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知识框架图_八年级历史知识框架
历史知识框架图时间轴
历史知识框架图+时间轴古代政治制度近代政治制度近代中国反侵略斗冷战、世界格局多极化、苏联的兴衰世界市场的形成、近代工业的发展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国近代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东西方文化的发展中国古代经济历史答题技巧一、答题模式1、历史背景 =(国内 +国际)(经济 +政治+文化 +⋯⋯)(1)经济背景 =生产力+生产关系 +经济结构 +经济格局 +(2)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3)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2、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3、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1)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2)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
4、原因深度:(1)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2)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3)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 主观需要等三者既有层次区别,又有联系渗透,如“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主要原因涉及当时国内外各种矛盾,包括帝国主义侵略、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十月革命影响、马克思主义传播等因素;根本原因则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层的因素。
5、矛盾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阶级矛盾、阶级内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团矛盾⋯⋯二、答题思路1、答题的文字表达方式基本方法:一要字迹端正、排列整齐、疏密得当;二要文句通顺、语言准确;三要在形式上“三化”,即段落化,一问一段,简明直观;点化,一个得分点一句话;序号化,不同的段和不同的句上标出不同的序号,做到条理分明,一目了然。
八年级历史知识结构图
中国近代史知识结构图(1840——1949)主要矛盾:中华民族与外国侵略者之间的矛盾主要特征:屈辱与反抗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开始逐步沦为2第二次鸦片战争侵略3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大大加深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完全沦为侵略与反抗1林则徐虎门销烟2左宗棠收复新疆反抗3邓世昌命捐黄海4太平天国运动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5义和团运动反帝爱国的农民运动(1840——1919)学技术(军事器物、经济):洋务运动自强求富君主立宪制:戊戌变法变法图强(救亡图存)近代化的探索学政治制度民主共和制:辛亥革命三民主义学思想:新文化运动前期:民主科学后期:马克思主义(李大钊)开始:五四运动彻底反帝反封的爱国运动中共成立:开天辟地焕然一新1、国民革命时期1、黄埔军校(第一次合作)(1924-1927) 2、北伐战争1、南昌起义2、土地革命时期2、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7-1937)3、井冈山会师(第一次分裂4、长征(遵义会议生死攸关转折点)十年内战) 1、局部抗战:九一八事变(193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西安(1919——1949)3、抗日战争时期事变的和平解决(1937-1945)3、全民族抗战:七七事变(1937)(第二次合作) ①第一次大捷:平型关大捷4 抗战②重大胜利:台儿庄战役③主动出击最大规模百团大战1、重庆谈判:《双十协定》2、内战爆发:1946 进攻中原解放区3、揭开进攻序幕:挺进大别山(防御转为进攻)4、解放战争时期①辽沈战役解放东北(1945-1949)4主力决战②淮海战役奠定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第二次分裂③平津战役解放华北三年内战)5胜利:渡江战役,解放南京,国民政权垮台中国现代史知识结构图(1949 ---------至今)筹备:第一届政协会议成立:标志:开国大典(1949.10.1)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抗美援朝(1950---1953 )巩固土地改革(1950----1952)新中国的成立并政治:三大改造(1953--1956)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过渡经济:执行“一五”计划(1953--1957)(1949----1956)民主法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良好开端:中共八大(1956)大跃进社会主义探索时期失误教训:要立足国情,遵循经济规律,(1956----1966)人民公社化运动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八年级历史知识点框架总结
八年级历史知识点框架总结历史,是我们了解过去、认识现在、预测未来的重要工具。
在八年级历史学习中,我们要学习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制度等方面的知识。
下面,我们将对八年级历史学习的知识点进行框架总结。
一、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变革带来了中国文化的长足进步,下面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内容。
1.列国混战:在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之间不断爆发战争,使得我们民族的思想、文化、制度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2.百家争鸣:周朝末期,由于国家治理出现严重问题,于是百家争鸣的思想开始盛行。
3.儒家思想的发展: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得以迅速发展,并逐渐成为主流思想。
二、秦汉时期秦汉时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这段历史对中国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1.秦朝结束了百家争鸣、分封制的历史,开始实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2.“焚书坑儒”事件: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秦始皇采取了非常残忍的运动,将大量书籍焚毁,还将大量儒士斩首。
3.汉朝时期中国逐渐实现了自己的统一,在经济、文化和政治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三、两汉之际两汉之际是一个变幻莫测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发展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中国人口数量的急剧增加,出现了农民起义等各种民变现象。
2.两汉之际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段历史为后来汉朝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西汉王朝的繁荣和衰落:西汉王朝在经历了文景之治、武帝时期的繁荣和发展之后,再也没有能够出现过如此辉煌的历史,不断的经济衰退带来的社会动荡更是危害了国家的发展。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在中国历史上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文化艺术方面的发展: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文化艺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推广,对后来的中国文化起到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2.社会经济方面的变革: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商业贸易尤其是海外贸易得到了大力的推广和发展。
8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版
8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版由于您没有明确具体的关于八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版的题目要求内容(例如是整理整册书的重点知识,还是针对某一单元、某一事件等),以下为您提供一份八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版的大致学习资料框架: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一单元)1. 鸦片战争(1840 - 1842年)- 背景。
-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急需打开中国市场。
- 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政治腐败,经济落后,闭关锁国。
- 经过。
- 1840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鸦片战争爆发。
- 林则徐虎门销烟成为战争的导火线。
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 结果。
2.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 - 1860年)- 原因。
- 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 经过。
- 1856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 结果。
3. 太平天国运动(1851 - 1864年)- 兴起。
- 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 发展。
- 失败。
- 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的一次农民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二、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二单元)1. 洋务运动(19世纪60 - 90年代)- 背景。
- 内忧外患(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和西方列强的侵略)。
- 目的。
- 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 代表人物。
- 中央:奕䜣;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 内容。
- 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如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
- 创办近代民用企业(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 建立新式海陆军(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 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如京师同文馆)。
- 评价。
-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框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框架历史故事是初中历史教学的一部分。
历史故事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它符合七八年级学生学习的心理特征,下面由店铺为你提供的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框架,希望大家喜欢。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框架鉴赏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一第1课鸦片战争一、知识结构:1、时间:1840.6—1842.82、侵略者:英国3、根本原因: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4、导火线: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5、结果:签订《南京条约》6、影响:见“重点内容提要2”二、重点内容提要:1、简述《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⑴时间:1842年⑵签订国:英国侵略者和中国⑶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款2100万元。
③开放广州、厦门、宁波、福州、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2、鸦片战争的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一、知识结构:1、时间:1856.10—1860.102、侵略者:英法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3、原因:为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扩大侵略权益4、主要罪行: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⑵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
5、结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二、重点内容提要:1、火烧圆明园: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争先恐后掠夺珍宝,抢不走的东西,他们就砸碎,为掩人耳目,他们又放火焚烧。
2、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在第二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详见第8页表格。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二第3课左宗棠收复新疆1、背景:⑴1865年,阿古柏率兵入侵新疆,自立为汗。
英俄两国支持阿古柏伪政权,妄图分裂新疆。
⑵左宗棠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2、经过:⑴1876年,左宗棠率清军分三路进入新疆。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结构图65471
合用文档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结构图背景:19 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把侵略的锋芒指向中国。
英国为了翻开中国市场,抢劫白银,向中国走私鸦林片,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祸,林那么徐上书光绪帝央求严那么禁鸦片。
徐虎经过:1839 年 6 月 3 日,林那么徐命令将110 多万千克鸦片在广州虎门门海滩当众销毁。
销烟影响:虎门销烟向全世界说了然中国人民抗衡侵略的信心和勇气,振奋第了民族精神,保护了民族尊严。
林那么徐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1鸦片带来的危害 : 1. 影响清政府的财政收入; 2.削弱军队的战斗力;课3.腐化清朝的通知机构;4.损害人民的身体健康鸦原因:直接原因是以中国禁烟运动为借口,保护鸦片片战根根源因是为了开辟外国市场,销售工业品,抢劫廉价的工业争原料。
时间:1840 年 6 月~ 1842 年 8 月时间: 1842 年 6 月鸦经过: 1840 年 6 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寻衅,鸦片战争爆发;1841 片年初,英军占有香港岛。
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在战争中牺牲战内容: 1. 割香港岛给英国; 2. 赔款 2100万元; 3. 开放广州、厦门、福争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4. 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影响:?南京合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同样等合约。
鸦片战争今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初步。
原因:企图进一步翻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时间: 1856 年 10 月~ 1860 年 10 月参加国家: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结束: 1860 年 10 月,奕 ?与英法两国签订?北京合约?争第火烧圆明园: 1860 年 10 月,英法联军器烧圆明园,这事人类文明史上期2的一次大难。
间课俄国入侵中国领土: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顺便割占中国领土150列强第多万平方公里,其中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是?瑷珲侵二合约?。
八年级历史下册框架
八年级历史下册框架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学习目标:1、重点:(1)《共同纲领》的内容及作用(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3)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2、难点:(1)国旗、国歌等国家标志的象征意义(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作用和职权第一课时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①时间:②地点:③通过文件,作用④会议决定:⑴国名⑵首都,并改名⑶纪年方法⑷代国歌,年正式定为国歌⑸国旗:⑹在建立,此碑为纪念后牺牲的人民英雄⑺选举主席,副主席⑤意义:2、开国大典:⑴政府委员会:①时间:②地点:③接受为政府施政方针④任命:总理兼外交部长,军委主席,解放军总司令⑵时间:⑶地点:⑷经过:①②③④⑤⑸宣告唯一合法政府是⑹意义第二课时3、西藏和平解放:⑴进军西藏时间,()的胜利,为西藏和平解放奠定了基础。
⑵和平解放时间⑶解放方式⑷谈判代表:⑸意义:第二课人民政权的巩固学习目标:1、重点:①抗美援朝:这场战争的胜负影响到新中国安全和亚洲乃至世界政治力量的格局,关系到国内已起步的经济建设和土地改革能否顺利完成。
②土地改革:新中国成立后,占中国人口绝大都数的农民真正当家做主人,在农村铲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对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至关重要。
2、难点:理解整顿经济秩序和土地改革涉及的一些财经知识和专业术语。
第一课时1、列举建国初期巩固人民政权的措施有:⑴经济上:⑵军事上:⑶外交上:⑷政治上:2、整顿经济秩序:⑴措施:①②③④⑵结果:⑶意义:⑷毛泽东称这一经济上的胜利“不亚于淮海战役”的是3、抗美援朝:⑴主要原因:⑵目的:⑶起止时间:⑷参战部队:⑸司令员:⑹开始标志:⑺著名战役:⑻英雄任务:①一级战斗英雄事迹②特级战斗英雄事迹⑼结束标志:⑽意义:①政治:②思想:③外交:④经济:⑾文艺作品:①歌曲、②电影、③文学作品⑿取胜的主要原因:①②③⒀结合有关史实,针对美国称霸世界企图,谈谈感想第二课时4、土地改革:⑴起止时间:⑵主要内容:①②⑶法律依据(开始标志):⑷结果:⑸意义:①②③④⑤5、排列顺序:⑴新中国成立(1949.10.1)⑵整顿经济秩序⑶土地改革开始(1950.6)⑷抗美援朝(1950、10)(5)西藏和平解放(1951.5)第三课向社会主义过渡学习目标:1、重点:①三大改造基本完成:这使我国的社会生产关系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标志着新中国过渡时期的结束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开始。
初二历史知识结构图_初二历史结构图
初二历史知识结构图_初二历史结构图历史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门必修课。
在新课程要求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培养了我们终身学习的能力和习惯,这样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下面由为你提供的初二历史知识结构图,希望大家喜欢。
初二历史知识结构图欣赏1、背景(原因):封建的剥削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新解放区的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
2、时间:1950年3、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4、实施:1950年冬开始,在新解放区开始分期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地主也获得应得的一份,自食其力。
拔除地主立的地界牌;;土地改革5、结果: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三亿多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获得了土地。
6、土地改革完成的意义①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广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人民政权。
②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初二历史知识点二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时间:1953年~1957年2、背景:新中国建立以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
中国是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很低,工业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
3、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4、基本任务:①主要是集中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②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③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5、一五成就:(1)工业:①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②1956年,长春一汽生产出第一辆汽车;③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④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2)交通:①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②川藏公路;③青藏公路;④新藏公路。
八年级上册历史23课知识框架
一、夏商周三代和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政治制度1. 夏商周三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夏朝的君主制度- 商朝的分封制度- 周朝的封建制度2.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 国家分裂- 霸权争霸- 中央集权二、夏商周三代和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经济社会1. 农业经济- 小农经济- 集体开垦- 农业生产力的发展2. 商代手工业- 青铜器- 织布- 商业的兴起3. 周代的社会结构- 封建制度- 贵族地主阶级- 农民工匠阶级三、夏商周三代和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文化1. 甲骨文的出现- 甲骨文的含义- 甲骨文的破译2. 金文的产生- 金文的形态- 金文的内容3. 儒家、道家、墨家等思想的兴起- 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 道家思想的特点- 墨家思想的影响四、夏商周三代和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外交与战争1. 周朝的宗法制度- 宗法制度的性质- 宗法制度的特点2. 春秋战国的诸侯争霸- 诸侯国的兴起- 诸侯国的相争3. 韩康伯和孙子兵法- 韩康伯的思想- 孙子兵法的内容五、夏商周三代和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科技1. 夏商周时期的农具- 木耜- 锄耨2. 夏商周时期的冶铁- 冶铁的起源- 冶铁的技术3. 春秋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 蜀绣渠- 匠人引水- 凿井灌溉六、夏商周三代和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宗教1. 夏商时期的宗教信仰- 祭祀- 神像2. 周代的宗教改革- 伊尹的宗教改革- 司马迁的宗教改革3. 春秋战国时期的宗教多元化- 宗教纷争- 宗教融合七、夏商周三代和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军事1. 军事制度- 军队组织- 军事技术2. 势力争霸- 诸侯争霸- 军事冲突3. 军事思想- 孙子兵法- 吴子兵法八、夏商周三代和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艺术1. 甲骨文艺术- 甲骨文的艺术特点- 甲骨文的艺术价值2. 青铜器艺术- 青铜器的制作工艺- 青铜器的纹饰3. 剧照艺术- 剧照的类型- 剧照的演变以上是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3课知识框架的内容。
该知识框架为学生们提供了对夏商周三代和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外交、科技、宗教、军事、艺术等方面的全面了解,有助于学生在历史学科中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
中学历史教育学 学科框架图
中学历史教育学学科框架图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学历史教育学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被越来越多的学校采纳,并被视为一个重要的部分,贯穿学校的整个历史教育机构。
当前,中学历史教育学的学科框架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大推动了历史教育学的进步。
本文将简要介绍中学历史教育学的学科框架图,以便更好地理解其学科基本结构和功能。
中学历史教育学学科框架图是学科结构的可视化表达形式,反映一种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中学历史教育学的学科框架图包括四个基本模块:历史文化、历史知识、历史认识和历史思想。
第一个模块是历史文化,它是构成历史的基本元素,包括人类的历史发展过程、文化活动及其影响、文化问题及其研究、文化传播及其机制等。
历史文化是学习历史的基础,它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习历史语言、文物、仪式、宗教、金融、法律、科技、文化等内容的前提。
第二个模块是历史知识,其主要内容是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历史学,以及其他一些重要的史学知识,如历史地理、历史教育等。
通过学习历史知识,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了解演变的历史人物、轨迹和重要事件,为更加深入分析和研究历史经验打下基础。
第三个模块是历史认知,它是指对历史的知识的理解和表达,以便分析、识别和把握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地点,以及其他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形成对历史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的正确认识,这是学习历史教育的根基和关键。
第四个模块是历史思想,它涉及历史的理论与方法,包括人类主义、正义、文化的历史思维,以及主要历史思潮,如现代性、殖民性、资本主义等,这是深入研究历史发展趋势、历史解释和历史建构的重要基础。
总之,中学历史教育学从基本概念、社会现实出发,让学生能深入学习,掌握概念、历史认识、历史事实和历史思想,把握历史发展趋势,从而更好地认识历史,更有效地管理历史教育,更好地发挥历史教育的作用。
因此,中学历史教育学的学科框架图是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历史,深入理解历史的重要标志。
八下历史第一课知识框架
八下历史第一课知识框架标题:探索八下历史第一课的知识框架在深入研究和理解任何一门学科之前,了解其基本的知识框架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历史学习者来说,八年级历史第一课的知识框架为我们的学习提供了基础的指引。
它帮助我们建立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问题和分析信息的框架。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的是,八年级历史第一课主要探讨的主题是中国古代的历史。
这部分内容覆盖了从远古时期到封建社会结束的时间段,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各个阶段。
因此,我们可以将整个知识框架分为几个部分来详细阐述。
一、原始社会这是中国历史的最早期阶段,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形态。
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是狩猎采集的生活方式,以及初步的社会组织形式。
在这个阶段,人们开始学会使用火,制作工具,这标志着人类文明的开始。
二、奴隶社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明显,出现了私有制和阶级分化,进入了奴隶社会。
这一阶段以夏商周三个朝代为代表,特点是君主专制制度的确立,青铜器的大量使用,以及甲骨文的出现。
三、封建社会秦朝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社会。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土地私有制的进一步发展,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意识形态,科技文化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四、封建社会的繁荣与衰落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代表了封建社会的繁荣与衰落。
唐朝的开放包容,宋朝的文化繁荣,元朝的疆域广阔,明朝的海禁政策,清朝的闭关锁国,都反映了封建社会的不同面貌。
五、封建社会的解体与近代化的起步鸦片战争开启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也标志着封建社会的解体。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遭受了列强的侵略,社会矛盾激化,但同时也开始了现代化的进程。
以上就是八下历史第一课的基本知识框架。
通过这个框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从而更好地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然而,这只是第一步。
真正理解历史,需要我们去阅读历史文献,去观察历史遗迹,去思考历史问题。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历史,才能真正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八年级历史上册单元知识结构图
中 国 近 代 化 的 探 索 结 构 图
地主阶级 师夷长技 洋务派
洋务运动
学习西 方技术
经济领域
资产阶级 维新派 变法图强
戊戌变法 学习西方 政治制度 政治领域
资产阶级 三民主义 革命派
辛亥革命
先进的知 识分子
民主科学
新文化 运动
学习西方 思想文化
思想文 化领域
第三单元知识网络
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交通、通讯
火车\轮船\有线电报
社 会 生 活 的 变 化
文化生活
电影、照相机 申报、商务印书馆
社会习俗
剪辫、易服、废止缠足 改变礼节、称呼
推共 动同 了作 社用 会: 文促 明进 进了 步中 。国 社 会 生 活 的 近 代 化 ,
中国社会生活的近代化是以中国沦为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代价换取的!
一 七 九 九 年
一 八 二 ○ 年
一 八 二 四 年
一 八 二 五 年
一 八 二 九 年
一 八 三 ○ 年
一 八 三 四 年
一 八 三 五 年
一 八 三 八 年
一 八 三 九 年
单元回眸
战前:重庆谈判 1945年8月——10月
人 民 解 放 战 争 时 期
战略防御:1946年6月——1947年夏 (重大事件:1946.6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标志着全面 内战爆发;转战陕北)
战中
战略反攻
1947年夏——1948年9月 (重大事件:挺进大别山)
战略决战
1948年9月——1949年1月 (重大事件:三大战役)
新 民 主 主 义 革 命 的 兴 起
五四运动马克 思主义传播
历史八年级下册义务教育知识点整理
历史八年级下册义务教育知识点整理第一章唐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唐朝始立和盛世的特征•唐朝始立的历史背景、时间和地点•唐朝的政治制度和官制•唐朝的治安、军事和外交•唐朝的经济状况和主要经济活动•唐朝文化的发展和特点唐朝的科举制度和文学艺术•科举制度的内容、目的和影响•唐朝的文学和艺术特点,主要作品和代表人物唐末的政治动乱和瓦解•宦官专权和安史之乱•唐朝的瓦解和后果第二章宋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宋朝始立和宋太祖的政治改革•宋朝始立的历史背景、时间和地点•宋太祖的政治改革和思想影响•宋朝的政治制度和官制宋朝的经济繁荣和社会变革•宋朝的经济状况和主要经济活动•宋朝的社会变革和科技成就宋朝的科举制度和文学艺术•科举制度的内容、目的和影响•宋朝的文学和艺术特点,主要作品和代表人物宋朝中后期的政治和外来侵入•宋朝中后期的政治制度和主要问题•金朝和元朝对宋朝的侵略和统治第三章明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明朝始立和朱元璋的政治革命•明朝始立的历史背景、时间和地点•朱元璋的政治革命和思想影响•明朝的政治制度和官制明朝的经济繁荣和海洋探险•明朝的经济状况和主要经济活动•明朝的海洋探险和贸易明朝的科举制度和文学艺术•科举制度的内容、目的和影响•明朝的文学和艺术特点,主要作品和代表人物明朝末年的政治危机和灭亡•明朝末年的政治制度和主要问题•清朝的兴起和明朝的灭亡第四章大明王朝的势力和影响大明王朝的历史背景和起源•大明王朝的起源和背景•大明王朝的理论基础和宣传大明王朝的扩张和文化交流•大明王朝的外交战争和领土扩张•大明王朝的文化交流和思想影响大明王朝的繁荣和衰落•大明王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大明王朝的衰落原因和后果结束语本文对历史八年级下册的知识点进行了整理和概述,涵盖了唐朝、宋朝、明朝和大明王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个方面。
每个章节都包含了重要的知识点和概念,适合历史爱好者和初学者了解和掌握相关历史知识。
八年级历史知识结构图_八年级历史结构图
八年级历史知识结构图_八年级历史结构图历史新课改的实施与普及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发展因素,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初中历史教学的更好发展。
下面由为你提供的八年级历史知识结构图,希望大家喜欢。
八年级历史知识结构图欣赏伟大的历史转折(一)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背景:粉碎“四人帮”以后,人民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中的错误;但当时中共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了“两个凡是”的方针,引起全国上下的不满。
时间:1978年意义: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底)★1内容:①思想上: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政治上: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③组织上: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2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中共八大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同处:都提出集中主要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八年级历史知识点二三大改造(1953年;;1956年底)(一)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农业手工业合作化背景:土地改革以后,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这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方式:建立生产合作社。
(二)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1 主要方式:进行公私合营。
方法(手段):赎买。
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三)三大改造的基本任务(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四)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一) 探索中的良好开端;;中共八大(1956年)主要内容:(1)中共对国内主要矛盾的正确分析(见书P27);(2)明确指出,当前党和人民主要的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六课讲解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六课讲解1. 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
二、知识框架。
1. 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 鸦片走私。
- 背景: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但是,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中国的茶叶、生丝等物品在英国畅销,而英国的呢绒、布匹等在中国市场销路不畅)。
- 英国为了改变这种贸易不利局面,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 危害:白银大量外流,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的财政;许多官员、士兵吸食鸦片,不但严重摧残了他们的体质,更导致政治腐败和军队战斗力削弱。
- 林则徐禁烟。
- 人物简介:林则徐是道光帝时期的大臣,他上书道光帝,请求严禁鸦片。
道光帝派他到广东查禁鸦片。
- 虎门销烟:1839年6月3 - 25日,林则徐将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这一壮举,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
2. 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 原因。
- 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倾销商品。
- 直接原因:林则徐虎门销烟损害了英国的利益。
- 战争经过。
- 1840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鸦片战争爆发。
- 英军沿海北犯,到达天津白河口,威胁北京。
道光帝惊慌失措,将林则徐等撤职查办,改派琦善为钦差大臣,与英军谈判。
- 1841年初,英军强占香港岛。
- 1842年,英军进犯长江门户吴淞,江南提督陈化成率众抵抗,力竭牺牲。
英军到达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被迫求和。
- 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
- 赔款2100万银元(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便利了英国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 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 影响。
- 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八上历史知识点总结表
八上历史知识点总结表第一章中国古代帝国大一统时期的政治变革1. 周秦汉三代的统一战争周朝以其权力机构的分散和封建制的加重导致了内乱。
秦始皇统一中国是一个大胆的汉字。
秦朝的统治者试图通过中央集权的制度来消除官僚和地方整合。
汉制定了一整套制度来规范国家,如县令制度和科举制度。
2. 帝国大一统的社会和文化变革在统一后的两个世纪中,汉朝实行了一系列的政策,试图提高社会制度和国家的统一性。
社会地位有了较大的变化,女性、农民和商人纷纷受益。
此外,宗教,在艺术、科技和文学等方面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第二章中国古代的对外开放政策1.稳固帝国疆域自三国时期以来,中国逐渐变得开放,因为帝国需要做出政治和经济妥协。
国界的开放首先体现在丝绸之路的建立,此外,唐朝时期帝国还尝试过对外扩张的政策。
2.文明交融由于对外交往的增多,中国文化开始在国外影响力不断扩大。
中华文明和提出对菲律宾、韩国等国的影响,同时国外的宗教、政治制度、工艺技术等也开始渗透到中国。
第三章北方骑兵对卡瓦尔的影响1. 北方骑兵的兴起在隋唐时期,北方的游牧民族开始良独到帝国居民区,从而导致了史上著名的黄金时代衰退。
而游牧民族所感染的匈奴文化勉励文化风险2. 北方骑兵的进攻与融合隋唐时期的帝国由于外交政策和军事制度的原因,不愿与北方骑兵进行冲突。
综上所述,八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对中国古代帝国大一统时期的政治变革、对外开放政策和北方骑兵对卡瓦尔的影响进行了梳理。
希望同学们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深入学习,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的发展历程,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对于我们研究和了解历史,有着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历史知识框架图_八年级历史知识
框架
在课堂上我们应将远去的历史复原,使久远的历史重现,让学生在身临其境、心感其情的状态中达到主动地学习历史知识的目的。
下面由为你提供的八年级历史知识框架,希望大家喜欢。
八年级历史知识框架鉴赏八年级历史知识点一
鸦片战争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中国廉价的工业原料。
2.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中英贸易逆差。
3.虎门销烟:
时间:1839年,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
经过: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二百多万斤鸦片,在广东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意义: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这次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4.(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时间:1840-1842年。
5.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款2100万元;
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6.鸦片战争影响:
①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中英《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
7.启示:落后就会挨打!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提高综合国力。
八年级历史知识点二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1.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1856-1860年
2.第二次鸦片战争目的: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
3.主凶:英法联军,帮凶:美俄。
4.列强侵华罪行:
①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后抢劫并火烧圆明园。
②俄国: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
③美国:华尔的洋枪队,镇压中国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
5.太平天国运动:
①爆发时间、地点、领导人: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领
导太平天国运动
②定都:1853年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③抗击洋枪队:A:1860年,李秀成指挥的青浦大捷,大败洋枪队。
B:1862年在慈溪战斗中,洋枪队头目华尔被击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