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的新进展
《休克的新进展》课件
休克的分类
低血容量性休克
由于大量失血、失液、烧伤等 原因导致的休克。
感染性休克
由于严重感染导致的休克。
心源性休克
由于心脏功能不全、心肌梗死 等原因导致的休克。
神经源性休克
由于神经系统损伤或功能障碍 导致的休克。
休克的症状和体征
血压下降
收缩压低于90mmHg或原有高血压 者下降幅度超过30mmHg。
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应遵循个体化的原则,从小剂量开始,逐渐调整剂量,同时应 注意监测患者的血压和心功能等指标。
机械通气和氧疗
对于呼吸衰竭或严重缺氧的患者 ,机械通气和氧疗是必要的治疗
措施。
机械通气可通过面罩、气管插管 或切开等方式进行,根据患者的 病情选择合适的通气模式和参数
。
氧疗可通过鼻导管、面罩或机械 通气等方式进行,根据患者的病
情选择合适的氧浓度和流量。
血液净化治疗
对于严重酸碱平衡失调、水电解质紊 乱或急性肾损伤等情况,血液净化治 疗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血液净化治疗应注意监测患者的生命 体征和实验室指标,以评估治疗效果 和调整治疗方案。
血液净化治疗包括血液透析、血液滤 过、血浆置换等技术,应根据患者的 病情和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治疗方 法。
神经源性休克
总结词
由神经系统损伤引起的休克,常见于严重创伤、脊髓损伤等。
详细描述
神经源性休克是由于神经系统损伤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外周血管舒张,全 身血管阻力下降,引起血压下降和休克。
03
CHAPTER
休克的治疗
扩容治疗
扩容治疗是休克治疗的基础, 通过补充血容量,恢复组织灌
注,改善微循环障碍。
临床应用前景
随着研究的深入和临床试验的完成,新型抗休克药物有望 在未来成为治疗休克的重要手段,提高休克患者的生存率 和生活质量。
最新 外科休克
休克早期
微循环“只出不进”
组织缺氧
有效循环
动脉血压
血管舒缩中枢加压反射
交感——肾上腺轴儿茶酚胺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心跳加快
心排增加
外周、内脏血管收缩
17
休克早期 (缺血性缺氧期)
水
18
休克中期
动静脉短路 直接通路 组织缺氧加重 前括约肌舒张 后括约肌收缩 微循环“只进不出” 血压 意识模糊
36
休克的诊断
病史:创伤,消化道出血,大手术,严 重感染,急、慢性心衰,过敏史等
上述临床表现
37
休克的监测 ——一般监测
精神状态
清楚、反应正常 —— 脑循环正常
烦躁、淡漠、昏迷 —— 脑循环不良
外周循环
四肢干燥、温暖 —— 循环基本正常
四肢湿冷、苍白、紫绀 —— 休克加重
38
动脉血压
SBP<90mmHg 脉压<20mmHg
休克
心率
心率 四肢温暖——休克好转 心率 四肢湿冷——休克加重
Rady休克指数=脉压/收缩压 (0.5、>0.9~1.5、>2.0)
39
尿量——循环状况最有效指标 血压低、尿<25ml/h、比重
有效循环不足
血压正常、尿少、低比重 急Fra bibliotek肾衰40
特殊监测
23
代偿作用重要 影响 组织缺血、缺氧
病理生理
—— 代谢变化
微循环障碍、有效灌注不足 能量生成不足 有氧代谢 无氧酵解 乳酸盐堆积 轻度酸中毒 PH>7.2 重度酸中毒 PH<7.2 膜结构破坏
低血容量休克复苏指南及新进展
低血容量休克的诊断方法和评 估标准
通过体格检查、血液检查和影像学等方法可诊断低血容量休克。评估标准包 括血流动力学参数、尿量和组织灌注等指标。
低血容量休克的现有治疗方法和指南
目前的治疗方法包括液体复苏、血管活性药物和营养支持等。随着研究的深入,指南不断更新以改进低血容量 休克的治疗效果。
低血容量休克的新进展和最新研究
最新研究关注于休克的早期识别和治疗、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以及新型药物和治疗技术的应用等方面。
改进低血容量休克救治策略的建议
改进策略包括早期识别、积极的液体复苏、精确的血流动力学监测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制定,以提高低血容量 休克患者的生存率未来的研究应该致力于改善早期诊断手段、探索更有效的 治疗方法,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低血容量休克复苏指南及 新进展
低血容量休克是一种临床紧急状况,引起心脏无法有效泵血,导致组织灌注 不足。
低血容量休克的定义和原因
低血容量休克是一种由血容量减少引起的休克状态,常见原因包括出血、胃 肠道液体丢失和体液移位等。
低血容量休克的分类和严重程度
低血容量休克可根据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分类,严重程度从轻度、中度到重度。该分类有助于指导治疗策略的 选择。
心源性休克治疗新进展
定期体检:定期进 行心电图、心脏超 声等检查,及时发 现和治疗心脏疾病。
健康饮食:保持低 盐、低脂、高纤维 的饮食习惯,避免 吸烟、酗酒等不良 习惯。
心源性休克治疗的 新进展
新的药物治疗方法
01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降低血压,改善心脏功能
02
β受体阻滞剂:降低心率,减轻心脏负担
03
性休克
心肌病:心肌病变,导 致心源性休克
心律失常:严重心律失 常,导致心源性休克
心包填塞:心包腔内压 力升高,导致心源性休
克
心源性休克的诊断 和治疗
心源性休克的诊断方法
01
临床表现:胸痛、呼吸困难、 晕厥等
02
心电图检查:显示心肌缺血、 心律失常等
03
心肌酶检测:心肌酶升高, 如 C K - M B 、 Tn I 等
心源性休克的临床表现包括低 血压、呼吸困难、紫绀、少尿 等。
心源性休克的病因包括心肌梗 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 脏瓣膜病等。
心源性休克的诊断主要依赖于 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 和影像学检查。
心源性休克的分类
01
低排血量性休克:由于心脏泵血功能障碍, 导致心输出量减少,进而引起休克。
02
心律失常性休克:由于心律失常,导致心 脏泵血功能障碍,进而引起休克。
05
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 脉狭窄或闭塞,明确心肌缺 血原因
04
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心脏 结构和功能异常,如室壁运 动异常、射血分数降低等
06
心导管检查:直接测量心脏 血流动力学参数,如心输出 量、肺动脉压等
心源性休克的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使用血管扩张剂、正性肌力药物等药物进 行治疗
11休克
2.“自身输液”作用停止
1.毛细血管血流淤滞流体静压升高 2.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血浆外渗,血液浓缩
3.恶性循环的形成,回心血量急剧减少
缺血、缺氧、酸中毒 微循环血管大量开放
血液滞留,回心血量减少 心输出量、血压下降,交感兴奋
调节肽类
血管紧张素(angiotensin Ⅱ,Ang Ⅱ ) 肾灌注压下降,激活 肾素分泌 NE激活肾小球旁器的 β1受体 近曲小管重吸收增多, 远曲小管Na+负荷减少, 激活肾素分泌
RAAS
调节肽类
血管升压素(vasopressin)
抗利尿激素(ADH), 有效循环血量降低和血浆
晶体渗透压升高,刺激下
组织灌流进一步减少
(四)主要临床表现
血压进行性下降 80/50mmHg
脑灌流不足—— 转向昏迷
心灌流不足—— 心搏无力
皮肤血管灌流减少——发凉, 发绀
肾血流持续不足——少尿或无尿
三、休克难治期
微循环的改变
微循环特点:不灌不流,血液高凝,组织细胞无血供
微循环的改变
1.微血管反应性显著下降
微血管平滑肌麻痹,对血管活性药物反应性消失
儿茶酚胺
兴奋β-受体
血管活性胺类
组 胺
血管活性胺类
5-羟色胺(serotonin,5-HT) 主要来源于VEC,肥大细胞 功能:收缩微静脉,增强毛细血管通透性,加重DIC
5-HT转运蛋白
(二)调节肽
内皮素 (endothelin,ET) 强大的缩血管及正性心肌肌力作用 心脏毒性作用 具有一定的代偿作用
次日7时血压降至70/40mmHg,静推肾上腺素血 压不能回升,患者昏迷,7时30分血压测不到,呼吸、 心跳微弱。7时50分抢救无效,宣告死亡。
感染中毒性休克
后负荷变化
• 右室后负荷增高 • 左室后负荷明显降低,因此纠正感染中毒
性休克时,充分补充血容量及应用正性肌 力药的前提下可适当应用血管收缩药。
监测及诊、 断
微循环灌注的监测
脑:神志、反应、精神状态 末梢:皮温、粘膜甲床紫绀、四肢冷汗否 肾:尿量>1毫升/kg/小时
整理课件
肾:尿量>1毫升/kg/小时 肺:听诊、血气分析、PaO2 PaCO2下降 X-ray下降 DIC检测:3P、FDP 动脉乳酸测定正常1.5Eg/L 当乳酸2-4mEg/L、微循环基本良好,轻度缺氧, 100%予后良好;
整理课件
感染性休克(前述)。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指在遭受严重损 伤、休克、感染及外科大手术及急性损伤24小 时后,同时或贯序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系统或 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感染的过程: 感染 全身性感染 严重脓毒症 感染 性休克 多器官功能障碍 多器官功能衰 竭 损伤SIRS Sepsis SeveSepsis Sepsis shock MODS MOF感染
整理课件
感染性休克血液动力学特点
前负荷明显下降
•血容量相对不足,微循环过多开放淤滞所致 •血容量绝对不足;感染损伤毛细血管壁通透性 增加液体渗入组织间
心肌收缩力的变化:早期心输出正常或 增高,由于肺循环阻力增高,右心功能受 损,室间隔向左移,左室顺应性减低及冠 脉供血不足,心肌受毒素抑制,最后发生 输出。
整理课件
✓ 从某种意义上说,有些病人不是死于感染本身, 而是死于过于强烈的自身炎症反应造成的自身机 体损伤。
✓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医生的职责是调控好炎症最大 限度,发挥它的积极作用,限制有害反应,是未来医学 的方向。“消炎”这个词就不适当了。
感染性休克详解
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临床评估 ,了解患者的病史、体征、症状等, 以便做出准确的诊断。
02
感染性休克的原因与病理生理
Chapter
感染性休克的原因
感染性休克主要由严重的细菌感染引发,如肺炎、肠道 感染、腹腔感染等。
感染性休克也可能由病毒、真菌等其他病原体引起,但 相对较少见。
感染性休克的发生还与患者的免疫系统状态、年龄、基 础疾病等因素有关。
染性休克领域,细胞疗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利用免疫细胞或干细胞来增
强患者的抗感染能力。
临床研究与新技术的应用
早期诊断
通过开发新型生物标志物和检测 技术,提高感染性休克的早期诊 断率,以便及时启动治疗措施,
降低死亡率。
个体化治疗
基于患者基因组、表型和其他生 物学特征的个体化治疗策略,旨 在为每个患者量身定制最佳治疗
感染性休克的病理生理
感染性休克时,病原体释放的 毒素或免疫反应引发的炎症介 质会导致机体微循环障碍。
机体在感染性休克状态下会出 现低血压、组织缺氧、酸中毒 等病理生理改变。
感染性休克可能导致多器官功 能衰竭,如心、肺、肾等,进 而危及生命。
感染性休克与免疫系统
感染性休克时,免疫系统会过度 激活,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根据患者情况,适量补充血容量 ,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
监测生命体征 保持呼吸道通畅 维持正常体温
补充血容量
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 吸等生命体征,以及尿量、体温 等指标。
采取适当的保暖措施,防止体温 过低或过高。
患者教育
提高认识
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感染性休克 的相关知识,提高对疾病的认识
和重视程度。
04
感染性休克的预防与护理
休克治疗进展
休克治疗进展一、对休克本质的认识对休克的认识经历了临床症状描写、休克——低血压,以及70年代以来的组织灌注衰竭的不同阶段(细小血管收缩期、血管床容积扩大期、弥温性血管内凝血期)。
对休克现代的认识是:休克是因任何急重症打击而出现机体真毛细血管网内广泛而深刻的灌注衰竭,组织氧和营养底物供应降到细胞可以耐受的临界水平以下,并发生代谢产物的积聚,这是一种急性循环衰竭、生命脏器的低灌注和伴随的代谢障碍状态。
无论从生理学或临床角度,循环都可区分为大血管内循环和微循环两部分,这两者相辅相成,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后者是前者的目的,共同完成循环功能。
大血管内循环三要素是:灌注压(P)、血流量(F)、血流阻力(R),这三者关系符合物理学欧姆定律(P=F•;R)。
它们在临床上分别是动脉血压(BP)、心输心理(CO)和外周血管阻力(SCR)。
心脏是大血管内循环的核心,它产生的心输出量是循环要素中的自变量之一,数值取决于前后负荷、心肌收缩性和心率。
前负荷主要标志是回心血量(主要是血容量),后负荷是循环要素中的又一自变量,它主要来自外周小动脉的舒缩状态,以外周血管阻力为代表,CO和SVR相互作用产生因变量BP。
休克就是由于某种原因使CO和(或)SVR发生了剧烈变化,大血管内循环不再能支持微循环而造成的组织灌注衰竭。
对休克本质认识的加深,对循环要素的深入了解,以及临床技术的应用,三者结合在一起对休克临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在现代休克治疗中应用高技术手段的趋向越来越突出,血流动力学和多脏器、多生命体征的监测,多种治疗仪器的普及使用已是临床常见的场面。
在监测的基础上,又产生了治疗目标的概念,即在理解病理生理的基础上,医师们对重要的重理参数设定一定的治疗目标。
如维持平均支脉压(MAP) 7 98kPa,HR在80-120bpm,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 90%,肺动脉楔压(pcwp)维持在1 33-2 39kPa 之间,心脏指数(CI)在非感染性休克中应〉2 2L/min•;m2感染性休克时应维持在4 0L/min/m2。
2024年度休克(人卫版)
积极治疗原发病
针对引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原发病 进行积极治疗。
34
其他并发症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处理策略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急性肾衰竭
给予机械通气支持,维持患者的呼吸功能 ;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减轻肺部炎症反 应。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血液透析或腹 膜透析等肾脏替代治疗;同时积极纠正水 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
20
液体复苏策略选择和实施
• 对于脓毒性休克,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策略已被 广泛接受。
2024/3/23
21
液体复苏策略选择和实施
实施步骤
评估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确定液体复苏的指 征。
选择合适的输液通路和输液速度。
2024/3/23
22
液体复苏策略选择和实施
2024/3/23
01
监测患者的反应,及时调整输液 策略。
应激性溃疡
深静脉血栓形成
给予抑酸药物和胃黏膜保护剂治疗;同时 积极治疗原发病,减轻应激反应对胃肠道 的损害。
给予抗凝药物和溶栓药物治疗;同时积极 纠正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
2024/3/23
35
07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进 展方向
2024/3/23
36
本次课程重点内容回顾
01
休克的定义、分类及病理生理机制
2024/3/23
定义
休克是一种急性循环衰竭综合征 ,表现为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 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 功能受损。
临床表现
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脉搏细速 、尿量减少、神志淡漠或烦躁不 安等。
4
休克发生原因及机制ຫໍສະໝຸດ 发生原因失血、失液、感染、过敏、心脏功能障碍等。
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治疗新进展
要透 析的风 险升高 和凝血 功能 障碍 ,不推 荐使用 分子量 >200kDa和 /或 取代 级 >0.4的羟 乙基 淀粉 进行 液体 复 苏 . 。 一 旦 组织 低灌 注得 到改善 、无 以下情 况 ,如 心肌 缺 血 、严 重 的 低 氧 血 症 ,急 性 出 血 或 缺 血 性 心 脏 疾 病 , 只 有血红蛋 白浓度低至 <7.Og/dl时输注红细胞 ,成人 目标值 为 7.0~9.0g/dl。EGDT如 ScvO <70%,需 要输 注红 细胞 以 维持 血细胞 比容 ≥ 30%。不 建议促 红细胞 生成 素用于严 重脓 毒症相 关贫血 的治疗 ,而 。肾功能衰竭 引起 的红细胞 生成 障碍可 应用 。建 议新鲜 冷冻血 浆仅用 于 出血或计 划 进行 侵入性 操作 时 ,不主 张仅为 纠正凝血 功能 异常而应 用 。在严重脓毒症患者血小板计数 <10×109/L、无 明显 出 血 的情 况下可预 防性输 注血小板 ;血小板计数 <20×10 / L,伴有 显著性 出血 风险 的患者 进行预 防性输注血 小板 ; 活动 性 出血 ,手术或 侵入性 操作 的患者建 议使 血小板计 数 ≥ 50×109/L 3。不建议严 重脓毒症 、感 染性休克 的成 人患者静脉使用丙种球蛋 白。
1 初 始复苏和复苏 目标
Rivers等 … 报 道 6h的早 期 目标 导 向性 治疗 (early goal—directed therapy,EGDT)可显著 降低 严重脓 毒症和脓 毒症 休 克 患者 的病 死 率 ,28d的病 死 率 由 49.2% 降低 至 33.3%,60d病死 率将 从 56.9%降低 到 44.3%。对于 严重 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 ,维 持循 环功能稳定 的最好治疗 是 EGDT。一旦临床诊 断严重脓毒症 、脓 毒性休克 ,应尽 快进行 EGDT,6h内达到 以下复 苏 目标 :(1)中心静脉压 (CVP)8~12mmHg。(2)平均动 脉压(MAP)≥ 65mmHg。(3) 尿量 ≥ 0.5ml/(kg·h o(4)混合静脉血氧饱 和度 (SvO ) ≥ 65% 或 中心静 脉血氧饱和度 (ScvO )≥ 70%。在严重 脓 毒症 和脓 毒性休 克早 期 复苏 阶段 ,对 于血乳 酸升 高 的 患者 ,在 缺乏 监测 ScvO 的情 况下 ,应 尽快 使血 乳 酸值 降至正常 范围 。第一 个 6h液 体复苏 时 ,应 不断地 评估复 苏 目标 ,如果液体 复苏后 CVP达 8-12mmHg,而 SvO 仍 未达到 65% 或 ScvO 仍 未达 到 70% 或者乳 酸清 除率 持续 <10%,需输 注浓缩 红细 胞使 血细胞 比容 >3O%,和 /或输 注 多 巴酚 丁 胺 以达 到 复 苏 目标 |2l。
解读休克
2、 休克进展期Ⅱ期(休克期)
血压进行性下降; 出现心脑功能障碍,心搏无力; 患者神志淡漠甚至转入昏迷; 肾血流量长时间严重不足,出现少尿甚至无 尿; 皮肤发凉加重、发绀,可出现瘀斑。
失代偿初期经积极救治仍属可逆,但若持续 时间较长则进入休克难治期 (不可逆性失代 偿期)。
目前,尚无足够的证据表明晶体液与胶体液 用于低血容量休克液体复苏的疗效与安全性 方面有明显差异(C级)。 为保证液体复苏速度,必须尽快建立有效静 脉通路(E级)
输 血
红细胞:为保证组织的氧供,血红蛋白降至70g/L时 应考虑输血。对于有活动性出血的病人、老年人以 及有心肌梗死风险者,血红蛋白保持在较高水平更 为合理。 血小板 :血小板输注主要适用于血小板数量减少或 功能异常伴有出血倾向的病人。血小板计数<50 x 109/L,或确定血小板功能低下,可考虑输注。
体温控制
危害:低体温往往伴随更多的血液丢失和更 高的病死率。体温<35℃可影响血小板的功能、 降低凝血因子的活性、影响纤维蛋白的形成。 低体温增加创伤病人严重出血的危险性,是 出血和病死率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 严重低血容量休克伴低体温的病人应及时复 温,维持体温正常(D级)。
复苏目标
G-杆菌:冷休克 G+球菌:暖休克 常见病:爆发性流脑、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急性腹膜炎(急性阑尾炎穿孔、胃十二指肠溃疡穿 孔、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穿孔、各种原因引起的小肠 及结肠穿孔)、绞窄性肠梗阻、急性重症胰腺炎、 肛周脓肿、气性坏疽、各种原因引起的腹腔脓肿、 伴尿路梗阻的化脓性肾盂脓肿、大面积烧伤等
二、肾的功能变化
肾功能衰竭发生率 40%~55%,仅次于肺和肝
休克治疗新进展
•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凝血病是在伤员入
院接受大量液体复苏后才发生,并将其归因 于凝血因子的丢失、消耗和稀释,以及由酸 中毒和低体温导致的凝血因子功能障碍。 26
7
二、休克分期的新进 展
8
休克病理生 感染 失血失液烧伤 创伤 理过程
血容量减少
过敏脊髓麻 醉或损伤
心衰
血管床容量增加
有效循环血量减少 微循环障碍
心泵功能障碍
休克
9
二、休克分期的新进展
目前多数学者按微循环功能将休克分三期:
第一期
第二期
第三期
循环应急 循环应急 与细胞代 期 谢障碍并 存
组织细胞 严重代谢 障碍向细 胞损伤死 亡转化
整体氧耗与氧输送的关系 生理性氧供依赖(physiological
oxygen supply dependency)
生理状态下, DO2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 VO2仍可保持恒定, 只有在DO2降至临界水平 以下时, VO2发生明显改变, 产生无氧代谢
DO2=CO×1.36×Hb×SaO2
病理性氧供依赖(pathological oxygen supply dependency)
14
四、休克治疗目标的进展
MAP≥65mmHg HR 80-120bpm PCWP 13-18mmHg
CI
非感染性休克≥2.2L· min/m2 感染性休克≥4.5L· min/m2
SaO2 ≥90% SvO2 ≥70%
DO2>600ml · min/m2 VO2>170ml · min/m2
LA≤2mmol/L UO ≥50ml/h BD ≤-5 .0mmol/L
治 11、防治DIC 12、 器官功能衰竭防治。
休克治疗的进展-胡兴国
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病人左室功能
脓毒症时凝血通路被激活的途径
毒素刺激 单核巨噬细胞 TNF IL-1 PMN
黏附 TNF IL-1 6 8 10 OR PAF PG LTs 蛋白酶 缓激肽
微血管内皮细胞
血栓素A2 蛋白酶
激活凝血作用
微血栓形成
感染性休克
休克病因学的融合
低容量性 毛细血管渗漏(绝对低容量) 血管扩张(相对低容量) 心源性 心肌收缩力降低 梗阻性 肺血管阻力升高 分布性(虽然心输出量正常或增加,但低灌注) 大血管 内脏血流减少 微血管 分流 细胞毒性 虽然有足够的氧供,但细胞不能利用氧
缺血级联反应 The ischemic cascade
Failure of oxygen delivery to the cellular level triggers the release of a variety of compounds and the generation of an amplified inflammatory response.
分布性(血管舒张)休克的机制
从细菌到疾病
感染到脓毒性休克的病理生理机制.
Nguyen HB, et al. Severe Sepsis and Septic Shock: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Emergency Department Management Guidelines. Annals of Emergency Medicine, 2006,48:28-54
相关概念及定义
脓毒症(Sepsis): 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 证实有细菌存 在或有高度可疑感染灶, 其诊断标准同SIRS 严重脓毒症(Severe sepsis) : 脓毒症伴有器官功能障碍﹑组织 灌注不良或低血压。低灌注或灌注不良包括乳酸酸中毒﹑少 尿或急性意识状态的改变 感染性(脓毒症)休克(Septic shock): 严重脓毒症患者在给予足 够 液体复苏后仍无法纠正的持续性低血压,常伴有低灌注状态 (包括乳酸酸中毒﹑少尿或急性意识状态的改变)或器官功能 障碍
心源性休克诊治思路与进展
汇报人:文小库
2024-01-05
CONTENTS
• 心源性休克概述 • 传统治疗策略 • 新型治疗策略 • 心源性休克诊治研究进展 • 心源性休克诊治指南与共识
01
心源性休克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心源性休克是由于心脏功能严重受损 ,导致全身组织灌注不足,引发一系 列生理功能紊乱的临床综合征。
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是常用的血管活性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和心输出量等指 标。
03
新型治疗策略
机械辅助循环装置
总结词
机械辅助循环装置是一种新型治疗心源性休克的方法,通过人工装置辅助心脏 泵血,减轻心脏负担,维持血液循环。
详细描述
机械辅助循环装置包括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左心辅助装置、全人工心 脏等。这些装置能够提供即时的机械支持,改善心脏功能,为患者赢得救治时 间。
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共识
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针对心源性休克的诊治达成了共识,为国内临床实践提供了指 导。
指南与共识的解读与比较
01
解读ESC指南
对ESC心源性休克指南进行深入 解读,分析其核心内容和实践意 义。
02
比较AHA与ESC指 南
对AHA和ESC心源性休克指南进 行比较,探讨两者在诊治思路和 方法上的异同。
分类
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心源性休克可 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相关性休克、心律 失常性休克、心脏瓣膜病相关性休克 和心肌病相关性休克等。
病因与病理生理机制
病因
常见病因包括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 肌炎、严重心律失常、心脏瓣膜病等 。
病理生理机制
心源性休克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是心 脏泵血功能严重受损,导致全身组织 灌注不足,进而引发一系列生理功能 紊乱。
休克的治疗与进展
性休克。
29
感染性休克(septic shock):
• 指全身性严重感染病人在给予充分的容量复苏后, 仍无法纠正的持续性低血压,常伴有低组织灌流 状态或器官功能障碍.另外在某些病人中,由于应 用了影响心肌变力药或血管收缩剂而维持血压正 常, 但仍有低灌流状态和器官功能障碍,应视为 感染性休克. • 所谓感染引起的低血压状态是指收缩压<90mmHg), 或除外了其它原因引起的低血压的因素情况下, 血压下降幅度超过了40mmHg.
休克的治疗与进展
1
概
念
• 定义:休克是组织血液灌流不足造成细
胞水平的一种急性氧代谢障碍,导致细胞 受损的病理过程。 • 产生休克的原因: 组织灌流不足: 绝对血容量不足. 相对血容量不足. 氧合不足造成细胞代谢紊乱. 如DIC→SHOCK.
2
• 正常循环的基本条件: .
泵
回心血量 CVP PAWP 静脉 前负荷 C O 心输出量 动脉 后负荷 小动脉 微小动脉
28
• 在这一状态发生,发展过程中,机体不再 是受害者,而是一个积极参与者, 是导致 发生多系统功能损害的动力之一. • 例如:通常情况下,炎症局部血管扩张, 血流增加, 血管通透性改变及代谢增强 都可以增加局部组织的营养和氧供. 但 这一反应如不加以控制的扩大到全身,将 引起全身血管扩张,外周阻力下降,导致 低血压.血管通透性增加将形成间质水肿, 循环血量明显不足,这就是感染
33
休克时血液动力学变化特点
• (2)容量绝对不足——毛细血管渗漏: • 创伤,感染及休克时,血容量丢失的另 一个原因是毛细血管渗漏及对血浆蛋白 通透性增加。当血浆蛋白离开血管向组 织间隙转移过程中可带走大量的血浆和 水,引起组织和间质水肿,损害组织灌 注,最终结果导致组织缺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阻塞性休克
心脏以外原因的 血流阻塞导致左 室舒张期不能充 分充盈,从而使 心输出量下降。
四、休克治疗目标的进展
四、休克治疗目标的进展
MAP≥65mmHg HR 80-120bpm PCWP 13-18mmHg
CI
非感染性休克≥2.2L· min/m2 感染性休克≥4.5L· min/m2
SaO2 ≥90% SvO2 ≥70%
在已经满足前负荷的前提下,对血压仍低 者可使用血管加压剂(E级);并首选去 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D级); 小剂量多巴胺对严重感染患者无肾脏保护 作用(B级)。 不推荐提高心排指数达到目标性的高氧输
2.围术期输血和辅助治疗指南( ASA2006)
• 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2006年更新了围术期 输血和辅助治疗的工作指南。新指南是10 年来 第一次修订,它不仅再次确认1995 年版指南的 输血指征,而且取得了更多的证据支持和广泛 的共识。 • 新指南在循证输血(evidence-based transfusion medicine)和输血指征研究的指导下,对资料和 推荐意见在方法学上更具有科学性和程序性。
血管内容积
临床判断 中心静脉压 肺动脉崁压 超声心动图
器官灌注指标
体格检查和 临床判断 乳酸 动脉血气和 酸碱
氧传输和氧 耗 pHi 舌下二氧化
四、休克治疗目标的进展
有效循环血量
•血压是血管内的 血液对于单位面积 血管壁的侧压力 •血压的正常并不 等于CO正常或充 足的组织灌注
晶体液
围术期液体治疗指南(2008)
围术期生理需要量和累计缺失量可以相对准确补充,采用晶体溶液 (C级) 围术期第三间隙转移量需要有效补充,采用晶体溶液(E级)
五、休克治疗进展
1 2 3 4 5 6
心源性休克,重在挽救濒死心肌和/或纠正严重心律紊乱,因心脏机 械结构异常(二尖瓣返流、室间隔穿孔等)应尽快行介入或手术治疗
对于心外阻塞性休克,如急性心包填塞、缩窄性心包炎、大块或次大 块肺栓塞、张力性气胸等也应有针对性的进行处理。
药物及农药中毒所导致的休克,应尽可能彻底清除毒物,并 尽早应用特效解毒剂 过敏性及神经原性休克,一开始全身毛细血管就处于扩张状 态,通透性增加,应尽早应用肾上腺素和糖皮质激素 对于感染性休克应尽早采取措施防止毛细血管渗漏,早期应 用胶体液。 在整个休克复苏过程中,要根据患者年龄、心肺肾功能状况 、有无低蛋白血症、营养状况、酸碱失衡情况等因素予以个 体化治疗。
围术期输血和辅助治疗指南( ASA2006 ) 冷沉淀输注
出血病人输注冷沉淀之前应该尽可能知道纤维蛋白酶原浓度。如纤维 蛋白原浓度高于150mg/dl不必输注冷沉淀。 输注冷沉淀指征: 用于纠正大量输血发生大量微血管出血的病人,又不能及时检测纤维 蛋白原浓度者; 有大量微血管出血纤维蛋白原浓度低于80-100mg/dl者; 先天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的病人。
血小板输注
血小板功能异常,使用强的抗血小板药物如氯吡格雷、体外循环和微 血管出血者 大量失血时休克复苏指南(2007)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
• 提高其救治成功率的关键在于尽早去除 休克病因的同时,尽快恢复有效的组织灌注。
• 低血容量休克的早期诊断对预后至关重要。重视 氧代谢与组织灌注指标: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 (svO2) 、血乳酸、碱缺失等对低血容量休克的早 期诊断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低血容量休克复苏指南(2007)
血乳酸和 碱缺失
对低血容量休克病人,应监测血乳酸以及碱缺失水 平与持续时间(C级)。 动脉血乳酸恢复正常的时间和血乳酸清除率与低血 容量休克病人的预后密切相关,复苏效果的评估应 参考这两项指标(C级) 碱缺失的水平与预后密切相关,复苏时应动态监测 (B级) 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强调积极病因处理与容量复苏 ;不主张常规使用碳酸氢钠(D级) 传统临床指标对于指导低血容量休克治疗有一定的 临床意义,但是,不能作为复苏的终点目标(D级)。 应当警惕低血容量休克病程中生命体征正常状态下 的组织细胞缺氧(E级)。
DO2>600ml · min/m2 VO2>170ml · min/m2
LA≤2mmol/L UO ≥50ml/h BD ≤-5 .0mmol/L
pHi ≥7.32
休克监测
生命器官的血流灌注和 组织氧的供给和摄取
休克的监测
心输出量和心肌功能 临床判定 超声心动图 静脉血氧饱和度 脉搏形态分析 胸部生物阻抗 经肺稀释技术 肺动脉导管
传统指标
4.围术期液体治疗指南(2008)
•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
为我国第一部《液体治疗指南〉。由吴新民、于 布为、薛张纲、刘进、徐建国、岳云、叶铁虎、 熊利泽、黄文起 等国内著名专家学者于2007年12 月制定,2008年1月正式颁布。
该《指南》的出台标志着我国麻醉领域液体治 疗从此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低容量性休克和分布性休克可以单独存 在或合并存在,血液在毛细血管内和/ 或静脉内潴留,或以其它形式重新分布, 而微循环中有效灌注不足。
低血容量性
各种原因导致的 病人血管内容量 不足是这类休克 的主要病理生理 改变
分布性休克
其共同特点是外 周血管失张及阻 力血管小动脉失 张使大血管内压 力损伤,容量血 管失张使回心血 量锐减
六、休克治疗的争论
六、休克治疗的争论
“干”
严重创伤休克 传统的复苏方 法是积极(正
vs
“湿”
传统的复苏方 法有可能增加 失血和死亡率 ,并增加并发 症的危险;而 采用限制(低
压)复苏、即 刻复苏和正温 复苏。即主张
创伤失血后快 速给予大量液
压)复苏、延 迟复苏和低温
六、休克治疗的争论
理由:
• 对于非控制性出血休克,大量 快速液体复苏可使血液稀释, 引起稀释性凝血功能障碍和血 小板减少,增加活动性出血灶 的出血;
研究认为晶体有促凝作用,可增加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 )的 危险,其机制与AT-III稀释有关
• 在小猪的失血性休克模型中,输 注羟乙基淀粉130/0.4组的生存 率与对照组一致,远远高于输注 乳酸林格液组。
不同人工胶体的性质对比
Indian J Anaesth. 2009 October; 53(5): 592–607. Copyright © Indian Journal of Anaesthesia
非随机、同期控制研究
A
至少有2项Ⅰ级研 究结果支持
B
仅有1项Ⅰ级研究 结果支持
Ⅲ
C
1.感染性休克治疗指南(2003)
——SSC委员会 • “拯救脓毒症战役”(surviving sepsis campaign,SSC):由欧洲危重病学会(ESICM) 、美国危重病学会(SCCM)和国际脓毒症论坛( ISF)发起,多国专家组织参与的行动。
休克新进展
张甸医院 医务科
典型病例
• 患者某某某,因肺癌在我院行手术治疗。 手术分离肿块时,术野涌出大量血液,心率 、血压迅速下降,加压输液,紧急备血, 10分钟后PET CO2突为0,心跳停止,血压 测不出。经胸内心脏按压,液体复苏后心 跳恢复,因出血部位处理失败,约3小时后 患者死亡。
前言
虽然20世纪医学科学发展取得 了辉煌的成绩, 但直到今天, 严重感染、创伤、烧伤等原因所 致的休克仍是一个严重的并发症 。其所造成的组织缺血——再灌 注损伤、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诱 发的肠道细菌内毒素移位、大量 失活组织激发的炎症反应等是 MODS的重要始动因素。
• 由于血液稀释,使单位容积的 RBC减少,血液携氧能力降低 ,组织氧供减少,加重代谢性 酸中毒;
六、休克治疗的争论
晶体
Crystalloid
胶体
Colloid
学术观点
临床医疗处理思路
六、休克治疗的争论
晶体液的不足:
Morgan GE. Clinical Anesthesiology 3 ed P628 McGRAW-HILL 2002
•
• SSC于2003.10首次推出指南,对感染性休 克治疗具有指导意义,后几经补充完善, 2007.12公布最新指南,其内容集中在对 ICU脓毒症的具体指导。本讲座仅介绍2003 版指南中对临床麻醉有指导意义的部分。
感染性休克治疗指南(2003)
对脓毒症休克的复苏要在确诊后6h内进行, 复苏目标不但要使心率、血压、尿量满意, 而且要求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0.70,必要 时给予输血或多巴酚丁胺(B级)。
围术期输血和辅助治疗指南( ASA2006 ) FFP输注指征
当PT大于正常值1.5倍或INR大于2.0或aPTT大于正常值2倍时,纠正 大量微血管出血(即凝血障碍); 输血超过70ml/kg时,纠正病人继发凝血因子缺乏,且不能及时得到 INR和aPTT数值时的大量微血管出血; 紧急拮抗华法林治疗; 纠正已知的凝血因子缺乏又没有特异的浓缩物时; 需要肝素化的病人发生肝素抵抗(抗凝血酶Ⅲ缺乏)。 纤维蛋白原缺乏的病人。 FFP不用于单纯增加血浆容量或白蛋白浓度。 4-5个浓缩血小板相当于1单位份人血浆分离的血小板,或1单位新 鲜全血的血小板,即可提供与1个单位FFP相同数量的凝血因子。 每单位FFP包含相当于2个单位冷沉淀的纤维蛋白原量
当给予足够的晶体溶液可以产生与胶体在血管内相同容量效果 补充与胶体在血管内相同容量效果,需要3-4倍的晶体溶液 绝大数外科病人的细胞外液体丧失大于血管内液体的丢失 大量快速的使用晶体溶液> 4-5L 常常导致明显的组织水肿
Ruttmann TG. Anesth Inten Care 2001;29: 489-493
六、休克治疗的争论
联合使用晶、胶体液复苏, 以晶体液为主, 胶体液为辅. 晶体液首推7.5%生理盐水;胶体液首推HES;晶胶体混合液HSD(7.5%生理 盐水+5%右旋糖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