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诊疗常规一

合集下载

急诊科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范

急诊科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范

急诊科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范1. 引言急诊科是医院中负责紧急救治的一门临床科室,其诊疗工作的规范和技术操作的规范对于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急诊科的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范进行详细介绍和解读,以期帮助医务人员做好相关工作。

2. 急诊科诊疗常规规范2.1 急诊科排队和分诊规范在急诊科门诊就诊过程中,排队和分诊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能够有效提高就诊效率和患者满意度。

以下是急诊科排队和分诊的规范要求: - 患者应按照来诊先后顺序进行排队,不得插队; - 分诊过程中,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进行合理安排,确保重症患者能够优先得到治疗; - 分诊过程中,医务人员应注意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了解患者的就诊需求和主诉,及时做出合理的判断。

2.2 急诊科病历记录规范急诊科病历记录是程序的一部分,该记录的规范与完整性对于科室日常工作的开展和后续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急诊科病历记录的规范要求: - 病历记录应包括患者个人信息、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诊断和处理等内容; - 病历记录应准确、简明扼要,避免大量重复性文字描述; - 病历记录应采用标准化表格,方便后续筛选和整理。

2.3 急诊科常规检查和诊断规范在对患者进行诊断前,医务人员应进行一系列的常规检查。

以下是急诊科常规检查和诊断的规范要求: - 患者应按照医生的安排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心电图、X光片等; - 医务人员应仔细分析患者的检查结果,并结合患者的病情进行综合判断和诊断; - 对于需要进一步检查和治疗的患者,应及时向相关科室转诊。

3. 急诊科技术操作规范3.1 心肺复苏技术操作规范急诊科是处理危重病患者的重要场所,心肺复苏技术操作的规范对于提高抢救效果、挽救患者生命至关重要。

以下是心肺复苏技术操作的规范要求: - 在进行心肺复苏之前,应先判断患者的心脏骤停类型(如VF、VT、PEA、Asystole等); - 在进行心肺复苏时,应按照最新的国际指南进行操作,并配合使用相关的设备和药物; - 心肺复苏操作需有至少两名经过专业培训的医务人员同时进行,其中一人负责胸外按压,另一人负责通气。

急诊科诊疗常规(修订版)

急诊科诊疗常规(修订版)

xxxx人民医院临床诊疗规范(急诊急救专业)2015年10月目录—、心脏骤停 (2)二、急性心肌梗死 (3)三、急性左心衰竭 (4)四、高血压急症 (5)五、心律失常 (6)六、支气管哮喘 (8)七、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10)八、过敏反应 (11)九、电击伤 (12)十、溺水 (13)十一、中暑 (13)十二、急性中毒 (14)十三、动物性伤害 (15)十四、创伤 (16)十五、颅脑损伤 (18)十六、胸部外伤 (19)十七、四肢损伤 (20)十八、烧(烫)伤 (22)十九、阴道出血 (24)—、心脏骤停指突然发生的生心脏有效排血量为零的状态,多见于心脏病,也见于其他系统疾病如窒息性哮喘、急性脑血管病、中毒、电解质紊乱、正重创伤等患者。

诊断依据:突然发生的意识丧失。

大动脉脉搏消失。

呼吸停止。

心电图表现VF、VT或严重心动过缓或呈等电位线(心脏停搏)。

救治原则:(一)心室颤动1.电击除颤三次:能量360J。

若电击后心电图出现有组织电活动或呈直线则不必再电击。

2.开放气道或气管插管。

3.便携式呼吸器人工呼吸。

4.标准胸外按压。

5.开放静脉通道,静脉注射肾上腺素lmg/次,每3~5分钟l次。

6.持续心电监护7.可酌情应用胺碘酮150~300mg、利多卡因1.0~1.5mg/kg、硫酸镁1~2g。

电击、给药、按压循环进行。

(二)、无脉搏电活动(PEA)和心脏停搏1.开放气道或气管插管。

2.便携式呼吸器人工呼吸。

3.标准胸外按压。

4.开放静脉通道,静脉注射肾上腺素1mg/次或静脉注射阿托品lmg。

5.持续心电监测。

注意点:每次给药后静脉注射0.9%盐水20m1,抬高注射肢体20°~30°数秒钟,以加快药物到达中心循环,并不间断胸外心脏按压。

肾上腺素、阿托品等药物可以气管内给药,剂量加倍,用10ml生理盐水稀释后注人气管,然后立即用力挤压气囊3至5次。

无电除颤器时,立即在心前区叩击复律,并随即开始心脏按压。

急诊科临床诊疗常规--技术操作要求规范

急诊科临床诊疗常规--技术操作要求规范

急诊科临床诊疗常规技术操作规范目录第一部分临床诊疗指南一、急性颅脑损伤二、出血性休克三、过敏性休克四、急性呼吸衰竭五、急性左心衰竭六、急性心梗七、心律失常八、脑出血九、上消化道出血十、急性中毒的诊疗原则十一、急性酒精中毒十二、灭鼠药中毒十三、有机磷农药中毒十四、急腹症十五、创伤诊疗常规十六、多发伤的诊疗常规十七、心肺复苏术CPR第二部分技术操作规范一、气管插管二、机械通气三、电除颤四、清创缝合术急性颅脑损伤(一)初步检查1. 头部伤情:有无头皮血肿、裂伤、头皮大面积撕脱、活动性出血、脑脊液漏、脑组织溢出、颅骨骨折。

2. 生命体征:(1)呼吸功能:观察有无发绀、呼吸急促、缺氧、呼吸暂停、窒息情况。

(2)循环功能:有无脉搏细速、过缓或不齐、低血压、休克等征象。

3.其他部位的严重损伤:如胸腹部及肢体的损伤。

(二)伤情判断:除呼吸循环功能外,颅脑损伤的伤情判断目前主要是采用临床分级结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lasgow Coma Scale,GCS),将颅脑损伤分为3级。

(三)紧急处理:颅脑损伤的病人急救能否取得效果的关键,在于急救人员能否进行正确和及时的现场抢救,急救人员应在快速、简洁地了解患者的受伤时间、地点、原因及过程后,立即对头部和全身情况的迅速认真的检查,在综合病史及初步检查情况做出病情判断后随即开始急救。

急救的重点是呼吸与循环功能的支持,及时纠正伤后发生的呼吸暂停与维持血压的稳定。

急救顺序为:1.保持呼吸道通畅:急性颅脑损伤的病人由于多因出现意识障碍而失去主动清除分泌物的能力,可因呕吐物或血液、脑脊液吸入气管造成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故应立即清除口、鼻腔的分泌物,调整头位为侧卧位或后仰,必要时就地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以保持呼吸道的通畅,若呼吸停止或通气不足,应连接简易呼吸器作辅助呼吸。

2.制止活动性外出血:头皮血运极丰富,单纯头皮裂伤有时即可引起致死性外出血,开放性颅脑损伤可累计头皮的大小动脉,颅骨骨折可伤及颅内静脉窦,同时颅脑损伤往往合并有其他部位的复合伤均可造成大出血引起失血性休克,而导致循环功能衰竭。

急诊诊疗常规

急诊诊疗常规

福建中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急诊科常见病的诊疗常规中医急症诊疗常规中风病急症诊断要点及治疗措施一、诊断要求中风病是在气血内虚的基础上,遇劳倦内伤、忧思恼怒、饮食厚味、烟酒等诱因,进而引起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直冲犯脑,形成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的基本病机,临床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不语或言语謇涩、偏身麻木为主症,并具有起病急、变化快,如风邪善行数变的特点,好发于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

相当于西医的急性脑血管病。

二、分级1、中经络:偏身麻木或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謇或不语为主症,而无神识昏蒙者。

2、中腑: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謇或不语、偏身麻木、神识恍惚或迷蒙为主症者。

3、中脏:必有神昏或昏愦、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謇或不语者。

三、治疗措施1、急性期患者应卧床休息,一般中经络者一周左右,中脏腑者四周左右。

病情稳定后即可辅助病人被动活动,而后逐步增加活动量。

中脏腑患者头部可稍垫高,翻身时尽量少动头部。

痰涎盛,频繁呕吐者,应取侧卧位(当以软枕垫起腰背臀部45度角)即可o2、针剂A、中经络灯盏花注射液1-2支+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滴丹参注射液10-20m1+5%葡萄糖注射液250ml或生理盐水250ml静滴B、中脏腑闭证:a、痰热内闭清开灵注射液30-60m1+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1静滴醒脑静注射液20m1+5%葡萄糖注射液2 50ml静滴安宫牛黄丸1--2丸/次B、痰湿蒙塞。

苏合香丸1--2丸/次脱证:参附注射液20m1+5%葡萄糖注射液lOOml静滴厥脱证的诊断要点及治疗措施一、诊断要点本厥脱证非单纯之厥或脱症,是指邪毒内陷或内伤阳气或亡血伤津失血所致的气血逆乱,正气耗脱的一类病症。

二、分期分级(一)分期1、早期:表现气阴耗伤证o2、中、晚期:表现真阴衰竭或阳气暴脱或阴竭阳脱证。

(二)分级1、轻度:神清或烦躁不安,手足不温或肢端寒冷,汗出过多,脉沉细(数)无力,收缩压降低至80mmHg以下,脉压小于20mmHg;有高血压者,收缩压低于平时血压的1/3以上或收缩压降低30mmHg。

各科急诊诊疗常规

各科急诊诊疗常规

各科急诊诊疗常规一、值班工作常规1 .值班人员负责处理全日急诊工作,必须严守岗位,态度热情,工作细心,认真履行职责,并填写值班记录。

实习人员参加值班时,应有专人指导。

2 .各科室派定值班人员后,应将名单送医教部(医务处)和急诊室。

值班人员必须在固定地点工作和休息,不得擅自离开。

急诊值班医师接到通知后,应迅速到达急诊室。

3 .值班护士交接班时,应检查一切急救用品的性能、数量及其放叠位置,如有缺损或不适用时,应立即补充更换。

放置位置有误者,立即改正。

担任急诊医护人员如需出诊,必须有人代替方可离开岗位。

4 .严格执行交接班及查对制度。

急诊及观察患者,应床旁交班,避免将处理未毕的事项交他人处理;特殊情况必须离开时,应交代清楚。

交接班时应注意查对,将交接事项摘要记入交班本,并双方签字。

5 .值班人员遇有重大问题,应及时向上级请示报告。

二、重危患者抢救常规1 .抢救工作应组织健全,分工周密;有条件应成立急诊抢救组,由急诊科医师负责抢救值班。

参加抢救的医护人员必须做到严肃认真,分秒必争。

2 .在抢救中应由急诊科主任或在场本科最高职务的医师、急诊护士长或其他指定的人员担任组织领导工作。

参加抢救的人员应服从领导,准确地完成各项工作。

抢救过程应严格执行正规技术操作及查对制度。

3 .遇有大批患者、严重多发伤等情况时,应立即通知医教部(医务科),由院组织有关科室共同抢救。

4 .必要时由全院有关科组织抢救小组。

参加抢救组人员的去向应随时通知急诊室,听到呼号后立即奔赴急诊室,参加抢救工作5 .经抢救后病情允许移动时,应迅速送入病室。

如需继续抢救或进行手术者,应预先通知病区或手术室作好准备。

不宜搬动而急需手术者,应在急诊室进行。

留监护室继续抢救治疗者,待病情好转后再送入病室。

6 .凡经抢救的患者,应有详细病案及抢救记录。

抢救工作告一段落时应作小结。

三、观察室常规1.门诊部(或急诊部)可根据编制、设备、建筑条件和实际需要设观察室。

急诊科诊疗规范

急诊科诊疗规范

第三部分急诊科诊疗规范第一章急诊症状鉴别常规第一节心脏骤停【临床表现】(一)基本表现1.发病或受伤后24小时内心脏停搏。

2.意识突然丧失。

3.大动脉(颈动脉和股动脉)摸不到搏动。

4.呼吸停止或抽搐样呼吸。

(1)将面部贴近患者的鼻部,感觉呼吸时气流。

(2)听病人是否有呼吸声。

(3)看胸廓有无起伏。

5.瞳孔散大固定。

(1)常于停搏后45秒才出现瞳孔散大。

(2)1~2分钟后才出现瞳孔固定。

(3)部分在心脏骤停后无瞳孔散大。

(4)不能作为早期诊断依据。

6.全身发绀7.心电图表现为心室颤动、无脉有电活动或心室停搏(二)问诊要点1.不适宜花时间详细询问病史。

2.扼要询问目击者:(1)发作到就诊时间。

(2)患者发作前症状,当时所处环境。

(3)有无外伤史。

(4)心脏病史。

(5)药物、化学品中毒史。

【院前处理】1.就地心肺复苏:基础生命支持。

2.A(airway):保持气道通畅。

3.B(breath):建立人工呼吸。

4.c(circulation):建立人工循环。

5.有条件场地使用体外自动除颤器。

6.及时呼救,转运至最近医院。

7.建立静脉通路。

8.心电图,心电监护。

【诊断和鉴别诊断】(一)诊断1.意识突然丧失。

2.大动脉(颈脉和股动脉)摸不到搏动。

3.心电图。

(1)心室颤动或扑动、持续性心动过速。

(2)电机械分离。

(3)心室停搏。

4.根据前两项即可作出临床诊断(二)鉴别诊断急性意识障碍(有脉搏):(1)晕厥。

(2)虚脱。

(3)急性脑血管病。

(4)低血糖。

(5)急性气道阻塞。

(6)头部创伤。

【急诊治疗】(一)基本处理1.基础生命支持直至恢复自主呼吸循环(1)基础生命支持包括识别心脏骤停、心脏事件、卒中、气道异物梗阻,心肺复苏和体外自动除颤器使用。

(2)A:保持气道通畅:①人工或吸引器清除呼吸道异物(如义齿、呕吐物);②怀疑为气道异物可采用l~emilich手法排除;③患者取仰卧位,前额用力加压,头后仰,提高颏部,使下颌尖、耳垂与平地成垂直;④气管内插管,或食管气管联合式导气管、喉罩;⑤必要时环甲膜穿刺、气管切开。

急诊就诊常规

急诊就诊常规

急诊就诊常规1.预检护士询问病情确定就诊科别后,办理挂号,并迅速通知有关急诊值班医师。

病情复杂难以立即确定科别者,由最初就诊的科负责处理,不得推诿。

2.接诊医师检诊后,记录检查结果及处理意见。

3.传染病患者应到隔离室就诊。

4.对病重或病危患者应即刻通知值班医师作紧急处理,然后补办挂号手续,须有专人陪伴,随时观察病情变化。

5.测体温,必要时测呼吸、脉搏和血压(重危患者必须测血压),一般患者用腋表,小儿、昏迷、精神失常、惊厥患者用肛表。

6.需要抢救的危重患者,在值班医师到达前,护士可酌情先予急救处理,如止血、给氧、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吸痰等。

亦可请其他科值班医师进行初步急救,被邀请医师不得拒绝。

7.发现呼吸困难者吸氧,体温超过39.5℃可予冰袋或冷敷。

呼吸心跳骤停者即行胸外心脏按压、注射强心剂并气管内插管给氧、静脉输液等。

8.按病情需要可签送血、尿、便常规检验申请单。

9.需要X线等检查的患者,视病情需要,应有工作人员陪送,或通知有关科室到急诊室检查。

10.病情需要时,可邀请他科值班医师会诊。

遇有就诊者过多或疑难病例,应及时请上级医师协助。

遇有大批急诊或病情复杂、需要多方面合作抢救的患者,应通知急诊科主任、医务处值班员及院总值班员。

所有会诊及一切处理经过,应记入病案。

11.病情需要时,可转急诊观察室观察。

12.对病情符合重症监护病房收治标准,且病情又不宜搬动者,可收入急诊监护室治疗,或酌情转入专科重症监护病房治疗。

13.多部位伤患者或多科(两科以上)疾病共存的患者就诊时,应由病情最危重的科室首先负责诊治,其他有关科室密切配合。

14.需要急症手术者,按医嘱作术前准备,并通知手术室。

如须住院,由陪送人员或护士代办住院手续。

病情危急需手术者,有条件可在急诊手术室进行。

15.因交通事故、服毒、自杀等涉及公安、司法的急诊患者,应立即通知有关单位。

16.护士应记录患者到达时刻、急救措施实施时刻,医师到达时刻及患者送入病区时刻。

急诊科临床诊疗常规技术操作规范(干货)

急诊科临床诊疗常规技术操作规范(干货)

急诊科临床诊疗常规技术操作规范(干货)急诊科临床诊疗常规技术操作规范急诊科临床诊疗常规技术操作规范目录第一部分临床诊疗指南一、急性颅脑损伤二、出血性休克三、过敏性休克四、急性呼吸衰竭五、急性左心衰竭六、急性心梗七、心律失常八、脑出血九、上消化道出血十、急性中毒的诊疗原则十一、急性酒精中毒十二、灭鼠药中毒十三、有机磷农药中毒十四、急腹症十五、创伤诊疗常规十六、多发伤的诊疗常规十七、心肺复苏术CPR第二部分技术操作规范一、气管插管二、机械通气三、电除颤四、清创缝合术急性颅脑损伤(一)初步检查1.头部伤情:有无头皮血肿、裂伤、头皮大面积撕脱、活动性出血、脑脊液漏、脑组织溢出、颅骨骨折.2。

生命体征:(1)呼吸功能:观察有无发绀、呼吸急促、缺氧、呼吸暂停、窒息情况。

?(2)循环功能:有无脉搏细速、过缓或不齐、低血压、休克等征象。

3.其他部位的严重损伤:如胸腹部及肢体的损伤。

(二)伤情判断:除呼吸循环功能外,颅脑损伤的伤情判断目前主要是采用临床分级结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la sgow ComaScale,GCS),将颅脑损伤分为3级.(三)紧急处理:颅脑损伤的病人急救能否取得效果的关键,在于急救人员能否进行正确和及时的现场抢救,急救人员应在快速、简洁地了解患者的受伤时间、地点、原因及过程后,立即对头部和全身情况的迅速认真的检查,在综合病史及初步检查情况做出病情判断后随即开始急救.急救的重点是呼吸与循环功能的支持,及时纠正伤后发生的呼吸暂停与维持血压的稳定。

急救顺序为:?1.保持呼吸道通畅:急性颅脑损伤的病人由于多因出现意识障碍而失去主动清除分泌物的能力,可因呕吐物或血液、脑脊液吸入气管造成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故应立即清除口、鼻腔的分泌物,调整头位为侧卧位或后仰,必要时就地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以保持呼吸道的通畅,若呼吸停止或通气不足,应连接简易呼吸器作辅助呼吸。

2. 制止活动性外出血:头皮血运极丰富,单纯头皮裂伤有时即可引起致死性外出血,开放性颅脑损伤可累计头皮的大小动脉,颅骨骨折可伤及颅内静脉窦,同时颅脑损伤往往合并有其他部位的复合伤均可造成大出血引起失血性休克,而导致循环功能衰竭.因此制止活动性外出血,维持循环功能极为重要。

急诊诊疗常规

急诊诊疗常规


等。
• ●急性间质性病变 急性药物过敏性间质性肾炎,也可见于感染〔如葡萄


菌或革兰阴性杆菌间质性、严重急性肾盂肾炎并发肾乳头坏死〕。
• ●肾血管病变 ①小血管病变:各种原发或继发性肾小血管的坏死性、过


性血管炎以及恶性高血压引起的小血管炎;②大血管病变:肾脏的单侧


双侧肾动脉或肾静脉血栓形成或栓塞等。
性泛细支气管炎〔DPB〕;支气管结石、息肉 4、真菌感染 5、寄生虫感染
• 二、肿瘤 • 1、支气管肺癌 2、类癌 3、转移癌 • 三、肺血管、心血管疾病 • ㈠肺血管疾病:原发性或继发性肺动脉高压;先天性肺动脉静脉畸形;肺动
脉血栓栓塞症;肺动静脉瘘
• ㈡心血管疾病:二尖瓣病变、左心衰竭;主动脉瘤
2024/3/9
血;如出血原因不清,可通过胃管洗胃,急诊胃镜以明确诊断。洗胃 可采取500ml冰水+40mg去甲肾上腺素进行。
• 4、可持续补液;应用抑酸药物;PAMBA、立止血、止血敏、凝血酶等
止血药物;应用生长抑素降低门脉压力;如血色素明显降低,可考虑 输血。
• 5、如血色素下降较为明显,且无明显消化道出血者,应行腹部B超或
• 5、如可除外上述心血管系统急症,可行UCG检查以除外瓣膜疾患,心
包疾病;行胸部X线检查以除外肺部疾患;行腹部B超检查以除外腹腔 疾患。
2024/3/9
17
少尿与无尿
• 少尿是指尿量<400ml/24h或<17ml/h;如24小时尿量<50~100ml,或12小时
完全无尿,那么称为无尿。
• 常见病因
2、慢性肾功能不全:血液透析治疗。
2024/3/9

急诊科临床诊疗常规--技术操作规范

急诊科临床诊疗常规--技术操作规范

急诊科临床诊疗常规技术操作规范目录第一部分临床诊疗指南一、急性颅脑损伤二、出血性休克三、过敏性休克四、急性呼吸衰竭五、急性左心衰竭六、急性心梗七、心律失常八、脑出血九、上消化道出血十、急性中毒的诊疗原则十一、急性酒精中毒十二、灭鼠药中毒十三、有机磷农药中毒十四、急腹症十五、创伤诊疗常规十六、多发伤的诊疗常规十七、心肺复苏术CPR第二部分技术操作规范一、气管插管二、机械通气三、电除颤四、清创缝合术急性颅脑损伤(一)初步检查1. 头部伤情:有无头皮血肿、裂伤、头皮大面积撕脱、活动性出血、脑脊液漏、脑组织溢出、颅骨骨折。

2. 生命体征:(1)呼吸功能:观察有无发绀、呼吸急促、缺氧、呼吸暂停、窒息情况。

(2)循环功能:有无脉搏细速、过缓或不齐、低血压、休克等征象。

3.其他部位的严重损伤:如胸腹部及肢体的损伤。

(二)伤情判断:除呼吸循环功能外,颅脑损伤的伤情判断目前主要是采用临床分级结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lasgow Coma Scale,GCS),将颅脑损伤分为3级。

(三)紧急处理:颅脑损伤的病人急救能否取得效果的关键,在于急救人员能否进行正确和及时的现场抢救,急救人员应在快速、简洁地了解患者的受伤时间、地点、原因及过程后,立即对头部和全身情况的迅速认真的检查,在综合病史及初步检查情况做出病情判断后随即开始急救。

急救的重点是呼吸与循环功能的支持,及时纠正伤后发生的呼吸暂停与维持血压的稳定。

急救顺序为:1.保持呼吸道通畅:急性颅脑损伤的病人由于多因出现意识障碍而失去主动清除分泌物的能力,可因呕吐物或血液、脑脊液吸入气管造成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故应立即清除口、鼻腔的分泌物,调整头位为侧卧位或后仰,必要时就地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以保持呼吸道的通畅,若呼吸停止或通气不足,应连接简易呼吸器作辅助呼吸。

2.制止活动性外出血:头皮血运极丰富,单纯头皮裂伤有时即可引起致死性外出血,开放性颅脑损伤可累计头皮的大小动脉,颅骨骨折可伤及颅内静脉窦,同时颅脑损伤往往合并有其他部位的复合伤均可造成大出血引起失血性休克,而导致循环功能衰竭。

急诊科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

急诊科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

急诊科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急诊科疾病第一节急诊内科疾病一、心肺脑复苏心脏骤停是循环停顿的一种临终状态,若不及时处理,这种危险状况可导致死亡;反之若采取有效的心肺脑复苏(cardiopulmonary cerebral re-suscition,CPCR)处理,则有可能恢复。

复苏的成功不仅是指心搏、呼吸的恢复,而应达到智能的恢复,故复苏的全程称为心肺脑复苏,要达到这一目的应重视以下两点,即①复苏—时间就是生命,②关键—在现场进行CPCR。

+-【诊断】1、临床表现1.1有各类心脏病的病史或有各类创伤、电击、淹溺、中毒,电解质紊乱、缺氧、休克、手术、麻醉意外,心脏导管检查和造影等病史;1.2突然的意识丧失,脉搏,心音消失;1.3呼吸停止;1.4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1.5发绀;1.6心电图所示有以下三种类型:心室颤动、心室停搏和电机械分离。

【治疗】对确定心脏骤停的病人,应迅速在现场施行CPR,并同时尽快进行决定性处理。

1、心肺复苏术(CPR),是将心肺脑复苏人为的分为三期。

1.1基础生命支持期:即紧急供氧期,其目的是保持最低限度脑的供血,包括三个步骤即ABC方案。

步骤A:开放气道:仰头抬颏法:病人平卧在平地或硬板床上,术者左手将病人头向后仰,右手将病人颏部向上抬,使口腔直轴与气道成直线,以利气道通气。

如有分泌物应清除舌根后坠应用舌钳将舌向外拉确保气道通畅。

步骤B:人工呼吸:术者左手拇指与食指捏住病人的鼻孔,防止吹入的气体外逸。

术者的嘴唇包绕封住病人的口唇部,使之不漏气,然后用中等力量向患者吹气。

每次吹气量约800—1200ml,边吹气边看患者胸部是否被吹起,单人操作吹2次按15次,2人操作按5次吹1吹。

步骤C:建立循环,促使心脏复跳、方法拳击心前区一下,从30cm高度向下拳击,仅适用于心脏停搏1min以内者如不复跳则立即进行下一步胸外心脏按压,按压部位:胸骨下半部(胸骨角起向上2横指处)按压重量:以将患者胸骨下压4—5cm为宜,相当术者上身重量。

急诊科诊疗常规及技术操作规范完成稿

急诊科诊疗常规及技术操作规范完成稿

急诊科诊断惯例2021年4月第一章急诊病症鉴识惯例第一节心脏骤停【临床表现】(一)根本表现1.发病或受伤后24小时心里脏停搏。

2.意识忽然丧失。

3.大动脉(颈动脉和股动脉)摸不到搏动。

4.呼吸停止或抽搐样呼吸。

将面部切近患者的鼻部,感觉呼吸时气流。

听病人能否有呼吸声。

看胸廓有无起伏。

5.瞳孔散大固定。

常于停搏后45秒才出现瞳孔散大。

(2)1~2分钟后才出现瞳孔固定。

局部在心脏骤停后无瞳孔散大。

不可以作为早期诊断依照。

6.浑身发绀7.心电图表现为心室发抖、无脉有电活动或心室停搏(二)问诊重点1.不适合花时间详细咨询病史。

2.简要咨询目睹者:发生到就诊时间。

患者发生前病症,当时所处环境。

有无外伤史。

心脏病史。

药物、化学品中毒史。

【院前办理】1.就地心肺复苏:根基生命支持。

2.A(airway):保持气道畅达。

3.B(breath):成立人工呼吸。

4.c(circulation):成立人工循环。

5.有条件场所使用体外自动除颤器。

急诊科诊断惯例6.实时呼救,转运至近来医院。

7.成立静脉通路。

8.心电图,心电监护。

【诊断和鉴识诊断】(一)诊断1.意识忽然丧失。

2.大动脉(颈脉和股动脉)摸不到搏动。

3.心电图。

心室发抖或扑动、连续性心动过速。

电机械分离。

心室停搏。

4.依据前两项即可作出临床诊断(二)鉴识诊断急性意识阻碍(有脉搏):晕厥。

虚脱。

急性脑血管病。

低血糖。

急性气道堵塞。

头部创伤。

【急诊治疗】(一)根本办理1.根基生命支持直至恢复自主呼吸循环根基生命支持包含辨别心脏骤停、心脏事件、卒中、气道异物堵塞,心肺复苏和体外自动除颤器使用。

(2)A:保持气道畅达:①人工或吸引器去除呼吸道异物(如义齿、呕吐物);②怀疑为气道异物可采纳l~emilich手法清除;③患者取仰卧位,前额使劲加压,头后仰,提升颏部,使下颌尖、耳垂与平川成垂直;④气管内插管,或食管气管联合式导气管、喉罩;⑤必需时环甲膜穿刺、气管切开。

(3)B:人工呼吸:①最简单是口对口人工呼吸,特别在院外;②在急救室气管插管前简略呼吸器(球囊一面罩)人工呼吸;③不论何种人工呼吸(口对f1、口对面罩、球囊一面罩、球囊对高级气道)均应吹气1秒以上,保证有足够量的气体进人并使胸廓有显然的提升;④快速气管插管后用呼吸机机械通气。

急诊科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

急诊科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

急诊科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急诊科是医院的重要科室,主要负责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紧急救治和诊疗工作。

为了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急诊科必须制定一套完善的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

以下是一个急诊科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的范例,供参考。

一、急诊科常规1.急诊科设备和设施的维护:急诊科应保持相关设备和设施的良好状态,包括呼吸道管理设备、心脏监护仪、急救车辆等。

每天上班前,护士应对相关设备进行检查和测试,确保其正常工作。

2.维持急诊科的清洁和卫生:急诊科是一个高风险的工作环境,因此必须保持清洁和卫生。

工作人员应及时清理和消毒工作区域、器械和设备。

3.快速接诊:急诊科的工作人员应迅速响应病人的急诊需求,迅速评估病情并给予适当救治。

4.快速评估和处理危重病人:对于危重病人,急诊科的医生和护士应迅速评估病情并采取适当的救治措施,以维持其生命体征的稳定。

5.快速取得实验室和影像检查结果:急诊科应与实验室和影像科协调合作,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检查结果,以便快速诊断和确定治疗方案。

6.合理利用药物和药物管理:急诊科必须合理使用药物并按照规定规范管理,包括药物的储存、配药、使用和记录。

所有药物都应符合相关规定,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7.合理利用急救车辆:急诊科在处理病人时应合理利用急救车辆,确保病人的及时转送和救治。

二、急诊科操作规程1.急诊科的医生和护士应接诊患者,了解患者的基本信息、病情和病史,并进行快速初步评估。

2.对于危重病人,急诊科应立即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如氧气给予、静脉通路建立、抗生素使用等。

3.急诊科应建立完善的病人流程和协作机制,以确保患者的快速就诊和救治,包括清晰的医护分工和沟通流程等。

4.对于需要进一步检查和诊断的患者,急诊科应及时安排实验室检验、影像学检查等,并迅速获得相关结果。

5.急诊科应根据病人的病情和检查结果,及时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并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和解释。

6.急诊科的医生和护士应掌握和运用常见的急救技术和操作技能,如心脏复苏、气管插管、胸腔穿刺等。

急诊科诊疗规范1篇

急诊科诊疗规范1篇

急诊科诊疗规范1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急诊科诊疗规范的资料1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篇1急诊科临床诊疗常规技术操作规范目录第一部分临床诊疗指南一、急性颅脑损伤二、出血性休克三、过敏性休克四、急性呼吸衰竭五、急性左心衰竭六、急性心梗七、心律失常八、脑出血九、上消化道出血十、急性中毒的诊疗原则十一、急性酒精中毒十二、灭鼠药中毒十三、有机磷农药中毒十四、急腹症十五、创伤诊疗常规十六、多发伤的诊疗常规十七、心肺复苏术CPR第二部分技术操作规范一、气管插管二、机械通气三、电除颤四、清创缝合术急性颅脑损伤(一)初步检查1. 头部伤情:有无头皮血肿、裂伤、头皮大面积撕脱、活动性出血、脑脊液漏、脑组织溢出、颅骨骨折。

2. 生命体征:(1)呼吸功能:观察有无发绀、呼吸急促、缺氧、呼吸暂停、窒息情况。

(2)循环功能:有无脉搏细速、过缓或不齐、低血压、休克等征象。

3.其他部位的严重损伤:如胸腹部及肢体的损伤。

(二)伤情判断:除呼吸循环功能外,颅脑损伤的伤情判断目前主要是采用临床分级结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lasgow Coma Scale,GCS),将颅脑损伤分为3级。

(三)紧急处理:颅脑损伤的病人急救能否取得效果的关键,在于急救人员能否进行正确和及时的现场抢救,急救人员应在快速、简洁地了解患者的受伤时间、地点、原因及过程后,立即对头部和全身情况的迅速认真的检查,在综合病史及初步检查情况做出病情判断后随即开始急救。

急救的重点是呼吸与循环功能的支持,及时纠正伤后发生的呼吸暂停与维持血压的稳定。

急救顺序为:1.保持呼吸道通畅:急性颅脑损伤的病人由于多因出现意识障碍而失去主动清除分泌物的能力,可因呕吐物或血液、脑脊液吸入气管造成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故应立即清除口、鼻腔的分泌物,调整头位为侧卧位或后仰,必要时就地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以保持呼吸道的通畅,若呼吸停止或通气不足,应连接简易呼吸器作辅助呼吸。

中医急诊科诊疗常规

中医急诊科诊疗常规

第十六章中医急诊科诊疗常规第一节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1)鼻塞流涕,喷嚏,咽痒或痛,咳嗽。

(2)恶寒发热,无汗或少汗,头痛,肢体酸楚。

(3)四时皆有,以冬春季节为多见。

(4)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2.西医诊断标准:(1)病毒感染,秋冬春季多见:(2)起病较急,局部症状有喷嚏、鼻塞、流涕、咽部痒、灼热感或咽痛、声音嘶哑或咳嗽,一般全身症状较轻。

(3)检查可见鼻黏膜充血、水肿,有较多的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

(二)证候诊断(1)风寒束表: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疼,鼻塞流清涕,喷嚏。

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

(2)风热犯表:发热、恶风、头胀痛,鼻塞流黄涕,咽痛咽红咳嗽。

舌边尖红,苔白或微黄,脉浮数。

(3)暑湿袭表:见于夏季,头昏胀重,鼻塞流涕,恶寒发热,或热势不扬,无汗或少汗,胸闷泛恶。

舌苔黄腻,脉濡数。

(4)临床尚有体虚感冒,以及扶湿、挟滞等兼证。

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中药汤剂口服1.风寒束表:辛温解表,宣肺散寒方剂:荆防败毒散加减。

荆芥、防风、羌活、独活、柴胡、前胡、川芎、枳壳、茯苓、桔梗、甘草、薄荷(后下)2.风热犯表:辛凉解表,宣肺清热。

方剂:银翘散加减。

连翘、银花、苦桔梗、薄荷、竹叶、生甘草、荆芥穗、淡豆豉、牛蒡子、芦根3.暑湿袭表:解暑祛湿解表方剂:新加香薷饮加减。

香薷、银花、鲜扁豆花、厚朴、连翘4.气虚感冒:益气解表,调和营卫方剂:参苏饮加减人参、半夏、茯苓、陈皮、甘草、枳壳、干葛、紫苏、前胡、木香、桔梗、生姜、大枣5..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化痰止咳。

方剂:加减葳蕤汤加减。

生葳蕤、淡豆豉、红枣、生葱白、炙甘草、桔梗、薄荷、白薇(二)辨证使用中成药1.痰热清注射液:清热,解毒,化痰,用于风温肺热病属痰热阻肺证清开灵注射液:清热解毒,化痰通络,醒神开窍、用于热病,神昏,中风偏瘫,神志不清双黄连等注射液:清热解毒,清宣风热,用于外感风热引起的发热、咳嗽、咽痛2.感冒清热颗粒:疏风散寒,解表清热,用于风寒感冒。

急诊科临床诊疗常规--技术操作规范

急诊科临床诊疗常规--技术操作规范

急诊科临床诊疗常规技术操作规范目录第一部分临床诊疗指南一、急性颅脑损伤二、出血性休克三、过敏性休克四、急性呼吸衰竭五、急性左心衰竭六、急性心梗七、心律失常八、脑出血九、上消化道出血十、急性中毒的诊疗原则十一、急性酒精中毒十二、灭鼠药中毒十三、有机磷农药中毒十四、急腹症十五、创伤诊疗常规十六、多发伤的诊疗常规十七、心肺复苏术CPR第二部分技术操作规范一、气管插管二、机械通气三、电除颤四、清创缝合术急性颅脑损伤(一)初步检查1. 头部伤情:有无头皮血肿、裂伤、头皮大面积撕脱、活动性出血、脑脊液漏、脑组织溢出、颅骨骨折。

2. 生命体征:(1)呼吸功能:观察有无发绀、呼吸急促、缺氧、呼吸暂停、窒息情况。

(2)循环功能:有无脉搏细速、过缓或不齐、低血压、休克等征象。

3.其他部位的严重损伤:如胸腹部及肢体的损伤。

(二)伤情判断:除呼吸循环功能外,颅脑损伤的伤情判断目前主要是采用临床分级结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lasgow Coma Scale,GCS),将颅脑损伤分为3级。

(三)紧急处理:颅脑损伤的病人急救能否取得效果的关键,在于急救人员能否进行正确和及时的现场抢救,急救人员应在快速、简洁地了解患者的受伤时间、地点、原因及过程后,立即对头部和全身情况的迅速认真的检查,在综合病史及初步检查情况做出病情判断后随即开始急救。

急救的重点是呼吸与循环功能的支持,及时纠正伤后发生的呼吸暂停与维持血压的稳定。

急救顺序为:1.保持呼吸道通畅:急性颅脑损伤的病人由于多因出现意识障碍而失去主动清除分泌物的能力,可因呕吐物或血液、脑脊液吸入气管造成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故应立即清除口、鼻腔的分泌物,调整头位为侧卧位或后仰,必要时就地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以保持呼吸道的通畅,若呼吸停止或通气不足,应连接简易呼吸器作辅助呼吸。

2.制止活动性外出血:头皮血运极丰富,单纯头皮裂伤有时即可引起致死性外出血,开放性颅脑损伤可累计头皮的大小动脉,颅骨骨折可伤及颅内静脉窦,同时颅脑损伤往往合并有其他部位的复合伤均可造成大出血引起失血性休克,而导致循环功能衰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急诊症状鉴别常规第一节心脏骤停【临床表现】(一)基本表现1、发病或受伤后24小时心脏停搏。

2、意识突然丧失。

3、大动脉(颈动脉和股动脉)摸不到搏动。

4、呼吸停止或抽搐样呼吸。

(1)将面部贴近患者的鼻部,感觉呼吸时气流。

(2)听病人是否有呼吸声。

(3)看胸廓有无起伏。

5、瞳孔散大固定。

(1)常于停搏后45秒才出现瞳孔散大。

(2)1~2分钟后才出现瞳孔固定。

(3)部分在心脏骤停后无瞳孔散大。

(4)不能作为早期诊断依据。

6、全身发绀。

7、心电图表现为心室颤动、无脉有电活动或心室停搏。

(二)问诊要点1、不适宜花时间详细询问病史。

2、扼要询问目击者:(1)发作时就诊时间。

(2)患者发作前症状,当时所处环境。

(3)有无外伤史。

(4)心脏病史。

(5)药物、化学品中毒史。

【病因和主要病理生理改变】(一)病因1、心源性病因(1)急性心肌缺血:①心脏骤停病例中心源性约占75%;②最常见是急性心肌缺血。

(2)原发性心律失常。

(3)心肌炎、心肌病。

(4)电解质紊乱:①高钾血症;②低钾血症;③低镁血症;④低钙血症。

(5)心脏瓣膜病变。

(6)心力衰竭。

(7)心脏破裂。

2、非心源性病因(1)肺栓塞。

(2)心包填塞。

(3)空气栓塞、脂肪栓塞。

(4)力性气胸。

(5)缺氧、窒息、二氧化碳潴留。

(6)大出血、出血性休克。

(7)重症感染。

(8)严重酸中毒。

(9)药物或化学品中毒:①抗心律失常药物;②洋地黄类药物;③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④三环类抗抑郁药物;⑤一氧化碳中毒;⑥氰化物中毒;⑦毒品。

(二)病理生理1、各脏器对缺氧耐受性不一(1)大脑:4~6min。

(2)小脑:10~15min。

(3)延髓:20~25min。

(4)心肌和肾小管细胞:30min。

(5)肝细胞:1~2h。

2、血液再灌注和再灌注损伤(1)缺血组织再灌注加重细胞的损伤或死亡。

(2)再灌注血含有大量有害物质(氧自由基、铁自由基、超钙负荷等)。

(3)但对缺血组织再灌注仍是心肺复成功的首要条件。

(4)关键是在组织的缺血阈值时间尽快恢复有效的血液灌注,要求再灌注血流必须达到维持组织细胞生存的最低血供—正常血供的25%~30%以上。

【院前处理】1、就地心肺复:基础生命支持。

2、A(airway):保持气道通畅。

3、B(breath)建立人工呼吸。

4、C(circulation)建立人工循环。

5、有条件场地使用体外自动除颤器。

6、及时呼救,转运至最近医院。

7、建立静脉通路。

8、心电图,心电监护。

【急诊检查】(一)基本检查1、评估气道、呼吸、循环。

2、建立人工通气和循环(持续心脏按压)。

3、恢复自主循环后分析病因和下列检查。

(1)尿常规。

(2)电解质、肝肾功能、血糖。

(3)心肌损伤标志物。

(4)动脉血气。

(5)心电图。

(6)胸部X线(床旁)。

(二)备选检查1、超声心动图。

2、血药浓度。

3、毒理学分析。

【诊断和鉴别诊断】(一)诊断1、意识突然丧失。

2、大动脉(颈动脉和股动脉)摸不到搏动。

3、心电图。

(1)心室颤动或扑动、持续性心动过速。

(2)电机械分离。

(3)心室停搏。

4、根据前两项即可作出临床诊断。

(二)鉴别诊断急性意识障碍(有脉搏):(1)晕厥。

(2)虚脱。

(3)急性脑血管病。

(4)低血糖。

(5)急性气道阻塞。

(6)头部创伤。

【急诊治疗】(一)基本处理1、基础生命支持(BLS)直至恢复自主呼吸循环。

(1)基础生命支持包括识别心脏骤停、心脏事件、卒中、气道异物梗阻,心肺复(ABC),和体外自动除颤器(D)使用。

基础生命支持的处理流程见图1-1。

图1-1 成人基础生命支持处理流程(注:“成人”指>8岁,*一个CPR周期包括30次心脏按压和随后的2次人工呼吸;ALS:高级生命支持,CPR:心肺复)(2)A:保持气道通畅:①人工或吸引器清除呼吸道异物(如义齿、呕吐物);②怀疑为气道异物可采用Hemilich手法排除;③患者取仰卧位,前额用力加压,头后仰,提高颏部,使下颌尖、耳垂与平地成垂直;④气道插管,或食管气管联合式导气管、喉罩;⑤必要时环甲膜穿刺、气管切开。

(3)B:人工呼吸:①最简单是口对口人工呼吸,尤其在院外;②在抢救室气管插管前简易呼吸器(球囊—面罩)人工呼吸;③无论何种人工呼吸(口对口、口对面罩、球囊—面罩、球囊对高级气道)均应吹气1秒以上,保证有足够量的气体进入并使胸廓有明显的提高;④迅速气管插管后用呼吸机机械通气。

(4)C:建立人工循环(胸外按压):①胸前区拳击:20~25cm高度向胸骨中下1/3交界处捶击,拳击仅限1~2次。

3组病例研究表现室颤或无脉性室速时胸前区拳击可转复心律,但如室速转为室颤、完全性传房室导阻滞、心室停搏等情况下不能胸前区拳击。

鉴于较少益处和潜在危险,目前不推荐在BLS时应用,在ALS时不推荐也不反对。

②胸外按压方法:按压部位应在胸部正中,胸骨的下半部,两乳头之间,即把手掌放在胸部正中,双乳头之间的胸骨上,另一只手重叠压在其背上。

肘关节伸直,借助身体之力向下按压。

③要求按压快速而有力,使胸骨下陷4~5cm 左右,胸骨下压时间及松开时间基本相等,放松时手掌不能离开胸壁。

保证胸廓充分回弹,胸外按压间歇最短化。

④用力按压、快速按压原则(每分钟按压频率100次)。

⑤要耐心持续按压,直到脉搏和血压均恢复正常。

⑥因抢救需要停止按压时,不要超过15~60秒。

⑦建议所有年龄段的病人(新生儿除外,新生儿CPR中所指出生后第一小时还没有离开医院的新生儿)CPR时按压/通气比例为30:2,目的在于提供更长时间不间断胸外按压。

⑧如果人工气道(气管插管、喉罩等)已经建立,而且为两人CPR,则每分钟通气8~10次,且不用呼吸与胸外按压同步;如为两人CPR,每2分钟交换操作,以免按压者疲劳;如多人参与急救,应每2分钟更换胸外心脏按压者。

⑨心跳和脉搏检查应在5组(或2分钟)心肺复后进行。

(5)D:非同步直流电除颤:①心脏骤停最常见和最初发生的心律失常是心室颤动(室颤),终止室颤最迅速、最有效方法为电除颤;电除颤的另外一个指征是无脉室速。

②现在观点认为如果1次电击未能终止室颤,则再次电击增加的益处也很有限;2005复指南推荐在1次电击除颤后立即恢复CPR,而不是以前所指3次电击。

③不应在电击除颤后立即检查患者脉搏和心跳,而应是重新恢复CPR,5组CPR (2分钟)后在再检查脉搏和心律,必要时再进行另一次电击除颤。

④关于电击板位置:右侧电极板放在病人右锁骨下方,左侧电极板放在与左乳头平齐的左胸下外侧部。

⑤关于除颤能量:一开始即应用高能量(360J)除颤的观点已得到一致认可,如病人仍为室颤,下一次及以后的除颤能量均为360J,简化了营救人员的操作流程;现代生产的AED和除颤器几乎都是双向波除颤器,使用直线双向波型除颤首次除颤能量为120J,使用双向方形波时除颤能量为150~200J,后续除颤能量相同和选择更高能量;如不清楚厂家提供的除颤能量围,则可选择200J。

⑥临床上有人主“盲目电击”(指心脏骤停后尚不知心脏骤停属哪种类型而进行电击除颤),以争取时间,尤其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缺血患者。

2、建立静脉通路。

3、心电监护。

(二)高级心脏生命支持(ACLS)(处理参见图1-2,见插页)1、心室颤动或无脉室速(1)心肌发生不协调、快速而紊乱的连续颤动。

(2)心电图表现:①QRS波群和T波均不能辨别,代之以连续的不定型的心室颤动波;②室动也是死亡心电图表现,但往往很快转为室颤。

(3)成功救治室颤型心脏骤停,须迅速地联合运用CPR+AED。

2、无脉有电活动(PEA)(1)包括电机械分离、室性逸搏心律、特发性室性心律、除颤后特发性室性心律、严重心动过缓等。

(2)心脏保留心电的节律性,但不产生有效的心肌机械性收缩,即使采用心脏起搏救治也不能获得效果。

(3)心电图表现:宽而畸形、频率缓慢(多小于30/min)QRS波群。

3、心室停搏(1)心室完全丧失电活动而处于静止状态。

(2)心电图表现:①出现直线(三个以上导联);②或仅有心房波,窦性、房性和结性冲动不能到达心室;③心室起搏点不能发出冲动。

(3)心室停搏和PEA的处理基本相同,以CPR和病因(包括并发症)治疗为主,除颤无效,病人存活率低。

(三)药物1、肾上腺素和血管加压素(1)肾上腺素:①室颤和无脉性室速:标准剂量1mg/次,静脉途径/骨髓腔给药,如未建立IV/IO通路,气管给药2~2.5mg,每3~5min重复,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大剂量肾上腺素提高存活率和改善神经系统恢复。

②心室停搏和PEA:无较好的疗效,没有证据支持或反对肾上腺素用于PEA,有待进一步研究。

(2)血管加压素:①室颤和无脉性室速:40U,静脉途径/骨髓腔给药,单剂。

与肾上腺素作用相同,可以替代第一剂(或之后)肾上腺素;②心室停搏和PEA:一组大样本研究显示血管加压素(较肾上腺素)增加PEA病人存活率,但不能显著改善神经系统功能恢复。

2、阿托品(1)能有效解除迷走力,用于心室停搏和PEA。

(2)推荐剂量:1mg,iv,每3~5min重复,不超过3剂。

(3)目前多数研究显示其疗效有效,期待更大规模的研究。

3、抗心律失常药物(1)胺碘酮:①用于室颤和无脉性室速病人;②病人对CPR、除颤、肾上腺素、血管加压素无反应时考虑使用;③临床研究证实胺碘酮可提高这类病人的存活率;④首剂300mg,静脉途径/骨髓腔给药,如无效,可追加150mg。

(2)利多卡因:①用于室颤无脉室速病人;②3组随机对照研究显示,和胺碘酮相比,ROSC(自主呼吸循环恢复)率低,且更易发生心室停搏;③作为胺碘酮的替代品;④用法:1~1.5mg/kg,首剂,间隔5~10min增加0.5~0.75mg/kg,最大3mg/kg,iv。

(3)硫酸镁:①用于尖端扭转型室速时;②用法:1~2g,用5%葡萄糖10ml稀释,5~20min,静脉途径/骨髓腔给药。

(四)复后处理1、如有条件在高级心脏支持的同时就可着手进行。

2、治疗引起心脏骤停原发病(1)急性心肌梗死:冠脉重建。

(2)吗啡、二醋吗啡中毒:纳洛酮。

(3)力性气胸:胸腔闭式引流。

(4)心脏破裂:外科手术。

3、维持呼吸循环功能(1)血气分析,胸片。

(2)补液,血管活性药物。

(3)抗心律失常治疗。

(4)机械通气,适当过度通气。

4、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5、营养支持(1)胃肠外营养支持。

(2)鼻胃管:鼻饲。

6、监测肾功能、电解质、血糖、红细胞比积7、维持理想体温(1)防止高热、超高热。

(2)亚低温脑复。

8、神经病学评估(1)组织循环恢复后反复进行神经病学评估。

(2)重点:脑干反射、格拉斯哥评分。

(五)心肺复特殊问题1、不施行心肺复(1)复现象危及医护人员生命。

(2)发现患者有下列情况:①尸斑;②尸僵;③有腐败分解证据;④致命性解剖或生理异常(如断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