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生物化学(期末视频辅导)
生物化学完整版课件全套ppt教学教程汇总最新最全
![生物化学完整版课件全套ppt教学教程汇总最新最全](https://img.taocdn.com/s3/m/62e5a01a76a20029bc642d29.png)
第一节 核酸的分子组成 第二节 核酸的分子结构 第三节 核酸的理化性质
第一节 核酸的分子组成 一、核酸的元素组成
组成核酸的元素主要有C、H、O、N、P等,其中磷的 含量较恒定,大约占9%-10%因此,可利用这一元素组成 特点,通过测定生物样品中P的含量来推算核酸的含量。
第一节 核酸的分子组成 二、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
第三节 核酸的理化性质 一、紫外吸收性质
核酸分子中的嘌呤和嘧啶碱基含有共轭双键结构,能强烈吸收紫外光,且在 260 nm处有最大吸收峰。根据这一性质可以对核酸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细胞内 核酸常与蛋白质结合存在,蛋白质的最大吸收峰在280 nm处,因此可以利用260 nm和280 nm的吸光度比值来判断核酸样品的纯度,DNA纯品比值为1.8 ,RNA纯品 比值为2.O。
第一节 核酸的分子组成
第一节 核酸的分子组成
•(一)戊糖
第一节 核酸的分子组成
•(二)碱基
第一节 核酸的分子组成
第一节 核酸的分子组成
➢(三)核苷
第一节 核酸的分子组成
•(四)核苷酸
第一节 核酸的分子组成
第一节 核酸的分子组成 三、体内某些重要的游离核苷酸
•(一)多磷酸核苷酸
第一节 核酸的分子组成
第二节 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三、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 (一)蛋白质 一级结构与功能 的关系
第二节 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二)蛋白质空间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第三节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一、蛋白质的两性解离和等电点
第三节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第三节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二、蛋白质的胶体性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三节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第一节 蛋白质的分子组成 第二节 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第三节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第四节 蛋白质的分类
生物化学(安医)全套PPT课件
![生物化学(安医)全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4cb14de84254b35eefd34d1.png)
下公式推算出蛋白质的大致含量:
100克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 ( g % )
= 每克样品含氮克数× 6.25×100 1/16%
一、氨基酸
—— 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存在自然界中的氨基酸有 300 余种,但
组成人体蛋白质的基本氨基酸仅有20种
COO
+
CH 3 R H
H
C
NH3
甘氨酸 丙氨酸 L-氨基酸的通式
1. 非极性疏水性氨基酸 甘氨酸 丙氨酸 缬氨酸 亮氨酸 异亮氨酸 glycine alanine valine leucine isoleucine Gly Ala Val Leu Ile G A V L I F P
5.97 6.00 5.96 5.98 6.02 5.48
苯丙氨酸 phenylalanine Phe 脯氨酸 proline Pro
——侧链基团在中性溶液中解离后带正电荷。
赖氨酸 Lys(K)
9.74
精氨酸 Arg (R) 10.76
组氨酸 His (H) 7.59
另外:
1、蛋白质中的很多氨基酸是经过加工修 饰的——修饰氨基酸 如:脯氨酸 羟基化 成 羟脯氨酸 赖氨酸 羟基化 成 羟赖氨酸
2、半胱氨酸Cys常以胱氨酸的形式存在
第一章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Protein
Protein —— 来自希腊字母,意思是‚头等 重要的,原始的‛ 蛋白质 —— 来源于对蛋清(清蛋白)的研究 分布广:所有器官、组织都含有蛋白质;
细胞的各个部分都含有蛋白质。
含量高:蛋白质是细胞内最丰富的有机分
半胱氨酸
-SH HS-CH -CH-COO + 2 2
生物化学教学课件ppt
![生物化学教学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880825bb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03.png)
分子间作用力包括范德华力、氢键和疏水作用力等,影响分子的聚集状态和稳 定性。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是原子或分子重新组合的过程,遵循质量守恒和能 量守恒定律。
能量转化
化学反应中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可用于解释反应的动 力学和热力学性质。
酸碱反应与缓冲溶液
酸碱反应
酸和碱通过质子转移反应生成水和盐,酸碱反应是化学反应中的重要类型之一。
生物化学教学课件
目录
• 生物化学概述 • 生物化学基础知识 • 生物大分子与细胞结构 • 生物化学代谢过程 • 生物化学实验技术与方法 • 生物化学前沿研究与发展趋势
01
生物化学概述
生物化学的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生物化学是生物学和化学两门学 科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生物体 内的化学过程和物质代谢。
重要性
02
生物化学基础知识
分子结构与性质
分子结构
分子由原子组成,通过化学键连接, 具有空间构型和电子分布,决定分子 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分子性质
分子的性质由其结构决定,包括极性 、溶解度、挥发性等,影响分子的物 理状态和化学反应活性。
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
化学键
化学键是原子间通过电子转移或共享形成的相互作用力,分为共价键、离子键 和金属键等。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总结词
核酸是生物体中重要的遗传物质,具有多种结构和功能。
详细描述
核酸包括DNA和RNA,它们由核苷酸组成,具有一级、二级和三级结构。一级结构决定了核酸的序列 ,二级结构决定了核酸的双螺旋结构,三级结构决定了核酸的空间构象。核酸的功能是携带和传递遗 传信息。
酶的结构与催化机制
总结词
生物化学》ppt课件14
![生物化学》ppt课件14](https://img.taocdn.com/s3/m/d406b756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1d.png)
(一)病毒癌基因(virus oncogene,v-onc)
1. 病毒癌基因是存在于病毒基因组中的癌基因,它 不编码病毒的结构成分,对病毒复制也没有作用, 但可以使细胞持续增殖。
2.病毒基因组结构
长末端 重复序列
正常的病毒基因
癌基因
LTR gag
pol
env src LTR
调节和 产生病毒 产生逆转录 产生病毒 产生酪氨酸 启动转录 核心蛋白 酶和整合酶 外膜蛋白 激酶
白 因 子 , 决 定 三 种 RNA(mRNA 、 tRNA 及 rRNA)转录的类别。
2.特异转录因子(special transcription factors) 为个别基因转录所必需,决定该基因的时
间、空间特异性表达。
转录激活因子
分为
转录抑制因子
(三)反式作用因子的结构
TF
DNA结合域 酸性激活域
(三) 癌基因的分类与功能
根据表达产物在细胞中的定位和功能分为:
1.蛋白激酶类 2.信息传递蛋白类 3.生长因子类 4.核内转录因子类
跨膜生长因子受体 膜结合的酪氨酸蛋白激酶 可溶性酪氨酸蛋白激酶 胞浆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 非蛋白激酶受体
二、抑癌基因
(一)什么是抑癌基因?
抑癌基因又称肿瘤抑制基因(tumor suppressor gene)或抗癌基因(anti-oncogene),是指存在于正常细 胞内的一大类可抑制细胞生长并具有潜在抑癌作用的 基因。
第一节 基因表达调控的 概念和原理
(Concept and principle: Regulation of Gene Expression)
一、基因表达调控的概念
(一)基因表达(gene expression) 是指基因经过
生物化学1.绪论PPT课件
![生物化学1.绪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f2e92d6f12d2af90342e6ad.png)
1.3 研究新陈代谢规律及其调控是开发微生物发酵工业 的基础
氨基酸、酶(含遗传工程酶)、抗生素、植物生长激 素、维生素C等也可通过微生物发酵手段进行生产。发酵 产物的提炼和分离及下游加工技术也必须依赖于生物化学 理论和技术。此外,研究微生物新陈代谢过程及其调节控 制对于选育高产优质的菌株﹑筛选最佳发酵理化因子及提 高发酵效率具有指导意义。
蛋白质
该法则是生物体传递并表达遗传信息的基础。
生物体内的代谢网络非常复杂,而生物体的各种反 应却能有条不紊的进行,这是受到精密的调节机制调控 的,其中包括细胞或酶水平的调节以及激素和神经系统 的调节。
2)和 3)这部分内容反映生物体内物质能量转化的动态 过程,被称为动态生化。
2. 生物化学与药学科学
生物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药学基础课程,也 是现在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它从分子水平阐明 生命现象本质,是学习、认识疾病,认识药物治 病原理不可缺少的基础。同时,生物化学基础研 究及其技术的发展与现代药学科学的发展具有越 来越来密切的联系,呈现了巨大的应用潜力。
生化往往是阐明机理,选择合理工艺途径, 提高产品质量,探索新工艺,研制新产品的理论 基础。
1.2 生物化学理论和方法促进生物药物研究与开发
生化药物是一类采用生化方法化学合成从生物体分离、纯 化所得并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生化基本物质。这些 药物的特点是来自生物体,基本生化成份即氨基酸、肽、蛋 白质、酶与辅酶、多糖(粘多糖类)脂质、核酸及其降解产 物。这些物质成分均具有生物活性或生理功能,毒副作用极 小,药效高而被服用者接受。生化药物在制药行业和医药上 占有重要地位。如氨基酸、核苷酸(所谓基因营养物)、 SOD、 紫杉醇等已经应用于临床治疗。
生物化学(Biochemistry)
《生物化学》全套PPT课件
![《生物化学》全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2aa44a3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99.png)
研究对象
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核酸、多糖等 )及其相互作用;生物小分子(氨基 酸、脂肪酸、糖类等)及其代谢;生 物体内能量转化与传递等。
2024/1/26
4
生物化学发展历史及现状
发展历史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生物化学逐渐从生理学和有机化学中独立出来,成为 一门独立的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化学的研究领域和深度不断 拓展。
胆固醇的生理功能
胆固醇在体内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如参与胆汁酸的合成、 构成细胞膜、合成类固醇激素和维生素D等。
胆固醇代谢异常与疾病
胆固醇代谢异常可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如高胆固醇血症 、动脉粥样硬化等。因此,维持胆固醇代谢平衡对于预防 和治疗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26
06 基因表达调控与疾病关系
2024/1/26
入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分解,释放大量能量。
2024/1/26
03
甘油代谢途径
甘油在体内可转化为磷酸二羟丙酮,进而进入糖酵解途径分解产生能量
,或转化为葡萄糖等供能物质。
24
磷脂代谢途径探讨
磷脂的合成与分解
磷脂合成主要发生在肝脏和肠黏膜细胞中,以甘油二酯为骨架,通过CDP-甘油二酯途径 合成不同种类的磷脂。磷脂的分解则通过磷脂酶的作用,水解生成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 产物。
2024/1/26
三级结构
整条肽链中全部氨基酸残 基的相对空间位置,包括 结构域、超二级结构等。
四级结构
由多个具有独立三级结构 的亚基组成的复杂空间结 构。
10
蛋白质功能多样性
催化功能
作为酶催化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
运输功能
如载体蛋白,血红蛋白运输氧气等。
营养功能
2024版年度生物化学说课ppt课件
![2024版年度生物化学说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c697b68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ae.png)
目录•课程介绍与目标•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生物小分子代谢与调控•基因表达调控与疾病关系•实验技能培养与实践环节安排•课程考核方式与评价标准课程介绍与目标01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内化学过程和分子相互作用的科学。
02生物化学在医学、农业、工业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03生物化学对于理解生命现象和疾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化学定义及重要性掌握生物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技能。
了解生物化学在医学、农业等领域的应用。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化学和生物学基础,良好的实验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课程目标与要求01选用国内外知名教材,如《生物化学原理》、《Lehninger Principles of Biochemistry 》等。
02内容安排包括蛋白质结构与功能、酶学、生物膜与物质运输、糖代谢、脂代谢、氮代谢、基因表达调控与疾病等章节。
实验课程包括基本实验操作、生物大分子分离纯化技术、酶动力学测定等实验项目。
教材选用及内容安排02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蛋白质的高级结构二级、三级和四级结构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氨基酸的线性排列蛋白质的功能催化、运输、免疫、调节等蛋白质结构与功能01020304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DNA的双螺旋结构碱基配对、磷酸二酯键等RNA的种类与功能mRNA、tRNA、rRNA等核酸的功能遗传信息的储存、传递和表达01020304单糖的结构与性质双糖的结构与性质多糖的结构与性质糖类的功能葡萄糖、果糖等蔗糖、麦芽糖等淀粉、纤维素等能量储存、结构支持、生物识别等生物小分子代谢与调控糖原合成与分解体内多余的葡萄糖在肝脏和肌肉中合成糖原储存,需要时糖原分解补充血糖。
非糖物质在肝脏中转化成葡萄糖,维持血糖稳定。
磷酸戊糖途径葡萄糖在细胞质中通过磷酸戊糖途径产生大量的NADPH ,为细胞合成反应提供还原剂。
糖酵解途径葡萄糖在细胞质中被分解成丙酮酸,释放少量能量。
三羧酸循环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经过一系列反应彻底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大量能量。
生物化学教案课件
![生物化学教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e2dec9c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a3.png)
通过饮食摄入和体内代谢调节,维持体内氮 的平衡状态。
04 基因信息传递与 表达调控机制
DNA复制与修复机制
DNA复制的基本过程
01
解旋、引物合成、链延长和终止。
DNA复制中的关键酶
02
DNA聚合酶、引物酶和DNA连接酶。
DNA修复的主要类型
03
直接修复、切除修复和重组修复。
RNA转录与加工过程
RNA转录的基本过程
启动、链延长和终止。
RNA转录中的关键酶
RNA聚合酶和转录因子。
RNA加工的主要步骤
5'端加帽、3'端加尾和内含子剪接。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和转运
01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类型
磷酸化、糖基化、乙酰化和甲基化等。
02
蛋白质转运的主要途径
核孔转运、内质网转运和高尔基体转运。
03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和转运的意义
02 生物大分子结构 与功能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
1 2
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
氨基酸的种类、结构和性质
蛋白质的四级结构
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结构的定义、特点和生 物学意义
3
蛋白质的功能
作为酶、激素、抗体、载体等的功能和作用机制
核酸结构与功能
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
核苷酸的结构和种类
DNA的双螺旋结构
碱基配对、螺旋参数和稳定性
生物化学教案课件
汇报人:XX 2024-01-28
目录
• 生物化学概述 • 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 • 生物小分子代谢途径及调控机制 • 基因信息传递与表达调控机制 • 细胞信号传导途径和受体介导作用 • 现代生物化学技术应用及发展前景
01 生物化学概述
生物化学2(共73张PPT)
![生物化学2(共7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8276470e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dd.png)
氨基酸的理化性质
①PI,两性解离 概念: ②紫外吸收:280nm(色、苯、酪) ③颜色反应、“茚三酮”570nm
3. 掌握肽键、多肽链一级结构和高级结构的概念
[肽]
概念:2个aa之间
→以酰胺缩合,此酰胺键称为
肽键。-CONHC-
肽链:有方向性自N→C,链内的aa叫残基。
生物活性肽:10肽以内为寡肽,MW. 1万以内为多
蛋白质变性是由于 A.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的改变 B 蛋白质亚基的解聚 C 蛋白质空间构象的破坏
D 辅基的脱落 E 蛋白质水解
答案:[C]
[评析]: 本题考点:蛋白质变性的概念
在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使蛋白质特定的空间构象破坏,导致 其理化性质 改变、生物学性质改变,称为蛋白质的变性作用。一般认为蛋白质变性主要发生二 硫键和非共价键破坏,即空间构象的破坏并不涉及一级结构的改变。
酶
[概念]:
缺O 时,葡萄糖分解生成乳酸的过程。 主要: 肝 70 ~ 80 %
2 [调节]:四个关键酶。
FFA ATP CoA 脂酰CoA +AMP + PPi
[部位]:胞液。 特点:Km不变, Vmax↓
核酸的一级结构、空间结构与功能。
白三烯:过敏反应的慢反应物质,促进炎症和过敏反应等
抗代谢物的作用及机制。
米式常数的意义
①Km为速度是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S] ②[S]≥Km, Km不计, V=Vmax ③[S]≤Km,分母的[S]不计,反应速度V与[S]成正比
④Km反映酶与作用物的亲合力,Km大,亲合力小; Km小,亲合力大。
(2)酶浓度的影响:V与酶浓度成正比。 (3)pH的影响:最适pH——酶活性最大时的pH。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化学期末考试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了解)第二章多糖生物化学(一般考核)第三章蛋白质生物化学(重点考核)第四章酶生物化学(重点考核)第五章核酸生物化学(重点考核)试卷题型及分值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35分)第一章绪论考核知识点:1、生化发展史上的一些重要成就。
(了解)●1903年德国Neuberg(纽伯格)提出了“Biochemistry”这一名词,标志生物化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
●1931年吴宪提出了蛋白质变性学说。
●1953年Waston和Crick二人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这个模型具有重大生物学意义。
第二章多糖生物化学1、多糖的分类(了解)●多糖可分为单纯多糖和复合多糖●单纯多糖又分为匀多糖(淀粉、纤维素、糖原、甲壳素)和杂多糖(琼脂、肝素、硫酸软骨素、果胶等)●复合多糖又分为糖肽类、糖脂类、其它2、多糖的结构层次(掌握)①初级结构(一级结构)指线性糖链中糖苷键连接单糖残基的顺序,不涉及任何次级键的相互作用。
多糖的初级结构包括:糖链中糖基的排列顺序;糖基的构型(D、L)以及糖苷键的键型(a、β)相邻各糖基是通过哪位碳原子上的羟基缩合而成糖苷键的;有无分支结构,分支又是通过哪位碳原子连接的。
②二级结构指的是多糖骨架链间以氢键结合所形成的各种聚合体,多糖的二级结构只涉及多糖分子主链的构象而不涉及侧链的空间排布。
常见的二级结构有带状的、螺旋状的和无规卷曲的三种,它们分别和纤维素、直链淀粉及细菌聚糖三者相对应。
③三级结构具有二级结构的多糖链段,与其它多糖链段进一步相互作用,构成较紧密的结构形式,即由于螺旋与螺旋、螺旋与带状、带状与带状之间的作用而形成三级结构。
④多糖的四级结构:多糖链在形成固有三级结构之后,分子表面的一些基团可以进一步和其他多糖分子链相互作用的,装配成一个功能更为完善的体系,这样的组合和结构方式是多糖的四级结构。
第三章蛋白质化学1、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元素组成、分类(掌握)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生物催化作用:酶代谢调节作用:激素免疫保护作用:免疫球蛋白转运与贮存功能:血红蛋白运动功能:肌球蛋白、肌动蛋白作为生物体的组成成分:膜蛋白接受和传递信息:受体蛋白感染和毒性作用:异体蛋白其它作用:凝血、记忆、抗冻等蛋白质的元素组成蛋白质分子中主要的元素组成是:C 50-55%、H 6-8%、O 20-23%、N 15-18%、S 0-4%等。
此外,还含有微量的P、Fe、Zn、Cu、I等元素。
其中N元素的含量相对稳定,约为16%,故每克氮相当于6.25克蛋白质。
蛋白质的分类①按分子对称性划分:球状蛋白质纤维状蛋白质②按组成的分类法简单蛋白质:只由氨基酸组成结合蛋白质:由氨基酸和其他组分如糖、脂、核酸、其他辅基等组成。
2、氨基酸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掌握)氨基酸结构:L-α-氨基酸根据R侧链基团解离性质的不同,可将氨基酸进行分类:1.酸性氨基酸——Glu,Asp;侧链基团在中性溶液中解离后带负电荷的氨基酸。
2.碱性氨基酸——His,Arg,Lys;侧链基团在中性溶液中解离后带正电荷的氨基酸。
3.中性氨基酸——侧链基团在中性溶液中不发生解离,因而不带电荷的氨基酸。
氨基酸的电离性质氨基酸等电点pI :指氨基酸不带净电荷状态下,溶液的pH称为该氨基酸等电点pI 。
等电点pI是各个氨基酸的特征值(氨基酸不同,则pI不同)。
在pI时,氨基酸的溶解度最小,易沉淀,是制备分离的基础,如味精的生产过程就是依此性质而设立的。
3、蛋白质的理化性质(掌握)①蛋白质的胶体性质:分子量大,具有胶体溶液的特征。
蛋白质分子表面的水化层(膜)和表面同种电荷是稳定蛋白质亲水溶胶的两个重要因素。
②酸碱性质:蛋白质与氨基酸一样,能够发生两性离解,也有等电点。
在等电点时,蛋白质的溶解度最小,在电场中不移动。
在不同的pH环境下,蛋白质的电学性质不同。
在pH小于等电点溶液中,蛋白质粒子带正电荷,在电场中向负极移动;在pH大于等电点溶液中,蛋白质粒子带负电荷,在电场中向正极移动。
这种现象称为蛋白质电泳。
③蛋白质的分子量测定方法:渗透压法:设备简单但灵敏度较差。
超离心法:比较准确但需要超速离心机。
凝胶过滤法:要求一定设备。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目前普遍应用。
凝胶过滤法④变性反应蛋白质分子在受到一些物理因素如加热、高压、表面张力的作用时,或者接触到许多化学试剂如胍、脲、酸、有机溶剂等时,会导致失活。
但这些变化都不导致蛋白质一级结构的破坏,这种现象称为蛋白质的变性。
此外,蛋白质的变性还会伴随着其他现象的出现,如蛋白质溶解度的降低、一些物化常数的变化等等。
⑤蛋白质的紫外吸收组成天然蛋白质分子的20种氨基酸中,只有色氨酸、酪氨酸和苯丙氨酸对紫外光有光吸收。
这三种氨基酸在280nm左右有最大吸收峰。
由于大多数蛋白质都含有酪氨酸、色氨酸和苯丙氨酸,所以可以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蛋白质的含量。
4、蛋白质的结构分析(掌握)一级结构(也叫化学结构):指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连接方式和排列顺序。
一级结构的主要连接键是肽键。
二级结构:指多肽链主链骨架中的若干肽段,它们各自沿着某个轴盘旋或折叠,并以氢键维系,从而形成有规则的构象,二级结构类型有α-螺旋,β-折叠和β-转角等。
三级结构:指的是多肽链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由于相隔较远的氨基酸残基侧链的相互作用而进行范围广泛的盘旋和折叠,从而产生特定的很不规则的立体结构。
三级结构主要靠非共价键(氢键、离子键、疏水键、范德华引力)来维持。
四级结构:由两条或两条以上具有完整三级结构的多肽链聚合而成的特定构象的蛋白质分子。
此多肽链就是该蛋白质分子的亚单元(亚基)。
四级结构主要靠非共价键(氢键、离子键、疏水键、范德华引力)来维持。
第四章酶化学1、酶的特点、分类、结构(掌握)酶的特点共性:与一般催化剂的共同点来源和化学本质与一般催化剂不同酶的催化效率远比一般催化剂高酶还具有高度的催化特异性所作用的环境条件较一般催化剂严格酶的调节功能也是其生物特性的一个体现酶的分类●根据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将酶划分为六大类:氧化还原酶类、转移酶类、水解酶类、裂解酶类、异构酶类、合成酶类。
●根据酶蛋白的分子特征来分类:单体酶类:它由一条多肽链组成,分子量13 000-35 000内的均属球状蛋白。
寡聚酶类:由几个甚至是几十个亚基基团组成。
这些亚基可以是相同的肽链,也可以是不同的肽链。
多酶复合体:是由活性不同,但是活性上有联系的多种酶通过非共价键所结合的复合体,它具有高度的组织化结构和催化作用上的优点。
文献中上常常出现的一些名称同工酶(isoenzyme):指能催化同一种化学反应但其酶蛋白本身的分子结构组成有所不同的一组酶。
诱导酶:指当细胞培养液中加入诱导物质后产生的酶,它的含量在诱导物存在下显著提高,这种诱导物往往是该酶底物的类似物或就是底物本身。
诱导酶常见于微生物中。
酶的组成辅助因子:在酶分子中还有一些酶蛋白以外的部分,但是它又是酶表现完全活力所必须的部分,可称为辅助因子。
它由三类物质组成:辅酶、辅基和金属离子。
对于辅助因子而言,酶的纯蛋白质部分可称为酶蛋白。
只有当辅助因子与酶蛋白结合成全酶时,才能显示酶的活力。
辅酶:与酶蛋白结合疏松,用透析法可以除去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
辅基:与酶蛋白结合紧密,不能用透析法除去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
2、酶活力测定及酶反应动力学(掌握)米氏方程V=Vmax× [S]/(Km+[S])Km称为米氏常数,它是指v=1/2Vmax时的底物浓度即[S]=Km,Km在酶的动力学上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Km的重要意义①它作为酶的一个特征常数,对于特定的反应和特定的反应条件有特定的值。
②表示解离常数,Km越大,则络合物越容易解离,也就说明酶与底物的亲和力越小。
③当一系列的酶催化一个代谢过程的连锁反应时,若能确定各种酶的Km及相应的底物浓度,就有助于确定代谢过程的控制步骤。
④通过判断Km的大小还可以判定出酶的最适底物。
⑤还可根据Km变化,判断酶的抑制是竞争性抑制还是非竞争性抑制。
Km的求取:Km是关于酶分子的重要的特征性参数,常见的求取方法是Lineweaver-Burk作图法。
米氏方程转换成下式:1/V =Km/(Vmax×[S])+1/Vmax对1/V—1/[S]作图可得到L—B图,这种作图方法因为是采用了[S]和V倒数所以又称为双倒数作图法。
●抑制剂对于酶的抑制作用可分为两个大类:不可逆抑制作用和可逆抑制作用●在酶的可逆抑制中,又可以根据抑制剂和酶作用的部位不同,划分为同位(竞争性)抑制和别位(非竞争性)抑制。
●对于竞争性抑制,酶与受抑制剂作用的酶会有一个相同的Vmax却有不同的Km(变大);●对于非竞争性抑制,酶与受抑制剂作用的酶会有一个不同的Vmax(变小)却有相同的Km。
竞争性抑制的双倒数图形特征有竞争性抑制剂存在的曲线与无抑制剂的曲线相交于纵坐标I/Vmax处,但横坐标的截距,因竞争性抑制存在变小,说明该抑制作用,并不影响酶促反应的最大速度,而使Km值变大。
非竞争性抑制的双倒数图形特征有非竞争性抑制剂存在的曲线与无抑制剂存在的曲线相交于横坐标-1/Km处,纵坐标截距,因非竞争性抑制剂的存在而变大,说明该抑制作用,并不影响底物与酶的亲和力,而使酶促最大反应速度变小。
3、固定化酶(掌握)固定化酶的定义和意义所谓固定化酶,是指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将酶固定于可溶或不可溶高分子支持物(或载体)上而成的一种酶制剂形式。
固定化酶的意义:①在反应后容易和反应物分离,能反复使用;②可做成各种应用形式,简化工艺,扩大应用面,并有利于实现管道化、连续化;③60%以上的酶在固定化以后稳定性提高。
此外,固定化也可作为研究酶在细胞内性态的实验模型。
各种固定化酶方法的比较酶固定化方法:吸附法、共价偶联法、交联法、包埋法吸附法制作条件温和、简便;成本低;载体可反复使用对离子强度、pH和温度等因子敏感,因而酶易损漏;酶装载容量一般较小共价偶联法载体与酶偶联的方法多种多样;固定化的酶非常稳定,损漏少偶联试剂对生命组织多有一定毒性;偶联条件激烈,易引起酶失效;成本高交联法可用的交联试剂多,技术简易;稳定性较高交联条件较激烈,常出现扩散限制,使用有一定困难包埋法可进行大量的固定化;包埋膜可选用生物相容材料,并可做成任意大小;胶格包埋用胶可做成所需要的厚度与硬度仅可用于低分子量的底物,不适用于柱系统,反应常受扩散限制,不是所有单体材料与溶剂都适用于各种酶第五章核酸化学1、核酸的组成—碱基、核苷和核苷酸两类核酸的基本化学组成比较2、核酸的结构、理化性质(掌握)DNA的一级结构DNA的二级结构—双螺旋结构模型1953年Waston和Crick二人提出了DNA双螺旋模型,这个模型具有重大生物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