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案例--关爱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同名13524)
留守儿童品德教育个案辅导案例
留守儿童品德教育典型案例一.案例介绍婷婷(化名)是我们学校一位三年级的女同学,爸爸妈妈长期在外打工,是一名留守儿童。
她长着一对会说话的大眼睛,从小腿脚残疾,成绩上游,中等智商,非常腼腆,性格内向,在人面前不拘言笑,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总是低头回答,声音听不清,脸蛋涨得绯红。
下课除了上厕所总是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发呆,老师叫她去和同学玩,她会冲你勉强笑一下,仍坐着不动。
平时总是把自己关在房里,不和同学玩。
遇到节假日,连外婆家也不去。
二.案例分析自卑畏怯的心理大家都不同程度的有,有的同学在小学顺利地走过来了,也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和优势,面对激烈的竞争,却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儿也不如别人,自卑的心理使得自己缺乏竞争勇气,缺乏自信心,走进六年级的学习,特别是参加毕业会考,心理可能就忐忑不安。
一旦中途受到了挫折,更加缺乏心理上的承受能力,总觉得自己确实不行,在激烈的竞争中,这种心理障碍是走向成功的大敌。
1.个人因素通过观察,因为爸爸妈妈不在身边,我发现她长期受自卑、羞怯、焦虑和恐惧等负面影响,下课后,经常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座位上发呆。
过重的心理负担使她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的优点。
即使在成功面前也难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
这样就严重影响她的身心健康发展。
2.家庭因素婷婷爸爸今年暑假突然得了哮喘病去世了。
爸爸生前为做生意贷了银行叁拾万元,现在爸爸突然去世,家里负债累累。
妈妈在外打工,奶奶在家照顾年幼的妹妹,脾气不是很好。
再加上小时候大人照看不周,腿脚落下残疾,便使孩子形成自卑心理,否定自己,怀疑自己,不安、烦恼、孤独、离群等情感障碍随之而来。
3.教师因素在学校里,如果教师对一些同学了解不够,关注不多,就容易造成对这些同学的评价偏低,一旦如此,几个月或者几个学期以后,这些同学便逐渐产生失落感,在老师那儿他们得不到适时的表扬和赞叹,久而久之便否定了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水平,也就越来越不自信,此时自卑感却慢慢占了上风。
关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案例
关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案例在我们村有个叫小阳的孩子,他的父母常年在外地打工,就把他留在奶奶身边。
这小阳啊,刚开始的时候就像个小刺猬,浑身是刺,不太好接近。
我第一次注意到他是在村里的小学。
那时候他总是一个人坐在教室的角落里,别的孩子课间都在嬉笑打闹,他就低着头,自己在本子上乱画。
有一次,学校组织活动,大家都组队玩游戏,可没人愿意跟小阳一组。
我就凑过去问他想不想跟我一组,他眼睛里满是怀疑,小声嘟囔着:“你为啥要跟我一组?”那小阳说话的时候啊,都不敢看我,眼神躲躲闪闪的。
后来我才知道,因为长期缺少父母的陪伴,小阳心里特别自卑。
他觉得自己就像个没人要的小可怜,别的孩子都有爸爸妈妈疼,自己只有奶奶,而且奶奶年纪大了,很多时候也不能完全理解他那些小想法。
从那以后,我就经常去找小阳玩。
我会给他带一些从城里带回来的小零食,像那种带卡通图案的小饼干,他一开始还不好意思接呢。
我就故意逗他说:“你要是不吃,这小饼干可就哭鼻子喽,它专门从城里跑来想被你吃呢。
”他听了这话,“噗嗤”一声笑了,这才慢慢接过饼干。
我还给他讲外面世界的趣事,什么大城市里的高楼大厦像巨人一样,还有会在马路上跑的“大铁盒子”(汽车)。
小阳听得眼睛放光,他特别好奇,总是缠着我问这问那。
我发现这孩子其实特别聪明,就是缺乏关注和引导。
有一次,我带他去山上放风筝。
那风筝是我专门给他买的,上面画着超级英雄。
小阳拿着风筝,在山坡上跑啊跑,那小脸蛋跑得红扑扑的。
风筝飞起来的时候,他高兴得又蹦又跳,大声喊着:“看,我的超级英雄飞起来啦!”那一刻,我看到他眼里有了自信的光彩。
慢慢地,小阳变了。
他在学校开始主动和同学们说话了,也不再是那个总是低着头的小可怜。
他的成绩也越来越好,老师都夸他像换了个人似的。
有一次他还跟我说:“叔叔/阿姨,你就像我的爸爸妈妈一样,我以后也要像你给我讲的那些人一样,做个厉害的人。
”你看,其实关爱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啊,不需要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就是多陪陪他们,给他们讲讲外面的世界,让他们知道自己也是被人爱着、关注着的,就像小阳这样,一颗封闭的心也能重新打开,充满阳光。
留守儿童优秀教育案例(2篇)
第1篇案例背景:小明,一个来自农村的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他跟随年迈的祖父母生活。
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和陪伴,小明性格孤僻,学习成绩差,经常旷课,与同学关系紧张。
社区工作人员在了解到小明的状况后,决定为他提供一系列的教育关爱服务,帮助他走出困境。
教育关爱措施:1. 家庭陪伴服务社区为小明联系了一位志愿者,每周定期到小明家中陪伴他,帮助他完成作业,进行课外阅读,增进他们之间的感情。
同时,志愿者还帮助小明与父母视频通话,让他们了解小明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情况。
2. 学习辅导服务社区聘请了一名专业教师,每周为小明提供一对一的辅导。
教师根据小明的学习进度和兴趣,为他制定了合适的学习计划,帮助他提高学习成绩。
3. 心理辅导服务社区心理咨询师为小明提供心理辅导,帮助他调整心态,树立自信。
通过心理咨询,小明逐渐学会了如何与人沟通,化解与同学之间的矛盾。
4. 课外活动服务社区组织各类课外活动,如篮球、足球、绘画等,让小明在活动中结识新朋友,丰富他的业余生活。
这些活动不仅让小明提高了身体素质,还培养了他的团队协作能力。
5. 社区实践服务社区定期组织小明参加社会实践,如植树、志愿服务等,让他感受到自己对社会的重要性,激发他的社会责任感。
教育成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关爱和教育,小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 学习成绩显著提高,从班级倒数变为中等水平;2. 性格变得开朗,与同学关系融洽;3. 主动参与社区活动,关心他人,具有社会责任感;4. 家庭关系得到改善,小明与父母之间的感情更加深厚。
总结:通过社区、志愿者、教师、心理咨询师等多方共同努力,小明的蜕变之路得以实现。
这个案例充分展示了留守儿童教育的可行性和重要性,为其他留守儿童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第2篇案例背景:小明,一个来自农村的留守儿童,父母因外出打工而将他留在了家乡。
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和陪伴,小明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如学习成绩不佳、缺乏自信、性格孤僻等。
在学校,小明常常感到自卑,不愿意与同学交流,学习成绩也一直处于班级中下游。
关爱留守儿童典型案例
关爱留守儿童典范案例一.案例介绍:何凤玉,女,该同窗上课轻易走神,不爱交换,对于大人的话,许多时刻不予理睬,在她上一年级的时刻,我虽不教她,但对于她我已经有深入的印象.那时我认为她是自闭症孩子.本年接办这个班.刚开端她也是一句话不说.点名她不答,读课文她也不张嘴.更别说背诵课文了.她成天少言寡语,眼光愁闷,苦衷重重的.在留守儿童中又属于比较特别的了.是什么原因造成如许的现象呢?二.案例剖析:1.亲情的缺掉:何凤玉同窗的母亲在其很小的时刻分开她.父亲长期在外务工,与后代相处甚少,父亲忙于工作的不理不睬,祖怙恃的隔代不雅念,让她认为本身是这个世界上过剩的人,陪同她的除了孤单之外,更多的就是泪水了.2.进修没有人指点:何凤玉本身就不爱措辞,任先生怎么问,她都是不做声的.逐渐地,她的进修几乎被先生废弃了.本年二年级我接办这个班.我发明她连拼音字母都不熟悉,更别说识字.写字了.三.实行做法:1)交换交心,从心坎沾染在日常平凡的工作中,我会经常走近何凤玉,带她一路读课文,一路与她剖析如今的进修状态,教她写字,勉励她提高.在此进程中.我多次在其焦炙的脸上露出了“柳暗花明”的笑颜.2)同窗的范例沾染为了让孤单.在进修上自卑的何凤玉走出关闭的自我,我先后让班上优良的同窗(包含留守儿童)去自动接近她,与她一路交心.进修和搞运动.在思惟道德,行动习惯和学业才能等方面帮忙她,尽力让其找到成功的喜悦,促进其在各方面提高.3)集体的浸染暖和优越的集体是学生成长的摇篮,集体的浸染和暖和对一个学生的成长具有极其主要的感化,为此,我应用班上开展各项运动的机遇,让她自动的介入进来,全班同窗为其加油助威,既让她认为集体的暖和,又让其尝到成功的喜悦.让她认为本身其实不孤单,全班同窗都是本身的同伙.四.个案教导反思——“爱”的力气有多大?如今的何凤玉,在教室上可以谈话了,请求背诵的课文根本上能背掉落了,和同班小伙伴们的交换也是越来越多了.看到她的笑颜不再是难事.从何凤玉前后的比较可以看出:无论是在进修.行动习惯照样在交换才能方面,她都有一个较大的改变,而这一切的改变,应当要归功于黉舍.家庭和社会等多方面的“爱”.爱可认为枯萎的小草带来全部春天;爱可以让干枯的地盘从新焕产活力;爱可以给孤单的小鸟一个浩瀚的天空.我想,只要我们多点爱心,多点耐烦,多点恒心,为留守儿童配合架起一座呵护的桥梁,她们将会演绎更多的出色!在此,我也愿望所有的农村教师在碰着特别的留守儿童时,应多给她们一份爱心与耐烦!。
关心留守儿童 倾注满腔师爱德育案例
德育案例关心留守儿童倾注满腔师爱董市小学闫于凤案例刘星宇,男,8岁,小学二年级学生,留守儿童。
他和奶奶一起生活。
开学一个星期还能正常完成各科作业,但是一周后作业经常少做,甚至不做,老师批评后没有效果,爷奶奶也没起到任何教育作用。
原因分析经过和他奶奶的交谈了解到,他的父母离异随爸,爸爸长期在外打工,很少回家。
奶奶就承担了他的监护责任。
可是由于奶奶年龄较大,对孙子比较溺爱,对他的生活学习等各方面都是听之任之,不忍心批评和管教。
又由于知识水平有限,不能对他的学习进行辅导和督促作用。
父母经常不在身边,加上奶奶的溺爱,造成了他的学习态度越来越不端正,作业不按时完成,字体潦草,上课不遵守纪律,成绩明显下降。
个案处理一、加强与其家庭的联系,说服其家长要尽到做父母的责任。
加强与其家庭联系,让其父母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责任感,也让他的奶奶认识到对孩子的溺爱不是真正的爱孩子,而是害了孩子。
经过多次推心腹的交谈,终于使他们接受了我的建议。
由于家庭与学校共同努力,使孩子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作业基本能够按质按量完成,纪律也有很大进步。
二、以人为本,倾注师爱尊重每一位学生,“以人为本”,是对每一位教师的基本要求。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
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
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
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
对于后进生我放下架子亲近他,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
“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改正错误。
三、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每一个后进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必然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弄清学生的行为,习惯,爱好及其后进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
因此,我就以爱心为媒,搭建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
学生需要爱,教育呼唤爱。
爱像一团火,能点燃学生心头的希望之苗;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学生心头的智慧之门;爱是洒满学生心灵的阳光,能驱散每一片阴坦,照亮每一个角落,融化每一块寒冰。
留守儿童教案案例
留守儿童教案案例:《关爱留守儿童,共筑美好明天》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和心理需求,增强关爱留守儿童的意识。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3.通过活动,让学生学会与留守儿童沟通交流,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二、教学内容1.留守儿童的定义和现状2.留守儿童的心理需求3.如何关爱留守儿童4.案例分析:关爱留守儿童的实际操作三、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留守儿童的定义和现状,让学生对留守儿童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留守儿童现象?留守儿童面临哪些困难?2.课堂探讨(1)分组讨论:留守儿童的心理需求有哪些?(1)教师呈现一个留守儿童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
(2)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关爱这个留守儿童,帮助他解决问题?4.实践操作(1)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如写信、打电话、开展心理辅导等。
(2)学生自由组合,选择合适的方式关爱留守儿童。
(3)活动结束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2)学生反思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提出改进措施。
四、教学评价1.学生对留守儿童的了解程度2.学生关爱留守儿童的实际表现3.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和团队协作能力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留守儿童的定义和现状: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
我国现有留守儿童约6800万,他们面临着生活、学习、心理等多方面的困难。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留守儿童现象?留守儿童面临哪些困难?二、课堂探讨(1)分组讨论:留守儿童的心理需求有哪些?(1)教师呈现一个留守儿童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
案例:小明,男,12岁,父母在外地务工,与奶奶生活在一起。
小明性格内向,学习成绩一般,经常被同学欺负。
奶奶年纪大,无法给予小明足够的关爱和指导。
(2)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关爱这个留守儿童,帮助他解决问题?四、实践操作(1)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如写信、打电话、开展心理辅导等。
幼儿园关爱留守儿童案例:帮助留守儿童快乐成长 幼儿园关爱教育
幼儿园关爱留守儿童案例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长期外出务工,而长期生活在乡村或城市,由亲属或其他人照料的儿童。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在心理、行为和学习等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特别的关爱和教育。
幼儿园是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幼儿园的关爱教育对留守儿童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来探讨幼儿园如何帮助留守儿童快乐成长。
案例:小明(化名)是一个留守儿童,父母长年在外打工,家庭经济条件不是很好。
小明从小就由爷爷奶奶照管,平日里过着简单朴实的生活。
刚开始上幼儿园的时候,小明有些内向,不太愿意与其他小朋友交流,有点害怕陌生的环境。
在幼儿园老师和其他工作人员的关心和帮助下,小明逐渐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开始愿意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参加各种游戏和活动。
在幼儿园的一年多时间里,小明不仅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而且变得外向了许多,性格也变得开朗了许多。
在幼儿园老师和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小明度过了快乐的幼儿园生活,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幼儿园关爱教育一、建立家园联系机制家园联系是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
幼儿园应建立健全的家园联系机制,及时了解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与父母保持联系,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以及家庭经济状况,有针对性地为留守儿童提供帮助。
与家长沟通,了解留守儿童的成长状态,共同关心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为留守儿童的成长提供更好的保障。
二、提供个性化关爱服务针对留守儿童的特殊情况,幼儿园应提供个性化的关爱服务,了解每个留守儿童的性格特点和生活习惯,制定针对性的关爱方案。
在课程安排上要照顾到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和鼓励,帮助他们克服自卑情绪,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在班级活动中,老师可以鼓励留守儿童主动表现,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留守儿童更好地理解知识。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幼儿园应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尤其要关注留守儿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帮助。
小学德育案例 给留守的孩子一片光明
小学德育案例——给留守的孩子一片光明青州市团结小学李素珍外国一位哲学家曾有一个木桶理论,用长短不一的木板箍成一个木桶,当你倒进水后,水会从最短的木板处流出来。
中国也有一句话“人生十指有长短,一母同胞有愚贤”。
是呀,一个班级中总有这样那样的孩子。
当班主任,感到头疼的事就是对这些孩子的教育和管理,而做好这部分学生的转化工作,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因此,班主任要管理好几十个人,不使一个人掉队,不但要具备科学的管理、精心的组织的能力,而且要有一颗关心和体贴他们的爱心。
一、学生基本资料高某,男,11岁,四(1)班学生。
二、学生的问题行为:1、上课不专心听讲,常做小动作,注意力不集中,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老师提问也从不回答。
2、课堂上做作业很拖拉,常常是最后一个完成作业。
家庭作业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且作业质量差,字迹潦草。
今天的作业好不容易完成了,明天又拖拖拉拉了。
3、成绩差,各门功课单元测试不及格。
4、为掩饰其所犯的错误,经常编造大量谎言来欺骗老师和家长。
5、讨厌学习,一遇到难题就哭,曾有自杀念头。
三、学生问题行为的原因分析1、个人原因分析:性格放纵,不受约束,性情变化无常为其行为不良的主因。
2、家庭原因分析:(1)高某幼年长期在祖父母的过分宠爱中度过,在犯错误时祖父母时常充当避风港,致使其缺少直面错误的教育机会。
更何况祖孙两辈之间年龄相差悬殊,无论是认知代沟还是心理代沟都是比较明显的,而且年老体弱、文化水平很低的他们,无法担负起教育管理孩子的责任。
,他们无论是对事物的认识与教育方法,还是对孩子进行思想上的交流和人格的培养都有局限性,往往只能照顾孩子的起居生活,使该生普遍缺乏良好的教育氛围,长期处于无人管束状态。
久而久之,他就在生活、学习中养成了缺乏热情和爱心,逆反心理重,进取心、上进心不强,最终在爷爷奶的溺爱下养成了“小皇帝”的坏脾气。
其实家庭教育对于孩子来说,特别是年幼的孩子的成长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2)高某父母本身学历有限限,教育方法艺术性欠缺,都用一些强制性方法,不顾孩子的心理感受.其实双亲对他的学习并不在乎。
关爱留守儿童案列
以下是我们学校一名老师告诉我的一个“关爱留守儿童”的案例,通过他的努力和爱心让一个叫“小俊”的孩子有了很大的转变。
小俊八岁,当时是一名一年级学生。
一直以来由爷爷奶奶带着,他的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用勤劳获取家庭收入,平时都是爷爷奶奶带孩子,但是爷爷奶奶没念过书,一直觉得只要让小俊吃饱穿暖就可以了,因而小俊没人管,作业不按时完成,读书极不自觉。
找到他爷爷奶奶协调孩子的教育问题,他们说:“教育孩子哦我们也不懂,我们给他吃饱穿暖就尽到责任了,全靠老师帮忙教育”。
在班里,他的个子比较矮,相貌也不错,非常可爱。
据他父母讲,他从小就比别的孩子爱动,整天跑跑跳跳,爱玩。
开学两个星期,那位老师就发现,该生在课堂上注意力极不集中,一会儿钻到桌底下,一会儿拿出文具玩,一会儿和别人说话,40分钟算起来最多只有10分的听课时间,做间操时,排队站不定,不是自己转来转去,就是一会儿推前面的同学,一会儿踢、打旁边或后面的同学,早操动作乱做一通。
下课了,也爱和别的孩子打闹,还惹出一些事端来。
布置的作业,从不按时完成,动作极慢,需要在旁督促,经常是大家都在做作业,他还在玩东西。
放学后,老师留下他,看着他才做,有时做不完叫他回去做,从来不会主动交作业。
二、案例分析针对小俊同学的个性心理特点,经调查了解,那位老师认为他的个性问题来源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和个人因素的影响两个方面:1、鉴于他从小父母不在身边,凡事随心所欲,被家庭主要成员所溺爱,过于放纵,使他过着想怎样就怎样的“自由自在”的生活。
缺乏自我约束能力。
2、这个同学有多动的特征,如活动过多,上课注意力分散,放任自由,自控能力差,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等,仔细分析与多动症有区别:老师看着能完成作业,而且写得很端正;注意力无障碍,对其喜爱的东西,下棋,注意力集中,能坚持一个多小时。
3 、他跟别的孩子打闹就是要引起别人的注意,让别人重视他。
因为老师看他一眼,他会激动一阵。
三、采取的方法和实施过程1.根据小俊的实际情况,那位老师认为他的本质是好的,如果与家长配合共同对他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和帮助,他是会有改变的。
德育教育案例--关爱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德育教育案例--关爱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通江县太平小学周彬生案例背景:学校的德育教育在班主任工作和各个学科教学中都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内容。
以前很多教师认为一个好教师能给学生上好课,让学生学到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就算做到尽心尽责了。
孩子都有自己的特征、个性、爱好、优点、缺点等个体差异。
这些都是我们教师应该去探究的。
我们要遵循学生的生理和心理规律,真正解决孩子种种纠结,才是我们的成功。
随着经济条件的不断好转,人们的意识思想变化无常,农村家庭组合的不稳定是一个显著的社会问题。
重组家庭不少,单亲孩子数量增多,学校教育和班级管理面临严峻挑战。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是深远的。
而今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形成,这些孩子大多因缺少父爱或母爱而导致心理失衡。
孤独、忧虑、失望,情绪低落,性情浮躁,性格孤僻,随心所欲等都有表现,不少孩子因长期留守或家庭原因性格扭曲,心理变态,严重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所以我们教育人敢于面对现实,担当起教书又育人的的双重任务。
努力培养学生优良德行势在必行。
主要做法:一、开展大家访活动,通过家校沟通唤醒家长对孩子的爱。
我们太平小学把每年三月和十月定为“家访月”。
家访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各班级每个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监护人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情况,学生在家身心健康和学习情况,学生自身习惯和爱好等;反馈学生在校学习、生活、健康、品行各方面信息。
以便共同管理,同心关注孩子健康成长,这对经济不发达的我们这一带农村地区,孩子读书成才“走出大山,走出农村”成为家长们唯一的希望。
所以关注农村孩子的健康成长意义重大。
我们在家访中遇到的周洋同学就是农村千万留守儿童中的一个缩影。
周洋,女,十岁,住骡子坡村,就读太平小学五年级,家中共五口人,奶奶年近七旬,父母离异后重组家庭,继母又生一弟弟,年满两岁,父亲在外务工,继母照顾小弟弟,她主要靠奶奶监管。
我接任班主任不到一周,他便进入我的视线。
那是开学的第二周星期三,班长赖旭东来办公室反映说:周洋两天没吃饭了。
关爱留守学生德育案例
关爱留守学生德育案例【案例背景】留守学生是伴随中国社会的快速转型和社会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涌向城里打工,在农村悄然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乡村留守子女。
他们接受的教育也许仅在学校了。
家庭教育这一环节已经严重缺失,因为他们的家长——农民工对孩子的监护是处于真空或半真空状态的。
他们缺少父母的关爱,缺少亲情的温暖,孤僻、偏执、情感冷漠是他们的通病。
他们渴望亲情的爱,渴望得到老师的关心,渴望得到同学的关怀。
当我们用心地走进留守学生的心灵时,就会发现他们的行为习惯不良,人格发展不健全。
他们是缺少成人的正确引导,做老师的应对自己的学生一视同仁,甚至要付出更多,只要我们不放弃,肯定会有收获。
【情景描述】那是在一个晚自习,我正在批改学生的作业,一个女生来到我面前,说想与我单独谈谈,这个孩子叫徐丽(化名),是我的地理课代表,平时虽不爱说话,但工作认真负责,成绩也还不错。
只是最近精神有些恍忽,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我在今天课上发现他没有认真听讲时,对他说:“孩子,你最近精神状况不好,要不要回寝室休息。
”她含着眼泪看了我一眼,摆了摆头。
我留下了一句话:“如果想找人说说话,就找我吧。
”晚上,她果然找了我。
我忙把她叫到办公室与我并排坐下,关切地问:“最近怎么了?”她坐在那里,头埋得低低的,眼泪唰唰的直往下掉,磨蹭半天终于说了句:“我不想上学了,我是个坏女孩。
”听这此话,我十分吃惊,忙问发生了什么事,她只是小声的说:“我喜欢上了一位男生。
”听到这里,我已明白几分,初三的学生,此时正是对异性产生朦胧感情的时候。
于是,我就对她说:“你可以跟我详细说说吗?”可她坐在那里,不再说话,也许是难为情,也许是办公室还有他人,她不愿说。
看到这,我不再要求她,就让他回教室,要她把心里想说的写下来给我,她含泪答应了。
看到她离开了办公室,我就想起这孩子的班主任曾经向我说过她的父母在外地务工,很久没有回来过,她是跟在奶奶身边,还有一个弟弟,家庭负担很重,她虽很听话,学习上,也很刻苦,成绩也还可以,但是性格内向,孤癖,不愿与同学、老师说话交朋友。
关爱留守儿童教育案例
关爱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农村留守儿童将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社会群体,他们的健康成长已成为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一项长期任务。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爱留守儿童教育案例,一起来看看吧!关爱留守儿童教育案例一本人是一名小学教育工作者,从教多年,发现目前我们学校的留守儿童是越来越多了,这同样也是其他中小学校都存在的普遍现象。
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及管理却又是我们教师面临的又一大难题。
我现任班级有一名学生叫李俊林,父母常年在外务工,他由爷爷奶奶照看。
李俊林同学生性贪玩,经常不做作业,有时候完成一半,每次考试都只能完成一小部分题目。
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动作总是比别人慢半拍。
做了错事,不接受批评,不让人家说,表现出较强的虚荣心和反抗心理。
所以在班上同学们中的印象很差。
个案分析:对于本班李俊林同学的情况我认为这属于留守儿童中的例案。
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学习状况一般。
由于这些孩子在留守期间是和年迈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友生活在一起的,。
监护人文化水平低,没有能力辅导孩子的学习,重养轻教,致使孩子的学习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导,大多数留守儿童在学习上自觉性差,纪律不强,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被动地学习,学习成绩较差。
2、心理情感不健全。
“留守儿童”由于在情感上缺少健全的关爱和沟通,容易产生心理障碍。
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关怀,遇到困难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的支持,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一些差错得不到及时的引导、纠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
3、道德行为差。
由于缺乏有效监管和教育,留守儿童往往对事物分不清好坏和是非,不能正确地看待问题,容易受社会上反面现象的影响,容易养成一些不良行为。
例如:经常说谎,爱说脏话,不服管教,悄悄拿同学的东西。
采取的一些有效措施:1、要求家长努力承担起教子之责,即使在外地务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责任承担起来,与学校、社会形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
关爱留守儿童典型案例
在爱的雨露中健康成长( 原创)——关爱留守小孩典型事例一、事例介绍:朱某某,女,该同学很小的时候母亲就走开了她。
她向来和祖父亲母亲,父亲在一同生活。
父亲年级较大,不认识字,长年在外打零工。
祖父有病,平生吃药,家庭经济较困难,是个低保户家庭。
该生刚才进入一年级时,因为没有经历过学前教育,成绩一度跟不上。
她上课老是静静无语,不肯和老师同学沟通,显得心事重重,给人感觉性格郁闷。
可是三年过去了,此刻的她在讲堂上踊跃讲话,课下与同学们快乐的嬉戏,踊跃参加学校班级展开的各项活动,并且各门学科成绩都很优异,是一个品学兼有的勤学生。
总结这三年来对她的耐心教育,我感觉自己的付出有所回报——她的进步是对我最大的回报。
二、事例剖析:刚开始认识到这个孩子的家庭出身,我就从多方面剖析,找到问题症结,有针对性地思虑解决方案。
1、亲情的缺失,心灵的空白。
朱某某同学的母亲在其很小的时候就走开了她,从小缺乏母亲的关爱,缺乏一种温暖和安全的感觉。
父亲长久在外务工,与她相处甚少,又不认识字,祖父亲母亲的年老,思想观点落伍,让她的心灵缺乏有效的、丰富的沟通,和生动的感情注入。
在日志中,她常常表达出这类孤单和孤独。
所以,关于这样的留守小孩,学校和班级在其生活中的地位更是比其余孩子重要的多。
2、学习缺乏有效的指导。
朱某某自己就不爱说话,不太愿意主动和老师同学沟通。
在学习中碰到难题,在家也无人能够指导帮助。
所以,刚进入学校时,学习特别费劲,跟不上节奏。
但这个孩子虽不太喜爱说话,但关于老师的教育能仔细地听并确实地去做。
三、实行做法:剖析了她的状况,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她进行耐心教育。
1)在学习上多帮助她,培育自信。
学生首要的任务是学习,一个成绩优异的孩子会在学校生活中充满信心,进而带动其余方面的发展。
所以,在平常的工作中,我会常常走近朱飞霞,带她一同读课文,教她一笔一划写好字,帮她剖析此刻的学习状况,指导她怎样仔细听课,达成作业。
关于她的每一个进步,每一个闪光点都全力赞叹鼓舞。
【德育论文】关爱留守儿童
关爱留守儿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尤溪县特别是西城一带的许多家长为了增加收入,提高生活质量远离家乡外出打工,而他们的子女由于无法就近上学,只好留在家里跟着爷爷奶奶或亲戚,这就出现了急需全社会关注的特殊群体——农村留守儿童。
目前我所带班级双亲留守儿童就有近十个,父母一方在外工作的学生占全班总数一半。
亲子之间的交流,对于少年儿童的成长来说,是少年儿童不可或缺的。
但是,留守儿童因其与双亲长时间的分离,从而使享有的亲情关爱离他们而去,又由于大部分临时监护人(如祖父母、外祖父母等)只能施行温饱式的哺育,这种亲子教育的缺失往往导致留守儿童表现出心理发展方面的异常。
在众多实例研究中发现,留守儿童行为问题主要表现在冷淡孤独、冒险妄为、粗心冲动、自制力差、忧虑不安、紧张焦虑等方面;留守儿童与一般儿童在适应能力上也有显著差异;一些农村留守儿童已经出现了个性发展问题,如攻击性的性格特征或胆小畏缩的性格特征。
这些情况表明,留守本身对农村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是非常深刻而复杂的,而作为德育工作者,如何关爱留守儿童就是每一位班主任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关爱留守儿童。
一、班主任应进行深入调查,即使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随时掌握在校留守儿童状况,并通过经常性开展留守儿童主题活动、成立家长联系热线、做好与留守儿童父母及代理监护人的沟通联系等活动形成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体系,同时结合综治办等有关部门要认真整治学校周边环境及有关娱乐场所,净化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等,为留守儿童的成长撑起一片蓝天。
二、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一名班主任来讲,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基本工作:1、新生入学后,要及时掌握全班学生的基本信息情况,初步建立起学生档案,尤其要全面掌握留守儿童的情况,为以后的班级管理工作打下基础。
2、组建高质量的班委,为以后及时发现、了解并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打下一个班干部基础。
3、建立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倡导生生结对帮扶。
农村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德育工作创新案例
友临时监护 ,年事 已高 、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 孩 子学习。农村 学校受办 学条件 、师资力量 、教学理念的局限与制约,针对 留 守儿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力不从心 , 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沟通 。 家庭和学校监护 不力,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辍 学现象 。 ( 二 )缺乏关 爱,心理素质差 ,人格发 展不健全。儿童 时期 ,人 最需要 心理上的关爱,但留守儿童却不得不过 早地面对精神上 的 “ 断奶 ”,心理营养 严重不足。极易形成 自卑、偏执、 自闭的人格和沮丧 、孤独 、焦虑等不稳定的 情绪 , 这严重影响了他们 的正常学习和生活。 ( 三 )疏于 沟通,人 际交往 存在 障碍。 由于家 长外 出后半月 或一个 月
需要 的层面就不一样 。所 以,在思想道德教育中,要切实拉近教育内容 与生活 经验 ,从他们的经验中迁移出来 ,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在我所 从事的语文教 学过 程中,在课堂 中渗入 思想品德教育,是我教 学 的一个重要环节 。很 多堂可我都尽量的在找能够拉近学生距离的话题,接近他 们 的生活 的例子 ,以激起他们的兴趣 ,从而达到德育渗透。 ( 二 )让 学 生 亲 身 体 验 “听 到 的 , 过 眼 烟 云 ;看 到 的 , 铭 记 在 心 ; 做 过 的 , 浃 髓 沦 肌 ” 。 体 验 中伴随着受教育 者情 感的产 生,它将是一个新 的认知过程,一个情感升华的过 程,它就相 当于树 的 “ 枝条 ”是慢慢蔓延 的过程 。德育工作中,可采取 :1 . 集 体体验法。把学生组织起来。走出去,进 入社 区,学 习 “ 见义勇为 ”的榜样、 慰 问养老院的老人,参与卫生整洁、举 办社 区联合会 、青少年文明教育系列活 动……, 让他们感受集体的氛围、 温暖、 力量 , 从而牢固树立集体主义观念。 2 .自 我体验法。让学生 以个人的身份,通过 “ 研 究性学习”的活动 ,从 自己的视角 去参与体验。让他们感受参与的真实,参与的快乐、辛劳,从而获得真情实感 , 在道德选择中形成 良 好 的品质 。而这点在我校 的实施过程 中收效颇大。3 . 角色 体验法。让学生积极投入到活动中: “ 小美容 师”即是学生 自 愿组成一个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育教育案例--关爱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同名13524)到她的前后左右,并交给这些同学任务,要他们用实际行动关心她,影响他。
落下的功课,让他们为她补习,每天分学科分人辅导,并帮助做作业,监督交作业。
每周至少要几位女生为她洗一次头,每月洗一次被子。
告诉这几位女同学这是他们和老师的约定,不能告诉周洋,以免伤害其自尊。
学校“文明寝室”每周一评,我班屡次摘取流动红旗,我借此经常在班上表扬周洋:被子叠的整齐,个人卫生大有改变,能主动交作业了。
每当我表扬她的时候,我看到了同学有怨,周洋有感,我心中有数。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通江红乡集团的爱心人士来我校捐资助学,我第一个为她报了名,并推举她在大会上发言。
我记得那天阳光灿烂,校园彩旗飘扬,歌声如潮。
周洋同学也和其他贫困学生一样得到了一千五百元钱的捐赠。
当轮到周洋同学发言时,五年级全班同学为她鼓掌,全校同学为她鼓掌,周洋感动的地流下幸福激动的泪水。
后来周洋在给捐资助学的叔叔、阿姨的感谢信中写道:尊敬的叔叔阿姨们,是你们在我最困难的时候给了我生活费;是你们在我最寒冷的时候给了我棉衣;是你们在我最自卑的时候给了我自信。
我会铭记终生,我从此一定用我的实际行动来报答你们对我的大爱·······。
捐资助学活动后第二周,我和老师们再次家访,周洋迎面而来,真是喜出望外,她依恋在我身边,悄悄告诉我,他的爸爸回来了。
这次我们得到她全家人最热情的接待。
七十岁的老奶奶给我们敬酒,周洋的父母给我们敬酒,握手再握手,感谢再感谢。
我们此时心里也真正体会到一个教师的成就感。
三、利用集体的力量架起爱的桥梁,使受挫折的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恢复心理平衡。
正当周洋的学习稍有起色,学校生活充满快乐时,她感冒发烧,医生诊断患了急性扁桃体炎,开始打针吃药还能能坚持上课,但到了第三天,她病情日渐加重,我不得不通知家长,刚下晚自习,她爸爸冒着蒙蒙细雨来到学校,我简要告诉了事情的经过,便安排周洋住进了医院。
医生要求住院治疗一周。
第二天上课时,我把这个消息讲给全班同学,并给同学们一个提示:学雷锋,树新风,我能为周洋做些什么?后来我才知道,就在当天下午,全班同学来到周洋的病房,他们送去我们班级集体特有的珍贵友谊:音乐委员特意给周洋唱了一首歌;几位女同学给周洋买了她平时最爱吃的糖和水果;课外美术兴趣小组送给周洋一幅图:蓝天白云下,灿烂的阳光沐浴着大地,茂密的小草生机勃勃,一个小女孩背着书包走在学校的路上,身后是同学们一张张笑脸,同学的背后是医院。
预示着:周洋同学要坚强,五年级全体同学是你坚强的后盾,愿你早日告别医院,重返快乐的课堂。
转眼到了周洋出院的时间,上课前我来到教室说:“谁愿意和我去接周洋同学出院?”全班同学齐刷刷地举起手来,没办法,我只有强硬决定带五个同学到了医院。
班长把班上每个同学自做的一朵朵鲜花合成一大束,报过去递给了周洋,我可以肯定这是我见到的最大的一束鲜花,就在这时,病友们望着我们,护士看着我们,医生注视着我们,周洋的爸爸紧握着我的手,周洋激动地说:“老师同学真好!”回到学校,来到班上,同学们雷鸣般的掌声持续了好久好久。
我为有这样一个班集体而自豪,我深感:温暖的班集体不仅是周洋同学,也是每位同学进步的力量源泉,也是我们教师工作的力量源泉。
四、尊重孩子,激励教育,保护自信,催使进步。
周洋一直自信缺失,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庭的教育环境与方式。
父母的一味放任少管,加上奶奶的溺爱,因此,我经常与家长联系,详细地分析了周洋在校的表现及其各种原因,共同商量解决孩子不良心理状况的办法,让其父亲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责任感,使这个重组的家庭也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
经常联系到她的继妈,说服她多用一些时间回来看看孩子,多关心她,尽到一个母亲的责任,不要让家庭关系而毁了孩子。
经过多次推心置腹的交谈,终于使她们接受了我的建议。
接触中我发现周洋也是有进步要求的,但总是缺乏勇气,平常喜欢回避老师和同学,遇到一点小烦恼,就显得无助,有时还悄悄流一场眼泪,她是一个十分脆弱又有个性的孩子,这引起我的的注意。
因此我在课余时间经常有意无意的找她闲谈,上课时从不公开点名批评她,发现她有所进步及时表扬,在上课时经常用眼神来鼓励她,还经常对同学说:“看,周洋今天坐得真端正,听课非常认真!”“周洋同学的字写得真漂亮。
”“周洋同学……”渐渐的,周洋开始喜欢和我接近了。
每次,我进行课堂巡视时,他主动给我用英语Hi!给我打招呼,在我的英语课上,她渐渐变得活泼起来。
学校不断推进课外活动的开展,老师和同学都发现了她的爱好亮点,同学一致推荐周洋为班级的美术兴趣小组组长,班级板报、文化墙的设计、科技想象画展评都是她为我班一手策划。
我班的班级文化建设在全校做的是最好的。
赢得师生和学校领导的高度评价。
由于家庭与学校的共同努孩子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开始喜欢学校生活。
成绩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周洋也从中得到了满足,增强了自信。
五、结合学校主题教育活动,针对班级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激发孩子对生活的热爱。
在学校的“学校是我家,美化靠大家”的大主题教育活动中,为了使学生学会自治个人清洁卫生和班级环境卫生我组织了一次次小的主题班会,如,《教室有异味,我怎么办?》、《班级是我家,美化靠大家》、《我们走到一起来》……。
在主题会中,孩子们建议式的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说:“我长时间不洗头,散发出难闻的气味,爱清洁的同学不和我玩儿啦!老师来辅导我的功课,老师会不会走进我?自己往那儿藏啊?”我要像张海迪姐姐那样发奋学习、努力进取,做一个有用于社会的人;有的说:“我不会乱吐口痰的,假如沾染上流感病毒,那同学们不跟着倒霉了吗?”“我要誓死捍卫教室卫生,要每个同学都爱班如家。
”有的说:“我们的班级就是我们的大家庭,我们是兄弟姐妹……。
”通过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引导同学对美好生活的热情,克服种种不良习惯和行为的形成。
周洋同学过去不讲卫生习惯就是在这种班级大气候下不断转变过来。
六、我从来不把学生的心理问题当作品德问题来看待。
我任教30年来,在学生眼里一直是有分量的老师,我不仅仅是教着良心书,更注重育人,时常以自己高尚的人品去影响学生,我一身无求,只要对他人、对人民、对国家做有意义的事情,我都是很满足的。
在学生眼里我就是一个德高望重的老师。
我在太平小学工作近三年了,我依然以饱满的热情工作着,用我全部的心血呵护着学生、以一个最美老师的形象做学生的典范。
然而美中不足,我深深地被学生重伤了,一位刚转走的学生叫袁子堂,记忆中我一句重话都没有对他说过,在校,他及家人凡是要求帮助的我完全尽力了,我万万没想到在一个月当中在QQ上三次骂人了,甚至还帮我去了一个绰号“龅牙冰箱”,这不要紧,要紧的是他把这个叫法不知采用什么方式在我校六年级传开了。
那天我正上英语课很有兴致的时候,突然有几个男女生齐声叫起绰号名。
当时我明白,但只是停顿了一下,问同学们“有问题吗?”教师顿时鸦雀无声。
我继续我的课,我当什么都未发生,在愉悦中与同学们告别下课了。
第二天早自习是英语课,我告诉同学:“老师今早上讲两个故事,同学们愿意听吗?”同学们高兴地劲儿就不用说了。
我的第一个故事是:那是去年除夕夜,通江红军广场上挤满了人,人们都在享受过年的快乐和幸福,没想到一个畸形腿的男性残疾小伙子趴在冰冷的地板上,迎着一阵阵刺骨的寒风磕头作揖地在乞讨,好多好心人给他钱和食物,偏偏就在这时候,一个十来岁的像学生模样人突然跑过去狠狠地踹了残疾人一脚,残疾人绊倒在地,零钱被撒到满地飞,那人抓了大把钱飞也似的跑了。
可是他挣来的是众人的痛骂。
第二个故事是:我们身边有这么一个老师,他人生坎坷啊!小时候是一个聪明又可爱的孩子,天真活泼人见人爱。
他不到十岁时的那一年暑假,他爸爸要暑期学习,就把他从打老远的洪口镇送回老家玩一段时间,由于孩子时候都调皮,有一天他和几个姐姐去悬崖边的柿子树上摘柿子,不巧在摘第一个柿子的时候,树枝折断了,幸好没有下崖,被一个刚剧过的桑树桩把身体对穿对过,他死里逃生被捡回第二条命,可是身体瘦的严重损伤,一直是廋的皮包骨,再后来由于身体不支,又摔了一大跤,绊得鼻青脸肿,好好地牙齿摔断好几颗,本该是个未来的美男子,却那样消廋,弱不禁风,牙齿也成了龅牙。
因为这他内心痛不堪言,他却强颜欢笑。
仅仅是两个故事,我没有多讲什么,同学们潜移默化的受到了教育。
有个同学说得好:“把别人的痛苦当做自己的快乐是可悲的。
”后来教室里是什么场面:班长止不住代表全班同学向我道歉,有些女同学哽咽着在流泪水,自觉地做的不对的同学纷纷找起来说对不起,周洋同学更是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和内疚,向我深深鞠了一个躬。
我也是热泪盈眶。
我想这堂德育教育课一定是成功的。
我的心结得到解脱,犯错的学生得到了宽容。
所以老师真正的关心爱护学生,不仅是生活上“扶贫”,学习上“扶智”,更应该是精神上“扶志”,品行上“扶德”,心理上“扶健”。
我以为,学生之所以叫学生,是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受教育者,如果什么都完美,那就不会是学生了。
谅解宽容也是就是一种爱,真正的爱不能没有理解宽容。
很难想象,一个无视学生人格、漠视学生尊严的教师,会是一个热爱学生的教师吗?。
一个善于爱的教师,他一定懂得尊重学生,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学生,因为只有教师关心理解宽容学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真正的教育。
基本成效:教育是一项伟大的育人工程。
人是具有情感的,所以以情动人在教育中处于相当重要的位置。
我们给学生以较多的情感关怀,收到了明显的调节疗治效果。
多一些理解沟通的谈话。
以平等的姿态,与跟学生谈谈心,知道学生的心里工正在想些什么,知道他们最担心的是什么。
并不盛气凌人地训斥学生,多一些理解,多给一些点拨,学生心头的那点儿郁结被化解了。
通过一视同仁的关心。
处于心理困境的学生,通过调控学生心态。
多给一些宽厚真诚的爱心。
对心灵过分脆弱、缺少爱的学生,教师不嫌弃他们,很快改掉了怪脾。
孩子个性千差万别。
我们以一颗宽厚真诚的爱心去教育他们,使他们走出了心灵阴影,而步入人生灿烂的阳光地带。
我在班主任工作中,,尤其注意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把心理问题当作品德问题来看待,这样做,培养出学生对学习与生活的健康和积极的态度。
对学生注入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鲜内容。
学生需要爱,教育呼唤爱。
我用爱这一把钥匙,打开学生心头的智慧之门;爱是洒满学生心灵的阳光,能驱每一片阴坦,照亮每一个角落,融化每一块寒冰。
我们每一位被爱的学生在爱的雨露下健康成长。
案例启示:在教育教学中,让我们用欣赏的目光去看每一位学生,用无私的爱去浇灌每一颗幼小的心灵,这样就能让她们拥有属于自己的春天。
,有时,不需要整座整座的花园,只要小小的一朵橘子花。
一朵,就足以美丽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