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杜甫诗歌鉴赏专题文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蜀相
杜甫
蜀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按】诸葛亮于建兴十二年春出兵伐魏,在渭水南五丈原和魏相持百余日。八月病死军中。此后英雄多为他感慨。
此诗作于上元元年(760)杜甫初到成都之时。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国家仍在风雨飘摇之中,杜甫到成都郊外的武侯祠凭吊,不是发思古之幽情,而是抒发忧时忧国的深情。此诗是杜甫在漂泊西南时,为缅怀诸葛亮所作。这首诗在艺术上颇具特色:一是抓住祠堂典型环境的特征,来渲染寂静、肃穆的气氛,把诗人对诸葛亮的怀念表现得十分真切。二是对诸葛亮的政治活动作概括的描述,勾画出了一个有为的政治家的形象。结尾两句,更从诸葛亮功业未遂留给后人无限怀念,表达了对诸葛亮的赞美和惋惜之情。这两句苍凉悲壮,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杜甫(712—770)字子美,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入友人严武幕府为剑南节度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杜拾遗、杜工部。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杜工部集》。
儒家仁政思想贯穿杜甫的一生。“穷年忧黎元”,“致君尧舜上”是其思想基调,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
杜诗善于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题材,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统治阶级的罪恶作了较深的批判,对穷苦人民寄以深切同情,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民的愿望。其优秀诗作,显示出唐代由开元、天宝盛世转向衰微的历史过程,故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样式,语言精炼,风格沉郁顿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的优良文学传统,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高峰,起着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35岁前。737年前)
这一时期曾先后游历吴、越(今江浙一带)和齐、赵(今山东北部、河北南部),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就没有再见面了。赠李白
秋来相顾尚飘蓬,
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
飞扬跋扈为谁雄?
此诗大约写于天宝四载(745)游齐赵时,是杜甫现存绝句中最早的一首。
解闷十二首(其六)
复忆襄阳孟浩然,
清诗句句尽堪传。
即今耆旧无新语,
漫钓槎头缩颈鳊。
孟浩然(689~740),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孟山人。其诗之淡远处,既上继陶潜余绪,又不减王维,不愧山水诗中之佳制也。
二、困居长安时期(35—44岁)
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
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官。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政、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兵车行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兵车行》的背景
《兵车行》是历史生活的真实记录。
唐玄宗天宝年间,朝廷对边疆少数民族频繁发动进攻。八载(749),哥舒翰奉命进攻吐蕃石堡城(在今青海省境内),久攻不下,后虽侥幸取胜,但所部六万三千人损失大半;到这年冬天,所派驻龙驹岛(在青海湖中)的二千戍卒也全军覆没。十载(751)四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又奉命进攻南诏(主要辖境在今云南省),结果大败,士卒死者六万人,仲通仅以身免。由于这两次战争中丧师巨万,朝廷乃大举征兵。这件事,在《资治通鉴·唐纪三十二》里有生动的记载:
人闻云南多瘴疠,未战,士卒死者什八九,莫肯应募。杨国忠(时任宰相)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诣军所……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声振野。
如此摧肝裂肺的图景在历史上也是罕见的!《兵车行》这首诗,很可能就是诗人见到这样图景的当时或其后不久写的。送别场面生死离别眷恋、悲怆、愤恨、绝望征夫诉苦—抓兵万民无辜牺牲,全国田亩荒芜的根源征夫诉苦—逼租征夫的苦衷和恐惧心理人民苦难一反常态的社会心理唐王朝穷兵黩武的罪恶《兵车行》是杜诗名篇,为历代推崇。它揭露了唐玄宗长期以来的穷兵黩武,连年征战,给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
首先是寓情于叙事之中(现实主义手法)。其次在叙述次序上参差错落前后呼应,舒得开,收得起,变化开阖,井然有序。再次,是在叙述中运用过渡句和习用词语,诗人还采用了民歌的接字法(顶针)。最后,采用了通俗口语。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
(45至48岁)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此时有《月夜》、《春望》等诗。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其后,他用诗歌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
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戏为六绝句
杨王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避, 况乃未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