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词如梦令5分钟理解背诵小测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题目及答案解析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题目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4eb45b0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6e.png)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题目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个词在诗句“常记溪亭日暮”中意为“常常”?A. 常常B. 常规C. 常识D. 常住2. 在诗句“沉醉不知归路”中,“沉醉”指的是?A. 酒醉后的状态B. 沉浸在美好时光中C. 睡得深沉D. 深深地迷恋某物3. 诗句“兴尽晚回舟”中的“兴尽”意为?A. 兴奋到极点B. 高兴地回去C. 玩乐的心情结束D. 兴趣盎然4. 以下哪个词在诗句“误入藕花深处”中意为“不小心进入”?A. 误入B. 进入C. 深入D. 走进5. 诗句“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中的“争渡”表达了什么情感?A. 慌张寻找出路B. 惊讶发现美景C. 愉快划船竞赛D. 平静观赏风景二、解释字词(每题2分,共10分)1. 请解释“溪亭”的含义。
2. 请解释“藕花”的含义,并说明它与荷花的关系。
3. 请解释“鸥鹭”的含义,并说明它们通常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4. 请解释“日暮”的含义,并描述这一时刻的自然景象。
5. 请解释“沉醉”的含义,并说明它在本词中的具体指向。
三、句子翻译(每题3分,共15分)1. 请将“常记溪亭日暮”翻译成现代汉语,并说明这句话在词中的作用。
2. 请将“沉醉不知归路”翻译成现代汉语,并分析这句话所表达的情感。
3. 请将“兴尽晚回舟”翻译成现代汉语,并解释“兴尽”的含义。
4. 请将“误入藕花深处”翻译成现代汉语,并描述这一误入的情景。
5. 请将“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翻译成现代汉语,并分析这句话中的动态描写。
四、默写填空(每题2分,共10分)1. ________,沉醉不知归路。
2. 兴尽晚回舟,误入________深处。
3. 争渡,争渡,惊起________鸥鹭。
五、内容理解概括(5分)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词的主要内容,并指出词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六、描写手法(5分)请分析这首词中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等),并举例说明每种手法在词中的具体表现。
如梦令李清照答案
![如梦令李清照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a9ea822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da.png)
如梦令李清照答案如梦令李清照答案《如梦令》是词牌名,下面是小编收集的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的原文阅读答案,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如梦令》(宋)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注,——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李清照题目一:1.用自己的话说说“雨疏风骤”描绘了怎样的情景?(2分)2. 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述说“海棠依旧”的是“卷帘人”。
B.“绿肥红瘦”指春色怡人适于观赏。
C.诗歌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方法。
D.诗歌抒发了作者的惜春之情。
3.首句“昨夜雨疏风骤”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3分)4.作者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怎样的感情?(3分)答案:1.写出了雨点稀疏风刮得很猛烈的情景(“风”“雨”情态各1分)2 。
B3. (3分) 写出了春天晚上(1分) ,雨点疏落(1分)风刮得很猛烈的情景(1分)(要点:时间和“风”“雨”的情态。
)4. (3分) 运用了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间接抒情)的方法(1分)抒发了作者的伤春之情(2分)。
(意思表达清楚即可)如梦令李清照题目二:1、这首小令用精练的语言写了一段对话。
其中”绿肥红瘦”是什么意思?请作简要赏析。
2.词中“绿肥红瘦”指的是。
3.作者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参考答案】1、意思是叶子肥大了,花儿更稀少了。
”绿肥红瘦”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绿”指代叶子,”红”指代花儿。
作者精心地选择这两个色彩对比鲜明的词语,强化了春末夏初的景色特征,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2.绿叶繁茂红花凋零(意近即可)3.应用了间接抒情(或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抒发了作者的伤春之情(意思表达清楚即可)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讲解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
“昨夜雨疏风骤”指的是昨宵雨狂风猛。
疏,正写疏放疏狂,而非通常的稀疏义。
当此芳春,名花正好,偏那风雨就来逼迫了,心绪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
【高中古诗词阅读】阅读李清照的两首词《如梦令》《武陵春》(附答案)
![【高中古诗词阅读】阅读李清照的两首词《如梦令》《武陵春》(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22f43fd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5e.png)
【高中古诗词阅读】阅读李清照的两首词《如梦令》《武陵春》
(附答案)
阅读
李清照的两个词,完成问题9-11。
(5分)像梦一样,我常常想起溪亭的夕阳,陶醉在那里,不知归路。
我很晚才回到船上,掉进了莲藕的深处。
为渡口而战,为渡口而战,惊吓一群海鸥和苍鹭。
武陵春风吹尽了尘土和花香。
我厌倦了早上和晚上梳理和阅读李清照的两个词,完成了9-11
题。
(5
(分钟)
如梦令
时常想起夕阳在溪亭里,陶醉而不知道回家的路。
我很晚才回到船上,掉进了莲藕的深处。
为渡口而战,为渡口而战,
惊起一滩鸥鹭。
武陵泉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据说双溪泉还不错,还计划去划船。
恐怕双溪的船载不下太多烦恼。
1
找出《武陵之春》中诗人将空虚变为现实,描写忧郁的句子。
(1
分)
二
、说说《如梦令》“惊起一滩鸥鹭”一句中“惊”字的妙处。
(2
(分钟)
3
这两个词是诗人南下前后的作品。
他们之间的情感差异是什么?(
2
(分钟)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答案网整理
.
阅读一
一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
(分钟)
2.
“京”一词不仅描述了船的速度,还生动地描述了栖息在小岛上的海鸥和白鹭的恐慌。
三
前一首:愉悦、欢快、热爱生活(1
积分);后一首歌:悲伤,悲伤,孤独(2)
分)。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历年中考鉴赏试题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历年中考鉴赏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e2ae2ad5cc22bcd126ff0c9b.png)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赏析题译文:昨天夜里雨点虽然稀疏,但是风却劲吹不停,我酣睡一夜,然而醒来之后依然觉得还有一点酒意没有消尽。
于是就问正在卷帘的侍女,外面的情况如何,她只对我说:“海棠花依旧如故”。
知道吗?知道吗?应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1.结合全诗内容填空。
(1)“肥”“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2)作者采用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间接抒情)的写法,表达了对春花的留恋和惜别的伤感之情。
(3)作者采用委婉含蓄手法,表达了对春花的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
(4)“浓睡”在词中的意思是酣睡。
2.首句“昨夜雨疏风骤”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答:写出了春天晚上,雨点疏落,风刮得很猛烈的情景。
(要点:时间和“风”“雨”的情态。
)3.这首小令用精练的语言写了一段对话。
其中“绿肥红瘦”是什么意思?请作简要赏析。
答:意思是叶子肥大了,花儿更稀少了。
绿肥红瘦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绿指代叶子,红指代花儿。
作者精心地选择这两个色彩对比鲜明的词语,强化了春末夏初的景色特征,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4.作者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作者采用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间接抒情)的写法,表达了对春花的留恋和惜别的伤感之情。
5.“不消”在词中的意义是什么?答:“不消”表面上是指酒意未消,实际指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
6.这首词主要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答:关切与憧憬美好事物,无忧无虑的情怀。
7.“绿肥红瘦”妙语天成,为文坛之绝唱。
请结合具体内容作简要赏析。
答:“绿”“红”:用颜色来借代海棠的叶和花,“肥”“瘦”:用拟人描绘雨后海棠的花叶形态。
有创意地写出了暮春风雨后花叶的神采,表现了女主人不同凡响的文雅情深。
8.在细雨潇潇,风湿猛烈的暮春季节,词人是怎样的心情?为什么词人会产生这样的心情?答:苦闷伤感;以花自喻,由花的凋零联想到自己的青春易逝。
9.这首词通过对爱花惜花行为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词人的怎样情怀?答: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既有爱花惜花的情感,又有对春光流逝的眷恋和红颜易老的感伤。
2022年中考语文诗词鉴赏练习题:如梦令
![2022年中考语文诗词鉴赏练习题:如梦令](https://img.taocdn.com/s3/m/f1e2afb4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cf.png)
2022年中考语文诗词鉴赏练习题:如梦令
本店铺整理了关于2022年中考语文诗词鉴赏练习题:如梦令,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2.这首词的作者李清照,号_______居士。
【答案】易安【解析】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
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
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
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
此题考查的是与李清照有关的文学常识。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3.下列对作品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如梦令”意思是青春如梦般易逝。
B.“雨疏风骤”的天气让人难以入睡。
C.“卷帘人”说海棠还是去年的海棠。
D.“绿肥红瘦”四字精绝而为人称道。
【答案】D 【解析】 A“如梦令”是词牌名,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B“浓睡”说明选项“难以入睡”错。
C侍女的回答却让词人感到非常意外。
本来以为经过一夜风雨,海棠花一定凋谢得不成
样子了,可是侍女卷起窗帘,看了看外面之后,却漫不经心地答道:海棠花还是那样。
侍女的意思是海棠花还是像昨天未下雨之前那样繁盛。
所以选项“海棠还是去年的海棠”理解错误。
《渔家傲》《如梦令》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
![《渔家傲》《如梦令》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9ba50e4ee06eff9aff8074a.png)
《渔家傲》《如梦令》
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4-5题。
(6分)
【甲】
渔家傲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乙】
如梦令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4.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词开篇写天、云、雾、星河、千帆,展现出一幅辽阔而又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
B.甲词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塑造了关心人民疾苦的天帝,表达自己对天庭生活的向往。
C.乙词中的“惊”字既写出了船行之快,又写出小洲上的鸥鹭被吓得惊慌失措的情态。
D.甲词想象奇特,笔力雄健,有一种豪放之美;乙词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
5.这两首词中都写到“日暮”。
同样的“日暮”下,词人的心情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3分)
答案:
二、阅读(70分)
(一)(6分)
4.(3分)B 解析:错在“现实主义”,应为“浪漫主义”。
5.(3分)《渔家傲》中的“日暮”和“路长”在一起,营造日暮途远的困境之感,流露出词人对现实的不满(2分);《如梦令》中的“日暮”写的是作者沉醉于游玩中不知不觉暮色四合,表达了词人流连忘返的心情(1分)。
(意近即可)。
《如梦令 常记》李清照 诗词赏析及中考题(含答案)
![《如梦令 常记》李清照 诗词赏析及中考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ef2732077232f60dccca108.png)
《如梦令·常记》李清照诗词赏析及中考题(含答案)如梦令南宋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注释:1、常:常常;经常。
2、溪亭:溪边的亭子。
3、日暮:太阳落山的时候,时间已经不早了。
4、沉醉:大醉。
形容醉的程度很深。
5、归路:回家的路6、兴尽:游兴得到满足。
7、回舟:乘船而归。
8、误:不小心。
9、藕花:荷花。
10、争:同“怎”,怎么(怎么把船划出去的意思)。
11、滩:群。
12、鸥鹭:水鸥和白鹭的总称。
翻译:回忆起以前到小溪边的亭子游玩,一直玩到日暮时分,但是喝醉而忘记回去的路。
一直玩到兴尽才乘舟返回,却迷途进入荷花池的深处。
怎样才能把船划出去,桨声惊动了栖息在水中的鸥鹭。
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
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感叹身世。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创作背景:这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李清照的早期之作,较为可信的时间当是李清照到达汴京之后尚未出嫁之前。
这段时间李清照身居闺中,不免会回忆起少时游玩的情形,那些场景在她的脑海中一再出现,对那些生活的怀念之情与日俱增,使得作者感到诗兴大发,于是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小令。
赏析:《如梦令》词有两首,都是记游赏之作,都写了酒醉、花美,清新别致。
“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
“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时间是“日暮”,作者饮宴以后,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
“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流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
《如梦令》李清照中考复习题及答案
![《如梦令》李清照中考复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4c42fc527d3240c8547ef57.png)
《如梦令》李清照中考复习题及答案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词】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译文】时常记起溪边亭中游玩至日色已暮,沉迷在优美的景色中忘记了回家的路。
尽了酒宴兴致才乘舟返回,不小心进入藕花深处。
怎么才能出去呢?怎么才能出去呢?划船声惊起了一群鸥鹭。
【作者】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婉约派代表。
号易安居士,济南人。
所以后人又称她为李易安,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代表作品有《漱玉词》等。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早年生活优越,和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主旨】这首词形象生动逼真,语言自然优美,表达了作者内心世界的深美和高雅的生活情趣。
显现出一位活泼率真、热爱生活的女词人形象。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李清照的《如梦令》:追忆郊游地点、时间及由于景色迷人而忘了归路的诗句是:2、翠绿的荷花和旭日中,嫣红的荷花,给人以凉爽幽静,清香扑鼻的感觉,诗人杨万里赞其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而词人李清照却在《如梦令》中嗟叹:3、写回舟迷路的句子是:二、选择题:1.对《如梦令》一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词表现了词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欢畅心情和清雅逸趣。
B.“沉醉”表明因尽兴畅饮而大醉,也包含了词人为初秋溪边美景沉醉之意。
C.“惊起”句让我们联想到当时鸥鹭受惊纷飞,主人公心惊酒醒,倍感舒畅的情景。
D.朗读时,第一句节奏可划分为“常记\溪亭\日暮”。
2、下列对李清照《如梦令》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在艺术上完全用了细节描写的手法,景色迷人,清秀淡雅,静中有动,语言平淡朴实,生动有趣。
B.一、二两句写溪亭喝酒。
“常记溪亭日暮”,在野外溪边的亭子里喝酒,太阳西沉,天快要晚了。
点出了喝酒的时间、地点、背景。
C.“沉醉不知归路”,沉醉,有酣乐之意。
“沉醉”二字透露出了词人心底的欢快。
中考语文诗词鉴赏《如梦令 汉上晚步》附答案
![中考语文诗词鉴赏《如梦令 汉上晚步》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d98a1af76a20029bd642d93.png)
【浙江省温州市】三、(一)古诗文阅读(5分)
如梦令·汉上晚步
【宋】赵长卿
何处一声鸣橹,惊起满川寒鹭。
一著画难成,雪霁乱山无数。
且住,且住,数遍溪南烟树。
(选自《全宋词》)【注释】①汉:汗水。
②霁(jì):雪后转晴。
9.“何处一声鸣橹,惊起满川寒鹭”写出了环境的特点。
(2分)
10.“且住,且住,数遍溪南烟树”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结合全词,检验分析。
(3分)
【答案】9.宁静(2分)
10.表达了词人无限的留恋之情.“一声鸣橹”后的满川寒鹭、雪霁乱山,都给人无数惊喜,平添不少江山生趣,使得词人流连忘返.“数遍溪南烟树”正是这种情感的外在表现。
(2分)。
最新中考语文课内古诗文小测试 复习13《王顾左右而言他》《如梦令》
![最新中考语文课内古诗文小测试 复习13《王顾左右而言他》《如梦令》](https://img.taocdn.com/s3/m/b675fa82e87101f69e3195b0.png)
初三古诗文复习(13)---《王顾左右而言他》《如梦令》作答时间:20分钟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王顾左右而言他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
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
”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曰:“已之。
”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
(一)解释词语。
①托其妻子于其友()②比其反也()()③则冻馁其妻子()④已之()(二)句子翻译。
1、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
2、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3、王顾左右而言他。
(三)常识和内容理解。
1.(1)孟子的三个问句的共同点,是都用了___ ____句式。
(2)孟子的三个问句不能换序,其理由是2.顾左右而言他”原因是,这生动传神地写出了齐宣王的样子,齐宣王这么做是想要。
3.孟子巧问诘难齐宣王,其根本目的是。
4.与本文不是出自同一本书的篇目是_________、_________A.《天时不如地利》B.《公输》 C.《生于忧患死于安乐》D.《为学》5.下列内容与《孟子》无关的一项是()A.儒家经典B.记录孟子言行C.编年体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出处6.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从孟子对齐宣王的问题中,可看出他敢于批评时政,关心民生。
B、孟子采用层层推进的类比说理方法,最终使齐宣王心服口服。
C、从齐宣王态度的前后变化中可看出他认识到了错误D、文章启示我们在进行批评教育时注意方式方法,不能直接批评。
7.下列本文作者和作品的介绍与简析,正确的一项是()A.上文的作者孟子是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B.孟子史称“圣人”,《孟子》一书正是记录其言行的儒家经典著作。
C.孟子的三问语气都十分平淡,且前两问都是闲笔,实际意义不大。
D.孟子是一个机智勇敢、关心民生、敢于批评时政又善于设问的人。
8.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文中可看出孟子是一个机智勇敢的人。
B.文中传神地写出了齐宣王的尴尬和可爱。
中考语文诗词阅读《采桑子》《如梦令》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词阅读《采桑子》《如梦令》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dadb64c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dc.png)
中考语文诗词阅读《采桑子》《如梦令》含答案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采桑子(宋)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
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
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如梦令(宋)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78.两首词都只有词牌,没有题目。
请你根据词作内容分别为两首词起个题目。
79.两首词的基调都是轻松的、愉悦的,请分别概括其情感。
80.两首词在艺术表现上有何不同?【答案】78.示例:采桑子•西湖如梦令•泛舟79.第一首词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
第二首词表达了诗人对美好往事的沉醉眷恋。
80.①《采桑子》以写景为主,描绘了绿水、芳草、笙歌、水面、沙禽等西湖特有的景色;《如梦令》以叙事为主,记录了诗人驾舟郊游的美好往事。
②《采桑子》以细腻的描写见长,绿水弯弯曲曲,长堤长满芳草,笙歌隐隐约约。
光滑如镜的水面,掠岸而飞的水鸟,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而又生机盎然的西湖图画。
《如梦令》以质朴的白描见长,仿佛在叙写一个短小而充满意趣的故事。
“沉醉”“兴尽”“回舟”“误入”“争渡”“惊起”等动词的运用,让整首词充满画面感。
③《采桑子》的情感从头至尾是对西湖美景的欣赏和赞叹;而《如梦令》中主人公的情绪是变化的,从沉醉于山水美景到兴尽而归,然后是迷失道路的慌乱,惊起一群水鸟振翅而飞的惊愕,最后是对这个小意外的惊喜。
感情是层层变化、逐层推进的。
④从表现手法上看,《采桑子》采用多感官结合的手法,让目之所及、耳之所闻、身之所感融为一体;“无风水面琉璃滑”采用比喻修辞,形象生动表现出水面的平静和澄澈。
《如梦令》采用反复的修辞,表现出诗人因迷路而误入藕花丛中的慌乱,为后面“惊起一滩鸥鹭”的惊喜作了铺垫。
【解析】78.本题考查拟写题目。
结合《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等内容可知,采桑子一词描写的是词人划着小船在西湖欣赏西湖迷人自然风光的情景,全词紧紧围绕作者西湖所见展开描写,因此可拟题为:采桑子·西湖。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中考阅读经典赏析试题(共11题)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中考阅读经典赏析试题(共11题)](https://img.taocdn.com/s3/m/acca417d453610661fd9f439.png)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中考阅读经典赏析试题(共11题)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译文时常记起溪边亭中游玩至日色已暮,沉迷在优美的景色中忘记了回家的路。
尽了酒宴兴致才乘舟返回,不小心进入藕花深处。
奋力把船划出去呀!奋力把船划出去!划船声惊起了一群鸥鹭。
2.主旨、情感这首词反映了词人早年无忧无虑的生活,追叙一次夏日郊游的欢乐情景,表现了词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美好事物的情操。
3.请赏析“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的表达作用。
答:①点出了喝酒的时间、地点、背景;②一个“常”字,表明这件往事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沉醉”是醉得很深的意思,透露出了女词人心底的欢快,“不知归路”,暗示了游兴沉酣、乐而忘返。
4.请赏析“误入藕花深处”的表达效果。
答:①“误入”把诗人酒眼朦胧醉的憨态全部写出来,如行云流水,流畅自然,毫无雕凿痕迹。
要在平时船划入藕花深处,要出多大的劲呀,今天不知不觉地撞进来了,这里把自己原来的主观愿望与酒后的神志模糊,作了对比与交待。
②照应开头的“常记”(长久记忆),因为这首词是追忆少时游玩的情形。
5.说说“争渡,争渡”的表达作用。
答:“争渡”,这里是“怎么划出去”的意思,运用了反复修辞手法,突出了词人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急心情。
6.展开联想与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画面。
答:暮色中船却误入荷塘深处,作者不由得惊呼:怎么把船划出去?叫声惊醒了鸥鹭,飞向天空,霎时,人声、水声、鸟声交织在宁静的湖面上。
7. 说说“惊起一滩鸥鹭”一句中“惊”字的妙处。
答:“惊”字既暗写出了船行之快,又生动地写出停栖在小洲上的鸥鹭被吓得惊慌失措的情态。
8.请简要概括这首词的语言特点。
答:这首小词用白描的手法,静中有动;用词简练,语言平淡朴实,平常的口语一般,娓娓道来;朴素平易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纯净之美。
但却画面感很强,意境悠远,极富生活气息。
李清照如梦令古诗鉴赏附阅读答案
![李清照如梦令古诗鉴赏附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2ee4a20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67.png)
李清照如梦令古诗鉴赏附阅读答案李清照如梦令古诗鉴赏附阅读答案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我们经常跟阅读答案打交道,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检查自己的得与失,并对今后的学习做出调整。
大家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规范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李清照如梦令古诗鉴赏附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如梦令(6分)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夜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22.首句“昨夜雨疏风骤”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3分)23.作者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怎样的感情?(3分)(三)私心19.(5分) ①就②比作③可是,但是④这,这样⑤说,称20.(4分) ①有人问第五伦说:“你有私心吗?”(2分) (关键词“或”“公” 未译或错译,每处扣1分) ②我的儿子有了病,我虽然(即使)不去探望,但却整夜睡不着觉(2分)。
(关键词“疾”“省视”“竟夕”未译或错译,每处扣1分,扣完为止。
)21. (3分) 这样的私心是人之常情,这说明了他严于自律,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
(符合文意,言之成理即可。
)(四) 如梦令22. (3分) 写出了春天晚上(1分) ,雨点疏落(1分)风刮得很猛烈的情景(1分)(要点:时间和“风”“雨”的情态。
)23. (3分) 运用了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间接抒情)的方法(1分)抒发了作者的伤春之情(2分)。
(意思表达清楚即可)李清照《如梦令》诗歌鉴赏如梦令作者:李清照【宋】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译文及注释译文曾记得一次溪亭饮酒到日暮,喝得大醉回家找不着了道路。
兴尽之后很晚才往回划船,却不小心进入了荷花深处。
怎么渡,怎么渡?(最终)惊起水边满滩鸥鹭。
注释(1)常记:时常记起。
“难忘”的意思。
(2)溪亭:临水的亭台。
(3)日暮:黄昏时候。
(4)沉醉:大醉。
(5)兴尽:尽了兴致。
(5)晚:比合适的时间靠后,这里意思是天黑路暗了。
初中重点诗歌考前实战强化训练题:如梦令(附答案和内容中心要点梳理)
![初中重点诗歌考前实战强化训练题:如梦令(附答案和内容中心要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6ae84b93d0d233d4b14e6992.png)
如梦令宋李清照第一部分:内容中心要点梳理①本词作者以__________的形式刻画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情。
惜花实际上是____,惜____________。
②“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昨夜雨稀稀落落下个不停,风却刮得很紧,沉睡一宿,酒意却还没有全消。
Array③起句________,更点明_______:夜来风雨,自己又酒后浓睡,故不知风雨后海棠是否依旧。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尽管饮酒致醉一夜浓睡,但清晨酒醒后所关心的第一件事仍是园中海棠。
④词人认为海棠不堪一夜骤风疏雨的揉损,窗外定是残红狼藉,落花满眼,却又不忍亲见,于是试着向正在卷帘的侍女问个究竟。
一个“试”字,将词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理,表达得__________。
⑤“试问”的结果如何呢? ——“却道海棠依旧。
”侍女的回答却让词人感到非常意外。
本来以为经过一夜风雨,海棠花一定凋谢得不成样子了,可是侍女卷起窗帘,看了看外面之后,却漫不经心地答道:海棠花还是那样。
一个“却”字,既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表明词人__________________。
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那______________声情神态,惟妙惟肖,如在眼前。
“绿肥红瘦”一语,更是全词的精绝之笔,为世人所称道。
“绿”代替__,“红”代替__,是两种颜色的____;“肥”与“瘦”是两种____的对比。
本来平平常常的四个字,经词人的搭配组合,竟显得如此色彩鲜明、形象生动。
由这四个字发生联想,那“红瘦”不正表明________,而“绿肥”象征着____________________吗?第二部分:考前实战强化训练题集锦考前实战强化训练题(1)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四块玉·别情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
2023中考语文古诗文《蝶恋花》《如梦令》《题都城南庄》理解性默写强化训练
![2023中考语文古诗文《蝶恋花》《如梦令》《题都城南庄》理解性默写强化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dfcd39c5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08.png)
2023中考语文古诗文《蝶恋花》《如梦令》《题都城南庄》理解性默写强化训练一.《蝶恋花》①《蝶恋花》中直接点明时令和愁绪的词句: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②《蝶恋花》中写主人公拟苦中作乐的词句: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③《蝶恋花》中以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与憔悴,是全词之晴的句子: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④《蝶恋花》中表现了主人公坚毅的性格和执着的态度的句子: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⑤《蝶恋花》中暗寓了诗人的人生理想和远大目标,成为千古名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⑥《蝶恋花》中写出了主人公凭栏之久和怀想之深的诗句: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⑦《蝶恋花》中点明时令,表达主人公相思之情的句子是: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⑧《蝶恋花》用春草表达倦游之思和怀念亲爱的人的句子: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⑨《蝶恋花》上阕借春景写出了作者的无奈和凄凉的诗句: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⑩《蝶恋花》中写出了作者忧愁沮丧的心情句子:黯黯生天际。
⑾《蝶恋花》中“无言谁会凭阑意”和前句“伫倚危楼风细细”,形成无声有声两相眏照。
二.如梦令①《如梦令》中写景叙事,更点明下文关切发问的起因的诗句: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②《如梦令》中细腻地表达了作者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矛盾心理的诗句:试问卷帘人。
③《如梦令》中写出了卷帘人回答主人时的漫不经心的诗句:却道海棠依旧。
④《如梦令》中那埋怨嗔怪、启发诱导的声情神态,惟妙惟肖展现来的诗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⑤《如梦令》中精绝之笔,为世人所称道的诗句:应是绿肥红瘦。
⑥《如梦令》中表明春天逝去,盛夏即将到来的诗句:应是绿肥红瘦。
三.题都城南庄①崔护《题都成南庄》,交代去年偶遇的具体时间和地点和描绘了一幅相映成辉的人面桃花图。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②崔护《题都成南庄》,忆去年寻春偶遇的美好和难忘的句子是: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古诗文阅读】秦观《如梦令》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秦观《如梦令》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4569cf3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9a.png)
【古诗文阅读】秦观《如梦令》阅读练习及答案(一)阅读下面这首小令,完成8~9题。
(5分)1如梦令[宋]秦观
遥夜沉沉如水
,风紧驿亭深闭。
梦破鼠窥灯,霜送来晓寒侵被。
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至。
【备注】此词就是作者绍圣三(1096)贬谪郴阳时于途中所写下。
8.恳请自定角度,用注释法赏析词中画线的句子。
(2分后)注释:
9.结句“门外马嘶人起”看似平实的叙述,但内涵丰富。
仔细
写作
全词,说出其蕴含的内容。
(3分)
答案:
8.批注:①运用景物描写,写出了夜的漫长和凄凉,渲染了悲凉的气氛,烘托出作者孤寂凄凉的心情。
②词人用叠字“沉沉”,不但表明了夜的深沉,而且强化了诗人沉重凄凉的心情;③运用比喻,把“夜沉沉”比喻为“水”,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深沉如水的夜的凄凉,表达了作者因被贬谪而沉重的心情与凄清。
(三点答对一点即可)9.表明天已经亮了,门外驿马长嘶,人声嘈杂;词人因梦醒而无法入睡后的烦闷心理;暗示了又将开始漫长艰辛的贬谪之旅。
初中诗歌考前演练:《如梦令》(含题目和答案)
![初中诗歌考前演练:《如梦令》(含题目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cf99855767f5acfa0c7cd0e.png)
如梦令[宋]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7.“绿肥红瘦”委婉地表达了的情感。
(2分)8.对这首词的赏析判断有误的是( )(2分)A.这首小令记叙了一夜风雨后,词人酒醒来仍惦记着海棠花,并告诉侍女,海棠应是绿肥红瘦。
B.词中的“疏”“骤”“肥”“瘦”等字都用得十分生动。
C.这首词的风格非常豪放,因此,作者是这一派词人的代表。
D.这首词反映的是词人怡然自乐的心境,也有爱花、惜春、感叹韶华正逝的心情。
初中诗歌考前演练(2)7.词中“绿肥红瘦”的意思是。
(2分)8.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浓睡”句是说一夜沉睡,早晨酒意仍没有全然消退。
B.“试问“句式表达了欲知花事却又不敢直面残花的怯意。
c.“红肥瘦绿“运用了夸张的手法突出说话人对海棠的关切。
D.本词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方法来抒发作者的伤春之情。
初中诗歌考前演练(3)7.“浓睡”在词中的意思是。
(4分)8.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雨疏风骤”的意思是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B.“海棠依旧”是此人对“卷帘人”的回答。
C.“绿肥红瘦”描写出雨后海棠花的情景。
D.这首词篇幅短小,有人物,有对话,意味深长。
7.诗句“绿肥红瘦”中“绿”和“红”分别是指。
(2分)8.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这首词写出了春末夏初雨疏风骤、海棠依旧的景色特点。
B.“浓睡不消残酒”写出了诗人第二天早上酒还没全醒。
C.这首词构思精巧、语言精练地写出了诗人和卷帘人对话的内容。
D.这首词表达了诗人爱春惜花、对美好事物和年华逝去的怜惜之情。
初中诗歌考前演练(5)8. 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述说“海棠依旧”的是“卷帘人”。
B.“绿肥红瘦”指春色怡人适于观赏。
C.诗歌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方法。
D.诗歌抒发了作者的惜春之情。
初中诗歌考前演练(6)6.词中“试问卷帘人”的“试”字表达了作者心理。
(2分)7.以下与“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不同,没有..使.用.设问手法的一项是(2分) A.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八年级语文上册 课外古诗如梦令2_1-5
![八年级语文上册 课外古诗如梦令2_1-5](https://img.taocdn.com/s3/m/4c1df9cbf46527d3250ce0b5.png)
1、理解词意: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被美景陶醉而流连忘返。
游兴满足了,天黑往回划船,不小心划进了荷花池深处。
划呀,划呀,惊动满滩的水鸟,都飞起来了。
2.这首词中哪个字最能表达李清照的心情?(“醉”)3、李清照为什么醉了呢?“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
“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时间是“日暮”,作者饮宴以后,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
“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流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接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那么,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
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
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
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一连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
正是由于“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
至此,词戛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李清照是酣醉于酒,沉醉于景,陶醉于情了。
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少年作家,给我们描绘出了一幅情趣盎然的画面,让一千年后的我们了解到了在宋代社会,一个少女所享受到的快乐的生活时光。
让我们带着这份了解,再读这首词。
中国作为农耕文明的古老国家,早早就学会了观察日月的运转,采用月相的变化周期来计算每月的长度,根据数据统计,公元前1751年中国人已经计算出每年有365.25天,同时为配合农耕需要中国人的祖先在秦汉年间,根据地球绕太阳的位置变化,确立了春分,立春等二十四节气,在公元前104年,正式把24节气订于历法。
当时,民间传说蒙恬之死就是因为他修长城“绝地脉”所导致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八上中考古诗词
5分钟《如梦令》理解背诵小测及答案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
1、《如梦令》中景色迷人,乐不思“宿”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清照的《如梦令》:追忆郊游地点、时间及由于景色迷人而忘了归路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翠绿的荷花和旭日中,嫣红的荷花,给人以凉爽幽静,清香扑鼻的感觉,诗人杨万里赞其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而词人李清照却在《如梦令》中嗟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回舟迷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钟《如梦令》理解背诵小测及答案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
1、《如梦令》中景色迷人,乐不思“宿”的句子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2、李清照的《如梦令》:追忆郊游地点、时间及由于景色迷人而忘了归路的诗句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3、翠绿的荷花和旭日中,嫣红的荷花,给人以凉爽幽静,清香扑鼻的感觉,诗人杨万里赞其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而词人李清照却在《如梦令》中嗟叹: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4、写回舟迷路的句子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