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史夏商周青铜艺术
中国美术史(夏商周美术)-文档资料
青铜器的品种与用途:
种类:
礼器:
炊煮器:鼎、鬲
食 器:簋、豆
四耳夔纹鉴
酒 器:盂、觚、爵、斝、尊、卣、壶、彝
水 器:盘、鉴
乐器:铃、铙、鼓、钟、钹
其他:兵器、工具、车马器
大型水器,用来盛水,亦用来盛冰。 26
青铜器艺术:
青铜器的品种与用途:
种类:
礼器:
炊煮器:鼎、鬲
食 器:簋、豆、盂
像和立体雕塑结合起来,把器皿和动物形状结合起来,以异常高超的铸造工艺制成,真是匠心独运,恰到好处。
青铜器艺术:
青铜器的品种与用途:
种类:
礼器:
炊煮器:鼎、鬲
食 器:簋、豆、 酒 器:盂、觚、爵、斝、尊、卣、
壶、彝
水 器:盘、鉴
乐器:铃、铙、鼓、钟、钹
妇好鸮尊 商代后期 通高45.9厘米,
其他:兵器、工具、车马器 重16.7千克
提梁卣 商代后期 通高23.2厘米
酒 器:盂、觚、爵、斝、尊、卣、壶、彝
水 器:盘、鉴
乐器:铃、铙、鼓、钟、钹
戈卣 商代后期 通高39,口长15.4, 宽 13.1厘米
其他:兵器、工具、车马器
卣,盛酒器。较壶为小,形状近似。
22
青铜器艺术:
青铜器的品种与用途:
种类:
礼器:
炊煮器:鼎、鬲 食 器:簋、豆
青铜器艺术:
青铜器的品种与用途:
种类:
礼器:
炊煮器:鼎、鬲
食 器:簋、豆
酒 器:盂、觚、爵、斝、尊、卣、壶、彝
水 器:盘、鉴
乐器:铃、铙、鼓、钟、钹
其他:兵器、工具、车马器
17
青铜器艺术:
青铜器的品种与用途: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课后习题详解夏商周时期美术)【圣才出品】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课后习题详解夏商周时期美术)【圣才出品】2.2 课后习题及详解1.什么是青铜器?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有哪些品种?答:(1)青铜器是指以青铜为基本原料加⼯⽽制成的器⽫、⽤器等。
青铜,古称⾦或吉⾦,是红铜与其它化学元素(锡、镍、铅、磷等)的合⾦,其铜锈呈青绿⾊,因⽽称青铜。
(2)三代青铜器的种类很多,其形制名称多为今⼈所不熟悉。
依其⽤途,⼤体可分为炊煮器、盛⾷器、酒器、⽔器、乐器、兵器、车马器等类。
2.试述夏商周青铜器艺术风格的发展与演变。
答:(1)夏代青铜器还处于初期阶段,种类不多,造型稚拙,体态较薄,装饰花纹也很少。
(2)商代青铜器品种增多,以酒器和⾷器最为突出,已有⿍、⿀、甗、簋、爵、斝、觚、罍、尊、卣等诸多品种。
以铸⿍最为突出,⿍有⽅圆⼤⼩等不同的形制,⼤多庄重威严,具有⾮凡的⽓势。
装饰纹样图案多兽⾯纹、夔龙纹等动物纹样及云雷纹。
商代青铜器有前后两个发展阶段,前期青铜器胎壁薄,造型规整,花纹铸造较浅,且⽆底纹,风格简洁疏朗,以河南郑州⼆⾥冈和杜岭、湖北黄陂盘龙城出⼟的为代表。
后期青铜器形制凝重,装饰趋向繁缛华美,浮雕的主体纹饰下布满繁密的底纹,具有威严、狞厉和神秘的特⾊,以河南安阳殷墟、安徽⾩南、湖南宁乡、江西新⼲⼤洋洲等地出⼟的为代表。
(3)周代青铜器器型进⼀步增多,⿍、尊、卣等器下腹部膨出,有倾垂的特点。
纹饰流⾏饕餮纹、夔纹、不分尾鸟纹、蚕纹、乳钉纹等。
不少器物有突起的扉棱和⼤⾓兽⾸作装饰,具有恐怖神秘⾊彩的饕餮、夔龙等纹样逐渐转化为环带纹、窃曲纹。
铭⽂开始逐渐增多。
从周穆王前后的西周中期起,酒器明显减少,组合性的⿍与簋多见。
⿍的柱⾜演变为蹄⾜,⿍腹呈长⽅扁形;簋多⿎腹有盖。
盘、匜、壶等新器种出现。
造型风格趋向典雅和简朴。
3.列出商周青铜器常见的纹饰并分析其装饰意匠。
答:(1)商周青铜器纹饰①商朝前期兽⾯纹主要是单层装饰。
纹饰以动物纹为主,如饕餮、夔龙等纹样,如⼆⾥冈上层尊、罍等器肩上已有⾼浮雕的牺⾸装饰,所有的兽⾯纹或其它动物纹都不以雷纹为地,是这⼀时期的特⾊。
夏商周的美术
第二讲:第二讲:夏商周的美术(约公元前21世纪——221年BC)一、青铜艺术——狞厉之美夏商周时期,由于社会分工的精细,社会需要的增加,美术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但在这个阶段,各类美术尚未充分展开,代表这一时代艺术上取得的辉煌成就,集中的反映在青铜艺术上。
青铜艺术是雕塑、绘画以致书法等美术的综合体。
1、青铜器的造型烹饪器:鼎、鬲、釜、甗等食器:簋、盂、豆、盨、簠、敦、匕等酒器:爵、斝、角、杯、觚、兕觥、盉、尊、彝、斗、瓿等水器:鉴、匜、盘、盂等兵器:戈、矛、钺、胄等乐器:钟、罄、铙、鎛、钲、鼓等杂器:家具、灯具、贮贝器、面具、随件等2、青铜器的制作“刑范正、金锡美、工冶巧、火齐得”A、石范B、陶范C、失蜡法:3、青铜器是如何反应奴隶制的:A、青铜器是国家、政权、统治的象征。
B、青铜器可以用来区分统治者的身份和权利。
C、当时的酷刑被雕铸在青铜器上,史称刑鼎。
D、铸造青铜礼器前的一整套礼节仪式也体现了政治统治的内容。
4、青铜器时代风格的转变:A、商初——育成期——壁薄、粗糙——单层花纹,装饰少B、商末周初——鼎盛期——铜质优良、形体大、制作精——两三层花纹,形象狰狞、恐怖C、周中晚——转变期——器型减少,制作简陋——几何纹渐多,铭文大量出现D、春秋——更新期——器型多样、不受束缚——装饰华美、构思新奇E、战国——衰落期——开始转向金属器皿(如加金银)——表现社会重大事件5、青铜纹饰青铜纹饰的表现对象极其广泛,但大都是一些完全变形了的、风格化了的、幻想的、可怖的动物形象,象征着对鬼神的崇拜。
《左传》载,夏朝“铸鼎象物,百物为之备,使民知神奸。
”在青铜纹饰中,神与鬼、灵异与鬼魅是杂糅并存的,目的是让人们理智的加以判断和识别,以有效的推行奴隶社会的道德观念。
于是把各个原始部落的图腾艺术,经过集中、整理和加工,使之更加端重、和谐、严谨,强调其自身的神圣任务。
它们都突出指向一种超出世间的权威神力和无限深渊的原始力量,其呈现给人的感受是一种神秘的威力和狞厉的美,但在那看来狞厉可畏的神秘中,却积淀有一种深沉的历史力量。
中国美术史青铜艺术
青铜器青铜艺术是继彩陶艺术之后,我国美术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1、商周青铜器蕴育的美学思想:商周青铜器的艺术成就,其造型与纹饰突出体现为“狞厉的美”。
郭沫若《青铜时代·彝器形象的试探》中对青铜时代器皿的形制、纹饰及其社会发展的背景划分了四个时期,第一期不再赘引;第二期约自商的后期至西周末,纹饰以云雷、饕餮纹居多,夔龙、夔凤、象纹次之;第三期是东周(春秋战国时代),饕餮纹失其权威,减少、缩小并降为非主体部分的纹饰,形式也有变化;第四期是战国,比较多见的是蟠螭纹和蟠虺纹。
2、饕餮纹饕餮究竟是什么呢?这迄今尚无定论。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它是兽面纹。
是什么兽?则各种说法都有:牛、羊、龙、鹿、山魈……。
它实际上是原始祭祀礼仪的符号标记。
这符号在幻想中含有巨大的原始力量,从而是神秘、恐怖、威吓的象征,这是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对饕餮的一段解释。
从这里要弄清楚的第一点是,饕餮是一种动物经过夸张想象形成的不存在的恶兽,具体到青铜器上则只是兽面纹。
第二点,饕餮作为自然造物而神秘化的时代,是巫术文化占据统治地位的时代,其前提必然是人的精神、气度、观念和思维还没有彻底从动物性中摆脱出来,或者是人的生存依赖于动物,或者是人的生活方式近似动物,或者是人群间的关系象动物样的相互残噬、毫无理智,与动作一样的凶残。
因此人所造的鬼神,崇拜的超自然力量只能是具有巫术感应作用的动物,怎么夸张变化而其基本形态离不开动物。
第三点,饕餮这种兽面纹的文化内涵“是神秘、诡异、恐怖、威吓、狰狞的象征”,它是古代的一种非常凶狠、贪残,吃人嗜血的氏族(苗国)的图腾象征,这个族系虽然在历史上渐渐融化消失了,而它的图腾标记却成了恐怖、狞恶、贪残的象征。
再经巫觋渲染、发挥使之神异化,被统治者据为保护神,对广大奴隶便产生了迫压的威慑作用,凛然不可侵犯。
《左传·文十八年》:"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侵欲崇侈……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谓之饕餮"。
中国美术史第二章夏商周青铜艺术
• 第一节 概述 • 一、历史背景 • 夏商周史称三代,是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
史的开端。 • 1、启改禅让制为世袭制,部落转化为国家
机器。 • 2、公元前17世纪商人汤率领部落推翻夏桀
的统治,建立商王朝。 • 3、公元前11世纪,商王朝为周武王取代。
二、文化背景——先秦思潮(百家争鸣时期) 1、儒家的美学思想 (1)孔子把情感观念和仪式引向以亲子血缘为基础的世间 关系和现实生活中 (2)中和原则:追求人社会和自然的完美和谐。 (3)更注重认识和礼法教化的作用。 2、道家的美学思想 侧重于认识和发挥人的自然天性。 一个入世,一个出世,一个乐观进取,一个消极避世。这两者 是中国美术史不可
炊器——鼎
食器——簋
——
酒 器 爵
水 器
夏 代 晚 期 镶 嵌 十 字 纹 方 钺
四、青铜器形制和纹饰的演变 简朴——繁缛 凝重——生动 (一)夏代是我国青铜器艺术的初创时期,形体较小、 造型质朴,纹饰也较简单。
(二)商代是青铜器艺术由成熟到鼎盛的重要阶段 1、前期:种类明显增多,礼器也大致齐备,纹饰简单 呈带状分布。代表:饕餮乳丁纹方鼎
春秋时期 龙耳尊
春 秋 晚 期 鸟 兽 龙 纹 壶
春秋晚期 镶嵌狩猎纹豆
(五)战国时代向实用器物发展。
战国铜壶纹饰
第四节 雕塑艺术 一、玉石雕刻 有人物也有动物形象。大多造型单纯,但花纹复杂, 常通体满花。不重写实,有着神秘威严的气息。 二、青铜雕塑
三 、 漆 木 雕
刻
忽视的理论源头。
第二节 青铜器艺术
• 一、青铜器的材料 • 1、青铜是红铜加锡的合金。代表器物是“二里头
爵” • 2、青铜器的合金配方也有不同。 • 3、晚商周初的青铜器大多是鼎盛阶段的国家重器。
中国美术史相关知识点总结
中国美术史相关知识点总结一、原始艺术时期中国美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距今3万年前的古代原始艺术时期。
在这个时期,人类雕刻了丰富多彩的玉器,绘制了动物形象和人物图像。
这些原始艺术作品带有浓厚的宗教和神秘主题,反映了原始人类对自然和神秘力量的敬畏和崇拜。
二、古代艺术时期古代艺术时期包括中国历史上的夏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明清时期等。
在这个漫长的历史时期里,中国美术经历了许多变革和发展,形成了众多独具特色的艺术流派和风格。
1. 夏商周时期夏商周时期是中国古代艺术的萌芽期,艺术品以青铜器为主。
青铜器是古代统治者的象征,其制作技术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青铜器的图案主题以祭祀、战争、狩猎等生活场景为主,形象生动,雕工精美,充分展现了当时的艺术水平和审美情趣。
2.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艺术的蓬勃发展期,著名的艺术形式有青瓷、丝绸、玉器等。
青瓷是中国最早的陶瓷器,制作工艺精湛,釉色丰富,成为中国传统陶瓷的代表之一。
丝绸是中国古代的杰出发明,具有独特的审美和实用价值。
玉器是中国古代的优秀工艺,玉雕艺术成就卓著,图案多样,纹饰精美,成为了中国美术史上的瑰宝。
3. 秦汉时期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继续发展期,陶俑、绘画、刻石等艺术形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秦代的陶俑以实用为主,形象生动,刻画细腻,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汉代的绘画和刻石艺术成就卓越,以风景画和人物画为主,形象真实,笔墨瑰丽,充分展现了当时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风采。
4. 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时期,文人艺术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在绘画方面,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了绘山水画、仕女画、花鸟画等艺术风格,以清丽、工细、深远见长,影响深远。
在雕刻和装饰艺术方面,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了石刻、鎏金工艺和墨竹细描等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成为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
5. 隋唐时期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艺术的辉煌时期,绘画、雕刻、陶瓷等艺术形式得到了全面发展。
中国美术史—夏商周春秋战国美术
《周礼·考工记》记载了6种不同含锡量的青铜器物的合金 配方,称为“六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青铜合金成分 的文字记录。
· 青铜器的品种与用途
商周时代青铜器的种类繁多,依照其用途可分为礼器、乐器、兵器、 工具和车马器几类。
青铜器中的精品,也就是说可以作为美术史考察对象的青铜器几乎都 是礼器。用途主要在于祭祀和维护统治秩序两个方面。即一方面在祭 祀中用做人神“沟通”的工具,另一方面在各种礼仪中象征奴隶主的 权势和地位。
三 壁画、帛画和漆画
• 对先秦壁画的研究是以相关文献和遗存为依据进行的谨 慎推论,论证的范围也主要涉及壁画的内容,但是两幅 著名的战国帛画《人物驭龙图》和《人物龙凤图》却能 使我们获得关于当时绘画的更多信息。
• 已知先秦时期的漆画作品全是漆器上的装饰图像,有的 绘制在丧葬用具如漆棺上,有的绘制在各种日用器物上。 湖北荆门包山大冢出土的一件战国漆奁上绘制的《车马 人物出行图》,是迄今发现的最早风俗画作品。
·玉石雕刻 玉器在中国原始文化中曾作为原始部落的图腾标志,
具有神秘的巫术色彩和浓厚的原始宗教意味。到奴 隶社会时期,青铜工具的出现使得玉石器的象征性 功能进一步增强。具有美丽色泽和晶莹温润的质感, 产量稀少而又难于加工的玉石成为象征性器物的最 佳选材。玉器在中国文化中的特有含义也正是在这 时开始确立。
•
人 虎 相 抱 卣 湖 南 安 化 出 土 商
•
象 尊 湖 南 醴 陵 出 土 商
• 四羊方尊 湖南宁乡出土 商
• 盠驹尊 陕西郿县出土 西周
• 编钟 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 战国
• 青铜面具 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
•
鹿 角 立 鹤 湖 北 随 县 曾 侯 乙 墓 出 土 战 国
简述夏商周青铜艺术的发展演变历程
简述夏商周青铜艺术的发展演变历程
夏商周青铜艺术的发展演变历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夏朝青铜艺术: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夏朝青铜艺术主要表现为青铜神像、兽面铜鼎、大型青铜器等。
夏朝青铜器造型简单朴实,器型多为玉形鼎、方形鼎和爵等,装饰图案主要采用神兽和凤纹等。
2. 商朝青铜艺术:商朝是中国青铜艺术发展的重要阶段,商代青铜器呈现出较高的艺术水平。
商朝青铜器造型丰富多样,包括鼎、觚、罍、豆等多种器型。
装饰图案以神兽、凤纹、虎纹等为主,同时还有一些具有象形符号的铭文,成为重要的历史资料。
3. 西周青铜艺术:西周时期,青铜器逐渐成为贵族阶级的象征,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和装饰技法得到进一步发展。
西周青铜器的造型更加复杂精细,装饰图案更加繁密,常见的器型包括方壶、圆壶、觚、籯等。
西周青铜器中的铭文数量明显增多,成为研究古代历史的重要资料。
4. 东周青铜艺术:东周时期,青铜器的制作逐渐衰落,艺术风格开始趋于低迷。
东周青铜器的造型和装饰相对简单,器形多为方形和圆形,装饰图案也较为简洁。
东周时期的青铜器大多用于祭祀活动,标志着青铜艺术发展的结束。
总的来说,夏商周青铜艺术的发展演变历程可以看出,从简单朴实到复杂精细再到低迷衰落的过程,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的
历史变迁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
这些青铜器不仅是古代生活和工艺技术的重要遗存,也是研究古代社会、历史和艺术的宝贵资料。
中国工艺美术史-三章夏商西周
陶器工艺
陶器种类
夏商时期的陶器工艺也有了很大 的发展,出现了各种陶器制品,
如炊具、食器、水器等。
陶器造型
夏商时期的陶器造型独特,形态各 异,既有实用性,又具有艺术性。
陶器纹饰
夏商时期的陶器纹饰精美,多采用 植物、几何图形等图案,具有强烈 的视觉冲击力。
02
西周时期的工艺美术
青铜器工艺
01
02
03
奠定了中国工艺美术的基本框架
夏商西周时期的工艺美术,在技艺、风格、形式等方面所取得的创新和突破,为中国工艺美术的基本 框架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的工艺美术作品,如青铜器、玉器、陶器等,在造型、纹饰、色彩等方面 所取得的成就,对后世的工艺美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3
夏商西周时期工艺美术的 特点与影响
特点
神秘威严
夏商西周时期的工艺美术作品,如青铜器、玉器等,常常表现出一种神秘和威严的气质。 这种特点与当时的神权社会背景密切相关,工艺美术作品在很大程度上是神权和王权的象 征。
精美细腻
尽管夏商西周时期的工艺美术作品在气质上显得神秘威严,但在技艺上却展现出精美细腻 的一面。这一时期的工艺美术作品,如青铜器、玉器、陶器等,在铸造、雕刻、烧制等技 艺方面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青铜器纹饰
青铜器的纹饰精美,多采 用动物、植物、几何图形 等图案,具有强烈的视觉 冲击力。
玉器工艺
玉器种类
夏商时期,玉器工艺也取 得了巨大的成就,出现了 各种玉雕作品,如璧、琮、 圭、玦等。
玉器造型
夏商时期的玉器造型独特, 形态各异,既有实用性, 又具有艺术性。
玉器纹饰
夏商时期的玉器纹饰精美, 多采用动物、植物、人物 等图案,具有强烈的视觉 冲击力。
中国美术史大一知识点总结
中国美术史大一知识点总结中国美术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大一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必须了解中国美术史的基本知识点。
本文将对中国美术史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内容。
1. 夏商周时期的早期艺术夏商周时期,是中国古代艺术的起点。
这一时期的艺术作品主要表现在青铜器方面,如礼器、兵器等。
青铜器的制作工艺技术表现出了当时的文化水平和审美观念。
2. 先秦时期的艺术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阶段。
在这一时期,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墨家思想的兴起对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绘画方面,先秦时期的画作多以壁画为主,主题多为神话故事和生活场景。
3. 隋唐时期的艺术隋唐时期,中国的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展推动了书法和绘画的发展。
在这一时期,中国书法逐渐形成了楷书、草书、行书等不同的字体风格。
绘画方面,形成了唐代四大名家:吴道子、僧释道信、顾恺之、王维。
4. 宋代的艺术宋代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时期,形成了南宋的文人画和北宋的工笔画两大流派。
南宋文人画主要表达了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和心灵境界,常常运用文人常用的诗词和题字。
北宋的工笔画则强调形象细腻和细节表现。
5. 元代的艺术元代是中国绘画史上的多样性时期。
绘画风格多种多样,不拘一格。
其中著名的画家有郭熙、赵孟頫、黄公望等。
元代也是著名的青花瓷的发展时期。
6. 明清时期的艺术明清时期,中国绘画史上出现了明代的文人画和清代的兰亭派。
明代文人画继承了南宋文人画的传统,强调自然写意和心灵境界的表达。
清代兰亭派的绘画风格则更加追求写实和精细的描绘。
7. 近现代的艺术近现代是中国艺术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国艺术受到了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并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艺术形式。
这一时期的艺术家包括齐白石、徐悲鸿等,他们的作品以独特的风格和题材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以上就是中国美术史大一知识点的总结。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创作自己的艺术作品。
中国工艺美术史论文夏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发展史.docx
合肥学院中国工艺美术鉴赏论文夏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发展论文名称史学生姓名湛琴琴系别生物与环境工程系专业班级14 生物工程一班学生学号夏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发展史摘要:中国古代青铜器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 是世界文物宝库中的瑰宝。
它历史悠久 , 绚丽璀璨 , 作为历史的载体 , 内容丰富而深刻 , 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科学等方面的研究价值 , 久已为世人所重视。
对青铜器的研究 , 早在两汉时代就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 宋代金石学之兴 , 推动了研究的发展 , 历经元、明、清各朝 , 这一学科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 出现了不少着名学者 , 有着开创之功 , 留下了丰厚的学术着作。
关键词:商周青铜器 ; 装饰;特点正文:中国青铜时代形成于公元前 2000 年,距今约 4500~4000年龙的时代,相当于尧舜传说时代,古文献上已经纪载当时人们已开始冶铸青铜器,自夏、商、西周起,中国开始了周而复始的朝代更替。
夏商两代均设有管理手工业的官职和王室贵族直接控制的手工业。
统治者所需的礼器、祭器、武器和贵重的生活用品,多是官府手工业部门制造的。
青铜器是商代工艺的重要品种。
商代青铜器品类齐全、造型多样,装饰图案或中心对称,或呈单独纹样,神秘庄严。
由于商代统治阶级盛行饮酒之风,所以酒器制作十分发达。
青铜器成本高,只能为统治者所用。
经考古发掘,在几十处遗址里发现了青铜器制品,同玉器时代一样,约经历了 15 个世纪。
青铜器的出现,促使玉雕技术与陶塑技术合而为一应用在青铜器的塑造方面,在此基础上铸造工艺发展起来。
传说中夏铸九鼎,开启了华下文明的青铜时代。
实际上在塑鼎这种复杂的工艺之前,青铜器必将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由简到繁的发展阶段。
此时的艺术风格由原始时期陶器造型、纹饰呈现的活泼愉快走向神秘威严,失去了原始艺术的质朴风格和生活趣味。
而青铜图案同彩陶一样成为古代工艺形式美的瑰丽景观,二者的抽象与逻辑演变,经历了长期的积累,凝结着无数经验与智慧,它嬗变成一种心灵的艺术,脱尽了向自然模仿的痕迹,那原初的具象已被遗忘在意象的升华中。
青铜时代夏、商、周美术
青铜时代夏、商、周美术一、概述(一)农业与手工业分工,私有制出现,国家机器奴隶制阶级社会产生。
(二)周武王灭商纣王,建立周朝,他自称天子,周朝制度是实行分封制、世袭制、等级制。
即周天子子继承。
天子的庶子分封为诸侯,诸侯也由诸侯的嫡长子继承。
他们形成一种宗法体系,掌握着政治,经济《齐语》:“士之子恒为土,农之子恒为农,工之子恒为工,商之子恒为商。
”这种位次尊卑的等级制度,服饰、器物、宫室、车马等方面,都有着严格的等级规定,不可僭越,否则严惩。
这种森严的国家制度(等周代工艺美术的发展以极大影响。
(三)夏商周时期的美术:最具代表性和具有突出艺术成就的是青铜器艺术,它是我国古代美术继彩艺之后又一辉煌成就,因此,这一时期又称“青铜时代”,青铜文明在三代的突出功能在于制造与政治权力“左传”解释这种文明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三代青铜的考古收获相对集中在祭祀礼器及军事兵器上二、青铜艺术青铜指用天然红铜加入锡的一种合金,因颜色灰青,故名青铜。
青铜器造型多仿自陶器。
(一)青铜器制作:分炼矿,制范,熔铸,装饰等几个过程。
《荀子》“刑范正,金锡美,工冶巧,火载说明青铜制作的条件,其中“制范”是一个重要方面。
有陶范法,蜡模法二种方法:①陶范法:先用泥土塑模,再将泥模烘干,用过滤过的细泥制成泥片,附在胎外面,使呈器形并显外范。
外范中心还要制一个内范,内外范的空间距离,就是器壁的厚度,加固泥范后浇注铜液便成器形。
②蜡模法:又称失蜡法,以蜡制成模型,内外用泥填充和包紧后,灌注铜液,有蜡处即为器形。
此种极为精细或镂空的造型和装饰。
(二)青铜器的品种:据其用途分烹饪器、食器、酒器、水器、杂器、兵器、乐器工具等八类,除实用还作仪仗、陪葬品。
(1)烹饪器:即蒸煮器,鼎、甗、鬲①鼎:煮肉器,多圆体,三足,双耳,亦有方体四足者如司母戌鼎,它不仅是实用生活用品,还是的象征,传说禹制九鼎以象九州:天子用九鼎,诸候(卿)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用三至一鼎。
中国工艺美术史 夏商西周(3.2.1)--青铜器
偏远地区——
洞庭湖西南
商晚期 无组合关系的酒器多 造型写实
象尊(商晚期,高 17.5 厘米) 据说,早年出土 于湖南,醴陵出土的一件失盖象尊与它酷似。在古代 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都曾有象群繁衍生息。
四羊方尊
“ 大禾”方鼎(高 38.5 厘米,重 12.85 千克) 以人面做装饰主题的青铜器 很少见。有专家提出,此人面纹属于传 说中“有首无身”的饕餮一类怪神。
所嵌绿松石则长期是各类镶嵌的主要材料
乳钉纹爵(高 22.5 厘米)二里头青铜 器中,爵所占比例颇高。此器束腰特别 明显,流、尾甚长,造型尤其秀逸挺拔。
商早期——
代表:二里岗文化 技术:合范高明,器壁匀薄 种类:礼器较完整,以觚爵
斝等为中心,酒器、饪食器 、水器多,鼎地位突出 装饰:
“ 利”簋(通高 28 厘米,重 7.95 千克) 已知最 早的西周青铜器,铭文记录武王伐纣后 7 日的赏赐 等。这种底附方座,侧出大耳的造型是西周簋的典 型。
西周中晚期——
礼礼礼礼礼礼礼礼礼礼礼礼礼礼礼礼礼 礼礼礼礼礼礼礼礼礼礼礼礼礼礼
西周中期
礼礼礼礼礼礼礼礼礼礼礼礼礼礼礼礼礼 礼礼礼礼礼
祭典——礼乐器及其诡异图像:沟通天地、神人 戎事——兵器:武备代表,权力维系,统治保证 制度——维系宗法、等级制度,西周越发凸显 独居时代创作核心 技术、文化、制度、军事多种因素 浸透最虔敬的信仰和最强烈的感情
二、材料与制作
材料——
成分:红铜、锡合金,常含有少量铅 红铜加入适量锡,可降低熔点,提高硬度 青铜冷凝,体积膨胀,减少气孔,表面细腻,增加美感 加铅虽令硬度降低,但韧性增加
中小器物装饰精细 兽面为流行装饰主题 夸张变形、神秘诡异
(完整word版)中国美术史整理
第二章先秦美术一、商周青铜艺术1、青铜器分期二里头文化期夏代青铜器的基本特点:(前19C--—-16C)1)少数青铜礼器已经做得比较精巧,器壁匀薄;2)夏代青铜礼器的装饰基本是圆点,园块和几何纹饰;3青铜器形体受陶器影响,为商代提供了参考。
代表器物:乳钉纹爵.商早期(盘庚迁殷)青铜器特点:(前16C--——15C中叶)1)商代青铜器一般比较匀薄,纹饰边线清晰深峻,镂刻技术高超,含铅量高;2)出现了圆锥形款足(中空),扁足(实心)。
3)纹饰大多为复杂的兽面纹器物:饕餮乳钉纹方鼎商中期青铜器特点:(前15C中叶—-——前13C)1)器物比早期厚重,尤其口部;2)品类增多;3)出现了斝(jia)(圆筒底体的)圆底爵开始;4)宽体觚(gu)喇叭状的觚;5)纹饰纹样装饰特点加强,浮雕出现6)仍保持着不铸铭文的习惯,个别器物上发现做器者本人的族氏徽记。
商晚期前段青铜器的特点:(前13C—---前11C)1)方形器大为发展;2)纹饰方面,动物形象比较具体,有主次之分;3)铭文多为一二字,为器物所有者的族徽(出现铭文);4)器物方面代表器物:司母戊(后母戊)鼎,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
商晚期后段青铜器特点:1)器物方面,无肩尊和扁体卣是新出的典型器,出现车马器;2)纹饰最为发达,艺术装饰水平达到高峰(动物,神怪为主的兽面纹空前发展);3)有较长的铭文,铸工精细,内容增多(族徽,祭祀祖先,赏赐,征伐);4)出现蹄形足圆鼎较多,双耳簋,平底爵消失代表器物:人面钺,四羊方尊,大禾人面方鼎,虎食人卣.。
西周青铜器特点:周人有计划有目的的改变(殷)商人礼器重酒的习俗体制,而建立起重食的礼器.1)新出现了方形簋,西周早期,利簋;大盂鼎,三足圆鼎2)长篇铭文盛行(祖先功业和自身业绩)记载了史事;3)出现了新纹饰(鸟兽)。
西周中后期:1)鼎,簋,鬲规范化,大克鼎2)波曲纹的出现。
最大的簋,害夫簋;铭文最长的鼎,毛公鼎;水器,虢季子白盘;颂壶东周春秋早期:(前770——-—前7C上半叶)子仲姜盘春秋中期:(前7C上半—--—-6C上半)立鹤方壶(复杂美感、立鹤莲花)春秋后期:(前6C下半---——前476年)越王勾践剑战国时期:(前476—-——前221)镶嵌图像纹壶犀牛尊错金银工艺2、青铜器文饰:饕餮纹:商周青铜器上的纹饰母题,以兽面牛首为主体,左右对称展开夔(kui)龙或夔凤图案。
中国美术史夏商周
商 后 期 方 垒
第33页,共85页。
商 后 期 云 纹 铙
第34页,共85页。
商 后 期 虎 纹 铙
第35页,共85页。
商 后 期 龙 凤 纹 “ 戈” 卣
第36页,共85页。
商 后 期 龙 虎 尊
商 后 期 三 羊 纹 鬲
第37页,共85页。
商后期豕尊
第38页,共85页。
第39页,共85页。
龟纹 :其状一般是刻画出龟的全形,在铜器中见到的不多, 多施于盘内。
第18页,共85页。
青铜器中的几何纹装饰
乳钉纹: 青铜器上最简单的纹饰之一。纹形为凸起的乳 突排成单行或方阵。另有一种,乳钉各置于斜方格中, 称为斜方格乳钉纹。
云雷纹: 青铜器上的一种典型纹饰。它的基本特征是以连 续的回旋形线条构成几何图形。有的作圆形的连续构图, 单称为云纹;有的作方形的连续构图,单称为雷纹。云雷 纹常作青铜器的地纹,用以烘托主题纹饰。也有单独出现 在器物颈部或足部的。
也有学者将这一时期划分为殷商前期、殷商后 期、西周期、东周前期、东周后期 5个阶段 。
第25页,共85页。
商代青铜器的发展与演变
鬼神观念统摄下的青铜艺术发展高峰。 类型丰富,多酒器、食器等。 装饰纹样由早期的单纯质朴向晚期的繁缛华
美转变。 整体具有庄重、威严、华丽和神秘的气氛与
色彩。 代表作品:《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觯(zhi,音志):饮酒器。圆腹、侈口、圈足、形似小瓶, 大多数有盖。
兕觥(si gong,音四公):盛酒或饮酒器。椭圆形腹或方形腹, 圈足或四足,有流和鋬,盖作成兽头或象头形。
尊:盛酒器。形似觚,中部较粗,口径较小,也有方形的。
第12页,共85页。
中国美术史夏商西周美术
人物龙凤图
人物龙凤图 战国楚 31.2X23·2厘米 帛 画。 全图表示着祈神引导 使墓主灵魂升天这一 主题。此画以线为造 型手段,服装衬以卷 曲云纹,袖口用斜线 装饰,领口、腰部、 后身及衣角皆以墨色 块面处理。毛笔用线 生涩不畅,粗细不一, 形态古拙而简劲,体 现了中国早期绘画的 特征。
人物御龙图
《人物龙凤图》1949年2月出土干长沙东南郊陈家大山楚墓。画面所 表现的是祝福死者的亡灵在神龙,神凤的引导和保佑之下升天成仙。 人物阔袖长裙,体态锕娜,表现了楚国上层妇女的形象特征和“楚王 好细腰”的时风。线描简朴流畅,精细曲直处理得当,证明我国绘画 以线为主的传统造型手段,在战国以前就已奠定了基础,并已具有相 当的表现力。1973年在长沙子弹库楚墓又出土了一幅《人物御龙图》 人物的风度仪容,不禁使人想起楚国大夫屈原及其诗篇中所塑造的形 象。
青铜器的起源、冶炼及铸造
起源:青铜器的使用发端于黄河流域 成分:红铜加锡的合金 制法:商周时代的青铜器主要使用陶质 快范铸造
青铜器的品种与用途
分类 礼器
炊煮器 食器
鼎、鬲 盂、豆
酒 器 觚、爵、觯、卣、彝、壶
青
铜
水 器 盘、鉴
器
乐器
祭祀—在祭祀中用作人与神“沟通” 的工具
兵器
用途
工具
维护统治秩序—在各种礼仪中象征奴隶主 的
贺兰山岩画 “太阳神”图案
战国绘画
文献记载,商,周时就有壁画存在。商纣王时"宫墙之 画"是见诸文献的最早壁画。文献的记述,涉及到画迹、 画法、画家故事、画家风格,绘画主张等许多方面。 由于年代久远,有些是根据传说的追记,因此难免有 失实之处,但是从出土的战国绘画实物资料来看,特 别是两幅帛画的相继发现,足以证明这些记载并非完 全虚构。20世纪40年代和70年代在湖南长沙出土的两 幅战国楚墓帛画,是目前所见最早的绘在丝织品上的 作品,具有独立绘画门类的典型意义,证实了2000多 年前中国绘画发展的辉煌成就。
中国美术史1
中国美术史一、夏商周青铜器艺术的时代特点从(区别、造型、种类、纹饰、用途)来谈,包括春秋的介绍。
答、公元前3000 年左右,中国进入青铜时代。
青铜是红铜和锡、铅的合金,也是金属治铸史上最早的合金。
1.夏代青铜器夏代是我国青铜器艺术的初创时期,有关文献里多有提及夏代的铜器,1984 年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青铜器,俗称“二里头爵”。
它是由 4 块范合铸而成,含铜量92% ,含锡量7% ,已是典型的青铜器。
形体较小,造型质朴,纹饰也较为简单。
是现知我国最早的青铜时代文化,多数学者视其为夏文化,也有学者将其归为“早商文化”遗存。
到夏代晚期青铜器以锡青铜和锡铅青铜为主,用锡铅青铜的略多于用锡青铜。
2.商代青铜器商代青铜器艺术是由成熟到鼎盛的重要阶段。
商代早期和中期的青铜器是中国青铜器艺术趋于成熟的发展时期。
以酒器为主的礼器体制初步建立,兵器种类增多。
普遍装饰兽面纹样,构图渐趋繁密,线条峻深劲利。
前期以河南郑州二里岗与杜岭出土的青铜器为代表。
后期的青铜器被称为殷墟期青铜器,是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
总体风格为:造型凝重雄浑,纹饰繁丽深沉。
代表作有《司母戊鼎》、《龙虎纹尊》、《四羊方尊》等。
器口张开,口沿下饰以开放的焦叶纹,器身遍布云纹、夔龙纹、和兽面纹。
其设计新颖,结构复杂,制造精巧,成功之做。
后期的青铜器被大量用来祭祀祖先和鬼神。
3.西周青铜器西周青铜器的特点由奇诡转为典雅。
周代早期的青铜器酒器减少食器增多,青铜器以锡青铜和锡铅青铜为主。
西周中、后期纹已不多见,带状花纹增加,流行顾首的菱纹、凤鸟纹以及窃曲纹、重环纹等几何纹样。
长篇铭文是这是青铜礼器的重要特点。
代表作有《武王征商簋》簋的造型端庄典雅,腹与方座上的饕餮纹可看作是商代风格的延续,器下的方座则是商代所未见的。
西周时代出现的列鼎制度规定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卿大夫用五鼎,地位较低的士用三鼎。
《毛公鼎》、《大克鼎》、《史墙盘》陕西扶风出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器——簋
——
酒 器 爵
水 器
夏 代 晚 期 镶 嵌 十 字 纹 方 钺
四、青铜器形制和纹饰的演变 简朴——繁缛 凝重——生动 (一)夏代是我国青铜器艺术的初创时期,形体较小、 造型质朴,纹饰也较简单。
(二)商代是青铜器艺术由成熟到鼎盛的重要阶段 1、前期:种类明显增多,礼器也大致齐备,纹饰简单 呈带状分布。代表:饕餮乳丁纹方鼎
春秋时期 龙耳尊
春 秋 晚 期 鸟 兽 龙 纹 壶
春秋晚期 镶嵌狩猎纹豆
(五)战国时代向实用器物发展。
战国铜壶纹饰
第四节 雕塑艺术 一、玉石雕刻 有人物也有动物形象。大多造型单纯,但花纹复杂, 常通体满花。不重写实,有着神秘威严的气息。 二、青铜雕塑
三 、 漆 木 雕
刻
二、文化背景——先秦思潮(百家争鸣时期) 1、儒家的美学思想 (1)孔子把情感观念和仪式引向以亲子血缘为基础的世间 关系和现实生活中 (2)中和原则:追求人社会和自然的完美和谐。 (3)更注重认识和礼法教化的作用。 2、道家的美学思想 侧重于认识和发挥人的自然天性。 一个入世,一个出世,一个乐观进取,一个消极避世。这两者 是中国美术史不可
忽视的理论源头。
第二节 青铜器艺术
• 一、青铜器的材料 • 1、青铜是红铜加锡的合金。代表器物是“二里头
爵” • 2、青铜器的合金配方也有不同。 • 3、晚商周初的青铜器大多是鼎盛阶段的国家重器。
战国后期处于衰落的阶段。 • 二、青铜器的铸造方法 • 1、陶质块范铸造法 • 2、失蜡法
三、青铜器的品种和用途 (一)日用器: 1、炊器 2、食器 3、酒器 4、水器 5、杂器 (二)乐器 (三)兵器
2、后期——殷墟期青铜器 器壁较厚,通体满花,凝重雄浑。代表器物:偶方彝 司母戊大方鼎
青铜犠尊纹饰
青铜觥纹饰
鸟
纹
兽
大
纹
铙
觥
商
代
商
兽
代
面
晚
纹
期
斝
黄
觚
(三)西周时期,转为典雅,流行几何纹样
西周 牛兽四耳簋
西周 父庚觯
西周 凤纹卣
西周 虢季子白盘 西周 齐侯匜
(四)春秋时期注行蟠螭纹,代表器物是莲鹤方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