然也是第一等真诗,从中可以感受真实心跳和脉搏,从而沦肌浃髓地领会传统文化精神。

从《诗经》《楚辞》到明清诗词,都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如果兼顾作品的经典意义、阅读难度等因素,唐诗宋词应是我们的首选阅读对象。

唐诗宋词对于现代读者到底有什么价值?我们先来看唐诗宋词到底写的是什么内容。

中国古典诗歌有一个最古老的纲领,就是“诗言志”。

到了西晋,陆机在《文赋》中又提出“诗缘情”。

有人认为二者是对立关系,但是初唐孔颖达在《左传正义》中说得很清楚:“情志一也”。

情志就是指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包括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也包括对万事万物的价值判断。

唐诗宋词的内容跟现代人没有距离,因为诗词中表达的那些内容都是普通人的基本情感、基本人生观和基本价值观。

比如喜怒哀乐,比如对真善美的追求,比如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保家卫国英雄行为的赞美,唐宋人如此,现代人也如此。

所以唐诗宋词中典范作品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思考和价值判断可以传递到今天,启发我们更细致地品味人生意义和美感。

当然,唐诗宋词对于现代人的最大意义,是其中的典范作品可以提升我们的情操、气质和人格境界,有深远教育作用。

且举李、杜、苏、辛为例。

李白热情讴歌现实世界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其诗中蕴含强大精神力量。

杜甫诗中充满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和热爱天地万物的仁爱精神,是儒家思想积极因素的艺术表现,也是中华民族文化性格的形象凸现。

语文 - 2021届广州市高三阶段训练 - 试题(送审稿2)

语文 - 2021届广州市高三阶段训练 - 试题(送审稿2)

秘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广州市2021届高三年级阶段训练语文本试卷共10页,23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用2B铅笔将考生号及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材料一:古诗是古人心声的真实记录,是展现先民人生态度的可靠文本,正如清人叶燮所说:“诗是心声,不可违心而出,亦不能违心而出……故每诗以人见,人又以诗见。

”读诗就是读人,阅读那些长篇短什,古人音容笑貌如在目前,这是我们了解前人心态的最佳途径。

清人沈德潜说:“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

”中国古人评价文学家时有一个优良传统,就是人品与文品并重。

经过历代读者集体选择,凡是公认的大诗人,往往都是具备“第一等襟抱”的人物,其作品必然也是第一等真诗,从中可以感受真实心跳和脉搏,从而沦肌浃髓地领会传统文化精神。

从《诗经》《楚辞》到明清诗词,都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如果兼顾作品的经典意义、阅读难度等因素,唐诗宋词应是我们的首选阅读对象。

唐诗宋词对于现代读者到底有什么价值?我们先来看唐诗宋词到底写的是什么内容。

中国古典诗歌有一个最古老的纲领,就是“诗言志”。

到了西晋,陆机在《文赋》中又提出“诗缘情”。

有人认为二者是对立关系,但是初唐孔颖达在《左传正义》中说得很清楚:“情志一也”。

情志就是指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包括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也包括对万事万物的价值判断。

2021届广州市高三年级调研测试语文【解析版】

2021届广州市高三年级调研测试语文【解析版】

2021届广州市高三年级调研测试语文【解析版】2021届广州市高三年级调研测试语文试题【解析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民族传统手艺及其价值,正在被人们认识,其独特的技艺和工艺价值,也正在成为地方文化的象征而被人们关注。

在许多地方,传统手艺正在成为一种人文资源,被用来建构全球一体化语境中的民族政治和民族文化的主体意识【这句话意思就是,传统手艺是一种方式或途径,达到一种最终目的的初始概念或状态。

】,同时也被激活成当地文化和经济的新的建构方式。

这无疑是一种文化的转型,也是一种生态学意义上的保护方法。

民族传统手艺生态化保护所要思考的核心问题,是要想办法让其“活”在当下。

留住手艺,就是留住文化记忆。

为了留住文化记忆,就要进行本真性传承。

在当代语境中,传统手艺并非只是传统农耕文化遗留下来的“古俗”或“遗物”,它容纳了丰富的历史社会信息,表达了一方水土的集体情感和意志,具有情感交流与生活交际的价值。

存活于乡土社区的传统手艺,其价值和意义是在乡土语境中生成和实现的。

由于全球化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无论是其技艺传承还是生产规模,都不可逆转地在现代社会走向衰落。

生态化保护的首要任务不在于其产品,而是要确保其核心技艺不再失传,它涉及技艺本身的传承与记录、传承人的保护和手艺生态语境的恢复三个方面。

【1B是以偏概全的,有三个方面】留住手艺,只有本真性保护是不够的,赋予传统手艺以生命,让其“活”在当下,尚需很好地开发与利用。

衍生性生产就是在充分尊重传统手艺形式、内涵和基本元素的前提下,通过题材的转换、内容的变化、功能的放大或用途的改变,赋予其新的内涵和形式。

仅就功能而言,既可从物用形态向精神形态衍生,也可从物用形态向文化形态衍生。

如景德镇陶瓷工艺的现代转型衍生出的美术陶瓷,使现代景德镇陶瓷发展出了对审美性、艺术性、文化性的追求。

再如,传统的刺绣枕片、石雕木雕等非常实用的产品,已纷纷被移植到显示古老文明和民俗的装饰之中。

广东省广州市六区2021届高三9月教学质量检测(一)语文含答案

广东省广州市六区2021届高三9月教学质量检测(一)语文含答案

广州市六区2021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一)试卷语文试题本试卷共10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徽墨是“文房四宝”之一,因产于徽州而得名。

在徽州地区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双重滋养下,带着鲜明徽州印记的徽墨在墨林中独树一帜,成为中国墨的唯一代表。

1915年,徽墨珍品——地球墨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质奖章。

近现代以来,受到社会文化的变迁以及书写习惯的改变等影响,徽州墨业几经浮沉,但在一代代徽墨传承者的努力下,千古墨脉从未断绝。

徽州地区的制墨史最早有文献记载:“南唐李廷珪,易水人,本姓美,父超,唐末渡江至歉,以邑多松,留居造墨。

后主赐姓李。

人得其墨而藏者不下五六十年,胶败而墨调,其坚如玉,其文如犀,写数十幅不费一二分。

”五代时期,南唐的李姓皇帝耽心翰墨,对癸氏父子制墨倍加称赏,后又招易水墨工张遇,张遇利用徽州的优质松烟、桐油烟制墨,将徽州墨从单纯的松烟墨推向与油烟墨并举发展的时期,全国制墨中心至此南移至徽州。

穆晓天先生曾说:“制墨业的繁荣,可以说是南唐地区文化艺术繁荣的显著标志。

”随着李唐王朝渐行渐远,大宋王朝经过初期的休养生息,经济快速发展,商业逐渐活跃,文学艺术活动日益繁荣,科举制度影响下的读书风气日盛,为徽墨提供了广阔市场,徽墨业得以蓬勃发展。

正如《野获篇》所描写:“今徽人家传户习”“新安人例工制墨”。

《歙(she)县志》记载:“至宋时,徽州每年以龙凤墨千斤为贡。

”可见大宋政权对徽墨有着强劲的需求。

广东实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11月份阶段测试 语文 PDF版含答案

广东实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11月份阶段测试 语文 PDF版含答案

广东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卷共8页,23题。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古代文学上,“文学自觉”指的是文学创作主体意识到文学的独立性和价值性,自觉地对文学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等进行探讨和认识,促进文学按其自身的规律向前发展。

根据当代学者胡旭的研究,中国文学自觉有以下标志:标志之一是张衡《归田赋》的出现。

张衡曾用十年时间写成《二京赋》,该赋的主旨是讽谏帝王公侯节俭,但这篇花费巨大精力所作的大赋,于政教却丝毫无补。

面对着朝政日非、江河日下的局面,其道家思想开始抬头。

《归田赋》中表现了隐居生活的恬淡情趣。

赋中分明已有一个抒情主人公在,自我意识加强了,个人价值得到了关注。

此后,抒情小赋不断出现,辞赋成了文人抒情写意的工具,实现了文学的自觉。

标志之二是“古诗十九首”的出现。

大约在桓、灵之世,出现了一批文人五言诗,其代表就是选录于《昭明文选》的“古诗十九首”。

古诗在内容上表现了“人的自觉”。

“十九首”的内容不外游子之歌和思妇之词两个方面,诗人们慨叹人生的短促和前途的渺茫,抒写了羁旅愁怀和离别相思,情调是悲哀而深沉的,这些慨叹正是对人生的执着与重视。

“古诗十九首”的抒情十分真实强烈,作者们对自己的种种情感,毫不掩饰,一寄之于诗。

这说明古诗的作者们不再把文学作政教的附庸,而是为满足自己的抒情需要进行创作;人的主题鲜明了,文学成了表现人生、人的命运、人的心灵的文学。

广东实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9月) 语文答案

广东实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9月) 语文答案

广东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答案及说明2020年9月1.【D】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项原文为“以杜甫《饮中八仙歌》……不可谓不雅”;B项“文学作品应重点照顾一般文化水平的读者”无中生有;C项,“《诗经》《楚辞》等经典作品都经历了由俗到雅的演变历程”扩大了范围,原文根据材料二第二段“《楚辞》中的《九歌》”经历了由俗到雅的演变历程。

2.【C】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材料二中作者认为:雅俗相对,可以转化;雅俗共赏的作品水平很高;不能为了迎合受众随意降低标准,胡乱改编。

3.【B】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B项“……如战乱就成为新文学产生的必要条件”错误,第一段“唐朝的安史之乱可以说是中国社会变迁的一条分水岭”,只表明战乱是分界线,但并没有说是必要条件。

4.(4分)参考答案:①采用先立后破的论证方式。

文章先引出自己对雅俗共赏的理解,接着指出“改动不可”这种风气不科学也行不通;②综合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如例证法,对比法,引用法等。

证法:当前有一种风气,强调属于古典范畴的文艺作品非经过人为的改动不可,即使是已被公认为经典之作,如小说中的《西游记》《红楼梦》或戏剧中的《牡丹亭》《桃花扇》也要对它们妄施斧斤。

③论据典型,新颖,具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够有力地证明论点。

如:先后运用了《诗》三百篇其中“国风”和“小雅”两大类,《楚辞》中的《九歌》,其后的汉魏乐府、五七言诗以及词、曲,散体文中的话本等,清末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事例论据,典型且新颖。

5.(6分)参考答案:①作家应该认识到,雅与俗并非彼此不能相容的矛盾对立面,其间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雅与俗只是相对而言,不宜划分得太刻板、太绝对。

②“雅俗共赏”的作品,能抓住俗人和雅人的交点——人之常情,能引发其情感共鸣。

③成功的作家和艺术家是有责任提高读者和观众的鉴赏能力和艺术水平的,而不是随意迁就读者和观众的低水平,从而降低作品的质量或擅改传世已久的经典之作。

2021届广州市高三年级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2021届广州市高三年级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2021届广州市高三年级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2021届广州市高三年级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一、(35分)(一)本题共3小题,9分1.【内容理解】(3分)C(A项,传统手艺是用来建构“民族政治、文化主体意识”,而不是“民族政治、文化主体意识”的代表。

B项,对生态语境的恢复性保护只是“确保其核心技艺不再失传”涉及的三个方面之一。

D项,“彰显积极的生活态度”并不一定需要“将传统智慧融入当代生活”。

) 2.【论证分析】(3分) D(全文是总分结构。

) 3.【分析推断】(3分)B(没有因果关系。

)(二)本题共3小题,14分 4.【分析鉴赏】(3分) B(“空灵悠远”不符合小说的意境。

) 5.【技巧鉴赏】(5分)具体分析:①第一次的情形是上等兵悄悄跟在驴后面,表现了他对驴的喜爱、关心;②第二次的情形是上等兵离开时,突出了他和驴之间的依恋、不舍。

说明效果:两次描写在情节上互为呼应,丰富了人物形象,表现了人和动物战友般的深厚情谊。

[5分。

两次情形和心情,各1分;说明效果,3分。

意思对即可。

] 6.【主旨探究】(6分)①驮水的驴有名字,表达了上等兵对驴的喜爱;②表现上等兵待驴平等,视驴如战友;③兵士无名,只以军衔相称,体现部队特色;④暗示上等兵不仅是个体形象,也象征着无数友善、执着、上进的普通士兵的形象。

[6分。

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意思对即可。

](三)本题共3小题,12分 7.【信息理解】(3分)D(A项,材料中没有信息能够表明“围棋人机大战”导致的结果是“人工智能代替部分职业”。

B项,材料中的信息是“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最大的家电生产国和最大的无人机生产国,中国正在形成全球最具吸引力的人工智能生态环境”,而不是“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正在形成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最大的家电生产国和最大的无人机生产国的智能生态环境”。

C项,材料三中将会促进“人工智能行业全面升温”的是“国家战略层面的大力支持”,而不是“人工智能议案”。

2021届广州市普通高中高三上学期语文阶段测试题

2021届广州市普通高中高三上学期语文阶段测试题

2021届广州市普通高中高三上学期语文阶段测试题本试卷共10页,23小题,总分值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前须知: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试室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并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填涂考生号。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完毕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此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人类学在中国经历近百年的开展,成就斐然,为历史学提供了诸多启示。

“田野作业〞是人类学的根本方法,对历史学者有重要的方法论启迪,可以改变传统史学单纯依靠文献的局限。

但“田野作业〞难免遭遇困难。

首先,“田野〞是什么就很难说清。

人类学者最初的“田野作业〞,主要针对的是相对“原始〞的族群,是没有文字传承的部落文化。

对于非原始族群来说那么情况迥异。

中华各民族中有些很早就有自己的文字,有些在近代承受帮助创造了自己的文字,其社会状况及历史演变,往往有详细的文字记载。

这就使中国的人类学研究面临两难境地:依靠田野吧,人家有文字;依靠文字吧,又好似离开了人类学的研究轨范。

由于这一问题的存在,以中国为研究对象的人类学者便开场强调历史文献的重要性,除田野调查“访问活人〞外,也辛勤钻研历史文献,做“访问死人〞的工作,由是中国丰富的历史文献成为人类学的又一宝藏。

【甲】这一变化并不意味着中国人类学者自废武功。

中国人类学的研究取向,虽然少了一些西方人类学者喜欢玩的形而上元素,但其崇实精神对人类学而言,颇有点返璞归真的意味,实际上就是人类学与历史学的结合。

广州市2021届高三年级阶段训练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

广州市2021届高三年级阶段训练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

作品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思考和价值判斷可以传递到今天,启发我们更细致地品味人生意狡和美感。

当然,唐诗宋词对于现代人的最大意狡,是其中的典范作品可以提升我们的情操、气质和人格境界,有深远教育作用。

且举李、杜、苏、辛为例。

李白热情讴歌现实世界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其诗中蕴含强大精神力董。

杜甫诗中充满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和热爱天地万物的仁爱箱神,是儒家思想积极因素的艺术表现,也是中华民族文化性格的形象凸现。

苏轼在词史上首先打跳晚唐以来词专写艳情的局限,他不但大董写作抒情述志、咏史怀古等题材,使词从音乐歌词向抒情诗转变,在以柔声曼调为主的传统词乐中增添高昂雄壮的因素。

到了南宋,以辛弃疾为首的爱国词人把爱国主义主题变成当时词坛的主获律,他们继承苏轼词中始露端倪的豪放词风,并以慷概激昂和沉郁悲凉两种倾向充实了牽放风格。

总的来说,李、杜、苏、辛的作品,不仅具有极离的审美价值,而且具有提升读者人格境界的熏陶作用。

阅读唐诗宋词的典范作品,可以在审美享受中不知不觉受到人格境界的感染.这个过程就像杜甫所描写的成都郊外的那场春雨一样,“随风潜入夜,润扬细无声”。

(摘编自莫砺锋《在读诗读人中感受万千气象》)材料二:在如何阅读和鉴赏唐宋词的问题上,我很认同清末民初词论家况周颐的一席话:“读词之法,取祈人名句意境绝佳者,将此意境缔构于吾想望中,然后澄思渺虑,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

”这样,便能臻于“吾性灵与(词人之性灵)相泱而俱化”的境地(《恿风词话》卷一)。

照我看来,这种读词之法所重视与强调的,即是读者须与古代词人进行有关人生体验的“交流”与“对话”,如此才能达到两代人之间的精神沟通和心灵契合。

此话如何理解?首先,从唐宋词人来说.尽管他们早已长眠地下,但其凝聚和贮存在那些不朽词篇中的人生体验却至今犹保持着顽强的生命活力。

美国优秀作家福克纳曽说:“艺术家的宗旨,无非是要用艺术手段把活动——也即是生活——抓住,使之固定不动:而到一百年之后有陌生人来看时,照样又会活动——既热是生活.就会活动。

广东省实验中学2021年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试卷及答案

广东省实验中学2021年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试卷及答案

广东省实验中学2021年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试卷及答案第I卷阅读题(70分)一.本大题6小题,共2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读小说就是为了读故事7故事与叙事是不同的,叙事才更接近小说的本质.正如托马斯__183;曼所说,小说家既要通晓现实,也要通晓魔力.故事所描述的是一种现实,而叙事则是一种语言的魔力.应该说,从先锋小说发起叙事革命开始,小说写作就不仅是再现经验.讲述故事,它还是一种形式的建构.语言的创造.写作再也不是简单的〝讲故事〞了,只有建构起自己的叙事方式的作家,才称得上是一个有创造性的作家.可是,这个经过多年探索所形成的写作难度上的共识,开始被文学界悄悄地遗忘.曼多的人,只是躺在现成的叙事成果里享受别人的探索所留F的碎片,或者回到传统的叙事道路上来;故事在重获小说核心地位的同时,叙事革命也面临着停顿.这种停顿,表明艺术惰性在生长,写作和阅读耐心在日渐丧失.讲述一个有趣而好看的故事,成了多数作家潜在的写作愿望.然而,文学一旦丧失了语言冒险的乐趣,只单纯地去满足读者对趣味的追逐,它还是真正的文学吗≯说到底,文学的独特价值,许多时候正是体现在语言的冒险.叙事的探索上;这样往往能开辟出一条回归文学自性的道路.可是,在这样一个喧嚣.躁动的时代,有谁愿意去做那些寂寞的叙事探索?短篇小说艺术在近年的荒芜,或许可以作为讨论这个问题的一个旁证.以前的作家,常常将一个长篇的材料写成短篇,现在却恰恰相反.如今,长篇小说盛行,短篇小说则已退到文学的边缘,核心原因还是故事与叙事之间的较量.长篇小说的主题词是故事和冲突,读者对长篇的毛病是容易原谅的.篇幅长了,漏洞难免会有,但只要故事精彩,就能让人记住.对短篇,要求就要严格得多.叶灵风说,现代的短篇小说〝已经不需l要一个完美的故事〞,写短篇就是要〝抓住人生的一个断片,爽快的一刀切下去,将所要显示的清晰地显示出来,不含糊,也不容读者有呼吸的余裕〞.要做到这一点,谈何容易?没有生活的丰盈积累,没有在叙事上的用心经营,再好的断片,一些作家也是切割不好的.因此,在这个长篇小说备受推崇的时代,中短篇其实更能见出一个作家的叙事功底和写作耐心.如今,翻开杂志等出版物,举目所见,艺术.叙事.人性和精神的难度逐渐消失,读者也慢慢习惯了在阅读中享受一种庸常的快乐_……这种快乐,就是单一阅读故事而来的快乐.或许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一点,英国文学批评家迈克尔__183;伍德才有了这样的论断:〝小说正在面临危机,而故事开始得到解放.〞很多人都会感到奇怪,小说的主要任务不就是讲故事么,为何要将小说与故事对立起来?按照德国批评家.哲学家本雅明的说法,小说诞生于〝孤独的个人〞,而故事的来源则是生活在社群中.有着可以传迭经验的人一一故事的旨归是经验和社群,所远离的恰恰是〝孤独的个人〞.可见故事并不一定就是小说.但在这个崇尚经验.热衷传递经验的当代社会,故事正日渐取代小说的地位.(摘编自谢有顺《当代小说的叙事前景》)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为了使读者享受到故事带来的阅读乐趣,小说家就一定要构建自己的叙事方式.B.小说家们的艺术惰性让叙事革命停顿了下来,他们更愿意利用现成的叙事成果.C.如今,多数作家力图去讲述一个有趣而好看的故事,这就让小说失去了其价值.D.中短篇小说虽然更能见出叙事的功底,但如今在故事和叙事的较量中日显颓势.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由始至终使用对比手法,阐释了小说与故事的不同,表达了对小说创作的担忧.B.文章以短篇小说艺术的荒芜为旁证,证明了现今人们阅读故事带来的快乐是庸常的.C,文章引用叶灵风的话,说明短篇小说创作要达到一定境界,就要在叙事上用心经营.D.文章论证兼顾了现实与历史,既有对当下小说创作的分析,也有对历史经验的总结.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尽管叙事艺术更加能够体现小说的本质,但作家对叙事艺术的追求会增加创作难度,因而当下故事正重获小说的核心地位.B.叙事艺术正经受时代的考验,放弃对它的探索,把故事的趣味和吸引力奉为创作的旨归,必然会引起短篇小说创作的危机.C.短篇小说的创作要有丰盈的生活积累,也要有较强的叙事功底;断片切割得不好,语言若无创造性,就无多少文学价值.D.小说诞生于〝孤独的个人〞,创作小说需要创造力,这包括形式的建构和语言的创造,而不能简单地再现经验.讲述故事.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4-6题. (12分)材料一知识类综艺一直都是电视台的杀手锏,隔三岔五来一次,总不会错.因为,人本身对知识就有着天然的渴望,通过从小到大的学习,每个人都储备了一定的知识.而知识类综艺就是拿出某一方面知识去考验答题者,但答题者并非万能,当出现观众知道答案而答题者答不上来的情况,观众的虚荣心就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但若出现一类无所不能.无所不晓的答题者,观众又会有一种极其强烈的崇敬之心,心生〝怎么可能.的五体投地之感.在各类综艺霸屏的现在,知识类综艺总还是能占据一席之地.无论社会怎样变迁,对于知识的渴求依然旺盛,我们抛开那些比赛类综艺,其他的类似介绍某一工种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介绍美食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等同样引起很多人极大的兴趣,这些综艺或者纪录片都蕴含极大的知识量,在看节目中学习,不也是老百姓一个小小的消遣吗?(摘编自《从的走红聊聊国内知识类综艺节目》)材料二近年来,针对电视娱乐节目过多.跟风现象严重.内容质量不高等问题,相关部门下发了多项被业内称之为〝限娱令〞的相关政策.每有相关政策出台,伴随而来的是一大批节目面临调整.有一些节目制作者因政策转向,选择了向文化类节目转型,以保守者式进行所谓〝安全〞的制作.记者注意到,目前很多文化类节目收视并不理想,不少卫视刚刚摆脱唯收视率的极端,又陷入了无收视率的尴尬.如果说,曾经业内担心的是真人秀的泛滥因而质疑文化类节目到底〝有没有〞,那么当文化类节目兴起,同样需要提出到底〝好不好〞的疑问.毋庸置疑,文化类节目要努力提高节目质量,力求实现收视和口碑双丰收的效果.央视科教频道副总监阚兆江曾表示:〝文化类节目的挖掘目前还远远不够.〞在他看来,一些文化类节目之所以受到质疑,一个重要原因是电视人思考不足,缺少应有的探索和努力,使得文化的呈现方式出了问题,把握文化含量.层次时忽略了大众传播的因素,忽略了节目追求的终极目标在于高收视背后的文化影响力.(摘编自《别让〝限〞成综艺回归文化的动因》)材料三_年文化类综艺节目核心选题比例(摘编自人民网)材料四《国家宝藏》能够成为〝网红〞,就是国为它从大众比较喜闻乐见的〝八卦〞的视角解读国宝,而日本富士电视台的《我们一起学艺术》.英国数字频道CBBC 的《terrible Fitzroy》能够在本土火热,也是因为他们将高冷的文化用喜剧的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以色列Aroma的益智答题类文化节目《Whosong》,通过让观众提问的方式来增强观众的参与,节目里选手需要作答的问题全部来自环形大屏上的场外观众.而德国的《Cilice Travel Show》则通过复原某一时代内容的特定背景,营造沉浸式的观看体验,让观众跟随选手在不同时代穿梭.《朗读者》在播出期间设立了朗读亭,借此扩大自身的影响范围;《见字如画》将节目切割成短视频,并推出〝与你见字如面〞的社交应用,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而《国家宝藏》则将B站作为自己的〝热度发酵地〞,以此打破〝次元壁〞,引发全民热议.(摘编自《从到,文化类综艺的爆款方法论》)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知识类综艺节目迎合了电视观众的心理,因此成为电视台的杀手锏,观众在满足对知识的渴求的同时,也获得了消遭和娱乐.B.虽然日前很多文化类节目收视并不理想.但在限娱令之下,文化类节目由于制作方式相对保守安全,成为一些制作人的选择.C.电视观众对于古诗词类的文化类节目怀有极大热情,电视人应在这…一方面不断努力探索,提升节目高收视背后的文化影响力.D.《国家宝藏》能够成为网红,说明文化和娱乐并不是对立的,对于高冷的文化知识,寓教于乐的形式在今天显然更受人欢迎.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虽然以《我在故宫修文物》《舌尖上的中国》等为代表的文化类综艺节目走红,证明我们在知识类的综艺节目上做得很成功,B.限娱令客观上促使综艺节目向文化类转型,一大批节目调整为各种文化类书目,其中涉及传统文化的居多,如戏曲.国学等.C.文化类节目的兴起,解决r当前电视人思考不足,忽略大众传播因素和节目的终极目标在于高收视背后的文化影响力的问题.D.当下,文化类综艺节目要努力提高质量,力求收视和口碑的双丰收,一些国家成功的综艺节目可以带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发.6.近来,文化类综艺节目已经进入了发展的瓶颈期,请结合材料,简要说说应该如何把文化类综艺节目办得更好?(6分)二.本大题11小题,共4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12分)温峤,字太真.性聪敏,有识量,博学能属文.风仪秀整,美于谈论.散骑常侍庾敳有重名,而颇聚敛,峤举奏之,京都振肃.后举秀才.属二都①倾覆,社稷绝祀.元帝初镇江左,乃以为左长史,檄告华夷,奉表劝进.后迁太子中庶子.及在东宫,深见宠遇,太子与为布衣之交.明帝即位,帝亲而倚之,甚为王敦所忌,因请为左司马.敦阻兵不朝,多行陵纵.峤知其终不悟,于是谬为设敬.综其府事,干说密谋,以附其欲.会丹杨尹缺,表补丹杨尹.峤得还都,乃具奏敦之逆谋,请先为之备.及敦构逆,王含.钱凤奄至都下,峤烧硃雀桁以挫其锋,帝怒之,峤曰:〝今宿卫寡弱,征兵表至,若贼豕突,危及社稷,陛下何惜一桥?〞贼果不得渡.峤自率众与贼夹水战击王含败之复督刘遐追钱凤于江宁事平封建宁县开国公赐绢五千四百匹进号前将军帝疾笃,峤与王导.郗鉴.庾亮等同受顾命.时历阳太守苏峻藏匿亡命,朝廷疑之.峤闻苏峻之征也,虑必有变,求还朝以备不虞,不听.未几而苏峻果反,遣督护王愆期.西阳太守邓岳.鄱阳内史纪瞻等率舟师赴难.及京师倾覆,峤闻之号恸.人有候之者,悲哭相对.俄而庾亮来奔,宣太后诏,进峤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峤曰:〝今日之急,殄寇为先,未效勋庸而逆受荣宠,非所闻也.何以示天下乎!〞固辞不受.时亮虽奔败,峤每推崇之,分兵给亮.遣王愆期等要陶侃同赴国难,侃恨不受顾命,不许.峤初从之,后复固请侃行.侃许之,遣督护龚登率兵诣峤.及贼灭,拜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散骑常侍,封始安郡公,邑三千户. (节选自《晋书__183;温峤传》)【注】二都:指晋朝的洛阳.长安二都.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峤自率众与贼夹水战击王含/败之/复督刘遐/追钱凤于江宁/事平/封建宁县开国公/赐绢五千四百匹/进号前将军/B.峤自率众与贼夹水战击/王含败之/复督刘遐追钱凤于江宁事/平封建宁县/开国公赐绢五千四百匹/进号前将军/C.峤自率众与贼夹水战/击王含/败之/复督刘遐/追钱凤于江宁/事平/封建宁县/开国公赐绢五千四百匹/进号前将军/D.峤自率众与贼夹水战/击王含/败之/复督刘遐追钱凤于江宁/事平/封建宁县开国公/赐绢五千四百匹/进号前将军/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社稷,土神和谷神的合称.古代君主每年要祭土神和谷神,后来〝社稷〞就借指国家.B.华夷,原指居住在中原地区的华夏族与其周边的少数民族,后来也借指中国和外国.C.顾命,指新帝登基后托以辅政重任的大臣,他们手握大权,甚至可以决定新帝的废立.D.三司,在唐代之前,指太尉.司徒.司空三公,是当时朝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温峤为人刚正,无惧权势.面对声名威重的权贵,他虽身无功名,却毅然检举上报以匡正清明,此举使得京都之人大受震动.B.温矫机智聪慧,颇有军事才能,无论是王敦构逆还是苏峻谋反,他都提出要提前防备,都能身先士卒,巧用计策,大败叛军.C.温峤忠心为国,不重名利.苏峻反叛,他马上派部驰援;京师沦陷,他恸哭;太后嘉赏他,他以大敌当前,功业未建为由推辞.D.温峤顾全大局,颇有识量.庾亮兵败而来,温峤仍敬重他,并分派兵卒给他;陶侃因己私推却责任,温峤劝说他承担救国大任.10.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及在东宫,深见宠遇,太子与为布衣之交.译文:等到他到了东宫,深受太子宠信重用,太子和他建立了平民一般不分尊卑的友情.B.于是谬为设敬,综其府事,干说密谋,以附其欲.译文:于是伪装对他敬重,综理他府中的事务,进言献计献策,来附和他的想法.C.峤闻苏峻之征也,虑必有变,求还朝以备不虞,不听.译文:温峤听到了苏峻出兵了,担心会有变故,请求回朝以防不测,不能听任事态发展.D.今日之急,殄寇为先,未效勋庸而逆受荣宠,非所闻也.译文:今日这样危急,应以消灭贼寇为先,我未能呈献功勋而蒙受荣宠,这是从未听闻过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19分)刘济,字汝楫,腾骧卫人.正德六年进士.由庶吉士授吏科给事中.世宗即位,再迁工科左给事中.嘉靖改元,进刑科都给事中.故事,厂卫有所逮,必取原奏情事送刑科签发驾帖.千户白寿赍帖至,济索原奏,寿不与,济亦不肯签发.都督刘晖以奸党论戍,有诏复官.甘肃总兵官李隆嗾①乱军杀巡抚许铭,逮入都,营免赴鞫.济皆力陈不可,帝从其言.晖夺职,隆受讯伏辜.定国公徐光祚规占民田嗾滦州民讦永平知府郭九皋太监芮景贤主之缇骑②逮讯济请并治光祚章下所司.给事中刘最以劾中官崔文调外任,景贤复劾其违禁,与御史黄国用皆逮下诏狱,戍最而谪国用.法司争不得,济言:〝国家虽三法司,专理刑狱,或主质成,或主平反.权臣不得以恩怨为出入,天子不得以喜怒为重轻.自锦衣镇抚之官专理诏狱,而法司几成虚设.如最等小过耳,罗织于告密之门,锻炼于诏狱之手,旨从内降,大臣初不与知,为圣政累非浅.且李洪.陈宣罪至杀人,降级而已.王钦兄弟党奸乱政,谪戍而已.以最等视之,奚啻天渊,而罪顾一律,何以示天下?帝怒,夺济俸一月.后父陈万言奴何玺殴人死,帝命释之.济执奏曰:〝万言纵奴杀人,得免为幸,乃并释玺,是法不行于戚奴也.〞济在谏垣③久,言论侃侃,多与权幸相枝柱,直声甚震,帝滋不能堪.〝大礼〞议起,廷臣争者多得罪.济疏救鳊修邹守益.给事中邓继曾.御史马明衡,不听.既而遮诸朝臣于金水桥,伏哭左顺门,受杖阙廷.越十二日再杖,谪戍辽东.十六年,卒于戍所.隆庆初复官,赠太常少卿. (节选自《明史__183;刘济传》)【注】①嗾:怂恿,唆使.②缇骑:为逮治犯人的禁卫吏役的通称.③谏垣:负责谏言的官署.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定国公徐光祚规占民田/嗾滦州民讦永平知府郭九皋/太监芮景贤主之/缇骑逮讯/济请并治光祚/章下所司B.定国公徐光祚规占民田/嗾滦州民/讦永平知府郭九皋/太监芮景贤主之/缇骑逮讯济/请并治光祚/章下所司C.定国公徐光祚规占民田/嗾滦州民/讦永平知府/郭九皋太监芮景贤主之/缇骑逮讯/济请并治光祚/章下所司D.定国公徐光祚规占民田/嗾滦州民讦永平知府郭九皋/太监芮景贤主之/缇骑逮讯济/请并治光祚/章下所司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改元.指新君即位后改用新的年号,也指君王在位期间多次改用新年号.B.诏狱,指奉皇帝命令拘押犯人的监狱,也指需皇帝下诏书才能系狱的案件.C.锦衣,即锦衣卫,是明代直属于皇帝的专有军政搜集情报机构,清代取消.D.赠,也称追赠,是指给已经死去的官吏或他的父祖.子孙追授官职爵位.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刘济主张秉公执法.千户白寿未提供原奏情况,他不予办理;他劝说皇上不能赦免罪臣刘晖.李隆,皇上采纳了他的建议.B.刘济感慨司法混乱.围绕对刘最.黄国用判罚的争议,他指出法司专门管理刑法诉讼的职能几乎被取代,司法乱象丛生.C.刘济正直敢言,不畏权贵.皇后的父亲陈万言纵容奴仆何玺杀人,刘济坚持认为法理重在公平,绝不能释放陈万言和何玺.D.刘济参与仪礼之争,救助同僚, 〝大礼〞争议兴起,他上书救助邹守益等人未成;后来又在左顺门伏跪痛哭,触怒了皇上.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以最等视之,奚啻天渊,而罪顾一律,何以示天下?(2)言论侃侃,多与权幸相枝柱,直声甚震,帝滋不能堪.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完成15一16题. (8分)秋风(其二)杜甫秋风淅淅吹我衣,东流之外西日微.天清小城捣练急,石古细路行人稀.不知明月为谁好,早晚孤帆他夜归.会将白发倚庭树,故园池台今是非.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诗的第一句直陈题目,写秋风的声响,又以〝我衣〞二字代人入境,让人似感身上寒意.B.诗的第二句和〝不尽长江滚滚来〞一样虽表达了桑榆晚景的感伤,但都营造了磅礴之感.C.诗的前四句从不同角度写景,写诗人所感.所见,所听,天地四方,暮景处处,寒冷凄绝.D.诗中〝白发〞代指诗人自己; 〝庭树〞则化用陶潜《归去来兮辞》中的〝眄庭柯以怡颜〞.16.请结合诗的后两联,简要分析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5分)1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1)李白在《蜀道难》中用〝, 〞.两句概括了五丁开山而殒命,终于打通艰险蜀道的故事.(2)辛弃疾的《永遇乐__183;京口北固亭怀古》借由〝,〞.从怀古转为伤今,家国破败触目伤情.(3)《诗经.氓》中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两句是〝, 〞.(4)《逍遥游》中,宋荣子能对外界的毁誉淡然处之的原因是〝,〞.(5)古人常借酒来抒发情怀,如苏轼在《赤壁赋》中用〝〞一句写曹操攻破荆州后在长江边上饮酒作诗,又在《念奴娇__183;赤壁怀古》中以〝〞.一句来写感慨人生而洒酒祭月.第Ⅱ卷表达题(80分)三.本大题5小题,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近期,一档叫《上新了__183;故宫》的综艺节目频频登上网络热搜榜,以往的故宫深处,伴随镜头移转,徐徐展现在观众眼前.翻阅演职人员列表,不难发现这档综艺节目的制作团队人员都特别年轻.今天的年轻人,传统文化节目创新的主力人群是他们,他们奉献才智并且日渐欣赏传统文化.在年轻人聚居的网络平台,每遇之作,常常能带动一番热烈讨论.在〝新生代〞的炯炯目光中,传统文化正汲取着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青年人热爱传统文化的现象令人欣喜,但我们仍需留意, ( )源起西周的陕西秦腔,年轻一代鲜有问津;始自宋代的评书艺术,历经辉煌之后,影响力;传统手工艺刺绣门类举不胜举,但是不论哪个类目如今都为找不到〝接班人〞长吁短叹……新颖的创意,激发了年轻一代了解传统文化的热情.当传统文化再次被激活,光彩焕发时,它也穿越时空,为我们的创新创业提供资源与灵感.青春是取之不竭的创造力与活力,当这股力量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互,二者定能交相辉映.携手向前.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寂寂无闻推陈出新细微汇合B,鲜为人知推陈出新式徽融合C.寂寂无闻革故鼎新细微汇合D.鲜为人知革故鼎新式微融合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还有很多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正频频告急〞B.几乎没有人关注并呼吁保护传承传统文化了C.当代青年人并不能很好地拯救传统文化D.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缺少不断创新和关注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今天不仅年轻人日渐成为欣赏传统文化的主力人群,还为传统文化节目的创新奉献才智.B.今天的年轻人,不仅以主力人群的身份观看传统文化,还为创新制作传统文化节目奉献才智.C.今天的年轻人,不仅为传统文化节目的创新奉献才智,还日渐成为欣赏传统文化的主力人群.D.今天不只是年轻人在为创新传统文化节目奉献才智,更日渐成为欣赏传统文化的主力人群.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6分)_年是农历猪年.现在很多人认为猪代表着好吃懒做,其实在古代,① .我国主要文化遗址中几乎均有猪骨出土,这是因为古人常以牲畜的多寡来标度地位和富裕程度.猪作为最常见的家畜,以猪做祭品显得十分重要. ② ?这与猪有关,古人家祭即以猪为之,〝陈豕(猪)于室,合家而祭〞,这正是〝家〞字的本意.猪在十二生肖中排行最后一位, ③ ,故一天十二时辰的〝亥时〞——晚上九点至十一点也称〝猪时〞.可以说,〝猪〞已经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了.22.下面是一名应届毕业生的求职信的部分内容,有五处不合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修改. (5分)我从我校招生就业网上知道,你们公司正在招聘销售代表,我不揣冒昧,向您寄上我的求职信.希望您能在百忙之中抽空翻一翻我的求职信,在此我表示由衷的谢谢.我叫王隽一,女,1996年5月生,汉族,打小在江西长大,毕业于新华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四.本大题1小题,共60分.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60分)班训,体现了一一个班的精神追求.学习风尚与文化内涵.拟定或选择班训,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刚升入高三的时候,高三(1)班举行了一个〝推举班训〞的活动,面对以下三组呼声较高的候选班训,你认为哪一组最好?。

微专题——卓乃湖

微专题——卓乃湖

微专题——卓乃湖试题链接(⼴州市2021届⾼三阶段考)阅读图⽂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分)卓乃湖、库赛湖、海丁诺尔湖和盐湖地处我国青藏⾼原可可西⾥地区,原来是各⾃独⽴的封闭湖泊。

2011年8⽉下旬⾄9⽉上旬的强降⽔引起了卓乃湖溃决事件,⼤量湖⽔从卓乃湖东岸夺路⽽出,⼀路随地势冲向下游的库赛湖、海丁诺尔湖和盐湖,并注⼊长江北源楚玛尔河的⽀流清⽔河(如下图所⽰)。

在2011年⾄2018年期间,连续的遥感监测结果表明:卓乃湖⼤⾯积消退;流域内⼀共发⽣了113次沙尘暴,沙尘暴天⽓时长占整个冬季的17.9%;流域的⾃然地理环境发⽣了深刻变化。

(1)分别说明卓乃湖溃决事件前、后,该地区流域⽔循环的类型。

(6分)(2)分析卓乃湖溃决事件引发沙尘暴的原因。

(8分)(3)推测沙尘暴频发对该流域⾃然地理环境的深刻影响。

(6分)答案:(1)溃决事件前:内陆湖泊,内流区域,内陆⽔循环(3分)。

溃决事件后,外流湖泊、连通长江,海陆间⽔循环(3分)(2)卓乃湖⽔外泄(⾯积减少、⽔位下降)(2分),湖底泥沙出露(2分);冬季⽓候⼲旱(2分);受强劲(西)风⼒影响,形成沙尘暴天⽓(2分)。

(3)沙尘暴发⽣后,⼀⽅⾯将重量较重的沙⼦卷送⾄湖泊⽔⾯或冰⾯上,最后沉积到湖⽔中,加速湖⽔外泄(2分),湖底泥沙进⼀步出露(2分);另⼀⽅⾯⼜将重量较轻的沙尘卷送⾄更远的地⽅,造成草场退化(2分);形成移动沙丘(2分);加剧⽔⼟流失,流域⾃然环境灾害频发(2分)。

试题链接2011年9⽉,青藏⾼原的可可西⾥发⽣了⼀个⾃然事件:藏羚⽺的产羔地卓乃湖决堤了。

此事看似虽⼩,但因为是发⽣在青藏⾼原上,所以不容轻视。

为了探究这⼀溃堤事件背后的隐情,编辑部采访了研究青藏⾼原湖泊的专家,也采访了研究全球⽓候变化的科学家,他们对这⼀事件的科学解读,为我们揭⽰了青藏⾼原正在经历的重要变化。

青藏⾼原⽆⼩事,因为它⾼耸⼊云,所以是全球⽓候变化的指针。

⼀个湖泊在夏季的暴⾬之后决堤了,这在青藏⾼原,就成为了⼀系列重⼤⾃然变迁的信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市2021届高三年级阶段训练语文本试卷共10页,23 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用2B铅笔将考生号及试卷类型(A) 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材料一:古诗是古人心声的真实记录,是展现先民人生态度的可靠文本,正如清人叶燮所说:“诗是心声,不可违心而出,亦不能违心而出……故每诗以人见,人又以诗见。

”读诗就是读人,阅读那些长篇短什,古人音容笑貌如在目前,这是我们了解前人心态的最佳途径。

清人沈德潜说:“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

”中国古人评价文学家时有一个优良传统,就是人品与文品并重。

经过历代读者集体选择,凡是公认的大诗人,往往都是具备“第一等襟抱”的人物,其作品必然也是第一等真诗,从中可以感受真实心跳和脉搏,从而沦肌浃髓地领会传统文化精神。

从《诗经》《楚辞》到明清诗词,都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如果兼顾作品的经典意义、阅读难度等因素,唐诗宋词应是我们的首选阅读对象。

唐诗宋词对于现代读者到底有什么价值?我们先来看唐诗宋词到底写的是什么内容。

中国古典诗歌有一个最古老的纲领,就是“诗言志”。

到了西晋,陆机在《文赋》中又提出“诗缘情”。

有人认为二者是对立关系,但是初唐孔颖达在《左传正义》中说得很清楚:“情志 .一也”。

情志就是指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包括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也包括对万事万物的价值判断。

唐诗宋词的内容跟现代人没有距离,因为诗词中表达的那些内容都是普通人的基本情感、基本人生观和基本价值观。

比如喜怒哀乐,比如对真善美的追求,比如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保家卫国英雄行为的赞美,唐宋人如此,现代人也如此。

所以唐诗宋词中典范作品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思考和价值判断可以传递到今天,启发我们更细致地品味人生意义和美感。

当然,唐诗宋词对于现代人的最大意义,是其中的典范作品可以提升我们的情操、气质和人格境界,有深远教育作用。

且举李、杜、苏、辛为例。

李白热情讴歌现实世界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其诗中蕴含强大精神力量。

杜甫诗中充满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和热爱天地万物的仁爱精神,是儒家思想积极因素的艺术表现,也是中华民族文化性格的形象凸现。

苏轼在词史上首先打破晚唐以来词专写艳情的局限,他不但大量写作抒情述志、咏史怀古等题材,使词从音乐歌词向抒情诗转变,在以柔声曼调为主的传统词乐中增添高昂雄壮的因素。

到了南宋,以辛弃疾为首的爱国词人把爱国主义主题变成当时词坛的主旋律,他们继承苏轼词中始露端倪的豪放词风,并以慷慨激昂和沉郁悲凉两种倾向充实了豪放风格。

总的来说,李、杜、苏、辛的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而且具有提升读者人格境界的熏陶作用。

阅读唐诗宋词的典范作品,可以在审美享受中不知不觉受到人格境界的感染,这个过程就像杜甫所描写的成都郊外的那场春雨一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摘编自莫砺锋《在读诗读人中感受万千气象》)材料二:在如何阅读和鉴赏唐宋词的问题上,我很认同清末民初词论家况周颐的一席话:“读词之法,取前人名句意境绝佳者,将此意境缔构于吾想望中,然后澄思渺虑,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

”这样,便能臻于“吾性灵与(词人之性灵)相浃而俱化”的境地(《蕙风词话》卷一)。

照我看来,这种读词之法所重视与强调的,即是读者须与古代词人进行有关人生体验的“交流”与“对话”,如此才能达到两代人之间的精神沟通和心灵契合。

此话如何理解?首先,从唐宋词人来说,尽管他们早已长眠地下,但其凝聚和贮存在那些不朽词篇中的人生体验却至今犹保持着顽强的生命活力。

美国优秀作家福克纳曾说:“艺术家的宗旨,无非是要用艺术手段把活动——也即是生活——抓住,使之固定不动;而到一百年之后有陌生人来看时,照样又会活动——既然是生活,就会活动。

”虽然唐宋词人在主观上或许并无此种意愿,但在客观上他们又通过写词而把其生命活动和人生体验“抓住”并“固定”了下来;而当后之读者重读这些词篇时,词人的歌哭啼笑,词人的音容笑貌,以及他们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就都会得到复活和浮现。

从这个意义上说,古老的唐宋词其实不老,尤其是它所贮存的丰厚人生意蕴则更保持着“常绿”的状态。

故而读词实际就是在人生体验方面向前代词人“讨教”“求援”的过程,也是在古代先行者中间寻觅精神知音和良师益友的文化活动。

这时,读者处于“受众”的地位,他们必须澄思渺虑,静静地倾听和深深地思索发自唐宋词人的种种心声。

其次,在此同时,读者在阅读和欣赏唐宋词时,却又会依据自身特定的人生阅历和生活经验对原作的意蕴作出多种多样的诠释和解读,并将自己的独特感悟融入到对原作之“词境”与“词心”的理解之中,这就会进而扩展和拓深原词的思想意蕴。

读者在读词过程中并不是处于被动的状态,他们可以且肯定会将其自身的某些人生体验反射给唐宋词篇,缘此就形成了读者与前代词人之间的跨时代“交流”与“对话”。

而惟有这样的读词之法——读者尽可能地调动自身的人生经验和艺术想象力,“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这才能真正把词读深读透。

(摘编自杨海明《唐宋词与人生》)1.下列对唐宋诗词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唐宋诗词成为我们首选阅读对象,其阅读价值高于《诗经》《楚辞》和明清诗词。

B.唐宋诗词体现的普通人价值观,多是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保家卫国行为的赞美。

C.李、杜、苏、辛的作品是唐宋诗词中的典范,风格各异但都具有深远的教育作用。

D.唐宋词人为贮存丰厚的人生意蕴,将体验“抓住”并融入诗歌创作中传递给读者。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凡是能写出第一等真诗的诗人,他必然有第一等襟抱,也必然有第一等学识。

B.作者认为,陆机提出“诗缘情”否定了中国古典诗歌“诗言志”的古老纲领。

C.古典诗歌的典范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而且能提升读者的人格境界。

D.当代人阅读优秀古典诗歌能够从中汲取精神力量,两则材料对此均有所论及。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要想了解一位诗人的襟怀抱负,最佳途径就是阅读他的诗歌,因为读诗就是读人。

B.古代诗歌之所以具有现实价值,是因为它们表达了古今共有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C.读者须与古代诗人进行有关人生体验的“交流”与“对话”,才能把诗读深读透。

D.唐宋诗词的内容与现代读者没有距离,在这一点上,两则材料的观点是不一致的。

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论证了现代人与古代诗词之间的关系,但论证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要说明不同之处。

(4 分)5.下面材料对王国维读词的评析,体现了况周颐的“读词之法”,请对此简要说明。

(6 分)王国维读李璟词时,对《摊破浣溪沙》中“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两句大加赞赏,认为“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人间词话》)。

他选择这首词中意境绝佳的两句进行鉴赏,不仅读出了萧瑟秋景衬托下女主角哀怨的心境,还因自己多愁善感的性格,得出了词中深寓忧患意识的结论。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5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 题鱼的故事张炜父亲被叫到海上拉鱼了。

我觉得有趣,沿着父亲的足迹,去海上看那些拉大网的人。

海上没有浪,几个人把小船摇进去。

随着小船往海里驶,船上的人就抛下一张大网,水面上留下一串白色网漂。

小船兜一个圈子靠岸,剩下的事儿就是拽住大网往上拖,费劲地拖。

这就是“拉大网”。

网一动,海上老大就呼喊起来,嗓门吓死人。

所有的拉网人随号子嗨呀嗨呀叫,一边后退一边用力。

大网慢慢上来了,岸边的人全都狂呼起来。

我这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多活蹦乱跳的鱼一齐离水。

各种鱼都有,最大的有三尺多长,头颅简直像一头小猪。

有一条鱼的眼睛睁得老大,转动着,一会儿盯盯这个,一会儿盯盯那个。

我相信它懂事。

所有鱼都在海上老大的吆喝声中被网包抬起,倒在了不远的一片苇席上。

席子旁早排好了长队,都是赶来买鱼的人。

他们有的推车,有的担筐。

鱼不值钱,买鱼的扔下一块钱就可以随便背鱼。

拉网人真辛苦,每天要拉好多网。

早晨要拉“黎明网”,这网最重要。

这时也是海上老大最精神的时候。

拴网绳了,喊号子了,领头喊的人两手伸得像大猩猩一样长,一举一举大喊。

海上老大就高兴这样。

父亲也跟上喊,额头冒着汗珠。

父亲在海上学会了做一种毒鱼。

这种鱼肉最鲜,可偏偏有毒,毒死的人数不完。

母亲一见它就吓得叫起来,说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冒这个险。

父亲把衣袖绾起,用一把小刀剖开鱼肚,然后分离出什么,把鱼头扔掉。

用清水反复冲洗,又将鱼脊背上那两根白线抽掉,说:“没事了。

”母亲喘着把鱼做好。

一种奇特的鲜味飘出,真好吃。

这才叫好吃。

父亲从酒葫芦里倒出一点酒,让我和母亲都尝了一小口。

这天晚上很愉快,父亲还唱起了一首拉网的歌,母亲为他缝补衣衫。

我胆子大了,伏到父亲背上,脊背热得像炕。

父亲常把海上的欢乐带回,又差点全部抵销。

另一次父亲又捎回几条毒鱼,扔在地上就睡去了。

母亲仿照父亲上次那样把鱼剖开,从头全做一遍。

还是鲜气逼人,又美吃一顿。

一个多钟头过去,我有点晕,真的晕了。

接着我看见父亲全身抖动,手指像按在一根琴弦上,又颤又挪,嘴里吐出了白沫。

母亲比我们好一点,脸也黄了。

母亲摇晃过来,我们扶在一起。

母亲说:“到外面采一点木槿叶,采一点解毒草。

”我往外连爬带跑。

草地上全是一样的草稞,根本分辨不出有什么不同。

这些草稞像是向我伸来,抚摸我。

我低下头,它们就摸我的眼睛、头发,一会儿又像火焰一样烧我的脸。

母亲已经采到了一株解毒草,她先嚼碎一些,吐在我嘴里。

原野在眼前变成一片紫色,又变幻出更奇怪的颜色。

整个原野都有一层紫幔,下面像有一万条蛇在拱动。

它不停地抖、舞,升上来,眼看就要把我覆盖了。

我不能挣脱。

我想起了妈妈,睁大眼找,四周一个人也没有。

我喊,不知喊了多久,才听到一阵脚步声。

我躺在小茅屋里,旁边是父亲。

母亲坐在那儿,旁边的碗里是捣成稀汁的解毒草。

她说:“孩子,你说胡话……”吃毒鱼后一个多月的晚上,外面起了大风。

风很大,搅弄得整个荒滩不得安宁,各种大声使我害怕。

我睡着了,接着就梦见一条小鱼,好俊的小鱼。

它打扮得像一个小姑娘一样走进了茅屋。

母亲把她抱到怀里,给她梳理透明的头发。

真漂亮,除了有两个鱼鳍,到处和人一样。

我扯着她的手在院里玩,一起逮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