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麻药的机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时间,减少吸收中毒。1:200000(5ug∕ml) ② 手指、足趾及阴茎等末梢部位用药,应禁加肾上腺素(局
部组织坏死) 。 ③ 肾上腺素:血供减少,药物长时间,引发神经毒性反应。
局部组织pH: 非离子型(RN)亲脂性高,易细胞膜进入神经细胞。炎症 区域内pH降低,局麻时应在脓肿周围作环形浸润。
最敏感作用部位:神经末梢,神经节,神经突触 局麻作用的顺序是:痛觉-冷觉-温觉-触觉-压觉-运
动 使用依赖性(use-dependence)
开放的Na通道越多,受局麻药阻滞就越多,效应就 越强。既处于兴奋状态的神经对局麻药更敏感。
欲获得满意的神经传导阻滞的三个条件: ① 局麻药必须达到足够的浓度;
⑶局麻药对神经纤维的作用是:提高神经纤维的兴奋 阈(或电刺激阈),降低兴奋性及动作电位幅度, 延长不应期,直至动作电位、兴奋性、传到性、痛 觉和感觉全部丧失而产生麻醉作用。
⑷神经纤维的种类对局麻药作用的影响。
局麻药对不同种类的神经纤维有不同的选择性和敏 感性。粗的神经纤维或有髓鞘包裹的神经纤维,对 局麻药的敏感性低,所需的剂量大,相反细的神经 纤维或无髓鞘包裹的神经纤维,对局麻药的敏感性 高,所需的剂量小。
分布 局麻药吸收后,随着血液循环迅速分布到全身。局麻药的分 布取决于各药理化性质、各组织器官的血流量的情况。
生物转化与排泄 酯类局麻药主要通过假性胆碱酯酶水解,也有小部分局麻药 以原形排出。 酰胺类局麻药主要通过肝微粒体酶、酰胺酶分解。
短时效:
普鲁卡因 氯普鲁卡因 中时效:
利多卡因 甲哌卡因 丙胺卡因 长时效:
布比卡因 依替杜卡因
浓度 (%)
0.5-1.0 1.0-2.0
0.5-1.0 0.5-1.0 0.5-1.0
0.25-0.5 0.5-1.0
普通溶液 最大剂量 (mg)
800 800
300 300 500
175 300
作用时效 (min)
15-30 15-30
30-60 45-90 30-90
120-240 120-180
② 必须有充分的时间,使局麻药分子到达神经膜上 的受体部位;
③ 有足够的神经长轴与局麻药直接接触。
吸收作用:局麻药从给药部位吸收后能引起全身效应
中枢神经系统(CNS)初期为不安、多言、震颤、焦虑,甚至 惊厥;进入昏迷和呼吸抑制状态。
心血管系统
- 局麻药的膜稳定作用可降低心肌兴奋性,使心收缩力↓、 传导↓、不应期↑。
1860年,Niemanl从古柯叶中发现可卡因; 1884年,Koller将可卡因作为第一个局麻药 应用于眼科。由于其毒性较大,使用受到限 制。 1905年人工合成了毒性低的普鲁卡因后,使 用范围逐渐扩大,并相继出现了许多新的局 麻药。 1931年Eisleb发现了丁卡因 1946年Lofgren发现了利多卡因,以后仍在 继续寻找理想的局部麻醉药。
含肾上腺素溶液
最大剂量 (mg)
作用时效 (min)
1000 1000
500 500 300
225 400
30-60 30-90
120-360 120-360 120-360
180-410 180-410
不良反应
毒性反应 高敏反应 特异质反应 变态反应 局部组织损伤
局麻药神经毒性研究近况
构效关系
局麻药分子由三部分组成:芳香基团、中间链和氨基 团。
根据中间链不同分类: 酯类:普鲁卡因、氯普鲁卡因、丁卡因 酰胺类: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甲哌卡因
罗哌卡因、丙胺卡因、依替卡因
根据作用时效分类: 短效:普鲁卡因、氯普鲁卡因 中效:利多卡因、甲哌卡因、丙胺卡因 长效:丁卡因、布比卡因、罗哌卡因
局麻药的作用机制
局麻作用 ⑴局麻药在治疗量(低浓度)时,能选择性阻断感觉 神经的冲动和传导,使感觉和痛觉均消失,产生麻 醉作用。 ⑵高浓度(大剂量)的局麻药对各类神经纤维均有阻 断作用,如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运动神经及中 枢神经系统;此外对心血管、胃肠平滑肌、骨骼肌 均有麻醉作用,此作用为局麻药不需要的作用。
局麻药的机制
局部麻醉药(Local anesthetics)
定义
局部应用于外周神经末梢或神经干周围 暂时、完全、可逆地阻断神经冲动传导 在意识清醒的条件下,使局部的痛觉和 感觉消失的药物。
发展史
局麻药的历史源远流长,其发展可追溯到18世纪中 叶,海拔3000米左右的安地斯山脉生长着一种灌木 叫做古柯树,叶中含有一种可以使人体产生舒适感 和增加耐力的生物碱,人人都十分愿意嚼食,致使 当地200万人口每年消耗约900万公斤的这种树叶, 成为当时人们政治生活和社会交往中的重要的,倍 受欢迎的礼仪用品。
注射部位: 鞘膜包裹的神经干或神经纤维,传导麻醉所需药物浓度较高。 敏感性:细神经纤维(痛觉N)﹥粗神经纤维(如运动N)
局麻药混合应用: 混合应用局麻药旨在利用不同药物的优缺点相互补偿,以期 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体内过程
吸收 血药浓度递减顺序依次为:肋间>骶管>硬膜外隙>蛛网膜 下隙>皮下浸润
-扩张小动脉,使血压↓。
-血药浓度过高时会引起突发性心室纤颤而导致死亡。
两者对Leabharlann Baidu麻药的反应相比,心血管系统具有更大的耐受性。 动物实验表明,引起心血管系统毒性的局麻药用量为引起 CNS毒性的3倍以上。
影响局麻药作用的因素
剂量 剂量的大小可影响影响局麻药的显效的快慢、麻醉深度和 持续时间。
血管收缩情况 ① 微量肾上腺素:收缩用药局部的血管,减慢吸收,延长作
作用机制
局麻药的作用:抑制Na离子通道,使动作电位上升速 度和幅度下降,冲动传导下降,动作电位的传播下 降,直至神经冲动传导停止,产生局麻作用。
局麻作用点 局麻药以其解离型(BH)与神经细胞膜Na离子通道 内口的特殊位点结合而引起通道阻滞
局麻药作用机制
药理作用特点
无髓鞘神经对局麻药敏感(交感、副交感神经的节 后纤维)
(一)局麻药神经毒性主要原因
①局麻药的种类与神经毒性:
许多学者比较研究了利多卡因、丁卡因、布比卡因、罗哌卡因等实验动 物周围神经毒性,结果是利多卡因>丁卡因>布比卡因>罗哌卡因。
部组织坏死) 。 ③ 肾上腺素:血供减少,药物长时间,引发神经毒性反应。
局部组织pH: 非离子型(RN)亲脂性高,易细胞膜进入神经细胞。炎症 区域内pH降低,局麻时应在脓肿周围作环形浸润。
最敏感作用部位:神经末梢,神经节,神经突触 局麻作用的顺序是:痛觉-冷觉-温觉-触觉-压觉-运
动 使用依赖性(use-dependence)
开放的Na通道越多,受局麻药阻滞就越多,效应就 越强。既处于兴奋状态的神经对局麻药更敏感。
欲获得满意的神经传导阻滞的三个条件: ① 局麻药必须达到足够的浓度;
⑶局麻药对神经纤维的作用是:提高神经纤维的兴奋 阈(或电刺激阈),降低兴奋性及动作电位幅度, 延长不应期,直至动作电位、兴奋性、传到性、痛 觉和感觉全部丧失而产生麻醉作用。
⑷神经纤维的种类对局麻药作用的影响。
局麻药对不同种类的神经纤维有不同的选择性和敏 感性。粗的神经纤维或有髓鞘包裹的神经纤维,对 局麻药的敏感性低,所需的剂量大,相反细的神经 纤维或无髓鞘包裹的神经纤维,对局麻药的敏感性 高,所需的剂量小。
分布 局麻药吸收后,随着血液循环迅速分布到全身。局麻药的分 布取决于各药理化性质、各组织器官的血流量的情况。
生物转化与排泄 酯类局麻药主要通过假性胆碱酯酶水解,也有小部分局麻药 以原形排出。 酰胺类局麻药主要通过肝微粒体酶、酰胺酶分解。
短时效:
普鲁卡因 氯普鲁卡因 中时效:
利多卡因 甲哌卡因 丙胺卡因 长时效:
布比卡因 依替杜卡因
浓度 (%)
0.5-1.0 1.0-2.0
0.5-1.0 0.5-1.0 0.5-1.0
0.25-0.5 0.5-1.0
普通溶液 最大剂量 (mg)
800 800
300 300 500
175 300
作用时效 (min)
15-30 15-30
30-60 45-90 30-90
120-240 120-180
② 必须有充分的时间,使局麻药分子到达神经膜上 的受体部位;
③ 有足够的神经长轴与局麻药直接接触。
吸收作用:局麻药从给药部位吸收后能引起全身效应
中枢神经系统(CNS)初期为不安、多言、震颤、焦虑,甚至 惊厥;进入昏迷和呼吸抑制状态。
心血管系统
- 局麻药的膜稳定作用可降低心肌兴奋性,使心收缩力↓、 传导↓、不应期↑。
1860年,Niemanl从古柯叶中发现可卡因; 1884年,Koller将可卡因作为第一个局麻药 应用于眼科。由于其毒性较大,使用受到限 制。 1905年人工合成了毒性低的普鲁卡因后,使 用范围逐渐扩大,并相继出现了许多新的局 麻药。 1931年Eisleb发现了丁卡因 1946年Lofgren发现了利多卡因,以后仍在 继续寻找理想的局部麻醉药。
含肾上腺素溶液
最大剂量 (mg)
作用时效 (min)
1000 1000
500 500 300
225 400
30-60 30-90
120-360 120-360 120-360
180-410 180-410
不良反应
毒性反应 高敏反应 特异质反应 变态反应 局部组织损伤
局麻药神经毒性研究近况
构效关系
局麻药分子由三部分组成:芳香基团、中间链和氨基 团。
根据中间链不同分类: 酯类:普鲁卡因、氯普鲁卡因、丁卡因 酰胺类: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甲哌卡因
罗哌卡因、丙胺卡因、依替卡因
根据作用时效分类: 短效:普鲁卡因、氯普鲁卡因 中效:利多卡因、甲哌卡因、丙胺卡因 长效:丁卡因、布比卡因、罗哌卡因
局麻药的作用机制
局麻作用 ⑴局麻药在治疗量(低浓度)时,能选择性阻断感觉 神经的冲动和传导,使感觉和痛觉均消失,产生麻 醉作用。 ⑵高浓度(大剂量)的局麻药对各类神经纤维均有阻 断作用,如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运动神经及中 枢神经系统;此外对心血管、胃肠平滑肌、骨骼肌 均有麻醉作用,此作用为局麻药不需要的作用。
局麻药的机制
局部麻醉药(Local anesthetics)
定义
局部应用于外周神经末梢或神经干周围 暂时、完全、可逆地阻断神经冲动传导 在意识清醒的条件下,使局部的痛觉和 感觉消失的药物。
发展史
局麻药的历史源远流长,其发展可追溯到18世纪中 叶,海拔3000米左右的安地斯山脉生长着一种灌木 叫做古柯树,叶中含有一种可以使人体产生舒适感 和增加耐力的生物碱,人人都十分愿意嚼食,致使 当地200万人口每年消耗约900万公斤的这种树叶, 成为当时人们政治生活和社会交往中的重要的,倍 受欢迎的礼仪用品。
注射部位: 鞘膜包裹的神经干或神经纤维,传导麻醉所需药物浓度较高。 敏感性:细神经纤维(痛觉N)﹥粗神经纤维(如运动N)
局麻药混合应用: 混合应用局麻药旨在利用不同药物的优缺点相互补偿,以期 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体内过程
吸收 血药浓度递减顺序依次为:肋间>骶管>硬膜外隙>蛛网膜 下隙>皮下浸润
-扩张小动脉,使血压↓。
-血药浓度过高时会引起突发性心室纤颤而导致死亡。
两者对Leabharlann Baidu麻药的反应相比,心血管系统具有更大的耐受性。 动物实验表明,引起心血管系统毒性的局麻药用量为引起 CNS毒性的3倍以上。
影响局麻药作用的因素
剂量 剂量的大小可影响影响局麻药的显效的快慢、麻醉深度和 持续时间。
血管收缩情况 ① 微量肾上腺素:收缩用药局部的血管,减慢吸收,延长作
作用机制
局麻药的作用:抑制Na离子通道,使动作电位上升速 度和幅度下降,冲动传导下降,动作电位的传播下 降,直至神经冲动传导停止,产生局麻作用。
局麻作用点 局麻药以其解离型(BH)与神经细胞膜Na离子通道 内口的特殊位点结合而引起通道阻滞
局麻药作用机制
药理作用特点
无髓鞘神经对局麻药敏感(交感、副交感神经的节 后纤维)
(一)局麻药神经毒性主要原因
①局麻药的种类与神经毒性:
许多学者比较研究了利多卡因、丁卡因、布比卡因、罗哌卡因等实验动 物周围神经毒性,结果是利多卡因>丁卡因>布比卡因>罗哌卡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