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数学新课标指出:“中学数学应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重点是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品质,要引导学生独立主动地掌握数学概念,独立完成定理的证明,积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性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与实际问题。”创新能力,是当前数学中学数学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教学的重要任务。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主要表现为在新事物面前有采取对势的能力,体现为善于联想,摆脱思维定势的束缚而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也就是善于探索、突破、综合、创新,能够发现和解决自己或别人尚未发现或尚未解决的问题。它要求学生能开放眼界,对已知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并科学加工。它的特色表现在思维活动的多向性,能够开启智慧,挖掘深层信息,创造出新的思路和方法。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可采用以下策略。

一、教师自身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以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1)教师应正确认识创新意识。创新教育并不是脱离教材,让学生任意地去想去说的教学活动,这是对创新教育的错误认识。其实,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每一个合理的新发现,从事物的另一个角度去考虑问题等等都是创新,评价解决一个问题是否具有创新性,其关键是在于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和方法是否新颖,对这个问题有着独到的见解。因此,教师首先应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与时俱进,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要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使学生具有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知识的探求过程之中,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这样学生才能摆脱思维的束缚,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角色的转变,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其次,充分让学生参加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发挥班集体集思广益的作用,让学生相互之间多向交流,取长补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随时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设计集体讨论、分组操作等教学活动,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

(3)巧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探求欲望。“兴趣是求知的起点”,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内驱力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的。教师如何诱发学生的创造的动机,激活其思维,让学生在精神愉快的状态下去发现问题,寻找规律,解决问题,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的思维朝活跃、变通、寻异的方向发展。因此教师只有精心设置各种教学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探究过程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学生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

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1)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体会由具体到抽象的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应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的是引导学生去深入思考,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实践;让学生在深入思考及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就会有所理解、有所发现,所以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这一节中,教师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要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需要几个元素?”这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探究的空间。学生在探究和过程中得出需六个元素的结论,在此基础上,一个学生提出可以不用六个元素的设想,教师紧接着就问:那你说需要用几个元素呢?教师及时抓住探究过程中这一创新“火花”,给予欣赏和激励,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敢说、想说,教师再顺势引导学生证明三角形全等至少需要几个元素呢?给学生以时间和空间,动手剪下两个三角形验证之后得出结论。所以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只有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的过程,才能引起学生深入的思考和动手实践,从而引发学生去创新。

(2)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与学生组成一个研讨、交流、创作的集体,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一起讨论、形成科学的概念或解决问题的途径,彼此的启发或思考的碰撞,就会引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因此合作是创新产生的不可或缺的因素。例如:在《坐标转化为线段长》这节内容中,给学生如下任务:某测绘大队进入某个海域,

要测海面的面积,测绘大队把测得的纪录数据给了我

们,让我们求出图中的面积。我在教学过程中,学生

利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相互讨论交流,想出了

三种不同的割补方法之后,我用“现在小组内讨论一

下,你认为以上几个同学的想法哪个更适合你?或者

你还有什么新的方案,你为什么选择这个方案?”为

引导,使学生主动投入到问题的交流之中,在交流过

程中我们看到学生之间一问一答,边讨论边动手画出

图形,最终达成割补成一个矩形的共识;讲的一方加

深了理解,听的一方受到了启发。由此可以看出,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思维的碰撞中又有了新的发现,因此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3)给学生提供提问的时间和空间,重视知识的反思。在课堂上,教师在进行完一个数学活动后,应尽可能给学生留一定的思维时间,让有潜质的学生充分展示数学才华,尤其是在处理完典型例题和习题之后,一般要给学生留2分钟以上的时间进行思考和提问。新课标中明确指出:为了让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愿望和能力有所提高,并能在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观点,能在倾听别人意见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教师应提供充分探索与交流的空间,使学生进一步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活动。

如:“垂径定理”一课,让学生通过自制教具、学具并演示,得出圆的对称性结论后,再让学生去思考、猜想、还能得

出什么结论?学生通过讨论就能够得出一些新的结论。

直径MN⊥AB于D => AD=BD 弧AM=弧BM 弧AN=弧B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