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蒸汽系统与全局过程综合新第七章3
ArcSWAT中文手册
工程热力学第7章答案
m=3.48 吨/小时
7-10 水蒸气进入汽轮机时 p1=10MPa,t1=450℃,排出汽轮机时 p2=8kPa,假设蒸汽在汽 轮机内的膨胀是可逆绝热的,且忽略入口和出口的动能差,汽轮机输出功率为 100MW,求
3
第 7 章 水蒸气
解:
已知: X = 0.8 s' = 0.45kJ / kg ⋅ K γ = 1600kJ / kg T = 200 + 273 = 473K
sx
=
s '+
X
⋅γ T
=
0.45 + 0.8× 1600 473
= 3.156kJ
/(kg ⋅ K )
5kg 工质的熵 S = m ⋅ sx = 5× 3.156 = 15.78kJ / K
p1=0.40MPa 时, v//=0.46246m3/kg p1=0.41MPa 时, v//=0.45184m3/kg 采用内插法得 p2=0.40166MPa,h2=h//=2738.68 kJ/kg t2=ts=143.79℃
u2=h2-p2v2=2738.68-0.40166 × 103 × 0.4607=2553.64 kJ/kg
∴湿饱和状态 x = h − h ' = 1134.3 − 417.5 = 31.78% h ''− h ' 2675 − 417.5
s''= 7.359kJ / kg ⋅ K
s'= 1.303kJ / kg ⋅ K
sx = 1.303 + 0.3178× (7.359 −1.303) = 3.228kJ / kg ⋅ K
MICAPS4帮助文档
目录
0 快速入门手册.........................................................................................................................6 0.1 安装.............................................................................................................................. 6 0.2 快速配置......................................................................................................................6 0.2.1 数据源配置.......................................................................................................6 0.2.2 综合图配置.......................................................................................................7 0.2.3 单站雷达默认配置(工具栏)...................................................................... 9 0.2.4 模式剖面默认配置(工具栏)...................................................................... 9 0.2.5 累积降水默认配置(工具栏).................................................................... 10 0.2.6 表格数据默认配置(工具栏).....................................................................11 0.2.7 模式探空默认配置.........................................................................................11 0.2.8 基础地图信息配置.........................................................................................12 0.2.9 交互层“另存为”保存................................................................................ 13 0.2.10 系统启动配置与出图配置.......................................................................... 14 0.2.11 传真图配置.................................................................................................15
锅炉蒸汽温度控制系统优秀课件.ppt
再热器受热面结渣或积灰,吸热量减少,再热汽 温降低。
炉膛水冷壁结渣,水冷壁吸热量减少,导致炉膛 出口烟温上升,再热器吸热增加,再热汽温提高。
锅炉蒸汽温度控制系统优秀课件 8
第五章 锅炉蒸汽温度控制系统
(5) 过热蒸汽温度和压力
过热蒸汽温度变化会引起高压缸排汽变化。过热汽 温降低,高压缸排汽温度降低;在再热器吸热量不变的 条件下,因再热器进口温度降低,导致再热器出口温度 降低。
锅炉蒸汽温度控制系统优秀课件 10
第五章 锅炉蒸汽温度控制系统
有延迟,有惯性, 有自平衡能力。
图5-1 蒸汽量变化与对流过热器及辐射过热 器出口汽温变化的静态特性
图5-2 蒸汽量变化对过热器汽 温的影响
实际生产中,通常把两种过热器结合使用,还增 设屏式过热器,且对流方式下吸收的热量比辐射方式 下吸收的热量要多,因此综合而言,过热器出口汽温 是随流量D的增加而升高的。动态特性如图5-2所示。
锅炉蒸汽温度控制系统优秀课件 4
第五章 锅炉蒸汽温度控制系统
(2) 给水温度与汽温的关系
提高给水温度,将使过热汽温下降,这是因为产生 每千克蒸汽需要的燃料量减少了,流经过热器的烟气量 也减少了。也可以这样认为:提高给水温度后,在相同 的燃料量下,锅炉的蒸发量增加了,故过热气温将下降。 因此,是否投入高加将使给水温度相差很大,这对过热 气温有明显影响。
锅炉蒸汽温度控制系统优秀课件 7
第五章 锅炉蒸汽温度控制系统
(3) 炉膛火焰中心
炉膛火焰中心的高度对再热汽温有相当显著的影 响,是调节再热汽温的主要手段。当火焰中心抬高时, 炉膛出口温度上升,以对流受热面为主的再热器其进 口烟温升高,吸热量增加,再热汽温提高;反之,再 热器吸热量减少,再热汽温降低。
第三章 技术预测与技术实现途径
第三章 技术预测与技术实现途径
4.核电堆型的技术轨道结构分析 核能发电技术( 简称核电技术,此处专指核裂变能发电技术) 是把核 燃料发生核反应释放的热能转化为电能的发电技术,包括反应堆技术、设备 堆型技术轨道。 (1)核电技术范式下的堆型技术轨道形成 核电技术范式的特殊性就在于其原子能( 或称核能) 的根本性质,主 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能效性,1 公斤易裂变物质能够产生的能量约等于 2700公吨煤所能产生的能量;二是可控性,易裂变核素要在适当的温度和压 力环境下实现可控自持链式反应来释放核能; 三是放射性,核裂变反应产生 放射性裂变产物、长寿命的次锕系元素和超铀元素。核电技术范式要解决的 是如何把核能转化为电能的问题,这就必须解决可控性和放射性,具体而言 就是既经济又安全地解决燃料利用、核反应可控和能量传输这三个根本性问 题。质量、形态、浓度不同的燃料类型直接决定了核反应方式,并影响核燃 料循环模式。实现可控的自持链式裂变反应,有利用慢化剂材料来控制中子 能量的热堆方式和不用慢化剂的以快中子进行反应的快堆方式。把释放的核 能传输出去再转化为电能则用流动循环的冷却剂材料做介质。至于利用蒸汽 发电的汽轮机发电技术,对其他发电范式具有径
从图 4 看出,各堆型随着不断改进逐渐接近技术饱和限。压水堆经受住 了 1973 年的美国三里岛熔堆的安全性严峻考验,并衍化出系列机型。1986 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严重事故则使前苏联的石墨沸水堆( 属于石墨水冷堆) 完全失去了发展的机会。而 2011 年的日本福岛核电站严重事故使沸水堆的发 展面临严重危机。 (4)我国核电堆型技术发展历程与现状 我国在 1970 年代国际技术封锁下,选择依靠成功研制核潜艇的核动力 技术和核工业技术体系自主研发压水堆核电技术,启动“七二八工程”,但 “文革”使其几乎停顿。1980 年代改革开放后,采取“两条腿走路”,自主 研发30万千瓦压水堆核电技术CP300( 原CNP300)建设秦山一期原型堆核电 站,引进法国当时先进的 M310 先进压水堆技术建设大亚湾百万千瓦级核电 站。 1990 年代,开发了自主的 CP600( 原 CNP600)技术建设秦山二期,并消化 吸收 M310 技术再创新形成改进型 CPR1000 技术建设岭澳核电站。同时期还 引进加拿大重水堆技术建设秦山三期,引进俄罗斯先进的 VVER1000 压水堆 技术建设田湾核电站。进入 2000 年代,适应经济快速发展对电力的需求, 国家积极发展核电,引进美国西屋公司的AP1000 三代压水堆技术,计划通 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自主品牌CAP1400、CAP1700来统一核电技术路线。
2017《煤矿安全规程》
《煤矿安全规程》(2016)二〇一六年三月目录第一编总则 (1)第二编地质保障 (4)第三编井工煤矿 (6)第一章矿井建设 (6)第一节一般规定 (6)第二节井巷掘进与支护 (6)第三节井塔、井架及井筒装备 (11)第四节建井期间生产及辅助系统 (12)第二章开采 (15)第一节一般规定 (15)第二节回采和顶板控制 (17)第三节采掘机械 (23)第四节建(构)筑物下、水体下、铁路下及主要井巷煤柱开采 (25)第五节井巷维修和报废 (25)第六节防止坠落 (26)第三章通风、瓦斯和煤尘爆炸防治 (26)第一节通风 (26)第二节瓦斯防治 (33)第三节瓦斯和煤尘爆炸防治 (37)第四章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防治 (37)第一节一般规定 (37)第二节区域综合防突措施 (40)第三节局部综合防突措施 (41)第五章冲击地压防治 (43)第一节一般规定 (43)第二节冲击危险性预测 (44)第三节区域与局部防冲措施 (45)第四节冲击地压安全防护措施 (45)第六章防灭火 (46)第一节一般规定 (46)第二节井下火灾防治 (48)第三节井下火区管理 (50)第七章防治水 (51)第一节一般规定 (51)第二节地面防治水 (52)第三节井下防治水 (53)第四节井下排水 (55)第五节探放水 (56)第八章爆炸物品和井下爆破 (57)第一节爆炸物品贮存 (57)第二节爆炸物品运输 (60)第三节井下爆破 (61)第九章运输、提升和空气压缩机 (66)第一节平巷和倾斜井巷运输 (66)第二节立井提升 (73)第三节钢丝绳和连接装置 (77)第四节提升装置 (82)第五节空气压缩机 (86)第十章电气 (87)第一节一般规定 (87)第二节电气设备和保护 (90)第三节井下机电设备硐室 (91)第四节输电线路及电缆 (91)第五节井下照明和信号 (93)第六节井下电气设备保护接地 (94)第七节电气设备、电缆的检查、维护和调整 (95)第八节井下电池电源 (96)第十一章监控与通信 (97)第一节一般规定 (97)第二节安全监控 (97)第三节人员位置监测 (101)第四节通信与图像监视 (101)第四编露天煤矿 (103)第一章一般规定 (103)第二章钻孔爆破 (104)第一节一般规定 (104)第二节钻孔 (104)第三节爆破 (104)第三章采装 (107)第一节一般规定 (107)第二节单斗挖掘机采装 (107)第三节破碎 (109)第四节轮斗挖掘机采装 (109)2第五节拉斗铲作业 (109)第四章运输 (110)第一节铁路运输 (110)第二节公路运输 (111)第三节带式输送机运输 (112)第五章排土 (112)第六章边坡 (114)第七章防治水和防灭火 (115)第一节防治水 (115)第二节防灭火 (115)第八章电气 (115)第一节一般规定 (115)第二节变电所(站)和配电设备 (116)第三节架空输电线和电缆 (116)第四节电气设备保护和接地 (117)第五节电气设备操作、维护和调整 (118)第六节爆炸物品库和炸药加工区安全配电 (119)第七节照明和通信120第九章设备检修 (120)第五编职业病危害防治 (122)第一章职业病危害管理 (122)第二章粉尘防治 (122)第三章热害防治 (124)第四章噪声防治 (125)第五章有害气体防治 (125)第六章职业健康监护 (125)第六编应急救援 (127)第一章一般规定 (127)第二章安全避险 (128)第三章救援队伍 (129)第四章救援装备与设施 (130)第五章救援指挥 (130)第六章灾变处理 (131)附则 (134)附录主要名词解释 (135)3第一编总则 (3)第一条 (3)第二十一条 (8)第二编地质保障 (9)第二十二条 (9)第三十三条 (11)第三编井工煤矿 (12)第一章矿井建设 (12)第三十四条 (12)第八十五条 (26)第二章开采 (26)第八十六条 (26)第一百三十四条 (42)第三章通风、瓦斯和煤尘爆炸防治 (42)第一百三十五条 (42)第一百八十八条 (59)第四章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防治 (59)第一百八十九条 (59)第二百二十四条 (67)第五章冲击地压防治 (67)第二百二十五条 (68)第二百四十五条 (72)第六章防灭火 (72)第二百四十六条 (72)第二百八十一条 (81)第七章防治水 (81)第二百八十二条 (81)第三百二十五条 (91)第八章爆炸物品和井下爆破 (91)第三百二十六条 (92)第三百七十三条 (104)第九章运输、提升和空气压缩机 (104)第三百七十四条 (104)第四百三十四条 (131)第十章电气 (132)第四百三十五条 (132)第四百八十六条 (145)第十一章监控与通信 (146)第四百八十七条 (146)第五百零九条 (153)第四编露天煤矿 (154)第一章一般规定 (154)第五百一十条 (154)1第五百二十条 (156)第二章钻孔爆破 (156)第五百二十一条 (156)第五百三十八条 (160)第三章采装 (160)第五百三十九条 (160)第五百五十八条 (165)第四章运输 (165)第五百五十九条 (165)第五百七十三条 (169)第五章排土 (169)第五百七十四条 (169)第五百八十二条 (171)第六章边坡 (171)第五百八十三条 (171)第五百八十八条 (172)第七章防治水和防灭火 (173)第五百八十九条 (173)第五百九十六条 (174)第八章电气 (174)第五百九十七条 (174)第六百二十八条 (181)第九章设备检修 (181)第六百二十九条 (182)第六百三十六条 (183)第五编职业病危害防治 (184)第一章职业病危害管理 (184)第六百三十七条 (184)第六百三十九条 (184)第二章粉尘防治 (184)第六百四十条 (184)第六百五十四条 (188)第三章热害防治 (188)第六百五十五条 (188)第六百五十六条 (188)第四章噪声防治 (189)第六百五十七条 (189)第六百五十八条 (189)第六百五十九条 (189)第五章有害气体防治 (189)第六百六十条 (189)第六百六十一条 (190)第六百六十二条 (190)第六章职业健康监护 (190)2第六百六十三条 (190)第六百七十一条 (192)第六编应急救援 (193)第一章一般规定第六百七十二条 (193)第六百八十二条 (195)第二章安全避险第六百八十三条 (195)第六百九十二条 (197)第三章救援队伍第六百九十三条 (197)第六百九十八条 (198)第四章救援装备与设施第六百九十九条 (198)第七百零二条 (198)第五章救援指挥第七百零三条 (199)第七百零七条 (200)第六章灾变处理第七百零八条 (200)第七百一十九条 (203)附则 (204)第七百二十条 (204)第七百二十一条 (204)第一编总则第一条为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和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与健康,防止煤矿事故与职业病危害,根据《煤炭法》《矿山安全法》《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煤矿安全监察条例》和《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等,制定本规程。
化工企业蒸汽节能方案(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化工企业蒸汽节能方案(正式)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文件编号:KG-AO-7193-73 化工企业蒸汽节能方案(正式)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
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第一章项目概述;山东单县尚舜化工有限公司(下称尚舜化工)位于鲁西;公司现有新厂区和老厂区两个生产基地,每个厂区有独;老厂配置1台20吨/小时燃煤链条炉,2台10吨/;两个厂区全年运行时间约300天;本次节能改造的范围:新厂区和老厂区蒸汽系统在输送;通过我公司专业技术人员现场调研和技术分析,发现该;本次蒸汽节能改造项目的投资情况为:新厂区约292;项目投资回收第一章项目概述山东单县尚舜化工有限公司(下称尚舜化工)位于鲁西南牡丹之乡――山东省菏泽市,是一家专业生产橡胶助剂的化工公司,规模较大、品种较全。
公司现有新厂区和老厂区两个生产基地,每个厂区有独立的蒸汽供应系统。
新厂配置2台20吨/小时燃煤链条炉,其中有一台是新建的锅炉,正处于调试阶段。
目前产蒸汽量约18吨/小时,蒸汽压力为0.6Mpa~0.95Mpa。
老厂配置1台20吨/小时燃煤链条炉,2台10吨/小时的燃煤链条炉。
20吨/小时锅炉常年运行,2台10吨/小时锅炉备用。
目前产汽量和蒸汽压力与新厂相同。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第二章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第十四条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应根据线网规划,依据建设线路的客流特征、运量等级和速度趴标等进行功能定位,确定工程规模、运营规模和效益规模。
其项目构成应满足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模式和客运需求。
第十五条城市轨道交通新线建设的运营规模,按线路远期单向高峰小时客运能力,划分为四个类别、三个量级。
各级线路相关技术特征宜按表1的规定确定。
第十六条建设项目的设计年限按项目建成通车年为基准年,可分为初期、近期和远期。
初期为建成通车后第3年;近期为第10年;远期为第25年。
建设项目的设计运能,应根据各设计年限的客流预测,对客流特征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后合理确定。
第十七条每条线路的客流预测应按初期、近期和远期设计年限,对相应建成范围,分别测试;若一条线路分段建设,每段通车时间相距3年以上,应按不同项目实施。
后期实施的项目,设计年限应按后期项目建成通车年为基准年,重新推定初期、近期和远期设计年限,进行全线客流预测。
第十八条客流预测应以居民出行和相关交通调查的成果为基础,并应保证其成果的时效性和可用性,不宜大于5年,否则应补充其他有效措施。
客流预测的方法、计算模型以及采用的相关参数,应预先经过实例验证其可用性。
第十九条客流预测应按不同研究阶段分别测试,并应符合下列规定:一、线网规划阶段客流预测。
(一)线网总量预测: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分析城市现状和规划区域OD客流;分析和确定远景线网规划承担的客运总量及在公交总量中分担的比例、平均运距、客流负荷强度等相关指标,并在全线网范围内按总量控制原则,进行各线客流总量预测。
(二)线路客流预测:以远景线网客流总量为基础,预测各条线路的全日客流(双向)总量、分段断面流量(图),全日平均运距和客流负荷强度等相关指标进行总量控制分析。
并估测各线高峰小时单向最大断面流量。
二、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应按每一条线路项目的设计年限进行初期、近期和远期的客流预测,预测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
ISPE指南第四卷:水和蒸汽系统
食品和药品管理局罗克维尔MD 208572000年10月27日亲爱的同事,食品和药品管理局很荣幸与国际制药工程协会在《水系统的制药工程基准指南》的制定方面合作。
我们非常感谢工程师们努力合作和十分专注的工作,他们是自发的开始制定这个指南。
这是通过公众和个人的合作努力,使产业和消费者都能获益的很好的典范。
这个文件包括了新的水和蒸汽系统工程的设计、构造和操作方面。
它是对现有FDA指南关于水系统方面的详述。
这个指南是国际制药工程协会独家制定和拥有的。
这个指南不是FDA规则、标准或是指导文件,根据这个指南构建的水系统或许不能达到FDA的要求。
FDA为国际制药工程协会提出建议作为制定本指南的参考。
它对工程专业的人与设计、建造和操作新的水和蒸汽系统的行业很有帮助。
FDA很高兴这个文件的制定,我们也很期待以后继续的合作关系,因为未来的《制药工程基准指南》正在制定。
真诚的,珍妮特伍德可克,MD药品研发评估中心理事丹尼斯贝克法规部门联合专员国际制药工程协会制药工程指南概要多年来,制药行业经历了新设备投入成本的提高,成本的提高一部分是由于符合规则的要求的不确定性。
涉及到的某些重要的领域有验证,特别是和自动控制系统有关,还有对源设施的验证。
由于没有统一和被广泛接受的对有些规则的解释,导致了FDA高人一等的作风。
建造技术日益先进的设备的做法导致了成本的增加、更长的引导时间、有些情况下会导致新产品推迟上市。
在1994年5月,制药行业的工程代表和国际制药工程协会以及食品和药品管理局展开了探讨。
1994年11月的讨论的结果决定国际制药工程协会开始致力于9种设备的工程指南的制定,就是现在所说的《制药工程基准指南》。
首先是“化学制药指南”在1996年6月出版。
接着是“固体口服剂形态指南,”在1998年2月出版,然后就是“灭菌生产设备指南,”在1999年2月出版。
这是第四个出版的指南,包括了制药水和蒸汽系统。
每个工程指南是都是国际制药工程协会独家制定和拥有的。
化工热力学复习题及答案.
第1章 绪言一、是否题1. 孤立体系的热力学能和熵都是一定值。
(错。
G S H U ∆∆=∆=∆,,0,0但和0不一定等于A ∆,如一体积等于2V 的绝热刚性容器,被一理想的隔板一分为二,左侧状态是T ,P 的理想气体,右侧是T 温度的真空。
当隔板抽去后,由于Q =W =0,0=U ∆,0=T ∆,0=H ∆,故体系将在T ,2V ,0.5P 状态下达到平衡,()2ln 5.0ln R P P R S =-=∆,2ln RT S T H G -=-=∆∆∆,2ln RT S T U A -=-=∆∆∆) 2. 封闭体系的体积为一常数。
(错)3. 理想气体的焓和热容仅是温度的函数。
(对)4. 理想气体的熵和吉氏函数仅是温度的函数。
(错。
还与压力或摩尔体积有关。
)5.封闭体系的1mol 气体进行了某一过程,其体积总是变化着的,但是初态和终态的体积相等,初态和终态的温度分别为T 1和T 2,则该过程的⎰=21T T V dT C U ∆;同样,对于初、终态压力相等的过程有⎰=21T T P dT C H ∆。
(对。
状态函数的变化仅决定于初、终态与途径无关。
)6. 自变量与独立变量是一致的,从属变量与函数是一致的。
(错。
有时可能不一致) 三、填空题1. 状态函数的特点是:状态函数的变化与途径无关,仅决定于初、终态 。
2. 单相区的纯物质和定组成混合物的自由度数目分别是 2 和 2 。
3. 1MPa=106Pa=10bar=9.8692atm=7500.62mmHg 。
4. 1kJ=1000J=238.10cal=9869.2atm cm 3=10000bar cm 3=1000Pa m 3。
5. 普适气体常数R =8.314MPa cm 3 mol -1 K -1=83.14bar cm 3 mol -1 K -1=8.314 J mol -1 K -1 =1.980calmol -1 K -1。
第2章P-V-T关系和状态方程一、是否题1. 纯物质由蒸汽变成液体,必须经过冷凝的相变化过程。
水力学基础概念[整理版]
水力学基础概念[整理版]目录绪论: .................................................................... .......................... 2 第一章:水静力学...................................................................... ....... 2 第二章:液体运动的流束理论 ........................................................... 3 第三章:液流形态及水头损失 ........................................................... 4 第四章:有压管中的恒定流............................................................... 5 第五章:明渠恒定均匀流 (6)第六章:明渠恒定非均匀流............................................................... 7 第七章:水跃...................................................................... .............. 8 第八章:堰流及闸空出流 (9)第九章:泄水建筑物下游的水流衔接与消能 .................................... 10 第十一章:明渠非恒定流 (11)第十二章:液体运动的流场理论...................................................... 11 第十三章:边界层理论....................................................................12 第十四章:恒定平面势流 (13)第十五章:渗流 ..................................................................... ......... 13 第十六章:河渠挟沙水流理论基础 .................................................. 14 第十七章:高速水流 ..................................................................... .. 14绪论:1 水力学定义:水力学是研究液体处于平衡状态和机械运动状态下的力学规律,并探讨利用这些规律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一门学科。
电子教案与课件:《化工过程分析与综合》 第7章
在过程用能一致性原则中,将公用工程子系统中的流股也看成 相当的冷、热流股,而且将其与其它子系统同时考虑,综合考 虑各级别蒸汽用量。
(2)过程流股的提取及参数的确定
1)过程流股的提取
① 过程系统中与工艺物流匹配换热或与公用工程流股匹配换 热的所有工艺流股应提取作为参与过程夹点分析的流股。
① 蒸馏塔在T-H图上的表示
再沸器
蒸馏塔
蒸馏塔在T-H图上表示
② 蒸馏塔在系统中的合理放置
蒸馏塔穿越夹点的放置 特点:夹点上方取热,夹点下 方放热,公用工程的冷、热负 荷均增加,与过程是否集成, 所用能量相同,不能节省能量。
蒸馏塔设在夹点上方
特点:若再沸器热量取自 工艺物流,冷凝器热量排 放于低温工艺物流,节能。
▲ 过程系统能量利用的总图。 ▲ 分析过程中的用能不合理
单元。
4) 过程系统用能分析步骤: ① 从过程系统中提取出相应的流股数据和能量密集型单元的工艺 参数;
② 作出冷、热流股的组合曲线和整个过程系统的扩充的总组合曲 线,以得到该过程系统用能的总体状况;
③ 利用格子图来诊断是否有穿越夹点的换热器,在夹点上方是否 有冷却器,在夹点下方是否有加热器,如果有给予标记;
第7章 过程系统集成
7.1 过程系统能量集成
过程系统能量集成:以合理利用能量为目标的全过程系统综合 问题,它从总体上考虑过程中能量的供求关系以及过程结构、 操作参数的调优处理,达到全过程系统能量的优化综合。
说明:集成时增加了系统中各单元设备间的耦合关系,某些参 数的扰动会在系统内部扩散、放大,给操作控制带来困难,所 以要求系统具有一定的柔性。 7.1.1 蒸馏过程与过程系统的能量集成 (1) 蒸馏塔在系统中的合理设置
660MW机组汽机运行培训教材
汽机运行培训教材目录第1章汽轮机概述 (1)1.1.总体介绍 (1)1.2.汽轮机主要技术参数 (5)1.3.汽轮机设计运行条件 (6)1.4.汽轮机启、停特性 (7)1.5.660MW超临界与超超临界汽轮机介绍 (9)第2章汽轮机本体 (15)2.1.汽缸 (15)2.2.转子、叶片及联轴器 (31)2.3.汽封 (36)2.4.滑销系统 (42)2.5.汽轮机轴承 (43)2.6.盘车装置 (46)2.7.汽轮机蒸汽激振和轴系稳定性 (48)第3章汽轮机配汽系统 (51)3.1.概述 (51)3.2.高压主汽阀 (54)3.3.高压调节阀 (56)3.4.中压联合汽阀 (57)3.5.导汽管和喷嘴室 (59)第4章汽轮机调节保安及TSI安全监视系统 (62)4.1. 调节保安系统概述 (62)4.2. 液压伺服系统 (62)4.3. 机组跳闸保安系统 (69)4.4. 高压抗燃油系统 (76)4.5. 汽轮机TSI安全监视系统 (85)4.6. 联锁及保护 (88)4.7. 调节保安系统试验 (89)第5章汽轮机润滑油系统 (94)5.1. 润滑油系统 (94)5.3. 润滑油净化系统 (112)第6章旁路系统 (119)6.1. 概述 (119)6.2.旁路系统型式 (120)6.3. 汽轮机组旁路系统规范及运行 (122)第7章凝结水系统 (138)7.1. 概述 (138)7.2. 系统设备 (140)7.3. 凝结水系统运行 (154)第8章汽轮机抽汽回热系统 (158)8.1.概述 (158)8.2.抽汽系统组成 (161)8.3.系统运行和维护 (176)第9章辅助蒸汽系统 (179)9.1.概述 (179)9.2.系统流程 (179)9.3.系统运行与调整 (181)第10章除氧器系统及设备 (183)10.1. 概述 (183)10.2.除氧器 (184)10.3. 除氧器运行 (189)第11章给水系统 (194)11.1.概述 (194)11.2. 汽动给水泵组 (196)11.3 电动定速给水泵组 (200)11.4 给水泵汽轮机 (204)11.5.维护 (217)第12章机组真空系统 (221)12.1. 真空系统概述 (221)12.2 真空泵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 (223)12.3 真空系统运行 (227)13.1.概述 (229)13.2.系统组成 (229)13.3.疏放水系统运行方式 (232)第14章循环水系统 (235)14.1 系统概述 (235)14.2 循环水系统设备 (236)14.3.循环水泵的运行 (251)14.4. 循环水泵的运行性能 (256)第15章开式、闭式冷却水系统 (257)15.1.开式水系统概述 (257)15.2.闭式冷却水系统 (261)第16章汽轮机的启动和停运 (266)16.1.启动状态的划分及中压缸启动特点 (266)16.2.冷态中压缸启动 (268)16.3.其它状态启动及启动方式 (270)16.4.汽轮机停运 (272)第17章主要热经济指标 (275)17.1.热效率 (275)17.2.能耗 (277)17.3.汽轮机循环蒸汽参数及热平衡 (278)17.4.汽轮发电机组的性能试验 (284)附图: (289)附图1:机组偏周波运行曲线 (289)附录2:汽机主要数据汇总 (290)附录3:机组冷态启动曲线 (293)附录4:机组温态启动曲线 (294)附录5:机组热态启动曲线 (295)附录6:机组极热态启动曲线 (296)附录7:机组正常停机曲线 (297)第1章汽轮机概述1.1.总体介绍我公司汽轮机为东方汽轮机厂引进日立技术生产制造的超超临界压力汽轮机,型号为:N660-25/600/600,是典型的超超临界、一次中间再热、单轴、三缸四排汽、双背压、纯凝汽式汽轮机;最大功率为742.109MW,额定出力660 MW。
第7章水蒸汽
第七章水蒸汽水蒸汽是人类在热力发动机中最早应用的工质,虽然后来也应用其他的工质,但是由于水蒸汽易于获得,价格低廉、无污染等优点,至今仍然是工业上广泛使用的工质。
水蒸汽在某些条件下可以当做理想气体来处理,例如空气中的水蒸汽,内燃机燃气中的水蒸汽等,由于水蒸气的分压力比较低或者温度较高,当做理想气体来处理不会有太大的偏差,但是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使用的水蒸汽离液态不远,分子间的作用力和分子本身的体积不可忽略,因此不能当做理想气体来处理。
水蒸汽的热力性质比理想气体复杂的多,不能用简单的公式来计算,在工程计算中,不能单纯的利用数学方法计算,而是采用查取图表的方式来解决,这些图表是理论分析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得出水蒸汽热力性质的复杂公式,由计算结果经过实验验证编制而成的。
本章主要介绍水蒸汽产生的一般原理,水蒸汽参数的确定,水蒸汽图表的结构和应用,计算水蒸汽在热力过程中传递的功和热量。
7.1 水的相变及相图一、饱和温度和饱和压力液体分子和气体分子一样处于紊乱的热运动中,当液体分子处于一个能够承受一定压力的容器中时,随时有液体表面附近的动能较大的分子克服表面张力扩散到上部空间,同时,上部空间的蒸汽分子也会与液面碰撞而回到液面,凝成液体。
这就是气化(蒸发)与液化(凝结)的过程。
气化时,分子带走了液体的能量,液体内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气化速度降低,要维持气化的持续进行,就需要加热来提供热量。
可见,气化速度取决于液体的温度。
液化过程取决于上部蒸汽分子的压力,蒸汽分子越多,蒸汽压力也就越大,与液面碰撞的几率越大。
气化与液化到一定程度时会达到动态平衡,此时的状态称为饱和状态。
上部的蒸汽称为饱和蒸汽,饱和蒸汽的压力称为饱和压力,下部液体称为饱和液体,温度叫做饱和温度。
饱和温度和饱和压力一一对应。
若温度变化,气化速度会发生变化,会达到新的平衡状态。
饱和蒸汽的特点是,在一定容积下,不能再含有更多的蒸汽,如果再有蒸汽加入,就必定有一部分蒸汽凝结,饱和蒸汽致命由此而来。
化工厂蒸汽系统设计规范
术语....................................................................................................................................................... 2 系统类型及规模................................................................................................................................... 4 4.1 系统类型..................................................................................................................................... 4 4.2 系统规模...................................................................................................................................... 4
3 系统设计基本规定.................................................................................................................................. 3
5 6
系统组成............................................................................................................................................... 5 系统拟定及蒸汽平衡图 ....................................................................................................................... 6 6.1 6.2 6.3 6.4 6.5 6.6 拟定的依据............................................................................................................................... 6 系统拟定................................................................................................................................... 6 纯供热系统拟定....................................................................................................................... 6 热电(功)联产系统拟定 ....................................................................................................... 7 带燃气轮机的系统拟定 ........................................................................................................... 7 蒸汽平衡图............................................................................................................................... 8
pdf版习题库200道_化工传递过程原理
的过程,导出 y 方向和 z 方向上的运动方程式,即
2-12. 某黏性流体的速度场为 u=5x2 yi+3xyzj−8xz2k 已知流体的动力黏度μ = 0.144 Pa² s , 在点 (2, 4, –6) 处的法向应力 τyy = −100N / m2,试求该点处的压力和其他法向应力与剪应力。 2-13. 试将柱坐标系下不可压缩流体的奈维-斯托克斯方程在 r、θ 、z 3 个方向 上的分量方程简化成欧拉方程(理想流体的运动微分方程)在 3 个方向上的分 量方程。 2-14. 某不可压缩流体在一无限长的正方形截面的水平管道中做稳态层流流动, 此正方 形截面的边界分别为 x= ±a 和 y= ±a。有人推荐使用下式描述管道中的速度分 布:
肖 国 民
质量流率向槽中加入纯水。 同时以 100kg/min 的质量流率由槽中排出溶液。 由于 搅拌良好,槽内液体任一时刻可达到充分混合。试求 10min 后出口溶液的质量 分数。由于槽中的溶液较稀,可视其密度不变,并可近似地认为溶液密度与水的 密度(ρ=1000kg/m3 水)相等。 1-10. 一搅拌槽中原盛有(质量分数)为 10%的盐水 2000kg。今以 100kg/min 的 质量流率向槽中加入质量分数为 0.2%的盐水, 同时以 60kg/min 的质量流率由槽 中排出混合后的溶液。设搅拌良好,槽中溶液充分混合。试求槽中溶液质量分数 降至 1%时所需的时间。 1-11. 有一搅拌槽,原盛有浓度(质量分数)为 50%的 Na2SO4 水溶液 100kg。 今将质量分数为 15%的 Na2SO4 水溶液以 12kg/min 的质量流率加入槽中,同时 以 10kg/min 的质量流率由槽中取出溶液。 设槽中液体充分混合。 试求经历 10min 后搅拌槽中 Na2SO4 溶液的摩尔分数。 计算中可忽略混合过程中溶液体积的变化。 1-12. 压力为 1.379³105N/m2、温度为 291.5K 的水以 2m/s 的平均流速经管道 流入锅炉中进行加热。生成的过热蒸汽以 10m/s 的平均流速离开锅炉。过热蒸 汽的压力为 1.379³105N/m2、 温度为 432K, 蒸汽出口位置较水的进口位置高 15m, 水和蒸汽在管中流动的流型均为湍流。试求稳态操作状态下的加热速率。已知水 在 1.379 ³ 105N/m2 、 291.5K 条件下的焓值为 77kJ/kg ;水蒸气在 1.379 ³ 105N/m2 、432K 条件下的焓值为 2793kJ/kg 。 1-13. 用泵将储槽中的水输送至吸收塔顶部。已知储槽中的水的温度为 20℃,槽 中水面至塔顶高度为 30m,输送管道绝热,其内径为 7.5cm,泵的输水流量为 0.8m3/min,轴功率为 10kW。试求水输送至塔底处的温度升高值Δt。设α=1。 1-14. 温度为 293K、压力为 1.20³105Pa 的空气以 0.5kg/s 的质量流率流入一内 径为 100mm 的水平圆管。管内空气做湍流流动。管外有蒸汽加热,热流速率为 1³105J/s。 设热量全部被空气吸收, 在管的出口处空气的压力为 1.01325³105Pa。 试求空气在管出口处的温度。假设空气可视为理想气体,其平均比热容为 1.005 kJ/(kg²K) 。 1-15. 直径为 1m 的圆管形容器, 内装温度为 27℃﹑深度为 0.5m 的水。 今以 1kg/s 的流率向容器加水,直至水深为 2m 为止。假定加水过程充分混合,容器外壁绝 热,水的平均比热容和密度分别为:cp=4183J/(kg²℃) ,ρ=1000kg/m3。
核工程与核技术作业指导书
核工程与核技术作业指导书第1章核工程基础理论 (3)1.1 核反应堆物理 (3)1.1.1 核反应堆的基本工作原理 (3)1.1.2 中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3)1.1.3 核反应堆临界理论 (4)1.1.4 核反应堆物理设计 (4)1.2 核反应堆热工水力学 (4)1.2.1 热能传递基本原理 (4)1.2.2 流体力学基本原理 (4)1.2.3 核反应堆热力循环 (4)1.2.4 核反应堆热工设计 (4)1.3 核材料科学 (4)1.3.1 核燃料材料 (4)1.3.2 结构材料 (4)1.3.3 控制材料 (5)1.3.4 辐照效应 (5)第2章核电站设计与安全 (5)2.1 核电站设计原理 (5)2.1.1 核反应堆 (5)2.1.2 能量转换 (5)2.1.3 辅助系统 (5)2.1.4 防护与屏蔽 (5)2.2 核电站安全分析 (5)2.2.1 设计基准分析 (5)2.2.2 系统可靠性分析 (6)2.2.3 安全裕度分析 (6)2.2.4 应急计划 (6)2.3 核电站严重预防与缓解 (6)2.3.1 设计安全性 (6)2.3.2 设备可靠性 (6)2.3.3 安全监控系统 (6)2.3.4 严重缓解措施 (6)第3章核反应堆类型及关键技术 (6)3.1 压水堆核电站 (6)3.1.1 基本原理 (6)3.1.2 关键技术 (7)3.2 沸水堆核电站 (7)3.2.1 基本原理 (7)3.2.2 关键技术 (7)3.3 高温气冷堆核电站 (7)3.3.1 基本原理 (7)第4章核燃料循环 (8)4.1 核燃料的提取与制备 (8)4.1.1 提取方法 (8)4.1.2 制备过程 (8)4.2 核燃料的利用与后处理 (8)4.2.1 核燃料利用 (8)4.2.2 核燃料后处理 (8)4.3 核废物处理与处置 (8)4.3.1 核废物处理 (8)4.3.2 核废物处置 (8)第5章核电站运行与维护 (9)5.1 核电站运行原理 (9)5.2 核电站运行监控 (9)5.3 核电站设备维护 (9)第6章核电站辐射防护 (10)6.1 辐射防护基础 (10)6.1.1 辐射类型及危害 (10)6.1.2 辐射防护原则 (10)6.1.3 辐射防护标准 (10)6.2 辐射防护措施 (10)6.2.1 设计阶段的辐射防护 (10)6.2.2 运行阶段的辐射防护 (10)6.2.3 维修与退役阶段的辐射防护 (11)6.3 辐射防护监测与评价 (11)6.3.1 辐射监测 (11)6.3.2 辐射评价 (11)6.3.3 辐射防护管理体系 (11)第7章核电站质量保证与安全管理 (11)7.1 核电站质量保证体系 (11)7.1.1 质量保证体系概述 (11)7.1.2 质量保证体系构建 (11)7.1.3 质量保证体系实施 (12)7.2 核电站安全管理 (12)7.2.1 安全管理概述 (12)7.2.2 安全管理体系构建 (12)7.2.3 安全管理体系实施 (12)7.3 核电站应急预案与应急响应 (12)7.3.1 应急预案概述 (13)7.3.2 应急预案编制 (13)7.3.3 应急响应实施 (13)第8章核电站经济性分析 (13)8.1 核电站投资与成本分析 (13)8.1.1 投资构成 (13)8.2 核电站电价与市场分析 (13)8.2.1 电价制定原则 (13)8.2.2 市场分析 (14)8.3 核电站经济性评价 (14)8.3.1 评价指标 (14)8.3.2 评价方法 (14)8.3.3 影响因素 (14)第9章核能发展现状与前景 (14)9.1 我国核能发展现状 (14)9.2 国际核能发展动态 (15)9.3 核能发展前景与挑战 (15)第10章核工程技术创新与发展 (15)10.1 核工程新技术 (15)10.1.1 先进反应堆技术 (15)10.1.2 核燃料循环技术 (16)10.1.3 核安全与防护技术 (16)10.2 核工程技术创新趋势 (16)10.2.1 数字化与智能化 (16)10.2.2 资源整合与协同创新 (16)10.2.3 绿色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16)10.3 核工程可持续发展策略与实践 (16)10.3.1 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 (16)10.3.2 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 (16)10.3.3 社会责任与公众参与 (16)10.3.4 国际合作与交流 (17)第1章核工程基础理论1.1 核反应堆物理核反应堆物理是研究核反应堆中中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及其控制的基础科学。
《无机化学》题库(含答案)
2.波函数和原子轨道二者之间的关系是…………………………………………(C) A.波函数是函数式,原子轨道是电子轨迹; B.波函数和原子轨道是同义词; C.只有轨道波函数与原子轨道才是同义的; D.以上三种说法都不对. 3.多电子原子的原子轨道能级顺序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D) A.轨道能量逐渐降低,但能级顺序不变; B.轨道能量基本不变,但能级顺序改变; C.轨道能量逐渐增加,能级顺序不变; D.轨道能量逐渐降低,能级顺序也会改变. 4.周期表中各周期元素数目是由什么决定的……………………………………(C) A.2n2(n 为主量子数); B.相应能级组中所含轨道总数; C.相应能级组中所含电子总数 D. n + 0.7 规则 5.下列电子构型中,电离能最低的是……………………………………………(A) A.ns2np3 B.ns2np4 C.ns2np5 D.ns2np6 6.下列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B) A.B B.C C.Al D.Si 7.原子光谱中存在着不连续的线谱,证明了……………………………………(B) A.在原子中仅有某些电子能够被激发 B. 一个原子中的电子只可能有某些特定的能量状态 C.原子发射的光,在性质上不同于普通的白光 D.白光是由许许多多单色光组成. 8.原子轨道中"填充"电子时必须遵循能量最低原理,这里的能量主要是指……(C) A.亲合能 B.电能 C.势能 D.动能 9.下列哪一原子的原子轨道能量与角量子数无关? ……………………………(D) A.Na B.Ne C.F D.H 10.下列哪一种元素性质的周期规律最不明显…………………………………(A) A.电子亲合能 B.电负性 C.电离能 D.原子体积
大学无机化学复习题
蒸汽和冷凝水系统手册-第10章蒸汽分配
蒸汽分配系统介绍
章节10.1
10.1
蒸汽分配系统介绍
蒸汽和冷凝水系统手册
10.1.1
第10章 蒸汽分配
蒸汽分配系统介绍
章节10.1
蒸汽分配系统介绍
蒸汽分配系统是蒸汽源和用汽设备之间必不可缺的连接部分。 本章我们将讨论从蒸汽源到使用点的蒸汽分配过程。蒸汽源可以来自于锅炉房或者热电联产。锅炉可以 是燃煤、燃油和燃气的锅炉,也可以是余热锅炉(使用高温过程产生的废气,或者发动机甚至是焚化炉)。无 论汽源如何,为了在用汽点得到高品质的蒸汽(正确的蒸汽量和压力),高效的蒸汽分配系统是关键所在。蒸 汽系统的安装和维护也是非常重要的问题,这些必须在设计阶段就给予充分的考虑。
表10.2.1 管道标准和实际内径的比较
在英国,如果不是法兰连接而是螺纹连接的管道按照BS 1387标准(钢管和其它用于BS21管螺纹标 准的管材)。通常以“蓝色带”和“红色带”作为参考,这也是管道等级确认标志。不同的颜色代表了特 定的管道等级。 红色带,表示重级,常用于蒸汽管道。 蓝色带,表示中级,通常用于空气分配管道,有时也用于低压蒸气系统。 颜色标记带大约50mm宽,在管道上的位置也可表明管道的长度。短于4m的管道只有一个在管道末端 的颜色带标记,4~7m长的.2
蒸汽和冷凝水系统手册
第10章 蒸汽分配
管道和管道选型
章节10.2
管道选型
任何流体输送系统的目的都是在正确的压力下把流体输送至使用点。因此随之而来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就是经过输送系统的压力降。 液体 第4章流量计中讨论了伯努利定理(Daniel Bernoulli 1700-1782)。在此基础上,D Arcy(D Arcy Thompson 1860-1948)指出流体要产生流动,在点1的能量必须比点2的能量多(见图10.2.3)。能量之 差用来克服管道和流动流体之间的摩擦阻力。 hf h1 h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ik H ,
Q
jk
C
热交换量的上限
kSNl
kSNl
yijl 每一个匹配对应一个换热设备,其下标表
nWk —— 公用工程冷却物流n属于间隔k中的公用工程冷却物流集
合 Wk ;
H iHk —— 热物流i属于间隔k中的热物流集合
;
k
C jCk ——热物流i属于间隔k中的热物流集合
;
k
公用工程物流的费用可表示为:
Z sm Fms wn Fnw
mS
nW
sm ——公用工程加热物流单位价格; wn ——公用工程冷却物流单位价格。
R0 0
RK 0
Rk 0; k 1,2,...,K 1.
三、最小换热设备台数问题
Q
H jk
具有最小换热设备的
网络系统相当于其设备投 资费用最小。
i Cik
R1,k 1
间隔k
R1,k
QCjk
j C jk
温度间隔中各个热物流的情况
定 冷义物扩流充用的集C 合CH,W表H示,S。为如热果物确流定,出则
令 QiHk为进入间隔k的热物流i的热负荷,可列式:
QiHk Ficpik Tki 式中,Fi ——热物流i的质量流量;
cpik —— 热物流i在温度间隔k中的热容;
Tki —— 热物流i在温度间隔k中的温度变化。 由间隔k流到冷物流j的热负荷为:
QCjk Fjcpjk Tki
对于公用工程物流,要根据他们的入口和出口温度, 放在间隔k的公用工程加热物流m的热负荷由下式给出:
系统中存在 NL 1 个夹点,则可以把原
来 个K温度间隔分割成个 子网N络L ,对
应每个子网络中的温度间隔子集表示为
SNl ,l 1,NL
Hl H ,Cl C ——子网络 l 中出现的热,冷物流(集合)
Ri,k ,k SNl ——热物流 i H l 的剩余热量
Qijk ,i Hl , j Cl ,k SNl ——子网络中温度间隔k,物流间换热量
最小公用工程物流费用的线性规划转运模型为:
Hale Waihona Puke min s.t . Z sm Fms wn Fnw
mS
nW
Rk Rk1 Fms hmk Fnw hnk
mSk
nWk
QiHk
Q
C jk
;
iH k
jCk
k 1,2,...,K
FmS 0; m S
FnW 0; n W
4,从温位较高的间隔进入该温位间隔 的热量,不能再用于更高的温度间隔。
二、最小公用工程费用问题
首先将包含所有物流的整个温度区间划分 成K个温度间隔,定义下面的集合:
Hk i 在温度间隔k中出现的热物流i; Ck j 在温度间隔k中出现的冷物流j; Sk m 在温度间隔k中出现的公共工程加热物流m; Wk n 在温度间隔k中出现的公共工程冷却物流n。
热量流动情况分析
1,热量从包含在某
QiHK
iH k
一温度间隔中的所
有热物流和热公共
FmS hmk
工程流进入该温度 mSk
间隔。
Rk 1
QCjK
jCk
间隔k
FnW hnk
Rk nWk
2,热量由该温度间隔流入包含在该温 度间隔中的所有冷物流和冷公用工程。
3,该温度间隔中过剩的热量流到下一 个较低温位的间隔中去。
现引入0-1二元变量表示在子网络 l 中的热物流 i H和l
冷物流 j Cl之间的匹配换热与否。在子网络 l 中物流
匹配的总交换热量 Qijk
式相关联:
kSNl
与二元变量yijl可用下面不等
Qijk Uijl yijl 0,i Hl ,l 1,2,...,Nl
kSNl
Uijl min
用这种模型可以处理包含物流分枝 以及物流间的匹配有约束的问题,并能 将热回收网络系统与整个生产工艺系统 的综合耦合在一起,用混合整数规划同 步求解。
热回收网络的最优综合问题的表述
在一个生产工艺系统中,一组需要冷却的热工艺物流有 N H个,集合形式
为 为
温 温
TCHTi sjs加冷热ji却ij到到终1终1,,温N温NHCTT。jtit。每。;每一由需一热于要冷物热加物流物热流的流的的质的一质量总组量流含冷流率热工率为量艺为预物F冷Fi流,j物有,热流热容N的C容为个热为,含cpic量集,pj通合,常形由由不式初初会
相等,加上热力学对传热过程所需要温差推动力的约束,所以还需采用一
组公共工程加热物流,有 NS 个,以集合 S m m 1, NS 表示,以及一 组公共工程冷却物流,有 NW个,以集合 W n n 1, NW 表示。
综合问题的目标——
构造一个具有最小投资费和操作费(以年计)的换热器网络。
设计目标包括:
一、最小的公用工程消耗——换热网络具 有最大的热回收率和最小的操作费用;
二、最少的换热设备数——投资费 用最少;
三、改进“夹点”,夹点处物流间 传热温差最小——提高换热网络系 统的热回收率。
一、转运模型
热物流或 公用工程 加热物流
温度间隔
1
2
3
热流
剩余物流
冷物流或 公用工程 冷却物流
4
转运模型是确定把产品由工厂经由中间仓 库在运送到目的地的最优网络。温度间隔的划 分可按问题表格或者热级联图中的子网络的划 分方法。
第三节 换热器网络系统综合的
结构优化法
本节将介绍由Papoulias和Grassmann采用的结构最 优化综合法。他们在夹点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所谓 的“转运模型(Transshipment Model)”,把问题 归结为一个数学规划模型,用较小规模的LP方法解 出换热网络所需要的最小公共工程费用,进而用 MILP法确定最小的换热设备数目。
Rk Rk 1 Fms hmk Fnw hnk
mS k
nWk
QiHk
Q
C jk
iH k
jCk
k 1,2,..., K
Rk ——流出间隔k的剩余热量; R —— 流出间隔k-1的剩余热量,并流入间隔k;
k 1
mSk —— 公用工程加热物流m属于间隔k中的公用工程加热物流集
合 Sk ;
Qms k Fms hmk
式中,Fms ——公用工程加热物流m的质量流量;
hmk ——间隔k中,公用工程加热物流m的焓降。
在间隔k中,公用工程冷却物流n的热负 荷由下式给出:
Qnwk Fnw hnk
Fn—w —公用工程冷却物流n的质量流量;
h—nk —间隔k中,公用工程冷却物流m的焓增。
对温度间隔k的热量衡算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