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亡事故的统计指标
事故评级指标和等级
事故评级指标和等级事故发生频率和事故后果严重度是评价事故的两个重要指标。前者表示事故发生的难易程度;后者反映事故造成损失的大小。它们在事故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1事故发生频率指标在安全管理工作中,为便于分析、评价事故发生的情况,规定一些通用的、统一的伤亡事统计指标。在1948年8月召开的国际劳联(ILO)会议上,确定以伤亡事故频率和伤害严重度作为伤亡事故的统计指标。事故发生频率是单位时间内发生的事故的次数:事故发生频率=事故发生次数/活动进行时间在工业伤亡事故统计中,伤亡事故频率是一个单位在一定时期内伤亡事故发生次数,它是参加生产作业的人员数N、经历的时间t和生产作业危险状况(安全状况)a的函数:A=t(N,t,a)国标GB6441—86规定,按千人死亡率、千人重伤率、伤害频率计算事故频率。(1)千人死亡率——某时期内平均每千名职工中因工伤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千人死亡率=死亡人数/平均职工数×103(2)千人重伤率——某时期内平均每千名职工中因工伤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千人重伤率=重伤人数/平均职工数×103(3)伤害频率——某时期内平均每千名职工中因工伤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百万工时伤害率=伤害人数/实际总工时数×106目前,我国仍沿用劳动部门规定的工伤事故频率作为统计指标。工伤事故频率=本时期内工伤事故人数/本时期内在册职工人数103习惯上把它称做千人负伤率。2事故后果严重度指标事故后果的严重度指标包括反映人员伤害严重度和财物损失的金额。(1)人员伤害严重度指标通常,以轻伤、重伤、死亡来定性地表示人员伤害的严重度;以同时伤亡人数、由于人员伤亡而损失的工作日数(休工日数)来定量地表示伤害的严重度。国标GB6441-86规定了各种伤害严重度相对应的值:轻伤——休工日数为1~104日的事故伤害;重伤——休工日数等于、大于105日的事故伤害。(2)财物损失严重度指标按事故造成的财物损失金额的多少,把经济损失分为4级:一般损失——损失金额在1万元以下;较大损失——损失金额达到1万元、小干10万元;重大损失——损失金额达到10万元、小于100万元;特大损失——损失金额达到或超过100万元。国标GB6441-86还规定,可以按伤害严重率、伤害平均严重率及按产品产量计算死亡率等指标计算事故的严重度。a.伤害严重——某时期内平均每百万工时由于事故造成的损失工作日数。严重伤害率=总损失工作日/实际总工时×106国家标准中规定了工伤事故损失工作日数计算方法,其中规定永久性全失能伤害或死亡的损失工作日为6000个工作日。b.伤害平均严重率——受伤害的每人次平均损失工作日。伤害平均严重率=总损失工作日/伤害人数c.按产品产量计算的死亡率。这种统计指标适用于以吨、立方米为单位计算产量的企业、部门。例如:百万吨死亡率=死亡人数/实际产量(t)×106万立方米木材死亡率=死亡人数/木材产量(m3)×1043石油化工行业事故后果严重率指标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根据行业特点,制定了事故评价指标和等级。(1)一般事故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为一般事故:a.一次事故造成重伤1~9人。b.一次事故造成死亡1~2人。c.一次事故造成经济损失在10万元及以上,100万元以下(不含100万元)。d.一次跑油、料在10吨及以上。e.一次事故造成3套及以上生产装置或全厂停产,影响日产量的50%及以上。(2)重大事故凡符合下列事故之一,为重大事故:a.一次事故造成死亡3~9人。b.一次事故造成重伤10人及以上。c.一次事故造成经济损失在100万元及以上,500万元以下(不含500万元)。(3)特大事故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为特大事故:a.一次事故造成死亡10人及以上。b.一次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及以上。。
企业员工伤亡事故产生的经济损失统计准则GB6721-1986
企业员工伤亡事故产生的经济损失统计准则GB6721-1986本准则适用于所有企事业单位,包括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等。
它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统计范围:准则规定了员工伤亡事故的统计范围,包括工伤事故、职业病事故以及非工伤事故。
统计范围:准则规定了员工伤亡事故的统计范围,包括工伤事故、职业病事故以及非工伤事故。
2. 统计指标:准则规定了用于统计员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的指标,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
直接经济损失指的是与员工伤亡事故直接相关的经济损失,如医疗费用、赔偿费用等。
间接经济损失指的是由于员工伤亡事故所引起的生产中断、设备损坏等间接损失。
统计指标:准则规定了用于统计员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的指标,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
直接经济损失指的是与员工伤亡事故直接相关的经济损失,如医疗费用、赔偿费用等。
间接经济损失指的是由于员工伤亡事故所引起的生产中断、设备损坏等间接损失。
3. 统计方法:准则规定了统计员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的方法,包括数据收集、数据计算和数据报告等环节。
统计数据应当准确、完整,并按照一定的时间周期进行统计。
统计方法:准则规定了统计员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的方法,包括数据收集、数据计算和数据报告等环节。
统计数据应当准确、完整,并按照一定的时间周期进行统计。
4. 数据报告:准则规定了统计结果的报告要求,包括统计报表的格式、内容和报送的时间等。
统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以便于相关部门和管理者进行分析和评估。
数据报告:准则规定了统计结果的报告要求,包括统计报表的格式、内容和报送的时间等。
统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以便于相关部门和管理者进行分析和评估。
本准则的制定和执行,有助于企业更好地了解员工伤亡事故产生的经济损失情况,为改善工作环境和加强安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通过与其他企业的比较,可以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推动安全管理工作的不断提升。
总之,遵守《企业员工伤亡事故产生的经济损失统计准则GB6721-1986》是企事业单位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对于确保员工的人身安全和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
企业职员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GB6721-1986本标准要求了企业职员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范围, 计算方法和评价指标。
1 基础定义1.1伤亡事故经济损失、指企业职员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发生伤亡事故所引发一切经济损失, 包含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
1.2 直接经济损失指因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及善后处理支出费用和毁坏财产舱价值。
1.3 间接经济损失指因事故造成产值降低、资源破坏和受事故影响而造成其她损失价值。
2 直接经济损失统计范围2.1人身伤亡后支出费用2.1.1 医疗费用(含护理费用)2.1.2 丧葬及抚恤费用2.1.3 补助及救助费用2.1.4 歇工工资2.2善后处理费用2.2.1 处理事小说务性费用2.2.2 现场抢救费用2.2.3 清理现场费用2.2.4 事故罚款和赂偿费用2.3财产损失价值2.3.1 固定资产损失价值2.3.2 流动资产损失价值3 间接经济损失统计范围3.1 停产、减产损失价值3.2 工作损失价值3.3 资源损失价值3.4 处理环境污染费用3.5 补充新职员培训费用(见附录A)3.6 其她损失费用4 计算方法4.1 经济损失计算见公式(1):E=Ed十Ei (1)式中: E ——经济损失, 万元;Ed ——直接经济损失, 万元;El ——间接经济损失, 万元。
4.2 工作损失价值计算见公式(2):Vw=Dl.(M/S.D) (2)式中: Vw ——工作损失价值, 万元;Dl ——起事故总损失工作日数, 死亡一名职员按6000个工作日计算, 受伤职员视伤害情况按GB 6441-86《企业职员伤亡事故分类标准》附表确定, 日;M ——企业上年税利(税金加利润), 万元,S ——企业上年平均职员人数;D ——企业上年法定工作日数, 日。
4.3 固定资产损失价值按下列情况计算:4.3.1 报废固定资产, 以固定资产净值减去残值计算;4.3.2 损坏固定资产, 以修复费用计算。
4.4 流动资产损失价值按下列情况计算:4.4.1 原材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均按帐面值减去残值计算;4.4.2 成品、半成品、在制品等均以企业实际成本减去残值计算。
伤亡事故统计指标及其计算方法(一)
伤亡事故统计指标及其计算方法(一)应用伤亡事故统计指标是为了便于在进行事故统计时有统一的衡量标准。
目前所用的指标通常为事故伤害频率和伤害严重度。
一、我国现行计算方法(一)事故伤害频率是一个相对指标,用于反映企业生产过程中职工受事故伤害的情况(比率)并作为比较不同部门间伤害情况的基准之一。
对于事故伤害频率,目前世界各国的计算方法尚不统一。
我国国家标准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中规定:1.适用于企业以及各省、市、县上报伤亡事故时使用的计算方法为:(1)千人死亡率表示某时期内,平均每千名职工中,因工伤事故造成残废的人数。
即:千人死亡率=×10(1)(2)千人重伤率表示某时期内,平均每千名职工中,因工伤事故重伤造成的人数。
即:千人重伤率=×10(2)2.适用于行业、企业内部事故统计分析使用的伤害频率(表示某时期内,每百万工时,事故造成伤害的人数。
伤害人数指轻伤、重伤、死亡人数之和)计算方法为:百万工时伤害率=×10(3)式中实际总工时的计算,可采用精确或近似二种算法,目前国内倾向于采用如下方法计算:(1)当出勤率是对全部职工而言时总工时数=全部职工满勤的工时数×出勤率-因停产造成的非工作小时+加班工时数(4)(2)当出勤率仅对工人而言时总工时数=全部工人满勤的工时数×出勤率+全部职员的工时数-因停产造成的非工作小时数+加班工时数(5)具体计算过程中还须注意:a.出勤率为劳资部门统计的结果。
b.停产期间的检修工作时间和勤杂工作时间不是非工作时间,而停产期间的学习(政治学习或业务学习)时间为非工作时间。
c.正常情况下,每日工作时间按8小时计。
d.全部职工(或工人)的满勤工时数=全部职工(或工人)人数×(日历日数-非工作日数)×每日工作时间(6)e.加班工时数要精确计算,把工人和职员每次的加班时间相加。
f.全部职员的工时数=全部职员满勤工时数-(全部职员的歇工日数)×每月工作时间(7)3.在许多行(企)业里,还常利用一定量的实物生产过程中所发生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来计算死亡率及百万元产值死亡率等。
2024年伤亡事故报告、调查、处理统计制度
2024年伤亡事故报告、调查、处理统计制度一、引言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过程中,事故伤亡事件的发生无可避免。
然而,我们应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将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要位置。
为了更好地保障人民的安全,建立一个有效的伤亡事故报告、调查、处理统计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以2024年为背景,探讨该制度的设计和实施,力求在事故发生后能够迅速、准确地收集、报告、调查、处理相关信息,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预防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保障人民的安全。
二、报告制度1. 事故报告的对象伤亡事故报告制度应覆盖所有行业和领域,包括但不限于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工业生产、医疗卫生、农业、环境保护等。
2. 事故报告的内容事故报告应包括事故发生的基本信息、伤亡人数、事故原因、事故责任等相关信息。
特别是对于严重事故,还应提供现场照片、视频等证据资料。
3. 报告的途径事故报告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包括但不限于电话报警、线上报告、纸质报告等方式。
各行业和领域应当建立完善的报告渠道,并保证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4. 报告的时限事故报告应当在发生事故后的最短时间内完成,特别是对于严重事故,报告时间应争取在24小时内完成。
三、调查制度1. 调查组织为了保证调查的公正和客观,应设立专门的调查组织,包括政府机构、行业协会、专家学者等不同领域的专家。
2. 调查流程调查组织应以现场勘察为重点,通过采集证据、听取当事人陈述、分析数据等方式,全面、准确地还原事故发生的过程。
3. 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应包括事故的基本信息、调查过程、事故原因分析、责任认定等内容,并及时向相关部门和公众发布。
四、处理制度1. 责任追究对于事故责任方,应依法追究刑事、行政责任,并及时公布处理结果。
同时,对于相关单位和责任人,应根据事故情节和影响大小,进行相应的行政处罚或问责措施。
2. 救助和赔偿对于受伤或遇难的人员,应及时提供医疗救助和精神抚慰,并由责任方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GB6721-86)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GB672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GB 6721-86)规定了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计算方法和评价指标。
基本定义包括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
直接经济损失包括因事故造成的人身伤亡及善后处理支出的费用和毁坏财产的价值;间接经济损失指因事故导致产值减少、资源破坏和受事故影响而造成其他损失的价值。
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包括人身伤亡后所支出的医疗费用(含护理费用)、丧葬及抚恤费用、补助及救济费用、歇工工资、善后处理费用(处理事故的事务性费用、现场抢救费用、清理现场费用、事故罚款和赔偿费用)、财产损失价值(固定资产损失价值和流动资产损失价值)。
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包括停产、减产损失价值、工作损失价值、资源损失价值、处理环境污染的费用、补充新职工的培训费用和其他损失费用。
计算方法包括经济损失计算、工作损失价值计算、固定资产损失价值计算、流动资产损失价值计算和事故已处理结案而未能结算的医疗费、歇工工资等的测算方法。
4.6 抚恤、补助等费用分期支付,从开始支付日期累计到停发日期,具体费用见附录A。
4.7 停产、减产损失的价值,计算从事故发生之日起到恢复正常生产水平时的损失。
5 经济损失的评价指标和程度分级5.1 经济损失评价指标5.1.1 千人经济损失率按公式(3)计算:RS(﹪)=(E/S)*100式中,Rs为千人经济损失率;E为全年内经济损失,单位为万元;S为企业平均职工人数,单位为人。
5.1.2 百万元产值经济损失率按公式(4)计算:Rv(﹪)=(E/v)*100式中,Rv为百万元产值经济损失率;E为全年内经济损失,单位为万元;V为企业总产值,单位为万元。
5.2 经济损失程度分级5.2.1 一般损失事故经济损失小于1万元的事故。
5.2.2 较大损失事故经济损失大于1万元(含1万元)但小于10万元的事故。
5.2.3 重大损失事故。
国家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
国家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GB6721─36本标准规定了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计算方法和评价指标。
1基本定义1·1伤亡事故经济损失指企业职工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发生伤亡事故所引起的一切经济损失,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
1·2直接经济损失指因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及善后处理支出的费用和毁坏财产的价值。
1·3间接经济损失指因事故导致产值减少、资源破坏和受事故影响而造成其它损失的价值。
2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2·1人身伤亡后所支出的费用2·1·1医疗费用(含护理费用)2·1·2丧葬及抚恤费用2·1·3补助及救济费用2·1·4歇工工资2·2善后处理费用2·2·1处理事故的事务性费用2·2·2现场抢救费用2·2·3清理现场费用2·2·4事故罚款和赔偿费用2·3财产损失价值2·3·1固定资产损失价值2·3·2流动资产损失价值3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3·1停产、减产损失价值3·2工作损失价值3·3资源损失价值3·4处理环境污染的费用3·5补充新职工的培训费用(见附录)3·6其它损失费用4计算方法4·1经济损失计算公式(略)(1)式中:E──经济损失,万元;Ed──直接经济损失,万元;Ei──间接经济损失,万元。
4·2工作损失价值计算公式(略)(2)式中:Vw──工作损失价值,万元;DL──一起事故的总损失工作日数,死亡一名职工按6000个工作日计算,受伤职工视伤害情况按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的附表确定,日;M──企业上年税利(税金加利润),万元;S──企业上年平均职工人数;D──企业上年法定工作日数,日。
伤亡事故的统计指标
伤亡事故得统计指标伤亡事故得统计指标常用得有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
总量指标指事故次数、死亡人数、损失工作日数、事故经济损失得钱数(一般以万计),以及为计算相对指标所需得平均职工人数、主要产品产量(一般以万吨计)等绝对数字指标、总量指标可以直接反映一个企业、部门、地区安全状况得好坏,但就是由于不同地区、部门与单位得情况不同,采用总量指标无法对事故得情况进行比较,也难以对安全工作得好坏进行鉴别,因此往往还要采用相对指标。
相对指标表示伤亡情况得有关数值与基准总量得比例。
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常用得伤亡事故相对统计指标有:(一)千人死亡率:表示某时期内,平均每干名职工中,因工伤事故造成得死亡人数。
计算公式就是:千人死亡率=死亡人数/平均职工人数×103(二)千人重伤率:表示某时期内,平均每千名职工因工伤事故造成得重伤人数。
计算公式就是:千人重伤率=重任人数/平均职工人数×103千人死亡率、干人重伤率则主要就是为完成国家得统计报表而制定,它易于统计,但不利于综合分析、(三)百万工时伤害率:表示某时期内,每百万工时事故造成伤害得人数。
伤害人数指轻伤、重伤、死亡人次数之与、适用于行业、企业内部事故统计分析使用。
计算公式就是:百万工时伤害率(A)=伤亡人次数/实际总工时×106实际总工时得计算方法为:实际总工时=统计时期内平均职工人数×该时期内实际工作天数×8(四)伤害严重率:表示某时期内,每百万工时事故造成得损失工作日数。
计算公式就是:伤害严重率(B)=总损失工作日/实际总工时×106损失工作日数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 6441--86)附录B进行计算、总损失工作日系指标统计时期内每一受伤害者得损失工作日得总与。
(五)伤害平均严重率:表示每人次受伤害得平均损失工作日、计算公式就是:伤害平均率(N)=B/A=总损失工作日/伤害人次数伤害频率、伤害严重率、伤害平均严重率可以反映一定时期内企事业单位、部门、地区安全工作得状况与安全措施得效果,所以有利于伤亡事故得统计分析,可作为安全管理工作得分析评价指标。
伤亡事故统计指标及其计算方法标准版本
文件编号:RHD-QB-K8241 (操作规程范本系列)编辑:XXXXXX查核:XXXXXX时间:XXXXXX伤亡事故统计指标及其计算方法标准版本伤亡事故统计指标及其计算方法标准版本操作指导:该操作规程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
,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应用伤亡事故统计指标是为了便于在进行事故统计时有统一的衡量标准。
目前所用的指标通常为事故伤害频率和伤害严重度。
一、我国现行计算方法(一)事故伤害频率是一个相对指标,用于反映企业生产过程中职工受事故伤害的情况(比率)并作为比较不同部门间伤害情况的基准之一。
对于事故伤害频率,目前世界各国的计算方法尚不统一。
我国国家标准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中规定:1.适用于企业以及各省、市、县上报伤亡事故时使用的计算方法为:(1)千人死亡率表示某时期内,平均每千名职工中,因工伤事故造成残废的人数。
即:千人死亡率=×10 (1)(2)千人重伤率表示某时期内,平均每千名职工中,因工伤事故重伤造成的人数。
即:千人重伤率=×10 (2)2.适用于行业、企业内部事故统计分析使用的伤害频率(表示某时期内,每百万工时,事故造成伤害的人数。
伤害人数指轻伤、重伤、死亡人数之和)计算方法为:百万工时伤害率=×10 (3)式中实际总工时的计算,可采用精确或近似二种算法,目前国内倾向于采用如下方法计算:(1)当出勤率是对全部职工而言时总工时数=全部职工满勤的工时数×出勤率-因停产造成的非工作小时+加班工时数(4)(2)当出勤率仅对工人而言时总工时数=全部工人满勤的工时数×出勤率+全部职员的工时数-因停产造成的非工作小时数+加班工时数(5)具体计算过程中还须注意:a.出勤率为劳资部门统计的结果。
安全生产伤亡事故统计
安全生产伤亡事故统计
目录
Part One
添加目录标题
Part Two
安全生产伤亡事故统计概述
Part Three
安全生产伤亡事故的分类与分级
Part Four
安全生产伤亡事故的统计指标与报表
Part Five
安全生产伤亡事故统计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Part Six
安全生产伤亡事故统计的信息化管理
添加章节标题
数据分析:系统可以对采集的事故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为预防措施提供有力支持。
安全生产伤亡事故统计管理系统的建设与维护
系统特点:实时性、可靠性、安全性
系统功能:收集、整理、分析安全生产伤亡事故数据,提供决策支持
系统架构:数据库、应用层、展示层等组成部分
系统应用: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减少伤亡事故发生
加强安全生产伤亡事故统计工作的措施与建议
信息化管理可以加强安全生产伤亡事故统计的保密性和安全性,保护企业和个人的隐私和安全。
安全生产伤亡事故统计管理系统的功能与特点
数据采集:系统能够自动采集事故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预警功能:系统能够根据事故数据的变化趋势,及时发出预警,提醒相关部门采取措施。
报表生成:系统可以自动生成各类事故报表,方便管理人员查看和决策。
安全生产伤亡事故统计数据的收集方法
现场调查法:通过实地考察和询问,了解事故发生的经过和原因
报告制度法:建立事故报告制度,要求企业和个人及时上报事故情况
监测检测法:利用科技手段对危险源进行监测和检测,及时发现和预防事故
专家评估法:邀请专家对事故进行评估,提供专业意见和建议
安全生产伤亡事故统计数据的分析方法
安全生产伤亡事故统计数据的解读与运用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GB6721-1986本标准规定了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计算方法和评价指标。
1 基本定义1.1 伤亡事故经济损失、指企业职工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发生伤亡事故所引起的一切经济损失,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
1.2 直接经济损失指因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及善后处理支出的费用和毁坏财产舱价值。
1.3 间接经济损失指因事故导致产值减少、资源破坏和受事故影响而造成其他损失的价值。
2 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2.1 人身伤亡后支出的费用2.7.1 医疗费用(含护理费用)2.1.2 丧葬及抚恤费用2.1.3 补助及救济费用2.1.4 歇工工资2.2 善后处理费用2.2.1 处理事故的事务性费用2.2.2 现场抢救费用2.2.3 清理现场费用2.2.4 事故罚款和赂偿费用2.3 财产损失价值2.3.1 固定资产损失价值2.3.2 流动资产损失价值3 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3.1 停产、减产损失价值3.2 工作损失价值3.3 资源损失价值3.4 处理环境污染的费用3.5 补充新职工的培训费用(见附录A)3.6 其他损失费用4 计算方法4.1 经济损失计算见公式(1):E=Ed十Ei (1)式中:E ——经济损失,万元;Ed ——直接经济损失,万元;El ——间接经济损失,万元。
4.2 工作损失价值计算见公式(2):Vw=Dl.(M/S.D) (2)式中:Vw ——工作损失价值,万元;Dl ——起事故的总损失工作日数,死亡一名职工按6000个工作日计算,受伤职工视伤害情况按;GB 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的附表确定,日;M ——企业上年税利(税金加利润),万元:S ——企业上年平均职工人数;D ——企业上年法定工作日数,日。
4.3 固定资产损失价值按下列情况计算:4.3.1 报废的固定资产,以固定资产净值减去残值计算;4.3.2 损坏的固定资产,以修复费用计算。
伤亡事故统计指标解释及填表说明
伤亡事故统计指标解释及填表说明一、事故单位情况1.单位名称发生事故单位的名称。
2.单位地址发生事故单位的省、地区、县,无单位时填发生事故地的省、地区、县。
3.单位通讯地址发生事故单位的通讯地址。
4.单位代码单位代码是指企业在工商部门或民政部门注册时给企业的代码。
5.邮政编码发生事故单位的邮政编码。
6.联系电话发生事故单位负责人的联系电话。
7.从业人员数发生事故时,该单位的从业人员数。
8.企业规模按国家经贸委对企业规模的划分,可分为:01特大02大型一03大型二04中型一05中型二06小型07未定9.经济类型按国家统计局和原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划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的规定》(国统字[1998]200号)的规定分为: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联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私营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其他企业其中,煤矿企业在填写国有企业时,又分国有重点煤矿和国有地方煤矿。
(1)国有企业:是指企业全部资产归国家所有,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登记注册的非公司制的经济组织。
(2)集体企业:是指企业资产归集体所有,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登记注册的经济组织。
(3)股份合作企业:是指以合作制为基础,由企业职工共同出资入股,吸收一定比例的社会资产投资组建,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共同劳动,民主管理,按劳分配与按股分红相结合的一种集体经济组织。
(4)联营企业:是指两个及两个以上相同或不同所有制性质的企业法人或事业单位法人,按自愿、平等、互利的原则,共同投资组成的经济组织。
(5)有限责任公司:是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登记注册,由两个以上,五十个以下的股东共同出资,每个股东以其所认缴的出资额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的经济组织。
(6)股份有限公司:是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登记注册,其全部注册资本由等额股份构成并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本,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的经济组织。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
4.3固定资产损失价值按下列情况计算:
2.2.2现场抢救费用
2.2.3清理现场费用
2.2.4事故罚款和赔偿费用
2.3财产损失价值
2.3.1固定资产损失价值
2.3.2流动资产损失价值
3.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
3.1停产、减产损失价值
3.2工作损失价值
3.3资源损失价值
3.4处理环境失费用
4.计算方法
4.1 经济损失计算公式 E=Ed+Ei ………………………………………… (1)
式中:E──经济损失,万元; Ed──直接经济损失,万元; Ei──间接经济损失,万元。
4.2工作损失价值计算公式 VW=DL*M/S*D …………………………………… (2)
1.3间接经济损失
指因事故导致产值减少、资源破坏和受事故影响而造成其它损失的价值。 2.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
2.1人身伤亡后所支出的费用
2.1.1医疗费用(含护理费用)
2.1.2丧葬及抚恤费用
2.1.3补助及救济费用
2.1.4歇工工资
2.2善后处理费用
2.2.1处理事故的事务性费用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
GB6721──86
本标准规定了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计算方法和评价指标。 1.基本定义
1.1伤亡事故经济损失
伤亡事故统计指标及其计算方法(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伤亡事故统计指标及其计算方法(正式)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文件编号:KG-AO-7196-33 伤亡事故统计指标及其计算方法(正式)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
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应用伤亡事故统计指标是为了便于在进行事故统计时有统一的衡量标准。
目前所用的指标通常为事故伤害频率和伤害严重度。
一、我国现行计算方法(一)事故伤害频率是一个相对指标,用于反映企业生产过程中职工受事故伤害的情况(比率)并作为比较不同部门间伤害情况的基准之一。
对于事故伤害频率,目前世界各国的计算方法尚不统一。
我国国家标准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中规定:1.适用于企业以及各省、市、县上报伤亡事故时使用的计算方法为:(1)千人死亡率表示某时期内,平均每千名职工中,因工伤事故造成残废的人数。
即:千人死亡率=×10 (1)(2)千人重伤率表示某时期内,平均每千名职工中,因工伤事故重伤造成的人数。
即:千人重伤率=×10 (2)2.适用于行业、企业内部事故统计分析使用的伤害频率(表示某时期内,每百万工时,事故造成伤害的人数。
伤害人数指轻伤、重伤、死亡人数之和)计算方法为:百万工时伤害率=×10 (3)式中实际总工时的计算,可采用精确或近似二种算法,目前国内倾向于采用如下方法计算:(1)当出勤率是对全部职工而言时总工时数=全部职工满勤的工时数×出勤率-因停产造成的非工作小时+加班工时数(4)(2)当出勤率仅对工人而言时总工时数=全部工人满勤的工时数×出勤率+全部职员的工时数-因停产造成的非工作小时数+加班工时数(5)具体计算过程中还须注意:a.出勤率为劳资部门统计的结果。
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讲解:事故统计指标体系
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讲解:事故统计指标体系事故统计指标体系目前,我国安全生产涉及到工矿企业(包括商贸流通企业)、道路交通、水上交通、铁路交通、民航飞行、农业机械、渔业船舶等行业。
各有关行业主管部门针对本行业特点,制定并实施了各自的事故统计报表制度和统计指标体系来反映本行业的事故情况。
指标通常分为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
绝对指标是指反映伤亡事故全面情况的绝对数值,如事故起数、死亡人数、重伤人数、轻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损失工作日等。
相对指标是伤亡事故的两个相联系的绝对指标之比,表示事故的比例关系,如千人死亡率、千人重伤率、百万吨死亡率等。
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工矿商贸企业就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煤矿百万吨死亡人数、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已成为每年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重要统计指标之一。
为了综合反映我国生产安全事故情况,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成立后,围绕国家局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思路和部署,结合我国经济发展和行业特点,借鉴国外先进的生产安全事故指标体系和分析方法,对统计指标体系进行了改革,提出了适应我国的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指标体系。
我国的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指标体系分为四大类。
(一)综合类伤亡事故统计指标体系综合类伤亡事故统计指标体系包括事故起数、死亡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重大事故起数、重大事故死亡人数、特大事故起数、特大事故死亡人数、特别重大事故起数、特别重大事故死亡人数、重大事故率、特大事故率。
(二)工矿企业类伤亡事故统计指标体系工矿企业类伤亡事故统计指标体系包括煤矿企业伤亡事故统计指标、金属和非金属矿企业(原非煤矿山企业)伤亡事故统计指标、工商企业(原非矿山企业)伤亡事故统计指标、建筑业伤亡事故统计指标、危险化学品伤亡事故统计指标、烟花爆竹伤亡事故统计指标。
这6类统计指标均包含伤亡事故起数、死亡事故起数、死亡人数、重伤人数、轻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损失工作日、重大事故起数、重大事故死亡人数、特大事故起数、特大事故死亡人数、特别重大事故起数、特别重大事故死亡人数、千人死亡率、千人重伤率、百万工时死亡率、重大事故率、特大事故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伤亡事故的统计指标
伤亡事故的统计指标常用的有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
总量指标指事故次数、死亡人数、损失工作日数、事故经济损失的钱数(一般以万计),以及为计算相对指标所需的平均职工人数、主要产品产量(一般以万吨计)等绝对数字指标。
总量指标可以直接反映一个企业、部门、地区安全状况的好坏,但是由于不同地区、部门和单位的情况不同,采用总量指标无法对事故的情况进行比较,也难以对安全工作的好坏进行鉴别,因此往往还要采用相对指标。
相对指标表示伤亡情况的有关数值与基准总量的比例。
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常用的伤亡事故相对统计指标有:
(一)千人死亡率:表示某时期内,平均每干名职工中,因工伤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
计算公式是:
千人死亡率=死亡人数/平均职工人数×103
(二)千人重伤率:表示某时期内,平均每千名职工因工伤事故造成的重伤人数。
计算公式是:
千人重伤率=重任人数/平均职工人数×103
千人死亡率、干人重伤率则主要是为完成国家的统计报表而制定,它易于统计,但不利于综合分析。
(三)百万工时伤害率:表示某时期内,每百万工时事故造成伤害的人数。
伤害人数指轻伤、重伤、死亡人次数之和。
适用于行业、企业内部事故统计分析使用。
计算公式是:
百万工时伤害率(A)=伤亡人次数/实际总工时×106
实际总工时的计算方法为:
实际总工时=统计时期内平均职工人数×该时期内实际工作天数×8
(四)伤害严重率:表示某时期内,每百万工时事故造成的损失工作日数。
计算公式是:
伤害严重率(B)=总损失工作日/实际总工时×106
损失工作日数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 6441--86)附录B进行计算。
总损失工作日系指标统计时期内每一受伤害者的损失工作日的总和。
(五)伤害平均严重率:表示每人次受伤害的平均损失工作日。
计算公式是:
伤害平均率(N)=B/A=总损失工作日/伤害人次数
伤害频率、伤害严重率、伤害平均严重率可以反映一定时期内企事业单位、部门、地区安全工作的状况和安全措施的效果,所以有利于伤亡事故的统计分析,可作为安全管理工作的分析评价指标。
(六)按产品、产量计算的死亡率:适用于以吨、立方米产量为计算单位的行业、企业使用。
计算公式是:
百万吨死亡率(B)=死亡人数/实际产量吨数×104
百万立方米死亡率(B)=死亡人数/实际产量吨数×104按产品、产量计算的死亡率,适应于某些部门、行业的特点,且可以与国际同行业相比较。
既可用于统计报告,也可以用于综合分析。
工伤事故的主要统计指标有:千人死亡(重伤)率;百万工时伤害率;伤害严重率;直接经济损失;间接经济损失等。
千人死亡(重伤)率表示一定时期内,平均每一千名职工中,因工伤事故造成的死亡(重伤)人数。
百万工时伤害率表示一定时期内,每百万工时,事故造成伤害的人数;伤害严重率表示一定时期内,平均每百万工时发生事故造成损失工作日的数值;
工伤事故直接经济损失包括:
人体被伤害的工作损失价值(被害者损失工作日×企业全年人均日净产值);保险福利费(包括一次性和长期的抚恤费、补助费、救济费、丧葬费、医疗费等);善后处理费用(如交通费、接待费、旅差费等);固定资产损失(设备、厂房损失的价值);物质损失(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等。
)。
工伤事故间接经济损失包括:
包括从事救援、办理善后、调查事故等人员的工资、聘金、旅差费等;停产减产损失和产品质量下降损失;因违反国家法律的罚款和诉讼费,环境污染损失等。
安全检查程序—编写检查报告
安全检查员做完检查之后,要随即将检查情况写成清楚的检查报告。
检测报告分三种:
○紧急报告--必须立即改正,不能少有拖延的。
○日常报告--包括那些检查到的不良现象,应该改正(但并非紧急)的,必须在检查后一天内交出。
○定期报告--在一定时间内,把日常报告中的各项列成清单。
实际上,定期报告也就是在这一段时期内安全活动和建议完成情况的总结。
每种报告都应将以下各项填写清楚:检查的部门和地区的名称(如有必要,注明地点),检查的日期和时间,检查员的姓名和职别(如有其他人员参加检查,也应将其姓名写上),报告日期,报告人等。
这样的检查报告就是极好的记录和参考资料。
报告中有名称或数字的地方应特别注意准确。
机器和操作方法上要改正的名称一定要写清楚。
不安全条件和不安全动作必须详细叙述。
例如,项目表上有“徒手工具”栏目里面画“×”(不完善),报告上可以这样写:“工人用的凿子头上有蘑菇形的锐利裂瓣,容易击飞,有炸伤眼睛的危险。
其中几把木榔头上有裂纹,使用它会有危险。
”
“管理不善”是报告上常见的词,如不加以说明,就毫无意义。
在“管理不善”后面一定要具体说明是怎样的不善,如空货架放在走道上,机器周围地板上碎屑堆积,梯子横放在空砂箱上,漏的油落在地板上,地面油滑等。
报告中应附企业的安全生产考核指标的计算。
⑴ 千人死亡率。
表示某时期,平均每千名职员中,因工伤事故造成死亡的人数。
千人死亡率=死亡人数/平均职工人数×103
⑵ 千人重伤率。
表示某时期内,平均每千名职工因工伤事故造成的重伤人数。
千人重伤率=重伤人数/平均职工人数×103
⑶ 伤害频率。
表示某时期内,每百万工时,事故造成伤害的人数。
伤害人数指轻伤、重伤、死亡人数之和。
百万工时伤害率(A)=伤害人数/实际总工时×106
⑷ 伤害严重率。
表示某时期内,每百万工时,事故造成的损失工作日数。
伤害严重率(B)=总损失工作日/实际总工时×106
⑸ 伤害平均严重率。
表示每人次受伤的平均损失工作日。
伤害平均严重率(N)=B/A=总损失工作日/伤害人数
⑹ 百万吨死亡率。
百万吨死亡率=死亡人数/实际产量(t)×106
⑺ 工作损失价值
VW=DL×M/(S×D)
式中:VW--工作损失价值,单位:万元;
DL--一起事故的总损失工作日数,死亡员工按6000个工作日计算,受伤员工视伤害情况按GB6441-86《企业员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的附表确定,单位:日;
M--企业上年税利(税金加利润),单位:万元;
S--企业上年平均员工人数,单位:人;
D--企业上年法定工作日数,单位:日。
⑻ 千人经济率
Rs(‰)=E/S×1000
式中:Rs--千人经济损失率;
E--全年内经济损失,单位:万元;
S--企业平均职工人数,单位:人。
⑼百万元产值经济损失率。
Rv(﹪)=E/V×100
Rv--百万元产值经济损失率;
E--全年内经济损失,单位:万元;
V--企业总产值,单位:万元。
报告一式三份,一份呈被检部门,一份呈部门主管,一份留底。
工伤事故频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企业或部门工伤事故人次与职工总人数的比值。
常见的指标形式是月工伤事故频率指标和年工伤事故频率指标,它们的计算公式为:
月工伤事故频率=当月工伤事故人次/当月职工总人数×1000‰
年工伤事故频率=当年工伤事故人次总和/当年12个月职工总人数平均值×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