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网络技术》课程标准(2018)
《网络与通信技术》课程标准
《网络与通信技术》课程标准课程代码 课程类型 课程学分 修读学期021******* 理实一体课程 2.5 学分 第 3 学期课程类别 专业课程 课程性质 必修课程 课程学时 40 学时 适用专业 城市轨道交通控制合作开发企业 长春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执笔人李晓林、孙杰审核人米秀杰1.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 1.1 课程定位 《网络与通信技术》课程是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程。
通过本 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和数据通信技术,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体系 结构和网络协议,掌握组建局域网和接入 Internet 的关键技术。
培养学生初步具备局 域网组网及网络应用能力,从而为后续各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对学生今后 的就业和创业提供较大帮助。
1.2 设计思路 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控制网络、通信与信号相关职业岗位的分析,确定本课程的建 设思路是:内容分为基础理论、实用技术、实训三大部分,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使三部 分内容有机融合。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和主流技术, 包括网络与数据通信基础,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体系结构及协议,局域网标准,主流局 域网、广域网及网络互连技术,网络应用与管理等,使学生具备轨道通信局域网组网及 网络应用能力,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课程目标 2.1 能力目标 (1)能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方法。
(2)能够对不断变化的网络技术,具有跟踪、继续学习的能力。
-1-(3)具备处理计算机网络问题的能力。
(4)具备轨道通信局域网组网及网络应用能力。
2.2 知识目标 (1)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名词、术语等。
(2)掌握数据通信基本原理。
(3)熟悉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体系结构及协议。
(4)熟悉局域网标准,城域网和广域网等。
(5)掌握网络应用与管理。
2.3 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共享知识的能力,即团队合作能力。
7.网络通信技术课程标准
《网络通信技术》课程标准一、教学对象本课程大纲适用于工业机器人应用于维护、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护专业学生。
二、学时分配根据工业机器人应用于维护、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教学计划进程表中学时要求实施。
三、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网络通信技术》课程是工业机器人应用于维护、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是机器人控制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的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实际网络应用中能熟练应用计算机网络相关知识,进行网络调试及网络设置。
四、本课程的要求和内容: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论【目的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掌握网络的定义和功能及分类以及网络拓扑结构,熟悉当今网络发展的热点问题,并对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的功能有基本的了解。
本章的重点是对计算机网络的定义的理解。
难点:网络的定义和功能及分类以及网络拓扑结构【主要内容】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与简介2.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与发展第二章网络体系结构与数据通信基础知识【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用学生掌握网络协议和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学习数据通信基础知识,了解计算机网络的简单工作原理,及各种通信技术的简单原理。
本章的重点是对网络协议的概念,网络分层及OSI参考模型,数据通信基础知识,数据的编码、差错控制、交换技术、多路复用技术。
难点:网络分层及OSI参考模型【主要内容】第一节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第二节数据通信基础知识第三节数据编码技术第四节差错控制交换与多路复用技术第三章计算机网络设备【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对计算机网络设备有深入的了解,在实践中能对各类网络设备可以正确的认别,并可以知道设备的工作原理及工作方式,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后可以对各类网络设备进行安装、调试、配置、运行监测与维护。
本章的重点是掌握网络传输介质,各网络层上的网络设备,如集线器、网桥、交换机、路由器、无线网络连接设备等工作原理与配置基础。
《计算机通信网络》教学大纲(电子信息)
《计算机通信网络》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学大纲说明(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计算机通信网络技术和通信产业以一种异乎寻常的速度持续发展,计算机通信网已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成为信息社会关键的基础设施,通信产业已成长为国家的支柱产业,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计算机通信网络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践使学生对计算机通信网络从整体上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对当前计算机通信网络的主要种类和常用的网络协议有较清晰的概念,掌握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掌握局域网、广域网以及因特网的基本概念和实用技术,掌握计算机通信网络管理与安全方面的知识,了解计算机通信网络新技术与新发展。
并且,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际应用和操作能力,为毕业后从事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生产实践、科研开发和其它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强调理论知识与动手实践相结合,以实验来促进教学,以教学来指导实践。
(二)课程教学的目的和要求课程教学目的:通过向学生介绍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基本原理,典型网络设备(集线器、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工作原理,工作于各层的网络协议的工作原理,分析和理解这些网络协议,使学生了解计算机通信网络基本概念,掌握计算机通信网络基本体系结构和原理、各个层次的协议标准,掌握计算机网络互联与TCP/IP协议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掌握如何分析网络协议,给出网络设备,能够根据网络的要求组建相应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对网络的故障,有一定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进一步了解网络新技术和网络新动态,为进一步进行计算机通信网络设计和开发网络产品打好理论基础。
课程教学要求: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基本概念,掌握使用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基本技能,了解与计算机通信网络相关的通信技术,理解和掌握计算机通信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工作原理,熟练掌握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及传输层的工作原理,熟练掌握网络互连和因特网的有关概念、协议及其应用,了解网络中的安全问题。
现代通信网络技术教学大纲
现代通信网络技术教学大纲《现代通信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现代通信网络技术英文名称:Modern Communication network technology课程编码:00640101开课时间:第5学期总学时:51学时(含实验15学时)学分:2学分适用专业与层次:通信工程本科专业一、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通信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讲授计算机通信网的基础知识和主流技术,包括计算机通信网的组成和发展,网络体系结构及协议、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局域网、广域网、网络互联技术、网络安全及网络应用等。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践,能够比较系统和全面地掌握计算机通信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计算机通信网的构建及应用技术,为今后从事通信网络方面的研究和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1计算机网络概述(4学时)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分类、拓扑结构;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性能指标:带宽、时延、时延带宽积和往返时延;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分层思想、OSI 与TCP比较。
说明与要求:(1)了解计算机网络发展过程;(2)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分类方法及应用层的客户-服务器方式;(3)理解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分层思想、OSI模型和TCP/IP 模型、协议的构成要素、相邻层之间的接口、服务提供者和服务用户的概念;(4)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带宽、时延等主要性能指标。
2物理层(4学时)物理层的基本概念和物理层协议;物理连接的类型;通信的基本概念;数据传输类型与通信方式;传输介质的主要类型;基带传输技术;数据传输速率的定义与信道速率的计算;调制解调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多路复用技术;数据交换技术;同步光纤网SONET和同步数字体系SDH。
说明与要求:(1)了解传输介质的类型及主要特点、同步光纤网SONET、同步数字系列SDH和宽带接入技术;(2)理解物理层基本概念、基带传输及接口标准;(3)掌握物理层与物理层协议、数据通信、频带传输、数据编码的类型和基本方法、多路复用的分类与特点、数据交换技术分类与特点。
《计算机网络通信》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通信》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计算机通信与网络技术/Computer Communication and Network Technique课程代码:020743学时:48 学分:3 讲课学时:48 上机/实验学时:0 考核方式:考试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一门电子信息等电类专业的专业课程,本课程主要内容: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工作原理和体系结构,OSI七层参考模型的各协议内容及设计原理(着重于低层协议),局域网构造技术和通信硬件设备的工作原理和配置方法。
以及Internet的TCP/IP协议、IP交换技术、路由选择和应用等。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计算机通信技术、计算机通信网络(特别是局域网)工作原理和构造配置,并具有一定的实际运用能力。
先修课程:《微机原理》、《数字电子技术》适用专业:电子电气工程学院电类专业开课院系:电子电气工程学院电子信息系教材:谢希仁编著《计算机网络》第四版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5主要参考书:高传善等主编《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刘志华等主编《计算机网络实用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阮家栋等主编《计算机通信技术》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应满足自动化专业教学的基本要求,应注重基础原理与基本概念的教学,也重视必要的理论分析,另外应能够反映出计算机网络的一些最新发展。
理论联系实际,为以后工程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对计算机网络从整体上有一个较清楚的了解。
对当前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种类常用的网络协议有较清晰的概念。
应学会计算机网络中最基本的实验方法。
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基本要求:第一章概述理解: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及其分类方法。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组成、性能指标、体系结构,ISO/OSI参考模型,TCP/IP模型,数据在各层中的传递过程。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
第二章物理层理解:物理层的概念、数据通信模型、物理层的标准。
无线局域网技术 - 课程标准
《无线局域网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无线组网技术》是计算机网络与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掌握移动网络、无线接入技术、无线局域网等网络技术以及蓝牙技术等无线传输技术。
为未来工作,提高就业竞争力打下良好基础。
相关课程《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路由技术》、《交换技术》、《构建中小企业网络》、《网络安全技术》、二、课程设计思路《无线局域网技术》其总体设计思路1.课程设置的依据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主要针对通讯设备生产商(中兴、华为)、设备运营商(移动、联通、电信)以及工程外包公司、业务代理商、通讯工程建设监理公司等的工程、维护、销售、生产、监管等相关岗位所需掌握的技能,结合移动通信的特点,让学生在项目任务的完成工程中学会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学会团队协作,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2.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本课程以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就业为导向,根据用人单位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以无线组网技术为主线,以本专业应共同具备的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紧密结合职业技能鉴定相关考核项目,确定本课程的工作模块和课程内容。
3.课程目标、内容制定的依据(1)基本依据是该门课程涉及的工作领域和工作任务范围,但在具体设计过程中还以岗位工作流程与典型的项目为载体,使工作任务具体化,并依据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职业院校学习特点和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遵循“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嵌入式教学”的设计要求确定课程的知识、技能等内容,产生了具体的项目模块。
(2)依据各项目模块的内容总量以及在该门课程中的地位分配各项目模块的学时数。
4.课程目标实现的途径(1)模块任务驱动对整个知识系统进行模块任务分割,根据模块需要的知识点划分为若干基础任务,以基础任务为基本教学单元,通过完成一系列的基础任务最终达到项目的实现,以及理论的应用与理解。
《数据通信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数据通信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大纲《数据通信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中英文)中文名称:数据通信网络技术英文名称:Data Communication Networking Technologies二、课程代码及性质课程代码:性质:选修三、学时与学分总学时:32(理论学时:32学时;实践学时:0学时)学分:2四、先修课程先修课程: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五、授课对象本课程面向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开设六、课程教学目的本课程教学内容分为两大部分。
一部分是讲授数据通信网络共性技术,包括体系架构、资源复用、分组交换、网络路由、可靠传输、流量控制、拥塞控制、资源分配、网络管理,使学生认识和了解现代数据网络的基础技术问题和解决方案。
另一部分则是结合不同类别的数据通信网络,介绍这些共性技术的具体应用,使得学生理解和掌握现代数据通信网络的体系架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
通过系统介绍数据通信网络的共性关键技术,并结合各种通信网络的业务需求和应用场景讲解相应的技术方案选择,使得学生能够建立技术问题空间、解决方案空间的全局视图,深入理解现代数据通信网络系统的技术设计空间,从而具备现代数据通信网络技术研究、系统设计、运行管理维护必需的专业背景知识,以及分析和评估复杂和集成的数据网络系统技术方案的基本能力。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课程重点:数据通信网络共性技术对应的基本问题和主要解决方案;现代数据通信网络的业务需求及应用场景、基本原理、关键技术选项。
课程难点:数据通信网络共性技术各种选项的特点和限制;种类繁多的数据通信网络在现代电信网络体系中的位置及作用;新型互联网架构。
八、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讲授,提问,课堂讨论教学手段:采用ppt九、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一)数据通信网络技术概览(教师课堂教学学时(2小时)+ 学生课后学习学时(2小时))教学内容:数据通信网组成元素、共性技术、分类、体系架构。
课后文献阅读:。
无线通信技术及应用课程标准-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
无线通信技术及应用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无线通信技术及应用【适用专业】中等职业学校物联网技术应用1.前言1. 1 课程性质无线通信技术及应用是中等职业学校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也是本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
其功能是介绍无线通信网络的组网技术,使学生掌握各种无线通信技术及应用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具备组建无线通信网络技术的基本职业能力。
1.2设计思路本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遵循任务引领、做学一体的原则,根据企业传感器技术应用的岗位需求,以无线通信技术及应用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为依据设置本课程。
课程内容的选取紧紧围绕物联网安装调试技术及应用人员应具备的职业能力要求,同时充分考虑本专业中职学生的认知能力,按照必需、够用的原则选用相关理论知识,并适当融入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相关要求。
课程内容的组织遵循学生学习认知规律,以无线通信网络组网的典型工作项目为主线,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包括移动广域网络应用、无线广域网应用、无线局域网应用、无线个域网应用4个学习任务。
本课程建议72学时。
2.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无线通信技术组网的方法、原理与知识,具备常见无线通信选型、搭建、维护、网络性能的监控与测试、常见无线网络故障诊断、排除等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养成人际沟通与团队合作、安全操作等素养,并达成以下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目标。
职业素养目标: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操作意识;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具备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具有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具有开拓创新的学习精神;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职业能力目标:⚫能选型无线通信网络⚫能调试及应用移动广域网络⚫能正确使用AT指令⚫能调试及应用Lora无线通信⚫能调试及应用NB-IOT无线通信⚫能使用调试及应用WIFI无线通信⚫能组建及应用无线传感网络⚫能调试及应用蓝牙3.课程内容与要求4.教学活动设计参考5.实施建议5.1教材编写建议(1)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
《网络通信技术》课件
发展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 展,网络通信技术经历了从局域网到 广域网、从有线到无线、从窄带到宽 带等发展阶段。
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领域
互联网
网络通信技术是互联网的核心支撑, 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信息交换和共享 。
智能交通
网络通信技术为智能交通提供了技术 支持,如车辆自组织网络(VANET) 等。
集线器的配置和管理相对简单,一般可以通过Web浏览 器或命令行接口进行操作。
PART 04
无线通信技术
无线局域网(WLAN)
总结词
无线局域网是一种利用无线通信技术在有限区域内实现网络接入的技术,具有高速数据传输和移动性强的特点。
详细描述
无线局域网采用无线传输技术,通过电磁波在空中传输数据,实现计算机之间的互联互通。它通常由无线网卡、 接入点和路由器等设备组成,覆盖范围一般在几十米到几公里之间。无线局域网具有传输速度快、移动性强、灵 活方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企业、学校、医院等场所,提供便捷的网络接入服务。
02 01
05
物联网
物联网通过各种传感器和网络通信技 术实现物体之间的信息交互和远程控 制。
03
云计算
云计算利用网络通信技术将计算资源 和服务通过网络提供给用户,实现了 资源的共享和灵活配置。
04
工业自动化
网络通信技术应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 ,实现了设备的远程监控和自动化控 制。
PART 02
网络通信协议
2023-2026
ONE
KEEP VIEW
《网络通信技术》 PPT课件
REPORTING
CATALOGUE
目 录
• 网络通信技术概述 • 网络通信协议 • 网络通信硬件设备 • 无线通信技术 • 网络安全与防护 • 网络通信技术的前景与展望
数据通信与通信网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数据通信与通信网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数据通信与通信网技术是通信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
主要讲述数据通信及通信网的概念和发展,通信网的网络体系结构,数据编码基础,通信网分组交换原理、通信网数据链路控制规程,差错控制、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通信网的通信业务分析以及主要通信网的应用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通信网的基本知识,通信网的技术和应用。
能够了解通信网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指标,提高独立思考能力,从而加深对通信网络的理解,了解通信新技术、新发展。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及学时分配1.理论教学(48学时)1.1 数据通信及通信网概述( 6学时)1.1.1数据通信系统1.1.2数据通信网络基本要求:掌握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理解数据通信系统和数据通信网络,了解数据通信的特点与发展。
1.1.3通信网概念及其组成1.1.4通信网类型和功能基本要求:理解通信网的基本概念、通信网的组成,掌握通信网类型和功能。
1.1.5通信网的网络体系结构1.1.6通信网的发展基本要求:掌握通信网的网络体系结构,重点掌握业务网和传送网体系结构,了解通信网的特点与发展1.2数据编码基础( 2学时)1.2.1 数据编码基础基本要求:了解信号表示方法,初步掌握基本的数据编码技术难点: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基本的数据编码技术1.2.2数据压缩编码标准基本要求:理解数据压缩的编码标准1.3 分组交换网络( 14学时)1.3.1 分组交换原理基本要求:掌握通信网分组交换原理1.3.2 多路复用技术基本要求:掌握不同类型的多路复用技术1.3.3 数据链路控制基本要求:了解传输控制方式,掌握数据链路层协议,重点掌握HDLC 难点:高级数据链路控制规范,可以通过习题的方式来加深理解1.3.4差错控制基本要求:了解数据通信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重点掌握常用的差错控制方法1.3.5 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基本要求:掌握基本的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方法1.3.6 X.25分组交换网、帧中继网和ATM网络基本要求:了解X.25分组交换网、帧中继网和ATM网络1.4 主要通信网应用( 16学时)1.4.1 电话通信网基本要求:掌握电话通信网结构及应用1.4.2 IP电话网基本要求:了解IP电话网1.4.3 移动通信网基本要求:掌握移动通信网及其应用1.4.4 数字微波与卫星通信网基本要求:了解数字微波与卫星通信网及其应用1.4.5用户接入网基本要求:掌握通信接入网及其应用1.4.6 传送网基本要求:了解传送网1.4.7 支撑网基本要求:了解支撑网及其应用1.5通信网分析(6 学时)1.5.1通信网通信业务分析基本要求:掌握路由选择算法,掌握提高系统效率的措施难点:路由选择算法1.5.2电路交换网通信业务分析基本要求:了解电路通信呼叫过程,掌握业务量性能分析1.6未来网络发展(4学时)1.6.1概述1.6.2未来网络发展基本要求:了解网间互连和未来网络发展三、参考教材和主要参考文献1.唐宝民 .通信网基础.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22.周昕.数据通信与网络技术.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四、考核形式和考核要求1. 本门课程考核形式为闭卷笔试。
通信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通信技术基础》课程标准长春市机械工业学校2014.08.5《通信技术基础》课程标准课程名称通信技术基础课程类型理实一体化课程类别专业技能课、必修课修读学期第4学期课程学时96 周学时24适用专业电子与信息工程1、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1.1 课程定位本课程是高职高专通信技术专业、通信网络与设备、移动通信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等专业的专业基础主干课程。
目的是使本专业学生掌握较广泛的现代通信理论和基本技术。
课程的任务是以现代通信系统为背景、以通信系统的模型为主线,讲述现代通信的基本原理、基本技术和通信系统性能的分析方法,使学生了解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特别是数字通信的基本原理和系统基本的分析、设计方法,以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对通信人才的需求。
1.2 设计思路本课程系统讲述通信领域的“通信系统传输与交换原理”、“通信介质”、“光通信系统”、“通信交换系统”、“移动通信”等各类专业知识,以及“通信接入网”的专业内容,涉及的范围广,内容新;旨在培养学生全面认识通信技术与系统原理的基础上,建立对通信网络的初步分析与系统建设能力。
2、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通信系统基本概念、一般模型(2)能描述模拟信源数字化的过程,以及在这过程中的关键技术(3)掌握PCM信号的再生中继传输,了解基带传输的常用码型(4)掌握二进制数字信号的调制与解调,知道四相调相系统和其他调制方式(5)了解同步及数字复接原理2)、技能目标(1)能熟练使用通信原理实验箱;(2)具备对简单通信系统进行建立模型、定性分析、并用相关软件仿真的能力;(3)能对给定的通信电路进行调试;3)、素质目标(1)学会一定的沟通、交际、组织、团队合作的社会能力;(2)具有一定的自学、创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3)具有一定的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4)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职业责任感。
3、课程内容表1 “通信技术基础”项目简表项目一模拟通信系统授课学时18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会画模拟通信系统框图并知道每部分的功能2、能计算模拟通信系统的传输带宽和接收端信噪比3、能根据已调信号判断系统调制方式并画出信号的波形和频谱4、能根据要求设计调制和解调方案能力目标 1、熟悉的通信原理的理论基础,熟练操作通信原理实验设备,运用相关仿真软件,具有教学组织与管理能力。
通信网络基础课程设计
通信网络基础课程设计一、引言通信网络是现代信息社会的基础设施之一,它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信网络基础课程是计算机、通信、控制等领域的基础。
本文针对通信网络基础课程的学习,设计了一套课程方案。
本文将介绍该课程的培养目标、教学大纲、教学方法以及课程评估方法。
二、培养目标通信网络基础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通信网络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熟练运用通信网络的基本方法和工具,具备设计和实现简单通信网络系统的能力。
三、教学大纲1. 常用通信网络技术•通信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OSI模型和TCP/IP协议•局域网技术和广域网技术•无线通信技术2. 通信网络设备和协议•交换技术和路由技术•路由器和交换机•网络协议和应用协议•网络安全和防火墙技术3. 通信网络的应用•通信网络的应用领域•网络服务和应用程序•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物联网和5G通信技术四、教学方法通信网络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是以理论为基础,兼顾实践的方法。
具体的教学方法包括:1. 讲授通过讲解通信网络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让学生了解通信网络的基本概念,加深对通信网络的理解。
2. 实验通过实验来巩固学生的基本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实验内容包括设备调试、协议分析、网络攻防等。
3. 组织学生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分析和研究一些通信网络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网络课堂通过视频教学、在线互动等方式,在网上进行课堂教学,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课程评估方法通信网络基础课程的评估分为日常评估和考试评估两种方法。
1. 日常评估日常评估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实验成果和小组讨论成果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评估内容包括出勤率、实验成绩、小组讨论分数等,每个月评估一次。
2. 考试评估考试评估主要通过期末考试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考试时间为2小时。
考试内容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重点测试学生对通信网络基础理论和技术的掌握情况。
通信网络实践教学大纲(3篇)
第1篇一、课程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通信网络已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
通信网络实践教学是培养高素质通信技术人才的重要环节,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通信网络的基本原理、技术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通信网络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组成;(2)熟悉通信网络的主要技术,如数字传输、光纤通信、无线通信等;(3)了解通信网络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方向。
2. 能力目标:(1)具备通信网络的规划、设计、施工和维护能力;(2)能够熟练操作通信网络设备,解决实际问题;(3)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 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2)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内容1. 通信网络基础知识(1)通信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组成;(2)通信网络的发展历程和现状;(3)通信网络的主要技术及其应用。
2. 通信网络技术(1)数字传输技术;(2)光纤通信技术;(3)无线通信技术;(4)卫星通信技术;(5)移动通信技术。
3. 通信网络设备操作与维护(1)通信网络设备的类型和功能;(2)通信网络设备的操作方法;(3)通信网络设备的维护与故障排除。
4. 通信网络规划设计(1)通信网络规划的基本原则和方法;(2)通信网络设计的步骤和内容;(3)通信网络设备的选型与配置。
5. 通信网络项目实践(1)通信网络项目的前期准备;(2)通信网络项目的实施与监控;(3)通信网络项目的验收与评估。
四、教学安排1. 学时分配本课程共计3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4学时,实践教学8学时。
2. 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周:通信网络基础知识第二周:通信网络技术第三周:通信网络设备操作与维护第四周:通信网络规划设计第五周:通信网络项目实践五、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讲解通信网络的基本原理、技术和应用;(2)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3)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通信网络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法;(4)实践教学法:通过实验、实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通信网络的实际操作技能。
《《通信网》课程设计大纲》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通信网》课程设计大纲Curriculum Design of “Communication Networks课程编号:06460055学分:1学时:1周(其中:讲课0学时;设计16 学时;上机0 学时;答辩4 学时)先修课程:通信网适用专业:通信工程教材:无一、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通信网》课程设计是通信网课程的实践环节,属于基础实践、基础设计、技能训练,是通信工程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
通过对网络设备的连接和配置,形成一个小规模的网络,实现网络中设备连通和服务提供。
通过课程设计的学习和操作,使学生能够解决网络连接的相关问题,熟悉网络设备的应用和配置,能够将新的网络技术应用于实际应用,强化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为后续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目标1. 知识方面1.1 网络硬件设备的配置;1.2 不同网络硬件设备的互联互通。
2. 能力与素质方面2.1具有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基本工程素质;2.2 具有快速学习、应用新技术的能力,并能良好地与已有相关技术融合解决复杂问题;2.3具备协同工作和团队合作能力,学生团队具有合作完成企业级的网络设计开发的能力。
(三)课程目标与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本课程支撑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要求指标点9-1、9-2和9-4。
1. 毕业要求9-1:能正确认识个体与团队的关系;2. 毕业要求9-2:能胜任团队成员的角色与责任;3. 毕业要求9-4:能领导团队成员开展工作。
二、内容与进度安排要求1. 内容及要求(一)内容设计一个由多种设备互联互通的实验室网络。
实验室网络把若干计算机和服务器通过交换机和路由器互连起来,通过对交换机和路由器配置,实现网络设备互通。
将整个任务细分如下:(1)网线制作和测试(双绞线和光纤);(2)华为交换机和路由器操作系统VRP平台的熟悉和应用;(3)交换机的基本配置命令,具体如下:1) 熟悉华为交换机的硬件结构2) 掌握交换机的基本配置命令(4)路由器的基本配置命令,具体如下:1) 熟悉华为路由器的硬件结构2) 掌握路由器的基本配置命令(5)VLAN划分与实现1) 交换机VLAN划分配置2) VLAN路由配置(6)路由协议配置实现1) 静态路由的配置过程2) RIP路由协议的配置过程3) OSPF路由协议的配置过程将整个课程设计内容串接起来,实现了实验室内计算机能够互相通信。
《通信网络施工技术》课程标准
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通信网络施工技术》课程标准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适用专业: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链接学制:三年制大专开设学期:三学期占有学分:51、课程描述《通信网络施工技术》是计算机通信技术专业核心技能课程,其目标是训练学生运用通信施工中国家规范、标准、进行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施工、测试验收的能力。
本门课程的先修课程包括计算机网络基础、网络工程制图等,是网络互联设备配置、服务器技术与应用、中小型通信网络设计与集成等课程的学习基础。
通过学习,学生应达到通信施工技术工程师任职资格的相应知识与要求。
2、设计思路本课程将以工作任务为逻辑主线(通信布线系统结构、系统设计、设备安装、项目管理岗位、工程监理岗位)来组织课程,将完成工作任务必需的相关理论知识构建于项目之中,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完成相应工作任务,训练职业能力,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
在教学中,根据校内外实训实习资源情况贯彻模拟网络工程项目或承担真实通信施工的教学策略,并根据工程情况设计教学过程。
本课程融合了通信布线技术员职业资格相应的知识与技能要求,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3、课程\学习目标通过完成以项目为载体的工作任务,使学生掌握通信网络系统结构和综合布线系统结构,熟悉通信产品,熟悉综合布线的相关标准,熟悉设计方式和规范,掌握安装规范和技术,熟悉综合布线从设计到施工安装到测试验收的工作流程,具备项目管理能力,能承担综合布线系统设计、现场安装施工、现场项目管理、测试验收等工作任务。
专业技术能力培养目标:(1)、能设计中小型通信系统施工方案;(2)、能绘制各种综合布线图;(3)、能对材料和设备正确选型,并能做出预算方案;(4)、能根据技术规范完成从楼宇子系统到工作区子系统的安装任务;(5)、能编制施工方案,对施工项目从人员、技术、安全、进度和质量等方面进行管理和监理;(6)、能根据设计方案和验收标准对工程进行测试和验收。
《网络通信技术》课件
网络拓扑描述了计算机网络中各节点和链接之间的物理或逻辑布局。
网络层
IP协议
互联网协议用于在网络中进行寻址和路由,确保 数据的正确传输。
路由算法和路由协议
路由算法用于确定数据包在网络中的最佳路径, 路由协议用于在路由器之间交换路由信息。
传输层
1
TCP协议和UDP协议
TCP协议提供可靠的面向连接的数据传输,UDP协议提供无连接的数据传输。
《网络通信技术》PPT课 件
欢迎来到《网络通信技术》PPT课件,让我们一起探索互联网的世界!
概述
网络通信技术是指实现计算机之间信息传输和共享的技术。我们将学习网络 通信技术的定义以及其发展历程。
网络体系结构
OSI模型
开放式系统互联通信参考模型定义了网络协议的 通信过程。
TCP/IP协议
互联网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是用于将网络 数据包从源主机传输到目标主机的协议簇。
未来发展方向
5G技术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将提供更快的速度、更低的 延迟和更大的网络容量。
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技术将实现物理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创 造智能化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总结
网络通信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同时也面临着挑战和发展趋势。让我们为未来的网络世界添砖加瓦!
物理层
1
信道的分类和特点
网络通信中,信道根据传输介质的不同进行分类,并具有各自的特点。
2
信号的调制技术
信号调制技术用于在传输过程中将数字信号转化为适合传输的模拟信号。
数据链路层
介质访问控制(MA。
帧的格式和差错控制
数据链路层通过控制帧的格式和提供差错控制来确保数据可靠传输。
应用层
HTTP协议
通信网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通信网技术基础课程设计一、课程背景通信网技术是通信工程的核心课程之一,是掌握通信网络设计与实现的基础。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通信网络越来越复杂,对通信工程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际案例和仿真实验,让学生深入了解通信网技术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课程目标1.理解通信网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能够使用常用通信网络软件,如Packet Tracer、Wireshark等;3.能够使用网络仿真实验平台,模拟和实现各种通信网络的场景;4.掌握通信网络的设计和实现方法;5.能够独立完成通信网络设计与实现。
三、课程内容本课程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两部分,具体内容如下:1. 理论教学1.通信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通信网络的拓扑结构和组成要素;3.通信协议的基本概念和分类;4.通信网络性能指标和评估方法;5.通信网络的安全与保密。
2. 实践操作1.使用Packet Tracer模拟实验,实现通信网络的基本功能,如构建拓扑结构、配置路由器和交换机、实现VLAN等;2.使用Wireshark对网络数据包进行分析,了解通信协议的细节和流程;3.使用网络仿真实验平台,模拟实现各种通信网络的场景,如校园网、城域网、广域网等;4.开展实际案例,解决通信网络实际问题,如网络故障排除、网络优化等。
四、课程评估本课程评估分为平时成绩和实践操作成绩两部分,具体分值占比如下:1.平时成绩占30%,包括听课笔记、作业完成情况、课堂参与等;2.实践操作成绩占70%,包括实验报告、仿真实验成果展示、实际案例解决方案等。
五、参考资料1.《计算机网络》第七版,谢希仁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年6月第7版;2.《计算机网络教程》第四版,谢希仁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年1月第4版;3.《通信网络技术基础》第二版,李伟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18年10月第2版。
六、总结本课程设计基于实际案例和仿真实验,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信网络技术》课程标准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通信网络技术
课程代码:
适用对像:3年高职
适用专业:物联网应用技术、通信技术
建议学时:64
学分:4
修订时间:2018年9月
二、课程性质
《通信网络技术》是高职通信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该课程详细介绍了现代通信网络的理论和主要技术等。
包括通信网络概述、电话网、数据通信网、IP网络、移动通信网、光纤通信技术、接入网、下一代网络等内容;以及工程施工和设备维护方面的实践操作技能知识。
通过学习本门课程,使学生了解通信网络技术在专业知识里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建立起通信“全程全网”的概念;使学生掌握现代主流的通信技术,具备在以后的通信行业工作中对电话网、数据通信网、IP网络、移动通信网、光纤通信技术、接入网、下一代网络等相关设备有一定掌握,具备对以上通信网络进行日常维护和故障处理的能力,以及对通信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相关考试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三、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
(1)岗位适应能力强,能从事传输、接入工程设计、施工、调剂、监理和通信网络相关维护维修岗位工作;
(2)能根据具体工作项目合理进行任务分析,有步骤地开展各项工作;
(3)能根据工作任务的需要独立收集、查阅各种资料信息;
(4)能建立传输资料、维护资料,并根据维护资料进行通信网络的维护以及故障处理。
2.知识目标
(1)培养学生全面认识通信技术与系统原理的基础上,建立对通信网络的初步分析与系统建设能力;
(2)掌握通信网络、工程施工和设备维护方面的基本知识;
(3)为学生全面理解和认识通信行业的系统工作原理与技能打下基础。
3.素质目标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具有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
(2)具有较强的知识迁移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
(3)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4)能独立思考。
认真分析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解决。
四、课程内容和学时
四、教学方法
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教学法,每个任务通过“任务引入、系统演示、方案制定、方案实施、系统展示及评估、完善总结”六个步骤进行教学,在每个步骤中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小组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等方式。
五、课程考核
(一)考核方法
《通信网络技术》为考试科目,主要考核方法是笔试。
(二)考核知识点
六、教学资料
[1]李铮.现代通信网络技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6.6
执笔人:XXX
2018年9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